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禮儀及文化范文
時間:2023-10-30 17:3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餐桌上的禮儀及文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餐桌禮儀;文化差異
一、中西方餐桌禮儀文化差異對比
1.歷史起源。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食禮之國”。最早出現的食禮,又與遠古的祭神儀式直接相關。后來食禮由人與神鬼的溝通擴展出人與人的交際,以便調節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逐步形成吉禮、兇禮、軍禮、賓禮、佳禮等“先秦五禮”,奠定了古代飲食禮制的基石。
漢族傳統的宴飲禮儀程序是:主人向客人發出請柬,屆時主人在門口相迎。出席的賓客也要互致問候,開席前客人先在客廳小坐,吃些茶點。待客人到齊后一一就座,以左為上,相對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為三座。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開始敬酒讓菜。敬酒時先敬長輩和主賓,最后才是主人。這種傳統的宴請禮儀在我國的大多數地方流傳至今,在各種電影電視劇作品中也很多見。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中西餐飲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西方餐桌禮儀起源于法國,當時因著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一系列細致的禮儀。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著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樣的用餐習慣。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致,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
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習俗。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開始,家長就對其進行餐桌禮儀的培養。
2.餐桌用語。
在中國,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瑯滿目,主人也會說“菜很少,招待不周,還請大家多擔待“;而西方國家的主人則會很隨便的說“help yourselves”,顯得很自然隨意。同時中國的主人會不時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經??腿说耐氡恢魅藠A的菜裝得滿滿的,但是在西方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主人的布菜會讓客人覺得自己的意愿沒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擺放。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禮儀最基本差異。在我國,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頭和竹子。而刀叉的起源與歐洲古代的游牧民有關,他們隨身帶刀,往往遇到獵物,用刀子割下來,燒熟了,用刀子分著吃。大約到15世紀前后,為了改變進餐姿勢,才慢慢開始使用叉子。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觀念。
在中國,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體現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單元,而西方人一開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后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
筷子是中餐最重要的餐具。在使用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地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后一定要整齊地豎向放在飯碗的正中。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要把筷子豎直插放在食物上面;不能用筷子剔牙’撓癢或夾取食物以外的東西。
西方餐具擺放時托盤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內,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擺放。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里。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而且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子上,另一端放在桌子上;進餐中需要暫時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置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還要繼續吃;用餐結束后將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刃向內與叉子并攏,平息放置于餐盤上,表示用餐結束。
4.從座位安排角度對比。
中西方都對宴請活動過程中的座位排序極為重視,中國人在傳統的思想中,對八仙桌極為喜愛。在宴請中,年紀大的長者或是主人,以及德高望重的人坐到主要位置,其他客人會按順序入座;而西方國家在宴請客人中,習慣用長桌,主人會坐在桌子的兩端,而客人則按照次序入座,這種差異反映了中西方思想方面的差異,中國人喜歡幸福圓滿的感覺,所以選擇圓形的桌子。
5.從餐桌禮儀禁忌角度對比。
與中國的傳統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習俗,不要觸犯了他們的禁忌,因為中國人通常認為飲食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在用餐時犯了禁忌會帶來厄運。比如說吃魚,當吃完一面魚身,需要用筷子翻轉到另一面時,通常開車的人是不會動筷子去翻的。他們認為:如果翻了魚身,那么駕車的時候就會翻車。
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就餐時不可以狼吞虎咽;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應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不應在進餐中途退席;確實需要離開,要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干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等。
二、形成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
1.思維方式不同。
中西方受不同文化底蘊的影響,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反過來,不同的思維方式又進一步影響文化的發展。中國人的思維是綜合性的,在思考的過程中注重集體利益,而西方人則偏好分析性思維,思維上更強調個人主義和自我,注重個性的張揚。
2.價值觀的不同。
中國人的價值觀是集體主義,相對的西方人的思想中個人主義占主要地位。中國人崇尚中庸的思想,主張通過努力來調和各種矛盾以達到共贏的結果。而西方則以個人利益為重,注重自我和個性的張揚。價值觀的差異影響的意義深遠,不僅在心靈思想上有著不小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體系。
受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影響,中西方餐桌禮儀存在各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對跨文化交際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中西方交往之前,對對方的餐桌禮儀了解十分必要。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的分析,了解到了中西方之間不同的文化傳統。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趨頻繁,也就突顯了餐桌禮儀在國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二者之間的不同,對于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有著很大的幫助,人們需要了解中西方國家在餐桌禮儀上的差異,以便能在國際交往中更好地交流,給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李海芳. 淺析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J]. 跨世紀:學術版,2009,17(4)。
[2]w紅群.世界飲食文化,[M], 時事出版社,2006年版。
篇2
關鍵詞:餐布文化 特色 發展融合
中圖分類號:K8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8-0098-02
餐布文化就是一種為了讓餐膳不受阻礙和破壞而得以順利進行的實用守則。餐布文化的核心是餐布禮儀,而哈薩克族是十分注重餐布禮儀且好客的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餐布文化和相當完整的餐布規則。因此,掌握相關規則和知識有利于加強民族間的交流,培養彼此間的感情。
哈薩克族傳統文化把客人分為三大類:一是 qudaj qonaq(賜予的客人);二是 arnawl qonaq(邀請型客人);三是 qdrma qonaq(串門型客人)。本論文以餐布文化為切入點,對哈薩克族的餐布文化進行探討,從而揭示和梳理與餐布文化相關的禮儀和餐布守則。
一、哈_克族的餐前禮儀文化
哈薩克文化是一種草原游牧文化,它存在的經濟基礎是畜牧業經濟,因此哈薩克族所創造的餐布文化也具有濃厚的草原文化特征。哈薩克人會根據客人類型做餐前準備,為最高貴的客人準備“kk qasqa taj”(額頭上帶白斑的青藍色馬駒),是“萬里挑一”稀罕的食物,是接待可汗、宰相等級別最高的客人規格。如果邀請的客人是親家或尊貴的長輩,主人準備“aqsarbas qoj”(棕頭白羊),這種羊也很稀罕,千只羊里只出現一只,是“千里挑一”的珍貴食物。如果是普通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則會準備一只羊,最好是白色的羊。“qaz”(馬肋條灌腸)、“qarta”(馬直腸灌腸)、“al”(馬的頸部油)、“aja”(骶骨),這四個部位的肉出自馬身上并且味道特別鮮美,因此哈薩克人會把這些部位的肉準備給客人。
二、哈薩克族餐布上的美食內涵
哈薩克人將一只羊分為“巴斯”(羊頭)、“將巴斯”(臀部)等部位?!鞍退埂笔悄腥说南笳鳎皩退埂笔桥说南笳?。就餐時,主人先把裝有羊頭和羊后腿的盤子給在座的長輩或是尊貴的客人,大家用刀把肉削下來,用手抓食??腿吮仨氁讶鶐腿饨o主人中的長輩,再削下右耳朵給在座的小孩子,最后客人要把羊頭敬還給主人來表示感謝。哈薩克族對羊的每一部位的肉都賦有特定的意義:如羊耳朵上的肉要給小孩吃,長輩們希望小孩子以后能夠聽話,但不能把同一只羊的左耳朵和右耳朵給同一個孩子吃,因為擔心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成為不謹記家人教誨的人;羊的前腿骨不能分給沒有結過婚的女性吃,不然以后可能會嫁不出去或者會很晚結婚;羊的顎要分給主人家的女兒吃,寄予她長大以后能夠伶牙俐齒的期望。
三、哈薩克族餐后離席禮儀
哈薩克族用餐結束特別是吃完肉后要洗手,在洗手的時候應該向主人表示感謝并祝其長壽。如果給客人倒水洗手的是主人家的孩子,這時客人就會對孩子說祝福語:“孩子,祝你越來越聰明!”“祝你茁壯成長,學業有成!”此外,在客人離開主人家時,一定要同主人打聲招呼,主人會根據客人禮物的分量來回禮。如果客人是帶著小孩子過來的,主人一般會送給小孩一個手帕或者一條白色的毛巾。
四、哈薩克族餐布文化形成的原因
1.餐桌上食物的種類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哈薩克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漢朝的公主細君在她的詩句中也書寫了哈薩克族先民游牧生活的情景。哈薩克族的餐布上出現最多的是肉食和奶制品,而米和面只能作為輔的食物。
2.餐布上的飲料不同
在哈薩克族的餐布上奶制品飲料絕對是不能缺少的,例如:酸奶、奶茶、馬奶酒等這些都是極佳的飲品。哈薩克族嚴禁飲酒,但是其特有的飲料――馬奶酒,是哈薩克族餐布上經久不衰的飲料。
3.哈薩克族的助食工具
哈薩克人的助食工具是手。把肉煮好后用大盆盛起來放在餐布上,由一個人拿著刀子負責割肉,其他人則用手抓食。隨著時代的變化,餐桌文化的不斷交融,哈薩克族現在也以勺、叉、刀、筷子等工具助食。
五、哈漢餐桌文化的融合發展
在長期交往、共同生活中,哈薩克族和漢族同胞在文化上的交流逐漸頻繁,長期以來,兩種文化的相互碰撞致使餐桌文化受到了很深的影響。
1.熱情好客
哈薩克族和漢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熱情好客。哈薩克人認為客人是先輩的遺產,所以當有人來家里做客時,哈薩克族主人不僅會用美味的飯食招待客人,還會好好照料客人的馬匹。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漢族人眼里,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必定要拿出最好的酒肉來款待。
2.注重飲食營養衛生
哈薩克族的餐布上以奶制品和肉為主,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哈薩克族十分注重衛生,吃飯前要把手洗干凈,不能用手背擦食物,不能坐在有食物的箱子上,不能用腳跨過吃飯用的餐布。漢族的飲食也非常注重營養、衛生,烹飪方法的組合、葷素的搭配、上菜順序的設定都可以看出飲食的科學性和營養搭配的合理性。
3.尊老愛幼
哈薩克族人吃飯時會讓年長者先吃,在餐桌上如果長者不動食物,其他的人都不會吃食物,這表現了對長者的尊重。漢族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原點,“孝”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在漢族的餐桌上,長輩也同樣受到尊重。
4.用餐文明有序
各民族的進餐禮儀多是指吃相,吃飯要吃得有條不紊,做到細嚼慢咽的同時也要做到斯文,讓人有一種在享受美食的感覺。從哈、漢兩個民族的餐前禮儀、餐桌席位布置、用餐禮儀及餐后離席等各方面來看,兩個民族用餐共同特點都是文明有序。
5.漢、哈食物的相互影響
隨著哈薩克族和漢族的交流不斷增多,哈薩克族的飲食習慣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引進漢族的餃子、泡菜、饃饃、蛋糕、米飯、粥等。在食物的制作方法上對肉的加工、菜的烹飪都有了新的方法,由原來的烤變成了炒、煮等多樣的做法。哈薩克族早期對蔬菜并不重視,但隨著哈薩克族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今各種蔬菜已經端上了哈薩克族的餐布。相應的,漢族的飲食也受到了哈薩克族的影響:哈薩克族的茶已經裝在了漢族人的茶壺里,平時
餐桌上各種做法的馬肉、羊肉、牛肉、馕、酸奶、拉條子等也已經成為漢族餐桌上的食物。
六、結語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看到哈薩克族在總結生活經驗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餐布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各民族和哈薩克族在生產、生活、經濟往來等方面的交叉越來越多,掌握這些細小的禮節可以讓各民族的交往過程和諧有序,也會使彼此的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
參考文獻:
[1]王懷德,郭寶華.伊斯蘭教史[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2.
[2]王仁湘.飲食與中國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篇3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國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干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曜邮沁M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赡艿脑?,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后,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用餐對于家居生活是頭等大事,體現個人素質和品味
眼睛看準食物才能動筷子
斟茶的順序很講究,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設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日如中秋節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灶君
中國人不單止十分尊重吃的藝術及禮儀,甚至會敬拜由火神衍生而來的灶君,他們認為灶君能保佑廚房避開火災及各種不幸事件之發生,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準備一頓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雞、燒豬、多樣蔬菜、飯等,以多謝灶君對他們過去一年的保佑。他們通常會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數個小時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禮儀與迷信有何關系?
客人與傳統的中國家庭同桌用飯,須尊重他們的文化、禮儀及習俗,用飯時注意不要觸犯多樣的禁忌,因為中國人認為飲食與個人命運幾乎是息息相關的,用飯時犯了禁忌,便會惹來衰運。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這是由于香港在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漁民很關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飯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要培養吃光碗中飯的習慣,一粒飯也不可剩余在飯碗,否則將來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臉的,亦不尊重辛勞耕種的農夫。這些迷信的飲食習俗流傳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為中國人的飲食禮儀。
用餐俗例
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嘗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肴,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飯共同配這數碟菜肴,飯吃完可再添;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餐桌擺設
日常飯食的擺設是在各座席擺上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只湯匙、一碟調味醬,用飯后通常會給客人一條熱毛巾,代替紙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時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從各碟共享的菜肴夾取食物;湯水一大鍋的端上,各人同飲一鍋湯??腿擞蔑垥r絕對可以來一招「飛象過河,夾取放在遠處的菜肴。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肴,他們的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怎樣叫一頓中式飯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溫,喝過熱湯后便開始品嘗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飯,使菜肴辣而溫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于吃飯,要提起飯碗貼著唇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里,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宴會
中國人很少在日常用飯時喝酒,但酒在他們的盛宴上則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宴會開始時,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這時客人的飲酒興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來祝酒,要先為別人添酒或汽水,后為自己添加,才合乎禮儀,且要添至近乎滿瀉為止,以表示尊重對方及彼此友誼,而主人家要盡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禮儀。若你不想飲酒,應在宴會開始時便表明,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
宴席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時,宴席便正式結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并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說聲晚安,之后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并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肴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肴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后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
飲料
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料,湯是他們飯食時的最佳飲料,在特別的日子或場合上,中國人會飲葡萄酒或烈性酒,卻不會飲水,這與西方人不同。中國茶是茶樓的主要飲料,雖然有其他飲料供應,但他們認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飲料,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點心,茶有助洗去油膩。每桌都供應一個或兩個茶壺,且可不斷添飲,客人只需揭開茶壺蓋并放在壺頂上,便有侍應前來添滾水;無論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為別人斟茶,但記著要先為別人斟,最后為自己斟,這才合乎禮儀。茶樓備有不同種類的茶葉,客人可隨個人喜好選擇。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第九:最后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禮儀
西方餐桌禮儀起源于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當時因著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一系列細致的禮儀。
到了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時,禮儀更為復雜,甚至專制?;实郾仨氉罡叩囊巫?,每當樂聲響起,王公貴族必須將菜肴傳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著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樣的用餐習慣。高盧人坐著用餐;羅馬人臥著進食;法國人從小學習把雙手放在桌上;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
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致,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
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須穿上得體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禮物,處處表現優雅的言談舉止。
餐具擺放的位置主要是為方便用餐,由外而內取用。用過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應會收起用過的餐具。
①紅酒杯﹕喝酒時應拿著杯腳,而非杯身,避免手溫破壞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飲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漬﹔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魚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對摺成三角形放在膝蓋上,抹嘴時,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離開座位時,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應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的右邊﹔
(11)大刀(主菜刀)﹔
(12)魚刀﹔
(13)湯匙﹕喝湯時忌發出聲音。喝湯后,湯匙不應放在碗中,應把湯匙拿起放在湯碟上。
『入坐禮儀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而坐。身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而關于邀請入坐的順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該是貴賓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邊,貴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
如果沒有特別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長輩在場,必須禮讓他們,否則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時,免不了會隨身攜帶包包,這時候應該將包包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是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維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個木頭人,并且注意與餐桌保持適當的距離。
遇到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唿一聲是絕對必要的,而男士也應該起身表示禮貌,甚至如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還必須幫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畢之后,必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的人才能開始離座。
『使用禮儀
有關餐巾的使用問題,必須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后,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因為三歲小女孩這樣做或許很可愛,但十三歲以后的成人這樣做就有點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臟衣服,以及擦掉嘴唇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食具的衛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食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后,應該將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方面,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后,刀叉并排在盤子中央,服務生會主動來將盤子收走。食具除了用來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來移動食物,因為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食用禮儀
肉類:切牛排時應由外側向內切,切一塊吃一塊,請不要為了貪圖方便而一次將其切成碎塊,這不但是缺乏氣質的表現,而且會讓鮮美的肉汁流失,非??上?割肉塊時大小要適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來的危險。咀嚼食物時,請務必將嘴巴合起來,避免發出聲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貝類海鮮:貝類海鮮應該以左手持殼,右手持叉,將其肉挑出來吃。吃魚片時,可用右手持叉進食,避免使用刀具,因為細嫩的魚肉很容易就會被切碎而變得難以收拾;遇到一整條魚的時候,先吃魚的上層,再用刀叉剔除魚骨,切忌翻身,吃龍蝦時,可用手指去掉蝦殼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應該用小湯匙取食。桃類及瓜類,餐廳會先削皮切片,應該用小叉子取食。草莓類則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時候,餐廳通常會提供洗手盒,里面會放置花瓣或檸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點:一般蛋糕及餅類,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樣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湯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塊的硬餅干,可以直接取用。
『飲用禮儀
湯:喝湯時要用湯匙,而不是將整個碗端起來喝,用湯匙喝湯時,湯匙應該由自己這邊向外舀,切忌任意攪和熱湯或用嘴吹涼。喝湯時避免出聲是最起碼的禮貌,當湯快喝完時,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傾斜以便取湯。喝完湯之后,湯匙應該放在湯盤或湯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時,餐廳一定會附上一支小湯匙,它的用途在于攪散糖和奶精,所以盡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湯匙來攪拌自己的飲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來嘗甜度,不然保證你一定會得到全桌的注目禮。喝咖啡或茶時,應該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來了。喝完之后,小湯匙要放在碟子上。
宴會禮儀
(1)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開。千萬別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亂揉??梢杂貌徒淼囊唤遣寥プ焐匣蚴种干系挠蜐n或臟物。千萬別用它來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從湯開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湯匙,它就在你的右邊的盤子旁邊。不要錯用放在桌子中間的那把匙子,因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醬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開始。她不會像中國習慣那樣,請你先吃。當她拿起匙或叉時,那就意味著大家也可以那樣做了。
(6)如果有魚這道菜的話,它多半在湯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魚的一把專用叉子,它也可能與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總之,魚叉放在肉叉的外側離盤較遠的一側。
(7)通常在魚上桌之前,魚骨早就剔凈了,如果你吃的那塊魚還有刺的話,你可以左手拿著面包卷,或一塊面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應悄悄地,盡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將它取出,放在盤子邊沿上,別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附加:美國人用餐的戒條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篇4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國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干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赡軙峁┑?,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曜邮沁M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后,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用餐對于家居生活是頭等大事,體現個人素質和品味
眼睛看準食物才能動筷子
斟茶的順序很講究,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設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日如中秋節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灶君
中國人不單止十分尊重吃的藝術及禮儀,甚至會敬拜由火神衍生而來的灶君,他們認為灶君能保佑廚房避開火災及各種不幸事件之發生,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準備一頓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雞、燒豬、多樣蔬菜、飯等,以多謝灶君對他們過去一年的保佑。他們通常會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數個小時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禮儀與迷信有何關系?
客人與傳統的中國家庭同桌用飯,須尊重他們的文化、禮儀及習俗,用飯時注意不要觸犯多樣的禁忌,因為中國人認為飲食與個人命運幾乎是息息相關的,用飯時犯了禁忌,便會惹來衰運。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這是由于香港在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漁民很關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飯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要培養吃光碗中飯的習慣,一粒飯也不可剩余在飯碗,否則將來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臉的,亦不尊重辛勞耕種的農夫。這些迷信的飲食習俗流傳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為中國人的飲食禮儀。
用餐俗例
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嘗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肴,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飯共同配這數碟菜肴,飯吃完可再添;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餐桌擺設
日常飯食的擺設是在各座席擺上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只湯匙、一碟調味醬,用飯后通常會給客人一條熱毛巾,代替紙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時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從各碟共享的菜肴夾取食物;湯水一大鍋的端上,各人同飲一鍋湯??腿擞蔑垥r絕對可以來一招「飛象過河,夾取放在遠處的菜肴。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肴,他們的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怎樣叫一頓中式飯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溫,喝過熱湯后便開始品嘗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飯,使菜肴辣而溫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于吃飯,要提起飯碗貼著唇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里,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宴會
中國人很少在日常用飯時喝酒,但酒在他們的盛宴上則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宴會開始時,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這時客人的飲酒興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來祝酒,要先為別人添酒或汽水,后為自己添加,才合乎禮儀,且要添至近乎滿瀉為止,以表示尊重對方及彼此友誼,而主人家要盡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禮儀。若你不想飲酒,應在宴會開始時便表明,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
宴席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時,宴席便正式結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并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說聲晚安,之后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并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肴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肴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后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
飲料
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料,湯是他們飯食時的最佳飲料,在特別的日子或場合上,中國人會飲葡萄酒或烈性酒,卻不會飲水,這與西方人不同。中國茶是茶樓的主要飲料,雖然有其他飲料供應,但他們認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飲料,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點心,茶有助洗去油膩。每桌都供應一個或兩個茶壺,且可不斷添飲,客人只需揭開茶壺蓋并放在壺頂上,便有侍應前來添滾水;無論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為別人斟茶,但記著要先為別人斟,最后為自己斟,這才合乎禮儀。茶樓備有不同種類的茶葉,客人可隨個人喜好選擇。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 餐桌文化 價值觀 影響 對策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讓更多的人去研究吃的問題,生活中也充滿了用吃來形容的某種事物或行為,如把人稱為“口”,把職業稱為“飯碗”,等等。又如,思索叫“咀嚼”,體驗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見慣叫“家常便飯”,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1]吃的過程也慢慢成了人們拉近感情的一種方式,以至于到現今難題大多要在餐桌上才能解決。餐桌在當代的中國交際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作用在大學生當中也同樣被重視。觥籌交錯、劃拳猜令居然也成了大學里流行的事情,這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掌握基本情況,我們在大學生流行文化的調查問卷中設置了餐桌文化的相關題目,于2010年6月在廣州、武漢、長沙三地的高校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63份。在回答“你過生日時有沒有請同學大吃一頓”的問題時,19.22%的學生選一次,22.25%選二次,23.97%選三次及三次以上,34.55%選從來沒有。從數據結果可以看出,有超過65%的學生在過生日時有請同學大吃一頓的經歷,這些學生中又有超過三分之一經常在過生日時大請同學,這足以看出餐桌文化在大學之流行。那么大學里餐桌文化為什么會流行,這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大學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
一、餐桌文化在大學流行的原因
餐桌文化在大學流行的原因顯而易見,即受了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中觥籌交錯的風氣,父母經常參加某種聚餐的“示范”,讓學生耳濡目染。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為分析問題,先來看本次調研中學生是如何看待餐桌文化的。
表1 問題:你對過生日宴請同學怎么看?(多選)
數據顯示,認為餐桌文化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是最多的;其次是選“無所謂”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大概對餐桌文化持一種應付的態度;再次,顯示出許多學生的一種心聲,那就是迫于無奈。結合調研,可以分析出餐桌文化在大學流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能增進同學間感情。不可否認,餐桌上確實能增加同學之間交流的機會。許多相互之間不太打交道的同學能夠在餐桌上相互了解與交流,許多在課堂中或平時的交流中都沒機會說的話在餐桌上能抓住適當的氛圍說出,一些憋在心底里很久的話也可以借著酒興道出。這就是為什么表1中選“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的是最多的原因。可問題是增進同學間感情是否一定要建立在餐桌上,過生日本來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可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卻成了被宰之日,這能否真正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2.對鍛煉交際能力的渴求。大學生到大學來絕不僅僅是要學習知識,還需要抓住機會鍛煉能力,能力的鍛煉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交際能力是重要的一項。在當今開放的世界,交際能力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是將來大學生畢業后的生存本領之一。因此,許多大學生自發地尋找機會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而當代的大學生受電影、電視、社會的影響極大,電影、電視和社會中經常會出現餐桌上解決問題時主人公所表現出的過人交際能力的畫面,當這種畫面反復出現時,學生就會以為餐桌上是最能體現交際能力的地方,于是競相模仿。
3.迫于無奈。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愿意宴請同學,因為他們中許多人根本沒有資金??墒菬o可奈何之下,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請同學們一頓,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還情,二是顧全面子。人家過生日請了你,你過生日不請人家感覺有點對不住,情是一定要還的,于是乎痛下決心請一頓。而有的學生想的是人家過生日請了全班人,我又不比他差,我也要請,而且檔次不能比前面的人差,不然多沒面子,于是乎不顧一切地要請全班人。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這部分學生所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
二、餐桌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大學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非常容易受社會文化影響的時期。餐桌文化在社會中有積極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帶來一種奢侈、浪費之風,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1.導致享樂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請人聚餐是要花錢的,當請的次數多了,并且參加別人請客的次數多了,便會認為到餐廳請客吃飯是一種常態,是經常會做的一種事情,從而對其花銷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是生活的一種必需。久而久之,學生的奢侈、浪費之風便成形了,便會認為人的一生就是應該每天這樣瀟灑地度過。
2.改變學生對周圍人的看法。人與人相互之間有無好感,與對對方的看法是有很大關系的。經常沉溺于觥籌交錯中的人會認為酒中豪杰是他們所要交往的對象,能在餐桌上游刃有余的人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而一些老實的或不善言辭的人卻變成了他們嘲笑的對象。長此以往,他們所能交到的朋友大多是一些酒肉朋友,很少能交到真心、知心的朋友。
3.改變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餐桌上大家夸夸其談,談天說地,而說到實際問題時,時不時還推心置腹。一些平時說不出口的話,借著酒興也可以讓人感動。高興之余一些實際問題確實能夠得到解決。這讓許多學生錯誤地認識到解決問題一定要到餐桌上才更好,從而引發了對社會認知的改變。他們會以為餐桌是社會交往和解決問題的履帶,是社會的中心,動不動就會想到餐桌上解決問題。當然,這與我國的飲食文化有重大關系。
4.不利于學生務實精神的培養。餐桌上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這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卻并不能體現一種務實的精神。許多外國人都不理解中國餐桌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在市場經濟中已經養成了講究實際的習慣,一件事情能否解決是由客觀實際決定的,而不能憑餐桌上一時的熱情與沖動。當學生見慣了甚至習慣了在餐桌上解決問題的方式后,在碰到難題時便會一味地想到通過餐桌來解決,而不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這是不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真正發展的,也會影響到個人務實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個人的良性發展。
總之,餐桌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有著重大影響,將會改變大學生對周圍人與事及社會的看法,從而影響到良好習慣的形成,影響到個人的良性發展。
三、對策
針對餐桌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的不利影響,大學教師理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范、糾正。
1.加大勤儉節約思想品德的教育與宣傳。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學生應該繼承并發揚光大。大學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但僅此還遠遠不夠,因為這門課程最容易講得枯燥無味,如果學生不聽,則教師講得再多也無益。因此,教師應注意平時結合活動多宣傳勤儉節約的思想。許多學生往往就是在一些平時的活動或小事中偶然感悟的。輔導員或班主任應多幫助學生組織以勤儉節約為主題的辯論賽、演講賽、座談會,或組織類似幫助貧困生、城市里困難戶的活動,或組織學生去考察、慰問一些山區的村落與學校等。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勤儉節約在當今依然非常重要,從而從思想根源上消除動輒花錢請客吃飯的奢侈念頭。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餐桌上看似親密的朋友,在實際中卻并不一定是真心朋友。真心的朋友在平時會對自己有許多的幫助,而卻不會計較收獲,也不一定看起來很親密。一些對自己會有所幫助的朋友,或品行都比較優秀的朋友,因為性格的原因不一定會看起來很友好。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正確地辨認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3.剖析社會,讓學生全面了解社會。經常沉溺于餐桌之中,會讓學生對社會的認識產生偏向。教師應該向學生深入剖析社會,社會絕不是以餐桌為中心和履帶的,社會是向前發展的,以創造社會價值為中心。社會也是復雜的,餐桌僅是社會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通過餐桌來解決,因為人們會越來越現實、客觀。
4.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大學生將來要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就必須有一種實干精神,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只有當學生有了這種精神后,才不會碰到問題就想一些歪門邪道的辦法,自然也就不會想著通過餐桌解決問題。這一點要向西方人學習,林語堂先生曾說:“西方人的飲食觀念不同于中國,英美人僅以‘吃’為對一個生物的機器注入燃料,保證其正常的運行,只要他們吃了以后能保持身體健康、結實,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擊,其他皆在不足道中?!保?]中國人確實不應該那么看重吃的問題。就交際手段而言,美國《禮儀事典》一書中講到宴請的目的時作了如下的總結:“向提供服務者表示感謝;對剛剛達成的一筆交易表示慶祝;為了贏得客戶或新客戶的信任;請人幫忙;引見他人;建議或討論某些想法。”[3]可見西方人在交際中并不是不吃,但他們的吃都是比較實際地解決某一問題,并沒有像在中國那樣被賦予更多、更為重要的“使命”。中國人應該學習西方的務實精神,而學生應該從小培養這種精神,這將是餐桌文化中不良風氣轉變的一個根本。
5.典型示范與“殺一儆百”。學生屬于群居體,示范的作用在學生中體現得相當明顯。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應該注意樹立一些勤儉節約的典型,讓學生有一個學習的榜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及時對動輒大宴同學的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對這種壞榜樣的m頭進行遏制,如此才能糾正學生中的不良風氣。
總之,餐桌文化在當今大學生中的流行不能不引起重視,其對社會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也較為重大,大學教師應及時采取措施防范并糾正餐桌文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當然,餐桌文化也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在某種程度上它確實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并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在采取措施時應注意把握一個度。
參考文獻:
[1]易中天.閑話中國人[M].北京:華齡出版社,1996.
[2]林語堂.生活的藝術[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篇6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小餐桌,大文明,承載的不僅是人類的生生不息,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讓我們身體力行,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吃出文明的修養,吃出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明餐桌行動倡議書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小餐桌,大文明,承載的不僅是人類的生生不息,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尊重勞動、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寧波有著七千年的文化底蘊,歷來以禮示人,以文化人。作為三屆全國文明城市的市民,更應從點滴中彰顯她的文明形象。今天,特向消費者倡議:
一、傳承傳統美德。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我們每位市民都要自覺做到傳承“禮儀之邦”的美德,號召親朋好友踴躍參加文明餐桌行動中來,積極打造溫馨、文明的就餐環境,享受“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快樂。
二、做到合理消費。綠色消費,理性消費,按需點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做到不剩飯不剩菜,吃不完打包。
三、倡導文明用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規范,不肆意喧嘩,不在禁煙場所吸煙,時刻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講究用餐衛生,不帶寵物進餐廳,不隨意造成用餐環境污染;低碳環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駕車。
四、講究科學飲食。樹立科學的飲食養生新理念,改變吃飽、吃好等不良的飲食習慣,達成人和食物的和諧,從尋常食物中吃出健康和營養。
市民朋友們,讓我們身體力行,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將環保、低碳進行到底,吃出美感和情趣,吃出文明的修養,吃出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
倡議單位:
“文明餐桌行動”倡議書
為了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宏偉目標,全體市民要大力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自覺引領“文明消費、節約用餐”的良好風尚,倡導積極向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此,特向廣大市民朋友們倡議:
一、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積極打造文明、和諧、健康的就餐環境,傳承“禮儀之邦”的美德。
二、合理消費,按需點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吃不完打包帶走。
三、各類餐飲企業在醒目位置擺放“文明餐桌行動”告示牌,張貼“文明餐桌行動”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每張餐桌擺放文明用餐提示卡等。
四、提倡分餐制,服務員要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菜,“吃多少點多少”,主動提供免費打包服務,引導顧客摒棄講排場、比闊氣的消費陋習。
五、拒絕一次性筷子,餐飲企業要為客人提供干凈衛生的餐具、用具。
六、提倡有條件的餐飲企業對不剩餐和打包的顧客,贈送小禮品或其它方式獎勵。
七、餐飲企業及單位食堂在顯著位置設立“節約光榮 浪費可恥”等內容公示牌,杜絕原料浪費,降低菜品成本,多設計半份菜、小份菜。
八、文明用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規范,不肆意喧嘩;講究用餐衛生,使用公筷公勺,不帶寵物進餐廳,不造成用餐環境污染。
九、餐飲企業對員工進行禮儀培訓,餐飲企業員工對待顧客應文明禮貌、用語規范,主動提醒顧客不酒后駕車,主動勸阻顧客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十、全市文明單位要帶頭開展“文明餐桌行動”,發揮文明示范作用。
篇7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中西餐的禮儀
一、中餐的禮儀
要想成為人人稱贊的優雅女性,首先要知道入座的禮儀,圓桌正對大門即離入口最遠的座位是上座、主客位,而最靠近入口的座位是下座,右為上、左為下;其次要正確使用餐具,不要用筷子在菜湯中撈取食物,不可以舔筷子,說話交流時要放下,不用時不能豎插食物上。用勺喝湯不要灑落,不能用嘴吹,也不能把勺子塞進嘴里,或反復舔食,當眾剔牙是大忌,可用一只手遮掩口部,另一只手剔除異物。要明白餐前餐巾用作擦手,餐后餐巾用作擦嘴,不可隨意錯用。
二、西餐的禮儀
西餐長桌的座次有別于中餐。在西餐禮儀里,女士處處備受尊重,女賓的座位要比男賓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時,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賓坐女主人右側,女主賓坐男主人右側,其他男女應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則就坐。當女性單獨與男士共進西餐時應坐男士右邊或靠墻而坐,當與丈夫及另一位男士共同時應坐其中間。
入座和離座都應從左側,坐姿端正,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不要交叉,雙手不要放桌子下面。在點完料理后打開餐巾,對折口朝外放于雙膝上;用餐中需暫時離席,應將餐巾放在座位上,用餐完畢將餐巾折好放餐桌上表示宴會結束。 使用餐具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要用餐刀直接進食;餐中如想休息,呈八字形刀于右側、叉于左側并叉背朝上放于盤中;用餐完畢時,刀外叉內并列放于盤中表示用餐結束。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約會餐桌禮儀
第一關:接受約會至到達餐廳
答應對方的邀請后如果臨時有事要遲到甚至取消約會,必須事先通知對方。赴會時稍遲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過十五分鐘便會給對方留下不重視約會的壞印象。
來到座位后勿須第一時間拉椅就座,因為對方可能已準備好為你位開椅子,就給他一個表現紳士風度的機會吧。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要緊靠在椅背上,雙眼正視前方,別只顧垂頭避對方的視線。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邊沿上。椅子與桌旁的距離不宜太遠。否則進餐時會增加身體移動的機會。
待對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摺成長方形成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第二關:點菜時
自己應選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沒有頭緒的話,可請侍應為你推介餐廳的招牌菜,但要給予明確的指示,如果想吃海鮮、不吃紅肉等,切記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說隨便的人只會為同桌客人添麻煩。
通常侍應會站在主人家(在這情況下是男方)身旁,記下你點選取的菜式。如果想表達你對對方的尊重,可告訴男方你想點的菜,再由他向侍應落單。這樣強調了他主人家的角色,并暗示你對他的信賴。
第三關:用餐時
用餐要注意的細節甚多,但其實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禮儀,只要保持冷靜,不做大動作,發出聲響或阻礙別人用餐的事已算合格。以下列出部分常犯和錯誤:
用餐前以餐巾角輕印嘴唇,可減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跡。
若需要調味料但伸手又取不到,可要求對方遞給你千萬不可站起來俯前去取。
喝湯時身要坐直,頭不能低下去就湯匙,而要把湯匙送到嘴邊。所以湯不要太熱,每匙也不要太滿,更重要是喝時不可發出聲響。喝到最后,可把碗子稍向外傾出,方便舀出剩下的湯。
口中有食物時不要說話,也不要含著食物喝水,因為用水將食物沖下是不禮貌的。
嘴角或手指上沾有污漬,可用餐巾的角落輕印幾下,但不要大力擦拭。如中途要離席,可將餐巾對摺兩下,整齊地放在椅子上,緊記弄污了一方應摺向內,以免別人看?quot;戰績斑斑的餐巾。
第四關:晚餐完結至離場
如有需要補妝,可選一道菜與另一道菜中間的空檔,向對方小聲說明便可。撥頭發、弄衣服和涂唇膏等動作只可在洗手間進行。
離席時,可將餐巾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同樣要將干凈的一面向外。到這里,晚餐考驗已告一段落。回想這一兩、三小時吃過的一頓飯,便明白只要保持心情輕松、談吐舉目自然,即使是元首級的晚宴,你也可從容應付。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禁忌
1、不宜涂過濃的香水,以免香水味蓋過菜肴味道。
2、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時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
3、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時別隨便趴到桌下撿回,應請服務員另外補給。
4、食物屑塞進牙縫時,別一股腦兒用牙簽把它弄出,應喝點水,試試情況能否改善。若不行,便該到洗手間處理一下。
5、菜肴中有異物時,切勿花容失色地告知鄰座的人,以免影響別人的食欲。應保持鎮定,趕緊用餐巾把它挑出來并棄之。
6、切忌在妙語連珠的時候不自覺地揮舞刀叉。
7、不應在用餐時吐東西,如遇太辣或太燙之食物,可趕快喝下冰水作調適,實在吃不下時便到洗手間處理。
8、女士用餐前應先將口紅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潔之感。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注意事項
酒桌文化一直是咱們中國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至今,酒桌不僅是一個交際的地方,也是一個體現禮儀的地方,現在的社會,女人能頂半邊天,女性酒桌上的文化禮儀,也顯得特別的重要,下面,咱們就著重介紹一下吧!
第一點:對于女性來說,酒量可能天生不如男性好,而且,女性過多飲酒,對于身體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對很多不善于飲酒的女性來說,千萬不要開口喝第一口酒,否則之后就無法婉拒了。
第二點: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將勸酒當做是一種規矩,一種流行,但是對于女性來說,勸酒卻不那么適宜,過多的勸酒可能會讓很多人不舒服。
第三點:有的女性可能擁有一定的酒量,但是在酒桌上,卻切忌不要充大,這也是咱們酒桌文化的一種,一定要等到領導互相喝完酒,才輪到咱們一般職員。
第四點:女性比較在酒桌上遵守的禮儀,是關于敬酒的,可以多人敬一個人,但是卻不能一個人去敬很多人。當然,如果你是領導的話,這樣就是可以的。
最后一點,咱們要說的,就是作為女性,你可以不懂喝酒,你也可以不碰酒,但是你一定要記得在適宜的時候為領導添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禮儀哦。
女性酒桌社交禮儀常識喝酒的訣竅
訣竅一:
1、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2、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礦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時,可以以水代酒,主動出擊。(這條建議看情況而定)
3、干杯后,不要馬上咽下去,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類、淀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訣竅二:
5、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7、領導夾菜時,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大忌。
篇8
講文明學禮儀不是喊口號,它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來表現。首先我們要從我做起,學會如何穿著很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的著裝會顯示出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讓別人看著也舒服。
見到別人我們也要微笑示人,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不用翻譯的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有句古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可見微笑的作用有多大。微笑會使我們心情變好,展露出自信的一面,讓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接受。在信息發達的當今社會手機、電話已經非常普及,接電話也要注意了:電話響,主動接,先問好,語親切;通話畢,說再見,有禮貌,輕掛斷;打電話,則時段,休息時,勿致電;電話號,手輕按,接通后,語簡練。公共場所打電話更要注意不要影響別人。在餐桌上,我們也要注意文明,不要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來客人倒茶時要以七分滿為宜,不要太多或太少,并且喲要雙手奉上,已是尊重。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作為小學生,我們能做點什么呢?在父母生日時,送上自己的祝福,知道 愛吃的菜,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外出時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以免他們著急等,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
在學校,對于傳授知識給我們的老師我們要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態度來尊敬他們,見面主動問聲好,多配合老師的教學,認真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不挖苦和取笑別人。學會傾聽,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邊聽邊給予回應。
篇9
(一)宴會的基本禮儀
(1)座次安排。正式宴會,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參加宴會者入席時井然有序,同時也是對客人的一種禮貌,非正式的宴會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時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以主人的位置為中心。如有女主人參加,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為上,依次排列;二是要把主賓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離門最遠的、面對著門的位置是上座,離門最近的、背對著門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邊是第二號位,左邊是第三號位,依次類推;三是在遵從禮賓次序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相鄰者便于交談;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應盡可能插在客人之間,以便與客人交談,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賓主禮儀
主人的禮儀
應該說,宴會的成功有賴于主人的熱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細致周到的組織安排。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主人舉辦宴請,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應提前對客人發出口頭或書面邀請,并依照客人的習慣、特點安排好請客時間、地點等事宜。禮儀性宴請禮節更隆重講究。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后。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后,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盡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說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后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后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臺。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席散后,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說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為寒暄幾句。
做客禮儀
作為應邀參加宴會的客人,如時赴約,舉止得當,講究禮節是對主人的尊重。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服飾??腿烁把缜皯鶕鐣哪康摹⒁幐?、對象、風俗習慣或主人的要求考慮自己的著裝,著裝不得體會影響賓主的情緒,影響宴會的氣氛。(2)點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點菜了。如果你參加一個尚未安排好菜的宴會,就要注意點菜的禮節。點菜時,不要選擇太貴的菜,同時也不宜點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興,認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歡的菜,那就要想點辦法,盡量說得委婉一些。(3)進餐。進餐時舉止要文明禮貌,“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唇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面對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動筷子,須等主人動筷說“請”之后你才能動筷。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時,可以謝絕。夾菜時,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夾菜適量,不要取得過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長胳膊去夠遠處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隨意翻動盤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可很少地夾一點,放在盤中,不要吃掉,當這道菜再傳到你面前時,你就可以借口盤中的菜還沒有吃完,而不再夾這道菜,最后你應將盤中的菜全部吃凈。進食時盡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盡量壓低聲音。(5)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說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說明原委。吃完之后,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宴會完畢,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說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著主人的手不停地說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3)其他禮儀
①筷子的用法??曜与m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不能舉著筷子和別人說話,說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并齊放在飯碗旁邊。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諱還有: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著物;忌迷筷--舉著筷子卻不知道夾什么,在菜碟間來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里的菜。忌淚筷--夾菜時滴滴噠噠流著菜汁。應該拿著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里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里的菜,又去夾那盤里的菜,應該吃完之后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里。現在有些宴席實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記住不能用個人獨用的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廳都為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你才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斗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將餐巾疊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萬別揉成一團“棄”在那兒,好像一朵被你摧殘過的花朵。③一般餐桌上會為每位用餐者準備茶水飲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飲料酒水在右側,飲用時盡量不要用錯。④作為主人(特別是陪同人員),宴會進行期間可能為客人斟酒上菜,應該從客人左側上菜,從客人右側斟酒。
(四)服務順序。服務人員侍應,要從女主賓開始,沒有女主賓的,從男主賓開始,接著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順時針方向進行。規格高的,由兩名服務員侍應,一個按順序進行,另一個從第二主人右側的第二主賓至男主賓前一位止
(4)自助餐禮儀
自助餐的特點是不設固定席位,可以任選座位,站著也行,形式活潑,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連同餐具都擺設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歡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這種場合也要注意禮儀。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夠可以再添,以免讓別人笑話自己沒吃過東西,沒見過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禮了。另外,要把骨頭、魚刺等撥到盤子一邊。吃完自助餐,不能將食物帶出餐廳。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于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后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后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臺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于主人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變通處理,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先冷后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后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
如何上酒?
正確方式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滿。
不論宴會是在住家或餐廳舉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釀,務必把酒瓶拿出來給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類,請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內,玻璃瓶不用放在墊子或銀盤上。
許多品酒師都覺得,加重酒精濃度的葡萄酒,應先倒進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紅酒溫度應相當于室溫。如果你的紅酒太冰,可建議客人用手暖酒。
宴會前請先把白酒擺在冰箱至少兩小時,或放人裝著冰塊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鐘。記住,白酒品質愈好,降溫所需時間也愈短。如果忘記預冰,請把酒瓶放進冰室15分鐘。不過,不管你將它放在哪兒,千萬別忘了取出來!
許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愛的某種酒,所以一個用心的主人會同時準備紅酒和白酒。雖然隔熱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來保持白酒冰度卻相當實用。
第一次上酒時,作主人的可以親自為所有客人倒酒不過記住,依逆時鐘方向進行,從坐在左側的客人開始,最后才輪到主人自己??腿撕韧暌槐?,可以請坐在你對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幫忙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時準備了紅酒和白酒,請把兩種酒瓶分放在桌子兩端。:
絕對不要讓客人用同一個杯子喝兩種酒,這是基本禮貌。
除非技巧爐火純青,否則倒酒時請在瓶頸墊上一條毛巾防滑,而且瓶口盡量朝上,免得酒灑出來。
有時你需要一個裝酒瓶的籃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這樣瓶中沉淀物就不會和酒混在一起。
每一種膳食都有菜單,中國菜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中國菜不象西餐或日本料理那樣,由特定的材料或調理法來決定出菜順序。
其實,菜肴的選擇與出菜順序都有基本原則,只是不以菜肴的種類來限定順序罷了。中國菜的大致出菜順序是:開胃菜---主菜---點心。
開胃菜:通常是四種冷盆組成的大拼盤。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最具代表性的是涼拌海蟄皮、皮蛋等。有時冷盆多之后,接著出四種熱盆,常見的是炒蝦、炒雞肉等。不過,熱盆多半被省略。
主菜:緊接在開胃菜之后,又稱為大件、大菜,多與適當時機上桌。如果菜單上注明“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道數通常是四、六、八、等偶數。因為,中國人認為偶數是吉利的。在豪華的餐宴上,主菜有時多達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篇10
關鍵詞:日本;筷子;角色;忌諱
在日本,筷子不僅是一種餐具,同時也是禮儀習俗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使用餐變得方便??曜釉谌毡救说纳钪幸彩欠浅V匾?,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經過時間的推移,筷子的功能也逐漸從餐桌轉移到了社交上面,甚至擴大到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被日本人視為了吉祥之物,有著神圣的意義。
1 日本用餐禮儀中的筷子
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筷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擺放、使用均有相應的規矩?!叭毡玖侠硪钥曜娱_始,也以筷子結束”,這句話意味著筷子是一餐之魂??曜?,自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日本后,經長期不斷變革、創新,于哲學、美學、禮儀等諸領域已迥異于中國。
在日本,餐桌上的筷子都是橫著放在進餐人面前的,這同中國的擺放方式正相反。另外,筷子要放置在筷子架上。沒有筷子架時可將包裝筷子的紙袋折疊成簡易筷架,并把筷子置于上面??曜拥恼_使用方法是,拿起、放下一定要用雙手。先用右手拿起筷子,然后放在左手上,再以右手拿正后使用。放下筷子時將上述順序顛倒過來即可。這是使用筷子的鐵律。
遇到餐廳使用一次性筷子時,還有特別注意之處。正確的方法是,將筷子拿到自己膝蓋的上方,橫著朝上下方向掰開。不能在菜肴上方,也不能張開雙臂左右拉掰。動作要輕柔,避免幅度過大,越是低調越顯優雅。另外,兩只筷子掰開后,不宜馬上夾食物,而是先將筷子放在筷子架上擱置一下,然后重新拿起筷子夾菜,以顯從容。這一個小停頓是日本典型的美學。動作過程中稍作停歇,施以間隔,日語稱之為“間”(ma),這是在日本哲學和美學中的獨特體現[1]。
日本自古是分餐制,一人一份,用自己的筷子從自己的盤子里取菜。但如果吃生魚片拼盤或火鍋時,則需用公筷先將拼盤或火鍋里的菜夾到自己的小碟里,再使用自己的筷子用餐。
在日本,筷子有很多使用忌諱,這與中國基本相同。許多情形是不符合用餐禮儀的,例如:舌頭舔筷子、吃飯過程中筷子橫著置于碗沿上、一端觸在桌面另一端斜置于碗沿上、夾菜時猶豫不決、筷子在碗或盤上方晃來晃去、用筷子叉食物、用筷子夾住碗或盤往自己旁邊拖拽、用筷子攪拌著找湯碗里的食物、將筷子插在米飯碗里、咬著筷子、夾著的食物滴答湯汁、將筷子當牙簽使用、自己筷子動過的菜不吃而吃其他的等。另外還有不同于中國的獨特的使用忌諱。例如:不可用兩雙筷子為他人夾菜、不可用筷子遞接食物,因為這些容易使人聯想起死者家屬在佛家火化儀式中傳遞逝者遺骨的場面[2]。又如:吃魚時,不可隔著魚刺夾下面的魚肉,吃米飯時,不可用筷子將碗中的米飯按壓實了再吃等。
2 日本習俗中的筷子
在日本,人的一生中許多重大儀式和活動都與筷子有關。出生后第一次與筷子相遇是“初食”儀式,該儀式是為祝愿出生百日的嬰兒足食無憂茁壯成長。儀式上要擺放一個可愛的小碗和一雙白木做的筷子,并向神靈供奉紅豆飯及一條完整的鯉魚。之后是“喜結良緣筷”。如日本島根縣出云大社有把以結緣神命名的兩雙杉木筷(男用21厘米、女用20厘米)贈送給參拜者的習俗。兩雙筷子套在一個袋子里,祝福成年男女配雙成對、早結良緣。再后是“夫婦筷”,如因伊勢二見浦的夫婦巖而馳名的日本三重縣的二見興玉神社,把以夫婦巖命名的兩雙漆筷(男用22.5厘米,女用21厘米)贈送給參拜者,祝福夫婦和美幸福。另外,京都的平安神宮也有贈送給參拜者平安筷子的做法。只不過它是以杉木筷子(男用20厘米、女用18厘米),搭配象征主婦權利的勺子[3]。此外,慶祝老人長壽也離不開筷子。如為慶祝老人花甲(60)、古?。?0)、喜壽(77歲)、米壽(88歲)、白壽(99歲)等壽辰而贈送柳木筷子。柳木筷子為白色,富有純潔的生命力,意味著長生不老、吉祥如意[4]。因柳木發音(やなぎ)與“家內喜(やなぎ)”諧音,所以家庭喜宴通常使用柳木筷子[5]。最后是喪事用的筷子。日本喪事習俗中,安葬逝者前,要讓逝者喝一滴送終水。現在的做法是由其子女用纏在一次性筷子前端的脫脂棉沾水滴在逝者的嘴里,使其含上“末期の水(終水)”,還要在碗里盛滿米飯,垂直插上逝者平日用的筷子,供在枕邊[6],這些皆是為了逝者在“彼岸”飲食無憂。火葬后,要將遺骨放入骨灰容器中。做法是兩人用竹、木筷各一根組成的一雙筷子,夾起遺骨并放入骨灰盒中。此過程中,筷子起到了逝者到達“彼岸”的橋梁作用。
另外,日本人還賦予了筷子許多神秘意味。如人的靈魂會附在筷子上,所以自己用過的筷子不可隨意丟棄,而要折斷扔掉。否則留有自己靈魂的筷子會招致禍端?,F在日本人仍沿襲各人用各人筷子的習慣大概源于此吧。
3 結束語
通過探析日本用餐禮儀和習俗中的筷子,我們可以看出筷子不僅僅作為餐具使用,在禮儀習俗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日本料理以筷子開始,也以筷子結束”??曜拥氖褂糜狭巳梭w的構造、用餐的方便,符合人機工學、物理學原理??曜邮褂玫募芍M考慮到了用餐時他人的感受,因為大多用餐場合不只是用餐者一人。這是筷子禮儀在美學和心理學上的具體體現?!叭毡救说囊簧加诳曜咏K于筷子”。 日本于上世紀把每年的8月4日定為“筷子節”,通過這一節日,普及筷子的使用,加強筷子的禮儀教育,推廣宣傳使用筷子的好處。
筷子的功能由餐桌擴大到人際交往,擴大到社會生活諸多方面??曜幼鳛榧橹?,被賦予神圣的意義,成了神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的橋梁,筷子文化的作用將會繼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陳弘美.用筷子夾出美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36-37,4-5.
[2]高文漢.日本民俗的“忌諱“問題議[J].外國問題研究,長春:2010(3):65-69.
[3]張慧榮.日本“箸“文化芻議[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廣州:2014(4):35-40.
[4](日)前田紀美子.日本の禮法[M].東京:玉川大學出版部,2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