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師的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管理師的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話回訪;健康教育;膝關節置換術;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176-01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以及關節手術的日益成熟,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解除病痛的人日益增多[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導致關節疼痛,屈伸受限,嚴重者關節僵直或屈曲,攣縮變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由于長期受病痛折磨,對手術效果的期望值很高,但又怕術后效果不理想,還可能引起并發癥,故產生焦慮、煩躁、恐懼心理[2]。使患者的膝關節早日恢復功能及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成為護理人員的一個研究課題(一個新課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120例患者均為我院骨2科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行膝關節置換術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齡49―83歲,平均65歲±2.3歲,合并高血壓者12例,糖尿病者2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麻醉方式、治療用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于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及康復鍛煉指導,出院當天給予出院指導,術后1、3、6、12個月復查,出院后沒有接受電話回訪。
1.2.2. 觀察組患者于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和康復鍛煉指導,在出院指導的基礎上,做好回訪登記如電話、家庭住址,確保家屬參與康復鍛煉并監督康復鍛煉計劃的實施情況。同時將本科電話告知患者和家屬。囑其鍛煉過程中如有不適,隨時保持聯系也可來院復診。本科專設電話隨診登記本并詳細記錄出院患者手術時間、出院時膝關節恢復情況、康復鍛煉計劃、各階段的達標要求等。由管床醫生和主管護師、責任護士負責管理記錄。出院后2周開始進行電話回訪,第1-3個月進行2次,3-6個月以后,每月1次,6-12個月每倆月一次,并根據回訪情況和X線片進行適當增減,隨診期6-12個月。
2效果評價
2.1兩組患者于術后6-12個月進行膝關節功能評定。利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滿分100分,其中85-100分為優秀,70-84分為良好,60-69分為中等,0-59分為較差。
2.2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
3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6-12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兩組病例中,觀察組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經X2檢驗X2=11.81有顯著性差異(P
5討論
采用人工膝關節置換關節只是給患者提供了改善功能的條件,要達到恢復功能的目的,必須在術后的康復護理指導下通過一系列康復鍛煉才能完成[3]。術后的康復鍛煉及護理指導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它可以防止關節組織包括韌帶和肌腱的粘連,僵直,刺激關節軟骨再生,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術后患者早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膝關節是人體結構最復雜的關節之一。術后功能完全康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住院費用激增,醫療資源緊張的原因,術后康復鍛煉大部分時間是出院之后在患者家中完成,出院時要給患者制定家庭康復鍛煉計劃[4]。因膝關節置換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多數選擇術后2周傷口拆線后出院回家,對于這些患者,由于脫離了嚴密的醫學觀察且患者還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病情變化,盡管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為他們提供了術后護理指導,出院指導及定期復診的服務。但還是難以解決個別患者或家屬接受指導和進行自我護理能力有限的問題,這樣就需要把院內護理服務鏈延伸到家庭,社區。這也正是現在的家庭社區護理的薄弱環節[5]。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并記錄跟蹤情況,了解患者出院后狀況。為出院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根據患者不同階段進行追蹤回訪,指導正確的生活方式,家庭護理方法,康復功能鍛煉方法,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促進了康復。電話回訪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延長健康期望壽命,增加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要求家屬主動參與患者的康復鍛煉并積極協助患者康復鍛煉[7]。鼓勵家庭,對個人疾患做出適當的反映,起到動員家庭內外資源,幫助病人在家庭中獲得康復[6]。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之一,必須達到伸展,外展及旋轉活動以及有效好的穩定性。護理人員要精確掌握膝關節置換各個環節科學的護理方法和康復指導理論[8]。電話回訪有利于觀察患者出院后執行醫囑的情況,對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進行觀察并及時疏導,最大限度的調動了患者、家屬參與康復鍛煉的積極性,按制定的康復鍛煉計劃,按部就班的加強實施。電話回訪可將康復知識,用藥,飲食,運動與休息有效地傳達給病人,既融洽了護患關系,使醫院的服務更具人性化,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又補充了出院指導內容,及時滿足了患者對康復知識的需求,提高了生活質量。對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起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成菊美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85-86.
[2] 黃傳雀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研究進展 當代護士 2011年8月下旬刊(專科版)4―5
[3] 劉秀茹,孫宗美 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3月第6卷第6期896―897
[4] 李向榮 齊魯護理雜志 2010年第16卷第12期66―68
[5] 胡少珍 出院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對膝關節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作用。現在醫學 2010年7月第10卷增刊141―142
[6] 張洪英,李曉琳,電話隨訪對胸外科出院病人實施連續性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3,18(2):147。
篇2
關鍵詞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激勵機制;師德建設;管理制度;業務培訓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02-0060-05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的
通過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進行研究,總結經驗和不足,分析原因,為進一步改進提升師資隊伍質量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研究對象
一是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兩年時間全體教師及其變化。其中,2014年9月~2015年7月,簡稱為第一學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簡稱為第二學年。二是部分本專業畢業生和在校學生。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是師資隊伍建設的實踐。主要包括師德建設、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管理和教學人才的引進、啟動學院內名師帶動工程、抓教學科研項目促隊伍建設、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
二是師資隊伍數量及崗位變化。包括學歷水平、職稱水平、工作經歷、社會實踐活動、機構(企業)工作經歷、接受再教育狀況及其效果。
三是師資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輔以文獻二次分析法。實證調研主要是對老年福祉學院的全體教師進行參與式觀察和非參與式觀察,對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結構式或開放式訪談。文獻二次分析法主要是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二、老年福祉學院概況及師資隊伍總體變遷
(一)學院概況
老年福祉學院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第一個二級學院,是在2007年7月成立的社會福利系(社會服務系)基礎上組建的。成立8年來,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堅持把培養社會服務領域養老服務專業人才作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教學改革。
老年福祉學院同時承接民政部及各地方民政部門舉辦的養老服務和管理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工作。近4年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招生情況是:2012級招生100人,2013年招生97人,2014年招生168(含勵志班學生34人),2015年招生156人(含勵志班學生45人)。
(二)老年福祉學院師資隊伍總體結構及變遷
兩學年期間,老年福祉學院師資隊伍基本結構變遷具體見表1。
三、老年福祉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實踐
老年福祉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為手段,以提高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等為核心,全面加強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爭取用3~5年時間,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形成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有利于養老服務與管理高職人才培養的教師工作機制。
(一)_展會務活動促進師德建設
學院每周兩次會議是規定活動。周一是院務會議,參加人員主要是老年福祉學院領導、教研室負責人、行政秘書、教學秘書、輔導員及新招聘不到兩年的教師。會議的主要內容:一是本周工作要點和注意事項;二是剖析各位參會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思想態度問題。周三是學院全體員工會議。老年福祉學院全體員工周三必須到校,有事不能到校者嚴格履行請假手續。會議內容:一是安排本周工作要點和業務學習;二是對老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進展等內容做自述和點評。通過點評、表彰、鼓勵、批評等方式,提升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學規范、學術規范,以此把師德建設融入教師管理的全過程。
(二)學習校外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
實踐永遠走在經驗的前邊。在養老機構、醫療機構掛職鍛煉,科研項目,實地調研,傾聽領域內專家理論講解、實務工作者的實踐感受,都是提升在職教師養老服務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條件允許下,學院鼓勵、支持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會、考察等,以提高教師理論知識水平。
2015年暑期,老年福祉學院有11位專職教師分別到青島、北京、泰安等地養老機構和醫院掛職鍛煉,其中,到青島錦云村老年公寓掛職鍛煉多達7位。具體職務和崗位是:院長掛職養老院副院長,其他6位教師分別在醫護部、護理部、康復部、社工部等部門掛職。掛職期間,教師按照機構管理規章制度要求自己,按時上下班,各司其職。掛職期間,每周末的工作座談會上,教師和養老機構人員交流工作感觸,提出自己在工作期間遇到的問題,依據理論知識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得到機構領導的高度認可,得到機構員工和住院老年人的高度好評。掛職結束后,各位教師都寫了掛職總結,包括掛職歷程、掛職感觸及對掛職部門工作的改進意見等。據了解,在北京、泰安等地養老機構和醫院掛職的教師,其經歷和在青島掛職的教師大同小異。
利用暑期參加業務知識培訓的教師也有很多收獲,如某教師培訓后參加了高級按摩師的考試,取得了職業證書,獲得了“雙師型”教師資格。通過實踐鍛煉和考試不僅提高了該教師的推拿實踐技能,也對以前所教理論課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論教學的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大大增強,提升了自主研究老人各類慢性病的推拿診治方案和解答學生解決臨床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兩年間,全體老師參加兩次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會議期間,教師帶領學生走訪參會養老機構,了解養老機構運營狀況、人才需求狀況、存在問題等;走訪老年人用品生產和營銷企業,了解老年人用品開發現狀和趨勢、銷售情況、國內產品和國際產品的差異等;走訪同類高職院校,了解其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招生情況、課程開設情況、人才培養方式、學生實習就業情況。
在學院鼓勵和支持下,2015年2位教師攻讀與自己教學課程相近專業博士學位。他們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理論知識和技能,提高了教學水平。如考取中國中醫藥大學博士的教師,針對其講授課程專業性較強、知識點較多,且相互之間聯系相對不明顯,學生中醫基礎薄弱的特點,借鑒中國中醫藥大學教師有關資料和教學方法,重新設計了這門課的課堂教學方案,在教學活動中,將操作要點詳細講解,向學生示范、演示具體操作方法,然后分組練習,最大程度上為學生提供實踐動手的機會。另外,每位教師都有外出參加與教學、科研相關的會議,如2015年暑期有6位教師到臺灣考察、學習;兩年間有5人次教師參加在杭州、天津等地召開的學徒制會議或經驗介紹;2人次參加在北京、鄭州等地召開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經驗介紹,等等。這些都為擴展教師視野、增長教師業務水平起到推動作用。
(三)引進管理和教學人才
兩年來,引進教師5位,其中1位博士,4位碩士。他們對學院的管理、教育教學項目推進、課程教學等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如校內引進的院長助理,研究生學歷、副教授職稱,北京市青年英才教師,教學、科研、管理經驗豐富。她除了做好學生管理指導工作外,更多的是參與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資源庫建設及制定有關標準、推進各個分項目建設工作。2015年招聘的護理專業碩士畢業生承擔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兩門專業核心課。這位老師除了很好完成學院的教學任務外,還參與老年福利協會組織的養老護理員遠程教育課程錄制工作;多次參與培訓中心組織的養老護理員培訓。鑒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多,課時量大,授課教師少,聘請校內任課教師3人,講授專業必修課。
(四)啟動學院內名師工程
老年福祉學院不乏高水平的教師,有從教近30年、獲得過省級優秀教師、北京市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的老教師,有自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成立時就任教的教師,有多次獲得部級表彰的理論課題研究者,有多次獲得學校表彰的優秀教師,他們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有扎實的教學、科研基本功。而新來的青年教師則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教學和科研經驗,如何發揮老教師的作用,帶動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是學院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2015年,為提高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等業務能力,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成才,使其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學院啟動老教師帶新教師的“名師帶動工程”活動。指導教師的任務和職責主要有:一是從師德和教學業務等方面全面關心青年教師;二是經常聽青年教師的課,并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每學期不少于10節;三是定期檢查青年教師的教案和批改作業情況,每學期不少于3次;四是在青年教師上公開課(匯報課、研究課等)時,給予具體切實的指導;五是在青年教師接受考核、參加業務競賽和撰寫教研文章時予以督促指導;六是在學院教研室活動會議上,交流心得,每學期不少于2次。
青年教師的任務和職責主要有:一是認真接受指導,主動獲得幫助,及時提供備課筆記給指導教師審閱指導;二是有計劃地聽指導教師和其他教師的課,每學期聽課不少于6節,并要有詳細記錄;三是每學期向組內老師上一堂匯報課或承擔對外公開教學任務;四是積極參加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教學業務競賽活動;五是加強業務進修,積極參與培訓、掛職鍛煉、科研、社會服務等活動,并總結教訓科研成果。
(五)抓教學科研項目促隊伍建設
近兩年,學院承擔教育部、民政部、北京市教委及學院等部門或單位的20多項教育教學項目。另外,還承擔了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東城區民政局委托的與養老服務密切相關的橫向課題。學院通過緊抓這些教育、教學和橫向課題項目,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科研能力,讓教師始終走在該領域的前列。在學院承擔教育部的“職業教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鼓勵教師敢于負責、勇于擔當,使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與資源庫項目建設同步提高。具體措施主要有:一是學院承擔兩門專業必修課,分別由教學和科研能力強、有責任心的教師作為負責人;二是學院包括院領導和輔導員在內的每位教師必須參與到自己講授的1門課程中,每位教師在課程資源庫建設中必須有自己的內容,并且每位教師還要承擔聯絡人的角色;三是每位教師無故不得缺席資源庫建設組織的會議和培訓,以了解資源庫各課程建設進展情況和資源庫建設的知識和技能。
(六)嚴格教師學期考評制度
除了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外,學院還從“考評”方面加強本學院教師的管理。學院的教師考核比學校考核的更具體,內容更豐富。考核內容包括五大項13小項分別是:教學工作及績效,包括學院重點、難點工作的參與程度、發揮作用和效果,教授課程及班級、教學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教學效果,參加教學改革、資源庫建設、信息化改革情況和成果等4小項;學生工作及績效,包括輔導學生社團、學生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教學實習、論文等情況,參與學業導師、學生能力培養、職業競賽、職業技能鑒定、孝愛講堂、招生宣傳、學生就業推薦等2小項;教科研及實踐教學工作及績效,包括主持參與教研科研活動和教科研工作成果,參加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工作,教研活動、聽課情況等3小項;社會服務及績效,包括參加培訓、鑒定、競賽等社會服務工作,參加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掛職鍛煉、繼續教育培訓等2小項;教師綜合及績效,包括被學院或者上級表揚和批評、積極承擔工作或者拒絕、敷衍工作,黨團員作用發揮、集體活動參與、正能量發揮等2小項。
(七)聘校外專家開展講座
為了擴大學院影響、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提升教學質量,學院聘請15位校外專家,作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客座教授,他們分別來自北京、廣東、廣西、河北、吉林等省市與老年事業密切相關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其中,博士學歷的2人。這些專家主要以“孝愛大講堂”的形式,給學生講解專家所在機構的運營狀況。
四、老年福祉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兩年間,通過一系列的項目建設、會議研討、培訓學習、掛職鍛煉、境外學習、攻讀學位學習,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是教師思想政治覺悟明顯提高;二是教師師德素養顯著提高;三是教師教學等業務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時間短,有些措施效果還不是很明顯,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培訓缺乏規劃和針對性
對大多數教師來說,培訓是更新知識、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看,學院師資培訓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師資培訓缺乏規劃。由于缺乏計劃、制度安排、教師整體素質的優化等局限,教師參加培訓人員少,參與培訓機會少、次數少,更缺少相對長期如1學期甚至1年期的進修培訓教育。二是師資培訓缺乏針對性。教師職后培訓應該是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困難、提升其教學水平、促進其專業發展的。但是目前看,相關的業務培訓少,缺乏針對性,教師對所培訓的內容沒有自主選擇權。
(二)學院部分崗位缺乏穩定性
兩年來,學院部分崗位頻繁更換,如護理教研室主任職務換了3人,服務與管理教研室換了2任,教學秘書換了3任,專業課教師換崗等。他們的工作看起來是常規性工作,不怎么重要,但是真正做起來還是有很多具體事務的,每換一次教師,都要有一個相對熟悉的過程,這中間要浪費個人很多時間、精力以及學院內外資源。例如,某位教學秘書曾反映,他在請教其他部門教師業務時,那位教師明確說不想給他講解,因為感覺他干不了太長時間。
(三)個別教師對參與學院科研及其他活動不夠積極
盡管大部分教師都愿意參與學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及其他相關活動,但是仍有個別教師不積極。如個別教師對教學工作循規蹈矩、缺乏自我改進的積極性,找各種理由不參與每周的“兩會”,對其他會務和社會服務活動不積極參與,對資源庫的建設和聯絡工作也不積極。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和待遇不匹配。
五、深化師資隊伍建設建議
結合國內外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經驗,及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老年服務與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應該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素養建設
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對建設政治思想過硬、師德高尚、專業知識業務精湛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師資隊伍起著關鍵作用。為此,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制度,為教師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并指出應盡的師德義務和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培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計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教育寓于教師業務培養之中。
(二)完善制度建設,健全管理機制
兩年來,以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據,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了相對適合學院發展和運作的管理制度。但是就運作效果看,還需要更好規范權、責之間的關系,教學、科研、學業指導等量化及其績效與待遇之間的關系。
(三)加強師資隊伍的業務培訓
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組織要獲得知識和技能,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雇傭新的成員,要求其己經或基本具備組織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采取替代辦法,即通過與其他組織的協商來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三是立足于現有的成員隊伍,通過培訓,開發其新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培訓與發展是高校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是幫助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學院師資培訓制度的設計,應該確立終身學習觀念,另外還應體現育人、用人一體化,并注重實效。這里特別要指出高校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師資隊伍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和完善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
激勵理論表明,集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組成集體目標的個體目標的實現,而個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個人能力的培養和組織績效評估系統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西方發達國家職教教師無不是用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留住高水平教師。目前學院個別教師參與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不積極的部分原因是工作量大、待遇和工作量不匹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與校內其他教師相比,業務上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因而要相應提高其工資福利待遇。創造良好的師資隊伍建設環境,穩定教師隊伍,需要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機制留人”。
參考文獻
[1]鄒文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社會福利,2013(11):15-17.
[2]申素花.美國社區學院師資隊伍的管理及對我國高職師資隊伍管理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9(5):65-67.
[3]彭爽.美國、德國、日本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與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2016(12):177-178.
[4]王姬.德國職業學校師資培養培訓模式與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1):30-34.
[5]穆小燕.日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特點及啟示[J].日本問題研究,2006(2):32-36.
[6]劉曉,沈希.我國職教師資培養:歷史、現狀與體系構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1):71-76.
[7]鄭聲衡.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J].開放潮,2007(5):44-45.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23.
[9]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意見[Z].教高廳[2002]5號.
[10]賀文瑾.部分l達國家職教師資培訓的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3):54-55
[11]陳祝林,等.職教師資培養的國際比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