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優秀教學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3-10-10 17:2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優秀教學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兒園優秀教學案例分析

篇1

關鍵詞:教育案例 反思能力 教研水平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4.019

隨著幼兒園新《綱要》的頒布,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幼兒園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于是,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成為了當今我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這些年來,人們的關注點放置于如何建立“基于行動的幼兒園園本教研”著力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一年多來,通過承擔市級課題“立足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本人認為教育教學案例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直接、最具體、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老師領會《規程》、《綱要》的精神,而且能促進教師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一、案例—幫助教師領會《綱要》精神,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改進自己教育教學行為

近幾年來,在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仍然存在實際的教育行為與先進理念脫節現象。就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這個案例為例,如《綱要》中提出:“要創設與幼兒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老師們已意識到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在開學初,許多幼兒園的老師總是提前一個星期到園,費勁心機地把班級布置的“稱心如意”,有國畫、有油畫,有各種掛圖,還有老師親手制作精美的少數民族娃娃等等,班級布置絕對美觀。開學初幼兒來到幼兒園看著老師的“佳作”眉開眼笑,但過了幾天幼兒就視而不見了。大家知道,一個再好的玩具,如果不知其玩法,也如同廢品一樣。一個再好的環境,如果不會正確運用,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幼兒園環境創設只是成了一種花俏的擺設,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這一案例在現實教育中實實存在,老師們也深有體會,但許多幼兒園的老師們總是重復犯同樣的“錯”。在期初幼兒園教學常規檢查時,針對這一現象,我與老師們共同探討:為什么這么“漂亮”的環境孩子會視而不見呢;為什么要創設環境;如何創設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我舉例 “地球媽媽”墻飾案例——老師為了使孩子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讓孩子設計一幅保護環境的宣傳畫,孩子們經過商量用泡沫塑料做了一個立體的“地球媽媽”,并且剪出許多大樹、小花和小鳥,貼在“地球媽媽”上說是保護地球媽媽。老師看到孩子有濃厚的興趣,又提出一個新的主題:“地球媽媽生病了,我們應該怎樣做?”啟發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和為地球媽媽治病的方法。家長紛紛帶領孩子到大街上、公園里、小河邊尋找有關資料,如河里各種漂浮物,小草被踩的慘狀等等 ,并把資料編成了連環畫,如照料受傷的小鴿子;不在墻上亂畫等。通過案例研究,使老師們知道墻飾不斷的豐富過程也就是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與分享環保信息的過程。老師們不僅要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而且應將環境視為課程。老師還應注意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環境的活動,真正幫助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通過案例研究分析,使老師領會環境創設的真正意義。

再如《綱要》中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孩子、關注孩子、關注過程、認識和理解兒童的行為。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需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被我們的教師“丟失”了。為了讓老師領會《綱要》精神。我選擇了中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案例,這個音樂活動其中的一個目標是分別輕音、重音。游戲開始,幼兒隨音樂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提出:“老師隨音樂來敲鼓,你聽到重音時,要舉雙手;聽到輕音時,要舉單手。舉錯的小朋友,每錯一次,你的胸前的彩帶就少一根。”隨后,教師隨音樂擊鼓,一位女孩舉錯了,胸前的彩帶被老師收走一根。第二輪開始,女孩又錯了,胸前的彩帶又被老師收走一根。第三輪開始了,女孩不再跟著老師一起做,而是雙手捂著胸前的彩帶,惟恐被老師收走。教師在活動前設計了“彩帶”這一材料,目的是幫助教師了解每位幼兒對輕重音掌握的情況,而教師恰恰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孩子每做錯一次,就會失去一根彩帶。女孩那惟恐的神情告訴了我們什么?老師們分析案例后認為:設計這一材料時,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哪個小朋友做對了,老師給他貼上一根彩帶來獎勵,將“懲罰”變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投入活動中去;只要關注每一個孩子,才能發現,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個體的感受。通過案例分析研究,幫助老師們領會“尊重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發展需要”的重要性,從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

二、案例—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大膽反思,從而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反思能力,而現實教育工作中老師反思能力有待于提高。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對于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形成習慣性的理解與機械性反應。教學活動隨著課結束而結束,老師根本沒有課后反思意識,造成他們的專業水平只是從經驗少到經驗多,專業水平難于提高。一個不懂的反思的老師,永遠成不了名教師。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教師學會反思很重要。為了讓老師們學會反思,我利用幼教刊物上優秀教學案例,組織老師反思,指導老師反思的方法和程序。如:反思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性,反思教師教育手段的適宜性及反思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有效性等等,這樣使老師反思時有具體的目標。經過多次的教學案例研究分析,老師就會逐漸學會反思。

僅僅學會反思還是不夠,還應當鼓勵教師們大膽的反思,我在現場教學觀摩課后的研討活動反思中發現,有的教師對授課老師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時有所顧慮,認為這是揭別人短,不敢去反思去評價,針對這一情況,我先選擇幼教刊物上的典型教育案例,組織老師進行交流、研討,就可以解除教師們的顧慮,讓他們可以大膽,毫無顧及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質疑。由刊物上的案例再過渡到實際的教學,讓教師們懂得大膽反思不僅是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幫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從而也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三、案例—增進交流、研討,從而提高教師教研水平

當前有些幼兒園教研活動常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幼兒園教研成了形式,教研活動是為了完成教研計劃而開展的;二是教研研討氛圍不濃厚,主要表現在:老師不會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

教研“起點”成了“終點”,以教代研,教研常伴隨著開放活動結束而結束,其實,長期以來幼兒園一直存在“聽課”的傳統,但這種“聽課”活動通常只聽不議、或只有他評而沒有自評,因為它更多在于展示和觀摩。其實,有的教師課上的還是很成功,卻不懂的反思、總結。這種教研活動原本是一個極好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卻沒有很好的把握,使教研失去了實效性。在教研活動中,由于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老師們常常只聽不議,許多老師不會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研討時大多數由主持人講評。

為了發揮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使聽課的老師真正融入教學研討中,我選擇現場教研活動中典型的教學案例,組織老師研討。研討分為四個環節,開課老師反思;小組討論,形成共識;會上發言,全員交流;組織者總結歸納提升。首先讓開課老師反思,為什么自己要這樣組織教學?成功之處?為什么?有待于改進的地方是什么?怎樣改?為什么?教育教學的理論依據是什么?然后請中、青、老教師分別反思,鼓勵不同水平的老師進行反思、發言。以帶動、引領式組織研討,實現引領、同伴互助作用。在研討活動中,教師們通過互相講述、共同反思等形式,在不斷的進行價值澄清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啟發、相互學習,開拓思路,取長補短,增進老師間的交流,從而使教師之間有效地進行互動,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討水平。

每個教師都是不同的個體、背景不同、經驗不同,因而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有不同的發展需求,嘗試反思的愿望也不同,教育教學案例研究為教師間的思想溝通、經驗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共同經驗背景。因此,我還常常利用下鄉聽課期間與教師們共同研究、反思教學案例,針對教師的實際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策略,不斷實踐,促進教師反思水平的提高,從而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篇2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策略

前言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發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教師發展研究是當前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研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策略,從根本上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認知、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對于解決當前幼兒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過低的問題,對于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對于全面推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一、培養反思型教師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者的專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教師只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從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反思,而且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上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專業化水平,符合作為研究型教師的角色定位。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型教師教育模式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展。

如何培養反思型教師呢?下列三種途徑被證明是有效的:第一,要支持幼兒教師反思的需求,把反思作為一種激勵教師檢驗他們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教學知識的有效手段,為他們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第二,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家長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教師可通過所呈現的典型反思案例,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第三,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于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使教師們不斷地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

二、高效的職后培訓

什么樣的教師培訓方式更有效呢?這也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盡管現在的培訓方式仍以講授法為主,但是幼兒教師的職后培訓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和特點。在職培訓的目標逐漸從學歷補償向能力提高發展,內容上由單純的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的學習向實用性、多樣性、全面化、綜合化的學習轉變,在方式逐漸走向參與式、體驗式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去年7月份的園本教研培訓我們也嘗試了新的培訓方式即參與式培訓。

參與式教師培訓使用的是參與式方法。“參與”指的是個體卷人群體活動的狀態,既包括個體是否在場并與其他成員進行互動等外顯行為,也包括個體在認知和情感方面卷人和影響群體活動的狀態和程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觀看錄像、角色扮演、填寫圖表、畫圖、互相訪談、辯論等游戲和聯系。上次培訓中就是用畫圖的方式進行的,效果非常好。這種培訓方式的特點是教師投入到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主要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中,感悟主動學習、共同建構的真諦;在培訓者的支持和引導下,感悟到如何改變教學與知道方式,促進學習者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學習。每一個專題培訓活動,還側重于某一兩個學科領域的經驗建構,增進教師對學科領域基本性質和關鍵經驗的把握。而“換位體驗”則更多地增進教師對幼兒學習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理解。

在未來的幼兒教師職后培訓中,我們也會不斷嘗試新的、更有效的培訓方式,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開發在這里指幼兒園教育課程開發,包括所有課程要素的活動,如環境的創設、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與實施、評估、師幼互動等。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持續開展的概念,和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以來,課程開發的權力逐漸由專家轉到教師手中,教師成了課程的開發者與研究者,在這種情形下,課程開發是一個教師的成長及專業發展融為一個統一的過程,因此參與幼兒園教育課程開發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在園本教研中獲得專業發展

現階段,任何一個幼兒園其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都不可能得到很多外援的幫助,更不可能依賴外援。應努力打造和培養幼兒園與教師自我發展的能力。因此我們更加重視教師經過培訓之后,在園內進行集體研修,將在專題培訓中獲得的新理念、新策略付諸實踐,即進行以園本教研為主的研修。主要特點有:1)以園為單位,建立研究和學習的共同體,這是園本教研的基本組織形態;2)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用科學研究的方式研究和開發案例,這是園本教研的有效方式;;3)教師得到有效的專業引領和促進,這是保證園本教研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園本教研活動作為教師討論的一個平臺,能促進教師間的共同建構,共同成長。我們希望這一有效途徑能不斷充實、豐富,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五、從個人發展變為組織發展

篇3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科學教育資源 課題研究

農村幼兒園,是指地處縣以下鄉鎮以及行政村落所舉辦的幼兒園,周邊環境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農業產業包括畜牧和水產養殖、林場、園藝和蔬菜生產等資源,包括人類生活所接觸的人、事、物、地等。如某地的河流、工廠生產的某技術產品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從中可以看出,幼兒園科學教育必須有效利用多方資源,讓幼兒在與周圍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養成良好的環境綜合素質。在當前廣大農村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各農村幼兒園經費普遍緊張,不能為幼兒提供足夠優越和寬裕的科學教育資源,幼兒園的發展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會的支持,也需要各園采取必要措施,使現有的農村科學教育資源發揮最大效用,為幼兒的發展服務。因此,探索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對策,探究農村幼兒園生存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幼兒園辦園質量也是降低農村幼兒園辦學成本,提升辦園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規范制度更新觀念,確保課題順利實施

1.健全制度,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一是健全管理機構。總課題組明確了課題總負責人、子課題負責人,并以子課題組負責人成立了課題研究核心小組,負責課題研究工作的實施與管理。建立“總課題個人子課題課題參與者”的三級科研網絡,課題核心組成員及時制定子課題計劃、組織實施和總結經驗,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記錄、有總結。

二是規范研討制度。課題核心組每月集中研討一次,以專題講座、案例研討、活動分析、教學觀摩研討、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進行。同時,堅持“以研究促教學”的課題管理理念,融學習、培訓、研討為一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是建立分組管理制度。建立了與課題研究內容相吻合的分組管理制度,各子課題成立相應的課題研究教研組,教研組長由十七個課題組長擔任,負責日常教研活動。在總課題的統籌下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進行分類研究,每學期開展研討活動兩次以上,負責人及時做好記錄與整理,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實施、有成果。

2.理論培訓,建設先進理念的師資隊伍

首先,在驅動階段通過專題培訓、書籍推薦、網絡學習等方式,對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理念的培訓。在開題會上,課題負責人福建省特級教師蔡雅玲老師介紹了課題申報的基本情況,解讀課題實施方案,并在開題報告中結合圖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就課題的核心概念、研究價值、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過程與方法、創新點及預期成果等內容進行全面的介紹。并結合國內外科學教育活動的發展趨勢、教育理念等分析與比對,提倡科學活動要從生活中選題,強調科學活動要幼兒親身經歷與參與,以及要注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等給予全面指導。

其次,總課題組創建“回歸人性”課題研究QQ群,定期將國內外的幼兒園科學教育開展情況分析、國內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的調查研究等前沿資訊傳送給課題組成員,引領組員不斷豐富有關農村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理論,組建起一支強干的研究隊伍。主要引領子課題成員組對泉州地區常見的植物、動物、物體材料、常見物理現象、天氣雨季節變化,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人們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科學領域的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進行開發與利用研究。如安溪實驗幼兒園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科學教育理論,對安溪本地的地方風味小吃、家鄉風景、茶藝資源等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挖掘,使教師對科學教育活動、鄉土科學資源有足夠的認識,不斷推進研究進程,通過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再次,各自子課題則根據需要,利用園內局域網等渠道,定期向教師推薦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章與書籍,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用有效的科研方法指導實踐。如永春縣港永幼兒園組織教師利用“中國幼兒教師網”等網站,學習“本土資源在幼兒園主題中運用”“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何利用農作物創設幼兒園環境”;又如,泉州幼師附幼創建課題微信群,分享網絡上的優秀文章和有益做法,如“農村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指導家長有效開展親子科學探索活動的實踐研究”“論幼兒園家教活動指導形式”等,拓寬教師的理論知識,為實際組織奠定理論基礎。

3.調查研究,摸清實施課題的現狀與問題

課題研究初期,大多子課題組根據研究需要,采用調查問卷、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了調查,了解課題研究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為理性、客觀地分析問題提供真實、具體的依據,為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如陳埭溪邊幼兒園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幼兒對社區材料資源的熟悉情況,利用班級現有的科學區、觀察區調查幼兒對材料玩法的探索情況;又如晉江市龍湖鎮衙口中心幼兒園則采取組織教師上山下海開展的采風活動,進行鄉土資源調查,提高教師對鄉土資源的認知。

二、運用行動研究方法,積累典型教學案例

從農村科學教育資源利用、科學教育課程開發等方面組織實施課題方案,采取計劃――實施――問題――反思的螺旋循環往復的邊行動邊研究的方法積累相關經驗,并在實踐中逐漸調整、完善課題研究方案,形成前期經驗總結和課例匯編。

1.實證研究,積累資源開發利用的典型案例

課題組把課題研究與實踐研究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個學期,子課題組都精心策劃開展形式不同,內容多樣的課題研究活動。如泉州幼師附屬幼兒園課題組利用農村廣闊的資源,每學期均精心策劃開展了形式不同,內容多樣的,適合不同年齡班幼兒的親子科學探索活動。如“烤雞蛋”“制作冬至丸”“元宵餡的秘密”“端午粽飄香”“好玩的沙”等,為課題研究積累了大量富有研究價值的典型案例;德化雙魚幼兒園把社區資源有效運用到區域活動中,提高科學區域材料提供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積累了小班科學活動“狗尾草”、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陶土”、大班科學活動“石膏模的秘密”以及“好玩的電線”等典型案例;晉江市金井鎮毓英中心幼兒園利用生活化、本土化的材料開展活動,形成了“生蛋和熟蛋”“糖怎么不見了”“認識螃蟹”“花蛤寶寶”等典型活動案例;永春縣港永幼兒園在本土農作物資源在科學活動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中,積累了大班“向日葵的一生”“水稻與小麥”“種子”“春筍”;中班“蔬菜一族”“永春佛手茶”;小班“我們來種蔥”“地瓜娃娃比大小”“香香的水果”等典型案例。在實證研究引領全園教師利用竹子、地瓜藤、葫蘆瓜、玉米須、小麥桿、向日葵葉等共同創設了班級的主墻飾,以不同的材料讓幼兒的動手能力獲得了挑戰性的發展,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操作中,進一步拓展課題的研討與實施。

2.互動研討,推進研究進程的不斷深化

(1)專家引領助提高

為確保各子課題的研究方向準確無誤,在總課題組福建省特級教師蔡雅玲老師的指導下,各子課題組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不定期地邀請省市專家前往子課題組所在園所開展專題講座和實地“把脈”。如晉江市金井鎮毓英中心幼兒園邀請福建省特級教師劉志清老師來園開展“《指南》背景下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和指導”專題講座,并組織課題成員聽取了林菁教授的“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活動區游戲的開展”、彭琦凡教授的“探索從幼兒實際出發的教育”、吳荔紅教授的“基于生活探究的幼兒園科學教育”等專題講座,利用專家知識系統化的優勢,給予課題組成員研究上的理論引領,提高課題研究的水平。課題研究以來,聽取專家專題講座多達18次。

(2)觀摩研討引互動

總課題組以子課題為單位,采用滾動觀摩的方式,圍繞各子課題組的研究內容,定期組織子課題組的成員開展園際之間專題觀摩研討活動。如“如何利用社區教育資源開展探究式的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挖掘鄉土資源,豐富數學區材料”“本土農作物資源在科學教育中的開發與利用”等。在現場觀摩、案例分析等互動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各不同組別的課題組成員零距離地交流、深度地探討,大家或述收獲,或述困惑,在互動交流過程中,發散思維,碰撞智慧,梳理有益經驗。如2014年3月,在晉江沙塘中心幼兒園開展各年齡段“數學區域活動觀摩”;2014年4月,晉江陳埭溪邊幼兒園開展中班科學活動“鞋底花紋”觀摩研討;2014年12月,在德化雙魚幼兒園以及永春縣港永幼兒園開展的觀摩研討等。

(3)經驗交流互借鑒

學習他人優秀方法、經驗,是課題組推崇的提高研究人員自身素養的重要途徑。各子課題在實證研究的進程中,不斷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為了將這些有益的經驗推廣,總課題組不定期地開展“傳經送寶”活動,各課題負責人將取來的“經”與大家進行分享和共同學習。如總課題組柯淑滿成員作“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數學區域活動的策略研究”、施美旋成員作“優化社區資源 促進科學教育”等共計6次課題階段成果經驗匯報。

三、運用經驗總結方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采用經驗總結法匯總相關資料,回顧研究歷程,總結有關經驗,反思研究得失,形成研究結論和課題結題報告。一是組織各個基地園梳理研究課例,從個人到集體、以備好一個活動驗證一個活動整理一個活動為主線,精心選擇適宜的農村資源進行活動實施與驗證。二是組織各課題基地園拓展評價模式,將觀察記錄、教學反思、教學敘事、幼兒學習故事納入農村幼兒園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的評價體系中。三是通過教師的自主評價確定資源的可行性與適宜性,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四是案例分享與交流,主要有主題活動案例展示、區域案例分享等方式進行。五是組織開展課題成果展板展示活動。共展示了展板共計16個版,涉及“利用農村資源開展親子科學探索活動的實踐研究”“農村幼兒園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本土農作物資源在科學教育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等十七個子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原則、方法、途徑、評價體系等內容,通過“反思――實踐――調整――再實踐――反思――總結”的行動研究過程不斷地提升了理論素養和教育教學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總之,借助“農村科學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這一課題研究的直接目標,很好地完成了“促進幼兒發展”的間接目標。教師與家長們有了正確的觀念,在農村科學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進一步了解了幼兒階段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掌握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幼兒教育理念一致的協同程度,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課題的各類培訓、研討活動,進步顯著。一是更新教育觀念,不再將一些死的知識強加給幼兒,而是充分地利用周邊的資源進行探究,讓幼兒在玩中學,在游戲中發現科學現象和科學道理。二是參與大量的實踐工作,開發與利用科學資源的實踐能力有所提升。三是改變了教學行為,建立良好互動模式。課題組的教師先后向市、區及幼師實習生開放了十余次觀摩活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輻射作用。四是提升了教育教學智慧,積累實踐經驗。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學習和實踐中,通過“前反思――實踐――再反思調整――再實踐――總結”的實際研討形式,不斷地提升了理論素養和教育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美]阿林?普拉特?普萊瑞著.霍力巖譯.幼兒園科學探究教學――科學、數學與技術的融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4.

篇4

幼兒園課程改革走到今天,已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狹義的課程論,成為一個包括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在內的大課程觀。順應綜合化發展的時代主流,課程的理論研究也走向多學科的整合,就是將課程的目標、內容和實施途徑進行整合。

在實踐過程中,受教師的教學水平、地區的環境支持、幼兒的能力差異等影響,課程整合也暴露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課程有大拼盤現象,或課程的年齡段定位不夠精確,或課程有一部分是內容上無意義的雷同等。那么,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讓我們的新課程努力朝創新、實用、適合幼兒發展的方向邁進呢?我們幼兒園采取了集體研課的方法,共同尋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一套適合我園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

二、點擊集體研課

新課程的創新與發展需要優秀教師的智慧,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最真實的思考與反饋。所以,我們的課程改革主要依賴于幼兒園的集體研課,每周三中午、雙周一下午我們將教師集中起來,或大組(幼兒園全體教師組)或中組(以年級為單位的教研組)或小組(自由結對的師徒組),讓教師說說課后感,比較進行案例分析,讓集體研課真正成為我們的園本教研。在一次次的集體研課中,我們覺得集體研課不僅能讓教師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在思考推敲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修改我們的課程,更能在集體研課中改變一部分教師陳舊的教育觀念,否定一部分教師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教育方法,帶動一部分青年教師快速地成長。通過集體研課,也讓我們每一位教師清楚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繼而確立一個努力的方向。

我們幼兒園主要參考的教材是南師大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和華師大的《建構式課程》,這兩套教材以一個個主題為中心,在每一個主題中整合了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等領域的內容。教師認領一個較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電子備課,完成后進行資源共享,再請各年齡段的教研組長訂出每一個學期的主題安排進度,即主題實施的先后順序。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擁有所有主題的原始活動設計,大大減輕教師備課的負擔。

當然,幼兒園的課程有它自己的特點,不能像小學一樣材,統一實施,最后就是統一考核。必須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水平、幼兒的實際興趣需要,選擇教育教學最適合的理論。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活動實施前都要對原始的主題活動設計進行個性化的修改。

(一)問題貼

1.貼一:大拼盤現象

在修改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對課程都有自己一定的想法,都

能根據自己班級幼兒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的內容,或增加,或刪除,

或環節置換,或精簡語言。但是,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前半部分還是語言教學,到了后半部分就成了藝術教學。如,故事《發明家奇奇》,教師應該在語言、思維上對幼兒進行提煉,而不是簡單講完故事后讓幼兒將自己的想象發明畫下來;明明是早期閱讀,如,《雞的一家》,教師卻將認識漢字“小雞、公雞、母雞”,點數雞的數量、了解雞的生活屬性,甚至給雞涂色等內容綜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拼盤,是將相關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組合,沒有重點,也沒有主線,幼兒的學習是“蜻蜓點水式”的。整合課程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相加或堆砌,而是一種融匯教師智慧和經驗的一種有機組合。它是以一個領域為重點,以挖一口井為主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升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的過程。

2.貼二:內容重復、雷同現象

在我們的整合教材中,還有一個現象是十分明顯的,就是內容的重復和雷同。由于我們的每一個主題都是由不同教師進行主備,所以,主題與主題之間就缺少關聯,甚至是脫節的。而另一個現象就是主題和主題之間的內容有一部分雷同或是重疊。如,大班的《旋轉樂園》和《動感世界》中,會轉的、省力的“輪子”的內容就有了重復。中班的《小鬼顯身手》和《商店》的內容也有很多重疊。除了橫向的重疊之外,在縱向的學習中,我們也發現了主題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一些問題。如,關于“昆蟲”的題材,小班的《動物世界》,中班的《有趣的昆蟲》,大班的《蟲蟲、蟲蟲飛》都是圍繞這一內容生成的。仔細推敲教師的活動設計,由于每一位教師對課程把握得不同,中班的教學難度和大班不相上下,而大班的設計并沒有將中班的經驗進行遷移,所以,同一個題材的活動,在縱向上沒有一個很好的坡度,在難度上也沒有逐步提高。

(二)修復貼

1.貼一:集體研課(一)――修改備課

既然種種問題出現了,那么修改就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怎樣對我們的活動設計進行及時有效的修改呢?集體教研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我們將教師進行分組,將平行班平行課程的教師分成一組,

如,將都是教大班的,都是教單周的老師集中在一組,然后將每位教師對每一節課的個性修改組合在一起,那么同樣的一個活動就有了n種不同的修改,再將這n種修改進行綜合,提煉出比較有效的一節活動課。如果n種修改產生了多于一種的良好效果,那么我們的活動就可以有活動設計(一)、活動設計(二)或更多的方案供參考和選擇;如果n種修改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那么就可以請教師將這樣的活動拿出來,成為我們大組集體研課的題材,通

過我們大組的集體智慧再來研出一個較行之有效的活動方案。

教研組長再將各學科、各領域重復、雷同的內容進行把關和修復。

最后,由骨干教師抽查部分完善的活動,看看是否還有大拼盤現象,是否還有內容上的重復,逐步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強、融合教師集體智慧的園本參考教材。

2.貼二:集體研課(二)――充實教材

除了現有的課程結構以外,幼兒園的教材還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可以汲取,為我所用。但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拿來,很多教材不一定適合本地區、本年齡段、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有些教材又和時代的發展脫節,還有一部分教材,好東西有一點點,看你怎樣把握和截取。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材的研析,以選擇好的教材充實新

課程。

(1)對具體的教材進行修改

有些教材已經有了自己的框架,如,語言活動中的故事教材。但是,教材的長短、教材中語言的完整與優美、教材可挖掘的教育因素等,都是我們進行研討的方向。如,故事《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就對故事進行了大膽的修改,保留了小老鼠要和大象做朋友這件事,而小老鼠救大象的過程,則進行了實際改編,利用多媒體讓一系列聲音貫穿“救”的過程,而聲音的不同組合就有了不同的“救”的方式和結果,故事也就變得更加符合幼兒的口味。

(2)拓展教材范疇,尋求不同領域的發展

同樣一個教材,我們還可以進行不同領域的整合,也可以將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延伸到其他領域,繼而形成一個新的教材。如,在故事《一只鳥和三個孩子》的教學中,如何將故事教學的單一題材進行拓展,我們在研課活動中發現,早期閱讀、社會《愛鳥的孩子》、音樂《小鳥》等活動都是可操作的,教師經過精心設計、大膽嘗試,讓老教材有了新的生命,可謂老課新上。

(3)根據幼兒的需要生成教材

教師在和幼兒每天的生活游戲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有實際教育意義、可操作性強或者幼兒非常需要、非常感興趣的教育因素,教師如果能夠敏感地把握住幼兒的需要,就可以及時地生成一些教材,這種生成教育是真實的、有意義的。當這些教育因素提取之后,教師就可以共同來設計教材,繼而完成一個教學方案。如,大班科學活動《我是小偵探》,就是根據幼兒愛看智力畫報、愛走迷宮等因素設計的,我會在后面的實例分析環節詳細闡述。本次活動可以說效果是比較好的,對幼兒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品德修養等方面的發展都是有促進作用的。

(4)搜集優秀的活動案例

剛才已經說到,不是所有的活動都可以拿來,但如果發現了一個好的案例,我們教師就要做一個有心人,勇于挑戰,敢于實踐。我們不妨問問自己:這么優秀的活動我能上嗎?學生能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嗎?如果失敗,問題會在哪兒?經過我的修改是不是能夠讓活動更加精彩?等等。相信教師經過這樣的努力,一定會有出色的案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幼兒園也會參加這樣那樣的公開活動、評課活動,這樣的活動已經經過了實踐的考驗,適合本園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那么,活動結束后一定不要束之高閣,我們可以將這樣的活動整理在我們的新課程中,形成我們園本課程的樣板和核心。

3.貼三:集體研課(三)――實例分析

我以科學活動《我是小偵探》為例,詳細闡述我園集體研課的形式、過程及成效。

(1)研教學內容

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已經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已不僅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也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做出一些簡單的判斷與推理。具體表現在:大班幼兒喜歡下棋、走迷宮、玩一些智力游戲。結合這些特點,我們大班教研組一致認為,應該及時生成一個科學活動,賦予幼兒“小偵探”的角色,創設一個破案的情境,讓幼兒在比對中發現少了東西,并且通過“尋找線索――腳印”“留下的黃色格子布”“目擊者”等解決一個個獨立的問題,最后將這些問題在偵探卡中匯總,讓幼兒自己推理出答案,找到犯罪嫌疑人。

(2)研教學過程

教師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雖然對幼兒的實際水平有了一個預設,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預設與實際的情況多多少少有一些偏差。所以,我們對這些生成的教材,或者說是一些新課都要進行試教。

試教也分幾種,一種是由一位教師執教,其他教師通過大組聽課、評課,對本次活動進行逐步改進完善,這是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還有一種是一個活動設計分別由兩至三位教師執教,我們稱之為“同題上課”,教師通過相互聽課、評課,反思自己在活動中的優缺點,汲取別人先進的經驗,再來進行試教,試教的總次數視實際教學有效性而定,我們稱之為“一課三研”。一課三研,可以一課三上,也就是說,可以是有經驗的教師來上第一課,青年教師進行聽課,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和老教師一起對所進行的活動進行研課,再由青年教師完成二、三次課,這是我們的“師徒結對”。

在《我是小偵探》活動中,我們是采用“手拉手”“一課三研”的形式讓本次教學活動逐步成熟、完善的,適合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3)確立教材

對于這樣的一次生成活動,我們將讓它與我們現有的教材融為一體,一般的,我們可以將本次活動納入相關的主題中。如,大班的《各行各業》。我們還可以研究這個活動可挖掘的相關教育因素以及幼兒對此類活動的關注程度,如果幼兒有需求,我們就可以以《我是小偵探》為核心,生成一個系列活動,作為一個主題出現在我們的園本課程中。

篇5

堅持以"十" 精神為指導,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宗旨,以師德教育、學科培訓、崗位培訓、名師研修、國際交流及提升師能為重點,以校本培訓為基礎,面向全體教師,整合利用教師教育培訓資源,在改革創新自主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全面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 進一步提高我縣教師的師德水平和綜合素質,進一步健全和拓寬教師培養機制,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堅實業務基礎的高素質、專業化、研究型、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教師隊伍,為更好地推動推動XX教育實現更加優質、更具內涵、更為協調、更有品位、更大影響,辦人民滿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師資保障。

二、培訓形式

1.全面完成國、省、市關于教師繼續教育的各項規定指標,積極做好省、市培訓的送培和派送中小學教師和管理者出國培訓工作,落實各項培訓任務。在此基礎上,大力開展縣級培訓活動,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全員培訓(考核)工作,同時指導基層學校開展好校本培訓,組織安排好"外教進校園"活動。

2.縣級培訓由局組織人事科組織協調,中等專業學校繼教處、實驗幼兒園具體承辦,行政業務科室、教研室靠前指揮并參與實施,將采取以全員培訓為基礎,以網絡培訓為支撐,以集中面授培訓為重點,以骨干和專項培訓為抓手,以專題講座、學科專業知識輔導、教學案例分析、實踐操作、互動、研討、觀摩、網上交流、考核等為主要形式,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教師需求為切入點,開展教師培訓活動。

三、培訓內容

1.強化師德師風教育。深入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月活動,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活動之中,堅持教育先行。通過讀書學習、群眾路線教育、宣講形勢政策、通報典型案例、重溫法律法規,組織開展專題討論、感言交流、征文評比、點述點評、公開承諾、自查自糾、專項整治等活動,引導教師定期進行師德總結、撰寫自育筆記,建立教師師德電子檔案,實施考評監督機制,切實增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系統性、連貫性和針對性,培養造就適應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師人格魅力和專業素養。

2.有效開展教師學科培訓。圍繞我縣教育抓內涵反展,抓質量的目標要求,進一步研究各學科教師培訓系統化、系列化實施的方案,重點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在培訓項目設立、培訓人員安排等問題上向農村教師傾斜,利用暑期繼續教育集中培訓和國、省網絡學科培訓來加強各學科技能的培訓,確保全縣教師全員參與其中。每月花一至兩天時間對所教學科教材進行階段性梳理,通過名師對教材的分析輔導、課堂教學研討,進一步理解新課改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和實施策略,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重、難點,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鉆研教材,優化教法,提升教師學科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根據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學科培訓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對不同層次人員進行分類培訓的辦法,放大培訓效應,聘請高校教師開展業務輔導,提高培訓層次,并以此培訓班為陣地,更大力度的推進學校特色建設。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達標、"荷韻杯"賽課、省"藍天杯"會課、省微課大賽等活動,實現以賽促訓、以賽促學的目標。組織安排好"外教進校園"活動,指導、促進中小學的外語教學,為師生更深切感受國際文化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加大引資培訓力度,英語教師通過觀摩外教的課堂教學、參加與外教的沙龍研討,每月一次外教集中培訓等形式,豐富英語文化知識,增強口語、會話、交流能力,提高全縣外語教師的口語水平。

3.持續做好崗位技能培訓。順應我縣教育發展需求,持續推進非教學崗位專項技能培訓。辦好與高校聯辦的中小學校醫、保健教師、財務人員專業人才培訓班;做好網絡管理、網上結對平臺、錄播教室、視頻會議系統、電視節目制作等現代化多媒體和軟件應用的培訓;組織開展數字化校園建設、基建(維修)審計、責任督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年檢、社區教育、職成教新聞報道、實驗技能、科技創新、七巧科技、航模制作等培訓,提升信息技術員、保育員、通訊員、實驗員、科技輔導員等特殊崗位專業人員素質,為學校各項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人力支持。組織實施心理咨詢師、新教師、班主任、教科研人員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與崗位實踐鍛煉,建設一支適應時代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的專業人才隊伍。

4.大力提升教師學歷水平。圍繞"十二五"規劃中教師的學歷目標任務和2017年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縣級監測評估要求,重點加大研究生學歷的提升幅度,繼續通過年度目標責任分解推進研究生學歷提升,各單位要將參加研究生學歷進修的任務分解到人,加強宣傳動員,完善制度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并跟蹤督查到位;縣中等專業學校在辦好原有函授班基礎上,與高校聯合舉辦碩士研究生班,盡力為教師學歷提升提供便利和有效服務,保證教師參加學歷進修既方便、又真正有所收獲;現局對全縣教師學歷提高培訓工作進行檢查管理和督促指導,嚴格執行好學歷提升獎勵制度。

5.抓實抓好學校校本培訓。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教師業務狀況,和當前規范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一體化機制,制定校本培訓計劃,確定內容、形式、人員和時間安排,組織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學習、輔導活動。要圍繞縣、校師能建設"三項展示活動"方案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年度目標計劃,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活動平臺,有側重的加強師德培訓、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和競賽;要以骨干教師培訓、參加省市培訓的教師學習心得交流、結對單位和骨干教師的人才支援、城鄉學校網上結對一體化集體備課研究與實踐、名師工作室優秀論文匯編,豐富校本培訓的內容,提升校本培訓的質量。努力發揮已有網絡資源在教師繼續教育,尤其是在校本培訓中的作用。各校要精心挑選適合本校的網絡教育課,將其納入自己的校本培訓計劃,一并上報。確保每名教師在"XX學習在線"實名注冊學習,每學年完成3個以上、不低于8個學分的網絡視頻課程學習,并按8個課時計入校本培訓總學時。負責"XX學習在線"后臺管理的中等專業學校繼教處要積極主動與基層學校聯系,做好教師注冊入學的指導、管理、考核工作。各職能科室要發揮好學科基地的作用,加強對校本培訓的指導,對校本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督促整改,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

6.全力拓展骨干教師培訓。持恒辦好名師工作室,進一步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組織化程度,提高學術研討和課題研究的效益,舉辦教學展示、讀書交流,組織骨干教師送教到鎮,承擔培訓任務,幫帶青年教師,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更好的引導、促進骨干教師自我提升,推動骨干隊伍、教師隊伍建設。

7.全面落實幼師培訓考核。為深入貫徹精神,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針對我縣目前幼兒園師資多為臨時聘用人員、公辦教師數量不足、幼教師資隊伍的專業化起點很低的現狀,繼續加大對幼教師資培訓力度。以縣實驗幼兒園為培訓基地,以集中培訓、分散指導、園本培訓、教學觀摩、教育論壇為主要形式,組織開展幼兒教師的師德培訓、普通話達標培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訓、教師資格兩學輔導、專項技能培訓等,提升幼兒教育師資隊伍素質。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的意見》,嚴格執行幼兒園保教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強化幼兒園教職工全員培訓(考核)工作,今年對全縣幼兒教師進行鍵盤彈唱的培訓考核。

8.高度重視網絡培訓。網絡培訓是新時期教師培訓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全員培訓的保障,是為教師提供終身學習資源和空間的主要途徑。本年度培訓工作安排中,認真落實好國家級、省市級教師網絡培訓,遴選有能力、有熱情、計算機操作水平較好的人員擔任網絡培訓班班主任、輔導教師和管理員,重點指導網絡學習的方法,幫助教師學會對專題式、單元式培訓資源進行積累和梳理,多掌握綜合性和通識類知識,促進教師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

四、培訓要求

1.根據有關安排,做好培訓前準備工作,帶好自備材料;

2.嚴格遵守培訓紀律,因故不能參加培訓的,需提前提交書面請假手續(加蓋單位公章);

3.及時復習消化所學知識,并加強自學;

4.積極參與實踐操作,努力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五、培訓考核

縣級各類培訓結束后,將進行考核。

1.考核形式:書面知識閉卷考試,過程檢查記載。

2.考核內容:①學科知識(70分),包括教材理解與把握、教材處理、教學設計和相關學科應知應會的知識技能;②出勤率(15分);③遵章守紀情況(15分)。

篇6

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領,不少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比較茫然,來看看學校教師如何制定專業成長計劃吧!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范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范文1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實踐。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為目標,以“校本培訓”為依托,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來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為實現學校自主發展目標努力。

二、基本原則

以終身學習為主要理念,以教師個體專業成長中的“成長規劃——理論學習——個體實踐——自省提升”為主要線索,以鼓勵教師脫穎而出為有效的促進手段,以具體的目標導向來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實施有效地干預。

1、主體性原則。

實現以人為本,激發教師的內部動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自身個性的自由發展,最終達到教師職業需要與個人理想的統一。

2、動態性原則。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根據教師發展需要,在各個階段提供必需的支持,促進其持續發展。

3、開放性原則。

由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態度、方法、要求各異,在時間安排上,對主題的確定、研究視角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力求做到更靈活,留給教師展示個性及專業發展要求與能力的足夠空間。

4、互動性原則。

注重教師與其專業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一方面以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的互動相結合;另一方面以教師之間交流、互助、研討相結合。

三、現狀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基礎建設:學校進行了整修,進行了高標準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將一步到位,教學設施完善。

特別是學校裝備了多媒體,兩臺電腦可以上網。將為我校教育科研與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優越的條件。

2、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師11人,達到本科以上學歷3多人。

教師平均齡36歲左右,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且具有較大的個人發展空間,將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而每年都有新老師的調入,必將增強學校人才力量與工作活力。

(二)問題剖析

師資隊伍: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熱情雖高,但總體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缺少教學風格鮮明、具有各學科引領作用的骨干教師。學校正處于發展壯大時期,每位教師在教育理念與行為上存在些許差異,整合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

四、發展目標

(一)總體發展目標:

經過努力,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外部干預,內涵自省,教學相長”的教師專業成長程式,建設一支陽光向上、踏實能干、個性鮮明的教師隊伍,逐步縮小與城區學校教師專業水平的差距,讓更多的平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實施。

(二)具體發展目標

1、專業情感目標

遵循《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深化師德建設,豐富師德建設內涵,建立長效機制,強化正確的師德導向,提高教師的政治修養、道德休養、人文修養和專業素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使教師實現由職業滿足向專業認同再向事業追求的轉變,讓教師的態度、價值、信念、行為表現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調整、完善和提高。

2、專業技能目標

(1)基本功目標:

① 三筆字(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簡筆畫技能要人人過關;

②信息技術運用,目標是“兩會”:會操作(會操作電腦進行文字和簡單的數據處理、上網瀏覽、建立博客、收發電子郵件和輔助教學);會制作(會制作簡單實用的多媒體教育教學課件、網頁)。加強培訓,切實提高教師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能力,青年教師全部通過規定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等級考試。

(2)課堂教學目標:

① 人人能上合格課。部分教師能夠參加在市級以上的各類賽課活動,并取得較好的成績。

② 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操作能力,力爭達到每位中青年教師都能獨立地研究和處理教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③ 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師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骨干教師目標:

三年內培養校級骨干教師8名,區級骨干教師的比例達到60%,獲得市級教學評比榮譽的教師4人以上。

(4)科研目標:

①全面提高教師群體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教師轉化。

②實現人人有參研課題,個個有學術成果;

③能獨立撰寫教育教學研究論文,并在市級以上獲獎或發表;

④部分骨干教師能主持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

(5)學習目標

①三年內每位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不少于20萬字的書籍、報刊。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

②三年內做1萬字的讀書筆記,每學期寫1000字的讀書心得。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增加底蘊,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文化內涵。

五、實施策略

(一)制度干預

一是建立健全相關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制度,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加以適時的引導與規范,如讀書制度、聽課評課制度、課堂教學評估標準、培訓制度等;二是進一步落實好我校已有的教師評價制度,對師德師風、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年度考核方案作進一步的修訂與完善。

(二)活動培訓

1、師德養成:加強對教育法規及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明確教師的行為規范,提高教師的專業情意。

2、成長跟蹤:做好教師的成長記錄,做好教師業務檔案管理工作。

關心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每一位教師分析其專業成長的特點,擬定個人專業成長中長期計劃,力爭做到持續發展與階段目標相結合、個體成長與同伴互助相結合、自我監督與制度約束相結合。

3、外部培植:創建一個以學科教研組教師專業成長網絡。

充分發揮各級網絡的獨特優勢,在活動中對教師的專業成長作好幫扶與引領工作,開展合作、交流活動;依托上級教研部門,推薦優秀教師走出去展示交流,打造一批精品骨干教師。

4、信息烘托:鼓勵骨干教師創建個人“博客”;

教師中形成“博客圈子”。鼓勵教師參與金明教育網站的交流及在其他網上討論。

5、活動引領:繼續創造性地抓好常規校本教研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繼續創造性地抓好常規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1)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教師群體共性特點,擬定培訓計劃,制定預期達成目標,并對學習預期達成目標作好及時反饋與調整。

有計劃地遣派教師到外地考察學習,讓教師及時地了解與掌握教育發展的新動態;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學習、教研,了解同類學校的發展現狀,吸收其他學校成功的經驗,從外部獲取新的信息,刺激教師專業發展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也為學校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加強教師基本功學習。

一是專業技能方面三筆字(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學習;

二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個體理論學習,針對個體特點,提出定期學習目標,讀教育專著、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前沿理論等,學校提供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必備學習資料與平臺,每學期完成讀書筆記不少于20__字,對學習情況定期檢查,并以相關制度進行干預。

(3)改革聽課制度。

① 校領導開展聽課活動,主要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作具體的指導;鼓勵教師間進行“互聽課”,主要是教師間通過聽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②立足“聽-說-評”活動,開展聽課評課交流反饋制度。因為這些活動立足學校資源,直面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較真實和直觀地反映教師的專業狀態,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很有針對性、診斷性、啟發性。各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10節以上,教研組長聽課15節以上,主任聽課30節以上,校長聽課40節以上。

(3)積極支持教師個體將所學理念大膽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鼓勵教師采取自我實踐與同伴互助的方式,形成自我的教育教學特色。

(4)加強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及時反思的過程監管,強化“教師教學反思制度”的干預作用,實現由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12)做好各級教育規劃課題的研究。一方面,通過研究,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以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提高教學研究能力,進而提高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研究,為一些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尋求解決的策略,為一些教育教學方法尋求理論支撐。從本學期開始,教師要積極主動的承擔課題的申報和研究工作,做一個科研型的教育者。

六、動力支持

根據教師新的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促進辦法,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從而對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有效的支持。

1、以評促教。

教師專業成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學校決定對研究個體綜合考評做出調整,一是由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評價,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把評價結果作為教師專業成長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強化對學生個性特長與綜合素質的評價,讓教師明白教育的需求與方向,自覺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對教師專業成長進行有效地支持。

2、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年度考核和評優評先制度掛鉤。

3、抓好“名師工程”的實施。

學校要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舞臺,提供發展的廣闊空間,切實抓好學校“名師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師隊伍。要通過“名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工程,使學校擁有一定數量不同級別的優秀班主任、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

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范文2教師職業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對其勞動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無止境的,所以,作為教育第一線教師的我,一名有了十三年教齡的老師,我時刻告誡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不辱使命感、歷史責任感的優秀教師,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我相信這也是每一個教師所追求的思想境界。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和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盡最大努力給孩子們最優越的教育環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讓教師立體發展,幸福成長,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學上,不斷提高個人的素質。

一、個人專業目標:

1、發揮音樂教學的獨特魅力,利用生動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將德育滲透于美育之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認識人生,陶冶情操,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加強實踐與創造,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編創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認識社會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3、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多閱讀關于音樂教育方面的書籍。

加強自身聲樂、舞蹈、器樂等方面的訓練,加強鋼琴即興伴奏學習,提高即興伴奏水平。學習相關樂器如:牧童笛、口風琴的演奏技能技巧。

二、近期發展目標:

1、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按《規范》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2、多與同事交流,讓自己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多與學生交流,讓學生盡快適應我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到師生共同促進;加強舞蹈隊訓練,爭取在鎮文藝匯演中取得好成績。

3、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加強歌曲教學,教給學生演唱歌曲的技巧,提高學生表演歌曲的能力,并以歌曲教學為自己的研究小課題,開展小課題研究。

4、利用課余時間制作音樂課件,學會運用網絡資源,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多渠道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讓他們真正愛上音樂。

5、利用課余時間練習鋼琴,加強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練習牧童笛的吹奏技巧,全面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6、積極參與學校管理,運用自己的學科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三、專業發展計劃

1、加強自身師德修養

教師職業道德是為人師者的基本。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孩子,面對他們,我們會感到敬畏。因為,我們的點滴都會給他們留下永恒的印記。教師也是平凡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是面對孩子,你呈現給他們的是什么,他們會放大兩倍、三倍、甚至十倍地呈現給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年輕教師,我要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不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有你而留下遺憾。

2、多讀書,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一個有廣博知識的教師才會有道德感召力。曾幾何時,來到同事家,看到書架上那一本本學者大家的著作,羨慕、感嘆,讀起來如饑似渴;曾幾何時,為了課堂上的一點疑問,回家上網查找資料,面對學生時心底的那份尷尬……教師擁有了文化底蘊,你才會自如地面對學生,自如地應對各種問題。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完成其教書育人的使命。所以,我要讓學習真正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

3、虛心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很多時候會“聰明反被”。自以為正確的內容,由于缺乏資深教師的經驗而出現誤差。因此,我要積極向同事學習,多走進同年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向大家學習。積極參加每周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就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

4、讓反思成為習慣,讓反思促進成長。

只要教學存在,反思就存在。但很多時候卻不能及時地記錄下來,這就導致了很多資源的浪費。我要對自己的音樂教學活動及時進行反思,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了學生的全面、健康、快樂發展,讓反思促進自己的成長。

5、認真備課、上課,爭取為全體教師提供高質量的觀摩課。

我積極準備在校內執教公開課。課前,我要認真準備,查找資料,設計教法,爭取在執教時關注學生,注重效果,為全校音樂教師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音樂觀摩課。

6、牢固樹立服務的思想

我要更加牢固地樹立服務的思想:為學校服務,完成好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為學生服務,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家長服務,溝通學校和家庭,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好幫手。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要堅持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學生多聽多唱,放手讓學生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由教育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范文3新課程的實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名校的建設,離不開名師工程的建設;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開展,最為重要的要素依然是廣大的一線教師的個人素質。學校的發展,首先是教師的發展,即教師專業的成長。基于以上的認識,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發展,培養一支與現代化教育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師隊伍,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訂了“圣水峪初級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籌,立足教育改革、教育發展實際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結構優化、個人提升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研培指導、專業引領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我校教師狀況分析

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54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4人,一級教師16人,縣級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教壇新秀共計21人.

青年教師相對于老教師來說,他們有著較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但他們駕馭教學的能力相對薄弱,尤其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常常出現走彎路、事倍功半的情況。老教師呢?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這支隊伍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游刃有余教學能力,但在實踐中表現出觀念滯后或更新不夠、方法陳舊等弊端。

針對于以上情況,學校將根據教師個體的業務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點和發展基礎個體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予以引導培養,為他們自主發展創設必要條件。對他們合理定位,放手使用,細心呵護,揚其所長,為教師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搭建舞臺、創設環境、提供幫助,引導他們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合理規劃其個人發展方向,通過種種方法和途徑,采取切合實際的措施,實現自身專業化的快速成長,這項工作,學校將作為保障整體發展的戰略性工作來抓。

三、工作目標

以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為核心,通過多種培養培訓方式,使教師在師德修養、教學專業知識、能力和水平上得到較大提升,打造一支思想過硬、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一是培養骨干型教師,使其具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育教學技能熟練,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二是培養研究型教師,使其在骨干型教師的基礎上,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成為學科骨干;三是培養專家型教師,使其在研究型教師的基礎上,具備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有獨立的教育見解和教學風格,成為學科核心,并具有較高的專業引領水平。

四、實施方式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激發教師的專業精神追求

教師的專業成長,首要的是有自我專業追求,體現在行動上就是擁有專業探索的精神。因此,要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培養教師的敬業、樂業精神,激發教師的專業追求。

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首要內容,加強對教師進行政治理論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敬業愛生與為人師表教育,同時,加強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勵教師樹立高尚師德形象,樹典型,講正氣,努力營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新型人際關系。

(二)加強教科研制度建設,形成學科教研、年級教研、學校集體教研等多種形式參與的動態教研制度,創建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環境。

學科教研組:加強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提升學科教學能力。由組長負責組織,圍繞課堂教學改革,貼近本學科教學開展校本教研:每周三第七節課為固定教研活動時間。聽、說、評、上課:每人每學期至少一次公開教學。集體備課:每周至少一次。

(三)加強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努力提高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認識,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積極開展校本研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帶動、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努力提高教科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專業引領: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期刊及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積極參加省市級教研活動,另一方面將專家請進學校或外派教師進修學習,引進專家們新的理念和教學思想,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發展。

骨干帶動:重點抓好學科組長、課題主持人、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等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教研工作中的示范帶頭作用。

充分發動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使教師把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引導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同時,及時推廣課題研究成果,推動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實施學校“青藍工程”。名師帶教: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標志和靈魂。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加速成長。可通過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觀摩、共同研討教學問題、示范教學、共同參與教育研究等方式來達成這一目的。

根據教師實際的教學情況,每一位教師都與一位有專長的教師結對子,學校每學年都要督促檢查,要求指導教師做指導記錄,徒弟做學習記錄。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思考、審視和分析。倡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前自我說課反思、教學后記反思、觀摩教學的反思等方式,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具體活動安排

1、新課程標準學習、“教學案”集體備課、校際教研(3月份)

2、名師導引課,“學案導學”教學觀摩課(4月份)

3、中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我的教學故事演講比賽、書法比賽)、校級教學能手評選(5月份)

4、教學案例、論文評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達標活動(6月份)

5、教研組、個人成長活動總結與反思(7月份)

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計劃范文4隨著幼兒老師的發展,在以后的教育崗位上,更多的是作為老師的話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愛心,一份耐心,陶行知說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我們應該愛崗敬業,把教育適用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把生活落實與教育上。

我是20__年的實習老師,剛開始初來乍到,在園長和各位老師的領導下,為了扎實自己的專業技能,沒有經驗的我們就感覺一頭霧水,在1年的實習時間里,充實了很多,為了更能完善自己的專業,在教學工作上,能有針對性的備課,備教材,并做好活動反思,為了縮短自己的成熟期,自己訂了一個奮斗的方向,所以我將為自己以后的成長做如下規則

一、發展方向:

1、提高思想素質

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是帶領掌握新知識帶領孩子走入新知識的殿堂,政治思想首先要端正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理論,政治思想是核心,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步伐。

2、豐富科學文化知識

文化是一種底蘊,是一種功底,教育者的我們要扎實與自己的文化修養,提高自己的品行,把文化與教育落實與行動上,真正的做到合二為一,懂得教師是教書和育人是文化的結合體,那么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把文化知識與教育理論相結合,豐富自己的專業。

3、提高教育技能

作為幼兒老師加強專業技能和綜合的綜合素質是僅僅不夠的,這也是根據幼兒的特點,把教師的教育作為一個事業發展下去,使我們的孩子在這么一種接受教育知識的環境下更能使我們的孩子受到感染和點綴孩子教育的明燈,教師是要把教育技能放在第一位的。

4、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

孩子在幼兒園是培養習慣的,主要以游戲為主,那么為了讓孩子學好,吃好,玩好,我們在平時教育中要積極的擬定班務計劃,認真的寫好每個禮拜的一日活動安排表,在家長接送孩子時要把孩子在園的情況反映給家長聽,并采用鼓勵幼兒,表揚幼兒的教育方式肯定每個幼兒,讓教師與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一種親密關系以便于更好的與幼兒交流。

二、具體計劃:

第一年:

盡快適應和掌握幼兒一日活動

1、在幼兒園里,每個青年教師都是有自己不足的地方的,那么就要加強自己的長處很快的適應園內生活

2、積極的一日活動是在游戲中不斷循循善誘的,關鍵是教師要掌握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孩子的不同秉性,來有計劃有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動

3、孩子都是以游戲來充實一日生活的,以孩子喜歡的游戲吸引幼兒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促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親密關系

4、青年老師當然是沒老教師經驗足,那么我們就要多請教經驗足的老師,從自己的身上找到攻破難關的方法,讓自己適應并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第二年:

努力吸取新知識能及時地與家長交流

1、新時代倡導教師要多閱讀幼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視野。

2、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平等,寬松,理解,激勵的精神環境,教師應該給幼兒創造一個適宜的物質環境。

3、掌握寓教育與游戲滲透的規則,讓每個孩子都去參與游戲,引導幼兒主動的去學習。

把孩子在園的學習體驗和經歷及時地跟父母交流。

4、孩子在園的變化,學習上的進步多跟家長溝通,讓家長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讓家長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和身心方面

第三年:

教學理論和教學風格

1、隨著經驗的積累,年輕教師在教學上要把教學理論扎實并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在教學時突出語言的精辟,顯示出自己教學的一種特色

2、經過2年的學習更加的感受到比以前長了很多,教學上具有自己教學的個性,讓孩子在教師在這么一個課堂內感覺到滲透力更強了,感染力更強了

3、把理論知識聯系實際問題緊扣一個核心思想突出一個中心思想,把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聯系起來突出鮮明的對比

4、在教學上繼續學習專業知識,在思想上做好本職工作,在業務學習如:聽人家老師講公開課及時地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課外的學習和研究一個課題進行闡述時又是怎么研究的,出發點在哪里?核心在哪里?這些都是我們必將學習的過程。

5、根據孩子的不同需要,如: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的不合群心理,這些我們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那么青年教師更應該多點耐心,多點愛心,多點責任心,去幫助孩子解決這些膽怯心理,為了幼教事業蒸蒸日上,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

篇7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C-0120-03

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等多個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的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組織實施了系列教師教育的改革研究和實踐項目,師范生培養標準化、專業化趨勢日趨明顯。廣西作為后發展民族地區,與中東部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等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而且城鄉發展不均衡。對培養中小學教師的高師院校而言,如何既能擴大高等教育受眾數量,又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現實課題,也迫切需要高師院校更新觀念,積極探索適應地方基礎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師培養新路徑。

一、校地合作教師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許多高師院校已意識到傳統模式、理念和機制所培養出的人才不能滿足地方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需求,并積極進行新的嘗試,探索校地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未能形成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之間聯合培養教師的良性機制,面臨許多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廣西基礎教育城鄉發展不夠均衡,師資配置失衡問題亟待破解。一是廣西農村學校“一師一校”、“一師多科”等現象日益突出,優秀的師范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二是作為西部民族地區,廣西基礎教育教師補充面臨著諸如雙語教師供給等特殊問題;三是廣西基礎教育不同學段教師補充問題存在差異性,如學前教育主要是數量不足、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科結構失衡、中學階段主要是新課改教師(如英語、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缺乏、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雙師型”師資短缺等。

(二)高師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針對性不夠。許多學校對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的時間雖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延長,但仍局限于以知識灌輸為主,培養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尤其是城區優質中小學接納師范生實習的動力不足,農村學校指導師范生實習的能力不足,從而影響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培養質量。

(三)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渠道還不夠通暢。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學校及地方政府之間缺乏持續有效的合作培養機制和共建平臺,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不能有效對接,城區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有效輻射到高師院校和農村學校。師范生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缺乏開放式的實踐平臺,農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缺乏直接、靈活的培訓機制,原有的教師教育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四)教師協同培養的機制不夠完善,多方聯動、大中小銜接體系亟待健全。教師教育資源的稀缺性與教師培養所需資源無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高校必須通過提高資源外取能力來獲得競爭優勢,通過組織間協調開展非一體化下的分工協作來實現共贏。

面對新形勢,地方高師院校必須立足廣西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需求,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及核心競爭力,按照協同育人的總體思路,系統推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提高教師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二、“城鄉聯動、校地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框架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所采取的某種能夠穩定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結構框架和運行組織方式。目前,我國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轉型并呈現出教師教育開放化、教師發展專業化、教師培養一體化、教師職業高學歷化和教師資格制度化等發展趨勢。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開始轉向以質量為標準的教師需求,更注重強調人才培養在專業理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實踐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城鄉聯動、校地協同”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資源共享、互補、合作、融合等機制實現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教育一體化,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城鄉聯動、校地協同創新的過程,也是學校“打破內外部邊界,積極參與更大范圍的分工、整合和一體化,進入和構建開放性網絡,提高資源的易得性、流動性和利用效率的過程,有利于學校打破資源和能力的瓶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持續分享外部協同創新成果,與合作者獲得雙贏”。在教師專業化發展背景下,高師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應以“聯動、協同”為核心理念,打通職前職后通道,建立“高師院校―城區中小學―農村學校”協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實現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和溝通,促進三方優勢互補、互惠共贏,調動城鄉優質教育資源流動與共享,解決高師院校與城區中小學及農村學校多方協同培養和指導師范生的實踐教學問題、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銜接貫通的教學機制問題、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學校共建共享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問題。

(一)目標。構建“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區優質教育資源下移、城鄉教育資源有機共享”的城鄉聯動、校地協同發展新機制。

(二)路徑。詳見圖1。

1.以師范生實踐能力提高為重點,建立教師教育“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機制,推行高師院校、城區中小學、農村學校三方共同參與的“頂崗實習―頂崗支教―置換培訓”的“二次置換頂崗實習支教”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訓練。

2.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建立城鄉師資發展同步提升的教師教育培養體系。實施“陶行知實驗班”、“二次置換頂崗實習支教”等項目,培養卓越未來教師;依托“名師工程”、課題聯合研究等項目,培育城區中小學教學名師;通過置換培訓、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計劃和壯漢雙語教師培養計劃等,打造鄉村教學能手。

3.以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關鍵,建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將高師院校、城區中小學和農村學校三方引入一個循環的變革框架中,形成三方聯動機制,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機共享和協同發展。

三、廣西師范學院“校地協同”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傳承創新以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師教育模式。廣西師范學院秉承師范教育傳統,堅守服務基礎教育的使命,長期致力于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改革。從上世紀90年代實施的師范生七項技能培訓模式,到本世紀初的師范生“老三手”(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標準普通話)訓練,再到推進以“新三手”(現代教育技術能手、心理健康幫手、教育科研強手)為基本內容的技能培養,圍繞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和考核體系。2007年學校將師范生實踐能力培養改革實踐成果運用于師范生頂崗實習教育活動中,在廣西高校率先開展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頂崗實習支教與師資培訓一體化試點,并很快在全區得到推廣。2009年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無力為頂崗支教的師范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學指導和城區中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無法輻射到農村學校等問題,學校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頂崗實習支教的內涵,創新性地提出在民族地區實施“二次置換頂崗實習支教”的新概念,實施了“城區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頂崗支教,高師院校師范生到城區中小學頂崗實習,農村學校教師到高師院校置換培訓”的“二次置換頂崗實習支教”的改革方案,形成了“城鄉聯動、校地協同”的教師教育模式。

(二)創建以“二次置換頂崗實習支教”為特征的教師教育“三位一體”實踐教學機制。具體如下:

1.選派優秀師范生到城區中小學頂崗實習。學校每年選派優秀教師教育專業實習生以頂崗的方式頂替城區中小學因教師到農村參與頂崗支教而空缺的崗位。解決以往師范生直接到農村學校頂崗實習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問題,使師范生在城區中小學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指導和訓練。近年來,學校師范生參與頂崗實習支教人數年平均以60%的速度增長,參與頂崗實習支教的師范生得以在優質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經歷全職教師的全部教學工作環節,教師綜合素質技能得到了極大提高。

2.城區中小學教師到農村學校頂崗支教。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每年選派一部分城區中小學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進行頂崗支教,有效調動城區優質教師資源流動,發揮了城區中小學對農村學校的指導和帶動作用。近5年來,先后有24所城區中小學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城區中小學優秀教師將基礎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帶到農村學校,在幫助和指導當地一線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實踐的同時,也從中獲得了對自身職業進行反思和規劃發展的機會。

3.農村學校教師被置換到高師院校培訓。農村學校每年選派學科緊缺教師“回爐”高師院校深造。置換培訓為農村教師提供了更新知識結構的機會,解決了教師教學與培訓沖突的難題,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途徑。目前共有全區21個市縣的206所鄉鎮中小學校教師參與了頂崗置換脫產培訓。

(三)實施“卓越未來教師―城區教學名師―鄉村教學能手”城鄉師資培養模式的同步改革。具體如下:

1.啟動“陶行知實驗班”。學校先后在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小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舉辦“陶行知實驗班”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改革。實驗班采取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和專業實習+頂崗實習“雙實習”制。2010年以來,學校先后聘請20多位城區重點中小學校特級教師或八桂名師擔任實驗班學生的校外導師,他們通過指導師范生教育見習、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工作,參與學校教師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師范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成為推進學校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持力量。

2.實施“名師培育工程”。學校與城區中小學合作,以名師培育為重點,實施名師培育項目和課題研究合作項目,先后承擔欽州市名師培養工程、柳江縣名校長培養工程、民族學校名校長培養工程、特級教師工作坊等項目,發揮名師的引導和輻射作用,為在職教師搭建專業成長平臺。同時,通過“廣西高中課程資源庫”、“Moodle和博客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研究”等課題聯合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理論資源和基礎學校實踐資源的整合優勢,針對性地開展制約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攻關研究,加快成果的轉化運用,提升理論水平,反哺高師院校教師教育。

3.實施“鄉村教學能手培育工程”。學校以培養鄉村教學能手為重點,實施農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項目,通過承擔置換培訓任務,先后探索了“二年制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五年制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二年制農村小學壯漢雙語教師培養”等模式,為農村學校教師提供系統的教師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他們成長為當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鄉村教學能手”。

(四)建立“城鄉聯動、校地協同”運行平臺。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