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學專業的認知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5: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化學專業的認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化學專業的認知

篇1

對學生的公共能力方面的要求:

1、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正確的法制觀念,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

2、具有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3、掌握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水平一級考試。

4、具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數學、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數理知識運用能力。

2、系統掌握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具有較好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4、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規律,掌握化學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

對學生的發展能力方面的要求:

1、熟識化學品的制備、化工應用的基本知識,理論,具有化工產品開發研究能力及化工產品工藝設計與改進能力。

2、熟識化工產品檢測檢驗與質量控制,具有化工產品質量分析檢驗能力。

3、具有應用化學專業知識解決化學化工生產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

篇2

關鍵詞:藝術教育;色彩文化學;教學方法;創意產業;設計藝術

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現代消費社會以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以文化創新個人創新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撐為理念的新型經濟產業。它是基于當下互聯網信息傳播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并結合了文化藝術與經濟的特征。藝術教育可以提高從業人員藝術素養,是創意產業發展與提升的基礎。在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強調創意的先行性,創意人才的培養模式要進一步完善來適應產業需求。現階段,我們需要使藝術教育真正適應創意產業發展,努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原創人才。在現階段高校藝術設計課程中,色彩文化學是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基礎課程之一,這門課程不但提升學生對色彩表現主義的認知,還推動了學生設計觀念的創新。探究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色彩文化學的教學方法,以培養高校學生的色彩應用創新認識,加快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色彩文化學的內涵

色彩文化學理論教育課程是本科藝術學生所學的基本課程。這門課程不但影響著高校藝術學生對色彩、藝術的審美認知,還對今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著深遠的作用。整體來看,色彩文化學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首先是色彩文化學包含著對傳統民族色彩文化的運用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國人對色彩的獨特審美意識形成了中國個性化的色彩文化學。中國古人在對色彩的認知上基于文化的本質,他們把自然界看成了一個巨大的色彩世界,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對色彩的渲染,如黃河流域的漢族對黃土、黃河深刻的“尚黃”思想,雪域高原的藏族對白色純潔哈達的崇敬之情等。同時,在建筑方面中國北方喜愛紅磚綠瓦等鮮明的色彩,而中國江南地區則多用黑白分明的色調渲染。從思想上來看,在中國儒家、道家、釋家以及“五行”思想影響下形成的“五色”意識,更是對于后世的色彩運用意義巨大。而且,中國的色彩文化突出意象的表現,注重從人的內心出發表達一種“隨類賦彩”、“以色達意”的意境,這就使中國的色彩文化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龐大的設計體系以及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次是色彩文化學同樣囊括著對當今世界流行色的使用。色彩文化學包含色彩地理學,而城市環境的設計勢必離不開對色彩地理學的運用。色彩地理學主要是指某個區域的海洋、土地、文化中偏重的色彩。譬如中國傳統色彩文化,不但是建構我國色彩文化學的前提,也是現代流行色發展的重要標桿。

二、創意設計背景下對色彩文化學的新要求

(一)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色彩文化教學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傳統色彩構成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色彩應用的需求。在人性化產品發展的今天,就創意設計而言,設計師在設計色彩時更強調人本體對色彩的認知和感受,這就使色彩設計更多地與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結合起來。在此前提下,若想更加合理、靈活的利用色彩,就應該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色彩文化教學體系,全方位的掌握更多和色彩相關的知識、通過多學科交叉的角度進行色彩文化的學習,學生們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色彩變化的規律,從而探知色彩設計的基本規律,避免在色彩設計上過度隨意性和偶發性、

(二)與現階段流行的創新藝術設計結合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文化學習必須根植于大的文化背景下,并與創意產業設計發展產生良好的對接與共鳴,使色彩文化學形成專業的、綜合性的課程體系,并真正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起到設計導論的作用。在具體的色彩設計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色彩基礎知識學習和現階段流行的創新藝術設計結合,設計必須是把握創新潮流的最前沿脈博,努力使色彩設計和專業的設計無縫對接,讓色彩文化學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專業的創意設計中去,使抽象的色彩知識變得直觀而易懂,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運用色彩文化時更為得心應手。

(三)引入產學結合以提升學生色彩設計應用能力

對知識的學習最終是為了應用,尤其是現代創意產業的發展,促使設計與色彩應用結合緊密,這就使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色彩文化學相關理論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對色彩設計的應用能力。設計色彩同樣是設計的一門必修課,其對于創意產業中有關廣告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環藝設計、建筑設計等同樣有作用,而且各個設計門類與色彩文化之間也發生著不同的關系。只有協調這些門類的色彩設計應用,才能使色彩的設計產品最終成功投放到市場,并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整個高校本科教育開展階段,教師在講授色彩文化學相關理論時可以把這些知識與實踐設計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獨創性設計思維的擴散,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設計能力。

三、創意設計背景下色彩文化學的教學方法

在以往的傳統色彩設計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手繪技能培養,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用在訓練學生的手繪制作色彩表現技巧上,而忽略了對學生色彩賞析能力的培養。這就容易使學生對色彩關系的研究不透徹,對色彩理論的學習不扎實,從而影響學生對色彩設計的思考、觀察和創新意識。可以說,缺乏對色彩設計的整體認知,學生不可能達到對色彩設計的全方位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采取理論和實際結合教學的方式,推進色彩理論和實踐教學平行發展。

一是注重對學生的色彩理論方面教學,訓練學生對色彩的感性認知能力。在當代色彩設計領域,有一大批設計師本身并不是繪畫大師,但他們對色彩也有著較強的敏感度和認知度,就在于他們對色彩文化學的認真學習。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設計學習上,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色彩理論學習,強調學生對色彩的情感認知,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一個完整的色彩學科體系。

二是讓學生對配色工具適當使用,培養學生色彩設計的興趣。創意設計產業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數字媒體技術下色彩的設計工具發生革命性改變,電腦調色已經基本代替傳統的手工調色,成為色彩設計的常用工具所以,在高校色彩設計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創新性的色彩設計思維,采用標準的色卡讓學生對色選色和調色。學生利用這些專業色卡進行色彩學習,可以讓其更為直觀的認知到色彩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的認知和實踐能力大幅度提升。以電腦科技作為載體,適當利用電腦的配色讓學生感悟色彩調配、提取、試驗的一系列過程,也可以利用PHDTDSHOP和ILLUSTRATOR等繪圖軟件讓學生體會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等色彩設計知識,學習使用圖層筆刷等工具來設計完成色彩方案,以此豐富色彩文化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色彩設計的感悟。

三是利用實驗提升學生對色彩文化的實踐能力

色彩文化學建構在色彩情感的基礎上,而色彩情感則來源于學生對設計色彩的興趣以及對色彩的認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色彩感情,調動學生學習色彩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真正感悟色彩文化的內涵。

篇3

關鍵詞:信管專業;數字化學習;能力培養

1信管專業的特點和能力要求

1.1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的本科學生要具備現代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國家行政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IT產業和相關科研教學等部門承擔信息管理工作和從事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和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

1.2信管專業的特點

信管專業的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信管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培養復合型人才是本專業最大的特點。目前,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學科的交叉不但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拓展,更重要的是,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相關學科的交叉與拓展已經成為各學科發展的新的生長點,而社會發展的現實,也大量需求相關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在教育部學科目錄中信管專業隸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本專業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以管理的基本原理作指導,大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由于學科就業和應用的多行業性,本專業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計算機科學知識無疑在信管專業中處于關鍵地位。但信管專業畢竟不等同計算機專業,它們在共同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信管專業偏向計算機軟件和管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信息等同于資本、原材料、人才等方面的資源,借助于經濟學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如何高效地搜集、處理、傳遞和利用信息,也是本專業學生必修掌握的。

1.3信管專業的能力要求

信管專業的學生除了應具備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外,特別強調應具有查閱文獻獲取信息,了解本專業相關技術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的自學能力,同時,應具備掌握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管理和維護技能、掌握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及網頁制作等實踐技能。

2數字化學習及其特點

2.1數字化學習的含義

數字化學習是指通過因特網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它包含三個基本要素: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第4年度報告則明確指出,“21世紀的能力素質”應包括以下5個方面:基本學習技能,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精神,實踐能力。數字化學習的目標就是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理想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從而培養出21世紀所需的創新人才。

2.2數字化學習的特點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先進性。通過數字化的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充分利用當前國內、國際現實世界中的信息作為教學資源,并融入課程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利用。這種以現實和實際應用為基礎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應用知識加深對現實世界的理解。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多層次性。數字化資源具有高度的多樣性和共享性,把數字化資源作為課程內容的補充,相對于課本內容,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難度水平的內容進行探索和繼續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完全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不是很容易實現的。而事實上每個學生的原認知程度不同,感興趣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我們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給每個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網絡可以完全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通過數字化學習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為有能力的同學繼續深入學習提供可行的途徑。

數字化學習強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目前,互聯網已十分普及,教師和學生都能很方便地在網上獲得所需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通過電腦使用各種學習平臺,獲得高質量的相關課程信息,同時,也可以實現信息的任意傳送、接收、共享、組織和儲存。

數字化學習使課程學習的內容具有可再生性。尤其是網上大量的經過數字化處理的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穎熟練的數字化加工方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和再創造。數字化學習的可再生性,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而且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

3信管專業的能力培養離不開數字化學習

3.1數字化學習可以提高信管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

信管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特點,都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比如,《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課本只是介紹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要想完整做一個信息系統,只看課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互聯網上就有很多網站,教你做具體的信息系統,甚至是網絡版的信息系統。再如,《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硬件設備更新很快,學生在學課本的時候課本上的內容就不可能是現實中最新的硬件配置介紹,只有通過互聯網才能保證學習內容的先進性和現實性,通過互聯網學習計算機維護經驗和案例,更是可以利用別人的經驗提高自己實踐性的好的途徑。

3.2數字化學習可以提高信管專業學生的信息能力

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收集、加工、處理、控制和利用。這些能力的學習和實踐離不開數字化學習,比如,信息檢索,互聯網不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練習檢索實踐的開放式平臺,在公平開放的互聯網面前,信息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和充分的,但信息能力就會千差萬別,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有更高的信息能力,互聯網不僅有大量的統計數據,也有大量的統計報告,通過學習借鑒,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能力。而真實的數據和報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實際的認識,更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數字化學習的形式

協作式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流與合作,結成若干個協作學習小組,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更深的理解與掌握的過程。與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以課程為基礎的價值教育是通過科目內容來完成教學不一樣,協作式教學則是通過“教學的過程”來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一天的教學中,當把正常應當講授的課程內容用協作式學習方法講授,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傳授了價值觀。協作學習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以協作、互助學習小組身份登錄網絡,參與協作學習;二是以個體身份登錄網絡,參與協作式學習。協作式學習,要求為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以便集思廣益。這不僅對問題的深化理解和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對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探究性學習,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并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學科領域內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趣,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去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創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管專業學生必需具備的兩種重要的能力素質。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特定的、有較高要求的教學環境的支持,多媒體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可以為這兩種能力素質的培養營造最理想的環境。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這些知識庫和資源庫的數據都是按照符合人類聯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因而,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基于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這種探究性學習是最能體現網絡特性和最有利于信管專業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專業特色 校園文化活動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的有效途徑。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專業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工科類學院,同樣也需要活動來傳達校園文化精神的。為更好地培養人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將校園文化活動與專業特色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于專業。

1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現狀

在實際的學生工作中,大部分校園文化活動圍繞思想教育、文娛活動、體育競賽等展開,雖然一定程度上活躍校園氛圍,但是存在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局限性強,同類活動過多過濫精品活動少,參與對象狹窄,不能體現專業特點和發展要求等問題,導致活動缺乏吸引力,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強。尤其高年級學生中的抱怨現象更加普遍,甚至存在參加活動湊觀眾人數的現象,活動效果很差。很多校園文化活動還處在一個淺層次的文體活動階段,與專業課程脫節,與專業特色的結合不夠緊密,沒有激勵出學生的專業學習的熱情。

2結合專業特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作為工科類學院,僅僅開展娛樂、體育等方面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遠遠不夠的。要把校園文化活動與專業特色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充分發揮其在校園文化育人中的優勢,既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又促進學科專業的深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2.1緊密結合專業教學,開展適合并可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要多開展科技文化活動、實踐活動等,要緊密結合專業特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幾年,我們通過本科生助研與畢業論文相結合教學模式,把學生引入科學研究的殿堂,培養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通過申報項目、組建團隊、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撰寫科學論文、設計工藝流程等,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能力和知識都獲得豐收。而參加學科競賽的過程,是學生全面提高的過程。我們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認知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研究的熱愛,鍛煉提高了他們多方面的能力。

2.2突出工科專業的針對性,尋求特色,勇于創新

在設計校園文化活動時,要根據工科專業的特點充分發掘有特色的項目,既要考慮活動的參與性、互動性、可操作性等特點,又不失工科的專業特色。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根據對專業課程學習的不同程度,設計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活動。從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專業特色設計活動,將教育性、知識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由此而更加突出特色。

3打造專業特色校園文化活動,推動人才培養

牢牢把握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注重結合專業特色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將學生活動、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緊密結合,使校園文化活動更好地服務于專業建設和學生全面發展,增強育人的有效性。

3.1立足專業搭建平臺,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在加強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專業、年級特色,針對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差異,結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專業教學大綱要求,配合教育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開展了化工設計大賽、化學實驗知識競賽等學科競賽,活動的設計與學生所學專業息息相關,幾乎涵蓋了專業學習的關鍵知識和重要實踐過程。活動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很強,提高了校園活動的有效性,保證了活動質量。

3.2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強化學生專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學科競賽等富有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提高了專業的熱愛度、滿意度和認知度,構建了第一二課堂互動平臺,教育形式更加多樣,教育內容更加豐富;以活動為學習、以活動促進學習、以活動拓展學習,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效延伸了學科建設和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專業水平設計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專業性的學科競賽,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形成了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促進了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成才。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出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多多開展與專業特點結合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活躍校園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和專業熱情,促進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總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紀春.結合專業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促進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提高[J].科技信息,2012(36).

[2] 江浩浩.與專業結合加強高校學生活動的品牌化建設[J].山東紡織經濟,2014 (8).

[3] 宋東杰,等.結合專業教學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J].中國科技信息,2010(24).

篇5

關鍵詞:高校;音樂專業;鋼琴彈唱能力;培養方式

鋼琴彈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不僅對學生的鋼琴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還對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彈唱中鋼琴與歌唱之間的協調性有著一定的要求。就目前來看,鋼琴彈唱已然成為了音樂表演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因此,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其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就必須重視對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進行培養。現階段,高校音樂專業對學生鋼琴彈唱能力的培養主要可采用如下的方式。

一、強化學生的鋼琴基礎能力

鋼琴彈唱能力主要強調的是在對學生鋼琴能力培養的基礎上融入相應的聲樂教學,可見鋼琴基礎能力在鋼琴彈唱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要想對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進行培養,首先就必須要重視學生自身鋼琴基礎能力的強化。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鋼琴基礎能力進行強化訓練,確保學生在彈奏過程中能熟練的對各種音階進行表現。由于鋼琴基礎能力的訓練本身相對比較枯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調動,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鋼琴基礎能力訓練,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采用符合學生性格特征的方式,重視教學中互動教學氛圍的構建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以良好的鋼琴基礎能力作為支撐促使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得到強化。

二、對學生的鋼琴能力和歌唱能力進行綜合培養

鋼琴彈唱指的是在鋼琴伴奏的基礎上進行聲樂的演唱,因此,對學生鋼琴彈唱能力的培養除了要重視學生鋼琴能力的強化之外,還應重視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提升,并確保二者在鋼琴彈唱中能具有充足的協調性。這要求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培養中對學生的鋼琴能力和歌唱能力進行綜合培養。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還要求教師能注意以下內容:首先,歌唱教學的內容應與專業的聲樂演唱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能本末倒置導致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歌唱與鋼琴彈奏之間的協調性,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最后,鋼琴能力的培養也應與專業鋼琴技能的教學之間有所區別,應重視學生伴奏能力的培養來強化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

三、將經典彈唱曲目引入至鋼琴彈唱培養中

就目前我國高校音樂專業的鋼琴彈唱能力培養來看,教師在教學仍更多的采用國外的彈唱曲目,盡管學生對這些曲目的曲調較為熟知,但對這些曲目所蘊含的情感與內涵卻沒有深入的了解,彈唱教學中這類曲目的運用往往會對學生彈唱能力的培養造成一定限制。而將經典彈唱曲目引入到高校音樂專業的彈唱教學中,往往能有效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以有效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的鋼琴彈唱能力。所謂經典彈唱曲目往往是那些為學生所熟知的曲目,學生往往對這類曲目所蘊含內涵與情感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將這類曲目融入到高校音樂專業的彈唱能力培養中能有效對學生應有的認知經驗加以激發,以引導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彈唱練習來提高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

四、彈唱教學活動在彈唱能力培養中的開展

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培養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舉辦相關的觀摩比賽,通過激發學生在鋼琴彈唱中的競爭意識來強化學生在鋼琴彈唱方面的認識,進而促使學生自身的彈唱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參與現實的舞臺表演,讓學生通過對實踐表演內容的練習來提高自身的鋼琴彈唱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中還可采用即興彈唱的方式來對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進行培養,要求教師能深入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以為學生制定合理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即興彈唱的方式進行創作,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鋼琴彈唱能力,同時對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也具有良好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鋼琴彈唱能力的培養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對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基于此,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給予學生鋼琴彈唱能力培養充足的重視,在重視學生鋼琴基礎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鋼琴能力和歌唱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并通過經典曲目在教學中的引入以及即興彈唱和其他教學活動的組織來促進學生自身鋼琴彈唱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穎韜.高校音樂專業鋼琴彈唱能力培養方法研究[J].藝術評鑒.2016(04).

[2]盧致遠.高校音樂專業鋼琴彈唱能力培養方法探討[J].黃河之聲.2017(04).

[3]王春艷.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實踐能力的培養現狀[J].黃河之聲.2017(04).

篇6

關鍵詞:分析化學;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1-0275-02

分析化學的主要任務包括鑒定物質化學組成、測定物質組分含量、確定物質結構和存在形態以及與性質之間的關系等。作為藥學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分析化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密不可分,是全部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驗去驗證、去思考,合理的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傳統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究其原因,與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實踐教學過程管理以及實驗教學結果評價等多方面有關。為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我們進行了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一點成績和體會。本文通過在藥學本科學生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結合整個課程體系以及我校藥學本科生導師制,探索了結合科研實踐的實驗教學模式,更加有效地達到了實驗教學目標。

一、國內外分析化學教材特點分析

國內的分析化學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國內工科、理科和師范類院校的分析化學實驗部分都是單獨成書。②多數教材內容強調“三基”訓練,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偏重知識性,但是有些實驗的原理部分深度不夠,易理解,但僅起到復習與鞏固理論的作用。③涉及了新技術新儀器,但介紹的深度、廣度和應用度都不足。④實際工作實例的介紹相對較少,對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夠。⑤內容編排中與其他學科溝通不足,同其他課程間有交叉實驗內容。

國外的分析化學教材具有很多特點,總的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國際性。比如歐洲化學會分析化學部編寫的《Analytical Chemistry》由14個國家的專家參與。②系統性。內容系統性強,而且大多已連續出版多版,因而形成了嚴密的系統。③新穎性。教材內容涉及學科前沿和多個學科,部分教學中引入了計算機技術。④一體性。有的分析化學教材將理論與實驗編寫在一起,避免理論編排的重復,便于使用。⑤實踐性。教材特別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如Christian的分析化學教材中除了傳統實驗內容,還包括合金、洗發香波、自來水、血漿和果汁等實驗內容。⑥完整性。實驗教材中各種分析法內容齊全,各種分析試劑種類齊全,包括各種高成本的實驗內容和實驗試劑[1]。

二、傳統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情況分析

傳統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①課程目標定位狹窄,僅片面強調實驗課的基本任務――實驗驗證理論,實驗教學和社會實際工作相分離,學不能致用。②基于安全、實驗高重現性、便于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等多種理由,實驗準備過于充分,從溶液配制、設備調試、實驗結果正確性的控制等方方面面由實驗老師強力掌控,學生只能在規定范圍內進行規定的動作,機械勞動的束縛使學生獨立動手和獨立思考能力受限。③教學手段、方法單一,新穎性實驗內容缺乏,學生不易產生學習興趣。④實驗課程占據學分相對較少,實驗考核相對簡單,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三、分析化學實驗改革內容

在分析了國內外分析化學教材特點、傳統實驗教學基本情況后,我們發現實驗內容安排不合理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從認知度教育、實驗教學內容調整、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實驗教學等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和嘗試。

1.強化意識教育,提高學習認知度。實驗教材是實施實驗教學活動的依據,適宜的實驗教材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首先充分分析了國內外分析化學實驗教材的特點,對比我們實驗教學的軟硬件設施基本情況,分析教學改革的方向,突出教學改革的特點。最后,我們確定了從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形式和考核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優化,提高學生對于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認知度,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意識教育,使師生都意識到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首先,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實驗準備、實驗預試等多個環節,提高教師對于實驗教學重要性的認知度,這是提高教和學兩方面質量的首要保障。其次,通過和國內外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對比研究,使授課教師明確藥學專業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不但是對相應理論知識的驗證,而且是為藥物分析的學習奠定基礎,還要認識到分析化學是一門實用價值極高的學科,被廣泛用于地質、冶金、化工、能源、農業、醫藥、環保、考古及商品檢驗等各個領域,其教學具有非常廣泛而且重要的社會價值。第三,要求教師在實驗和理論教學中,向學生灌輸藥物從設計、合成、質控、活性、臨床應用監測等全部過程都需要藥物分析研究任務,要求介紹其他專業中分析化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掌握可靠、準確的分析測試方法是藥學專業所必須的。

2.加強基礎內容,避免重復內容。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強化基礎操作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首先,注重操作的規范化,尤其是洗耳球、移液管、天平等最基本的操作,讓學生明確規范化操作能提高操作效率、增加實驗準確度。其次,強化儀器使用事項介紹,減少學生使用錯誤,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儀器的觀念,提高學生分析誤差來源的能力。第三,緊跟時代變遷,弱化化學分析,著重儀器分析部分,突出專業特色,以符合實際工作需要。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也注意和其他學科的實驗教學進行協調,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對于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整,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在僅僅局限于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而是通盤考慮整個專業實驗教學的協調性。首先,我們重點和藥物分析實驗教學進行協調。藥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測定技術基礎之上,應用于藥學研究的專業學科和課程。分析化學和是藥物分析一脈相承,分析化學是基礎,重點介紹各種分析測定方法和技術的原理、特色、典型應用、規范的操作與測定步驟。藥物分析要求學生掌握科學、合理、適用的藥物分析方法用于不同藥物的檢測分析,并研究檢測方法建立的規律、明確選擇方法的依據。我們在實驗教材中綜合編排了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但具體到每門課教學上則又突出各自特點并注重了二者的順承關系。其次,協調其他學科實驗教學,減少內容重復。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僅僅就基本操作手法進行日常實驗中目測考核及糾正。

3.結合導師制,學研相促進。我校藥學專業從2011年開始招生,先天就存在以下幾個特點:①首屆招生,學生們對藥學專業不了解,對將來的就業信心不足,導致報名率較低,學生中很多都是非第一志愿,專業思想不穩定。②同臨床醫學專業不同,藥學本科為4年制,學時少、相應課時也較少,實驗動手機會較少。③藥學生畢業條件之一就是要進行論文答辯,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科學研究成果,并編寫成15~20頁左右的畢業論文。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為了穩定藥學生的專業思想,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早點接觸科研平臺,以便完成其畢業答辯科學研究,結合三峽大學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我們在藥學本科專業實施了導師指導下的科技創新活動模式――簡稱導師制。首先,參考研究生教學科研管理模式,制定了詳細的導師制文件和規定,形成《藥學系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辦法(試行)》。其次,遴選一批科研水平高、熱衷學生工作的教師作為藥學本科學生的導師,規定了導師的任職資格、聘任辦法、職責與工作內容、考核辦法,鼓勵教師們積極申報成為藥學生導師。第三,將導師和學生的基本信息公示,在導師和學生中分別實施雙選,這樣使師生雙方都能相互了解。第四,通過導師制誘導學生早科研,同時也通過導師輔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心理,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工作均起到有益的補充[2]。在設置調整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不但加強了基礎操作教學、增加了儀器操作部分,還設置了自選實驗內容。其目的就是想充分結合導師制,讓學生將其科研工作中的分析部分帶到課堂中來,一方面可以起到科研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將實驗操作技巧用于指導學生自身科研的實際工作,這樣促進了學研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四、目前取得的特色和創新

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我們的特色之處在于,通過修訂實驗內容減少重復部分、強化實驗操作規范化訓練、訓練學生儀器設備操作的正確性、理順學科間的關系、增加儀器分析內容、結合科研增加自選實驗部分等提高了教學的實際效果。創新之處在于,將一門課程的本科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使學生將枯燥的實驗用于自己的實際研究工作,激發了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

五、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然而,經過改革后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實驗內容大部分還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儀器分析受到儀器數量的限制、對實驗操作的考核簡單等,因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尚不充分。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加以解決[3],如建設開放實驗室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授課主角以學生為中心等多方面進行改革,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輝,王清江.國內外分析化學教材比較[J].大學化學,2004,19(6):57-61.

篇7

關鍵詞:中職;化學教育;創新能力;調查分析

1研究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國的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成為各個國家的戰略性資源。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創新型人才,在高校教育中,每年的博士碩士生人數都是居世界前列,但是和諾貝爾獎有關的幾乎沒有,這種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國目前許多中職院校在招收學生的時候,只是注重了學生的數量,以及帶來的社會效益,但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存在嚴重不足。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對中職教育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提高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中國中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中職化學教育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從心理學來看,中職學生時期正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好時期,在形象思維能力方面都很成熟,具有比較豐富的情感,意志逐漸加強,中職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而且水平更加完善,具有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對問題可以主動發現,并主動提出,自己也可以動手去嘗試解決問題。其次,化學課的特點就是專業性比較強,課程教學以實驗為基礎,化學就是通過不同的實驗來創造出世界上新的物質,對事物的驗證和創造是化學實驗本身的特點。在國外創新教育能力的培養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幾百年了,創造力在西方國家引起各行各業的重視。在美國,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學生創造能力的教育,這也是美國教育最大的特點。美國政府對創新文化是鼓勵的,在對教育思路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國內創新教育的偉大的實踐者是錢學森,許多的創新理論都是錢學森提出來的,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注重思維的貫通、知識的融合、全面的素質培養。在我國近幾年,對中職化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的論文和文獻很多,對中職化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越來越有新意,目前對中職化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主要是學生創新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學生創新能力結構研究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辦法研究。

2中職化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理論基礎

2.1創新能力定義及要素

創性能力沒有具體的定義,我們對創新能力的理論理解是從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和結構三方面進行定義的,創新能力的形成是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能力,形成個人和社會新的觀念和新的思想。創新能力過程把獲取的知識進行加工并且可以應用,在原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研究出新的思想,表達出自己獨有的見解。創新能力結構研究的是知識結構,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各個學科的綜合知識構成創新知識的結構。三個方面側重不同,共同點是創新能力需要實踐,需要創新的方法,通過學習的知識參與到科研研究中,把創新的方法應用進來,從而得出新的思路,這就是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綜合的表現,由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技能和知識基礎構成創新能力的要素。創新意識是根據社會的需要,產生創造新鮮事物的動機,并在創造過程把自己的創造意向表現出來,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是創造意識,創造意識是學生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且自己主動去解決問題的手段。創造思維是創造活動的核心,只有具備創造思維的人才能更好地進行創新活動,要想從新的角度發現事物的矛盾,人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是開放的,不能被任何事物所束縛。想象思維和直覺思維都屬于創造性思維,想象思維是借助已有的符號把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更易于掌握,直覺思維是人的一種洞察力,可以快速地對事物進行辨別。創新技能是人們在自己和社會之間正確處理關系的能力。創新學習和創新技巧都屬于創新技能,創新學習能力包括對問題的識別能力,對知識更新的能力,對信息檢索的能力。創新知識是在創新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主體的知識系統,創新要有科學知識作為基礎,創新人才的培養要以科學知識為基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基本保障是創新知識,創新能力的根本是創新知識,創新知識是創新能力的根源。創新基礎知識和創新理論知識都屬于創新知識,創新知識體系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知識系統就是創新理論知識,創新理論知識在人們的創新研究中變得越來越豐富。創新知識體系中作為工具的知識系統是創新基礎知識,對于化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知識基礎有計算機和外語等通用知識,化學專業的知識和交叉學科的知識。

2.2培養創新能力的理論基礎

中國科技發展的核心在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導致創新能力的培養比較復雜,按照學科對創新能力的理論基礎進行分類,分為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三種理論。哲學理論是科學辯證唯物主義,是一種辯證的思維,哲學理論認為發展是事物的本質,學生的學習是不斷發現新知識和新事物,并認知矛盾的一個過程。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學校環境的影響很大,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比較有利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氛圍,學生的發展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到提高,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化學創造能力,必須要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和科研中來。心理學理論指出,任何人的創造意識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鼓勵和培養,才能形成好的創造意識。學校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新的氛圍,學生的創新能力被外界肯定,而且在創新過程中出現問題不被批評,這樣才能形成好的創新意識,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教育學理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學不是沒有目的地,教師要規劃好教學目標,使教學設計達到最優化,這樣才能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是緊密結合的,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把學生創新能力加入進來,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好的作用,所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設定適合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

2.3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要遵循的原則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遵循以人為本、實踐性、教研結合等原則,以人為本的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地去探索,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個性自由發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開發出來。實踐原則中的實踐是認知的根本,實踐是創新的根源,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要經過實踐。人認識事物的過程就是實踐,認知,再實踐,再認知。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多自己動手去做,多給學生創造的機會。學生要自己策劃自己的學習活動,自己去實踐,才能對知識認識深刻,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發揮實驗的作用,讓學生多參加課外的實踐。教學結合原則是把教學科研相結合的一種方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最好方式就是科學研究,發明和創造都是科學研究的成果。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科學研究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學會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職院校在科研實踐活動上要讓學生們多多參與。

3中職化學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案研究

課程體系要改善,教學內容要優化。教學基礎是課程體系,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知識系統是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基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一個課程和一個實驗就能完成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劃分是按照二級學科標準進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級學科的課程內容,打破二級學科課程設置界限。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實現教學內容的精簡,在中職院校化學課上根據化學專業的特點,在不對整體知識框架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基礎的化學課作為選修課,這樣必修課的教學內容就減少了,學生的自己自主學習的時間就多了,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討論方式和相互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對化學的教學內容要及時進行更新,化學課的內容要充分體現出時代性,要把科學前沿的新的知識加入教材,要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課堂上要介紹世界最的化學科研成果,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高校的必修課中要加入創新理論課程。化學方面的創新案例講座要不定期地向學生召開。搭建網絡實驗平臺,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

4總結

在21世紀創新能力是人才的必備素質,學校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地。中職院校的化學教育主要是以實踐為基本的,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創新思維的鍛煉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在化學教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中職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在以后的中職化學教育中努力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姚廣學.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5).

篇8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教學;模式

前言

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應用中,其主要目的是采用新的觀點和新的審視角度出發,提高教學效益,完善學生的能力培養體系。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已經深入到各個行業,使社會技術學科不斷走向成熟,相應的圖書館管理方法和應用都在椎陳出新。在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充分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堅持培養高素質伏秀人才為己任。面對與社會需求發展不適合或其他實踐環節中的問題,及時采取調整方案,通過不斷進行科學改革與改進,實現現代教育的應用性。

一、高校圖書館管理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所涵蓋的知識點數量是巨大的。在圖書館學誕生之后,教育學家開展了大量D書館學的實際應用實驗。經過了長時間的試驗之后,發現很多人對文獻分類法的理解僅僅局限在表面,而忽略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人們對人文社會科學文獻檢索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當前階段,我國的圖書館管理與服務負于表面,沒有深入研究如何加深圖書館學的內涵,僅僅有少量的學校重視了信息用戶研究,使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浮于表面,脫離實際,教學質量自然難以保證。學生與教師都不接受當前的教學方式,需要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來改變這一現狀。

在最初的圖書館管理當中,圖書館學僅僅作為單一的學科出現,而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與創新,圖書館管理已經成為了集大成為一身者,涵蓋了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在其涵蓋的領域內不斷發揚壯大。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都能看到圖書館學的身影,無論是代表人類最高科技水平的科學界,還是與人們衣食住行機密聯系的基礎制造業,圖書館管理都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由于人類邁入到信息行業,接收到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的專業都受到了圖書館學是研究和開發的影響,因此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發展前景是巨大的,應該在教學當中就融入科技文獻檢索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圖書館管理專業構建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管理專業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與辦學定位方面都需要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圖書館管理是社會領域多個高精尖行業的基礎,充分領會圖書館管理專業的精髓,并結合其他領域進行專業化應用,才能夠充分體現出該專業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帶動下,圖書館管理的需求量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這就要求在高校中加強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重視。對于一些沒有開設此專業的高校,更是十分有必要加強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構建認識,以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傳統的高校課程教學以理論為主,而現代社會需求則更加強化應用性。應用型本科教育是社會經濟、科技不斷發展的基礎。圖書館管理專業的構建要充分以培養社會市場需求的大量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的人才。

對于圖書館管理專業的科學構建更能夠實現學生自身價值的需求。在新的就業形勢下,學生要想在畢業后能夠快速融入社會崗位,就需要在高校內充分儲備好圖書館管理專業應具備的知識,鍛煉職業素養能力。在專業構建中,高校要以全方位、多層次以及多環節培養出高素質優秀人才為目標,使學生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三、高校圖書館管理構建實踐

1、重視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

要通過重視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方法不斷壯大師資隊伍。在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管理專業,要支持與鼓勵引進40歲以下的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平均每年推薦三名優秀的青年教師參加博士研究生考試,為創造引進具有博士頭銜或教授職稱的重點學科帶頭人。

要以質量為目標,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在系教學指導組的組織下,選拔敬業精神強、工作負責、教學質量高的副教授以下的教師為導師,發揮其指導作用,做好青年教師的引領作用。引入競爭意識與激勵機制,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與對比,促進其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的不斷進步。

2、強化課程教學改革

在圖書館管理專業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特點與社會需求,不斷對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進行調節,培養出全面均衡的學省,同時注重為學生專業特長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與環境。一般在前兩個學期安排基礎性課程,從第四學期開始設置專業知識課程,同時開設圖書館管理方向的系列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進行選擇性學習。在第七學期開始設置教育實習,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動手能力,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增強實踐效果。

現代教學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認識到專業建設以就業為指導、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現代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建設與完善新課程體系。將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技能教育與職業能力教育模塊充分結合。在構建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與其他學科、專業的結合,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界線,以提高數學素質與綜合素質培養與建立。

3、加強學生學習應用技能訓練

所有專業課程的學習都是以應用為目標,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需求背景下,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體現出了其重要性。學院應該充分聽取畢業生所去單位的意見、畢業生的建議,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根據專業的意見,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其中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是一種良好的應用模式,引進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教學指導,掌握教學實訓技能。把院校安排的教育實習與頂崗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圖書館管理應用效果。要積極承擔國家與各級政府、企業事業的研究項目,在項目運轉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技能,提高其參與度,創造更多的價值。另外通過素質拓展活動,將專業學生的思維、品德、人際交往能力等同時進行培養,滿足社會復合人才需求。

四、當前圖書館管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定位不明確

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定位包含著多重因素,有基礎理論、實際應用、應用領域、應用目的、應用原則、應用環境等,同時其還要遵循著數學價值優先的原則。我國高校均開設有圖書館管理專業并不多,不同的學校對專業的認知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在該專業的定位也不同,對專業定位明確的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社會經濟服務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專業分位不明確的高校,培養的人才在實際應用和研究中,目標也較為模糊。

2、我國高校的教育觀念和數學觀念較為陳舊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教師的教育觀念較為陳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圖書館管理觀念,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老師對現代圖書館管理的目的和應用方法等認知不全面,在理論依據和實際應用操作方面的思考不深入,在真正的學習上和應用上都有所欠缺,直接導致高校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低下,實際動手能力低下等現象的發生。我國高校對圖書館管理的應用主要停留在圖書館管理的理論上,教學方法班采用死硬背和機械式學習,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學生的圖書館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薄弱

我國多數高校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只停留在圖書館學表面的認知中,同時,高校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認知不同導致其定位不明確,有的高校將圖書館管理專業定位在時代的前列,有的高校對該專業定位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導致不同高校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定位不同,影響學生的認知。高校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教育應該加強,必要時可以增加公共課和公共選修課來減少專業知識薄弱對學生的影響。

4、教學內容過于陳舊

通常而言,我國教學模式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教學知識、課程知識、教學內容知識、學習知識、教育環境知識、教育價值的實現和教育歷史基礎知識。教育課程知識和教學內容知識是整個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內容。老師對該專業的理解也往往較為落后,例如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知識依然停留在普通教育學和心理學,其理論和教育方式和中學階段數學教育有很大偏差,甚至脫離。此外,部分高校開設的解題研究課只把中學數學習題作為研究對象,對實際問題的理論解決缺乏學術性探討。

5、教學評價單一

教學評價是教育體系中檢驗教學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反饋中有著重要的的作用。我國的教學評價多數注重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忽略了對教師的評價,過重關注學生的成績結果,對學生們學習圖書館管理的過程評價棄之不理。科技文獻檢索的評估下,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主動性,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沒有個全面、客觀公正的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

五、圖書館管理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當前在圖書館管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高等院校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予以改進與完善。下面我們將主要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培養計劃、教學內容、改革模式、應用能力等方面對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改革問題做出探究。

1、對圖書館管理教學觀念進行改革

轉變學生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要突出高校教師的教學觀念的先進性、正確性、教學性等,通過對學生的教育,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解決問題,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力的學習,同時不針對學生的反應意識、學習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等觀念進行限制,突出圖書館管理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應用美學價值。

2、對圖書館管理的培養計劃進行改革

在教學中,需要對圖書館管理專業進行多樣性、實踐性教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模式,不斷重視該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作出應用型教育的培養,在培養計劃的修訂中,需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對必修課的基礎予以要求,同時,對選修課的范圍予以拓寬,保證學生們對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充分認知和學習。

3、制定有效合理的圖書館管理專業教學目標

教學知識目標中,不僅僅包括了圖書館學基礎、圖書館管理、信息管理概論、信息用戶研究的基礎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還包括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價值觀等,使學生對數學與數學應用專業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學習能力和研究、對情報學科學價值的認知和應用價值的認知有全面的提高。

4、重視學生對圖書館學基礎、圖書館管理、信息管理概論、信息用戶研究專業的學術性研究

在新世紀的發展中,不僅僅要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要有針對專業的研究能力,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圖書館學基礎、圖書館管理、信息管理概論、信息用戶研究專業進行研究,實現數學教育研究到課堂教學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撰寫圖書館管理專業的論文來提高其研究能力。

5、強化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學質量,培養創新性專業人才,必須強化圖書館管理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完善改革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習興趣,完善教學建設,還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在情境教學、互動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并且提高創新品質。通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尊重自主精神與學習精神的同時,讓學生的首創與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通過打破傳統的“輕實踐,重理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觀念,將課堂教學和實踐過程結合起來,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

篇9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有機分子,從有機物結構入手,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在分子水平上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礎學科。在我校,有機化學是面向化工學院、藥學院二年級,以及海洋學院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大類培養”的主干課程。通過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習,可使化學類學生掌握有機化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把握有機化學發展領域的新概念、新動向和新技術,同時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教學現狀

在工科院校,有機化學的教學課時“縮水”,如我校有機化學雖然是“大類培養”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但是其課時數被壓縮到64個學時,教師必須在一個學期之內完成教學。而有機化學作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是高分子化學、高聚物合成工藝學、高分子材料學等后續專業課的基礎,學生必須在有限的課時數里掌握《有機化學》這門課程,難度大,任務重。另外,由于江蘇省高考制度,較大部分的學生高中階段選修的“物生”,進入大學后化學知識特別是有機化學基礎知識非常薄弱,一個教學班級里,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通常是剛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學習無機化學,對于選“物生”的學生來說,沒有化學基礎,一開始就挫傷他們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學習有機化學時,多數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有畏懼感。如果入校時對專業認知不夠,不能看到有機化學學習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更是對有機化學失去興趣。再者,有機化學課程自身的特點,由于有機物數量多,結構多變,機理難掌握。而工科院校的有機化學課時數又被壓縮,教師為了教授完大綱的教學內容,不得不采取“滿堂灌”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缺乏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被動“填鴨式”教學必然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一學期教學結束,發現學生知識掌握不好,除了少部分拔尖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對這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一知半解,學到的有機知識很少。

2.教學改革

結合有機化學學科規律,針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取舍;改進教學手段,選聘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做助理班主任,讓他們參與本科生教學,形成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學隊伍;改革考核方式,實現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教考分離。(1)改革教學內容有機化學的教學關鍵是引導學生“有機”這一學科,不同于其他幾門基礎化學課,有機化學基本不涉及計算,不涉及公式,說的是圖片的拼接,化學鍵的斷裂與重組,以構建新的有機分子。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使用“有機思維”思考問題才是關鍵。當我們談到如何面對課時數被壓縮這個問題,如果抓住“引導學生進入有機化學這個學科”這個關鍵問題,就能依據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深入分析研究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在改革教學內容時,還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問題:一是研讀多種版本的教材,最新版本的中、英文有機化學教材和專著等,從不同研讀、分析深度的教材方面,準確把握“基礎有機化學”教學重點、難點,結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特點來取舍教學內容。二是關注高分子領域的研究前沿,發展動態,結合傳統的知識,推陳出新,把最新的知識信息教授于學生,引導學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之感覺到目前所學知識的有用性。(2)改革教學手段我校近年實施了一項“班主任助理”制度,選派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擔任本科生班級班主任助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參與本科生教學,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學隊伍。高年級本科生已經學習了有機化學專業基礎課,經歷過有機化學的學習和考核,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他們已經進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課程學習,對哪些知識對專業課學習重要有切身體會;他們與低年級學生同屬于一個年齡階段,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溝通交流更容易,幫助學生及早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常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已經接觸了專業的前沿研究方向,可以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低年級學生的學業、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給予關心和指導。而且本科生可以在研究生的帶領下主動做一些創新創業項目,這使得本科生更清楚自己在課堂學習中哪方面有不足,增強本科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在有機化學課堂學習中更積極、努力。(3)改革考核方式良好考核方式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目前,我院不同專業實行統一考試,如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安全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專業統一出卷,流水閱卷、統一登分,做到公正、準確。但是,這種“統一”的方法抹殺不同專業對有機化學需求的不同,使得教師和學生忽視基礎課對后續專業課的影響,結果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不能真正掌握自己專業需求的有機化學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積極性,我們應實現不同專業單獨出卷、單獨考核的方式。卷面上可以體現出適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題目,結合他們的后續專業課程。哪些知識是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哪些知識是關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的專業知識。同時,建立針對性的有機化學試題庫,使學生接觸更多不同的題型,拓寬知識面。建立適合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有機化學試題庫,有機化學課程理論考試按照一定的難度系數、教學要求、考試范圍等,統一從試題庫里抽調,實現教考分離。

3.結語

為全面提升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我們要結合有機化學學科規律,針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專業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認真分析總結,精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杰,周冕,李又兵,王選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廣州化工,2014(42):186-187.

[2]陶傳洲,劉瑋煒,曹志凌,史大華,王建,程青芳.環境工程專業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及改革.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4):78.

[3]劉國福,李慧,熊艷,研究生在提高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中的作用初探.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9):20-21.

篇10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們更加善于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資源和能源,但在利用自然的同時,也使自然發生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廢棄物品的增多與能源的過度利用使自然環境已經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這對人類的未來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不少院校專門開設了環境科學專業,并設置系統的環境知識課程。環境基礎化學課程就是環境科學專業眾多課程當中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化學課程的存在使學生們懂得了更多處理環境污染的方法。然而,由于師資力量以及教學思想等各方面問題,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革,否則學生無法從該課程當中真正獲得專業相關的實踐知識。因此,為了改變環境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立足基礎知識,適應專業需要,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做出一系列的改革。

 

一、環境科學釋義

 

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的科學。在宏觀上,環境科學要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要力圖發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協調的規律;在微觀上,要研究環境中的物質在有機體內遷移、轉化、蓄積的過程,以及其運動規律對生命的影響和作用機理,尤其是人類活動排放出來的污染物質。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需要人們學習更多的化學知識,因此環境專業的學生需要開設化學類相關課程[1]。 《環境基礎化學》是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首先要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

 

二、現有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模式的弊端

 

在環境專業類的院校當中,學生需要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課程構架比較復雜[2]。 學生們不但要掌握化學基本知識、生物及生態學、環境可持續發展、工程制圖、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評價、土壤學、大氣學、海洋學等,還需要參與很多社會實踐、實習活動。由于專業特點,環境科學專業的化學類課程比較少,通常包括《環境基礎化學》、《環境化學》、《環境監測》以及《化工原理》等課程。 因為課時關系,現今狀態下的環境基礎化學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系統的不完整,致使教師們只能按照課時來選擇其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進行講解,由于講解內容比較隨意,因此學生們學習環境基礎化學時缺乏關聯性,很多時候無法將已經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而且環境科學當中的化學課程無論是開課較多還是課程種類較少,都避免不了教學內容的重復,該種重復不僅不能使教學效率提高,反而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環境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注重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

 

要想改善現在的教學現狀,需要充分認識到環境基礎化學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高等院校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在真正開展課程時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反而忽略了實踐知識的教授。因此教師要根據環境專業的特征,以及該專業日后的工作崗位類型來選擇教學內容。因為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課程的大多數都與環境有關,因此在學習化學時,教師可以專門挑選跟環境有關的內容來加強學生的學習和實踐[3,4]。使學生們掌握的知識都能在日后工作當中用到,增加就業機會,成功地成為應用型人才。

 

(二)基礎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理念

 

隨著化學的不斷發展,雖然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但也帶來了環境問題,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理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環境科學專業來說,所有的教學工作應該圍繞對環境知識的教授[5]。學校在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時,要注重化學課程內容與環境方面的關聯,教師所講解的案例也盡量與環境知識有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環境專業的特征展開,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相關環境問題應該如何處理。

 

但是在基礎化學教學的實踐中,不能脫離教材隨心所欲地進行環境教育,否則影響教學效果。例如在 “物質的聚集狀態”一章涉及到溶液的內容時候,可增加有關水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了解重大水污染事件,使學生加深學科認識。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并結合化學原理來引導學生思索相應的污染治理方案。在講解“滲透壓”以及“反滲透原理”時,可結合醫學以及一些生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結合實際廢水處理,以及海水淡化等案例,引導學生靈活地學以致用;另如在“沉淀溶液平衡及沉淀滴定”章節的學習時,可結合溶度積、同離子效應、沉淀平衡以及分步沉淀等規則,引導學生計算實際污染廢水或礦山廢水中有害金屬離子或貴金屬的最低含量,同時引導學生設計可行方案,凈化廢水, 回收提取金屬,“變廢為寶”,或“以廢治廢”,培養學生綜合利用能源的觀念。在教授基礎化學知識的同時,兼顧學生認知水平、生活經驗、教學實際等因素,對環境知識進行組織、加工,并以恰當的方式呈現, 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環境教育,增強環保意識。總之,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環境知識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并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能力。

 

(三)教學手段多元化

 

新型的教學模式要依托現代社會的網絡教學形式,高校在對環境基礎化學的教學改革時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6]。如果教師只是大量介紹化學原理,會顯得抽象枯燥無味,不但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并弱化了環境教育的效果。為了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復雜的化學反應機理, 對物質結構產生直觀的認識,并同時形成環境意識,在教學中必須要形象化、生動化。那么在進行課程教育時,要用多媒體手段,把圖表、照片、錄像資料等展現出來,以生動和真實的案例,向學生展示微妙的微觀物質世界、化學反應過程,并直觀地與環境現象和環境問題相連接。譬如展示電泳過程、吸附溶膠團的形成過程以及大氣污染造成的霧霾、臭氧空洞的圖片,酸雨造成破壞的視頻資料,沙塵暴的圖片等等。利用多媒體演示對環境有毒有害的生產工藝及其造成的危害,這樣使學生感同身受,印象深刻。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上課件的趣味性,為學生們打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原本枯燥深奧的化學公式變得更加具體簡單,且帶有圖文和動畫,學生們的思維將伴隨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變得更加開放。借助多媒體,抽象的理論公式等將不再成為學生們學習化學知識的阻礙,并利于環境教育理念與環境基礎化學知識的融合。

 

除了課堂教學外,在實際教學中,還要經常利用生產實習的機會,帶學生去參觀附近的生產車間,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某些零件電鍍的生產流程,廢水、廢渣、廢氣的處理。通過學生自己親眼所見所聞,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此外,教師要結合目前國內外形勢和環境科學的熱點問題,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定期給學生舉辦環境知識專題講座,例如,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吸煙與健康、溫室效應、酸雨的形成與危害等。不僅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

 

(四)突出實踐教學方式與參與性原則

 

在對環境基礎化學改革的方案當中,應該注重突出實踐教學,將實踐性的教學模式貫徹到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使理論與實踐互補,形成教學內容和職業特色相結合的教學特色[7]。環境基礎化學理論課與實驗課相互補充,為學生開放化學實驗室,通過實驗教學和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鼓勵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疑惑提出問題,經過教師的指導,自己動手得出最終答案。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對現實中環境問題進行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專業特點以及環境污染問題,提煉出綜合性實驗題目,鼓勵并引導學生設計出合理方案,利用實驗室條件進行實際樣品的分析測試、和資源的再回收利用等。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探究如何用最少的藥品,獲得最佳的效果,改善實驗環境,減少化學廢棄物污染。如果實驗教材沒有考慮到毒氣體的污染、廢液的污染情況,教師這時要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討論,找出可能產生的危害,通過共同討論,優化實驗步驟,減少實驗藥品的用量,最后再根據實驗改進方案重新進行實驗。學生經過這樣多次的體驗就會逐漸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方法的改變,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當學生就業以后,在工廠或者公司里就可以憑借著已經掌握的實驗技能和知識解決解決環境問題以及其他相關工作問題。

 

(五)實行綜合考核形式

 

一般情況下的教學考核通常都只注重對學生課程知識考核,經常會在期末的時間段里出一套關于專業知識的試卷,僅憑著學生對試卷的作答來考核和評定學生的能力。該種考核方法比較片面,不能使學校和教師完全了解學生的掌握知識的程度,也不能代表學生的實際能力[5]。在工作崗位當中,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對待工作的責任心。實踐能力不是憑借試卷就能考核出來的,因此學校應該改變考核形式,使考核變得更加多樣化。新型的環境化學基礎考核可以包含卷面成績、日常表現成績以及綜合實驗設計及分析成績。卷面成績所考核的自然是關于環境基礎化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而日常表現成績就能評定出學生的責任心以及個人素質問題。綜合性設計實驗成績代表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總結能力。該種考核形式能夠綜合且全面的掌握到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充分體現改革后環境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在環境科學專業的《環境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注意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基礎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多元化,突出實踐教學方式與參與性原則,并實施綜合考核形式,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自身實踐技能的突破,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等院校也需要對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形成一定的管理體系,確保新的教學方式行之有效地開展,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實踐機會,實現環境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