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3 16:56: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手工藝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傳統手工藝市場分析

篇1

論文關鍵詞:傳統手工藝;藝術設計教育;創新;文化;消費市場

論文摘要:傳統手工藝是作坊式的師徒手把手地傳承技藝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將純熟的手藝絕活保留下來。而高等教育是側重創新研究模式,它是在否定基礎上再肯定,尋求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兩者的目標是相背離的。但是,它們也有互補性,傳統手工藝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和現代社會的審美和需求結合;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民族性,創新的根基不牢固,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結合市場經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對人才的需求來調整教學手段也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思索的問題。文中分析了兩者各自存在的利弊問題,探討了適宜雙方發展的契合點、利于合作和發展的規劃,以及如何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傳統手工藝逐漸得到重視并恢復發展起來,但是某些種類的手工藝還是面臨重重困難,無論從工藝手段、材質,還是應用價值等來看,都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只是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的保留,它們需要社會力量甚至是相關部門的扶持,如果目前只是依靠自身發展,短期內很難振興,需要重整發展之路,找到和現代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并適應現代審美、現代生活的新模式。傳統手工藝注重手藝的傳承,大部分是靠手工完成,其成本較高,在現代社會,比較難以適應大眾需求,但也有部分高端或是特殊消費群體能接受,但類似需求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推動某一個傳統手工藝行業的發展。對消費群體的科學細分將決定產業的出路,決定行業的存亡。

藝術設計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藝術設計的核心就是不斷創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隨著一批海外學者的歸來,而逐漸滲入了國內的藝術設計教學領域,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和實施的。時隔十幾年,國內這些高校仍然在繼續改革和創新著,并在不斷摸索適合本土的教學模式。

在通常觀念里,傳統手工藝產業很難和高等教育聯系起來。傳統手工藝是作坊式的師徒手把手地傳承技藝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將純熟的手藝絕活保留下來。而高等教育是側重創新研究模式,它是在否定基礎上再肯定,尋求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的目標是相背離的。但是,它們也有互補性,傳統手工藝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和現代社會的審美和需求結合;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民族性,創新的根基不牢固,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結合市場經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對人才的需求來調整教學手段也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思索的問題。正是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兩者可以找到發展的共通點,相互彌補,取長補短。

下面我們將結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教學實踐來分析、探討傳統手工藝產業和藝術設計教育的互動現狀:

以下是在當代手工藝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情況:2009年10月,我和幾個做專題研究的學生到江蘇省連云港東海縣對水晶手工藝產業進行考察。

首先,對東海縣水晶城進行考察。東海縣水晶城是東海水晶工藝品的集散地,也是全國水晶原料的集散地。在水晶城里大多是簡單加工的水晶工藝品,有的水晶飾品是按份量銷售, 基本沒有設計,也談不上什么附加值。當然水晶城里也不乏精品,但是按照水晶石材的檔次和雕刻工藝的精美來區分的,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高附加值的工藝品就是這兩者完美結合出來的產物。但是就我們所見到的精品,還是以傳統題材為主,它所面對的消費群體的數量正逐漸萎縮。

其次,對當地的水晶企業、作坊進行考察。通過對當地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考察發現,目前他們在傳統工藝的繼承上做到了極致,比如他們雕刻的佛像非常活靈活現,神韻十足。有的水晶還有著非常漂亮的包含物,比如一些有色金屬礦物質,會折射出美麗的光澤,挑選這一類材料雕刻成的佛像,幾乎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在藝術品收藏領域中,這種傳統工藝品有一定的優勢,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企業高層非常重視與高校間的交流,意識到傳統手工藝行業都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比如大多數傳統手工業沒有發展的遠景規劃,目前遇到的瓶頸就是只能滿足對傳統工藝的一部分市場需求,也就是不斷復制傳統的東西,形式上沒有創新,消費的群體也比較局限,并且當代設計理念相當缺乏等等。我們深入接觸的這家企業在行業里有一定的先知先覺,他們已經開始在自我的定位上尋找新的突破口。 轉貼于

通過與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交流我們有了以下第一手的資料信息:

一、規劃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在成立至今的6年時間里,以前三年的時間充分融入行業, 在此基礎之上實現企業規模擴大。

二、確定企業文化和理念

確定“我們的靈魂就是水晶,水晶就是我們的靈魂”的企業文化,提出“藝術化設計、產業化生產”的發展理念,堅持“不換思想就換人”的觀點。

三、引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促進企業發展

從08年引進第一批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師以來,企業在產品的質量、產品的銷售、管理模式等方面發展迅速,成績斐然。

通過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個案分析,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和傳統手工藝產業各自存在的利弊有以下幾方面:

一、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優勢: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具有系統性、開放性、交互性,對品牌意識及打造品牌的理念比較成熟 。

傳統手工藝的優勢:傳統工藝美術行業擁有精湛的技藝,其產品在收藏市場上具備堅實的基礎。

二、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弊端:由于傳統文化和技藝等方面的“斷代現象”,設計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方面存在欠缺,設計作品個性凸顯風格前衛,由此導致設計產品與消費群體脫節。

傳統手工藝的弊端:傳統手工藝行業面臨缺乏創新、品牌意識薄弱、市場分析缺乏科學性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的無力等諸多問題。

總的來講,傳統手工藝產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半自動化程度,特別是形態復雜的工藝品的加工大部分還是需要靠手工來完成,即使是使用機器,人工對機器操作的熟練程度也很難被電腦程序指揮下的機器完全替代。手工藝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很高,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照搬和重復古人的東西,其價值也是低廉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傳統手工藝產業中發揮了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與當代設計理念的融合以及對品牌的打造等方面的作用。 現代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和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結合需要找到適宜雙方發展的契合點,看清以上分析的各自存在的問題和具備的優勢,這樣才利于制定出長遠合作和發展的規劃,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因此我們還要逐步探索如何和企業產生聯動,如何引導消費市場,以及如何增加現當代手工藝術品的附加值,這將是我們藝術設計學科將要繼續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榮四海.基于創新生態鏈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篇2

投資規模:1000元左右即可啟動。

適合人群:普通農戶、手工藝人以及農副加工項目投資者。

新聞鏈接:2005年10月18日,《農民日報》作了題為“陽信農民玉米皮里采出‘金’” 的報道。

項目介紹

玉米皮過去要么用來喂牲畜,要么當柴燒,而現在被陽信農民編成花籃、簾子、草兜等各式生活用品或裝飾品,出口到英、德、美等10多個國家。加工玉米皮,投入低、風險低、利潤高。

經營模式

1.加工半成品:加工戶只需聯系好收購商,依照其收購標準,對玉米皮進行篩選、熏制、上色、分割,然后編制成符合其要求的半成品。這種模式利潤較低,但其工藝簡單,業務單純,適合普通農戶操作。

2.加工成品:一次性把玉米皮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工藝品。它對加工者工藝水平及產品開發與創新能力要求相對要高,經營者對產品的外觀、功能、消費人群、使用場合等都得充分考慮。

效益分析

前一模式中,一畝玉米皮可以增收500元左右;而后一模式利潤高得多:一雙玉米皮編織的涼草鞋,可賣30~80元,熟練的手工藝人,每天可編5雙以上,效益非常可觀。

花生醬

投資規模:20萬元即可啟動。

適宜地區:花生產區。

新聞鏈接:據《環球時報?生命周刊》2005年1月報道,許多人因害怕發胖不敢吃花生醬。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花生醬不但不會引起肥胖,還是一種非常好的健康食品。

產品特色

花生醬的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其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8倍,牛肉的1~2倍。花生醬中大量的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另外,常吃花生醬的女性,不易患糖尿病。

效益分析

一套15萬元左右的設備可班(8小時)產0.8~1噸花生醬。在麥德龍超市1瓶510克裝的花生醬標價12.9元,1噸花生仁可產0.9噸左右花生醬,優質花生仁市價在5000元/噸左右。除去加工成本,仍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

經營建議

1.選用籽粒飽滿、仁色乳白的花生仁,按標準工藝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和風味。2.上市初期,可掛靠大中型超市(如家樂福、好又多等),借其品牌上市,當有一定市場份額,技術和渠道比較成熟后,可以自創品牌,獨立經營。

山野藥茶

投資規模:15萬元左右。

適合人群:對保健、中醫及茶飲感興趣并有一定研究者。

市場分析

目前市場上,碳酸飲品已走下坡,果汁與乳酸等飲品也趨于飽和,而具有防病、美容和抗衰老等特殊功能的飲品,潛力極大。山野藥茶為功能型天然植物飲品,開發前景廣闊。

經營品種

山野藥茶品種可分兩大類:一類是樹葉制的藥茶。如橘葉、枸杞葉、松針葉、桑葉等不下十多種。另一類是山野茶制的藥茶,如野苦丁茶、野楂花茶、野金銀花茶等二十多種。根據市場需求,可以主營以下幾種:減肥型、降血脂降血壓型、保健型、美容型、兒童型及青年型。

利潤分析

規格為3g×20袋的“萬松堂”金銀花茶在超市售價20元,而金銀花原料價格每千克30~40元,利潤空間非常大。

經營建議

作為功能型產品,消費者最看重的是它的實際功效,這就要求經營者必須具備保健、美容、食療等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原料選購、加工組合等環節都要把好關;包裝規格上,宜結合不同消費者在不同場合的飲用方便需要靈活設定。

風味臘魚

投資規模:1萬元即可啟動。

適宜地區:水產發達、魚類資源豐富地區。

新聞鏈接:《中山商報》報道,“泰上王”臘味鯪魚遠銷港澳臺、東南亞及歐美等地。

工藝流程

原料魚預處理(清洗、去鱗、凈膛、去頭)漂洗瀝水腌制脫鹽調味腌制干燥檢驗切塊稱量包裝。

產品特色

臘魚有著鮮魚所不具備的特殊風味,且便于貯存,加上工藝簡單,在湖南、廣東等地的許多家庭都有制作臘魚的習慣。近年,這種傳統的水產加工品突破地域和季節限制,開始暢銷國內大中城市和國際市場。

效益分析

在超市里,350克包裝的“唐人神”簡裝臘魚售價為24.6元。加工臘魚,利潤一般為20%~50%。

篇3

LV,PRADA,GUCCI……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些東西老在你眼前晃悠,就像中國和奢侈品之間越綁越緊的關系,就像是交叉的雙C不斷出現在各大高端時尚雜志,就像愛馬仕的中國專賣店不斷增加……這一切,就像是,充滿了中國普通人民的生活中,完全上了癮。就像是時尚評論家、《時尚男人裝》主編瘦馬所指出的,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畸形價值觀,導致了國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功利消費心態,媒體的推波助瀾,外界炮制的虛假繁榮,更引誘青年人迷戀奢侈消費。

然而,藥吃多了,漸漸地身體適應后就會失效了,就算是再高級,再向往也會失去了新鮮感。到那時,對于那些習慣給中國人灌的國外頂級品牌商們來說,又該是一件頭痛的事情了。隨著日本奢侈品消費的下降,麥肯錫分析師布賴恩?薩爾斯伯格(Briansalsberg)就在《日本奢侈品市場分析報告》中指出,除了經濟危機的影響,更主要是奢侈品消費發生轉移的必然結果,“奢侈品牌在日本吹起了層層泡沫,大量開店,人們在每個街角都能買到奢侈品,此時奢侈品牌離死就不遠了”。時尚的微妙之處就在于:某種產品,用的人越多,你就會發現許多本來不該用這個東西的人也在用,于是你就不用了,大家也就都不用了。

我們并沒有那么有錢

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又怎樣?其實,我們并沒有那么有錢。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美金,在世界排名100多位。以這樣的人均而成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費國,可見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群占據了這個國家大部分的財富,主力消費群體也就是這樣一小部分人。而且,當我們以這樣的整體收入水平來和美國,日本討論奢侈品,似乎變得沒什么可比性了。這樣說來,穿PRADA的人民似乎也有點夸張了。

不僅如此,在中國消費奢侈品,“心理”遠遠大于“金錢”和“品位”。曾經在阿瑪尼和拉爾夫?勞倫擔任過CEO的麥禧德說,奢侈品牌有兩個重要因素――排他性和讓消費者做夢,也就是品牌的歷史和文化,“這兩者都能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心理”。來自尼爾森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市場上,價格標簽依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人們用價格來衡量產品品質,而品牌在中國依然是富裕起來的人們追求的標簽,這種標簽隱含的意義,還有文化與品質。

虛榮,一根軟肋

試問,有多少人消費奢侈品是打心底里為了品位,當然你有足夠的資金去消費無可厚非,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還沒有太高消費能力的年輕人,可能要餓上幾天的肚子,只為了買一件,以為能換來別人羨慕眼光的并不是很實用的東西。

當然,那些大牌早就摸清了中國人那種富裕起來,急于顯富的心理。在他們那里,按照國家來分,中國當是數一數二的VIP。

這兩年來,“中國元素”成為各大品牌的最愛,多少有點討好“中國”的感覺。為此提供佐證的是,愛馬仕計劃推出一個“中國的奢侈品品牌”,以中國即將失傳的手工藝技法構建。外界普遍猜測,這個品牌會與中國絲綢、刺繡有關,愛瑪仕的負責人說:“這將是一個完全的中國品牌,而不是愛瑪仕利用中國元素推出系列產品或者子品牌,當然這背后會有愛瑪仕的資金與管理上的投入。這個品牌是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尊重,也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我們“大肆”的消費奢侈品,但是其實仔細想想,并沒有為中國經濟做出那么大的貢獻,很多程度上是為他人送了干糧。英國咨詢公司OC&C預計,中國奢侈品市場的規模將在明年增至120億美元,將超過日本。即使這樣的數據,也無法真正對中國奢侈品消費份額做出判斷,因為中國境內的消費數據無法真實地反映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貢獻,因為關稅等原因,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更多消費其實已經通過旅游或公干,貢獻給了國外市場。

人民都穿PRADA,有辦法

曾幾何時,奢侈品牌推行了“時尚民主化”的策略。有媒體指出,“民主化”最關鍵的是一條“香水法則”:如果你買不起一件衣服,總能買得起一瓶香水吧。香水還可以換成唇膏、太陽鏡、絲巾、手袋、鞋子。按市場顧問的解釋就是,弄一些高檔的東西,標一個不太貴的價格,吸引有購買力但從未試過名牌的人來買。卡爾?拉格菲爾德80年代去香奈兒后,重新發揚香奈兒的性感、優雅,但他最大的貢獻是推出首飾、太陽鏡、手袋、化妝品,甚至沙灘拖鞋、皮劃艇,把它做成了市場化最成功的時尚品牌。這個過程中,奢侈品的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變,不僅促成奢侈品航母LVMH的誕生,也促進了Anya Hindmareh、Tod’s、ManoloBlahnik、Jimmy Choo、Coach等小型奢侈品牌的發展。

篇4

[新聞鏈接] “來問‘走馬燈’的還真多”。今年春節期間,《杭州日報》以此為題報道了市民對走馬燈的熱情關注。

[走馬燈] 走馬燈,也叫轉燈,是中國民間彩燈的一種。其構造是在一根立軸上部橫裝一個斜翼系統和葉輪,立軸下端附近則裝一盞燈或一支燭,點燃后,上方空氣受熱膨脹,密度降低,熱空氣即上升,而冷空氣由下方進入補充,產生空氣對流,從而推動葉輪旋轉,并帶動與立軸相聯的各種圖像(偶)轉動。

[市場分析] 走馬燈有著廣泛的民間基礎,每逢佳節,走馬燈便被掛在房前屋后。在今天,走馬燈外殼使用的是合成材料,照明用的是交流電燈泡。在款式、造型及色彩等方面也都有了相應改進和創新,其營造氣氛、裝點環境等功能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它們開始走進居室、廳堂及會展現場。以新思維來挖掘、開發走馬燈這一民間工藝品,有前景。

[效益分析] 一個出廠價100元左右的合成材料制走馬燈,其成本一般不超過50元。利潤非常可觀。

[操作提示] 1.學習并熟練掌握各式傳統走馬燈的制作工藝。2.細分產品功能,針對性地開發和拓展產品類型:風格上,可以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可以是時尚精致的;造型上,有桶形、四邊形、臺燈式、亭式等;材料上,可以是木質,可以是合成材料……3.除了走工藝品、家居飾品的通用渠道外,可直接聯系酒店、賓館、廣告公司或企事業單位,為其批量訂制。

[投資規模] 10萬元左右。

[適合對象] 手工藝愛好者及工藝品加工廠。

野生堅果油

[食用價值] 習慣上人們普遍地把裹著堅硬外殼的諸多植物種子統稱為堅果,用堅果榨取的食用油營養豐富,有極高的保健價值:對血糖或糖尿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營養不良,利于胎兒大腦發育;保護心腦血管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健身美體,促進血管內壁細胞再生,緩解內皮功能紊亂等。

[項目概述]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山區,都有著各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堅果:杏仁、核桃、胡麻、山野棗等等。過去,大部分野生堅果多半在深山里自生自滅了,若購置一套設備,專門收購野生堅果加工高檔食用油,前景不錯。

[案例鏈接] 2006年3月,北京市懷柔區的黃恩林投資50萬元,安裝上了中國農機研究院為其特制的精煉設備和為其推薦的榨油機、真空過濾器,僅4個月的時間,就生產杏仁、核桃、胡麻、南瓜籽等高檔食用油3000公斤,收入36萬元。

[投資提示] 1.在特定區域內,野生堅果的種類和產量畢竟有限,為了滿足原料需求,豐富產品結構,投資者一方面要將采購網往周邊地區擴張,同時,選擇幾個適合本地栽培的堅果品種馴化繁殖,規模化人工種植。2.產品走中高端路線,以功能性、營養性為主要訴求點,品牌化經營。

[投資規模] 30萬元左右。

[適宜地區] 野生堅果資源豐富地區。

[適合對象] 農民、中小投資者及小型食用油加工廠。

個性紙巾盒

[市場連線] 在廣州某家居用品店里:一個草編紙巾盒賣68元,經過處理的草梗結合手工編織,使其外觀清新自然,再以中國結和玉飾的點綴;一個漆繪紙巾盒賣價218元,傳統首飾盒的漆繪手法給人艷麗華貴的感覺,再配以凝重、古樸的銅扣裝飾;一個木架紙巾盒賣價128元,紅、黃底色搭配,透著西方油畫的色彩,帶著濃郁的歐式風格的高架款式……

[項目概述] 因為創意,小小的紙巾盒也有了靈魂、氣質和內涵。質樸的,保持著自然、原材料的原始光華,如夏威夷海邊的沙灘女郎;復古的,采用繡花、漆繪等手法,散放著奢華的神采,恍如舊上海百樂門的舞蹈皇后重現;逗樂的,靠其古怪、夸張的造型、離奇的主題讓人忍俊不禁――將藝術創作及玩具設計的理念融入紙巾盒的設計加工,有廣闊天地。

[操作要點] 1.在主題、材質、造型、工藝及風格上,打開思路:可溫情可逗樂,草、木、藤、布皆可為用,可卡通可夸張可寫實,可地方可民族可傳統可現代可時尚。2.細分產品市場,針對性開發:家庭用的、車用的、食堂用的、酒店賓館用的等等。3.可在人流密集的商場、步行街、家居城等開設專賣店,同時針對家庭、企業開展個性化訂制業務。

[投資規模] 5~8萬元。

[適合對象] 城市小本投資者。

即食型方便餛飩

[市場背景] 餛飩在我國一直是廣大百姓喜愛的傳統小吃,但其在儲藏、運輸、銷售和食用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即便速凍餛飩也很難改變這一狀況。若能研制出像方便面一樣能在常溫下長期儲藏且銷售的即食型方便餛飩,前景廣闊。

[科研成果] 用開水泡三五分鐘就可以吃的即食型方便餛飩,由我國食品工業專家趙耀東研制成功并在最近取得個人國家專利。

[產品特色] 即食型方便餛飩用熱水沖泡3分鐘即可食用,口感好,面皮筋道、滑爽、不渾湯、久泡不糟;餡料鮮美可口,可與鮮餛飩的口感和外觀相媲美;外觀晶瑩,皮薄餡大,保持了天然特征;含脂肪率較低,蛋白質含量較高,富有營養;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成品不易變質,可在常溫下保質半年。

[投資提示] 1.除了即食型方便餛飩,趙耀東先生還研發出方便水餃、餛飩面、微波方便菜肴系列等多種新型方便食品,可很好地豐富產品系列,投資者也可自由選擇。2.有一定資金實力的,可規模化生產,并將銷售重心鎖定在大中型超市;小本投入者,可以社區及街道小超市、菜市為重點。在產品包裝和推銷時,應強調產品的最大特色:方便、營養與健康。

篇5

刺繡簡介

刺繡[1],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繡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中國的手工刺繡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后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此外還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麻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繡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臺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民代刺繡中最著名的是顧繡。 刺繡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征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繡于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繡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繡品已進入外貿市場。[2]

最古老藝術

水族馬尾繡:最古老的刺繡藝術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心靈手巧的水族婦女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民間工藝,聞名遐邇的水族馬尾繡獨樹一幟,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最近馬尾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這一古老的原始藝術的保護帶來了更好的機遇。

刺繡源流

刺繡起源很早。黼黻絺繡對鳳對龍紋繡淺絹面衾

之文,見于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繡。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繡。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繡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繡于尺絹之上,因刺繡聞名,見于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繡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繡家在美術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繡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在先秦文獻中有用朱砂涂染絲線,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繡朱紅的花紋的記載及所謂"素衣朱繡"、"袞衣繡裳"、"黻衣繡裳"之說。在當時既有繡畫并用,也有先繡紋形后填刺繡藝術

彩做法。 戰國時期的刺繡已很精美,這時期的刺繡用的都是辮子繡針法,也稱辮子繡,鎖繡。湖北江陵馬山硅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繡品,有對鳳、對龍紋繡、飛鳳紋繡、龍鳳虎紋繡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繡而成,并且不加畫填彩,這標志此時的刺繡工藝已發展到成熟階段。這些繡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并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并用,穿插蟠疊,刺繡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繡紋樣的重要特征。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繡,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繡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繡)繡成于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游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繡藝術之成就。漢代繡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繡品,更有助于了解漢代刺繡風格。從這些繡品看,漢繡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云紋,翱翔之鳳鳥、奔馳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繡新采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繡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刺繡佛像供養人

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于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繡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繡全部繡出,成為滿地施繡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繡,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不少唐繡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繡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繡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繡,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繡為主,并采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繡底質料亦不限于錦帛和平絹。刺繡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系,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繡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繡之繡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至于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繡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于繡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并及于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于絲繡,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繡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刺繡之發達,由于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繡院掌纂繡。徽宗年間又設繡畫專科,使繡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繡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繡作。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繡前需先有計劃,繡時需度其形勢,乃趨于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繡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繡之特色。 元代繡品傳世極少,臺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繡之精工。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繡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繡密集金剛像》為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繡,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繡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貼綢料并加以綴繡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明代刺繡以灑線繡最為新穎突出。灑線繡用雙股捻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繡制,以幾何紋為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繡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繡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灑線繡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為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捻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制成,是明代刺繡的精品。屬北方繡系的還有山東魯繡、衣線繡和輯線繡。 明代刺繡始于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繡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繡之真傳。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顧繡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繡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繡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繡繪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繡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繡完成繪畫之制作,于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繡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繡技術。 清代刺繡,多為宮廷御用的刺繡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后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繡作坊,照樣繡制,繡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繡,同時在民間先后出現了許多地方繡,著名的有魯繡、粵繡、湘繡等、京繡、蘇繡、蜀繡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繡,后又稱為“四大名繡”,其中蘇繡最負盛名。蘇繡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繡運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繡針法的多種變化,繡工更為精細,繡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為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繡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繡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繡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余覺之妻沈云芝繡技精湛,聞名蘇州繡壇。沈氏30歲時,逢慈嬉太后70壽辰,沈氏繡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繡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表現于刺繡之中,新創“仿真繡”,或稱“藝術繡”,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近代刺繡藝術家沈壽,不但繡藝高超,還分類整理歷代刺繡針法,繼承顧繡、蘇繡傳統技藝,并引用西方素描、油畫、攝影的表現方法,創造散針、旋針、以表現物體的明暗虛實。她繡制的意大利帝王肖像,在意大利都朗世界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會展出,獲世界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 1911她在年天津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傳授繡藝,組辦女子師范學校傳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晚年病中寫成《雪宧繡譜》,總結中國自唐宋畫繡、明代顧繡以及她的美術繡所刺繡針法,為中國刺繡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蘇繡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繡,如亂針繡、束繡、雙面繡、雙面異色繡、精微繡、彩錦繡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繡,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繡最早多為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制作,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繡,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歷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繡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繡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繡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繡實物之一。到了漢代,刺繡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繡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后產生號稱"四大名繡"的蘇繡、粵繡、湘繡、蜀繡。上海的露香園顧繡,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繡。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于刺繡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并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繡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繡品,一時顧繡成為刺繡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繡,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繡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繡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里,刺繡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2006年,揚州刺繡技藝被省政府批準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篇6

1885年,美國喬治亞州的潘伯頓醫生(DrJolms Pemoerton),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蘇打水攪在一塊,成為一種深色的糖漿。他的合伙人羅賓遜(Frank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它叫可口可樂。

1908年初,英國移民馬吉斯?康威斯在馬薩諸塞州小城馬爾頓建立了自己的“波士頓橡膠鞋工廠”――這個作坊日后叫匡威。

1916年3月7日,一家叫BFW(BayerIscheFlugZeuq worke,意為“巴伐尼亞飛機制造廠”)的公司成立,始創人名為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1917年了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后,BFW公司開始重組,正式命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這是我們后來熟悉的寶馬。

1921年,意大利人Guccic Gucci從海外吸取工作經驗后回歸家鄉意大利,并于佛羅倫薩開設其首間店鋪,售賣以卓越的佛羅倫薩手工藝制造的皮具用品――這家公司后來叫GUCCi。

這些著名品牌離我們最近的也有80多年歷史。

2004年,武漢煙草集團打造黃鶴樓1916,短短三年,迅速躋身國內頂級煙草品牌行列。黃鶴樓品牌則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就由一個地方性的、趨于邊緣化的品牌成長為中國主流高檔消費品牌。

為什么?

“湖北中煙,特別是黃鶴樓品牌的發展,是煙草行業異軍突起的代表,也是中國煙草近年來發展進步的一個象征。”2007年9月5日,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姜成康在視察黃鶴樓科技園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黃鶴樓五年實現100億的經營發展,決非幾個奇招妙想所能奏效,它靠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企業實現飛速發展,從來都需要做大量的扎扎實實的具體工作,這些工作旨在與社會進行溝通,將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品牌文化最終植根于消費者的心智深處。”湖北中煙市場部研究所所長戚新平說。

如奧美廣告創始人大衛?奧格威所言:“最終決定品牌市場地位的是品牌總體上的性格,而不是產品之間微不足道的差異”。

歷史傳奇:為品牌信賴奠定基礎

“消費者是需要一種‘品牌信賴’的,大多數人不會愿意為一個不堪信賴或不甚了了的品牌而常年解囊。通過品牌的歷史傳奇,幫助消費者建立起對品牌的一種信賴,是黃鶴樓品牌成功的第一個密碼。”黃鶴樓品牌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陳實說。

黃鶴樓,處長江之心、中國之臍。踞蛇山之巔,外五內九,氣度尊貴。這一中國名樓的尊貴氣質使得消費者對“黃鶴樓”品牌很大程度上預先有了自己的消費審美判斷。

以“黃鶴樓1916”為例,“1916”在這里不是一個普通的年份標記,而是―個視覺符號和文化符號,向人們講述著一段歷史回憶:“黃鶴樓1916”所采用的“南洋煙魁壹號”配方,出自中國商人禮騁的玻利維亞籍首席煙草配方師,當時因生產成本過高而未能實現,落下一個“奢華的黃金夢想”。如今經過反復調試,終于成功解決技術瓶頸,再現且升華了這一珍貴配方的精髓。

“1916”的煙支與包裝對歷史也有著細致入微的演繹:煙支的長度回歸無濾嘴時期的70mm,設計采用的是極富反差效果的金嘴+白色盤紙,透現出一種低調的奢華;在包裝方面,以當年南洋兄弟的設計為借鑒,汲取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精華。取材豐富的傳統紋飾,從而傳達出經典的基調。黃鶴樓1916因將歷史傳奇注入了品牌的基因之中,其價值于是得到提升,擁有了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動力,品牌風格也由此奠定了基礎。

對黃鶴樓這一歷史名樓悠久文化的比附及南洋兄弟煙草歷史的追溯則讓這個品牌有了豐富的歷史感,使其更為血肉豐滿,成為一種傳奇的載體。通過這種符號的轉換,誕生才三年的“黃鶴樓1916”巧妙地擁有了上千年的中華文化的血脈。

“黃鶴樓漫天游”的開發也是遵循的這種開發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漫天游”產品的命名,源于黃鶴樓的故事。古詩詞對此就有動人的描寫:“千杯恩,十年舞,此去漫天游。”漫天游在產品設計方面,既因襲歷史又不拘囿于歷史,同時借鑒西方華貴富麗的設計風格:展現漫天游金碧輝煌的完美品質,讓人們在品味傳統文化的同時感受現代的氣息。這種將中國古典雕飾刪繁就簡再與西方表現相結合的手法,是對歷史的一種創新演繹。

“黃鶴樓論道”的開發則是基于對歷史的一種“顛覆”。自取名開始,即從湖北悠久的道教文化中汲取靈感,致力于表達一種通達脫俗、隨心所欲的智慧心境。在產品設計上顛覆了傳統煙包設計對產品的認知:采用漆器寶盒風格的外觀設計,將所有的產品備注信息集中在盒體背面(傳統設計則是分布于煙包的兩側),盒體四周則飾以草書文字“天賜淡雅香”,形成簡約、畦美而富有傳統文化氣息的整體風格。論道的開發,在形式上對煙包的傳統外型進行了顛覆,但在產品開發理念和設計語言上卻張揚傳統文化的優雅和經典。

“黃鶴樓用一個個這樣的產品向人們闡釋了企業的歷史和文化淵源,讓人知道了它是誰,它從哪里來,這就為構建品牌的信仰體系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礎。”陳實分析。

企業意志:為品牌信賴提供依據

“想做就做”(Just do it),“換個方式思考!”(Think different)。這些體現企業意志的簡單的詞語可能不是耐克、蘋果公司的使命,但它卻向人們傳遞著一種信息,讓人們相信這些產品。

“一個企業的企業意志,界定了企業的本質和存在的原因,表達了自己的以及它需要人們相信的東西,為自己的品牌信仰體系提供了可信的依據。”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說。

從2003年開始,武煙集團將企業的戰略發展置于一個全新的高度上,重新定位了企業的價值觀,樹立了嶄新的富有創造力的企業意志一“思想力:行動力”,并將這一核心理念貫徹到企業行為的各個層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夢想,思想力與行動力的有效結合,就能創造出很好的輝煌。思想力+行動力=無限可能。”鳳凰名嘴吳小莉說。

而“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這是時代的主流價值和精神追求,也成為武漢煙草集團的核心理念。

符號:為品牌認知構筑平臺

符號,是構建品牌、認知品牌的有效工具。

觀察那些成功的品牌:耐克的那一道飛馳的閃電符號、Burberry的紅色、駝色、黑色和白色組成的大小格子,這些符號一旦被人接觸,整個品牌的形象便頓時凸現出來。不管這些符號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東西(聲音、味道或其

他的表現形式),它都會向人們傳遞著一種感覺,揭示品牌的精髓所在,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黃鶴樓品牌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與人文傳統。在品牌傳播中需要有一個能夠承載這段歷史與文化的平臺。享有“千古江山第一樓”盛譽的黃鶴樓古建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匯聚了濃厚的中國人文特質,這也正是黃鶴樓品牌所具內涵的最佳體現。黃鶴樓品牌如此與文化水融,與消費者共雞唱和,自然能在中式卷煙發展基礎上形成具有民族化情節和元素的經典品牌。

在黃鶴樓品牌構成中,始終保持著歷史的傳承:黃鶴樓以南洋兄弟頭像為符號,~來緬懷先人的創業艱辛,同時向人們展現了有著中國民族煙草工業血統的象征。

儀式:為更可信賴新辟溝通

“儀式令人感受莊重。開辟具有儀式感的全新溝通方式,是黃鶴樓品牌成功的又一個密碼。”陳實分析。

以黃鶴樓1916為例,其煙葉來自于原始山區80畝原產保護地,經5年天然山洞儲藏。吸納天地之靈氣,采擷勝境之精華,完全真材實料配方。得以煉就其卓爾不凡的天賜品位。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黃鶴樓1916全部采用手工工藝制作,確保每一根1916的尊貴無比,非常有限的產量,更顯珍貴與稀有。

這些生產流程,通過儀式化的種種細節將品牌的優勢資源一一傳遞給消費者。

黃鶴樓不僅善于制造企業與社會公眾的接觸點,同時在企業內部也形成了一些儀式化的流程。有這樣一個細節:武煙集團核心管理團隊每天的工作是從清晨六點半的工作會議開始的。每天如此,無論周末還是節假,也無論前一天是否加班。早上六點半的工作會議,已成為武煙集團一個不可缺失的儀式。就是這類儀式,體現出企業意志的貫徹能力,展現了企業發展的堅定決心。

差異化競爭:為品牌覓得獨特優勢

中式卷煙,是有別于英美式混合型卷煙、適合中國煙民消費嗜好的烤煙型卷煙。過去,中式卷煙的香型僅有三種風格:濃香型、清香型和中間香型。

濃香型的主要代表品牌是中華。品吸中華能明顯感覺到香味的濃厚豐富。吸食過程中香氣豐濃而優美,多而芬芳,厚而留長。

清香型以玉溪為主要代表品牌。品吸之中,香味清新的感受較為強烈。清香型產品的特征是香味飄逸,幽雅而愉快,遠揚而留暫,香味突出而清新。

中間香型介乎清香和濃香之間,以芙蓉王為主要代表,主要特征是整體平衡性好,醇和雅致,層次豐富。

黃鶴樓基于自己對傳統的理解和對創新的認識,將既有的卷煙香型融匯貫通而自成一派,名為“雅香”。

清華大學蔡軍教授研究中國人的生活形態與審美觀,建立起了一個坐標軸來概說,其中橫軸是年齡階層,縱軸是社會階層,在生活形態與審美觀上中國人可以分為派、禧、雅、酷四個族群。而“華、溪、樓、王”則對應了不同的族群。

隨著獨特的品牌定位以及強勁的發展趨勢,黃鶴樓迅速跟其他三種風格的代表品牌被行業觀察人士稱為中國高檔卷煙的“四大天王”。黃鶴樓傾力打造的“雅香”新品類,豐富了中式卷煙的內涵,增強了中式卷煙的整體實力,而且為“在有限資源下如何運用戰略眼光給品牌持續發展提供獨特價值”做了一次成功的示范。

話語體系:為品牌傳播制造聲音

“品牌的話語體系也是品牌的一個資源平臺。系統地運用品牌資源。為品牌與消費者溝通建立獨特的言語表達方式,這是黃鶴樓品牌成功的又一個密碼。”陳實分析。

很多人不知道,“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這一說法源自武煙,這個樸素而簡約的感官體驗,直接描述了其產品的出色之處。

如今,黃鶴樓以技術創新為手段,將“人本”理念融入產品,致力于改善喉部舒適性,開展煙氣理化指標對喉部影響的研究,建立了系統、動態的360度護喉理論體系,形成依據人體生物鐘變化護喉、采用多重技術手段潤喉、借鑒中醫陰陽五行平衡理論舒喉等技術,使得煙氣對咽喉的刺激性被降到最低程度,緩解了咽喉的不適:同時還通過添加天然的本草提取物,令產品獲得了潤嗓生津的功能。目前在終端黃鶴樓已經形成了“不傷喉”的良好口碑。

所有的產品信仰機制都會有一套專門的話語體系,人一旦融入這種體系,便融入到一個群體。正如只要在星巴克喝過咖啡,就?定知道“高杯”和“大杯”的區別。

傳承創新:品牌發展的核心動力

歷史為黃鶴樓奠定了品牌的身份和DNA,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文化內涵上,技術方面更是如此。黃鶴樓品牌傳承自1916年南洋兄弟所開創的中式卷煙傳統,在既有的生產技術基礎上結合當前市場需求加以創新,成為品牌發展的核心動力。

“過去看過很多煙廠,這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大規模、高科技的煙草科研機構……從黃鶴樓身上,看到了高科技。”2007年11月8日,視察黃鶴樓科技園后;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評價。

韓煥章是中式卷煙傳統的衣缽傳人,作為中國煙草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被譽為“黃鶴樓香煙之父”。早年他曾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擔任配方師一職,繼承了南洋兄弟煙草的傳統智慧,如今,韓煥章老先生是武煙技術中心的高級工藝及配方專家。作為一位中式卷煙的配方大師,德高望重的韓老先生在企業“傳、幫、帶”的傳承模式下,將中式卷煙傳統繼續發揚與創新,取得了車碩的成果。

“韓式三角理論”便是其中一個,該理論是在總結中式卷煙配方實踐基礎上所提煉出來的科學模型,把煙草的配料、工藝進行了科學量化,為企業制煙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此外,韓老先生在中國傳統煙葉加工工藝的基礎上獨創“木桶理論”,將黃鶴樓品牌所用煙絲經加香加料后,貯存在專用木桶內進一步醇化,增加了煙香的醇厚感,使產品風格更穩定。

在產品生產方面,韓老先生提出了“分類加工、量身定制”的“小鍋小炒”制絲理論,這是為黃鶴樓自主研發的一條特色制絲線,實現了目前烤煙型卷煙生產所需要的分類加工和精細加工的技術要求,而且可以進行新的工藝、配方、加香加料技術模擬試驗。

在產品的人性化設計方面,韓煥章又提出了創新思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黃鶴樓1916首創根據人體生理變化而區分的盒體包裝。一盒卷煙中分別放置不同煙支,滿足早晚不同的需求;黃鶴樓漫天游則開創了“雙翼”式對開盒型,避免放置取煙時的二次污染:而黃鶴樓創立的短支卷煙國際新標準,為中式卷煙建立了新的技術標桿。

2007年11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黃鶴樓科技園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包括黃鶴樓減害降焦、現代管理研究、黃鶴樓提升品質品味等合作項目,涉及天然本草香料、原生態煙葉提質、環保性材料研究、高級科研營銷管理人員培訓等領域。

黃鶴樓科技園始創于2003年初,內設天然本草香料研究所、原生態煙葉研究所、黃鶴樓學院等十三所一室一院,外延神農原生態煙葉實驗站、紅坪天然本草、中草藥種植園和特色香料實驗基地等,先后與2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協作關系,與400多名社會專家、精英人才開展技術合作,為黃鶴樓品牌持續成長提供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支撐。2007年,武煙集團已申報專利64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累計申報專利達139項。

篇7

關鍵詞:民族地區 旅游產業 運行要素

目前,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起步,并且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但從長遠來看,產業運行尚存諸多問題,例如產業發展定位不明確,產業內部存在惡性競爭,產業規制措施不健全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民族地區將有可能遭受多方面、深層次消極影響。因此,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產業運行機制,以使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本文重點分析旅游產業運行的五個主要構成要素,以期為下一步構建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機制提供支撐。

一、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

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定位是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開始的首要任務,任何一個區域旅游產業發展都應建立包含一個或若干個核心目標和系列擴展目標在內的目標體系,其核心目標一般為產業發展目標和實現產業在區域經濟中作用和地位的貢獻率目標;旅游產業發展的擴展目標涵蓋文明發展、價值發展、社會結構發展和社會環境發展的社會發展目標。[1]民族地區在旅游產業發展中尤其要關注產業發展的擴展目標,這是因為擴展目標的實現,既是旅游產業經濟目標實現的前提,同時又具有獨立的社會、文化和環境價值,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依據。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目標定位一經確立,便具有綱領性質,其對于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具有不可動搖的指導意義,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每一環節都將在發展目標的框架內進行。

二、編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是指在旅游產業要素發展現狀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游產業的屬性、特點和發展規律,并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趨勢,以綜合協調旅游產業的總體布局,關系內部要素功能結構以及旅游產業系統與外部系統發展為目的的戰略策劃和具體實施。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就是缺乏產業發展規劃,旅游產業的運行完全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由于宏觀層面的規劃指導缺失,在微觀層面就表現為市場秩序混亂、旅游者投訴不斷、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等等。所以,民族地區旅游產業要謀求發展,首要的工作便是編制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指導發展。

三、考量旅游產業供給要素

生產要素是維系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生產要素,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范疇,現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實際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也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旅游業的生產要素囊括的范圍非常之廣泛,它具體涉及到滿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方面的眾多生產要素,而對于民族地區來講,最為緊缺的首先要數資金;其次為人力資源,即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再次為滿足人們現代生活所需的各種要素。

(一)資金

民族地區相對較小的經濟總量,決定了其在資金要素上供給嚴重不足,必須借助外來資金要素的投入。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吸引外來投資,可以出臺旅游投資優惠政策,給予外來投資者稅收、貸款等多方面優惠等民族地區旅游業吸引外來資金,在引進外來資本的同時,要努力開辟多種渠道實現區域內融資,培育并引導區域內生資本流向旅游產業。對西部民族地區旅游產業來說,產業發展基金是一條重要的資金渠道[2]。

(二)旅游人力資源

民族地區旅游產業要發展,必須具備充足的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人力資源。為此,首先要從本區域發掘旅游專業人才,通過有效途徑,如職業培訓中心、旅游院校等,培養不同層次的適合不同崗位的專業人員;其次要通過優惠政策,打造展示才華的平臺,以吸引區域外的各種旅游專業管理、技術人才不斷流入。要加強對本區域少數民族居民的專業培養,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參與熱情,幫助他們實現在旅游行業就業。

(三)現代生活服務設施及其他要素

民族地區在發展旅游產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現代生活服務設施的配備,如銀行網點、郵政網點、移動通訊網點以及網吧等的設立,這些設施的配備情況會直接影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感知。

四、扶植旅游微觀企業組織

旅游微觀企業組織是旅游產業運行的真正主體,只有微觀企業組織的強大,才可能有旅游產業的強大。因此,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的根本途徑在于培育一批具有優勢競爭力的微觀企業組織。一般來講,人們把旅行社業、飯店業與旅游交通業并稱為旅游產業的三大支柱行業,這些行業中微觀企業組織的發育程度標志著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的成熟度。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運行,首先要有選擇地扶植一批有競爭力的微觀企業組織,并通過它們的不斷壯大帶動整個區域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其次要進一步培育1-2個龍頭企業,形成大的企業集團,使之具備較大的抗風險能力,并有實力參與對外競爭。

五、提升旅游市場營銷

旅游市場營銷是旅游經濟個體(個人和組織)對思想、產品和服務的構思、定價、促銷和分銷的計劃和執行過程,以實現達到經濟個體(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3]。旅游市場營銷的四大因素包括: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及促銷策略。

1.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要立足本地旅游資源,突出民族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旅游者喜聞樂見的旅游產品,特別對于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要精心打造,在激發游客參與度上多下功夫。

2.在旅游產品的價格制定上,可以廣泛應用心理定價、折扣定價、招徠定價等定價策略[7],特別對于民族地區的特色手工藝制品,可以嘗試心理定價策略中的聲望定價策略。

3.在旅游產品銷售渠道的設計與安排上,一方面要廣泛采用傳統的依靠旅行社銷售旅游產品的策略,并不斷根據需要加以改進,一方面要積極應用現代網絡手段,實現旅游產品的網上銷售。

4.在旅游產品的促銷上,民族地區旅游產業進行對外宣傳促銷的主體應該是地方政府,由它們統籌使用相對較少的促銷費用,研究確立并對外宣傳民族地區的整體旅游形象。民族地區旅游產業形象的定位及樹立是其營銷工作的核心,而形象定位又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問題:(1)形象定位應以市場調查為出發點,通過詳細而周密的市場調查、市場分析,深入了解并把握客源市場的消費傾向和旅游偏好,找出定位的切入點;(2)形象定位當立足于區域內的旅游資源特征;(3)形象定位必須考慮本區域的歷史文化特征及社區居民的參與互動;(4)形象定位必須考慮本地區的競爭優勢,避免定位與競爭對手重復。

參考文獻:

[1] 把多勛.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論綱[J].旅游科學,2005(3):10-15

[2] 劉云.論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臺真實[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7(2):71-72

[3] 趙西萍等.旅游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6

篇8

[關鍵詞] 薩滿面具圖案;生態旅游餐飲; VI 設計;設計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46

[中圖分類號] F590.7;F7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3- 0109- 03

0 引 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餐飲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一些消費者不僅會注重餐飲的服務質量,與此同時消費者還更希望體驗到企業文化內涵。生態旅游餐飲文化有著當地的民族文化特色,長白山生態旅游蘊含了薩滿文化的氣息,在長白山景區到處都能體會到薩滿文化的內涵,薩滿文化有著有悠久的歷史,一個餐飲品牌文化的成果和創造力可以以民俗文化的繼承、文化影響力來展現,薩滿文化元素在餐飲VI設計中講究作品的好看,更要突出餐廳環境給消費者在用餐時帶來一種視覺上的盛宴體會。

1 薩滿面具圖案的發展及特征

滿族薩滿面具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個神奇的探索,就像絲綢之路一樣為我國寶貴的財富。薩滿面具經過了歷史的傳承,在以前是由茅頭紙和窗戶紙裁16開大小長方形圖紙,繪制出來的,每一張面具上被賦予具體的色彩、神明和象征含義。暗黃色的圖譜紙張見證了時間的痕跡,我們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使滿族的面具光芒再現。薩滿面具的發現補充了北方面具文化的空白。面具圖譜形態十分豐富,有風、雨、雷、電,人、禽、獸及各種象征圖譜,反映了面具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觀念。在圖形藝術方面,滿族面具的造型藝術比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面具藝術更加發達,其特點如下。

1.1 寓意頗深

滿族面具同其他少數民族面具一樣是在超自然面前恐怖的表現,也是一種反抗、奮爭和充滿理想主義的表現。“它代表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當個體自身失去信心,使自己的屬性發生轉變,從而進行自衛、逃避現實或者攻擊的手段,這種手段緩解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作為一種精神屬性的武器,直至自身開始自信,毫無畏懼,滿族面具就成為一種娛樂方式。”從近百個滿族面具的排列中我們可以窺見滿族先人生存心態、世界觀及審美觀的發展軌跡。同樣,面具也印刻著民族經濟發展的軌跡,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史書。在面具的背后,如滿族面具“佛朵媽媽”是滿族的天母神,相傳在人類遭遇洪水時,是她用柳枝拯救了人類,又用柳葉繁育了后人……;又如“其其旦女神”見大地冰凍千尺,無法繁育后人,她私盜神火拯救人類,而被神火灼成怪獸等。佛朵媽媽、其其旦女神面具均映射著滿族的發展歷史和對于火的敬仰之情。

1.2 源遠流長

滿族面具的主要內容是以女神形象為主,從神名的起源來推測滿族的面具形成于母系社會后半期并逐漸向父系社會過渡這個時期。

4000-5000年以前,那時北方人類多以采集、漁獵為生,對大自然和猛獸、飛禽充滿敬畏心理和崇拜意識。“盡管很多自然現象如‘風、雨、雷、電’都極為抽象,但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有血有肉有情有靈的神明。”另外,原始的祖先崇拜也證明了這一點,如創世天神阿布卡赫赫,后來變成男神阿布卡恩都哩; “耶魯里”本是《天宮大戰》神話中敖欽女神所變,因與巴那姆女神發生角斗而被打變神形,變成一角九頭八臂的兩性怪物,后來成為九頭神魔耶魯里,這些都反映了北方民族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的生態觀念。

1.3 粗獷神秘

長白山上的林海雪原是滿族先人們居住的地方,因此他們又有“林中人”之稱。他們世代承繼薩滿祭祀,神圣的宗教感和古老的山林氣息相互融合,形成粗獷神秘之感。 “在滿族家祭和野祭中,部族的大薩滿常常模擬動物的神態舞蹈,進行跳神活動,據說這樣可以把想請到的動物神請下來,幫助部族和家里人消災治病。”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的民俗舞蹈“瑪虎”舞,表演者會戴著動物的面具,表達出古代狩獵場面的擬態舞蹈。

1.4 天然之美

滿族面具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它還區別于貴州彝族“撮泰兒”面具具有的神韻之態、廣西壯族“跳嶺頭”的色彩極其鮮艷、桂林“儺舞”面具的精工細酌、面具的猙獰丑陋以及日本女士面具的溫柔細致;與美洲和非洲等面具也有鮮明的對比。總而言之,滿族面具的風格獨特,博采眾長,非常受人們的喜愛。

1.5 色彩簡潔

滿族面具運用色彩的鮮明對比,形式上表現夸張,表現方式簡潔明朗,層次分明。與戲劇面具的色彩繽紛,明艷奪目不同,滿族面具色彩簡潔明快、典雅端莊。

2 生態旅游餐飲 VI 設計中運用薩滿面具圖案的現實意義

薩滿文化在長白山區VI設計中的傳達離不開民俗文化的配合,薩滿文化中的面具文化是一種人與神之間相互交流的媒介,神秘的薩滿面具代表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薩滿面具的神話色彩,有著豐厚的神秘感,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創新與傳承,薩滿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薩滿面具就別具特色,薩滿面具圖案所象征的寓意就是人神之間神秘的交流與互動,是滿族人民對神的崇拜和向往,以薩滿面具作為一種傳達工具來體現人神之間的交流,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尋。

2.1 民俗精神文化的展示

薩滿面具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薩滿文化是滿族文化的精髓,中國薩滿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很大的影響,薩滿文化所呈現的民族精神是最能表達我國民族文化神韻的。薩滿面具圖案在薩滿文化歷史上就是代表一種人與神交流的媒介來表達薩滿人所理解的內容。

2.2 民族獨特神秘感的體現

薩滿面具文化另一方面是民族獨特神秘感的體現。薩滿面具之所以有寬闊的發揮余地,是因為它形式的轉變即謙虛的敬畏到輕松的演出。面具圖案造型藝術不斷被格式化,驚艷的色彩、和諧的線條突顯了無限的視覺效果。時間飛逝,薩滿面具至今還沒深入研究探索,根據《滿族風俗志》一書中寫到,薩滿文化中一些活動比如祭祀、慶典等,在這些活動結束之后,面具必須燒毀或者掩埋,或者面具與薩滿主人一起入葬的,實際上應該留存。“薩滿面具”在被人們繼承的同時,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情緒暗示的傳達媒介,一種心理活動的表現,一種社會活動的表象,從某種形式上講,它已經跨出了一些宗教、娛樂活動的界限,從人神傳達媒介中形成了人性化的象征形式。從而薩滿面具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傳達形式,人們戴面具就是一種真實可靠的生活方式。

3 薩滿面具圖案在餐飲 VI 設計上的運用

旅游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整個企業所打造的品牌形象的宣傳,餐飲VI設計要達到比其他餐飲企業略勝一籌,既要設計元素別具一格,又要使受眾得以了解,還可以讓企業的視覺元素清晰地展現給大家,讓消費者不斷加深對企業文化的認知感,樹立餐飲企業的品牌形象。VI 設計中的基礎部分和應用部分是它的主要內容。設計師將面具圖案運用在 VI 設計當中,就要遵守 VI 設計的原則,時刻準確地讓設計元素和主題相呼應。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一一來概述面具文化在生態旅游餐飲VI 設計中運用的方法。

3.1 概括提煉法

概括法這種變化手法是現代設計中最常見到的,它的特點就是化繁為簡,運用面具的文化特征,在造型和顏色內容上,進行準確定位并提煉視覺元素。從而設計出更具有代表薩滿文化的企業形象品牌標志。薩滿面具的造型獨特,色彩較為豐富,識別力是極高的,設計師再進行提煉設計,就會讓受眾眼前一亮,更具有視覺魅力。因為薩滿面具本身就有點抽象,所以在對面具進行提煉時,這種提煉法會更方便地運用到VI設計當中。

3.2 夸張簡化法

用大面積的色塊和線條方法來分解面具圖案,最后達到夸張造型,稱為夸張法。夸張簡化法并不是全都抽象化,它是將面具中的一小部分進行抽象,這樣不但主題鮮明,而且還給人們視覺上帶來了沖擊感。如動物的臉部面具造型,突出頭部神態形象夸張的造型,重視視覺沖擊力給人們帶來的新鮮感。面具這種神態的夸張,既保留了面具祭祀、避災、對生活美好向往的追求的內涵,也做到了薩滿文化的宣傳與傳承。

3.3 增減法

面具的再設計可以在原有的造型上增減顏色或者線條,改變原有的圖形比例,使面具圖案更簡單易懂,帶給人們不一樣的美感和體驗,更具有獨特的象征含義。大面積的增減,不僅是部分的組合發生變化,它還在造型和色彩之間進行改變重新組合,即不改變面具主題只追尋畫面美感來設計。

3.4 造型的排列方法

所謂造型的排列方法就是運用整齊的造型,準確、有序地設計在面具圖案當中并且與面具造型相一致,還需要滿足在手工藝、材質一些方面的要求。這對面具圖案的外形要有限制,外觀改變的同時面具圖案也要有所改變,在可改變的范圍內重新組合完整的面具形象。造型的排列方法有四種類型,最簡單易懂的就是對稱和填充形式的內容,另外兩個就是邊角適合式和自由式。四種類型的特點也是各有千秋。

3.5 打散重構法

打散重構法就是將面具這個完整的外型或者圖案,讓設計者進行很多次分解,對外形做改變,隨后用科學技術的方式來重新組合,乃至構成很多種新穎的造型,使受眾感受到不一樣的設計效果,面具圖案很普通但是經過打散重構來代表品牌形象是大眾所需要的,經過這種方法來對面具圖案的改變,不但保留了薩滿面具最基本的象征含義,還讓消費者潛移默化地傳承了薩滿文化。

4 結 語

薩滿文化是古代人們所繼承下來的文化藝術遺產。是現代人們所需的精神食糧,薩滿文化中的面具文化更是功不可沒,它是現代設計中民俗文化運用到VI設計中的一種設計符號,它包含了薩滿文化最精髓的內容,文化底蘊的濃郁和象征意義的豐富多彩讓它成為了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還有著標志性的民族特色和獨特性的神秘氣息,所以在民俗文化中無可取代,我們不僅要對它進行宣傳,更重要的是要好好發揚這種文化。有很多設計師來借鑒薩滿面具圖案,并巧妙地把薩滿面具元素設計到作品當中,迎合了更多消費者的喜愛。要想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就要合理地把薩滿面具圖案符號設計到VI的各個領域,創造出以薩滿文化為主題的品牌形象。同時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力,帶給人們一種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從而達到對薩滿文化的有力宣傳和了解的效果,迎合新時代人類追求個性化、新穎化、民族化的心理過程。生態旅游餐飲企業的 VI O計如果想達到品牌國際化,不但要在VI系統設計中涵蓋面具元素,還要展現薩滿文化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和象征寓意,這就要求設計者不斷對面具文化進行挖掘和探索,將面具的造型和顏色兩大部分內容運用到VI設計中,對設計語言的不斷再創造,借鑒現代人性化設計理念,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審美習慣,從而設計出帶有民俗文化的形象品牌。這也需要我們對民俗文化的傳承,既要做到全面的宣傳工作,同時也要保護我國的薩滿文化。我們必須擔起這份責任。因為薩滿文化中深厚的民族特色代表了中華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現代社會,廣大的設計師要清晰民俗文化與VI設計的呼應關系,傳承和發揚古代人民給我們留下的最可貴的無價文化遺產。總而言之,歷史不斷在發展,我們要認清形勢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揚我們的民俗文化,對薩滿文化有所繼承與發展。將中國面具圖案融入到生態旅游餐飲VI設計中去,是企業品牌實現民族化的時代趨勢,薩滿面具圖案與生態旅游餐飲VI設計的創新結合,將會使生態旅游餐飲企業更具獨特的民族個性和民族魅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沈福馨,周林生.世界面具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2]曹興華.淺談現代設計專業學生學習傳統圖案藝術的意義[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3(11):164-165.

[3]楊桂華.生態旅游的綠色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4]張世卓.視覺識別系統設計[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