科普科幻教育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普科幻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普科幻教育

篇1

關鍵詞:青少年 法律意識 普法教育 刻不容緩 必修課程

法律法規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它不以個人意愿為轉移,對每個社會人適用。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處于法律法規之下,每個人都有必要及早對它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正常地存在于這個社會,前進的道路才能少些彎曲,才不會因為不懂法帶來嚴重后果影響他人和自己的生活。玩游戲時,如果不清楚游戲規則很容易失敗,或是帶來巨大損失,社會生活也是如此。

現今社會關系多種多樣,事件復雜多變,青少年在無知的情形下接觸到一些不合理的人和事,思想單純的他們不能正確認識,很容易觸犯法律,造成令人惋惜的后果。如一個青年與一位不足十四歲的女孩戀愛并發生關系,他總以為對方是自愿的,并沒有什么不合理,殊不知這已經觸犯了法律,即將受到制裁。而他只是年輕沖動,加上不懂法做出了錯事,并不能說明他就是一個思想邪惡的人,然而他的一生都將無法擺脫這件事帶來的影響。還有一位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同學送給他一部搶來的手機,起初他并不知情,直到警察找到他,他出于害怕和義氣沒有如實說出手機是誰給的,結果影響了破案進度,也犯了包庇罪。如果警察在當初詢問時,對他多加教育,說明知情不報也是會觸犯法律的,而不是暴力逼供,或切斷他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與他溝通,給他講解法律知識,讓他及時供出嫌疑人,他也就不至于會達到包庇罪的程度。這個學生學習不錯,能力也不錯,可是因為這件事自信心遭到打擊,前途也受到了影響。許許多多的例子擺在面前,令人痛惜。

我們在譴責犯罪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有一部分犯罪并不是由于犯罪嫌疑人本身思想壞而造成的,而是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乏。國家制定了法律,卻沒有充分地讓每個人了解,普法教育難道不是政府和教育界的責任嗎?國家在頒布法律的時候都會公之于眾,但是并沒有確認過每個人是否接收到,尤其是青少年,他們生活環境單一,信息來源少,了解的法律知識少之又少。

普法教育已刻不容緩,政府、教育界都應該行動起來改變現有狀況。

第一,政府執法機構要加大法律宣傳力度。在各大媒體上增加播放普法教育片的時間,與相應的管理機構達成一致,強制媒體執行;印制普法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免費發放;安排學生去勞改機構親身體會;培養一批專業教師進入各大學校任教,把法律課程納入義務教育必修課;在升學考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法律知識的考題。執法機構也要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溫情執法,如改變道路的單雙線狀態后,在剛開始執行規定階段首次違反交通規則時只進行教育而不是罰款,對于一些觸犯法律的青少年及時請家長幫助審訊,爭取時間幫助他們減輕罪行,而不是威嚇。

第二,義務教育階段,法律知識課納入學生必修課程。在不同的年級制定相適應的教材,配備法律專業畢業、有教師資格的人士擔任教師,在考試中增加法律知識的考查力度。現在學生的負擔其實是由于過早過多地接觸不適合年齡的知識造成的,增加法律課程不但不會帶來負擔,還能為學生的發展帶來益處,使其發展更加穩健,減少錯誤及阻力。

第三,增加職業學校的法律課程。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面臨就業壓力,而他們的年齡都處于即將或是剛剛成年階段,一旦觸犯法律不會以少年犯來對待,他們又不像大學畢業生那樣年齡達到了二十幾歲,思想成熟并且知識較豐富一些。因此,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應該引起社會關注的群體。從學生進入職業學校起,就要像軍訓一樣安排專門學習法律的時間,并進行考試,作必要的成績記錄。每學期也要有法律課,使學生不間斷地學習。定期邀請一些執法人員講述一些實際例子,幫助學生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692-02

目前,手術為普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由于手術的創傷性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折磨,因此健康教育在術前準備、術后護理中應用是至關重要的。

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010年12月起普外科住院患者139例。通過系統、全面的觀察,針對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實施護理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0年12月起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39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1例,年齡40-80歲。學歷包括大專以上62例,高中58例,小學13例,文盲6例。胃癌6例,直腸癌5例,結腸癌8例,闌尾炎27例,乳腺癌12例,甲狀腺瘤4例,胰腺炎15例,腹股溝斜疝19例,腹痛待查3例,大隱靜脈曲張9例,腸梗阻18例,肝癌13例。

1.2 結果 139例普外擇期手術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滿意121例,比較滿意15例,不滿意3例,很不滿意0例,滿意度為96.1%。

2 健康教育

2.1 制定標準健康教育表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發現外科手術患者最普遍存在的需求就是渴望了解有關手術的健康知識。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有關知識,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加其自我照顧的能力,就成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我們編制了適合本科患者特點的系列標準教育計劃如:頸部手術、乳腺手術、胃手術、膽道手術、腸道手術患者的標準教育計劃等。同時,根據現代護理觀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我們編制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有膽囊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胃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乳腺癌手術患者的教育計劃以及患者出院后應了解和掌握恢復期的自我護理方法等。

2.2 制定措施

2.2.1 護理人員的準備 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指導,這就要求護士要掌握現代護理理論,健康教育知識,交流溝通技巧等等,為此我科利用各種機會對護理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分層次的培訓,為全科開展從健康教育入手的溫馨護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2 實施方法 護理的角色不僅僅是照顧患者,同時還是健康教育者。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我們力求讓患者獲得更多的疾病預防保健知識,并建立自我護理能力。為此,我們從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出院實施一整套標準健康教育計劃,主要分四個階段進行。

2.2.2.1 患者入院時的健康教育 護士從患者入院的第一天開始,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宣傳內容包括介紹病室環境及規章制度、協助新老患者之間的溝通,使患者能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從整體的角度關心支持患者及家屬。

2.2.2.2 手術前的健康教育

2.2.2.2.1 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是創傷性治療,患者易出現煩惱、焦慮、恐懼及不安等消極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發現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說明手術重要性、安全性及治療成功的例子。使患者能以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

2.2.2.2.2 術前準備的教育 ①根據手術方式解釋術前準備工作的內容,如備皮、下胃管、尿管、灌腸、術前禁食等,說明目的、意義及要求;②訓練患者不同手術的。③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④術前禁止患者吸煙、飲酒,說明吸煙飲酒對手術的危害。⑤指導患者飲食上增加營養,有良好的作息時間,術前保證充足的睡眠。

2.2.2.3 手術后健康教育 手術后健康教育的目的幫助患者平穩地度過危險期,減少并發癥,向患者解釋保持正確的意義及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如胃管、尿管、引流管、沖洗管等,注意各種管道引出的量、顏色及性質等變化,同時在護理過程中盡量讓患者參與到治療和護理中來,幫助患者建立穩定的情緒,盡快康復。

2.2.2.4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前健康教育目的是患者掌握恢復期的自我護理方法,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充分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的準備,內容主要包括:根據各種手術患者的不同,出院指導有所不同,如乳腺癌患者要求術后患側肢的功能鍛煉,疝氣術后預防感冒,禁止咳嗽引起復發等,提供應付疾病的策略,提供必要的營養知識,指導患者正確進食、功能鍛煉、訓練自護能力等,叮囑患者要按時服藥,定期回院復診。

3 討 論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改變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衛生觀念,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并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使患者達到強化健康意識,保持和維護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有效地促進手術患者康復。可見,采取正確的健康教育方法對普外科住院患者進行術前、術后及出院指導尤為重要。

加強健康教育后護理人員更主動與醫生交流溝通,討論患者的病況,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康復措施,提高了醫護人員的主動性和責任心;是護理人員不斷完善自己,提高了自身業務素質,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心,使之加強學習的自覺性,患者得到正確、及時的護理和治療,促進健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增強對醫護人員的責任感,進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本研究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患者滿意度達96.1%。總之,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健康教育的實施不但能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和緊張心理,還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和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琴.健康教育在眼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航空航天醫藥,2010,21(3):415.

篇3

關鍵詞: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教育生態環境;現狀;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7—0102—06

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2年)精神,并結合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性質和目標,本研究所界定的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是指為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在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開展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教學活動。它包括體育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業余運動訓練與競賽等內容。其中課堂教學是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課外活動是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業余運動訓練與競賽是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化與提高。

根據教育生態學理論,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生態環境包括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生態環境和規范生態環境,且深受其影響和制約,并與其共同構成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生態系統。

本研究運用教育生態學的系統觀、平衡觀、聯系觀和動態觀等,以籃球項目為例來解析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環境,以教育生態的視角分析影響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發展及目標實現的相關因素,揭示其發展的規律和生態機制,探索優化其目標功能實現的途徑和方法,旨在促進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生態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與調查對象以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與所處教育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作用機制。具體調研對象見表1、表2、表3。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研究法利用多種途徑和渠道,查閱國內外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分析。

1.2.2 調查法

1.2.2.1 訪問調查法圍繞本選題的命題和研究思路,與教育理論專家和學校體育、學校籃球方面專家進行訪談。

1.2.2.2 實地考察法對調研學校實地考察,獲取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增強了論證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1.2.2.3 問卷調查法本研究設計了3套不同的問卷調查表,分別為專家調查問卷表、課程專任教師調查問卷表和學生調查問卷表。調查問卷表的效度和信度經檢驗均符合社會學調查要求。

1.2.3 數理統計法利用最新版Excel、SPSS11.0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

2 分析與討論

2.1 體育教學活動教育生態環境概念的提出及其依據教育系統雖是一個非生物系統,但教育系統的主導因素是人,周圍環境因素可通過影響人而作用于教育系統,教育系統亦可通過培養人與周圍環境發生聯系。因此,教育與其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生態學的意義。教育生態理論認為,教育生態環境是以教育為中心,對教育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起著制約和調控作用的多維空間和多元的環境系統。一般來說,教育生態環境是以教育為中心,結合外部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組成單個的或復合的教育生態系統。

教學活動是培養人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既存在著師生、生生間的關系,也存在著教師、學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學活動中存在著生物之間(師生、生生)及生物與環境(教師、學生與教學環境)之間的關系。體育教學活動(包括籃球教學活動)作為教育生態系統的子系統,同樣具有生態系統的各種特征,因此,運用教育生態學的系統觀、整體觀、聯系觀、和諧觀等來分析審視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籃球為例)是切實可行的。

基于上述認識,本研究認為體育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環境是指以體育教學活動(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業余訓練與競賽)為中心,并對其的存在和發展起著制約和調控作用的環境系統,通常情況下它包括體育教學活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

2.2 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環境構成籃球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微觀的學校體育教育形式,形成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籃球教育教學的統一體,且是由活動主導要素的人和各種教育教學生態環境構成的一個人工生態系統。依據教育生態理論,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環境同樣也包涵著圍繞籃球教學活動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生態環境和規范生態環境3方面(圖1)。

2.3 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自然生態環境現狀分析本研究所界定的籃球教學活動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指普通高校開展籃球教學活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自然環境和各種建筑設施、綠化等半自然或人工化環境。

2.3.1 學校自然環境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一般情況下是在室外進行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直接制約著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在空氣清新的運動場地上,能使人大腦清醒、心情愉快,提高教學效率;而在灰塵彌漫、空氣污濁的運動場所,則容易使人眩目惡心,降低教學效率。

為此,針對學校自然環境滿意度設計了問卷,在所調研的學生和教師中,有77.1%的學生和68.8%的教師對“所在學校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一選項都表現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圖2)。

從調查情況可以說明目前各高校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目前正逐步得以改觀,且受到了大多數師生的認可。

2.3.2 學校整體建筑規劃學校建筑負有教育的使命,它可以作為一種造型藝術,象征某種精神和理想。合理規劃學校建筑,可以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建筑物的裝修、校園的設計,能帶給師生的愉悅感和求知欲,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陶冶學生身心、涵泳學生性格。

同樣,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場地布局、裝修色調,以及教學活動的空間范圍、規劃設計等都會對教師和學生的身心兩方面產生直接影響。

對于本研究所設計調查問卷選項內容“您所在學校的整體建筑規劃是否符合生態學的要求(即自然、和諧)”,分別有15.4%和50.2%比例的調查學生選擇了非常滿意選項和比較滿意選項,在教師調查問卷中分別有3.3%和54.1%比例課任教師選擇了非常滿意選項和比較滿意選項。從圖3可以看出,目前各學校的整體建筑規劃還比較令人滿意(滿意度均超過50%)。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建筑規劃設計諸多不合理現象正逐漸得以改觀,在建筑設計方面更彰顯地域特色(如浙江農林大學)、建筑文化性(如蘇州大學)。

2.3.3 運動場館、器材設備的生態化體育場館建筑的不同造型、色調,運動場館內外和場地內外的布置,體育器材的布置都會對師生的精神面貌、教學的情緒和情感、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場地器材設施的合理完善將制約和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為此,本研究設計了籃球教學活動運動場館、器材設備生態化問卷調查表,調查結果如下圖4。

從上圖表所反映情況可以看出,籃球教學活動運動場館及器材設備的生態化存在著某些不令人滿意的狀況;尤其是器材設備的生態化,調查中認為一般的學生和教師仍占有相當的比例。剖析原因可能在于:目前“生態化”概念沒有得到科學理解,尤其是與一些物質形態相聯系時,應用于學校體育領域,人們對于運動場館、器材設備的生態化認識不夠,因而直接影響到其有效利用與建設。

2.4 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社會生態環境現狀分析根據教育生態學理論,結合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實際,經過專家問卷調查統計后,本文對所篩選的影響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社會生態環境因素進行R型因子分析(表4)。

從結果來看,前5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已達86.978%,按照社會學統計分析的要求,它已經能夠反映主量總本的信息量,取5個主成分,計算出初始因子矩陣,用極大方差法對初始因子進行正交旋轉(表5)。

本研究根據專家問卷的調查情況和SPSS統計處理,把影響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社會生態環境因素分為5大類,分別命名為政策體制因素類、物質保障因素類、教學活動內部因素類、人際關系因素類和學校以外社會環境影響因素類。

2.4.1 政策體制因素

2.4.1.1 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作為教育重要的社會生態環境,對教育的發展及目標定位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微觀的學校教育形式,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必定直接或間接受到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和制約,這是毋庸置疑的。

2.4.1.2 上級部門的政策政策環境為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提供有所依據的、寬松的運行氛圍,是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不斷深化改革、順應教育教學發展趨勢的制度保障,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下表所列的一些法規、條例、決定等,屬于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制度環境范疇。

2.4.1.3 學校領導的思想重視度及學校出臺政策扶持學校領導的思想重視程度和學校出臺政策扶持是相輔相成的,設想一下,如果一所學校的主管領導喜歡甚至積極參與籃球活動,那么該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效應氛圍及其相關優惠(優先)政策是不言而喻的。經過專家問卷調查,學校領導的思想重視度和學校出臺政策扶持兩項因子均排在第一位(在所調查的32位專家中,均有31位把這兩項列為第一位影響因素),足以體現這些因素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中重要地位。

2.4.2 物質保障因素

2.4.2.1 籃球場館設施數量先進的籃球場地設施,標準、充足的體育器材,滿足籃球教學活動的各種物質需要,可以保證、支持和促進籃球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在上述的生態環境中學習,身體健康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學習效率自然也會得到提高。良好的教學條件對保證教學效果的優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籃球場地不足,幾十個人擠在一塊籃球場上上課或進行課外活動將會直接弱化了籃球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所調研師生的反饋情況得知,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場地、器材數量基本上能夠滿足籃球課堂教學方面的需要,但在應付普通高校體育課外活動(籃球項目)需要時會出現短缺的問題。

2.4.2.2 場地設施開放程度籃球場館開放情況對從事籃球課外活動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開放受限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運動興趣和參與度。在本文所調查學生中,有近3成調研學生的對學校籃球場館的開放情況表示不太滿意和不滿意,說明仍有不少學生對學校體育場館開放情況不樂觀。這也是部分學校應盡早解決的問題之一。

2.4.2.3 相關經費投入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經費投入不可或缺,場館設施、器材設備、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業余運動訓練與競賽的正常維持與開展等都離不了經費保障。某種程度上相關經費投入的多少影響著籃球教學活動的效果,因此必須逐步加大其投入力度。

2.4.2.4 專任師資數量據調查得知,目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多為選項課教學,因此對課任教師的專業性要求頗高。籃球在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是開展最為普及的項目之一,參與的學生數量多,開設班級多,如果沒有數量充足的任課教師,必定會影響到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通過對籃球專任師資調查了解(表3),目前各高校專任籃球教師基本上能滿足籃球教學活動的需要。

2.4.2.5 專任師資水平及再提高本研究調查中,學生對自己所在班級籃球教學課任教師的總體看法還是較好的(非常滿意占31.2%、比較滿意占56.6%、一般占11.5%、不滿意占0.7%),某種程度上說明目前普通高校籃球課任教師總體素質不錯,可能由于當前形勢下各高校在引進專任教師過程中對學歷層次和專項能力方面、及現有教師的再提升方面都加以重視。

2.4.3 教學活動內部因素

2.4.3.1 籃球專項教材、教學法體育教材是在體育課程中為實現教育目標而精選組織的身體運動的內容體系。籃球教材是籃球教學大綱的系統化和具體化表現形式之一,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材料,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依據和基本條件。

教學法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籃球教學中,應根據籃球教學的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師本身的素養,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常言道“教學有方,教元定方”。

通過圖5的問卷調查,某種程度上說明目前普通高校籃球課任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存在著某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每個籃球課任教師都應適當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法,展示、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4.3.2 籃球校本課程建設與改革校本課程是充分利用當地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學校為基地開發的、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

在籃球校本課程建設方面,應賦予課任教師和學生對籃球課程教材的話語權。在研制籃球課程教材的過程中,要領悟籃球課程及教材目標,編制出符合“以人為本”理念的,又具生態特征的“人本課程”。

2.4.3.3 籃球教學活動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籃球教學活動評價體系,必須創設自主開放的評價環境,由單純的知識技能評價向智能并重、學習過程與結果全面素質的評價轉換,尤其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個人特長和發展潛能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改變教師單一評價向全員評價轉換,實施由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表7為學生對籃球課成績評價內容和方式滿意度的調查情況,從表可以看出,隨著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縱深推進,學生成績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基本令人滿意。

2.4.4 人際關系因素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了籃球教學活動的人際環境,這種關系是在師生間、生生間在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它影響著師生的情緒和認知行為。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引導健康的集體輿論,能激勵、感染、熏陶、強化學生的認識、情感和行為,進而對籃球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起到強大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促進籃球教學活動效果。

從圖6、圖7可以看出籃球教學活動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積極作用。

2.4.5 學校以外社會環境的影響籃球教學活動一般在室外進行,師生會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干擾,如人群的吵鬧聲,車輛的馬達聲,其他班級上課嘈雜等。這些都會影響和分散師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

表8、表9分別表示對學生和課任教師在“學校籃球教學活動所處的周邊環境滿意度調查情況”皮饋,從表反映情況可知,目前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所處的周邊環境存在些不另人滿意的地方,因此為了改進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教學效果,必須對這些方面進行優化管理。

2.5 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規范生態環境現狀分析本研究根據教育生態理論,列出了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規范生態環境因素,通過對32位專家的問卷調查(表16)。

從表10可以看出,籃球文化環境與籃球教學活動規范生態環境的相關性很高(P0.05)。又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調查問卷反饋可知(圖8,圖9),籃球文化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規范生態環境。高校籃球文化是以籃球項目競技、健身、休閑娛樂為表現形式,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為參與主體,以課余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文化的多科學、多領域廣泛的交流及特有的生活節奏為基本形態,并具有時代特點的一種群體文化。高校籃球文化更多地體現了籃球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育人或化人,是一種幫助青少年完善人格的特殊文化。大學生通過參與籃球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強健體魄,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了學生的身心,培養他們的領導能力、意志品質、團隊精神、紀律觀念、競爭意識、自信心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人格得到了塑造。

研究認為,高校籃球文化環境作為籃球教學活動規范生境的核心因素,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 結論

1)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狹義的學校體育教育形式,它們形成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籃球教育教學的統一體,且是由活動主導要素的學生、教師與各種籃球教育教學生態環境構成的一個人工生態系統。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教育生態環境同樣也包涵著圍繞籃球教學活動的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生態環境和規范生態環境等3方面。

2)調查表明目前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活動的自然生態環境基本令人滿意,但其生態化與和諧性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篇4

關鍵詞: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負性情緒;依從性

普外科患者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藥物保守治療,一種是手術治療,后者是普外科治療的主要手段。手術前,許多患者因為擔心麻醉對身體的影響、手術是否成功、術后是否如期恢復等諸多方面,而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甚至恐懼感,部分患者因此放棄或拒絕手術治療,導致手術治療依從性較低,直接延誤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痛苦[1]。因此,醫護人員應積極了解患者不良情緒變化,采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化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2]。本文以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30例需要手術治療的普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極大地提高了普外科患者手術治療依從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330例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有手術指征,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65例。其中觀察組男98例,女67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42.6±1.37)歲;對照組男96例,女69例;年齡29~77歲,平均(43.5±1.62)歲。兩組患者人口學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特征(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普外科常規護理,并實施普通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同時,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步驟如下。

1.2.1評估通過交談,詢問及查閱病史的方式,全面收集資料,了解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知程度;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術前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3]。

1.2.2診斷組織護理人員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準確判斷患者產生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原因,及影響治療依從性的其它因素,結合普外科手術特征,給予綜合診斷報告書。

1.2.3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根據患者診斷報告,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使計劃既適合患者,又能達到預期的健康教育效果。

1.2.4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①教育形式:采用語言和書面教育為主,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教育模式。提前準備好普外科常見疾病的宣傳資料,資料中語言宜簡練,配上插圖,方便患者理解。將資料有針對性地發放給患者,讓患者對所患疾病有一個大致了解。隨后護理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麻醉方式、手術目的和方法,讓患者有一個心理定位。②心理疏導:普外科患者最擔心麻醉對身體的影響、手術成功率及術后恢復情況,由此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甚至恐懼心理,因此害怕手術,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或放棄手術,手術治療依從性較低,導致手術時間延誤。護理人員應掌握普外科手術患者心理特點,及早發現患者不良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告訴患者每一個手術都有風險,但并不是所有的手術都失敗,要相信醫生和護士一定會盡全力做好手術,消除患者顧慮。并告訴患者術前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手術中配合方法。③親情支持:護理人員應和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做好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讓患者從親情中得到支持和力量,從而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

1.3觀察指標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4](SAS)評估患者心理變化,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依從性。

1.4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SAS評分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教育前后SA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SAS評分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健康教育后,觀察組SAS明顯緩解,SAS評分(43.7±2.53)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兩組手術治療依從性比較實施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手術治療依從性(94.55%)明顯高于對照組(P

3討論

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常發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抑郁情緒,這些負面反應引起患者內分泌系統中激素異常分泌,神經系統中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循環系統中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5],干擾麻醉效果,使手術不得不暫停或延遲手術,增加患者痛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部分患者因害怕手術,不了解手術,因而從內心抗拒手術,手術治療依從性較差,以致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或惡化[6]。因而,臨床醫務人員有必要對普外科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教育。

本院積極分析普外科患者術前的心理特點,進行積極的心理狀態評估,了解患者對所患疾病手術的認知程度,發現患者存在的錯誤認識,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針對患者文化程度及個體差異,采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宣講手術的目的、意義,介紹麻醉劑手術方式,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并提前幫助患者做術中配合鍛煉及術后床上大小便鍛煉,促進術中配合和術后恢復。積極和家屬溝通,取得家屬的支持和配合,讓親情的力量進一步幫助患者提高手術依從性。

本研究中,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明顯降低,手術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性健康教育不僅可減輕普外科患者手術前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還可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強化患者的遵醫意識,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有利于術后康復,有積極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鳳.手術室護理路徑在普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22):107-109.

[2]王立鳳,邱曉新,許晗.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在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22:34-36.

[3]周麗婭.普外科手術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J].醫學信息,2014(04):387-387.

[4]汪向江,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94-202

篇5

一、堅守一個理念

我校的科技教育理念是“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們的精神家園”。校園就是科技的樂園,是孩子們享受教育,體驗美好人生的地方。學校強調普及,強調全員參與,全體師生都是快樂的參與者,自覺的行動者,自信的創新者,讓科技成為師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二、找準兩個定位

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定位分為特征定位和發展定位。特征定位為“關注熱點,呵護生命”,發展定位為“省市科技教育示范學校”。

三、打造三個平臺

科技節平臺。東周科技節定于每年11月份第一個星期舉行,為期半個月,全校師生參與。科技節前半段安排展示類項目,后半段安排比賽類項目。東周科技節活動內容包括六大系列:科幻繪畫、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和科技實踐活動、機器人和四模。

創新大賽平臺。創新大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項目有科幻繪畫、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和科技實踐活動、機器人和“四模”。選送優秀作品參加區級比賽,并組織師生觀摩市級、省級及全國科技創新比賽。

校外交流平臺。科技校外交流活動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輔導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省、市科普基地及基地科技特色學校資源,組織學校優秀科技活動團隊前往,認真學習別人的成熟做法和先進經驗。

四、建設四個陣地

課堂教學陣地。在課堂教學中,以科學課、綜合課、美術課、機器人教學課教學為主,以其他學科滲透科技教育為輔,結合校本課程《科技坊》《科幻夢》等進行教學。這些課程全部納入教學處的日常管理。

課外活動陣地。在課外活動中,各中隊都以科學教育的項目進行命名,每周三下午的第三節為科技活動課,并將科技教育與少先隊工作進行整合,在各中隊科技輔導員的指導下,積極引導全體學生全員參與科技教育活動。

社區活動陣地。每學期5月份、12月份各組織一次向社區宣傳科普知識、展示科技教育成果,學習社區科普做法,共同營造科技教育氛圍。

基地活動陣地。每學期組織一次全體學生外出參觀科普基地和綠色環保設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能力。

五、搞好五個結合

科技教育與少先隊工作相結合。大隊制定科技教育呼號:“科技,科技,我生命的日記!”每周的科技教育活動集隊時,全體少先隊員要高呼這個口號。各中隊均以科技教育內容命名,如:機器人中隊、科幻繪畫中隊等等。各中隊要選擇自己最強的項目來命名自己的中隊。相同名稱可以附加序號來區分。大隊部每周對各中隊的科技教育活動進行巡查和反饋。

科技教育與各學科滲透相結合。各班除按學校課程設置科技教育課外,各學科均應滲透科技教育的知識和宣傳科學的精神。每學期兩次的教案檢查,滲透科技教育作為一項指標參與量化分評定。教學課評價同樣也有滲透科技教育這項指標。

科技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每周一組織學生參加清潔美化校園的勞動,在勞動中啟迪培養學生的科技思想;利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到基地進行勞動,讓學生了解農科知識;組織學生利用掌握的農科知識,培育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探索農業科學的新天地。

科技教育與社會調查相結合。關注社會熱點,保護環境,造福人類,是我們立足社會調查的基點。社會調查一是針對周邊社區的污染問題進行調查并提出解決的措施;二是針對周邊的資源進行了解,提出利用的有效方案。

科技教育與參觀活動相結合。每學期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一次,要求教師提醒學生留意并發現參觀物的科技信息,把發現的東西及啟迪到的思想用文字把她記錄下來,當作作業上交。

六、形成六大系列

科幻繪畫。科幻繪畫是東周小學科技教育特色的龍頭項目。東周小學的科技教育,最早就是從科幻繪畫入手的,科幻繪畫在省市以及全國等各級大賽中取得傲人成績后,其它項目也跟著鋪開,從而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科技教育特色。科幻繪畫主陣地在美術課堂。

機器人。東周小學是深圳市機器人定點學校。建設機器人教室和機器人教學訓練場,開設機器人教學課,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機器人比賽。機器人教學和比賽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四模。“四模”包括車模、空模、航模和建模。由于“四模”普及率高,而且容易,希望能夠通過四模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科技方面的興趣。“四模”活動主要安排在第二課堂進行。

小發明。小發明的創意多數來自生活中的發現,因此我們想通過小發明讓學生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善于發現,善于創造,為今后的大發明奠基。

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指學生通過參加一些校外的實踐探索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學校把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當做社會實踐的重點。

科技小論文。學校規定語文教師是小論文的指導者。科技小論文主要是對科普知識的介紹,如對生活用品或食品的介紹。科技小論文不要搞高深的東西。

七、制訂七個措施

普及教育。學校科技教育通過課程化的手段,使普及率最大化。教學課程化的做法包括每個年級開設科學課,體育安排三模訓練課,數學安排七巧板訓練課,美術引入科幻繪畫內容,語文安排小論文寫作,綜合課安排社會實踐活動,三年級以上開設機器人課程。

常態管理。學校注重對科技教育的常態管理,包括課程管理和活動管理都納入教學處的日常管理之中。每周由教學處負責把各班的科技教育開展情況記錄在檢查表中,匯總成反饋表,每學期期末統計各班的科技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各班、各科技特色中隊輔導老師的量化分,使科學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全體參與的領域。

龍頭牽引。科幻繪畫是本校科技教育的龍頭項目,以科幻繪畫為龍頭牽引機器人、“四模”、小發明、小實踐、小論文的發展,是本校科技教育的基本模式。

激勵創新。通過集會對師生進行榮譽表彰,將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師生事跡入選“東周小學科技教育展示廳”;選拔優秀師生參加省級、國家級等培訓和參加對外交流活動,這些行動為師生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活力。

比賽檢閱。通過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和創新大賽檢閱師生的科技普及效果,選拔優秀選手參加校內外各個層面的比賽,如機器人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四模”比賽。科技節和創新大賽是檢閱學生科技素養和水平的重要平臺。

篇6

【關鍵詞】 科學性;創意性;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9-0-01

少兒科幻畫,體現了少年兒童對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樹立起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具有示范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已具有20多年的歷史,大賽規模巨大影響面廣,極大地推動了全國各地青少年兒童科幻畫的熱情,現在科幻畫創作已成為青少年兒童喜愛的一項有益的科普活動。那么什么是科幻畫呢?我認為是科學幻想+藝術加工。它是眾多藝術領域中的一種科學獨特的繪畫表現形式。少兒科幻畫充分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反映孩子們對未來科學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創新意識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近幾年輔導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科幻畫比賽,不斷的努力探索中,我對科幻畫創作輔導有著這樣的認識,具體如下:

一、科幻畫應具有科學性、創意性、藝術性三大特征

(一)科學性。科幻畫即使是幻想與假定,也必須體現出科學性。這樣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才能使觀摩者通過科學的形象和意境來揣摩未來的科學世界。很多孩子在創作科幻畫時為了達到科幻的目的,經常把太陽畫成老爺爺,把月亮畫成大姐姐,實際上這是一種擬人化表現手法并不是真正的科幻畫,有時甚至為了科幻而畫一些虛無縹緲,讓人看不懂的另類作品,這實際是一種教育的失誤。

2012年我參與了區科幻畫比賽網上初評工作,發現少數參賽作品也存在這些情況。如胡蘿卜上長出了眼睛,以擬人化表現手法當作科幻畫;在云朵上建起了房子、人不穿宇宙飛行服,沒有任何的裝備,在太空中行走等不符合科學原理的作品。的確,在科幻畫的創作過程中,因為要涉及許許多多科學幻想的內容。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準確描繪對象的科學原理是創作的難點。個人認為增強對學生科普知識的教育,營造科技教育活動的氛圍,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如訂閱科技報刊雜志,鼓勵與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與觀看,開展多元化的科技實踐活動。班級開辦科幻園地,發表學生的科幻畫、科技小說、小制作等。那作為老師呢?我們自己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還要對科學原理的掌握,科學發展的前景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是輔導學生創作科幻畫的前提保證。本人平時除了畫畫,最喜歡就是觀看科幻片、科技小說、看科技新聞等,其實學生也是很喜歡的,真的,不妨多與他們交流分享對未來科學世界想法與體會,這樣更能了解學生對科學性掌握與有效地指導,讓學生在科幻畫創作的輔導中得到有效的意識傳達。

(二)創意性。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可見創新的想象力的對于未來重要性。在面對科幻畫創作前,我們就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讓作品更具有創意性。那怎樣才能體現畫面的創意性呢?首先我們確定一個正確的創作意圖。通過創意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次選定恰當的題材與內容,科幻畫應表現人類尚未發現及近期努力實現的科學創意和發明,不一定是“上天”或“下海”,小題材也能表現得很精彩。如全國優秀科幻畫作品《爸爸的帽子》,是一位小學生的作品,這位同學為她爸爸設計了一頂新型的帽子,能夠在抽煙時把煙霧吸進帽子里從而保持空氣清新,簡單又有意義,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事實證明題材越接近生活,越能引起觀者的共鳴。

(三)藝術性。科幻畫就是科學+幻想+繪畫,就是運用藝術形式來表現科學技術的內容。沒有藝術性的作品,談不上是科幻畫,充其量是科技圖紙,所以,必須將科學與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

科幻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非常多,如油畫、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畫、鉛筆畫、油畫棒、水彩筆、版畫、粘貼畫、電腦繪畫、刮蠟畫等都可以進行表現,也可以根據畫面效果進行混合運用。從畫面效果方面來看,必須精心制作,表現手法,越是新穎就越能讓人過目不忘,造型可適當的進行夸張和變型,色彩對比要協調,構圖更要有視覺沖擊力。這樣才能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我校學生的作品《垃圾分類好處多》,榮獲在第28屆廣州市青少年科幻畫比賽一等獎。在初稿創作中,學生當時是采用的單一的彩色鉛筆繪畫手法,樓房造型是方形,總體感覺比較單調。經過多次與這位學生的交流意見和研究修改,樓房最終改成瓦煲形狀并用彩紙剪貼上去,既避免了手法上的單一,夸張可愛的造型又令人倍感親切。我們在學生科幻畫創作時,可明確的告誡學生只要畫面的需要,各種綜合材料都可以為我所用,什么表現方法都可以應用于創作之中。學生只有敢于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來表現事物,才能創作出畫面效果好且豐富多彩的科幻畫作品。

二、在生活中如何獲取科幻畫的創作靈感

如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科幻畫的創作靈感呢?這個可能是很多老師覺得比較困惑的問題,在這里我也跟大家一起探討,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首先,在創作之前,我們應該先培養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它是滋養靈感的內心源泉與動力。如前文提到的增強對學生科普知識的教育,營造科技教育活動的氛圍,如訂閱科技報刊雜志,開展多元化的科技實踐活動等等都是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方法。其二是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細心觀察身邊事物。讓孩子們觀察身邊事物,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思考,有哪些不方便,需要改進的,如何改進的……教給他們觀察事物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如從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聯想到《未來的奶牛》,未來的奶牛生產的牛奶有多種的口味,純天然不加添加劑等有害物質,營養豐富方便又安全。水資源短缺聯想到《循環水節能浴室》,地溝油引發的思考《地溝油回收車》等等。從生活中尋找,激發學生對未來美好的想象。三是隨時記錄、靈光閃現。一閃而過的意念非常保貴,提醒學生靈光閃現時馬上用筆以繪畫以文字形式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創作的素材。

三、優秀科幻繪畫作品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具有創新內容,超時空的想象,較好運用科技內容和具體細節進行刻劃,元素不宜太多,抓住主題即可。

(二)繪畫制作手段要創新,在變化中求統一,造型夸張而可愛,色彩對比要協調。

(三)點題要簡練并有較好的含義,文字說明要樸實、目的性強、聯想要有科學依據,不要說空話和宣傳偽科學。

總而言之,科幻畫創作原則:生活體驗在前,科技含量藏心中,精心制作布陣。以上是我在近幾年來對科幻畫輔導的一些心得體會,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

參考文獻

篇7

據專業人士調查,學生在閱讀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有1/3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2/3用在閱讀課外書籍上,用在科普讀物上的時間只占1/10。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呈現出很強的功利性特征,課外閱讀科普讀物僅僅是憑個人的興趣愛好。如果不大量閱讀科學書籍,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科學的興趣,學生也跳不出科學課本的框框,知識面就非常狹窄。

我們著力于構建課外科普閱讀體系,創建科普網絡閱讀平臺,開展課外科普閱讀部落活動,目的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科普書籍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主要策略】

1、營造科普閱讀氛圍,為學生創設閱讀環境。學校圖書室開辟“科普角”,廣泛實行開架借閱,大范圍提高圖書室科普書籍的利用率,加大流通面,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班班建立科普圖書角,動員學生把自己的一部分科普書搬到班級圖書角,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可以隨時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科普網絡閱讀平臺上開辟專題欄目,一方面給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科普閱讀資源,一方面促進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

2、組建科普閱讀部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設立個性化的課外閱讀部落。科普閱讀部落根據文學作品的體裁分又細分為“科幻小說部落”“科普童話部落”“異想天開部落”。每一個部落分別設置部落游民、部落村民、部落使者、部落護法、部落長老、部落酋長六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自由選擇一到兩個部落。科普閱讀部落采用積分制來激發學生自覺閱讀的激情。分數達到規定,就可以升級,獲得相應的權限。科普閱讀部落由科學老師和活動優秀的同學共同管理。

(2)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閱讀部落活動。為了使學生更為強烈地感受、分享科普閱讀的歡樂,我們在科普部落中定期開展一系列活動,為學生體驗科普閱讀的愉悅提供平臺。例如:組織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不知道的世界》等書籍并舉行智力競賽;觀看《南極大冒險》等科幻影片,寫觀后感;組織學生閱讀科普童話、科幻小說等,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寫作,優秀作品還向《學習方法報》科學版專欄投稿,一學期就有十幾篇稿件被錄用。

(3)推進網絡閱讀平臺的交流。為了促進科普閱讀部落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在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學校開發了“科普網絡閱讀平臺“。網絡閱讀平臺上以論壇的形式開設了各個閱讀部落的專頁,設立了部落書架,還另外開設了公共推薦欄(學生、家長、教師推薦美文、好書、精華帖)、各類排行榜、版主專區、酋長專區和長老專區。我們還把網絡閱讀平臺鏈接到“學校電子圖書館”,學生可以在網絡書架中盡情閱讀,可以在部落論壇中發帖交流科普閱讀中的感受、展示科普閱讀的收獲。這樣,把每一個學生的科普閱讀情況展現出來,比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使他們在不斷地競爭、收獲、被肯定的氛圍中快樂閱讀。

(4)推薦課外閱讀部落的書目。科普部落會向學生推薦適合不同年齡和知識水平的書籍,指導學生閱讀。我們推薦的科普書籍,題目新穎,內容豐富。既有經典版的《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等,還有最新版的《地球家園》《環游世界》等書籍,大大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此外,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不斷充實推薦書目。

【初步成效】

1、家庭重視學生的課外科普閱讀。越來越多的家庭認識到科普閱讀對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作用,從而重視學生的課外科普閱讀。

2、學生的科普閱讀興趣日趨濃厚。豐富的科普閱讀部落活動和自由的交流空間,使學生對課外科普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和科普書籍交上了朋友。科普閱讀成為學生課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在學校濃厚的科普閱讀氛圍的浸潤下,漸漸和科普書籍交上朋友。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泛,課堂上改變了傳統的師問生答的局面,形成你問我答的課堂教學氛圍。

4、老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通過組織科普閱讀部落活動,提高了教師對科學教學的理解,明白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得不僅局限于課堂的四十分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自己閱讀科普書籍的興趣。我們在積極進行科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的同時,將課內外打通,構建課外科普閱讀體系,正在形成新的科學校本課程體系。

【具體案例】

為了改變學生的課外科普閱讀現狀,使學生能自覺、主動、有效地去進行課外科普閱讀,享受閱讀的歡樂,通過實踐,我校構建了趣味十足的課外科普閱讀部落。

首先,我校充分發揮了家長的作用,向家長發出了倡議,讓家長明白:讓科普書籍成為孩子的終身朋友。通過家校溝通,讓家庭為學生的課外科普閱讀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其次,學校也為學生的課外科普閱讀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開放學校圖書館,創建“科普電子圖書館”網絡書架,建立班級書架,推薦科普部落閱讀書目。當然推薦怎樣的科普書籍顯得尤為重要,那些讀者層次定位準確、知識程度把握適當、形式靈活新穎、信息量大且新奇的科普讀物普遍受到孩子們的青睞。例如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新世紀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孩子的疑問》、《不知道的世界》;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少兒科普知識精彩問答》等。但是一些內容過于龐大、形式呆板、信息陳舊的科普讀物卻不并適合學生閱讀。

篇8

斜橋中學第一屆科技節以“科技在你身邊、科技創造未來”為主題,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 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促進我校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爭創科技教育特色校,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二、活動原則:

立足“普及性” 、“提高性” 、 “創造性”的原則,廣泛發動全體師生積極參與,突出“科技在你身邊、科技創造未來”主題,與課程改革相結合,與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由校長室領銜,辦公室、教導處、團委、總務處、科學教研組協調各部門精心組織各項活動,圓滿完成本屆科技節的各項任務。

三、活動時間:XX年年3月5日~3月30日

四、主題:科技在你身邊、科技創造未來

五、參與人員:斜橋中學全校師生

六、組織機構:

成立科技節組委會

顧問問:俞田林

主 任:丁鈺新

副主任:留海平、王雪耀、黃建新、姚明雄、楊亞芬

委 員: 全體科學老師、各班班主任

七、實施單位:教導處、總務處、各年級段、科學教研組、行知科普社

八、科技節宣傳、安全、后勤工作:

1、每班出一期“科技在你身邊、科技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宣傳板報, 政教處負責。

2、.校區布置科普知識宣傳畫報, 科普社負責。

3、科技節相關活動報道,辦公室負責。

4、.場地、獎品等后勤工作,總務處負責。

5、在宣傳欄公布科技節活動安排、科技節海報等,行知科普社負責。

九、主要活動

(一)科技竟賽、評比活動、科普宣傳、展覽活動:

1、科幻畫優秀作品評選( 陳懋 老師負責)

時  間:3月5日~3月9日

參加對象:全校各班級

評 委:科普社理事會

2、科技手抄報( 楊亞芬老師負責)

時  間: 3月12日~3月16日

參加對象:全校各班級

評 委:科普社會員、各班宣傳委員

3、研究性學習照片展出(陳懋老師負責)

時  間:(3月19日~3月23日)

參加對象:全校七、八年級各班級

4、科普知識竟賽(陳懋老師負責)

時  間:(3月26日~3月30日)

參加對象:全校七、八年級各班級

其它要求另行通知。

(二)科技節閉幕式暨總結大會

時 間:3月底~4月初

地 點:二樓會議室

參加對象:全體教師、行知科普社會員

內 容:活動總結、頒獎等。

1.科技節閉幕式

主 持:

(1)奏唱國歌

(2)科技節工作總結

(3)校長致閉幕詞

(4)頒獎

所有科技節獎項頒獎

十、幾點說明:

1、所有評獎結果,學校將對在科技節活動中評選出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獎者將分別授予證書及獎品(獎品由總務處負責提供。)

2、在科技節中表現突出的班級和個人,將被學校授予 “優秀科技班干部”、“科技活動先進班級”、“科技教育先進個人”的稱號。

3、科技活動中需要的相關材料,各負責人要提前與總務處協調,保證供給。

篇9

一.全校科幻繪畫,科普形式的多彩呈現——

學校結合豐富彩的校園節日,主題活動在廣大學生中開展主題性科幻繪畫比賽.在校園足球節中,學校舉行了”放飛心中足球夢”為主題的科幻畫比賽,隨著評委老師的一聲“開始”,小選手們迫不及待地用畫筆在畫紙上馳騁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畫、鉛筆畫、蠟筆畫等各種樣式異彩紛呈……

二.年級相關活動,搭建不同的科普舞臺——

在全校上下齊參與的科普繪畫的同時,學校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學段的開展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車輛模型制作,風馳電掣的競速跑道。

時間就是勝利——這是參加車輛模型制作和改造車復合跑道競速賽給人帶來的感受。一堆紛繁復雜的零件,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從容冷靜的面龐,上下翻飛如鴿的小手……眨眼的時間,一輛輛精致的賽車便現身比賽現場。

2、紙質飛機制作,放飛自己的童年希望。

除了刺激的比賽項目外,也有比“慢”功的,那就是紙飛機比賽。低年級每班選派隊員,發放A4紙,現場制作的紙飛機,統一放飛到空中,相互之間比的就是誰在空中飛翔的時間長。為的就是讓飛機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些,更長些,就好像孩子們心中快樂的童年時期,誰不希望長些,更長些呢?

3、小小科技制作,變廢為寶的環保熏陶。

節能與環保是保持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略。如何培養學生具有節能與環保的意識?這也成為了學校今年開展科技節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于是,針對中年級學生設置了小科技制作競賽,提倡以廢舊物品為制作材料。三年級學生紛紛從自己生活中尋找各種廢舊料,或是獨立創作,或是小組合作,或是在家長幫助下,于是,用鉛絲扳成的自行車,用舊紙箱做成的機器人,用塑料瓶做成的小人兒……一一栩栩如生,讓人不得不嘆服想象的威力與學生們的巧手!

4、實驗制作比賽,探索無盡的科學奧秘。

實驗比賽體現的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主要考驗的是動手操作能力。五年級進行的實驗制作比賽,就是這樣一場動腦加動手的對決。以年級教材為藍本,隨機抽簽決定實驗內容。拿到比賽內容中,選手們時而蹙眉凝神思考,時而互相輕聲商量,時而歡欣動手操作……現場,充盈著一股緊張而活潑的氛圍。實驗制作比賽,手腦并用,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探索了科學奧秘。

三.特色科技活動 鑄造學生的完美品格------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生物多樣性消失,人類生存面臨著極大的威脅。為了使同學們對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改變現有不良的生活方式,2010年9月學校積極開展了“倡導環保低碳做時尚小達人的科技實踐活動。

(一)吹響環保低碳“集結號”宣傳發動階段

為了使同學們對于低碳環保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校利用校會、班隊集會等活動發出“倡導環保低碳 做時尚小達人“的倡議。同時在國慶節前開展了“十一黃金周”碳足跡大調查活動。

(二)活動實踐階段——奏響環保低碳“最強音”低碳攜時尚“共舞和諧音”

為了豐富師生們的科技文化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的點滴科技,看到社會的發展;從社會的發展,了解科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社會、熱愛科學的情感,不斷深化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10月14日上午,學校舉行了“我的未來我做主——做環保低碳時尚達人”為主題的科技節開幕式。伴隨著勁爆的音樂,身著各異服裝的“小模特”走上了舞臺,與T型臺上的模特不同的是她們所穿的服裝均是用廢舊材料制成的。一個個不起眼的小玩意,經過小設計師之手,立刻變的巧奪天宮了。“低碳環保秀為廣大同學們提供了充分發揮創意才能的舞臺,讓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團隊的團結合作能力。

(三)“牽手園博會,打造魅力后花園”

11月第三屆省園博會和第九屆中國賞石展同時在青島掀開“蓋頭”,青島延安二路小學借園博會東風,迅速組織廣大科普愛好者,組建了“延二科普小分隊”在科技輔導員的帶領下于近日 “走進園博會”,切身感受園博會帶來的美妙與震撼。在參觀之余,小分隊的成員還向過路行人發放科普宣傳材料,號召大家都投身到節約耗材,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參觀后學校相繼開展了“我的低碳生活“科普調查體驗專題活動。先后開展了“發熱門診的新病號—地球媽媽”“發熱病情追蹤”—近百年持續升溫,發熱病理分析—溫室效應,發熱病因追查—人為排房溫室氣體等相關實踐活動的研究,通過為期一個月的網上搜集資料,組內研究性學習,校內小調查,社會實踐活動等增強了學生低碳意識。

(四)“廢舊物置換,引領低碳新方向”

9月16日,青島延安二路小學舉辦了“低碳生活校園行”――閑置品交換活動,當低碳、綠色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悄然興起之時,那些閑置在桌角抽屜中滿覆灰塵的物件也開始了一次綠色之旅。

本次活動得到了眾多同學與老師的支持。許多同學都駐足了解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流程,并主動提出要把自己的閑置品帶過來交換。同時,不少同學認真瀏覽有關“綠色公民行動”的展板,表示對該活動有著濃厚興趣,并提出問題進行深一步的了解,同時寫下自己對于低碳生活的感想。同學們在買賣的過程中,增強了理財觀念,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

愉快的寒假生活開始了,學校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精靈探索小隊在社區門口送起了環保袋,碧水藍天小隊在社區老年活動室里舉行了一場主題為"一杯茶,一份情"的隊會;輕舞飛揚小隊每個隊員親手制作低碳生活小報,到社區進行宣傳;超越夢想小隊在當代廣場上向行人展開了低碳調查,還制作了低碳活動的宣傳標語講解給行人聽……有的學生說:"我們首先想了一想怎樣才能實踐低碳生活,找到低碳竅門.我們計劃叢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省電,節水,多步行,多植樹,多坐公交車等,同時制作做了一張"低碳生活"新年計劃表.同學們還利用家里廢棄的玩具,舊衣服等物品,小組成員集體經過手工DIY,創造出了一個小型廢紙簍想.本次活動共下發傳單200余份,同學們親手繪制了近百幅手抄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篇10

關鍵詞: 文學;科學;相結合;科普途徑

中圖分類號:I02;B503.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8-0007-02

1科普是科學與人文的交集

2006年2月,中國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升未成年人科學素質的行動呈現出了越來越好的發展態勢。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重視科普研究和科普創新。科普創新不只是一個理論的界說,它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目標是建構一個有吸引力的科普創新體系。科普工作在保障知識科學性的基礎上,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大膽創新。本文的焦點在于科普途徑的創新。

科普處于科學和人文的邊緣,科普創新是科技原創新基礎上的再創新,是一種綜合創新。科學技術是面對自然的創新,而科學普及則是面向公眾,面向人的創新,因此從知識領域上看,科普創新就是以科技知識(包括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為基礎的人文創新。科普途徑是多樣的,不僅包括教育途徑和傳播途徑,也需要包括文學途徑。從科普的方式和途徑來看,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理念除了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商業廣告、生產實踐、廣播電視媒體等形式傳輸給公眾以外,出版科普文學圖書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普及科學技術應該與社會文化、文學藝術互相融合滲透,形成互動關系,而不應該是君臨于其他部分之上的孤家寡人。

科學普及的內容非常廣泛,科普創作的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科普創作是科普活動的基礎。科普創作包括各類科普作品的產出,涉及圖書、報刊、廣播、電視、電子網絡、展覽等所有與科普相關的領域,同時還包括各類創作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本文主要聚焦于普及科技知識和科學理念。在科普創作方面,本文聚焦于用文學語言和故事情節來解說、傳載某項科技知識或某種科學現象。

2文學在科普方面的作用及優勢

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傳播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國科普工作者比較一致地認同《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定義,科普應包括科技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或科學精神)的普及三個方面。就科學知識的普及而言,科普工作者從來就不是直接地將科學家的原始論文或成果傳達給公眾,而是需要特別加工。對科普知識進行文學處理是一種有效的加工方式。

科普文學的優勢在于普及科學理性,而科普的根本意義也正在于普及科學理性,因為科學理性是科學的根本和靈魂所在。科學為一個社會帶來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技術進步或物質文明,而是社會中的個體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是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心智。通過文學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把深奧的科學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科學概念形象化,使讀者樂于閱讀,易于接受,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激發他們關注世界、甚至進一步探究科學的內動力。科普文學就是為了普及科學的文學,它可以有許多種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技巧。科普童話就是其中的一種。科普童話是引導少兒讀者走向科研之途的動力之一。

少年兒童代表著社會的未來,是接受科普的重點人群,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增強他們的科學觀念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科普童話寓意深刻、通俗易懂、且語言簡單明了、情節引人入勝,這種形式易于被廣大少兒讀者接受。創作科普童話故事這種途徑既符合科學特質又具有普及性特點,所以本文力薦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的介紹自然、物質、環境等科學常識,使少兒在輕松愉快的語境中,學會各種科技知識,增強科學理念。

3科普童話的特點以及在科普方面的作用

科普童話將童話故事和科技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增長科技知識。它可以使少兒在閱讀中感受萬物的神奇和奧秘,感受科學知識的力量,可以激發少兒的科學想象力和對科學探索的向往。它以傳播科學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培養創造能力、滿足好奇心、豐富想象能力為目標。

科普童話故事由諸多元素組成,除了科技成分外,還有玄幻成分、魔幻成分、科幻成分、文化成分、社會成分等。社會成分是背景,文學成分是樹枝,文化成分是綠葉,科技成分是花朵。

本文力薦科普童話故事的主題聚焦于環境問題。我國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已經構成了少年兒童科普教育的必要內容。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變大,這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現是: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程度加劇、草原加劇退化、森林資源急速減少、生物物種快速滅絕、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湖泊及濕地面積收縮、水體及大氣污染嚴重、廢渣存放量過大、垃圾包圍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等等。以上每一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都是一個對少兒進行緊迫科學教育的內容。抓住環境教育這個主題,同時結合其他科普教育,可以使少兒的環境意識和科學精神逐漸加強,從而將保護生存環境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本文力推科普故事從環境和資源的角度,敘述和解析故事中地球人類所面臨的各種環境問題。好的科普故事主題并不是聚焦于討論科學技術怎樣才能消除污染節約能源,而是從更高的層面,詮釋環境能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本文認為,環境能源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并不只是一個科技問題,而更是一個國際國內政治政策問題和人文素質問題。

4科普童話的主要評價指標及社會效益

第一,科普童話需要包含能引起孩子們的濃厚閱讀興趣的文學創作技巧諸元素。第二,科普童話要有科學依據。科普童話的目的在于普及科技知識和傳播科學精神,它是一種使少兒讀者變得充實、聰明和富有智慧的文學形式。第三,科普童話需要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那么評價科普童話作品的指標就是看其主題和內容是否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創新創造”的主題,是否以傳播科學知識、加強科學理念為宗旨。

本文預測此類科普文學會有很好的社會效益。科普童話故事是一種趣味性強、傳播面廣、影響時間久的科普教育資源,它既符合科學特質又具有普及性特點。這種既符合科學又體現少兒文學特點的科普童話故事容易在廣大少兒讀者群內傳閱,便于所承載科普知識的傳播,在培養和提高廣大少年兒童的科學意識方面將產生明顯的影響。總之,此科普文學作品的完成將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具有廣泛厚重的推廣價值,對開發新的科普途徑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同時對繁榮科普文化、提升國家及地方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長久的效益。

5完成科普童話創作和實現其社會效益的主要途徑

5.1 完成科普童話創作的主要途徑①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的主題,廣泛采集科普知識。②針對未成年人,研究其閱讀心理和閱讀興趣,找出科普知識與少兒閱讀興趣的契合點。③廣泛研究國內外少兒文學作品,提煉和吸收少兒文學創作技法中最有利于傳載科普知識的元素。④廣泛研究國內外科普文學作品,吸取其創作手法方面的精華,并在其基礎上進行創作手法方面的創新。

5.2 實現科普童話社會效益的主要途徑①趣味科普讀物可以承載優秀的科普資源,并易于把科普知識和科學理念傳輸進廣大少兒讀者的心智,從而實現科普資源的共享。所以,出版科普童話圖書及雜志是開展社會化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②要實現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在國家、省、市、縣科協網站和其他網站開設科普文學專欄或專題,介紹“科普童話”和“科普小說”創作中的一些新作品。這里說的“科普小說”不包括科幻小說,它重視的是對現實科學進行文學反映,目的在于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精神的傳播。這是一種具有廣泛久遠影響和典型意義的創新性科普渠道,此渠道值得加大力度建設。建設此類特色網站,可以有效地為科普的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提供展示空間,同時還可以反映科學與文學、科學與文化以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方面的最新進展。③結合區域優勢條件,把科普文學的創作與當地的地理和文化資源相結合,進而發展當地的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和展覽產業,從而促成科普事業與地方經濟文化教育共繁榮的局面。④結合科普童話的內容,開發動漫產業、影視產業和工藝產業,從而提升國家及地方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曾國屏,古荒.關于科普文化產業幾個問題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