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模式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即時通信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個人即時通信軟件在中國擁有的龐大用戶群令人驚嘆,它們給人們交友、聊天帶來的便利也毋庸多說。而中國還有400萬家上網企業、1.8億辦公人群,這些企業員工的線上溝通交流又該用什么工具呢?
12月8日,“互聯網辦公室•imo運營中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imo平臺正式運營媒體會”,宣布imo“超大規模企業即時通訊互聯網運營平臺”正式運營,為中國企業辦公人群提供“全免費、注冊即用”的企業即時通信服務。
“當前個人聊天軟件在中國企業辦公環境中已經廣泛存在,成為企業滿足其員工溝通需求的無奈選擇。個人聊天軟件在給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其搭載的大量休閑娛樂內容也極大地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效率,讓全國400萬家上網企業不勝其擾。這些企業中,中國經濟最具帶動效應和產出能力的1.8億辦公人群,在享受著個人聊天軟件的便利的同時,其工作和經營效率也因此下降了高達20%-30%?!被ヂ摼W辦公室•imo運營中心聯席董事長吳瓏指出。
為了破解這一困局,互聯網辦公室•imo運營中心歷經4年研發和17個月試運營,推出了超大規模的企業即時通信互聯網平臺,以全免費、注冊即用的全新服務模式,為全國上網企業的辦公人群提供全免費、穩健、純凈、注冊即用的企業即時通信服務。imo專門針對企業員工的辦公溝通需求,開發了豐富的辦公功能,如:一目了然的可視化組織結構、模擬真實面對面討論的“電子白板”、電腦編輯可多方發送的企業短信、電子公告、電子考勤等。目前,imo的用戶群已遍布全國各級政府部門、行業企業、民間組織、園區、學校、醫院等領域,其中不乏大量知名企業和組織,并一直處于快速增長之中。
“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和不斷發展,企業在運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拓展溝通渠道、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大規模的企業信息化平臺的研發和信息市場化應用,尤其是其軟件技術研發以及信息服務平臺的建立和推廣,是各級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惫ば挪啃畔⒒七M司徐愈司長在imo平臺運營會上指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則表示,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imo在這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建立了全新的企業即時通信行業服務標準。
篇2
關鍵詞:通信電源;集中監控;電信網
中圖分類號:TN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9-0038-02
通信系統的核心通常是指通信電源在不能進行正常工作下所造成的系統故障和系統癱瘓,而監控系統的產生為通信系統的暢通提供了基礎保障。通信電源設備、機房空調設備均是靠監控系統實施遙控、遙信和遙測,既能對其運行參數起到實時監視的作用,又可以對系統內產生的各種故障進行自動監測和處理。
1 監控系統體系結構的組成
以通信電源集中維護為基礎進行統一管理,可分布為多級計算機的監控網絡,如圖1所示:
1.1 監控單元的功能分析
設備的監控單元和被監控設備是直接相連的,有以下兩點主要功能:即及時吸收被監控設備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的運行參數,實施顯示、存儲的功能,主動把被監控的對象發送給監控站,擔負接收并執行上級分配的配置信息和配置文件的刷新作用。
1.2 監控站功能介紹
在監控系統中,數據的采集與處理主要是靠監控站來完成的。各種設備的監控單元與它相連,通信接口通過串行接收的各種監控單元設備數據處理后,會傳送到上一級計算機。其功能主要有:對轄區內的各種監控單元進行實時監視并與監控中心直接通信,對監控中心進行告警信息的轉發,同時進行對各監控單元故障信息的接受、告警限制等,并對其顯示的監測數據和告警信息進行統計,再根據需求的具體情況產生告警統計報表以及設備運行
參數。
1.3 監控中心的功能分析
監控中心被稱為監控系統的高級計算機,具備監控站的所有基本功能,并對監控站的工作實況進行實地般的監視,再將需要檢測數據和告警信息進行顯示與打印。
2 監控中心的軟件體系結構
2.1 系統組態與通信服務
系統組態被稱為監控中心的軟件基本之一,是以站點、設備和參數管理三項來構成的。站點管理可對某個監控站的動態實施增加與刪除的功能,而后再進行數據編輯;所謂設備管理是監控站的所有設備可實施增加、刪除、編輯等操作;對具體的某種設備進行參數管理稱為編輯管理,依據監控系統實際要求可將設備參數細分為遙控量、遙測量、遙信量并對其實施增加、刪除與編輯的功能,在系統進行的工作過程中,當設備增加測點或機房增加設備時,都是經系統組態完成參數設備以及站點增加的工作,保證了監控系統在性能上更加完美。
通信服務的主要功能是通過采集數據和存儲信息與上級監控中心進行通信,根據組成可以分為數據調度、初始化和通訊三個模塊。其中通信服務的關鍵組成就是數據調度,能直接影響傳遞的數據速度、合理性、準確性與實時性,根據實時監控系統的特點進行通信和數據調度模塊的初始化操作,并根據初始化的結果以及監控站的通信數據的收集轉交給數據調度模塊進行處理,保證了監控系統的可靠性。
2.2 監控系統的特點
2.2.1 組態功能比較,保證了系統不斷更新與完善。與通信電源設備更新的同時監控系統也要具備相應的改變功能,以發揮組態功能在本系統中獨特的優點。
2.2.2 通信的實時性被看做監控系統的重要特性之一,數據調度模塊的完美設計使系統數據通信能力更加完善。
2.2.3 直觀的監控界面,使得系統的監控界面設計比較靈活。對所監控界面的改動變得容易操作,對不太滿意的監控界面可根據客戶自身需求再次進行設計。
2.2.4 數據庫系統保證了對外的開放性,只要用戶身份在本系統中合法,就可毫不費力地提取需要的數據,此優點是監控管理中心最為看重的一項。
3 監控系統的優良改進與未來發展
3.1 實時性的進一步提升
實時性作為衡量通信電源的監控系統的重要指標:
3.1.1 提升系統在監控對象的狀態速度。
3.1.2 操作人員將控制指令發出后,被監控設備的執行速度首要進一步提升;同時,用于監控單元的計算機必須具備非常好的實時性,數據采集和控制操作的速度要快且時間要短,以突顯高度綜合的判優能力。
3.2 可靠性的進一步提升
監控系統在生產設備的運轉方面起到監督控制的作用,這就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用來避免出現工作上的誤測和誤報而造成重大經濟上的損失。所謂可靠性則要求在設計系統時首先考慮其硬件結構的合理性和工藝方面的老化問題等。
3.3 擴充性、維護性方面的提升
通信電源的產品類型被淘汰的速度非???,這就需要監控設備的規模、制式結構具備隨之變化的能力。監控系統首先必須適應各種制式結構的設備,其次在容量上也要容易擴充,選擇單元部件性能較高模塊投入設計,且保證軟硬件在自檢方面的功能要強,對平均故障修復功能的時間限制到最短,修復以后要保證運行的精度不受到任何
影響。
3.4 開放性的進一步提升
系統之間相互連接能力的開放,首先,供電設備方面應有融入電信網管的系統下的綜合能力;其次,諸多監控系統之間互連能力要強,對各種各樣的智能電源設備的兼容要滿足其通信協議。
4 未來發展趨勢
4.1 高智能化的發展目標
對于監控技術與供電質量的雙重提高來說,高智能化方向的邁進勢不可擋,實現電源設備的無人看守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用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等高智能替代傳統的監控模式。
4.2 規范化的監控協議
監控系控的設備在市場上的種類比較多:整流設備、交流配電屏、直流配電屏、蓄電池組和空調設備等。這些產品的性能、結構和生產廠家的不同,使得在進行產品之間的互連時耗費了太大的人力、物力,也使額外的投資方面產生了壓力,因此規范化的通信協議對通信電源的監控系統有著很大的影響。
4.3 監控系統靠攏于現場總線
目前,市場的大部分監控系統都屬于分布式的控制系統(DCS),即建立在計算機的通信協議基礎上,無法實現向現場延伸,DCS多數屬于模數混合的系統,滿足不了數據通信實現全數字化的條件;再加上通信協議屬于獨家封閉類型,不適合在開發商和用戶專用系統方的使用。現場總線是當下控制技術最為先進的產物,可實現計算機到現場設備的通信傳達作用,把傳統的DCS網絡結構(三層)簡化為計算機和現場設備網絡(二層),最后將計算機同現場設備作為網絡節點以開放的互操等優點進行工作,因此實現通信電源監控系統逐步向現場總線靠攏是技術上的一大進步。
5 結語
隨著現代城市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也日漸成熟,為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為監控系統的可靠性與自動化的本質上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并指導監控系統如何加強技術改進和功能完善,從而展現出了通信電源的監控系統未來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崇建.通信電源技術標準及測量[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
[2] 安靜.動力設備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關鍵設備及典型產品[J].電信科學,1998,(5):48-50.
[3] 黃浩文,劉光昌.郵電局環境與動力智能網絡監控系統[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1999,(5):115-119.
篇3
【關鍵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電力系統;運維模式
1、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特點
1.1能自動采集用電數據信息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自動實現對用電數據信息的采集和統計,不僅能有效避免人工采集發生的錯誤,還極大地減少了工作量。同時采集系統還實現對用電數據信息的自動分析,為電力系統的科學化運行提供基礎。
1.2能對輸電線路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控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對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態及時進行監控,通過對電量自動統計及線損的分析對配電網的運行狀況進行全面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狀況,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對異常用電情況進行分析和反饋,能及時預防竊電現象的發生,減少電力損失。
1.3能實現對階梯電價的控制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不僅能實現對電費的有效控制,還能實現對階梯電價的控制,不僅能實現對客戶的約束,也能有效控制電力繳費的困難,同時能在階梯電價中對用電進行科學、合理的計費,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
2、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運維的常見問題
2.1運維手段單一。用電信息采集運維涉及
眾多方面,如企業內網、無線專網、各類自動化設備的廠商、安裝調試隊伍的安裝質量及業務信息完整度等,然而目前用電采集信息系統運維手段單一,主要依靠設備供應商及安裝質量確保采集系統的正常運行。
2.2運維資源浪費。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組成
結構復雜,一旦發生故障,解決故障會存在較大難度,由于涉及眾多環節,可能導致工作人員到現場M行排查仍難解決,導致運維人員往返工作,不僅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積極性,無形中提升了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維成本。
3、用電采集信息系統運維模式創新研究
3.1運維管理新模式
為了確保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正常運營,規范系統的運行維護,最大限度發揮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作用,強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全面提供用電采集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可建立一種“兩級監控、兩級管理、三級運維”的運維管理新模式。
3.2具體做法
(1)工作人員安排
工作人員的安排可按照三級進行:第一,市級公司。市級電力企業可將監控分析和用電信息采集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成立專門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監控分析中心,該部門隸屬于公司營銷部直接管理,并且有權利對用電信息系統部門和人員進行管理和指導。第二,縣級公司。縣級公司可參考市級公司的安排,有效整合用電信息系統管理的相關各班組資源,組建客戶服務營業二班,該部門的主要作用是對電力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行維護進行監控,客戶用電檢查,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線損分析及考核指導等,根據縣級用電采集信息系統的具體狀況,從抄表、裝接及用電檢查人員中抽調責任心強、業務骨干、積極上進的工作人員到該部門從事業務工作。第三,供電所。供電所可參考市級公司和縣級公司的做法,組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運維班,該部門直接受縣級客戶中心營業二班的直接領導,供電所信息采集系統運維班的工作人員可從各個行政村抽調供電所低壓客戶或公變關口的運維人員。隨著智能電網的大范圍普及,低壓智能電表建設也會得到廣泛普及,供電所可依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成立專門的用電信息采集監控班,專門對供電所負責的行政村及區域的用電信息采集運維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維護,逐步實現“兩級監控、兩級管理、三級運維”向“三級監控、三級管理、三級運維”的過渡。
(2)管理流程說明
用電采集信息系統運維新型管理模式共有三級管理,市級公司設立了專門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監控分析中心,主要負責市級公司、縣級公司和鄉鎮供電所電力系統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行和維護。各個縣級公司設置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客服中心營業二班,主要負責10kv及其以下的運行維護。鄉鎮供電所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置,負責各個行政村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運維。不同級別的營銷部奧根據相關文件,結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實際狀況,不斷修訂和完善運維管理辦法,明確不同部門和崗位的具體職責,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閉環模式。不同工作部門的工作職責:①營銷部工作職責:統籌安排電力企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各項運維工作,并制定相對應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指標,制定相關考核基本標準及依據。②采集監控中心工作職責:該中心的主要職能是負責監督、指導電力企業系統的運營及推廣工作,并對營銷部門制定的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對電力系統管轄范圍內的電能計量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及時的監控,一旦發現任何異常狀況要迅速通知相關單位,及時進行處理,督促相關部門建立閉環管理流程。采集監控中心還要每天通報終端投運率及采集成功率等各項重點考核技術指標,以便能為營銷部提供準確的考核依據。③縣公司營業二班工作職責:負責對自己轄區所管理范圍內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設備進行運行和維護管理,不僅要對缺抄表計量進行補采,還要及時派出相關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檢修,對抄表系統出出現的異常狀況和錯誤數據進行及時處理。負責電力企業營銷與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數據同步工作,核對兩個系統數據庫的信息,對出現異常狀況及數據不統一狀況進行處理,并修正錯誤數據。當管轄區的線損發生異常狀況要及時排查處理,修正錯誤數據,提升采集專業各項工作指標。
(3)確保流程正常運行的管理績效與控制
為了確保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運維新型運維模式的順利實施和實用化指標的穩步提升,可出臺針對性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如《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運行管理辦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異常監測與處理實施細則》,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考核管理辦法。
結語
總之,通過對用電采集信息系統運維模式進行創新管理,能有效提升各級運維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為建設“堅強電網”奠定基礎。
篇4
1即時通信系統分析
即時通信即可以實現即時發送與接受互聯網信息的業務,現在所用即時通信系統具有電子郵件、音樂、博客、電視以及搜索等功能[1]。在計算機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即時通信系統以及發展成集交流、搜索、咨詢、娛樂、電子商務以及辦公寫作等客戶為一體的綜合化信息平臺,如現在常用的騰訊、微軟、Yahoo等通信供應商,均可以提供利用手機等終端接入互聯網的即時通信業務,這樣用戶就可以利用手機終端,以及安裝響應客戶端軟件手機或電腦來收發消息。以企業級用戶來說,即時通信系統在應用時為公開狀態,即用戶只需要知道另一個用戶即時通信地址,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傳輸,并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展開。并且即時通信系統需要在兩臺終端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并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服務器中轉,同時也增大了用戶信息交換的監控難度,是企業級用戶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2即時通信系統通信方式分析
即時通信系統常用通信方式有兩種,即點對點直接傳送模式(P2P模式)與客戶機/服務器傳送模式(C/S模式)。如果在設計時選擇用C/S模式,則終端傳輸的數據通過服務器來進行監聽,在即時通信客戶端啟動后,會采取主動的方式與服務器監聽端口連接,然后由服務器派生新工作線程對一個客戶端所有網絡請求進行處理與回應。在兩臺終端請求通信時,就可以通過已經與服務器建立起的連接,由服務器作為中轉部分,將發送方的網絡數據包傳輸給接受方。其中,服務器一般會設置在公網內,具有獨立的IP地址,這樣就決定了無論即時通信終端是否在內網內均可以與其相互連接,這樣與服務器通信以及與其他終端通信均可以利用已經建立的連接來完成。
如果在設計時選擇用P2P傳送模式,與C/S模式不同,其可以直接實現不同終端之間信息的傳輸,取消了服務器的中轉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服務器的負載問題。另外,如果即時通信雙方終端有任何一方在內網中,通信的過程就會受防火墻的保護,以及NAT的控制,經常會因為發送方傳輸的網絡數據包無法找到對方地質而發送失敗,存在NAT穿越問題,是系統設計需要解決完善的問題。
3基于XMPP即時通信系統設計措施
3.1系統結構
以企業級用戶為服務對象,在對即時通信系統進行設計時,需要基于實際工作對基礎功能的需求,即內部實施信息交互、企業短信中心、語音視頻交流以及自動存檔等,確保設計后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管理性與便利性。一般系統結構中會設置多組服務器,核心為企業數據庫服務器與組群服務器,另外還有多組會話服務器、認證服務器以及多組文件服務器等。其中,群組服務器通過TCP連接實現與即時通信終端的銜接,實現文件傳輸功能,并數據庫利用UDP連接來完成所有數據的存儲。同時,通過應用服務器,能夠實現EIM的所有功能,如內外部信息交流,并對信息進行備份[2]。一般企業內部均會有自己EIM服務器,并通過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等與外網安全連接,滿足移動用戶應用需求。設計時需要設置XMPP客戶端與XMPP服務器,實現內部以及私有即時通信;XMPP服務器與XMPP服務器,實現與不在同一服務器其他企業的即時通信;XMPP服務器與其他非XMPP系統,可以實現與QQ、MSN服務網絡的通信。
3.2流程控制
XMPP服務器利用5222端口上TCP套接字連接,與終端用戶進行即時通信。如果不存在用戶會話進程,則需要初始化一個用戶登錄認證過程;如果存在用戶對話,則消息被直接發送到XMPP會話管理組件。會話管理組件將在服務器配置文件中來尋找目的服務器的域名,一般情況服務器配置文件中會對域名解析內容進行記錄,這樣尋找過程比較簡單。對于部分不存在記錄的情況,DNS解析組件則將域名解析為IP地址與端口,最后將網絡信息包傳輸到服務器對服務器組件,被順利發送到目的服務器或者Transport。
3.3服務器端
遵循簡單易懂以及易擴展的原則進行設計,以核心協議為依據,通過設計來實現接受并管理客戶連接、解析XML數據流以及處理XML數據流等基礎功能[3]。主要包括會話池、XML解析器、數據段隊列、數據段處理器、Messaging模塊、GroupChat模塊、Roster模塊、Presence模塊以及Public IM Gateways等,不同模塊所負責的內容不同。如會話池主要負責管理客戶機與服務之間對話內容,包括連接地址信息、管理連接等;數據段隊列主要存儲與取出XML數據段;數據段處理器主要對流入數據段進項處理,包括目標尋址、信息傳遞以及回應信息生成;Presence模塊主要責任處理用戶在線信息。
篇5
關鍵詞:即時通信;企業級即時通信;體系結構
1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概述
即時通信工具自1998年面世以來,以實時交互、資費低廉等優點,受到了廣大個人用戶的喜愛,成為網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適應越來越強烈的企業溝通需求,ICQ、MSN、Yahoo Messenger、RTX等即時通信軟件不斷出現并被廣泛應用于企業即時通信之中。借助于這些即時通信工具的運用,企業的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業務協同性以及反饋的敏感度和快捷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這些針對企業用戶的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其易于管理的特性和相對嚴肅的風格更能適合于企業信息化的要求,這不僅為企業架起了實時溝通的橋梁,也有力推動了企業邁入實時信息化的進程,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企業來說,即時消息、語音、視頻通信和即時文件傳輸的利用率非常高。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作為未來的主流辦公工具,集成了多種先進的信息溝通方式。它是一種比郵件更快捷、更具親和力和交互性的溝通方式,相比手機,具有可記錄性、費用低、數據形式的多樣性特點,支持文本、語音、圖畫、視頻。特別是它能與電子郵件、手機(電話)以及其它企業應用辦公程序結合使用,成功打造現代辦公的新平臺。
2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特點
(1)即時性。與企業內部其他通信手段相比,EIM的即時性時相當突出的,它的速度非???,不管接收方的計算機在做什么事情,發送的消息都能即時彈出來,并可以把接收方的是否已閱讀的信息反饋回來,實現消息的跟蹤功能。
(2)高效性。EIM的消息發送不僅可以用于企業內部員工之間,還能用于客戶支持,瞬間就能把消息傳給成百上千的用戶,讓交易者、中介商和客戶之間的通信更加順暢,從而使消息的發送更加靈活和高效。
(3)多樣性。隨著即時通信技術的不斷完善,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EIM的功能正在逐漸增強,如聲音、視頻的傳輸等;各項性能也在不斷提升,特別在安全性、健壯性等方面,這就使即時通信產品具備了為企業提供多種高質量、高可靠的能力。
(4)延伸性。例如,EIM可以通過無線接入設備實現無線即時通信,它允許使用者通過無線上網的方式直接訪問公司的數據庫甚至召集網上會議;某些具有翻譯功能,可以實現多種語言的互譯等。
3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技術體系結構
對于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技術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3.1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總體結構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企業內部實時信息交互、語音視頻交流、企業短信中心、自動存檔主題討論等等。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易用性和可管理性。整體上來說,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一個開放的體系結構,一個平臺化、組件化的可擴展平臺。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總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內部存在多組服務器,最重要的有兩組服務器:組群服務器和企業數據庫服務器,其中有多個小的服務器,包括認證服務器,多組文件服務器,多組會話服務器;群組服務器通過TCP連接與用戶的客戶端相連,主要用于文件傳輸等功能,企業數據庫通過UDP連接,用于保存各項數據,與EIM的各項功能實現數據上的支持與服務;通過應用服務器,可以實現EIM的各項功能,包括企業內部信息的交流與企業外部客戶信息的交流。EIM發生所有的數據交換和信息交流,都要在數據庫服務器中做好保存備份,這也是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3.2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網絡結構
企業級即時通信的網絡結構可以通過下圖來描述:
如上圖所示,企業內部有自己的EIM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企業內部用戶可以在企業內部局域網來使用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通過交換機,防火墻,路由器,可以和外網相連接,這樣即能滿足移動用戶的需要,也能讓企業客戶在外部使用,也使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使用更廣泛。
3.3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數據庫及支撐平臺
EIM的數據庫及支撐平臺分系統主要是為其余各分系統提供一個性能良好、使用可靠、開放的和易于擴充的支撐環境;通過提高網絡、數據庫系統的行能,滿足企業級即時通信分布式處理的要求;實現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即時消息交流、文件傳輸與多媒體網絡會議等功能;為企業的決策,經營提供服務。
為了保證服務器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EIM的服務器采用分布式、模塊化的技術,擴展功能采用插件體系進行擴充。由于EIM不僅是和企業內部員工的需要,還要和外部客戶聯系,滿足企業員工移動的需要,所有即使是企業內部用戶,也要保證不同地域的用戶處理的是相同的信息,即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及同步性。同時還要保護企業內部敏感數據的安全性,保證系統的功能易用與統一,維護簡單。根據企業級即時通信的這些特性,采用C/S和B/S并用的混合應用模式是最為合適的。
4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應用的關鍵因素
目前,現在有很多企業都應用了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即時通信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認可,在不久的將來,即時通信系統就將成為實用性的商務工具。但是要真正能運用好這個工具還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實施能否為企業帶來效益,最終能否成功,也存在著一些關鍵因素。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在技術與應用上必須解決以下的5個問題,才能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
4.1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能否提供端到端的加密信息傳遞
即時消息的傳遞是企業級即時通信最基本的要求,由于企業有自己的商業秘密,有很高的安全需求,使用公共性質的即時通信系統公開傳遞消息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部署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時,要格外關注即時通信系統能否實現端到端的加密信息傳遞。同時,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要具備良好的可管理性,才會喚起企業的使用熱情。
4.2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能否記錄所有的通信信息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除了安全性的要求之外,決定企業是否應用即時通信系統的一條關鍵因素就是該系統是否具有強大的記錄和審計功能。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應能夠記錄所有的通信信息,并能按其檔案管理政策所要求的那樣存檔,具備搜索和審查功能。這些信息對約束員工行為,提供商務決策的依據都是最有效的。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即時通信系統所傳遞的電子信息是否具有法律效用,在法律界還存在著爭議。對于企業記錄所有人的通信信息的做法是否適當合理也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4.3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是否提供優質的多媒體會議室
多媒體會議室已經成為企業內部網中一個新的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多媒體會議室是分享企業集體智慧的場所,也是各種問題能夠得到即時解答的場所。支持創建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會議室,不僅擴大了即時通信交流的人數,而且能夠把所有的通信內容記錄下來,這樣,即使在員工不在線的情況下,也可通過翻看記錄尋找所需信息。群組通信、記錄一切、知識管理,這就是即時通信系統支持創建多媒體會議室的意義。
4.4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能否與企業現有通訊體系整合
將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無間地整合到企業現有的通訊體系和信息系統中,可以讓即時通信系統的功能發揮到最大,能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方便。如集成電子郵件的功能讓用戶收發電子郵件更加方便快捷;按企業組織結構分層級搜索特定人員的功能,能夠像使用內部網那樣通過即時通信系統查找相關人員,使該系統超越單純的交流職能,使其功能更廣泛,更適應企業的內部的商務流程。
4.5 企業級即時通信系統是否能夠攔截垃圾信息或免受病毒的侵害
企業級即時通信的深入應用必然帶來垃圾消息騷擾和病毒侵害。所以,在系統的設計上要能有效的攔截垃圾消息;同時添加管理員,有效的檢測病毒,防御攻擊,為系統的正常運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天路主編.P2P網絡技術原理與系統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2]劉壽強,溫子梅.企業即時通信系統(EIM)安全性初探[J].實用技術.2004,(8).
[3]熊小敏,劉瑛,陳惠清.基于Java的網絡即時通訊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現代化. 2005,(12).
篇6
人類即將進入21世紀。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規范;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將邁出新的實質性的更大步伐。確立面向21世紀的統計發展戰略,必須在統計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簡單明確、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模式,才能逐步解決目前的諸多問題與弊端,促進統計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發展統計事業,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四化建設。10年前,筆者曾在某統計刊物上撰文,將這種模式設計為“一套表+單軌制(即政府統計部門的在地統計)+計算機網絡化”。這與10年來統計改革的發展趨勢是基本吻合的。結合近些年的實踐,我以為可以將這一模式補充完善為“單軌制+一套表+目錄抽樣法+計算機網絡化+按工作流程設置的統計機構”。
一、關于“單軌制”
即建立在街鄉基礎上的政府統計部門終極在地統計。當今發達國家的統計管理體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如人口、資源等一些基本國情的統計,而經濟發展情況特別是一些行業經營狀況的統計往往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如美國、日本等;二是主要國情國力、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均由政府統計部門負責,其機構健全人員充足,其他部門基本不搞統計,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等。我國目前的狀況是介于二者之間,但有些政府統計部門在做的事情,業務主管部門也在做。數據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復,基層負擔沉重。
我們應該選擇哪一種模式呢?我認為無疑應選擇后者。因為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需要對經濟及社會發展進行宏觀調控,需要沒有部門利益的統計部門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統計信息。否則,統計數據有可能成為某些部門反映政績的工具,統計的整體功能難以發揮,數據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實際上,隨著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業務主管部門的職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屬企業劃歸在地管理,也難以再行使統計職能。
實行終極在地統計,要解決三個問題。首先,明確極少數業務上垂直領導、財務上統一核算且經營范圍相對單一獨立、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可實行部門統計,全國及地區性數字以部門統計為準;其次,對絕大多數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情況、滿足領導和各界需要的統計工作,要逐步從雙軌制向單軌制過渡,主要依靠政府統計部門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統計資料,部門統計以滿足自身管理需要為目的,且范圍僅限于本系統內;第三,在政府統計系統,將統計對象按基本單位概念分解到街鄉,由基層統計部門按地域進行統計,逐級上報,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經濟總況。那么,街鄉統計機構能否承受最基礎的工作任務呢?我以為有兩個前提:一是堅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業規模區別對待。這將在下面加以論述。
二、關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業特點和宏觀微觀兩個層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單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層單位一套表僅限于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執行,且還有部分對企業的調查如工業品出廠價格、施工價格、景氣調查等沒有納入。因此,完善健全規范一套表,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統計部門的一套表。首先,要對現行的行業報表制度再進行細分,將服務業統計制度適當分解,并反映新興行業、文化產業、知識經濟的特點;其次,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按規模區別對待,將一定規模以下企業的表式適當簡化形成簡表,有些行業甚至可設計一張表;第三,減少過時指標,不斷增加反映企業發展變化如重組轉制、多種經營、高新技術程度的指標;第四,將政府統計部門對基本單位進行的其他調查統統納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時可增設新的指標群,限定部分企業填報。
2、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將政府統計制度與部門統計制度合并。第一步,取消一些業務主管部門跨系統甚至跨行業的行業統計職能,將其統計報表納入國家統計部門的基層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資、城市公用事業等。只要精心設計,其業務管理所需的主要內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第二步,將各業務主管部門系統內的報表與政府統計部門的報表合并成名符其實的一套表。可在滿足政府綜合統計需要的基礎上,在各指標群間留出一定空間,以滿足部門、企業從自身管理需要增設一些指標。
3、以一套表制度為基礎,設計制訂不同行業企業的統計臺帳。使其既能與制度表式、指標相銜接,提高數據質量;又能滿足企業自身管理需要,成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國家統計報表制度基層表可能由“七加一”套變成十幾套甚至更多,報表表式、指標群及指標也會增加。但對基層單位而言,統計報表將只有一套,且沒有指標間的重復。不同規模企業填報不同部分報表和指標,政府統計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各取所需,匯總出各種不同分組的綜合資料。
三、關于“目錄抽樣法”
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目錄抽樣法為主體的調查方法體系。通過普查,取得全面、詳細的國情國力資料;通過目錄抽樣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監控性的統計數據。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一是要特別突出基本單位普查的地位,使其發揮龍頭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內容,其他專業普查應以此為準或不再調查;二是要完善第三產業普查的內容,既要反映總的規模速度,更要反映結構和不同行業的特點;三是建立建筑業普查制度,填補空白,使國家普查制度覆蓋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統計數據能夠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錄抽樣方法。一是要確定合理的規模界限,確保規模以上的企業能覆蓋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反映經濟發展趨勢;確保規模以下企業占企業數的多數,減輕企業和基層統計部門負擔。二是對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超級匯總制度,政府統計部門掌握對主要數據的控制力,并可進行各種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和工業等專業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將抽樣范圍逐步向其他領域拓展延伸。此外,要在多種調查方法綜合運用方面力爭有所突破,彌補抽樣調查的不足。
四、關于“計算機網絡化”
即政府統計部門之間實現統計信息的網上傳輸(包括上報與反饋)。21世紀之初,國家統計信息工程“九五”規劃將告完成。在此基礎上,要繼續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國家、省(市、自治區)、地市、縣四級政府統計機構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有效聯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數據庫系統,并使之充分發揮作用。通過系統建設,使各級統計站點不僅能夠根據自身需要對統計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處理,還能使信息沿現代化網絡系統快速傳遞,既可以及時滿足上一級統計部門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級統計部門反饋綜合信息,并可以進行橫向資料交換,還可以在網上公眾需要的統計信息。要借助網絡系統強化基本單位名錄庫的更新維護工作,力爭實現即時的更新與維護,使其成為統一的動態的活庫,能在統計管理和統計服務中充分發揮作用。
五、關于“按工作流程設置的統計機構”
即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實現按信息處理流程設置的工作機構和生產方式。這主要是指縣級及以上統計機構而言。為發展統計生產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須改革統計機構,使之與制度方法相適應,進而改進統計生產方式。在政府統計部門內部,按制度方法設計、信息采集處理、資料開發利用、后勤服務保障諸環節設置工作機構,規范工作流程,以實現設計統一配套、采集協調順暢、開發全面系統、保障有力及時。當然,最后一個職能將來有可能以社會化的方式實現。通過以上改革,力爭提高統計信息生產體系的效率和靈敏度,使其及時對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做出反映,滿足對統計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效益。
篇7
[關鍵詞]大數據;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國際數據企業的研究結果發現,近幾年來全球范圍內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態勢,而上述海量數據經加工、分類、整理及分析方可滿足不同行業的使用需求。我國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說明我國大數據建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統計專業作為高等院校課程專業的主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統計分析技能人才的教學職責,而如何于大數據技術蓬勃發展背景下,滿足就業需求培養專業人才,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1]。同時,大數據時代特點對經濟統計專業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標準,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早已成為高等院校經濟統計類專業教學期間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鑒于此,文章針對“大數據背景下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1大數據背景下經濟統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分析
1.1掌握統計知識
以往統計學數據類型相對單一,包括品質型數據及數值型數據,其本質為結構化數據,往往可使用常規統計指標或統計圖表進行集中展現,而大數據時代下,數據類型不僅僅囊括結構化數據,更涵蓋非結構化數據及半結構化數據,即所有可存儲及記錄的信號,具有多樣化等鮮明特點,以至于傳統的統計指標及統計圖表難以完整展現其基本內容[2]。同時,以往數據來源相對局限,即一手數據能識別數據提供者的身份信息,但是大數據時代下其數據來源普遍為互聯網信息系統,大大增加信息提供者身份的識別難度,以至于樣本數據的地位不再重要。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來臨所產生的統計學知識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2深奧知識結構
即便大數據時代下海量數據信息拓展經濟統計專業的分析空間,但是深受現代社會行業眾多的影響,持續涌現出全新的行業、全新的技術以及全新的分析方法,決定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勢必是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需要具備應用素質、實踐素質及理論素質的支持[3]。同時,經濟統計專業復合型人才素質培養無法脫離掌握扎實理論知識及統計分析方法的支持,即根據數據信息予以全面分析建立相應模型且說明其評價最終結果,例如MATLAB、SPSS及SAS等軟件。除學習經濟統計專業知識外,學習管理類、經濟類及其他學科領域知識能大幅度提升人才培養的總體質量。
1.3現代分析方式
從傳統統計學角度來看,大數據時代來臨完全轉變統計分析思維方式。通常情況下,傳統統計描述分析可劃分為定性、定量、定性三個過程。例如,以定性為例,根據實踐經驗判斷及評估分析方向;以定量為例,匯總、處理、分析及量化數據統計特征,往往被視為統計分析的關鍵性環節,而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分析過程被簡化為定量及定性兩步。其中,定量指的是直接由數據中找出需要且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分析其特征及數量關系;定性指立足于分析結果做出相應的判斷及決策。
2大數據背景下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分析
2.1課程體系問題
當下我國大部分高校經濟統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設置過于陳舊且更新速度緩慢,尤其是教學內容更新速度難以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節奏,以至于課程內容設置難以滿足社會對統計專業人才的需求[4]。同時,現實生活中所牽涉的經濟問題類型相對多樣且情況較為復雜,換言之高校經濟統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兼顧統計實際應用特性,而現有的經濟統計專業課程將教學重心向理論分析及研究轉移,導致理論分析始終過于淺顯,難以幫助學生學習扎實深刻的經濟理論及統計方法,極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極個別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范圍過于狹窄,僅僅局限于經濟統計方面問題,尚未融入跨學科培養理念。
2.2教學認知問題
大多數高等院校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法過于單一,往往沿用以課堂講授為主、以小組討論為輔的傳統教學形式,完全忽略實踐教學的關鍵性及重要性。從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角度來看,普通經濟統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可劃分為畢業設計、校內實訓及實踐課程設計,一旦實踐教學方式過于老舊則可能造成學生創新能力異常缺失的問題,例如使用計算機進行演示供學生觀看。即便部分高等院校開設相應的實驗課程,但是部分學生僅僅以完成作業為核心目標,完全照搬照套課本中實驗流程進行操作,脫離操作教程后難以全面分析實際問題,影響總體教學效果。此外,極個別院校對教學實訓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
2.3師資力量問題
由于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推行改革政策,促使各大高等院校逐步擴大其招生規模,極大程度上增加了日常教學的工作難度及工作量。為了提高教學工作效率,高校相繼引進新晉入職的教師進入教學隊伍,而上述新晉入職教師普遍為剛畢業走上社會的研究生,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及教學方式探索遠遠不足,完全傾向于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5]。同時,部分專業教師自身社會經驗及實踐能力遠遠不足,難以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理論知識及引導其實踐操作,不同程度上影響人才培養效果。此外,大數據時代來臨后,對于經濟統計專業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培養迫在眉睫,而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無法脫離師資力量的支持。
2.4考核機制問題
考核機制占據著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例如激勵、淘汰、分流及甄選等,方可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效率。然而,從目前我國高校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來看,其考核機制實施難度相對較大,深受教學方式過于局限的影響,以至于考核方法停留于閉卷考試的階段,側重于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學生可依據自身記憶完成考試,極大程度上提高其專業考核的通過率。同時,因專業教學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及經費劃撥不足,大大降低經濟統計專業的考核門檻,難以立足于整體化角度充分發揮考核機制的作用。
3大數據背景下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措施分析
3.1健全課程體系
一般說來,健全課程體系是高校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性措施。因此實際培養的過程中,相關高校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貫徹落實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設置科學合理的經濟統計專業課程體系,突出課程體系的專業性及創新性,以達到增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及數據分析能力的目標,進一步提升其總體綜合素質[6]。例如有選擇性開設時間序列、應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基礎性課程,幫助學生打造夯實的理論基礎,再以此為基礎增設實踐調研、數據分析工具及數據挖掘等實踐應用型課程,利用計算機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利用、分析、整理及收集數據的能力。
3.2革新教學模式
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常規固有教學模式沿用至今,普遍存在缺乏創新意識的問題,尤其是高校經濟統計專業中軟件應用部分,普遍以參照課本習題演示Excel表格為主以Spss為輔,說明其教學模式過于滯后。同時,步入大數據時代以來,數據呈現出復雜、高速及龐大的特點,而簡單的Excel表格早已無法滿足數據分析的要求。由此可見,高校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不可阻擋的主流發展趨勢。除立足于前沿統計需求外,相關高校及時引進功能強大且趨近主流的統計教學軟件,例如SQL、SPSS、R及SAS等,不僅能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能滿足軟件操作與理論知識密切結合的要求。
3.3建設教學團隊
在實際培養的過程中,相關高校秉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始終圍繞經濟統計專業的改革方向,將師資隊伍建設及學科建設相結合,靈活運用多項人才引進措施,例如聘任、引進及培養等,持續優化人才團隊的年齡結構及學歷結構,進一步提升團隊的綜合素質水平。同時,以實際教學進度及教學情況為參照依據,將教學師資隊伍劃分綜合型、主導應用技術研究型及理論研究型3大梯度,例如以理論研究型為例,著重強調精通數據分析及統計理論等方面知識,涉及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及經濟學等方面知識,以達到由理論向實踐過渡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
3.4優化考核機制
為了全面真實反映學生理論知識及軟件技能的掌握情況,高校盡量以多元化考核機制替代原有考試驅動型的單一考核方式。同時,由于經濟統計專業的本質為應用型學科,客觀上要求相關高校盡量于考核階段以考試、社會實踐參與表現、軟件工具實際操作、研究話題階段性數據分析報告及日常作業等多維度多形式考量為參考依據,結合考量項目的重要性及所占比例,利用加權得分手段得出最終考核成績,并且注重學術規范性,明確要求學生的論文寫作格式。一旦發現學術不端行為則予以嚴格懲處,直接與最終考核成績掛鉤,以達到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4結語
通過文章探究,認識到當下我國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統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夠健全完善且人才培養體系不夠成熟,特別是教學團隊人才力量較為薄弱,以至于經濟統計學專業學生缺乏就業競爭優勢。因此,相關高校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全面分析經濟統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存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立足于大數據背景,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進一步推動經濟統計專業演變發展,以達到培育符合大數據時代創新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尹勤,黃寶鳳.大數據時代應用統計人才能力需求與教改探索[J].大學教育,2019(6):157-159.
[2]范新英.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之探討[J].內蒙古統計,2019(2):48-52.
[3]鄭葵,黃小敏,袁野梅.大數據背景下經濟統計學專業培養數據分析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4):114-117.
[4]徐婧婧.大數據時代下關于經濟統計應用問題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9(2):33-34.
[5]劉超,朱長存.大數據時代經濟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Seminar教學法應用的視角[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20(4):109-113.
篇8
【關鍵詞】電力通信 ASON 設計
經過PDH和SDH,現代光通信網絡已經發展為自動交換光網絡通信模式。自動交換光網絡(英文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簡稱ASON),是一種新型的網絡體系。作為專業通信網,電力系統的演進過程主要是沿著公共電信網來發展的,不僅僅在網絡規模上,電力通信網的發展在技術上也將公眾網技術的特性鮮明地顯現出來。目前,高帶寬、高速率、較強的可靠性以及大范圍的覆蓋率是目前的要求,無論是骨干的通信網絡還是供配電網絡,ASON都在這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ASON的出現,提供了分布式網絡控制能力,并解決了保護端對端配置、快速部署寬帶等問題。
一、電力系統ASON通信模式
電力通信光網絡運行模式隨著光網絡規模和通信光傳輸網組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得到靈活運用。而管理平面、傳送平面和控制平面是ASON體系結構所包含的三個獨立的平面。三個平面的工作既相互協調、又相對獨立。由受信令網所支撐的實現維護、監視、釋放、建立等功能的通信實體構成了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主要進行計費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等工作。
二、ASON特點
相比于SDH和MSTP技術,ASON技術明顯具有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所需要的保護等級可根據客戶層信號業務等級來確定;②智能化網元;③相獨立于所采用的技術;④可根據客戶層業務需求,網絡可對網絡的邏輯拓撲進行實時動態地調整。實現實時流量工程控制及網絡資源的最佳配置,可有效避免擁塞。⑤管理平臺、傳送平臺和控制平臺各自獨立;⑥可對多種客戶層信號支持,與所傳送客戶層信號的選擇和比特率相獨立;⑦擁有分布式處理功能;⑧能夠確保網絡更加安全和穩定;有端對端網絡監控恢復、保護能力;⑨動態業務在光層實現分配,提升了網絡資源利用率,并將業務提供時間縮短。除此之外,ASON的特點還有提供新的業務類型;形成優質高效、低成本、響應快的光傳送網;在網絡發生問題時期具有較強的復原和恢復能力,能夠維持一定的質量業務;動態地將網絡資源分配給路由等。
三、電力通信中ASON技術的應用
伴隨不斷擴大的電網規模,電力系統中通信業務更加明確發展方向。電力系統光纖傳輸網絡所面臨的問題如下:諸多設備廠家、多種多樣的設備型號;單一的保護方式;業務調度能力較差;較低的帶寬利用率;可靠性不高,單一的網絡拓撲方式。相比傳統MSTP/SDH,ASON技術的優越性是不可比擬的。ASON從性能上和質量上提升了電力光傳輸網效率。目前,電力通信網絡的業務較多,不僅有語音、數據、視頻方面的業務,更有保護、自動化信息等業務。電力上的這些業務,如果使用之前的技術和系統很難高效的完成,因此需要使用ASON技術,才能讓電力系統的運作更加安全、穩定。
四、探索設計基于ASON組建電力通信網
(一)城域網中ASON的應用
根據業務分布模式的改變,ASON的功能在城域網中的使用為用戶提供各種寬帶應用與服務,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靈活的VPN組網。因此,電力城域網的發展方向就是網絡功能的提升與網絡性、互操作性的擴展。在電力通信城域網系統中構建可以應用ASON技術。在光纖資源充足的條件下,利用傳輸層,在缺少纖芯資源的地方,優先使用裸光纖直聯方式,使用此項復用通道。各個單位、廠站通過城域網ASON有機融合,解決了城域網要求越來越高的互通性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各種應用業務之間聯系的通道。因此,在ASON模式中,可完全承載城域網業務。
(二)骨干網中ASON的應用
電力通信骨干網可以通過格狀網的組網方式來實現保護功能,就是將ASON引入骨干網中的一個關鍵原因。多環間互聯的現象在骨干傳輸網中普遍存在,由N個環網來共同保障傳送業務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為了避免丟失大量業務、防止斷纖情況的出現,應考慮將ASON網絡引入匯聚層和骨干層,通過結合其回復和保護的優良特性,將網絡抗多點故障率有效提高,即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網絡的生存性。
以下圖為例,各個廠站的信息分別通過變電站A、B、C返回調度中心。如果運用SDH/MSTP技術,按照電力通信組網習慣,各個廠站只是就近接入兩個變電站返回調度中心,即電廠α、變電站D、E的信息通過變電站A和C返回調度中心;變電站F的信息通過變電站B和C返回調度中心;變電站G、H、I的信息通過變電站A和B返回調度中心。在生產運行中,假如變電站A、B、C中的兩個站至調度中心的通道中斷,將使某些廠站無法與調度中心通信。但通過引入ASON組網技術,相比于SDH和MSTP技術,其增加了一個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是嵌入到傳輸設備的主控板中,交叉連接受控制平面控制。當廠站A、B、C其中兩個站點與調度中心中斷,ASON設備由嵌入在設備中的控制平面來自動發現新的路由,由設備自主動態地配置交叉連接而不是由管理平面(網管)來控制,將快速有效智能選擇另外一條正常運行的通道與調度中心進行通信,保證這個片區廠站與調度中心通信的安全可靠性。
附圖 電力光纜線路示意圖
文章簡要討論了ASON體系結構,以及電力傳輸網所承載的業務。在電力系統ASON通信模式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安全、穩定性高、可靠性高的自動交換光網絡。而電力系統在應用了ASON技術后,提高了電力通信系統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菊海峰. 電力系統ASON光通信網絡保護和恢復機制[J]. 貴州電力技術,2013(1).
[2]朱一峰. ASON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
篇9
關鍵詞: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計
一、通貨膨脹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1 資產負債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現時的財務狀況。對于單個企業,若其大部分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則其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與其現時價值就會有較大的偏離。另外,在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等于負債加所有者權益,當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數據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的現時價值時,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也就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現時的凈資產和所有者的權益。
2 利潤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在通貨膨脹過程中,梭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耗費所轉化的成本費用往往低于其現行成本,并且現時收入與按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所耗費轉化的成本費用相配比的結果沒有考慮資產耗費的補償,最終的結果是高估了企業的利潤。
3 基于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失實的會計信息無法滿足企業利害關系人作出正確決策的需要。通貨膨脹時期,對于生產經營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商品的企業,其以幣值穩定為假設、以歷史成本為原則計量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數據已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且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數據極易引起誤解,甚至導致決策失誤。
二、通貨膨脹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1 資金需求量增加,資金的供應量反而減少。通貨膨脹的發生,使得資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價的上漲,使采購同等數量的物資將需要占用更多的資金,企業為了減少原材料不斷漲價所產生的損失,或想在囤積原材料中獲得利益,企業就會提前進貨,進行超額儲備,造成了資金的大量需求;與之相反的是當通貨膨脹發生時,企業資金的供應量將會大大減少。在通貨膨脹期間,絕大部分企業都會發生資金緊張,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率降低,從而引起經營資金供應量的減少。
2 企業持有貨幣性資產遭受購買力損失,持有貨幣性負債獲得購買力收益。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由于貨幣性資產的金額是固定不變的,付出同樣多的貨幣,只能獲得較少量的商品或勞務,因而持有貨幣性資產必然遭受到一般貨幣購買力下降所帶來的損失。貨幣性負債,意味著債權人收到的款項沒有期初借給借款人的款項值錢,反之,也就意味著企業歸還貨幣性負債時獲得購買力收益。
3 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受到損害。通貨膨脹發生時,同樣也將損害到企業的再生產能力。其一,成本補償不足。銷售收回的補償資金難以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使生產資金在物價上漲時處于萎縮狀態,其二,負擔不必要的稅賦。在通貨膨脹下,企業高估收入低計成本,導致利潤虛增,從而引起企業應稅所得增加;其三,當企業利潤增加時,股東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時的利潤是虛增的。
三、通貨膨脹對現行會計模式的影響
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勢必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引起一連串負面影響。其主要表現有:一是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現值脫節,成本信息被扭曲,貨幣資產的購買力發生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歷史成本相對于現行成本被低估;二是賬面利潤虛增,部分流動資產無形中被轉作利潤,易造虛盈實虧,三是由于資產消耗與補償不平衡,削弱了企業再生產能力,使得資本難以保全,會侵害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權益;四是虛假的會計信息導致企業管理層、投資人做出錯誤的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五是造成企業財務分配關系模糊和財務狀況混亂;六是企業間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國際上通用的通貨膨脹會計模式
1 不變幣值會計。不變幣值會計提出以代表貨幣一定購買力的不變價格來代替幣值已經發生變動的歷史價格。不變幣值會計的具體做法是通過某種物價變動指數把財務報表上各個項目的歷史價格金額換算為不變價格金額。國外只有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國家才采用比法。
2 現行價值會計?,F行價值會計采用現金成本為計量基礎,改變了資產計量和收益確認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傳統。這種會計模式要求對待資產的賬面價值按現行成本予以調整,再計算出現有資產由于現行成本變動而產生的,尚未實現的利潤或損失。
3 不變幣值的現行價值會計。本模式是不變幣值會計和現行價值會計模式的結合。國外只有英國、加拿大實行式的不變的幣值的現行價值會計。
相比之下不變幣值的現行價值會計,是目前比較完善的方法,但應用時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國采用的零售物價指數,應進一步換算為生產資料物價指數。計算物價指數應考慮企業所在地域因素,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發達地區、內陸地區和邊緣落后地區的物價變動情況不一致,計算物價指數時應區別對待。
(2)應注意科技進步因素,比如電子設備的加速折舊問題。
(3)完善內部管理體系,使之與通貨膨脹會計相適應,比如,普及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篇10
關鍵詞:通識教育;課程;知識中心;缺陷;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59(201106-0030-06
一、通識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知識中心傾向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通識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理論界和實踐領域的一大熱點。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中輸入“通識教育”進行檢索,從2001到2010年的10年間有1230篇研究文獻與之相關。在實踐中,通識教育從早期的個體的、零星的實踐。到上世紀90年代末政府提倡并大力推廣的文化素質課程(通識教育)實驗,逐漸演化到當下有組織的制度化的實施。除了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外,近年來,浙江大學(2000年建立竺可楨學院)、復旦大學(2005年建立復旦學院)、北京大學(2007年建立元培學院)、中山大學(2009年建立博雅學院)等高校紛紛成立專門的獨立學院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把通識教育從理論到實踐上都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通識教育不再僅僅是一部分課程,而是一種整體的育人理念。在紛繁的通識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如何實施通識教育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在實施通識教育上,中國大陸的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吸取美國的經驗,并努力將美國的經驗加以本土化。這些研究者把通識教育的實施模式分為四種:分布必修制、核心課程制、名著課程制、完全自由制。分布必修制是指課程被分為若干知識領域,學生需要在指定的每一領域中選擇規定數量的課程。核心課程指在課程體系中有一些課程比其他課程更為基礎和重要,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學生必須修讀。名著閱讀是美國個別精英大學所施行的通識教育模式,課程主要內容是學生閱讀并討論指定的經典名著。完全自由制是指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學習的內容。這四種課程模式都在致力于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學習內容的廣度(knowledge breadth):分布制意在使學生能夠涉獵較廣的學科門類,了解并學習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和思維方法。集中制則與此相反。我們可以把分布制視為對“博”的追求,集中制是對“?!钡囊?。
*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選修意味著學生有較大的選擇學習內容的自由,而必修則與此相反。
*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分布制認為學生需要涉獵不同的知識領域;核心課程制則認為知識體系中一些知識處于核心地位,比處于“邊緣”地位的知識更重要,所以學生也更應該學習它們;名著課程制則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都是那些經過時代考驗的、能夠體現人類文明精華和永恒精神的知識,這些知識通常都蘊含在名著經典中,因此學生需要仔細研讀經典著作。
關注學習內容實質就是關注知識。當下通識教育的理論研究多集中于知識層面,尤其是對具體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優化,而通識教育的實踐也體現了這一鮮明特色。最近十多年來,通識教育改革圍繞的主線是通識教育的內容。從政府方面來看,教育部在1998年《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笨疾煳幕刭|的正軌課程體系,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政策主要是指“開好文化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對理、工、農、醫科學生重點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課程”。不難發現,文化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的關注點是在知識上,具體來說就是知識上的糾偏和補漏,以實現平衡學生知識結構、擴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科滲透、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之目的。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學這些年來進行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和通識教育課程改革,其主要目的和形式也在于此。北京大學的通識教育意在“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不同學科領域,拓寬知識面,學習不同學科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打通專業,拓寬基礎,強化素質,為適應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礎”。復旦大學通識課程則旨在“打破分門別類的學科壁壘、貫徹人類學問與知識的共同基礎,并展示民族文化精神對一個民族的學問創新能力”。表述雖然各有不同,但是對于知識內容尤其是知識廣度的追求(如“涉獵不同學科”、“打破學科壁壘”)基本是一致的。從具體課程設計上看,基本是在原來的公共必修課(如“兩課”和外語)外,加開文化素質類課程。這一類課程在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名稱,例如北京大學的素質教育通選課、清華大學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復旦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南京大學的文化素質課等,但是課程內容覆蓋范圍大致相同。從已有的結果看,基本上覆蓋了自然科學、人文藝術類和社會科學三大領域的知識。近年來各個學校自行的課程改革,基本思路也是不斷優化通識教育的課程結構,例如改革舊有的課程內容、增加新的教育內容、重新劃分通識教育模塊,等等。
海外華人學者對通識教育也有很多精彩的論述。甘陽大力提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經典閱讀和小班討論模式。他認為,美國本科教育的真正精華是經典閱讀和小班討論。學生需要直接閱讀經典而不僅僅是上概論課;同時應當鼓勵并組織學生圍繞經典進行討論。除回歸經典外,筆者認為更值得注意的是甘陽對通識教育中教學法(pedagogy)的關注,而這恰恰是當下通識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所忽略的。雖然不少通識教育文獻都涉及教學法,比如鼓勵教師引導學生、提倡課堂討論等,但大都流于空泛而缺乏實踐性。而甘陽則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操作性的實踐方案:深度閱讀,小班討論,并配之以相應的助教制度。這些思想大大推動了中國通識教育的前進步伐,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不少學校的通識教育改革。臺灣的黃俊杰認為:通識教育應當貫通古和今,科技和人文,本土和全球。他提倡學生閱讀傳統經典,接觸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現代科技發展中的人文話題;在全球化特別是西方化的大背景下,應當繼承并發揚東亞地區優秀的文化歷史傳統,促進本土文化和全球視野的交融。這兩位華人學者都具有濃郁的人文主義傾向。在他們所倡導的通識教育體系中,經典著作的閱讀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說,他們倡導的是中國式的“名著閱讀”課程,他們筆下的通識教育就等同于名著閱讀。從通識教育體系的構建角
度看,在這一思想中,對經典著作(知識內容)的選擇,對人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本質上講,這依然是一種知識本位的教育思路。
分析上文關于通識教育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有鮮明的“知識中心”(knowledgecenteredness)傾向。在教育學術語中,這一邏輯通常被表述為學科中心(subject centeredness)。這一思路優先關注對知識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著力點都在如何優化教育的內容和學科上。具體來講,它們主要關注下述三個方面:
1.哪些學習內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例如,學生應該學習哪些課程?哪些課程可以作為核心課程?哪些課應該必修,哪些課應該選修?)
2.學習的廣度應當如何把握?(例如,學生需要涉獵哪些學科?每一學科修讀多少學分?)
3.學生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由度應當有多大?(例如,應當讓學生必修還是選修?)
應當說,這種思考方式對于優化通識教育課程和內容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通識教育也在對這三個問題的不斷深人討論和反思過程中逐漸成長并日益成熟。然而,當下的問題在于,我們過分關注通識教育的知識和內容,各種理論的爭議、現實的變革都旨在優化通識教育內容,而鮮有人對這一思維方式進行反思。
二、知識中心式通識教育的局限性
第一,它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學習內容和現實問題以及學生個人體驗的聯系。當下關于通識教育的各種討論和實踐,主要關注通識教育的內容組織形式。具體來講包括:通識教育應當設置何種課程?應當覆蓋哪些知識領域?應當給予學生多大的自由度?而如何將通識教育的內容與現實問題以及學生的個人體驗相聯系,則相對被忽視。教育應當為學生提供好的、有意義的教育經驗,這種經驗不應當僅僅是所謂的客觀中立的學科內容,而應當努力把教育內容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當代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習成為對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活動。
第二,它缺乏對知識內部統一性和溝通性的思考。通識教育的特色不僅在于其公共性(即面向所有學生,為他們提供共同的學習體驗),更在于其系統性和溝通性。通識教育內容應當經過精心系統的設計,不同學科和課程內容應當密切相關并致力于共同教育目標的實現,而非互不關聯。然而,這一理念在當下知識本位式通識課程中面臨嚴峻挑戰。首先,時展和新知識不斷產生,客觀上導致了新科目的增加和課程數量的擴張。不少學校的通識課程數量都有幾十門,甚至上百門之多。龐大的課程數量使通識教育體系內部結構維持相對統一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因此,通識教育課程內部結構日趨凌亂和雜亂無章。而很多學校對通識教育課程數量的盲目追逐更大大加劇了這一趨勢。其次,不同學科的知識在知識領域和思考方式上存在先天隔閡。以哈佛大學社會分析領域的三門課程為例,“經濟學原理”、“心理創傷”和“城市革命:早期國家的考古和探索”的基本概念、理論視角和思維方式彼此迥異,因此很難為學生提供共通的學習體驗。[目這一弊病在國內的通識教育體系中更為嚴重。再次,通識課程在國內往往因師設課,隨意性較強,而欠缺系統的謹慎設計。這使通識教育更易流于大雜燴式的課程堆砌。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到的往往只是一堆互不相關的、雜亂的知識。
第三,它會逐漸遠離通識教育的初衷。關于通識教育的目標眾說紛紜,并且不乏華麗的表述(例如“全人教育”、“人格陶冶”)。其中一致之處在于,通識教育負責培養的是人之所以為人,或者說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公民的“公共”部分。我們引用曾任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的羅索夫斯基對教育目標的表述:(1)能清晰而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寫作;(2)在某個領域學有所長;(3)對我們獲取和應用知識的方式,對宇宙、社會和自身都有批判性的認識和理解;(4)對道德和倫理問題進行過思考;(5)免于對其他文化和其他時代的無知??梢园焉鲜瞿繕撕喴獨w納為:培養交流能力(第1項);擴展知識廣度、培養廣博視野(第3項和第5項);具有文化道德意識和獨立判斷力(第4項和第5項)。這些目標遠遠超越了單純掌握知識內容的要求。要完成這些目標,不僅要精心選擇教育內容,更要關注這些內容是如何被傳達給學生,以及如何在學生頭腦中生成意義。傳統的通識教育繼承了學科中心和教師中心的特征:內容上很少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的自身體驗相關聯;不同內容缺乏關聯,流于堆砌;教學方法也多是照本宣科,學生成為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很難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只是被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更別說實現通識教育的目標了。
三、知識中心式通識教育的認識論基礎
這種過分關注知識和學科的通識教育,從認識論方面來看,在于把知識(knowledge)和生活世界(lifewodd)看作兩個相對分離的領域,而且片面地把知識凌駕于生活世界之上。這種觀點有兩個基本假設。一個假設是,知識領域可以統攝生活世界。因為知識是對生活世界抽象化、理論化、專門化的結果,它脫離具體的生活情境而存在,對生活世界具有普遍的解釋力。由于知識的高度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ed),因此它可以應用于一切情境。另一個假設是,知識可以自發地轉化為人們的行動和實踐。學習者掌握知識之后,就可以成功地把它應用到生活的具體情境之中。在這兩個假設之上,可以把知識和行動視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并在一定時間內優先關注知識領域,讓學習者努力掌握知識。對學校教育來講,關注的主要對象就是知識。
經驗主義者和建構主義者則反對把知識領域和生活世界對立起來的觀點。首先,知識領域和生活世界密不可分,不可能把兩者從時間和空間上割裂開,兩者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對二者進行割裂具有邏輯上的先天缺陷。對二者進行割裂的行為容易導致知識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和學習者的個人體驗。其次,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活世界的參與。用杜威的話來說,知識是在學習者和周圍生活世界以及和自身歷史不斷互動的過程中被建構起來的。也只有被建構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知識,有活力的知識,從而避免成為懷特海所說的“呆滯的觀念”(inert idea)。第三,知識未必能自發地轉化為實踐。例如:很多事實證明,道德知識未必能直接轉化為道德行為。
在東方語境中,這一話題被表述為知和行(“行”的內涵要比上文的“生活世界”小)的關系。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對知和行的關系做過精彩的論述。在王陽明看來,知和行是不能割裂的。知先行后,容易導致知識脫離實踐領域,流于空想;而行先知后,則容易陷人迷惘。知和行本為一體,所以應該知行合一?!爸切兄?。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p>
傳統的知識中心式課程的不足在于:一是割裂了知識和生活世界,忽略了學習者的個人體驗以及學科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聯;二是割裂了知和行的關系,把知和行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因此,我們的教
育活動需要做到:關注現實生活以及學習者的個人體驗,而非僅僅提供一些與個人體驗毫不相關的“客觀”知識;把知識和實踐/行動結合起來,知和行是一體的,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絕對對立;鼓勵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四、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通識教育可能的新模式
我們需要重新反思這種知識中心和學科本位的通識教育模式,并在溝通知識領域和生活世界、關注學習者個人體驗、推動“知行合一”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我們的通識教育體系。在這一思路之下,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Learning,下文簡稱PBL)來組建通識教育課程。PBL課程與傳統課程設計的邏輯起點迥異:傳統的課程設計是從具體的知識和學科出發來構建課程體系,而PBL則是在知識領域和生活世界相統一的基礎上(體現為具體的問題腈境)來設計課程。
PBL具有深厚而廣泛的哲學和心理學基礎。20世紀初期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杜威倡導的教育思想和實驗都具有鮮明的PBL特色。在高等教育領域,PBL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醫科教育。之后,由于PBL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進而逐漸向其他學科、大學和地區擴展。當前,PBL早已從早期的醫科教育擴展到工程學科、社會學科以及人文學科等各個方面。在實施中,有的院校在部分課程中實施PBL,而有的學校則在全校實行PBL,把PBL作為學校課程設計的基本思想。在丹麥,20世紀70年代興建的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和羅斯基勒大學(Roskilde University)從建校伊始,就把PBL作為基本的課程設計哲學。在中國,當下理論和實踐對PBL的關注主要還集中在醫科領域。香港大學醫學院、高雄醫科大學、武漢大學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都對PBL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他學科對.PBL的關注相對較少。就通識教育而言,目前仍然停留在學科中心的思維層面,對教學法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對PBL的介紹更是少之又少。有文獻顯示,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在開設通識課程時,有意識地進行了PBL探索。
PBL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問題中心
它有知識(課程)和教學法的雙重意義。從課程設計上看,是通過實際的問題情境而非僅僅依據學科內容來組織課程結構;從學習過程上看,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并貫穿學習的全過程。問題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一個困境(dflemma)或矛盾(discrepancy),可以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工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引導學習過程的議題。真正的問題(problem)不是一個只有固定答案和解決方案的問題(question),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概念化的過程㈣。例如,當我們提問如何改進教育質量時,我們沒有現成的固定答案;而且當我們發問時。我們意識中的“教育質量”一詞的概念和含義可能也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提問的核心概念進行不斷追問和反思。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問題本身將成為組織課程和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要因素。另外需要澄清,PBL與案例學習(case based learning)有著本質不同。案例學習的課程設置基礎依然是傳統的學科知識,案例居于次要地位,只是輔助學生應用書本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而PBL的邏輯起點與傳統課程模式有本質差異,PBL是通過問題(而不是固定的學科知識)來組織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經驗。從學習初始,學生就被置于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問題的形成(problem formulation),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拓展學習經驗,實現問題的解決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第二,跨學科學習
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是一個具體、復雜而又綜合的存在。學科知識具有高度的普遍性、抽象性和專業性的特征。不同科目都有著自身獨有的理論視角、概念術語和思維方式。在傳統課程模式中,不同課程之間缺乏溝通,往往各自為政,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很難面對復雜的生活世界的具體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打破學科壁壘,在課程設計上引導并鼓勵學生從一開始就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第三。小組學習
現代和當代的教育學理論和心理學理論都有一個基本共識:與他人的交流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所以,PBL提倡學習者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還有助于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
五、通識教育PBL課程的構建
我們可以以PBL理念為基礎構建一個新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圖1表示一個PBL通識教育單元。整個課程結構的邏輯起點是一個來自生活世界的具體問題情境。學生從課程一開始就被置于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一個PBL通識教育單元包含一個項目(proiect)和若干門互相關聯的傳統課程(1ecture)。我們可以把圖中所示的PBL通識教育單元看作一個獨立的PBL通識教育包(package)。每一個package是一個問題情境,包含一個項目和2-4門內容上相互關聯的課程。不同的PBL通識教育包有著不同的問題情境,其所包含的學科課程也不同。學??梢载撠熢O計若干個不同的PBL通識教育包,供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選擇,以增大通識教育課程的靈活性。
具體來講,項目是問題情境的實現形式。問題情境可能是籠統的、概括的、模糊的,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問題情境進行進一步細化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自學、小組討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最終解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問題情境的研究發展出自己不同的項目。項目的最終表現形式可以多樣,比如研究性文章、調研報告、產品等。由于PBL中問題占主導地位,項目的比例也相當重。在奧爾堡大學,學生從事項目和參與學科課程的時間大約為1比1。學生真正上課的時間只有50%左右,其余時間都花在討論和完成項目上。
- 上一篇:煤礦安全感受
- 下一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