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培訓方案范文

時間:2023-09-08 17:3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普通話培訓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普通話培訓方案

篇1

2018年教師語言文字培訓方案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掌握和使用普通話是每個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為全面提高我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保證學前教育質量,根據《幼兒教師教學基本功大練兵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從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出發,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提高我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規范我園教師的教學語言,使教師能用較標準的普通話教學和交際,形成一種自覺學習普通話、使用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二、培訓對象

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

三、培訓步驟

1.啟動階段(8月1日-10日):幼兒園成立領導小組,確定培訓人員名單,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2.

培訓學習階段(8月11日至9月30日):組織培訓,集體學習、自學自練、組織測試,促使教師自覺學習并運用普通話。

3.檢查達標階段(10月至11月):組織教師參加園內語言文字比賽活動,檢測教師運用普通話的情況。

三、培訓方式

以業余自學為主,?9月中旬將組織教師參加德州市的集中培訓2天。

四、組織領導

1、對幼兒教師普通話進行培訓和考核,是加強幼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為確保培訓、考核取得實效,我園將開展宣傳和動員工作,并成立相應組織,督促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努力提高普通話水平,爭取人人達標。

2、本次培訓達標活動,既是一次學習提升的過程,也是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我園將以培訓與展示活動為契機,通過集中學習、自學自練、比賽表演等多種形式,促進本園教師專業成長。

篇2

做好學校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工作,對于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一直把語言文字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尤其是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來,我校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課堂教學、納入教學基本功訓練、納入學校常規管理,將其滲透到德、智、體、美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推進我校素質教育進程。

每年的“推普周”活動,我校都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學校實際出發,認真籌劃,精心組織,使“推普周”活動落到實處,推動了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順利開展。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安排合理有序。

首先上一周的行政會討論并通過了關于本次活動的方案,學校派教導處專門負責此事,顯示出校領導對語言文字高度的重視。校長親自做了語言文字推普宣傳動員,倡議全校師生養成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良好習慣。

2.制定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進行積極有效的輿論宣傳。

在校園內張貼推普周宣傳畫,設計推普周專題櫥窗。特別是在學校大門上方懸掛了“面向現代化,推廣普通話”大型橫幅標語,渲染了推普氣氛,擴大了推普宣傳的影響。

學校廣播站也在推普周內進行每天十分鐘的“推廣普通話,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專題廣播,內容包括推普周和我校語言文字規范化情況,教師、學生采訪,播發與推普周有關的信息和知識等。

在每屆“推普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學校都進行“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國旗下講話,向全校師生發出“推普周”活動倡議,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字的意義,并布置推普周活動安排

3.開展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

(1)進行“說普通話從我做起”版報設計比賽

我校教務科和校團總支組織全校各班進行“說普通話從我做起”板報設計比賽。學校進行專項評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和講好普通話的積極性。

(2)舉行“說普通話從我做起”主題班會

利用推普周周一下午的班會時間,學校以班級為單位舉行“說普通話從我做起”主題班會,學生們自編自演了推普節目,將推普活動推向。

(3) 開展普及普通話活動,提高師生語言文字水平。

1、進行普通話校本培訓。利用周四下午兩節課后教師政治、業務學習時間,開展普通話培訓,我校語言文字領導小組成員對全體教師進行校內培訓指導,使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日益提高。

2、全體教師上課必須講普通話,提倡課間與他人交流也講普通話。教師為學生做出表率,帶動全校推普活動的開展。

3、開展校園內人人講普通話活動。要求學生從早晨進入校門開始,與老師、同學交談必須講普通話,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4、開展教師普通話比賽,以此促進教師自覺練習普通話,提高普通話水平。

5、結合學校一年一度的讀書節活動,在學生中開展普通話比賽。在全校范圍內掀起推普熱潮。

(3)、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

1、我校將普通話課程納入專門的課堂教學,新生從入學時就系統的學習和使用普通話。

2、教師的教學計劃、備課筆記的撰寫都要將規范化用字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發現錯字、別字立即予以糾正,并作為考核項目之一。

3、教師上課必須使用規范化漢字,禁止寫繁體字、不規范簡化字等。

篇3

 

根據縣教科局《關于開展第18屆推普周活動的通知》精神,9月14日至19日,我鄉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大力宣傳,廣泛動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全體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明理,并將這種影響力推及社會,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對推普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做好學校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工作,對于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鄉學校一直把語言文字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堅持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課堂教學、納入教學基本功訓練、納入學校常規管理,將其滲透到德、智、體、美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進程。

每年的“推普周”活動,學校都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從學校實際出發,認真籌劃,精心組織,使“推普周”活動落到實處,推動了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領導重視,組織安排合理有序。

為使推普周活動落到實處,9月8日,中心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推普周活動,成立了推普周工作領導小組。討論通過了本次活動的方案,明確提出了活動內容要求,倡議師生養成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良好習慣。

二、制定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進行積極有效的輿論宣傳。

要求各校在校內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推廣普通話為主題的標語、宣傳畫,電子屏幕滾動宣傳口號,設立推普永久性宣傳牌。渲染推普氣氛,擴大推普宣傳的影響。

在“推普周”的升旗儀式上,各校普遍開展了推普周主題國旗下講話,進行一次主題為“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幸福你我他”的宣傳講話,向全校師生發出“推普周”活動倡議,介紹推廣普通話和使用規范字的意義,并布置推普周活動安排。學校廣播站也在推普周內進行每天十分鐘的“推廣普通話,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專題廣播,播發與推普周有關的信息和知識等。結合教師節、迎國慶活動,各校校園專欄及班級板報相繼都刊出一期以尊師、愛國和推普為主題的黑板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推廣普通話的氛圍。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推普活動

1、進行“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

中心校要求各校進一步引深“中華魂經典誦讀行動”,在提高全校師生的普通話水平的同時,強化師生思想品德教育。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激發師生學習和講好普通話的積極性。

2、舉行“說普通話、寫規范字”主題班會

9月15日各校以班為單位召開主題班會課,,全鄉六所六制小學均以班級為單位舉行了“說普通話、寫規范字”主題班會,學生們自編自演的推普節目,將推普活動推向。

3、組織學生開展“啄木鳥糾錯”活動

9月18日,各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部分少先隊員,查找校內、校外不規范用字(包括教師板書、學生作業本、教室、辦公室布置、校外各種廣告、燈箱,店鋪名稱等),9月19—20日又利用雙休日,開展了“我給父母當老師”活動。發動學生運用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糾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確用字的現象,以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推動一個群體,從而形成社會公共交際中使用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氛圍。將推廣普通話工作,從學校引向社會、家庭,從而擴大“規范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影響。

4、把推普周活動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相結合,

中心校本部、南崖、章冠等利用每天晨間及下午時間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的普通話和誦讀能力得到鍛煉,同時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濃郁的文化內涵,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同時各校緊鑼密鼓籌備在十月份開展一次“普通話走向全世界”朗誦、演講比賽,以在新時期弘揚傳統、傳承文化和推廣普通話。。

5、開展寫規范字、寫好字活動

把推普周活動與學校寫字特色創建相結合,利用每天20分鐘午間寫字時間,進一步提高學生寫規范字,寫好字的意識和水平,在班級內開展寫規范字評比展示活動。同時開展教師硬筆字展示活動,全體教師參加硬筆字比賽,書寫內容為:一首經典古詩詞。

6、開展普及普通話活動,提高師生語言文字水平。

首先,繼17屆推普周活動以來,中心校明確要求把普通話納入校本培訓。各校利用每周教師政治、業務學習時間,開展普通話培訓,推進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提高。

其二,全體教師上課必須講普通話,提倡課間與他人交流也講普通話。教師為學生做出表率,帶動全校推普活動的開展。

三是開展校園內人人講普通話活動。要求學生從早晨進入校門開始,與老師、同學交談必須講普通話,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總之,推普活動是一項持續、長期的工作,我校將在各級領導和全校師生的支持下,以全體師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推普參與意識為目標,積極工作,使我校的語言文字工作再創佳

篇4

[關鍵詞]高校;普通話;測試;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65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01

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自20世紀90年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以來,從最初的人工測試,到人工和計算機相結合,再到如今測試過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這項工作已漸漸邁入成熟化的發展軌道。高校是人才匯聚之地,其普通話水平測試和推廣力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語言文字的發展水平。提升高校普通話測試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在提升學生普通話水平、增強測試員的專業能力以及促進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 高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現狀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的力度,并在2001年頒布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此項工作納入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高校作為普通話推廣的前沿陣地,受國家政策和現實境遇的激勵和推動,其對普通話測試的管理水平也逐漸提高。就目前情況而言,高校普通話測試的管理工作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

1.1 重視程度有所增強

由于國家提高了對大學生普通話測試的要求,各高校也增強了對普通話測試重視程度和培訓力度,大多數都成立了專門的普通話教研室,負責學生的普通話課程以及相關的測試輔導,這使得推廣普通話由原來空泛的理念落實到了專門的機構和專業的教師手中,培訓的力度和效果都有了明顯增強。

1.2 基本實現信息化管理

目前,大多數高校都已摒棄了人工測試的陳舊模式,基本都采用計算機對學生的語音語調進行測試,而且,每屆學生測試結束后,學校還會保存一定數量的文字和語音檔案,并對學生的測試成績進行統計,以便對本校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分析和整理,為普通話教研室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以求能夠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培訓方案。

2 高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問題與不足

2.1 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

普通話測試工作其實比較繁瑣,從最初的組織報名,到對學生組織培訓、組織考試、考后成績的統計、檔案的整理以及最后發放等級證書等,都需要隨時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跟進。就目前情況看,許多高校的普通話測試工作多由該校教務處的老師兼任,并未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

2.2 學校經費投入不足,語音設備陳舊

目前普通話測試都采用機測的形式,這對學校的語音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在測試時,由于設備陳舊,對語音語調的識別能力有限,容易出現測試中斷或者無效的情況,導致一部分學生需要補測,對學生的心理和正常發揮帶來消極影響。而且,學校經費投入不足,不具備建設普通話標準測試室的條件,為普通話測試站的信息化管理和研究等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3 提升高校普通話測試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高校是普通話推廣和普及的前沿陣地,其測試工作的科學信息化管理也是推動普通話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有力措施。然而,目前而言高校的普通話測試管理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重視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由于國家提高了對大學生普通話測試的標準和要求,學生測試的難度增大,這就需要學校在測試之前針對本校學生的現實情況,引進專業化的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但其培訓很多只停留在泛泛地綜述語音語調,對于唇形的圓展、舌位的前后等基本的發音規律卻并未涉及。因此,需要有專門的老師盡可能地在測試之前對語音語調、發音方法等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和講解。

此外,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信息化設備和條件,由普通話測試中心專門的老師制作成音像輔導資料,方便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或者由語音老師和技術人員合作,共同引入或者開發相關的測試軟件,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語音語調并進行模擬測試,這既能提高培訓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其普通話水平。

3.2 優化測試過程的信息化水平

測試過程中信息化水平的優化,需要學校加大此方面的經費投入,更新學校的測試設備,測試過程中還要保持網絡的穩定以及計算機的正常運轉,保證學校的硬件設備不會對學生的測試造成障礙。

另外,學??沙浞掷闷胀ㄔ捤綔y試的信息管理系統,完善網上管理平臺,使信息的傳播和處理更加方便快捷,實現資源共享。測試結束后,要及時對學生的檔案資料進行保存,開發研制普通話測試成績統計分析系統,為學校普通話測試站的工作提供參考,及時發現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和錯誤,在下次的培訓工作中集中解決。

4 結 語

高校普通話的測試管理是一項緩慢而長期的工作,它需要將現有的科技和設備滲透至日常工作中,提升其信息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水平,為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和國家普通話的推廣普及保駕護航。

主要參考文獻

[1]江艷麗.普通話水平測試信息化探析[J].鄖陽師范學校學報,2015(2).

篇5

關鍵詞:語文 教學系統 斷層

引言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在全國開始實施推廣普通話的政策,特別要求在各普通高校和各層次師范類院校內推廣普通話。但面臨著各高校普通話教師力量薄弱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高校紛紛在正常的教課之外開展短期的普通話培訓。這種培訓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必須的,對提高普通話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各老師的普通話水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各普通高校和師范院校當作提高普通話水平的經驗加以推廣和繼承。因此,全國高校的普通話教育和我國普通話推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國高校普通話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普通話運用水平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主要表現在高校各專業學生之間的普通話水平不一,各地區方言語俗仍然影響著普通話水平的提高,綜合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表達技巧不規范等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各階段普通話教學連續性比較差,也就是說普通話教學出現了斷層,并且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整個語文教學系統出現的斷層。分析這些斷層形成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改進我國語文教育,完善語文教學系統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普通話教學系統斷層的表現

(一)漢語拼音教學等同于普通話教學

漢語拼音方案是普通話語音系統的反映,但這并不是說漢語拼音教學等同于或者可以代替普通話教學。漢語拼音教學只是普通話教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學好漢語拼音是學好普通話的第一步,而進一步提高則需要更深入地學習。況且,當今學生學習的漢語拼音只是漢語拼音系統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拼音方案。認為學習拼音只是掌握給漢字注音就可以,不需要準確掌握整個拼音方案。這種思想導致學生從一入學就對整個漢語拼音學習的程度不夠,而等到進入普通高校或師范院校,老師會自然地認為學生在以前已經把漢語拼音系統地進行了學習。而漢語拼音等同于普通話,學生掌握了漢語拼音就掌握了普通話,而本級別的教育重點已經不再是拼音教學,從而主觀上認為普通話教學可以放下或者輕裝上陣,在客觀上造成了整個普通話學習系統的多次斷層。著名的現代漢語專家呂叔湘曾批評這種現象:“把拼音當作一張門票,拿上之后可以進門,已經進去了,門票就可以失了――于是一年不太熟,二年自然生?!背酥猓械睦蠋熞詰嚱逃膫鹘y思維來看待漢語拼音教學和普通話教學,認為“占的比分少,是點綴,稍微學習一下就行了”,“會拼音就行,普通話說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這種思維更有害,把拼音教學凌駕于普通話教學之上。學生在這種精神影響下,對普通話的學習一知半解,等到大學真正地接觸到普通話教學系統之后,才發現自己的普通話學習體系出現了數次斷層,雖然還可努力彌補,但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的。

(二)教學和運用出現脫節

我國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讓人們熟練掌握普通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用普通話交流,提高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能。也就說,推廣普通話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使用它,把它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工具。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分兩個方面:一是口語交流?,F階段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和部分師范類院校在推廣普通話時,要求學生和老師在學校內使用普通話,但是在校外或者在課外,學生使用普通話交流的程度非常低,甚至有部分老師也不能做到在課外和校外使用普通話。這就造成了普通話口語運用得不熟練,一旦被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運用普通話交流,就會顯得不嫻熟,給客戶一種綜合素質低下的印象,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F在高校都要求進行社會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面向社會,社會需要學生用普通話去交流,而學校并沒有要求學生在校外的社會上用普通話交流,這就造成了學習和使用之間的斷層。二是文字表達。普通話教學是一個完整科學的系統,不但包括口語表達,還包括文字表達。文字表達要求語法要嚴格遵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而不是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表達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說,普通話不是北京方言,也不是其他地方的方言,使用普通話進行文學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現代漢語語法的規定去規范自己的表達方式。而老師在教授學生用文學表達的時候通常會用“語句不通順、表達能力不準確”來引導學生,而不是用現代漢語語法來準確地指出學生表達上出現的錯誤。而講授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的時候往往不能同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相結合,造成了學習和使用的脫節,這是普通話教學系統斷層的另一個重要表現。

(三)教學連續性差

我國教育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教學格言:“小學要教會學生學習入門技巧,初中要教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高中要重點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技巧,大學則要讓學生掌握生存的能力?!边@句話不但形象地說明了我國學生在各階段學習的重點,但也同時反映了我國教學系統連續性差。具體到普通話教學系統方面。學習普通話口語方面,小學學習拼音、漢字的時候,老師總是領讀課文,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大聲的朗讀,到了初中,老師偶而還會領讀課文,但不會再要求學生一塊兒朗讀課文了,到了高中,老師重點已經是知識點和語法了,領讀課文是不會再有的課程,而學生也基本拋棄了朗讀,而改為默讀。學習文字表達方面,小學要求造句寫日記,強調語句通順,初中要求寫日記和作文講究敘事完整,沒有語病,高中的時候要求寫作文要有中心和深意,大學時要掌握寫作的各種技巧等等。這種教學的非連續性造成了普通話教學事實上的斷層,也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了很大的負擔,造成了他們進入新的學習課程時都要有一個很長時間的適應過程,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和效率。高校老師在講授普通話課時相對于小學和中學在教學目標上有了很大的自由,但同時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普通話課程能夠為學生的就業和工作提供幫助,講授的內容和技巧還要被社會和學生認可。這實際上逼迫老師以學生和社會的需求為中心進行課程安排和內容的設計,而顧不上與學生在小學、中學的學習內容進行全面成系統的連接,從而造成教學斷層。

二、原因分析

(一)認識不足

國家對普通話教學的連續性認識不足。我國教育部門在進行制定各階段的教學大綱時,都要充分考慮教育的現狀、教育的規律和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特點,在總體上制定一個教學規劃。而各個地方具體的教學任務和課程設置由地方的教育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部署。國家也非常認同這樣做,于是就有了各種版本的教材和多樣性的課程設置,這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果是有幫助的。但過于強調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特點,容易造成各個階段的銜接不緊,從而形成事實上的斷層。地方教育部門對普通話教學的連續性認識也不夠。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在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下,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設置課程時考慮的是自己負責的這一階段的學習成績,對以前學生的成績和以后學生的發展都漠然視之,高校普通話老師在教學時考慮更多的是這一階段成績的提高,至于是否有利于學生長久的發展則無暇顧及了。學生本身對普通話學習的連續性認識同樣不足。現實的利益驅逐學生們只顧眼前的利益,只顧著用成績敲開大學的大門或優秀企業的大門,至于自己的長期成長則放在了次要位置。以上對普通話教學的認識不足是形成普通話課斷層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水平總體不高

一是我國教育體制限制,人為地造成各個學習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小學和初中為9年義務教育,老師和學生的負擔輕,教學任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完成,教育部門和相關學??梢愿鶕W習規律制定相當連續的教學方案。但進入高中,學生和學校同時面臨著高考升學壓力,課程設置和學習方法都和以前學習有很大的差別,而整個教學的中心目標也都是以升學為核心。學習目的的改變就造成了對以前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拋棄,造成了事實上的教育系統的斷層。而到了高等學校,其學習目的和內容和高中又有很大的不同,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成為了重點和核心,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又和高中時的內容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又會出現一個教學系統方面的斷層。二是我國教育水平不高。同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體系相比,我國的教學體系的科學化、社會化、系統化都顯得非常落后。改變這種狀況不僅僅是引進和吸收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操作方式,還要各級政府重視,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一步一步進行探索,最終找到一條科學化、系統化、社會化的連續性的教學道路。

三、解決語文教學系統斷層的策略

綜合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普通話教學系統的斷層表現和形成的原因,推而廣之,在整個語文學習系統中,這種斷層普遍存在,如文言文學習方面,初中和高中階段學習的重點和方式不同造成斷層,到了大學,除了中文系繼續系統學習之外,其他專業基本上就放棄了學習,這就是最大的斷層。再如現代漢語語法體系的學習同樣面臨著相同的斷層問題。文教學教學系統出現的斷層問題對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部分企業和組織對當今大學生眼高手低的現象頗為不滿和無奈,但實質上是由于學生沒有系統地掌握語文知識,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低下,無形中給自身綜合素質帶來損害,掌握的知識和本領也不能充分和準確地表達出來。

改變這種情況,從長遠看,只有大力改革我國教育體制,建立科學的語文教學系統。從當下看,大學院校要普遍開展大學語文教育,在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上要繼承高中的語文教學系統,又要按照大學的學習特點進行改進,讓學生在學習中適應,在適應中進步。大學語文教學要和大學的普通話教學、美育德育教學、口才和文字表達能力教學等相關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入社會的理念和經驗及評價標準,真正地為學生的就業服務,為他們的工作服務,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報務。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普通話教學同以前階段的拼音教學、普通話教學存在著事實上的斷層,從中可以分析出整個語文教學系統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國當前的教育水平和教育體制。大學語文的科學設置和講授可以對語文教學的連續性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大投入,不斷探索和完善,建立科學系統的教育體系,才能推動我國語文教學事業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馮華,付江明.高職院校普通話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

[2]李涼.淺談普通話教學[J].科技視界,2014(15).

[3]凌斯雅.語文教師進行普通話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01).

[4]董長河.彌補斷層,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對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5).

[5]潘琪.修補“斷層”,“無縫”銜接――尋求理想和諧的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J].考試周刊,2014(36).

[6]袁和平.高校普通話教學增強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

篇6

以省市有關語言文字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按照省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指南,努力營造濃烈的“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氛圍,積極引導全體干部自查自糾,增強用語用字規范意識,為確保我市在這次評估中能順利通過,進一步推動我市語言文字工作向縱深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和任務

1.在公務接待、會議、內部交流、深入企業等場合使用普通話達100%。

2.在撰寫文件、出示公告、填寫檔案資料等方面使用規范字達100%。

3.加強對干部職工的普通話培訓工作,參訓率和合格率達100%,普通話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水平。

三、步驟和方法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2017年5月29日-31日)。認真學習、掌握國家和我省關于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文件精神,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各自職責。

第二階段:自查整改(2017年6月-2017年7月)明確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對照《四川省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指南》,組織力量逐條檢查,并制定改進措施,查找不足,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用語用字規范水平。

第三階段:檢查落實(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自查的基礎上,對涉及本部門相關內容逐一檢查。積極配合市語委辦做好檢查工作。

四、組織領導

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工作年度考核內容,成立市商務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任成員,負責有關迎檢的具體工作和與市語委辦的聯系工作。

五、部門職責和有關要求

1.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迎檢的具體工作,制定迎評工作方案,對各科室的迎評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局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局工作用語、會議用語的普通話推廣普及和名稱牌、指示牌、公文、印章的用字規范工作,負責有關語言文字檔案資料的記錄、整理規范工作。負責語言文字的宣傳、工作人員的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

篇7

關鍵詞: 普通話水平測試 測試員素質 測試信度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對應試人員運用普通話所達到的標準程度的檢測和評定。普通話的標準只有一個,普通話水平測試是用這把唯一的標準“尺子”對應試人的普通話水平進行測量。宋欣橋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評分差異》一文中針對等級中正常的非臨界評分差異指出:一級,差異在0.9分以內。二級,差異在1.5分以內。三級,差異在2分以內。如果評分差異過大,超出這一正常范圍,那么測試結果將會受到質疑,影響測試的信度。

每每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經常見到分數懸殊的情況。第一次合作的測試員往往要經過一個“磨合期”,分數才慢慢接近?!捌胀ㄔ挼臉藴手挥幸粋€”,測試員心中的這把“尺子”應該是一樣的,那為什么評分會有較大差異呢?經觀察分析,我認為這與測試員的素質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測試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測試信度。

測試員的素質主要應該包括業務素質和工作態度兩個方面。國家語委頒發的《關于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試行)》(國語[1997]32號)對測試員提出了明確要求:熟悉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政策和普通話語音理論,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和常用國際音標,熟悉方言和普通話的一般對應規律,普通話口語水平達到一級,有較強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能力和較豐富的測試工作經驗,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工作熱情。然而現實情況并非如此。在參加培訓的學員中,科班出身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的內行較少,有的教理化,或在某些行政崗位工作。這些人雖然普通話說得標準,但缺乏必要的漢語語音理論知識及較強的聽音、辨音、記音能力,即使通過了測試員資格考試,也會對普通話水平的測試質量有影響。有的測試員責任心不強,導致了測試結果信度的降低。

測試員素質不高對測試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字音錯誤、缺陷的漏判、誤判

首先,普通話水平測試作為一種口試形式,應試人發出的聲音轉瞬即逝,這就要求測試員能迅速捕捉應試人的發音特點,并對其做出準確及時的分析與評判。這一過程要求瞬間完成。訓練有素的測試員的這種反應幾乎是自動化的,不存在“思索”過程。如果測試員經驗不足,或對評分標準不熟悉,對某一字音的評判有猶豫,耽誤了時間,就會影響到對后面字詞的聽辨。特別是低分段考生,速度可能很快,但錯誤百出,根本不容測試員充分思考。第二題是雙音節詞連讀,實際速度會更快,這就要求測評員注意力更集中。朗讀項要同時考查應試人的方言語調、停頓不當等問題,說話項要同時考查說話人的語音面貌和詞匯語法使用情況及自然流暢度,可能會顧此失彼,以致漏判。

其次,有些測評員聽辨語音能力不強,對有些語音現象不夠敏感,也易造成漏判。例如,陰平調調值讀成44,應該判缺陷,但測試員沒有感覺到,從而漏判。

再次,評分標準模糊,對所謂定性分析的認識不清,造成誤判。如上聲調,許多應試者在讀單音節字詞時讀成半上,有的測試員判為錯誤,有的測試員判為缺陷,分值差別較大。根據對語音錯誤的描述,把“甲”讀作“乙”才算錯,那么這些讀音應判缺陷,因為盡管調值不到位,畢竟還沒有讀成另外的音。如鼻化元音,如果對這一“定性”存在認識上的模糊,就易誤判。

最后,測試員個人的好惡、偏見也易影響評分。有些測試員對某些方音特別反感,把缺陷判成錯誤,造成評分過嚴;而對那些能容忍的方音則視而不見,造成評分過松。

雖然錯判、漏判一個字音只有0.2、0.1或0.05分的差異,但是量的積累會產生質的變化。

二、對朗讀項語調偏誤等視程度扣分把握不準,造成評分誤差

《大綱》規定:“語調偏誤,視程度扣0.5分、1分;聲母或韻母的系統性語音缺陷,視程度扣0.5分、1分、2分;停連不當,視程度扣0.5分、1分、2分;朗讀不流暢(包括回讀),視程度扣0.5分、1分、2分。”這種描述,本身有其模糊性。如果在“定量”的基礎上“定性”,評分就會多一些依據、會更客觀些。但是《大綱》對這一項沒有更詳細的說明,給測試員評分帶來困難。我參加測試員培訓班學習,在該項測評練習時,全體學員對同一個例子進行分析評分,有扣2分的,也有扣1分的,甚至有扣0.5分的。在實際測試過程中,有些測試員只是憑感覺評分,或者以各自的經驗為參照,主觀隨意性大,寬嚴尺度不一。僅此一項,就可能出現較大的差距。

三、對說話項語音面貌的評分歸檔把握不準

說話項是考查應試人在沒有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此項成績占總分的30%,而我省把第三項“選擇和判斷題”刪去,其10分的分值加在了說話語音面貌一欄。這樣,僅語音面貌一欄就占去30分。因此,對語音面貌評分的正確把握相當重要,而測試員對這一項的把握也最感困難。首先是對“有方音但不明顯”、“方音比較明顯”、“方音明顯”的理解有分歧。我在考核驗證班學習時,對一個案例印象很深:放完一個考生的說話錄音后,各自打分。多數測試員認為該考生語音面貌不錯,就扣去4分。最后老師總結說他方音比較明顯。理由是一些詞輕重音格式不對,應歸入三至四檔,應扣5―6分。這是各位測試員評分分歧最大的一項。一些測試員只了解一些評分規則,缺少實踐經驗,一遇上具體問題就猶豫不決,對自己信心不足,“參考”其他測試員的評分,使自己的評分失去獨立性。還有一些測試員憑“經驗”打分或受“經驗”的負面影響,僅憑幾句話就給出一個分數,對字音失誤缺少統計、對語音失誤類型和方言色彩及方音成分缺乏分析。這些都是造成此項評分錯檔、出現重大失誤的常見原因。

此外,在實際測試工作中,任何一項測試,要想得到可信的評分,就必須注意保持測驗的必要長度(所謂測驗的長度,就是測驗項目的多少,測驗項目越全面、越多,測驗的可靠性就越高)。應保證說話的足夠長度,只有這樣,應試人真實的語音面貌才可能全面地展現出來,使評分更客觀、公正,從而提高測試的信度。

測試工作專業性強,測試員一方面要努力加強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測評能力,避免技術層面上的失誤,另一方面要認真對待,避免非技術層面上的偏差,使評分盡可能客觀公正。

普通話測試管理部門也要加大對測試員的監管力度,堅持后續培訓,定期考核,開展測試理論研究,且在每次測試前統一測試標準,縮小誤差,提高測試信度。

參考文獻:

篇8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積極推進市語言文字工作,使語言文字工作更好地適應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年,實現全市范圍內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的社會應用基本規范,語言文字法制建設和依法行政取得較大進展;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全民意識普遍形成;黨政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和主要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村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初見成效。

三、主要工作

(一)積極推進城市語言文字評估工作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城市語言文字評估工作,按照《盤錦市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方案》要求,堅持重在建設、重在過程、重在實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盤錦中心城區在年底接受評估并順利達標;各縣、區力爭在年接受評估并達標,形成以城市為中心,輻射基層、推動農村、帶動全社會的語言文字工作新格局。

(二)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

充分發揮學校在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中的主陣地和基礎作用。要把使用、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培育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結合起來,引導和規范師生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化文字,特別是要把普及普通話和規范語言文字納入學校目標管理、納入學生培養目標、納入師生技能訓練,并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等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繼續開展教師普通話培訓與測試工作,將普通話水平等級合格作為必備條件。積極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創建活動。把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納入教育督導評估,促進學校語言文字工作加快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行業語言文字工作

要繼續采取多種形式,對全市各行業尤其是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和窗口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普通話和規范用字培訓與考核,各級人事部門要把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列入公務員培訓內容,使全市公務員達到規定普通話水平等級,不斷提高規范用字的能力。在錄用公務員的面試中,要把普通話列入考核內容。黨政機關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公務員在公務活動中要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使普通話真正成為公務員的會議用語、公務用語和交際用語。新聞媒體要進一步發揮示范作用,電臺、電視臺、報社及其主管部門要把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納入行業管理和考核內容,加強業務培訓和基本功訓練,并把普通話水平達標和用字規范作為招錄本行業從業人員必備條件之一。交通、通訊、銀行、保險、旅游、醫院等窗口服務行業,要把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作為企業文化建設和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和抓手,把普通話水平達標和用字規范列為對直接面向服務對象的人員和特定崗位人員的考核內容。

(四)進一步加強社會用字規范管理

地名牌、路名牌、站名牌、指示牌、宣傳牌、單位名稱牌、商店招牌、標牌、宣傳招貼等用字,櫥窗、條幅、燈箱、廣告牌、霓虹燈、電子顯示屏、交通工具等廣告載體用字,文化活動、會議會標用字以及其他面向公眾的提示性文字,必須使用規范漢字,不得使用已簡化的繁體字、已淘汰的異體字、舊字形和已廢止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簡化字,不得使用自造簡體字和錯別字等不規范用字;語言文字內容必須健康,意義完整明確,不得出現洋化、封建化、庸俗化等不良文化傾向;文字必須字形完好,不得出現殘字、漏字現象;文字必須書寫工整,易于辨認,橫行書寫由左至右,豎行書寫由右至左,漢語拼音書寫只能由左至右,并與相應漢字共同使用;如需使用外來文字,應上為中文,下為外文,不得單獨使用外文;使用成語、詞語不得濫用諧音字。違反上述規定使用不規范漢字的,一經發現,有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有關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一律清除不規范用字物品。要進一步加強廣告用語用字的監管,實行廣告問責制,廣告用語用字不規范的,一律追究單位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五)進一步推進等級達標和持證上崗制度

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國家公務員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三級甲等以上;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及以上,其中語文教師應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普通話專職教師和語音教師應達到一級;新聞媒體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一級;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三級以上,其中播音員、解說員、導游、話務員、律師等特定崗位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師范類專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旅游服務類專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三級甲等以上。

對國家公務員、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新聞媒體的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實行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上崗制度。對公共服務行業的播音員、解說員、導游、話務員、律師等特定崗位人員,逐步實行持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上崗制度。對新聞媒體的編輯、記者、中文字幕操作人員和校對人員,公共服務業和印章、名稱牌、招牌、廣告等設計制作人員,逐步實行經規范字培訓測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制度

篇9

 ***市教育局、市語委:

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湖北省中小學和幼兒園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示范學校評估標準》,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我校積極認真地開展了如下創建工作:

一、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的綜合管理

在創建工作中,我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各級語委對我校語言文字工作檢查評估為契機,通過加強語言文字工作建設,加快語言文字工作信息化進程,加大語言文字應用科研工作力度,全面推進本校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為進一步開創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服務。

1、提高認識,強化管理。普通話和規范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對于培養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識,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可以進一步增強全體師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推動學校形成教育教學融為一體的語言文字工作機制,發揮學校在全社會語言文字規范過程中的基礎、帶頭和示范作用。因此,學校召開專門會議,組織師生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師法》中有關內容,認真學習上級有關語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經驗,專項研究布置工作任務,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語言文字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強全校教職工搞好語言文字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推動全校語言文字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健全機構,明確責任。我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主任、語文教研組組長為組員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語言文字具體工作由教科處負責,各處室明確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各負其責,認真扎實做好教師、學生使用普通話和規范字的指導工作,在學校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新格局。為使這一工作落到實處,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年初制定切實可行的語言文字工作計劃,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并做好記錄,年終做好總結。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校行政會議工作研究。除此以外,學校加大對語言文字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成立語言文字監督小組,對師生用語用字和學校周邊環境用字及時監督,并予以指正。

3、完善制度,確保實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普通話推廣和規范用字制度,確保普通話在校園的推廣使用和校園規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的宣傳、教育、教學、培訓、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納入學校常規工作。并將出臺若干關于使用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的規章制度。學校建立健全語言文字管理制度,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定期進行校園用語用字規范化情況的檢查,做好記載,落實校園用語用字年度目標管理并達標。我校將加大工作力度,加強普通話培訓的工作并將此工作納入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營造濃厚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氛圍

1、學校在教室、辦公室、樓道張貼 “請說普通話,請寫規范字”等宣傳標語,時時刻刻提醒師生要說普通話,使“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成為我校良好的校園風尚。學校樓道、會議室、教室等公共活動場所設立了“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 等警示語;以學校的櫥窗、班級黑板報、學校網站、廣播站、電視臺、校刊、標語牌為陣地,使之成為正確的語言文字樣板,每期舉行以普通話為主題的黑板報評比,向學生介紹語言文字的有關基礎知識;創設良好的普通話氛圍,使宣傳環境與教育教學工作及校園美化相協調。

2、學校的通知、資料等都做到不錯字、漏字、多字。學校的各種通知、方案、計劃等都力求做到這一點。

3、充分發揮了校園廣播站的語言文字宣傳示范作用。校園廣播站的廣播員、主持人全部經過挑選上崗,每次播出提前準備,力爭將校園動態、優美詩文、同學作品以最規范、最優化的形式呈現給全校師生。學校每學期舉行關于“說普通話,寫規范字”語言文字工作宣傳的班級黑板報評比,并張榜表揚勝出的班級,為學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效果提供量化依據,創設凸顯人文化。學校十分注意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的各布告欄、宣傳欄里,從名人箴言,到各種類型的標語,都采用規范的語言文字,以楷書字體書寫。在寫通知、歡迎辭等,注意規范用字,恰到好處,且注意格式措辭。學校非常重視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宣傳氛圍,設置了永久性提示牌,淡雅的色彩、溫馨的提示,讓全校師生沐浴在濃濃的規范文明氛圍中,并于無形中增強愛國意識。

三、開展系列活動,注重日常滲透

1、我校語言文字工作與日常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覺運用普通話和規范字。學校每學期都要將此項工作寫入計劃總結中,始終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中。堅持在上課、板書、教案、作業、試卷、評語等教學評估活動中,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列為重要考核指標。堅持師生學習、集體活動必須使用普通話。學校對少數帶地方口音講課和板書用字不規范的教師提出意見,幫助改進。

2、提高全校學生語言文字表達水平,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我校堅持按計劃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演講、征文、詩朗誦、講故事、小品表演、啄木鳥等系列活動,并將活動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開展合格生、示范生評選活動,將語言文字要求作為一項要求單列出來,讓學生互相評定考核,使學生增強學習普通話的興趣,感悟到學習普通話的快樂,培養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能力。

3、利用教研活動和教師大會時間以及學校的廣播站向師生普及語言文字法規知識,在教師和學生中進行語言文字法規的卷面調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語言文字工作,緊緊抓住每年“推普宣傳周”的有利時機,組織學生到街頭進行普及普通話、用字規范化的宣傳工作;認真開展“啄木鳥”活動,查找街道兩側店鋪標牌、廣告牌的不規范用字,鼓勵學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師”,幫助家長說好普通話。

四、加強語言文字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1、提高規范意識,堅持依法治教。

我校定期檢查校園用語用字。組織師生員工學習語言文字的政策法規,普及語言文字標準規范。2009年、2010年我校連續舉行兩屆教師普通話大賽,極大地增強了老師們規范意識,促進了教師普通話水平。

2、堅持例會學習制度,強化語言文字日常培訓。

在每周各學科教師教研活動時間,教研組長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提高教師對語言規范化的認識,幫助教師樹立說普通話、使用規范字的法律意識,使教師充分認識到普通話既是教師職業語言,又是校園語言,增強教師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自覺性。

3、堅持普通話持證上崗,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為了更好地監督教師規范用語用字,我校將普通話水平達標作為教師錄用、聘任的基本條件,把教師說普通話,用規范字列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之中。在對教師教學情況的考核評估時,將普通話水平視為其中重要內容,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中使用普通話,還要求在與學生、家長的課間、課后交流時也使用普通話,教師之間的交流也要努力說普通話。要求板書、教案使用規范字,通過推門聽課隨機進行規范用語用字的檢查,并將普通話合格做為教師評優、評先、評職、晉級、參加各級評優課、觀摩課、示范課以及教師業務考核條件之一。

4、常抓校本培訓,提高普通話測試達標率

語言文字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為此學校有計劃地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和規范字訓練。除了不定期邀請普通話測試員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指導外,學校還統一發放普通話培訓資料給教師,建設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網站,充分發掘學校省級普通話測試員、部分語文教師、中青年教師的語言文字優勢,發揮他們的推普骨干作用,推動校園語言文字工作的檢查督導工作。他們依托我校濃郁的文化氛圍,利用教學主渠道,在課堂中強化語言文字規范化知識的相關內容,不定期對全校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負責全校師生語言文字宣傳教育;針對師生語言文字方面的問題進行技術咨詢指導,從而推動全校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活動。

五、加大教育教學力度,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

學校把學生語言文字工作納入學校班主任工作常規管理,要求學生課上課下交談使用普通話,書寫規范字,并把這一要求作為“班集體評先”、“學生評優”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了使這一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用語用字能力水平,開展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1、發揮課堂教學,尤其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語文教師把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納入語文教學全過程,既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又注重給學生創造朗讀和口語表達的機會,學校強調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普通話語言表達能力、漢字書寫規范。

2、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實踐活動。結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開展以校、班為單位的喜聞樂見的口語實踐活動,以調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如:組織開展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慶“國慶”詩朗誦比賽、經典誦讀的詩文表演等活動。

3、結合語文課堂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拓展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討論、誦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漢語拼音的教學貫穿在各年級;每天利用午自習組織寫字練習,利用作業和測試提高學生寫字水平。語文教師還開設了一些與語言文字密切相關的拓展型課程。

此外,我校語文組還非常重視作文教學,在作文教學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寫作水平。在作文教學的基礎上,語文組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在“楚天杯”“天地杯” 作文大賽中,學生200余人獲獎。

4、充分發揮學校語言文字監督小組的職能作用,在校內外廣泛開展“不規范用語用字稽查活動”。對學校的標牌、宣傳櫥窗、班內的黑板報、教師的板書、同桌的作業進行不規范用字稽查:對教師、學生課上、課下交談用語等進行不規范用語糾察,將所查結果寫在紙條上投進監督箱,定期匯總并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措施。

六、注重積累,做好語言文字的檔案收集和整理工作

我校語言文字檔案工作按達標評估細則建檔,檔案資料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文字資料,包括上級機關下發的語言文字的文件、學校的語言文字工作領導機構、工作網絡、工作計劃總結、獎勵制度、監督制度、師生各項活動的原始資料、學生獲獎證書復印件以及校園內外用語用字監督資料。第二類是圖表資料,包括教師上崗情況、普通話培訓、語文教學情況、口語實踐、宣傳環境等登記表、統計表。第三類是教師和畢業班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等反映師生普通話水平的資料。這些檔案資料全面詳實的記錄我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情況,確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實處。

全校師生在“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針指導下,積極投入到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活動中來。校園內已初步形成人人說普通話,人人寫規范字的良好氛圍。我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創建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體師生為創建市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正努力學習,不斷實踐,我們真誠地期待著上級領導來我校檢查、指導。

 

特此申請。

篇10

關鍵詞:行動導向;高職普通話教學;運用

自1994年《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執行以來,普通話普及程度與應用標準有了較大的提高,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不能否認的是,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種教育類型,其普通話教學工作,還有需要進一步探索和提高的地方,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用性、針對性強等教育特點,對高職院校語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傳統的普通話教學,采用教師說學生聽、學生練教師糾的方法,注重對照考核標準,提高學生說話技巧,強調反復練習,忽視語言情境,難以真正提高學生語言使用能力。另外,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達標,教師習慣采用分割方式教學,或者分為聲母、韻母、聲調等部分教學;或者對照測試設計題目,分為單音節、多音節、說話、朗讀等部分,強化練習。

這類教學方法能夠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即短時間內提高學生應試技巧,但對于學生普通話運用能力,實無多大益處。近年來,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流行的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教師采取“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整體行動,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或協作的方式“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知識或能力體系,[1]運用于高職普通話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

一、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強調合理制定高職普通話教學方案

1.教學信息收集

教學信息是指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學要素。主要信息類型有社會需求、職業需求、學生需求。從社會需求上看,“字同文”“話同音”,對于社會交往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職業需求上看,普通話不僅是教育、傳媒等職業重要求職標準,如今也越來越成為其他職業的重要參照標準;從學生需求上講,“能說會道”——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表現。

高職院校語言教育工作者制定普通話教學方案,應該注重相關教學信息的收集,以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信息的收集方法,可以通過訪談,一方面對職業院校相關的企業進行訪談,了解企業對于高職學生語言溝通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等。也可以通過問卷法,設計出有關高職普通話教學的問卷,向被調查對象收集教學信息。當然,還可以采用文獻法、分析法、觀察法等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高職普通話教學信息收集活動,應該是一個持續更新的過程,只有充分了解社會、職業、學生的需求,才能科學合理確立高職普通話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確立

高職普通話教學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高職院校語言教學工作者。教學目標是指教學的活動方向以及教學的預期效果。普通話教學中,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選擇和設計,都取決于教學目標,而從本質上說學生的需要決定了教學目標。

美國教育心理學研究者加涅認為,學習結果可以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動作技能、認知策略和態度五種類型。當前的普通話教學較為注重發音技巧動作的訓練學習,兼顧語言符號識別分類的言語信息學習以及普通話與方言辨別的智慧技能學習,在學生對普通話的認知策略、情感態度等方面缺乏關注。

對此,筆者較為認同研究者提出的高職普通話課程目標有三個:一是訓練學生能說比較標準規范的普通話;二是訓練學生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具體表現為聽說能力);三是教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分別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這三個目標相輔相成,缺一則不能較好實現普通話課程目標。[2]

3.教學內容整合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曾經指出:一種書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對于書本上的學問有興趣。其余大多數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觸的,能夠實做的事體才越有趣味,書本子上的趣味是沒有的。[3]行動導向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信息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作為相互作用過程的教與學,其教學信息的有意傳遞才會有效。

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本身就存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在教學中,部分高職院校語言教育工作者習慣于采用通用教材教學,忽視了高職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更談不上與學生實際生活產生聯系。

在這一方面,筆者作為傳媒類高職院校教師,嘗試將傳媒中普通話應用出現的問題,與通用普通話教材相結合,適度開發校本教材,整合出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普通話教學內容,相較于傳統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收集整理播音員普通話不規范視頻資料,比照教材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醒傳媒類高職學生需要注意和避免的問題,較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4.教學過程設計

傳統普通話教學理念下的教學過程,側重于教師對學生的灌輸?!霸诠噍斒浇逃?,知識是那些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賜予在他們看來一無所知的人的一種恩賜,把他人想象成絕對的無知者,這是壓迫意識的一個特征,它否認了教育與知識是探究的過程。”[4]行動導向理念認為一切真正的知識具有活動的、實踐的性質,應當原原本本地看待“認知活動”。就是說,“認知活動”不是單純地吸收知識或是消極地接受知識,而應當是一種活動。[5]

按照行動導向理念設計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過程,其教學可以分為準備、計劃、實施、評價、回顧等五個階段。準備階段,高職院校語言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明確每堂課的教學任務;計劃階段,由學生自主對學習任務進行分析,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實施階段,教師負責普通話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引導學生投入到任務中,完成任務;評價階段,提倡學生的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回顧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普通話的“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協助學生分析解決普通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二、行動導向教學理念要求靈活運用高職普通話教學方法

1.項目教學法

高職課程理論改革發展趨勢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要求做到課程的項目化教學。高職普通話教學需要重構整合教材知識點,做到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培養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教學實效。

比如筆者在高職普通話教學中,開展“命題說話的教學和訓練”項目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見下表):

2.角色扮演法

行動導向理念下的角色扮演法,通過設置模擬情境,要求學生處理實際問題,具有明確的目的,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水平,提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筆者所在的傳媒類高職院校,在普通話教學中,實施“播音員”角色扮演法,將涵蓋普通話測試內容的新聞稿件,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新聞播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利用學校的傳媒實訓室,真實模擬播音環境,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播報”內容中涵蓋了普通話測試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在指出這些問題之后,可以借助傳媒實訓室的錄音設備,重現問題,對于提高學生普通話能力具有較強的效果。

當然,類似的角色扮演法,實施條件較高,對于教學組織的要求較多,較為費時費力,因此,這種教學方法在組織中,一要注意組織技巧,二要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3.情境教學法

語言交流環境、對象對于語言交流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常說“看什么人說什么話,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但當前的普通話教學,越來越類似于英語過級考試,師生只注重語言知識學習,忽視了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情境教學法講究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調動學生情感,培養學生能力。

比如在普通話教學前,筆者嘗試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將名家名篇朗誦視頻作為一節課的開始,較好地提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教學中,也需要注意營造情境,將普通話教學中的語音、詞匯等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如教學生練習 “春”音節發音,可以引導學生朗誦賀知章的詩《詠柳》和朱自清的散文《春》。

4.案例教學法

高職普通話的案例教學,強調圍繞教學目標,結合社會生活現實中的語音問題,選用某類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尋找案例中存在的不規范用語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高學生普通話運用能力。

布盧姆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于案例的選取,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的案例,是高職普通話案例教學成功實施的重要前提。

有的語言教育工作者提出普通話教學應該實行分層,將在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方面不存在系統性語音缺陷的學生編排到提高班里,否則則編排到基礎班。[6]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在普通話教學中的實施,更應該按照區域將學生劃分,通過區域范圍內方言與普通話對比案例,提高普通話教學效果。

比如湘方言區代表方言“長沙話”與普通話相比,有自己的特色,通過在課堂上播放“長沙話”代表奇志大兵的相聲、汪涵馬可的《越策越開心》等影像資料,教學生辨別其中存在的語音錯誤,糾正“長沙話”平翹舌音不分、后鼻韻不明顯等語音缺點。

每一個區域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都有差異,注意尋找兩者之間的差異,制作成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某一區域內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三、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提出科學評價高職普通話教學效果

高職普通話教學中,教師通常將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PSC)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終極標準,導致普通話教學活動直接圍繞普通話水平測試體系和內容展開,而實際上,普通話水平測試體系和內容都存在改進余地。

比如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讀單音節字測試部分,如果單音節字中有的字是多音字,測試中,測評員容易產生誤判;讀多音節詞語中,有些輕聲屬于“可輕可不輕”情況,測評員按照標準,也容易出現誤判;測試的朗讀部分,課堂訓練內容和考試測試內容范圍都是60篇作品,六十分之一的幾率,為學生突擊提高成績提供了可能;命題說話部分,測試語言的標準、詞匯語法規范,對于話題測試中有的被測人員出現的“文不對題”情況,測評員卻找不出扣分理由依據。

當前,不僅市面上出現了一些所謂指導用書,推銷應付普通話測試技巧;在高職普通話教學中,部分語言工作者教學重點也集中在應付測試上。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提出應科學評價高職普通話教學效果,如何做到科學評價,筆者認為就是要將“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轉變為“過程結果并重”的教學,弱化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突擊培訓教學,強調教學過程中普通話知識、能力培養。簡而言之,高職普通話語言工作者,在教學中應做到“強調測試,但不唯測試”,真正從鍛煉學生語言能力,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目標出發,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行為”“活動”與“行動”辨——“行動導向”教學管見[J].職教通訊,2003(1):42.

[4]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5,28.

[2]鄧雙榮.全面實現高職普通話課程目標[J].新課程研究,201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