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普通話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普通話教學案例

篇1

[關鍵詞] 普通話;口語;教學;交流

近幾年來,我國普通話口語課程已經成為了師范類教學的必修課。由于這門課開設的時間還不長,還未能像其他專業課一樣,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教學模式。現在雖然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普通話口語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口語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還是眾多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當教學目的不一致的時候,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自然也會不同,遵循的教學原則,也會大相徑庭。

一、普通話口語教學的目的

雖然現在關于普通話教學的目的的看法,各方還未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在筆者看來,普通話口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普通話是我國國人交流和溝通的語言,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言,同時也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國,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各個地區的方言也是各具特色。但是,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需要加強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那么就需要一門交流與溝通的語言,也就是普通話。所以,學習好普通話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了創造力的“六解放”,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一個人如果沒有勇氣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就會影響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學習普通話口語課程的目的不僅在于能夠掌握普通話的基礎知識,而且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學習這一課程,幫助學生獲得一把有效的交際鑰匙。學生也從中學習到,如何才能跟人進行更好的語言溝通。

二、構建合理的普通話口語教學模式的策略

1、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口語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不一樣,并不需要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聯系口語。所以,課堂教學應該以練為主,在理論講解方法則要精簡。課堂教學可以采用“理論講授――典型示范――系統訓練――總結評議”的結構。由于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口音也會不一樣,在語音上,與普通話語音都有一定的區別。在語音教學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標準讀音,然后將其與其他地方方言的發音對比,在聲調、聲母、韻母上分別進行比較,最后讓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進行示范,找出其中的區別,加以總結,讓各個地區的學生都了解到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話的差別,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普通話。在詞匯訓練上,教師可以事先將對話設計出來,在課堂上,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用自己的方言對話,然后讓其他學生找出方言發音與普通話發音的不同,尤其是跟一些典型的方言詞匯進行對比,加以辨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話發音。

2、采取聽說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

在口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是最為重要的。而聽與說就像是魚與水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關系密切。二者互為基礎,只有聽力好,才能說得好。那么能說得好,聽力自然也不會差。將聽與說結合起來,聽說兼顧,聽力的提高能夠促進說話能力的增強。以聽促說,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另外,還應該采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在課堂訓練的時候,主要以口語訓練為主,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對話,讓學生進行簡短的傳話訓練。比如,就設置一句話“我記得我媽又一次叫他叫我騎自行車”,然后讓學生一個接著一個的將這句話傳下去,教師就每個學生傳話的準確度進行點評和對比,這相當于是一種游戲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大家上課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會十分活躍和輕松,學生的口語在相互的較勁和比較中,也得到了訓練和提升。學生在學校一般都是用普通話交流,也就是說學生平時的相互交流,就是訓練普通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而且在課后訓練的力度要比課堂上大得多,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相當于是學習了之后,馬上就可以進行練習來鞏固。這種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方式,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普通話口語能力的提高。

3、采用傳統教學形式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的方法

無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視覺化”的事物進行教學,學生會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也能較大地刺激學生的思維和反應。所以,教師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同時,可以輔助使用一些現代教學技術,比如多媒體等,將一些教學內容通過畫面甚至是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得多,教學效果也要好很多。視覺化的教學環境,能夠傳遞給學生比較易于理解的、積極愉悅的信息,可以在無形當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論辯、演講和朗誦等資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促進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總結

學習普通話,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語言是一種與其他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是一座通向他人的橋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普通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向外界傳達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加強與人之間的溝通。普通話口語課開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由于我國學生從小就要求學習普通話,從小就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尤其是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問題都不大,當然這還有賴于有效的普通話口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嚴明主編.新編普通話口語訓練與測試指導[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

[2]高順斌.普通話口語訓練教程[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篇2

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發揮教科研的先導作用,深入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積極開展教育、教學中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升華教師職業境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二、工作重點

1、充分結合新課程改革實踐,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使教師平等合作互補共建;重點改良教育教學行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力求研究落到實處,及時了解教研動態,以提高教科研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教科研的價值。

2、加大縣級以上立項課題的管理與指導,繼續堅持課題雙月檢查公示制。

3、關注教育科研動態,廣泛聽取教師、專家意見,深入挖掘學校內部資源,完善和充實學校主課題內容,并做好新課題申報的準備工作。

4、積極配合上級教研部門的活動,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各級各類教科研競賽活動,繼續規范“外出學習、回校匯報”的管理。

5、加大網絡教研力度,積極營造利用網絡捕獲信息,提升自我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6、將書法、鼓樂作為校本課程進行開發和研究,提升學校文化品味。

7、開辦藝術特長、書法、普通話校本培訓班,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三、具體措施

1、積極營造學術氛圍,變被動教研為主動教研,逐步向“學術校園”邁進。建立評估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活動。倡導所有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自立課題,層層上報。

2、科學、規范的管理。課題的申報、立項、中期、后期管理和結題,都嚴格按《新絳縣小學教科研課題管理辦法》運作。做好課題跟蹤指導、成果匯報工作。

3、加大常規教研的力度,校級領導指導教研活動。語、數、綜合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每次活動先確定主題,再圍繞主題選定講課評課內容,并做好相關的評價和記載。20次教研專題研究活動記載、五次高質量的教學反思、三例深入的教學案例分析。

4、堅持教科研活動監督機制,做好調查、匯報、記載、總結等工作,確保各種活動扎實、有效、嚴謹、規范。

5、提高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水平,大力發展教師教育教學網絡教科研活動。

6、改變校級科研成果上報方式,成果上報以電子文檔為主,紙質文檔為輔,所有成果必須屬個人或集體原創,并必須上傳至聯校博客、新絳縣教育信息網等位置。

7、開展教師書法競賽、演講比賽。期末評選一批網絡教研積極分子、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分子、書法教育先進分子、鼓樂教育先進分子,以及優秀課題組,對卓有成效的教師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

四、工作安排

8月份

1、制定校本研訓工作計劃。

2、教科研例會——各課題組負責人討論會,明確職責,制訂并上交研究計劃。

3、各課題組研討會。

9月份

1、編印教師個人郵箱地址一覽表。

2、教師藝術特長培訓。啟動教師書法、鼓樂、普通話培訓。

3、骨干教師示范課。

4、課題申報——填寫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做好學校課題的籌備工作。

10月份

1、教師書法培訓、鼓樂培訓、普通話培訓、藝術特長培訓。

2、完成上級教研部門布置的臨時性工作。

3、青年教師說課比賽。

4、課題研究常規檢查。

11月份

1、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展示活動。

2、教科研例會。

3、教師書法培訓、普通話培訓、藝術特長培訓。

4、各課題組教學研究活動。

5、完成上級教研部門布置的臨時性工作。

6、教師書法比賽。

12月份

1、各課題中期匯報、診斷。

2、個人課題反饋交流。

3、各課題組教學論壇活動。

4、完成上級教研部門布置的臨時性工作。

5、課題研究常規檢查。

元月份

1、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篇3

20XX年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通過遠程研修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以教師為主題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幫助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和有效實施高中新課程,促進我縣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共15個學科。這次培訓全縣共有407名專任教師參加。

08年新課程骨干培訓省級培訓的工作6月份開設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4個學科。省級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第二期培訓班報名我選拔了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或教學能手參加了培訓。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廣大農村教師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動適應新形勢下農村教師隊伍和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縣選派了中小學2名骨干教師參加了全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并于12月份進行了二級培訓,共培訓縣級骨干教師小學76人,中學38人。

為全面提高全縣語文、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經與華東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洽商,沾化縣教育局聘請華東師大知名教授、專家對我縣初中語文、數學兩科教師進行暑期培訓。8月11日—13日,全縣初中語文教師、數學教師暑期培訓班分別在縣實驗中學、沾化一中老校區順利舉辦。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長、楊金明委員及華東師大汪曉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數學班開班典禮,王立村副局長、楊福泉主任、鄭桂華副教授、沈龍明副教授出席語文班開班典禮。培訓班每天授課6小時。全縣初中語文、數學各140余名教師參加了培訓班,各初中語文班、數學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帶隊參加培訓。

五位華東師大教育專家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講授各具風格,見解深刻,且緊扣教育實際,表現出了深厚的學術功力和崇高的學術風范,有力地詮釋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中國教師精神。參訓教師聽專家報告,恪守時間,狀態投入,如沐春風,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而必須憑借教育科研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是什么、為什么、還有什么。

三、加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學教師素質。開展專項調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引導師范類待就業畢業生到農村任教。(近幾年來共招聘師范類畢業生385人到學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服務制度。充分運用現代化遠程教育等手段,通過多種形式,采取多種措施,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質量。

四、教育創新人物。為激勵廣大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牢固樹立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理念,提高教育創新能力,推動我縣基礎教育改革順利實施,根據市教育局《關于開展濱州市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的通知》(濱教[20XX]46號)精神,對全縣中小學教師、校長開展了“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在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的基礎上,對鄉鎮、縣屬中小學推薦的26名校長、教師進行了認真評審,共選出6名縣級教育創新人物參加市級以上教育創新人物評選。

nn40.com

五、中小學校長培訓。20XX年新年伊始,按照縣制定的“十一五”期間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劃,落實了中小學校長持證上崗制度。對全縣中小學中層干部分期、分批展開培訓。對取得《任職資格培訓合格證書》尚未參加提高培訓的校長,以及雖取得《提高培訓合格證書》,但時間以滿5年的中小學校長(含高中校長)進行提高培訓,年內培訓中小學校長116人。培養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學校管理的帶頭人和專家型校長。

六、語言文字工作。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進全縣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在縣語委的領導下,在全縣范圍內繼續開展創建“普通話示范學校”、“校本示范學校”和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

20XX年教師教育科工作計劃

一、為適應新課程實驗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推進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工作創新和校長發展,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我縣中小學校內涵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根據年初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培訓計劃,繼續開展了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培訓。

二、繼續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其中小學四個學科,中學三個學科;安排20XX年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和高中校長、教務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質教育專題培訓。

三、配合第十二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展示我縣多年來推廣普通話和素質教育的成果,組織“中小學生普通話大賽”。按照工作安排對部分教師進行了普通話測試和部分教師的普通話換證工作。

四、由單位申報縣初審選出部分中小學校參加全市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學校”、“普通話師范學校’和“校本示范學校”評選。

五、加強中小學名師和骨干隊伍建設和新課程師資培訓。

六、繼續做好新任校長的任職資格培訓,規范和加強我縣幼兒園園長培訓工作。

七、繼續組織參加“山東省年度教育創新人物評選”活動。

八、利用遠程教育網絡研修手段,開展中小學教師學歷、學位提升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

篇4

[關鍵詞]閱讀教學;低年級;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49-01

低年級學生正是處于學習知識的起始階段,幫助他們掌握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果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時下的低年級語文課堂產生一種人為拔高的現象,并沒有立足于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讀好書,寫好字”的基礎,以至于課堂教學差強人意。如何才能真正提升低語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感受語言的美好,愛讀書讀好書

低年級的學生剛入學校大門,他們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因此,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好,使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低年級學生知識經驗較淺,教師要善于通過幫扶的方式,使學生愛上閱讀。

如,教學蘇教版語文《青蛙看海》一課,在學習課文第二段的時候,在讀“‘天哪,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這些句話的時候,學生雖然反復朗讀,但還是讀得不到位。為了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筆者先采取范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聽教師讀得怎么樣。這樣,在教師的范讀下,學生聽出了青蛙驚嘆的語氣,感覺到自己讀得沒有感情。再有,教師在讀“沒有……也沒有……怎么上得去呢?”這句話的時候,讀出了青蛙無奈但是又渴望的心情。在聽悟的基礎上,他們再次進行試讀,一個個讀得津津有味,享受到了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采取了多種形式引領學生朗讀課文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把課文讀得入味、入情,享受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二、發現文字的奧秘,主動習得語言

“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在語文教材中,許多文本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表達魅力。而每個學生在心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文本的奧秘,去習得語言,提升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產生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

如,蘇教版的《螞蟻和蟈蟈》一文有這樣一段描寫:“夏天真熱。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自己去發現文本語言的奧妙。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從“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中發現了螞蟻和蟈蟈在夏天里的不同表現。在學生發現文本語言的奧妙后,為了加深學生對句子的進一步理解,教又讓學生再仔細讀,看看自己還有什么發現。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發現了采取“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更有韻味。這樣教學,學生不僅習得了語言,而且為他們運用語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自己去發現文本語言的奧妙。這樣,當學生從文本語言中真正發現了文字美、節奏美、韻律美后,他們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閱讀教學中。這樣能有效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習得了語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尊重學生的差異,張揚閱讀個性

由于生活經驗、個性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使學生能力存在差異。在閱讀教學時,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選擇出適合學生接受理解的起點與終點,才能真正使個性化的閱讀目標得以實現。因此,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教師只有從尊重學生的差異出發,才能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有效目標。

如,蘇教版《蠶姑娘》一課主要講了蠶的生長變化過程。在教學的時候,筆者是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們見過蠶嗎?哪位同學養過蠶?說說你養蠶的經過。”由于有些學生已經有了養蠶的經歷,他們的興趣特別濃厚;而沒有養過蠶的同學聽著同伴的介紹,他們一個個也都睜著大眼睛,好奇地望著講述的同伴。這樣,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做好了有效的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對課文展開閱讀,使他們對蠶姑娘的變化產生探究的欲望,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著眼于學生知識、能力的生長,展開了有效的教學,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

篇5

確定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專業化

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專業性基本技能和技巧,是融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為一體的教育專業課程,是培養師范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環節。基于以上認識,在多年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確立了以現代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職業技能訓練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逐步構建了科學、系統、高效的高師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

構建“全程多維互動式”高師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體系

這里提出的“全程、多維、互動”是對互動教學的全新理解和實踐。“全程”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一節課從開始到結束”或“一門課程從第一節課到最后一節課”[4],而是強調對高師地理師范生自教師職業技能培養之初到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整個訓練和培養過程;“多維”強調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的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學保障體系;“互動”是基于構建主義倡導的,在教師指導下,不拘泥于時間和空間,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實現對所學知識和能力的系統構建,不斷提高教師職業技能水平。建立全程性、層次化的課程體系,實現訓練內容模塊化課程是教學活動的實質性因素,對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具有導向和促進作用[5]。根據基礎教育改革和師范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實際,在傳統訓練課程的基礎上,逐步設置了“教師職業基礎技能訓練—地理學科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教師職業技能綜合訓練”層次遞進的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體系(見圖1),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職業技能訓練和指導。針對地理教師職業技能的多樣性,我們以學生需要和認知水平、社會需求為導向,對應四層次的實訓課程體系[6],整合相關教學內容,將地理教師職業技能進行分解,實現了訓練內容的模塊化。分別設置了基礎性、學科性、綜合性和應用性4個訓練內容模塊。(1)基礎性訓練模塊。第1至第3學期,在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基礎上,進行包括口語訓練(普通話培訓、演講與寫作)、三筆字、簡筆畫、行為表達、行為禮儀、媒體使用(計算機基礎與信息技術)等教師職業基礎技能內容的學習和訓練。(2)學科性訓練模塊。針對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傳統單一的訓練內容基礎上,逐步增加了地理課程標準解讀、中學地理教材分析、地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教學設計、教案編寫、學案設計、說課設計、課堂教學實施、教學媒體選擇與運用、教學評價、教學反思、課程資源開發等)、地理實驗技能訓練(實驗操作、觀察、觀測、調查等)、地理語言表達、地理CAI課件制作、地理解題能力訓練、地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模塊接軌、服務于中學地理教學、針對性強的地理學科性訓練內容。集中在第4至第7學期開設。(3)綜合性訓練模塊。現代社會賦予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要“育人”,所以在注重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育人能力,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養。在第6學期(教育實習前),增設中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技術應用兩項訓練內容,突出班主任工作(班級集體教育、學生個體教育、與任課教師溝通、與家長溝通等)的模擬訓練和能力提高,為教育實習做好準備。(4)應用性訓練模塊。第7至第8學期,為全面測查和評價師范生在第一至第三訓練模塊各項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主要進行教育見習(研習)、教育實習(頂崗實習)、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報告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等內容的訓練。空間涉及校內、校外、社會等多個平臺。通過應用性訓練,全面提升了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奠定了教師個體專業化的實踐基礎。堅持“一、三、四”原則,實施“全程多維互動式”訓練方法為了使訓練課程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全程性,并充分發揮其在職前教育階段對地理師范生“對象物模仿”能力有效訓練的功能,在實際教學中,堅持“一、三、四”原則。一個目標:教師專業化的訓練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三個依據:以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體系、模塊化訓練內容和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為主要依據。四個貫通:①時間貫通,即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貫通;②空間貫通,即課堂技能訓練平臺與課下技能強化訓練平臺貫通、校內技能訓練平臺與校外教育實習基地貫通[7];③內容貫通,即基礎性、學科性、綜合性、應用性訓練內容貫通;④能力貫通,即教師職業基礎技能、地理學科教師職業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師職業綜合技能貫通。基于以上原則,我們不斷創新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的授課方式和訓練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學、微格教學和互動教學等高效訓練方法。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夠情境化地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聯系起來,大大縮短理論教學與模擬訓練、高師教學情境與中學實際教學情境的差距[8]。在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時,我們創新地采用“三維度”案例教學方法。維度一:及時獲取中學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新性、反思性的教學案例,并采用“典型案例觀摩—真實情境再現—現象甄別診斷—制定教育方案—踐行教育方案(模擬)—評估教育方案”的訓練方法[9]。維度二:階段性聘請中學地理把關教師和優秀班主任、優秀畢業生代表做講座或專題輔導。維度三:畢業生將掌握的地理教師職業技能運用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及時總結反思,將有價值的教育教學案例整理并提供于新的高師地理案例教學,促進新一輪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效果的不斷提高。微格教學微格教學具有“訓練課題微小性、技能訓練針對性、效果反饋時效性、記錄過程真實性”等方面的優勢[10]。在實訓過程中,將學生組成5~10人的訓練小組,按照“確定技能訓練目標—訓練前理論學習—提出學習目標—示范輔導—微格教學訓練—重放錄像、集中討論—反饋評價—修改完善—微格教學訓練……”的程式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大大提高了訓練效能。互動教學技能訓練不拘泥于課堂這一基本場所,提出了“開放、共享、提高”的教學目標和理念。開放,即訓練形式開放,訓練時間開放,訓練空間開放,即在第一至第四內容模塊的各項技能訓練中,進行師—生、生—生、人—機等多形式的互動教學,同時擴展訓練的時間和空間,在課下亦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和學習,強化課堂訓練效果;共享,即建立學習共同體,學習資源互通共享;提高,即強調通過全程多維互動式訓練,在不斷的“教—學”相長中,全面提升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同時亦促進指導教師教學理念和訓練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長期的實踐證明,學生學習熱情高,教師自我效能感穩步增強,訓練效果明顯。形成專兼相濟、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為保證訓練課程的準確性和適切性、保證高師院校人才培養與中學教學需求接軌、保障模塊化訓練和貫通式培養的有效實施,設置了“一課兩師”、“一生兩師”的訓練制度。逐步形成了由學院地理教學法教師、教學督導、省市重點中學地理名師和優秀班主任(教師所在學校也是穩定的校外教育實習基地)、省市中學地理教研員等組成的專兼相濟、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11]。這些教師均具備扎實的學科教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基礎教學改革的發展和動向、社會對地理師范生的多方面要求了解更為深刻。同時作為有成就的校外專家,他們的工作經驗和成長經歷對學生更有新鮮感和吸引力,大大提高了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用全程、多維、民主的評價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包括學校集中考核(普通話水平測試、三筆字等)和學院自主考核。學院自主考核主要采取以下3種方式:①平時成績:包括學生課堂狀態和表現、作業完成情況、成長檔案袋等,占每一訓練內容總成績的30%;②期終考試成績:針對各單項訓練內容的特點,結合教師崗位求職考核的主要方式,制定了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分別采用口試、筆試、操作、現場片段模擬等考核形式,占總成績的70%;③綜合考核成績:每學期期末以班會或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突出對學生進行“個體內差異評價”。評價堅持“全程、多維、民主”原則,即校內校外指導教師評價、學生間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對學生個體在所有訓練內容上的能力形成和發展做客觀性全程評價,并確定今后的改進方向和努力目標。學生通過各項技能考核后,方可參加教育實習或頂崗實習,也才能具備申請教師資格證的資格。建立“三層面、五維度”的訓練質量保障體系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全程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依托科學的實施方案和可靠的保障機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步形成了學校、學院、實習基地3個層面、5個維度的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保障體系。(1)思想保障體系。統一思想,提高學院領導、指導教師、管理人員及學生的認識,把地理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作為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生命線。(2)組織保障體系。建立了上下協調的技能訓練組織體系,制定教師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組織的相互關系、各自承擔的任務及所負責任。(3)過程保障體系。針對各訓練環節的任務、內容、特點及目標要求,實施全程全方位過程監控,切實保證訓練質量。(4)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微格教室管理、實習基地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責任到人,保證訓練的順利進行。(5)評價保障體系。制定了全面詳細、操作性強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多種評價考核方法,定期通報評估結果,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篇6

作為教師,不管學校安排我任教哪一科,但必須做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并能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獲得正確的思想理念,具有初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等,從而與語文基礎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同步,根據以上認識,在語文基礎教育課程的實施中,我堅持從以下方面努力,從整體上去推行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素質教育。

一、培養自身并能教育學生能寫一筆好字

中華漢字有它一些鮮明的特性,如它的文化性、藝術性、欣賞性。漢字從古到今,各種字體流派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韻味無窮,傳承發展綿延不斷,形成了一個極為豐富的藝術寶庫。

我是中國人,寫好中國字是我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應盡之歷史責任,同時也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和發展形象思維能力。這對于不論學哪一門類的、做何種工作的,都有幫助。

因此,培養自己熱愛祖國的文字、書法,特別是鋼筆字訓練,是教育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課題。在教學中,我堅持每天寫好鋼筆字作品一頁,同時,做好一些毛筆和粉筆字書法方面的基礎工作,通過學教、訓練、展覽、比賽等活動,引導我的學生也對寫好鋼筆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手中買些字帖,有空便練起來,你追我趕比起來。

尤其在今天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們更不能丟掉漢字這個國寶。現在,許多學校都已將書法列入課余活動的內容。許多孩子喜愛書法,并出現了不少小書法家,這是很可喜的現象。我曾在語文教學中把書法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并建議學校將其納入美術課的一個內容,每周至少能有半節課時教習書法。我想,這對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僅無礙,反而大有裨益。

二、學好普通話,不忘方言,給自己和學生一副好口才

我是中國人,漢語是我的母語,教學中應學好、用好普通話;同時,我不忘家音、鄉音,應將自己的家音、方言傳承給下一代并發揚光大,使普通話和方言都具備應有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廣大教師 “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聽課者,變為自主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訓練中,學生也確實敢于大膽說話了。但是,我常常發現,敢說的往往只有那么幾個學生,說起話來也常常是詞不達意,或無重點,而且語病和口頭禪也較多,很少有中心、有條理、合乎語法、合乎邏輯等。這種現象是由于學生不愛交流、交流甚少和沒有具備交流的能力造成的。在現代社會,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首先教師自己就應該具備一副好口才,這對將來的個人求職、交往、管理、發展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在教學中,應該具備組織學生開展好聽、讀、說方面的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綜合能力。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善聽、善讀、善說,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相應的聽、讀和口頭表達能力,如在語文課中開展辯論,討論活動,在班級、學校舉行的演講比賽、辯論比賽,開展快速朗讀訓練、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開展講述訓練、復述故事的訓練、擴展句段訓練、口頭概括總結訓練(如課前概括所學課文應該預習的知識點,總結當堂所學習的內容)、口頭作文訓練,加強學生背誦的能力的訓練(上每節語文課之前都拿出三分鐘時間讓學生背誦古詩詞,一學期下來就能背誦近百首。另外,從學習的課文中選出好的語段也讓學生背熟。再就是一些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等,同樣都教學生把它們背誦熟悉。如果背的多了,不僅會在情感上受到滋潤、熏陶,還可以慢慢形成自己正確而生動的語言。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不斷的積累詞語、豐富詞匯,為學生口語表達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開展辯論或討論訓練(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行辯論會或討論會。)

教師和學生能真正的運用語文素質去從事學習、工作、進行交流,使之為將來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讓學生有話可說,有針對性的說,使學生養成“說”的習慣,以提高口語表達的水平,這樣,師生在教與學中就可以相長、練就一副好口才!

三、自己能寫并和學生寫一手好文章

教師以身作則,帶頭寫作,與學生一道交流寫作的心得體會,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寫作創生與開發之路,努力實現新課程教學、寫作觀。

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寫作基礎,多實踐、多鍛煉,定一點文章,寫一些教學案例、教學心得和教學論文,為將來出版書籍打下基礎。

在課堂上,我把較好的寫作篇章讀給學生聽,把每次布置的創造作品念給學生品嘗,并講述自己創作的立意,構思、修改等。在課堂上,還讓學生登臺演講作文,或者簡要的作口頭表達,進行一課一人次的“三分鐘”作文體會演講、交流心得。學生的寫作文章,先相互修改、定稿,在寫出書面評語,最后隨機抽查十來篇,進而在閱在評。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提高,在組織學生參加作文競賽時,優秀人才就不難選擇,這可帶動全班同學對寫作的創生與開發。

四、努力實踐終身學習、持續發展觀

面對新的21世紀、新的機遇和挑戰,知識的更新、及時地給自己“充電”,是人生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否則,自己的生活品質就不會提高、生存空間也就會越來越窄!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要使我們的每一代始終站在世界的前列,作為教師責任重大!我經常組織學生收集資料,寫點周記、文章,課堂上進行演講、宣傳和交流,教學生求知、教學生做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好讀好學的優良傳統,逐步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人生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五、拓寬視野,放眼未來

篇7

大多數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校前很少甚至從未接觸過鋼琴彈奏,進校后通過專業鋼琴技能的訓練以及對樂理知識的學習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樂技能與音樂知識,而幼兒歌曲邊彈邊唱的學習則是建立在這些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它具有創新性、變化性,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一、幼兒歌曲的演唱

1.幼兒歌曲歌詞吐字的準確性。

歌詞吐字的準確性與普通話水平有密切關系。在中國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大集體中,各地區有其特色的地方語言色彩,普通話的普及便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但受地方語言的影響,每個人普通話水平也是有所差異,如平翹舌不分、n和l不分等,這對于歌曲演唱吐字有很大影響。

學生在學習幼兒歌曲邊彈邊唱的過程中,因學生來自各地,受當地方言影響,歌曲演唱語言吐字不清晰的問題也時有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注重準確地朗誦歌詞,糾正個別學生吐字問題,為準確地演唱歌曲打下良好基礎。

2.幼兒歌曲演唱節奏的準確性。

節奏的把握對于音樂作品的正確詮釋尤為重要,在幼兒歌曲的演唱中所出現的節奏較為簡單,如連續八分音符的節奏、四分附點節奏、八分附點、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節奏等,這些節奏在單獨演唱或演奏時很容易掌握,但對于學生來說,把這些節奏混合在一起時很可能出現節奏上的錯誤。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帶領學生按照節奏拍手朗誦歌詞、拍手打節拍唱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學生打節拍演唱歌曲,讓學生熟悉歌曲的節奏,避免彈奏時出現節奏上的錯誤。

3.幼兒歌曲演唱音高的準確性。

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來看,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從事與幼兒教育或培訓機構相關的工作,主要任務是傳播知識。幼兒歌曲邊彈邊唱在其工作中應用極為廣泛,教授者演唱音準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學習。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中,其接觸專業音樂訓練的時間相對較短,有些學生在演唱音準上仍出現跑調、找不到音高等情況,教師在小組課教學中雖能發現這些學生的問題,但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予以解決,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后加強練習。學生在幼兒歌曲演唱音準練習時切忌盲目練唱,既耗時又耗力,可與小組課中演唱音準好的同學同時練習,通過互相聆聽找出問題,也可通過音頻資料模仿學習,最后讓教師指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兒歌曲的彈奏

1.伴奏和弦音級的選配。

從幼兒歌曲本身來說,它主要適用于幼兒,歌曲難度不大,在彈奏上伴奏和弦音級的選配較為簡單,以Ⅰ級、Ⅳ級、Ⅴ級為主,根據樂曲需要可在適當位置適用Ⅱ級、Ⅲ級、Ⅵ級,在歌曲結束時可用K64-V(7)-I的終止式。

學生在對幼兒歌曲進行和弦音級選配時經常出現選用錯誤音級編配伴奏,從而導致歌曲彈奏中出現不和諧的聽覺感或大小調的不合常理的互換。

例如:

《數鴨子》1=C

3 1 | 3 3 1 | 3 3 5 6 | 5 - |

Ⅰ ―― ―― ―― ――

有些同學在選配和弦時直接使用a小調的Ⅰ級和弦(la dol mi),理由是“樂譜上有mi和dol,a小調的Ⅰ級和弦也有mi和dol”,這就說明學生對大小調性沒有做出正確判斷,導致音級使用錯誤,因此教師在講授和弦音級選配時首先要強調正確地判斷歌曲的調性。

學生選配幼兒歌曲和弦音級時應在遵循調性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和聲知識,避免反功能和聲走向(Ⅴ-Ⅳ),使用正確的和弦連接,避免低音大跳。

2.移調彈奏的靈敏性和熟練性。

本文所講的移調彈奏的靈敏性和熟練性是指同一首兒歌用不同的調(如C、F、G調等)彈奏時,學生能夠迅速地、熟練地、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對于大多數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較難的一項任務。

快速熟練完整地移調彈奏不僅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鋼琴彈奏技巧,同時要求學生要熟悉不同調性和弦在鋼琴琴鍵上對應的彈奏位置。幼兒歌曲以簡譜為主,這也要求學生能看著簡譜快速轉換出不同的調在琴鍵上的彈奏位置。

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一升一降之內C調、F調、G調的歌曲彈奏能較為熟練地掌握,其余調性的歌曲學生在回課中明顯能聽出差別,主要還是調性鍵盤位置感不強。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可通過音階練習熟悉不同調性,教師可給學生一小段較為簡單的旋律(選配和弦音級為Ⅰ級、Ⅳ級、Ⅴ級),讓學生配伴奏彈奏,同時要求學生使用移調的方法進行練習,熟悉調性。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勤學苦練,對調性鍵盤位置的掌握必定有所提高。

3.伴奏織體的選擇與變化。

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初次接觸歌曲即興伴奏,可選用以下幾種主要伴奏織體。

(1)分解和弦伴奏織體

(2)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

(3)琶音伴奏織體

(4)柱式和弦伴奏織體

上述幾種主要伴奏織體可通過節奏、音型等變化發展成更為豐富的伴奏織體。在彈奏歌曲的伴奏時,很多學生出現伴奏織體較為單一的現象,經常把同一種伴奏織體運用在不同的兒歌中,將伴奏織體變成一種公式直接套用在各種兒歌之中,致使有些兒歌的情緒無法通過鋼琴伴奏充分地表現出來,影響歌曲的情感表達。

在歌曲伴奏中,一般歡快的歌曲可選用帶有跳音的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節奏舒緩的兒歌可選用琶音、分解和弦等伴奏織體,帶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可選用柱式和弦伴奏織體,在不同段落也可選用不同的伴奏織體加以變化。

三、幼兒歌曲彈唱的協調性

在幼兒歌曲邊彈邊唱實際教學案例中,有些學生在單獨演唱、演奏上表現得非常優秀,但當把唱與彈相結合時經常出現歌曲彈唱不完整、和弦音級選配錯誤、歌曲演唱出現錯詞跑調等問題,這是幼兒歌曲彈唱不協調的表現。

對于上述這種情況,很多學生提出疑問:“我在彈、唱分開練習時都按照要求做到了,為什么在邊彈邊唱時經常出錯?顧得了這里就顧不住那里,這要如何解決呢?”如果把單獨的彈、唱作為橫向練習,那么邊彈邊唱則可稱為縱向練習。在橫向練習時,學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單項上,而縱向練習是一種多項思維的訓練,解決彈唱不協調的問題,需要從縱向練習上一一突破。

篇8

[關鍵詞]科學教師;教學基本功;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因而科學教師不僅應具備所有教師都具備的課堂教學(諸如備、講、批、輔、考、評研等)、“三字一話”(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即規范字、普通話)、語言表達(語言的規范性、準確性、針對性、條理性、啟發性、生動性、審美性、獨創性等)、電化教學(器材操作、軟件制作及適時使用等)等基本能力外,還應有其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基本素質。

1 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老師其一本身要有探究意識;其二知道什么是探究,明確怎樣探究;其三能夠引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假如一個老師缺乏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視而不見,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漠不關心,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怎么可能會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呢?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科學教師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來保護、保持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欲。首先要熱愛生活,永葆一顆不泯的童心,參與孩子們的科學學習,諸如一起捕捉小動物、一起種植花草樹木;再則養成凡事愛問“為什么”的問題意識,“怎么解決”的思維習慣,不弄清楚不罷休的探索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了,自己的專業能力也提高了。

2 學習能力

“加強學習”是社會發展對每一個人的基本要求。會學習、善于學習、能夠終生學習則相對科學教師而言則意義更加深遠。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僅喜歡問“這是什么”、“為什么”,而且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往往讓老師意想不到、始料不及。老師一次、兩次答不上來還情由可原,如果經常答不上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將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科學教師不僅要像其他教師那樣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課改經驗,學習課標、教材和教師用書,而且要博覽群書,使自己具備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一是中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文化知識;二是《科學課》、《小學科技》等專業雜志;三是像《自然博物館》、《十萬個為什么》等知識性書籍;四是像《動物世界》、《人與自然》、《探索發現》等電視節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各類信息,地理、天文新發現,科學、技術新動態,物理、化學新進展,等等。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知識面將不斷擴大,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在不斷增強。

3 動手能力

一要會做教材中的每一個實驗。這里的“會做”,不能膚淺地理解為只要能夠照葫蘆畫瓢完成了實驗就算會做了。這里的“會做”是指對每一個實驗的目的、材料、技巧、時間:效果、注意事項、甚至改進方法都心中有數,操作規范,得心應手;并明確科學探究的結果是可以重復驗證的。二要會制作簡單的教學具(如模型、標本)或對已有的器材進行合理改造。能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制作簡單、實用的教學材料是科學教師必各的基本功。三要會引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種植飼養、科學考察、制作加工、查問資料等等動手實踐活動教師不僅要親身參與,而且要隨時掌握和調控學生在活動中所取得的進展、面l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四要會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能夠制作簡單的多媒本課件。

4 觀察能力

觀察和實驗是科學學習的基礎,而在小學階段叫以觀察為主,且多是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它是小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活動方式。這就需要小學斗學教師一是自己會觀察,二是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見察。活動之前,要明確為什么觀察,怎樣觀察;活動時,要讓學生充分地綜合運用各種感官,感知事物外部特征;不僅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而且要善于透過表面看本質;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逐步明白:(1)要綜合運用感官:(2)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3)探究能力、科學素養是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而內化形成、發展的;(4)觀察必須全面、認真;只有盡可能多的收集事實,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5)學會記錄。能夠用文字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對象;(5)學會統計和比較。自己觀察的結果與他人觀察員的結果相比較,相同點、不同點有哪些,說明了什么。

5 表達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中一些看似淺顯的規律,其背后常涉及到一些深奧的科學道理,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適時適度地講解,將學生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所蘊含的科學道理深入淺出地講出來,并且能使學生愛聽,聽懂,樂于接受。小學科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如何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自行構建知識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有的老師不敢講解,怕別人說他又回到傳統教學的老路了;有的不會講解,一種表現是將科學課上成了物理課或化學課、生物課,學生不知所云;一種是低估了學生,怕學生聽不懂、看不明,反復講解、反復示范。再則,兒童充滿幻想和好奇心,總會提出許多諸如“太陽為什么是圓的”、“海水為什么是藍藍的”、“烏龜為什么能活上千年”的問題,我們都應盡量滿足學生的愿望,利用課余時間講各種有趣的自然現象,講科學家的故事,講一些自然界中的未解之謎,通過言傳身教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學科學、愛科學和用科學。在提高我們自己表達能力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刻意鍛煉他們,將自己想的、做的、看的、聽的問題或實驗或現象或結論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流暢地表述出來。

篇9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學基本功是教師最基本的專業素養,沒有具備教學基本功,教師就不能良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需要經常的讀書、讀好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含量,通過教學活動豐富自己的人生,利用協作提升自我,從而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需要根據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有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參加一些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參加粉筆字書寫競賽,或是演講、朗誦比賽等,使自己的基本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先練習鋼筆字,然后練習粉筆字,最后練習毛筆字,由簡單到復雜。教師需要練就標準的普通話,這樣才能為學生做出表率。小學學生對于一些事物都有著模仿的心理,而且外界的環境也會對其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教師的發音不標準,方言口音嚴重,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經驗,書寫一些質量很高的論文和教學案例,應用完全屬于自己的教學資源,找尋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深入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為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打好基礎。

二、博覽群書,夯實文化底蘊,是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關鍵

如果教師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識底蘊不足,那么又怎么能夠良好的引導學生去學習。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質的關鍵就是多讀書。讀書對于人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代社會也提倡終身學習,教師更是需要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的職業。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養成經常讀書而且會讀書的良好習慣,使得自身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也是語文教師可以更好開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是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路徑。首先教師的讀書活動并不是盲目的,教師的讀書活動需要與校本研修相結合,以校本為基礎,通過讀書獲得更多的收益,最終形成一種合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堅守終身學習的理念,博覽群書,不僅僅要學習與語文教學有關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識,要注重更深層次的挖取知識,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一個知識的海洋。教師通過閱讀,得到眾多知識的充實,教師的文化底蘊更加濃厚,教學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最終才能使得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三、錘煉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秘訣

小學學生好動,很多事物對于他們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在語文課堂上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只有通過依據教材上的內容精心的進行課堂設計,并且選用合理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文化知識是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起點,教學能力就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外化展現。教學實踐表明,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與教師的語文教學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活動,親身的體驗、感悟、領會逐漸獲得并且不斷發展的。教師需要應用教學實踐活動對自身的教學設計進行錘煉,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三味書屋》、《拔苗助長》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學習著名教師和特級教師的相關教學設計,對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不斷的加深對其的研究力度,利用最為聰明也最為巧妙的辦法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首先對教材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清晰教材內容的教學莫彪,并且劃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考慮與文章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策略,然后試驗教學,由其他的語文教師對其進行點評,對其進行改善和調整,最終達成共識。例如:教師在講述《拔苗助長》這一課程時,當講授結束后教師可以請求學生與教師進行角色對話,如同情景劇表演一樣,將文章的內容重述。這樣的課程設計能夠更加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要學生不會感到那么拘謹。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累積經典的教學案例,將這些設計案例整理成為一個良好的資源庫,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四、反思與交流,深入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法寶

反思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進和提升教學方法的主要手段。教師的反思是思維運動,展現的是教師的教學育人態度,更是高品質的體現,教學反思更是理解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師需要時常對自身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方法進行發絲,使得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領會,收獲新的經驗。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是對自身行為的追問,明確自己是否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將教學活動由淺層次向著深層次延伸,走出傳統教育的束縛,不斷的進行創新。

五、結語

篇10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我首先在師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

    一、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在學校領導的指引下,我積極投身于學校教科研,被學校聘為教科員,協助教科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師的指點下,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模式的研究》,由我執筆撰寫了《東萊中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我的活動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選送蘇州。2003年4月,在學校領導和市教研室傅強老師的指導下,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研討活動在我校順利開展,并取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去年4月,我參加了全國首屆智慧學術研討活動,論文《大成智慧學與教育信息化》獲準大會交流,并入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現被張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為研究員,參與了國家級課題《智慧學理論在教育中應用研究》方案的撰寫。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隨筆《教育,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開始》《實施“心情教育”培養健康心理》《一瓶鋼筆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繼發表。其次,我和家長也積極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實踐《別開生面的家長會》在《關心下一代周報》上發表,并在該社當年上半年好稿件評選中獲二等獎。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在張家港日報《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在張家港市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所教的學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上,我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我一改以往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在學生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我在實踐的同時,也不忘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設計《展現變化規律 激發主動發現》在市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論文《小學數學教學探例》《“圓柱的認識”教學案例對比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文字處理單元教學設計》《論新課程標準下的信息技術教育》《當教學設計面對新課標》相繼發表。2002年12月,在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一等獎。

    四、做一個信息時代的教師

    目前,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要求教育必須改革以滿足培養面向信息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再也不能滿足于用粉筆來教學了,而要把計算機和網絡當作新的教學工具,進一步把我們的課堂進行延伸!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在理論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論文《信息化環境下戰爭與和平的教學設計》《“形神兼備”的整合》《新課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術與小學社會學科整合的實踐與思考》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我還積極參與第一、二屆張家港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評優課活動,均獲三等獎。第一屆參賽學科是社會課,課題是戰爭與和平,第二屆參賽學科是數學課,課題是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我還參與了學校網站的建設,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網絡化學習的平臺,為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2002年被評為張家港市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