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防震減災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0-27 17:3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院防震減災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執法檢查是在各縣區自查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兩個檢查組分別對石棉、蘆山進行了檢查,委托其余六個縣區人大對本區域貫徹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然后聽取了市防震減災局匯報。6月24-25日,市人大召開第18次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情況的報告,印發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雅人委〔〕27號)。會議形成了《關于對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雅人委〔〕25號)。
會議認為,《防震減災法》頒布施行以來,全市各級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按照“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方針,依法加強和開展防震減災工作,防震減災領導體制、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地震監測能力得到提升,地震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地震應急體系不斷加強,“5·12”地震災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推進。會議對市人民政府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會議,我市防震減災工作開展以來,防震減災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進。一是防震減災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地震應急救援體系薄弱,防御地震災害及次生災害能力需要提高;三是防震減災部門隊伍建設需要加強;四是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存在漏洞。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增添措施,切實抓好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而了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加強防震減災基礎工作;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規范工程設防管理;加強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切實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等五條意見。
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十分重視,接到市人大《審議意見》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認真抓落實。為此,結合市政府《關于做好防震減災及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意見》(雅府發〔〕35號)的落實,有針對性地以下貫徹意見,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一、繼續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進一步實施好《市防震減災“十一五”規劃》素質工程,以《市防震減災簡明讀本》為基本教材,以防震減災知識、法規“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為主要載體,充分發揮電視、報刊、廣播、網絡、通訊等宣傳優勢,利用街頭公益廣告欄、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基層宣傳設施,調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民防震減災意識。
1、積極開展“進機關”活動,發揮機關表率作用。各機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培訓班、各種會議,采用舉辦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光碟等方式,有效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法規“進機關”活動,把防震減災知識、法規納入各級干部和公務員培訓教育內容;利用各種紀念活動和專項活動,如《防震減災法》頒布紀念日、“5.12”紀念及“防災減災”日、修訂預案等,主動參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利用聯合開展工作時機,如各種檢查、行政執法、基礎建設等,面向社會有爭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活動。
2、深入開展“進校園”活動,發揮學生輻射作用。進一步抓好市防震減災局、市教育局《關于在中小學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雅震發〔〕11號)的落實,在全市中小學中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法規“進校園”活動。通過市級、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創建、教學設備的支持、優秀輔導員的表彰,鼓勵一批條件較好、積極性較高的學校真正把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列入教學管理目標;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震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企業、鄉鎮宣傳防震減災知識,通過“進校園”輻射全社會。
3、積極開展“進社區”活動,發揮社區區域管理優勢。按照市防震減災局、市科技局、市科協、市精神文明辦《關于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社區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社區的通知》(雅震發〔〕20號)要求,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法規“進社區”活動,通過社區促進轄區內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法規宣教活動。各級防震減災機構要加強對社區的指導、幫助和督促,為社區提供宣傳資料和技術支持,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宣教活動,幫助社區制定應急預案、劃定疏散路線和避難場所,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4、積極開展“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應對能力。有關企業管理部門要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知識講座、開展應急演練等方式,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法規“進企業”活動,幫助大中型企業、重要企業、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企業制定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救援隊,開展應急演練,增強企業及其員工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5、積極開展“進鄉村”活動,提高鄉村防御能力。發揮“三網三員”群測群防網絡作用,充分利用趕場天、節假日,采用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光碟、張貼宣傳掛圖等形式和鄉村宣傳欄、公開欄、召開會議等,經常性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市、縣區有關部門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三下鄉”、科普趕場等活動,采用發放宣傳資料、放電影、咨詢、有獎問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集中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法律法規宣傳活動;指導鄉鎮制定應急預案,組建應急救援隊,開展應急演練。
二、加強地震監測、震情跟蹤基礎工作
嚴峻的震情形勢,決定了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中,監測預報是基礎性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特別是應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必須切實抓好。
1、樹立“震情第一”的思想,加強臺站的建管。我市是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又處在省內三大斷裂交匯附近和汶川特大地震所在的龍門山斷裂中南段,震情形勢嚴峻。為此,必須加強全市地震監測、觀測臺站的規劃建設、優化改造和管理維護,實現資源共享,不斷提高監測、觀測能力和水平。
2、強化監管責任,密切監視和跟蹤震情。市、縣區防震減災部門必須強化24小時地震監視和震情跟蹤制度,完善震情初報制度,及時處置上報震情信息。縣區防震減災部門要加強宏觀觀測網點的管理和指導,確保各網點正常運轉,對出現的各種宏、微觀異常情況做到無一漏報,出現一起核實一起,為捕捉地震短臨信息,提高地震監測能力服好務。要切實做好短臨和監測數據報送工作,特別是年初確定的承擔短臨跟蹤任務的縣要進一步落實措施,把震情短臨跟蹤工作做到位。
3、加強分析研究,不斷提高地震預測水平。及時收集、處理、上報各類數據,加強數據的分析研究,搞好周、月會商和加密會商、專題會商,不斷提高地震預測水平,努力為社會提供有減災實效的地震預測。
4、加強“三網三員”建設,切實落實震情初報。進一步抓好“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震情災情速報網、地震科普宣傳網,鄉(鎮)和街道防震減災助理員、村和社區防震減災聯絡員、基層防震減災宏觀員”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強化“三網”建設,落實“三員”責任,切實落實震情初報制度,第一時間上報震情、災情,隨時收集、掌握,及時上報震情、災情信息。
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規范工程設防管理
防范勝于救災,搞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是減輕地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關鍵所在。
1、強化行政許可制度。市、縣區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防震減災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抗震設防要求執行情況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管理和監督檢查,把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項目的立項審查、審批應實行抗震設防要求行政許可制度。
2、強化地震安全性評價制度。市境內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照經審定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需要進行而未經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有關部門不得批準立項,不得批準、發放選址意見書。
3、強化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按照《防震減災法》的規定,建設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施工全過程負責;設計單位應當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施工;工程監理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理。相關單位要加強配合,細化職責,落實責任,確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4、強化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市境內的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設施、生命線工程,應當按照市防震減災局轉發的中國地震局《關于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雅震發〔〕25號)要求和設防分類進行設計。由市規劃和建設局納入“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查”的行政許可項目,未經初步設計審查的建設工程,不得進入下一個建設環節。
5、強化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管理。各縣(區)要把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納入抗震設防的管理,結合城鄉一體化、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移民、水庫移民等工作,將農村民居、基礎設施和鄉村公共設施建設納入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范疇,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幫助服務,必要支持,逐步提高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水平。
6、強化抗震設防要求的宣傳教育。宣傳部門、新聞媒體和規劃建設、交通、水利、電力、教育、衛生、民政、發改、防震減災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主流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向社會進行抗震設防要求知識的公益宣傳,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地震災害預防的重要內容,切實抓落實。
四、加強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包括地震預案體系、應急指揮體系、信息傳送、應急救援隊伍、物資資金儲備、疏散通道和避難場所建設、應急演練等。
1、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及時根據新的《防震減災法》和“5.12”地震應急工作實踐,修訂完善全市各級、各類地震預案,查找原有預案的不足,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導督促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鄉鎮、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學校、醫院、商場、體育場(館)、電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水電站、礦山、石化等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生產經常單位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制訂地震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地震應急預案分級分類管理制度,適時對預案制訂和管理情況進行檢查。
2、盡快建立健全地震應急救援指揮體系。以市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為核心,建立全市上下聯動的地震應急救援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地震臺網中心”建設,建立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平臺和信息共享平臺,配置地震現場必備的設施設備和裝備。
3、建立健全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市、縣區要充分利用消防、武警、民兵預備役等現有隊伍,按照一隊多用、專職與兼職結合的原則,建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組建;防震減災部門要不斷完善抓好地震應急工作隊伍建設,交通、通訊、電力、建設、水利等要加強各類搶險、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整合礦山等各種搶險隊伍資源為地震搶險救援服務;指導、協助基層組織和共青團建立、完善志愿者隊伍建設,發揮他們災后第一時間搶險救災作用。
4、經常開展地震應急預案和隊伍演練。各地、各單位特別是學校、醫院等,要經常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把預案要求落到實處,確保突發地震事件發生時,有效應對,把損失和傷亡降到最低;要加強各救援隊、應急隊、搶險隊裝備建設,開展必要的技能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盡快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庫,形成布局合理、品種齊備、數量充足、管理規范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交通、通信、電力、廣電、供水供氣、醫療防疫等部門要加強基本救災設施設備的保障能力,做好相關救災物資儲備。
6、搞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利用公園、綠地、廣場、運動場等空曠地,規劃和建立應急避難場所,劃定疏散路線,保持疏散路線的安全暢通。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安全避險、醫療救護、應急供水、臨供食品供應等功能。應急避難場所和疏散通道建設必須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五、切實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
1、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機構隊伍建設。我市地震形勢嚴峻,防震減災工作任務艱巨,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隊伍建設十分重要,非常必要。各縣(區)要根據當地防震減災工作需要,健全防震減災工作機構,落實編制、隊伍和經費,確保防震減災工作順利開展。
2、配齊配強防震減災工作隊伍。各縣(區)要為防震減災部門人員配備創造條件,積極支持、幫助防震減災部門引進、培養地震監測預測、工程地震、地震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執法等方面的人才,努力建設高素質的防震減災隊伍。
篇2
一、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防震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將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的檢查指導,完善地震應急指揮的組織體系和技術系統,確保在突發破壞性地震時,震情災情信息能夠及時準確上報,應急救援隊伍能夠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訊能夠保持暢通,災民能夠盡快得到妥善安置,社會能夠盡快恢復穩定。
(一)提升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區消防大隊作為我區突發災害緊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強救援力量的建設,配備基本的搜救裝備,應有側重地配置重要專用裝備,配備能實施搜救倒塌樓房被埋人員的救援裝備;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設防能力。區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重要工業設施、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場館等建(構)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工作,尤其是年以前建設的多層磚房、預制板房等建筑物要進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樣調查,對達不到抗震設防標準的,要加快實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有關規定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工程的抗震設計、施工。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嚴格按照中國地震局《關于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中震防發〔〕49號)要求或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
(三)加強地震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區建設、規劃、文體、教育、水務、供電、地震等有關部門要在現有廣場(公園)、體育館、學校等設施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開展城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臨時疏散場地的規劃,統籌安排地震應急避難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設施建設,并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同時,區民政、經貿等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機制,特別是地震應急救援的帳篷、衣被、藥品、設備等專用物資儲備。衛生等有關部門要建立食品、醫療等物資應建立平戰結合的流動共享機制,有效利用各種應急物資資源。
(四)積極做好地震次生災害防治工作。區國土、安監、水務、環保、經貿、建設、供銷社等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震后容易引發水庫潰壩、尾礦庫、泥石流、山體滑坡、地基塌陷、環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災害源的專項普查,對排查出的隱患要登記建檔,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強全社會共同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防震減災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重視和支持防震減災工作、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工作,使防震減災逐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一)認真制訂地震應急預案。各鎮(街道)、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交通、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以及可能發生次生災害的礦山、危險物品等生產經營單位,都要制定地震應急預案,各主管部門和區地震辦要負責督促指導。地震應急預案完成制訂后必須報送區地震辦備案,區政府將統一匯編。
(二)加強地震應急演練。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地震應急預案,適時組織開展相應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練,不斷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門協同配合、有序應對突發性地震災害的能力。交通、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實施和大型企業以及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學校、醫院、影院、商場等單位,主管部門和區地震辦應加強指導,每年適時開展一次以上的地震應急演練,提高民眾防震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區地震辦、團區委和區紅十字會要按照《關于印發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動實施意見的通知》(震〔〕71號)要求,發揮新成立的“區地震救援志愿服務大隊”的作用。6月底前,團區委和各鎮(街道)團委要負責本行政區內各機關、學校、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區、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務隊組建,區地震辦、紅十字會要負責組織對地震救援志愿者進行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培訓、演練和志愿服務活動的指導。建立起震時迅速調集和組織動員地震志愿者隊伍的機制。區有關部門要利用醫療急救、衛生防疫、心理干預、建筑工程、電力通信等專業領域人才資源,逐步開展兼職志愿者準入登記制,實施動態管理,加強相關技能培訓,培養一批具有不同專業救援技能、能夠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高效率開展救援行動的兼職志愿者。
(四)加快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建房抗震設防的宣傳引導和技術指導。要推廣應用村鎮建設抗震設計規范,加強村鎮建設管理,建立健全村鎮建設抗震技術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農民在新建住宅特別是沿海廣大地區的石結構房時采取抗震措施,對達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斷提高農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監測和預報能力
區地震辦要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強全區地震活動形勢的跟蹤分析,提高對破壞性地震的預測預報水平,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好服務。
(一)提高地震監測預測能力。密切關注值得注意地區的震情動態,加強群測群防,鳳凰山公園動物觀測站、東圳水庫水產養殖場魚類觀測站等5個地震前兆異常宏觀觀測站要加強地震宏觀異常觀察,發現異常立即報告區地震辦。大力推進地震監測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地震監測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和綜合效益。繼續完善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助理員(以下簡稱地震“三網一員”)建設。各鎮(街道)和區地震辦要加大地震“三網一員”的培訓、指導力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體系。
(二)健全地震災害信息報送機制。區地震辦要切實提高地震“三網一員”地震信息速報的水平,規范震情災情及相關信息管理,暢通信息報送渠道。對群眾報告的宏觀異常,區地震辦要第一時間深入調查核實,及時公布調查結果,防止地震謠傳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網絡和數據庫建設。區地震辦要按照省地震局《關于推廣應用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通知》(震〔〕58號)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區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實現與省、市地震局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地震監測網和地震災情速報網信息的實時傳輸,確保地震速報和地震災情信息報送的及時、暢通,為抗震救災和社會穩定提供第一手資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區地震應急數據庫建設任務。
四、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要健全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網絡和公共服務體系,大力培育防震減災科普隊伍,充分發揮科普基地和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宣傳教育作用,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升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綜合素質。
(一)建立防震減災宣傳長效機制。各鎮(街道)和區有關部門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廣泛、持續地進行防震避險宣傳教育,針對不同對象編印不同內容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讀物,并聯合宣傳、廣電等部門在每年“5·12”防震減災日等重要時段定期開展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要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民眾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推進防震減災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學校建設,不斷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
篇3
一、組織領導和機構建設
縣“防震減災領導組”由于人員變動,年初進行了調整充實,成員分別為36個局(委、室)的局長(主任)和10個鄉鎮的鄉鎮長,共51人。縣政府辦已以左政辦下文發到各成員單位。并對照《左權縣地震應急預案》確定的職責,對各成員單位進行了培訓,使他們明確了各自在抗震救災中的職責與分工。
應急人員是從各單位的應急隊伍中抽調的骨干力量,原有專業應急人員70人,進行重新核定,確定為年齡在35歲以下的男性共計67人。
二、主要工作及其職責
“監測預報、震害預防和應急救援”三大體系建設是防震減災的主要工作。
1、監測預報
微觀監測(局里有一臺電滋波儀器)在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強震情值班,按時、保質完成了相關數據的采集及網上報送任務;宏觀監測,正向高質量、高要求邁進。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地震應急數據,建立了地震應急數據庫。
2、震害預防
①掌握和督促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按抗震設防標準進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今年協助省地震勘察研究院晉中分院對全縣校舍安全工程和銘蘭商貨城等6家建設單位進行了地震參數核查、確定,抗震設防工作積極展開,督促建設單位把好規劃設計關,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要求,科學規劃,合理設計,確保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標準。
②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設,今年我縣共在10個鄉鎮和城區建立了11個示范點,并完成了農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
③加強了地震知識的宣傳力度。根據市地震局做好“5·12防震減災日”和“7.28防震減災宣傳周”的活動通知精神,我縣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5月12日和7月28日,縣地震局分別在縣城文化中心門前廣場舉辦了宣傳活動。縣防震減災領導組副組長、分管副縣長、人武部部長及有關成員單位應急辦、教育科技局、發改局、民政局、經濟和商務糧食局、安監局、司法局、國土資源局等14個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共50余人分別參加了活動,制作版面有60余塊50米長,版面圖文并茂,簡俗易懂,以地震知識、監測預報、震害預防、應急救援為主要內容,深受群眾喜愛。兩次共發放宣傳資料0余份,全體人員身披彩帶,現場為觀眾發放宣傳資料并解答相關提問。7月28日,王飛副縣長還做了“關注地震安全,遠離地震災害”的電視講話。與此同時,縣電視臺、政府網站、今日左權報都登載了有關活動情況。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也開展了“防震減災”主題班會、教室內張貼地震科普知識掛圖、校門口懸掛宣傳標語條幅等系列宣傳活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縣軍事日活動儀式上,四大班子領導集中觀看了防震減災知識講座,使他們牢固樹立了“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
④建立起科普宣傳基地,與縣教育科技局共同發文,任命左中等25所學校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職中為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有力促進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在全縣中小學校的推廣和應用。
⑤堅持平時宣傳與應急自救相結合,防患于未然。日本東京是地震高發區,他們的做法就是定期進行應急避險演練和加強抗震設防教育工作,所以防震效果很明顯。我們將學習日本經驗把學校作為重點防震對象,去年在左權二中進行了全縣性大規模應急避險演練的基礎上,今年4月份與縣教育局聯合指導了全縣各中小學的地震應急避險演練,9月18日又在左權宏遠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應急演練,通過演練,使師生掌握了基本的應急避險、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3、高效快速處置地震傳言事件:2月20日11時左右,太原、榆次、陽泉等地傳播謠言說20日晚山西地區有地震發生。一時間,我縣地震謠言紛傳,部分群眾心理出現恐慌,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接到報告后,我局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匯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當夜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按照會議精神,我局加強監視和震情值班,并隨時保持與上級部門聯系,及時反饋信息,做好維穩工作。同時,配合縣委、縣政府快速啟動應急機制,通宵值班,組織多方力量連夜開展宣傳,解釋和維穩工作。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電話、互聯網辟謠信息,迅速平息了群眾恐慌情緒。次日又趕赴各鄉鎮進一步調查核實,并通過新聞媒體澄清事實,有效地穩定了群眾情緒,維護了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4、應急救援
①我縣始終堅持“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積極做好防震應急工作,盡職盡責地做好震情值班,震情監視,震情會商等地震應急準備工作。一是修改和完善了“左權縣地震應急預案”,并下發到各個成員單位。二是各鄉鎮、縣直各成員單位都制訂了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報縣地震局備案。10月份還組織防震減災領導組的成員單位領導進行了“應急預案編制培訓”提高了各成員單位編制應急預案的能力與水平。同時發放了“應急包”。包內配帶的應急工具和應急資料。有“左權縣地震應急預案”、全縣的一些基礎數據、地上交通、疏散場地、救援人員、領導組成員通訊錄等,使指揮人員和工作人員在緊急狀態下,對全縣的情況一目了然,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和決策。
②設立了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立了濱河公園、祝融公園地震應急避險場所,可供縣城居住人員緊急避險。在采納省、市地震應急專家意見,吸收各地建設經驗,經縣住建、園林、地震等部門規劃,先后建設濱河和祝融兩個應急避險場所。濱河地震應急避險場所,由濱河公園、將軍廣場、宏遠學校操場組成,總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服務半徑為500~1500米,可接納盤城、蕓山、皇母圣、鐘鼓樓、牧童街、永清社區居民應急使用,人均使用面積不小于4m2;祝融地震應急避險場所,總占地面積1400畝,一期工程規劃為500畝,可接納康寧路、二中路、祝融街、廣圣巷、民圣巷、東圣巷等社區居民應急使用。各個應急避險場所均設有疏散通道和應急救援專用車道,保證快速暢通,使居民能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到達。同時,在應急避險場所附近設置了明顯標志牌,為居民提示應急避險場所的方位和距離。各應急避險場所還配備了應急設施,劃定了應急避險功能分區,包括應急指揮部、應急物資供應站、應急廁所等,并設定了相應標志。
③進行地震應急物資儲備。我縣救災物資儲備采取實物儲備、協議儲備二種形式。其中,賬篷、棉衣、棉被等物資儲存在民政部門的救災物資儲備庫中,方便食品、飲用水等協議儲備的方式儲備在經營企業。目前,全縣儲備飲用水15噸,方便食品10噸。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這些儲備物資便可投入使用,保證市民正常的生活。
④推行了安全示范社區建設。鐘鼓樓社區為我縣安全示范社區建設示范點,制做了標志牌,成立了社區志愿者服務隊,設立了地震應急避險場所,編制了應急疏散方案,并進行了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和地震應急知識培訓。
5、“三網一員”網絡建設工作顯著:“三網一員”網絡建設工作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了“三網一員”建設工作。一是明確“三網一員”相關制度,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二是加強對“三網一員”的管理,加強檢查,確保觀測正常。定期舉辦“三網一員”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班和專題講座,組織經驗交流,加強教育和引導,不斷提高防震減災助理員的責任意識,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強化他們的專業技能。全縣共有防震減災助理員60名,基本上建成了“縱到底,橫到邊”的“三網一員”網絡。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盡管我縣的防震減災工作有了明顯的進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要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
1、地震局工作人員盡管工作積極性高、責任心強,但工作經驗、業務素質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工作需要,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地震局工作人員年齡結構老化,急需增加編制,配備年輕同志進入。
3、盡管我們加大了防震減災的工作力度,但也還有個別部門及其負責人法律意識不強,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震害防御的思想,缺乏憂患意識,不能全面履行法定的職責義務。
4、個別企業、學校、醫院、商場等人員集中的地方應急預案還不盡合理,不便操作,各自在應急中的職責還不明確。
四、2011年的工作打算
工作中,我們感到做的還很不夠,為做好我縣的防震減災工作,我們曾到榆杜、祁縣學習取經。通過學習,進一步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為把我縣防震減災工作推上新臺階,2011年工作打算如下:
1、完善地震監測系統,提高地震預報水平,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達到群測群防。
①組織單位工作人員到本系統先進單位參觀學習,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②聘請專家為我縣有關領導和中小學校長進行有關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及應急避險知識講座,以提高各級領導對當前震情形勢的認識和責任意識。
③加強對“三網一員”進行培訓,由于“三網一員”人員變動頻繁,新上任人員對業務不熟悉,加之震情形勢相對嚴峻,為更好地適應工作需要,我們將對“三網一員”再次進行業務培訓,以保證村級宏觀監測,震害預防和震情速報的正常開展。
2、高度重視震害預防、提升全社會抗御地震災害能力。
與城建局聯合對建筑單位和家戶居住承建者進行重點培訓。配合上級抓好抗震設防要求確定的抗震設計和施工監管工作,切實提高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水平,提高城鄉抗御地震能力,積極推進地震安全農村居民建設,提高農村居民抗震能力。
篇4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今天召開全縣防震減災工作聯席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全面總結我縣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表彰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借此機會,我代表縣政府向給予防震減災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級各部門和辛勤工作在防震減災一線的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對獲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為什么今年選擇在五祖鎮召開會議?主要是基于三點考慮。一是讓大家接受教育。湖北省地震局黃梅地震臺是省級臺站,儀器先進,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多次被評為先進臺站,也是我縣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有必要讓大家來切身感受一下,現場接受防震減災知識教育。二是讓大家看到變化。近年來,五祖鎮因地制宜,主動作為,大力推進防震減災工作。特別是地震安全農居工程成效顯著,五祖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在20xx年成功入選中國地震局“武漢城市圈防震減災平安計劃”立項項目,并于去年通過省級驗收;五祖鎮一天門社區去年被省地震局評為“湖北省防震減災示范社區”,這不僅是五祖鎮防震減災工作的縮影和見證,也是我縣防震減災工作的標桿和典范,更是我縣防震減災工作的希望和方向。這些變化,也有必要讓大家實地看一看。三是讓大家思想觸動。通過看亮點、聽經驗、學典型,讓各鄉鎮、部門分管同志思想有觸動,工作有壓力,進一步找準差距,明確方向,鼓勁加壓,推進工作。下面,就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總結成績,統一思想,把握防震減災新形勢 20xx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十六字”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被省地震局評為“20xx年綜合工作先進單位”和“20xx年地震應急工作先進單位”,五祖鎮一天門社區被省地震局評為“湖北省防震減災示范社區”。
一是工作有氛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財政經費和組織協調等方面強力支持。各鄉鎮都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了鄉鎮黨委、政府議事日程。全縣防震減災會議召開后,獨山、新開、劉佐、五祖等9個鄉鎮,迅速在黨委、政府會議上傳達會議精神;大河、劉佐、停前、杉木等4個鄉鎮在鎮、村級干部大會上傳達會議精神;大河鎮3次在全鎮村級干部大會上部署、督辦村級防震工作。獨山、濯港、劉佐等7個鄉鎮簽訂了村級防震減災年度目標考核責任狀。
二是聯動有力度。發改、住建、地震等部門不斷強化對建筑工程的抗震設防監管,先后對20多個高大建筑群進行了抗震設防的行政審批。財政局在防震減災專項資金預算和撥付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教育局堅持把防震疏散演練納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地震局先后爭取3個省級項目,獲得項目資金131.5萬元。人社、民政、安監、衛計、國土、科協、團縣委、電視臺等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能力有提升。防震減災“三大體系”不斷健全,地震災情收集與信息報送系統初步建立,地震應急信息平臺正式運行,地震應急終端全面配備。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成立了首支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深入開展地震應急救援演練,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周期間,全縣各部門共舉行地震應急演練30多場次,停前鎮、大河鎮、分路鎮等鄉鎮均開展了不同層次的應急演練,五祖鎮、杉木鄉把應急演練延伸到幼兒園。
四是宣傳有成效。利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和全省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周等特定節日,深入開展文化廣場宣傳、發放知識讀本、送科普電影進校園等活動,在東禪公園建立了地震科普文化宣傳櫥窗。小池、獨山、五祖、濯港、分路、停前等鄉鎮,創新形式,多次開展宣傳活動;劉佐、大河、孔壟、苦竹等鄉鎮開展多次村組干部、聯絡員專題培訓或以會代訓,濯港鎮舉行了70多人的專題培訓。全年在國家、省市級網站、報刊發表防震減災信息文章20多篇,有力地提升了我縣防震減災工作顯示度與影響力。 雖然我縣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小部門實現了大作為,但與組織要求相比,與群眾期盼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防震減災意識有待提高,個別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存在僥幸和麻痹思想;
二是防震減災基礎配套有待加強,監測設施、避難場所建設等難以滿足防震減災需求;
三是防震減災工作經費投入有待加大,特別是鄉鎮經費難以保障。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我縣地質構造復雜,是 “湖北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存在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歷史上多次發生有感地震并受臨近地區地震影響,地震態勢依然嚴峻。而我縣當前正處于適應新常態,謀求新作為,建設“改革開放橋頭堡”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減災能力。我們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面臨的責任更加重大。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站在講政治和講穩定的高度,以對人民負責、對發展負責、對歷史負責的精神,進一步認清當前防震減災面臨的嚴峻形勢,把防震減災工作作為當前的大事抓緊抓好,確保全縣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確保人民安居樂業。
二、突出重點,創新舉措,開創防震減災新局面
20xx年我縣防震減災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湖北省防震減災條例》和省市防震減災會議精神,完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增強公眾防震減災意識,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要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堅持監測為主,完善預報體系。
一是要加快臺站建設。要繼續加大黃梅縣地下流體觀測站的建設力度,確保臺站新鉆水井觀測儀器安裝到位并盡快投入運行,力爭把縣地下流體觀測站建設成國家和湖北省地下流體綜合觀測臺站。要提升臺站監測資料質量,力爭觀測資料評比達到全省綜合第一要爭取將臺站改造納入20xx年武漢城市圈項目,對臺站環境進一步整治,使之成為環境優美、手段齊全的綜合臺站,成為科普教育宣傳基地。
二是要加強平臺管理。要以地震應急信息平臺為依托,切實加強防震減災信息的報送工作,確保信息傳送及時準確,實現與省地震局的信息共享。縣地震局既要加強與省、市地震局的溝通銜接,爭取上級支持,又要加強與省地震局黃梅地震臺的溝通交流,配合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三是要健全群防體系。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群測群防體系,繼續推進地震客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各鄉鎮要至少完善以動物或水井觀測為主的地震宏觀觀測點1個,配備兼職地震宏觀觀測員1人,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要切實加強對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村(社區)防震減災聯絡員、地震宏觀觀測點測報員的管理和服務。在這里,我特別強調,當出現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時,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要第一時間上報和調查核實,并將調查核實情況及時向地震局報告,以便領導和專家對相關現象及時作出分析與判斷。
(二)要堅持“防”字為重,提升預防能力。
要堅持“寧可百年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寧可有備無震,不可有震無備”的原則,做到“防”字當頭,把震災預防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在災害發生之前。
一是要加強抗震設防監管。有這樣一個事例,20xx年3月20日,墨西哥南部里氏7.4級強震,令人震驚的是,如此強震,僅2人死亡。一個并不是很發達的國家,為何能做到遇強震而無重大傷亡?根本就在于該國政府未雨綢繆,執行非常嚴格的防震抗震標準,在首都墨西哥城,建筑物的標準為可以抵御里氏8.5級地震。許多發達國家也是如此。而我們國家每次發生地震,都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建筑工程抗震不達標是關鍵因素。因此,我們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湖北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梅政辦發〔20xx〕103號”文件的規定,將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審批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從源頭上杜絕地震安全隱患。特別是新建、擴建、改建的學校、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要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按照評價要求進行抗震設防。教育部門要切實實施好校舍安全工程。規劃、住建、發改、地震等部門要加強抗震設防管理,把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關。
二是要全面推進民居安全工程。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建房抗震設防的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引導農村建造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住宅和設施。住建、地震及各鄉鎮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積極組織開展地震安全民居抗震設防技術培訓,提高建筑工匠和群眾防震減災意識。縣地震局要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以濯港鎮洪灣村等一批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移民搬遷等工程為重點,積極申報“武漢城市圈防震減災平安計劃”項目,爭取省級項目支持。
三是要科學編制防震減災規劃。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科學制定防震減災“十三五”專項規劃。地震局要加強與發改局的銜接,做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接工作,爭取將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納入政府單項規劃中,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三同步”。
(三)要堅持實戰為要,增強應急能力。
一是要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據了解,各鄉鎮和大多數部門都完成了應急預案的制定,希望各部門不斷完善預案,并上報到縣地震局。后段,要推動地震應急預案向企業、學校、醫院、商場、社區延伸,形成完善的預案體系。地震局要統一協調,并做好各類地震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指導檢查。
二是要加強地震應急演練。要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提高實戰能力,真正做到有備無患,臨震不亂。教育、衛生、住建、安監、地震等部門要著重指導、督促機關團體、學校、商場、企事業單位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能力。教育局、地震局要聯合發文,將5月作為地震應急演練月,并重點督促指導中小學校開展地震應急演練,確保全縣中小學校每學年都組織一次以上地震應急疏散和救援演練。
三是要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要按照“一隊多用、專兼結合”的原則,加強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裝備保障,提高機動能力。去年,我縣組建了地震應急救援志愿隊,各鄉鎮也成立了應急救援隊伍。組建了隊伍,這只是第一步,今后要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學習與培訓,開展經常性的演練,提高應急救援的能力與水平。縣應急辦要出臺文件,加強對應急救援隊伍的管理,對隊伍、人員、裝備、設備等進行統一登記、統一備案、統一管理。
四是要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城市人口的明顯增多,城市建筑密度顯著提升,應急避難場所越來越少,城區僅有的幾處避難場所遠遠不能滿足群眾需要。住建、規劃、發改、教育、地震等部門要按照防震減災要求,科學規劃和建設城區應急避難場所,完善應急避難設施,統籌安排應急避難所需交通、供水、供電、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設置應急避難標志牌,并規劃設置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欄。今年城區要新增避難場所2處以上,每個鄉鎮要新增避難場所1處以上。
(四)要堅持宣傳為先,提高防災意識。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要強化宣傳。在20xx年,四川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而距離較遠的重慶也造成多人受傷,其中一男子因恐慌從三樓跳下,腦部重傷,另一男子從四樓跳下身亡,成都大學5名學生,也在地震時跳樓致傷,其中一人重傷。淡薄的防震意識,匱乏的防震知識,愚昧的逃生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必須堅持“防震減災,宣傳先行”的指導方針,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經常性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要把防震減災知識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5.12”、“7.28”等特定紀念日為重點,充分利用會議、講座、宣傳欄、媒體等各種形式,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實現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常態化、全面化、多樣化、重點化。教育部門要發揮主體作用,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縣黨校要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公共安全教學體系,切實提高領導干部應急管理水平。各鄉鎮和文化部門要將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納入村級文化長廊內容。電視臺、黃梅在線、黃梅防震減災信息網等媒體網站要發揮陣地作用,大力開展地震災害預防和應急、自救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縣地震局要充分履行職責,在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的同時,做好專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三、加強領導,形成合力,謀求防震減災新作為 防震減災是一項多領域、跨部門的工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需要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調配合,主動擔當作為,形成工作合力。
(一)要加強領導。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每年都召開,文件也印發了很多文件,今天又簽訂了年度工作目標責任狀,應該說各地各部門的職責都很明確了,問題的關鍵在于究竟有沒有引起重視,有沒有把這項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有沒有制定明確的工作措施,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各級各部門能積極行動起來,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領導機構,做到有領導分管,有具體人員負責防震減災工作。各鄉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在做好工作的同時,要主動向鄉鎮黨政主職匯報,爭取黨委政府的關注與支持,特別是要爭取資金支持,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保障。
(二)要形成合力。防震減災工作不是地震部門的事,也不是單靠地震部門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級各部門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各級各部門既要強化大局意識和協作意識,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又要充分發揮部門優勢,整合資源,大力支持。發改、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民政、交通、水利、衛生、通信、電力等部門要加強本行業抗震設防和救災應急準備工作;新聞宣傳等部門要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公益宣傳。其他有關部門也要認真履行職責,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三)要擔當作為。今天各鄉鎮和相關部門都簽訂了責任書,年終要結總帳,通報考評結果。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考核只是手段,推進工作,重在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有崗位就要有責任,要想出彩就必須出力。就我了解,有些鄉鎮積極克服各種不利因素,主動開展防震減災工作,推動了防震減災事業長足發展;而有些鄉鎮安于現狀、逃避問題,甚至不推不動、推而不動,防震減災工作毫無起色。希望各級各部門能主動擔當作為,推動防震減災工作持續發展。
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平安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堅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眾,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堅持強化基層、打牢基礎,進一步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地震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不時提高我區防震減災綜合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明良好條件。
(二)工作目標
全面建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2015年,十二五”期間。全區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全區新建建設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各類校舍和醫院達到0.15g抗震設防規范,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25%學校達到95%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地震應急預案啟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建立健全全區地震救援體系;完善抗震救災物資儲藏,確保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
二、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一)建設上街區地震臺。2011年上半年。完成上街區地震臺的論證、選址、規劃,下半年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并與市、省聯網,實現實時觀測。依法維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環境,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城鄉各類工程建設,應事先征得區地震部門的同意。
(二)認真做好地震短臨跟蹤工作。每年年初。同時加強與市地震局及其它縣(市)區的聯系和交流,積極參與地震預測信息會商,努力提高監測水平。
(三)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各鎮(辦)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建立穩定的地震群測群防經費渠道。區宏觀觀測員的工資不低于市當年最低工資規范,經費由區級財政投入。各鎮(辦)要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各村(社區)要確定1名地震災情速報員。同時,加強對助理員和速報員的地震業務知識培訓和宣傳工作,各鎮(辦)每年的防震減災經費投入不低于5萬元,保證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開展和群測群防工作隊伍的穩定。
三、進一步推進震害防御體系建設
(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的監管。年我區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順序的基礎上。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的必備內容。同時,加強對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所有建設工程必需依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依法應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必需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全區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按照高于我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區發展改革、城鄉建設(規劃)城管、交通、人防、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建筑、新建農居抗震設防質量的指導管理,實施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結合南部山區整體搬遷,把搬遷工程建成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
編制3人(事業全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要會同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執法監督。成立區專職地震執法分隊。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采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監管覆蓋率要達到90%
(二)深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的五進”活動。區教育、地震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工作。區教育部門要加大對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投入,建立獎勵機制。各中小學要編制地震應急疏散預案,把防震減災納入學生平安教育內容,每學年至少開展兩次應急疏散演練活動,使全區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100%十二五”末,全區所有學校達到區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規范,9所學校創建為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5所學校創建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區宣傳、新聞、民政、地震等部門及各鎮(辦)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企業職工、居民(村民)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創建地震平安示范社區活動。區有關部門要建立地震信息和地震謠言應對制度,及時、準確地向社會震情災害信息,保證公眾知情權,維護社會穩定,以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緊急避險能力和識別地震謠傳的能力。
(三)推進地震平安、基礎探測工作。十二五”期間。城鄉發展規劃,環境維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必需依據地震小區劃的工作效果,充分考慮潛在地震風險,予以合理躲避。
(四)推進地震災害預測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體系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對建成區內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抗震性能普查鑒定及加固改造。同時,建立地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系統,為抗震救災提供決策依據。
(五)開展地震破壞烈度速報系統建設。十二五”期間。建設上街區地震烈度臺。
四、完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一)建立健全完善地震應急指揮體系。依照統一指揮、反應迅速、運轉高效、保證有力的要求。完善指揮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建立經常性的工作通報和聯絡機制,保證指揮部指揮疏通。區應急、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檢查,落實各部門的地震緊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項救援措施,做到有備無患。
(二)加強地震災害救援力量建設。區消防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上街區應急救援綜合隊。提升救援能力。區電力、通訊及大中型企業建立行業救援隊。區地震、共青團、紅十字會加強對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的指導和管理,2015年前將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由現在265人發展到700人。各有關部門每年要對各類地震救援隊伍培訓一次。
(三)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區政府及其各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地震應急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區發展改革、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要認真配合,落實地震應急檢查工作制度,加強對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督促檢查。
(四)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區城管、建設(規劃)地震及城區四個街道辦事處。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十二五”期間,結合鄉村規劃,再新建一所應急避難場所。各學校、醫院、影劇院(藝術宮)商場、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設置應急避險通道,配置緊急救生避險設備。
(五)完善應急物資貯藏保證體系。區民政部門要空虛上街區救災物資貯藏中心物資儲藏。確保震后快速恢復通信、廣播電視和電力供應。
五、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制定實施防震減災規劃。并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現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要建立以區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穩定增長投入機制,加大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從2011年起,設立防震減災專項事業經費,每年防震減災工作經費不少于15萬元。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師生安全和減輕財產損失為目標,建立健全處置地震災害事件的長效機制,按照統一指揮高效應對原則,在學校布署下組織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確保我校師生和學校財產安全。
三 、應急機構組成
1、領導小組
組長: xx 負責防震演練全面工作,
副組長:xx 負責演練統一指揮工作,
成員: xxxx、xx、xx、xx、xx、xx
學校防震減災工作在上級領導下組織實施。xx校長為組長,成員由學校領導班子及工會組長組成,總務處兼防震減災辦公室,校長室為指揮部。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及防震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揮全系統防震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地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儲、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設備等物資落實,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震減災工作,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穩定。
地震應急領導小組下設5個分組
(1) 指揮組
組長:xx
組員:xx、xx
職責:負責指揮協調,及時掌握情況,并向領導小組匯報,組織有關各組人員按預案對現場進行果斷處理,并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進行搶險救災。
(2) 疏散組
組長:xx
組員:各上課教師、學科組長及各班班主任。
職責:在現場指揮下堅守崗位,依據預案措施及疏散路線、順序有秩序地進行疏散全體師生到安全地帶,疏散過程中,避免擁擠踩踏,以保證全體師生快速、安全地撤離現場。
(3)醫療救助組
組長:xx
組員:xx、xx、xx
職責:明確職責分工,準備醫療器械和藥品,負責將傷員運送到指定安全區進行簡單救治后就進醫院進行救治。
(3)安全保障組
組長:xx
組員:xx、xx、xx
職責:調集有關人員、車輛和搶險、救災物資,協助其他工作組輸送救援人員和受災傷員。迅速排查,學校電力、飲水、通訊和其它公共設施受災情況,根據災情,組織搶修,保證學校供電、供水通訊暢通。負責維護學校內出入口秩序,做好消防治安力量的準備,了解校內各區域的情況,加強巡視。維持避難場所秩序,做好家長的接待和協調工作。負責搭建帳篷和應急廁所。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5)宣傳統計組
組長:xx
組員:xx、xx、xx
職責:開展地震知識和預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師生的防震減災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據市區地震局的震情預報做好宣傳工作,并認真做好地震的調查、上報工作,為地震災害的快速評估做好準備。
四、震前應急行動
1、接到上級地震、臨震預(警)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抗震工作。各有關組織隨時準備執行防震減災任務。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筑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室內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校舍等設備、場所的防護,保證防震減災工作順利進行。
4、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各種情況,全力維護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四、地震發生時應急行動
強烈地震發生時,一般伴有隆隆的地聲、地光及地面振動,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有幾秒到十幾秒的時間,此時要教育學生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恐懼慌亂,更不要無目地亂跑,必須在學校地震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避險。
1、地震時室內、外避險
聽到地震警報后,處于教學教室內的師生立即停止教學活動,教師告訴學生不要慌亂,并指揮學生將身體盡量縮成一團,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靠外墻的學生盡量往里靠。
在操場或教室其他地方的師生,應該到室外合適的地方(如:空曠場地或到疏散區)去躲避,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如圍墻、電線桿等)。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2、緊急疏散避險
等到主震結束后,為了防止有較大的余震發生,應該立即進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疏散路線要根據各自實際情況預先設定。集中地應選擇堅實、平坦的開闊地,如操場或遠離高大建筑物的場地。
有電時廣播疏散信號,停電時用喊話器或哨聲疏散信號,全體師生聽到疏散的信號后,立即按預定的路線有秩序地進行疏散。
(1)要有順序地疏散,離教室門口較近的學生先離開教室,不準在教室門口互相擁擠,避免跌倒。
(2)相關老師應在每層樓梯把守,指揮學生有秩序地疏散,學生和疏散人員要聽從指揮有序疏散。
(3)疏散過程中,行動要迅速,但是應該排隊有秩序地前進,不要爭先恐后、慌亂奔跑。迅速轉移到指定位置。
(4)疏散過程中,可以用書包、雙手等護頭,以防被砸傷。
(5)疏散途中盡可能不要穿過建筑物,要盡量避開建筑物和電線。
(6)各班學生到達集中地后,要立即原地蹲下,保護頭部。等到疏散結束后,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并向總指揮報告。
五、震后應急行動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地區域內發生破壞性地震后,學校領導組人員立即趕赴學校,各處室負責人必須在震后1小時內在本學校集結待命。
2、各負責人在校長室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本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筑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到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設備,重要物品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單位受災情況,及時匯總上報。
六、其它
篇7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等(以下簡稱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防震減災工作所需要的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經濟綜合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民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并有制止和舉報阻礙、破壞防震減災工作行為的權利。
第六條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并組織實施。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根據地震活動趨勢,提出確定本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防御城市的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短期與臨震預報方案、震情跟蹤制度、地震前兆信息傳遞網絡,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加強預測,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和預報水平。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震監測預報需要和規劃要求,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和預測預報的科學技術研究。
各地方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資金,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同級財政承擔。
各級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臺網,由同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第八條對可能產生誘發地震的大中型水電站、水庫以及其他重大工程,應當根據防震減災要求設立地震監測臺網。地震監測臺網由工程建設單位投資建設并管理,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審定其臺址勘選、設計和參與技術驗收,并進行業務指導。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地震觀測環境和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震遺址、遺跡。
第十條地震預報實行統一制度,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提出本行政區域內破壞性地震的長期、中期、短期、臨震預測報告,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
在震情跟蹤中,發現臨震異常,情況緊急的,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批準和48小時之內的臨震警報,同時向上級政府和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擅自向社會或者泄漏地震預測意見。
與地震預報有關的地震宣傳報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地震災害預防,堅持工程性預防措施和非工程性預防措施相結合的原則。
第十二條本省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和驗收。
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工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民房建設抗震設防的規劃和指導,逐步提高其抗震能力。
第十三條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其它的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第十四條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審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
地、州、市、縣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實施的管理和監督。
第十五條對必須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設計應當包括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并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建設工程,有關部門不予批準立項施工。
第十六條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和城市市政設施的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規范,負責管理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
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利、電力等有關專業主管部門按照各專業抗震設計規范,負責管理本系統、本部門建設工程的抗震設計與施工。
第十七條對已經建成的大型公共活動場所、重大建設工程以及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有重大文物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建設物、構筑物,未采取抗震設防措施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
第十八條根據震情和震害預測結果,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科研、培訓、演習、地震安全性評價及抗震設防要求管理、震害預測等工作,提高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
第十九條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及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昆明市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還應當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省級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本省地震應急預案,制定本部門或者本系統的地震應急預案,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大中型企業、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工程和學校、醫院、大型商場、公共娛樂場所、車站等人員集中的單位和場所,應當制定地震應急預案,報所在地的縣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國家鼓勵、扶持地震應急、救助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
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成有關部門進行必要的地震應急、救助裝備的儲備和使用訓練工作。
第二十一條省人民政府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后,即可宣布預報區進入臨震應急期。臨震應急期一般為10日,必要時可以延長10日。
預報區臨震應急反應措施包括:
(一)地震部門加強震情監視,隨時報告震情變化。
(二)根據震情發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圍工程設施情況,避震通知,必要時組織避震疏散。
(三)要求有關部門對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采取緊急防護措施。
(四)督促檢查搶險救災準備工作。
(五)平息地震謠傳和誤傳,保持社會穩定。
第二十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發生5.0~5.9級可能造成一定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般破壞性地震,震區縣人民政府按照本地區地震應急預案組織抗震救災工作。省人民政府根據災情和震情,組織有關部門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工作。
發生6.0~6.9級可能造成較多人員死亡和較大經濟損失的嚴重破壞性地震,震區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及時報告省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省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部署抗救災工作。
發生7.0級以上可能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和較大經濟損失的特大破壞性地震,省人民政府和震區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實施緊急應急措施。
第二十三條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震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迅速組織各方力量,開展搶救、自救和互救,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和蔓延;及時將震情和災情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適時向社會公告震情災情。
(一)地震部門負責震情和災情的速報、地震趨勢判定、地震恢復重建中的烈度復核;會同建設、民政、衛生等部門對地震災害損失進行評估,并將災害評估結果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
(二)民政部門負責災民的緊急轉移安置、生活救濟、接收捐贈、災情核查統計和組織災區民房恢復重建等工作;
(三)建設部門負責災區重建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工作,鑒定、統計工程損壞情況,指導城鄉房屋搶險排險,組織市政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四)衛生部門負責救治傷員,做好災區醫療和防疫等工作;
(五)電力部門負責電站、供電線路的搶險和恢復供電工作;
(六)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的搶險排險,解決飲水困難;
(七)公安部門負責維護災區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黨政機關、新聞單位、金融機構、抗震救災物資等的安全和火災撲救及預防;
(八)電信部門負責通訊設施的搶修,保障通訊暢通;
(九)交通、鐵路部門負責被毀公路、鐵路的搶修,保障災區交通及抗震救災人員、物資的運輸;
(十)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抗震救災工作。
第二十四條抗震救災所需資金和物資,通過國家調撥、自籌、生產自救、國內外捐贈、保險理賠和信貸等方式籌集。
各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地震救災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一般破壞性地震的恢復重建方案,由震區縣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定和實施;嚴重破壞性和特大破壞性地震的恢復重建方案,由省人民政府組織制定,震區各級人民政府實施。
重建方案應當采用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復核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設防。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可以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監測環境造成危害的;
(二)破壞列為保護的地震遺址、遺跡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專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權限責令改正,處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關建設單位不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或者不按照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
(二)不按照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或者不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責任人員和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批準未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立項施工的;
(二)擅自向社會或者泄露地震預測意見,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虛報、瞞報災情造成嚴重后果的;
(四)國家工作人員在防震減災工作中,不服從命令、、、的;
篇8
20xx年5月12日是全國第x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做好我鎮“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有關工作,根據《xx縣減災委員會辦公室轉發xx省減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xx年全國20xx年防災減災有關工作的通知》(縣減災委辦〔20xx〕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次“防災減災”活動,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工作,由鎮黨政辦、鎮綜治辦、鎮民政辦和交安中心組成活動隊伍,要求于5月12日前后做好防災減災活動。此次活動我鎮制作兩塊宣傳標語,并向縣地震局、縣應急管理局申請“防災減災”宣傳資料。
二、廣泛宣傳,開展活動
一是集中開展宣傳。
我鎮于5月12日在集鎮區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活動上向鎮干部職工、司機、民工、商家、村民等群體發放防災減災知識手冊、防災減災環保袋及扇子、登革熱防控宣傳冊xx余份。二是注重青少年特殊群體宣傳。在中小學及幼兒園發放防災減災、登革熱防控宣傳資料xx余份,和校級領導及班主任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他們將利用校會、班會和家長會等會議進行大力宣傳,提高青少年雷、電、地震、火災等“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溫習登革熱防控知識,進一步提高防控能力。
三、取得的效果
通過開展活動,從不同人群層面進行了宣傳,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關注重視,使更多人了解防災減災知識,掌握了應對突發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潛力,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安全意識,更加珍惜生命。
四、存在的不足和下步打算
工作中我們也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和挑戰,一是“防災減災”自救、救援能力存在短板;二是宣傳教育力度還不夠。
今后,我鎮將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方面加大宣傳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善后有措施,全面提高我鎮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為推進全鎮經濟社會平穩發展保駕護航。
xx鎮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總結(2)
按照xx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印發xx縣紀念“5.12”汶川地震x周年暨防災減災宣傳活動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鎮高度重視,迅速部署,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領導小組,并結合自身實際,精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
自活動方案下發后,我鎮高度重視,組織全鎮干部職工召開專題會議,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的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安辦主任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
二、加強宣傳,提高防范意識。
一是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的群眾開展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培訓。鎮政府組織宣傳隊前往久和村涼水井滑坡點、福田村漁箭寺滑坡點、慶元村垮山灣滑坡點開展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培訓,增強群眾預防地質災害的意識和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通過培訓,群眾增強了對地質災害的識災防災、災情報告、避險自救等知識的了解,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群眾對防范知識了解的甚少,體現了對群眾進行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培訓的必要性。二是通過橫幅、標語、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我鎮在社區街道懸掛大小標語x幅,發放《xx省防震減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宣傳資料xx余份。
三、組織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結合xx鎮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實際,我鎮于x月x日早晨,在重點監測點福田村漁箭寺開展應急演練,以此實例向群眾作地質災害防范宣傳講解,要求群眾自己切實做好自覺防災的意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繼續加強滑坡監測記錄的管理。
要求監測員必須將雨前雨后的對比結果觀察詳細并記錄歸欄,規范記錄,以供災情的鑒定和群眾的盡早轉移。
二是切實提高群眾的防范意識。
部分群眾懷有一種僥幸心理,不習慣自我觀察,參與撤離演練的積極性也不高,為此,加強群眾對地質災害防范知識培訓和演練,以養成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自覺防災的意識,以此提高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xx鎮20xx年防震減災工作總結(3)
為廣泛宣傳和普及災害知識、防災減災知識、應急避險知識,xx鎮通過開展集中宣傳和防災減災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全鎮干部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綜合減災能力。現將20xx防震減災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機構,強化組織領導
在防震減災工作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真正將此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緊抓實。調整充實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羊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國地辦、財政所、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等負責人為成員,細化工作方案,明確職責,落實專人,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二、強化宣傳,增強防震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標語、宣傳欄、手機短信等形式,加強地震科普知識普及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強地震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在學校開設地震知識講座,加強對在校師生的培訓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在學校開展了一次防震避震應急演練,提高廣大師生的應急避災能力。
三、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日活動
我鎮通過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回答咨詢問題等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共發放宣傳資料xx余份,接受群眾咨詢xx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四、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時效
地震應急預案的演練,進一步熟悉掌握啟動應急預案的方法、步驟,明確在應急行動中的職責,達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效果。加強抗震救災指揮體系建設,及時充實抗震減災應急隊伍及應急小分隊成員,建立應急隊伍信息庫,確保預案啟動及時、運轉順利。嚴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歷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時期,要求各村及相關部門實行值班制度,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及時上報各種突發性自然災害。雖然我鎮在防震減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缺乏防震減災工作經費,各項工作開展難度大;二是村鎮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低,達不到抗震要求,全鎮部分群眾還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備抗震性能的房屋內;三是社會公眾防災意識有待加強。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項防震減災制度,健全緊急救援體系,加強對群眾的防震知識教育,提高群眾防震意識,減小災害損失。
xx鎮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總結(4)
防災減災,關乎生命,重于泰山。xx年前的5月12日,一場地震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的威力,也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因此加強防災減災宣傳,不僅能夠提高全社會的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更是生命至上的重要體現。
一、召開會議,做好動員部署
根據《xx縣減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xx年“防災減災日”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景減發〔20xx〕1號)文件要求,5月5日,xx鎮召開防災減災宣傳周安排部署會,對本周防災減災宣傳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并定于5月12日防災減災日當天,開展以“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二、結合實際,擴大宣傳范圍
為了持續擴大防災減災宣傳范圍,增強宣傳影響力,xx鎮利用x天精準扶貧貸款契機,組織人員對前來辦理的群眾進行防災減災宣傳。同時積極與鎮學區取得聯系,于5月x日中午,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對學生們進行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災害防范意識。
三、貫徹落實,開展專項活動
當天,xx鎮開展以“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意在提高群眾災害事故發生后的避險能力、自救能力,同時增強群眾對火災、煤氣中毒、溺水等事故的應對能力。
四、梳理總結,常態宣傳鞏固
在短短一周內,xx鎮在不同領域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活動x次,宣傳對象即包括普通群眾,也有學生教師,同時也有政企職工。共擺放宣傳展板x個,在不同地方發放防災減災宣傳單x余份。在取得良好宣傳效果的同時,我們也清晰的認識到,防災減災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常態宣傳,讓群眾們都能對防災減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定期不定期的開展宣傳,才能鞏固提升防治能力,建立穩定防治體系。
xx鎮20xx年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總結(5)
今年5月12日為我國第十一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做好防災減災應急知識宣傳周活動,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應急意識和能力,圍繞“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這一主題,xx鎮結合實際,積極、主動、科學、有效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防災減災宣傳系列活動。現就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部署
根據市應急辦有關文件要求,我鎮專題動員布置“防災減災日”活動方案,協調各部門在活動周期間的具體分工和合作,共同做好“防災減災日”應急知識宣傳活動,確保本次活動取得顯效。
二、積極宣傳,營造氛圍
一是利用鎮村干部大會,緊緊圍繞以防為主、防抗相結合的方針,面向公眾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防汛抗旱、防震減災、地質災害防御等防災減災知識和防范應對措施的宣傳教育。
二是5月12日,我鎮利用集鎮群眾流動密集的優勢,在街道設立現場咨詢點,通過懸掛橫幅標語、分發資料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講解防災減災知識。共發放宣傳資料xx余份,現場解答公眾咨詢xx余人次。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營造了全鎮防災減災的宣傳氛圍,強化了防災減災工作措施。
三、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活動
在5月x日至x日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期間,根據行業主要災害風險,針對各類易發災害可能帶來的威脅,集中開展全面、系統的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對鎮域內企業、建筑工地、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重要設施開展隱患排查,并建立臺賬,做好整治整改工作。
四、組織開展演練,增強防災減災應急能力
一是組織學校開展校園消防安全培訓及疏散滅火演練,二是組織各村開展地災、山洪重點區域應急演練。
既增強了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識,又提高了在災情中逃生自救、互救、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強化了應急搶險隊員之間的協調配合意識,并從演練中發現問題與不足。
篇9
興賓區主要活動分工方案
2021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礎”,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圍繞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特制定我區主要活動分工方案如下:
一、開展一批防災減災宣教活動
根據行業災害事故風險水平和抵御災害綜合能力,圍繞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創新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形式,按照“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原則,采取多種措施面向社會公眾普及洪澇、臺風、地震、風雹、地質、森林火災、生物、生態環境等各類災害以及生產安全、火災、燃氣泄漏等事故的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分頭落實)。
向社會公眾有序開放消防訓練基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設立專區開展防災減災公眾體驗活動(區應急局、消防救援大隊、氣象局等負責落實)。
充分發揮“全國防災減災日”公益短信、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媒體的作用,擴大宣傳活動覆蓋范圍,提高宣傳教育實際效果。(區委宣傳部,區應急局等負責落實)。
二、開展一批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活動
各有關部門針對本行業各類易發災害事故可能帶來的威脅,組織專業隊伍,引導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等參與,重點針對社區、學校、醫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火車站、城鎮燃氣、城市地下管網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設施,開展全面、系統的災害事故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災害事故隱患,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加大各方面投入,明確工作責任和時間進度,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事故風險,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提供有力保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分頭落實)。
三、開展一批應急預案演練活動
根據自身職責,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注重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重點針對城市內澇、地質災害、臺風、地震等災害以及生產安全、火災、燃氣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組織開展災害事故預警、應急指揮、人員疏散和搜救、群眾生活救助、傷員救治、物資調運、信息共享、社會力量參與等演練活動(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教育體育局、興賓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應急局、消防救援大隊等負責落實)。
四、開展一批防災減災新聞宣傳報道活動
組織區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對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以及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防災減災經驗做法等進行集中報道,營造防災減災良好輿論氛圍(區委宣傳部負責落實)。
以上各項活動,請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加強組織協調,逐項抓好落實。
篇10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精神和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行業技術水平為核心,以實施科技項目為重點,著力推進科技項目建設、創新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加快建設創新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1、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8項,組織實施本級科技計劃10項。
2、組織引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35項。
3、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認定2-3家。
4、做好第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展會事宜。并組織并開展系列科技招商活動,推進科技合作與開放。
5、建立復合材料研究院
6、培育“一村一品”科技示范基地10個和農業專業服務組織5個。
7、做好農業十大科技成果技術要點的組織推廣,普及率96%以上。
8、培育創建“省商貿流通企業無假冒專利示范單位”4家。
9、組織專利申請110件,專利申請增長率達到15%以上。
10、消除開發區“零專利”企業5-10家。
11、組織轉化專利技術10項。
三、重點工作
一、強化科技項目帶動戰略。圍繞全市戰略支撐產業和區域優勢產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把項目建設做為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強對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和相關產業政策的解讀與研究,加大對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的調研力度,找準我市發展與國家政策的結合點,做好計劃項目的組織統籌,同時加大項目跑辦力度,爭取上級科技計劃和項目資金支持。全年爭取列入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組織實施本級計劃10項,組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35項。重點抓好國家富民強縣、國家創新基金等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同時儲備一批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后備項目群體,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供支持。
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是提升現有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建設質量。加大對省聚合物基工程技術中心、中意復合材料行業技術中心、采暖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現有科技創新研發平臺的指導幫扶力度,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啟動市復合材料研究院建設,以產學研工程實施為抓手,著力推進科技開放合作和招商引智進程。三是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大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重點促進京津地區科技項目、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新資源的整合。同時加強與國家鑄造工業協會、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等專業協會的聯系與合作,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等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做好我市參加第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的相關組織籌備工作。
三、實施科技引領農業示范工程。以農業科技計劃項目實施為載體,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重點抓好國家富民強縣項目的組織與實施。抓好“一村一品”科技示范基地和農業專業服務組織建設,支持引導和幫扶發展一批種養型、加工流通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服務組織,并發揮現代農業合作服務組織在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強化科技服務和綜合服務上發揮作用,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高科技服務水平。做好農業十大科技成果技術要點的組織推廣,組織涉農部門在全市進行轉化示范與推廣應用,加快科技成果向農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做好科技下鄉的培訓宣傳,鼓勵支持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開展技術服務,領辦、創辦科技服務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