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疏導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7 17:2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心理疏導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高中生日常生活習慣中的不健康因素將會對自身的身體及心理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因此,應引導高中生養成良好的行為及思想,消除這些不健康因素,從而促進高中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日常生活;生活習慣;不健康因素
1.引言
現階段,高中生的一些不健康行為,大多數都是來自于心理上的障礙,而這些行為都是心理異常的外在表現。正所謂對癥下藥,所以,應從心理調節這一角度來引導他們、教育他們,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將高中生們的不健康行為消除,達到治根治本的理想效果。
2. 高中生日常生活習慣中的不健康行為
所有違背社會公德、團體紀律、家庭倫理以及自身健康的行為及言論,均被稱為不健康行為,其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分為兩大類[1]。
2.1逃避
逃學、撒謊、自行了斷生命、抽煙喝酒等等,都是高中生們經常出現的一些逃避的表現。這些不健康行為主要源自他們自身的自卑心理。很多高中生逃學或自殺的主要原因是,認為自己沒有前途,沒有希望;說謊等行為是為了脫離社會壓力;抽煙喝酒這種行為的出現源自于學生想獲得一時的或成人感。從這些不健康行為的成因來看,可歸結為,他們主要是為了逃避個人的社會責任,采用消極的方式來將心靈上的或者肉體上的痛苦減輕。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來看,他們的非健康行為主要源自于心理壓力過大,潛在的能量得不到有效釋放而形成的。因而需要從心理問題上入手,對他們進行正確地教導,便可獲得一定的效果[2]。如果只是采用學校里制定的一些規章制度來處罰他們,那么不但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還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最終逼著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
2.2侵犯
高中生侵犯的外在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違背老師或者父母的意見,與他們頂撞。2、易浮躁,經常打架罵人。3、喜歡捉弄他人、破壞公共財物。4、小偷小摸等[3]。而出現以上的這些行為常常與以下的心理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
2.2.1瘋狂的破壞欲
處在高中時期的青少年,其情緒通常都是非常極端的,變化大,起伏大,當他們遇到刺激時便易做出一些意象不到的的事情,如將環境或教室故意弄臟,破壞公共物品等。
2.2.2畸形的自尊需要
一些身體素質稍差或者學習成績不理想,且經常被大家忽略、輕視的高中生更加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大家的“重視”,便做出了一些不良的行為,如惡作劇,來向大家證明自己的存在,引起同學以及老師的關注。
2.2.3童年的心理創傷
因為父母親比較專制,造成孩子心中積壓了大量的的怨恨,因此出現報復心理以及宣泄的要求。
2.2.4貪婪的占有欲
一些高中生偷錢、衣服、電子產品等東西,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還有些學生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占有欲。偷盜行為被發現后,這類學生最多的回答是,雖然知道那些東西實際用處不大,但是看到他人有就非常羨慕,特別想占為已有。
3.高中生日常生活習慣中的不健康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近年來高中生自殺比率居高不下。在自殺行為中,高中女生的數量明顯多于男生,也就是說高中生在這方面存在著性別差異;而在嘗試自殺方面則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這些數據與國內外在這方面的報道也是較為吻合的。有國外學者這樣認為,嘗試自殺屬于一種潛在的意識行為,很有可能促成最后的自殺行為,對青少年的健康無疑是一種危害,目前已把這種行為列入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監測指標中。
吸煙、飲酒、賭博等不良行為在中學生中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而且開始呈現出低齡化的發展趨勢。根據數據調查顯示,青少年存在這些不良行為的年齡越早,發展為成癮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要及時而有效地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不斷提高他們對健康行為的認識。
中學生的不健康行為還與自身的家庭、所處的學校環境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有關。通常來說,父母的文化程度將會影響其對子女的養育方式,進而影響子女的性格及行為。再者,如果青少年長期處在不良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之下,就很容易生成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如果沒有被及時緩解或者疏導,很容易出現各種不健康行為。因此,如想促進中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應該為其提供一個融洽和諧的家庭和學校氛圍。
4.實施高中生健康干預的原則
4.1交友性原則
作為一個心理輔導員,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來傾聽干預對象,在傾聽的過程中,要適時對干預對象的敘述給予相應的肯定來縮小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且要對干預對象表現極大的耐心,不可以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對其給予不恰當的否定、批評和訓斥。
4.2保守性原則
經過心理輔導員的循循善誘,干預對象很可能說出內心的小秘密,包括家世、個人經歷、身體狀況、人際關系等,對于這些非常私密的東西,心理輔導員必須要予以絕對保密,這樣才能獲得干預對象的信賴。
4.3助人為樂原則
心理輔導員通過心理干預來和干預對象交流,并不是強迫其改變什么,而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讓干預對象領悟到自我行為之中的一些錯誤,從而改變不健康行為。
除上述三項原則外,還有整體性原則、預防性原則和循序性原則。
4.2.實施心理健康干預的方法
心理干預的方法有很多,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予以恰當地選擇。
4.2.1疏導法
所謂疏導法指的是,通過疏導,讓有問題的學生不斷傾訴出心中的不愉快,最終達到減輕或消除學生心理壓力、適應集體、適應社會的目的。
4.2.2行為修正法
所謂行為修正法就是針對一些有隨地吐痰、亂扔臟物、罵人或說臟話等不健康行為習慣的學生,采取一定的方法去治療,主要是不斷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和不斷弱化學生的不健康行為。根據實際情況得知,通過對學生行為的正負強化,能夠讓他們對自身的行為有一個明確且正確的認知。如果能夠把行為修正方法運用到對班級的管理之中,那么,在修正學生的不健康習慣中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4.2.3視角法
所謂視角法就是通過轉換視角來不斷改變對象的態度,從而達到改變其行為的目的。主要是師生之間心與心、情與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老師以“過來人”或“精神導師”的身份不斷向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不斷疏導,改變其態度。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以外,還有很多心理干預的方法,比如說厭惡法、轉移法、音樂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這些方法對矯治高學生的不健康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過,在實施每一種方法的過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根據具體的人采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在矯治高中學生不健康行為的過程中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5.結語
教師,尤其是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應對高中生日常生活習慣中的不健康因素進行透徹分析,找出解決辦法,從而不斷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讓他們更加健康的成長和發展。(作者單位:浙江杭州第十四中學)
參考文獻:
[1]呂鵬俊,行為危險因索及其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10,14(4).
篇2
一、深入了解,握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
高中是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更是青少年生理發育急劇變化的一個階段。如果班主任不深入了解學生早戀的動機,握一把打開他們心扉的鑰匙,任學生只顧眼前的快樂而我行我素,不僅僅在學業上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更有部分學生會為情所困,出現種種極端行為。為此,我們應對高中生的戀愛心理進行深入地了解。一般而言,高中生早戀心理有以下幾種類型:
1.愛慕心理。如果某位男生長得特別帥,或者女生長得特別漂亮,這對于性心理相對成熟的高中生來講無疑極具殺傷力,會成為眾多異性的追求對象;另外像學習成績特別突出的,或者具有某方面特長的,這些都會引來異性的愛慕。這本來是高中生正常心理的體現,如果引導不當,就會形成早戀,好成壞事。
2.好奇心理。隨著生理發育日漸成熟,高中生的心理會非常敏感,他們對于異性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會主動結交異性,并逐漸地發展為“戀愛”關系。
3.從眾心理。調查顯示,受現在影視劇的影響,部分學生會模仿其中的故事情節,覺得戀愛是一件特別時尚、新潮的事情。在班里許多同學都“成雙成對”的時候,自己單著覺得很丟面子,青少年自然是非常在乎面子的,從眾“早戀”者不在少數。
此外,并不排除個別學生存有叛逆心理進行戀愛的,也還有特殊家境造成的補償心理,還有病態心理等。準確問診戀愛心理,會手握一把走進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對癥下藥的前提。
二、對癥下藥,持一把守護青春的利刃
專家表示,我們不應該詆毀感情本身,早戀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家長老師能夠對癥下藥,影響就不會很大。每年高考結束后才浮出水面的地下戀情也說明,很多時候,是不是我們成人過于對早戀妖魔化了。但每年不時地見諸報端的高中生因愛生恨,割腕殉情等惡性事件無不提醒著我們,默默地關注并不等于要聽之任之,唯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對癥下藥,才能持一把守護青春的利刃,還高中生一個純美的青春。
班里有一名叫張培的品學兼優的女生,最近發現她課堂上的表情有所游離,無精打采,成績也下滑不少,她應該是戀愛了。她是一名真誠懂事的學生,我開門見山,把她帶到辦公室后直截了當地問她是不是戀愛了。果不出所料,張培有一天在操場看男生打籃球時,暗戀上了隔壁班里一名吊兒郎當、痞里痞氣的男生,但好像那名男生并不喜歡她這種踏實勤奮的類型的女生,更在意同樣流里流氣,舉止輕浮,胳膊上刺青的女生。她每天胡思亂想的,上課怎么也不能集中精力,怏怏地沒有精神,成績便一落千丈。看到學生在初戀的泥淖中掙扎,我的心里閃過強烈的同情與不安,為平時有效引導學生理性面對感情工作的不足。
后來,通過查看相關書籍,我建議張培與其在暗戀中折磨,不如大膽地堅持寫戀愛日記,詳實地記錄那名男生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包括見到的、聽到了。不足一個月,在記錄中張培便逐漸地發現了那名男生的種種不良記錄,打架斗毆、逃學曠課、沉湎游戲等。張培還給我寫了一個紙條,感謝我及時提醒他運用這種方式走出那名男生操場上投球的瞬時帶給自己的假象,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善于疏導,開一劑放飛理想的良方
常言道,堵不如疏。簡單粗暴的干涉和限制不僅無益于學生理性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感糾葛,甚至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所以我們要針對學生實際,善于疏導,給他們純美的青春開一劑放飛理想的良方。
班里有一名單親家庭的女生,叫小敏,成績不佳,脾氣古怪,將對父母的逆反心理同樣施與了班主任,你越叫她往東,她越往西,還送你焦急的表情一個鬼臉,似乎這樣她的心理才痛快一點似的。尤其最近,她和一個男生好像在談戀愛,并且舉止動作毫不顧忌同學影響。捫心自問,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必須得采取合適的疏導方法,否則這個學生將在錯誤的人生航向中愈走愈遠。
偶爾的一次機會,我觀看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覺得這部影片對小敏特別有教育意義,便帶著光盤到小敏家里和她一起觀看。明顯地,我覺得小敏從中受到了強烈的震動,還托我給她借了辛夷塢的原著,切實地從阮莞、鄭微媽等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荒唐的明天,決定改過自新、重新開始。
篇3
關鍵詞:高中生;德育工作;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9—0090—01
高中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學業教育的基礎環節。從目前來看,很多學校在過度這種事對高中生進行學業教育的同時對德育教育有所放松,因此,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行相關探討,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現存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予足夠的重視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熱衷于網絡。資料表明,截止2011年年底,我國通過手機移動上網的人數已經增至3.35億人,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在人口比例中高達69.3%的人群通過手機移動上網。高中生作為上網的主流人群之一,早已習慣于把網絡作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臺。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到內容豐富的學習資料;另一方面,他們還能通過在網絡這一虛擬空間在日常學習和精神交流中緩解壓力。然而,過渡沉溺于網絡,自然會對學業造成不利影響。
(二)強調學業教育的同時忽視了心理疏導
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努力學習來獲取知識,高考中得到高分,而不存在貧與與否的區別,因此,很多學校督促他們努力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從而忽視了心理疏導性效果。事實上,很多高中生目前由于學業壓力過大而產生了很多不良心理狀況,因此,如果教育工作者沒有及時、準確地洞察這些不良后果的存在,就無法對高中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糾正,從而也就無法保證他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來獲得好成績。
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策略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發揮網絡優勢
充分利用網絡作為高中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通過采用更多的有效途徑并在及時、準確把握高中生的思想狀態和心理變化趨勢的情況下,更加有針對性地提供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網絡自由化和滲透性的特征,創建特色網絡心理教育課程,可借助網絡技術,在廣覆蓋的前提下實現點對點的個別化教育。例如,學校可定期對高中生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并通過網絡而非面授的形式開設相應的教學套餐,使心理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高中生能夠給在樂于接受的前提下,潛移默化地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第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應利用閑暇時間廣泛和深入閱讀心理學經典理論,逐漸從穿套的“我講你聽、我令你行”的教育模式過渡到與學生平等“耐心傾聽、互動交流”的雙向反饋模式。這就需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及時準確地了解各個班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業務愛好,并悉心建立健全相應于每名學生的QQ、E—mail、博客甚至微博等網絡交流工具的信息庫,此外,還可以在班級內或者班級之間建立QQ群,從而能夠更方便地通過平等的方式與學生定期開展有效的思想溝通。
(二)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第一,把心理教育與行為指導有機結合。如前文所述,自我封閉和人際關系緊張是很多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將這一問題作為一個研究項目,對貧困生適當的開展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訓練,并把樹立良好心態、掌握人際交往技巧貫穿始終,使廣大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能夠懷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并通過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來提高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有效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
第二,在學業之余適當建立心理咨詢室來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面對困難,心理壓力增大的時候,采取多種有效方法進行自我情緒調節,通過對不良情緒的合理宣泄來緩解和消除心理壓力,這一做法對心理障礙較大的高中生尤為必要。
第三,支持高中生群體專門組建心理研究協會。由他們廣泛搜集各種心理健康知識的相關材料,并在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引領下策劃、組織和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活動。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高中生通過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系統掌握自身心理問題的產生前因以及不良后果,并掌握相應的心理調適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夠在彼此鼓勵和幫助的良好氛圍下增強受挫能力,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在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前提下充分體現他們的自身價值。
(三)建立積極健康的文化環境
第一,可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帶動下,從學校的整體角度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可以定期舉辦諸如師生座談、跨校沙龍、校企聯誼、時事講座、心理游戲、足球比賽、音樂及舞蹈比賽等各種形式的、符合學生興趣愛好且易于接受的活動,這一過程事實上也是形成校園文化的良好途徑。在各種校園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學校一方面要把握好各種活動的目的、宗旨以及形式,一方面還應充分發揮學生會、校社團等各類學生組織的積極作用。在各種活動的具體組織和實施方面,可以發揮特悶參與意識強、具有朝氣的特點,放手交給學生組織進行承辦和協調,從而發揮出學生之間的同伴教育的作用,并在組織活動的每一階段,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給予正面評價,使他們的自信不斷得到增強。
第二,從班級的角度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班級是高中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及其重要的基本單元。一般而言,學生們與班級同學之間關系的好與壞,會對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由于學生之間各自具有不同的家庭環境、文化差異和興趣愛好,從而會造成每位同學在價值觀取向、言談舉止以及生活習慣方面各有不同,一些學生在缺乏足夠人際交流技巧的前提下,很容易在互相之間形成交流障礙,尤其是對于一些在學習和生活中太過壓抑、情緒不易外露的學生,一旦釋放出不良情緒,往往很難再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學校要加強班級文化的整體建設,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觀念培養,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從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真摯感情,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就由此能夠更好地開展后續的德育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建青.心理衛生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篇4
【關鍵詞】 新課改;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象為95后的新一代青年,生活在這物欲橫流的年代,其特有的心理特點比以往任何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要困難。但再難的工作也必須有效的開展,那么應該如何開展呢?筆者以下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作出以下相關探討。
一、淺談當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由于時代的特殊性,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熱情而又奔放的同時伴隨著沉默寡言
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熱情奔放而又充滿了活力,但當前高中生的熱情而又奔放的特點僅局限于熟人面前,而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沉默寡言、謹不慎微。例如很多高中生在學校的交流范圍較少,往往讓別人誤以為其自恃清高,久而久之被別的學生所排斥,使其感受到被孤立和被排斥的尷尬境地,最終內心感到孤獨而表現出孤僻的性格。
(二)嚴重的依賴性使得獨立性的缺失
當前,很多95后高中生在家里的獨生子女,由于從小習慣了家長對其的呵護,很多事情都依賴父母,一旦進入高中之后由于獨立性的缺失,很多時候往往由于自身不能完成而自暴自棄,而缺乏與人分享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容易與學生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強烈依賴父母的同時也不把自身內心的矛盾告訴別人。
(三)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
當代高中生生活在經濟發達和網絡信息時代,對于新鮮的事物往往具有較為強烈的新鮮感和刺激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活躍的思維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并能根據網絡獲取所需的知識信息。然而網絡信息時代的發達,其具有的雙面性,給尚未步入社會的高中生具有幫助也有負面影響,當前高中生的各種奇怪的心理和違法的想象均源于網絡,而這些根源就在于高中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使得其在熱愛新鮮事物的同時也在受著新鮮事物的不良影響,導致學生的情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嚴重偏離軌道。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當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不管處于任何年代和時代的青年,都具有相應的特點,但特點的形成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成的。因而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師,必須以新課改為背景,以素質教育實施為載體,以促進當代95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為目的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科學看待當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科學看待當代95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允許其個性特點的存在,對高中生的種種行為習慣和過的的性格特點,應采取教育為主、批評為輔的方式,以平常心態看待阩的個性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多從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表現出的行為方式,從而與學生在某些程度上產生共鳴,才能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所在。
(二)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學生表現出的種種令人費解的行為習慣,往往是源于學生缺乏溝通和交流的渠道,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主體之一,在日常教學和學習生活中,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性格習慣,這就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除采取常規的課堂講座、發放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手冊的基礎上,還應著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深入學生實際生活之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對高中階段的學習產生反感和厭學的行為習慣,早戀、逃學、打架等問題的出現,只教師應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認識到自身某些行為習慣和特點的危害性,引導和教給學生掌握一些識別和防范心理危機的辦法,為凈化學生心靈、健全學生心理無疑是莫大的幫助和關懷。此外,在當前的網絡信息化時代,作為教師還應拓展溝通渠道,從傳統的面對面訪談過渡到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如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搭建溝通平臺,設立微博賬號、建立QQ群等多種方式,著力拓寬溝通渠道,為學生心聲的傳達設立更多的暢通渠道。
(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學生分三個學段,即高一、高二、高三。而這三個學段的學生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作為高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講,由于剛入學,剛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所接受的學習任務和方式比初中時期更加深奧、更加多樣化,需要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這對于當代95后高中生來看,由于其個性化的性格特點,在這些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麻煩,因而作為教師應對高一新生進校適應性的教育,例如對學習、生活的適應,人家關系的監理,課余時間的利用以及高中階段學習的特點。而對于高二的學生,應通過素質拓展提高學生意志力,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僅可以增強高中生的體質、挑戰極限、挖掘潛能,還能夠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團隊合作精神。而對于高三學生,由于面臨著高考升學的壓力,此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因而應側重升學輔導,幫助高中生更好的升學,并做好高中生升學的心理輔導。
三、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被紀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工作。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師,應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致力于與素質教育的實施,尤其是做好素質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真分析和科學看待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著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成效,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劉英.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3)
[2]劉艷玲.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04)
篇5
高中階段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高中階段要面臨無限次的考試,學業上的壓力加之自身、家長、教師對考試結果的態度都會對高中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高中生渴望獨立,加上受其教育水平、社會背景、自身個性及父母要求等因素影響,會產生一種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人格特征――完美主義。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的核心特征是自我強加的高標準、自我評價過于依賴成功和成就,較高的自我評價,恐懼失敗[1]。國內外對于完美主義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影響因素和與心理健康、社交焦慮、就業焦慮的關系上[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在完美主義各維度對考試焦慮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考試焦慮是個體面對考試時產生的一種緊張的心理反應,受個體的認知、評價、個性特征等因素的影響[2]。國內外學者對于考試焦慮的研究較多,研究重心多放在其成因和人口學變量等對考試焦慮的影響,現在也有學者開始關注焦慮個體化的影響,如考試焦慮與人格的關系。韓磊[3]等人對于青少年人格特征?c考試焦慮的相關研究表明,青少年人格差異是導致同一考試情景下產生不同考試焦慮的內部因素,本文的研究就側重于此方面。
國內外學者對于將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較多,多集中于適應不良完美主義與考試焦慮的關系,以及完美主義與學校適應的關系上。如陳世綱[4]等人的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對學校適應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張秀閣[5]的研究中以負面評價恐懼和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說明完美主義對考試焦慮具有預測效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探討高中生完美主義與考試焦慮狀況及二者之間的相關。通過對完美主義的測量,可對高中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預測。
二、研究方法和對象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鄒平一中不同年級的312名學生作為被試,其中有效問卷為29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不記名作答,當場收回。本研究使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用訾非和周旭等人(2006)對Frost編制修訂的多維完美主義量表。CFMPS共有27個題目,包含5個維度:擔心錯誤,個人標準,父母期望,行動的疑慮,條理性[6]。每個維度的高分其更偏向于該維度的高完美主義。采用王才康翻譯修訂的Sarason編制的考試焦慮量表(1978),TAS共有37個項目,該量表重測信度為0.62,一致性系數為0.64。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完美主義與考試焦慮的相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完美主義總分及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父母期望都與考試焦慮有顯著的相關;個人標準與條理性維度與考試焦慮無相關。
(二)高中生完美主義各維度及總分對考試焦慮總分的回歸分析
從表2可得出:完美主義的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父母期望對考試焦慮有顯著預測作用。
四、討論
總體上說,結果顯示完美主義各維度與考試焦慮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完美主義傾向越高,考試焦慮水平越高。從具體維度上看,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父母的期望與考試焦慮呈顯著的正相關,表明即使出現小錯誤也會使高中生產生未能達到規定標準的想法,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從而產生焦慮。當父母或者高中生為自身設立過高的目標,自感無法完成時也會產生焦慮。個人標準、條理性維度與考試焦慮無相關,這與程蘇在大學生完美主義與考試焦慮的關系[7]研究中結果是不相符合的,原因可能與收集的數據較少,研究群體存在差別,未能達到其顯著性的標準有關。此外,高中生壓力的來源主要是來于外界的家長、教師、與他人的比較;就條理性而言,與考試焦慮關系較少,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充滿秩序的社會中;高中生是具有個性的階段,渴望獨立自由,厭惡被約束。
通過回歸分析發現,擔心錯誤、行動的疑慮、父母期望均對考試焦慮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高中生越是在行動面前畏首畏尾,對自己行為缺乏信心就越容易在考試中出現焦慮情緒。除此外父母對子女提出的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也會使得高中生產生不良情緒。所以,要從以上三點出發去改變高中生不合理的認知,使其在行動面前不要猶豫,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克服失敗的恐懼;其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立合理的目標,都有助于緩解考試焦慮。
篇6
1.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1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強,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壓力過大,同時,學校和家長的過度否定又使他們失去了學習興趣。當前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巳經變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園中的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將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應用,能夠讓高中生在輕松娛樂的氛圍中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調節,并逐漸走出心理陰影,讓高中生能夠樂觀、積極地進行生活,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
1.2 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開始逐漸增強。當前形勢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而顯得有些特立獨行。采用幽默心理學教育方法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力疏導,并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人才。
1.3幫助學生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使他們盲目地去追求個性,喜歡沖動。因此,當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在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將幽默心理學應用其中,能夠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和理解別人,進而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幽默心理學的具體措施
2.1幫助高中生正確理解幽默的含義
對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適度,恰到好處的幽默可能會打破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僵局,使溝通變得更加容易,而過度的幽默和調侃就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際關系變得惡化。因此,在對高中生進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時,要讓他們正確認識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義。一方面,要區分“幽默”和“貧嘴”,一個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寬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個喜歡遇事鉆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個人擁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的外在表現。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同學們談談對“幽默”二字的理解,讓同學們充分參與其中,并將最終答案告訴他們,加深學生對幽默含義的深刻理解。
2.2在教會學生幽默技巧的同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
社會生活中的幽默總體來說有著不同的種類,運用幽默心理學對高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確掌握幽默的各種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會性的幽默,掌握社會幽默的技巧能夠幫助學生處理社會生活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設定特定的場景,鼓勵學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進行交流。其次,自勵性幽默就是鼓勵學生處在尷尬的環境中,要利用一種自嘲的方式將窘迫的局面進行化解,這樣通常能夠將被動轉化為主動,并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例如:某校一學生由于成績下滑而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教師鼓勵該學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勵自己,找到問題所在,使學生逐漸走出了自卑的陰影,不僅整個人變得非常開朗,而且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再次,幽默種類中有一種不值得鼓勵的幽默就是“敵對性幽默”,這種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點進行人身攻擊,容易讓別人產生消極情緒。例如:某校一班級學生之間經常開傷害對方的玩笑,班級學生將這種行為當作幽默的一種,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間的這種幽默行為及時予以制止,并讓學生認識到這種幽默是不可取的,促進了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彈性的幽默是在面對別人的攻擊時做出的回應,但是這種回應往往不是具有攻擊性的,而是用睿智來進行回擊,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種心理防御,它能夠讓人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使緊張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學對學生進行幽默教育的滲透,可以建立相應的“幽默室”,讓學生學會用幽默的心態去面對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各方面的壓力,這樣不僅能夠使高中生變得越來越獨立,還能有效地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行培養。讓當代的高中生能夠掌握緩解壓力的有效手段。
3.結語
篇7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山東省某市1所高中2008年9月入學的體檢正常的無器質性病變的高中生132名,男生46名,女生86名。
1.2 研究方法 描述性調查研究。在山東省某市1所高中2008年9月入學體檢正常無器質性病變的高中生中隨機抽查3個班,采取調查問卷式調查,在調查之前,調查人員進行了統一的培訓,以明確各項指標。
調查問卷中包括8項基本情況的選項,如性別、年齡、獨生子女情況、父母關心及理解情況、和同學的關系、在校期間的表現、家庭經濟情況等;23項亞健康情況,其中12項反應身體健康狀況癥狀,如疲憊不堪、體力不足、精力不支、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心慌心悸、出汗多、腰酸腿疼、便秘、時有頭痛、時有頭昏和食欲不振等以及心理健康癥狀,如健忘、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失眠多夢、白天困倦、易驚、煩躁、易激動、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資料經Excel錄入電腦,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計算亞健康情況發生率,并采用卡方檢驗對不同特征學生的亞健康發生率進行比較。
2 結果及分析
2.1 基本情況 山東某市高中2008年入學的高中生132人,平均年齡(16.17±0.82)歲,男生46人,女生86人。其中非獨生子女占9.8%,雖然被調查者幼年均由父母撫養,但是只有51.1%的高中生認為父母能夠關心并理解他們;自己認為和同學關系處理得好的有96.9%;但是認為能經常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鼓勵的卻只有20.6%,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比較滿意的也只有29.5%。見表1。
2.2 亞健康身體情況 在132名高中生中存在亞健康身體癥狀的有93例(占73.8%),存在不同程度的疲憊不堪、精力不支、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心慌心悸、出汗過多、腰酸腿疼、便秘、頭暈頭痛和食欲不振等,其中主要的是精力不支癥狀高達32.8%,體力不足、疲憊不堪、頭痛頭暈也高達25%以上;存在心理健康狀況的有116例(占89.2%),表現不同程度的健忘、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失眠多夢、白天困倦、易驚、煩躁、易激動、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集中,其中注意力不集中相當普遍,占61.5%,健忘、記憶力減退分別為30.8%和26.9%;而且高中生的情緒也不穩定,有28.5%高中生煩躁不安,26.9%的高中生情緒低落,20.0%的高中生精神不振。男生和女生在頭痛頭暈(P=0.05)、煩躁(P=0.05)和易激動(P=0.01)方面有顯著性差異,其他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人類出現亞健康狀態的具體原因及其機制還不太清楚,但多數專家認為亞健康狀態產生的原因是機體內環境與外環境平衡失調導致的。由于人體內部是一個多組織器官相互協調的有機平衡體,在正常情況下通過自我調節功能與體外環境相互協調維持穩定狀態,一旦內部或外界某些因素干擾就會影響或降低其協調能力,此時人體就會出現亞健康狀態[1]。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的改變。生理方面主要表現為疲勞、困倦、乏力、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經不調等;心理方面主要表現為抑郁、煩躁、焦慮、嫉妒、恐懼、冷漠、孤獨、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情緒低落等;社會適應方面主要表現為工作吃力、學習困難、人際關系緊張、空虛無助,甚至冷漠輕率等。以往,這種狀態通常發生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中年人群中,可是目前,備受此癥困擾的主體人群開始向低齡化發展,近年來的報道,大、中學生已成為了亞健康狀態的高發人群[2]。
通過我們的調查分析,高中生的亞健康狀態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1)學業負擔重導致心理壓力大。現在高中生存在學習負擔重,面臨升學就業等問題,本調查顯示只有29.5%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成績處于良好水平,學習競爭的激烈、對前途的擔憂以及諸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給中學生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使機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負荷狀態,導致功能失調。(2)與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時間和機會不足。只有20.6%的同學認為能經常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鼓勵。(3)家庭的影響。青春期的獨生子女面對著父母長輩的過高期望和個性發展間的雙重矛盾沖突,導致獨生子女在這個年齡階段常常與家庭對立,與父母對抗,認為不被家長理解,甚至出現過激行為。本調查就顯示學生認為被父母關心并理解只占51.1%,獨生子女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家庭背景、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父母的期望值等有關。
因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應對措施:(1)善待壓力。要遠離亞健康,就要學會善待壓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立確實可行的目標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過高無法實現而導致的心理壓力;還要防止社會變化和競爭過分劇烈所帶來的內心恐懼;學會適度卸減壓力,把壓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壓的心理準備,以保證健康、良好的心態,去除致病的因素。另外建議在中學成立心理咨詢中心,給高中生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導,以緩解和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2)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學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心,如果得到教師的鼓勵,學習的積極性容易調動,心情相應就好,自然也就對他們的健康產生正面的保護因素。(3)增強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父母是學生接觸最密切的人,父母的關心和理解是學生最后的支持,對保持正常的心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戴旭芳,連繼勤.認識和預防亞健康狀態[J].江蘇預防醫學,2005,16(1):76-78.
篇8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一、教學思路
立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實基礎可以發現:第一,高中階段具有特殊性;第二,心理教學課程具有獨特性。基于以上兩點,高中心理健康教學應采用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深入分析高中生心理特點
高中階段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高中生一方面擺脫了中小學時期較強的依賴性和較差的獨立自主性,一方面又不具有與社會人一樣成熟的心智。盡管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邏輯能力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但他們仍然具有行為能力不足、自我認識不夠全面、遇事易沖動等不成熟之處。通過分析高中生心智特點可以發現,高中生處在一個“不破不立”的特殊時期――他們通過批判看待和評價前一階段的自己實現自我認知,從而建立全新的人格。這一時期的復雜性和矛盾性無疑會為高中生帶來心理(如性心理的產生)和生理(如第二性特征的出現)上的迷惑和煩悶。因此,教學思路應以高中生心理特點為立足點,針對普遍存在于高中生當中的問題和弊病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二)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高中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心理教育工作者應從總體和具體、當下和長遠四重維度確立教學目標。總體目標即面對某一類具有類似問題的對象所制定的宏觀導向性目標,具體目標則更具有針對性,指希望某一個或某幾個個例所達到的教學效果。當下目標具有時效性和突擊性,如“月考考前壓力疏導”輔導;長遠目標則以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旨歸,較前者的立竿見影更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使教學工作的展開更具有導向性和規劃性,這對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
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應通過對授課對象的年齡階段、理解水平等進行綜合分析,再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要點有三:其一,應不脫離心理教學理論與實踐,保證活動內容設置的專業性。其二,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實際狀況,保證活動的可操作性。其三,應不忘設置評價反饋機制,注重實際成效。
二、教學實踐
(一)互動式教學
將互動教學體驗引入到高中生心理健康課堂中來,對開展高效教學和快樂教學以及促進學生良好心態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很大助益。互動式教學主要包含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兩個方面。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普遍存在于高中生當中的考前壓力、時間分配、青春期叛逆、情感問題及事業生涯規劃等問題對癥下藥,探尋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正確解決辦法。在生生互動階段,教師應在保證課堂秩序良好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圍繞特定話題展開交流,通過交流暴露問題,利用交流解決問題。在這一互動過程中,教師應時刻堅持尊重原則,進而營造有序而真誠、和諧而開放的溝通交流環境,讓學生在聆聽與傾訴中排解壓力,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二)“私人訂制”化教學
立足于高中生所存在問題的共性,教師還應從具體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采取對癥下藥、量體裁衣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心理委員和心理協會,通過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專業培訓進而實現對班級學生心理狀態的實時掌握。其次,學校應定期組織和舉辦心理健康主題相關講座,通過講座普及知識;學校還應在講座中增設舉手提問等交流環節,專家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再次,學校可安排心理咨詢師并設置坐班教師,隨時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治療;可以在圖書館、茶室等場所按周或按月組織心理咨詢活動,同時對心理社團類組織提供大力支持。最后,應充分發揮師長和朋友的安撫作用,對擁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關愛和支撐,自覺自發地提供非功利性幫助,進而使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
(三)家校一體化教學
通過分析生態理論可以得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分別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家庭與學校、家長與教師二者之間實現信息互通就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實現“家校一體化”才能更好地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一方面,家長應切實履行監護義務,切實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并及時向學校反饋;另一方面,學校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予以充分重視,并與家長隨時保持密切聯系。學校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單獨約見家長、開設家長課堂等形式與家長加強聯系,進而實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切實掌握。此外,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進步,學校應充分利用微信等社交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與家庭的通力配合,最終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教學評價
(一)重視教師的自我提升
保證教師教學素養的專業性是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實現自我提升:其一,教師應重視理論知識的積累。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意識,在書本中汲取知識;應緊跟時代步伐,善于利用網絡等現代媒介獲知外部信息。其二,教師應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在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學輔導能力,切實解決學生的問題,真正成為可供學生信賴和依靠的對象。
(二)建立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
在健康教育課程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優點,并在適當時機予以鼓勵和支持,最終使學生在實現自我認知的過程中收獲自信。此外,教師應注重表達的方式方法嗎,在合理化的尺度之下對學生表現予以反饋。
總而言之,高中時期的特殊性決定了探索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該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擺脫負面情緒,形成獨立人格和健康心理,并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喜亮.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篇9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教學方法 體育評價 終身體育意識
教無定法,體育教師需要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其在教學設計上和教學內容上逐漸貼合高中生的生活實際。以此為前提消除高中生對參加體育訓練的抵觸心理,并更正學生“成績才是硬道理”的觀念,引導學生勞逸結合,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體魄,為進行學習活動提供支持。
1高中體育學科特點
高中體育學科的特點主要體現為:綜合性、交流性、競爭性。高中體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既可以通過多種鍛煉項目增強高中生的身體素質,又能使高中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上的提升。高中體育學科教學內容包括:交際舞的教學、籃球運動的訓練教學,足球的訓練教學,隊列隊形的訓練等。因此,參加體育活動的高中生不但能獲得知識上的體能又能得到心靈上的升華。所以,高中體育學科的特點之一為綜合性。而它的交流性則體現在體育活動的參與主體為學生,高中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會通過交流與溝通來加深彼此之間的印象。而體育學科又是一種以互動為主的學科,許多的體育項目需要多人的參與。因此,高中生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團隊意識,認識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將互利共贏作為參加活動以及訓練的信條。
高中體育學科還是一門競技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會在教學中滲透競爭意識,使高中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體育學科的競技性。籃球賽、交際舞大賽等角逐出第一名、第二名,并對獲得名次的班集體或者個人給予物質上以及精神上的鼓勵。因此,各種體育比賽就從側面顯示了高中體育學科競技性的特點。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在分析體育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教學內容,迎合高中生需求。
2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
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取得了多方面的進步。在內容設計上更貼近高中生的生活;在形式設計上更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有所提升。但是高中體育教學在取得進步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為了提高高中生的體育成績,增強學生體能。教師在制定教學內容時往往會忽略學生的感受,導致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產生抵觸心理,消極對待800米、1000米測試跑,以及各種訓練項目。例如,鉛球、跳遠等。教師將增強學生體能、增加學生成績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主動性無法發揮,長此下去就會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因此,學生在被動情況下的學習狀態就會直接對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在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重視度不夠。這正與高中生的心理相悖。高中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階段,高中生在該階段中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師如果不能利用體育教學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就有可能再次增加學生的壓力,惡化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越來越抵觸體育活動。因此,如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的同時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是現階段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高中體育教師應通過完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具體措施提升教學有效性,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3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3.1轉變高中體育教學觀念
為了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體育教師首要引導轉變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觀念。主要包括:認識觀的轉變,課堂教學觀的轉變以及教師觀的轉變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也是知識的傳授者。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教師的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發揮。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認識觀,認識到體育的功能與價值。體育的功能具有多種因素,如健身、健美醫療保健等。當然,體育教師既是體力勞動者又是腦力勞動者,他們需要在結合體育教學改革要求的基礎上改變知識結構,不單單滿足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應該多角度創新教學模式,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像心理工作者一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改變教學觀,教師不能單純地延續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而是應該多角度創新教學方式來改變錯誤的教學觀,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3.2豐富高中體育教學方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合理制定教學方法,正確使用教學方法能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高中體育教學方法彼此之間并不是毫無相關的,而是相互聯系的。體育教師應該通過尋找教學方法之間的聯系,來實現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的方法包括:講解法;情境營造法;直觀教學法。
講解法是高中體育教學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師運用該方法需要將教材中的動作要領、獲得知識的方法用生活化、形象化的手段傳達給學生,培養高中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短暫的45分鐘中提升能力。
當然,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所傳授的教材融入具體的情景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模仿某一運動技術。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立定跳遠的過程中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畫面,引導學生在模仿動作的基礎上掌握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本著愛學生、關心學生的理念來培養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情感,逐漸做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
3.3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教師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指引導學生終身有規律的參與體育運動,不把體育運動當作自己必要完成的任務,而是要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教師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主要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服務,幫助學生提高思想上的認識,將體育運動上升到另一個高度,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為了培養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應該加大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宣傳力度,通過增強宣傳力度來在學生之間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并通過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對終身體育意識的了解,并促使學生逐漸將體育學習與生活中的體育鍛煉聯系在一起,認識到體育對社會以及對自身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方式能糾正高中生錯誤的思想觀念,改變學生傳統被動的學習觀念,以此來實現構建高中體育高效課堂的目的,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構建高中體育高效課堂是一項艱巨并且長期的任務。體育教師應該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通過調研學生的真實需求,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法,培養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使高中生在參加體育課程時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從中獲取快樂,收獲知識。
參考文獻:
[1]艾永剛.高中體育提高教學效率的思考[J].學周刊,2011,(8).
篇10
關鍵詞:高中政治;興趣;培養
興趣支配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方向,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需要為基礎,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的有力法寶。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呢?教師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提升教師個人魅力,激發學生的直觀興趣
直觀興趣是一種最直接也是持續性最短的一種興趣,猶如大家所提及的“一見鐘情”,是一種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感官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和藹可親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鮮明的板書都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所以,提升個人魅力,是教師教學的先決條件。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自覺興趣
在激發學生的自覺興趣時,由于這種興趣伴隨著情感、思維活動而產生,是有著明確的追求目的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政治熱情,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政治課堂的地位和作用。很多學生普遍認為,政治課堂就是一位老師在三尺講臺上說評書,將新聞聯播的常用詞匯搬到課堂當中,或者就是將老少皆知的道德規范再徹頭徹尾地復述一遍。有些政治教師甚至過于夸張地把高中生當成了三四歲的幼兒園兒童,嗲聲嗲氣地告訴他們不要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高中生既覺得好笑,又在心里對政治老師產生厭惡之感,更加對政治課沒有興趣,不將教師放在眼里。如此,學生的政治分數一直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政治課的地位和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灌堂式”,真正將高中生作為政治課堂的主體,讓高中生真正明白政治課的獨特性和重要性,使其自主探究政治教育和政治新聞的區別與聯系。
三、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潛在興趣
1.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激發學生潛在興趣就是讓學生永久地熱愛這門學科。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制作幻燈片,播放紀錄片、影片等。有時候,報紙上的一張圖片,網絡上的一段視頻,微博里的一段文字,可以比書本上的上千文字更具有張力。比如在教學個人、集體與社會一節內容時,要讓學生了解自己作為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征,明白自己的社會角色已經發生變化,增加了很多社會責任,就需要教師鋪陳出新,將常見的功德意識講出新意,在講課中注意增加教學內容的閃光點,讓學生產生聽課的興趣。在課程進行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嬰兒、幼兒、小學、現在不同時期的照片,讓學生聯系實際,看看自己的成長都有哪些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找到自己除了相貌之外,更多的變化。這樣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促成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然后,再讓學生回想自己父母的變化,學生想到父母在一天天變老,不再年輕,而他們一如既往地為我們的學業和生活操心。此時可以讓學生集體背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讓學生通過朗誦懂得感恩,利用放假時間幫助父母,緩解爸媽的壓力。然后,聯系語文《背影》,并在幻燈片上插入“父親”的圖片,播放《常回家看看》和《聽媽媽的話》等歌曲,讓孩子們在身心得到暫時愉悅的同時,也漸漸明白角色的轉變:長大了,就要學會付出和感恩,學會理解和包容。之后,再播放電視上最常見的公益廣告,讓孩子們感到熟悉的同時,也在廣告這種短小精悍的文藝形式中,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定位。
2.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加強鼓勵和指導
當代高中生心理素質差,遇事忍耐性差,情緒具有兩極性,情緒猶如暴風驟雨,有時會熱血沸騰,有時又會心灰意冷,反復性很強。所以,作為政治老師,我們不僅要做好學生的政治教育,更有責任做好高中生的心理疏導,使得他們健康、快樂地度過青春期,使得他們心里只有陽光,在風雨過后見到彩虹。教師要多加強和學生的課余溝通,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疏導他們的心理障礙。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課堂獎勵機制。有效的鼓勵,需要教師不吝嗇溢美之詞。在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評分很高的法國電影后,我得到了一些啟發和啟示。獎勵、賞罰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地嬌慣、鼓勵,讓孩子認為教師虛偽,沒有威嚴感,也不要任何事都批評,讓孩子認為教師威嚴得不容親近。
因為高中生天性善良,只是天生好動、頑皮,再加上他們處于青春的叛逆期,缺乏辨析能力,缺少正確的引導,再加上當代社會的誘惑力太大,學校又過于壓抑,他們很容易通過打架、斗毆等暴力形式進行發泄。教師要用自己的真誠打動每一個學生,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去溫暖他們孤寂的心靈,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避免他們隨大流。比如說,班上總有一兩個同學被當做大家取笑的對象,高中生在給這些同學編口令取笑他們時,教師沒有懲罰學生,而是糾正孩子的口令,將其變成文學諷刺詩。高中生處在叛逆期,對任何事物都喜歡否定多于肯定,所以,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在電影《死亡詩社》當中,教師就敢于和權威挑戰,盡量在自己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尊重學生的獨特性,找到他們的個性和閃光點,使之追求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