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展覽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工藝展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傳統工藝展覽

篇1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 現代展覽展示設計 影響

檢 索:.cn

Abstract :In the modern exhibition design, the many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whether it is the form or the aesthetic concepts, all have deep penetration in them.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raditional forms of elements, color elements, aesthetic concepts argument given to its impact, the exa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for modern display design.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and especially for this effect, subjectivel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xhibition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raft Art, Modern Exhibition Design, Impact

Internet :.cn

在當今社會中,傳統工藝美術已經愈加清晰地分流成為兩種主流發展勢態,一種趨勢是指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而另一種趨勢是指作為傳統工藝美術本身其與現代設計的高度融合。我們不難看出,展覽展示設計作為現代設計的一種形式,也很明顯的承載了第二種發展趨勢,從而與傳統工藝美術相協調,相磨合,相影響。

一、元素:形式上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大量繁多而又微妙的元素成為收獲不同程度效果的關鍵。然而,如果說要搜尋傳統工藝美術進入現代展示設計的痕跡,那么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在元素的運用上尋到線索。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的互相滲透的證據則垂手可得。

(一)造型元素

首先,在造型元素方面,傳統工藝美術滲透到現代展示設計的例子就比比皆是,在很多展示設計作品中,設計者都會為其帶入傳統工藝美術遺留下的古典元素,比如剪紙元素的裝飾,古典紋樣的運用,鏤空形式的雕琢等。

很多設計者為了獲取元素帶來的復古觀感,贏得更多思想復古的觀者的青睞,采取運用傳統元素進行設計展示的方式。設計者刻意強調“民族特色”,收獲其在本民族觀者心理投射出的效果。更有甚者,或許將多種傳統元素強行雜糅后加至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中卻得到了與之相反的效果。然而我們卻可以看到傳統工藝美術中基本元素進入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痕跡,這其中也自是不乏應用優秀的作品。

很多設計設計者都會選擇將古典“菱格紋”帶入符合傳統主題的展示設計之中,如東阿阿膠的展示設計平臺中,一些專業設計團隊為其設計的展示效果圖,菱格紋的紋樣華美而莊重的裝飾在展柜之上,而作為古代藥房這一木結構建筑遺留下的其他傳統元素嗎,也適時的配合著古典紋樣設計在展柜的上方,以此取得仿古擬古的效果。

(二)色彩元素

設計者一方面將傳統元素果斷的帶入展覽展示設計方案之中,另一方面,他們又極盡所能攝取對于觀者想要獲取“傳統”這一效果的心理期待所需要的視覺沖擊力,這種沖擊力也順其自然地反應在色彩的表現與傳達之中。

在展覽展示設計中,多種色彩的結合可以傳遞出設計師的極度用心,設計師們希望通過這種直觀的表達方式傳遞出其自身所欲表達的情感,而觀者亦可以在觀看后的第一時間內得到這種傳遞出的情感,并映射出受眾們早已無意識的預設好的心理期待。

設計者們迎合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展覽展示作品走在“仿古”的道路上,那么,展示設計作品中表達“古意”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運用具有傳統工藝美術中常見的色彩元素,如大紅色、赭石、石綠等等。比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其所用的主色即是屬于傳統工藝美術中倍受青睞的紅色,也被人親切的稱作“中國紅”。紅色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是一種裹挾著極深寓意的顏色,有時它以“警示”、“辟邪”的意義出現,有時他又寓意“吉祥”、“喜慶”,而又有時,它以“自信”“高貴”的身份展現在大眾眼前。在傳統工藝美術的語境之中,他亦是以此三種身份頻繁出現,很顯然,“中國館”攜著如此富有極端意義的紅色出現,既是表現出一種對于“傳統”的延續,亦是表達出國人給予的積極的心理期待,同時又極盡所能的傳遞出設計者賦予其“東方之冠,鼎盛中華”的深刻含義,完美的將傳統工藝美術語境與現代展示設計融而合一。

二、美學:現代對傳統的審美意趣的繼承

傳統工藝美術元素無處不在的滲透在其中,很多設計者認為,對于當代設計而言,要走出一條“民族個性”的道路,就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傳統工藝美術學習,并進行具有創造性的轉化,使中華傳統設計元素用在當代設計中既具有“民族個性”又有“時代性”,這樣才能真正走向“國際化”。

當傳統工藝美術進入到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作品中,展示設計作為現代設計的一個部分已經為其所深深影響,現代展示設計自然也不會單純的攝取古典元素而排棄其內在蘊含。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展示設計作品已經深刻的繼承了傳統工藝美術語境下的美學觀念。

(一)傳統工藝美術語境下的“意境”之美

早在南北朝時期,劉勰就已經提出“神與物游”的美學觀念,在此他強調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認為“物”是承載主體本身在創造過程之中“神”游的載體。那么,古代藝術家們在創造作品的同時也多是認為藝術作品可以傳遞出藝術家們的主體觀念,這一美學思想也深深影響著當今社會的一部分藝術家。于是,在進行工藝制作的時候,古代一些藝術家打破了工匠們常常為了“用”從而制作的功利性制作,在很多傳統工藝創作時候融入了主體的思想感情。理所當然的尋求藝術表達過程中的“意境”美。傳統藝術的語境下,那些現在被我們分類在工藝美術的一類中的藝術家們就是在探尋藝術品的內在“意境”美,他們極力尋求“象外之象”、“無聲有聲”的藝術效果。

然而,藝術家們苦尋的“意境”美學終于體現在傳統工藝美術的各個方面。如美輪美奐的宋代影青瓷,如寓意深廣的皮革鏤花,如以娛眾樂的燈影戲等。這里每一種藝術創作都是藝術家追求探討“意境”美的結果。

(二)“意境”美對于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影響

藝術家們努力營造的“意境”也是現代設計者們多年研究后所追求與承襲的美學思想,代代相傳的工藝不僅在形式上走進了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在思想上也逐漸成為評判具有“民族意識”的展示設計是否帶有“感情”的標準。這種傳統文化語境下的特有的審美思想,對于那些攜帶“民族意識”的“中國化”的展覽展示設計走向世界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

《考工記》曾經提到:“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和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主體與客體關系的辯證統一都闡釋在這句話中,設計者既要具備工具的豐富,又要孕于天時,且加諸以自身變化之功,則“可以為良”。“意境”的主觀闡釋與客觀結合,造就成功的設計作品。如在一些展覽展示設計的櫥窗設計之中,雕花樓空與古典園林中窗戶的結合常常被挪用在櫥窗設計中,這就可以配合設計者本身的趣味營造出“意境”美,達到“移步觀景”的效果。

很多設計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傳統工藝美術常常追求的“意境”美,不僅影響曾經,亦隨著時代的變遷,影響著其后的許許多多,這是影響,也是繼承。傳統工藝美術是歷史的產物,準確地說是歷史生活的產物,對于其傳承并且影響,甚至改變,都將是展示設計乃至設計本身的根本主題,發展,創新與改進,都將是現代展示設計的永恒目標。這里一方面揭示出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和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驗證了傳統工藝美術在美學思想上對于展覽展示設計的影響。

三、功用:現代異化傳統的本質體現

以上這些無論是形式美,還是意境美,都是虛幻的美學觀念,而展覽展示設計的根本竟也還是未曾脫離“功能化”這個永恒不變的話題。現代展覽展示設計在面對功用本身時,更加注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而這對于傳統工藝美術來講,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新解。

傳統工藝美術是建立在“致用”的目的上產生的,對于青銅器、陶器、玉器、絲綢制品等來講,他們的“功用”大于“審美”;如一場大型人文展覽的展廳設計,一次藝術品的拍賣展場設計,一個博物館永恒主題的展示設計等,都將被觀者要求達到“賞心悅目”,從而吸納大批的參觀者進行參觀行為。那么,我們就可以說,現代展覽展示設計的目的都應當是“審美”大于“功用”的,或者,我們還可以委婉的表達成為,作為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來講,都是“審美”偕同“功用”展示在觀者面前的。這將是有異于傳統工藝美術的極大的不同之處。

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看法,“藝術的目的不是提供認知的對象,而是提供感知的對象,是要恢復人們對事物的鮮活的審美感覺”。展覽展示設計本身作為一件供觀眾欣賞的“藝術品”來講,應當是提供給觀者感知的對象,為觀者提供可以感覺到美感的設計作品,那么從傳統工藝美術的角度來看現代展覽展示設計,我們將會發現,這將是現代展示設計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異化體現。

四、展示:傳統前提下如何適應世界

傳統工藝美術對于現代展覽展示設計作品的影響無處不在。然而,在保持完整“民族意識”的“中國化”的現代展覽展示如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面對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并走入全球化語境呢?這將是一個永恒的問題,筆者在欣賞現當代藝術作品之余,略加小議。

篇2

中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師,也是當今世界上掌握所有景泰藍各道工序的制作工藝景泰藍大師。1988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獲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亞太地區評定的“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稱號,被譽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獨創的“琺瑯珀晶”,是將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新型工藝品,并獲得國家專利。他的作品清逸、新穎,超凡脫俗,造型多姿多彩,小不盈尺,大可丈余,或偉岸雄壯,或玲瓏秀美,或古樸典雅,或清麗自然,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

景泰藍是用銅和釉料為主要材料的工藝品,又名“銅胎掐絲琺瑯”,具體來說就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特制的柔軟扁銅絲,按照設計圖紙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反復燒制而成的器皿。“琺瑯”是外來語的音譯詞,指的是銅金屬表面燒制釉料的工藝品,相傳琺瑯器最早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中國手工藝人加以運用變化,創造了景泰藍,屬于琺瑯制品里的一種高級工藝品。這樣的工藝品盛于明朝景泰年間,主要使用藍色釉料,故得此名。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工藝都是官民共享,而只有景泰藍是宮廷獨用的工藝品。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的陪宴桌全部用瓷器和銀器餐具,可見景泰藍在宮廷中的身份與地位,直至清末之時,景泰藍才從宮中流入民間。

現如今景泰藍已經變成瀕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夠制作的大師更是屈指可數,作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的張同祿十六歲起從藝,潛心鉆研,恢復了失傳近200年的鑄胎景泰藍工藝,獨家創作出了前無古人的“銀胎景泰藍”、“琺瑯珀晶”。

張同祿的工作室坐落在首都機場高速路附近的一個大院內,這里面還分別住著其他“燕京八絕”的頂級工藝美術大師。走進張大師的工作室,一層的大廳內就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景泰藍成品,桌面上擺放著各式未上釉的銅胎,墻壁上掛著各種景泰藍工藝的裝飾畫,很是絢麗,往里走還有專門用于焊燒的工作間。

600多年來,景泰藍的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工序都是各干各的,將這些工藝悉數掌握的只有張大師一人。張大師表示,當年的經歷以及周遭環境對自己助力很大,張大師接觸景泰藍工藝時間早,又在工藝美校學習過三年美術知識,而后再進入工藝美術廠,從最基礎的制胎干起,各個制作工序都干過,除了景泰藍工藝,其他牙雕、玉雕、雕漆、金鑲嵌等等工藝都接觸到,當然,張大師自身的勤奮努力和悟性也必不可少,以至于后來擔當工藝美術廠的總工藝師、副廠長.張大師臨摹過故宮文物的傳統花樣,出外交流學習過外國琺瑯的制作,既通曉美術知識又諳熟制作工藝,這樣的水準幾乎無人能及.張大師在與記者的交談中也不禁感慨“時勢造英雄”。誠然,環境造就人,如今在這浮躁的社會環境里,還能耗費一生精力去研究傳統工藝的人可是再難尋。

制作景泰藍工藝的流程

1.制胎:用紫銅片剪出不同形狀,鐵錘敲打成形,然后在各銜接部位上好焊藥,焊成銅胎。

2.掐絲:由于配方等原因,景泰藍不能大面積燒藍,只能用銅絲做成的花紋將圖案分割成小塊,銅絲用白芨的汁液黏結在銅胎上,加上焊藥,在900°的高溫中將銅絲焊接在銅胎上。

3.點藍:將焊好絲的胎體酸洗后,用金屬小鏟(藍槍)和專用吸管把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填入在銅絲的凹槽中。

4.燒藍:放入爐中,經攝氏800°左右的高溫中焙燒,需反復三、四次的上釉熔燒,才能讓釉面與銅絲高度一致,形成器皿外衣。

5.磨光:是用粗砂石、黃石、細沙石、木炭等多次將燒好的藍釉磨平、拋光,不平的地方需補釉重燒。

6.鍍金:將磨平的景泰藍酸洗、去污、砂亮后,放入鍍金液槽中,通電鍍金。

Q:您一開始是以什么樣的角色進入到這個行業呢?

A: 一開始,我是中專畢業后考了工藝美術公司,然后被分到北京景泰藍廠,剛到那里就是做銅胎,這是做景泰藍的第一道工序,拿錘子把一個銅片敲成各種器型,再經過焊接組合做出各種器皿。我十六歲開始學習制胎工藝,同時又到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美術知識,畢業后分配到點藍車間學點藍工藝、上釉色,一年后被調到設計室進行設計,并開始接觸其他工藝美術行業。到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就提高很多。我剛入廠的時候叫北京景泰藍廠,到1960年變成了北京工藝美術廠,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工廠,牙雕、玉雕、雕漆、金鑲嵌等十四種工藝都有。

當時每年兩屆出口廣交會,各種工藝的車間都得拿出作品參加,景泰藍車間每年都能拿出好幾十種作品,這樣對我來講也是無形中得到鍛煉,跟各個工藝美術行業接觸,學他們的材質、技巧、構思。后來我升為總工藝師,主管全廠產品的設計、質量、技術革新,無形中又學了很多其他姐妹工藝的制作長處,把其他各行各業的長處,材質的特點,都為我所用,使景泰藍的技術和材質水平大大提升。跨行業的視野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說是時勢造英雄。現在我也帶年輕人,但要培養出我這樣的大師是不可能了,現在已經沒有當初的環境了,與其他行業缺少切磋的機會,現在的環境太單一。

篇3

【關鍵詞】 脫胎漆器;器型;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并稱為中國工藝品三寶。又因它是中國漆器工藝的典型代表,與揚州漆器、大方漆器和四川漆器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漆器。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福州脫胎漆器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人類自新石器時代就認識漆,并利用漆以制器。據史料記載,虞舜時“作為食器,斬山木而伐之,削鋸之跡,流漆墨其上……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可見,人類使用天然漆制作器具的歷史悠久,并已深刻影響了其日常生活。脫胎漆器工藝,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戰國時代所使用的“夾”工藝。“夾”即“夾紓”,是以天然漆來塑造器型的工藝,該工藝的方法是:先制泥胎塑型,待干后用生漆為粘合劑,涂于泥胎表面;待漆布干透后,再反復涂多次;生漆定型完全干后,把內泥胎取空,留下麻布和瓦灰的粘合體;再經過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種紋飾,便成了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脫胎漆器。

據考古記載,南宋時期福州就出現了脫胎漆器工藝,至清代曾一度幾乎失傳。到了清乾隆年間,福州人沈紹安在一次修復廟門上的匾額時,發現其木頭雖已腐爛,但漆灰和所裱麻布的底胚卻完好無損。此后,他結合傳統漆藝,不斷嘗試,還原了失傳已久的“夾”工藝。后又經過其他漆器藝人的不斷試驗、實踐和改進,終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福州脫胎漆器工藝。

傳統的脫胎漆器制作方法有脫胎和木胎兩種。脫胎,即“夾”工藝,現在只是將原胎泥進為石膏、木模等,其后續工序不變;木胎,主要是用楠木、紅木、樟木等硬質的木材為原胎,如“廟門上的匾額”工藝,不需要經過脫胎這道工序,直接打磨和涂漆、髹漆、繪制紋樣,便成了漆器。

福州傳統脫胎漆器工藝包括設計與制作兩個過程。漆器作為手工制作,體現了傳統手工藝生產中的設計思想,它是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龐大體系中的。而現代漆器器型創新設計要從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需求兩方面出發,以特定的主觀創造意識為原點,通過現代設計理念、產品觀念的創新,融入福州地域文化;同時,吸取國外先進設計理念,弘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以此構建現代漆器器型設計路徑,以審美與功能為目標,才能提高福州脫胎漆器器型設計水平。

一、設計理念與產品觀念創新

(一)設計理念創新

福州脫胎漆器主要有藝術品和日用品兩類,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往的脫胎漆器品種很難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消費方式。如何在現代高科技手段下利用新材料、新工藝,開發出新的漆器器型產品,設計理念的創新便成了重要一環。

過去,福州脫胎漆器的設計理念主要依靠漆器藝人師承的審美經驗。由于工藝技能與材料應用有限,再加上藝人們文化水平偏低,他們自然對綜合因素考慮得少,造成漆器產品市場層面窄、審美品位低、社會消費單一、影響力不足。當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漆器產品設計的成功與否,不僅與漆器自身的工藝器型、設計人才水平有關,還與前期的市場調研、合理的市場定位、工藝程序設計、產品包裝設計和銷售方式設計等諸多運作環節有關。這種將漆器產品設計納入到市場消費層面、制作成本、工藝技術以及審美文化等多層面綜合考慮的理念,是比較客觀的、科學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理念不僅體現了漆器產品與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審美相關聯,還體現了在漆器產品設計中藝術品味理念的綜合性,如把脫胎漆器納入日用品工藝、雕塑藝術、陶瓷藝術、玻璃藝術和裝飾藝術等進行綜合性的藝術設計構想。福州的漆藝家陳杰就是在這種理念影響下,將脫胎漆器應用于現代手鐲、漆盤、漆家具的設計上的。而臺灣漆藝術家李幸龍設計制作的一批以陶、玻璃為胚胎體,局部髹飾漆工藝藝術品,很好地利用了不同材質間的對比關系,實現了漆器工藝與多種藝術間的審美融合,取得了較好的視覺設計效果。

(二)產品觀念創新

福州脫胎漆器久負盛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初,福州第一、第二脫胎廠產品曾是國家創匯的企業,年出口創匯多達800多萬元。80年代后期,受市場經濟沖擊,漆器傳統工藝面臨市場萎縮的危機。原本興盛的產業為什么會轟然倒塌呢?這使我們不得不對福州脫胎漆器產業的未來進行思考。這對于脫胎漆器產業的復興與發展、變革與進步以及產品觀念的創新十分重要。

脫胎漆器的發展自戰國時代經歷了漫長的農業社會,是在農耕的生產結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中逐漸形成的傳統漆器工藝。隨著社會進入21世紀,傳統漆器工藝的形態必須與當下工業社會和信息化社會產生密切聯系。工業社會講究標準化生產,同時網絡信息、互聯網對傳統漆器工藝與生產的地域性結構與市場的肢解,打破了長期以來農業社會生產結構中漆器工藝產品的生產與經營模式。這種生產、經營模式的變化必將導致漆器產品觀念的改變,要求實現其產業的轉型,現代漆器產品生產面臨著新問題,如大規模生產下的資源短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快餐文化等等,這使人們不得不對漆器產品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經濟市場與文化價值等進行再思考。因此,漆器產品觀念創新的內涵,就表現在如何解決傳統漆器產品向現代轉型、歷史的積淀與當今社會的有機結合、手工生產與工業化生產的技術整合、地域性特征與民族性的堅持與保護等問題上。此外,當下社會的生活方式對福州脫胎漆器造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現代家庭裝飾要求既要有傳統漆器工藝的審美特征,又要有適合于現代家裝陳設的時代藝術性;公共環境空間裝飾對大型漆器產品的需求,需要其具備同環境設施相融的裝飾;商務禮品對漆器產品要求,要其盡顯華貴,符合有文化品味、有禮儀、有情感的商務活動性質;現代旅游市場對漆器的要求,要其具有福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工藝性,且物美價廉;現代民俗文化活動對漆器使用也有特殊的要求,即既能體現與民俗文化活動相聯系,又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內涵;漆器收藏市場對漆器產品也有其要求指標,如必須不能量產或標準化生產,具備特殊性工藝和創作性藝術價值,有潛在的良好的升值空間和文物價值等等。現代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對漆器產品的設計理念和產品創新觀念具有深刻意義。它改變了傳統漆器生產制作的單一性,須具有多元化發展模式與多樣化生產的意識。設計觀念創新應結合現代社會對脫胎漆器的不同要求,合理定位設計思路與生產規模,以適應市場不同群體對漆器產品的需求。

二、融入福州地域文化特色

脫胎漆器在福州興起發展,并形成特色產業,這與福州獨特的地理環境、民俗文化有很大的關系。

由于脫胎漆器要求漆面平滑豐腴,不能有瑕疵,要達到“骨肉筋皮巧作神”,因而需要較長的生產周期,最短需10天,最長達110天左右成品。在其生產期間每道工序都得有干固間歇時間,而其中對漆性的掌握,即漆膜干固光亮更需要掌握氣候多變的因素,稍有不慎,達不到完美質量要求就得返工。脫胎漆器對生產中的氣候要求高,環境越潮濕漆器越容易陰干。而福州的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空氣濕潤,這些自然環境為脫胎漆器的生產制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氣候條件。

福州當地極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對脫胎漆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福州喪葬習俗,十分繁瑣而奢侈。做“七”與“漆”同音,人死后七天一“祭”、一次佛事,“七祭”四十九天除靈止。每一次祭祀時,各類用金銀箔紙制成的紙錢,燒(捎)給陰間的親人,作為對逝者寄托的哀思。福州人在棺木表面上要上七道漆,將金銀箔碾成泥狀的金泥、銀泥局部薄涂于棺木漆表面,同時,還嵌以螺鈿,以達到耀眼奪目、金碧輝煌。

福州人對金銀箔、螺鈿的特殊喜好,使得他們在制作漆器時,將兩者作為重要的髹飾材料應用于其上。這種金銀箔手法也常用于脫胎漆器上,是福州脫胎漆器的髹飾技藝之一,即“薄料”法,它賦予了漆器吉利富裕的象征。

由此可見,福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及地域文化直接影響并推動著脫胎漆器的發展。

三、“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設計思路

(一)“洋為中用”

明清時期,福州對外貿易十分活躍,這對脫胎漆器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福州頻繁的海外貿易使得福州脫胎漆器大量出口到歐洲、印度、朝鮮、日本等地,外銷刺激了脫胎漆器的發展。為適應國外消費者的審美需求、適應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習俗,當時的漆藝人也曾思考過將國外審美情趣、風俗習慣融入到漆器產品中。因此,出現了各類供西方人使用的漆器制品,如咖啡器具、茶具、香煙盒、紅酒具等。福州脫胎漆器的著名藝人李芝卿于1926年東渡日本鉆研漆藝,回國后整理了“傳統工藝技法”,創新了金銀平脫和印錦技法。

如今,福州的漆藝人大多從高等藝術院校畢業,他們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較高的審美素養、熟練的造型能力以及對漆器工藝的熱愛,使得福州漆器造型有了質的提高。如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的福州漆藝家沈克龍,他的漆器作品就是運用抽象思維與現代表現手法,將幾何造型作不同形態的切割、折屈、扭轉、凹凸等處理,使漆器造型結構變得生動有趣、形態組合豐富變化并將節奏韻律融合于漆器造型工藝中,使其作品更能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此外,我們從“中國上海藝術雙年展”、“日本傳統工藝展”、“臺灣漆藝展”等展覽會的作品上,都能看到東方漆藝家們在漆器造型設計上借鑒西方造型藝術設計的蹤影及對西方文化藝術的感悟。

(二)“古為今用”

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長河積淀下豐富的傳統器物造型手法,它們是歷代勞動人民將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產物。從各種器物造型的發展演變看,它們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演變的具體物化的反映。每個時代的器物造型都體現了那一時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總結古代器物造型的藝術成就,探索其器物造型的發展基本規律,對于繼承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啟迪我們今天開拓具有民族特色的漆器造型設計,都十分有益。

脫胎漆器歷史悠久,器型繁多。據考古發現,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漆器,器型多樣,制作工藝成熟。其品種有鼎、錘、鈁、盤等大型器物。器物大部分髹飾以幾何紋樣、龍鳳云鳥、花草紋、人物、動物等。而江蘇武進村前南宋墓出土的庭園仕女圖的戧金蓮瓣式朱漆奩,造型呈蓮瓣形十二棱狀,它的蓋面是一幅仕女庭院消夏圖,奩身中層蓮瓣式十二棱間則戧刻著六組仰俯交枝的四季花卉。其器型端正穩定,滲透著東方韻味,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出土文物中吸取營養,領悟其傳統器型美,由此不斷探索器型的新形態。

此外,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器物造型藝術,如原始陶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唐代金銀器、宋代瓷器、明代家具、金屬器具等,它們都有其不同時期的設計文化、時代風格、工藝特點和審美情趣。現代漆器器型設計師們完成可以從中尋求設計靈感,并與現代設計理念、產品文化、造型語言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新時代氣息的漆器造型。

四、工藝創新

中國漆器歷史悠久,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制作工藝。脫胎漆器工藝所觸及的材料之多、技法之變幻莫測,在各類工藝美術品制作中實屬罕見。它是中國人的獨創,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傳統的福州脫胎漆器工藝制作有一整套嚴格工藝流程,其生產過程復雜繁多,大致可分為制胚成型、上漆灰打底、裝飾紋樣,而三大階段各自又有若干小工序。如胎胚就有乾漆脫胎胚、木胚。木胚又分為萬器細木、圓器車旋及屈木等。脫胎漆器可根據具體造型情況,采用各種不同的操作工藝。

現代脫胎漆器制作工藝在脫骨上有很多創新,除了繼承傳統的脫胎與成脫工藝方法外,還發明了“化學合成脫骨法”、“石膏脫胎法”等新技術、新工藝。這些脫胎制作工藝可以根據具體漆器器型設計要求或在制作進程中的需要來改變原有的漆器造型,這樣,設計與制作工藝就靈活多變。此外,在古代木胎和夾胎工藝技術的基礎上,運用傳統工藝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還研發了塑料胎、環氧樹脂(玻璃鋼)胎、陶胎、皮胎、金屬胎等工藝技術。在不影響傳統工藝基礎上,可采用環氧樹脂(玻璃鋼)。它與傳統的夾脫胎相反,前者是外脫,后者為內脫。外脫即現代的模具性質,可進行批量生產,且漆器的造型精確度特別高。

福州脫胎漆器器型的創新設計,應在保持原漆器工藝技術的核心的基礎上,對漆器的原胎造型設計、材料技術、裝飾工藝進行創新改造。隨著計算機設計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脫胎漆器設計可以在傳統脫胎工藝和紋飾工藝技法基礎上,利用高科技數字三維打印成型或激光雕刻等技術,以提高漆器器型的藝術性。

福州脫胎漆器憑借其堅固輕巧、溫潤細膩的質地,備受人們的青睞與贊美。它集審美功能、實用功能為一體,具有濃郁的福州地域文化特色,并散發出古樸的韻味。要想使傳統脫胎漆器工藝在當代得以發展,就必須讓其走進人們的生活,深深地植根于人們的生活,服務于百姓。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涌現及新觀念的更新,必然會推動漆器造型設計新一輪的創新。期待著新漆器工藝品以嶄新的形象發展與延續,期待首福州脫胎漆器生命之樹常青。

參考文獻:

[1]沈福文.中國漆藝美術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湖南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3]陳晶.記江蘇武進新出土的南宋珍貴漆器[J].文物,1979(3).

篇4

近年來,城關街道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決策部署,圍繞傳承老濰縣文化、提升中心城區品質,助力文化項目發展,創新文化資源模式,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發展城市經濟的新引擎,為高品質強區建設提供支撐,為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

一、政策多方扶持,提升文化聚合力。

省政府《關于濰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復》、市規劃局《濰坊市中心城區休閑體系概念規劃》、區政府制定出臺《支持十笏園文旅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目前城關街道依托轄區內十笏園博物館等文物古跡,十笏園文化街區等文旅項目,非遺空間、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等非遺傳承地,濰坊市美術館等公益展館,鄭板橋政德教育基地、濰縣戰役黨性教育基地等,形成了文化旅游、黨政教育、文創文產、展覽展演、非遺民俗、特色美食共六大版塊的文化聚集地。

通過各項文化政策扶持,多渠道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自身擁有知名文化專家隊伍的優勢,建立社會文化藝術人才庫,通過多種途徑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利用靈活多樣的用人方式柔性引進各類文化人才,現轄區有國家省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60余名,文創IP、基層文聯、社會文藝團體等70多個單位和組織。進一步加強對優秀文化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更好地整合文化人才資源,搭建文化人才隊伍展演展示平臺,十笏園文化街區的文創集市被省文化廳認定為山東省第一批“文化創意集市”,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被省經貿委授予“山東省風箏產業基地”稱號,被省工農業旅游示范點評定委員會授予“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點”稱號,城關街道的文化人才隊伍已初具規模,成為一個既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而同時又各具特色的文化聚合體。

二、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文化吸引力。

推行“十百千”的城關文化新舉措,提升老濰縣文化形象,將傳統工藝、非遺手藝、精品藝術轉化為文化滋養的持久軟實力,增強地域性文化吸引力。

“十”是城關街道10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10個社區精神文明實踐站,在復工復產期間主辦10場“城關街道文化旅游節文藝演出”,繁榮“文化夜市”。從7月份開始連續開展城關街道“唱響濰城·文明之夏”—最美城關社區文化節的31場文化活動,社區文化培訓、紅色研學、非遺傳承、節日慶祝、公益電影、志愿服務等180余次活動,結合云直播、新聞報道、公眾號宣傳等媒體,文化惠民覆蓋80%的居民網格,提高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水平,滿足了居民不斷提檔升級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僅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更是通過全民互動的方式讓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遍地開花。

“百”是舉辦百場展覽展演、培訓教育等活動,將精品藝術、傳統手藝推向大眾、精彩紛呈,讓專業文化人、業余文化愛好者、大眾文化喜愛者等多維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和學習,形成一股強大的文化推動力和巨大的文化精氣神。今年的節慶展演期間,五十余萬人次參與街道轄區內的重大節會、展覽活動,如第三屆陳介祺藝術節、2020 濰坊文藝精品展演周演出、戰疫情優秀文藝展演、2020十笏園非遺嘉年華、“濰坊好手藝”精品展、濰坊市2020年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互動交流等活動,讓群眾能觀賞精彩的演出、親近豐富的館藏展覽,增強了群眾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中于希寧藝術研究展已連續兩年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季”項目。協辦“濰水坊” 公益非遺免費傳承研學活動,以及各類非遺手藝課培訓20余場次,讓更多大眾了解體驗非遺知識和傳統技藝,增強對老濰縣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熱愛之情,做好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通過普及引領的方式讓高端大氣的精品文化創新發展。

“千”是培養千名文化愛好者、傳承者、傳播者,放大“中國金石之都”、“山東省(桃)核雕之鄉”品牌效應,通過各項體制機制增加群眾對文化的熱度和深造的機會,進一步提升文化生活的參與感、獲得感與幸福感。利用街道、社區的文化陣地,表彰了轄區“最美”居民278 人、“最美”單位92個,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倡樹文明新風,滋養文化氛圍,培育文化力量,強大文化精神,通過文化的傳承傳播的方式優化文化精神品質、提高文化精神能力、增強文化的凝聚力與吸引力。

篇5

――貝陸慈(Lutz Bethge),萬寶龍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

1906年,三位創業者尼西米茲(Alfred Nehemias)、愛伯斯坦(August Eberstein)和沃斯(Claus Johannes Voss)聚到一起,在德國漢堡創立了萬寶龍(Montblanc)品牌。一百多年來,與歐洲最高峰勃朗峰(Mt. Blanc)同名的萬寶龍,以追求歐洲最高工藝為目標,始終是傳統工藝、卓越品質與永恒優雅美感的代名詞。

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國際著名珠寶與腕表品牌萬寶龍隸屬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 Group,旗下品牌還包括卡地亞、登喜路、伯爵表),被譽為集團業務最突出的品牌之一。歷經一個世紀的發展,萬寶龍已經成為一個包括高級珠寶、腕表、優質皮具、書寫工具、經典配飾在內的多元化奢侈品牌。

很多世界級著名品牌以創辦人的名字來命名,例如 Cartier、Tiffany、Bulgari、Hermes、Prada 及 Armani 等,但萬寶龍并不是這樣。1906年,才華橫溢的工程師愛伯斯坦和推銷專才尼西米茲在德國柏林創辦了一間小規模的工廠。他們倆到訪美國及英國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墨水筆,不久之后,他們便開店和開始生產墨水筆,并且向德國的文具商推銷。

很快,公司需要資金擴展業務,他們遇到一位愿意投資的漢堡市商人――沃斯。公司在沃斯的領導下由柏林遷往漢堡市,隨后幾十年他亦成為公司發展的推動力。1908年3月23日,公司才正式注冊為Goldfullfederhalter Fabrik Simplo Filler Pen Max Koch KG。1909年4月23日,其中一位股東 Max Koch 退股。公司易名為 Simplo Filler Pen Company GmbH,而愛伯斯坦、尼西米茲和沃斯成為三大主要股東,最后公司于漢堡市 “Caffamacherreihe”建立了總部。

巍峨聳立的勃朗峰,正意喻萬寶龍作為國際頂級奢侈品牌、登峰造極的傳統工藝和力臻完美的宗旨。而源自勃朗峰雪頂冠冕的六角白星標記,則象征著萬寶龍品牌卓越不凡的品位與見地。自品牌成立之初,萬寶龍產品便等同于最高質素的保證,筆廠工匠所制造的產品都有獨特功能,例如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漏墨水的墨水筆。每一款萬寶龍杰作,都傳遞著品牌如勃朗峰般堅實而高貴的信念:以精湛工藝展現傳統價值,以激情創意與投入,表達對藝術、思想、情感以及美的禮贊。百年來,萬寶龍見證了無數的重要時刻,而許多萬寶龍產品本身也成為了傳奇的一部分。

萬寶龍在銷售產品、鑄建品牌的同時,始終是文化藝術的積極推廣者。無論是產品設計,品牌建設,公司文化到幾乎所有的贊助活動,在萬寶龍的品牌中充滿了流動的文化元素,它是萬寶龍品牌的靈魂。

萬寶龍公司自成立時已擁有一個國際化形象,萬寶龍所生產的產品在海外多個國家大受歡迎,而且早在1910年已在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羅那及英國倫敦等地設立辦事處。當時品牌在巴黎及其他歐洲各大城市的樓宇外墻放置的戶外廣告及霓虹燈標志,成為了大都會時尚風貌的一部分。早在1919年,公司便設立了自己的廣告部門,由 Grete Gross 任主管。Grete Gross 來自波羅的海地區,是一位極具才華及自信的女性,她構思的創意展覽及活動亦大受注目。她最出名的宣傳招數,包括用典雅的汽車車隊托住一支巨型鋼筆巡游以及用飛機在天空中展示萬寶龍品牌。萬寶龍既有包豪斯潮流(Bauhaus)的簡約風格,也有裝飾藝術(Art Deco)時期的時尚特質,令品牌擁有一份獨特的企業化形象。萬寶龍突破性的市場推廣策略、以突出形象亮相國際展覽會,加上率先設立第一家萬寶龍專賣店,塑造和建立了國際名牌的地位。

此外,萬寶龍贊助了許多文化藝術活動,其中包括贊助德國國際愛樂樂團,贊助薩爾斯堡音樂節,設立一項鼓勵和支持青年實驗戲劇藝術的“萬寶龍青年戲劇導演大獎”。萬寶龍最廣為人知的文化藝術活動是于1992年成立文化基金會后,每年舉辦的“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這項大獎被譽為目前全球公認的唯一的文化藝術贊助大獎,以嘉獎和鼓勵那些促進藝術繁榮和支持藝術人才的贊助人。至今,該獎項已表彰了世界各地近百位杰出的藝術贊助人。在中國,建筑設計師張欣、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和民族舞蹈家楊麗萍等都曾獲此殊榮。今年的大獎則頒給了文化名人楊瀾和香港藝人楷模汪明荃。

如今萬寶龍更委任了全球知名影星尼古拉斯?凱奇(Nicholas Cage)和英國著名歌劇家凱瑟琳?詹金斯(Katherin Jenkins)出任萬寶龍國際文化藝術大使,共同將萬寶龍卓越、優雅、以激情創意投入藝術的魅力風范完美演繹。

1924年,萬寶龍推出 Meisterstück大班墨水筆系列,史上最完美的墨水筆從此誕生,永不過時的迷人設計更晉身經典之列,成為名筆收藏家夢寐以求的佳品。時光流轉至今,懂得欣賞大班墨水筆,自然能體會個中的書寫文化精髓,感受一王的魅力傳奇。

萬寶龍以傳統為本,結合先進技術及動人的設計細節,歷年來創制出一系列觸動人心的名筆,同時捕捉著瞬間即逝的現代精神文化特質。回首85年前,即1924年,Wagenfeld 座臺燈和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同時面世,一代設計經典從此誕生。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均以一流手工藝制作,華貴的黑色樹脂筆桿光澤溫潤,造工優美細膩的裝飾細節蘊含永恒高雅氣質:精雕細琢的鑲鉑金18K金筆嘴經人手刻上4810字樣,代表勃朗峰4810米的高度,彰顯其獨有的不凡地位。歐洲第一高峰、終年積雪的勃朗峰之巔幻化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筆帽的六角白星標志;線條優美,分量十足的筆桿觸感動心,造工無瑕的金筆和舉世知名的白星標志無不顯現筆王身價。149這數字原是萬寶龍筆廠制作 Meisterstück 墨水筆的內部生產編號,現如今,149已變成筆壇最經典的名字以及萬寶龍傳奇簽名筆的代號!

萬寶龍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誕生后幾十年之間已被奉為當代設計經典,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亦將之列為永久藏品。

回首當初,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只是收藏家私藏的精品,但80多年來已變成了展現個人風格的必備良伴。無論是私人書信、便條或價值連城的評論,或者是簡單的簽字程序,無不展示用筆者的獨特個性。德國外交部便備有兩套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及吸墨印套裝,以簽署國際條約及其他政府約章。

在政治、商業及文化的國度中,風云人物簽署重要文件時先旋開149的筆帽套在筆桿尾,揮筆簽名后再旋好,然后握手慶賀,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見證了無數歷史性時刻;不少國際條約、商業合作協議書、重要證書、珍貴的書籍、價值連城的支票及結婚證書等亦常以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簽署。不少國際名人如美國總統肯尼迪(J.F. Kennedy)、荷蘭王儲威廉亞歷山大王子(Prince Willem Alexander)、馬西瑪王妃(Princess Maxima)、著名歌手 Robbie Williams皆以 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傍身,著名建筑師 Helmut Jahn 亦最愛以Meisterstück 大班149墨水筆描繪草圖。源自1924年的經典,85年后風范依存。其地位不言而喻,個中蘊含的價值其他書寫工具產品實在難以望其項背。 ■

悠久的制筆工藝傳統,盡顯別樣的美學韻味,全新的設計心思頓時令人耳目一新。

萬寶龍名筆賞析

1. Etoile de Montblanc 書寫工具系列

Etoile de Montblanc 書寫工具系列蘊涵獨一無二的女性氣質,是萬寶龍向追求獨特完美品質的現代女性致敬之作,與萬寶龍經典的大班系列(Meisterstück)、波希米亞系列(Bohéme)及星際行者系列(StarWalker)鼎足而立,演繹著另一段美麗情緣。

Etoile de Montblanc 系列堪稱書寫工具的明珠,線條豐潤流麗,全線款式筆帽鑲嵌一顆萬寶龍星形鉆石,為品牌的星形標志披上最華麗的外衣,散發迷人魅力。Etoile de Montblanc 擁有最簡潔的設計,烏亮的黑色樹脂筆桿襯鍍鉑金裝飾,含蓄雅致。Etoile Précieuse 系列的筆夾鑲嵌華麗美鉆,高雅中綻放時尚元素。人手精制的18K金墨水筆嘴飾以細膩的萬寶龍星形圖案刻紋,代替了傳統筆嘴上的心形鏤空設計,盡顯萬寶龍制筆工匠的精湛工藝。

2. 大班極品黑陶瓷書寫工具系列

大班極品黑陶瓷書寫工具系列(Montblanc Meisterstück Solitaire Ceramics Black Prisma)于2008年9月正式亮相,其動人之處在于萬寶龍的傳奇大班墨水筆與三環筆蓋設計、新一代高新材質完美融合:光彩奪目的鍍鉑金筆桿配以烏潤的凹凸方格紋黑陶瓷筆帽,后者由精確的切割技術悉心打造,質感,輕握手中更覺溫暖貼心;簡潔利落的筆身線條蘊含

3. 萬寶龍京劇臉譜限量版墨水筆

篇6

關鍵詞:南京云錦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與發展

我國自古以來就以精美的絲織品文明于世。其中工藝成就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京云錦。南京云錦因其絢麗多姿、燦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90多年的歷史,位居我國三大名錦(云錦、蜀錦和宋錦)之首,堪稱世界絲綢史上的東方瑰寶,是我國古代紡織技術的“活化石”。2006年,南京云錦被國務院列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寶林在其《云錦》一書中對南京云錦做這樣的總結:“南京云錦文化和藝術風格可以歸納為:整體藝術造型設計的靚美,彰顯暈色和諧的典美,織造技藝原理創新的精美,寓意吉祥紋樣圖案的奇美,它的風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流派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也是罕見的。”①在現代化的浪潮中,重視搶救和保護傳統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顯得尤為的緊迫和必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陷入困境中的南京云錦的傳承和發展作幾點思考并提出建議。

一、云錦工藝的傳承與人才的培養和選擇

云錦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傳承人的選擇。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工藝,云錦具有許多口頭和非物質屬性。這種屬性具體表現在它的創作和傳承方式上,其傳承積累是經驗性的,大部分靠口耳相傳、參悟體驗,多數并不依靠文字去傳承。而這種傳承方式使之在傳承中容易流失、保存困難、甚至出現技藝的斷層問題。目前老一輩云錦工藝大師知識老化、設計紋樣傳統古舊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要,又因云錦工藝繁復復雜、勞動量大等問題使得年輕人望而卻步、無法勝任。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云錦工藝傳承人的選擇顯得迫切而重要。

筆者認為,云錦專業的人才應當是既具備完備系統的知識體系又能熟練掌握云錦織造工藝技能。而目前問題是有實踐經驗及工藝技能的工藝師往往知識體系不夠健全、相關理論知識不夠完備,而研習相關理論知識的高等教育的高校學生基本上沒有相關的實踐類課程,導致學習的理論知識嚴重脫離實際并遠遠落后于實踐,另有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雖有一定的實踐類課程和經驗卻極少繼續深造。這樣造成了人才發展的嚴重不均衡及文化、工藝出現斷層、對接不上的情況。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認為在教育上即應盡早著手,在初級教育階段就應該開設簡單的手工藝制作課程和圖文并茂地普及我國的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科學表明,人的技能、記憶能力、知識構成、動手能力、創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訓練年齡越小越好。因而在學生的學齡階段越早地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和強化其知識接受能力就對于其日后的技藝的訓練和操作以及知識體系的構成越有幫助。并且在任何學習階段都不應停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性的實驗發明的能力和想象力相關課程的開設。目前雖然政府大力推廣和扶持,各個高校從本科到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階段都相繼開設有關課程和專業方向。但因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體系的了解,很多高校打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開設其它課程。因而規范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課程的課程對于云錦等專業工藝及知識人才的培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景觀下的云錦文化的傳承及發展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京云錦,其“非物質”的載體離不開“物質”性。從云錦本身來說,云錦絲織品其屬性是物質的。在保護形式方面,其物質載體主要是博物館、博覽園等展館。從其地理和文化空間來說,其物質載體還離不開其所在場域、街區等物質實體。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不僅要從其工藝的藝術性、沿襲和文化傳承等“非物質”的角度進行探索,還應從云錦博物館等展館及其周邊城市景觀建設等“物質”載體的角度出發,看待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

首先,南京云錦博物館作為南京云錦的主要展館,前去參觀的人數及規模遠遠達不到宣傳及文化普及的要求。博物館的一樓是云錦產品售賣區和云錦工藝展示大廳,二樓是歷代絲綢文物復制精品和云錦妝花各類花色品種的展示,三層是中華織錦村,展示中國少數民族的各種織錦機具和實物、民族服飾、生活用品等。四層為云錦服飾及少數民族服飾展示大廳。雖然免費開放、展品眾多,但是門可羅雀,鮮見專業的館內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講解員。前往參觀的游客稀少,往往因云錦知識的匱乏以及沒有講解員的情況下對展品采取走馬觀花式觀賞。這種情況下,需要政府和博物館加大文化宣傳的力度,加強博物館的管理制度、展廳建設、場館布置和展品的陳列,現場應該配備專業的講解員為前往參觀的市民和游客進行專業的講解。完善云錦博物館官方網站的建設,并及時在網站上相關展覽及活動的消息。此外可以在地鐵公交等移動媒體上投放公益廣告、文化紀錄片,使市民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就潛移默化地接受我國傳統云錦文化的熏陶。

其次,一個城市區別于其它城市的特征,不僅包括城市的具體地理位置、空間環境,還有當地人們的生活形態、生活方式、民風民俗以及人文景觀通過城市建設反映出來的風貌和氣質。南京云錦的產生和發展,受“六朝古都”南京特定的政治、歷史、文化、藝術傳統等多方面的影響。目前南京云錦博物館坐落在河西新城江東門地段。然而南京云錦博物館的文化場域并沒有與周邊的場域氣質相契合。在其前方僅幾百米坐落著紀念館,其陰郁的暗灰色調帶給觀者緊張沉痛的心理感受,與后方的“云錦”顯得極不協調。河西片區龍江和奧體中心中心兩個區域在景觀上還比較單一獨立,在中間的南京云錦博物館本應發揮連接南北的作用卻因規劃不善成為了文化孤島。基于此,河西新城的打造可以將主題定位為南京云錦。并將其文化特質延伸至長江灘涂風光帶,可在沿江一帶建濕地公園和綠地廣場,連接至秦淮河交界,既彰顯了其綠色生態的建城宗旨又給市民的健身娛樂及文化活動帶來諸多便利。通過奧體中心借助即將舉辦的盛事“亞青會”和“青奧會”形成整個河西區域的中心氣質即錦繡河山。在青奧會的標牌、吉祥物等設計上更可以利用云錦花色、紋樣、圖案等作為襯托從而達到既宣傳我國傳統文化又彰顯南京青奧獨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三、結語

云錦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任重道遠。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這份責任、肩負起這份使命。保護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文脈并使之生生不息。云錦未來的發展必將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發展道路。但我們燦爛輝煌的歷史、絢麗的文化遺產和寶貴的民族精神絕不能在世界觀念大融合、多元化的大潮中消逝!(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

注釋:

①王寶林.云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第87頁。

參考文獻:

[1]王寶林.云錦[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徐藝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高等教育的使命[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3]廖軍.從云錦藝術的創作和傳承方式看它的“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屬性[J].絲綢.2003(09)

篇7

朱仙鎮木版年畫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江蘇桃花塢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并為中國“四大年畫”。朱仙鎮的木版年畫起于唐朝,興于宋朝,鼎盛于明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堪稱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和發祥地。朱仙鎮木版年畫不僅是民俗性繪畫藝術,也是寄托中華民族美好希冀的載體,包含著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播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但是如此燦爛的傳統文化即將沒落,保護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文章就朱仙鎮木版年畫當前的發展現狀,從旅游開發角度出發,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旅游開發提出思路。

筆者走訪了朱仙鎮,了解朱仙鎮木版年畫目前的發展情況,對從事木版年畫的藝人進行了訪談,結合已有文獻資料,閱讀相關書籍,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思考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保護,以及就當前木版年畫的發展情況如何進行旅游開發給出建議。

1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旅游價值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就有記載:“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可見在宋朝朱仙鎮木版年畫已經及其興盛。朱仙鎮木版年畫從產生至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年畫,其獨特地位不可替代。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懷揣著對美好事物的希冀和追求,朱仙鎮木版年畫起源于民間,經過從業藝人們的代代相傳,制作出來的年畫充分反映了百姓對吉祥平安、家庭和睦、興旺發達、五谷豐登、財源廣進、人丁興旺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表現出黑白分明、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淳樸思想。現有的朱仙鎮木版年畫中有很多寓意豐富的作品,比如位五子奪魁、劉海戲金蟾很好的表達了對子女成才的美好愿望。天仙送子、連生貴子寄托了對已婚女性早生貴子的希望。加官進祿則是對中年人事業如日中天的憧憬。松鶴延年是對老年人長壽的美好祝愿。這些都是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迎合了現代人趨利避害的精神訴求,極具旅游開發價值。從藝術欣賞價值來看,朱仙鎮木版年畫風格獨特,人物構造夸張,但又不覺突兀,人物面貌健美英俊而不帶媚色。染色全部運用自然染料,色澤艷麗,經久不褪。同時作為北方的年畫作品,其用色一反一般年畫紅臉黃虎的造型,采用白臉黑虎造型,更加形象貼切,符合人們審美,不落俗套,不拘泥傳統。這些獨特的優勢都給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能給人們一種視覺沖擊,具有藝術觀賞價值。作為歷史文化遺存,古老的雕版代表久遠傳遞的文化信息,帶有一定的歷史印記,在民俗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古老的雕版采用傳統的雕刻技藝,選用上等堅實的梨木作為雕版材料,雕刻技術精湛,制版精致,且專圖專版,不重復,極具收藏價值。尤其是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傳統藝術作品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精美珍貴的雕版被保存下來并作為珍品收藏。作為我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朱仙鎮木版年畫也受到國家重點保護。這些為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

2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現狀

通過走訪,筆者發現大部分的年畫制作仍然以傳統的小作坊為主,不具規模。這樣就很難形成有力的品牌形象,宣傳力度不強,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此外,制作者間缺乏溝通,造成彼此間的不良競爭,年畫的質量參差不齊,銷售體質不完善。由于發展緩慢,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作坊式的發展導致了市場銷售的混亂。按照傳統的制作方式,年畫的印制需要刻制雕版,精心選擇原料并進行多次熬制,選材制作刷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對于以年畫為生的商家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部分商家就投機取巧,雕版刻制粗糙,顏料不是用自然原料,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工業原料,這樣就導致購買者的心理反感,不利于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長久發展。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新的印刷手段層出不窮,不僅適應了現代社會高效產出的要求,而且印刷方式也越來越便捷,成本也越來越低廉,對傳統木版年畫的復雜工藝、漫長制作過程以及高額成本有很大的沖擊。為了謀求生計,大部分父母不支持孩子學習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原有的手工藝人的年齡越來越大,木版年畫面臨后繼無人的危機。老一批年畫制作者已經進入耄耋之年,能力有限,年畫的發展需要有新的成員加入進來。木版年畫的學習是一個從小及大、潛移默化、耗時耗力的過程,因此需要從小培養年畫制作的繼承人。目前年畫的傳承一般都是父傳子的模式,一般不外傳,愿意學習或者希望自己孩子學習年畫制作的父母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現代人傳統意識的缺乏和持續低迷的年畫市場,出成果緩慢,無法維持生計。另外,其他三大木版年畫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3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旅游開發思路

朱仙鎮木版年畫本身具有一定的旅游開發價值,深度挖掘其旅游價值,在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實現文化效益與旅游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針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現狀,結合旅游提出一些開發的思路。

3.1 合理定位,特色發展

朱仙鎮木版年畫雖然已經存在了八百多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朱仙鎮木版年畫也應該與時俱進,明確定位,只有合理定位,突出特點,才能在眾多的產品中脫穎而出,讓人們印象深刻,過目不忘。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年畫的鼻祖,這是區分于其他年畫最大的特點,因此可以將年畫的主題定位為“世界年畫鼻祖――朱仙鎮木版年畫”。同時,邀請專業團隊制定相應的宣傳標識,宣傳微視頻,將朱仙鎮木版年畫獨特的制作工藝包含其中。用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將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獨特工藝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加大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保護。

3.2 在當地成立專門的木版年畫研究所,對朱仙鎮木版年畫進行專門的保護和研究

不斷加深人們對朱仙鎮木版年畫內涵的解讀和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對于目前已經成立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和研究會,要充分發揮其職能,與時俱進,切實做到對年畫的保護和研究。

3.3 大力鼓勵發展專業的繼承人

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加大對木版年畫培養人的扶持。結合當地的發展情況,在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高校開設專門的課程,把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地域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結合已有的研究中心和保護機構對學習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學子進行相應的鼓勵政策,保證朱仙鎮木版年畫初學者的生計。就朱仙鎮木版年畫所處地――開封來說,可以結合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這三所開設有相關專業的學校進行木版年畫開發和保護的專業,同時大學也可以根據利用地域優勢發展木版年畫的研究,定期到制作基地進行觀摩,動手制作,向民間師傅學習請教,形成自己的特色學科。已經從事木版年畫制作的手工藝人們在與年輕學子的交流中,接觸到符合當代特色的思想與文化,了解到現代社會特有的新媒介,彼此交流,可以產生新想法、新作品,避免固步自封,落入俗套。這樣,形成一套校企聯合培養后繼人的合作互動發展模式。

3.4 完善監督機制,文明銷售,公平競爭

由于發展緩慢,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作坊式的發展導致了市場銷售的混亂。有關部門要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進行資源整合,使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發展整齊劃一,形成一定的規模,只有規模化才能長久發展下去,形成特有的年畫產業品牌,從而能實現產業化,不斷推進木版年畫的發展,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制定木版年畫的生產制作標準,保證制作年畫的質量。同時在全鎮制定相應的文明銷售標準,實行規范化文明銷售。

3.5 政府統一規劃,加大宣傳力度

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商品的發展離不開有力的宣傳。政府可以統一規劃,幫助朱仙鎮木版年畫打開銷路,政府可以和相關企業合作,分析朱仙鎮木版年畫旅游發展的不同客源市場,積極到各地進行推介,加大人們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了解程度。在人流量密集型的地點如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等地方進行宣傳,加深人們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印象。同時,順應時展,合理利用新型傳播媒介進行宣傳,利用互聯網建立自己的宣傳網站,及時更新信息,讓人們對木版年畫的制作有更加細致的認識。同時利用微信等公眾平臺建立自己的宣傳界面,增加關注量。這些都可以有效的增加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知名度。

3.6 保護古老雕版,增加其收藏價值,開發新版,提升產品層次

古老的雕版用梨木制成,凝聚了古代藝人精湛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創造藝術,獨一無二,不可復制,極具有收藏價值。尤其是近些年人們對傳統工藝的追求日益強烈,對傳統文化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響。有關部門近幾年已經開始尋找古老雕版,得了一些成效,并且尋找古老雕版的腳步仍在繼續。古老的雕版已經不可復制,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木版年畫的發展也應該符合現代風格,藝人們可以結合當代的時代特色開發新的雕版,制作新型木版年畫,比如符合時代氣息的“中國夢”系列主題年畫,以“北京奧運”為主題的奧運年畫,符合開封地域特色的系列年畫……這些都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符合現代人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購買自己喜歡的年畫產品,擴大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銷量。除此之外,也可以適當開發高層次的旅游產品,精心制作適合作為掛畫的年畫展品,可以進行深層次的加工,裱框或者制成擺臺,增加其藝術觀賞價值,從而能增加其附加價值。游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進行“私人定制”,有消費能力的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請藝人制作雕版,專人專版,在約定的時間,游客回來取雕版,增加了游客的回游率,在創新年畫產品的同時增加了旅游效益。

3.7 開發游客體驗式項目,增加游客的參與度

適當讓游客參與到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中,只有游客自己動手去印制年畫,才能對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有更深刻的體會,才能明白木版年畫的來之不易,贊嘆古代藝人的智慧,進而加深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加其愛國情懷,在旅游的同時可以接受心靈的震顫,加深對木版年畫的記憶。

3.8 建立專門的木版年畫博物館,加深游客的游覽深度

博物館能很好地展現木版年畫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色,同時也可以很好的保護傳統文化。博物館還有一定的教育價值,相關的研究者可以到年畫博物館進行考察和觀摩,開闊自己的視野。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加深下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加強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3.9 定期舉辦朱仙鎮木版年畫展,擴大其知名度

開封每年十月份到十一月份會舉辦文化節,很好的促進了開封的旅游發展。朱仙鎮木版年畫可以借鑒其經驗,在花卉時間舉辦木版年畫展覽,借助花卉的力量增加其知名度。同時,可以定期到外地進行木版年畫的會展,擴大其宣傳力度,增加知名度。朱仙鎮木版年畫展旨在宣傳木版年畫悠久的歷史傳統以及發展現狀,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保護這種珍貴而瀕危的民間藝術,進而促進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原地區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營造更好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