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手術治療范文

時間:2023-09-20 17:54: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泌尿外科手術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泌尿外科手術治療

篇1

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四川內江 641000

[摘要] 目的 對比后腹腔鏡手術和傳統開放手術中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療方面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1年4月—2013 年4月收治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14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72例,對照組68例,觀察組采取后腹腔鏡手術方式,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手術方式,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痊愈71例(98.6%),出現并發癥8例(11.1%),平均手術時間(113.6±19.7)min,術中平均出血量(41.9±10.4)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6±0.4)d、住院時間(5.8±1.4)d,對照組痊愈53例(77.9%),出現并發癥16例(23.5%),平均手術時間(136.8±20.6)min,術中平均出血量(69.5±11.2)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3.3±1.9)d、住院時間(8.7±3.9)d,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并發癥發生率有明顯下降,安全性較高,且恢復較快,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后腹腔鏡手術;開放手術;泌尿外科;療效對比

[中圖分類號] R6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c)-0038-02

泌尿外科是臨床較為特殊的科室,各項手術的操作多較為精細操作,對于手術操作水平及手術方法的要求較高,傳統的手術方式多為開放式手術,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對于機體損傷較大,切口較大,患者恢復慢。目前,腹腔鏡技術已由腹腔發展為腹膜后及腹膜外手術操作,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具有機體創傷小、微創、患者恢復快、手術禁忌少等優點,在臨床手術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腹腔鏡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泌尿外科手術也越來越多地運用該項技術。選取2011年4月—2013 年4月該院泌尿外科分別采用后腹腔鏡手術方式及傳統開放手術方式的患者病例140例,以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兩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泌尿系統疾病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64例,年齡分布為29~76歲,平均年齡49.5歲。手術類型多為根治術、切除術、成形及取石術等。入選患者根據手術方法分為觀察組72例,對照組68例,觀察組采取后腹腔鏡手術方式,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手術方式。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取石術或切除術,均不借助后腹腔鏡技術輔助,采取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患者采用氣管插管全麻,經相應入路到達術野,銳性或鈍性分離腎周組織,使腎臟充分游離,阻斷腎蒂,精確切除病變組織,采取各項保護措施對腎臟功能進行保護,充分止血。若發現病變已侵犯集合系統,或遇有發生收集系統損傷者,可采取可吸收線對腎皮質的損傷位置進行縫合修補,開放腎蒂,對切口進行縫合或予以電凝處理[1]。

觀察組:行取石術、根治術及切除術,均采取后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方式,患者取健側臥位,采用氣管插管全麻,選擇腋中線骼峪一橫指出做約2 cm切口,置入腹腔鏡,使用穿刺針制造氣腹并對內部情況進行觀察并插入工作套管。同時,在腋下后線十二肋緣下方插入球囊擴張器,對腹膜實施壓迫止血,并擴張腹膜。再次置入腹腔鏡,并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分別按照取石術、根治術及切除術的手術操作進行手術。

1.3 評估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 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為t 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中1例患者中轉開放手術,經1~3年隨訪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實際痊愈71例(98.6%),對照組痊愈53例(77.9%),觀察組術后未有死亡病例,而對照組死亡7例(10.3%),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病例術后均見有并發癥發生,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對照組則為23.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手術并發癥以創口感染、腹膜血腫、腹膜損傷、尿瘺及動脈及生殖血管損傷等五種最為常見,其中兩組患者創口感染、腹膜損傷、動脈及生殖血管損傷的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技術,利用腹腔內的腹腔鏡體同攝像器材相互連接,通過監視屏幕顯示腹腔內臟器影像,從而輔助完成腹腔手術操作,由于腹腔鏡手術具有安全性高、機體創傷小、術后恢復較快、患者依從性較高的優點,目前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開放手術方式,成為未來手術技術的發展方向。該研究通過對比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各項評估指標表明,采取腹腔鏡手術方式手術時間為(113.6±19.7)min,術中平均出血量為(41.9±10.4)mL,與對照組手術時間(136.8±20.6)min、術中平均出血量(69.5±11.2)mL相比有顯著改善(P<0.05),李曉紅[3]研究結論同樣支持這一結論,在其研究中,行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時間為(110±21)min,術中平均出血量為(42±12)mL,開腹手術患者手術時間(132±34)min,術中平均出血量(68±16)mL。這表明腹腔鏡手術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且術后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較早,住院時間也有所縮短,減輕了患者生理上及經濟上的負擔,顯著優于傳統開放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外,在該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均有一定比例的并發癥發生率,其中觀察組為8例(11.1%),對照組為17例(25.0%),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劉磊等[4]對比研究行切除術、根治術、成形及取石術的泌尿系統病例發現,采取開腹手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25/100),腹腔鏡手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2%(22/180),開腹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腹腔鏡手術,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一致。

通過臨床經驗發現,泌尿外科采取后腹腔鏡手術引發并發癥的原因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臟器操作不當。在使用各類手術器械時,若因操作動作過猛或操作失誤,不慎戳傷或反復摩擦健康組織或臟器,容易引發腹膜損傷、胰腺膜損傷、結腸損傷或胸膜損傷等[5];

(2)血管處置不得當。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若切除病變組織或置入腹腔鏡時不慎損傷血管,則容易引發腹主動脈損傷、下肢靜脈損傷或脾血管損傷等并發癥[6];

(3)制造氣腹操作不當。在進行二氧化碳氣腹制造過程中,若操作不當容易導致氣胸、高碳酸血癥、皮下氣腫等并發癥[7-8];

(4) 切口處置不當。通常切口若未能做到嚴格消毒、引流或其他操作時,容易導致切口感染、形成切口瘺管等并發癥。

該研究顯示,手術并發癥以創口感染、腹膜血腫、腹膜損傷、尿瘺及動脈及生殖血管損傷等五種最為常見,而采取腹腔鏡手術方式,均能夠有效地減少此類并發癥的發生,該入選病例中,采取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的患者未見有死亡病例,而對照組則死亡7例,腹腔鏡手術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手術方式具有機體創傷小、微創、并發癥發生率低、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高等優勢,顯著優于傳統開放手術,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晗.后腹腔鏡技術治療泌尿外科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0):134-135.

[2] 宋洪斌,吳奎.后腹腔鏡與開放手術行腎癌根治術的比較[J].江蘇醫藥,2011,37(5):594-595.

[3] 李曉紅.后腹腔鏡技術治療泌尿外科疾病的臨床探析[J]. 中外醫療,2013, 32(16):1,3.

[4] 劉磊,丁瑞志,李文林,等.腹腔鏡在泌尿外科手術中應用效果探析[J].中外醫療,2014,33(24):64-66.

[5] 吳彩文,何偉,祝春雷,等. 腹膜后腹腔鏡手術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1,32(5):704-705.

[6] 邵林海.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外科疾病[J].吉林醫學,2011,3210):1917-1918.

[7] 姜少軍,謝克基,蔡岳斌,等.后腹腔鏡技術治療135 例泌尿外科疾病療效分析[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0(1):51-54.

篇2

楊惠敏

【摘要】 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最佳護理措施。方法 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療的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50例。常規組給予一般護理措施, 干預組給予程序化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

【關鍵詞】 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程序化護理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4.161

近幾年來, 隨著臨床微創技術的發展進步, 腹腔鏡手術逐漸應用到各科室的疾病治療中, 且隨著臨床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 傳統的開放手術逐漸被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所代替, 其中對泌尿外科患者給予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具有手術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少、患者疾病恢復時間短等優勢[1]。此外, 對該類疾病患者給予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 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本次研究采用程序化護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擇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泌尿外科患者, 按照患者住院治療的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50例。干預組男27例, 女23例, 年齡23~79歲, 平均年齡(46.2±10.9)歲;常規組男26例, 女24例, 年齡24~78歲, 平均年齡(47.3±10.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取健側臥位, 經患者后腹膜腔進行手術, 并給予離子切割環與鈥激光光纖, 手術完成后常規留置D-J管, 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1. 3 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模式, 術前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 消除不良情緒, 指導患者放輕松, 術后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 遵醫囑服藥等。干預組患者給予程序化護理模式, 具體如下。

1. 3. 1 術前護理干預 ①準備工作: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體檢、內分泌系統檢查、出凝血時間檢查等;若患者伴有高血壓應注意將血壓值調節至正常范圍內, 并進行影像學檢查等, 確定患者的腎功能情況。②常規護理: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咳嗽、 練習床上大小便等;手術前1 d不宜攝取產氣的流質飲食;術前8 h常規禁食、禁水;對患者皮膚仔細清洗等[2]。③心理護理: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害怕等負性心理。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同患者進行親切、友好的溝通, 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原理、流程、術后注意事項等, 使得患者對手術治療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從而積極面對疾病治療。

1. 3. 2 術后護理干預 ①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術后每隔0.5 h對患者血壓、脈搏、心率等指標進行檢測;術后3 d, 每日對患者上述指標檢測3次, 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對癥處理。②常規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對其進行調節。若患者尚未清醒, 應將患者取平臥位,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 等到患者神志清醒后, 且測得血壓恢復至平穩狀態可調整至半臥位, 對患者定時進行翻身、拍背等, 以防患者出現壓瘡等不良情況。③預防患者下肢靜脈血栓護理:a. 手術完成后的24 h:立即給予抗血栓泵進行治療, 每隔2.5 h使用1次, 每次持續時間為40 min。b. 手術完成后的48 h:仔細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待其平穩后患者可適當進行床上自主活動。c. 術后72 h:可適當進行下床運動, 并給予抗血栓泵治療, 2次/d, 每次治療40 min;并進行下肢屈伸與鉤腳鍛煉[3], 3次/d;d. 術后7 d:待患者病情好轉后可將室內活動時間適當延長, 減少藥物治療的次數等。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未出現感染、氣腫、大血管、組織感染等相關并發癥,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167.9±10.8)min、(180.5±19.8)ml、(22.6±7.1)h、(6.2±0.2)d。常規組48例順利完成手術, 2例患者由于出血、瘤體過大等因素而轉入開腹手術治療, 其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與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244.8±10.6)min、(250.2±15.6)ml、(45.6±7.0)h、(19.2±0.3)d,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泌尿外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前后均存在著不同的心理變化, 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護理干預, 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緩解負性情緒、 促進疾病的早期康復等。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對干預組患者給予程序化護理干預后, 該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

綜上所述, 對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給予針對性的程序化護理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 臨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傅銀敏, 吳墅.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術后患者疼痛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24):31-32.

[2]方碧華.后腹腔鏡手術對泌尿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33):19-20.

篇3

關鍵詞:尿道膀胱鏡;外科微創技術;尿道外傷

尿道是由肌肉黏膜構成的細長管形器官。臨床上接治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生活中的車禍、騎跨、重物擠壓造成的傷害,也有部分是由醫療器械在腔內泌尿外科的應用導致的損傷。這些傷害、損傷在過去的治療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然而微創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及腔鏡在臨床上的使用,使尿道外傷的治療變得愈來愈安全、有效。我院近幾年采用尿道膀胱鏡對外傷性尿道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其中包括輸尿管膀胱鏡檢及鏡下尿道會師術,均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將其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6例尿道外傷患者均為男性,年齡在24~67歲,平均年齡為33.1歲。其中重物擠傷16例,騎跨傷18例,車禍致傷26例。前尿道損傷36例,后尿道損傷14例。66例中尿道破裂者18例,尿道挫傷者9例,尿道斷裂者33例。其中32例患者伴有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患者21例。患者出現外傷性尿道損傷的主要癥狀為尿道滴血,自行排尿困難及尿潴留,陰囊及會不同程度血腫等。66例患者均在3~5h內入院治療,入院治療后均試插尿管失敗,導尿未成功。

1.2方法 對那些伴有休克、骨折、嚴重外傷及感染的患者,手術創口要盡量小一些,要用常規方法治療其嚴重的合并癥,待到患者的病情穩定后,在膀胱鏡的引導下,進行尿道會師術手術。首先應對病情做出確切診斷:取位于膀胱結石,對患者硬脊膜外連續實施麻醉,用0°或30°的膀胱鏡自尿道口進到損傷處,沖洗生理鹽水后,在尿道膀胱鏡監視下,判定尿道損傷的準確位置。接下來,讓助手在恥骨聯合上穿刺膀胱,取出針芯,膀胱內放入膀胱鏡,導管則從輸尿管口置入,而后找到導管,用鉗拉出尿道口,讓導尿管進入膀胱,同時抽出導管,注水30ml,充盈氣囊。對于后尿道損傷的患者,在尿道與軀干保持45°的情況下進行固定牽引,牽引力應達到500~750g,牽引時間為14d。術后對患者加強尿道護理,進行抗感染治療,預防炎癥,過一段時間后取出尿管。

1.3療效判定 66例患者手術均為成功,術后療效的確定標準為:術后尿線細、排尿不暢,需進行多次輸尿管擴張手術的定位效果較差;術后患者排尿較暢、尿線較粗,但仍需輸尿管擴張的,療效判為良好;術后患者尿線正常或接近正常水準,排尿通暢而不需要輸尿管擴展者,判為療效較好,定為優秀。

1.4統計學處理 患者術后,隨訪6個月~2年,將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并通過?字2進行計數檢驗。

2結果

本組66例患者手術均為一次成功,在拔出尿管后排尿通暢。術后120d里,有4例患者進行了尿道擴張,原因是出現了尿線變細的病癥,治療后排尿恢復正常;2例患者擴張手術失敗,醫生便對其施行了尿道吻合術。鏡檢結果是所有患者黏膜光滑,恢復良好。在隨后的6個月~2年的追訪中,患者的尿流量平均尿流率為17.3ml/s,最大尿流率分布為14.1~21.8ml/s,且正常者54例,3例陽痿,尿失禁1例,無其他并發癥出現。

3討論

腔內泌尿外科是泌尿外科發展的必然,它是研究在泌尿外科系統腔道內和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腔道內,用特殊器械診斷和治療的技術。自1879年膀胱鏡問世以來,腔內泌尿外科的發展日新月異,到今天泌尿外科已經成為腔內外科的先鋒。它包括: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膀胱鏡下取結石、取異物和碎石術,輸尿管腎鏡取石、經皮腎鏡取石、經腎血管造影、栓塞、擴張、置管化療術等等。 尿道膀胱鏡微創外科治療經多年的實踐證明,具有很好臨床療效,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膀胱鏡監視整個手術過程,它有效地減少了患者的出血狀況,避免了術中因不當操作造成對尿道的損傷。②尿道膀胱鏡能夠幫助醫生盡快對患者的損傷部位、損傷程度進行定位確診。③膀胱鏡微創的特點是創口較小,手術中對神經、血管等損傷減少,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術后陽痿等并發癥的產生的危險。正是由于膀胱鏡微創技術的這些優勢,因此對外傷性尿道損傷的治療不僅可以恢復尿道連續、尿道引流,還能防治術后尿失禁、陽痿、尿道狹窄等并發癥。 膀胱鏡微創外科技術手術治療后,患者的尿管還需要保留一段時間,所以對尿管的有效管理,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就成非常重要的問題。患者的尿管要給與及時清理,不能出現分泌物聚集的現象,不然的話,就要影響尿道的暢通,導致局部感染,影響手術效果,引發尿道狹窄等并發癥。因此,患者要及時更換尿管,使用抗感染藥品,防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董立耕.后尿道損傷的早期處理[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0,15(4):175.

[2]周鳳昌.窺鏡下尿道會師術治療尿道損傷56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9,20(4):207.

篇4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齡22~70歲,平均42.5歲。其中單純腎囊腫17例(單側例11,雙側6例),精索靜脈曲張32例(單側25例,雙側7例),腎上腺腫瘤1例,腎盂癌1例,無功能腎積水1例,腎萎縮1例,單側輸尿管上段結石3例。

1.2手術方法

1.2.1腎囊腫去頂術依據影像學定位顯示,患者全麻取側70°臥位,患側置10mm穿刺套管,制備氣腹,置入腹腔鏡,電凝鉤分離后腹膜顯露腎臟,找到囊腫,電凝鉤切除整個囊壁,電凝棒燒灼止血。

1.2.2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經腹腔途徑,取仰臥位20°,足高頭低,于臍孔上緣置10mm穿刺套管,制備氣腹,置入腹腔鏡,將精索血管部位的腹膜提起,切開后腹膜顯露精索血管,游離精索內靜脈,鈦夾鉗夾閉后剪斷結扎。雙側同法處理。

1.2.3腎上腺手術采用經腹腔路徑,穿刺套管,制備氣腹,置入腹腔鏡,顯露腎周脂肪囊,鈍性游離腎周脂肪與腎表面,找到腎上腺腫瘤,電切刀切斷小血管,大血管用鈦夾夾閉后離斷,切除腫瘤。

1.2.4腎切除術患者采用全麻,經腹腔路徑,穿刺套管,制備氣腹,置入腹腔鏡,鈍性游離周脂肪與腎表面至腎盂,游離腎動脈夾閉離斷,游離輸尿管夾閉離斷,完全游離腎臟,黏連嚴重的采取腎周筋膜外游離,游離腎靜脈夾閉離斷后,完整切除腎臟。此法為單純腎切除,若腎積水嚴重,則先吸出腎內積液后再游離。切除后將標本置入標本袋,從腋后線擴大的切口娩出。

2結果

56患者手術均成功,術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無腸管損傷、腹膜炎、腸麻痹等手術并發癥發生。與傳統開放手術相比,手術時間短,術后患者疼痛輕,住院時間短,安全性高。

篇5

【關鍵詞】泌尿外科;腔鏡手術;快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8例行泌尿外科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14例。觀察組中,男76例,女38例;平均年齡(58.3±2.5)歲;手術類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49例,腎癌根治術36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29例。對照組中,男72例,女42例;平均年齡(59.0±2.2)歲;手術類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53例,腎癌根治術32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2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術前給予健康宣教,術后加強病情觀察,積極預防并發癥,遵醫囑合理使用藥物。觀察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2.1術前護理術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情進行詳細的評估,及時發現影響手術效果的不良因素,并針對性地給予處理。術前給予腔鏡手術治療知識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并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協助患者完成術前相關檢查,術前不予以使用M膽堿受體阻斷劑,不行機械性腸道準備[4],術前6h禁食,術前4h禁飲,術前2h留置尿管,適當給予水。1.2.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心電監護,協助麻醉師完成麻醉,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4~26℃,濕度保持在50%。術中注意患者保暖,覆蓋棉墊防止著涼,預先加熱腹腔清洗液至40℃,沖洗時腹腔清洗液停留腹腔內時間≥2min,術中體溫保持在37℃,液體流量≤2000ml[5]。1.2.3術后護理術后注意患者的保溫,加蓋棉被,室溫保持25℃左右,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刺激,同時減少術后輸液量,輸液時加溫以維持患者正常體溫[6]。術后預防性使用硬膜外自控微量鎮痛泵72h,做好患者的疼痛護理,以減少因疼痛不適帶來的應激反應。術后24h拔除尿管,術后2h少量飲水,術后2h給予翻身、按摩及活動四肢,鼓勵患者床上自主活動[6],無出血傾向者可下地活動,活動程度以患者不覺疲乏為度。

1.3觀察指標

觀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6

關鍵詞 腎結石 體外沖擊波碎石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73

腎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治療腎結石效果肯定,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費用低、方便的特點,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主要方法。現結合我院于1997年引進ESML治療以來,統計2004~2008年ESWL治療腎結石519例的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4~2008年ESWL治療腎結石519例,男311例,女208例,年齡14~78歲,平均46歲。結石位于上極363例,下極156例,結石大小0.5cm×0.6cm~1.3cm×2.6cm,其中2.5cm者261例(5%)。其中近期有腎絞痛史者308例,局部性腎積水者有126例,有腎或輸尿管手術取石史者12例,伴有前列腺肥大者18例。病史0.5~5年。

治療方法:均采用TS-153B型水囊型B超定位體外沖擊波碎石機,B超采用海鷹2035線陣超聲顯像診斷儀,探頭為外置式,可對結石做多切面探測定位與實時全程跟蹤。治療前所有病歷均做B超檢查,個別病例做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心電圖、腹平片,以確保碎石適應證,所有病例均采用仰臥位,肥胖者需用手施壓或腹帶固定。工作電壓4.5~9.5KV,頻率50~60次/分,術后常規抗感染,擴張輸尿管藥物應用,排石藥物治療腎上極結石,矚患者多飲水,多活動。腎下極結石,矚患者向檢測或置倒立。復碎間隔時間1周以上。

結 果

本組優良者48例(93.06%),其中腎上極結石306例患者中,1次成功者29例(95.09%),腎下極結石177例。1次成功者159例(89.8%),腎上極結石1次成功率,高適應證優于腎下極結石,10例轉入外科行輸尿管腔內鈥激光碎石或外科手術治療。

討 論

ESWL經過多年的發展,憑借其操作簡便、痛苦小、費用低、方便等優點成為治療腎結石的主要方法。

關于其療效反面,首先把握好腎結石體外碎石適應證,是碎石成功的關鍵,結石大小應

我院本組統計碎石后出現1~2次血尿外其他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急診結石患者需留院觀察外,平診患者均留有筆者電話號碼,當患者出現癥狀時,能得到及時處理。并囑患者1周后復查。

總之,ESWL治療腎結石效果是肯定的,應選好適應證,治療中應精確定位,選好,避開骨骼的影響,且對機體無明顯損傷,無嚴重不良反應。ESWL治療費用低、痛苦小、操作簡便,患者容易接受,所以ESWL應作為治療腎結石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 吳開俊,李遜,梁志雄.輸尿管結石的處理.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1,12(3):163.

篇7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泌尿外科;經腹腔;經后腹腔

下面將2006年4月―2010年4月入住我院的122例經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地分析,經過腹腔鏡、后腹腔鏡手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治療的過程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對在2006年4月―2010年4月入住我院的122例經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地分析,其中男性患者為75例,女性患者為47例,年齡在18―81歲,平均年齡為(51.2±7.6)歲。右腎囊腫為52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70例(其中左腎囊腫為38例,右腎囊腫為32例,左右腎囊腫直徑平均值為6.5cm)。其中有18例是經腎上腺手術,7例單純腎切除,4例根治性腎切除,75例腎囊腫去頂手術,5例多囊腎去頂減壓術,8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5例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上述所有癥狀的患者均行螺旋CT單排掃描或者是核磁檢查,對腎囊腫、腎臟腫瘤、腎上腺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進行辨別和確認。

1.2方法在對患者進行腹腔鏡、后腹腔鏡手術時,主要采用的是Olympus腹腔鏡醫療器械,用氣管插管進行全身性的麻醉處理。手術主要經兩個途徑,即經腹腔和經后腹腔兩個途徑。

1.2.1腹腔途徑腹腔途徑主要針對的是行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5例)。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下腹中線臍下作皮膚切口約為1.5cm。然后將切口處放進一個直徑為10cm的Trocar。放入第一個Trocar之后,用腹腔鏡對腹腔內進行觀察,若觀察到其中沒有粘連,則可以在在臍與恥骨聯合中點處置入另外一個Trocar[1,2]。放入上述兩個Trocar之后,還要在左側髂嵴與臍連線內三分之一的位置放入第三個Trocar,該Trocar的直徑為原來的一半,即5cm。建立腹膜后間隙,手指自該位置伸入至后腹腔,在手指的引導之下,分別在腋前線肋緣下1.8cm處以及在腋中線髂棘上1.8cm處進行穿刺并且將套管置入其中,再對切口進行縫合,經過腋中線髂棘上1.8cm該點處將觀察鏡放入其中。

1.2.2后腹腔鏡途徑除了上述的5例泌尿外科患者經腹腔途徑之外,剩下的117例患者均經后腹腔鏡途徑。患者經過全身麻醉之后,行健側垂直臥位,對腰橋進行升高處理,在患者腋后線十二肋下切長為2厘米的小切口,然后將肌層進行分開處理,打開腰背筋膜,并用食指探進腹膜后面的間隙,然后將腹膜作掰開處理,經過該切口時將事先制作好的水囊(在囊內注水約0.5L)放入腹膜后的間隙之中,在此間隙內將水囊放入壓迫約為5min,之后取出水囊。然后在手指的引導下,在腋后線放入直徑約為10mm的套管,在腋前線肋緣下、腋中線髂嵴上2厘米處分別放入直徑為5mm和10mm的套管。另外將剩下的兩個套管放入操作器械之中,向接氣腹機中充入二氧化碳氣體,使得壓力達到2000Pa。

2結果

經過治療,其中119例患者手術順利完成,中轉開放手術3例,其中腎切除1例,腎上腺手術2例。且上述手術患者術后并無發生嚴重并發癥,患者對于治療療效較為滿意。在經過腹腔鏡手術之后,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約為一周。手術時間基本控制在15―200min的范圍之內,平均治療時間約為110.2min;術中出血量平均在56mL,所有手術中沒有一例進行重新輸血。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運用腹腔鏡手術對泌尿外科患者進行治療時,滿意度可以達到97.54%,這就說明了該技術的療效十分顯著,作用較大。且術后的2個月之內,對患者進行回訪,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或是得到根治,無一例原發病復發的情況。

3結論

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型手術,這也是泌尿外科醫師所追求的。近年來,國內外專科醫師對腹腔鏡手術進行了較多地探索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對傳統治療泌尿外科患者的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糾正與改進,達到了治療上的創新。由上述治療結果顯示,運用腹腔鏡手術對泌尿外科患者進行治療時,滿意度可以達到97.54%,且在術后進行回訪并無原發病的復況的發生,這就說明了對泌尿外科經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手術較為順利,療效滿意且在術后恢復得較快。因此對于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腹腔鏡手術對于患者是多么的重要,筆者認為,需要加強對該手術的要點進行掌握,例如對于腎上腺手術而言,主要是需要對腰大肌進行鑒別和辨認,然后向上對達膈肌角進行分離,在近膈肌腳處縱向剪開Gerota筋膜,充分暴露腎上極,腎上極內上方便為腎上腺部位,利用超聲刀游離腎上腺及腫瘤,鈦夾處理腎上腺中央靜脈。總之,腹腔鏡手術過程中,過程較為復雜,醫師在操作過程中應小心翼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保持熟練的手法,以避免手術中可能出現錯誤。這樣才能夠使患者在一個較為安全的手術下進行手術治療,確保其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疼痛健康教育;泌尿外科患者;術后疼痛;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9-0096-01

手術是泌尿外科常見的治療手段,雖能將病灶切除,但創傷大,并發癥多。術后疼痛是泌尿外科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因此良好的術后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比較泌尿外科手術患者施行常規護理與針對性護理的護理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年齡34~85歲,平均年齡(68.0±11.1)歲,對照組患者年齡33~82歲,平均年齡(67.2±12.2)歲。80例患者中,外傷所致的泌尿系統損傷23例,上尿路結石7例,下尿路結石10例,腎癌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以及各項生理指標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施行常規護理,即采用正確、輕柔、準確的手法對患者進行護理,進而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實驗組患者施行針對性疼痛健康教育護理:①術前對患者疼痛的護理:使患者了解泌尿外科手術治療過程,預先告知患者術后可能的疼痛,使其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對疼痛的耐受。②術后對患者的護理:護理動作輕柔,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患者對疼痛的感知。③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醫院組織定期的護理人員培訓,使護理人員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對疼痛護理的臨床技能,同時提高護理人員對疼痛程度的準確評估。④為促進傷口的進一步恢復,可以對手術周圍的皮膚進行適當的按壓,以促進機體的代謝,促進手術傷口的早期愈合,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⑤ 預防感染:正常情況下,術后每天更換1次傷口的敷料。如果傷口部位有滲血的現象,必須及時報告主治醫生。⑥普及減少疼痛的基本知識,如:使患者采取合適的,身體活動動作要輕柔,咳嗽時用手按住傷口。⑦對安置引流管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到牽拉引起疼痛。

1.3評價指標對患者術后康復時間、并發癥情況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同時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根據護理過程中患者疼痛程度的不同分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輕度疼痛:指患者恢復良好,不再服用止痛藥;中度疼痛:指影響正常休息的持續痛癥狀,服用少量止痛藥可有效緩解疼痛;重度疼痛:指持續疼痛,須定時定量服用止痛藥。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篇9

關鍵詞:單孔腹腔鏡;泌尿外科

單孔腹腔鏡手術又稱微創手術,即手術中手術器械及設備經臍孔進入腹腔,利用臍部皺壁遮擋手術切口,該技術快捷、損傷小、無疤痕。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四孔、三孔、兩孔改為一孔后,角度變為零[1-3]。我院應用單孔腹腔鏡進行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腎上腺腺瘤切除術、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共18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8例患者中男14例,女4例。精索靜脈曲張8例,年齡21~35歲,均26.5歲,術前均經彩超確診,精索靜脈直徑2.0~3.2 mm,單純左側5例,雙側3例。腎上腺腺瘤2例,男性1例,女性1例,腺瘤直徑分別為2.6 mm、3.1 mm,術前均經CT確診,實驗室檢查無功能腺瘤。腎囊腫8例,男5例,女3例,年齡50~63歲,均為56.7歲,其中單純性腎囊腫5例,多發性腎囊腫2例,腎盂旁囊腫1例,囊腫直徑5.0~10.7 mm,平均(7.1±1.5)cm,術前均經CT確診。

1.2方法 18例患者均采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取平臥位,其余患者均取健側90°臥位。手術采取單孔三通道腹腔鏡: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取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做1~2 cm切口,擴張腹膜后間隙,其余患者取腋中線髂嵴上4~5 cm處做2.5 cm切口,中彎血管鉗鈍性分開皮下及各層肌肉,擴大腰背筋膜,術者伸入示指將腹膜向前推移形成腔隙,插入后腹膜腔擴張氣囊充氣500 mL,擴張5 min中后放氣抽出氣囊,置入單孔三通道套管。連接CO2氣腹機,使腹膜后間隙氣腹壓力保持在12~15 mmHg。置入10 mm腹腔鏡。

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靠近內環處充分游離曲張的精索靜脈,保護好輸精管及其動脈,Hem-o-l0k夾鉗閉曲張的精索靜脈,不切斷血管。腎上腺腺瘤切除術:先清除腹膜后脂肪,上達膈頂水平,下達髂嵴水平,切開Ger0ta筋膜,充分游離腎上腺3個面并尋找腺瘤,利用超聲刀距腺瘤0.2 cm處完整切除腺瘤,裝入標本帶取出,術后留置硅膠引流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游離腎后間隙,縱行剪開Ger0ta筋膜,游離腎臟充分暴露囊腫,剪開囊腫壁吸盡囊液,電鉤去除大部分囊腫壁,術后留置硅膠引流管。

2結果

18例手術患者均手術成功,5例單側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手術時間均約為30 min,3例雙側約70 min。2例腎上腺腺瘤切除術患者手術時間約為120 min。5例單純性腎囊腫手術時間約為30 min,其余3例約為80 min。18例患者手術時間均為(59.47±17.25)min 術中出血量(2.70±5.5)mL,術后排氣時間均為(1.64±0.27)d,引流管置管時間均為(2.64±0.27)d;術后住院時間(6.59±1.28)d,所有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術中均未出現腸管損傷,實質性臟器和大血管出血,術中無高碳酸血癥形成。

3結論

單孔腹腔鏡手術方法在泌尿外科中的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具有具有突出的微創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術后少疼痛等特性。微創性:采用一孔腹腔鏡系統設備,通過肚臍口進入,自動建腔顯露術野;安全性:手術在雙視下進行,即直視、屏視三維空間視野,手眼相隨的操作;術前不需留置胃管、尿管;不需要全麻和CO2氣腹;手術創傷更小,適應癥更廣,為合并有心臟、呼吸系統疾病的年老體弱患者創造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經濟性:術后8~10 h即可進食,并下床活動;傷口不需拆線。該手術操作簡便、安全可靠、住院時間短、醫療費用低;美容性:單孔腹腔鏡手術臍部切口只有1~2 cm,因臍部皮膚皺褶可以遮蓋切口,從而達到無瘢痕手術的目的。我院泌尿科在應用單孔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確實具有上述綜合優勢,單孔腹腔鏡將進一步在我院進行拓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東文,張旭輝,曹曉明,等.單孔腹腔鏡在泌尿外科應用的初步探討[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01:22-25.

篇10

【摘要】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創傷小,患者術后康復快,疤痕少,并發癥少、住院天數短等顯著微創優勢。本文主要探討了22例泌尿疾病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的護理。對于進一步做好此類型患者的護理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價值。

【關鍵詞】泌尿外科;腹腔鏡;護理; 后腹腔鏡手術;護理;泌尿系疾病

后腹腔鏡手術是近幾年新興的一項微創性泌尿外科技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我院于2009年9月至10月,采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外科疾病22例,其中1例因局部粘連嚴重改開放手術外,均獲得成功。

1 臨床資料

22例泌尿外科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46歲。其中腎囊腫去頂減壓術35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6例,腎臟切除術20例,輸尿管結石切開取石術13例,腎癌根治術8例。

2 實施方法

22例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側臥位,升高腰橋,充分延伸肋弓與髂嵴之間的距離,全部經腹膜后途徑進行手術,具體手術步驟及切口選擇見文獻1。

3 術后體會

3.1 基礎護理:術后臥位采取手術后6內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待生命體征穩定盡早給予半臥位。常規低流量吸氧4-6,以提高氧分壓,促進二氧化碳排出。病人清醒后,指導病人做深呼吸,并協助病人翻身、拍背等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飲食指導:因不涉及腸道手術,術后飲食可根據患者的需要給予。一般術后8即可進流質飲食,次日即可進普通飲食。通過進食可機械性刺激腸壁,促進腸蠕動,縮短排氣時間,有利于患者恢復。個別患者由于麻醉用藥,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進食的時間可以適當推遲。由于術后麻醉止痛泵的應用,患者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相對延長,如患者疼痛輕微,可停止使用止痛泵。指導患者做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促進腸蠕動恢復。

3.2 呼吸道護理:腹腔鏡手術常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術后由于麻醉效應尚未完全清除,保護性反射不足,故潛在性危險仍然存在。在患者未完全清醒前應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口鼻腔分泌物。麻醉清醒后囑其自行咳嗽,并作深呼吸,必要時予翻身拍背,霧化吸入,防止呼吸道感染。

3.3 引流管護理:術后常規放置腹膜后引流管及導尿管,注意觀察引流液量及顏色,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一般放置48-72即可拔除,引流管放置時間應根據引流液的多少視情況而定。拔管指征:24引流液少于10或無引流液引出。帶管期間每日用0.5%碘伏消毒引流口周圍,更換無菌敷料。拔管后均做細菌培養,全部無菌生長工。留置導尿管期間,每日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

3.4 并發癥護理

3.4.1 漏尿:由于輸尿管縫合不嚴密及尿管引流不暢致尿液返流,集合系統壓力增高所致,出現漏尿。術后應密切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腹膜后引流管是否通暢,記錄腹膜后引流液的性質及量。觀察記錄尿量,定時擠壓尿管,確保尿管引流通暢。若出現切口滲血、滲液,引流液呈淡紅色水樣液超過200,應及時通知醫生。

3.4.2 皮下氣腫及肩背部酸痛:觀察腹部、頸部皮膚有無腫脹、捻發音,有無氣腹、皮下氣腫發生。一般少量氣體可自行吸收消失。肩背部酸痛多因殘留于腹腔的二氧化碳刺激雙膈神經引起,一般術后3-5即可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向患者講明原因,消除心理顧慮。

3.4.3 高碳酸血癥:由于腹腔鏡手術采用二氧化碳氣腹,彌散能力強,若術中氣腹壓力過高,二氧化碳可大量吸入血液,超過肺呼吸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患者可表現出類似呼吸性酸中毒的狀態。術后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監測患者呼吸頻率和深度,有無呼吸困難、紫紺、胸痛等,及時給予低流量間斷吸氧,提高氧分壓,促進二氧化碳排出。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常規用心電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合度和二氧化碳分壓。

3.5 出院指導:出院指導是確保患者按時就診,做好自我觀察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指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飲食及活動,出院后可進行輕體力勞動,如果出現傷口發紅、疼痛、發熱、腰酸脹痛、腹瀉、乏力等不適時應及時就診。腎盂腫瘤患者按計劃定期膀胱灌注化療藥物,3個月復查膀胱鏡。腎切除術患者3個月后復查超。輸尿管結石切開取石術后1個月膀胱鏡下拔除雙管。

4 小結

隨著微創外科的發展,后腹腔鏡手術必將在泌尿外科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的推廣,對護理人員也提出了高層次、高標準的專業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只有了解了此類疾病的病理特點,后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才能明確其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術前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知識宣教,實施正確的術前、術后護理措施,能有效的防治各種并發癥,減少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顧曉梅.例降低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并發癥的護理,中國實用醫藥,2010/33,2

[2] 張少容,關健儀,鄭秀紅.泌尿外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護理對策.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10, 1

[3] 熊柱鳳.經臍單孔腹腔鏡治療泌尿外科疾病的護理.實用臨床醫學,201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