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自我管理范文

時間:2023-10-13 16:55: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的自我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健康的自我管理

篇1

[關鍵詞] 高血壓;危險因素;認知程度;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7(c)-137-02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的報道很多,對高血壓控制率的文獻報道也很常見,但對二者之間的關系調查并用于指導護理實踐未見報道。對體檢人群中高血壓的患者進行隨機問卷調查,了解其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認知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危險因素認知水平,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遵守醫囑、提高高血壓的穩定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和延緩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2005~2006年,在進行體檢的人群中隨機抽取確診高血壓的患者。參考中西部城市社區衛生能力建設和重點工作項目組統計的“高血壓患者知信行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問卷。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8份,回收有效問卷率90%。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認知情況

高血壓患者對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了解和重視程度不理想。如對超重、肥胖的正確認知率為 55.6%,吸煙的正確認知率為51.9%,高鹽飲食的正確認知率為26.9%,中度飲酒的正確認知率為44.4%,高血脂的正確認知率為41.6%。

2.2 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認知和高血壓控制程度之間的關系

見表1。患者的高血壓標準采取WHO的標準,即血壓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為高血壓。

表1 對控制高血壓的措施認知和血壓控制的關系(例)

從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患者對控制體重的認知與血壓的控制無統計學意義外,對其他危險因素的認知和血壓的控制都有統計學意義。

2.3 對高血壓危險因素認知程度與高血壓控制率之間的關系

見表2。在調查中按患者的認知程度對患者進行評定,對表1中危險因素認知并自覺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5~6項的為優;3~4項的為良;1~2項的為可。根據體檢和實際情況認定其血壓控制狀況。

表2 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及血壓的控制率(例)

經?字2檢驗,?字2=11.329,P

3 討論

3.1 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是自我管理的基礎

醫學研究表明:對高血壓的早期預防和穩定的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壓及并發癥得到預防和控制[1],本調查顯示只有47.6%的高血壓患者知道吸煙、飲酒、高鹽飲食、肥胖、情緒波動是導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說明高血壓病人掌握的知識不夠系統和全面,提示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反復多次的強化學習和健康教育,使其自覺遵守醫囑、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或減少加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3.2 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控制措施的認知,從而有效地降低血壓

高血壓作為一種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導致其發生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所以提示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加強高血壓控制措施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按時、按量、按次數遵醫囑服藥;指導患者合理膳食,減少總熱量的攝入,保持低鹽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堅持進行有規律的鍛煉,保持適當的體重;戒煙、限酒。同時應注意高血壓病是一種心身疾病,精神緊張,植物神經活動均可引起高血壓。故提示護理人員應從高血壓患者的社會環境、身心狀態、心理因素同時著手。

通過本次調查,了解了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知曉情況,并分析了對高血壓危險因素的認知程度與高血壓控制率之間的關系,用于指導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指導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延緩和減少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血糖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020-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abetic health education on self-management analysis

WU Xiaome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han City , Sichuan 618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diabetic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lf management role. Methods Knowledge on 108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outpatient survey and implement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diabetes mellitus, edu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of the mastery, and changes .Results After a year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the mastery of diabetes knowledge was increased than before; by comparison of the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than those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P

【Key words】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Self-management Blood glucose

據WHO估計,全球目前有超過1.5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發病率急劇增加,已躍居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五種疾病之 。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不但見于發達國家,而且見于發展中國家,其中大多數是2型糖尿病。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4000萬人,居世界第二(印度第一,美國第三),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長1倍[1]。我國不但有龐大的數字,而且還有相當多的人未能被明確診斷[2]。而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檢出率、知曉率和控制率均較低,科學防治知識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與衛生服務需求尚存在較大差距。目前糖尿病治療多采用綜合療法,即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及胰島素治療、病情監測及糖尿病知識宣傳教育。綜合療法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3~4]。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及有效治療,減少社會壓力,提高患者的身體質量和生活質量,是擺在內分泌醫生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5]。因此,通過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環節[6]。我們對108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進行自我管理的效果及血糖水平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2009年在內分泌科門診就診的糖尿病病人108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42例,年齡26―70歲,病程3個月―6年,1型糖尿病13例,2型糖尿病95例,均第一次來本門診就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人,高中以下43例,大學以上29例。均無嚴重的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病變。均符合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每位患者在內分泌科醫生指導下服用降糖藥或者胰島素控制血糖。

1.2 方法

1.2.1 對108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歸入電子檔案。

采用糖尿病相關知識問卷的調查,設計統一的問卷調查表,統一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包括:① 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體質量、文化程度、職業、經濟能力、有無糖尿病的家族史、有無規律運動及運動內容、飲食習慣、主食、飯量、肉量、吸煙史及量、飲酒史及量、患病時間、高血脂史、高血壓史、冠心病史、腦血管病史、家族史等;② 糖尿病病情監測內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血壓、心電圖、糖化血紅蛋白;③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病因、癥狀與并發癥知識,血糖控制標準,控制飲食與保持合理營養,適宜運動,低血糖自我處理等。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自我管理教育及隨訪。

1.2.2 監測指標及方法

收集來門診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體重、血脂值、血壓(這里我們只做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統計比較);此后每三個月測量一次。

1.2.3 教育內容

根據以上問卷調查結果,根據病人的年齡、文化水平、職業、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病情和對糖尿病知識了解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針對患者所需,確定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幫助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知曉控制飲食與保持合理營養以及適宜運動對糖尿病的良好作用,學會根據飲食、血糖調整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從而幫助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標準,知曉糖尿病的病因、癥狀及并發癥以便及早發現,及時就診;知曉長期服藥和規律服藥的重要性,知曉口服降糖藥的用法和不良反應,正確掌握注射器注射胰島素的知識;掌握低血糖的表現和緊急處理措施;學會血糖監測方法;知道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病情穩定和控制的影響,學習調整心態,穩定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

1.2.4 教育方式

理論知識教育采用小組或集體教育方式,每月組織糖尿病患者進行1次講課,每次安排不同的專題,并發放專題宣傳資料;采用一對一面對面的行為指導、交流或示范,讓患者主動參與,循序漸進;隨時電話咨詢,解決患者存在問題;通過手機短信督促、指導。

1.3 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評價內容指:知曉糖尿病的病因、癥狀及并發癥,控制飲食與保持合理營養以及適宜運動對糖尿病的良好作用,知曉長期服藥和規律服藥的重要性,血糖監測的方法和內容,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及血糖控制標準。

1.4 血糖控制狀態分類[7]

1.5 統計學方法

本文計數資料用陽性例數或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X2檢驗。應用臨床醫師統計學助手3.0軟件包分析。

2 結果

2.1 教育前后一年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

2.2 教育前后一年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見表2。

3 結論

糖尿病知識欠缺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加上糖尿病治療的復雜性,使患者很難持之以恒遵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2006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提出的現代治療要點中,健康教育被公認是其他治療成敗的關鍵[8]。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長期的治療措施需由患者自己實施,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必須通過糖尿病教育獲得,糖尿病患者病程漫長,故教育必須貫穿患者一生。而自我教育管理是一種經濟、快捷、實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使健康教育的對象掌握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糖尿病患者自覺地采取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代謝控制水平,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遵醫行為,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減低發病或減緩病情[9]。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項長期并隨病程的進展不斷調整的管理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患者本人都是關鍵的成員,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治療計劃中的其中一個內容。國內外研究表明[10~11],自我管理水平與血糖控制呈正相關,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所謂自我管理[12],就是通過主動調整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控制不當沖動,克服不利情境,尋求發展,取得良好適應的品質。其品質的好壞,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研究發現 ,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對保持相對正常的生存質量起著重要意義。在糖尿病教育中應把握好尺度,指導正確的認識疾病、運用糖尿病知識進行自我管理,避免由于一知半解而造成誤解,以至過度控制飲食和擔憂病情而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專科工作者應繼續加強指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強化長期堅持自我管理的意義,以維持患者相對正常的生存質量。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調查問卷了解糖尿病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能力,通過糖尿病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經過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明顯比教育前大幅提高,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也在教育后明顯改善。表明通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代謝可以有效減輕或避免急慢性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識,使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充分提高。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70-780.

[2] 傅正. 淺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西南軍醫,2004,6(2):71-72.

[3] 潘長玉,田慧,劉國良,等.中國城市中心醫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調查.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5):420-42.

[4] 孫靜敏.糖尿病教育對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實用糖尿病雜志2008,4(1):34.

[5] 劉桂新,張應貴,何振熊.健康教育對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評價[J].實用醫學雜志,2002,18,(5):490-491.

[6] 官江,覃業寧.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0,5(5):244-247.

[7] 《糖尿病防治方案》編寫組.血糖控制效果評估 [M].北京.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中心,2005:18.

[8] Brown SA. Meta-analysis of diabetes patient education research :variations in intervention effects across studies[J],Res Nus Health, 1992,15(15):409-19.

[9] Brown SA. Effect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 diabetes care [J]: a meta-analysis of finding . Nursing Research , 1988 ,37:223-230.

[10] 戴霞,尹志妙,姚冬芳.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調查分析.護理學雜志,2001,16(11):648-649.

篇3

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沒有絕對的標準,一般來說,保持心理平衡就是心理健康。根據國內外學者對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標準包括以下因素:較好的安全感、較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目標較切合實際、與外界保持接觸、保持個性的完整、較快地適應環境條件變化、較好保持良好人際關系、能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適度的自信心、有適度的滿足感、對客觀事物有適度的關心和興趣、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專長和才能。按照社會心理文化學的理念,處于同一文化背景或亞文化環境的人,他們的思想、觀念、習慣、心理素質等內容應該具有相似特點。圖書館員屬于特殊的職業群體,館員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具有職業的風采,另一方面又蘊含了其工作所特有的心理內容。

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狀況,對館員的心理素質都有很大的影響。對于事業心很強的人來說,他所從事的行業欣欣向榮,自然會覺得很有干頭,愿意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付出精力和智慧;反之,他就會覺得沒有奔頭,前途渺茫,容易意志消沉。即使對于事業心不是很強的人來說,行業的穩定、發展與動蕩、停滯,也是他情緒和工作積極性的一個晴雨表。比如,有些館員對自己的職業缺乏滿意感,情緒不穩定,心情不愉快;有些館員和領導者的關系不融洽,由于不受重視不被信任,而對領導者不滿意,情緒苦悶;還有些館員工作負擔過重,長期疲勞,影響心理健康。因此,關注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引導其進行正確的自我調整,對提升圖書館的綜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影響圖書館員心理健康的因素

從客觀上講,主要有三個方面:工作環境。館員所在的工作環境,是他們在單位的每一天都要面對的,包括:辦公室的結構布局、采光照明、色彩調置、安全衛生、人員搭配、機器設備等等,都會在館員的心理活動中產生一些潛在的影響。工作強度。人的工作積極性的保持,都是在一定的工作強度范圍內的,超出了這個強度界限,在短時間內尚可應付,但時間一長,超負荷的精力和體力的透支,就會讓人產生厭惡情緒,出現副作用,于心理健康極其不利。工作待遇。在求職和就業十分不易的今天,要找到一份相對穩定收入又不菲的工作,的確很難。對于多數館員來說,圖書館仍然屬于一個不錯的行當。如果本單位的待遇能達到他的滿意度,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可以在他們心中淡化,使他們能夠繼續安心工作。

從主觀上講,主要有兩個方面:自身心理素質。館員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大多是緊張、焦慮等情緒造成的,這都是各種各樣的壓力引起的。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高壓力的工作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個人的發展;而無壓力的工作使人覺得單調乏味,興趣索然,同樣會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心理素質較差的館員往往在這種壓力下,會引發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自身知識結構。隨著圖書館功能的擴展,館員所面臨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比如:原有的知識和技能逐漸老化,不管是在學歷、知識面、應用技能方面,還是在感受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方面,都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館員的心理壓力往住會帶來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顯然,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圖書館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從圖書館發展的宗旨來說,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文關懷,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創建和諧圖書館,離不開全體圖書館員的共同努力。如果館員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落實以人為本就成了一句空話。人文主義是圖書館的生命線和價值立足點,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的是人文關懷的根本,而圖書館員身上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是讀者服務的精神由所在,并把這種精神帶到讀者服務工作中。

三、引導圖書館員科學進行自我調整

自覺提高自身修養。館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業務知識、現代科技知識、社會知識,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與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脫產學習和在職培訓的機會畢竟較少,補充知識和提高技能不能“等”和“靠”,館員應培養自學能力,通過自學和實踐來全面提高文化素質和學術水平。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應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條件,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比如經常閱覽圖書館專業期刊,提高專業知識,了解圖書館的最新動向。

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心理咨詢在國外被認為是精神按摩、助人成功的事業。當你思想負擔較重或感到活得很累時,或是感到生活不愉快時,面對這些壓力,館員應該學會自我宣泄、自我釋放、自我調節,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及時讓郁積在心里的不快得到排遣,這是保證心理健康的一種有效方法。宣泄法中最佳方法是傾訴。可以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等,將心中的想法、內心的苦悶甚至是難以啟齒的秘密講出來,在與親友的溝通中緩解精神壓力。與此同時,來自家人、朋友的理解、關心僅成為一種情感上的支持,讓人備感欣慰,而且看到生活的積極面,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

合理確立人生目標。目標是一個人追求成功的方向。館員若要自立自強,就要建立一個適當的人生目標。當然,確立目標時,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目標定得過高,超出自己的實際能力時,會因為目標不能實現而產生挫敗感;目標定得過低,則不利于個人創造性和潛能的發揮。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的能力增強了,你的自信確立了。

篇4

    1  相關因素分析

    1.1工作對象的特殊性

     由于女性生殖系統功能受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經、妊娠等這些生理情況下,常因受情緒反應致使該軸線分泌平衡失調,從而出現焦慮,抑郁、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因而可能在醫療過程中出現消極、抵觸、不配合等表現,給護理工作的進行帶來了極大不便,另一方面隨著醫院衛生體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識的增強,醫患關系顯得更加緊張,婦科護士在工作中必須處理極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有時受到患者無理羞辱仍要極力抑制自已的感受而做出妥協,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婦科護士對工作的積極性與樂觀性,從而造成潛在的職業壓力。

   1.2經常倒班、夜班工作量大

    由于護士工作性質,每天輪流的三班制工作,對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少影響,尤其是已婚護士,家庭負擔重,經常因為工作忙而不能照顧孩子和處理家庭事務,同時上夜班人體生物鐘紊亂,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性功能減退,影響夫妻感情。婦科很多能自理的病人為了不影響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才來醫院做治療的很多,這勢必給夜班的護士帶來很大的壓力。超負荷工作使護士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1.3 婦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質—涉及隱私權

    婦科護士在治療護理時會涉及病人的軀體,如在不適宜的場合隨意談論病人的病史、檢查帶教時不顧周圍環境隨意暴露病人的軀體,都是對其隱私權的侵犯而引發護理糾紛。婦科護士還得面對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種傳染病帶來的職業危害,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護士的心理壓力。

    1.4 在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中擔心工作中出現差錯事故是主要的壓力源。

    這與其他人的研究基本一致[2]。由于婦科疾病病程短,周轉快,診療項目繁多,工作量大,極易出現差錯,輪轉護士和年青護士因對專科知識、專科技能掌握不夠,擔心在工作中出錯引起醫療糾紛,精神高度緊張,造成身心疲憊。

    1.5 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在臨床工作中,護士被置于組織的底層,由于長期形成的社會偏見,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不夠理解和認同,認為護士是醫生的下級,護士不過是醫囑的執行者,極大地損傷了護士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使護士心理易產生失落感、自卑感等不正常心理。

    1.6 心理衛生知識缺乏   不同人對同一應激原有不同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因此在應激過程中,個人因素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調查顯示:74.54%的護士缺乏心理學知識,不善于應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調節[3]。

2  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2.1 善于保持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

    護士首先要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尊 、自愛、自強、客觀合理的評價自己及在社會中的位置,形成合理支點,使心理處處平衡。

    2.2 注重培養自身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護士應善于學習和積累應付各種困難和挫折的經驗,對病人所表現出的誤會、不配合、甚至不禮貌的行為,采取諒解的態度。調控自己的情緒,避免發生沖突。

    2.3 合理的宣泄消極情緒

    如果不良情緒長時間的郁積心里,就會引起機體內環境失調。采取恰當方式,選擇適宜對象,合理的宣泄消極情緒,能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和心理緊張度,恢復心理平衡。

    2.4 創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社會環境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多閱讀報刊雜志,提高綜合素質。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業務,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贊賞,得到醫院對護士工作的支持,改善護士的生活環境,提高社會地位。

    2.5 相信自己,自覺加強業務學習

    由于護理模式的改變,護理不再僅僅是打打針、發發藥的事情,醫生和護士不再是主、助關系,而是共同為恢復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關系。這一切對護士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較好的人文學科修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又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因此護士要自覺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新技術,探索新課題、接受新挑戰。要牢記一點:精湛的業務是自信心的源泉。

    2.6 自我增強體質 

    應增強自我保障意識,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均衡飲食和營養,積極強身健體,保持和促進自身的健康。

    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可以減輕身心疲勞感。

    2.7 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減輕心理壓力對健康的影響

    以良好、平和的心態面對人和事。加強心理知識的學習,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學會自我疏導,自我調節等心理保健方法,以改善、協調人際關系。

    2.8 增強法律觀念,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護士應主動學習與護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及工作責任心,避免護患糾紛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董生風,趙春.小兒急診護士的心理壓力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80-81.

篇5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自我和諧 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47-01

當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據我國權威學者的多方面探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了個人的情緒、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觀原因包含了學校學習情況、家庭環境、人際關系等等。這些原因都會不同程度造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 研究方式

1.1 研究目標

通過對某市的一所醫學學院、三所理工學校、一所文科學院中大一到大四學生隨機選取300人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據統計,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為275份,有效率高達98%,調查目標的年齡評價是16―25歲。

1.2 研究用具

1.2.1 自我和諧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自我和諧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編寫的自我和諧量表測量大學生的自我和諧狀態,里面包括了“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個部分。通過對大學生的測試實驗,可信度較高,完全可以作為測試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種工具。

1.2.2 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Y狀自評量表有9個癥狀因子,通過90道題目,每道題都是從有癥狀的有到無分別為1―5分,得分越高,就證明癥狀越明顯的方式進行測試。

1.3研究過程

在測試時以班級作為單位實施團體測試,都是運用統一的指導話語,問卷是采用無記名的方法進行收集。測試的所有數據都是通過SPSS 11.0 for Windows實施解析、管理,對這些數據實行統計。

2 研究結果

2.1 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解析

通過對自我和諧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癥狀因子以及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分數是呈正比的。而自我靈活性與軀體化和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分數是呈反比的,和強迫、抑郁、敵對也是呈反比的。

2.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在自我和諧上明顯不同

通過以癥狀自評量表中的測試平均分為分水嶺,可以發現兩種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在自我和諧量表上的分數也有明顯的不同。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較為良好的學生的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靈活性要高一些。

2.3 癥狀自評量表的具體解析

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個人的自我和諧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預知心理健康情況的改變,通過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因變量來進行具體解析。比如,在進行癥狀自評量表的總分和軀體化的因變量解析中,通過改變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自我靈活性可以預知學生心理情況為36%的異變率。通過軀體化作為因變量的解析過程中,帶入的變量就是自我靈活性和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可以預知軀體化的情況為31.5%的異變率。

3 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諧的關系

3.1 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通過測試結果表現,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與癥狀因子、癥狀自評量表的數據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況良好的大學生的自我經驗的不和諧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較差的大學生。這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關系的聯系非常緊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諧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經驗的不和諧,另一方面是自我內部的不和諧。當代華爾街著名人物羅杰斯認為,個體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機能,要按照自己的觀點去選擇行動的標準,并且只能選擇和自我符合的經歷。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選擇有矛盾的經歷時,個體就會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選擇被摧毀而覺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嚇。因為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缺少客觀、全面的認識,所以還沒有正確的自我選擇,因此在外界的激發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選擇不一致的情況。所以,他們就會采用一些防御手段來保持原來的自我選擇,防止硬要改變自我選擇而產生的精神痛苦。如果過分使用消極的抵制態度,就會直接造成無法適應的心理問題生成。

當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都在飛速發展,所以出現了主觀自我以及客觀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實現自我的分離。但是這種情況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會出現很多不平衡的情況。首先,在自我認識這部分,主觀認識普遍都不等于客觀認識,從而導致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與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與自己的主觀自尊不相符。這些都容易給自己內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

3.2 自我的靈活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根據調查結果,自我靈活性的量表數據情況為敵視、強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況良好的大學生自我靈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況差的大學生。關鍵在于自我靈活性較低的學生,他們考慮問題的立場太過單一,在交際能力關系中,因為他們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不會為他人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這就會造成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破裂。他們的自我組成部分就更不會輕易的協調和統一。并且因為自我選擇的刻板、僵硬,面對事物的態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選擇產生不同的經歷,也更容易造成內心的矛盾,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4 結語

當前的大學階段是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完善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會出現自我不協調的情況,這將會造成大學生因為無法適應而產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諧的關系,表達在當前的大學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發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學生的情況,逐漸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雅蓉.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分析[J].亞太教育,2016,(13):256.

[2] 熱比古麗?白克力.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5,(06):553-556.

[3] 潘小{.大學生健康人格與心理健康、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2):127-132.

篇6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ZHI Yu-yu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127-13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health behavior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OPD.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75 cases of COP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had 37 case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8 exampl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which was a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self-management and health education,which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for patient education,the education projects mainly include disease correct understanding,symptom management,emotion management and daily life management.All the patients were intervened 3 months,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the measurement of health behavior scale(HPL) and self care ability measurement scale(ESCA) on th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the respiratory symptoms,disease impact,restricted m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1.01±7.72),(40.93±9.04),(44.25±8.96),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47.31±9.26),(48.26±9.34),(51.26±10.49),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本次研究對患者加強自我管理與健康教育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活動、健康責任感、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壓力管理以及健康行為總分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據相關研究資料表明,COPD控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效的自我管理[15]。國內有關研究人員對自我護理能力的解釋為:不斷對自身需求進行滿足以維持和改善正常的生命進程,屬于后天學習而獲得的可受個體身心狀況及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的一種能力[16-1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自我護理能力更高的患者健康行為也更高,同時良好的健康行為又有利于自我護理能力的養成。

篇7

【關鍵詞】康復俱樂部;腰椎間盤突出癥;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R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0000-00

腰椎問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易的復發的脊柱疾病,主要是因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疼痛。主要癥狀為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痛或腰部及下肢有異常的感覺等,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1】。該病治療方法多,療效肯定,但復發率高,究其原因是病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我院中醫康復科于2012年1月成立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俱樂部,由科主任、兩名主治醫生以及兩名主管護師負責管理,凡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可免費加入,成為會員。俱樂部為每位會員建立健康檔案,每周開展一次自我管理方法的健康講座或康復鍛煉的集體活動,提供免費健康咨詢,通過參加康復俱樂部的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擇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中醫康復科行牽引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0例。采用方便取樣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5―63歲,平均(52.3±8.31)歲。病程5 d―11年,平均(21.2±34.5)個月。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3―65歲,平均(53.1±7。56)歲。病程3 d一14年,平均(22.5±35.7)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護理方法,對出院患者電話隨訪,給予常規指導,包括注意腰部保暖,少彎腰,勿持重物,忌久行久坐,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等。

1.2.2 觀察組 患者出院時由俱樂部管理者介紹康復俱樂部相關信息如活動目的,康復指導內容等,取得患者同意后,簽署同意書。俱樂部為其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針對每位患者患病的誘因、不良生活方式,潛在的危險因素,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設計個性化、規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具體措施:⑴以俱樂部為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教活動 ①集體專題知識講座,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腰椎間盤突出的生理、病理、誘因、后果、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強化保健意識等全方位進行宣傳教育。②小組討論。針對有同一問題的患者進行小組教育,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相關知識,并互相交流對疾病的認識和經歷。③個別指導。以電話指導和短信再教育為主,由專職護士負責對患者的全程追蹤隨訪,每例患者每月至少隨訪1次,病情不平穩時,則增加電話隨訪頻率。隨訪時,專職護士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再教育。⑵發放健康指導手冊:指導內容包括如何行腰部放松運動、避免過度負重的方法、飲食起居注意事宜。⑶根據中醫中藥辨證分型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均衡營養。⑷應用視頻進行康復運動教育:由俱樂部專職護士示范并指導,患者邊看視頻邊模仿,如患者對本次觀看內容提出疑問,即給予口頭指導,并在下一次播放視頻時提醒患者注意觀看該部分內容,護士對患者動作要領加以指導【4】。⑸提供良好康復環境:營造和諧舒適融洽的學習氣氛,為壓力較大的俱樂部成員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患者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增強患者信心【5】。

1.2.3 調查工具 自我管理狀況問卷 依據相關文獻自行編制,該問卷從以下7個層面對自我管理狀況進行評價:睡硬板床、帶腰圍、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合理負重、不吸煙、體質量控制。以上前五個層面每個按很少、偶爾、經常、總是四級評分,粗分1~4分,再折合成每個層面1分,≥0.80分認為管理佳;不吸煙、限酒/不飲酒、體質量控制則為二級評分,回答“是”得1分,“否”則不得分。該問卷每個層面總分為1分,共7分。總分≥5.20分為自我管理佳,4.30~5.19分為自我管理較好,3.40~4.29分為自我管理一般,

1.2.4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兩組患者均由主管護師在患者出院6月后分別進行調查,在排除第三者干擾的情況下,采取面對面的方法收集資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自我管理能力是通過患者的行為來保持和增進自身的健康,監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癥狀和征兆,減少疾病對自身功能、情感和人際關系的影響,并持之以恒地治療自身疾病的一種健康行為。兩組患者在出院初期對自己的傷痛未能忘懷,堅持服藥或飲食調節、加強功能鍛煉等方面遵醫程度較高,所以短時間內采用傳統的健教模式的對照組與參加康復俱樂部的教育模式觀察組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區別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疾病的康復,恢復原有角色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照組電話隨訪、常規指導的傳統單一健教模式已難以達到的滿意的效果,觀察組參加康復俱樂部后,多元化的健教模式集體學習積極愉快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和發揮了患者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和自律性。集中人力物力,既學習了知識,又參與了活動,時間上也循序漸進,由被動的接受指導變為主動的參與管理,出現顯著不同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參加康復俱樂部是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癥出院后健康教育的科學、實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患者親力親為參與集體活動,相互交流治療方法和保健經驗,顯著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轉變不良生活方式,逐漸形成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候樹勛.脊柱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754―766

[2] 王自平,蔣昭霞,顧春莢.針刀治療腰椎病[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8.

[3] 李麗霞 李海花 黃英苗等 健康促進模式教育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率的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8):1293-1294

篇8

【關鍵詞】健康管理;慢性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31-02

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在社區實施健康自我管理是就是基于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體化健康管理服務,它是建立在現代營養學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模式上,從社會、心理、環境、營養、運動的角度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管理健康,達到節約醫療費用支出的目的。水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年來對轄區居民開展“糖尿病、高血壓俱樂部”,組織成立“社區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從源頭上阻斷慢性病的自然進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水部街道社區居民中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60-85歲,平均為68.3歲。所有人員自愿參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組,一般健康情況尚可,意識清楚,生活能夠自理,能正常配合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日常工作,其中糖尿病28例,高血壓52例,合并有冠心病24例,其他疾病26例,但是尚不構成生命威脅。

1.2健康管理:根據每位參加者具體情況,制定各自的單獨的健康管理方案,如健康教育管理內容及時間方案,自身的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自身的運動健康內容。根據個人相關信息及體檢結果,通過評估分析,制定出每個人不同的運動、膳食處方,采用運動和飲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健康管理。例如,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和量化、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導;監測患者每天的運動量,定時提醒患者運動量是否達標,真實記錄運動的時間、強度、分析判斷運動是否有效;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膳食食譜;定期進行健康教育,個體督導及心理疏導等,同時,我們開設“健康自助檢測小屋”、“中醫館”、“慢病管理門診”,進行強化,指導管理。參加者均經過首診,定期復診,監測相關指標,評估及指導。3個月后及每6個月進行小結,在定期召開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會上,根據不同情況再陸續調整各自的健康指導方案,詳細記錄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各項相關指標。

1.3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通過健康自我管理,所有參加者3個月后健康情況開始逐漸好轉,6個月后血糖、血壓、體重指數、腰圍等指標明顯改善,較管理前有統計學差異(p

表1 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參加者各項指標比較(x±s,n=80)

備注:與健康自我管理前比較,ap

3.討論

健康自我管理是對個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即對健康危險因素的檢查監測(發現健康問題)評價(認識健康問題)干預(解決健康問題)循環的不斷運行。其中干預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環每循環一周,解決一些健康問題,健康管理循環的不斷運行使管理對象走上健康之路。其目的是調動管理對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護和促進人類的健康,達到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提高生命質量,降低疾病負擔的目的。

對于慢性病的防治,普通存在重醫療機構的藥物治療,忽視社區預防的現象。例如對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雖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措施,有些患者用藥量已很大,但血糖仍難以控制或血糖波動較大,這除了與糖尿病基本病因持續存在和未按時服藥等因素有關,還與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不夠,未能很好地控制飲食,不知道如何運動有重要關系【1】。健康教育管理是慢性病治療的最基本環節,只有讓患者真正掌握了慢性病的相關健康知識,才能更自覺地控制飲食,適量運動,達到延緩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2】。

通過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自我管理督導,我們發現健康自我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健康自我管理,居民建立了規律有效的對個體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的適宜的有氧運動,強調運動必須達到適宜的強度(心跳+年齡=170),才能減輕體重,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另外,經過健康自我管理交流實踐,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們治療的依從性,減少了藥物的依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健康自我管理”不僅適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還適用于亞健康人群的管理,可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教會人們健康自我管理的方法,對于慢性病的早期預防至關重要。【3】

參考文獻:

[1]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篇9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自我管理教育;健康行為;肝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44-03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與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傳染病[1],常見癥狀為乏力、厭油膩、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和肝區不適等。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約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2億人,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3 000萬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長,易復發,預后差,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心理問題,15%~40%的患者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2]。HBV的持續感染是我國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因。我國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關疾病的患者約有30萬人。乙肝問題是我國主要衛生問題之一。抗病毒治療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口服拉米夫定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方法之一,治療效果與患者健康行為密切相關。筆者在2009年6月~2011年5月對本院肝病科住院的51例HBeAg陽性、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為期1年的自我管理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督導患者依從健康行為,促進肝功能的恢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HBeAg陽性、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入選標準:(1)符合2009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2)ALT>2×ULN,HBsAg+,HBeAg+,抗HBe+,HBV DNA>1×105 copy/mL;(3)排除已發展至肝衰竭、肝硬化和癌變者;(4)有獨立行為能力、自愿接受調查。

1.2方法

1.2.1 分組方法。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1例,其中研究組男38例,女13例;年齡35~60歲,平均42.9歲;病程2~25年,平均10.7年;病情輕度9例,中度34例,重度8例。對照組男37例,女14例;年齡36~59歲,平均43.3歲;病程2~22年,平均9.8年,病情輕度8例,中度36例,重度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2 干預方法。兩組患者均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療程1年。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研究組給予持續自我管理教育,跟蹤教育1年。

1.2.3 常規健康教育。住院時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和家屬講解乙肝相關知識和復診時隨機指導。1.2.4 自我管理教育。(1)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團隊。成員包括:a責任護士;b肝病醫生;c營養師;d患者代表。責任護士由護師以上職稱、3年以上專科護理工作經驗、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擔當。(2)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內容包括:a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HBV DNA定量檢查記錄;b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記錄;c知信行問卷調查記錄;d家庭住址和聯系電話等。(3)擬訂自我管理教育目標。內容包括:a遵醫用藥、按時復診;b戒酒戒煙、飲食合理;c避免熬夜、規律起居;d心態樂觀、情緒穩定;e適量運動、避免過勞。(4)開展多形式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動。內容包括:a集體教育,由責任護士和營養師講解相關健康知識,并請患者代表介紹成功的經驗;b小組討論,由責任護士組織存在同一問題的患者進行指導和教育;c個別指導,由責任護士以家庭訪視和電話隨訪為主,根據知信行問卷調查情況結合自我管理現狀制定個性化自我管理處方,重點考評患者對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執行情況,并給予強化再教育。第1個月每周1次,第2個月每2周1次,第3個月始每月1次,持續自我管理教育1年。

1.2.5 評價指標。(1)肝功能ALT、HBV DNA定量及HBeAg轉陰率。(2)知信行問卷內容包括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態度、行為情況等。該問卷由研究者根據有關文獻[3]自行設計,并請經驗豐富的肝病專家及護理專家審閱,證實其可行性。疾病相關知識(K)包含疾病的危險因素、治療用藥、保健康復等共計15個條目,每條有3個備選答案分別代表正確、錯誤、不清楚,將正確回答計1分,錯誤或不清楚的回答計0分;態度(P)部分包含對自己生活價值的評價和對疾病的治療信心2個條目,備選答案分4個等級,并由最佳到最差分別計4、3、2、1分;健康行為(A)部分包含遵醫用藥、及時復診,戒酒戒煙、合理飲食,避免熬夜、規律起居,適量運動、避免過勞,心態樂觀、情緒穩定等共5個條目,以二分類選項(是、否或有、沒有)作為備選答案,正確回答計1分,錯誤回答計0分。

篇10

[關鍵詞] 乙型肝炎;自我管理;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5-0009-03

乙型肝炎是常見的慢性傳染病,其發病率高,目前尚缺乏徹底治愈的藥物[1]。有文獻報道,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質量較差[2]。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觀能動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項目是國內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3]。筆者對128例門診乙型肝炎患者進行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8月門診就診的乙型肝炎患者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齡18~75歲,平均(37.0±11.7)歲;文化程度:初中42例,高中32例,大學44例,其他10例;職業:學生6例,有職業75例,無職業37例,退休10例;婚姻:已婚91例,未婚37例;符合乙型肝炎診斷標準:128例;患病時間: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參與調查有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1名。調查問卷包括9個方面內容,見表1。共20道題,每題5分。評分為三級,好評5分、一般3分、差0分。滿分為100分,

2 結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調查

見表1。

2.2 兩組指導前后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見表2。

2.3 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分與肝功能水平的關系

評分

3 健康宣教

3.1 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

甲型肝炎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即“病從口入”。乙型肝炎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包括經血傳播、性接觸傳播及母嬰傳播;在口腔黏膜損傷時也可經消化道傳播。丙型肝炎與乙型肝炎類似;丁型肝炎與乙型肝炎類似;戊型肝炎與甲型肝炎類似。家庭實行分餐制;單獨使用日常用品;新生兒、學齡前兒童、HBsAg陽性的配偶及其他危險職業者需接種乙肝疫苗。

3.2 誘因

常為過度勞累、暴飲暴食、酗酒、不合理用藥、感染、不良情緒等。正確對待疾病,保持樂觀情緒。過分焦慮、憂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會造成免疫功能減退,不利于肝功能恢復;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恢復期患者可參加散步、體操等微體育活動,待體力完全恢復后參加適當的工作;避免長期勞累,不單指體力方面,也包括腦力與精神過勞;節制性生活,避免過度勞累而致肝功能惡化,而致發病;加強營養,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但應避免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改正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不濫用藥物,如嗎啡、苯巴比妥類、磺胺類及氯丙嗪等藥物,以免加重肝損害。

3.3 藥物作用及注意事項

抗病毒治療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如使用抗病毒治療時,用藥前應向患者說明抗病毒治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有發熱反應、胃腸道反應、脫發、肝功能損害、神經精神癥狀、周圍血象改變等,使患者有心理準備,便于堅持治療[5]。患者不要自行決定停藥或加量,用藥不當易引起藥物不良反應增加或HBV-DNA病毒變異。

3.4 疾病的預后

甲型、戊型肝炎不會發展為慢性肝炎,其余各型均可反復發作,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年齡較大、有并發癥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高。慢性淤膽型肝炎易轉變為膽汁性肝硬化,預后較差。

4 討論

從調查分析,患者了解休息、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及對遵醫行為的認可并有所掌握。患者希望在對消毒隔離方法、肝病的發病原因、藥物作用及注意事項、疾病的預后等方面給予健康指導。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健康指導,從消毒隔離指導,預防復發指導,藥物作用及注意事項指導,到疾病的預后指導,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認識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們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害因素。從表2示,試驗組的自我管理行為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1),說明健康指導對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積極作用。給予健康指導改善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肝臟疾病管理的基礎。從表3中可以反映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肝功能控制越好,可見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對乙肝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給予健康指導改善乙型肝炎患者自我管理,以減少疾病復發。患者自我管理疾病是三級預防的新途徑,是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乙型肝炎患者通過提高自我管理,可以充分認識和了解肝臟疾病,熟悉和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識和技能,從被動管理疾病到主動地參與疾病的自我管理具有積極作用。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管理程度,對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質量[6],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磊. 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治新標準——解讀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山東醫藥,2007,47(26):119-120.

[2] 劉珊珊,施建秀,李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支持狀況分析[J]. 護理學報,2006,13(10):13-15.

[3] 劉鵬飛,汪濤,王宜芝. 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54-356.

[4] Lok AS,McMahon BJ.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2009[J]. Hepatology,2009,50(3):661-662.

[5] 于樂成,何長倫,汪茂榮.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4):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