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與運籌學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與運籌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統計學與運籌學

篇1

關鍵詞:SPOC;MOOC;運籌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2-0191-03

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快速地改變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MOOC等融合互聯網技術和教育資源的概念的提出,高等學校課堂的傳統授課和學習模式也在不斷改變和進步。

一、SPOC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概念產生于2013年,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一種新的發展形式[1]。它對傳統課堂“課上聽課,課后答疑”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變革,采用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與MOOC模式的大規模、對參與學習人員的寬松限制條件相比較,SPOC模式的規模較小,學生規??梢栽趲资綆装偃?,對參與學習的學生的限制條件也更嚴格[2],因此這些特點更加適用于高校課堂的教學規模和教學環境。它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第一,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課程資源應用模式,能夠促進MOOC優秀的資源在高校的教學得到更好地應用,有利于高校對內實施教學改革。第二,更加強調賦予學生個性化、完整、深度的學習體驗,對學生進行更嚴格的認證和評估使課程證書更具效力,提高了課程完成率和學習質量。第三,成本較低,小規模以及限制性準入的特點利于挖掘潛在商業運營模式,更能保證在線教育的可持續發展[3]。

SPOC通過將優秀的網上在線MOOC平臺教學資源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促進和推動了高等學校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受到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和教師的重視。目前,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都建設有在線教學資源平臺。

二、運籌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運籌學作為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在經濟、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4]。它是一門集系統分析、數學分析為分析方法的多分枝、多學科交叉的實踐型和應用型課程。從傳統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和教學經驗總結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存在的突出問題,其中包括:

1.教材和教學內容:目前運籌學教材主要還是以運籌學教材編寫組編寫的《運籌學》教材為藍本,教學內容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模型,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更多地聯系當時的社會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問題,而結合新時期現實情況的案例內容很少,題材過時且內容過于陳舊,不能很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運籌學教材中刪減和修改過時的素材,適時增補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成為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

2.課時安排:運籌學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突出,在教學中布置豐富充足的實踐內容對達到教學目的大有裨益,而教學中實際安排的課時往往很有限。授課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安排中完成教學規劃制定的理論內容,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主要場所。另一方面,傳統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教學內容中基本的、適合學生自學的部分占用了課上的寶貴時間,導致了運籌學的教學中實踐內容的缺乏,使教學目的不能很好地實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調整實踐內容在授課課時的比重,合理安排理論學習的時間,強化課程的實踐訓練是運籌學教學要解決的問題。

3.教師教學思維:傳統課堂中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支配地位突出,教師的教學思維是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自己設計的教案,學生的主體地位經常被習慣性地忽視。運籌學課程的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往往能夠帶來各種不同思維和方法的碰撞和交流,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和思考問題,但是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往往過于死板,教師“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和尊重,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拓展思路、開闊視野的學習需求。此外,存在于普通高等學校教師中的“重科研,輕教學”的環境,使得教師把大量的時間投放到科研工作中,抑制了教師對于教學的重視和投入,進一步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規劃所期望達到的目標。

4.學生學習方式:我校學生對于課堂學習普遍缺乏主動性,對于所學知識內容更多的是被動地理解和記憶,這種學習的被動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學生上課更多的是紀律的約束,缺乏深入學習的熱情,學習內容容易局限在課本所學和教師布置的內容,課后的自學時間也得不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運籌學課程是一門強調實踐性的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對理論知識有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產和生活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如何使學生改變被動的學習狀態、激發對知識主動學習的興趣、開拓知識視野和培養實踐和應用能力是運籌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是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環節。

這些問題在很多普通高等學校的實際教學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把教學和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在一起的能力是把SPOC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期望達到的目標。

三、基于SPOC的運籌學課程教學設計

針對傳統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引入SPOC模式對教學進行重新設計。結合我校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和SPOC模式的特點,把教學環節分為課堂內教學、課堂外學習及課程考核部分,具體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我們以《運籌學》教材中線性規劃與單純形法教學內容為例說明具體的教學設計:

1.課堂外:(1)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習任務單,任務單中可以包括課程的預備知識、熟悉和理解的部分以及掌握和熟練的知識要點等。學習任務單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外的學習能夠由淺入深,明確課程的重點難點以及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等。例如在任務單中可以包括線性規劃的標準型、基變量和非基變量以及可行域和最優解這些基本概念,也可以包括有大量應用且需熟練掌握的矩陣初等行變換方法、編程語言函數等知識要點。(2)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方案和學習任務單設計學生學習調查問卷。問卷中的內容包含學習任務單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的完成情況,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想法。問卷形式可以結合列表選項和課后總結的形式。(3)學生按照任務單的要求,登陸進入教師指定的在線課程資源學習,并完成教師設計好的學習調查問卷。教師在課前選定MOOC中國在線平臺北京理工大學開設的《管理運籌學》課程,把鏈接地址同教師自己編寫的教學課件提供給學生學習。學生也可以結合教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掘其他與課程相關的網絡學習資料,并在按照學習任務單的要求完成學習后,認真填寫學習調查問卷。(4)教師根據調查問卷反饋情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課堂內的學習和討論做好準備。通過學習調查問卷的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和掌握學生對課程預習和學習的程度和效果,例如在問卷調查表中如果發現學生對于單純形法的大M法和兩階段法存在理解問題,則在課堂內講解過程中會突出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和區別。

通過課前準備,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不在局限在指定教材的有限范圍內,充分發掘在線資源的優勢。教師通過課前準備學習任務單和整理學生學習的視頻資料和教案的過程,能夠對課程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結合教學工作經驗的積累,能夠不斷地提高教學效率。此外,相比較于傳統課堂學習,學生在課前的在線理論學習有著突出優點:知識的即時重復學習。傳統課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旦學生就知識學習出現困難,就會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后面的部分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課前的在線學習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提高了課程學習的效率。

2.課堂內:(1)通過課前在線學習和調查問卷的方式,教師能夠提前獲得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課堂內可以有針對性地處理學生提出和反映的問題,而不必把課堂內的學時浪費在一些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上。例如在單純形法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前預習且容易掌握的單純形的標準型的變換略講,而對于單純形方法的樞軸變換細講,從而使有限的課堂內的時間得到高效利用。(2)在課堂內,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討論,學生可以把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充分地在課堂內表達出來。例如在課前學習中學生對于大M法中的“M”的理解和應用、兩階段方法中第一階段的作用等知識點,教師可以有充足的課內教學時間進行講解,從而使教師對于課堂內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充分。(3)課堂內節省下的大量時間可以安排在課程的實踐部分,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安排下分組討論完成課程的時間設計任務,因此使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得以充分實現。例如在課內教師可以引用數學建模中線性規劃的建模、求解及編程問題把學生進行分組,不同組別的學生先在組內共同完成目標,并于完成后共同討論。

在SPOC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內能夠得到充分地體現,教師的作用更多地表現為管理和引導的形式,“導師”的身份更加突出。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行為更加活躍,不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更加頻繁,不僅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思考和表達及實踐能力的提高,也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把教學研究當作科學研究來進行,從根本上推動和提高整個教學活動的水平。

3.課程考核:(1)不同于傳統的考核方式,在SPOC模式下我們把課程的考核分為兩部分: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線上考核部分是學生在完成課程的每一章的內容后,完成教師在線布置的作業,完成情況的評分由在線平臺自動完成,結果可以作為課程平時作業的考核。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學期的期末考試形式是由學校統一規定的,期末考試是線下考核部分。(2)考核的方式從教師對學生的單獨考核,調整為教師考核加學生間的互評的形式,考核的權重由任課教師視具體情況確定。學生間的互評部分,主要考查同學間在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實踐內容時的共同完成情況。

改變單一的課程考核形式是運籌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SPOC自動評分模式為這一轉變提供了依托。首先,傳統的課堂教學的考核方式往往僅憑期末的試卷成績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方面,期末試卷的有限版面不能完整地表達出任課教師對于教學內容考核的全部要求,另一方面,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學習行為得不到充分體現,單一的試卷成績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能力做出全面評價。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在考核方式中加入學生間互評的形式能夠在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的同時,起到促進和鼓勵學生課后學習行為的主動性的作用,尤其對于需要團隊協作的實踐教學內容的評價,學生間的互評結果顯得更加重要。

四、結語

SPOC教學模式的作用能夠使教師從課堂內的支配地位中擺脫出來,使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固定教材范圍內,能夠充分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愿意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精力在教學的研究中。同時,學生在SPOC模式下的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更高,主體意識會更加強烈,在課堂學習時間得到了充分利用后,“學”的熱情和主動性會得到不斷加強。因此,SPOC模式能夠使教學活動在不斷的良性互動過程中得以高效率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85-93.

[2]曾明星,李桂平,等.從MOOC到SPOC:一種深度學習模式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28-33.

[3]陳然,楊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學習新模式[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5,26(2):44-48.

[4]《運籌學》教材編寫組.運籌學[M].第四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A Study of the Operation Research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SPOC in College

HONG Zong-you,XIE Yan-hong,ZHANG Cheng,LI Yang,WANG Jiang,XU Tao,ZHAO Wen-dan

(Department of Science,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Liaoning 110142,China)

篇2

關鍵詞: 數學建模競賽 教學模式 綜合素質能力

江漢大學自2002年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至今10多年了。最近一年內,在2013年2月派隊參加美國數學建模大賽,獲得一等獎,在4月份和5月份的網絡杯賽中獲得多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數模人才。因此2013年我校的數模協會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加入,大家都渴望通過數模學習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并希望在數模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為了把將來的培訓工作做得更好,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培訓改革方案,并在我校試點實行。

1.校內公開選拔人才作為后備基礎

2013年7月11號開始,統計出《高等代數》或《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或《高等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這幾門數學基礎課平均分在75分以上的全校大二和大三學生,并向他們發出邀請,歡迎他們加入數學建模小組,再進行集中學習和擇優,選出學員參加各類數學建模比賽。雖然數學建模能力與數學成績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大部分數學基礎好的學生除基礎知識扎實外,平時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在數學建模小組中會以端正的態度對待,這些是必備的基礎。

數學基礎稍差的學生也可以參加,但要有一定的特長,如對算法熟悉,或能熟練操作excel,或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在培訓學習一段時間后,經過考核有明顯的進步。例如有一個機電系的學生對模擬退火算法有一定的研究,我們邀請他加入數學建模小組。

2.鼓勵較早選修與數模相關的課程

數學建模競賽的選題一般來源于工業、農業、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在建模中不能死板地用數學知識,而是要和實際知識相結合。

《運籌學》是一門利用統計學、數學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尋找復雜問題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的學科。研究運籌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圖論、隨機過程、離散數學,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優化理論和算法基礎等。而在應用方面,多與倉儲、物流、優化理論和算法等領域相關。因此運籌學是與應用數學、工業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密切相關的學科。學好了這門課再加上上述的三門數學基礎課,整個數模所要求的知識就掌握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建模班的學生選修《運籌學》,由于我校采用的是選課制,因此實現起來并不難。同樣,熟悉算法和編程能力也是數模中的一大特色和難點,是數學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結合的重要環節。如果建立了很好的數學模型,不能有效利用計算機求解和計算,最終也是無效的,因此建議學生選修《數值計算方法》或《數學實驗》等計算數學方面的至少一門課程。如果一個學生掌握好了三門數學基礎課,再加上《運籌學》和《數學實驗》(或《數值計算方法》),那他就具備了得獎的必要條件。

我們建議和指導學生選修這兩門課,是要他們掌握這些課程中的相關知識,而不是硬要他們非選不可,不要讓他們理解為是為了建模而選課。但是,在我校的數學專業,《運籌學》和《數值計算方法》是必修的課程;在工課專業,優化理論和數值計算也是很有必要學習的一門課;在經管等專業,《運籌學》也是必選課。在計算機和網絡專業中,在他們的必修課《離散數學》中,也介紹了部分隨機過程,圖論方面的知識,對算法就更熟悉了。因此從整個參賽隊伍來看,無論隊員來自哪個專業,都可以在所在的專業學到所需的知識。我們要做的是將上述理由解釋給他們聽,為了建模而選的課和他們所學專業要求的選修課程并不沖突。但是很多學生習慣在大四時學一些更深的數學知識,我們建議他們較早地選這些課。我校學生大多數在大三時參加數模比賽,這就要他們在大二這一年熟悉優化算法、圖論等方面的知識和上機寫算法程序方面的能力。

3.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暑假50多天本是集中學習培訓的好時機,但夏天天氣熱,學生宿舍簡樸,只得讓他們回家完成作業。今年暑期我們布置的作業之一是: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吳孟達主講的九集視頻公開課《數學建模——從自然走向理性》,看同濟大學數模網上的資料,等等。到下次到校集中培訓時,讓他們交流學習體會和作數模專題的報告。

4.集中訓練學生

一位基礎數學專業的主講老師負責講解初等數學模型,微分方程,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決策論等模型;一位統計學專業的主講老師負責講解統計學方面的模型如:回歸分析模型,方差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MonteCarlo方法等;一位計算數學專業的主講老師負責講解:插值和擬合,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模擬退火算法或遺傳算法,以及算法的編程實現和利用數學軟件,如:MATLAB作圖,可視化技術等;一位應用數學專業的主講老師負責講解綜合類的數學建模案例分析和文章的寫作等。

5.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的小、中型比賽

每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網絡杯,華中杯等小、中型賽事。這些比賽可以讓學生熟悉建模的過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加強三人之間的協助能力,訓練寫作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能在比賽中得獎,將是對他們很大的鼓勵。比賽后總結得與失,為下一步的學習做準備。

6.教師需要增強自身建模意識和能力

數學建模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的學生都在更替,但指導教師比較固定。當一個教師剛參加數模組時,他可能對該活動有很多不太了解的地方,但是隨著他的教學經驗和大賽指導經驗積累,他會成為在數模這一方向比較專業的人才,這其實就是學校的財富。

每年的競賽難度都在加大,以2012年A,B題為例,數據明顯增多,每題有四個小問題,對學生來說,要想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是很吃力的,這就是“水漲船高”的現象。要想取得好成績,指導教師的水平就要大步提高。

我校除了定期在學校內部進行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外,還將教師派出參加短中期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建模專業能力、領悟能力和組織能力。鼓勵他們參加數模教改活動和發表數模科研方面的文章。

篇3

從國家每年生產總值核算、居民消費指數、通貨膨脹率,到美國總統選舉方法是否能代表廣大選民意志,臺灣軍購對亞太局勢影響,再到足球比賽中罰點球時將球射向球門的哪個位置最不容易失手……統計學已經貫穿了我們的整個生活。

統計無處不在

提起統計學,就要先弄清什么是統計數據。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統計數據:同學們的考試成績在班級中的名次、班干部選舉時各人的票數量等。統計學應用廣泛,在我國最早的應用領域就是給政府提供了解整個國家的基本運行狀況和制定各種政策法規的參考依據。我們常聽到的一個名詞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就是政府通過統計學手段來衡量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如今,隨著統計方法的進步和社會各部門發展對于統籌規劃與決策的需求,使統計學從幕后走到臺前,參與了大量的軍事、政治、政府決策的制定,并為之提供理論依據。統計學就是一門搜集、整理、顯示和分析統計數據的學科,可以形象地稱為“和數據打交道的藝術”。

美國是統計學最發達的國家。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知道統計這個學科,許多非統計學科都把統計作為必修課,這樣,當人們遇到了統計問題,也都知道如何去尋求答案。因此,統計專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已成為除計算機專業之外的最好找工作的專業。由于行業需要和立法等原因,醫藥界成了使用統計最多的行業之一,醫藥領域也成了統計方法和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生物統計也是統計家族中的一大熱門。此外,工商業、金融管理、市場和民意調查及各級政府工作中同樣大量地、普遍地和經常性地使用統計方法。時至今日,伴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細,統計學已細分為數理統計學、教育統計學、生物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等分支學科。

各科數學為先 練就宏觀思維

很多同學也許會認為,統計學與傳統的計算機、應用數學、應用物理這類純理科不同,在所學課程上會涉及西方經濟學思想、數理統計學、運籌學等這類偏文科類的知識更多些。而恰恰相反,統計學作為一個完全是和數據打交道的學科,需要的是非常良好的統計學基本方法和邏輯思考能力,而數理統計學、運籌學這些基本統計理論學科需要非常良好的數學基礎。隨著計算機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從事統計行業的人如今還需具備熟練地用計算機操作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的能力。這就使得現在的統計學專業加入了許多計算機類的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C++語言,JAVA語言等,這下好了,完全成了一個數學系專業了。

當初我在高考填專業的時候首選的是經濟學,抱著方便調劑的心態填了一個自以為是偏文科的統計學,結果被“有幸”錄取。上課第一天拿到培養方案,感覺就懵了,和同班同學交流心態時驚訝地發現大家的感受和我絲毫不差。后來才了解到,部分學校是將統計學和應用數學專業或者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打通培養的(本科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課程一樣,專業課有些許區別)。

落差歸落差,但在上過前兩年的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數據結構等)之后,統計專業同學在數學思維、邏輯思考能力相比于別的專業的同學要強很多。為什么呢,拿經濟學中的國際貿易來作比較,前兩年數學學的是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光看課本,這兩門學科在目錄上無顯著差異。但深入學習之后發現,高等數學著重于計算能力,而數學分析重點在于數學思想的形成,學習中對于同一個理論,更多討論的是它的推導和證明(有些類似高中數學對理科生和文科生的不同要求)。所以,同樣是學數學基礎課,統計學學生花的精力要多得多。一學期晚上看書看到十一二點的日子更是數不勝數,那些外專業所說的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基本與統計學專業學生無緣。每到數學考試前,統計學學生要玩命似的演算、推導,看著外系的學生把高數的書隨手翻翻就可以及格,那個心情是無比的羨慕啊。

滾過前兩年數學沙場,到了大三后,當面對大量復雜的數據和樣本時,統計學專業的學生更具有大局觀,能從容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問題。很多如運籌學、博弈論、概率等經典問題會迎刃而解;最短路徑,最小人力如何得到最大效率等在外人看來無從下手的問題,在統計學中就是小菜一碟。之前基礎課的很多經典理論、思想,在通過進一步地學習初級統計學、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非線性統計分析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內容時也會一直使用。這些思想和理論在我看來,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人們都說,學數學的邏輯性強,自己學過之后才有體會。我在大三的時候也嘗試去涉獵西方經濟學知識,后來發現思考能力比大一時進步很多。

統計學教會你的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維方式,故而周圍很多同學在考研深造選擇報考專業時也很廣泛,涉及計算機、經濟、教育學、管理學等等。甚至在做畢業論文時,選題也不用拘泥于傳統的方程、概率等課題,可以從生物、經濟、人文的多個方面入手。我的畢業論文就從交通與國民生產總值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涉及了統計學,經濟學,運籌學等多個學科,論文完成之后覺得知識層次又更上一層樓?,F在回想起來,前面的基礎課如同學習如何使用工具,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對數學思想的體會,對知識的總結,整個人的邏輯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升華和提高。待到應用時,學習就一下子變得多姿多彩了。

專業崗位,可“跨界”考證

除了傳統的報考公務員進入統計局或者稅務,工商系統之外,給機構做數據挖掘和分析的統計公司、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等都是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潛在就業單位。醫學統計雖然在中國國內目前應用情況還不普遍,但在國外應用已經相當廣泛而且是一個很受立法重視的行業,但可以預見這將是統計專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因為統計學接觸到的都是行業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數據,所以統計學做的一部分活在外人看來難以精通,外專業人員難以替代。主要的崗位是研究院,可以再市場研究項目的管理和運作中發揮作用,數據是不會說謊的,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對行業乃至社會變化都是是相對準確的。

由于統計學良好的數學、經濟學以及部分管理學基礎,統計學的學生考證“玩過界”也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如你對會計感興趣,可以考個注冊會計師,對證券等金融行業感興趣,就可以參加證券從業資格、銀行業從業資格或者保險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如果對精算感興趣,也可以嘗試精算師資格考試,甚至考試場調查類的證書都會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和精確自己的就業規劃。

篇4

關鍵詞: 信息與計算科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實踐環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03-56-03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Xu Fengshe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Dezhou College, Shandong 25302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running schools which strengthen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takes into account mixing of subjects, emphasizes innovation applica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schemes and measures of reforms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is proposed training mode in training talen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ourse organization; practice

0 引言

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新的專業目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是這次調整中的數學與統計學科的三個本科專業之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由信息科學、計算科學、運籌與控制科學等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數學類專業[1]。這一專業設置的背景是,信息技術已成為21世紀的核心技術,信息時代已悄然而至,為了緊跟形勢,教育部設置了這一專業,以期培養出一批有競爭力的人才。該專業的設置,反映了社會對數學學科人才的需求,為這個古老的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各高校數學專業的招生帶來正面影響。這些年來,許多高校都陸續開設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并且對該專業的內涵、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認真而深入的探討。

德州學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2004年依托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開辦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在七年的辦學實踐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歷經三次大的修訂,2010年上半年完成了新一輪的培養方案的制定,并從2010級新生開始實施。本文將圍繞“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論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實施方案、具體措施,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希望對同類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建設有所幫助。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涵蓋了信息科學、計算科學、運籌學和控制論四個學科。信息科學是最新發展起來的主干學科,主要培養學生信息處理需要的數學基礎,相關課程包括現代密碼學、圖形圖像處理和計算機圖形學等專業課程;計算科學主要以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和物理學為基礎課,此外還有數值分析、數值代數和微分方程數值解等專業課;運籌學方向以最優化理論與方法和運籌學為基礎,解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控制論方向主要研究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中出現的帶有控制參數變量的時變系統等[2]。很顯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一個數學專業,但又遠超出數學學科的范圍,它應該主要研究信息技術的核心基礎與運用現代計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學與工程問題的數學理論與方法,專業定位與計算機科學和信息工程專業有明顯的區別。目前,全國各高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的課程、設置的專業方向各異。如何定位或者培養什么樣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這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不同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定位將導致不同的課程設置和不同模式的人才培養。

全國各地人才市場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1]。隨著德州市經濟的發展,科研院所、信息產業、銀行、證券、金融等行業需要相當數量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領域,更是迫切需要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金融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但現實是:一方面,市場急需的專業人才缺乏;另一面,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因此,我們培養人才必須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使我們的“產品”成為“暢銷品”,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2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按照國家“教指委”的教學規范[3,4],立足德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在對目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現狀和畢業生就業情況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遵循“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不斷調整和完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培養方案,通過課程體系模塊化、特色化等方式,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凸顯專業特色,使之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強化數學基礎的目標是讓該專業畢業具有較好的數學理論基礎,能夠利用數學理論解決信息科學、金融數學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這是該專業學生最終具有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兼顧學科交叉是指該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專業,取各學科之長,形成本專業的特色,是本專業學生具有更廣泛就業去向的優勢所在。注重創新應用是指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信息素養、創新思維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就業競爭力。根據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分析可知,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工作在科研院所以及信息、金融等行業。參照各兄弟院校的做法[5-10],我們制定了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

⑴ 專業定位

根據教育部專業規范,結合地方人才需求,我們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計算科學和金融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信息處理、科學與工程計算、金融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⑵ 教學內容改革

為了落實“強化數學基礎,兼顧學科交叉,注重創新應用”的辦學理念,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采取以下做法:

① 教學設計案例化。在數學分析、離散數學、復變函數論、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案例,由此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② 案例設計主題化。在案例設計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課程理論與應用特點,將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學習內容有機地加以整合,構建成一個個教學主題,主題及案例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又有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連,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

③ 主題設計項目化。在主題選擇過程中,密切聯系相關課程的應用和科研,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背景,將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成任務明確的訓練項目,按照項目的要求,組織實施教學與考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④項目設計科學化。對每個訓練項目,按照教學目標科學規劃,注重學科能力和課程能力的培養,突出問題,科學設疑,注重過程,講究實效。

⑶ 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為了培養市場需要的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應用”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實行模塊化、特色化設計。所有課程被分為公共平臺課、專業主干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方向(特色)課等模塊。公共平臺課是指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信息與計算科學三類課程,主要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值分析、復變函數等。專業主干課是指本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包括離散數學、普通物理、數值代數、信息論與編碼、微分方程數值解等。專業必修課是包括運籌學、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實驗、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等。專業方向(特色)課主要設置了信息科學、科學計算和金融數學三個方向。其中信息科學方向的主要課程為信息工程概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信號處理;科學計算方向的主要課程為計算幾何、科學與工程計算、應用隨機過程;金融數學方向的主要課程為金融工程學、金融市場、國際金融。以上每個模塊,根據課程的性質分為理論類課程與應用類課程兩個系列,從而構建了新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知識交融鏈。根據知識模塊內容之間的邏輯關聯,形成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及優勢學科“微分方程及應用”、“粗系統理論及應用”、“密碼理論”、“金融數學”等特色方向的系列基礎理論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微分方程、復變函數論、離散數學等;系列應用性課程有數據結構、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運籌學、金融數學等。通過這些課程模塊的有機整合,實現了專業特色與學科優勢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凸顯出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專業特色以及“微分方程”、“粗系統理論”、“金融數學”等的學科優勢。

⑷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各種實踐環節,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環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實踐包括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包括畢業設計及實習)、社會實踐、就業指導實踐等。課程實踐是指數據結構和數學建模實驗、數值代數等課程的實驗課、課程設計等,通過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中的畢業實習是讓學生到實習單位進行實踐,把所學專業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中的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實踐環節,既是對學生四年學習的全面總結和檢驗,也是對教學質量的全面檢查。社會實踐的目的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會與人交際,提高合作溝通協調能力。就業指導實踐是指針對社會現實和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引導他們擺正心態、合理定位。

⑸ 創新課程體系構建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構造了以增強實踐技能、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運籌學、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數據結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設計高效的算法、編寫程序的能力。運籌學旨在培養和鍛煉學生進行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戰略決策以及信息系統整體規劃的實際能力。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科學的思維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實際上,數學建模本身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在學生學習上述課程的基礎上,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3 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為了拓寬專業口徑,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德州學院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⑴ 采取“2+2”的培養模式,實行寬口徑分流培養。學生在一、二年級按學科大類統一學習規定的專業公共平臺課程,取得規定的學分后,于第五學期分流到相應專業繼續學習。對未取得規定學分者,編入下一年級作試讀處理。學生試讀合格后可隨下一年級分流到相應專業,試讀一年后仍不符合要求者作退學處理。

⑵ 分流到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志愿選擇信息科學、科學計算、金融數學等專業方向,學校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學生的個人志愿。但在尊重學生志愿的同時,也會從專業布局、人才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合理調整專業方向人數,避免修讀方向人數嚴重失衡,以保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⑶ 每一學年,根據市場調研情況以及學生就業情況,適當調整課程的設置,但調整幅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以保證課程設置的穩定性、長期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⑷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獲得較好成績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創新學分。

4 結束語

德州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該專業2011年被評為校級重點專業;建立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團隊;出版主干課程教材四部;有20多位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等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有10多位學生能夠自主開發網站等。

結合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下一步我們要在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繼續探討和研究,以期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龍章,王勤,楊帆.新建工科高等學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10.1:57~59

[2] 鐘獻詞,陳良,黃燕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11.6:18~19

[3] 教育部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數學類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關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辦學現狀與專業建設相關問題調查報告[J].大學數學,2003.1:1~4,6~10

[4] 張韻華,鄧建松,岳興業.中國科技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探索[J].大學數學,2009.2:4~8

[5] 劉修生,胡鵬.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現狀與實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0.4:51~55

[6] 明廷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0.2:51~53

[7] 韓明,張積林.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探討[J].科技咨詢,2011.10:89~90

[8] 鄭麗麗,李海東.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科技咨詢,2011.20:193,195

篇5

關鍵詞:公共政策學科;教材;優化

一、中國公共政策學科教材現狀分析

(一)教材研究深度不夠。西方的公共政策學教材基本都是由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或學者來編寫,西方教材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全面系統地闡明政策分析的含義與方法論,政策論證的功能、結構和模式,并深入闡釋了政策分析方法在構建政策問題、預測政策前景、建議政策行動、監測執行結果和評價政策績效過程的具體運用??梢哉f,諸如此類的教材不僅是教科學,也是學術專著,因為它們在向廣大讀者分析了理論視野和理論深度的同時,還能夠緊跟時展潮流,及時反映公共政策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我國公共政策學的教材內容遍布著大量的概念和定義、空泛的理論、簡單的方法和原則。教材暴露出重原理輕技術和方法、重理論輕問題意識的缺陷,不注重對公共政策領域中最新研究動態、最新學術觀點的梳理和分析,教材的學術價值有待進一步提升,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公共政策學教材枯燥簡單、索然無味,批判、消化和吸收的工作難以深入展開,導致教材的學術含量較低。

(二)教材知識綜合性不強?!翱鐚W科、綜合性是公共政策學的重要特征之一”[1],與其它學科相比,公共政策學具有更廣泛的學術框架,公共政策學知識涉及諸多學科,如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歷史學,除此之外,公共政策研究還要求了解與公共政策有關的歷史、法律、人類學和地理方面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公共政策學是一個由多種學科、多種理論、多種模型和多種方法組成的綜合研究領域。在西方,財政壓力是政府進行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西方蘭德公司在政策研究中運用定量分析技術的成功案例為西方公共政策分析奠定了堅實的操作化基礎,這幾個因素共同導致經濟學、定量分析和政治學構成了西方公共政策學的主要知識基礎,從而使得西方的公共政策學教材知識具有經濟分析、組織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特征,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和系統分析等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被充分應用和吸納。在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碩士及MPA系列教材和公務員培訓系列教材等。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的公共政策研究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學的研究更多局限于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領域。加上目前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人員的學科背景過于單一、專業知識結構不太合理,研究人員的學科背景主要是傳統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而具有現代經濟學、運籌學、統計學等專業背景的人較少,這就使得他們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很難把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和系統分析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教材之中,導致教材內容的學科知識出現單一化模式。

(三)教材形式單一。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思路,高水平和高質量的教材“不是僅僅‘便于教師教’,而是要更‘便利于學生學’?!盵2]翻閱西方的公共政策學教材,發現教材的語言都能達到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效果,教材內容豐富且有層次感,深奧的原理、繁瑣的概念、抽象的理論、基本的方法能夠與大量的實際案例相結合,少量有必要進行解析的概念在恰到好處的地方予以解析。教材版式設計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關鍵概念和專有名詞加粗標黑以提醒學生其重要性,同時書中還配有插圖、表格,圖文并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書中有意增設了一些專門的欄目,目的是為了讀者提供一些相關的知識;采用大量的圖示與表格,用以更為直觀地說明政策分析的程序、方法和結構;在每一章的結尾部分,都對本章的關鍵術語、主要原則和理論進行了總結,有助于讀者把握書中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每章后面都附有學校提示,目的是幫助讀者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在版式的設計和整體風格上過于古板和僵硬,雖然部分教科書中也偶爾插入圖表及附有相關文字的說明,但整體上給讀者的感覺還是過于簡單且缺乏生動。教材編寫模式沒有擺脫定義學、原則學、分類學的固有模式,格式排版要么板塊式結構要么要素式結構,缺乏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和余地,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這一問題出現有諸多原因,其中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編寫教材的動機不純正。目前,高校教師迫于職稱評定的壓力和困境,為了增強自身的“學術能力”和“競爭籌碼”,編寫教材就是最快捷的途徑,帶有強烈的功利目的去撰寫教科書,這直接導致了低水準教材的泛濫。基于此,轉變教材編寫的思想動機,端正態度,努力實現公共政策學教材風格與版式的創新。

二、中國公共政策學科教材優化對策

(一)結合地方資源加強教材內容的本土化??v觀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基本上都未能從中國公共政策實踐中總結出相應理論并吸收到教材中來,教材內容的重心集中于西方國家或西方的公共政策的實踐與理論,存在明顯的“非中國化”,鑒于此,我國公共政策學的教學內容設計必須重視對本土資源的發掘,我國有著數千年政府決策的豐富實踐和閃耀著理性光輝的決策思想,這些實踐和思想一定會對我們創新公共政策學教材內容給予寶貴的啟迪。因此,將有中國特色的政策實踐與決策思想納入公共政策學教材內容中,實現公共政策學教材內容的本土化將是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建設的方向。

(二)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編制科學合理的教材。目前,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存在“數量泛濫、質量低劣”的現象,我國的公共政策學教學對象有本科生、研究生、MPA等,在教材的編寫上應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習需要規劃并編制適合各自教學對象的精品教材,避免教材之間低水平的復制?;诖?,可以考慮不同機構負責不同教學對象的教材規劃和撰寫,各級干部培訓所需的公共政策學教材的規劃可以交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研究室負責,而高等院校所需公共政策學教材則由教育部負責,行政學院系統所需公共政策學教材可讓國家行政學院規劃,黨校系統所需公共政策學教材由中央黨校負責編寫。

(三)加強教材編者群體的多學科背景。公共政策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不僅涉及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領域,還包含計量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和系統分析等各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教材作為學科知識的重要載體,公共政策學教材勢必要反映公共政策學知識的多學科特質,這就對公共政策學教材編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很大程度上要求編者具備高水平的量化分析知識和理論,尤其要具有統計學、經濟學、系統科學等學科基礎。

(四)加強教材的特色案例庫建設。目前,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中雖然附加了配套案例,但質量高、有特色的案例實為不多。我國的各項實踐都與公共政策的創新密切相關,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完善、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建設以及公共醫療體制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示著政策的設計、創新與優化,基于此,可以對我國公共政策實踐進行分析與研究,建立中國特色的公共政策案例庫,出版公共政策案例教材,實現我國公共政策學案例教材的本土化。除此之外,要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我國公共政策學的教材建設,積極進行公共政策的科學研究工作,才能實現我國公共政策學教材內容與形式的發展與創新。

作者:韋彩玲 單位: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農科院校;中心極限定理;教學研究

中心極限定理是概率論中最重要的一類定理,該定理討論了隨機變量和的分布漸進于正態分布的相關內容,揭示了離散型隨機變量與連續型隨機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是誤差分析和數理統計的理論基礎。數理統計是一門實用性特征非常強的學科,在工、農、科技、國防、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均得以廣泛運用。農科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實際運用性強,許多專業實際問題的解決均依賴于統計學、運籌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而上述學科中所涉及的統計方法均以中心極限定理為其基本理論基礎。因此,農科院校數學教育已將中心極限定理納入重點教學內容。由于該定理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點較多,且所采用的教材偏重于艱澀的理論證明,缺少實例分析。因此,中心極限定理對于學生來說過于抽象,知識量太大,難以理解和消化,極大地影響了其實用價值的發揮。隨著新時代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劇增,加強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于農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而目前盛行的數學建模思想為數學知識的運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作為概率統計學中的基礎性課題,中心極限定理在數學建模領域將大有作為,將該理論運用于數學建模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將推動農科院校該理論的數學教學創新。

數學建模思想是近些年來數學教學改革中呼聲最高的一種教學創新手段,其通過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翻譯為數學語言,即加以提煉并抽象為數學模型,根據數學思路和方法求出問題答案解決實際問題。由于數學建模是以現實世界為研究對象,可為學生提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廣闊環境,加上為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數學建模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高漲,容易克服對高深數學知識的畏懼和懈怠心理。正因為數學建模在轉化教學矛盾、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諸多優勢,所以在中心極限定理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數學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知識的理解,推動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提高農科院校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可通過以下方式將中心極限定理運用于數學建模當中:

1.將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數學問題作為導入新課的手段,以此展開中心極限定理內容的學習。比如,針對農科院校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在講述中心極限定理新課之時可列舉生物統計學領域中的相關實例以提高其對概率、隨機變量及其分布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后續的學習,為將中心極限定理運用于數學建模以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中心極限定理的基本思想是:n個相互獨立且同分布的隨機變量之和的分布近似于正態分布,n越大近似程度越好。在新課導入之時,可結合生物學上的變異現象向學生講述概率與發病率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入中心極限定理,并可適當建立模型,向學生展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魅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發揮了教學引導的作用,通過帶領學生思考實際問題為后文引入中心極限定理埋下伏筆。

2.在應用問題中將中心極限定理與數學建模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應用問題的作用之外,還要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使學生明確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通過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和情景化為教學資源,提高中心極限定理的學習效果。中國13億人口中的9億為農村人口,農村保險市場的開發成功與否將成為影響未來保險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蓪⒅袊藟郾kU公司的農村老年人壽保險項目作為實例,鼓勵學生運用中心極限定理構建數學模型,計算保險公司業務收益率。通過運用中心極限定理建立數學模型引導學生求解實際問題的效果將十分突出。若得出的概率較大,則說明中國人壽不利開展此類項目,若虧本概率在合理范圍之內則說明此項目在該鄉鎮可以推行。此問題解決之后,進一步設問,求解各個因子作用下老人死亡的概率和保險公司的賠付率。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此類問題也大大加強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為學生面向城鄉農村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就業強化了知識的運用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將運籌學與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相結合,利用數學模型討論課和科研小組為學生構建實際案例,強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中心極限定理的學習效果。目前,許多農業科研課題和研究論文均將模擬、預測、參數估計、連續情形、離散情形等列為研究的重點內容,這些內容的研究均有賴于中心極限理論與數學建模相結合對具體問題進行求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各個科室的教師應加強交流,并鼓勵學生多參與建模大賽和學習興趣小組以及科研小組,強化中心極限定理的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傳榮,林正炎,陸傳賚.概率論極限理論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胡迪鶴.分析概率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3]來向榮,程維虎.簡明概率論教程[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篇7

(1)凝練專業特色,準確定位專業目標。各專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及人才市場的需求,明確專業培養定位,根據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形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2)強化專業和實踐教學。各專業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適當增加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學分,強化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實踐、突出專業特色。要保證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5%(理、工、農類專業)。

(3)優化課程結構,合理設計課程模塊。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學生在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的差異,構建分層次、模塊化的培養框架。科學合理地安排必修課與選修課、理論課與實驗課、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比例。

(4)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改革公共課程,把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合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落實到教育的各個環節,通過文理交叉、學科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2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

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自2003年成立并招生以來,高度重視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研究工作。2010年,根據學校《云南農業大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實施意見》,工業工程系在2007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廣泛收集資料,學習和參照國內外高等院校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要求,反復討論并充分征求本專業教師及學生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細致的修訂工作。修訂后的培養方案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主要內容。

2.1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工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基礎;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能應用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知識,在各級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規劃、設計、決策、運營、評價、優化等工作;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工程基礎、管理工程基礎及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工業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與控制;接受應用工業工程相關理論與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規劃、開發、設計、運營和評價管理系統、生產系統及服務系統的能力。

2.2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較強的本國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系統掌握機械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等與本專業領域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工業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本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了解學科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熟悉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4)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5)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協作精神。

2.3工業工程專業的主干學科及主干課程

工業工程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機械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其主干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運籌學、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基礎工業工程、人因工程學、生產運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等。

2.4工業工程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工業工程專業要完成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服務)系統實習、工業工程專業綜合訓練、運籌學課程設計、數據庫技術課程設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基礎工業工程課程設計、人因工程學課程設計、工程經濟學課程設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生產運作管理課程設計、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課程設計、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設計、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2.5工業工程專業的修業年限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有條件的學生在按要求修滿規定學分的前提下可提前畢業,但最低修業年限不得少于3年;對不能在4年內按要求修完規定學分的學生,經學校批準后可以延期畢業,但修業年限最高不得超過6年。

2.6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學分要求及授予學位

工業工程專業的本科學生畢業時應修學分為176個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模塊35學分,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類課程選修12學分,學科公共課模塊20學分,專業基礎課模塊25學分,專業課模塊21學分,專業選修課30學分,實踐教學33學分。工業工程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工業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結構

工業工程是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既有鮮明的工程屬性,也有明顯的管理特征。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要對各種類型的系統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夠對系統問題進行規劃、解決和闡釋,使系統優化,系統效率明顯提高,并因此具備領導跨學科團隊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研究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工業工程學科的課程體系,協調工業工程專業課程與工程專業、管理專業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課程體系是平臺式和模塊式相結合的復合型結構。課程縱向設置包括公共課、學科共同課、專業課。橫向設置以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貫穿整個培養過程,形成縱橫交錯的復合結構。工業工程學科發展過程中,融合了數理統計、工程技術、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其研究領域從制造業擴展到商業、運輸業、服務業及政府部門。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滿足專業發展的要求,其課程體系必須包括素質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三大平臺。

3.1素質教育平臺

包括公共必修課模塊(35學分)和公共任意選修課模塊(不低于12學分),這部分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也是全校所有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主要包括大學語文、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公共體育基礎課、政治理論課、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

3.2專業教育平臺

(1)學科共同課模塊。包括高等數學I、高等數學II、線性代數與概率論、普通物理學、普通物理學實驗等5門課程20學分。

(2)專業基礎課模塊。包括機械制圖、管理學、機械制造基礎、運籌學、數據庫技術、機械設計基礎、基礎工業工程、工程經濟學等8門課程25學分。

(3)專業課模塊。包括人因工程學、系統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生產運作管理、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質量控制欲質量管理、系統建模與仿真、項目管理、制造技術與制造系統等9門課21學分。

(4)專業選修課模塊。提供CAD工程制圖、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學、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微機原理與運用、市場營銷學、應用統計學、控制工程原理、產品開發技術與管理、專業英語、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專業系列講座等課程,要求學生至少選修30學分。

3.3實踐教育平臺

(1)公共實踐模塊。包括入學教育/專業教育、軍事訓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畢業論文(設計)等,共計11學分等內容。

(2)專業實驗課模塊。包括普通物理學課程試驗、工程力學課程試驗、電工與電子學課程實驗、數據庫技術課程實驗、運籌學課程實驗、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實驗、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實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驗、人因工程學課程實驗、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課程實驗、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實驗等,共計12學分。

(3)實習實踐模塊。主要包括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服務)系統實習、工業工程專業綜合訓練、畢業實習以及本專業主干課程的課程設計等,共計22學分。

4問題及建議

工業工程專業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創造力的培養,培育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集技術與管理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雖然我們對云南農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修訂和研究,力求科學合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云南省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1)云南地處西南邊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工業工程專業的認知程度有限,制造企業中幾乎不設工業工程部門和工業工程師崗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對口就業困難。

(2)區域內缺少以集中化管理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為技術創新提供服務,為工業工程教學提供高新技術教育訓練平臺的工業工程研究中心,學生少有機會接受工業工程專業先進技術培訓和實踐的機會。

(3)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由于教學經費的限制,學校實驗室建設不能滿足課程建設的需求,教學過程以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專業性、知識性,結合實際的案例式教學較少,學生的專業實踐訓練不足。要解決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①工業工程是系統的綜合優化技術,是解決系統優化,提高系統效率的學科專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加強工業工程專業的宣傳,讓社會充分認識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②切實加強工業工程專業實驗室建設。工業工程作為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學科,其生命在于實踐。學校的實驗室是學生實踐的第一課堂。

篇8

一、常見問題

在工程項目中,由于人們單純地要求價格,致使建筑材料的采購出現了一些問題。

1.采購部門和建筑材料供應商之間矛盾突出。過低的產品定價迫使采購部門因為單純的價格要求和供應商陷入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

2.施工部門和采購部門之間溝通不足。施工部門迫不及待地向采購部門索取原材料,采購人員以犧牲集體利益為代價,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導致采購的建材成本高、質量低。

3.建筑材料供不應求。全球性建筑材料資源緊缺,導致建筑材料價格上漲,采購成本增加。

二、降低建筑材料采購成本的已有方法

成本降低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并減少不必要的資金開銷部分,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有效分配、利用資金。

1.加強與供應商關系管理。通過加強與供應商的關系,使工程施工項目與供應商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長期合作關系。通常,供應商的材料報價比其他普通關系的供應商低。

(1)施工企業通過市場資源調查、資質審核、價格談判、質量檢驗、社會信譽調查等程序優選出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那應具備材料質量合格、價格合理、貨源穩定、售后服務有保障等特點。

(2)工程施工項目管理者和材料采購部門應加強與建筑材料供應商的溝通,在互惠共贏的基礎上推進雙方的合作。

2.施工部門要對材料成本和采購管理加以控制。嚴格執行材料采購計劃,有計劃地安排材料的采購、供應、儲備。健全和完善約束機制,采用信息化管理,使企業上層領導與采購管理者信息共享,杜絕材料采購中的損公肥私現象。對工程現場進行科學管理。材料的質量由監理人員嚴格把關,材料配比、主體工程的質量由質量監督部門、質量檢測部門把關,材料的價格按照投標時規定的計取辦法計算。

三、案例分析

房地產開發的采購成本不單單是建筑材料的采購價格,還包括材料運輸費,存儲費等相關費用。本為,筆者以海南華商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資金浪費問題具體模型為例,對建筑材料的成本控制進行具體說明。海南華商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一項工程購買鋼材,鋼材總需求為430t,與其有業務聯系的鋼材貿易公司有三家,分別為A1,A2,A3,今要把A1,A2,A3這3個鋼材貿易公司所海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符小惠 楊俊堅 劉鴻鵬生產的鋼材運往這項工程的B1,B2工地,所需運費見表1。表1 單位運價公司采用的初始運輸方案見表2。表2 假設公司的初始運輸方案因此,初始方案下總運費Z=90×50+70×50+95×100+80×50+65×100+75×80=34000(元)。1.模型的建立過程。根據以上數據,首先構建數學模型,建立線性方程組。假設從鋼材貿易公司A1,A2,A3向工地B1,B2的運輸量分別是X1,X2,X3,X4,X5,X6。根據假設的運輸條件及給出的限定條件,最小運費Zmin=90X1+70X2+95X3+80X4+65X5+75X6。約束條件s.t.為:X1+X2+X3=200,X4+X5+X6=230,X1+X4=100,X2+X5=150,X3+X6=180。2.用lingo軟件求目標函數的最優解。上述六個條件變量在lingo軟件中求解過程為:Zmin=90X1+70X2+95X3+80X4+65X5+75X6,X1+X2+X3=200,X4+X5+X6=230,X1+X4=100,X2+X5=150,X3+X6=180。end結果為:X1=50,X2=150,X3=0,X4=50,X5=0,X6=180。運費最優值為:Zmin=90×50+70×150+95×0+80×50+65×0+75×180=32500(元)。

篇9

【關鍵詞】 財務; 管理; 發展; 創新

管理創新一般被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應用型創新;一種是原發型創新。前者是指企業新采用一種已有的理論與方法;后者是指企業新創立一種理論與方法。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管理創新,掌握管理科學進步的一般規律都是重要的。

一、財務管理方法的發展與創新

財務管理方法是企業財務管理者在進行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中所采取的方法。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闡述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一)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

籌資是財務管理的起點,起初籌資方式、渠道比較單一,籌資對象有限,企業規模小,金融市場不發達,所以籌資沒有標準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資金的人就可以了,資金的數量也沒有相對標準,完全依靠個人經驗以及當時的籌資對象。

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財務》,主要研究企業如何最有效地籌資,財務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論形態,開始向科學管理邁進。到了二戰以后,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

在籌資方面,引入科學管理理論較晚,主要出現了一些學派,如解決怎樣分配普通股和債券的資本結構理論,如早期以格蘭特(gurand,1952)為主的融資理論學派。

投資管理發展較晚,科學化程度高,如投資項目決策程序科學化,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投資分析評價指標,資本報酬率、資金的時間價值等。投資項目的決策過程中,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遵循科學的程序,并同宏觀大勢相聯系,做出項目決策。1951年,美國財務學者迪安(JoelDean,1951)在他的著作《資本預算》中就提出了企業在投資時要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評價投資項目,成為投資理論的源泉。

19世紀以前,由于金融市場不完善,企業融資的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因此分配收益也沒有專門的理論方法,只是根據企業和股東的需要簡單地在所有者和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直到二戰后,股利理論的發展才使分配決策程序科學化。1956年3月,美國著名的財務管理學教授詹姆斯?E.沃爾特提出了關于股利分派和股票價格的理論模型,與此同時,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林特納(JohnLintner)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闡述了分配股利的行為。

財務管理方法發展到今天,理論模型多種多樣,研究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統計學、運籌學等其它學科在財務管理理論中的應用,使財務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

(二)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財務管理中的一些籌資、投資理論模型的發展始于二戰后,二戰前的財務管理只注重內部生產,籌資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雖然發展早,但只提出了一些諸如資金成本、時間價值等基本概念,沒有固定模型來分析籌資的數量和成本。

到了二戰以后,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籌資管理開始逐漸成熟。在籌資分析方面,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如解決怎樣分配普通股和債券的資本結構理論,早期以格蘭特(gurand,1952)為主的融資理論學派。1958年,莫迪格萊尼(FrancoModigliani,1958)和米勒(Merio.H……Miller,1958)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的著名論文《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了MM理論,用于分析企業籌資的資本結構,他提出的MM定理構成了現代融資結構理論的核心。后來該理論形成兩個分支:以法拉(Farrar,1967)、塞爾文(sharevell,1966)及貝南(brennan,1978)等為代表的稅差學派,將稅收差異引入企業融資結構的理論中;以巴克特(betker,1978)、阿特曼(altman,1968)為代表的破產成本學派,研究企業破產成本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問題。在此基礎上,斯科特(Scott)、羅比切克(Robichek)、梅耶斯(Myers)、考斯(Kraus)、李真伯格(Litzenberger)等人提出了權衡理論。20世紀70年代以后,眾多學者開始從不對稱信息角度研究企業融資結構問題,把融資理論推向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新階段。該時期的理論有羅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斯科特(Scott,1976)的平衡理論,后來的詹森和麥克琳(jensenandmeckling)用理論、破產理論和財產所有權理論來分析信息不對稱下的企業融資結構問題。到了20世紀90年代,哈里斯與雷斯夫(HarrisandRaviv,1990)阿洪與泊爾頓(AghionandBolton,1992)等人對理論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作了進一步研究,建立了控制權理論。

投資理論在二戰后的發展也是以量化模型為主,哈里?馬科維茨(HarryMarkowitz,1958)在他出版的專著《組合選擇》中,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并指出風險和收益的計量是資產組合理論的關鍵。托賓(James.Tobin,1958)于1958年在《經濟研究評論》雜志上發表的《作為處理風險行為的流動性偏好》中,闡述了對風險收益的理解,對投資理論作出很大貢獻。到了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爾(JohnLintner)、莫森(JanMossin)在馬科維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通過分散投資減少風險的觀點,從而建立了資產定價模型(CAPM)。托賓(JamesTobin)在資本市場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分離理論”,泰勒(J.L.Treynor)提出了“特征線”,試圖通過基金資產組合與市場組合之間的關系來定系統性風險。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發展的基礎上,諾斯于1976年在《經濟理論學刊》上發表了一種全新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的套利模型(APT)”。另外還有針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布萊克(Black)、斯科爾斯(Schole)提出的B-S期權定價理論。隨后(E.Peters)提出了分形市場假說(FractalMarketHypothesis),利用混沌理論研究市場的隨機性和確定性。上述理論模型在隨后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改進,加入了一些不確定性投資方面的因素,形成了關于測量和評價投資風險數學模型的理論,如風險資產的結構、最優資本配置原則、分散化分析、風險資產組合等。企業在投資時還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提高投資收益,都為投資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了企業投資管理的創新,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國際投資也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而悄然興起,主要是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向發展中國家投資,尤其是90年代以后,國際投資的數額急劇增加,從1980-1985年年均126億發展到1995年的2195億,可見跨國公司的經營促進了投資的國際化,同時也完善了投資理論,使其應用面向國際投資市場,形成了國際投資理論,并成為研究的熱點。

(三)從關注物到關注人

從財務管理對象的變化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企業的生產經營主要依靠機器設備,雖然人的技術知識在生產中也占一定地位,但從未被重視。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就在他著名的演講中,提出并解釋過“人力資本”的概念,在經濟的發展中,人的因素顯得越來越重要。直到80年代后,計算機的普及,信息在生產經營中地位的提高,才使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信息、知識、技術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創造這些信息和技術的員工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識成為企業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K.Galbrainth)在這時首先提出知識資本概念,為新型企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現在的新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增長也不再依賴于廠房、機器等有形資產,知識資本承擔了這一重任,成為企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本,包括反映學習知識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發明創造力和完成任務能力的人力資本和為支持人力資本最大化的結構性資本,如企業的所有制、企業的計劃、領導力、企業的數據庫、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企業的設備結構、企業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公眾形象等等。財務管理的對象也發生了變化,投資的重點轉向無形資產投資:知識資本――人才的取得日益重視起來,企業開始關注用什么渠道和什么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成本,怎樣優化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之間的關系,如何提高知識資本的效益。企業的價值不再體現在企業的規?;蛘咂髽I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和債券的市價上,而是體現在所擁有的知識資本上。在分配收益時,知識資本也要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使用知識及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成為重要的分配依據。與此相適應,企業傳統的收益分配格局將被打破,企業員工的工資及其他形式的報酬提高,資本所有者的報酬會相對減少。將來知識資本的擁有者可能成為企業主要股東,分配理論也會隨之創新。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方法的發展也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從簡單的籌資、投資、分配到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籌資、投資。一開始是定性的管理,逐步發展到利用數字模型的定量管理。在統計學、運籌學等一些其他學科應用于財務管理中之后,從單純依靠數字分析問題到數字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模型理論,也就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國際籌資、投資的發展,為企業經營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使財務管理理論朝國際化方向發展??傊?,這些變化說明財務管理的方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總會有和其它方面相匹配的財務管理方法出現。

二、財務管理手段的發展與創新

財務管理手段是財務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工具。在財務管理發展初期,只有籌資功能,職能的單一性決定了手段的低級性。直到20世紀初,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提出后,財務管理才開始向科學化發展,開始把重點轉移到內部控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提出后,標志著財務管理進入數字管理時代。

(一)從人工到利用工具

財務管理的工作主要是對一些會計方面信息的處理,而會計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數據,所以在發展初期,經濟環境決定了只能依靠人工。到了財務管理向科學化發展時期,雖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但是工作中的計算量加大了。后來,財務管理工作才開始運用簡單的工具――計算器。之后計算機的發展,大大減少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時也使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邁進了一大步,將統計學、運籌學等復雜的運算應用于財務管理理論中。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單一記賬功能的財務軟件的應用,大大簡化了財務管理者的工作,方便了數字模型的應用,尤其是運籌學在財務管理決策中的應用,簡化了財務管理決策的程序,同時也減少了在決策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到了8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一些數據信息儲存、傳遞、分析更加方便,核算型財務軟件也開始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用范圍從單機模式擴展到具有一定數據共享能力的小型局域網,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90年代以后,MRP、MRPⅡ、ERP等管理型軟件的應用,將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人機財務管理系統以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其他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為主要依據,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結構化問題進行自動或半自動實時處理,而對那些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問題,則通過提供背景材料,協助分析問題,找出可能方案,確定各種可能的結果,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為企業決策者制定正確、科學的經營決策提供幫助。在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中,財務管理者可以準確及時地獲取大量所需信息,并根據企業的具體管理問題采用計算機工具、技術和方法建立模型,解決財務管理活動中的綜合性問題。

(二)從單一功能系統到多功能相結合的復雜系統

財務管理起始于籌資,所以在財務管理產生時,只有籌資功能,另外傳統財務管理以企業內部情況為管理重點,提供的信息也局限于一個財務主體,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雖然財務管理有了籌資、投資、分配等功能,但是企業設置的財務管理部門主要的工作還是會計記賬,作一些簡單的預測分析。

當前,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交互式Web應用的出現,電子商務浪潮作為網絡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引擎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從大規模的生產到個性化生產;從企業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從企業間產品的競爭發展到信息和人才的競爭;從單個企業間的競爭到供應鏈競爭;從區域競爭到全球化競爭;從以規模取勝到以速度取勝,這些變化使財務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的手段隨之提高,使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信息得以高速流動,資源高度集中,電子商務浪潮的掀起使企業財務管理走向網絡化,IT環境的形成,信息可以被實時動態地獲取、存儲、加工和傳遞,尤其數據平臺的建立,將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其他職能部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將企業的財務流程和經濟業務流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也是財務管理網絡化的一個動因,在供應鏈管理中,財務管理用信息流將物流和資金流整合起來。這樣,財務管理的網絡化為企業經營在資金和商品之間的傳遞節省了大量時間,降低了經營費用,加速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同時在企業做財務決策時,也可以在這個鏈上獲得即時的信息??梢?,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引起了財務管理手段的變革,使財務管理從一個簡單的系統成為滲透到企業各個部門甚至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的復雜系統,網絡成為財務管理的主要手段,基于網絡的財務軟件普遍應用。除此之外,財務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展,如知識財務、財務智能,使財務管理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全局經營活動的總體概況,出現了智能分析型財務軟件,如財務雷達預警系統,可以保證企業執行計劃的有效性,增強管理控制職能,業務環節上的預警機制如短缺預警、應收賬款預警等,都是財務智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荊新,主編.企業融資學.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篇10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工程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工程技術公司、國際經濟合作公司、工程咨詢與評估公司等、建設單位、銀行、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科研與教育部門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詢等領域獲得廣闊的就業機會,能在制作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建筑、新能源、房地產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新能源;

3 房地產;

4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 互聯網/電子商務。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銷售工程師、土建工程師、項目經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銷售工程師;

2 土建工程師;

3 項目經理;

4 資料員;

5 質量工程師。

工程管理專業主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