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突發事件應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突發事件應急報告

篇1

近年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SARS事件作為典型的突發事件以及鐵路交通工具在其傳播鏈中起到的作用已被引起高度重視。鐵路作為大眾化交通工具,具有客流量大,客流成分復雜、人員密集,物流、人流的位移速度快、跳躍式、遠距離、活性大等特點,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鐵路也是最容易受到直接波及、間接影響或無形侵害的場所。衛生部在《關于非典預防控制有關技術方案的通知》中強調了“預防非典通過交通工具傳播指導原則”,進一步催生了鐵路系統根據自身特點建立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1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的含義

1.1鐵路突發事件是指國內突然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共健康嚴重損害,并有可能借鐵路傳播的事件;鐵路車站、列車發生3人以上集體性或者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鐵路單位內部發生的3人以上集體性職業中毒、食物中毒、傳染病爆發流行事件。

1.2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是指鐵路預防、控制突發事件的各種制度保障以及運行程序的總稱。具體應包括組織保障、預警、預防和應急準備、信息報告、應急處理和監督管理機制。根據突發事件牽涉面廣,不明因素多,控制難度大的特點,建立健全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才能最大程度地減低突發事件產生的可能和危害。

1.3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原則應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管理,快速反應;條塊結合,路地聯控;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基本原則。鐵路是全國大聯動的運輸行業,呈走廊式分布,系統內部工種設置復雜,管理以鐵道部、鐵路局、分局、站段縱向管理為主,因此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鐵路逐級負責,實現內外全面控制是非常關鍵的。

2建立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的幾點看法

2.1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正是由于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危機性以及政府履行公共衛生管理職能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個在宏觀層面上指揮、決策、調度、協調權威性高的組織主體。鐵道部、路局、分局要在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的領導下成立鐵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由鐵路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根據突發事件波及范圍、性質和管轄區域等不同情況,在服從國家統一指揮的前提下分工負責;其次成立專家組,負責對可能或已經發生突發事件的預測、評估、指導和檢查;在鐵路疾控機構成立現場調查處理小組。

版權所有

2.2制定有效權威的應急處理預案根據2003年SARS防治工作中牽涉到多部門、多專業、多崗位、多環節的相互支援和銜接才能達到全面控制的經驗。因此,鐵道部、路局、分局要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從管理和技術兩個角度認真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應急處理預案,達到5W的管理要素(Who、When、Why、Where、What)的要求,實現組織上下結合,程序流程貫通,分工責任明確,執行簡便可控。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各部門的通力合作,環環相扣,保證各項應急措施落到實處。通過執行預案來規范行為,培訓隊伍,并通過建立防范和處理責任追究制度以保證其權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篇2

一、基本情況

2020年,我區組織開展應急演練245場,參與人數22000余人次,投入經費約100萬元。其中建筑行業演練23場、工貿行業演練32場、娛樂和人員密集場所演練87場、學校演練63場、危險化學品行業演練11場、交通運輸行業演練3場、地質災害演練2場、抗洪搶險演練3場、森林火災演練1場、其他綜合性演練18場。

二、主要做法

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主管部門和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要求,詳細制定了全年應急演練工作方案,一是分別組織開展了全區性的三防應急演練和安全生產綜合應急演練,尤其調度了社會應急力量的積極參與,全面提升了各應急救援隊伍實戰能力;二是扎實做好鎮(街道)、企業應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形成政企聯動應急演練長效機制。

三、總結經驗

(一)健全組織,加強領導。我區逐漸完善了各類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設,推動了社會應急力量積極參與突發事案應急處置工作,自上而下建立了應急管理工作網絡,及時修訂了全區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明確了各部門應急處置職能職責。

(二)廣泛宣傳,提高認知。為全面普及應急知識,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我局分別以電動車充電安全、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和安全生產咨詢日為主題,開展了各式各樣的面對廣大群眾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識。

(三)優化隊伍,扎實能力。為進一步夯實我區應急處置能力,我局充分發揮社會應急力量處置能力,將其納入了我區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并時刻緊密聯系,做到不為所有、但求所用。

篇3

為使不可預見的突發性事件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處理,保證醫院正常醫療工作秩序,結合我院人員、醫療救護條件特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3.以人為本,快速反應。

4.科學處置,協調合作。

二、基本條件

我XX鄉位于XX區,轄區人口54000余人,院內職工32人,醫生17人,1人具有中級職稱,其余為初級職稱,護士7人。設置各類科室13個,開放病床60張。

三、領導機構

醫院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下設醫療救護領導小組,安全保障領導小組。

(一)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等及各科室負責人

(二)醫療救護領導小組

長:

副組長:

員:

安全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1.監督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

2.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據其影響,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3.及時、有效開展分析和決策工作,必要時請求外力支援。

醫療救護小組職責:

(1)接到突發事件報告時,迅速組織核實具體情況后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并提出是否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建議;

(2)接到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指令后,迅速組織啟動應急預案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3)監督、指導應急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物資、技術設備等有效支持;

(4)總結應急處置工作的實施情況和所取得效果并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三、應急處置流程

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當事人按照事件性質上報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組織核實具體情況后提出是否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如無須啟動應急預案,直接安排相關人員落實;如需啟動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迅速介入,組織實施相應應急預案。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平時做好應急搶救物資的準備,包括救護車、急診搶救設備和藥品的完好并齊全。救護車由程廣武、寧連杰做好機動,隨叫隨到。急救藥品、急救設備由李偉娟、滑軍建、陳洪濤醫生每天核對。

2.強化衛生應急管理規范,加強救治工作組成員及醫務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的培訓,適時演練。

3.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時間內組織人員對患者進行救治,落實相關衛生防護、監測檢驗和疫情控制措施。

4.服從上級調遣,積極參與社會救護工作。

(二)應急啟動程序

一線醫務人員遇到緊急情況

醫務科或

行政總值班

應急領導小組確定事態

指派應急小組

啟動預案

應急救治工作組立即開始工作

立即進入應急狀態

(三)應急處理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立即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提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啟動應急預案后,緊急調集人員、物資、交通工具以及調用相關設施、設備等;必要時,配合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人員疏散或隔離。所有科室及個人應當服從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相互配合,各司其職,集中力量保證突發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3.后勤保障要盡一切努力充分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防護用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藥劑科要保證藥品的供應。

6.醫務科、辦公室等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采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損害的人群采取群體防護等措施。

二、食物中毒救治應急預案

(一)在應急領導小組領導下,醫療救護小組履行好以下職責:

1.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醫院內食物中毒事故的處理工作;

2.依調動本院醫療力量參與食物中毒處理和病人救治;

3.做好患者嘔吐物、排泄物、血樣等標本的留樣和檢驗工作;

4.及時向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及衛生監督所報告;

5.協助衛生監督所對食物中毒事故的情況記錄、核實;

7.組織對食物中毒事故病人的救治及聯系會診、轉送工作。

(三)應急處置流程

1.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嚴重有生命危險食物中毒患者時,

即刻通知醫務科或總值班。

2.醫務科或總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刻向群體性食物中毒救治應急工作組匯報,群體性食物中毒救治應急工作組根據中毒患者人數、病情等情況判斷是否啟動應急預案,如無須啟動,由科室組織力量搶救,必要時由醫務科或總值班調動相關科室參與救治。如需啟動應急預案,即刻組織院內力量參與救治,必要時外請專家來院協助救治或轉院治療。

3.當符合以下情形時,及時向縣衛生監督所報告相關情況。

(1)中毒人數超過10人的;

(2)出現危重或死亡病例的;

(3)相關部門通報以及其它需要實施緊急報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4.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時協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食物中毒事件進行調查、現場采樣工作。

5.救治工作結束后總結相關情況并報縣衛生監督所。

三、醫院院內緊急意外事件應急預案

1.住院患者住院期間突然出現心臟驟停、猝死、意外傷害,由患者所在科室立即組織醫務人員進行積極救治,同時將情況向醫務科報告,以便協助科室做好進一步救治工作。

2.若突發心臟驟停、猝死、意外傷害為探視患者人員,依照就近原則在離事發現場最近的科室組織搶救,同時上報醫務科,醫務科根據情況及時聯系患者(死者)親屬或單位,做好解釋工作。

3.若發生患者或家屬在住院期間因打架斗毆致傷的,所在科室立即向總值班報告,同時做好傷者的醫療救治工作,總值班組織人員保護現場進行初步調查,必要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便妥善處理。

四、火災處理和人員疏散應急預案

滅火程序

1.報警:利用就近電話迅速向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總值班報告;如火災涉及范圍較大,迅速向縣報警中心119報警,報警時講清單位、樓層、部門、起火部位、火勢大小、燃燒物質和報警人姓名,并通知臨近部門關上門窗、熟悉滅火計劃和隨時準備接收病人;并派人在醫院門口接應和引導消防車進入火災現場。

2.救援:組織病人及其他來訪者及時離開火災現場;對于不能行走的病人,采用抬、背、抱等方式轉移。

3.限制:關上門窗、防止火勢蔓延。

4.滅火或疏散:如果火勢不大,用滅火器滅火;如果火勢過猛,按疏散計劃,及時讓病人和其他人員撤離現場。

救援人員滅火、疏散步驟

1.報警通報:

一旦接到火警,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到事發地點核實并同時派人前往現場勘察,明確火情及原因。當確認起火時,向樓層通報,次序為:著火層——著火層以上各層——有可能蔓延的著火層以下的樓層,通報時說明疏散路線,穩定病人情緒,防止出現混亂現象。

2.滅火:

(1)在撲救中,參加人員必須自覺服從現場最高負責人的指揮,沉著、機智、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做到先控制、后撲滅。

(2)抓住滅火有利時機,對存放精密儀器、貴重物資的部位,應集中使用滅火器滅火,爭取一舉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

(3)對于在燃燒中會產生有毒氣體的物品,撲救時應采取防毒措施,如使用氧氣呼吸面罩,用濕毛巾、口罩捂住口鼻等。

3.疏散:

(1)本著病人優先的原則,醫院員工有責任引導病人向安全的地方疏散。疏散通道被煙霧所阻時,應用濕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身體盡量貼近地面,匍匐前進。

(2)。疏散通道口必須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保持通道暢通無阻。

(3)疏散與保護物資:應先疏散和保護貴重的、有爆炸和有毒害危險的以及處于下風方向的物資。疏散出來的物資不得堵塞通路,應放置在免受煙、火、水等威脅的安全地點,防止丟失和損壞。

注意事項:

1.火災事故首要的一條是保護人員安全,撲救要在確保人員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進行。

2.火災第一發現人應判斷原因,立即切斷電源。

3.火災發生后應掌握的原則是邊救火,邊報警。

4.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在生命和財產之間,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員傷亡。

五、燒傷患者的應急救護預案及程序

(一)、立即通知救護小組的同時,接診人員及時給予氧氣吸入,使用靜脈留置針或靜脈切

開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

(二)、患者有胃腸道反應,血尿、心率在

120/min

以上,呼吸

30/min,脈壓

差小于

3

kPa

(

22

.

5mmHg),體溫過低,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說明患者出現失

血性休克,應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止痛劑。

(三)、備好各種搶救用品,呼吸興奮劑,強心藥、吸痰器。

(四)、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重度燒傷患者,

15~

30min

測量生命體征一次。

(五)注意觀察患者嘔吐物及尿的性質、量、顏色,同時確記錄出人量。

密切

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六)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嘔吐時可頭偏向一側,避免

誤吸,呼吸道燒傷嚴重,呼吸困難時,立即行氣管切開。

(七)

及時做好轉院前準備。

(八)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有專人守護,使患者有安全感,聽取并解答患者或

家屬的疑問,以減輕他們的恐懼和焦慮心情。

【程序】立即通知醫生

配合搶救

開放靜脈通道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鎮靜止痛

監測生命體征

轉院前準備

做好心理護理

記錄搶救護

理記錄

六、遭遇暴徒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一、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間病房門上鎖。

二、遭遇暴徒后,沉著冷靜,采取果斷措施保護患者及公物,盡量減少不必

要的損失。

三、注意觀察暴徒的特征。

四、設法通知派出所,或撥打110。

五、暴徒逃走,注意走向,為破案提供線索。

【程序】安全防范

派出所或110

篇4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物業】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科學有效應對我市物業管理區域可能出現的安全突發事件,規范應急處置工作,切實消除我市物業管理區域安全隱患,保障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山東省物業管理條例》、《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

1.3編制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市物業管理區域內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4編制工作原則

1.4.1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安全事件發生后,在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實行區(市)管理制,建立靈活快速、功能全面的預警和應急反應機制。

1.4.2以人為本,依法規范。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應急預案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要與相關政策相銜接,要依法行政,依法實施應急預案。

1.4.3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各物業服務企業應當落實預防為主的思想,樹立常備不懈的觀念,經常性地做好應對安全事件發生的思想、預案、機制和工作等方面的準備。建立安全應急處置專業小組,加強管理人員安全方面工作的培訓力度,定期組織企業員工、小區居民進行安全應急演練。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指揮機構

按照安全應急工作的需要,成立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市物業辦主任擔任組長,組員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組成。

2.2工作機構

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物業辦,主任張宣文,常務副主任王西濤。辦公室職責:統一協調全市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督查工作,對重點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組織召開安全工作聯席會議,及時部署上級有關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相關文件的傳達;及時向上級機關報送相關重大事項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情況;其它內部工作事項的通知、協調等工作。

2.3成員單位及職責

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確立專門辦事機構、專職工作人員,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明確職責分工,認真組織督促、落實安全工作,及時處理解決安全工作中的問題,強化工作措施,加強安全檢查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2.4督察長效機制

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抽調精通業務、責任心強的1-2名工作人員,組成2個督導組,定期對各區(市)的安全工作進行指導、督察,并提出指導意見。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成立相應檢查小組,對轄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督察,并將檢查情況整理匯總及時上報。

2.5信息報送和處理

2.5.1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建立安全事件信息快速報送制度。制定應急值守制度、應急報告制度和應急舉報制度,及時準確的向有關部門報送信息。

2.5.2各區(市)物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有關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或完成情況。

2.5.3在安全事件應急處置中,相關單位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隨時通報情況,及時、準確反饋信息。

2.5.4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匯總各類安全信息,經過分析研究后,及時通報相關單位。

2.6指揮和協調

2.6.1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政令暢通。屬于跨區域的協調工作,由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揮。

2.6.2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協調本區域內的物業服務企業,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落實相關安全工作。

3.重點區域和部位的安全工作

3.1物業管理區域的高層建筑、商場、寫字樓的各種設備設施,如配電室、泵房、中央空調機房、發電機房、電梯機房等存在的設施缺損和因不能使用所造成的安全隱患。

3.2物業管理區域內違章建筑、違章搭蓋占用防火間距、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安全隱患,物業管理區域內出租房屋、沿街店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在建筑周圍空中和地面設置影響應急車輛通行的安全隱患。

3.3物業管理區域內應急設施的整治,設施無法正常使用或因被偷盜等原因缺損造成的安全隱患。

3.4物業管理區域內停車場因車輛集中停放造成的安全隱患,以及停車場內因缺損或不能使用的應急設施造成的安全隱患。

3.5物業管理區域內存在集生產、銷售、儲存、居住為一體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和小商場、小餐飲場所、小旅館、小歌舞娛樂、小網吧、小美容洗浴、小學校(幼兒園)、小醫院(診所)、小生產加工企業這些“九小場所”,以及擅自改變建筑使用功能的倉庫、勞動密集生產車間、員工集體宿舍集生產、銷售、居住為一體的建筑物的安全隱患。

3.6物業管理區域內存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生產、儲存、經營場所存在的安全隱患。

4.安全工作完善事項

4.1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公共區域安全防范的重點部位設置警示標識,可能引發人身傷亡事故的部位或場所要設置統一規范、文明禮貌且醒目的警示標識,告示注意事項,明確禁止行為。

4.2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業主的自我檢查防范予以告示,提醒業主對雨蓬、花架、曬衣架、空調室外機架和陽臺扶手等部位擺放花盆、吊掛雜物等行為,強化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4.3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加強對公共區域安全防范重點部位的日常巡查,加強對管理區域內的消防設施及公共設施設備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紀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不留隱患。涉及到房屋安全、筑漏修繕的,必須進行回訪,增強安全系數。

4.4物業服務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公共區域安全防范預案,要對安全防范應急預案進行全面檢查、調整完善,明確安全防范應急處理程序。

4.5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市政府的有關規定,對已制定的惡劣天氣安全防范應急預案,加強執行力度,強化值班制度,凡遇惡劣天氣,要立即行動,按照責任分工和要求全面做好安全工作。

4.6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對物業管理區域出入口實行定時值班和巡查,推行24小時安全防范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區要嚴格按照標準落實客人、車輛出入登記制度,并確保小區內車輛停放有序。

4.7物業服務企業應加大對小區安全防范的投入,提高技術防范水平。對已實施樓宇對講、電控防盜、家庭防盜報警、小區重點部位監控等技防工程的應加強維護。

5.緊急處置

各物業服務企業應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安全工作,把做好安全工作提高到事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來認識。加強檢查、監督、落實小區的安全工作。

物業企業負責人作為管理小區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把安全工作提到當前企業的頭等大事來抓。如有安全問題發生,應在第一時間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并及時趕到現場解決處理。

6.后果評估

6.1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完畢后,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要查明導致引發安全事件的原因。屬責任事故的,要查明責任人及各自責任的大小,并擬寫調查報告及時報送相關部門。

6.2通過總結,找出預警和處置環節中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應急機構,提高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管理水平,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7.監督管理

7.1預案演練

各物業服務企業每年應組織一至兩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演練前要明確演練的內容和目標,制定周密的演練計劃。對參與演練的人員要進行安全教育并落實安全措施。演練范圍內要設置明顯的標識并事先通知演練范圍內的人員。演練后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并作好總結。

7.2宣傳

各物業服務企業要充分利用板報、宣傳欄和社區刊物等宣傳途徑在小區內積極開展安全知識專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努力營造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7.3獎勵和責任

7.3.1對在安全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并給予表彰。

7.3.2對不服從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調遣,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延誤時機造成損失的單位或個人,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4監督檢查

7.4.1各區(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應每月指派專人對轄區內物業管理區域進行安全檢查,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責令整改。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將定期組織全市范圍的安全隱患巡查工作。

對于整改不利,存在問題較為嚴重的物業服務企業將予以嚴肅處理,并將其違規行為記入物業服務企業信用檔案。

7.4.2物業管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同有關行政部門對本預案進行監督檢查,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8.預案更新

市物業行政管理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修改情況,對本預案及時進行修改、完善。

9.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學校】

一、指導思想

根據公安河東分局內保科的工作要求,為有效防止各種突發事件和維護我校安全穩定,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秩序順利進行,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校園重大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師生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全面提高應對恐怖和暴力能力,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二、組織機構

1、組長: 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總務主任、德育主任

組員:全校教職員工

財產安全管理小組:

組長:出納 組員:班主任老師

綜合治理安全小組

組長:會計 組員:男教師

教學安全小組

組長:教導主任 組員:全校教師

2、工作職責

學校發生或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后,要在事故現場指揮救援行動,并及時向公安、交警、衛生、消防等相關部門匯報和請求援助,同時向河東區教育局“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及時報告。要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揮現場師生離開危險區域,保護好學校貴重物品,維護現場秩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一)校園內犯罪分子持刀行兇事件應急預案

本應急程序的要點是:迅速集結優勢力量阻止犯罪分子行兇。

1、獲得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應當在第一時間向值班干部和學校領導報告,并同時撥打110報警。

2、值班干部或任何工作人員立即組織現場人員,迅速建立警戒線,使犯罪分子無法靠近學生,防止事態擴大。

3、應急領導小組宣布學校進入全面應急狀態,立即實施應急救援行動。

4、集結優勢力量,攜帶防衛器械,與犯罪分子周旋勸阻與制止犯罪行為,為警方援助贏得時間,在有利條件下設法制服犯罪分子。

5、盡快把所有學生和無關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

6、救護受傷學生和其他傷員。

7、實施事件現場警戒,阻止無關人員進入學校,維護現場秩序,防范別有用心的人肇事,引導外部救援人員進入事件現場。

8、事件發生后,學校應即向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二)校園內發現可疑人物應急程序

本應急程序的要點是: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可疑人物

1、在校園內發現形跡可疑,四處游蕩,可能作案的可疑人物,在場人員都應當立即向值班干部和校領導報告。

2、學校保安人員和領導指派人員要立即對此人進行詢問,同時把他的行動限制在局部區域內。

3、若此人自述進入校園的目的明顯缺乏可信度,無人證、物證可以證明,甚至說話前后矛盾,蠻不講理,保安人員應當將其帶入辦公室進行進一步盤問。

4、若有證據表明此人是危險人物或犯罪嫌疑人,應立即打110報警由警,由警方帶走作進一步調查。

5、若可疑人物在盤問時奪路逃跑,單位人員應當將其相貌、身高、衣著及其它特征和逃走方向向警方報告,同時,學校應當做好此人再一次闖入校園作案的思想準備和預案準備。

6、在整個過程中,學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可疑人物使用暴力,要確保周圍人員的安全。

7、學校應把事件情況及時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三)校園內發現可疑物品的應急程序

本應急程序的要點是:防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傷害事故

1、收到可疑郵包或發現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員都要在第一時間向值班干部和領導報告。

可疑物品是指:物品外表、重量、氣味可疑,不是本單位的物品,也從無看到過此種物品不知此物品有何用途,為何會擺放在學校某處。

2、發現可疑郵包和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員,都不應當試圖打開或隨意擺弄它,要禁止在周圍唄煙或使用手機,對講機或發動機動車輛等。

3、學校應當指定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進行初步鑒別,判斷是不是危險物品,若不能排除危險物品,應立即打110報警請警方專業人員進行檢測和處理。

4、若可疑郵包和物品被警方確定為危險物品,學校應立即在其周圍設置警戒線,無關人員應立即撤離,并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

5、學校應當配合警方組織人員在校園其它區域搜尋檢查,確定在校園內是否還有其它可疑物品。

6、學校配合警方開展各項處理工作,并及時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四)飲用水污染事件處理辦法

發現學校飲用水污染,要緊急對水源進行有效隔離,并立即向衛生部門和領導小組報告,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對中毒者進行救治。

(五)校園爆炸事件處理辦法。

學校發生爆炸事件后,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門和領導小組報告。及時設置隔離帶,封鎖和保護現場,迅速疏散師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繼發性危險,防止次生事故發生。要認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門做好物證搜尋、排除險情工作,防止再次發生爆炸事故。

(六)火災事故處理辦法。學校發生火災事故,第一時間全力組織師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時立即向119指揮中心和領導小組報告,安排人員配合消防部門組織救人和滅火搶險工作。同時配合醫療機構妥善安置受傷人員。

(七)食物中毒事件處理辦法。學校發生師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向衛生部門和領導小組報告,并迅速組織人員將中毒者送至附近醫院進行救治。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企業】

為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搞好廠區安全工作,認真做好各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將可能發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根據《安全生產法》、《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和上級有關部門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公司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xx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生產經理xx、技術經理xx同志擔任,成員由部門、車間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指揮組,搶險組和后勤保障組。

1.指揮組由xx、xx組成。在第一時間突發事件的相關情況,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疏散,第一時間組織員工自救,保證員工人身安全,第一時間保證公司財產和員工財產安全,第一時間組織協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2.搶險組:由20名員工組程:由xx任組長,xx任副組長,組員由xx、xx、xx、xx、xx、xx承擔危難工作,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務。

3.后勤保障組:由6名同志組成,xx任組長,xx為副組長,組員由xx、xx擔物資裝備供應,切實保證突發事件工作所需。

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措施

1.發生一般火警、火災事故、設備事故、人身傷害事故及其他突發事件,當班值班人員應立即報告車間、部門和公司領導,逐級上報。火警火災撥打119請求救援。人身傷亡事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或撥打120請求救援,但不管是哪類事故,搶險救護時都要先切斷電源或采取防護措施后再組織救護,防止事態擴大。

2.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迅速向公司匯報,公司逐級向上反映。崗位人員撥打119救援電話請求援后,首先組織自救,使用現場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著火部位、性質也可用現場備用的防火沙、土、水進行滅火,電氣火災要用干粉滅火器,變壓器、油罐等用水冷卻時,人要遠離,嚴防爆炸傷人,待消防專業人員趕到后,在專業人員指揮下配合滅火。

3.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發現人員要立即向班組長、車間主任、部門、公司逐級上報后,還要通知醫院工傷搶救小組,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若傷部位屬擦傷、碰傷、壓傷等要及時用消炎止痛藥物擦洗患處,若為出血嚴重,要用干凈布料進行包扎止血。若傷者發生骨折要保持靜從事靜臥。若發生嚴重燒傷、燙傷,要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鐘以上,若傷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臟,待醫生到達后立即送醫院搶救。

4.若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救援人員在救援時要了解中毒原因,迅速把中毒人員抬至通風良好處進行一般性搶救,并立刻送往醫院搶救。

5.發生重大設備事故,要立即報告,同時停止設備運轉,處理事故時,要有專業人監護。嚴格執行檢修程序和停送電確認制度,防止打亂仗,冒險作業。

6.發生爆炸事故,要立即關閉爆炸源,若有人員傷亡,按人員傷亡預案救援。

7.發生各類事故都要保護好現場,待事故調查分析處理。

三.注意事項

1.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要保證24小時開機,認真做好各項預防工作,隨時準備應付各類突發事件發生。

篇5

關鍵詞:電力系統 通信電源 應急預案制定分析

中圖分類號:TM7文獻標識碼: A

一、電力系統通信電源的特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系統通信網絡隨之有了整體水平的上升,這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電源系統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新型電磁材料的應用,控制方法的改良,功率變換技術的進步等,都使得了通信電源系統在穩定性、可靠性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都在降低損耗、提高電能利用率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電力系統自動化裝置的工作電源采用的是交流電電源,通信設備則主要采用直流電電源,為光纖、微波、載波及交換設備供電。從經營效益以及投資角度來看,通信電源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但是從安全運行的層面來分析,伴隨著現在高穩定性的光通信設備的廣泛應用,通信電源故障在電力通信故障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而且,提高通信電源的安全性將會進一步提升電力通信系統實際中運行的可靠性。因此,管理和維護好電力通信電源系統顯得尤為迫切、重要。

二、先進通信電源系統結構

組合電源系統的工作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圖中可見一個完整的組合通訊電源系統包括五個基本組成部分,分別是交流配電單元、整流部分、直流配電單元、蓄電池組、監控系統。

圖1電源系統原理框圖

三、通信電源系統在使用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般通信電源系統由兩部分組成:高頻開關電源、閥控式密封蓄電池;那么電力通信電源系統在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是:

1、 注意安全操作

整流器模塊斷開市電后10秒內,插頭上可能仍帶有危險電壓,必須采取足夠的防護措施防止意外電器事故的發生。確保在機架上作業、更換保險絲等的時候有接地絕緣保護等。

2、 注意使用溫度等條件

高頻開關電源雖然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不高,但也應當保持室內清潔少塵,不然布滿灰塵以及潮濕的環境會導致主機工作紊亂;如果電源系統及整流器之前被放在0℃以下的環境中,則要經過24h后才能可啟用該設備。 但是蓄電池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其標準使用溫度在25℃,15℃~30℃屬于其正常工作范圍。若溫度偏低,蓄電池容量就會降低,因為溫度每降1℃,它的容量就會下降1%。若溫度偏高,雖然蓄電池的放電容量增加了,但其使用壽命卻受到了影響。并且如果長期在較高溫度下使用,使用壽命與升高溫度的關系為:溫度每升高l0℃,其使用壽命大約會縮短一半。因此在實際中需要嚴格注意電源系統的使用溫度。蓄電池要遠離熱源及容易產生火花的場地,安全距離在50am開外;且要避免陽光直射,遠離具有大量放射性、紅外或紫外線輻射、有機溶劑氣體以及腐蝕氣體的環境。

3、注意參數設定和規范使用

高頻開關電源系統在日常操作時,一定要確保參數設定符合規范,系統的配置和極限值要正確。并且設置的所有參數不能隨便改動。對YPSC-98控制器來說,2O℃,系統電壓為國產電池53.5V,進口電池54V;模塊設置電壓為國產電池53.5V,進口電池54V;電池充電的最大電流限制正常情況下是電池總容量的1O%;非緊急報警電壓上限是57V,下限是51.5V;緊急報警電壓上限為58V,下限為46V;最大負載電流不能超過系統容量的80%,最小為0A;最大負載功率不超過系統容量的80%;電池最高使用溫度為40度;恢復溫度為39度。如果電源系統的這些參數設定不當將會導致觸發偽報警,促使整流器斷電,或者導致和系統相連的蓄電池放電。高頻電源開關電源系統使用時不要隨意附加大功率設備,并且不要使其長期在滿負載的狀態下運行,否則,都會致使整流模塊發生故障,嚴重情況下直接損壞變換器。

系統的工作電壓和電流應當符合相關的規定及要求,過高可能會導致蓄電池熱失控或者失水;過低則會導致電池虧電,這將直接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電池應避開大電流充電和放電,理論上充電時是可以接受大電流的,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要盡量避免,否則極容易造成電池極板膨脹以致變形,伴隨極板活性物質的脫落,電池內阻增大并隨使用時間上升溫度升高,嚴重者將造成容量下降, 導致其壽命提前終止。

四、加強通信電源系統的管理及其維護工作

1、蓄電池的日常維護和管理

1)如果發生下列任一情況則需要進行充電:浮充電壓至少有2只都低于2.18V;額定容量量有20%以上被放出;擱置不用的時間超過了三個月;全浮充運行已達三個月。

2)在開始設計和改造的時候,應當盡量選用兩組電池方案,或者將一組大的蓄電池分成兩個比較小的蓄電池組進行并聯。確保在加大投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性增強系統的安全性。

3)測量蓄電池內阻:內阻與蓄電池的容量之間雖然沒有精準的對應關系,不過可以通過測量蓄電池的內阻DD動態內阻或靜態內阻來觀察它的離散型,并且可以對比著上次測量的結果,或者參考廠家在出廠時提供的參數進行比對。特別需要注意處理好內阻尤其特殊且離散型偏大的單體電池。

4)需要經常檢查的項目有:檢測蓄電池的電壓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連接地方是否發生松動;極柱和安全閥的周圍是否有酸霧或酸滲出的現象;電池外殼有無變形和滲漏等。

5)對蓄電池進行核對性放電:每年都要對蓄電池做一次核對性額定電容的放電測試。對新安裝的或者大修后的蓄電池組來說尤為重要。對不能立即停運的蓄電池組要做15%額定容量測試。

6)每次電池組在放電過后要及時進行充電;切勿使蓄電池組被過電壓或過電流充電;盡量避免蓄電池長期擱置不用;不要進行長期浮充卻不放電,也不要使蓄電池過放電;勿使用紋波比較大的充電機,而應當有溫度補償功效:電池浮充電壓隨著溫度上升而下降,大約每度下降一2~~4mV.閥控式密封蓄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因為重力作用及無法添加蒸餾水,以致電解液的均勻性比較差,所以失水是其提前發生失效的關鍵因素。正因為如此,它對所處的工作環境、溫度、浮充電壓以及充電電壓都有嚴格的要求。如果充電電壓過高,則在負板形成的H,很難被電池內部吸收,于是在電池中積累,產生一定的壓力。當壓力增大達到開閥壓力時,安全閥就會排出氣體,造成失水,同時也會加快對板柵的腐蝕。所有這些因素都可成電池容量下降,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

2、電源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

1)首先,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運行維護制度是很必要的。這樣就可以保證做到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測,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防患于未然。

2)通過網管、本地控制器等實時查看所有告警和系統事件相關的信息并及時分析此類信息是否正常。

3)每年都要全面檢查設備中電器的連接情況,特別是重要負載與空氣開關的連接、大直徑電纜的連接、蓄電池連接銅排與空氣開關的連接等。

4)定期檢查交流配電設備的繼電器開關、電表指示、告警等。

5)維修設備時,必須實行兩人工作制即任何情況下不允許一人進行操作。切斷電源前,不準任何人進到高壓防護欄內。在高壓操作時,確保使用有效的防護工具。在設備停電之后,必須懸掛警告牌,示意有人正在工作,禁止合閘。

6)每次巡檢的時候應當檢查接地電纜和機架的連接是不是很牢固;檢測機房接地電阻是不是符合要求;檢查壓敏電阻是否損壞、防浪涌抑制器模塊顯示窗口是否變紅等。尤其在雷雨季節更要加強這些方面的巡檢,確保做到及時發現漏洞,及時更換壞掉的環節。

7)對UPS進行時,應當確保各種自動告警以及保護功能都能正常運行,并定期檢查其自動旁路性能、故障指示等。對供電可靠區域,每一季度都要將UPS電源定期放電,以激活其中的活性物質,延長使用年限。

五、電力電源系統應急專項預案設計

為了提高省電力通信網通信電源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減少因通信電源問題而引發的各種通信電路中斷故障,我們除了加強通信電源的運行維護管理以外,還結合省電力通信電源系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電力通信電源系統應急專項預案,以保證電力通信電源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從而確保電力通信網暢通無阻

1、總則

1)編制目的

為及時、正確、有效和快速地處理電力公司電源系統中斷等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通信系統中斷對電網安全生產的危害和損失,保證省網生產指揮系統暢通。

2)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省電力有限公司通訊系統中斷應急專項預案》以及電力行業有關電網通信專業規程和規定的要求,結合電力公司實際制定。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電力公司應對和處理因電力通信事故、嚴重自然災害、電力通信設施大范圍破壞等引起的對正常通信指揮系統構成重大影響或嚴重威脅的各類通信系統中斷事件。

4)基本原則

本預案遵循統一指揮、分級管理、保證重點、快速反應的原則制定。

統一指揮原則。對于通信系統發生通信中斷事件,應在電力公司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和協調下進行。

分級管理原則。電力公司、各局、電廠要按照分級管理、統一協調、各負其責的原則建立通信中斷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

保證重點原則。處理和控制中首先要保證事故處理指揮通信的暢通,并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盡快搶修涉及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調度自動化系統等通信電路,限制事件范圍進一步擴大,全力保證電力生產調度指揮和電網安全運行。

快速反應原則。為應對通信中斷突發事件,電力公司要配備應急搶修車輛、建立應急物資調配機制,確保反應快、處理快、恢復快。

2、組織機構和職責

1)應急指揮部

電力公司設立通信系統中斷應急指揮部,任命總指揮,副總指揮。同時建立通信系統中斷應急指揮組,任命組長任,副組長,成員組成。

2)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東北電網公司、省公司有關通信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法規、規定。

(2)接受省公司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的領導,請求應急救援和支持。

(3)統一領導和協調電力公司管轄范圍內的通信系統中斷事件應急工作,研究部署各項應急措施。

(4)決定啟動、實施和結束相應通信系統中斷事件應急專項預案,對本預案的執行情況負全面責任。

5)監督本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加強日常管理。

3)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電力公司,局通信系統中斷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及成員名單和聯系方式。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職責:

(1)負責通信系統中斷應急專項預案的編制工作,督促、檢查通信中斷事件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

(2)負責通信中斷事件綜合協調,對通信中斷事件進行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得出初步結論以供決策,提請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實施和終止通信系統中斷應急專項預案。

(3)掌握應急處理情況,落實應急指揮部下達的指令,協調做好應急處理的各項工作,并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

(4)負責同政府有關部門及上級主管單位的聯系和匯報。

(5)組織通信中心等事件相關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習。

3、應急預案啟動條件和工作流程

1)應急預案啟動條件

因主系統通信站通信電源設備重大故障(包括全站通信電源設備停止工作、主系統電路全部退出運行)、嚴重自然災害等導致省級及以上主系統通信電路大面積中斷,影響電網繼電保護和電網安全自動控制裝置正常運行或造成重要調度站點主備用調度通信完全中斷時,可啟動本預案。

2)預案啟動的工作流程

(1)發生通信電源設備故障后,省調通信調度應立即按相關應急處理預案進行必要的處置,同時將故障狀態、影響范圍、發展趨勢等有關情況報告省公司電網運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組;

(2)應急處理工作組接報后,根據影響范圍、嚴重程度、可能后果和應急處理的需要,決定是否進入應急狀態。經研究決定啟動省公電源應急處理機制后,由應急處理工作組組長宣布進入應急處理狀態,啟動本預案,并報省公司生產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3)省網各部門、各單位根據本預案,按職責分工,立即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4、應急處理預案

1)預案一

啟動條件:省調通信電源兩路交流失電或全部整流器同時發生故障。

⑴確認兩路交流同時失電后,立即向值班室申告,請求盡快送電。

⑵密切監視蓄電池電壓變化,隨時準備將負荷從電壓不足的蓄電池倒到電壓尚可的蓄電池上。

⑶做好交流送電前的準備工作。

2)預案二

啟動條件:省調通信電源單一整流器發生故障。

⑴在相應蓄電池組能夠正常工作的時間內,盡快修復故障整流器。

⑵.若短時間內無法修復,利用至各機房的備用電源電纜從其它正常工作的整流器向各機房供電。

⑶必要時,提請設備廠家人員協助故障處理。

3)預案三

啟動條件:省調通信電源整流器至各機房主用電源電纜發生故障。

⑴整流器1所帶的交換機機房主用電源電纜故障時,啟用整流器2上所帶的備用電源電纜向交換機機房供電。

⑵整流器2所帶的傳輸機房電源屏1的主用電源電纜故障時,啟用整流器1上所帶的備用電源電纜向傳輸機房電源屏1供電。

⑶整流器3所帶的通調機房主用電源電纜故障時,啟用整流器2上所帶的備用電源電纜向通調機房供電。整流器3所帶的傳輸機房電源屏2主用電源電纜故障時,啟用整流器2上所帶的備用電源電纜向傳輸機房電源屏2供電。

結語:

隨著電力系統通信事業的發展,作為通信設備“心臟”的通信電源系統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通信設備供電電源要穩定可靠,特別是在電力系統事故時,電力要求通信設備供電電源不能中斷,當交流電源中斷時,通信專用畜電池組單獨供電要超過8小時,必要時還應配備其它備用電源。通過對目前通信電源技術發展的研究表明,電力系統通信電源系統的建設需要正確把握通信電源技術的發展方向,以先進的技術促進電源系統的建設,保證電力系統通信電源系統的正常、穩定、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1]仇惠靜.淺談通信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和發[J].TECHNOLOGY技術應用,2010,(8).

篇6

一、學校疫情報告人的設置:

學校校長為我校疫情報告管理第一責任人,班主任老師為責任報告人,學校其他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二、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學校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學校教職工如發現有傳染病疫情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在第一時間向學校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的。

5、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中心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

五、學校疫情監測報告制度:

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學校的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篇7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的要求,結合教育系統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整治目標

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區黨w、ZF的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

通過專項整治,推動各地各學校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機制,完善責任體系和風險防控體系,扎實推進教育系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實現教育系統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安全責任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對盟市、高校學校安全考核評價辦法,推動健全地方ZF的領導責任、教育部門的監管責任和學校的主體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2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個必須”的要求,建立人人有責、層層負責、各負其責的全員安全責任體系和明責、知責、履責、問責的安全責任運行機制,加強學校安全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責任處室:人事處、學校安全管理處、督導室)

(二)推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推進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把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有關法規文件納入各級教育部門、高校黨w(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培訓等形式,及時傳達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w、ZF的決策部署,定期研究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各級教育部門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推進安全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指導學校建立教職員工安全業務培訓制度,嚴格落實學生安全教育教學有關要求,不斷師生提升安全素養和風險識別能力,提高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責任處室:辦公室、機關黨w、學校安全管理處、基礎教育處、高等教育處、職業與成人教育處)

(三)推進安全基礎保障體系建設。

推動地方ZF落實安全投入有關政策措施,加大學校安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條件。制定出臺學校安全有關地方性法規和標準,規范安全管理、事故處置、責任追究等行為。加強高校安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學校安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以學校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構建自治區、盟市、旗縣、學校視頻監控聯網系統和連接公安部門的應急報警系統,實現隱患排查、問題清單、日常巡查和應急處置信息化。(責任處室:財務處、政策法規處、高等教育處、學校安全管理處、科技與信息化處、信息中心)

(四)推進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體系建設。

建立安全隱患“三個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制度。各級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辨識評估,健全安全風險評估、管控、公告制度,落實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實現隱患排查、登記、整治、報告、消賬閉環管理。推動各級建立學校安全聯席會議機制,加強與應急、市場、公安等部門的協同聯動,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綜合治理,形成護校安園工作合力。(責任處室:學校安全管理處、各有關業務處室)

(五)推進應急處置能力體系建設。

全面修訂完善教育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規范值班值守、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應急響應制度、程序。嚴格落實學校應急演練制度,定期組織師生開展應急演練。建立健全輿情監測、研判和處置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責任處室:辦公室、學校安全管理處、學生與思想政治工作處、科技與信息化處)

三、開展重點領域安全專項整治

(一)開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為重點,聚焦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推動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教育部門監管責任,嚴管嚴控食品經營風險,堅決防范校園發生群體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年,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率達到*%,“四D”、“六T”廚房規范化建設全面啟動,中小學、幼兒園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全覆蓋建立,創造條件推進家長陪餐制度實施;*年,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率達到*%;*年,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餐飲服務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率達到*%,食品安全知識抽查考核合格率達到*%以上,中小學生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達到*%。實施大宗食品原料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的學校、幼兒園食堂達到*%以上。(責任處室:學校安全管理處、體育與衛生藝術教育處)

(二)開展學校消防安全專項整治。

以完善消防基礎設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微型消防站建設為重點,*年,集中解決一批校舍消防驗收問題,完成校園消防通道清理、劃線標識和暢通工作,重點部位微型消防站全覆蓋,中小學全面啟動消防操活動;*年,城市校舍消防未驗收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城市校園微型消防站達到全覆蓋,中小學消防操活動全面開展;

*年,全區校舍消防未驗收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消防基礎設施正常運行,校園微型消防站達到全覆蓋,各級各類學校消防安全制度健全,專業管理人員滿足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消防安全教育、應急疏散演練常態化開展,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責任處室:學校安全管理處、各有關業務處室)

(三)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

以“護校安園專項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中小學幼兒園安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在*年完成中小學與城市幼兒園專職保安員配備率、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城市校園“護學崗”“四個*%”的基礎上,*年,城鎮幼兒園專職保安員配備率、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護學崗”達到*%;*年,鄉村幼兒園專職保安員配備率、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達到*%,城鎮幼兒園封閉化管理達到*%;*年,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完全實現“三個*%”。

以建立和完善學校聯席會議機制為重點,協調有關部門加強月會商機制、定期通報機制、聯合整治機制、督導檢查機制、聯動應急處置機制建設,持續開展校園周邊治安環境、文化環境、食品衛生環境、交通環境整治,形成常態化護校安園工作合力。(責任處室:學校安全管理處、督導室)

(四)開展實驗室危化品安全專項整治。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實驗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明確安全主體責任和日常管理責任,形成從購買、儲存、使用、監督到廢棄物處理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監管體系。*年,全面排查各級各類學校實驗室及危化品現狀,摸清底數,建立危險源電子臺賬、分布圖,完成重大安全隱患整改;*年,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實驗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處置機制,改善重大危險源儲存管理條件;

*年,各級各類學校實驗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應急處置機制全面建立,日常管理職責明晰,運行科學規范、安全有序,有關管理人員、科研實驗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每年不少于*周)制度常態化,建立高等學校科研實驗室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預警機制。(責任處室:科技與信息化處、基礎教育處、高等教育處、學校安全管理處)

(五)開展校車交通安全整治。

嚴格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繼續推動各級ZF建立多渠道籌措校車經費的機制,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鼓勵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推動校車制度實施。協調配合應急、公安、交通等相關部門建立應急救援機制,持續開展拉載學生車輛、校園周邊交通環境綜合整治,堅決杜絕非法校車和黑校車接送學生的現象。督促指導學校和校車服務機構嚴格落實校車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方案,加強對駕駛人和隨車管理人員的培訓,強化源頭管理、動態監測,保障學生交通安全。(責任處室:學校安全管理處、督導室)

四、時間安排和要求

(一)動員部署(*年*月-*月)。

制定印發《全區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各級教育部門、高等學校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分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專項整治分工責任,成立工作專班,全面部署和啟動專項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年*月至*年*月)。

按照《實施方案》提出的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工作任務,全面排查摸清底數,找準問題和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時限,確保按時完成年度工作目標任務。

(三)集中攻堅(*年全年)。

在全面排查、建立“三個清單”的基礎上,堅持立查立改、邊查邊改,實行問題銷號管理。要對梳理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實行領導包案制度,細化責任和措施,加大攻堅力度,確保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篇8

1.1編制目的

為了及時、有效預防和應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和風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持和促進我市社會政治穩定與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機制;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其他危害。

預防為主、有效應對。提高全社會防范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做好應對準備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應對高效、有序。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處置全市較重及協同省應急委處置嚴重、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事件;各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負責本轄區內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工作和協同市、省應急委處置較重、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工作;各級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是本轄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整合資源、平戰結合。按照條塊結合、資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科學配置和使用資源,充分發揮城市在應急處置工作中的輻射作用;完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運行機制,將平時管理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水平。

1.3編制依據

《憲法》;有關法律、法規;《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省及我市制定的相關法規、規章。

1.4突發公共事件類別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影響和威脅我市、我省甚至全國經濟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龍卷風、暴雪、冰雹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運等重大交通運輸事故,工礦企業、建筑工程、公共場所、各旅游景點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發生的各類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供水、供電、供油和供氣等城市生命線事故以及通訊、信息網絡、特種設備等安全事故,核與輻射事故,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等。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血吸蟲、肺炭疽、O157、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重大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4)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發事件、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以及規模較大的等。

1.5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可以預見或突然發生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

市各專項應急預案和各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應急預案是本預案的組成部分。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領導機構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應急委”),市長任主任,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主任,其他副市長任副主任,市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軍分區、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支隊有關負責人為成員。

市應急委的日常工作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承擔。

2.2指揮機構

依照法律、法規,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突發公共事件各專項應急機構(如:指揮部、領導小組、委員會等)作為市應急委處置專項突發公共事件的專門應急指揮機構。其負責人由分管副市長或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必要時由市長擔任。專項應急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1)擬訂市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2)貫徹落實國家應急領導機構、省應急委和市人民政府的決定;

(3)負責指導全市專項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警工作;

(4)組織、指揮、協調專項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5)承辦專項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日常工作;

(6)承擔市人民政府和市應急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的日常辦事機構分設在市人民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

2.3專家咨詢機構

市應急委設立專家咨詢組,由各領域的技術、管理和法律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

(1)參與市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的擬訂和修訂工作;

(2)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出建議;

(3)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4)為公眾提供有關防護和技術咨詢;

(5)承擔市人民政府或市應急委交辦的其他工作。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設立相應的專家咨詢機構。

3.預測、報告、預警

3.1預測

3.1.1市人民政府組織建立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監測體系。市各專項應急機構和各區、縣**風景區管委會應急工作機構加強對監測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建立和完善本系統或本轄區內可能造成重大影響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確監測信息報送渠道、時限、程序。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重大信息,按有關規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市各專項應急機構建立突發公共事件常規數據庫,各有關單位應提供有關數據和信息,支持、配合突發公共事件常規數據庫建設。常規數據庫主要內容包括:

(1)可能誘發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

(2)主要危險物質和重大危險源的種類、特性、數量、分布及有關內容;

(3)潛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災害類型及影響區域;

(4)嚴重損害社會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發生的類型、影響區域及后果;

(5)城市建成區分布、地形地貌、地質構造、交通和基礎設施情況,重要保護目標及其分布,常年季節性的風向、風速、氣溫、雨量等氣象條件,人口數量、結構及其分布;

(6)應急力量的組成及其應急能力、分布,應急設施和物資的種類、數量、特性及分布,上級救援機構或相鄰地區可用的應急資源;

(7)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8)數據庫其他內容由市各專項應急預案分別作出規定。

3.2報告

3.2.1報告責任主體及時限和程序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向各級人民政府、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構、突發公共事件監測機構及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隱患,有權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及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構、突發公共事件監測機構、其他與突發公共事件相關的部門和單位,必須受理報告。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或應急機構接報后,應立即組織專家到現場進行復核確認,同時組織力量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并在第一時間向市人民政府及市各專項應急工作機構報告。

市人民政府認為必要時,即刻向省政府或省有關部門報告。

3.2.2報告內容

受理責任主體在向上級報告突發公共事件時,應包括信息來源、時間、地點、范圍、性質、動態、影響情況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內容,并根據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及時續報。

3.2.3各應急工作機構設立并公布報警電話和電子郵箱。今后全市逐步統一應急報警號碼。

3.3預警

3.3.1預警等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預警劃分為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四個級別,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進行預警。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級別的具體界定,在市各專項應急預案中明確。

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級別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3.2預警級別研判與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按照各自職責,根據有關規定,對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級別進行研判,必要時上報省有關部門研判。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由區、縣**管委會應急委或區、縣人民政府向全區、縣或事發地。較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由市應急委或市人民政府向全市或事發地。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由省應急委或省人民政府負責向全省或事發地。

3.3.3預警公告內容

包括突發公共事件名稱、預警級別、預警區域或場所、預警起止時間、影響估計及應對措施、機關等。

預警公告后,預警內容變更的,應當及時變更公告。

3.3.4預警公告方式

突發公共事件預警公告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通信網絡等公共媒體和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對特殊人群、特殊場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3.5預警處置

對于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預警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事發地縣(區)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應及時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控制和消除事態擴大,并做好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對較重(Ⅲ級)、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預警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應第一時間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各專項應急機構報告。

對于較重(Ⅲ級)預警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市相關專項應急機構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相關應急處置力量,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同時進入應急準備狀態,做好啟動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相關專項應急預案的準備。

對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預警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事,市應急委和市人民政府應第一時間向省有關專項應急機構、省應急委和省政府報告。

4.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按照屬地化原則,發生一般(Ⅳ級)及其以上級突發公共事件及險情時,啟動區、縣級、**風景區管委會應急預案并上報到市相關的專項應急機構、市應急委或市人民政府;發生較重(Ⅲ級)及其以上級突發公共事件及險情時,啟動市級應急預案并上報到相應的省專項應急機構和省應急委;發生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突發公共事件及險情時,市專項應急機構、市應急委、市人民政府做好先期處置工作,并上報省有關專項應急機構、省應急委和省政府;當超出市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市人民政府請求省政府和省有關應急機構給予支持。

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應急預案啟動后,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全面負責本轄區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的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市專項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予以指導和支持。市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啟動后,市人民政府全面負責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市長為第一責任人。

4.2基本應急

4.2.1先期處置

較重(Ⅲ)、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突發公共事件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有關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先期處置。

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對事件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采取下列必要的應對措施:

(1)向社會發出危險或避險警告;

(2)劃定警戒區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3)緊急調配轄區內應急資源用于應急處置;

(4)實施動態監測,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5)立即實施緊急疏散和救援行動,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

(6)及時向市專項應急機構、市應急委和市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和支持請求;波及或可能波及其他市、縣的,要同時向相關市、縣通報;

(7)其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

若突發公共事件中有港澳臺或外籍人員傷亡、失蹤、被困,要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市、省外辦、臺辦、僑辦、省旅游局。

4.2.2應急決策

市專項應急機構接到較重、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后,應迅速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報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按照決策程序,綜合各方面意見,作出如下應急處置決定:

(1)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趕赴事發地,指揮應急處置工作;

(2)啟動或授權市應急委啟動市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

(3)對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作出具體的處置指示,責成市專項應急機構和市有關部門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4)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或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事發地進行指導;

(5)調集專業處置力量和搶險救援物資增援,必要時請求軍隊和武警部隊給予支援;

(6)發生較重突發公共事件應及時向市委、市人大報告,其中發生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應及時向省有關專項應急機構、省應急委、省政府報告,必要時請求省政府或省有關部門給予支持。波及到相關市(縣)時,及時予以通報。

4.2.3指揮協調

市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啟動后,市專項應急機構、市應急委立即進入應急狀態,保證應急通訊暢通,保障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的統一調配。

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機構,迅速開展以下工作:

(1)統一指揮協調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2)對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3)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到傷害的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

(4)迅速消除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劃定危害域,維持社會治安;

(5)搶修被損壞的公共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供氣、供油等基礎設施,保障事發地群眾的基本生活;

(6)向市人民政府及時報告應急處置、事態評估情況和工作建議。

4.2.4應急聯動

現場指揮機構根據應急處置的實際需要,選擇成立若干工作組。成立的各工作組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1)技術專家組:由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技術專家組成,參與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鑒定和解答有關專業技術問題。

(2)搶險救援組:由公安、安全生產監管、消防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組織專業搶險和現場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根據需要,隨時調遣后續處置和增援隊伍。

(3)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組:由衛生、防疫、畜牧獸醫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醫療救護、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間疫情控制工作。

(4)交通管制組:由公安、交通、民航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事發地道路、水路交通或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確保運輸暢通。

(5)治安警戒組:由公安部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保護事件現場,維護治安秩序。

(6)人員疏散和安置組:由民政、公安、建設、交通、人防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人員緊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時采取強制疏散措施,并保證被疏散人員的基本生活。

(7)社會動員組:由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動員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志愿人員等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8)物資和經費保障組:由發展改革、財政、商務、糧食等部門組成,負責調集征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的應急物資、設備、房屋、場地等,適時動用糧食等儲備物資,保證市場供應和物價穩定。

(9)應急通信組:由人防部門、郵政部門和電信運營企業組成,負責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確保現場通信暢通。

(10)氣象服務組:由氣象部門負責,做好事發地的氣象監測和天氣預警信息服務,必要時設立移動氣象站,為指揮機構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氣象服務。

(11)綜合信息組: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抽調專門人員組成,負責綜合文字、信息整理及報送工作。

(12)生活保障組:由事發地區縣、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做好應急工作人員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3)新聞組:由市政府新聞辦負責,制定新聞報道方案,設立新聞發言人,經批準適時向媒體事件進展和處置情況,同時組織新聞媒體向公眾宣傳自救防護等知識。

(14)涉外工作組:由外(僑)辦、臺辦、公安和新聞辦等部門組成,負責接待港澳臺及境外新聞媒體,處理涉及港澳臺和外籍人員的有關事宜。

(15)特種應急組:由公安、金融、網絡監管、環保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處置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環境事故、金融風險和等突發公共事件。

事發地區、縣鄉鎮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中央、省駐黃各單位等應服從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調配。市軍分區、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支隊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性、破壞性、緊急程度、影響范圍等情況和上級命令、指令,以及市人民政府的請求、要求或決定,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4.3擴大應急

一般、較重的突發公共事件有向嚴重、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事件擴大和發展趨勢或影響其他地域、領域時,市人民政府進一步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應急力量增援事發地。突發公共事件涉及全市大部分地區時,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圍內進行緊急動員并及時向省有關專項應急機構、省應急委和省政府報告。

4.4新聞

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工作遵循及時主動、準確把握、注重效果的原則。

新聞工作由市政府新聞辦會同市專項應急機構負責,根據事件影響程度和類型,組織有關責任單位、職能部門和專家擬寫新聞統發稿、專家評論或災情公告,統一向媒體和社會。

市政府新聞辦應及時掌握信息,分析輿情,加強與負責處理事件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或有關區、縣**風景區管委會的溝通協商,提出新聞報道意見,組織指導新聞工作,協調解決新聞報道中遇到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

涉及境外媒體的采訪和對境外新聞,由市外辦會同市政府新聞辦具體組織安排。

對不宜公開報道的突發公共事件,按有關規定執行。

4.5應急結束

現場指揮機構和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確認突發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后,向批準預案啟動的市應急委和市專項應急機構提出結束現場應急的報告。市專項應急機構綜合各方面意見,報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出終止實施總體應急預案的指令,撤銷應急現場指揮機構,由市應急委宣布應急結束,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結束,應報請省專項應急機構和省應急委批準。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會同市有關部門按照市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和相應的市專項應急預案的規定與要求,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基本生活困難救助和損失補償,物資和勞務的征用補償,污染物收集,現場清理與處理,災后重建等事項,盡快消除后果和影響,保證社會政治穩定,恢復正常生產、生活和工作秩序。

財政、物價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應由政府補償的補償標準和辦法;所需救濟經費由事發地區、縣財政和市財政安排,必要時請求省財政補助。國家、省已有補償標準和辦法的,按其規定執行。

審計部門應適時對救濟補償、災后重建、社會捐款等資金和物資的安排、撥付、使用進行監督,必要時實施跟蹤審計。

市各專項應急預案、區縣人民政府及**風景區管委會應急預案要明確善后處置中的工作職責、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5.2社會救助

各級人民政府應建立健全社會性救濟救助制度,鼓勵和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救濟救助,積極吸納國際組織、境外機構和個人捐贈,逐步加大社會救濟救助的比重。

民政部門協調社會救濟救助工作,并與紅十字會、慈善協會共同做好捐贈資金和物資的分配、調撥、管理和監督工作。

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會同市有關部門及時查實事件發生范圍和影響程度,調查、核實、統計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救助工作進展情況,并做好救助款物的管理和撥發等工作。

規范和完善司法救助程序,建立和完善社會心理援助體系。司法、教育、衛生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應組織力量,積極參與突發公共事件中司法救助和社會心理援助活動。

5.3保險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保險監管部門負責督促保險公司及時查勘理賠,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賠服務,必要時可預付理賠款。

5.4調查和總結

事發地區、縣人民政府、**風景區管委會應當組成調查組,及時組織對突發公共事件進行調查,事件的責任單位予以配合,必要時市專項應急指揮機構派員指導。

突發公共事件調查組應當及時、準確地查清事件性質,查明事件發生的原因和責任,查實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總結應急處置工作,分析經驗教訓,提出防范、改進措施和修訂預案的建議。屬于責任事件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提出處理意見;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調查報告報送市人民政府;需報送省政府或省有關部門的,應及時按程序上報。

6.保障措施

6.1通信與信息保障

郵政部門、電信運營企業負責應急通信物資儲備和應急通信設備的保管與維護。市應急委指導、協調全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督促、檢查應急通信工作的落實情況。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組織有關部門利用電子政務專網構建互通互聯的綜合信息交流平臺,研發應急預案信息管理系統,制作應急部門通訊錄,確保應急參與部門之間聯絡暢通。

特殊情況下,啟動人防指揮通信系統,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通信保障。

6.2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保障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建立本系統現場救援、工程搶險和特種救援裝備數據庫,明確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保證統一調用。

應急裝備擁有單位應加強裝備的維護和保養,科學規劃存放地點,確保裝備性能完好,并定期進行檢查、調試和更新補充。執行應急任務時,必須對現場裝備進行必要的檢查,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跟蹤服務。

6.3應急隊伍保障

公安、消防、衛生、安全生產監管、環保、水利、林業、畜牧獸醫等應急任務繁重的部門和高危行業、企業,應組建相應的專業或預備應急隊伍,強化應急配合功能,增強應急實戰能力。

充分發揮軍隊、武警、預備役部隊和民兵等在應急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積極調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公益團體和志愿者隊伍等社會力量,組織引導和借助社會資源,建立各類社會化、群眾性應急隊伍。

6.4交通運輸保障

公安、交通、鐵路、民航部門負責應急運輸保障工作,科學配置和使用應急運輸力量,形成快速、高效、順暢、協調的應急運輸系統,并建立動態數據庫,明確各類交通運輸工具數量、分布、功能、使用狀態等。

根據應急處置需要,組織開辟便捷應急“綠色通道”,實行交通管制和實施應急線路,確保優先運送應急處置人員、物資和裝備。

交通運輸設施、工具受損時,有關部門或當地人民政府應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搶修,必要時可緊急動員和征用其他部門及社會交通設施、裝備。

6.5醫療衛生保障

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應急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充分發揮傳染病控制監測網絡的優勢,研究制定不同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準備措施。建立動態數據庫,明確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資源分布、救治能力和專業特長等,實現應急醫療衛生資源的有機整合。

事發地醫療機構是院前急救的骨干力量,各級醫院負責后續救治。紅十字會等群眾性救援組織應積極配合專業醫療隊伍,開展衛生救護工作。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負責應急處置治安保障任務,應制定不同類別、級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狀態下維護治安秩序的應急行動方案,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必要時,武警部隊或請求駐軍予以協助和配合。

基層政府和社區組織應積極發動和組織民兵和群眾,開展群防聯防,協助公安部門實施治安保衛工作。

6.7物資保障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開展應急物資儲備及生產、加工能力狀況的調查,建立糧食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儲備,逐步完善動態物資儲備機制,協調應急物資的儲存、調撥和緊急供應。各有關部門應根據需要儲存充足的相關應急物資,及時補充和更新常用儲存物資。

6.8經費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資金保障,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應急經費投入機制。

財政部門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工作的日常經費和物資、裝備、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安置、基本生活困難救助等專項經費列入年度預算;每年預留一部分資金,保障應急處置支出需要。

6.9社會動員保障

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的社會動員機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供物資、資金和人力支援,逐步形成以管理部門、專業隊伍為主體,志愿者隊伍和社會公益組織為補充,城市居民委員會和農村村民委員會為基礎的應急動員機制。

6.10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將避難場所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及城市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逐步建成一批設施完備、布局合理、能夠滿足人員緊急疏散需要、較大的或永久性的緊急避難基礎設施,確保疏散避難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

城市避難場所建設可與公園、廣場、綠地、人防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舊城改造相結合;農村可結合當地地形、地貌特點,在方便生活并較為安全的地區開辟臨時避難場所。

6.11城市保障

加強城市應急工程和供水、供電、供氣等“生命線”工程建設,增強城市備災抗毀和生存防護能力,確保應急狀態下重要機關、重點用戶和重點場所的基本用水、用電、用氣安全,保證應急狀態下城市基本功能發揮作用。

完善城市應急保障功能,提高城市應急保障水平,充分發揮城市在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擴大其輻射范圍。

6.12氣象服務

氣象部門定期提供短、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分析資料,進行大氣監測,負責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監測和預測預報、警報的,為應急處置提供氣象支持和服務。

7.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公眾宣傳教育

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將有關應急方面的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避險、自救、互救等知識作為公眾宣傳教育的內容。

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應當組織開展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教育。

農村鄉鎮和城市街道辦事處應對轄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服務,做好應急知識、緊急避險避難措施、自救自助技術的普及工作。

報紙、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公共媒體要有計劃地開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常識宣傳教育。

教育部門要組織制定各類學校應急教育規劃和計劃,開設有關突發公共事件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互救知識和技能的課程。

7.2培訓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負責指導區、縣**風景區管委會領導及應急管理和救援人員的常規性培訓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要納入全市黨政干部培訓內容。各區、縣**風景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負責本地、本部門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和救援人員上崗前和常規性的培訓工作。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負責提供應急管理和處置技術等系列教材。

7.3演習

市各專項應急機構負責指導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演習工作,并根據工作特點,組織各自的應急處置演習。演習結束后,要對演習過程進行評估、總結。各地也應積極組織本地區的應急演習,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

演習可采取多種形式,從實戰出發,深入發動和依靠群眾,普及預防和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知識和技能,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8.附則

8.1獎懲

各級人民政府對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不履行應急處置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行政處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2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今后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情況,以及應急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適時進行修訂。

本預案執行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解釋。

8.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之日起實施。

篇9

三十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其報告《多種聲音,一個世界》中指出:美聯社每天通過世界通訊服務從紐約向亞洲發送9萬個單詞,而亞洲每天只向全世界傳送1.9萬個單詞。另一項研究顯示,目前全球90%以上的新聞信息是西方主要媒體提供的,形成了“一犬吠日、眾犬吠聲”的態勢。CNN、BBC幾乎成了新聞的代名詞。這說明西方媒體的話語權優勢大多數反映在新聞信息的領域中。這對于正在走向世界的我國媒體來說,西方媒體是最大的挑戰。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的媒體。與發達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媒體相比,我國媒體在新聞采集能力、傳播能力、輻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這造成了我們和西方之間新聞信息流量上的較大逆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文明進步開放的真實形象與一些西方記者筆下妖魔化形象的較大反差。改變這種落后的面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迅速制定具體措施,加快外宣新聞領域的改革與創新。

電視新聞玲瓏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媒體的新聞采編,應由以國內發展為主兼顧國際,向國內國際并重發展轉變;由被動接受、回應國際輿論轉變為主動影響、制造國際輿論。特別是中央級電視媒體,應建立全球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報道機制,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建立若干區域性突發事件應急報道小組,配備海事衛星傳送系統等便攜技術設備,成立“移動記者站”,建立輻射全球的電視新聞采編網絡,增大自主選題、獨立采訪的原創國際新聞量。

二、拓寬國際自采新聞節目的同步或二次傳播渠道,力爭形成包括各地方臺、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其他新媒體、海外輸出、行業機構、個人用戶的立體傳播載體網絡。特別是國際新聞采編領域,一定要提高到達現場的能力,提高信息的有效性、權威性、現場感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國際社會和其他國際媒體資源,建立特約報道員、特約通訊員制度,確保在電視記者不能及時到達現場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第一現場、第一時間視頻發稿。還要加強國際新聞評論,提升國際新聞的原創率、首發率。

三、在對待外宣上,中央臺、國際臺等新聞中心應推行“去欄目化”戰略。除保留少量精品周刊類深度新聞節目以外,其他內容應該實現連續性滾動串接,使新聞頻道內容更加循環流暢。在新聞外宣的管理上,對電視新聞業務人員要采取專業化分工,區分“采集”與“編輯”工作。國際上的新聞采集工作應該結束于共享平臺的通稿;后期編輯、包裝,整合編排等工作應該由各國際頻道新聞中心編輯完成。

文化型電視欄目的發展趨勢

跨文化傳播是國家形象在文化視角下的集中體現和傳揚。電視文化更是國家實力和形象中比較受人關注的對象。因此,一個國家的電視文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化興起的今天,在多元融合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通過對外電視文化傳播,來努力使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融入,以促使本國獲得國際社會的積極認同。

電視文化在影視媒體的最突出表現,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電視文化欄目。如果中國的影視媒體,能夠在這些電視文化欄目里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中國的國際形象就會是另一番“景色”。那么中國的電視文化欄目如何進軍國際電視舞臺呢?筆者認為,應該注意這樣幾點:一、綜藝娛樂領域應強化節目形態的策劃與創新,特別要注意與國際接軌。即便是一檔文化訪談欄目,也應該盡量交叉融合演藝、娛樂、文化、資訊、益智等等多重文藝元素。還要在欄目的設置中,廣泛借鑒海內外優秀電視節目樣式,整合盤活國內外明星資源。在堅決抵制“三俗”的基礎上,力求雅俗共賞,努力滿足國內外廣大電視觀眾的多樣化的收視需求。二、財經領域應注重放眼世界,多多了解全球性的資訊,特別要在“專業性和服務性”上,加大提升專業財經資訊的采集和解讀能力,加強國內國外分演播室建設,加大消費類、時尚類、理財類等大眾財經節目布局,更好地滿足國內外百姓多樣性的經濟生活需求。建立財經“智庫系統”,引進表達能力強、適合電視化表現的國際性財經行業專家,著力打造大眾的、權威的、專業的讓世界財經界和理財者“離不開”的財經節目。

三、影視劇方面,應通過政策和市場兩個手段杜絕“奢華虛假”與“粗制濫造”兩個極端現象。大力提升編劇與策劃的國際視野,在鼓勵貼近百姓生活、展現社會風采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打造電視劇“重點基地”和“中國制造”品牌的同時,廣泛借鑒西方以及美劇創作經驗,加強與國際優秀影視制作機構和創作團隊的有效整合。

四、紀錄片層面需要拓寬創作選題,尤其要想方設法與國際接軌。這除了要盡量多地介入國際電影電視節,將中國的紀錄片推介到國外,還要在國內建立大型紀錄片項目的招投標制度,扶植那些傳承中華文明、聚焦百姓民生的重點選題;同時大力開發素材資源的重復利用,制作真實感強的紀實性素材增值節目;與國際一流紀錄片制作機構或團隊合作選題拍攝,購買優質海內外紀錄片播映版權。

五、動漫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品牌樹立上與國外比還有不少的差距。我們要力爭將節目類型覆蓋全年齡段,開發動畫制作新技術,引進優秀動漫人才,增強動漫資源的國際共享,在制作水準上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自制節目數量和水平,設計并打造“中國特色”的電視經典品牌卡通形象。

六、體育方面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制播分離試點改革,聚焦世界體育核心賽事的信號制作與版權銷售,主動策劃大型民生類文體娛樂活動,開發體育文化衍生品市場,打造電視體育文化產業鏈條,最終實現上市融資。

未來五年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支持和鼓勵電視產業與其他類型文化產業及制造業、金融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農村建設深入融合,增加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品的精神文化價值。發揮電視文化產業對第一、二、三產業的帶動提升作用,提高中國制造的文化附加值,發掘傳統產業中的電視文化因素,創造跨界性新生產業。

二、強化電視產業與傳統服務業之間的融合,促進電視與旅游、商貿、通信、會展、教育培訓、健身休閑等行業的融合發展。“三網融合”下的電視產業應緊跟各種數字內容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步伐,讓電視成為推動各種新型服務業態和消費業態發展的體驗對象和服務內容。

三、采用集約化的電視產業組織形式。引導同類型內容產業集聚,形成完備的產業集群,改變電視生產的散、小、亂現象。嘗試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實現電視跨地域整合和跨地區經營的戰略目標。采用合資合作、相互參股或收益分成等多種模式合作,努力把電視打造成“標準化、規模化”的大型電視產品生產制造集團。

四、創新合作形式。在體育、綜藝娛樂、動畫、生活服務等宣傳屬性相對弱化的節目領域率先實行彈性化企業組織方式,鼓勵項目制等松散的合作模式,專業化生產與分工協作相結合。在電視劇生產等領域鼓勵文化專業公司與文化機構、私人創作者工作室分工合作,采用定向委托、“公司+個體生產者”等合同管理模式。

五、構建成熟完善的復合型產業鏈盈利模式。實現文化創意和品牌的多形態開發,解決高運營成本與低盈利收入的矛盾。延伸產業鏈條,拉長產品線。在體育、綜藝等領域開拓思路,通過創辦大型活動、策劃大型賽事等形成核心節目資源,大力發展電視衍生產品市場,形成有形產品、虛擬產品、服務產品門類較為齊全的品牌授權、連鎖加盟、自主渠道相結合的電視衍生品經營體系。

篇10

[關鍵詞]應急物流;地震;應急物資

[中圖分類號]F25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11-0056-04

[作者簡介]劉濤(1991-),男,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汶川大地震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巨大的損失和悲痛,還有警示與啟發。以往我國大城市的發展主要考慮GDP的增長,將經濟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而對城市抗震減災體系的建設投入較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生態的保護、重視抗震減災,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一、面向地震的應急物流的概念及特點

地震災害應急物流是指與地震救援有關的所有物流活動的總稱。包括:地震救援物資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加工、配送以及地震救援設備的使用、管理和地震救援信息處理等活動。地震災害具有不可預測性和突發性,它的波及范圍大,所以地震災害應急物流的運作模式也與贏利性物流組織有所不同。概括起來,面向地震的應急物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一)“時間”第一性

地震災害應急物流系統不但包括一般物流系統的基本要素,還具有特有的“時間”要素。由于地震的發生不可預知,所以很難預測地震應急物流的需求,這就使得地震應急物流具有緊迫性,“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在地震災害發生時爭分奪秒才能將傷亡和損失降到最低。

(二)目標的特殊性

地震災害發生后如何快速有序地將應急物資運往災區對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地震應急物流不可能像正常的物流系統一樣以經濟性為出發點,時效性和安全性成為首要目標。

(三)臨時性和一次性

地震災害應急物流系統區別于一般物流系統的經常性、循環性和穩定性,由于地震災害的不可預測和突發性決定了它地震應急物流系統的臨時性和一次性,要求具有快速反應能力。

(四)應急物流供需的不確定性

地震應急物流系統的供給方無法預知市場的需求,因此具有被動性;同時需求方也不可能提前反饋需求信息,無法拉動供應鏈的運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供應鏈的中間部分,即地震救災活動的組織者則承擔著更大的責任。

(五)開放性和擴展性

考慮到地震應急物流需求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則應該將地震應急物流系統設計得更加開放且可擴展。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并不能準確預測地震應急物流系統的供給和需求,故只能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后被動地將其納入地震應急物流系統之中。

二、我國面向地震的應急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交通基礎設施的抗震水平較低

作為城市抗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統不僅是物資運輸的通道,還是震時疏散員工、開展營救工作的生命通道,是抗震救災的生命線。以江蘇省淮安市為例,調查結果顯示,淮安市交通基礎設施分布極不均衡而且技術等級較低,交通系統的抗震水平較低。至2009 年底,淮安市高速、一級公路比重只有107%,等級航道只占全部航道的347%; 而四級及四級以上航道僅占11%,樞紐設施數量少,規模小,等級水平低,布局不盡合理;樞紐銜接不緊密,集疏運體系不暢通,樞紐設施利用率低且設施較為陳舊,更新較慢。不僅僅是淮安,就整體而言我國道路交通資源的分布也不均衡。城市享有最佳的交通運輸條件,在交通方式上也較為齊全,而且公共交通系統也更為完善,這都為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農村交通條件較差,缺乏高等級的線路,對外聯系不暢。通過對我國各級公路的路面數據進行分析可知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抗震水平較低,許多城市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抗震性令人擔憂。

(二)城市規劃不盡合理導致防災避險功能相對落后

盡管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一些城市規劃卻不盡合理,其防災避險功能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各方面:第一,城市單體建筑物防災避險功能較弱。由于土地價格的上漲,城市高層小高層建筑逐漸增多,這就使得在強烈破壞性地震發生后,倒塌的建筑物所占的面積擴大,相對應的就是壓埋厚度加大,不僅不利于市民逃生,而且對震后的救災活動造成極大困難。越來越多的城市高層和小高層建筑物加大了建筑物的容積,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點和面也相應增大,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廣大農村民居的抗震能力也令人擔憂。第二,城市居民的活動空間逐漸被壓縮,不能滿足防災避險的需求。近年來不斷上漲的房價壓縮了建筑物間的活動空間,城市人口日益稠密,許多社區的消防通道更是成為停車場,這無疑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則地震發生時,救援工作的效率將得不到保障。第三,一些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統較為復雜,主要通過橋梁與外界進行聯通,這易導致地震發生后短期內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將嚴重不足。

(三)地震應急物流網絡建設缺乏統一規劃

地震應急網絡包括兩個部分:地震應急管理網絡與地震應急物流網絡。地震應急物流網絡則包括物資的儲備和配送網絡。由于應急物流具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所以物流服務水平不可能達到100%,這也就形成了地震應急物流的弱經濟性。如何優化應急物資的儲備和配送網絡成為地震應急物流網絡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地震應急物流網絡的建設過程中,應急服務設施的布局必須納入城市規劃,同時應急服務設施的建設應該具有長遠的規劃,因為應急服務設施的建設不僅關系到今后的運行費用,而且對地震災害發生后的救援工作效率有著重要影響,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應急服務設施的設置應具有長遠的規劃和科學合理的選址,以降低其運行費用,提高工作效率。

(四)對應急物資的儲備缺乏足夠的重視

地震救援工作就像是一場戰爭,尤其是重大地震或特別重大地震發生后所進行的地震應急工作。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一作戰名言也適用于地震應急,那就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就應該準備足夠的應急物資。救援工作人命關天,地震發生后的應急活動必須快速有效。任何應急活動都離不開相應的物資,不論是災區內部的應急反應還是外部的應急救援,都需在人和物兼備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實際效果。事先準備好的而且隨時都能用上的應急物資是支撐救援的要件。倘若等到地震發生以后再去準備,就會貽誤應急的最佳時機,不能將傷亡和損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國較大的救災物資儲備庫相對較少,救災物資的儲備壓力較大。各個部門分散儲備救災物資,倉庫管理不夠專業化及物流設備相對落后,應急物資的裝卸搬運等機械化水平較低,地震災害發生的地方更難實現機械化,這就影響了救災工作的效率。

(五)城市應急物流配送主要依靠政府,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參與度不足

配送體系在地震應急物流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地震的發生會破壞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而救援機構對物資需求發生的地點、時間和規模都無法預測,同時救援機構要快速建立配送中心,爭分奪秒配送物資以挽救生命。盡管第三方物流在運輸、配送和倉儲方面具有專業優勢,但是它的應用仍然局限在工業物流中,很少涉及到地震應急物流,這就導致救援效率低下。地震發生后的物資供應是多方面的,政府不應該大包大攬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到救災物資的配送過程中來,用更為專業化的管理確保救災活動的有序進行,但是許多城市地震應急物流體系中還未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抗震救災中的關鍵作用。

(六)法律保障不足

地震應急物流體系的有序運行還需法律的保障,但是我國目前尚未形成完備的地震應急物流法律法規和政策, 有很多立法空白,至今沒有一部專門性的法律,僅有一些相關條款散落在法律中,穩定性和強制性不足,各條款缺乏銜接,內容嚴重滯后且可操作性差, 難以形成配套的法律體系。

(七)缺乏專業的應急物流人才

專業的應急物流人才在抗震救災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救災物資進行分類、登記以及保管和分配直接影響著救援工作的效率。應急物流人才缺乏也影響災后重建的進程,延緩了重建家園的進度。

(八)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民眾的抗震救災意識相對較弱,缺乏抗震救災意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

三、構建我國地震應急物流體系的建議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大投資力度,使城市道路交通實現網絡化,解決交通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問題。運輸線路與線路之間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既有直達線路,又有迂回線路,一方面保證地震災害發生后應急交通運輸線路全時暢通,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帶動鄉鎮一級區域的經濟發展。二是建立多維立體的交通運輸網絡,即將公路、鐵路、航空、水路有機結合起來,確保地震災害發生后各種交通方式能相互補充,倘若一種方式中斷,其他的運輸方式也可發揮其替代作用。具體來說,應該加強公路、水路、鐵路網與城區、港口、客貨場站、地震應急物流配送中心等的銜接;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各城市與周邊城市的銜接,確保地震災害發生時交通網絡能夠順暢運行,充分發揮各種交通方式在抗震救災過程中的效能。地震災害發生的初期,由于航空和水路受到的影響較小,故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我國地震應急物流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航空和水路的功能,運用系統的理論合理規劃配置各種應急交通資源,提高地震應急物流效率。三是建立和完善地震路網搶修保暢通預案。不僅要重視事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要提升事故后的基礎設施搶修、恢復能力。如何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把路修好,是保障面向地震應急物流系統暢通的基礎條件。各地的公路處雖然建立一系列公路安全保暢通預案,但尚未建立面向地震的路網搶修保暢通預案。建議各地交通局在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針對重點部門制定部門地震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重點做好橋梁、涵洞、急彎、陡坡、高填方、沿山、沿河等重要交通部位的定期數據采集,對公路基本狀況有全面的掌握,加強橋梁設計師與交通部門負責人的交流。對于重點橋梁應該投入更多的經費用于修葺,災害發生后的應急搶修和災后重建也應有相應的機制。

(二)建立完善的防災避險機制

城市的規劃建設應該堅持 “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立足于抗防”的原則,不斷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應急救援等防震減災體系,將地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國一些城市道路橋梁與建筑工程的建設要求高一度設防原則,即七度設防,但是如何將抗震設防的工作落到實處才是關鍵。在后續工作中應該著力做好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抗震設防區內的生命線工程和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工程的抗震性能鑒定和除險加固工作,尤其應該加強人口密集的建筑工程(如學校、醫院等)的抗震設防管理,真正確保達到七度抗震設防要求。同時,應該將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結合起來,努力實現每個抗震設防區縣內建成至少一處應急避難場所。

(三)加強抗震防災物資的儲備與管理工作

地震應急物資的儲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資金的供給,儲備救援設備和專用救生器械以及應急飲用水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其次是應急物資的儲備管理,在應急物資的實物儲備方式上,市場和政府都應該發揮各自的功能,從單一的政府行為轉變為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相關企業也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盡可能減少應急物資儲備過程中的損失,探索市場化運作新模式,不但可以減少實物儲備,降低成本,還能確保應急安全,保證應急物資的及時輪換,常備常新,使應急物資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第三完善應急物資配送體系。一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動用軍用運輸裝備、軍用運輸專用線路及相關設施,從而實現應急物資的快速配送。二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應急物資的配送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動員地方部隊參與到應急物資的配送工作中,也可以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此提升物資配送的效率。物資集配中心和供應點的選擇應該更加合理,盡量實現應急物資的快速配送,以節省配送成本。

(四)應成立地震應急物流指揮中心

地震應急物流的保障體系中涉及的部門眾多,如何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可能會導致事倍功半。經驗表明,應急物資的籌措與采購、儲備與調度、運輸與配送等方面工作應由一個常設的、系統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為此要求政府建立相應的指揮機構和運作系統,即應急物流指揮中心。應急物流指揮中心的設立應具有專業性和長期性,指揮中心的工作是及時準確地完成應急報告與信息公布,快速組織協調應急物資的采購、儲備、調度、運輸與配送,對應急物資進行統一調度,保障應急物流高效、順利地實施,提升應急物流的指揮運作能力。

(五)完善地震應急物流法律法規

在健全危機處理法律法規的基礎上, 不斷加強對地震應急物流管理的立法工作,明確地震發生時的處理機構和權責劃分,使地震應急物流的實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時依照法律規定, 提高地方政府對地震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加強監督和管理。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在法律上明確各利益相關主體的職責和權利。對不法商人借機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保證地震應急物流整個過程的順利實現, 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第二,地震應急物流各環節應該實行標準化、社會化,同時鼓勵地震應急物流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第三,出臺合理的地震應急物流補償政策。此外, 地方政府通過對地震應急物流進行考核和評價,將其與相關法律法規配合實施,在此基礎上將地震應急物流的各個環節有機地整合起來。

(六)宣傳和普及地震應急物流知識

日常生活中的地震應急物流知識的普及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如圖書、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對地震應急物流知識進行宣傳,并普及各種地震應急物流預案。讓廣大民眾尤其是物流相關從業者清楚自己在地震應急物流中的權利和義務, 了解地震應急物流的工作內容、運作流程以及目標,明確自己在地震應急物流中角色和任務。其次,定期集中培訓地震應急物流從業者,培訓內容包括應急預案、應急流程以及基本的應急物流知識, 經過培訓,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做到從宏觀上把握全局, 分清輕重緩急。第三,有計劃地組織志愿者相互學習和交流經驗。逐步提高民眾的抗震減災意識。第四,最后,各單位定期組織地震應急物流的演練。

[參考文獻]

[1]Thomas ASupply cha in re liability for contingency operations[A]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C]2002: 61- 67

[2]歐忠文,王金云,姜大立應急物流[J]重慶大學學報,2003,27(3):164-167

[3]徐長濤,單曉紅應急物流體系的搭建[J]現代經濟,2008,7(2):102-103

[4]余朵茍,何世偉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8,31(11):1-5

[5]許勤應急物流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07(36) :26-27

[6]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應急物流系統及其快速反應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5(6): 127-131

[7]許勤應急物流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07(36):26-27

[8]李睿,佘廉樞紐城市緊急事態下應急物流系統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737- 739

[9]韓梅琳,樊瑞滿,鄭建國供應鏈突發事件應急協調機制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7(20): 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