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病案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呼吸系統疾病病案分析

篇1

1外科病房護理安全影響因素

1.1護士方面的因素

1.1.1護士責任心不強

部分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缺乏主動性,對有疑問醫囑也機械地執行。未按級別護理要求觀察病程,呼叫鈴響才前往,病情變化不及時發現,導致搶救不及時,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搶救時機。對患者沒有認真識別、對手術部位不進行標識,導致接錯手術患者或手術部位錯誤。

1.1.2專科護理理論不熟練或技術水平低

外科引進新技術、開展新項目多,圍手術期護理難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對護理要求越來越高。低年資護理人員因理論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協作能力不強等因素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

1.2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差

質量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嚴格的護理工作制度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證,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執行不力或落實不到位,對護理工作各個不安全環節缺乏預見性,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這些都存在安全隱患。

1.2.2護士缺編嚴重

目前醫院普遍護士缺編,達不到衛生部規定的床護比,護理人員不足,她們只能疲于應付患者的常規治療及搶救,對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缺乏時間,大量的基礎護理工作由家屬承擔,造成護理質量低下,甚至出現術后并發癥。

1.3患者方面因素

1.3.1對手術治愈的期望值過高

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術后恢復達不到期望值,不信任醫師護士,懷疑診斷、治療、手術操作錯誤,引起醫療糾紛。

1.3.2患者不配合治療和護理

外科患者治療需要在體內安置各種管道,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雖然護士反復說明留置的意義和重要性,個別患者仍擅自拔管。

2對策

2.1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廣泛開展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護士學法、懂法、知法,依法行醫,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護理安全相關知識。

2.2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

護理管理者要加強護理人員思想品德教育、專業理論學習及操作技能培訓,讓她們熱愛護理專業,加強責任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重點對新畢業、低年資、剛轉科護理人員培訓,使她們盡快掌握術前術后的護理常規及必要的搶救技術。鼓勵護士參加自學考試及各類繼續教育培訓,可選送年輕護理骨干人員外出聽課、學術交流、進修深造。

2.3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鼓勵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倡導護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幫助,善意提醒、相互監督,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發生。

2.4提升管理水平

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護理工作點多面廣,瑣碎復雜,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響護理效果,也影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護士長不僅要掌握護理基礎知識及專科知識,還要及時了解國內外護理新動態;學習心理學、管理學、關系學,不斷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制定好專科護理常規、枝術操作流程;建立應急預案、告知制度、腕帶及手術部位標識制度、各種儀器操作流程等;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為確保護理安全打好扎實基礎。加強護理過程的環節質控,特別是薄弱環節,要抓關鍵病人、關鍵制度、關鍵時間、關鍵人員、搶救儀器及藥品。制訂好各項質量標準并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理部組織全院護理質量檢查每月1次,科室組織護理質控每周1次,護士長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各種規章制度,尤其是護理核心制度的落實情況,要求護理人員能背誦護理核心制度,更強調的是將核心制度的要求應用到護理工作中,及時總結及反饋科室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整改,將安全隱患消失在萌芽之中。

2.5合理配制人力資源,避免超負荷工作

護理部根據外科特點合理配備護理人員,護士長要根據科室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變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實行彈性排班,當天安排手術多、新開展手術、重大手術都應增加人員上班,盡可能解決護士超負荷工作。遇到突發事件發生和危重患者搶救,及時啟動人力資源應急預案,讓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精力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

2.6加強醫患溝通,消除糾紛隱患

據統計,80%的護患糾紛是因為溝通不足或溝通無效所致。在實際工作中與患者溝通,重要的是站在患者的立場,進行換位思考,便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對病人過激的語言和行為,也能諒解并心平氣和的解釋和安慰,以實際行動獲得病人及家屬對我們的理解與信任。

篇2

[關鍵詞] 死亡病例統計分析; 住院死亡病例; 門診及院外死亡病例; 疾病順位; 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 R339.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2-164-01

搜集我院2007-2011年127例住院及門診死亡病案進行統計分析,探討其死因順位、年齡構成,性別等病死率情況,以提高人們防病治病的意識。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搜集了我院自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死亡病例登記、統計報表及死亡患者的病例127例。

1.2 方法 死亡患者的疾病種類按照ICD-10國際疾病分類法歸類統計。如診斷中有多種疾病,按國際疾病分類死亡編碼規則確定死因[1]。以第一診斷來確定死亡原因。

2 結果

2.1 死亡人數、病死率及性別 在這5年中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例40189例,經治療搶救無效死亡及來我院時已死亡病例共127例,病死率為0.32%,其中男性死亡87例,死亡率0.22,女性死亡40例,死亡率0.1,各年度病死率情況見表1。

表1 各年度病死率情況

2.2 年齡結構 死亡患者中年齡最大為91歲,最小僅為11歲,各年齡段死亡人數及年齡構成情況見表2。

表2 死亡病例年齡結構

2.3 死因順位 在127例死亡患者中,循環系統疾和惡性腫瘤病構成了死亡患者的主要致死疾病,分別占第一和第二位。疾病種類及疾病順位見表3。

表3 疾病種類及疾病順位

3 討論 2007-2011年中,我院患者病死率呈下降總趨勢,提示我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從各年齡段死亡人數及構成情況看,6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人數104人,占81.88%,是主要年齡構成。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60歲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2-3]。因此積極開展老年人的衛生保健,加強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動態研究,是醫療衛生工作今后的工作任務。

死因順位顯示在全部死亡疾病中循環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及呼吸系統疾病分別占前三位,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構成的44.09%,為死因順位的第一位。提示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0月份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2],因此應做好老年人在秋冬季節轉換時的的自我保健,加強宣傳和普及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死因構成的34.65%,與文獻報道相當。惡性腫瘤成為威脅人類的又一大殺手,人類經常暴露于環境污染、濫用化學藥品、夫妻關系緊張、缺乏體育鍛煉等危險因素中,若長期影響身心健康就易發病。專家指出:癌癥本身并不會傳染,但誘發癌癥的某些因素卻有明顯的傳播特征[4]。呼吸系統疾病呈上升趨勢,這提示我們的有關管理部門在發展生產、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整治并防止大氣污染和惡化,同時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培養市民的良好衛生和生活習慣,抑制呼吸系統疾病的的發生率及病死率,提高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北京協和醫院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ICD-10[S].第二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2-23.

[2] 李菲洪,陳明鳳.4601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住院病案分析[J].中國病案,2005,6(7):41-42.

篇3

關鍵詞 住院病人 疾病構成 位次

資料與方法

以2002~2005年近4年住院病人疾病分類年報為依據,報表疾病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為分類原則進行編碼,數據經Excel處理。

結 果

2002年總出院人數5414人次,2003年總出院人數7193人次,2004年總出院為數7696人次,2005年總出院人數 8421人次,以保證數據準確可靠(見表1)。

討 論

呼吸系統疾病一直高居首位,約占23.36%,病人數由2002年1483人增加到2005年1797人,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呼吸系統依次為上感、肺炎、支氣管炎。肺炎和慢性支氣管感染及并發癥是呼吸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與本地氣候條件和環境污染有關,再者吸煙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環境,也是誘發呼吸系統疾病的一個因素。應加強醫療保健宣傳,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主張預防接種,同時加強體格鍛煉,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戒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損傷中毒和外因的后果位居第二,人數增加構成比由2002年的16.18%上升到2005年16.21%,變化不是很大。應加強交通安全意識的宣傳,制定措施。

在消化系統疾病中,2002年病人數為742人構成比為13.71%,而2005年達到1177人構成比為13.98%,有逐年上長趨勢,并于2005年上升至居于第3位,說明消化系統疾患對人們的危害越來越嚴重,這主要與人們的飲食習慣、不良生活相關。其中闌尾炎、膽囊膽石癥是該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應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安靜,對預防消化系統疾病是有益的。

循環系統疾病,由2002年的369人上升至2005年的827人,且構成比也由2002年的6.82%上升至2005年的9.82%。其上升幅度是最大的,我們應高度重視。其疾病依次為腦血管病、心臟病、高血壓,且趨于年輕化。

篇4

1研究對象

1.1病歷資料來源

所選處方均來自2003—2004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特需門診接受孔嗣伯專家診治的內科病患者病案。

1.2病例納入標準

符合中醫內科疾病診斷標準,病歷記錄完整、治療有效、處方用藥記錄準確完整者。2研究方法

2.1病歷資料的錄入

精選孔嗣伯專家診療有效、記錄完整病歷585份,利用現代信息學技術,建立孔嗣伯專家內科病案方藥數據庫,內容包括患者基本資料、主訴、癥狀、體征、舌脈、診斷、治則治法、方藥、理化檢查等信息,采用病證結合的方法,分為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腎臟疾病、惡性腫瘤6大子庫。

2.2質量控制

研究人員定期進行全員培訓,設置專門的質量控制員檢查數據庫錄入資料,要求盡量“原汁原味”保留專家病歷原貌,對難以甄選的病歷,采用項目組主要成員相互協商集體決策,難以決定者最后由專家本人決定,最后選定585份病歷。

2.3數據挖掘及經驗總結方法

采用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研發的“名老中醫經驗智能分析平臺”,統計分析六大系統疾病對應藥物,初步確立孔老內科常見系統疾病基本處方,進行功效、藥性分析,探索專家辨證用藥規律;參照計算機分析結果,結合多年隨診經驗,初步歸納總結出孔門內科自成一家的辨證思想,完善孔門理論。

3研究結果

3.1數據庫基本情況:大約11萬字病歷,共計585份有效處方,35種疾病,254味藥物。

3.2數據庫中排名前20位的內科疾病:高血壓、胃炎、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腎炎、泌尿系感染、發熱、冠心病、乳腺癌、上感、肺癌、貧血、腎小球腎炎、氣管炎、結腸癌、腦血栓、甲亢、焦慮、膽囊炎、咽炎。

3.3數據庫中排名前20位的中藥:琥珀、黃柏、川牛膝、木香、羚羊角、石決明、陳皮、郁金、滑石、桑寄生、橘核、生石膏、石斛、炒杜仲、丹參、竹茹、大腹皮、川芎、茯苓皮、石菖蒲。

3.4呼吸系統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藥:羚羊角、生石膏、陳皮、竹茹、琥珀、郁金、炒苦杏仁、金銀花、石斛、黃芩、知母、川牛膝、黃柏、橘核、浙貝母、黛蛤散、石決明、白茅根、焦梔子、板藍根、滑石。基本處方:羚羊角、生石膏、陳皮、竹茹、琥珀、郁金、炒苦杏仁、金銀花、石斛、黃芩。

3.5消化系統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藥:琥珀、陳皮、木香、郁金、竹茹、大腹皮、橘核、滑石、石斛、厚樸、茯苓皮、炒枳殼、川牛膝、石決明、黃柏、金銀花、羚羊角、牡蠣、炒萊菔子、白茅根。基本處方:琥珀、陳皮、木香、郁金、竹茹、大腹皮、橘核、滑石、石斛、厚樸。

3.6心腦血管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藥:石決明、羚羊角、琥珀、黃柏、川牛膝、郁金、炒杜仲、木香、炒蒺藜、陳皮、石菖蒲、滑石、丹參、磁石、牡蠣、生石膏、首烏藤、白茅根、石斛、川芎。基本處方:石決明、羚羊角、琥珀、黃柏、川牛膝、郁金、炒杜仲、木香、炒蒺藜、陳皮。

3.7內分泌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藥:琥珀、黃柏、川牛膝、石決明、陳皮、羚羊角、牡蠣、木香、滑石、炒杜仲、茯苓皮、大腹皮、石斛、郁金、丹參、橘核、石菖蒲、厚樸、竹茹、澤瀉。基本處方:琥珀、黃柏、川牛膝、石決明、陳皮、羚羊角、牡蠣、木香、滑石、炒杜仲。

3.8腎臟疾病排名前20位的中藥:黃柏、川牛膝、琥珀、滑石、木香、旱蓮草、茯苓皮、白茅根、羚羊角、炒杜仲、石決明、車前子、大腹皮、石菖蒲、橘核、陳皮、銀花、寄生、石斛、丹皮。基本處方:黃柏、川牛膝、琥珀、滑石、木香、旱蓮草、茯苓皮、白茅根、羚羊角、炒杜仲。

3.9惡性腫瘤排名前20位的中藥:琥珀、陳皮、羚羊角、木香、橘核、石斛、郁金、金銀花、夏枯草、大腹皮、黃柏、牡蠣、石決明、知母、瓜蔞、浙貝母、川牛膝、黛蛤散、瓜蔞皮、生石膏。基本處方:琥珀、陳皮、羚羊角、木香、橘核、石斛、郁金、金銀花、夏枯草、大腹皮。

4主要研究結論

從電腦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孔老臨證用藥以寒涼、理氣、化濕為主,藥物使用中40%為寒涼藥,35%為平性藥,25%為溫熱藥,這與我們臨床隨診,孔老內科雜證辨證以陰虛肝熱、濕熱辨證為多相吻合。呼吸系統疾病用藥以清肺熱為主,75%用藥以寒涼為主,排名在前的藥物為羚羊角、生石膏,這與孔氏父子被京城百姓譽為“石膏孔”,善治熱性病的臨床實際極其吻合;消化系統疾病多以理氣化濕藥為主,45%用藥為理氣藥,40%用藥為化濕藥,用藥寒涼(50%)、苦溫(35%)夾雜,說明脾胃病濕熱辨證為多,重視肝脾關系、強調三焦氣機通調;心腦血管疾病與內分泌疾病用藥以介類為多,石決明在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中排名第1,在內分泌疾病用藥中排名第4。介類藥是具有孔門特色的用藥,因介類咸寒之品為血肉有情,善入下焦陰分,具有益肝腎真陰而不礙胃助濕的優點,故臨床在補益肝腎真陰和病邪波及血分時孔老喜用。石決明性味咸,寒,歸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效(《中藥學》),張錫純認為其味微咸,性微涼,為涼肝、鎮肝之要藥,肝開竅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可見孔老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比較強調肝經的辨證,重視平肝和滋肝。腎臟疾病寒涼藥物占到60%、溫運脾腎藥物占到40%,說明孔老在腎系疾病中講究通補兼施,多以清利濕熱、健脾益腎為原則組方;惡性腫瘤用藥偏于寒涼(70%),以清熱理氣散結藥為主,說明孔老對腫瘤的治療講究疏通調和,并不一味扶正或攻逐。

5主要孔門特色藥物簡要分析

5.1琥珀

用量:3~4.5g,布包先下。琥珀是孔老比較喜歡使用的藥物,在內科疾病中廣泛應用,累積統計在孔老藥物數據庫中排名居首,在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腫瘤疾病藥物使用中排名第1,在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腎病藥物使用中排名第3,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排名第5。在我們的隨診經歷中,孔老很少以琥珀為君藥組方,但對它的應用非常廣泛,經常將其配合其他藥物應用于多種疾病。據我們考證,琥珀性味甘,平,歸心、肝、小腸、膀胱、肺、脾等多臟腑經絡,《本草經疏》云:琥珀,專入血分。心主血,肝藏血,入心入肝,故能消瘀血也……大都從辛溫藥則行血破血,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據我們歸納,在內科疾病中孔老使用琥珀,主要是取其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去翳明目等功效。

5.2羚羊角

用量0.6~1.2g,沖服。羚羊角也是孔門習用藥物,在此次研究的藥物數據庫中,使用排名第5。一般認為羚羊角味咸,性寒,歸肝、心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孔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識到,羚羊角也入肺經,有顯著的清肺退熱的作用,在治療急重的肺系疾患、不明原因高熱神昏的病人中經常使用,收到較好的療效,在呼吸系統疾病藥物使用中羚羊角排名第1。

5.3石膏

篇5

【關鍵詞】 主要疾病;死亡率

Analysis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YAO Jian-yi,MIAO Shu-jun,JI Xue-mei,et al.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7,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 of main diseases’ death in China,and to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from 1990 to 2007.Results The three main leading diseases for urban population’s death in 1990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2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respiratory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7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Conclusion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the risk factors could be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and diet,etc; public health strategy in China is "Prevention first,and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arget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Main diseases; Death rate

近年來,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率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主,已經成為我國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較高水平[1,2]。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環境狀況等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齡化、環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城鄉居民健康行為和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3],與之

作者單位:10005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姚建義 張偉東);天津市寧河縣中醫醫院(苗樹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紀雪梅)

相關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發生了變化。本文旨在掌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特征,為國家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預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主要疾病死亡率數據來源于相關年度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調查以及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人口資料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

1.2 統計學分析 利用Excel完成數據錄入。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 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是我國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總數的28.53%),死亡率為176.23/10萬, 其次為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障礙, 2007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的91.28%。2002年和2003年度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均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2002年和2003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89.34%和90.10%;自2002年起,我國首次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統計4,2002年之前的1997年和1990年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三位均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1990年和1997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91.33%和91.76%。詳見表1。

表1

1990~2007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統計

位次

200720062003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76.23 28.53 惡性腫瘤 90.67 27.25 惡性腫瘤134.54 25.47

2腦血管病111.47 18.04 心臟病 52.97 17.66 腦血管病105.40 19.95

3心臟病100.61 16.29 腦血管病51.69 17.10 呼吸系統疾病 77.29 14.63

4呼吸系統疾病 80.94 13.10 呼吸系統疾病 38.89 13.06 心臟病76.23 14.43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7.63 6.09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25.33 6.10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2.55 6.16

6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20.38 3.30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0.33 3.32 消化系統疾病 19.31 3.66

7消化系統疾病 17.46 2.83 消化系統疾病 9.65 2.94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4.05 2.66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7.93 1.28 其他疾病 6.46 2.4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7.08 1.34

9神經系統疾病5.86 0.95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4.52 1.37 神經系統疾病4.81 0.91

10精神障礙5.35 0.87 診斷不明 4.50 1.29 圍生期病2.14 0.89

合計91.28 92.50 90.10

表1

續表

位次

200219971990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35.38 23.53 惡性腫瘤135.39 22.71 惡性腫瘤 96.69 21.88

2腦血管病100.61 17.49 腦血管病134.88 22.63 腦血管病88.29 20.83

3呼吸系統疾病 89.90 15.63心臟病99.99 16.77 心臟病 66.21 15.81

4心臟病84.12 14.62 呼吸系統疾病 84.00 14.09 呼吸系統疾病 68.37 15.76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50.42 8.77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6.84 6.18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4.98 6.91

6消化系統疾病 19.60 3.41 消化系統疾病 18.51 3.10 消化系統疾病 17.74 4.02

7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4.10 2.45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5.84 2.66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8.01 1.74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9.68 1.68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8.88 1.49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6.90 1.58

9神經系統疾病5.23 0.91 精神障礙6.91 1.16 新生兒病 5.77 1.51

10圍生期病4.87 0.85 神經系統疾病5.77 0.97 其他疾病 4.95 1.29

合計89.34 91.76 91.33

2.2 性別差異

2006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均為惡性腫瘤,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以及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1990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1990年和2006年男性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男性居民總死亡率92.46%和92.78%,1990年和2006年女性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女性居民總死亡率90.83%和92.11%。(表2)。

表2

1990年、2006年我國城市居民不同性別主要疾病死亡率統計

位次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22.1224.98惡性腫瘤110.7930.45

2腦血管病102.0720.35腦血管病53.6716.34

3呼吸系統疾病81.7816.29心臟病52.6116.11

4心臟病80.9413.10呼吸系統疾病40.9512.91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41.047.58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32.546.87

6消化系統疾病20.674.21消化系統疾病11.563.14

7新生兒病17.161.62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8.572.53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7.691.55其他疾病5.191.77

9肺結核7.591.54診斷不明5.391.37

10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7.161.27泌尿生殖系統疾病4.591.29

合計92.4692.78

續表2

位次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腦血管病76.6621.39惡性腫瘤68.3723.02

2惡性腫瘤73.6418.16心臟病53.1019.71

3心臟病60.3917.73腦血管病49.1318.11

4呼吸系統疾病57.7616.59呼吸系統疾病35.6913.26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28.556.11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17.915.09

6消化系統疾病14.903.80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2.284.35

7內分泌、營養和代謝及免疫疾病8.902.30其他疾病7.863.25

8其他疾病5.051.78消化系統疾病7.682.67

9泌尿生殖系統疾病6.381.6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4.361.48

10新生兒病14.261.36診斷不明3.541.17

合計90.8392.11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市居民首要死亡原因為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僅次于惡性腫瘤的頭號殺手,而且呈持續的增長趨勢,2007年城市前3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這三項就占總體疾病死亡原因的62.86%。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將成為城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環境狀況等的變化,也將影響疾病模式的變化[5-7],與之相關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發生了變化。

自2002年起,我國首次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統計[4,8],ICD-10在分類軸心上強調以病因為主,盡管我國推廣應用ICD-10已多年,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廣大的醫務工作者以及編碼和統計人員在執行和使用ICD-10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規范、甚至不正確的做法,可能導致各地統計上報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下降,因此在處理相關數據時需要結合相關的較為嚴謹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

根據對2008年全球疾病負擔的估計:慢性病占43%,中國更是達60%[2,5]。慢性病發病的高發人群是成年人,導致大量勞動力損失,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雖然現在慢性病的主要患患者群仍是中、老年人,但年輕人比例逐漸上升,美國是慢性病防治做得較好的國家,它總體的慢性病比例在下降,但其年輕人的比例卻呈上升趨勢。足見,慢性病的低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9]。

我國近年已經制定并完善了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工作規劃,提出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一些主要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開展了社區綜合防治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今后應該加強在我國公共衛生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以及老少邊窮地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擴大健康教育的普及范圍,擴大宣傳面和宣傳力度,這對于倡導健康行為,降低腫瘤以及其他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lin D Mathers,Cynthia Boschi-Pinto,Alan D Lopez,Christopher JL Murray.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survival by site for 14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Programme on Evidence for Health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13 200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Geneva,2008.

[3] 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衛生部,2004.

[4] 董景五.推廣應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的幾點體會.中國臨床康復,2002,6(20):3038-3039.

[5] 中國慢性病報告.衛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

[6] Yang G,Kong L,Zhao W,Wan X,Zhai Y,Chen LC,Koplan JP.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8,8,372(9650):1697-1705.

[7] Wang L,Kong L,Wu F,Bai Y,Burton R.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5,366(9499):1821-1824.

篇6

[關鍵詞] 女性患者;疾病構成;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中圖分類號] R19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c)-007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emale inpatient's disease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2010 to 2014, so as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data of femal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data base of our hospital. Then the disea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ICD-10 based on first diagnosis. The data including basic information, first diagnosis,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so on were input using Excel 2010 softwa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tata 12.0 software. Results From 2010-2014, 209 789 cases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he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d 19 categories, the top 3 systematic diseases were disease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and pulmonary disease, the top 3 of accumulation constituent ratio was 45.67%. In the top 10 of all disease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ver 60 years was the most. In 2010-2014 top 8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diseases rank remained stable in female inpatients, the top 3 diseases were female pelvic organs inflammatory diseases, breast disease, kidney failure. Conclusion This study analyzes female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4, reveals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of different age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Female inpatient; Disease constitu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hird-grade class-A

女性的身體健康關系著一個民族的健康體魄,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患者越來越得到關注。女性在一系列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臨床表現、疾病診斷、藥物代謝和防治策略方面均有別于男性。同樣,由于女性自身生理和性格等方面的特點,其對痛苦的忍耐及承受能力比較差,疾病譜與男性也存在差異。有研究證實,病種是對住院患者醫療費用影響較大的因素[1]。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疾病的構成分析,了解女性住院患者的診治需求,以便合理規劃學科發展。

1 對象與方法

以我院為調查對象,自醫院的病案數據庫提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女性住院患者的年齡、性別、第一診斷、病例數等住院資料,按照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對患者的第一診斷進行分類,并采用Stata 12.0軟件進行數據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女性住院患者的系統疾病分布及年齡構成

我院2010~2014年共收治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排名前3位的系統疾病是循環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累計構成比為45.67%;19種系統疾病共計205 008例次,占全部收治患者的97.7%。2010~2015年女性住院患者人數呈上升趨勢,2014年較2010年≥60歲患者增加75.6%,45~

2.2 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10位的系統疾病分布及年齡構成

醫院前10位的系統疾病中≥60歲患者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0.31%。

2.3 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年度構成

我院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排名前8位的疾病位次基本保持穩定,排名前3位的疾病依次是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疾患、腎衰竭。女性住院患者腫瘤疾病前5名排序基本穩定,依次為子宮平滑肌瘤、良性腫瘤、卵巢良性瘤、甲狀腺良性腫瘤、皮膚良性腫瘤(其中2011年卵巢良性瘤和甲狀腺良性腫瘤位次互換)。見表5~6。

3 討論

我院在當地醫療中參與度、社會認可度較高[2],擁有71個臨床醫技科室[3],治療病種覆蓋面廣,是新疆唯一一家省級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西北唯一一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患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常以疾病譜排名前10位(或前5位)作為影響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4],是綜合反映某個國家或地區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醫療保健狀況等的變化而改變的[5]。疾病譜研究可以指導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確定疾病的防治重點、明確衛生工作的發展方向[6]。本研究發現,我院2010~2014年共收女性住院患者209 789例次,和前期針對我院所有住院患者的調查[7]一致,女性住院患者排名前4位的系統疾病依次是循環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我院女性住院患者中的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上升至第5位,但與專科婦幼醫院[8]排名前4位的妊娠和分娩和產褥期、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腫瘤、影響健康狀態和保健機構接觸的因素不同。目前多項指南將男性特別是一定年齡以上的男性列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9],女性由于雌激素等的保護作用,心血管疾病的起病年齡比男性推后7~10年[10],各方面因素導致心血管病的關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本研究中女性住院患者前10位系統疾病中循環系統疾病排在第1位,佐證在未來10~20年里女性心血管問題將更加凸顯[11]的論斷,但女性心血管疾病與男性相比有著諸如發病時間晚、不適癥狀多、臨床表現重等相對不同的臨床特點和發病機制[12],故而建議加強對女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特異性防治研究。2010~2014年女性住院患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排名前8位的位次基本保持穩定。女性住院患者腫瘤以良性為多見,與前期調查[13-14]發現女性子宮肌瘤、宮頸癌、卵巢癌、卵巢良性腫瘤、子宮內膜癌等婦科腫瘤發病人數逐年增多的情況同中有異。提示在職工常規檢查中,婦科專科檢查、腫瘤早期篩查的必要性,而且應該提高腫瘤的早期預防與治理[15-19]。

本研究提供了基于我院5年數據的女性住院患者的疾病構成等狀況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年齡段的多發病,為我院及同級別醫院醫療衛生政策的制訂及藥物配備等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祖學亮,李新華,朱宇飛,等.醫保、農保患者住院醫療費用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9,26(3):278-281.

[2] 李超,高攀俊,高振,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現況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3):5-6.

[3] 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J].中國醫院管理,2016, 36(2):2-3.

[4] 王育強,李茹.如何正確看待傳染病在我國疾病譜中的位置變化[J].醫學與哲學,2003,24(11):30-32.

[5] 劉葉珍,盧光進.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兒科住院病人疾病譜分析[J].中國病案,2007,8(3):39-41.

[6] 丘英瓊,林冰,徐俏婷.2006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J].中國病案,2008,9(3):40-41.

[7] 李超,高振,盧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構成調查[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 12(4):420-425.

[8] 查莉,賴繁,黃薇.2013年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婦科住院患者疾病構成及費用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16-22.

[9] Braunwald E,Antman EM,Beasley JW,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 J Am Coll Cardiol,2000,36(3):970-1062.

[10] Alexander KP,Peterson ED. Medical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women [J]. Am J Manag Care,2001,7(10):951-956.

[11] Laaksonen DE,Lakka HM,Niskanen LK,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appl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recently suggested definition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Am J Epidemiol,2002,156(11):1070-1077.

[12] 鄭剛,張承宗.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證據和預防指南[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5,10(6):463-465.

[13] Saitoh J,Ohno T,Sakurai H,et al. High-dose-rate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 [J]. J Radiat Res,2011,52(4):490-495.

[14] Kelly KM,Richwald GA. Automated whole-breast ultrasound:adv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J]. Semin Ultrasound CT MR,2011,32(4):273-280.

[15] 黎綺云,陳春娥,吳玲梅,等.有層級化的護理干預項目對婦科腫瘤術后患者主觀體驗的作用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5):98-100,128.

[16] 劉麗,丁輝,潘迎,等.北京市婦女病普查中惡性腫瘤的檢出狀況與趨勢[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2):3644-3646.

[17] 魯艷芝.185例婦科腫瘤患者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18-21.

[18] 王雙雙.247例婦科腫瘤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 29(24):3904-3905.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我院信息統計室2003―2007年的醫院統計報表、出院病人病案、醫院病案首頁信息管理系統及國

際疾病分類報表。

1.2 分類標準

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原則進行疾病分類。以出院病案首頁第一診斷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方法

使用Excel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惡性腫瘤死亡人數

2003―2007年我院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住院死亡人數共1 929人,其中惡性腫瘤死亡702人,占住院死亡人數的36.39%。惡性腫瘤死亡人數中男性占68.38%,女性占31.62%,見表1。

2.2 惡性腫瘤死亡年齡分布

2003―2007年惡性腫瘤死亡平均年齡為(66.5±13.25)歲,年齡最大94歲,最小12 d。死亡年齡段以50~79歲為死亡高峰。死亡人數513人,占73.08%,見表2。

2.3 前5位死因

2003―2007年,我院惡性腫瘤的病死率、構成比及順位連續5年排名第1,順位第2的是循環系統疾病,順位第3的是損傷與外因,順位第4、第5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死亡人數構成比5年來均超過死亡人數的1/3,最低為33.23%,最高為38.429%。病死率5年來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17.11%上升到2007年25.04%,見表3。

表12003―2007年惡性腫瘤死亡情況

表22003―2007年惡性腫瘤死亡年齡構成

2.4 惡性腫瘤死亡順位

2003―2007年我院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男女癌別順位無差異。男性和女性性別比為2.16∶[KG-*2]1,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表4)。

表32003―2007年主要死因病死率(%)、構成比(%)及順位

表4惡性腫瘤死亡順位及性別比

3 討論

2003―2007年我院惡性腫瘤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構成比、順位每年排位第1,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惡性腫瘤已嚴重威脅了居民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3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癥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癥可以減輕痛苦,延長壽命[2]。”目前人類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治愈腫瘤,對惡性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認識,但是惡性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有助于提高對惡性腫瘤的治療,降低惡性腫瘤的病死率。惡性腫瘤住院病死率中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因此,降低男性病死率的探索和研究,在目前已顯得尤為迫切。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競爭非常激烈,男性公民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特別大[3]。合理調整男性公民的社會心理壓力,改掉吸煙、飲酒的不良嗜好,減少過多的應酬,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有助于降低男性病死率。

與吸煙、大氣污染相關的肺癌死亡人數排位第1,被動吸煙也是造成女性肺癌的高發原因之一。與飲食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飲食衛生密切相關的胃癌、肝癌、胰腺癌也依次排位。通過對高危人群定期復查胃鏡、定期復查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通過乙肝疫苗的接種等措施,提倡戒煙、限酒,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合理飲食,低脂低鹽,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地減少癌癥的發生。

我院按照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已經從1997年起對本市腫瘤病人實行跟蹤隨訪,康復指導,提供醫護關懷。對惡性腫瘤的發病情況、治療情況、生存情況、家族史等信息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胃癌、肝癌、大腸癌高危人群進行監測、管理。這些舉措已經大大提高了社區居民的防病意識,重視了癌癥的早期癥狀和體征,有利于癌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了依從性,減少自身延誤,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也大大減少了國家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醫院應進一步加強相關科室的建設和科研工作,加大對惡性腫瘤診斷設備的投入,提高醫生的綜合能力和對癌癥的警惕性,規范診療過程和操作過程,提高診治水平。并進一步加強院內健康宣教,深入社區,因為社區是開展健康教育和隨訪追蹤的最好場所。

4 參考文獻

[1]王家泰,沙慧英,高凱銓.某老年醫院老年人惡性腫瘤死亡資料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 2005,17(10):476-479.

[2]柏金喜,陳雅珍. 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4,21(1):41-42.

篇8

【關鍵詞】 呼吸內科; 臨床實習; 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9-0153-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85

PBL是一種通過多種學習途徑的整合,重視學習主動性,并將解決問題作為中心,以病例為核心展開討論的新型教學方法[1-2],目前這一教學方法在國外醫學院的教學中已得到了普遍應用,且近年來我國諸多醫學院校也引入了這一教學方法[3],但其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還較為少見。呼吸系統疾病是學生在內科疾病學習中接觸最早的系統性疾病,要求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本科生在呼吸內科展開臨床實習時,應以充分利用短暫的實習時間掌握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為重點[4]。基于此,筆者所在醫院對部分呼吸內科臨床實習生嘗試性引入PBL教學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呼吸內科實習的本科生

60名,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名。對照組中男19名,女11名,年齡21~26歲,平均(24.0±2.5)歲;觀察組中男20名,女10名,年齡21~27歲,平均(24.5±2.3)歲。兩組學生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仍以傳統教學法展開臨床實習,即用“師傅帶徒弟”方法,學生看、學、問,老師幫、傳、帶,學生通過模仿、反復訓練進行學習。

1.2.2 觀察組 觀察組以PBL教學法展開臨床實習,措施為以下幾方面:(1)患者準備:結合住院患者基本情況,為學生介紹呼吸內科某種疾病的患者1名,由學生輪流展開病史主詢、查體,其他學生可隨時補充。要求每位學生均展開問診、查體、病歷書寫。(2)問題提出:老師在查看病史后結合患者情況進行提問,如初步診斷為何種疾病、有何依據、需做哪些輔助檢查、對患者作何處理、疾病預后如何等。(3)學生自學:學生根據自身基礎知識對病案要點展開對照,并主動總結需學習、了解的內容,然后借助互聯網、校園網、圖書館、教科書等多種途徑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組內可展開各種形式的討論。(4)師生總結:完成討論后向學生發放表單,表單中的內容為老師認為學生應從病案中學到的內容,由學生將自己的總結與表單展開對照。(5)實施細節:通常在2~3 d內,完成對某一種疾病病案的教學,之后為學生展開另一種疾病的教學,循環往復,在實習期內將呼吸內科常見疾病、危重病相關內容學習完畢。

1.3 觀察指標

兩組學生在進呼吸內科臨床實習的第1天,均進行摸底考試。學生實習時間為1個月,實習結束后進行出科考試,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病例分析、病歷書寫、技能操作,同時以不記名調查問卷形式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摸底及出科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摸底考試時成績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科考試時觀察組基礎理論、病例分析、病歷書寫、技能操作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比較

觀察組認為臨床實習教學課可激發學習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促使知識橫向聯系能力、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溝通表達能力的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呼吸內科專業基本技能涉及的內容較多,且多數患者為老年人,其體質較差、反應慢、病情變化快,需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做出正確診斷并盡快明確檢查方案,從而為患者擬定有效、經濟、合理的治療方法[5-6]。呼吸內科臨床實習是每一位臨床醫學生必須參與的課程,而在實習過程中,如何對學生在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臨床技能等予以加強,提升教學效果及效率,是每一位臨床帶教老師需認真思考的問題[7-8]。

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傳統教學方法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即教學過程和臨床工作程序并不相符,而且學生是通過“模仿”展開學習,這對于提升實習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效果并不理想[9]。PBL教學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國醫學教育中,其是以問題作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通過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而獲取相關知識[10-11],其對學生的主體性更為重視,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潛能,使其主動積極地分析和解決問題[12]。筆者所在科室展開臨床實習帶教時,為觀察組采取PBL教學法教學,將呼吸內科中的病例作為病案,在老師提出問題前提下由學生結合自身基礎知識,主動收集相關資料,并嘗試做出診斷并擬定治療方案,之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知識總結性表單,讓學生將自身收獲與表單對比,從而查漏補缺,進一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觀察組在展開臨床實習之初的摸底考試中,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出科考試時,觀察組學生基礎理論、病例分析、病歷書寫、技能操作等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中,以PBL教學法展開帶教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永琴.淺談護生臨床帶教工作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5):149-150.

[2]伊洪莉,王懷遠,張萌,等.臨床教學路徑在呼吸內科護生帶教中的實施[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1):3690-3691.

[3]趙大海,鄭凌,馬長秀,等.PDCA循環在呼吸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安徽醫藥,2013,17(12):2186-2187.

[4]余靜.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3):114.

[5]李盼盼,吳晶,徐艷.雙軌教學法在呼吸科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6):154-156.

[6]何文芳,呂聰燕,趙梁燕.臨床教學路徑在呼吸內科護生帶教中的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7(2):92.

[7]李春勇.老年呼吸內科感染的因素及預防[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6):146-147.

[8]任濤.PDCA循環法在呼吸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6):94-95.

[9]呂小川.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J].亞太教育,2015,7(21):96.

[10]孫娟,李君,費霞.清單式教學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5):14.

[11]楊雅芳.PBL聯合LBL教學法(雙軌教學法)在呼吸內科護生帶教中的效果觀察[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9):106-108.

篇9

【關鍵詞】 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 護理學基礎; 護理操作技術; 考核評分

Application of Medical Record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Nursing Science” Teaching Training/HUANG Si-bi,GONG Xiang-jing,HU Xiao-q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7):068-07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edical record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in “Basic Nursing Science”training teaching.Method:120 subjects were called from four-yea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of 2013-2014 level,they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using medical record scene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using conventional teaching)for each 60 cases.The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records were evaluated by examination score results of primary care,various instrument us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routine care technical.Result:Writing of nursing records,bed preparation unit,assessment of vital signs and nursing,injection methods,different modes of administration and drug allergy rescue methods,aseptic technique,patients cleaning care,pressure ulcer care,patient transport and health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fundamentals medical car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dical record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Basic nursing science; Nursing skills; Assessment rating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7.018

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教材,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作出判斷,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解決臨床實踐的問題[1]。情景模擬教學法是美國心理學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種行為測試手段。在教學中,它是指為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設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加深學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2-3]。國外對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與研究已有多年的歷史,其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國外護理教育中也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教學。

目前,我國的護理界對病案情景模擬教學研究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主要涉及到臨床護理教學和理論教學領域,但如何在實訓教學中應用情景模擬教學尚待研究。本課題將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教師設計生動形象的臨床病案導入實訓課中,將學生置于針對病案模擬的各種護理工作環境中開展實訓教學和考核,利用多種醫學模擬設備,全程展現臨床護理操作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和綜合實踐操作能力,且可為學生能夠從學校教育到臨床實習做好銜接與過渡,架起護理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橋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校四年制本科護理專業2013-2014級學生120名為研究對象,男20名,女100名,年齡19~21歲,中位年齡20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試驗組(采用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與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各60名。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 (1)病案擬定:實訓帶教教師根據每次實驗課內容結合臨床實際,編寫具有代表性、針對性的案例,設計極為貼近臨床的病房工作情景。課前一周將病案及操作流程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分組討論,評估病案,計劃實訓內容及標注相關疑問。根據護理學基礎擬定患者的皮內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輸液、輸血、藥物過敏搶救方法、導尿術、灌腸術、鼻飼法、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護理措施,提前一周提交給參與試驗的護生。(2)病案情景模擬教學: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以智能型高級綜合模擬人(ECS)、KERI護理模型人、靜脈穿刺手臂、心肺復蘇訓練模型人、導尿模型、洗胃模型等高端醫學模擬設備為基礎,根據老師擬定的病案,護生完成皮內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輸液、輸血、藥物過敏搶救方法、導尿術、灌腸術、鼻飼法、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基礎護理操作技術;護理過程常用的醫療儀器及必須掌握的操作技術。(3)評價教學質量的方法:實訓課時,教師組織觀看操作教學錄像,然后學生每4~5人一組,根據案例分工承擔不同的角色進行操作練習[4-5]。實訓課結束前20 min,進行小組競賽,由學生交叉點評[6],最后指導教師總結和評價。本學期所有實訓課程結束后,教師設計導入各項護理技術操作的綜合病案,對學生進行期末情景模擬操作考核。

1.2.2 常規教學法 教師示教,學生分組單項技能訓練,多媒體示范。

1.3 觀察指標

1.3.1 評價教學質量的指標 基礎護理:護理病歷的書寫、床單位的準備、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注射方法(皮內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不同的給藥方式(口服、吸入、滴入、栓劑、皮膚、舌下)與藥物過敏搶救方法、無菌技術、患者的清潔護理(口腔、頭發、指甲、皮膚、會陰)、患者運送(輪椅、平車、擔架)、健康教育;各種醫療儀器的使用方法與技巧:輸液泵、霧化吸入器、洗胃機、電動吸引器、氧氣供氧裝置的使用;護理常規技術:霧化吸入、心肺復蘇[7]、輸氧、乙醇擦浴、灌腸、隔離技術、鼻飼、導尿、吸痰技術的掌握。

1.3.2 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 技術考核組織7位中級以上職稱的護理教師,通過錄像,根據操作評分標準,按百分制給分,以平均分為最后得分。評分分值按優(85~100分)、良(75~84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合計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理論考試與技術操作考核均以100分計數,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基礎知識評分結果 兩組護生護理基礎知識考核結果比較,護理病歷的書寫、床單位的準備、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注射方法、不同的給藥方式與藥物過敏搶救方法、無菌技術、患者的清潔護理、壓瘡護理、患者運送、健康教育的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醫療儀器使用技巧評分結果 兩組護生輸液泵、霧化吸入器、洗胃機、電動吸引器、氧氣供氧裝置的使用技巧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護理常規技術評分結果 兩組護生霧化吸入、心肺復蘇、輸氧、乙醇擦浴、灌腸、隔離技術、鼻飼、導尿、吸痰技術的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案例教學法通過真實、典型的案例學習,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8-9]。情景模擬演練則利用一個情景或活動的真實場面,模擬臨床護理的各種技能、技巧、以達到教學目的 [10-13]。本研究利用智能型高級綜合模擬人(ECS)、KERI護理模型人進行情景教學,ECS與KERI由知識系統與智能計算機系統組成,其中知識系統由病例推理、模型推理組成,智能計算機系統包括遺傳算法、人工神經網絡、模糊邏輯等[14-15]。它能真實地模仿:(1)神經系統方面:雙側眼瞼自動眨動,眨動速度可自行調節;瞳孔大小可有散大,縮小和正常三種變化;模擬患者的驚厥,患者全身會真實地抽搐。(2)呼吸系統方面:可模擬舌后綴、喉頭水腫、喉痙攣、氣道阻塞以及左右支氣管等各種呼吸道梗阻的臨床情況,插管誤入食道自動引起肺內氧血紅素壓積,心動過速[16]。(3)循環系統方面:全身可以觸及雙側的頸動脈、撓動脈、肱動脈、股動脈、N動脈、足背動脈12處動脈搏動,可以聽診心音、Korotkoff音等.對在真實的監護儀上對心電圖、血壓、心輸出量、心律及血氣、體溫等體征進行監測和記錄及五導聯心電監護。(4)消化系統方面:可聞及多種腸鳴音,進行真實進行腹腔灌洗練習,模擬因過度吸氣或插管錯誤而造成的胃擴張[17]。(5)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練習專科護理操作。代謝系統:可以自主反應動脈血氣值和靜脈血氣值,通過模擬監護儀顯示,數據根據CO2及O2濃度自主地變化;操作者通過對pH值地調節,可以模擬人體新陳代謝地酸中毒和堿中毒。(6)ECS配置的監視器,可以顯示選中的患者的26種生理數據,它會隨著模型人內部潛在的生理特征的變化,進行實時更新(具體數據:心率、動脈壓、心輸出量、血氧飽和度、紅細胞壓積、心肌缺血指數、動脈血壓、肺動脈壓、中心靜脈壓、左肺容量、右肺容量、潮氣量、肺泡二氧化碳分壓、肺泡氧氣分壓、自主呼吸頻率、動脈二氧化碳含量、動脈氧氣含量、pH值、血液溫度、體表溫度、患者體重)。(7)液體交換平臺:可以方便地控制各種類型液體在模擬系統的交換情況,包括交換量控制和交換時間控制,系統會根據患者自身生理狀況自動反應出這些液體在體內的生理學變化情況,系統內置可控液體類型包括―液體丟失(全血)、液體丟失(血漿)、輸注膠體液、輸注晶體液、輸注壓縮紅細胞、輸注全血細胞、尿量排出。

由于ECS模擬教學再現了患者的臨床護理環境,形成“理論―模擬―實踐―理論”的學習過程[18],不僅培養了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同時活躍了教學氛圍,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積極性[19]。本研究采用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教學,使護生親臨其境,感受到臨床患者的現實病情,所有的護理技能操作均在模擬患者的身上完成[20],因此本試驗組護生護理基礎考核結果比較,護理病歷的書寫、床單位的準備、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注射方法、不同的給藥方式與藥物過敏搶救方法、無菌技術、患者的清潔護理、壓瘡護理、患者運送、健康教育的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儀器使用技巧考核結果比較,輸液泵、霧化吸入器、洗胃機、電動吸引器、氧氣供氧裝置的使用技巧,霧化吸入、心肺復蘇、輸氧、乙醇擦浴、灌腸、隔離技術、鼻飼、導尿、吸痰技術等常規護理技術的評分也比對照組高,且有非常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常規教學法,局限于教師示教,學生分組單項技能訓練,多媒體示范。教學方法單一,學起來枯燥無味,印象不深刻,因此護理基礎知識、儀器設備的使用、常規護理技術的掌握相對比較生疏,考核成績顯然低于接受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的護生。

參考文獻

[1] Leunt K K, Lue B H, Lee M B.Development of a teaching style inventory for tutor evaluation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Med Educ,2003,37(5):410-416.

[2] Noorminshah A I,Marva M,Noorfa H M,et al.Student perception of using case:study as a teaching method[J].Procedia-Social Behav Sci,2013,93(1):2200-2204.

[3] Rauen C A.Using simulation to teac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You can't just throw the book at them[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1,13(1):93-103.

[4]喬永麗,孫建萍.基于動態教學法下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19):2023-2024.

[5]江林娜,陳雪紅.學生互評在基礎護理技術課后實訓練習中的應用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4):131-132.

[6]楊夢夢,卓明,李明星,等.基礎護理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6,10(59):138.

[7]王秀梅,程俊蘭.心肺復蘇教學方法改進前后教學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7):1081-1082.

[8]段小燕,張麗亞.案例教學法聯合情景模擬演練在口腔醫學本科生職業防護培訓中的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7):1092-1094.

[9] Liaw S Y,Wong L F,Lim E Y,et al.Effectiveness of a web-based simulation in improving nurses’ workplace practice with deteriorating ward patients: A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study[J].J Med Internet Res,2016,18(2):e37.

[10] Kramer H S,Gibson B,Livnat Y,et al.Evaluation of an electronic module for reconciling medications in home health plans of care[J].Appl Clin Inform,2016;7(2):412-424.

[11] Lewis C , Reid J ,McLernon Z ,et al.The impact of a simulated intervention on attitude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and medical students towards end of life care provision[J].BMC Palliat Care,2016,15(1):67.

[12] Chen H ,Kelly M ,Hayes C ,et al.The use of simulation as a novel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ule in undergraduate science pathophysiology education[J].Adv Physiol Educ,2016,40(3):335-341.

[13] Okla G,Eden D,Okla N.Simulation labimulation lab:“A contemporary medical essental”[J].Middle East J Anaesthesiol,2016,23(4):501-503.

[14] Begley C M.Developing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tactics,teamwork and talk[J]. Nurse Education Today ,2009, 29(3):276-283.

[15] Preve N.Segedm A: Sensor grid enhancement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health care computing[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8(3):2371-2380.

[16]黃楹.病例一情境模擬教學法在呼吸系統疾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養生,2016,32(5):189.

[17]盧書明,馬亮亮,李艷霞,等.案例教學聯合模擬教學法在消化內科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3):3299-3301.

[18]洪漢,霞蘇靜.案例與情景模擬聯合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6):158-160.

[19] Pandey B,Mishra R B.Knowledge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system in medicine[J].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09,39(3):215-230.

篇10

呼吸系統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呼吸內科作為內科基礎學科,實踐性強,涉及面廣,危重急癥病人多,臨床實習非常重要。如何充分利用時間調動大家積極性,讓每個實習醫生都能輕松掌握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從而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一份艱辛重要的工作,我們在長期的臨床實習帶教中中有一些分析和體會,現在總結如下:

1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強化教學意識,形成教學梯隊

教學醫院的臨床醫師常常承擔多重工作,臨床、科研、教學,用于臨床實習教學的時間精力有限。科室設立專門的教學秘書,詳細制定臨床實習教學計劃,相對固定的帶教老師,強化教學意識,建立統一考核標準,包括出科、操作技能、醫德醫風等各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學梯隊培養,由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親自負責八年制實習同學帶教,本醫療組內責任心強的高年資住院醫師或進修醫師、研究生作為補充。由于主治醫師常常不參加一線值班,更多負責門診及二線會診工作,因此如果能夠注意培養本醫療組內責任心強的高年資住院醫師或進修醫師、研究生的教學意識,作為臨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體教學老師,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于住院醫師本身的發展。此外,對于實習學生而言,臨床帶教教師是初次接觸的臨床醫師,從醫習慣、對患態度、工作作風都將從臨床帶教老師身上學來,并可能影響未來從醫生涯;因此臨床帶教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醫學知識,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質和人格魅力直接對學生產生持久的影響。因此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強化教學意識非常重要。

2重視床邊教學,注意基本功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查房質量

病房是培養醫生最好的課堂,床邊教學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最好途徑[3]。日常三級查房時,引導學生從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中了解癥狀和體征,根據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幫助他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舉一反三分析病情,從而更好的把課本知識和實際病例結合起來,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日常收治病人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技能培訓,雖然八年制實習生經過診斷學學習,對于查體、問診的規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帶教老師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應根據各個患者的疾病特點,一一強調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問診特點、鑒別診斷思維及病例書寫,這樣由點及面、由面及點可以增加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同時系統規范實習醫師肺部體格檢查手法,提高查體水平,并針對不同疾病強調相關陽性、陰性體征所提示的意義。同時要讓學生盡快熟悉開檢驗、檢查單、下醫囑等具體工作,特別重視醫療文書的規范書寫。呼吸科是一個操作較多的科室,動脈穿刺術、胸腔穿刺抽氣(液)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等,這些操作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學會,老師應該做到在術前講解、術中指導、術后點評,增加操作規范性。此外,以PBL教學模式為指導建立教學查房制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主動思維,通過問題的自學、討論到總結,以鞏固所學知識,掌握思維方法。臨床工作中選擇典型的病例設計一系列漸進式的問題,包括基本理論、臨床知識等方面,學生圍繞病人仔細詢問病史、認真體格檢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時根據老師提供的病史資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師因勢利導提供相應指導和補充,同時注意增加指南、循證醫學方面內容,作為書本的有力補充。帶教老師還可組織學生參加疑難危重病例的討論,提前通知學生認真準備、踴躍發言,通過病案討論使學生加深對疾病病例、病理、病生、臨床表現、診治的認識[4],同時有利于學生從老專家、老教授身上學習有益的臨床思維和臨床經驗,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針對呼吸常見疾病、重要檢查項目、基礎知識開展專題講座,提高專業知識

在呼吸科實習時間不長,接觸的病例有限,單純靠查房所見,往往會遺漏一些典型的病例、體征、影像學、病理資料。如果每次僅針對呼吸科實習同學開展講座,聽課人數過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時間,如果能夠在整個內科實習的時間聯合其他科室老師一起針對內科常見疾病、重要檢查項目、基礎知識開展專題講座,每次常見人數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到呼吸科應該包括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查、機械通氣、抗生素臨床應用、常用解痙平喘藥物、GOLD、GINA等方面,針對呼吸常見疾病、重要檢查項目、基礎知識開展專題講座,提高相關知識。

4充分利用PACS系統等教學資源進行影像、病理教學

呼吸內科實習的另外一個難點在于胸部影像學的學習,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臨床等多方面知識的結合,而且需要對實物的觀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統極大的方便了教學,利用這種系統老師在任何一個終端都可以及時瀏覽患者的胸部影像圖片、病理圖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圖片,又能夠按照疾病種類隨時調閱并向學生講解,方便學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兩可、難以理解的影像學描述,增加感性認識。此外,選擇典型病例制作教學媒體,更有利于學生系統學習和復習。

5引入循證醫學理念,組織讀書報告會,培養文獻檢索分析能力

循證醫學(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種以證據為基礎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在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基礎上做出。八年制醫學生大多具備一定文獻檢索能力,主動學習能力較強,針對這一特點,在他們出科前1周,可以根據病區病種和診療中遇到的問題,對每一批學生布置論題,也可以由學生自行設計,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的醫學文獻,提出自己的意見并寫出讀書報告,組織讀書報告會,請老師講評,按照循證醫學要求教會他們怎樣提出一個可回答的臨床問題,怎樣利用學過的文獻檢索查詢最新、最好的解決方法,并對獲取的信息按照EBM標準進行評價,怎樣用評價結果解決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如何將檢索結果與病人的病情結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此外,醫學期刊是醫學科研、臨床經驗的載體,能及時反應醫學研究的新進展,指導學生閱讀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醫學期刊,尤其推薦疑難病例討論、教學查房、進修查房等欄目,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醫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大有幫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