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形勢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行業形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
2006年醫藥行業的生產、銷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出口形勢持續向好,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利潤增長乏力。
一、2006年醫藥經濟運行情況
(一)生產、銷售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全年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增長19.41%。全年醫藥工業平均產銷率為95.14%,比2005年同期高0.78個百分點,處于歷史較高水平。除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產銷率同期分別下降1.8個百分點外,其他分行業的產銷率均好于2005年。
(二)醫藥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06年累計完成出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作為醫藥出口兩大組成的化學原料藥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分別實現出貨值297.81和154.61億元,分別增長17.16%和43.16%。在成品藥方面,生物生化制品、中成藥和化學藥品制劑分別實現出貨值67.78、29.64和58.89億元,分別增長30.61%、22.6%和16.34%。
(三)經濟效益增速回升,形勢仍然嚴峻。2006年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處于歷史低位。累計虧損企業1368家,行業虧損面為22.62%;累計虧損額44.63億元,同比增長27.37%。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盈利下降。2006年以來,在上游原輔材料、水電煤運價格處于高位壓力的同時,企業開工嚴重不足等原因導致企業成本費用持續上升,行業毛利水平下降,贏利能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對行業未來一段時期內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較大壓力。作為行業利潤貢獻最大的兩個領域――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兩個領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是2006年出現的突出問題。行業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游成本持續高位。2003年底以來,水、電、煤、汽等上游生產要素持續處于較高的價格水平,醫藥生產成本也相應提高,醫藥工業成本費用的增長幅度一直領先于業務收入水平的增長。2006年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0.86%,比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了2.62個百分點。二是開工嚴重不足,運營費用上升。為應對各項醫藥政策出臺實施對藥品市場產生的沖擊,一些企業選擇以產定銷的經營策略,規避市場風險。因此,盡管行業整體和大部分分行業的產銷情況比2005年有所好轉,但GMP改造后企業的經營費用普遍提高,開工率不足,產能空置嚴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的成本攤消壓力增大。醫藥工業的毛利水平已從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持續處于下降趨勢。三是藥品價格持續走低,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06年先后對三批藥品實施調價,藥品價格總體持續下降,醫藥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從近年的趨勢來看,百元銷售收入的創利已從前幾年的9.37元跌至2006年的7.95元,降幅達18%。
(二)藥品安全事故頻現。2006年連續發生了“齊二藥”假藥案、安徽華源“欣弗”劣藥案、魚腥草等7個中藥注射液因不良反應被暫停使用和審批事件,最近又出現廣東佰易藥業的血液制品事件。這些事件暴露出我國藥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存在比較突出的安全隱患和問題,一方面企業為降低成本,在實際生產中置GMP等管理要求不顧;同時藥品監管也存在薄弱環節,未能從審批源頭嚴把藥品質量關,對藥品生產過程控制不力,生產環節的現場檢查缺失。
(三)國內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大部分制藥企業在GMP改造過程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產能擴充。為解決新增的產能,多數企業選擇了仿制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徑,導致同品種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市場同質化引發價格戰,加劇無序惡性競爭,進一步壓縮行業盈利空間。一些臨床常用廉價藥和小品種藥,由于利潤有限,生產企業不愿生產,經銷商不愿經銷,醫院不愿使用,最后退出市場,臨床面臨廉價經典藥的短缺、甚至斷檔的危機。
(四)國際市場貿易摩擦與爭端增加。在當前國內市場盈利空間壓縮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采取了“以外養內”的策略。為了搶占國際市場份額,部分企業將國內的惡性競爭引向國際市場,利用我國低廉的生產和人力成本優勢,競相壓價,使大量低價產品涌入國際市場,近年來引發了一系列反傾銷、反壟斷訴訟。
部分企業試圖進軍附加值較高的專利藥的原料藥及中間體市場,但又無能力合法規避專利,巴黎世界原料藥展覽會期間發生的專利侵權案件,再次暴露國內部分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對我國醫藥的國際形象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我國企業加快融入世界醫藥產業體系,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新的技術性壁壘呈現增多的趨勢,綠色及生態保護壁壘、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社會責任標準壁壘等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問題政治化趨勢明顯。2006年美國商會就中國假冒商品對美國造成的損失問題,將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四個省份列為重點對象。
三、2007年發展趨勢
2007年國內醫藥市場藥品降價、成本費用壓力仍然存在,但拉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變,藥品終端市場依然旺盛,醫藥行業的發展將繼續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
(一)產銷繼續較快增長。2007年國際醫藥貿易,尤其是對原料藥及中間體的貿易需求仍將穩定增長。國內方面,隨著醫改方案出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正在各地推廣,農村市場醫藥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漸顯現。初步估計,2007年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的增長率將保持在18%左右。
(二)醫藥行業面臨重大調整。2007年隨著醫改加速,社區醫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發展,將改變目前藥品消費過分集中于城市大醫院的市場格局。各項政策和醫藥專項的出臺和實施,使醫藥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上的運作方式都面臨重大調整,行業資源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行業進入門檻,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從發展趨勢來看,醫藥行業效益持續20多年高速增長的態勢正在發生變化,效益水平趨降,進入平穩增長期。2007年,在深入展開整頓與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和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經濟效益水平將維持在10%~12%增長水平。
四、2007年工作重點和政策建議
(一)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要求,積極制定有利于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加大對醫藥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醫藥創新體系;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從仿制為主向仿創結合,逐步走向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
(二)加快技術創新,進一步挖潛降耗。在生產成本上升、藥品價格走低,企業盈利空間受到嚴重壓縮的不利形勢下,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和工藝改進,重視新工藝、新技術包括清潔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技術、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重視以先進技術、適用技術改造和提高老產品的技術水平,開發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深加工產品,淘汰落后工藝、落后設備和落后產品。同時,進一步挖潛降耗,節約水、電、糧等基礎資源,節約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漲因素,提高經濟效益。
(三)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盡快制定相應辦法,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農村醫藥市場開發,逐步解決農村用藥難的問題,進一步拓展國內藥品市場。
加強國際合作,研究國外市場需求,建立醫藥產品出口信息平臺,加強醫藥行業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指導醫藥企業境外注冊和相關認證。在“十一五”期間,設立醫藥制劑產品出口專項,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療效確切、國際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出口,提高醫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產品走出去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企業和資本走出去發展模式,大力開拓國際新興市場領域;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妥善應對國際間的貿易摩擦。
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資管理監督機制,簡化審批程序,主動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對重點企業在對外投資信貸、海外投資所得稅、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研究制定藥物制劑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療效確切、國際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制劑產品出口,提高醫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深化醫藥體制改革政策研究。對近年來醫藥產業政策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疏理和總結,研究當前醫藥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下一步醫藥改革提供政策性意見。加大政府衛生投入,積極穩妥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推廣,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和使用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在定價、采購、稅收等相關政策上確保基本藥物的生產和臨床供應;實施藥品通用名處方制度;完善藥品定價管理制度;加快醫藥“分開核算、分開管理”的進程,逐步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國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
(五)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多管齊下,繼續全面展開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綜合治理,積極探索教育、制度、監督并重,懲治和預防相結合的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長效機制,創造公平的藥品市場競爭環境。
篇2
筆者近期為山西康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新進人員做培訓時了解到,這家公司從2008年年底在營銷戰略上就開始在營銷戰略轉型上作出了重大調整,由原來的“地方割據、人人為政”型的營銷模式,向“總部統一規劃、產品線優化、VIP經銷商戰略合作、大客戶全年維護計劃”型的整體營銷模式轉化。這種營銷思路正符合“新醫改”形勢下藥企戰略調整,以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要求。
從這個案例我們至少可以受到以下的幾點啟發。
第一、產品線重新分析和規劃;
該企業將公司的拳頭產品“人血白蛋白”的市場渠道和銷售政策進行了重新的評估和整合,對原有經銷商的價值做了重新分析和判斷,優化了經銷商的結構和數量,由原來的給錢就發貨的營銷模式,轉變為只選擇當地1或2家有特殊價值的經銷商,形成新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比如企業對經銷商采取專供、讓利、增加新促銷隊伍等措施,來支持經銷商對企業所有產品的分銷,而作為戰略合作的經銷商則選擇全線營銷該企業的其他二線產品(比如非洛地平緩釋片),并負責這些產品在當地的醫院開發和貨款回收工作,企業派出專業學術代表協作經銷商上量和終端客戶的維護。
這個做法也就是用拳頭產品帶動二線產品的營銷,發揮企業和經銷商各自的優勢,共同形成合力,與其他企業形成強勢競爭,同時克服了企業產品線營銷不平衡的缺點。從前的營銷模式對經銷商來說是好產品供不應求,而二線產品無人問津,對企業營銷人員來說,哪個好賣、哪個賺錢就優先賣哪個,造成產品發展的嚴重偏腿。
第二、戰略調整需要“上下同欲者勝”的配合;
一個企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有全體員工的共同目標和長期愿景,更需要在公司作出戰略調整的時候,或傷害到自己、小群體或下游客戶利益的時候,要主動配合和作出個人或局部的犧牲。一些企業在作出營銷戰略的調整的時候,一些中層干部、地方辦事處、下游客戶“集體抗旨”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戰略或政策的調整可能損失的是個人、小群體或下游客戶的短期利益,但公司可能回報給個人、小群體或下游客戶更長期的大利益,所以,在這一點上,公司高層在有政策調整或戰略轉向的時候,可以采取民主參與,共同研討,但在決策的時候,應該以公司長遠利益為要,“群體是不做決策的”,也許這句話有點絕對,但也不無道理,因此,有些大的決策由少數管理者或某個高層拍板定案,這種“集中”也是必要的。
據了解,山西康寶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政策剛剛推行的時候,也受到一定的阻力,后來由董事長親自掛帥來協調各方利益,終于達成共識,因為不論是個人還是經銷商都看到了公司發展對自己的長期利益,因此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篇3
關鍵詞:醫藥物流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compound talents will become the type of tal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personnel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dustry, requires knowledge of logistics theory and skills and med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立、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市場意識敏銳的企業,已經把物流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把現代物流理念、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現代物流模式引入企業經營和管理之中。物流產業能否快速發展,取決于物流人才的能力,高校是物流人才培養的沃土,所以高校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是否合理完善,關系著一個國家物流人才綜合素質的高低,也關系著國家物流產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而現在,隨著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醫藥物流行業也逐步發展起來,大多數的醫科類院校也已開設醫藥物流專業,這將物流專業細化成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習,能夠更好地完善我國的醫藥物流行業。
1 醫藥物流專業面臨的挑戰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當前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醫藥物流專業教學面臨著眾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對醫藥物流人才需求的變化
物流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發展程度和經濟發展效率的重要標志之一。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飛速發展,迫使國內物流產業必須加快與國際物流產業接軌,但物流人才卻依然供不應求,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
伴隨著醫藥企業發展自己物流系統的需求不斷提高,醫藥物流人才已經成為醫藥企業趨之若鶩的人才。同時,由于醫藥精密器械、血制品、低溫保存制劑、液態針劑等對物流的要求極為專業苛刻,因此,具有醫藥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又精通物流領域和相關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將成為人才競爭的新亮點。
1.2 醫藥與物流專業結合,使得人才培養難度提高
根據醫藥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醫科高校在培養企業物流人才和物流企業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培養兼備醫藥專業知識的醫藥物流復合型人才。首先,要具備物流領域所涉及的相關物流設備、貨物裝卸、運輸、配送、這些最基本的操作流程,還要具備營銷、管理、計算機等知識,最重要的是因為醫藥用品的特殊性,無論是生產、銷售還是儲運都受到國家嚴格控制,所以要求他們懂得藥品、器械的相關知識和標準,熟悉藥品的銷售渠道和流程等。也就是說既要培養出零售行業物流的采購、管理和作業人才,適應第三方物流、快遞物流等業務的管理人才,還要培養出能夠準確掌握醫藥供應鏈的醫藥物流人才。因為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較全面,也就延長了培養的時間,加大了培養的人力、物力,這無疑增加了培養專業醫藥物流人才的難度。
1.3 師資力量有限,課程建設處于起步階段
作為新興專業,物流相關專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有關物流專業方面的教育機構和培訓機構迅速崛起,相當多的大學和學院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專業特色不鮮明,研究生層次教育才剛剛起步,而職業教育質量不高,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有幾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師資力量不夠強大,具有較大影響力、較為權威的物流專家和學者仍是鳳毛麟角,其中高學歷、高職稱教師也寥寥無幾,高水平的教學梯隊仍在建設中,物流專業師資力量的匱乏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其次,物流專業尚無精品課程,部分新開課程的效果有待未來幾年的實踐檢驗,多數高校開設的課程過于偏重理論教學,而忽略了實踐,并不適用于實際操作,無法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對高層次物流人才的需求,由于物流產業是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綜合學科,而醫藥物流又是一個跨行業的復合專業,所以其專業設置仍需逐步完善,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4 培訓體系不健全,認證制度不完善
我國物流人才的培養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進入正規高等院校進行為期四年的專業學習,畢業后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從事物流相關工作。另一種是通過短期密集培訓考取物流執業資格證書,采取此種方式的大多是接受在職教育的物流執業人員,還有少部分并未涉獵過物流專業但想通過考取執業證書而從事物流相關工作的人員,由于現在物流培訓機構尚未系統化,無統一標準體系,導致培訓質量參差不齊。所謂的執業證書更是五花八門,如:由英國皇家物流與運輸學會推行的《國際物流執業資格認證》,中國商業技師協會市場營銷專業委員會推行的《物流職業資格認證》,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推行的《物流職業經理認證》、《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全國物流職業經理管理證書》、《采購師資格證》等等,其中每種證書還分為不同等級。這么多證書不僅讓學員難以抉擇,也讓企業的錄用標準變得混亂,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化培訓考核和統一的認證標準。
2 醫藥物流專業建設的策略
2.1 明晰專業定位及就業前景
作為醫藥物流專業的畢業生不僅可在大型連鎖醫藥企業從事醫藥物流相關崗位,發揮其醫藥知識特色專長,還可在物流企業、港口、海關、貨運公司、商貿企業等就業,就業形勢十分可觀。據調查顯示,除儲存、運輸、配送、貨運等領域的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將更為搶手。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余萬,對于那些掌握現代經濟貿易、運輸與物流理論和技能,且具有扎實英語能力的國際貿易運輸及物流經營型的人才,就業前景將不再陷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窘境。
2.2 合理科學設置醫藥物流專業課程
2.2.1 遵循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原則設置課程
首先要重視基礎專業知識的傳授,扎實掌握基本理論,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培養學生適應不同崗位,靈活運用物流技能的能力,將基礎理論課與專業理論課進行整合,刪減重復內容,提煉精品課程,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內容與國際接軌,引入國外物流專業前沿知識,開設國際化應用型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同時,更要注重將醫學專業知識與物流知識融匯貫通,讓學生可以在醫藥連鎖物流管理與普通企業物流管理之間游刃有余。
2.2.2 按照感性認知、模擬深化、綜合提升三個階段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物流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和實務性的專業,所以,物流實訓基地已經成為高校進行物流專業教學所必須具備的硬件設施,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的最佳橋梁,幫助學生深化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高校可為學生提供模擬真實物流操作的平臺,比如:在實訓基地里模擬一個連鎖醫藥企業的物流作業系統,學生們通過角色的分配,各自模擬倉儲管理、貨代業務管理、調度及配送管理、增值服務、結算管理等核心業務環節的執行過程。物流實體操作,是一個結點與下一個結點的聯結過程,貨物在全程運輸途中,要有效地利用公司信息資源,隨時隨地掌握貨物行程。除此之外,還要掌握運價知識,任何一個企業生產或銷售的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如果不能靈活地按照運價和自己的成本及時作出調整,就容易得不償失。要想做好調度和配送,還要熟悉運輸路線,目的是在運輸途中,對所經過的地點和路程了解掌握,以便隨時作出應變措施。此執行過程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從貨物儲存、客戶需求、車輛調度處理、配送管理等流程進行實際演練,通過學生在每個業務環節的親身體驗,理解各個環節的原理和其邏輯關系,加深學生對物流操作系統理論知識和企業業務模式的理解,完成以專業能力訓練和綜合素質訓練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過程,以向社會輸送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復合型物流人才。實訓基地的建立要注意避免缺乏實用性,浪費教學資源,高校也可尋求與企業共建的方式,實現校企共贏、合作辦學。
2.2.3 鼓勵學生考取執業資格證書
針對物流行業的特殊性,學校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物流及相關執業技能培訓和考試,并給予一定程度的師資支持,提倡學歷學位證書與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理念,讓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并滿足市場的需求。
2.2.4 以綜合考核方式改革評分系統
對于在校學生而言,考試成績無疑是衡量一個學生的最有力的標準之一,而針對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應構建體現其培養特質的綜合評價機制,建立以知識掌握、操作能力、專業素質等多方面結合的綜合評價系統,加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分數比重,可將學生的期末成績構成設置為:20%的平時成績、30%的實踐成績、50%的卷面成績,其中筆試卷子題型可分為70%的基礎理論知識和30%的案例分析題。學生必須取得60分以上的成績方可結課,形成多元化動態化的評分機制,全面綜合地給出學生應取得的最后成績。
2.3 盡快完善高素質的教學梯隊
師資力量的強弱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教師的學歷背景、授課能力、專業技能是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校方應鼓勵教師繼續深造,不斷提高和完善學術研究水平,與時俱進的學習和吸收前沿知識,與國際接軌,培養專業的科研團隊,實施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大膽改革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校方還應給予教師政策激勵,可將物流專業設為校級重點改革專業或特色專業,優先保證重點改革專業的科研項目立項和精品課程建設立項,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優先給予經費保證,并給予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支援。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調研,大力開展合作交流,請校外著名專家學者或企業精英來校舉辦講座或進行學術合作,外派骨干教師參加有影響力的學術會議,讓這些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
2.4 重視推動產學研相結合模式
物流是應用性、理論性、實踐性極強,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物流教學要與物流研究結合起來,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實踐中。高校在教學中要重視案例教學,在分析實際案例的過程中讓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的認識,改進教學方法,形式可以多樣化,比如采用問題式教學法,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發揮和實踐他們自己的想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物流業務的實際操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循環。
3 結束語
物流產業作為被學術界稱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產業,對物流專業人才已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而高校是整個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環節,能否把握好這個核心環節,對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后各高校要遵循物流業發展規律,結合自身資源,注重實踐教學,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物流人才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鄧冬梅,陳麗英. 我國物流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物流科技,2007(7):115-117.
篇4
(一)生產、銷售快速增長
生產:全年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含獸藥)6926億元,同比增長25.3%。其中,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1837億元,同比增長24.4%;化學原料藥制造業1581億元,同比增長28.0%;中成藥制造業1491億元,同比增長20.7%;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588億元,同比增長24.2%;生物生化藥品制造業544億元,同比增長22.6%;中藥飲片加工和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劑制造業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304和3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7.3%和27.8%。化學原料藥、中藥飲片加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3個分行業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和生物生化藥品4個分行業增速落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銷售:全年累計實現銷售產值6564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化學藥品制劑制造1727億元,同比增長22.5%;化學原料藥制造業1498億元,同比增長25.8%;中成藥制造業1400億元,同比增長21.2%;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573億元,同比增長25.9%;生物生化藥品制造業517億元,同比增長22.4%;中藥飲片加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分別實現銷售產值292、299億元,同比增長40.1%、28.1%。
產銷率:全年平均產銷率94.8%,較去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中成藥和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中藥飲片加工制造業的產銷率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4、0.4、0.2和1.9個百分點,生物生化藥品、化學藥品制劑和化學原料藥制造業的產銷率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2、1.5和1.6個百分點。
(二)效益大幅回升
1―11月,全行業共實現利潤總額552億元,同比增長50.2%,為歷史最好水平。其中,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化學原料藥、生物生化藥品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分別實現利潤156.6、135.9、95.8、55.8和52.6億元,同比增長49.8%、52.6%、48.6%、45.8%和42.5%;中藥飲片加工和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分別實現利潤14.5和21.4億元,同比增長65.1%和49.2%。
本期虧損企業1327家,行業虧損面為20.6%;累計虧損額37.4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三)出口增速減緩
全年完成出貨值840億元,同比增長21.5%,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作為醫藥行業出口的兩大支柱,化學原料藥實現出貨值355.4億元,增長18.3%;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實現出貨值203.2億元,增長24.6%。在成品藥方面,化學藥品制劑、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藥分別實現出貨值80.3、87.5和3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8%、20.3%和17.5%。
(四)藥品價格總體平穩
2007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分4次對千余種中西藥品最高零售價格進行了調整。至此,一輪大范圍的藥品價格調整基本結束,今后藥品價格的管理將實施每兩年調整一次。根據價格監測中心監測,全國藥品實際零售價格總體保持穩定,2007年8月較6月下降0.13%,其中化學藥品下降0.14%,中成藥下降0.04%。受中藥材、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影響,部分中成藥批發價格略有上漲,2007年8月較6月上漲0.24%,較上年同期上漲0.95%;另外,血液制品因供不應求,價格亦有所上漲。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血液制品供不應求
近年來,我國血液制品生產發展很快,現有血液制品生產企業33家,血漿蛋白分離設計能力達到1.2萬噸原料血漿。由于原料血漿供應緊張,致使血液制品生產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停產,這種短缺情況近期內難以得到全面緩解。
(二)原料藥和中藥材漲價
在2007年3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6066家工業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中,醫藥企業占117家,以發酵類原料藥生產企業居多。其中部分企業因環保問題停產,市場供應趨緊。受此影響2007年以來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等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類產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據統計,青霉素工業鹽和維生素C出口平均單價同比分別增長87.1%和42.5%。整體來講,藥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漲,但2007年卻出現了異常情況,本應隨著進入淡季而價格趨穩的中藥材,卻出現了價格普遍大幅上漲的反常現象,從5月下旬開始,中藥材市場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異常活躍的局面,有80―90%的藥材品種漲價。相關的能源、原材料價格仍呈上漲趨勢,下游產品及終端市場面臨一定的價格上漲壓力。
(三)行業投資增幅下滑
受2006年行業效益大幅下滑、行業門檻提高,以及從藥品研發、生產、市場及使用各環節全面進行整頓的影響,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回落,2006年全年累計投資僅為8%,為2004、2005年的一半水平(分別為17.9%和16.6%)。2007年1―11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36.6億元,同比增長14.2%,雖較上年有所回升,但仍比全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幅水平低了23個百分點,在制造業中居倒數第二位。
三、2008年發展趨勢
(一)產銷繼續較快增長
國際市場,原料藥及中間體的貿易需求仍將穩定增長。國內市場方面,2008年起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使預防的疾病達到15種;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2007年已在全國79個城市開始試點,并出臺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參考目錄》,2008年將擴大50%的城市,并出臺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備配置》在內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助標準將不低于40元;新農合目前參保人群7.3億人,2007年當年籌集基金428.3億元,2008年將實現全國農村全覆蓋,人均籌資水平也將在這兩年中從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財政補助標準將分別從現行的20元提高到40元。隨著財政等投入的增加,社區和農村市場醫藥消費的巨大潛力正在逐步顯現,國內醫藥市場將進一步擴容。因而,2008年醫藥行業生產、銷售將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產銷增長率將保持在20%以上較高水平。
(二)效益在調整中回升
2008年新版《藥品GMP認證檢查評定標準》和《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主管部門在鞏固食品藥品專項整治成果的同時將大力加強對化學原料藥和出口藥品的監管,加快實施提高國家藥品標準行動計劃,對2000個品種的藥品質量標準進行修訂。這些工作的開展,長期來看有助于規范醫藥企業在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的運作,推動產品的優勝劣汰和技術的升級換代,使產業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但短期內可能影響行業的盈利能力,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原料藥國際市場周期性波動和國內市場同產品競爭激烈等因素,預計2008年醫藥行業效益水平將恢復至25%左右的歷史增長水平。
(三)淘汰落后步伐加快
為提高三廢治理水平,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潔生產,《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預計將在2008年出臺實施,并將成為醫藥企業新的準入門檻。隨著環保門檻提高,相當一批污染嚴重、治理不力的企業將面臨停產、關閉。
四、近期工作重點和政策建議
(一)加快新醫改方案制定出臺
為達到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一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的目標,應加快醫藥體制改革政策研究,積極穩妥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試點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推廣,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和使用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在定價、采購、稅收等相關政策上確保基本藥物的生產和臨床供應;實施藥品通用名處方制度;完善藥品定價管理制度;加快醫藥“分開核算、分開管理”的進程,逐步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國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
(二)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要求,積極制定有利于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加大對醫藥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產品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醫藥創新體系;扶持一批優勢企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從仿制為主向仿創結合,逐步走向自主創新發展道路。
(三)進一步挖潛降耗
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和工藝改進,重視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同時,進一步挖潛降耗,節約水、電、糧等基礎資源,節約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漲因素,提高經濟效益。
針對國內醫藥產業發展所處階段,從國內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產品、技術需求出發,大力發展、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平臺,解決一批制約我國醫藥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下游深加工產品領域延伸發展的關鍵性工藝技術,以及綠色清潔生產、污染治理技術、循環經濟等共性技術。
篇5
【Keywords】 safety awareness; safety management ;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TF08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6-0015-02
1 引言
任何事故的發生,都離不開環境、人和物(設備)這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它們組在一起成為一個系統,我們把它叫作安全系統。如果系統中的任何一個因素存在缺陷,都必然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要做好生產安全工作,就必須緊緊圍繞安全系統中的這三個因素,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在這三個因素中,環境因素中的安全“意識”是很少有人談論的一個話題,但這種“意識”環境在加強勞動保護、促進安全生產的過程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是人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人為”上,個人認為“人為”意識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ι?物節律的不良反應敏感所導致的安全意識“窒息”好奇,好沖動、愛出風頭等特有的個性特征使人產生的安全逆向思維;人的意識模糊、決策思維失誤及知道甚少。
再次是物(設備)的因素,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設備處于正常完好狀態,不帶病運轉,且企業職工嚴格遵守生產安全操作規程,就可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
2 生產安全意識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安全意識是人腦對生產、生活等活動中安全思維的映射,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意識的存在會對事物發展進程起到巨大的促進或阻礙作用。生產安全管理工作必須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行,即在事故發生之前,及時發現問題,同時采取解決措施、運用行之有效措施進行制止或防范,不能任由事故的發生,再就事論事的進行安全教育。
3 影響職工安全意識的因素分析
在生產工作中,影響職工安全意識的因素主要有學習、教育因素、宣傳、獎懲因素、責任義務因素、想象向往因素、心理狀態因素五大類。其中凡是經常性地組織工人開展多形式的安全宣傳教育和進行安全知識學習的單位都極少發生事故。在事故發生現場以血的事實來教育大家,使所有職工都警鐘長鳴,是提高職工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
責任義務因素是指職工對家庭所承擔的責任義務,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對安全意識會產生一定的弱化作用。獎懲因素是行政行為,部分職工存在著不求“有獎”、但求“無罰”的思想。
在承擔一項工作后,心理素質高的人,往往考慮較多,通過自己的思維運作,會聯想工作的全過程,比如如何更高效地去完成工作,從而獲得怎樣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證等。在經過通盤的研判之后,就會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計劃,然后開展實施,這樣,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就能夠做到避免失誤。
而心理素質低的人,往往表現出因工作陌生而焦慮,開展工作按部就班,以早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這種工作思想狀態的人,必然被動,準備不充分,存在各種問題,導致的最后結果是工作質量無法保證、低標準、體系混亂、危險性大,工作結束后,留下安全生產隱患。
生產安全工作創新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應放在提高職工安全意識上,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學習尤為重要,“未亡羊、先補牢”,這就是安全管理素養。在現實行動中切實把“安全至上”放在最高位,明確表明“安全第一,質量第二,進度第三”,做到“安全不保證不生產、安全問題不解決不過關”,把生產安全問題當作工作中的頭等大事來抓。
4 提高工人安全意識五步法
第一,加強安全思想文化建設,以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將安全文化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善于開展通俗易懂、寓教于樂、喜聞樂見、簡單明了等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既有強制性的措施,也要有富有人情味的說服教育。改變那種缺少人情味的片面做法,從系統化的角度來探索強化職工安全意識的方法。形成一個相互指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安全管理體系,變領導的監督為職工的安全需求,變領導的強制管理為職工的自我管理。
第二,關注職工的心理健康,謹防不健康的心理對安全意識的弱化作用。一些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發生事故的頻率比較高,特別是那些遭受過打擊或挫折,遇有特大喜事的人,更容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安全生產意識淡薄,表現出動作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和蠻干、亂干。單位各級組織要做好職工安全心理狀況的跟蹤調查與測驗,篩選出有不健康心理狀況的職工,予以適當的心理干預和輔導,引導其向健康心理轉變。同時還應創造各種各樣的便利,保護廣大?工的身心健康。經常性地開展團體活動,促進人際交流,培養其良好的科學生活習慣,并推動其在工作上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有充分發揮自己才干的機會。
第三,注重家庭的感應效果。讓職工家屬的叮嚀、囑咐作用滲透到強化安全意識之中。因為身邊的人最能夠及時掌握職工喜怒哀樂的瞬息萬變,可隨時“敲敲警鐘”。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單位的工會組織還可以在職工家訪接觸中增加安全意識,交流思想動向。
第四,堅持嚴格按規章制度進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證職工的安全意識不松懈,督促職工從思想上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識。針對安全意識淡薄的員工,應加強對其安全生產思想教育,增強其安全生產意識。
第五,安全意識的培訓和教育。根據職工的年齡、文化水平、崗位的差異,因人而異地進行安全意識的深化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培訓工作。采取不同形式的有效方法,努力使職工對生產安全的認知和理解達到一定的高度。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增添新動力,再展新作為。
篇6
【關鍵詞】交叉學科 創意產業 數字藝術 多媒體
一、創意產業交叉學科的興起
20世紀中后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人類思想的進步,各學科間形成了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新模式,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與綜合性學科。在近萬個獨立學科中,接近一半屬于交叉學科。目前較成熟的學科門類大約有5550門,其中交叉學科約有2600門,占全部學科總數的46.8%。百年諾貝爾獎,有41.02%的獲獎者屬于交叉學科,由此可見,交叉學科的發展對人類進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①
近些年,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增速發展,數字技術與各學科間的相互交叉越來越多。在藝術學科,形成了新媒體藝術、數字藝術、交互設計等一系列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其中,數字藝術的產生對于世界藝術史更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也讓人們對藝術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如今,設計軟件的大量出現,讓更多非藝術專業人員可投身于藝術設計與創意產業,使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形成交叉,并把藝術思想滲透至各行各業。在這期間,創意產業得到了空前絕后的發展機會,更拉近了藝術與各學科間的距離。
上世紀60年代,便攜式攝影攝像設備逐漸普及,藝術家使用該技術用于藝術表現,新媒體藝術也隨之產生。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藝術形式更加豐富,2001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開發的Processing語言,把計算機、藝術和設計三個領域融合到一起,提出了電子藝術概念。近些年,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將其概念運用到各個領域,不乏有優秀作品出現。
電子游戲的出現是數字技術與藝術的又一次碰撞。上世紀70年代,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與計算機可視化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電子游戲。雖然當時的計算機計算能力及圖形顯示設備遠沒有現在強大,但這種人機交互模式與非常簡陋的圖形效果足以證明數字藝術的產生,并奠定了電子游戲作為第九藝術的基礎。現今的電子游戲,已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其融合了文學、理學、工學、歷史學、經濟學,是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新興領域。
在創意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新一代藝術家和設計師不能僅停留在設計軟件應用的層面,更應該了解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從中找尋方法和靈感,運用到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支持與推動我國創意產業的進步。
二、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人才培養模式
近些年,我國大力發展交叉學科建設,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及科研機構,都創建了交叉學科,并培養了一批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優秀人才。但相比國外的教育機構,我國交叉學科建設相對較晚,建設方向也不明確。尤其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中,我國與歐美國家存在一段差距。本文列舉了法國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課程設置,并分析其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法。
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成立于2001年,研究方向為多媒體產品的制作方法及未來趨勢,是法國較早開設與創意產業相關的交叉學科。2004年,法國高等院校進行LMD教育體制改革(LICENCE等同中國本科學位,MASTER等同中國碩士學位,DOCTORAT等同中國博士學位)。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根據其學科定位,僅開設本科教育最后一年課程及碩士課程,并創建2個媒體實驗室,可授予博士學位。
該學院對申報入學的學生專業有一定要求,應具備一定的藝術學科或理工學科基礎才可申報。入學后,學生除了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外,還需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選擇適合的學科方向進行學習,其細分為三類――Arts numériques(數字藝術)、Intégration multimedia(多媒體集成)、Musique et son pour le multimedia(多媒體音樂與聲音)。最后一年,三個方向的學生匯集到一起,制作多媒體綜合項目或完成綜合研究課題(如圖1所示)。
完成綜合項目或綜合研究課題后,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去企業工作或繼續攻讀博士研究生。據該學院統計,因其碩士畢業生具有交叉學科知識背景,所以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學生的職業方向多達27種,大部分從事與創意產業相關的領域,并有多人擔任企業中層管理以上職位。畢業后攻讀博士的學生,同樣根據其研究方向申請學院下設的2個實驗室,進行與多媒體專業相關的科學技術與藝術研究。
綜上所述,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的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局限于培養多媒體產品制作的應用型人才,而是先吸收具有一定專業基礎,不同專業背景的優秀人才,并根據其之前所學知識在多媒體領域中的用途,合理分配專業方向。之后,通過綜合項目或研究課題,使各專業方向的學生相互交流、學習,以達到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目的。最后,該學院畢業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多學科知識整合能力,并對多媒體專業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在工作或研究中具有很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與發現新問題的能力。
國內院校是否可借鑒其方式培養學科交叉型人才?筆者對高等院校學生做了調查問卷及分析。問卷調查被調查者的年級、是否想接觸其他學科知識、是否了解企業用人需求三個問題。問卷總共24人參與,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生9人,畢業年級學生15人。對于是否想接觸其他學科這個問題,有15人想去了解其他學科知識,其中畢業年級8人,二年級或三年級7人。有3人想專攻本學科知識,其中畢業年級2人,二年級或三年級1人。有6人視情況而定是否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其中畢業年級5人,二年級或三年級1人。對于是否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問題,僅有一位二或三年級學生對企業用人需求非常了解。12人對企業用人需求有一些了解,其中畢業年級9人,二年級或三年級3人。(轉第頁)(接第頁)11人對企業用人要求完全不了解,其中畢業年級6人,二年級或三年級5人。
根據調查數據,可明顯看出大部分學生想了解其他學科知識。尤其處于二年級或三年級的學生,其有一定的本專業基礎,又不滿足于現在的知識量,因此對其他學科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
三、創意產業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為調查創意產業對學科交叉型人才的需求,筆者對從事創意產業的員工做關于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的調查問卷。問卷調查被調查者在企業中的職位、從事崗位應具備的條件、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能否促進中國創意產業發展三個問題。
本次企業員工問卷總共17人參與,經調查普通員工13人,中級管理3人,高級管理1人。3人且均是普通員工認為從事其崗位應具備過硬的單一學科知識或技能。4人認為從事其崗位應具備跨學科知識背景,其中3位普通員工及1位中層管理。10人認為從事其崗位除了有跨學科背景外,還應具備多學科間相互交叉、融會貫通的能力,其中7位普通員工,2位中層管理及1位高層管理。有14人認為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能促進創意產業發展,3人且均為普通員工,對學科交叉型人才培養能促進創意產業發展持懷疑態度。
根據企業調查數據,可明顯看出無論是企業中的普通員工或中高層管理人員,都需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尤其處于企業金字塔頂端的管理人員,除了要熟悉其他學科知識,更需要具備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交叉學科出現。尤其創意產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產生新思想及新事物,而這些新的東西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其需要大量多學科知識的積累及融會貫通。根據貝桑松大學多媒體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及對幾家從事創意產業的員工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兩點:其一,只有科學地建設交叉學科,才能培養出對創意產業起支持和推動作用的學科交叉型人才;其二,創意產業不但需要有跨學科知識背景的人才,更需要具備能把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的優秀學科交叉型人才。
注釋:
①馮一瀟.諾貝爾獎為何青睞交叉學科[N].科學時報,2010―2―2.
參考文獻:
[1]金銀.交叉學科的設計藝術學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6).
[2]趙文華,程瑩,陳麗,劉念才.美國促進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借鑒[J].中國高等教育,2007(1).
[3]萬輝.“第九藝術”呼喚精英人才[J].中國人才,2006(11).
篇7
審批從嚴,政策趨緊,增速放緩,抱團取暖
放眼下一個五年,預計中國醫藥和生物技術市場將出現以下幾個趨勢性變化。
2015年年底,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了史上最嚴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對提高仿制藥審批標準、優化臨床試驗申請審評審批、加快臨床急需等藥品審批、嚴懲臨床試驗數據造假等進行明確規定。許多藥企的在研在審新藥將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招標改革、嚴厲打擊商業賄賂及醫保控費將會實質性影響部分藥企的銷售與經營。在審批與政策雙重趨緊、醫藥市場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同質化的仿制藥企業將尋求抱團取暖,那些有雄厚研發底蘊、健全銷售網絡和強大整合能力的藥企將有機會逐漸發展成為平臺型藥企集團。
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與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帶來了慢病藥和兒童藥等細分市場的機會
2015年到2035年,我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人口占比提升到29%。由于老齡群體免疫力較低,導致患病率較高;且老年人多發慢性病,需要持續用藥,耗費較高,老齡人口將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將為醫藥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10-2014年,我國每年新生兒約1600萬。全面放開二胎后,預計頭五年新生兒每年增加500萬左右。我國制藥企業總計約6000家,但專業兒童制藥企業卻只有10家左右。我國12歲以下人口已經超過2億,且兒童免疫系統處于發育健全階段,屬于易患易感人群,兒童用藥市場需求量巨大,蘊藏著眾多的發展機會和巨大的創新空間。
生物技術持續火熱,精準醫療孕育萬億級市場
2015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全球范圍內,CAR-T、CRISPR、ctDNA、單抗等生物技術逐漸得到驗證,并應用于疾病的早期發現及精準治療。雖然該類技術處于探索階段,但這些技術的研究探索、臨床試驗及驗證后的診療應用都將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初步估計可達萬億規模。
篇8
活動旗下九大板塊中,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和亞洲電影大獎(AFA)吸引了諸多媒體和本地觀眾的關注;作為面向影視業內的板塊,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年熱鬧程度更勝以往;亞洲電影投資會(HAF)保持了一貫的亞洲視野;從展會上的消息和項目來看,香港電影前兩年開始出現的回歸趨勢在持續――和當前的內地一樣,香港也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本地市場的發展上,尤其是富有當地特色的港產類型片和創作新人培養。
港味濃郁
本屆活動的“港味”異常濃厚。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閉幕片都有強烈的香港味道。開幕片有兩部,一部是彭浩翔的《人間?小團圓》――在香港,影片片名是《香港仔》。另一部開幕片是香港著名導演陳果的新作《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而閉幕片是以港味著稱的本地導演林超賢的新片《魔警》。
Filmart歷來都是華語電影的風向標,尤其是對于香港電影公司,以及制作、創作以香港為主的項目來說。但今年的港式大片數量是近年來最少的。
以寰亞2014年的片單為例,該公司今年的7部自產新片中只有一部張學友、張家輝、余文樂主演的《赤盜》算是大片。其他有一點話題的項目包括《沖上云霄》電影版和黎明的導演處女作《啥酒神》。寰亞今年的項目中還有一部港產3D動畫電影《小金剛紐約大冒險》――這是該公司制作的首部動畫片,黎明出任該片監制。
寰亞今年新片的規模、量級相比往年落差明顯。去年Filmart期間,該公司同時推出了杜琪峰執導的《盲探》《毒戰》兩部大片,一時風頭無倆。而作為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杜琪峰今年在Filmart只拿出了一部《單身男女2》。
寰亞的排片在本地電影企業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香港其他主要電影公司2014年的排片也基本是以一部本地或合拍的較大制作壓陣,其余項目大多以愛情、喜劇和驚悚兩大陣營為主。
從制作公司的“生產計劃表”不難看出,香港電影固本本地市場的思路清晰可見,不少喜劇片大多追求更多的港式風味,而驚悚類型一開始似乎就未考慮內地市場。
近兩年香港電影的回潮,使得一些更具“港味”的明星和導演得到了更多機會。杜汶澤、任達華、張家輝等本地明星近年就都有多部主演電影推出,尤其是前者,目前幾乎是香港本地喜劇的一號代言人。導演界的代表人物當屬彭浩翔,其今年有兩部新片推出,其中 《人間?小團圓》將于5月8日上映。雖然素來“港味”十足,不過彭浩翔也在嘗試更多可能。他今年的另一部新片是主要針對內地的《撒嬌的女人最好命》,該片由黃曉明、周迅主演,是華誼兄弟2014年的力推項目之一。
本屆Filmart期間,彭氏的正在電影公司與美國的Story Mining & Supply達成了新片協議,計劃與美方創作人員合作拍片。
近年來拍片機會多多的林超賢,他的選擇跟彭浩翔有些類似。林超賢今年與英皇合作了兩部新片,其中吳彥祖、張家輝主演的《魔警》即將于4月18日上映。此外,繼去年的《激戰》在內地和香港兩地成功賣座后,林超賢今年將再次執導一部運動勵志電影,以賽車為題材的《破風》,該片的主演是來自臺灣的彭于晏和阮經天。
合拍大片減少
今年,各香港公司在Filmart的大項目不多。香港本土另一家重要公司寰宇,了4部新片,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耗資1200萬美元的陳木勝新作,一部“《午夜狂奔》式的動作喜劇”。
王晶的星王朝則在籌備《澳門風云》續集,仍將由周潤發和謝霆鋒領銜。星王朝今年另一部規模較大的片子是羅永昌執導的新《跛豪》。
市場關注度較高的新片還有 《竊聽風云3》,該系列的前兩部在內地的票房表現非常不錯,據悉麥、莊組合的這第三部電影將比前兩部更“港味”。
其實,香港本地的大制作數量并未有太多下滑,“大片減少”主要是由于面向內地市場的合拍大片減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兩地電影業的互融已相當深入,很多資深香港導演,如徐克、陳可辛等如今都已習慣了完全在內地拍片。此外,兩地合拍大片以往過于集中在古裝、動作類型,而這一領域近兩年在市場上已然式微。去年的Filmart上此類型尚有《忠烈楊家將》和《白發魔女之明日天國》兩部規模較大的影片,而在今年的Filmart上,甄子丹主演的《3D冰封俠》勉強有這類片子的味道,天馬影業計劃在明年開拍的3D版《葉問3》似乎也可計入,該片主演同樣是甄子丹;另一方面,由于名導大多北上不歸,香港電影把更多精力放到了本地創作新生力量的培養上。跟當前的內地一樣,香港電影如今也是新人挑大梁。寰亞今年最受矚目的新片《赤盜》即由《寒戰》的兩位新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再度聯手執導。而英皇在Filmart期間重點宣傳的新片中,任達華和古巨基主演的警匪片《沖鋒車》由資深編劇劉浩良執導,該片也是其導演處女作。今年香港電影發展局和香港電影節還首次在HAF上發起了“綠燈行動”(Operation Greenlight)項目,計劃每年投資拍攝兩部由本地電影專業院校學生編導的劇情長片。
內地和香港電影都更關注本地市場的深入開掘,兩地之間的電影合作、合拍似乎遇到了瓶頸。內地影片在香港以及東南亞市場始終難有大作為。今年Filmart期間,之前在國內大賣的《北京愛情故事》正在香港上映,雖然負責該片當地發行的英皇做了很多工作,但業內外都不看好其市場表現,“香港沒有人愛看這種北方的電影”,一位本地的電影業內人士斷言。
與此同時,香港電影在內地同樣有些進退兩難,即便在同為粵語地區的廣東、廣西地區。雖然當地已有放寬港產粵語片進入的政策,但香港電影近幾年在這塊市場發展不大。“即便有CEPA,對我們來說,現在的內地市場還是太復雜太多變。”香港資深制片人、寰亞前CEO莊澄說。
雖然合作關系相比以往略顯曖昧,但進一步深入合作依然是內地、香港兩地電影業的發展大勢。香港電影目前似乎對本地的各種投資小、制作靈活的小制作更感興趣,但其市場空間畢竟不大,能像《低俗喜劇》那般賣座的終究是少數。另一方面,雖然兩地合拍大片近來遇到不少難題,但在市場上真正能引起大動靜的還是此類制作――本屆Filmart上,制造了最多話題和關注的項目是姜文的《一步之遙》,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在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實現了橫掃。
現實是,規模日益龐大的華語市場需要大片驅動,內地和香港電影目前需要找到新的合作、合拍模式。內地和香港在大片領域的合作減少,或許會進一步推動內地和國際電影界的直接合作,這可能會導致香港電影戰略地位的進一步削弱。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就中國題材的電影而言,我不認為好萊塢能夠比中國影人拍得更好。”寰亞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電影應該對自身的發展抱有信心。
Filmart和HAF 人氣依舊
缺少大片和大明星,本屆Filmart的新聞點遠不及去年。對于各路內地媒體來說,今年的香港顯得有些平淡。
但行業市場表現則是另一番景象,本屆Filmart人氣高漲,現場始終人群擁擠,會場的無線網絡持續處于堵塞狀態。根據主辦方的統計,今年展會共吸引了32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770家公司參展,較去年的700余家增長明顯。本屆展會期間舉辦的專業研討會、新片和交流活動有70多場,此外還有400多場業內試映會,其中全球及國際首映新片超過80場。
Filmart仍然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影視展,價值依然相當突出。相比內地的同類活動,其作為交易市場的實際功能更為明顯,開放度更高。無論是好萊塢大牌還是海外的獨立制作、發行公司,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Filmart在國際電影界的“資歷”也是一個有利因素。對于很多國際電影公司而言,在柏林和戛納之間的3月份到香港參加Filmart已成慣例,“香港是一個和合作伙伴跟進聯絡的重要地點”。
Filmart也是很多海外公司試探亞洲市場的起點。法國資深動畫企業Futurikon這次帶著新片《昆蟲總動員3D》(Minuscule:Valley of the Lost Ants)來港,“我們是一家歐洲動畫公司,海外發行經驗并不豐富,我們希望能在Filmart廣泛接觸亞洲各地的相關公司。”該公司國際發行負責人Fazia Madouni說。
Futurikon來Filmart參展經由法國電影聯盟(UniFrance)組織。事實上,各地行業協會組織聯合設展的模式在Filmart相當流行。今年的會場中,美國館、加拿大館以及韓國館都相當引人矚目。俄羅斯等國今年也首次以集體展臺的形式參展。
和Filmart一樣,第12屆HAF也延續了不俗人氣。
在活動進行的3天里,預約榜上大多數項目的狀態都是“約滿”。今年的HAF總共有來自11個地區的29個項目入圍,其中來自各地新人導演的項目占絕大多數。實際上,本屆HAF的入圍項目中,只有來自菲律賓的導演布蘭特?門多薩(Brillante Mendoza)算是國際電影界的成名人物,這位2009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得主,今年一人帶來了兩個項目。
HAF和上海電影節之前的創投單元比較接近,都力圖平衡商業和文藝型電影。本屆HAF的入圍項目種類多樣,從商業喜劇、犯罪類型、公路片到紅燈區、同性戀題材,其中不乏劍走偏鋒者。相比國內的其他創投平臺,HAF在題材、口味等方面要更為開放。“這也是我們選擇帶新項目來香港的原因之一。”本屆HAF入圍項目《被水催眠》的監制沈說,她之前監制了剛剛在國內上映的《白日焰火》。
今年,臺灣新人的項目在HAF上也有不錯表現。HAF頒出的香港以外地區大獎被《逆光飛翔》導演張榮吉的新片《私家偵探》奪得。
內地企業 視野更開闊
今年,展會中來自中國內地的展商超過150家,加上臺灣和香港本地的展商,中國影視企業數量占比所有參展商數量四成以上。
大多國內展商借助行業協會組織的集體展臺參加Filmart。以往主要是通過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今年除了海推公司,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協會、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等單位也組織了聯合展臺。杭州等地區還推出了地區展館,山東省、四川省及廣東省今年都是首次通過這種形式在Filmart設展。
獨立來港設展的內地企業也不少,尤其是近兩年較活躍的公司,比如去年收購動作多多的華策影視,還有最近憑驚悚片和小清新在內地打出些名氣的福建恒業,它們的展臺都比較顯眼。低調者當推華誼兄弟,雖然公司帶來的新片數量不少。除了彭浩翔的新作, 華誼推廣、銷售的新項目還有劉德華主演的《失孤》、顧長衛的《微信時代的文藝愛情》以及張婉婷、羅啟銳組合的新片《三城記》。《三城記》由內地影星湯唯主演。
Filmart是國內企業嘗試對外合作的重要窗口。要知道國際市場也不是只有好萊塢大公司,海外合作的可能很多元。展會期間,傳出的中外合作消息不少,比如大盛娛樂正在拍攝中的3D大片《鐘馗傳奇》,該片特效將由憑《指環王》蜚聲全球的新西蘭維塔工作室(Weta Studio)操刀。韓國樂天則把公司2012年的《大明星》翻拍權賣給了中國公司,據悉該片的中國版將由《北愛》的制作團隊制作。原奔馳中國公司的副總裁蔡公明發起了一家新的制片公司,并購買了一套意大利愛情喜劇的中國翻拍權。
同時,中外合拍也有新成果推出:翻拍自法國《蝴蝶》(The Butterfly)的《夜鶯》(The Nightingale),有可能于5月份中法同步上映,這也是兩國正式簽署合拍協議后的第二部中法合拍電影。
本屆Filmart上,東南亞市場購買華語片的熱情超過以往。例如新加坡最大的華語片發行商 Clover Films,在展會上一口氣買下了十余部華語新片,除了港產的《沖鋒車》《赤盜》,也有國內的《無人區》和張藝謀的新片《歸來》。公司總經理林德表示,除了新加坡,華語片近年來在馬來西亞的表現也不錯,“我們今年計劃在馬來西亞發行10部華語電影,在新加坡的目標則是25部。”
除了項目合作,跨界互動也在不斷深入。
篇9
轉型走到關鍵時刻
加快轉型升級是我國農藥行業“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核心。多年來,雖然我國農藥產能和產量嚴重過剩,但是憑借價格和出口優勢,依舊保持著產量、產值、銷售、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2011年,我國農藥出口到181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出口國家最多的一年。但是在農藥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經營秩序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由于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日趨迫切,我國高毒農藥將面臨進一步禁限用,國家在一批高環境風險品種的出口和退市方面也將采取一些措施。張文明在論壇中透露,由于生產工藝對環境污染比較大,國家正在研究相關政策降低或者取消以乙草胺、毒死蜱為代表的高環境風險農藥產品的出口退稅,以推進產業的轉型優化升級;農業部也正在牽頭研究百草枯劑型的問題,可能下一步對百草枯的水劑將進一步的禁限用。相關政策的逐步推進讓農藥行業轉型升級走到了關鍵時刻。
技術升級迫在眉睫
張文明介紹說,高環境風險農藥品種的淘汰是必然的,但是相關部門更傾向于通過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來逐步推進,以促進農藥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農藥行業來說,當務之急是用科技支撐創新,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
據介紹,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之后,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歐美大國再次重新規劃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戰略,提出走“再工業化”之路。同時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全球產業結構正在進行深刻的調整。因此,在壓力與競爭中,我國農藥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得異常尖銳。
目前我國農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研發的資金占主營業務收入僅為0.7%,相比發達國家的10%~20%差距太大。同時產業結構還不太合理,行業集中度偏低、產能過剩的問題突出,產業布局和區域能源、資源承載能力不相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還有待增強。另外過度依靠投資帶動和出口帶動,以及資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也值得重視,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在全球經濟大變革、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變化的今天,將越來越受到限制。
品牌口碑決勝市場
據介紹,目前我國農藥行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品牌。很多農藥產品出口之后,已經看不到生產企業的標識。因此,要實現農藥生產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除了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外,企業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也必須重視。
篇10
論文摘要:為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許多省市開始推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能否實現預期目的?作者總結一些地市會考監考中的經驗教訓,認為只有像高考一樣嚴格監考,才能促使中學積極實施國家的課程方案,重視薄弱學科、重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陜西省教育廳決定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學生開始,實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在此之前,已經有幾個省市公布學業考試實施方案。
實行全省統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學生相關科目學習是否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檢查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證普通高中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教育教學,有利于監測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不斷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和水平。它對于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對于新課程背景下考試評價制度的重建,鑒定評價高中學生學習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考試結果將是高等學校招生選拔的主要參考依據。
但是,實施高中水平考試要實現預期的目的,從會考的經驗和教訓看,關鍵是要嚴格考試紀律。
長期以來,許多省市實行高中會考。國家教委明確指出:“實行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加強教育管理,推動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給中學以正確的導向。”實施會考的初衷是為了使學校由過去只重視高考升學率轉向重視合格率;教育教學從面向少數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大多數學生達到高中畢業的實際文化水平;促進學校按教學計劃開設各門必修課程,加強教學中的薄弱學科、薄弱環節,克服偏科現象;同時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以現代教育測量和評價理論為指導,科學評價學生個人和群體學習質量和學校教學水平。
實施會考十幾年來,眾所周知,絕大多數學校還是只重視高考升學率,不重視會考,許多學校只開設高考課程,不開設高考不考的課程;教學仍然主要面向升學有望的學生,背離了“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會考成績的公信度與權威性喪失,誰也不會用會考成績來評價學生個人學習質量和學校的教學水平。高中會考制度各項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是應試教育的頑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領導與教師都不重視會考,以至于許多地方會考的監考形同虛設,姑息學生考試作弊。
某地的幾個學校在最近幾年,高二理科學生沒有上過一節思想政治課,學校甚至沒有給理科學生購買高二思想政治課教材。同樣,高二文科學生也沒有上過一節物理、化學、生物課。但是,這些學校的學生近幾年的政治課會考成績不是“很好”,而是“相當的好”。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校文科學生的物理、化學、生物會考成績也是相當的不錯。學生們毫不掩飾——如此大面積的“好成績”都是集體作弊的結果。
來自各個學校的監考教師都知道學生根本沒有學過一些課程,如果嚴格監考,許多學生會考成績會不及格,將無法取得畢業證,無法參加高考,可這并非是學生的錯,故而監考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嚴格監考,有些教師由于無法面對兩難的處境,只好拒絕監考。學生當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嚴重,但是又沒有學過相關課程,在監考不嚴的情況下,只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對會考也不十分重視,大家都清楚當地中學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沒有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如果嚴格監考會導致當地學生大面積不及格,這會影響到自己的政績,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于會考監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過場,口頭上講得非常嚴格,實際上采取放任的態度。因此,盡管省關于會考監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規定,有各種各樣的違紀處罰辦法,但那只是為考前培訓做樣子而已的。
于是,本應非常嚴肅的省級考試,其考場紀律遠遠不如學校的平時考試;本該具有十分權威性的省級水平測試的成績卻完全不能夠代表中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這樣的考試已經喪失了當時的功能,除了增加學生負擔、擾亂正常的教學計劃之外沒有多少積極意義。
會考監考不嚴,還造成嚴重的負面作用。除了直接影響學風,還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消極影響。學生參加會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實人,做老實人太吃虧了。那些平時在各個方面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在會考面臨道德和利益的沖突時,也大都選擇了作弊。這種會考實際上給學生上了一堂消極的政治課,它完全背離了會考推行素質教育的初衷。
課改以來,許多學校認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國家要求的課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開設,包括一些必修課;或者不按規定課時開課。什么研究性學習、什么通用技術、什么校本選修課,統統不管。反正學生學分由學校給予,學校還能讓學生不畢業?學分認定時堅持寬松原則,甚至沒有開的課程如通用技術等,學生的學分都一個不會少。
現在要實行學生學業考試了。這是一個正確的導向,有利于學校推進新課程的實施。但是,這次學業水平考試如果依然采取以往會考監考的那種形式,則不僅不能達到目的,還會事與愿違,造成更惡劣的社會影響。
所以,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關鍵在于嚴格考試紀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像重視高考那樣重視學業考試,要求監考像高考監考一樣嚴格,督查要像對待高考一樣認真負責,還要啟動高考的現代化監視技術、電子屏蔽技術,考生和監考考試違紀也要與高考違紀同樣處罰,并且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只有這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才會重視學業考試,學校才會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開課,才會關注每一個學生,才能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印發《陜西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陜教基[200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