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監管范文
時間:2023-09-21 16:57: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產品質量監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立足現有、因地制宜”的原則,以滿足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為出發點,以監管服務職責正常履行、監管服務工作明確到位為標準,切實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隊伍、條件、運行機制建設,全面提升鄉鎮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能力,為從生產源頭確保農產品質量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撐。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目標。到年11月底,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完成機構掛牌、人員、經費、檢測設備和崗位職責“五到位”。
(二)建設方式。主要依托現有的鄉農業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通過加掛牌子、賦予職能、充實人員、完善條件,實施聯合建設。鼓勵涉農村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站點,賦予村級動物防疫員或村級專職農技員村級農產品質量全監管職責,成為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補充。
(三)建設標準。一是“四化”標準:即機構專業化、人員穩定化、經費預算化、手段現代化。二是“六有”標準:即有一塊專門機構牌子、有2名以上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的專業人員并實行實名制管理、有確保正常工作開展的專項工作經費、有一臺可上互聯網的電腦設備、有一間20平方米以上且配備必要檢測設備的標準化檢測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度。
三、職責任務
鄉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屬公益性、非營利性公共服務機構,是基層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主要是:依法承擔區域內農民農產品質量全管理、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指導、監督和產地準出制度落實等職責,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全。
四、建設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鄉要把農產品質量全監管體系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溝通協調,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財政部門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體系建設和工作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貫徹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主線,以加強農產品生產源頭監管整治為重點,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加強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探索創建科學、高效、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二、工作重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堅持條塊結合,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重點抓好“三品一標”(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基地、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從生產源頭上嚴格把關。
(一)“三品一標”生產基地監管(包括市級以上標準化示范基地)。監管目標是:將全市“三品一標”認證基地全部納入市農業局監管范圍,市農業局隨時監控基地環境及產品質量,確保每個基地每年抽檢2-3批次,同時各生產基地要主動做好產品上市前的自檢工作。
基地建設過程中要遵循以下標準:(1)有法人管理主體,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制定并實施基地管理制度、產品檢測制度、農藥使用制度;(2)有采用的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并在生產中得到落實;(3)不使用違禁農藥,特別是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5種高毒農藥,以及其他國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4)建立生產記錄,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及用藥記錄;(5)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等規定,產品收獲前進行農藥殘留速測并有檢測記錄;(6)獲證產品實行包裝標識上市;(7)“三品一標”基地要樹立標牌,標明基地名稱、基地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認證時間、規模等。
(二)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和使用監管。監管目標是: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高毒農藥控制率達到100%,5種高毒農藥收繳率達到100%,收繳產品銷毀率達到100%。對高毒高殘留農藥實行定點銷售,依法規范和建立營銷臺帳,做到高毒農藥來源、去向可追溯;對非定點農藥銷售單位進行檢查,審查經營資格,徹底整頓農藥標簽不規范等問題,杜絕蔬菜、水果主產區違規銷售高毒農藥行為;依法查處違法生產、經營和使用禁限用農藥以及在產品中擅自添加甲胺磷等禁限用農藥成分的違法行為,徹底搗毀非法生產高毒農藥的“黑窩點”。杜絕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高毒農藥。
農藥經營店(點)必須達到以下標準:(1)有營業執照。(2)建立“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兩帳是指進銷貨臺帳,兩票是指進銷貨發票,一卡是指信譽卡,一書是指農資質量承諾書。(3)不出售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及其他禁止銷售的藥物。(4)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店要設立專柜,并有醒目標識,不出售假冒偽劣農藥。(5)有必要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三大”體系建設,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
1、加強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同時,加快以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為主體的地方農業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加大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建設的力度,提高認證產品質量和生產基地建設水平;繼續落實專家包聯基地責任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重點生產基地進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和培訓;每年舉辦1-2次全市性的以農藥安全使用技術、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班,每年開展一次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活動,加大農業生產禁用投入品的宣傳力度。
2、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現有農產品質量檢測資源,以實施食品安全工程為契機,全面提高檢測水平;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工作,探索基地環境及產品質量“合格證”制度,加快農產品快速檢測體系建設;建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測示范點,做好5處鎮級速測點建設工作,督促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生產基地建立自律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鼓勵和引導重點農產品生產鎮(街道)、農產品生產企業、重點產地等建立速測站(點),并開展相應的檢驗檢測工作。逐步建成以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骨干,鎮(街道)速測點為主體,基地、企業自檢為補充的三位一體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3、建立應急管理體系。根據農業部《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農業部門操作手冊》,成立市農產品安全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專家隊伍,建立統一、科學、規范的農產品安全危害評估和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全市農產品安全狀況定期進行綜合性風險評估,力爭做到對潛在的農產品安全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治、早解決。
(二)以三項機制和四項制度為重點,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長效機制
1、建立考核獎懲工作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對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因工作不力或失誤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的,依紀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
2、建立日常的聯合督查機制。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各相關執法部門形成協同監管機制,定期對基地、肥料,特別是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經營市場的聯合檢查,加大對農資市場的清理整頓力度,努力為農業標準化生產提供良好的農資環境;做好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控制,定期對基地、產品質量進行抽檢和自檢,建立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責任追溯制度。
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機制。充分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對農民、農資經營戶、生產者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教育,轉變廣大農民觀念,調動農民自覺參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積極性,要加強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使廣大農民掌握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技術和操作規程,提高運用標準化知識的能力。同時,廣泛宣傳農業生產面臨的形勢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在全市形成人人關注,自覺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
4、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信用制度。通過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基地環境、產品“合格證”制度備案管理為平臺,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過程的監督檢查為手段,以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為依據,逐步建立并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信用制度,對全市農產品生產主體實行量化分級管理。
5、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按照從生產到銷售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檔案登記制度。生產者要建立投入品購買、使用和生產管理檔案;加工者要建立加工、包裝等信息檔案;經營者要相應建立農產品購銷檔案;管理者也要建立指導、督查、抽檢等檔案,以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發現農產品質量問題,能夠追蹤到出問題的環節和產地。
6、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信息制度。在全市生產基地農產品的例行監測中突出重點季節、重點環節和重點產品的定期、定點監測,為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預警預報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將農產品基地環境、產品質量監測結果上報,并創建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網,或利用相關報紙,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專欄,建立并實行紅黑榜制度,為社會參與監管創建公共平臺;加大基地產品質量監測力度,實行分類管理,對于生產主體明確、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基地,實行生產季節和季度抽檢,對組織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夠規范的基地實行不定期的抽檢,同時規范對“三品一標”產品的包裝、標識管理,確保用標率達到98%以上。對“三品一標”基地連續兩次抽檢不合格或基地管理不規范、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據上級有關規定,取消認證資格并全市通報;對不合規范的農資經營單位進行限期整頓,對達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規定予以取締。
(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涉農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組織程度
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加快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產銷聯合,切實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把千家萬戶通過合作經濟組織或龍頭企業組織起來,進而實行農資統供,保證質量,杜絕偽劣化肥、農藥,以便于從源頭上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
篇3
摘要:筆者通過對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專題調研,采取深入生產企業和消費群體走訪座談,對農貿市場交易情況實地了解等多種形式,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對收集到的資料和信息認真分析梳理,認為雖然目前全縣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但隨著產品生產數量的增加、市場銷售量的擴大,農村營養餐的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必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力度。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是廣大群眾日常飲食的最主要來源,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群眾飲食健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我縣的深入貫徹落實,提高全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和關注,促進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從2010年開始,縣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活動,活動在縣城城關和各鄉鎮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對生產、銷售監管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年6月以來,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通過對生產企業和消費群體走訪座談,對農貿市場交易情況實地了解,收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并對收集到的資料和信息分析梳理,形成本調研報告。
1、目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產品產量大、品種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面主要由農業投入品、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銷售幾個環節組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關系到我縣農產品市場銷售和產品競爭力提高,關系到城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全縣農業的科學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通過調研,我們深切感受到:到目前止,我縣農業投入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均在90%以上,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均在95%以上,在銷售和生產環節中以及農產品質量抽檢中未發現生產、銷售、使用違禁物的現象,全縣未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但就當前而言,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與上級要求比,與群眾的期盼比,與市場需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農作物特別是蔬菜質量安全問題較為突出。蔬菜是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品來源,由于受季節性蟲害影響,蔬菜用藥量較多較大,特別是夏秋季節,像豆角、空心菜等一些葉菜和果菜的用藥情況更是特別嚴重,加上一些農村生產者的用藥安全意識較為淡薄,用藥品種和采收間隔期不符合安全規定,農藥殘留超標情況較為嚴重。三是水產養殖不按規定使用藥品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養殖戶在使用魚藥時沒有達到間隔期限,造成水產品藥量殘留超標。四是農產品交易市場的質量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質量安全監管基本上是處于缺失狀況。
2、產生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隱患
我縣部分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隱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不強,部分生產者道德缺失,為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而違規使用農藥和違禁添加劑,影響農產品質量。二是違禁違規藥品的銷售由于利益驅使時恐有發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如瘦肉精、甲胺磷等違禁藥品轉入地下銷售,查處難度很大。二是管理機制還未有效建立,我縣編辦雖在2008年10月批準在農業局設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測試中心,但目前人員、管理機制還沒有完全到位,工作還未有效開展。三是經費投入不足,目前省市兩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方面都投入了一定財力,而縣級投入不足,未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從而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這一帶有公益性的工作正常開展。
3、加強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長遠穩定發展,事關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經濟發展和群眾安全意識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將更加重視和關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改善和加強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是縣政府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當前的一項緊迫工作,我們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就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3.1 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作保障。要把承擔具體工作的人員固定下來,讓他們集中精力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相關工作,并有針對性地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引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加強自身學習,大膽探索有效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工作科技含量,不斷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為民、務實、清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
3.2 建立完備的檢測條件。開展農產品檢測工作需要大量相應的設備和檢測場地,對檢測所需的儀器設備,要先將現有的儀器設備登記造冊,整合使用,然后根據檢測開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購買必要的設備,形成有人員、有場所、有設備的良好工作基礎。
3.3 積極探索一條有效的管理途徑。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等一系列環節,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也要實行分級管理負責機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縣級檢測站是龍頭,鄉(鎮)、村檢測網絡是基礎和是源頭,要明確鄉(鎮)具體工作負責人和專業初檢人員,重點生產村特別是重點農產品生產村必須明確一名兼職的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把質量安全問題消除在生產源頭,要給全縣鄉(鎮)和重點農產品生產村配備一套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設備,方便鄉(鎮)村工作的開展。
篇4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必要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 TS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43-0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容樂觀,有毒有害食品如“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時有曝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博興縣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在農產品尤其是蔬菜質量安全監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由于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直接面對一線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其是實施農業生產過程管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的基礎環節。目前,根據中央深入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要求,山東省已基本建成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1]。但在實際監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檢測機構投入不足、基層管理部門之間協調性差、監督對象面廣量大且成分復雜、現行法律法規可操作性差等,亟須對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能力進行全面提升。
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必要性
農產品只有經過嚴格的監管才能確保“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質量安全監管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農業快速發展的近幾十年,農業投入品急劇增加,每年投入量為200萬t。在對山東省農產品檢測后發現,農產品有害物質殘留量超標現象嚴重,20%左右的農產品被檢測出有農藥殘留量超標。現代醫藥學研究證明,在致癌因素中,農藥有機化學污染占8%左右,由此說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2.1 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我國農業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要求
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尤其是山東省的農業發展平穩上升,農產品產量不斷增加。在數量已經得到滿足的條件下,如何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品種與質量之間的矛盾成為當下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減少“毒大米”“染色茶”“硫磺姜”等問題農產品流入市場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首要工作[2]。
2.2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今后農業的發展一定要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實情,對農產品的質量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真正做到建設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真正建成小康社會。
2.3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適應國際市場的客觀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農產品為適應國際市場更加開放的需要,就要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殘留和檢測標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的兩大制約因素。必須著手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使我國農業的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充分發揮出來[3]。
3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對策
3.1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隊伍
目前,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各鎮工作人員為2~3名。在編人員數量相對較少,應壯大監管隊伍并提高隊伍執政水平,對全市農產品質量進行定期檢測,并研究和推廣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
3.2 開展農產品檢測,控制農產品質量
鼓勵并扶持建設蔬菜生產基地,提倡有機綠色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以這些蔬菜基地農殘檢測為重點,全年進行監管檢測。同時協助有關部門完成對農貿市場、超市果蔬進行農殘檢測。按時完成例行監測工作任務,及時匯報例行檢測樣品合格率。尤其是一些鎮街道基層單位切實負好責任,確保縣、鎮二級都能按月完成檢測和數據上報工作。
3.3 加強種植基地日常監管,規范生產和經營行為
對種植基地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每周定期、不定期對監管對象進行巡查,規范基地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強化企業、園市守法和樹立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節假日期間加強監管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檢查農資經營網點銷售產品標簽標注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規范性,以及是否建立生產、經營檔案及銷售臺賬記錄等情況[4]。同時,深入各生產基地,加強對源頭農產品的采樣檢測,盡量確保不出現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3.4 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檢查,整頓市場秩序
加大檢查力度,加強執法責任制。對農資經營門店分區劃片,實行承包責任制,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執法人員,確保責任區內的農資經營者不經營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及假冒偽劣農藥、種子。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舉報流動經營農資和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的行為,做到有報必接、有報必查[5]。
4 結語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鄉鎮監管站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努力為推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再上新臺階,為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5 參考文獻
[1] 鄒強,郭健,劉芳,等.新《食品安全法》下抓好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6):287-288.
[2] 雷揚.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7):15-17.
[3] 牟少飛.當前我國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思路探討[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3(1):1-5.
篇5
延邊州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各級食安辦、農委、工商等部門發揮各自職能,以食品安全基層保障體系建設為基礎,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了上半年延邊州農產品在省和國家的多次抽檢中全部合格。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延邊州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進行了2次例行監測,抽取6類18個品種60個蔬菜樣品和4種40個水果樣品,對37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無超標;對棚膜蔬菜進行了1次專項檢測,抽取20個樣品,對37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無超標,全部合格。農業部參茸產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延邊州食用菌進行了2次專項檢測,采集木耳、香菇和平菇等5類食用菌、45個樣品進行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檢測,檢測結果無超標,全部合格。
上半年,延邊州各級食安辦對全州超市、集貿市場、早市、夜市等經營場所,開展了696批次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共獲得8155個檢測數據,其中合格8149個,合格率為99.9%。對不合格食品,要求下架并進行了處罰。延邊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開展了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檢測樣品1760個,合格1728個,合格率為98.2%。延邊州工商部門利用2個月時間對在市場上流通的20多家企業生產的大米和玉米面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今年以來,延邊州加強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在全州8個縣市、66個鄉鎮建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站,在95個大型農貿市場、超市設立快速檢測室。全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系統也于4月3日正式啟動。
篇6
1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監管部門職能劃分存在重疊,監管工作存在盲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借鑒了發達國家“從農田到餐桌”的管理模式,使得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涉及到農業、工商、供銷、外貿、經貿、質監、衛生、環保等多個部門,然而并未對產品產出前后、環境、投入品等進行具體區分,導致監管工作難以落到實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部門通常按照其自身制定的標準對農產品的生產、流通與消費過程進行“分段管理”監督和檢驗檢測,在執行中就易出現監管真空、監管重復等問題。這就為各部門互相推諉創造了條件,容易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時處理。
1.2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多,農藥、化肥等使用較為盲目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季節栽培,對土地進行掠奪式使用,過量施用肥料、農藥和生長調節劑,土壤中留存更多的殘留物使農產品受到污染。很多農民只求效益,不考慮質量安全,幾乎不施農家肥,大量施用農藥、化肥等。在生產中施用大量農藥、化肥和生長調節劑,就易使農產品存在高殘留農藥和含生長調節劑;獸藥抗生素的泛濫,也造成人為的二次污染,使畜產品抗生素大量積累,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除此之外,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添加了大量的化學添加劑,也會存在食品中毒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工業污染也會使得農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工業廢水、廢氣、煙塵、重金屬等污染使得生產出的農產品受到水氣、煙塵的污染,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污染,易引發農產品質量安全系統性風險和突發事件。
1.3農產品安全知識宣傳不夠,普及渠道缺乏農產品安全知識普及沒有與新聞宣傳部門、媒體等進行良好溝通,還未能引導人們科學、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由于農產品安全知識普及渠道缺乏,未能及時對農戶和農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引導和管理、宣傳教育、技術引導等,使得他們延用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經營觀念,從源頭上沒有質量安全意識。
1.4專業監管人員比較短缺,檢測機構運行困難監管能力是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然而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普遍存在缺經費、缺人員、缺手段的問題。在監管人員方面,存在著技術力量不足的局面,存在監管能力不足或覆蓋面不全面的狀況,也即監管效率跟不上經濟與社會的需要。因此,必須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抓緊健全機構隊伍,強化檢測條件,確保“有機構履職、有人員負責、有能力干事”。
2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
2.1強化制度機制建設,完善監管法律體系(1)借鑒國外相關的先進立法經驗,遵循“從農田到餐桌”全監管原則,構建系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法律法規。(2)結合地方特點建立完善具體執行制度,將各地成功經驗及時上升為法律條例。(3)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的調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法律責任追究的規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各部門的職責;修改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大對違法生產和銷售農產品行為的處罰力度。
2.2合理劃分監管部門職能,加快基層監管體系建設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健全從省市到鄉鎮村全覆蓋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力量,充實監管隊伍。與此同時,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應從法律上對各有關部門的業務范圍予以界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以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執法主體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法律地位、基本職能、法律責任等,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法可依,合理劃分監管部門職能,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
2.3加強農產品全過程檢驗檢測,提高監管能力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包括產地環境質量監督檢測、農產品安全生產過程監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的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產前、產中到產后一條龍監督檢測機制,完善從源頭到最終消費的農產品監控體系,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同時,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檢測員進行專業技術和綜合知識等方面的培訓考核,提高其技術水平和科學素質,嚴格執行資格考核制度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科學、公平、公正。
2.4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加快認證和品牌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為了防止有質量安全隱患的農產品流入市場,應該積極推行農產品產地安全準出證制度、農產品安全市場準入證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設立農產品的身份證、準出證和準入證,實現農產品準出、準入和追溯的對接,讓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享有知情權,使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進入良性循環。
2.5強化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理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將風險評估確定為一項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我國在風險評估基礎理論方法和風險評估監測數據獲取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應采用危害性評估技術對化學性和生物性危害進行評估,從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限量標準制定與風險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更好地做好應急處理。
2.6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體系在信息和大數據時代,用現代科技手段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撐,無疑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和必然的選擇。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構建一個無線移動、互聯互通、智能互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體系,能夠加強對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進行管理,同時也能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及時了解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及時處理突發的狀況,實現檢測辦公信息化,提高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體系建設還應配合屬地管理、權責一致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篇7
為貫徹落實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全縣農產品安全監管,確保農產品生產安全,根據*市農業局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項大檢查行動的部署,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的
這次大檢查行動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為主線,以檢查責任落實為手段,以查處投入品違規使用為重點環節,以蔬菜、食用菌為重點領域,集中打擊生產銷售禁用農藥行為,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全面排查,徹底整頓。強化農業部門監管職責,切實堵塞監管漏洞,營造大檢查的社會氛圍,全面提升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行動重點
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檢查行動主要有四項內容:
1、全面開展農業生產環節檢查。_重點要對街關、周窩等鄉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無公害標準化村建設,以及分散種植的農戶,全面開展生產環節的拉網式檢查。重點檢查農藥使用問題,查處蔬菜中違規使用高劇毒農藥、復配農藥行為、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及情況等內容。強化對認證產品的監管,重點檢查其認證產品的產地認定條件、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以及標志規范使用等情況。發現不合格農產品要立即采取措施,嚴肅查處,嚴防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
2、啟動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三秋”農忙時節即將到來,我們要以農藥、肥料和種子為重點,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進一步加強與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密切聯系,協調聯動。依法對各經營網點進行拉網式檢查。要全面禁止銷售甲胺磷等5_種高劇毒農藥,對不具備條件的農資生產經銷單位要堅決吊銷其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登記證書;對該移送、移交的案件,要堅決及時移送、移交有關部門處理。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大要案件,要按照“五不放過”原則,掛牌督辦,嚴懲不法分子。
3、開展農產品包裝標識執法檢查。重點檢查:包裝物或標識上是否按規定標明品名、生產者、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等級等;使用添加劑的農產品是否按規定標明添加劑的名稱;屬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農產品,是否按規定進行標識;需要實施檢疫的動植物及其產品,是否附具檢疫合格標志、檢疫合格證明。
4、廣泛開展質量安全宣傳活動。一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培訓工作,搞好技術服務,指導農民不用禁用農藥,科學使用限用農業投入品,切實增強安全生產能力。二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切實掌握執法要點,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樹立農業部門執法監管的社會形象;三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溝通。借新聞媒體之力,營造執法監管的社會氛圍。
三、行動安排
本次大檢查行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動員部署階段(8月28日至8月底)。一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大檢查氛圍;二要加強各部門聯動,進行全面組織部署;三要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落實省、市部署,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可行的行動方案。
第二階段為集中檢查階段(9月1日至9月16日)。要根據行動方案,由主要領導帶隊,采取分組包片,開展拉網式大檢查。重點檢查蔬菜、食用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情況。一是對無公害標準化村建設,包括技術入棚、縣村合同約定書、村戶合同約定書,生產基地標語、標牌的宣傳,無公害基地安全管理承諾制推行,病蟲害綜防控制、栽培新技術、環境控制等十大新技術落實情況進行檢查。二是對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情況進行檢查。主要是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運轉和蔬菜質量例行監測情況,按照年初下發的《20*年*市蔬菜質量安全例行檢測方案》對有關單位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的檢測頻率和檢測量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檢查檢測機構的設置及人員配備,檢測設備的利用及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查看檢測記錄及檢測報告。三是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即對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重點對蔬菜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農藥、肥料的流通監管情況進行檢查。是否建立了農藥“購銷臺帳”、“誠信卡”和“質量承諾”制度。在無公害蔬菜集中產區,能否定期對高毒農藥銷售情況進行檢查;在糧油菜混作區域,高毒農藥能否實現定點銷售、可追溯管理。
第三階段為總對階段(9月17日至9月21日)。重點是總結先進經驗,查找監管漏洞,檢查行動落實情況,防范發生重特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第四階段為整改提高階段(9月22日至9月底)。要針對大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嚴格辦案,認真組織整改,切實鞏固大檢查行動成效。一是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責成責任單位限期整改。二是對檢查發現的生產經營單位違法違規問題,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依法辦案。
四、行動要求
1、切實加強對大檢查行動的領導_。我局要把大檢查行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抽調得力骨干,組建強有力的班子,成立由農牧局局長陳孟君擔任組長,高躍進、張金芳、孫海生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分管負責人要親自抓,對全局各單位進行總動員,制定嚴密的大檢查方案,采取集中行動,開展執法大檢查。
2、建立健全嚴格的工作責任制_。當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在許多環節仍然存在著安全隱患,要結合當地實際,針對不同的監管對象和監管內容,突出檢點,劃定檢查區域,分工包片,將檢查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單位、到個人。對失職瀆職、包庇縱容制假售假活動的人員,要嚴肅追究責任。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要快速反應,準確研判,妥善處置。
篇8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安全責任
成立了由副鎮長為組長,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為副組長,鎮相關執法部門工作人員為成員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多名和檢測員一名,村級協管員全面配備到位。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全面落實農業生產主體責任。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
二、完善管理機制,保障監管經費
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相關制度,對各項制度進行上墻,提升責任意識,進一步落實宣傳培訓、巡查檢查、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應急處置、產地準出等制度。年初,將監管、檢測運行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開展。今年,新建設快檢室1個,共投入資金1.0萬元,農產品檢測軟硬件建設同步推進,進一步提升檢測水平。
三、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今年以來,分管領導多次在鎮村干部大會講解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鎮農服中心向農藥經銷戶、村干部及種植企業多次發放“禁用高毒農藥及限制使用農藥”及“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等宣傳資料200份次,提高涉農相關重點人員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度和參與度,為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四、強化日常監管,筑牢安全防線
一是加強巡查指導。鎮監管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不定期對各農資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主體等進行巡查,在巡查過程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指導農業生產主體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建立生產記錄檔案。二是加強監測抽檢。今年共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150樣本次,送檢50樣本次,檢測結果合格率為100%。
篇9
一、深入開展治理整頓,堅決遏制突出問題
(一)繼續強化種植業產品整治。以蔬菜高毒農藥問題為重點,強化農藥監督管理,嚴查、嚴打在蔬菜用藥中非法添加高毒農藥行為。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技術指導,嚴防超范圍使用農藥,落實安全間隔期、生產記錄制度,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二)堅持不懈抓好畜牧業產品整治。繼續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為重點,會同公安、工信、食藥等部門,從禁用物質的研制、生產、流通、銷售、使用等環節入手,分兵把守,各個擊破,實施全鏈條查禁和監管。加強抗生素和飼料安全問題隱患排查整治,強化獸藥安全性和耐藥性評價,加大獸藥和飼料生產使用環節監管力度,認真落實養殖檔案記錄和休藥期制度。
(三)進一步深化漁業產品整治。以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為重點,加強大菱鲆、鱖魚、牙鲆、烏鱧、鮭魚等5大養殖魚和餌料魚的安全監管,強化用藥執法檢查,認真清繳禁用藥物,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加快改進養殖技術,調整養殖密度,完善漁用藥物飼料使用監督管理規范,探索魚病統防統治。
(四)深入開展農資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種時期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專項行動,查處一批制售假劣農資和禁用藥物大案要案。認真貫徹國務院加快種業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和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加大種子市場和飼料市場的監管。加快健全農資打假舉報獎勵和省際協辦機制,深入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暢通農資經營主渠道,確保農民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二、開展監管示范縣創建,全面推進監管責任落實
(五)啟動監管示范縣創建活動。制定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入手,先行試點,不斷擴大,推動監管能力提升。
(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管理辦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規范》,統一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合格證明和追溯模式,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
(七)積極推動監管責任落實。進一步明確各級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和任務,加快建立權責一致的工作業績考核機制,積極爭取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范圍,認真做好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績效管理在省級農業部門的延伸試點。加強橫向配合和縱向聯動,努力構建“分兵把守、協調配合、全國一盤棋”的監管工作新機制。
(八)強化監管條件保障。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礎和條件,實行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加強與發改、財政、科技等部門的溝通,積極爭取資金投入和條件支持,加快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逐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保障體系。
(九)健全監管制度。認真總結各地成功做法和經驗,形成可以推廣的模式和辦法。積極推行農藥經營備案、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等制度,大力推動農資連鎖經營、信用評級和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動物檢疫制度,督促屠宰企業“瘦肉精”自檢責任的落實。
三、加快鄉鎮監管機構建設,全面提升監管能力
(十)加快建設進程。認真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作出的部署,加大推動力度,凡是尚未出臺鄉鎮監管機構建設方案的省份要加快推動出臺,已出臺建設方案的省份要抓緊組織落實。要通過明確機構、落實職能和建立隊伍,確保年底全國所有涉農鄉鎮全部建立監管機構。
(十一)強化能力配備。加強與編制、發改、財政等部門協調,積極爭取條件支持,切實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納入全國鄉鎮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整體規劃,為每個鄉鎮監管機構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工作用房和運轉經費。
(十二)加強培訓指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加快組織編寫全國統一的培訓教材,以省為單元、以縣為基礎,全面開展專題培訓,加快提升基層農業部門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的意識和能力。
四、深化檢驗監測,推動監管綜合執法
(十三)加快推進質檢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好2012年質檢體系建設項目。啟動實施質檢體系建設二期規劃,加快投資建設地市級,補充完善縣級,不斷提升部省級檢測機構的風險評估預警能力。加大對質檢機構的考核認可,大力推行檢測執證上崗,探索建立檢驗檢測職業資格考試制度。
(十四)明確部省兩級例行監測重點。部級例行監測以保障大中城市消費安全為目標,穩定參數和品種,確保大中城市主要食用農產品納入監測范圍。省級例行監測以“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為重點,確保“菜籃子”主產縣和主要生產基地全部納入省級監測范圍。
(十五)強化地縣兩級監督抽查職能。地縣兩級農業部門要組織所屬質檢機構、綜合執法機構,強化生產執法檢查和產品抽檢,實施聯合執法和“檢打聯動”,及時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地市級農業部門重點抓好上市產品監督抽查和縣級執法監管過程中的確認檢測,縣級農業部門重點抓好生產過程中的督導檢查和速測篩查,確保產地生產安全。
(十六)積極規范監測行為。進一步明確部、省、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重點和范圍,頒布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速測認定管理辦法》,依法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和速測工作。
五、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著力強化認證產品監管
(十七)加快標準制修訂。依法加快農獸藥殘留標準清理步伐,轉化一批國際食品法典標準,制定一批執法急需的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省級農業部門要加快制定一批確保農產品生產規范和產品質量安全的操作規程。地縣兩級農業部門要著力將相關標準集成轉化為符合當地生產實際的簡明操作手冊、生產日歷、掛圖、明白紙等,讓農民看得懂、真管用。推動食品法典和官方評議,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國際標準方面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十八)大力推進標準實施示范。不斷擴大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建設比例和規模,繼續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創建,加大農業標準化宣傳培訓力度,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
(十九)強化“三品一標”監管。嚴格認證程序,提高認證門檻,嚴把認證質量審核關。重點加強證后監管,建立退出機制,一旦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積極探索無公害農產品強制認證模式,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省級認證、部級備案試點。
六、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切實做好突發問題的科學處置
(二十)加快完善應急機制。針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細化和完善應急預案,將應急處置措施細化到各個單位、各個崗位。加強信息報送,健全部省聯動、高效暢通的信息報送網絡,提高信息報送的時效性,確保問題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二十一)積極強化輿情監測。建立輿情監測與信息綜合研判制度,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高度重視和及時核查媒體反映的問題。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隊伍作用,主動做好熱點問題解讀和科普宣傳。進一步規范信息渠道和程序,杜絕擅自不客觀、不全面、不準確的信息。
(二十二)加快健全風險評估體系。盡快明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職能定位,強化部級風險評估實驗室能力建設和考核認定,在“菜籃子”產品主產區加快認定一批風險評估實驗站點,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實施全天候、定點動態跟蹤監測。
篇10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現狀;問題;建議;廣東恩平
中圖分類號 TS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269-02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GDP已躍居世界第2 位,“健康就是財富”已成為國人的新理念。人們的追求已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不好,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心理健康,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迫在眉睫[1-2]。
1 恩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現狀
近年來,恩平市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各縣級農業部門均成立了r檢中心,并對轄區范圍內的農產品進行抽檢,對發現使用違禁農藥和出現超標的農產品,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理。但是,存在安全問題的農產品仍然會從監管“網”中“漏”進市場,“漏”進消費者的口中。因此,當前恩平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工作形勢嚴峻。
2 存在的問題
2.1 檢測能力較弱
一是當前的檢測機構缺乏專業的檢測人員,現有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普遍偏低[3],而且個別人員還身兼多職,存在檢測人員隨意調動的現象。二是儀器設備配置不夠先進。雖然現有的鄉鎮都配備了對蔬菜進行定性檢測的設備,但只能檢測農作物農藥殘留的程度,卻無法對農藥的種類進行檢測。
2.2 源頭監管難度大
恩平市農業生產主要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因此分散式的個體和單位是當地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這就導致其農業生產存在規模化程度低的問題,生產者也存在對農業質量安全的認識比較淡薄的問題。加上傳統生產觀念對生產者的影響較為深刻,社會監督和自我約束機制也有待健全,因而存在少數生產者片面追求農產品產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另外,部分農資經營店存在經營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即使執法單位多次進行農資打假整頓活動,收效也甚微。部分不法農資店仍然售賣禁用或限用高毒農藥,部分生產者也執意選擇使用禁用或限用高毒農藥。這種分散經營的農業生產體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僅不利于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治理工作,也很難把控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
2.3 協調機制不完善
恩平市進行農產品監督的機構比較多,如農業、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這就導致這些部門存在管理職能交叉的現象,在管理上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這些部門都可以依據相應的工作職能和行業法規分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這種多方均可管理的局面很容易導致部門職責不清、管理脫節,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2.4 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尚未完全納入法律范疇,體系有待健全完善。無公害農產品等的認證體系也不健全,同樣也不能從法律層面得到支持和肯定。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現狀就是總體規模較小、認知度偏低。加上相關單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宣傳工作不到位,推廣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對其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3 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的建議
3.1 提高檢測能力
一是建立人才引進機制,明確機構工作人員事業編制,建立專業、精干的檢測隊伍。二是做好人才培訓工作,為提高現有檢測人員的業務能力,要強化規范化管理工作。三是爭取財政支持,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監管與檢測的投入力度。為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提升縣級檢測中心的檢測能力,要求農產品安全監管與檢測機構配備一批高精密儀器設備,并增加檢測項目。
3.2 加強市場監管
將農資打假治理活動作為常態工作開展,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通過常規檢查與突擊檢查的配合,使不法農資店無可乘之機,杜絕高毒農藥流向生產者。對群眾舉報的信息要高度重視,并認真排查舉報線索,進行重點跟蹤。一旦查到不符合法律和法規要求的農資店和產品,就要及時追根溯源,并堅持一查到底,予以嚴肅處理。對違法的農資店給予嚴厲打擊,對違法生產者給予教育改正。
3.3 強化部門協調
主動協調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完善協調機制,實現橫向配合、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管,包括從田頭到餐桌的各個環節[4]。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既要在職能上防止各部門交叉,又要在管理上杜絕出現盲點,確保環環相扣、協調一致,盡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3.4 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職能部門要充分做好宣傳工作,發揮各種大眾媒體的宣傳作用,如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手機等。在蔬菜種植基地豎立標示牌,宣傳相關的農產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為幫助農民、生產加工企業和農資經營企業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觀念,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確保他們能夠自覺地按照標準化、無害化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學習,加大宣傳力度,針對重點內容深入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如農產品安全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農業標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都非常重要。
3.5 加大資金投入
農產品安全建設屬于公益性、基礎性工作,要求相關部門做好經費保障工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投入。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相關項目,充分利用各項財政支農惠農[5]。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調動企業、農戶的積極性,確保其自覺增加投入,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6 加強體系建設
目前,隨著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開始實施,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認知程度也在日益提高,從而進一步凸顯出質量認證和產品品牌化對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為此,恩平市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方面,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大力推行標準化建設,并不斷加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力度[6]。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大力培育名優農產品品牌,并推廣使用農產品標識和防偽標志。
4 參考文獻
[1] 陳松,周云龍.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點分析與對策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12-15.
[2] 錢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1):13-15.
[3] 曾凡菊.龍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監管體系建設現狀與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5(3):32-35.
[4] 林偉君,玲,萬忠.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南方農村,2010(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