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25 08:4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餐桌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不愛洗手的牛牛
牛牛才兩歲,滿頭大汗地玩球回來,一看到糖醋排骨,胖乎乎的小臉都圓了,眼睛也直冒光,他二話不說爬上椅子,上手就抓了一塊吃起來,牛牛媽一看就暈了,合著寶貝就著細菌下飯呢!
很多孩子等不及,因為肚子餓極了!所以眼里只看得見飯,還管什么餐桌禮儀?本著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父母也應該馬上阻止,否則一頓兩頓吃下去,健康不談,孩子恐怕要去消化科報道了呢!
霸著餐桌的小秀
小秀快三歲了,活潑可愛,跟著媽媽參加聚會可討人喜歡了,就是一吃飯,總是霸著旋轉盤的使用權,將自己喜歡的菜停在眼前,還不許他人轉,大家一看直鼓掌,說:“小秀真棒啊,滿桌菜就你挑的那道最貴啦,有眼光!”
孩子不懂,大人起哄,這會造成孩子對錯誤的用餐習慣印象深刻。小時候大家都覺得天真頑皮的事情,長大以后可就不那么美妙了,當孩子被議論為“不懂事、沒規矩”的時候,父母才會追悔莫及,錯誤的毛病鑄成,扳回來可就難嘍!
餐桌禮儀讓寶貝受用終身
A飯前細菌請離開,干干凈凈健康來
孩子東摸摸西摸摸,手上會有很多細菌來做客,要將這些客人們都請走,就一定要在前好好洗手。給孩子講形象的繪本故事,讓細菌人物化,清楚地提醒危害,反復地監督清潔,一定要給孩子養成干凈就餐的習慣,否則一切餐桌禮儀都是紙上談兵。小黑手抓菜吃,先不說尊重不尊重別人,首先就是不尊重自己的肚子,所以,洗手是餐桌禮儀的基石大事哦!
B長輩先坐我才坐,人齊一起動筷子
當媽媽扎著圍裙端著最后一道菜從廚房出來時,一定不想看到滿桌杯盤狼藉,所以一定要教導孩子――長輩先入座,自己才能坐。兩三歲的寶寶可以端碗擺筷子,讓他加入到準備餐食的過程中,以避免他在桌前流口水。現在獨生子女都是皇帝級、女王級的待遇,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削掉孩子眾星捧月的光環,家長以身作則,人齊后一起動筷子,會給孩子增加其樂融融的感覺,而不是唯我獨尊的惡習!
C心懷感恩來吃飯,滿桌粒粒皆辛苦
篇2
要想氣質高雅,除了合宜的穿著打扮之外,得體的舉止也是必備條件之一,如果你希望在用餐時也能展現紳士淑女風范,有一些餐桌禮儀一定要注意。
從進門、用餐到結束,每一個環節都有必須注意的地方,雖然有些繁瑣但也不至于太困難,只要利用機會練習,相信培養餐桌上的氣質也是輕輕松松。
工具/原料
氣質高雅、穿著打扮、紳士淑女
步驟/方法
『入坐禮儀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而坐。身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而關于邀請入坐的順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該是貴賓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邊,貴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
如果沒有特別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長輩在場,必須禮讓他們,否則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時,免不了會隨身攜帶包包,這時候應該將包包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是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維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個木頭人,并且注意與餐桌保持適當的距離。
遇到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呼一聲是絕對必要的,而男士也應該起身表示禮貌,甚至如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還必須幫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畢之后,必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后,其他的人才能開始離座。
『使用禮儀
有關餐巾的使用問題,必須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后,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因為三歲小女孩這樣做或許很可愛,但十三歲以后的成人這樣做就有點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臟衣服,以及擦掉嘴唇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餐具的衛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餐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后,應該將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方面,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后,刀叉并排在盤子中央,服務生會主動來將盤子收走。餐具除了用來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來移動食物,因為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使用禮儀
有關餐巾的使用問題,必須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后,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因為三歲小女孩這樣做或許很可愛,但十三歲以后的成人這樣做就有點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臟衣服,以及擦掉嘴唇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衛生。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餐具的衛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餐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后,應該將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方面,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餐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后,刀叉并排在盤子中央,服務生會主動來將盤子收走。餐具除了用來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來移動食物,因為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飲用禮儀
湯:喝湯時要用湯匙,而不是將整個碗端起來喝,用湯匙喝湯時,湯匙應該由自己這邊向外舀,切忌任意攪和熱湯或用嘴吹涼。喝湯時避免出聲是最起碼的禮貌,當湯快喝完時,可將湯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傾斜以便取湯。喝完湯之后,湯匙應該放在湯盤或湯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時,餐廳一定會附上一支小湯匙,它的用途在于攪散糖和奶精,所以盡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湯匙來攪拌自己的飲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來嘗甜度,不然保證你一定會得到全桌的注目禮。
喝咖啡或茶時,應該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來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來了。喝完之后,小湯匙要放在碟子上,請不要偷放進自己的包包中。
注意事項
中國古今餐桌禮儀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于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后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后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臺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篇3
1、日本。在日本吃面條時需要發出聲音,但是發出聲音并不意味著制造很大的噪音,聲音要小一點。人們經常在吃面條的時候發出稱贊的聲音。
2、俄羅斯。在你吃東西的時候,你的手腕應該被放在桌子上,肘子應該在桌子外面,左刀右叉。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人們喜歡留下一些東西在盤子里,因為這樣可以展現出他已經吃好了。
3、法國。在餐桌上,討論錢的話題是很忌諱,千萬不要。和俄羅斯不同的是,在法國吃東西需要把盤子里的東西全部吃完。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好的行為舉止。
4、墨西哥。無論何時當你吃飯時對視上一個人的眼睛,你都應該禮貌地說“provecho”意思是祝你好胃口,甚至是一個陌生人。這可以顯示出你很享受這頓飯。墨西哥的吃飯時間很怪異,對他們來說,午餐時很短暫的,相反,晚餐卻要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是很多個小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公司餐桌禮儀常識
飲食文化、餐具、進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禮儀等則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樣式和文化取向。現代社會禮儀無處不在, 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經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餐桌禮儀常識大全,供大家參考。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國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干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后,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后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用餐對于家居生活是頭等大事,體現個人素質和品味
眼睛看準食物才能動筷子
斟茶的順序很講究,先長后幼,先女后男
設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日如中秋節等,中國人便會一家老少聚首飯桌前共賀佳節;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后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灶君
中國人不單止十分尊重吃的藝術及禮儀,甚至會敬拜由火神衍生而來的灶君,他們認為灶君能保佑廚房避開火災及各種不幸事件之發生,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準備一頓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雞、燒豬、多樣蔬菜、飯等,以多謝灶君對他們過去一年的保佑。他們通常會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數個小時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禮儀與迷信有何關系?
客人與傳統的中國家庭同桌用飯,須尊重他們的文化、禮儀及習俗,用飯時注意不要觸犯多樣的禁忌,因為中國人認為飲食與個人命運幾乎是息息相關的,用飯時犯了禁忌,便會惹來衰運。例如吃魚,當吃完了一面魚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條魚翻轉至另一面,他們認為若翻魚時弄破魚身,便意味著漁船會翻沉,這是由于香港在開埠初期是一個漁港,漁民很關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國人從不會端上七碟菜肴用飯,因為葬禮后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飯的中央,因這樣有點像在拜祭祖先;用飯后不可說我吃完飯了,這意謂自己已死去,不會再有機會吃飯,而應該說我吃飽了吃飯時避免筷子觸碰飯碗而發出聲音,這不單止是不禮貌,亦意味著「無飯吃;要培養吃光碗中飯的習慣,一粒飯也不可剩余在飯碗,否則將來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臉的,亦不尊重辛勞耕種的農夫。這些迷信的飲食習俗流傳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為中國人的飲食禮儀。
用餐俗例
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嘗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肴,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飯共同配這數碟菜肴,飯吃完可再添;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餐桌擺設
日常飯食的擺設是在各座席擺上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只湯匙、一碟調味醬,用飯后通常會給客人一條熱毛巾,代替紙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時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從各碟共享的菜肴夾取食物;湯水一大鍋的端上,各人同飲一鍋湯。客人用飯時絕對可以來一招「飛象過河,夾取放在遠處的菜肴。由於中國人喜歡全體共享菜肴,他們的餐桌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長形餐桌。
怎樣叫一頓中式飯
先叫一個冷盤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鍋清湯,熱湯有助增加體溫,喝過熱湯后便開始品嘗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為一頓合宜的中式飯,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飯,使菜肴辣而溫和,白飯淡而香濃;一頓飯的壓軸食品是甜點,通常是甜湯,如紅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種類,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樣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應用湯匙一小口抿出聲的飲;至于吃飯,要提起飯碗貼著唇邊,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里,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提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宴會
中國人很少在日常用飯時喝酒,但酒在他們的盛宴上則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宴會開始時,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這時客人的飲酒興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來祝酒,要先為別人添酒或汽水,后為自己添加,才合乎禮儀,且要添至近乎滿瀉為止,以表示尊重對方及彼此友誼,而主人家要盡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禮儀。若你不想飲酒,應在宴會開始時便表明,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
宴席結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時,宴席便正式結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會站立起來,表示宴會到此結束,并會站立門口向每位客人說聲晚安,之后跟酒樓經理結賬,主人家的其他成員則送客人乘車,揮手道別并目送車子駛離開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數不會只有一種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襯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豬肉,會以爽脆的綠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襯托粉紅色、柔?的豬肉。一頓飯不會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時端上兩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則以菜肴的搭配為大前題,通常同類的菜肴會同時端上,不會前后分別端上,總之整頓飯都要講求協調的搭配。
飲料
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料,湯是他們飯食時的最佳飲料,在特別的日子或場合上,中國人會飲葡萄酒或烈性酒,卻不會飲水,這與西方人不同。中國茶是茶樓的主要飲料,雖然有其他飲料供應,但他們認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飲料,尤其是吃了油膩的點心,茶有助洗去油膩。每桌都供應一個或兩個茶壺,且可不斷添飲,客人只需揭開茶壺蓋并放在壺頂上,便有侍應前來添滾水;無論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為別人斟茶,但記著要先為別人斟,最后為自己斟,這才合乎禮儀。茶樓備有不同種類的茶葉,客人可隨個人喜好選擇。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著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第九:最后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禮儀
西方餐桌禮儀起源于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當時因著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一系列細致的禮儀。
到了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時,禮儀更為復雜,甚至專制。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每當樂聲響起,王公貴族必須將菜肴傳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著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樣的用餐習慣。高盧人坐著用餐;羅馬人臥著進食;法國人從小學習把雙手放在桌上;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
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致,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
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須穿上得體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禮物,處處表現優雅的言談舉止。
餐具擺放的位置主要是為方便用餐,由外而內取用。用過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應會收起用過的餐具。
篇5
餐桌上的座位順序
招待客人進餐時,必須判斷上、下位的正確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邊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眺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時,請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時,請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應站在椅子的左側,右手拉開椅子,而且不發出聲響。
還有,預訂場地時,應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廁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餐桌禮儀
中華料理一般都使用圓桌,中間有圓形轉盤放置料理,進餐時將喜歡的菜夾到面前的小碟子享用。
中華料理的餐桌禮儀基本上很簡單、自在,最不受拘束。只要留意以下要點即可。
1.主客優先。主客還未動筷之前,不可以先吃;每道菜都等主客先夾菜,其他人才依序動手。
2.有人夾菜時,不可以轉動桌上的轉盤;有人轉動轉盤時,要留意有無刮到桌上的餐具或菜肴。
3.不可一人獨占喜好的食物。
4.避免使用太多餐具。中華料理的精神就是邊吃邊聊,眾人同樂,只要遵守基本禮儀,可以盡情地聊天。
餐桌上的話題
如果飯桌上只是低頭吃飯,氣氛一定很僵。和背景、年齡、性格、嗜好皆不相同的客戶,到底要聊些什么?
1.天氣、氣候。這是英國人的習慣,在火車上遇到同車等人,必定由天氣展開話題。
2.嗜好。以國家或人群之分的嗜好是最佳交際話題。
篇6
筷子文化
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筷子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現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經深入到其他許多地方,如:越南,韓國,朝鮮等等。筷子的誕生象征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這一對筷子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他可以夾,繞,戳住食物。同時,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中,例如婚禮喜宴,贈送筷子作為禮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餐桌上的禮儀小結: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重要時刻
生日是每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在年輕的時候,人們往往在生日前要吃一碗面,寓意長壽;在生日當天則吃蛋糕慶祝。等人到了中年,這時候的生日更為重要,除了吃面和蛋糕之外,大家還會送上蟠桃祝福長壽安康。
在結婚的大喜日子,中國人往往會吃花生,龍眼等食品,祝福新人能馬上有愛情的結晶。 在端午節,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能親眼欣賞到賽龍舟的精彩比賽。但是,他們都會吃粽子,用糯米,鮮肉以及竹葉等原材料包出來的特別食物。這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而制作的,人們害怕他吃不飽,就會給他做各種樣式和形狀的粽子。
在中國農歷最后一個月的第八天,中國人都會吃臘八粥,來紀念和分享大家的成果,至今這個傳統沒有改變。
篇7
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于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2、點菜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后是主菜,然后上點心和湯,當然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再來一點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在點菜時還應該顧忌到客人的口味。
3、進餐時
先請客人,長輩動筷。吃飯喝湯時聲音小一些,不要打擾到同桌人。特別是有的人吃飯喜歡吧唧嘴,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禮貌的。
4、進食時
有骨頭的菜肴時,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響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頭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夾菜
為客人夾菜,一定要用公筷,衛生又禮貌。
6、敬酒
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為別人倒茶倒酒,要記得“倒茶要淺,倒酒要滿”的原則。
7、取食物的時候避免挑三揀四
在用餐的時候,不要在餐盤中挑三揀四,將食物翻來覆去。這樣對別人來說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別人也會覺得你沒有修養。
8、公共場合禁止剔牙、打嗝、打噴嚏、吸煙
在公共場合時,剔牙要特別注意,在剔牙的時候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簽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在用餐期間,若想打噴嚏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將污染減至最低。若噴嚏不斷,最好立刻離席出外處理,沒有任何人會介意的。在用餐過程中打嗝是非常不禮貌的,也是不雅的,若真是無法控制,則可用喝水,屏息方式使癥狀減輕。喜愛吸煙的朋友可以在用完正餐后,到餐廳劃分的吸煙區吸煙,如此既不算失禮亦不會傷害別人的健康。
9、合理使用餐具
用餐時要端起碗,用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在用餐的過程中嚴禁身體伏在餐桌上,這樣的用餐姿勢非常不雅。
10、離席時
篇8
選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著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們不用它來干杯。因此,干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
中杯用于盛紅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唇擦拭干凈。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唇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余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終拿著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該怎么正確使用刀叉時,就看別人如何做,依樣畫葫蘆。
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將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面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將黃油涂上面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塊一小塊涂。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面包涂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種種注意事項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來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邊緣去切割。
盤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當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凈。
使用餐巾時,應將其平攤在膝蓋上。用完餐后略一疊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將其完全疊好,也不能將其揉成一團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簽,因此最好不用。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說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后再道歉一聲更好。
篇9
沒想到,女兒只是在家隨口應諾,只知道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根本就沒把禮儀什么的放在心上。幾個菜剛上桌,她就急不可待地伸出筷子吃了個遍,還挑出最喜歡的菜放在自己跟前,旁若無人地吃起來。
這還不夠,就在大家飯還沒吃完的時候,已經飽腹的女兒大聲喊道:“媽媽,我吃飽了,我想回家!”搞得我非常為難!
當天因為這事,我一直很生氣,并且跟老公抱怨是他慣壞了孩子,老公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孩子天性喜歡好吃的,放開肚皮嘗試有什么問題啊?誰家不是一樣?反倒我作為大人太過計較。想想似乎也對,記得某次陪鄰居逛街,中午在外面吃飯,她的兒子吵著嚷著要吃大蝦和螃蟹,讓鄰居顏面盡失。果真每個孩子都如此。所以,我沒再繼續探討女兒的吃相。
誰知事隔不久,女兒用餐的表現又讓我大跌眼鏡。那天從國外回來的友人邀請我去自助餐廳,甩不掉女兒的糾纏也帶她一起吃。可我的女兒肆無忌憚地掃食,嘴巴里塞滿飯菜,嘴角滲出紅色的番茄汁,依然伸手去抓她愛吃的草莓奶昔,奶油濺在她的臉上手上,看起來饑不擇食。
我恨得咬牙切齒,幾乎想拖她出門。正欲匆忙離席,朋友悄聲言語道:親愛的,你的教育好像出現了問題。
面紅耳赤地聽朋友的批評,我承認自己是夠失敗的。可是又能怎么補救呢?
察覺到我的苦惱,朋友好心安慰我說,當然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咱們中國小孩普遍吃相不好看。
是啊。我點點頭。
她強調,其實小孩子一定要從小教導和培養table manner(吃相),吃相比穿衣服更讓別人挑剔。所謂三代做官,吃飯穿衣,真是字字真理。一個小孩可以穿成各種風格,只要不違背干凈原則就行,但是沒有良好table manner的孩子,包括大人,都很難讓人接受。吃相跟隨孩子一生,就像骨子里的東西,讓人一眼看出她的破綻。
這么嚴重?我訕笑,會不會夸張了點?
朋友正色道:如果你見識過國外小孩的吃相,應該深有感觸。
這些年她返往于各國之間,確實比我見多識廣,而她身上的氣質也與過去大相徑庭,舉手投足都有名門閨秀的風范。就拿吃飯來說吧,她沒有一次失禮過,特別是喝湯時,我注意到她的湯勺是由內向外慢慢舀起,沒舀得太滿,大半勺就行。喝完湯后,湯勺平放在湯碗托盆的外側。
天吶,那優雅的動作簡直完美!想到朋友的用餐細節,我開始肯定吃相可以為個人素養加分。于是,請她幫助我共同改變女兒的吃相。
朋友十分樂意,約定周末去我家現場演示。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趕到市場去買菜,準備大顯身手,做一頓豐富美味的待客餐。菜剛上齊,我鼓勵女兒招呼朋友坐下,沒想到,她不僅沒招呼,還自顧自地拿筷子夾菜吃,叫我非常惱火。實在難以容忍她的驕縱無禮,立即訓罵她一通,把她關進房間不許吃飯。
朋友趕緊阻止我的做法,她問:“你以前有沒有注意很多小孩吃相也難看,總將頭埋得低低的,眼神是散的,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的人,為什么?就是被父母‘訓’出來的。說實話,親愛的,你有很大的責任,耐心地教育她禮儀,不是靠罵,當然更別嬌寵。忽而溺愛她,忽而責備她,孩子的吃相肯定教不好的。
檢討一下,我發現問題主要在于我們父母疏于管教……事實上,我們從未正式教導過她餐桌禮儀,怎能奢望女兒有良好的進餐表現呢?而且,說實在的,連我自己都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素養,若不借助外來的幫助,我的孩子可能永遠學不好餐桌禮儀!
“好吧,”我對朋友說:“我聽你的。”
既然下定決心扭轉女兒的吃相,任何細節也不能疏忽。朋友根據她在國外的見識,建議我們參考英國、澳洲和法國家庭的餐桌文化。
英國的家長從不在餐桌上訓孩子,他們注重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把進餐看作是一家人分享的重要時間。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遞著餐桌的一些表現,比如你的表情,要保持微笑,這對自己的心情和與你共同進餐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你說話時的姿態,要停止嚼東西時再說話,而且要注意別說那些影響就餐心情的話;再比如吃飯時不打開電視,而只是打開音響,選一段孩子喜歡的曲子,一家人在音樂中愉快地就餐……
包括去年,朋友去澳洲時在當地家庭做客,她們家的就餐環境同樣很特別。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陽臺上陽光很好,馬蹄蓮開花了,那么,就搬到陽臺上用餐;如果客廳窗口的樹冒出新芽了,值得觀賞,那么,就搬到客廳用餐;餐桌也可能轉換到孩子的手工桌上,原因是孩子動手做了個小臺燈,一家人可以在臺燈下用餐……而且,一定要鋪上桌布,擺上鮮花,因為他們注意的是用餐環境和心情。吃飯要講究氣氛,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變化,所以很容易記住父母教導的吃飯禮儀。
法國家庭則不像中國的父母催孩子快吃,上學的孩子吃完還要趕緊做作業。他們說:“孩子,慢慢吃。”他們向孩子傳達的理念是吃飯很享受。只要在家進餐,他們一般都會告訴孩子,沐浴后再進餐,換上喜歡的家居服,胃口會好很多。在放松的進餐氛圍下,法國父母會借機給孩子講解美食和餐具的鑒賞之道,以及用餐禮節。畢竟吃相不是“訓”出來的,是環境熏陶出來的。吃飯對孩子來說,是放松,是美好,是溫暖,更是隆重的事,好吃相自然而然就容易做到。
聽完朋友講述的國外家庭“用餐術”,我收獲頗多,結合我家的“家情”,慢慢地糾正女兒的吃相。
再吃飯時,我會以身作則地請長輩先入座、先動筷,對他們用“請”的語氣,分別時說:“再見,下次再聚!”等等。但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光靠說出來的,必須通過不斷練習才能形成。除了做榜樣,我還放手讓女兒自覺遵守,反正不管在家或在外面吃飯,每次都告訴她必要的禮儀,屢次重復后,孩子總算明白,這是她應該做到的。我呢,趕緊適時鼓勵。
果然,女兒真的越來越講究禮儀了,我給她的表揚越來越多,因為朋友提醒過,鼓勵更為重要。因此,我盡可能稱贊她的禮貌吃相,認真而具體地告訴她:“你剛才吃飯的時候,又專心又保持了桌面的整潔,真是個好孩子!” “你剛才排隊等其他小朋友領完冰淇淋才自己領,做得真不錯!”女兒認為她的付出受到肯定,自然樂意堅持下去。
前些日子,女兒在學校還贏取了“餐桌小淑女”的美譽,陪她吃飯已經不再令人頭痛,相反感覺很有面子,女兒的大氣放松,吃飯過程里表情的優雅和可愛,使她也像個“名門閨秀”了。朋友獲知我女兒的改變,同樣很開心,笑言:“孺子可教也!”
經驗分享:
1.不要求快――在同時期內有計劃地教導一個或兩個禮儀。
2.目標合理――每個孩子都不同,要敏銳地察覺你孩子的能力。對某個小孩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齡的差別。
3.要有彈性――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對勁,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再實行。
篇10
飯前:
餐桌上都不應該戴帽子;在白天拜訪別人的時候女士專用的帽子例外。在正式的宴會中,男士們須站在自己的座位后面,等女士們都坐下了以后,才能坐下。
在開始吃飯前,主人要做飯前的謝飯禱告,這在美國的家庭里是很普遍的,客人應該加入這個謝飯的禱告,至少要在禱告的時候保持安靜以示尊敬。如果被邀請的客人有不同的信仰,主人的謝飯禱告不應該包括深奧的宗教儀式。
一般要等到每一個人都拿到了食物以后,大家一起開始吃。在別人還沒有拿到食物以前,不應該擅自開始先吃;除非那些還沒有拿到食物的人士請你不要等候,你才可以先吃。餐巾是放在膝蓋上的。在正式的宴會中,客人要等主人把他(她)的餐巾放到膝蓋上之后,才把自己的餐巾放上。
在正式的宴會上,食物應該同時送到餐桌上的每一位,但還是要等主人拿起餐具之后客人才能拿起餐具進餐。如果你不能吃某些食品,在你作客的時候,(如果主人不是你的親戚,)不應要求主人為你另外再增添你要吃的食品。
進餐時的禮儀:
在家庭式的用餐中常常是把一盤菜傳到各位的面前,有時由主人把菜拿到客人面前,稍微講究一點的會有傭人把菜呈到客人面前。如果是傳的話,你要按其他盤子傳的同一個方向把菜傳給下一位。當你拿到傳過來的菜盤子,你可以從中取菜。在取的時候,不要取超過餐桌上人數比例的量,這樣的話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一份。如果你不想吃傳過來的菜,那就把它遞給下一位,但是千萬不要解釋你為什么不吃或者作什么評論。如果是有人把菜盤子端給你,他會問你是否需要,你可以簡單地回答是的,請給一些或者謝謝,我不需要。
當為進餐人士服務的時候,上菜都是從進餐者的左邊放到他(她)的前面;而撤盤子的時候,都是從進餐者的右邊拿走。但是對于飲料,可以從左右的任何一方呈上和撤離。在喝湯的時候,用湯匙由靠近你的一處開始,向遠離你的方向打湯。不要把整個湯匙放入嘴里來喝湯,而是在湯匙的邊上喝湯。如果湯碗里只剩一點兒湯了,你可以用不拿湯匙的手把湯碗靠近你的一邊略略提起,這將使你比較容易把余下的湯流入你的湯匙。
如果光用叉子把食物叉起來有困難的話,可以用一小片面包或者餐刀幫忙;但是千萬不要直接用手。按美國人的習慣,你不一定要吃餐桌上所有的菜,而且到最后你盤子里的菜沒有吃完,也不是不禮貌的。不要詢問別人為什么不吃某個菜,或者詢問別人為什么不把菜吃完。
不要對餐桌上的菜進行批評,也不應該對菜的分量多少進行品頭論足。吃東西的時候要閉上嘴。不要在吃東西的時候發出聲音,嘴里有食物的時候也不要講話;在吃的時候也不該有不應有的噪聲發出來。當你需要離開餐桌的時候,只要說對不起或者對不起,我得離開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詳細解釋為什么要離開的原因,更不要說我要上廁所了之類的話語。
不要大聲說話,好像非要全桌的人都必須聽你似的;要讓其他人也有說話的機會。千萬不要在餐桌上擤鼻子或者吐痰。如果你必須做這些,你得先離開餐桌,在隱秘的地方進行。在餐桌上不該打飽嗝兒、咳嗽、打哈欠和打噴嚏之類。萬一你做了,趕快向大家表示歉意,說對不起。
坐在餐椅上,不可以沒精打采、裝聾作啞的樣子,也不可把椅子向后傾斜,翹椅子坐。不可以玩弄食物或者餐具;更不能拿著餐具手舞足蹈地講話,不能拿餐具指人。你可以把你手肘以下的部分放在餐桌上,但是不可把手肘放在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