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輿情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突發事件輿情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處置發生在我局內或與我局密切相關的各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新聞和對外報道工作。
二、工作原則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突發公共事件新聞是突發公共事件處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縣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縣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會同負責事件處置的相關部門歸口管理。
(2)依法規范,加強引導。提高正確引導輿論的意識和工作水平,依據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工作的應急管理,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進一步完善新聞制度,嚴格執行新聞工作規程。嚴肅新聞工作紀律,對違反工作紀律,蓄意封鎖或隨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極影響和嚴重后果的,依紀、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篇2
一、工作原則和工作要求
工作原則: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結合實際,合理預防;建立機制,逐漸落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統一指揮,協調配合;解決問題,依法處理;評估情況,形成報告。
工作要求:各村(社區),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工作,逐級明確責任,做到措施到位、人員到位、管理到位,果斷做好處置工作。普查期間,加強信息反饋工作,做到應急信息上報及時、準確、暢通。為快速及時處置突發事件,相關部門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應對突發事件。
二、適用范圍
清查摸底、業務培訓、現場登記、現場督導、事后質量抽查等脫貪攻堅普查工作各環節。
三、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根據我鎮實際情,成立鎮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突發事件應急響應
(一)普查工作開始前
1.各相關部門、各村(社區)要結合實際、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依法辦事,高速、高效、有序開展工作。
2.鎮脫貧辦安排專人負責應急工作,準備好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應急值班人員聯系方式,以備緊急情況時使用。
3.鎮衛生院指定專人負責普查工作組人員體溫檢測,吉祥碼打碼工作。
4.加強普査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訓,面對突發的緊急情況,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確保脫貧攻堅普査各環節工作安全有序。
5.為普查工作人員準備好必備安全防護用品、防疫用品和藥品,組織好應急車輛。
(二)普查工作開展期間
1.落實定期測溫及掃碼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公共場所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2.在普查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后,立即啟用應急報告制度,相關責任人應在第一時間報告鎮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內容應包含“時間、地點、原因、事件詳情、造成影響和損失情況、發展趨勢、采用的應急處置措施”等要素,不得拖延隱瞞,并采用文字形式(紙質版或電子版)記錄下來。
3.鎮宣傳部門要做好輿情監控工作,對有關普查工作的網絡輿論(包括新聞網站、微博、論壇、微信等)進行定期監測,收集、整理、歸類輿情信息,及時反饋預警,做好危機應對處理預案,確保普查工作不受干擾。
4.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在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應根據突發事件情況,確定其嚴重程度,結合我鎮實際,立即研討解決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立即向市普查辦報告。并在市普查辦指導下,協調各相關部門控制事態發展,時刻跟蹤事件進度,評估事件影響,形成材料立即報市普查辦。
5.各相關部門、各村(社區)在普査期間要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和處理辦法、報告制度和值班制度,確定并公布值班人員及值班電話,保證值班人員在崗和值班電話的暢通。
五、突發事件主要種類
1.自然災害:大范圍降雨帶來的洪水等地質災害,對普查工作人員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或阻斷普査的繼續開展;
2.突發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生產安全事故等突發性傷害事故使普査工作人員受到人身傷害;
3.網絡安全:發生設備故障、通訊和網絡大面積中斷、普查出現負面輿情等;
4.信息泄露:清査摸底或普查信息出現泄露;
5.食品安全:出現大規模食物中毒情況;
6.公共衛生:突發肺炎疫情,普查對象患有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
7.入戶受阻:因語言障礙、價值觀不同或普查對象精神狀態原因,普查工作人員和普査對象出現矛盾或矛盾激化導致普查受阻;
8.其他情況:普査表、移動終端等物資大量受損。
六、應急處置流程及措施
在鎮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建立處置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遭遇發生突發事件,做到快速反應、正確應對,處置果斷,力爭把損失或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一)處置流程
1.信息報告。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發生后,事發地所在村及相關責任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將突發事件種類、具體情況,影響程度立即上報領導小組,并聯系公安、消防、醫療、衛生、救援、網絡、交通等對應事件的相關部門。
2.先期處置。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優先保障普査工作人員和普查對象的人身財產安全,對現場進行保護或封鎖,隔離相關人員,避免災害、疫情、泄密、群眾矛盾等不可控因素產生二次影響。
3.指揮協調。突發事件發生后,在先期處置的基礎上,相關責任部門會同脫貧辦在領導小組統一調度下,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響應措施進行處置。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處置的突發公共事件,由該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其他部門予以協助。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并做好記錄。
(二)處置措施
1.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事發地所在鄉鎮及相關責任部門應在確保應急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營救和救治,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普查工作人員。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搶險救援車輛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對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短時間難以恢復的,重新規劃普查工作計劃。
篇3
[關鍵詞]高等學校 突發事件 網絡 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劉清生(1967- ),男,江蘇溧陽人,江蘇科技大學黨委辦公室,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江蘇 鎮江 21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監測與引導機制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1SJD860007)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046-02
一、引言
學術界對高校網絡的概念尚無定論,但一般是指高校由于某一突發事件引發,網民群體集中圍繞某一主題,通過網絡聚集制造輿論,促使網民行動,對事發高校秩序和穩定造成重大影響的事件。①近年來,高校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突發事件頻發,師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網絡飛速發展背景下,高校網絡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切。高校各類突發事件頻發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此,準確把握高校突發事件演變的原因及發生的機制,進一步加強高校制度建設,規范高校管理行為,對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二、高校突發事件演變成網絡的原因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對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245個網絡輿情熱點監測,結果顯示:“科教文衛領域成為網絡輿情事件的常發之地,占比15.1%。”②高校涉及腐敗、意外傷亡、招生、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一些突發事件極易演化成網絡。高校突發事件演變成網絡的原因是復雜的,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校的社會關注度高,容易引發網絡。高校承載著億萬家庭的希望和夢想。我國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每一個學生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學生身上寄托著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甚至承載了一個家族的期盼。在數以千萬家庭上億人的眼里,關注高校就是對自己切身利益的關注。導致了高校的社會關注度高,高校突發事件極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因此,從社會發展的客觀形勢進行分析,高校突發事件極易引起網民的關注,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重點。
2.缺乏與網絡溝通的能力,往往釀成網絡。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社交類網站、微博、論壇等為網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網絡互交平臺。突發事件發生后,面對網絡強大的聲音,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往往不太敏感也不太重視,固守原有的處置事件的觀念和模式,不太適應網絡的追問,網絡輿情判斷分析能力不強,經常處于失語狀態,行動遲緩,缺乏有效應對措施,往往會導致局面失控,矛盾激化釀成網絡事件,使事件的負面影響迅速放大,最終變得不可收拾,給學校造成極大的影響。總之,從高校自身層面進行分析,高校對網絡輿論的重視程度總體上看還顯不足,高校應對網絡輿情的能力有待提高。
3.網絡傳播的特殊效應,極易演化為網絡。第一,網絡炒作推進網絡輿情失真。突發事件發生后,一些網民和網絡推手往往借機發揮,肆意炒作,使突發事件迅速成為網絡輿論的焦點。第二,網民情緒化助推網絡輿情放大。由于網民身份的隱蔽,一些網民的言論比較感性化或情緒化,有時會將網絡當成泄憤的場所。情緒化的言論往往相互感染,容易引發有害網絡輿論,使得事實歪曲。第三,社會責任感缺失導致網絡輿情離奇。由于網絡的開放和自由,一些網絡推手缺乏基本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隨意傳播低俗信息,肆意夸大,片面追求點擊率,以產生“轟動效應”。這也是從網絡條件下突發事件容易演化成網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突發事件演化成網絡的機理分析
高校突發事件演化成網絡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按照美國社會學家斯梅爾塞“價值累加理論”認為,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產生都是由以下幾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即有利于群體性突發事件發生的結構性誘因;有社會結構所引發的怨恨、剝奪感或壓迫感;社會控制力的下降等。③具體來說,事件的發生一般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1.具備一定社會條件。高等教育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招生、就業、意外傷害等都是激發社會矛盾的結構性因素。由于網絡是一個自由、多元的時空世界,網絡輿情傳播速度迅疾、涉及面廣。所有的網民因互聯網這一平臺可以隨時交互信息,世界任何角落發生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與己息息相關。高等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必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事件本身以及事件背后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必將加重人們的不滿、怨恨、仇視、剝奪感或壓迫感。
2.產生一般性信念。的參與者必須對共同的訴求達成共識,并取得大多數參與者的支持,才能產生一般性信念。“一般化信念很可能是出于愚昧和無知而產生的神話,但是對一個集體行為的發生來說,重要的并不是真實而是認知。”④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經過網絡傳播,公眾可能對事件本身以及與事件相關聯的其他問題更加關注,各種意見逐漸達成一致,出現一般性信念,最終導致的發生。
3.出現觸發因素。觸發因素是一個引發的導火索,往往具有偶發性,有時可能是一個極小的事件,但不容忽視這一導火索出現的時機。傳統媒體的報道是有選擇性的,傳統媒體所進行的輿論監督更多強調把關和引導的作用,帶有話語權的性質。而網絡給人們提供了“誰都可以通過網絡放大自己的聲音”⑤的可能性,誰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言論,誰都能成為輿論監督的主體。正因如此,當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暴露出的問題可能一覽無遺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各類不良觸發因素隨時出現。
4.形成網絡行動動員。群體性行動必須要求參與者被組織起來。斯梅爾塞認為,快速的信息傳遞是社會運動動員的關鍵。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創立的六度分割理論,⑥簡單地說,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人。人們根據此理論,創立了社交網絡,即面向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服務。社交網絡讓每個人的社交圈被放大,成為一個大型網絡,增強了人們交往和信息溝通的渠道。“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網絡輿情的隱蔽性給新興動員主體提供了行動的機會和場所。”⑦
5.控制能力缺失。按照斯梅爾塞的理論,高校嚴密有效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遏制網絡的關鍵,如果出現疏忽,網絡可能隨時發生。高校由于長期處于相對平和安逸的環境,師生在心理上普遍對危機不敏感,對風險認識不足,往往心存僥幸,缺乏經受風浪考驗的意識,對突發事件缺乏敏銳判斷與控制能力,必然導致高校網絡的發生。
四、網絡背景下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的思路與措施
網絡時代,高校突發事件變得更為復雜。高校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善待網絡輿論,重視網絡輿論引導,發揮網絡輿論在學校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更需要努力提高在網絡輿情下突發事件應對的能力。
1.建立預警機制。高校處置突發事件最有效的方法是積極預防。目前,我國高校都制定了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但許多高校預案的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實際演練。為此,高校應當建立一套符合校情、保障有力、操作性強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學校要切實加強網絡輿情,高度重視網絡表達的進步意義。要建立健全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注重網絡輿情信息收集。“校園BBS是大學生在面對高校突發事件時選擇的最重要的信息源。”⑧要密切關注校園網絡BBS,及時發現并收集廣大師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有關建議要及時調查并盡快處理,并及時反饋處理情況及時進行反饋,有效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2.完善溝通機制。如果缺乏溝通,信息不暢,往往會出現針對突發事件的各種傳言、猜測甚至謠言,對突發事件處置極為不利,從而失去處置問題的最佳時機,使突發事件變得更加復雜。溝通機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賴準確及時的信息,因此,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必須重視信息暢通,保持與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之間的溝通,進一步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回應網民關切;保持同學生及家長之間的信息暢通,及時通報有關情況,爭取學生及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做好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的溝通,這樣有利于及時得到上級部門的幫助與支持,更好更快地解決突發事件。
3.強化控制機制。突發事件的控制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項艱巨工程,也是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精心編制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規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流程,可以從制度層面保障突發事件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準確判定突發事件的性質與程度,是控制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基礎與依據。另外,要根據掌握的信息,分析事件發生的性質與原因,明確責任主體。重視網絡輿情研判與引導,掌握網絡輿情產生的真正原因和事態發展的趨勢,注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正確引導,牢牢掌握網絡輿情主動權,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控制能力。
4.重視善后機制。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后,并不意味著整個過程的結束。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往往被忽視,而突發事件的善后處理是整個突發事件控制與處理的最后一個環節,關系到能否盡快恢復秩序。為此,需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建立突發事件的事后評估機制,對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進行評估,檢驗預案是否科學、措施是否可行,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二是要建立突發事件的事后恢復機制,高校要盡快恢復正常的校園秩序,消除因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害和負面影響,重塑學校形象和聲譽。三是要加強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總結和反思,舉一反三,消除突發事件的“后遺癥”,必要時對部分師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干預。總之,突發事件過后,高校要認真反思,汲取教訓,抓住危機背后蘊藏著的機遇,完善預防與應對機制,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注釋]
①劉清生,張強,張宇.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12(3):99.
②丁俊杰,張樹庭.網絡輿情及突發公共事件危機管理經典案例[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3.
③N.J.Smelser.Theory of CollectiveBehavior[M].NewYork:FreePress,1962:35.
④趙鼎新.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21.
⑤張麗紅.試析網絡輿情對網絡民主的影響[J].天津社會科學,2007(3):55.
⑥J.watts.Duncan.Six Degress: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M].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3:76.
篇4
(一)指導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眾,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以落實和完善應急預案為基礎,以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逐步實現由被動處置向主動防范轉變,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和諧建設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落實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責任制,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健全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配套完善應急管理政策措施,建設統一高效的應急平臺以及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管理保障體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軍地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三)編制實施應急體系建設規劃。抓緊編制出臺并組織實施《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優化整合各類應急資源。科學指導各項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各地、各部門要緊密結合實際,編制本地和本行業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等專項規劃要符合預防、處置突發事件的需要,與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相銜接,合理布局重點建設項目,統籌安排應對突發事件所必需的設備和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按照“政府統籌協調。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原則,年月底,各縣(市、區)要完成總體預案、專項預案、部門預案的編制工作;年底,全市所有街道、鄉鎮、居委會、村委會和各類企事業單位要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基本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應急預案體系。基層應急預案要符合實際,職責清晰,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并根據需要修訂完善。建立預案演練制度,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預案演練,加強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應急演練,力爭專項預案演練數占總數的50%以上。
(五)加強應急管理體制建設。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是全市處置突發事件的決策指揮機構。發揮應急信息運轉樞紐作用。市政府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各自職責,負責相關類別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在相關領域應對突發事件的作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要結合實際,盡快明確承擔應急管理工作的指揮機構、辦事機構及其職責,配足相應的工作人員,各縣(市、區)政府要在年月底前完成。年底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都要明確應急管理機構,確定相關責任人員,承擔日常應急管理的各項職責和任務。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將應急管理作為自治管理的重要內容,責任到人,做好群眾的組織和動員工作。各事業單位、企業要明確行政負責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應急管理中的職責,確定專(兼)職的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工作人員。
(六)加強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加快突發事件預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恢復重建及調查評估等機制建設。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機制的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建立保險、社會捐贈等方面參與、支持應急管理工作的機制,充分發揮其在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等方面的作用。
三、大力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七)加快推進應急平臺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一網五庫”電子政務專網。爭取年底前實現市應急平臺與省應急平臺互聯互通,基本實現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應急平臺建設要結合實際,依托政府系統辦公業務資源網絡,規范技術標準,充分整合利用現有專業系統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建設。
(八)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充分發揮公安消防及武警、、預備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加強對志愿者隊伍的招募、組織、培訓和管理。
(九)加強各類應急資源的管理。建立應急資源儲備制度。加強地方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實現國家儲備與地方儲備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在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方面的作用,實現社會儲備與專業儲備的有機結合。
(十)突出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以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為重點。結合實際制訂各類應急預案,增強預防和先期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市范圍內實施應急管理“615基礎工程,即每個縣(市、區)確定一個部門(系統)一個鄉鎮、一個社區(村)一家企業、一所學校、一所醫院作為示范點,以抓機構,抓預案、抓隊伍、抓宣傳、抓信息、抓整改、抓保障、抓培訓、抓演練、抓聯動等“十抓”為突破口,以信息早報告、苗頭早預防、隱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處置等“五個早”工作機制為重點,全面推動我市應急管理工作。
(十一)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健全應急資金撥付制度。保障突發事件應對及應急管理辦公室工作經費,并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市直有關部門要對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布局內的重大建設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機制,適應應急隊伍、裝備、交通、通信、監測預警、物資儲備等方面建設與更新維護資金的要求。高度重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鼓勵各大中院校、科研單位進行應急裝備、設施以及應急管理基礎項目的技術開發,大力培養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十二)加強評估和統計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發事件評估制度。要對事件的處置及相關防范工作做出評估,并對年度應急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在每年12月底前向市政府應急辦報送年度應急管理評估報告,并總結典型案例,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評估,認真分析,一事一報。要加強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完善分類分級標準,明確責任部門和人員,及時、全面、準確地統計各類突發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造成的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并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突發事件的統計信息實行季報制度,重要事情統計實行日報制度。要研究建立突發事件發生后統計系統快速應急機制,及時調查掌握突發事件對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的影響并預測發展趨勢。
四、認真做好突發事件的防范、處置和善后工作
(十三)開展風險隱患普查和監控。各地、各部門要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普查、登記和風險評估工作。完善分級、分類管理制度,落實綜合防范和處置措施,實行動態管理和監控。市政府應急辦要對各地、各有關部門隱患排查情況進行綜合匯總,建立重大以上隱患信息數據庫。對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風險隱患,要組織力量限期治理,特別是對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的高危企業,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達不到安全防護距離的要依法采取停產、停業、搬遷等措施,盡快消除隱患。要加強對影響社會穩定因素的排查調處,認真做好預警報告和快速處置工作。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要經常開展風險隱患的排查,及時解決存在問題。
(十四)認真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各單位、各重點部位安全管理的監督檢查。充實必要的人員,完善監管手段。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職責分工,加強對本系統、本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監察,嚴格執行安全許可制度,經常性開展監督檢查,依法加大處罰力度;要提高監管效率,對事故多發的行業和領域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實施聯合執法。各級主管部門和有關監察機構要把督促風險隱患整改情況作為衡量監管機構履行職責是否到位的重要內容,加大監督檢查和考核力度。各企業、事業單位要切實落實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十五)強化信息報告和預警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制度。按規定及時、準確、客觀地報告突發事件信息,并將情況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可能受事件影響的地區,對遲報、漏報甚至瞞報、謊報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認真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值班工作條件,明確值班人員責任,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加強各地、各有關部門信息報告工作的同時,通過建立社會公眾報告、舉報獎勵制度,設立基層信息員等多種方式,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建設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各類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制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息、電話、宣傳車等媒體和手段,及時預警信息。
(十六)做好應急處置和善后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迅速開展先期處置工作,并按規定及時報告。按照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事發地人民政府負有統一組織領導應急處置工作的職責,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積極調動救援隊伍和力量開展救援工作,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事件,做好受影響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現場環境評估工作。應急處置結束后,要及時組織受影響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制定恢復重建計劃。災后恢復重建要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堅持統一領導、科學規劃、加快實施。健全社會捐助和對口支援等社會動員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災害應急救援和災后恢復重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時開展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紀處理責任人員,總結事故教訓,制訂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
(十七)積極開展應急管理培訓和宣傳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制訂應急管理的培訓計劃。做好應急管理培訓工作,并加強培訓資質管理。積極開展對地方和部門各級領導干部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的培訓,并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培訓內容。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市應急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輪訓。深入開展應急科普知識“五進”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工廠、進機關)活動,提高社會公眾維護公共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五、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十八)進一步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責任制,并將落實情況納入干部政績考核和政府目標管理范圍,特別要抓好市(縣)鄉(鎮)兩級領導干部責任的落實。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溝通協調,理順關系,明確職責,搞好條塊之間的銜接和配合。建立和完善應對突發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定期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明確責任,不斷增強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入一線,加強組織指揮。要建立并落實應急管理績效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對有失職、瀆職、等行為的要依照法律法規追究責任,確保行政領導責任制落到實處。市政府應急辦要切實履行職責,不定期對各地、各有關部門應急體系建設、應急管理工作開展和落實等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及時協調解決應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
篇5
二、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我市各級各部門應急管理機構均已成立,但部分縣(市、區)應急辦沒有實現上級要求的“五到位”(即:人員到位、車輛到位、辦公場所到位、辦公設施到位、資金到位)。為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做到反應迅速,處置高效,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確定一名縣級領導負責應急管理工作并配備專職的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各鄉(鎮)要明確一名副職專抓,并指定專人負責。村、學校、企業也要有一名負責同志抓應急管理工作,并設立信息聯絡員,以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同時,縣、鄉兩級都要有應急辦公場所,配備專門的應急辦公車輛。各縣(市、區)每年安排不少于5萬元的應急辦公經費(用于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并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三、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市政府相關要求,借鑒外地先進的應急工作經驗,結合自身實際,研究制定應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報送、監測預警、應急處置、信息等相關制度。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一套組織嚴密、科學高效、責任明確的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圖,確保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有條不紊地應對各項突發公共事件。
四、抓好應急管理法制建設。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組織相關人員對《突發事件應對法》進行細致、系統的學習,全面、準確地掌握應對突發事件的具體規定,依法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同時,根據本地、本行業的情況,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實施辦法。
五、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按照“一隊多用”和“一專多能”的原則,以公安、消防、衛生、安監等骨干隊伍為主體,整合現有各類專業救援力量,形成統一高效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要在企業中建立專兼職救援隊伍。特別是化工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裝備和器材,加強培訓,提高隊員處置重大事件和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建立應急救援隊伍數據庫,每年對應急救援隊伍區域分布、工作任務、人員裝備及培訓情況進行一次檢查。二是加強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的招募。各級各部門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志愿者招募及管理辦法,通過采取社會招募、自愿報名等方式,盡可能多地吸收志愿者加入到應急救援工作當中。要建立志愿者信息數據庫,建立應急志愿者服務機制,形成專兼職救援隊伍和社會志愿者共同參加的應急救援體系。三是做好專家隊伍的組建工作。各級各部門及大型企業要聘請有關專家和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分級分類建立應急救援專家隊伍,發揮專家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決策咨詢作用。同時,每年召開一次專家組會議,研究工作,分析形勢,為各級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獻計獻策。
六、切實做好應急演練工作。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應急演練計劃。采取室內推演和實戰演練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地開展演練工作。原則上,市、縣專項應急預案的制定部門每年都要組織一次應急演練。在演練中要把預案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組織到位,注重實效,不走過場,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要認真總結演練中的經驗,找出問題與不足,對相關預案進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
七、落實應急物資儲備。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有針對性的制定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合理確定儲備物資的品種和規模,建立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征用、緊急配送體系。要加強對儲備物資的動態管理,原則上每年一次對應急物資的儲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及時解決應急儲備物資數量不足、品種不全、布局不合理、運輸不暢等問題。市、縣財政和市直有關部門每年都要安排應急物資儲備資金,為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八、完善應急基礎設施。城鎮人口密集場所和工業區要加強應急通信、應急供電、應急避難場所、應急醫療救護以及消防、防雷等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按要求配備應急器材。充分利用現有的學校教室、敬老院、活動中心等,作為重大自然災害人員轉移、疏散、避難(災)場所。加強交通、通信、電力、天然氣、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和快速恢復能力。要吸取四川汶川地震的教訓,鄉村規劃建設要避開隱患區域。各類企業、學校、大型商場等重要部門要配備齊全的應急設備,開設應急疏散通道,規劃出應急避難場所,為重大突發性事件發生后的人員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九、加快應急平臺建設。省、市應急平臺現已著手規劃建設。各縣(市、區)要多方籌集資金,盡快開展縣級應急平臺建設工作,實現與省、市政府應急平臺的互聯互通,完善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分析評估等功能,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平臺體系。
十、開展防災應急宣傳教育和培訓。各級各部門要面向大眾開展應急宣傳教育。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部門要將每年11月1日作為應急宣傳日,統一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應急知識的宣傳。同時,不斷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公共場所現場咨詢、個案實例講解、組織競賽、設置宣傳標識等多種形式,讓應急知識走進千家萬戶。要以企業、學校等突發事件易發區作為宣傳工作的突破口和工作重點,積極推動應急知識進課堂、進企業,加強對企業職工和學生的應急自救、互救知識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培訓機構,采取“派出去、請出來”的方式,自身培訓與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的辦法,搞好對領導干部應急指揮能力和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培訓。縣、鄉和市直有關部門的應急管理人員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培訓。
十一、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監控。要堅持應急工作“關口前移、預防為主”的原則,針對我市臨港靠海、化工企業密集、交通運輸繁忙的特點,認真制定風險隱患排查方案,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各地對轄區內的每個城鎮、鄉村、企業、學校要進行全方位的排查,全面掌握各類風險隱患情況。對企業、學校等重點部位、重點單位要進行重點排查,落實綜合防范和處置措施。對可能引發公共事件的風險隱患要限期治理,特別是對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區的高危企業,要依法采取停產、停業、搬遷等措施,盡快消除隱患。要建立隱患排查信息數據庫,實行分類分級管理。逐步建立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定期排查、有效整改的長效機制。同時,不斷完善各種突發事件監測網絡,增加監測點,擴大監測覆蓋面,提高監測水平。建立預警信息系統,充分利用防空警報、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及時預警信息。各級廣播電視、通信等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提供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服務,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處置,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
十二、嚴格信息報告制度。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省、市有關要求,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制度。突發事件發生后,必須在45分鐘內口頭報告,90分鐘內書面報告市政府值班室和應急辦。信息報告要做到及時、準確。對特別重大、重大及持續時間較長的突發事件,要做好事件情況續報工作。對遲報、漏報、瞞報的,視其情節依法追究責任。
十三、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級各部門在向上級政府報送事件情況的同時,要依照應急預案及時采取應急響應措施。事發地政府要統一組織應急處置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災害。同時,要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現場秩序維護及環境評估等工作。
十四、搞好突發事件的新聞和輿論引導。要嚴格遵循主動引導、實事求是、及時準確和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主動和新聞媒體取得聯系,第一時間內向社會簡要信息,隨后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和輿論引導工作,以幫助群眾消除和化解恐慌情緒,避免猜測性、歪曲性的報道。要完善政府信息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輿情收集和分析機制。切實加強對信息、新聞報道工作的組織協調,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十五、建立突發公共事件評估分析制度。各級各有關部門每年要向市政府報送年度應急工作評估報告,準確統計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發生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等相關情況,對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進行分析總結。各級民政、安監、衛生、公安部門分別歸口統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情況。市政府應急辦要編制年度突發事件評估報告樣本,各級各有關部門每年底按要照樣本要求填寫后報送市政府應急辦。
十六、著力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著力抓好街道、鄉鎮、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的應急能力建設,及時協調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問題。落實人員,保障經費,做好各項應急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基層防御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篇6
高校突發事件指的是由于自然、社會、歷史、政治等原因,發生于高校內部或者雖發生于高校外部但直接作用于高校師生,多以高校大學生為主導,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的,導致高校師生人身、財產權益受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遭破壞等不良后果的危及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秩序的緊急事件。其特點為:誘因多樣性;爆發瞬時性;迅速擴散性;結果危害性。
一、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現狀
(一)高校輔導員校園安全維穩理念亟需更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校園安全維穩工作出現了新狀況,主要體現在校園突發事件的表現形式上。相比于先前的以自然災害、突發傳染病、學生群體斗毆滋事的表現形式,現階段的校園突發事件多表現為大學生網絡群體事件、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事件等。校園突發事件表現形式的改變是與互聯網的興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式家長觀念息息相關的。高校輔導員由于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雜、管理學生體量大、缺乏與時俱進的意識等原因,未能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更新校園安全維穩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在實際工作較為被動。
(二)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有待加強
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主要是指輔導員自身對于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由于輔導員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雜,每位輔導員所管理的學生人數都在200人左右,加之突發事件只是非常規性的個別事件,往往使得輔導員對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日常工作中不會針對突發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實施相應的預防機制。
(三)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的事中處置能力較差
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后,輔導員作為處理事件的直接責任人,身處事件處理第一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輔導員對突發事件的現場處置能力是評價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的重要依據。由于校園突發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使得多數輔導員對于處理突發事件缺乏實踐經驗,是多數輔導員工作能力的空白點。當突發事件發生,輔導員往往會慌了手腳亂了方寸、不知該如何應對,沒有起到現場組織、有效緩解狀況的作用,導致錯失處理事件的最佳時機,甚至可能導致事態惡化。
(四)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的善后恢復能力不足
很多輔導員將突發事件處理結束作為整件事情的終結,而忽視了事件結束后的相關善后恢復工作。高校突發事件的善后修復工作主要包括:對事件相關學生情緒平復和心理重建工作、網絡輿情控制工作、以突發事件為契機的教育工作。突發事件發生后,事件相關的學生心理或多或少會受到沖擊和影響,輔導員往往會忽視此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沒有及時給予必要的疏導,造成不良后果。一些情況下,輔導員沒有把握好有關突發事件的輿論導向,導致在突發事件處理結束后再次出現網絡群體性事件,損害了學校、相關當事人的名譽和形象。另外,輔導員往往會錯失通過對突發事件進行總結、反思,對其他學生進行校園安全維穩教育的良機。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的研究
(一)政策法規層面
目前我國雖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可以作為處理高校突發事件的依據,但在應對校園突發事件上缺乏有針對性的處理規范,致使現有法規在高校突發事件的處理中可操作性不強。
本文認為,應盡快頒行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項法規。法規中,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給出準確定義,明確此項法規的適用范圍,明晰在不同情況下突發事件主體各自的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的責任性質、責任類型,規范校園突發事件的賠償標準,明確對不同類型、同一類型不同嚴重程度的校園突發事件應采取的措施和處理方法,規范高校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各個部門的職責,強調對高校突發事件預防的重要性等等。
(二)高校管理層面
1.完善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完善,為輔導員處理校園突發事件提供了方法指導和路徑規劃。平日里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習預案內容,對校園突發事件的性質、類型、發生原因有較為清晰的認知,提升輔導員對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的處理方法也為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和行為指引,有利于增強高校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
2.強化對輔導員校園突發事件的培訓
高校應強化對輔導員處理校園突發事件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而這種培訓應具有實效性和權威性。首先,培訓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可以是規模較大的演習活動、覆蓋受眾范圍較廣的突發事件處理流程訓練,也可以是小范圍的演練或方法操作。其次,培訓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培訓內容應包括校園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方式與處理流程,而不應僅僅局限于某幾種。再次,培訓的頻率應該較為頻繁,培訓周期應為一個月甚至更短,頻繁的實際操作和演練有助于提升輔導員對于突發事件應對事項的熟練度。
3.建立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體系
本文在此提出的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是包含了以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高校突發事件處理相關法規為依據,以理論學習提高和實際操作培訓為途徑,以組建校園突發事件危機處理小組為保障,以明確應對校園突發事件各部門間分工為側重點,以輔導員和其他校園管理人員為操作主體的多方面、多層次體系式架構。
(三)輔導員自身層面
1.保持校園安全維穩工作理念的與時俱進
面對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新變化,輔導員應及時更新關于校園安全維穩的工作理念,改變以往只關注學生學業情況的觀念,而應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理念。輔導員應將維護校園安全穩定貫穿于各項工作中,并要長期不懈的堅持。輔導員要依據時代的變化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工作。
2.提升校園突發事件預防意識
雖然校園突發事件較其他常規性事務發生概率很小,但突發事件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很多校園突發事件通過有效的預防是可以予以避免的,所以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提升對此類事件的預防意識。不僅如此,輔導員應將對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意識通過級隊會、班會、與學生談話、走訪寢室等多種渠道向學生傳播開來。
3.增強校園突發事件事中處理能力
高校輔導員應通過學習關于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校園突發事件的相關法律法規來提升自身對校園突發事件的理論儲備,通過積極參加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培訓和實戰演習來增強對校園突發事件的實際處理能力,通過與有經驗的輔導員交流來儲備應對類此事件的經驗,通過主動參與校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體系的構建來熟知各類突發事件應對的處理流程。
篇7
關鍵詞:地方院校;應急體系;預警預防;應急教育
一、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防預警系統存在漏洞。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的普遍現狀是重應急處理輕預防、預警及預控,這是目前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的通病。雖然少數高校建立了突發事件預防預警系統,但還處于初級階段。例如設置突發事件監測系統,形式的成分多于實質性的舉措與防范對策,未能將預警管理真正落實到學生主體,預防預警難以收到實效。近幾年來,地方院校學生由于心理危機自殺、事故災難、突發公共事件、自然災害等死亡的人數逐年增多,這就要求地方院校必須加強對突發事件隱患信息的監測、預控和排查。然而現在高校預防預警反饋渠道不暢,大學生難以及時將意見和建議反饋到高校決策層。再加上缺乏識別、預警預報系統,就不能及時、準確地對高校危機風險源、危機征兆進行監測預警,這樣就難以有效規避、縮減和徐緩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把高校公共危機危害、損害降到最低。另外,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不健全,可操作性差。在突發事件的防范過程中,制定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是應急管理最重要的一環。但是,目前地方院校普遍缺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尤其是缺乏綜合性預案。以梧州某學院為例,在應急預案方面,尚缺乏地方院校《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工作總體預案》和《大學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預案》,目前非常缺乏《大學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工作預案》、《食物中毒防范與處置工作預案》、《禽流感H7N9防控預案》、《火災事故防控預案》、《大學生溺水身亡防控預案》和《大學突發事件信息與披露工作預案》等專項工作預案。在2012年這短短的下半年中就發生了兩起重大人員傷亡事件,一起是學生溺水事件,另一起是學生自殺事件,在這兩起事件中學校在應急管理預防預警方面還做得很不夠,未能做到及時監控和預防,如果在學生自殺前,有專門的信息監測與預控,關注并及時向老師或有關部門反映,而有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及時采取措施可能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因此地方院校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系統方面還存在很多漏洞,亟待解決。否則只能是事件發生后進行亡羊補牢,痛心疾首。
2、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不夠完善,綜合協調力較弱。地方高校設置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的最大好處是,危機一旦發生,便能啟動緊急程序,各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及時應急響應,按照既定程序,各司其職,做好分內工作,以化解突發事件并消除危機。然而現在的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組織機構要不就是沒有設立,要不就是不健全(沒有建立指揮決策機構、支持保障中心、媒體和信息管理部門、公共服務部門等),職能難以發揮,綜合協調能力較弱。由于沒有設立應急管理常設機構,使得應急管理政出多門,投資分散,指揮混亂,聯動、互動困難,高校突發事件難以有效應對與處置。因為臨時性的松散應急工作小組,專業化水平不高。而且由于不是常設機構,在人員構成、工作內容、管理制度建設上不具有穩定性與延續性,難以擔當大任。而且突發事件發生時臨時成立的應急工作小組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成本普遍很高,內外協調與信息溝通難,往往錯失突發事件處置良機。同時,這些臨時的應急工作小組大都是針對火災事故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對其它類型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諸如大學生心理危機、交通事故、學術腐敗、群體性突發事件等,則不一定會成立專門的機構去處理。由于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缺乏常設性的綜合協調與決策機構及專門的職能部門,使得地方院校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綜合協調能力大打折扣。
3、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薄弱,應急保障難形成體系。地方院校應急保障包括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具體包括人力、財力、物質、技術、通信等方面。其中資金保障是重點。因為地方院校應急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資金的保障與管理成效。第一,由于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與重點,再加上地方院校教育經費非常有限,獲得國家和上級政府應急管理專項資金補助非常困難,所以地方院校普遍缺乏資金去建立應急管理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平臺;由于沒有專項應急資金,物質上難以持續保障,例如地方院校普遍沒有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物質貯備庫(如救生包、醫藥器材、救生動力工具、飲用水、食物、帳篷、應急燈、防疫應急物質等等),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無法積極應對。第二,地方院校教育經費本身先天就不足,后天畸形――太著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高校硬件方面的建設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因而缺少必要的資金投入到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研究與專業應急隊伍的培養以及應急技術保障維護中,軟件也跟不上。以梧州某學院為例,由于梧州某學院是在開鑿山丘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因此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開山建房,為了完善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學院將大部分的錢都用于這方面,忽略了軟件方面的建設――突發事件預警信息交流平臺建設,應急物質保障、技術保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宣傳教育等等。隨著不斷的擴招及社會化的后勤管理,學院面臨的不穩定的內外因素越來越多,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如2005年和2008年的梧州某學院洪水,2006年的暴雨導致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質災害事件。另外溺水、交通事故不少,由此,學生人身傷亡事件屢見不鮮。應急缺乏保障資金,應急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先進進而大大降低了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水平。資金的短缺是構建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體系的最大障礙之一。
4、高校應急管理法規缺失、缺漏,易造成善后處置的后遺癥。應急管理各個層次的法律和制度,為應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是進行高校應急管理的最有效辦法。依靠法律處理高校突發性公共事件,是當今世界各國的通行有效做法和主要手段。由于我國高校應急管理立法跟不上,法規缺失、缺漏,這是高校處置突發事件進入怪圈的根源之一。目前我國未有一部專門應對高校突發性事件的法規――《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法》,隨著高校突發事件日益增多,危害與損失越來越大,由于無法可依,地方院校處理突發事件時普遍感到無所適從,難以適應復雜的外部環境。現在雖有《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但卻未涵蓋所有突發事件的領域、類型與級別,應對單一災種的突發事故尚且比較吃力,更別說應對多災種、衍生、次生的復雜點的突發事件了。而且《高等教育法》、《民法通則》、《刑法》等也沒有就如何應對高校的突發事件作出周密而嚴格的規定,如高校學術腐敗事件、高校問題學生的管教沖突,災害事故中的人身傷亡,學生自殺而引起的等,教育主管者、高校、輔導員和老師應承擔什么樣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這些方面在法律上還沒有定論,而且上述法規在處置突發事件時尚有很多缺失、漏洞和空白。由于整體上缺乏法規保障,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一些地方院校往往采取臨時性的手段和措施來處置高校突發事件,有可能使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留下后遺癥。處置高校突發事件的法規體系薄弱是目前我國高校的通病,地方院校存在的問題更加嚴重,暴露出來的問題更加形式多樣。有法律方面的空白,處置突發事件無法可依、無可奈何的尷尬;有法律的形同虛設,在應急管理中根本不落實、不執行的問題;也有法規缺失、缺漏或者程序制定不合理,制度設施不完善不配套,而變通或者為我所用的問題,突發事件處置中并沒有以人為本,等等。一些地方院校將應急管理簡單地理解為應急處理,臨時簡單地制定一些處理流程,面對棘手的突發事件,尤其是一些次生災害、衍生災害,采取一些缺乏法律依據的處置手段,難免造成處置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善后處理的遺留問題與后遺癥。
5、地方院校危機教育理念、方式滯后,應急培訓開展不到位。地方院校應急管理工作應該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應急預案體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就是應急管理培訓工作的開展與演練。目前,有的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已經初步建立,是否有效運行就成了其應急管理成敗的關鍵。執行應急預案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主力軍是普通師生員工,師生員工安全意識、安全操作水平成了應急管理的基石。筆者在梧州某學院師生中隨機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有26人(約占13)沒聽說過高校突發事件,27人(約占13.5)表示知道一般的急救知識。有46人(約占23)不清楚學院應急設施的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高達172人(占百分之86)不了解學院處理突發事件的相關部門。對我院大學生突發事件的態度及知識需求情況調查表顯示,在遭遇校園突發事件時,能夠冷靜自救的占24(48人),不知所措的占了47(94人)。其余的皆表示等待學校安排或進行求救。在我院開展應急訓練的頻率調查表中,選擇經常應急訓練的僅占5,偶偶占62,很少占27,沒有應急訓練的占6。其中有132人表示我院沒有定期宣傳應急管理的相關知識,全部的人認為我院公共危機教育理念、方式滯后。在參加調查的200人中,105人認為有必要安排應急管理培訓課程,然而只有14人有收集安全常識的習慣,主要是通過學校宣傳欄、老師講解和媒體報道。這些數據顯示:一是地方院校的安全教育與學生的安全常識需求脫鉤,二是學生的應急管理教育知識是被動式需求。學生的危機意識比較薄弱。高校突發事件應急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應急管理培訓多以課堂教學、理論灌輸為主,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互動。地方院校應急管理培訓走過場,為了培訓而培訓,對開展培訓缺乏充分的前期調研,沒有真正按照地方院校需求、學員需要和各類突發事件的特點優化培訓方案,培訓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地方院校沒有應急培訓計劃,更沒有從應急管理人員、預案編制人員到應急救援隊伍分層次、按類別組織培訓。師生員工缺乏良好的應急教育和防災演練。由于應急教育與培訓工作跟不上,當突發事件爆發時,校內師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逃生,互救互助;而地方院校管理者由于專業培訓不夠,就不懂得如何組織人員安全撤離現場,如何開展施救,如何應對媒體,如何調度物資等等,從而造成公共危機應對的較大被動性與無效性。
二、完善地方院校應急管理體系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高校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工合作、反應靈敏、運轉高校的應急管理體系,有利于集中資源,協調配合以快速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主要指主管地方院校公共安全事務、直接負責突發事件的防范、危機監測和危機控制處理的主要職能部門、機構或體系。具體包括領導指揮機構、輔助決策機構(應急管理專家顧問和信息服務機構)、執行機構(包括醫療救護、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安全保衛、宣傳與培訓等機構與人員)、保障機構(包括應急物質儲備、后勤保障、財務保障等機構與人員)。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是高校應急管理體系的核心和決策層。一般由地方高校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分管高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應急管理辦公室是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的常設機構,應急管理領導指揮部門全面負責處置地方高校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響應與組織指揮;協調高校內外關系與資源;編制高校應急管理規劃與預案,負責配備有關專家和經費保障等。應急管理綜合辦公室負責高校突發事件的信息匯總和報送、輿情分析、綜合協調、突發事件的監測與反饋、預報、預警、處置與善后等,提出處理各類突發事件的具體措施;對應急執行部門(信息宣傳部、保衛處、教務處、學工處、團委等),咨詢參謀部門(信息技術中心、專家隊伍等),保障與輔助管理部門(后勤綜合管理處、校醫院、計劃財務處、教工組織和學生志愿者組織與團體、學生會等),以及由校紀檢組成的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統籌管理,督導、檢查、落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情況。各職能機構各司其責,權限分明。例如應急執行部門中的保衛處需負責對潛在威脅的危險源、預警區進行管理,負責突發事件現場及善后安全工作的總體指揮與各項安全維護工作的協調等。信息宣傳部門負責校內外突發事件的信息披露與,肩負高校新聞發言人的職責等等。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反應靈敏、運轉高校、協調的地方院校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是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支撐。
2、完善地方院校突發事件預防預警體系,防范于未然。首先是建立突發事件問題學生識別監測系統。地方院校必須加強突發事件的信息情報工作,構建縱橫交錯、上下貫通的靈敏的應急監測系統。從高校應急管理機構到院系再深入到各個專業,各個班,各個宿舍乃至各個具體的學生中,對網絡成癮學生、學業困難學生、輕度心理疾病學生、受處分學生、就業困難學生、目前休學在家的學生、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留學生、港澳臺學生等十類特殊群體學生要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動態的跟蹤監測數據庫系統,隨時監測高校管理體系上的各個環節與問題,搜集各個方面的危機源信息,通過建立問題學生監測系統,及時收集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增加突發事件信息來源,加強問題與心理危機信息的分析、整理、辨別、研判、反饋及傳遞,以便更好地改進應急管理工作。例如通過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工作人員反饋問題學生信息,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團委和學工處老師、專職(兼職)輔導員、學生黨員干部等基層信息員收集突發事件信息,確保學生群體當中的心理危機信息、危機征兆信息快速、及時地傳遞,加強預警信息的甄別與預報。其次是編制高校突發事件管理工作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尤其是綜合預案,建立事故災難預防預控體系。要進一步加強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與完善,尤其要對于一些易發、多發、危害大的突發事件,比如地震、火災、洪水、食物中毒、傳染病、重大交通事故人身傷害等等,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并狠抓落實,建立綜合預防體系。尤其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園突發事件安全網,一旦發現危機征兆,及時預報預警與預控,立即派調解員、心理咨詢師、撲火隊員、專業醫生、宣講員、安全監督員及專業隊伍等進行前期預報與預控,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處置在可控范圍內。
3、加強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應急保障主要涵蓋人、財、物和技術四個方面。當前主要是搞好高校應急人力保障和資金保障。應急人力保障主要是培養高校應急管理人才和專業應急隊伍,建立和借助應急專家隊伍,加強高校志愿者應急隊伍建設,來提高應急管理的能力。應急資金保障主要指建立突發事件專項保障資金,為高校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等提供財政保障。建議地方院校把應急資金列入學校財政預算,每年在制定財政預算時預留出處理突發性事件的專項經費。這部分資金不能被其他類別的資金所挪用,也不可以將其列為空頭支票。而專項保障資金的額度、用途及最終去向每年必須加入年度預算和年度花銷審計中去,務必使專項資金的流動透明化。并且建立相對應的資金追查監督制度,來規范學校對于這部分資金的用途。由于地方院校建設資金非常緊缺,當應急保障資金仍然不足時,地方院校可利用自身優勢,向優秀校友、合作單位等募集資金。財政資金和籌集的資金可以用于兩方面的建設:應急項目建設資金用于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設施、技術平臺的建設、應急活動項目的開展、培養應急方面的專業人才、應急專家的聘用費用、應急物質的儲備庫建設;應急準備資金用于日常應急情況下的應急隊伍啟動,應急指揮協調動員,應急常設機構日常運轉,現場救援,應急生產啟動、應急物資裝備采購、應急物資調運所必須的費用,借調非高校設施設備的費用,對受傷人員的治療、生活救濟補助等等。加強地方院校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為高校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物資基礎和人力保障。
4、完善高校應急管理法規體系。目前適用于地方院校的應急管理法規有《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以及教育部頒發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衛生部頒發的《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處理辦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目前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法規呈現出多頭分散立法,系統性不夠;應急法制協調性有待加強;立法層次相對較低、應急法制嚴密性、前瞻性、實效性有待提升。具體從立法內容來看,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法律制度存在條文簡單、內容粗略、結構不合理、可操作性差、各類應急法律、法規不協調等缺陷,對地方院校突發事件的預防、處置與應對十分不利。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立法的路徑選擇有兩條。一借鑒國外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立法的有益經驗和成功做法,將一些行之有效的理念與制度移植、改造與借用過來,完善我國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規體系。二及時總結新鮮的實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辦法、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加以發展。通過對各單行應急法中具有普遍性的原則、原理、制度等進行科學研究,對基本問題達成共識,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建立內在統一、體系完整、內容科學、配套有力的高校應急管理法規體系。當然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既帶有一般公共突發事件的特點,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既要遵循一般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法的規定,又應遵循特殊的法律原則與規定。因此當前應優先出臺《高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詳細研究、分析、界定高校突發事件的各種類型、級別與演化趨勢并針對這些突發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處置辦法與配套制度。邊實踐邊摸索與實驗,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加以推廣與應用,待社會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可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校突發事件應對法》。以此基本法為基礎,單項法規、地方性行政規章為配套補充,逐步健全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規體系。
5、加強公共危機教育體系建設,讓更多的師生掌握救災及自救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加強高校公共危機教育,建立應急培訓規劃、應急培訓機構、應急培訓體系,通過高校突發事件應急培訓演練來提高地方院校管理者、全體師生和教職員工的危機意識,通過對地方院校全體人員危機意識的灌輸,提高師生應對危機的能力。而良好的危機意識和應急救生技能離不開良好的應急教育和防災演練。定期組織全員參與的地方院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預案演習,增強高校應急機構對突發事件的預報、預控與處置能力。地方院校須極為重視應急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突發事件宣傳教育活動,讓自救和緊急應急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因為公共危機教育的普及有利于高校應急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公共危機教育重點工作應該是實戰演練,離開實戰演練,都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針對地方院校多發、易發、危害大的突發事件,每年進行一次全校范圍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演練,這有利于檢驗決策人員和參與人員的應急能力、各項支撐條件的保障能力。當前的重點是逐步使大學生能訓練有素地應對各類高校突發事件,這是公共危機教育的落腳點與歸屬。因此特別要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文化教育,增強抗災救災的意識,做到聽從指揮,臨危不亂。更高的要求就是普及救災和自救知識,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救災與自救知識與技能,做到突發事件面前從容應對。除此之外,地方院校所有輔導員都需接受過專門的校園危機預警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訓練;地方院校醫院工作人員需推行突發事件人員傷亡急救證培訓,地方院校的管理者也要參加應急管理的專業培訓,以此來提高他們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永理 李程偉.公共危機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 胡稅根 余瀟楓等.公共危機管理通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 肖鵬軍.公共危機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 汪大海.公共危機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 于艷玲.高等院校應急管理體系的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
篇8
關鍵詞: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5-0008-03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已經進入到一個公共突發事件發生頻率較高的時期,各種公共突發事件易發多發。高等院校不是封閉的象牙塔,而是各種社會思潮的匯聚之地,教師和學生又是思想活躍的群體,近年來由各種誘發因素引起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時有發生,其中發生在獨立學院的突發公共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是指在高校內部或周邊發生的,以高校師生員工為參與主體,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然發生并迅速演化為較大規模的、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的公共事件。對于獨立學院而言,公共突發事件不僅影響獨立學院的聲譽和社會觀感,也對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管理、師生的工作學習及學校的穩定構成嚴重沖擊。因此,在建設平安校園、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持獨立學院的穩定和發展,有效地預防和解決獨立學院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已經引起了教育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加強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突發公共事件的成因、預防以及應急管理體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特點
獨立學院是上世紀末我國為滿足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需求而創辦的新型本科院校,近幾年來獨立學院在數量和規模上都有了較快的發展。一方面,獨立學院創辦時間短,體制機制不順;另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的生源整體素質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等因素,使得獨立學院的突發公共事件出現的概率較高,它除了具有突發公共事件的突發性、傳播性和危害性等特點之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
1.參與主體的特殊性。作為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參與主體,大學生群體既是組織者、參與者,更是直接受害者,其具有文化素質高、思想活躍、容易沖動等特殊性。目前我國的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群體,年齡大致在18~24歲。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發展呈現出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共存的特點,一方面表現為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另一方面表現為喜怒無常、盲動沖動,既有同齡年輕人的特點,又具有不服從管理、個性張揚的一面,他們的積極心理與消極心理相互交織、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因此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從而能夠防止突發事件的擴大;反之,如果這些學生群體想法偏激,不理解校方的做法,不配合校方的工作,并且惡意宣傳和擴大事件,會使事件的后果變嚴重,危害進一步加深。
2.信息傳播的便捷性。近年來,網絡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載體。伴隨著4G時代的到來,手機網絡更是深刻地變革了信息傳播的方式。當代大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機,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手機上網,并且參與社交活動尤其是網絡社交的積極性非常高。校園論壇、個人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是新的信息傳播平臺,一旦校園內有突發事件,便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網上,其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如果處理不當,信息公布不及時,很容易使“小事件”變成“大事件”。
3.應急處理的復雜性。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擴散性,要求學校面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反應要迅速、處理要及時、行動要積極,以便將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防止事態惡化。獨立學院公共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大學生群體很容易迅速地聚集起來。這種集群行為會對教學、科研和學校其他方面工作的正常秩序造成沖擊,影響學校整體工作和師生學習、生活,并且容易造成師生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和心理上的恐慌;這種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更容易在社會上引起不良反響,極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處理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牽涉到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學生和老師、校內和校外、網絡與現實等方方面面,矛盾交織,非常復雜。另外由于大多數獨立學院在突發公共事件面前缺乏相關的應對機制和經驗,處理不及時和不妥當,致使突發公共事件的影響在短時間內爆炸性傳播,很容易使學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面臨巨大的壓力,從而陷入輿論的旋渦。
二、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現狀
1.應急管理主體不夠重視。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以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的社會投資方更關注學校的發展規劃、投資效益、基礎建設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獨立學院的領導者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學校的教學活動。獨立學院的投資方、舉辦方和管理方,都有義務消除公共安全隱患,確保校園安全穩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面對突發公共事件,投資方不愿介入,舉辦方不好介入,管理方不會介入。總的說來,應急管理主體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對突發公共事件防范敏感度不夠,對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完善的應急處理預案,缺乏敏銳的判斷能力和果斷有效的處置辦法。
2.應急管理機構不夠健全。當前大多數獨立學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效率較低,主要是由獨立學院的應急管理機構不齊全、制度不規范等因素造成的。當獨立學院面臨突發公共事件時,由于沒有明確突發事故處理部門及相關負責人,缺乏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不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介入和及時處置,對突發事件缺乏管控,應急處置質量和效率不高,從而導致事件危害擴大,局面難以控制。個別獨立學院雖然制定有應急預案,但預案缺乏針對各種具體突發事件的分類、細化的處置方案,現實中指導性有限。
3.應急管理決策不夠科學。由于獨立學院的公共突發事件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處置突發事件的過程中,應急決策者需要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做出決策。決策的完善程度、決策質量的高低不僅與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息息相關,更是有效應對和化解突發公共事件的關鍵所在。有相當一部分的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是由于應急決策不當引起的。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必須正確全面的剖析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原因,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正確了解學生的訴求,從而對癥下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化解。
三、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探討
1.健全應急管理機構。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機構應該是以院長、書記以及執行董事為第一負責人,由院辦、黨辦、人力資源部、宣傳部、保衛部、學工部、團委及各二級院系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成立信息聯絡組、現場處置組、宣傳教育組、學生工作組、安全保衛組、后期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善后恢復組等具體職能工作組。其中應急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院辦、黨辦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總體協調處理等工作;各職能工作組在學校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明確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2.建立應急預防機制。獨立學院應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健全適合于本校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防機制。首先要安排專人定期檢查和排摸校內相關硬件設施,并在人力、財力、物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通信暢通,確保應急隊伍、應急設備和物資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其次加強對學校突發公共事件的隱患排查力度,尤其針對校內及校外周邊地區的隱患和突出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應對方案。對各種不安全因素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化解,提高監測能力,努力把風險較到最低、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要加強對師生應急知識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學校網站、校內板報、櫥窗、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工作,向師生宣傳、講解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危害及應對措施,必要時進行相應的應急模擬演練。
3.演練應急管理預案。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不僅考驗獨立學院的行政效率,也考驗著獨立學院管理者面對突發事件的決策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正確的決策和指揮是高效有序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保障,這種決策機制應該具有全面統籌、有效調動、整合多方力量和各種資源、形成處置合力的作用。在處理突發公共事件過程中要把保障學校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將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影響降低到最小。這就要求獨立學院應基于完善的應急管理預案展開經常性的演練,演練對于應急處置的結果有重要影響。演練過程可以完善預案,提高應急處置的熟練程度和質量效率。在演練中切實提高師生的防范意識以及面對危機的應急處理能力,使得面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時候獨立學院能夠全面掌握信息、有效分析情況、快速掌控事態、減小事件損失。
4.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當突發公共事件妥善處理過后,獨立學院應當及時對突發事件所產生的危害進行評估,對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管理中發生的問題進行剖析,總結經驗教訓,加強日后的應急管理工作,并采取相關措施避免此類突發公共事件再次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恢復工作是獨立學院應對機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據獨立學院突發公共事件的“以人為本”的原則,要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高度重視公共事件受害人的心理健康,及時進行受害人心理危機干預,盡快使師生從突發事件中走出來,恢復到正常的教學、學習、生活狀態中,同時還能夠重新建立獨立學院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和聲譽。
參考文獻:
[1]賈水庫,等.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2]計衛舸,等.高校突發公共事件的特征、類型及誘因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7,(12).
[3]叢林,等.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J].決策與信息,2013,(5).
篇9
及時、準確、有序地做好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應急監測工作,及時掌握我市市場價格動態,為政府積極防范和應對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切實穩定市場價格秩序提供信息支持。
二、依據
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規定》和《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監測預警和應急監測工作實施辦法》及《云南省價格異常波動監測應急預案》、《××州價格監測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縣行政區域內因重大災情、疫情、突發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價格監測預警。
四、工作原則
(一)快速反應原則。出現價格異常波動時,各監測點必須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第一時間作出預警,第一時間向市價格監測中心報告,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監測預案。
(二)屬地負責原則。出現價格異常波動時,各鄉鎮價格監測點負責對本區域內的價格民動情況進行監測,其他監測定點單位按照市價格監測中心給定的價格監測報表及時上報,如價格異動涉及所監測品種的,要隨時上報價格信息及購銷動態。
(三)各點聯動原則。價格監測應急工作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實施。當發生重大疫情、自然災害和突出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價格異常波動時,各個價格監測點單位要迅速響應,密切配合,協調行動,努力形成信息共享、點點聯運的工作格局。
五、組織體系
(一)組織指揮
縣發改局價格監測中心負責制定全縣因重大災害、疫情、突發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價格異動預警工作預案及組織實施工作。成立價格異動監測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劉軍局長擔任,副組長由陳紅欣、楊進輝擔任,成員由縣價格監測中心、各鄉鎮價格監測負責人、縣直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負責人組成。
(二)應急工作機構職責
1、制定、修改、啟動和實施價格監測預警方案和應急監測工作預案;
2、統一部署、指揮全縣的價格異動應急監測工作;
3、負責全市重大自然災害、商情和突發事件后的價格監測預警信息的收費、匯兌和本預案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4、當發生價格異動后,進行市場價格動態情況巡視工作,及時上報市場出現的搶購、爭購、貨源斷檔等異常性情況,及時發現和報告價格波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
5、價格監測機構負責所轄區域內價格異動后市場價格監測預警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上報工作,并負責對所轄區域內價格異動后價格監測預警的工作的組織、指導工作。其它相關領域的市直價格監測點負責本單位的信息采集、整理和上報工作。
六、應急監測的內容
因重大自然災害、商情、突發事件等因素引起的價格異常波動后,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和價格動態、社會反響等。
本預案實施應急監測的商品主要有:糧油、飲用水、蔬菜、肉禽蛋、水產品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工、農業生產資料、居民日用工業消費品等商品價格波動,主要按照《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執行。
七、應急價格監測的時機
1、當市場價格出現異常波動征兆或已明顯波動時;
2、當市場價格異常已經發生時;
3、國家或省、州政府依法實行價格干預措施時;
4、國家依法對我縣價格緊急措施時。
八、應急價格監測工作制度
1、市場巡視。建立市場巡視制度,按照平時調查和緊急狀態下密切監視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市場輿情、供求、價格的巡視工作。緊急狀態下,各個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指定專人每天對市場進行不間斷的巡查,各個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指定專人每天對市場進行不間斷的巡查,密切監視市場情況,確保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并做出報告。
2、預警和應急值班。實行預警值班和應急值班相結合制度。
各個價格監測點平時固定電話實行8小時預警值班,移動電話要隨時有人接聽,信息報送網絡8小時正常運行;緊急狀態下,實行節、假日值班,固定和移動電話要安排專人24小時正常運行,確保監測信息上傳下達,快速處置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3、預警報告。要加強日常價格動態的監測工作,對發現的可能發展或引發價格波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應立即向本級價格主管部門和縣級價格監測中心做出報告,其他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負責人直接縣級價格監測中心報告。在發生突發性事件和因素的情況下,各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要自動進入預警狀態,進行跟蹤監測,實行一天一報告制度。
4、應急監測報告。當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發生后,各價格監測定點單位應根據市價格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立即應急監測預案,安排專人對異常波動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每天定點監測和市場巡視,24小時密切監測市場開發部,分析價格趨勢,并每天報告當地市場商品和服務價格異動情況、趨勢及已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對策建議等。監測報告每天上午11時前報出,并做好緊急情況的隨時報告工作。
九、應急監測的等級界定
根據價格異常波動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影響力的大小等情況,本預案分為一般價格異動監測、較大價格異動監測、重大價格異動監測。
(一)一般價格異動監測。指價格異常波動的商品平均漲落幅度超過正常情況。如蔬菜價格變動幅度超過30%;食用油、副食品、生豬、雞蛋、城市居民日常用工業消費品零售、能源、工業生產資料等價格變動超過10%;城鄉居民服務、成品油、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幅度超過5%時,各價格監測定點單位加強市場價格動態情況巡視工作,及時發現和報告價格波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按照價格監測報告制度及時上報市價格監測中心。
(二)較大價格異動監測。指在局部區域內發生價格異常波動,群眾的消費心理發生恐慌,造成市場秩序混亂。發生地的各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要24小時進行監測,每日11時和16時以前,向縣政府和縣級價格監測中心報告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情況。
(三)重大價格異動監測。全縣發生重大疫情、嚴重自然災害及其它重大突發事件時,市場出現的搶購、爭購、貨源斷檔、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時,縣價格監測中心立即確定臨時價格監測點,知價格監測點根據規定的報告品種及市場異動的商品自動進入預警狀態并及時做出報告。各監測定點單位應當開展24小時價格監測,定崗定職,實行一日一報和隨時報告制度,監測定點單位密切關注價格波動品種和整個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原因及影響和發展趨勢,了解商品的供求變化情況,發現新的波動苗頭及時預警上報。由縣價格監測中心將每日的市場價格監測分析情況向縣委、縣政府報告。對市場突發事件應立即向上級機關報告。
十、應急價格監測獎懲措施
(一)當價格異常波動結束后,縣價格監測中心要全面總結經驗,對在應急監測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和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價格監測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給予通報批評,嚴重的予以相應的處罰。
1、不按本預案規定和應急工作要求實施價格異動應急監測措施的;
2、虛報、虛報價格異動警情的;
3、不遵守保密制度,泄露秘密的;
4、拒不承擔應急監測任務或提供應急資源的;
篇10
(一)自然災害方面
發生各類自然災害2起,較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干旱災害1起,風雹災害1起,直接經濟損失102.35萬元。據統計,在此次旱情中,格里坪鎮167公頃農作物受災,約3700人受災,約1200人存在嚴重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58萬元。在風雹災情中,840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15公頃,損壞房屋199間,直接經濟損失44.35萬元。通過強化措施,加大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較好完成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群眾生命財產損失,保障了轄區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二)事故災難方面
全區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2起,死亡12人,占全年考核控制指標13人的92.31%,與年10起死亡13人相比,事故起數上升20%,死亡人數下降7.6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7人,占全年考核控制指標7人的100%,與年6起死亡8人相比,事故起數上升16.67%,死亡人數下降12.5%;煤礦事故4起,死亡4人,超全年考核控制指標1人,與年3起死亡4人相比,事故起數上升33.33%,死亡人數持平;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總體來看,全區安全生產形勢運行平穩,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嚴格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控制考核指標內,為全區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公共衛生方面
全區共調查處理流感疫情1起、流腮疫情1起,水痘疫情3起,均為散發病例,無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未發現鼠疫、人禽流感、SARS、甲型H1N1、不明原因疾病,并完成了規定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等監測任務。共調查處理食物中毒事件3起,中毒人數21人。
(四)社會安全方面
社會治安方面,形成排查研判報告14篇,收集信息349條,預警和處警率達100%,其中處置共31起,876人次。工作方面,全區共接待來信來訪340批1623(人)次,其中來信45件,來訪295批1578(人)次(集體訪87批1251人次)。與年同期相比,總量批次下降了11.92%,人次上升了4.64%。其中來訪批次下降了13.24%,人次上升了4.85%(集體訪批次上升了1.16%,人次上升了11.1%),來信下降了2.17%。實現全國“兩會”和全省“兩會”期間“零進京”、“零赴蓉”目標。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應急管理工作在全區干部職工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機構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盡力避免、減少各類突發事件,確保了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總體趨勢平穩。
(一)加強組織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組織完善了應急辦機制建設,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實行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動員。區應急辦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加快全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區各應急指揮部相應建立了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機制,制定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全區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牽頭、公眾配合、預防為主、應對有力、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
(二)強化情報信息工作,值守機制不斷完善
一是加強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各部門(單位)均指定了專人負責信息報送工作,做到了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告及時、準確。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各部門(單位)結合實際,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突發事件處理的組織及工作職責、運行機制、應對措施和保障機制。三是加強突發事件處置的應急值班。為保證及時有效的處置突發事件,各部門均實行了24小時值班制度,特別是在重要會議召開、重大節假日前后,實行分組值班制,確保不空崗。
(三)推進應急隊伍建設,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立足于現有的應急救援條件,狠抓應急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應急隊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完善專業應急救援體系,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防震減災、重大安全事故防范、防火防汛等多支專業應急分隊。先后多次有計劃、有組織、分層次地組織開展了突發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演練、防震減災應急工作演練、森林防火應急拉動演練等應急演練。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應急救援支隊組建方案的通知(攀辦發
[]7號)的要求,年10月制定并下發《市應急救援大隊組建及實施方案》,整合范圍內資源,于年11月組建了應急救援大隊,并掛牌投入200多萬元完善了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有效提升了全區的應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加大應急宣傳教育,深化群眾應急理念
多形式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和科普宣傳活動,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教育、民政、安監、公安、衛生、農業、食品藥品等有關部門廣泛開展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社區減災、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傳染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應急避險等方面的宣傳活動,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有效增強了社會公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為進一步磨煉應急隊伍,提升防災救災能力,普及防災避險知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區應急辦根據《市防災救災大演練總體方案》要求,及時制定并完善了《市防災救災綜合實戰演練工作方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做好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
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應急管理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深入宣傳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政策措施,宣傳應急預案和應急知識,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提高公眾應急綜合素質。按照災前、災中、災后的不同情況,分類宣傳普及應急知識,使公眾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發公共事件時進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確方法,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法制意識。開展面向社區、企業的宣傳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強化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和技能。
(二)創新工作機制,推進常態管理
一是進一步抓好應急管理業務培訓,不斷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預案體系。二是強化應急工作檢查,抓好日常監管,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長效監管機制。堅持重點下移、關口前移,做好重點領域、重點場所的安全大檢查,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三是進一步規范應急工作流程,建立嚴密、規范、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反應及時、高效有序,迅速完成命令部署、力量調配、后勤支持、信息報送等應急任務,將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危害降至最低。四是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提高民眾面對危機的應急處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三)大力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應急培訓工作。對應急管理機構負責人和應急管理骨干進行應急管理工作培訓,指導各街道、鎮和區級有關部門適時開展培訓。二是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重點抓好骨干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骨干應急隊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抓好志愿者隊伍建設,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招募、培訓等工作。三是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建章立制,理順內部管理體制,規范各項工作流程。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增強全體工作人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提高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應急管理隊伍。
(四)加大經費投入,確保應急所需
加強經費保障,配齊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確保災害發生后能迅速、集中調撥救災物資,滿足群眾生活生產的需要。
四、案例分析
7月12日至7月14日,由于豬肉成本價格提升,豬肉經營戶與屠場業主間的利益矛盾糾結,引發絕大部分豬肉經營戶停業罷市,造成轄區大部分市場出現豬肉供應一時短缺。區委、區政府迅速就該事件作出反應,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維護豬肉市場正常秩序,保障了各市場豬肉品的正常供應。
(一)高度重視,反應迅速。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區級相關部門增強政治責任感,一切要從維護穩定、保障民生出發,全力維護豬肉市場正常秩序,保障轄區人民群眾有肉吃、吃上放心肉。區政府分管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靠前指揮,了解情況,及時召開協調會,緊急安排部署應對工作,確保人民利益得到最大維護。
(二)隨時掌握信息,及時啟動預案。在確認部分市場當天沒有宰殺記錄的情況后,區委、區政府立刻啟動應急預案,對部分市場進行直銷,保證市場豬肉供應,滿足市民需求。針對豬肉經營戶因豬肉經營成本增加,難以實現穩定合理利潤,與屠宰場業主對立情緒大的狀況,7月13日上午,區委常委、副區長蔡永光,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高繼兵親自組織應急、商務、工商、公安、維穩、街道、鎮等部門(單位)負責人與屠宰場業主一起集中分析研究,制定對策措施,在匯總收集豬肉經營戶訴求意見的基礎上,當日形成了4個初步調整方案,安排人員分別到點、到戶征求豬肉經營戶的意見,力求降低經營戶經營成本。
(三)周密部署,維護豬肉市場和社會秩序穩定。一是召開應急專項工作會議。7月13日—14日,區委常委、副區長蔡永光,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高繼兵組織應急、商務、工商、公安、維穩、宣傳、街道、鎮以及屠場業主等有關負責人,召開了4次應急專項工作會,收集匯總動態情況,透徹分析研究對策,全力維護豬肉市場和社會秩序穩定。二是直面作好思想工作。7月13日中午,區委常委、副區長蔡永光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與70余戶豬肉經營上訪戶進行了直面對話,聽取訴求,穩定情緒,宣講政策,做好穩控工作;各街道、格里坪鎮、工商、商務、各派出所等部門(單位)負責派員,連夜開展點對點、戶對戶、面對面地對市場業主、經營戶的動員維穩工作。三是做好直銷儲備。河門口星級定點屠宰場按照區委、區政府應急預案要求,根據轄區8個市場大小實際,積極儲備生豬存欄,做好市場豬肉直銷應急,確保豬肉市場穩定。四是協調落實調整方案。7月14日上午,區委常委、副區長蔡永光,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高繼兵親自帶領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與河門口屠場業主、各市場豬肉經營戶代表共同協調磋商了豬肉流通銷售調整方案,最終促成各豬肉經營戶代表與屠場業主達成了一致意見,積極穩妥地解決了屠宰場與豬肉經營戶之間的矛盾爭端。同時,要求屠宰場務必于當日下午盡快完善協議簽訂手續,商務部門負責督促跟蹤落實,各豬肉經營戶要盡快恢復豬肉經營銷售秩序,不得再無理取鬧。
- 上一篇:財經管理法規
- 下一篇:護理基礎學重點知識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