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5: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務籌劃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我國企業稅務管理的工作較為復雜,特別是稅務表格的填寫非常麻煩。另外,企業的經營者和財務管理者由于接觸稅務管理時間過少,并且對現代企業稅務管理理念的認識不夠,使得企業稅務管理人員難以更新稅務管理的理念。因此,企業的稅務管理只是簡單的報稅和納稅,難以認識到稅務管理工作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阻礙了企業對各項投資活動以及經營活動的預先籌劃和安排,這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籌劃成本觀念欠缺。
很多企業對稅收籌劃成本欠缺足夠的考慮,尤其對機會成本概念難以正確理解。合理、有效的稅收籌劃能夠為企業減輕稅收負擔,并且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也需要為此支付一定的籌劃成本和費用。比如,如何選擇正確的稅收籌劃方案,需要企業承擔學習稅收法律政策的費用;對稅收籌劃人員還應支出培訓費用,給稅務中介機構還應支付稅收籌劃的費用,以上這些都是企業稅收的籌劃成本。當籌劃成本低于其產生的收益時,那么這是成功的稅收籌劃;如果籌劃成本高于其產生的收益,則表明該稅收籌劃是失敗的。
二、加強企業稅務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利于降低稅收成本。
稅務開支是企業當中一項重要的成本支出,并且具有較高的風險,對其加以控制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稅收費用支出的多少對企業利潤的高低有重要影響,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最適合的稅務管理方法,從而將稅務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進而不斷提高利潤,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稅務管理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影響甚大,為了做好稅務管理,企業需要定期給稅務管理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和道德教育,從而提高稅務管理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增強其工作責任心,更好地實現稅務管理的目標。稅務管理水平提高能夠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進行稅務管理能夠更加及時地了解國家的稅收政策,并根據政策相應地調整企業的投資方向,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造,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
(四)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有利于避免企業涉稅風險。
企業涉稅風險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稅收違法的風險、負擔稅款的風險、企業信譽的風險、企業生存發展的風險。假如企業遇到這幾類風險,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稅收成本,一旦企業信譽受到影響,將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對企業稅務加強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稅收成本,同時降低或者避免企業涉稅的風險,這是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必要措施。
三、優化企業稅務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及完善稅務管理部門。
近些年,我國稅法不斷得到完善,稅法的體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如果還是單純依靠會計以及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稅務管理,對企業稅務工作的開展難以起到推動作用。因此,為了保證企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得以發展,需要建立專門負責管理稅務的部門,并且對管理體系加以完善,還需要聘請對稅收管理非常熟悉的高技能人才,及時地關注國家對稅收政策的調整,再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符合企業發展特點的納稅方案,盡可能地減少稅務方面的潛在風險。此外,企業應當定期地對企業稅務狀況進行總結和研究,建立稅負標桿率,以行業的平均稅負為標桿,正確認識企業自身的稅負狀況,保證企業的稅務管理能變得更加規范和合法。
(二)提升稅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稅收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涉及到稅務種類逐漸增多,并且稅務情況復雜。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素質也應不斷提高,不僅要有扎實的稅務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有較強的計算機水平,并且對法律知識也要精通,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也要相應跟上。企業應當重視對稅務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加強業務和技能培訓力度,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的認識和掌握。在培訓方面,可以采取定期、短期培訓,還可以采取多渠道崗位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等多種方法。當然,對普通員工的培訓也不能忽視,加強稅法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幫助全體員工樹立正確的納稅觀念,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企業稅務風險防范。
企業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數額或者沒在規定的時間內納稅,那么就會遭到稅務機關的處罰,嚴重的話會追究刑事責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以及稅務環境的變化,企業會面臨更多更復雜的稅務風險。由于一些企業自身的制度、流程不規范、核算出現錯誤或者是經營方式存在缺陷,這些都會給企業造成稅務風險。而且只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稅務風險隨時都會出現。因此,企業應當制定完整的措施進行全流程的風險控制,保證事前預測分析,事中做好風險識別和監督,從而保證風險防范是真實有效的。此外,企業還應做好相關的內控工作,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四)加強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篇2
關鍵詞:現代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范
由于納稅籌劃在我國起步晚,很多中小企業對納稅籌劃的認知度不高,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因產權關系不明確等各種復雜原因,導致企業管理層對納稅籌劃不夠重視。在此過程中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的納稅籌劃表現出諸多問題,納稅籌劃的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
一、我國企業納稅籌劃的現狀分析
1.良好的法律環境。我國稅收法律制度既規定了納稅人的義務,也保障了納稅人的權利,納稅籌劃就是納稅人合理利用稅收法律制度權利的具體體現。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國家提倡企業對納稅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鼓勵企業選擇最有利的納稅方案進行納稅。我國的各種稅收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比如我國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稅率,修改了稅收優惠政策,規范了減免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越權減免的現象。納稅人可以根據稅法的規定充分運用申請辦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的權利。另外,新《企業所得稅法》也明確了各種優惠政策,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2.面臨的內外部風險。納稅籌劃活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盲目地進行稅收籌劃,結果可能事與愿違。現階段我國的稅收環境復雜,法律制度不健全,具體的稅收條款不完善,納稅策劃人可能會對稅法的理解有偏差。對稅收法律理解不透,對稅收政策把握不準,納稅籌劃過程中就很容易觸犯法律,使納稅籌劃變成偷稅行為。納稅籌劃還需承擔經濟環境變化以及稅收執法人員意識的風險。納稅策劃人必須及時了解、把握稅收政策的變更,以便策劃出最優利于企業的納稅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稅務機關對納稅籌劃的認識存在偏差,有些稅務機關對納稅籌劃有消極抵觸的情緒,以各種借口不予以支持配合甚至阻擾,這些都是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承擔的風險。
二、納稅籌劃過程中的防范風險及對策
1.事前防范。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事前防范是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進行的風險控制,通常運用在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首先要確定目標,包括短期和長期目標。在確定了目標之后,就需要大量搜集信息,包括企業自身的納稅信息,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等方面。只有充分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準確地判斷企業將來的發展趨勢,才能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的納稅方案。對于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納稅策劃人需要熟練掌握,并從中找出能為企業納稅提供便利之處。納稅人要化解納稅籌劃的風險,確保納稅籌劃方案的成功,就必須加強對從事納稅籌劃業務的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精通國家稅收政策和企業財務會計知識,制定正確的納稅籌劃方案,正確地組織實施納稅籌劃,確保籌劃方案的成功。另外,為了在事前降低納稅籌劃的風險,應提高納稅籌劃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溝通與協調,通過培訓提高企業稅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如果企業依法納稅和納稅籌劃的意識很強,籌劃人員嚴格依法精心設計納稅方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風險,達到事前風險防范的目的。
2.事中控制。納稅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是指企業在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和執行過程中進行的風險控制。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涉稅票據憑證,如各種發票、稅收減免文件等資料,財務人員需要恰當處理和妥善保管,為納稅籌劃提供依據。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過程中,需要經常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稅務機關對一些納稅策劃活動的態度,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要求,避免產生誤解,防范稅務風險,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的渠道,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在納稅籌劃的執行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涉稅情況,編制與納稅相關的手冊,并注明該部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哪些環節發生了繳稅的義務,如何計算應繳納稅款,以及為了實現整體納稅籌劃的目標,該生產環節應該注意的問題,從而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更有效的實施。
3.事后防范。納稅籌劃風險的事后防范是指企業在納稅籌劃執行之后,對納稅籌劃進行綜合評估,主要目的是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不斷提高企業納稅籌劃的水平。事后防范主要可以從納稅籌劃前后企業稅收負擔比率、納稅違規情況、機會成本以及納稅籌劃成本率等方面進行分析。
進行納稅籌劃事后防范,還需要對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關系進行綜合評價。由于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納稅籌劃的成效,因此在納稅籌劃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中都需要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在納稅籌劃事后,需要全面評價和分析與稅務部門的關系。對于較好的改善了這種關系的方案,企業應該繼續利用,繼續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比如,企業經常向當地稅務機構解釋公司的定價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務機構的反避稅調查。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事后防范,需要合理利用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降低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
納稅籌劃不僅是一種節稅行為,也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進行納稅籌劃,要注意進行風險防范,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會計制度和其他經濟法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納稅籌劃技術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知和掌握,并在企業發展道路上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瑞.現代企業納稅籌劃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07:128.
[2]奧百寧,陳舒紅.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及其防范[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2,02:93-94.
[3]康娜.論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及其防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4 :57-59.
篇3
要想做好海外EPC項目的稅務管理,需要關注三個階段和兩條線索。三個階段是指:合同簽訂前的稅務籌劃,合同開工后的管控落實,項目結算后的總結培訓和評價;貫穿在這三個階段的兩條線索是國內的稅收優惠和國際的稅務風險規避。下面按這三個階段來進行闡述。
一、海外EPc項目合同簽訂前的稅務籌劃
海外EPC總包項目的稅務管理在初期階段主要是進行稅務籌劃,籌劃的主體是企業稅務管理部門,這一階段籌劃的重點在于了解并利用好國家對“走出去”企業的鼓勵優惠政策,同時通過調研考察和磋商,全面了解國外相關稅收政策,思考合同如何報價,解決合同的稅務條款如何簽訂以及由什么樣的主體來簽訂合同等問題。
(一)利用好國家對海外EPC項目的鼓勵性稅收政策
1.在流轉稅方面,相關稅收政策主要集中在免稅以及出口退稅上。根據“營改增”的相關免稅規定,試點地區的單位和個人向境外單位提供的研發服務和設計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營改增”試點從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這意味著所有走出去企業EPC項目的設計部分(E部分)增值稅都可以享受零稅率的優惠。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出口貨物勞務增值稅和消費稅政策的通知》的規定,對于采購部分(P部分),對外承包工程所需要出口的機器設備、原材料、施工機械和中間產品,甚至連生活用品在內,都可以按規定享受退(免)稅政策。國家實行全額退稅或者提供較高退稅率的鼓勵性政策,對其可以免征或者退還出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以降低企業稅負,增強“走出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建筑安裝部分(C部分),根據營業稅條例關于境內企業在境外提供建筑勞務可免征營業稅的規定,“走出去”企業只要及時辦理了減免備案手續,就可以減免這部分的營業稅。
2.在稅收協定方面,截止2013年4月底,我國已對外正式簽署99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其中96個協定已生效,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簽署了稅收安排。通過稅收協定,企業可以享受到的協定待遇包括:
(1)稅收協定優惠待遇:在項目所在國不繳納所得稅或享受減免稅。一般情況下,協定優惠于所在國國內稅法,依據稅收協定的規定,“走出去”企業從項目所在國取得的分紅、租金、資金利息、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所得等,可享受減免全部或者一定幅度的優惠待遇;“走出去”企業在項目所在國從事承包工程活動,營業活動時間未超過有關稅收協定規定183天或者僅從事輔活動的,可免于在該國征收所得稅;在一定條件下,“走出去”企業派遣的項目工作人員在境外工作所獲報酬在該國可以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2)避免雙重征稅:在境外開展EPC總包項目不管以何種形式的主體來簽約,由于跨國所得的必然存在,一定會產生雙重征稅問題。利用稅收協定獲得稅收抵免,可以有效降低“走出去”企業稅收成本。協定一般規定在項目所在國已經納稅的所得,在計算我國境內應納稅款時,應通過抵免、扣除或者免稅等方式處理在境外的已納稅款。特別指出的是,如果“走出去”企業在項目所在國享受的減稅、免稅額等優惠待遇,也可以依據稅收饒讓的規定,視同已按項目所在國稅法納稅,從企業應納稅總額中限額抵免。
(3)避免企業受到歧視待遇和解決跨國涉稅糾紛等。比如有些企業在印度實收EPC項目時,通常企業認為設計及采購合同無需在當地納稅,然而當地的稅務局可能有不同觀點,由此產生的稅務爭議可能曠日持久。如果企業認為項目所在國違背了稅收協定的無差別待遇原則,對其形成歧視待遇時,就可以利用稅收協定向省級國家稅務局或地方稅務局申請啟動相互協商程序,由國家進行雙邊磋商來維護企業稅收權益。
3.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參照稅收協定和有關法規,“走出去”企業在我國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可以依法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款。抵免方式有直接抵免和間接抵免兩種。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對企業境外所得的抵免采用“分國不分項”的辦法。即在計算抵免限額時,企業來自不同國家的所得只能單獨分別計算,不能合并計算;而在計算所得稅抵免限額時,不再區分種類,對同一個國家的全部所得,采取合并計算的方法。
4.在關稅和印花稅方面,我國政府目前對一些出口商品征收較低稅率的關稅或者免征關稅。對于海外EPC項目中出口的機具、設備以及原材料中,只有少部分未經過加工的鋼材繳納關稅,一般經過加工的產品不僅不征收關稅,還實行出口退稅。當然,相應的產品種類繁多,有的還處在不斷的變化中,因此需要企業要實時關注相關產品關稅政策及其變化。在印花稅方面,如果由境外子公司與業主在境外簽訂的建筑安裝合同,并且也不帶入國內使用,則該合同也不需要貼花。
由于EPC項目一般分為OFFsHORE(含E.P部分合同)和ONSHORE(含C部分合同)合同兩部分,所以相關的稅務管理也分為國內國外兩部分來進行,企業需要按照統一籌劃、科學合理、相互銜接、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進行籌劃。國內主要關注國家優惠政策,國外主要考慮國際稅收籌劃。
(二)海外調研途徑及關注內容
對于初次“走出去”的企業,海外EPC項目從編制預算階段開始,就要進行稅務管理方面的調研考察。調研考察的途徑主要有:
1.大使館以及經參處:我國在該國的權威機構,具有政策導向性;
2.項目所在國的中資企業協會和兄弟單位:了解他們的操作模式、前期項目稅務管理的經驗教訓;
3.業主以及項目所在國專業咨詢機構:了解當地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業主在項目中打算承擔的稅負和責任;
4.網絡:俗話說“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谷歌”,要善于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進行資料的篩選、收集整理和思考加工;目前比較好的網站有商務部、國稅總局、各國的經參處等。
調研考察的內容主要有:
①項目所在國與我國以及其他國家之間的稅收協定;
②國外項目所在國的稅法體系,確定與項目相關的稅種,對這些稅種的法律進行重點研究,關注稅收優惠;
③項目所在國的有關技術及設備引進的法律法規;
④項目所在國的進出口法律法規,以及進口機具材料的稅收優惠政策;
⑤項目所在國的公司法,工商管理類法規,海外會計、經濟、合同、商務、票據及投資等相關法律法規;
⑥項目所在國外匯管理的法規。
經過學習調研后,企業稅務人員就要總結稅務要點,協助預算部門編制預算。進行稅務條款的籌劃,幫助合同的簽訂。
(三)海外EPC項目合同稅務條款的籌劃
合同價格的確定和合同的稅務條款密不可分。海外EPC項目常見的合同稅務條款,一般分為幾種情形:
一是業主負責項目所在國全部的稅務,總包方僅承擔國內的稅務。如果是這樣,就要在合同中清楚的寫明有哪些稅種,如何繳納,以誰的名義繳納以及繳納的時間及形式等。如果涉及分包,還要明確分包是否由業主來負責,一般這種情況我方僅承擔協助義務。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合同總價。風險在于很多稅種的納稅主體是總包方,如果業主反悔或者耍賴,總包企業就會會非常被動,所以要督促業主方切實執行合同,同時也可以按概率計算這部分的稅務成本,必要時可以加成到合同價格中。
二是業主承擔部分責任,總包方除承擔國內的稅務,還承擔項目所在國的部分稅務。比如說業主承擔項目所在國關稅、流轉稅及其他政府收費,總包方承擔收益稅,此稅種通常包括公司所得稅、營業利潤稅和個人所得稅。如果是這樣的話,需要在合同中明確稅種,具體怎么繳納以及由誰來繳納。比如尼日利亞的扣繳稅,如果應該由總包方承擔但是由業主扣繳,則需要業主在繳納時以總包方的名義來繳納。這種稅務承擔方式下的EPC總包方的稅務管理部門需要提前和預算部門合作,要考慮好稅負對合同價格的影響,盡量轉嫁到業主方,同時要做好onshore和offshore合同的分拆工作。在與分包企業簽訂分包合同時,也要明確相關稅務條款。
三是總包方自己負全部的責任,業主不承擔稅務責任。這樣的話需要充分吃透當地稅法,聘請當地的專業人員協助總包方,同時要盡量爭取業主的配合。首先看看哪些稅種可以免,以什么方式免,全力爭取免稅優惠;如果不免,分清重點稅種進行測算和管理。一般來說,所得稅、增值稅、個稅、扣繳稅等是“走出去”企業EPC項目必然的重點。
一般來說,海外EPC項目因為涉及的國家不同,稅制差異比較大,稅務環境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好的辦法是在合同中規定由業主負責繳納項目所在國的應納稅金,而“走出去”企業負責國內的應納稅部分。如合同規定均由總包方納稅,則應該了解清楚稅種和稅率,與預算部門配合進行測算,必要時聘請當地誠信專業的稅務師事務所進行協助,可將稅金加成到合同總價中,在投標和簽約時都予以充分考慮。
(四)海外EPC項目合同的簽訂主體的籌劃
合同稅務條款及總價確定后,要考慮選擇最優的簽約主體來進行簽約。目前海外EPC總包項目常見的簽約主體主要由以下幾種:一是以母公司/分公司(代表處)名義;二是母公司直投的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名義;三是母公司間接控股的子公司或者合資公司名義。各自的優缺點如表1。
綜合考慮,本著流轉環節少以及簡單化的理念,遵循海外稅務管理以稅務遵從和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原則,可以把EPC合同分為兩個部分進行簽約:EP部分主要工作在國內,為OFFSHORE合同,也稱為離岸合同,主要的納稅環節在國內,這部分合同由母公司和業主簽訂;而EPC合同的C部分主要工作在項目所在地,為ONSHROE合同,主要納稅環節在項目所在國,“走出去”企業在“走出去”初期以直接控股子公司和合資公司作為簽約主體為較佳選擇方案,如果相關海外稅務管理經驗比較成熟,相關環節稅務風險可控,也可以考慮以間接控股子公司或間接控股合資公司為簽約主體。當然,在業主同意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利用EPC合同的特殊性,在EPC合同中進行合理拆分,在總價不變的情況下,將建筑安裝部分的比重適當降低,最好能保證公司在項目所在國實現盈虧平衡或適度盈利。這樣可以避免項目所在國稅務的不必要的風險。
二、海外EPc項目合同執行階段的稅務管理
(一)EPC合同執行階段國內的稅務管理
1.開具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
為避免雙重征稅,企業在合同簽訂后應該及時到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申請開具《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然后向對方國家(地區)提供,并申請享受稅收協定規定的相關待遇。
2.免抵退及減免稅優惠備案
對于設計部分的增值稅零稅率,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并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在申報辦理零稅率應稅服務免抵退稅前,應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出口退(免)稅認定。對于建筑安裝部分(C部分),根據新營業稅條例關于境內企業在境外提供建筑勞務可免征營業稅的規定,“走出去”企業需要及時辦理營業稅減免備案手續。
3.出口退稅的辦理及管理
出口退稅對企業的利潤及資金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著重進行管理。首先要進行出口退稅登記。根據規定,“走出去”企業應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或其授權部門簽發的批準企業出口經營權的批件、工商營業執照、海關代碼證書和稅務登記證于批準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所在地主管退稅業務的稅務機關填寫《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申請辦理退稅登記證;然后才可以辦理出口退稅。
在稅務管理過程中,出口退稅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管理要點:
(1)單據準備:由于出口退稅需要附送的資料非常多,不僅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出口退稅進貨分批申報單、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已核銷證明,而且需要出口外銷發票、海外EPC總包項目合同原件及復印件等資料,有時還需要附送出口貨物運單和出口保險單,因此需要多部門分工協作來進行。
(2)時限要求:為滿足出口退稅的時限要求,企業物流部門應及時辦妥海關電子口岸信息的申報,確保自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45日內拿到報關單。將報關單的電子信息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稅務管理部門。采購部門應在收到報關單信息后15天內財務部向提交合格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3)換匯比:物流部門在報關時應保持合理的換匯成本(換匯比),國稅認可的換匯成本一般在2—7之間。
(4)增值稅票要求:采購部門負責督促供應商嚴格按照報關單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提交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應符合相關要求。
(5)其他注意事項:嚴格控制應予出口退稅貨物隨意作內銷處理。對部分航空運輸報關出口的貨物以及臨時采購且需要個人報銷的貨物可退稅部分,應先經財務出口退稅人員申報退稅后方予以報銷,做到出口退稅應退盡退。有時可以通過金融手段來促進稅務工作,比如通過保理結算來為企業融資,保理商可以盡早為出口企業出具核銷聯,助企業提前退稅。
(二)EPc合同執行階段海外項目現場的稅務管理
在落實辦理國內優惠政策的同時,“走出去”企業還要進行海外項目現場的稅務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分工協作;完善制度建設,推進風險管理;構建引導機制,提高納稅遵從;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技術支持;建立公共平臺,共享涉稅信息。通過上述手段,最終建立高效合理的稅務管理體系。
1.完善組織和管理執行體系
理順稅務管理機制、建立并健全稅務管理機構。加強海外項目稅務管理,首先必須明確界定總部和項目部相關稅務管理的職責,盡量縮短過渡期,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同時健全稅務管理機構;最后劃分稅務人員權限、明確稅務決策程序等。
海外項目部力爭做到稅務機構人員結構完整,企業總部要進行稅務業務指導,海外項目部稅務主管要負責統籌協調,具體稅務人員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同時要有效借助外部力量,可以找一些信譽高、本土化能力強的當地事務所來協助企業解決問題。
現場稅務人員及其派出公司要肩負起全部的稅務管理職責。工作職責包括收集所負責國家稅務信息,推動所屬項目稅務模式的落實和執行;跟蹤并參與所屬項目的稅務籌劃;組織實施日常稅務工作,加強當地稅務遵從,控制稅務風險。
2.進行宣傳培訓,建立內部培訓體系
海外項目部稅務管理人員在出國前,就要建立培訓手冊,就學習、工作及生活等注意事項進行培訓。要先學習、吃透EPC合同的商務條款及相關技術卷。商務卷里面一般包含稅收條款,要細細鉆研;技術卷可以了解施工過程,對企業開展稅務管理很有幫助。
出國后,項目現場的稅務人員在工作中,要進行傳幫帶活動,每個主管人員要抓緊培訓下屬,給自己留有后備力量,加強稅務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整體素質,并使項目所在國的稅務管理實行梯隊化、體系化管理。
除了財稅部門,還需要針對性對特定群體進行宣傳培訓,比如對簽訂合同的市場部;項目維護管理的項目管理部、工程管理部以及采購、物流等部門,要針對他們關心的問題或者熱點問題,全面系統的進行國內外的稅務宣傳培訓,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多了解稅務,理解稅務,配合稅務。提前溝通參與,也有利于稅務的今后工作,扭轉被動局面。
3.當地化的稅務管理措施
海外EPC項目境外機構在確定境外ONSHORE部分的合格供方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當地合格供應商;項目所在地的服務合同(含物資采購和工程分包等)應實行含稅價。
為滿足當地稅務管理和當地準則會計核算的需要,項目所在地的服務合同盡量實行當地付款。按照見票付款的原則,在收到供應商提供的合格票據后方予安排付款,并嚴格按照當地稅收法規規定履行扣繳義務。
聘請工作嚴謹、細致,恪守職業道德的當地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憑證報表的處理。也可以和當地稅務師事務所合作,讓其協助審核和編制當地稅務部門要求報送的各種稅務報表,這對總包方處理好稅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本土化后也很容易通過當地稅務部門的審查。
4.合理申報和持續籌劃
要做好項目所在國稅務基礎工作,從稅務登記、賬簿憑證到相關票據(發票及專用發票)都要嚴格進行管理。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先進安全的電子申報方法,電子化也有利于降低成本;要做到按時申報,正確申報并按時納稅。企業要關注項目所在國稅法動態,尤其是相關的優惠政策,積極進行辦理,同時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達到相關稅務要求。
各個國家經濟環境不同,稅制各異,在海外稅務管理中企業要講究科學方法,抓住關鍵環節,分清輕重緩急,對與我們合同相關的稅種、稅率和稅收優惠等主要矛盾上集中主要精力進行重兵突破、妥善解決。比如沙特EPC項目企業應主要集中在所得稅、關稅和社保的繳納上;尼日利亞項目企業主要應集中在增值稅、關稅、扣繳稅、企業所得稅及附加以及個人所得稅上。
5.進行監控及評價系統
企業既要充分利用審計、稅務稽查等外部形式對企業合規的促進作用,同時要進行風險識別工作,提前做好規避風險的準備。
企業要制定統一的稅務管理標準,通過監督評估來進行稅務管理體系的完善。運用人機結合、等級排序等科學的評估方法來進行評估,評估時要全面周詳、科學計算,不僅要系統化、制度化,還要經常化、模式化。最終達到監督評價、管理提升的目的。
三、項目結算后的稅務管理
項目結算后,對于國內部分,和項目相關的稅務單據要進行存檔整理等管理工作,主要是對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各種減免稅備案表、出口退稅單據等進行整理歸檔。例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出口貨物退(免)稅實行有關單證備案管理制度(暫行)的通知》的規定,出口退稅相關的單據保管期限為五年。
對于國外部分,走出去企業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項目子公司、合資公司的稅務狀況以及稅務當地化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是否要將項目公司注銷。如果需要注銷,需要核對債權債務關系,稅務票證要進行核銷,繳清應納稅款,進行稅務清理。如果需要存續,則需要對當地的財務稅務檔案進行歸檔整理。
篇4
由于稅法和會計核算中規定的差異,尤其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中(如業務招待費、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營業外支出、利息費用、視同銷售業務等)存在較大的差異,促進了納稅會計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企業設立專門的納稅機構和人員不僅對企業涉稅業務進行籌劃、確認、計量、登記,還須對差異進行依法調整和處理。由于各種稅費在企業支出中占有較大比重,企業稅負較重,納稅會計還要開展重要稅種業務的納稅籌劃,以提高納稅遵從度和降低納稅風險。可見,納稅會計不再像傳統會計那樣單純依據會計準則對單一業務模塊進行相關核算,而是站在整體業務鏈外,獨立地進行微觀、宏觀系統的考慮,這就必然對稅務審計工作任務和審計人員專業素質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納稅會計對稅務審計的影響
顧名思義,稅務審計就是由具有納稅檢查權的機構與人員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依法納稅和履行扣繳義務情況開展的檢查監督活動。它是稅務檢查、稽查和政府審計等各種涉稅事項檢查監督活動的統稱。由于納稅會計從財務會計中分離之后,從事納稅會計業務人員的主要工作即納稅會計的職能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納稅會計除了集中計提、繳納相關稅費外,納稅籌劃是納稅會計的主要職能。由此,納稅會計對稅務審計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
(1)納稅會計職能增強了稅務審計的吸引力
稅務審計的主要承擔者是稅務稽查,其主要是檢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相關涉稅業務是否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準確計量,正確核算,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保證稅收安全。稅務審計的審計業務制定主要是針對企業財務會計相關業務進行的。由于納稅會計的單獨設立,除了傳統的涉稅業務外,納稅籌劃成為納稅會計的工作重點。相對傳統的稅務審計業務,由于企業的納稅會計對企業整個業務流程進行了納稅籌劃,納稅籌劃對于稅務審計人員和稅務審計工作都是一個新鮮事物,納稅籌劃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極大吸引了稅務審計,這種吸引直接導致了稅務審計具體工作內容的變化,稅務審計除了要進行傳統的業務審計外,其工作重心也隨著納稅會計的職能而逐步轉向針對納稅籌劃相關流程、決策的審計。
(2)納稅業務集中性提高了稅務審計效率和效果
原來納稅業務由各個財務會計針對各自獨立業務中涉稅業務獨立核算,最后由主管會計或其他會計人員匯總繳納,整個納稅業務是分散進行的,各個財務會計由于時間、精力和自身專業素質的限制,對稅收法律法規的理解不盡相同,這就造成相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核算標準,或相關業務不能進行整體的考慮。如,在個人所得稅的核算中,企業的人員工資薪金是由勞資人員按標準核定,專門的會計人員進行審核確定,這里所確認的個人所得稅只是按照每月固定的金額扣除相應的醫療、養老等法定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后計提個人所得稅。員工的獎金、勞動分紅等往往是由其他財務會計人員進行核算,雖然二者確認計量的依據都是個人所得稅中工資薪金九級超額累進稅率,但卻都是獨立的依據這一規定,這就造成了獎金、勞動分紅等沒有達到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起征點不繳納個人所得稅,或是超過納稅起征點,單獨扣除生計費后進行繳納,這樣就造成了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情況。稅務審計中對此類業務的檢查,由于時間、精力和人員素質等原因,往往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或是只能發現部分問題,稅務審計的效率較低且效果較差。
納稅會計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整體的策劃或制定統一的標準和業務流程,再對納稅業務進行集中的核算,非稅的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業務則由其他相關財務人員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標準和流程進行確認、計量與核算,從而避免了執行標準不統一或不合法的問題。如,在個人所得稅核算中,納稅會計制定工作流程,規定涉及到個人獎金和勞動分紅等屬于工資薪金的收入統一并人工資表中核算,不單獨發放,從而避免了少納稅造成的納稅風險等。由于納稅會計對所有涉稅業務都了如指掌,稅務審計對企業進行稅務審計時,只要由納稅會計專人陪同就可清晰準確的了解企業實際的納稅情況,并且由于執行的標準是一致的,如果發現某一問題即代表相關業務都存在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納稅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二、納稅會計對稅務審計的挑戰
企業專門設立納稅機構或納稅會計進行涉稅問題的研究和納稅,從事此項工作的納稅會計都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對稅收法律法規有著較深入的理解,納稅會計增加了審計吸引力的同時,也對審計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1)納稅會計專業素質和工作技能日益提高
隨著企業對稅務負擔的日益重視,從傳統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其相關涉稅業務,轉變為專門納稅會計進行,對從事納稅會計工作的人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納稅會計區別于財務會計進行簡單的涉稅業務核算、確認和計量,要求有較高的稅務、審計、財務等相關專業素質。企業在選擇納稅會計時,也充分考慮到相關因素,故在企業中從事納稅會計多為以下人員:
①經驗型人員。企業選擇具有從事業務多年的“老會計”擔任納稅會計,這些人員多年從事企業的業務核算,對企業業務流程、業務特點有著較深入的理解,對實際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從事納稅會計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日常業務中就能發現相應的不合理之處,進行流程上或操作上的規范,避免不合理稅負。雖然這些經驗型納稅會計在專業上可能有些欠缺,但由于其專門從事納稅會計工作,有時間和機會進行系統學習,專業素質也是在不斷提高的。
②理論型人員。隨著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人才”,企業大量引進“新鮮血液”,相應的對企業財務工作人員也逐步進行擴充,招聘一些有較強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稅務和納稅方向的研究生專門從事納稅會計工作。這些畢業生由于所學知識較新,研究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有著較強理解分析能力,能夠準確把握企業業務的實質,擺脫財務人員固有的工作習慣,提供更為合理的業務方案,逐步結合企業的實際工作,降低企業稅負規避企業納稅風險。
③綜合型人員。企業為了快速合理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和合理合法降低企業稅負,往往直接招聘有經驗的注冊納稅籌劃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擔任企業的納稅會計和稅務顧問。這些執業工作者都有著較深厚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能夠敏銳地發現企業涉稅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合法而又合理地納稅。
以上三種類型的納稅人員由于專門從事納稅工作,隨著業務的深入和不斷的學習,其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都在不斷提高,這就給審計人員、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審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審計方法。
(2)納稅會計法律水平和政策能力不斷增強
為了適應和勝任納稅會計工作,納稅會計通過職稱考試、接受培訓、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斷提高法律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職稱考試主要包括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納稅籌劃師等,通過對稅收法律法規系統的學習,全面的掌握和提高稅收法律水平;隨著企業對稅收負擔的重視,各種針對企業的稅務培訓應運而生,例如各個納稅人俱樂部,都會定期為企業納稅會計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如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對相關所得稅法律法規的培訓),對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進行講解。納稅會計通過這種培訓有針對性的提高相應法律法規的掌握,相關政策的理解能力;納稅會計單獨成為一個崗位之后,納稅會計與稅務機關及其他納稅會計的接觸也較傳統兼職從事納稅工作的財務會計更為頻繁,這就使得納稅會計能夠有更多的交流機會,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稅收法律法規,提高對稅收政策的理解,指導納稅會計實際工作。
由于納稅會計對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掌握情況和政策的理解水平的提高,就要求審計工作人員強化自身素質,學習和掌握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避免出現執法失誤等有損國家形象和企業利益的情況發生,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納稅會計職能多樣化和方法快速創新
納稅會計的職能多種多樣,除了納稅核算、納稅申報等傳統業務,納稅籌劃等新型職能成為納稅會計工作的重點,如何檢查納稅會計工作的合法性成為審計工作的一個難題。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除了檢查其賬面業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之外,還要對企業的整體業務流程、特定業務進行分析,從整體的微宏觀角度去審視微觀業務,這就給審計工作帶來巨大的難度,對審計人員也是極大地挑戰。
如果對納稅籌劃的審計是微宏觀層面的話,那對納稅籌劃方法的審計絕對就是微觀層面的。倘若對納稅籌劃的目標、方法等沒有全面的把握,可能就會造成審計工作的失敗。不同納稅人的不同利益動機和價值取向,會產生不同的納稅籌劃要求與手段;不同的納稅籌劃方法比如調研法、邏輯推理法、經驗判斷法、對比分析法、數學測算等,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稅務審計人員只有掌握這些方法,才能清晰掌握納稅會計工作,準確地確定企業所從事業務所涉及稅務方面的合理合法性。
(4)納稅會計依據更加專業化且具有頻變性
隨著納稅會計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對稅收法律法規的掌握更加全面,對稅收政策的理解能力的增強和方法的不斷更新,納稅會計從事工作也從傳統單一的經營性逐步轉變為依靠相關專業知識和科學方法來應對復雜的經濟業務。應對這種專業納稅會計,審計工作人員就需要更為全面的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不能單純依靠以往的經驗和有限的專業知識進行,必須多方面全方位的擴充自己的專業性,這對審計人員來說不是簡單且短時間就能夠解決和達到的。
篇5
關鍵詞: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范;稅收政策
一、企業納稅籌劃現狀
納稅籌劃指的是現代企業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相關規定,然后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經營活動的事先籌劃或安排進行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進而實現企業納稅金額的最小化以及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企業納稅籌劃的現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我國的法律環境相對穩定。在我國的稅收法律制度中,對納稅人的義務和權利作了明確規定,可以說,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就是納稅單位利用稅收法律制度權利的具體體現。在不違背國家相關法律的前提下,國家鼓勵現代企業開展科學合理的納稅籌劃活動,鼓勵企業通過制定完善的納稅方案來完成其納稅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保證企業的利益,而且可以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說,我國法律為現代企業納稅籌劃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第二,企業納稅籌劃活動面臨內外部風險。現代企業在開展納稅籌劃活動時,會面臨一定的風險隱患,如果企業在制定納稅籌劃方案時忽略了這些活動,那么很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稅收環境比較復雜,雖然有著相對穩定的法律環境,但是法律制度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某些稅收法律條款仍然有待調整和完善。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相關人員可能無法準確把握我國的稅收政策,致使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出現違法行為,最終使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付之一炬,而且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其次,由于稅務機關對納稅籌劃的認識存在偏差,而且某些稅務機構會對企業的納稅籌劃產生抵觸,所以經常會出現稅務機構工作人員不配合企業的情況,這同樣會使企業的納稅籌劃面臨一定的風險。
二、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分析
1.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導致的風險
現代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總是處在一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中,而且企業在制定納稅籌劃方案時,必須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但是宏觀經濟環境的主要特點就是復雜多變,企業的運營管理也必須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會使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進而為企業納稅籌劃帶來一定的風險。
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環境以及產業政策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社會環境變化的同時,稅收法律和相關政策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稅收法律條例會進行及時地補充和完善。然而,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具有一定的規劃性,納稅籌劃方案主要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納稅行為發生作用,所以,企業納稅籌劃方案從開始實施到凸顯效果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稅收環境也因此發生了變化,那么,企業原先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很可能無法發揮效用,而且還會使企業面臨一定的風險。例如,在我國針對白酒消費稅主要在生產環節征收,而針對這一納稅活動,許多白酒企業制定了相應的納稅籌劃方案。企業會建立自己的銷售公司,然后將本企業生產的白酒以低價出售給銷售公司,之后,銷售公司會將同樣的產品用一個較高的價格出售給經銷商,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緩解企業的稅務負擔,提高企業收入。我國對白酒消費稅征收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后,規定企業在出售銷售單位白酒的過程中,如果消費稅計稅價格低于銷售單位對外售價70%以下,稅務機關應核定最低計稅價格。企業原先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則不再符合國家的現行規定,如果依然根據原先制定的計劃開展活動,那么會使企業面臨很大的風險。
2.納稅籌劃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納稅籌劃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所以籌劃方案的制定必須符合科學規律,這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為了確保納稅籌劃方案的時效性,在籌劃方案制定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考慮到國家稅法、企業財務、會計、投資等多方面內容,而且最終納稅籌劃人員會選擇什么樣的方案以及如何實施納稅方案,主要取決于納稅人的主觀判斷,這其中包括對我國稅收政策發展變化的判斷以及對納稅籌劃條件的判斷。那么,針對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在方案制定過程中,如果納稅人對國家稅收政策理解不到位,或者對企業財會以及稅收業務等情況判斷不準確,那么所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很容易給企業帶來風險。
3.經營活動變化帶來的風險
企業的納稅籌劃是企業未來行為的一種事先安排,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必須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所以,企業所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企業開展納稅籌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企業獲得一定的稅收收益,但是企業所制定的籌劃方案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否則會使企業面臨風險。我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隨著產品供需的變化,經濟市場會不斷發生變化,企業的運營生產活動,也必須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適當地調整。但是,如果企業在項目投資后,經濟活動本身發生變化,或對項目預期經濟活動的判斷失誤,那么,企業很可能失去享受稅收優惠的必要特征或條件,不僅無法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還可能加重稅負,進而使企業面臨風險。
4.納稅籌劃成本和操作執行過程引發的風險
對于企業來說,在開展納稅籌劃活動時,必然會受到國家相關法律的束縛,而且為了最終實現籌劃目標,企業也必須付出一定納稅籌劃成本。通常情況下,企業納稅籌劃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企業為了減少自身所支付的稅款而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消耗,如教育培訓費用的指出、稅務費用的支出等。機會成本則是企業選擇某一納稅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納稅籌劃方案所失去的收益。對于企業來說,納稅籌劃過程是一個決策的過程中,為了實現企業的納稅目的,企業需要在眾多的籌劃方案中選擇一個。這就意味著,企業選擇了某一方案而獲得了稅務優勢,則很可能因放棄另一方案而失去非稅優勢。這種由于選擇而犧牲的非稅優勢就是此項籌劃的非稅成本,即機會成本。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在在表面上雖然得到了稅務優勢,但是整體來看,企業并沒有得到實際優惠,進而使企業產生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
三、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范對策探究
1.有效把握宏觀環境的變化
為了有效防范風險,現代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要能夠準確把握宏觀環境的變化.首先,要根據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為企業確立明確的目標,這一目標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目標確立之后,企業需進行信息搜集和整理,所搜集的信息包括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納稅情況、國家現行的稅收法律政策等,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整理之后,對未來國家稅務環境的變化趨勢進行科學判斷,并確定企業未來納稅籌劃的目標。其次,要熟悉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并根據國家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目標以及工作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工作人員必須對各方面的信息資料有一個全面了解,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政策,然后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中找出能為企業納稅提供便利之處,進而有效緩解企業在納稅籌劃活動中所面臨的風險。當然,為了做好事先防范工作,企業納稅籌劃工作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稅收政策中會給企業帶來風險的相關規定,然后及時調整企業納稅籌劃方案。
2.進一步提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專業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在現代企業的作用不斷凸顯,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納稅籌劃工作,必須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教育。首先,企業應該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對企業納稅籌劃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其中包括對新進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理論教育和實務操作,而且絕不能夠有所偏重,理論教育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員工工作,企業工作人員必須在掌握扎實理論基礎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而且,企業可以聘請高校教師或者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作為培訓導師,在培訓過程中,要注意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講解。其次,在培訓結束之后,必須開展相應的考核活動,考核內容同樣包括理論考核和實務考核,經過嚴格的考核后,針對那些成績不合格的員工必須使其重新接受培訓,如果多次考核不合格,企業可以選擇進行崗位調動或者終止雇傭關系。再者,為了進一步完善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企業應該注重業內高素質人才的引進,這雖然會一時間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加強市場風險防御
具體而言,企業要根據產品的市場容量來合理調節存貨量。如果企業可用資金非常充足,那么企業可以適當增加存貨,但是存貨量必須以上個月的產品銷售量為依據,如果本月市場形勢較好,可以適當增加存貨,否則基本和上月持平即可,這樣可以促使企業有效防范風險,進而使企業存貨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有效降低企業增值稅稅負。
4.科學實施籌劃方案
為了確保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有效性,企業可以采取保守經營的方式。具體而言,如果企業產品在經濟市場中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避免盲目采購而引發的增值稅增加,企業如果無法對市場發展形勢進行準確判斷,那么可以選擇繼續保持常態,不要隨意增加采購量,通過這種方式,則會使企業有效避免稅務風險的出現,而且還不會影響企業盈利。而如果市場產品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態,那么企業可以選擇及時進行降價銷售,這樣雖然企業的利潤會減少,但是企業仍然有利可圖,而且還不會因市場變化而導致產品積壓,不會因此而增加增值稅,進而有效緩解企業稅負壓力。另一方面,在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結束之后,企業相關部門還應該對此次籌劃方案的執行進行科學評價和總結,以便為企業后期開展納稅籌劃活動積累經驗。
四、結語
納稅籌劃活動的開展,對于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納稅籌劃活動的重要意義。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為此,企業必須要對國家宏觀經濟環境進行有效把握,而且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在制定相應的方案之后,要能夠科學實施。
參考文獻:
[1]王娟.淺析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J].現代經濟信息,2015(17).
[2].當前時期下企業納稅籌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27).
篇6
1.納稅風險的特點
一般來說納稅風險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客觀性,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納稅風險是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有在空間和時間上來對風險發生的條件進行改變,降低納稅風險發生的概率;二是具有普遍性,無論企業的經營規模大小,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納稅風險是普遍存在的;三是具有不確定性,納稅風險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產生的結果、發生的時間、是否方式等方面。
2.納稅風險的主要來源
企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納稅風險的主要來源,一方面企業內部納稅風險主要來源于內外部溝通不善、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健全、辦稅人員稅收籌劃失敗等;另一方面企業主要外部納稅風險的來源是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
二、商業企業防控稅收管理風險的措施
一般來說商業企業可以主要針對外部稅收風險和內部稅收風險兩個方面加強對稅收管理風險的防控:
1.對外部稅收風險管理的防控
(1)積極的參加相關稅務政策宣講會和例會。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個地方稅務分局在一定期間內都會召開稅務例會,及時的針對稅務的工作重點、最新的稅收政策召開相關的政策宣講會,對稅收政策和法律法規進行詳細的解讀。因此可以說通過稅務政策宣講會可以對商業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稅收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有利于商業企業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和應用,商業企業要積極的參加稅務機關組織召開的稅務政策宣講會和例會,并在會后與其他企業加強交流,主動的向稅務機關提出涉稅方面遇到的問題,并向稅務機關詢問加強稅收管理的方法。
(2)做好與稅務管理人員的溝通工作
商業企業雖然通過稅務政策宣講會和例會可以對新的稅收政策進行了解,但是由于商業企業之間的經營方向不同,面對的稅收管理風險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商業企業要加強與稅務管理人員的溝通,做好與稅務管人員的溝通工作,一方面可以使稅務管理人員對商業企業稅收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商業企業也可以通過稅務管理人員及時的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降低稅務管理的風險。
商業企業在于稅務管理人員溝通的過程中,要拋棄原來加強與稅務管理人員的聯系會給企業稅收工作帶來負擔的思想意識,既要定期的派遣稅務管理人員到稅務分局咨詢相關的稅收問題,也要及時的向稅務機告知辦稅人員的變更、經營內容的變更、經營地址的變更等內容,逐漸形成良好的聯系機制。
(3)拓寬了解稅收法律法規的途徑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商業企業可以通過網絡來對稅收的法律法規進行了解,這樣既可以打破商業企業與稅務機關的空間限制,更可以為商業企業降低辦稅成本。
首先,商業企業可以對國稅網站和微博進行關注。從實際情況來很多國家稅務局都通過網站和微博對一些稅收政策進行了公布,例如商業企業可以通過國稅局網站中的“12366在線客服”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詢問,商業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獲得稅務機關的遠程協助,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
其次,商業企業可以對稅務管理分局的博客進行關注。近幾年來針對各個管理分局的工作特點,在稅務管理分局內部都設置了博客,因此商業企業可以通過關注稅務管理分局的博客,及時的享受到到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
2.對內部稅收風險管理的防控
(1)提高對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首先,商業企業要樹立依法納稅的觀念。商業企業要對合法和違法納稅的界限予以明確,拋棄鉆稅收政策的空子的思想意識,在開展稅收籌劃過程中要堅持合法合理的原則。
其次,商業企業要提高財務人員的水平。由于稅法與一般的會計準則是有差異性的,因此商業企業要通過對財務培訓使財務人員能夠在熟練進行納稅申報的同時,也可以正確理解和處理稅法和會計準則的不同之處。
最后,商業企業要對納稅風險管理機構進行合理的設置。商業企業為了加強稅收管理風險,要設置合理的納稅風險管理機構,明確相關的崗位責任,不斷完善納稅風險管理制度,使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提高稅收籌劃的靈活性
由于商業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國家的稅收政策也在不斷的更新,因此商業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中就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提高稅收籌劃方案的靈活性,同時也要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對籌劃方案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更新。
(3)提高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的聯系
商業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要提高盈利和收支的真實性,因此就要通過在銷貨通知、銷售合同、銷售退回、收款、退貨等方面提高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聯系,這樣就可以提高商業企業涉稅資料的可靠性,降低商業企業稅收管理風險。
篇7
一、關聯企業概念
隨著國際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國企業數量與日俱增,與此同時,關聯企業這一概念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當前世界各國對關聯企業都有各自定義,“根據我國稅法,將關聯企業定義為與企業具有在資金、經營、購銷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間接的擁有和控制關系的、直接或間接的同為第三者控制的、其它在利益上具有相關聯關系的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簡而言之,關聯企業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間的法人聯合體,也是通過多種經濟紐帶建立起的關聯群體。例如海康威視在洛杉磯、印度、香港等地設立的全資及合資子公司,與其內地母公司便構成關聯企業。在與海外子公司的交易中,關聯企業間低于產品或者服務的市場交易價格常常會被稅務局認定為轉移利潤,如何有效規避這一問題,減少資金流通中的阻礙,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是同類型跨國企業同樣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應對關聯企業交易認定問題的策略
(一)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意識,樹立正確認識
要避免被誤認為關聯企業轉移利潤事件的發生,最首要的,是要在企業內建立足夠的風險管理意識。在與關聯企業發生資金往來流動時,及時做好相應賬目記錄,以便在事后應對稅務局的檢查。同時,企業內要形成良好的風氣,自覺遵守服從國內以及國際的相關稅法規定,杜絕企業內發生為轉移利潤或是避稅而實行轉讓定價,損害行業風氣。海康威視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安防企業,應該為安防行業做好表率作用,在企業內形成良好的風氣。
(二)提高企業內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也與關聯企業交易認定問題息息相關。稅務問題不僅涉及企業相關資金問題,還涉及相應法律法規以及稅務專業問題,因此,對負責企業稅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稅務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合理規避稅務風險。其次,相關人員還要樹立正確的工作道德觀念,避免為片面追求利益而忽視道德的現象發生。
三、海外子公司涉稅管理
(一)海外子公司涉稅問題
1、缺乏對國內外相關稅法的熟悉了解
在海外子公司涉稅管理的問題上,我國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缺乏對國外相關稅法規定的足夠了解。由于我國改革開放只有數十年時間,面對已日臻成熟完備的國際市場,我國企業不論經驗或是資質都存在許多不足,以海康威視為例,其在我們國內從技術到服務都數前列,但面對競爭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海康威視便失去了其足夠的競爭優勢,加上當前國際上的許多稅法規定并不利于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跨國發展,特別是在稅務問題上,由于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更加容易出現問題。這也阻礙了同類型企業在國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2、相關人員缺乏涉稅問題敏銳度
同時,相關人員特別是涉外人員在處理涉稅問題上,缺乏足夠的敏銳度,尤其是在出現相關涉稅問題后,沒有及時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貽誤了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此外,上文中提及的相關人員專業素養的缺乏,也是導致其缺乏敏銳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康威視作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安防企業,財務人員一旦缺乏涉外稅務問題的敏銳度,就極易導致相關稅務問題的發生,從而給企業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企業一旦被稅務局認為關聯交易,稅務檢查會影響海外子公司的正常運營。做為上市公司,稅務檢查會做為資產負債表附注在年報中進行信息披露,這些信息披露將給母公司以及海外子公司的股價、公司整體效益等產生負面的影響。
3、海外子公司稅收籌劃不足
稅收籌劃是一種稅務預先安排行為,擁有事先性、合規性、周期性等特點,由于所在國稅收政策的變化,稅收籌劃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時效性,稅收籌劃不足或者出現和所在國實際稅收法規不符合的情況,就會帶來稅務稽查的風險,企業會因此受到行政、刑事處罰。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是企業的會計核算制度健全,財務管理水平較高,財務信息準確、真實。中國安防企業高級財務管理層往往缺乏涉外稅務經驗,設定的稅務籌劃方案沒有深入了解所在國的稅收法律法規,會使稅務籌劃與逃稅聯系在一起,稅收籌劃基礎十分薄弱。此外,中國安防企業低估了海外稅務機關的辦案能力和專業水平。
(二)海外子公司涉稅問題應對策略
1、明確稅務管理目標
要合理應對海外子公司涉稅問題,首先,母公司要明確其稅務管理目標,從而對企業整體稅務管理做到統籌規劃。、以海康威視為例,可在企業內部開展涉稅風險目標管理的培訓項目,使企業內員工對稅務管理產生明確認識,改進企業內涉稅風險文化,從而降低稅務管理成本,提高母公司與海外子公司中高層的稅務管理信心。在被稅務局認定為關聯交易的情況下,相關人員需要對企業稅務問題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基于稅務管理目標的前提下,及時籌備應對方案,降低在此情況下所會造成的企業直接經濟損失以及企業其他的負面影響。
2、設立最優納稅方案,積極應對稅務風險
此外,企業還應設立最優納稅方案,考察分析海外子公司相關情況,制定稅務風險最低、稅后收益最大的稅務籌劃方案,從而在源頭處有效的規避納稅風險,減少涉稅問題的發生。稅務籌劃應該對海外子公司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統一稅務籌劃。在進行海外投資前,相關財務人員應該對所在國的稅收法規有全面的了解,形成稅務報告文件。在運營過程中,對海外子公司的稅務問題既要從內部設立稅務部門進行風險把控,也要咨詢專業的稅務師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稅務咨詢,以尋求最有利于企業的稅務解決方案。對已經發生的稅務罰款等事后問題,企業內財務人員應積極應對稅務風險,從問題中找到自身的不足,認真總結經驗,避免同樣錯誤的再次發生。
3、提高海外財務人員素質,完善企業內控管理制度
安防企業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在拓展海外業務的情況下,需要招聘財務稅收理論知識扎實,又懂得當地語言的財務人員充實財務團隊。在涉外稅收實踐中,可以通過調整財務崗位,派遣財務人員到成功的跨??企業定向培訓,對財務人員加強所在國稅收法律、法規、稅收優惠政策的學習,系統學習并掌握轉移定價等稅收籌劃的要點,提高現有財務人員的海外涉稅水平。此外,中國安防企業在充分了解所在國財務、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制定適合海外子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設置人員權限、明晰崗位職責、建立完善的財務核算管理體系,規避海外子公司的涉稅風險。
篇8
“納稅籌劃”一詞源于英文的“tax-planning”,它是指納稅人在既定的稅法和稅制框架中,在合法的前提下,從各種納稅方案中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前選擇,進而設計或規劃納稅人自身經營、交易及財務事項,使自身稅負得以減輕或延緩的一切行為的總稱。納稅籌劃的精神,最早的可追溯至1925年,在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針對“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一案中首次提到,“任何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依據法律這樣做可以少繳稅。為了保證從這些安排中取得利益,……不能強迫他多納稅。”時至今日,納稅籌劃仍然因為其和經濟利益的聯系密不可分,而不斷的引起人們的討論。經過歸納總結各方面的理論,我認為,納稅籌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于追求稅后利益最大化。但是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其基本實質是節稅,偷稅、逃稅、抗稅、騙稅,則絕不屬于納稅籌劃。是否遵守所在國有關稅法,是區分納稅籌劃和偷稅、逃稅、抗稅、騙稅的基準點。
二、中外納稅籌劃的現狀
1、作為維護企業自身權利的合法手段,納稅籌劃在西方國家同樣經歷了被排斥、否定到認可、接受的過程,直到20世紀30年代后,納稅籌劃才得到西方法律界和政府當局的認同。相對于我國而言,西方發達國家的納稅籌劃現狀具有以下特點:
⑴、西方國家的納稅籌劃幾乎家喻戶曉
外國投資者在投資新辦涉外企業之前,往往先將稅法和相關稅收規定作為重點考察內容進行研究。最近波音公司放棄經營了85年的大本營,將總部撤離西雅圖,節約稅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西雅圖所得稅率為47%,普遍高于其他各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納稅籌劃對公司重大決策的左右程度及公司對納稅籌劃的重視程度。
⑵、西方國家的納稅籌劃專業性強
在西方國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納稅籌劃的專業化趨勢十分明顯。許多企業、公司都聘用稅務顧問、稅務律師、審計師、會計師、國際金融顧問等高級專門人才從事納稅籌劃活動,以節約稅金支出。同時,也有眾多的會計師、律師和稅務師事務所紛紛開辟和發展有關納稅籌劃的咨詢和業務。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業委托事務所代辦納稅事宜;美國約有50%的企業其納稅事宜時委托稅務人代為辦理的;澳大利亞約有70%以上的納稅人也是通過稅務人辦理涉稅事宜的。
⑶、重視納稅籌劃知識教育和培訓
國外較重視對經濟類人才的納稅籌劃知識教育和培訓。如在美國的財會、管理等專業的學習中,一門必學的課程是學習怎樣才能在合法的前提下減少繳納的稅金,即納稅籌劃。
2、西方國家被視為智慧者的文明行為的納稅籌劃,在我國過去較長時期被人們視為神秘地帶和禁區。直到1994年,我國第一部由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福州市稅務學會會長唐騰翔與唐向撰寫,題為《稅收籌劃》的專著由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才揭開了納稅籌劃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納稅籌劃不僅開始悄悄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企業的納稅籌劃主動性也在不斷增強,納稅籌劃意識不斷提高,而且隨著我國稅收環境的日漸改善,納稅籌劃更被一些有識之士和專業稅務機構看好,不少中介機構已開始介入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其發展勢頭甚猛,這反映了社會對納稅籌劃的迫切需求。
由于納稅籌劃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很短,雖然目前有關納稅籌劃的專著以不少,但整體上系統地對納稅籌劃的理論和實務的探討還比較缺乏,納稅籌劃的研究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課題。
三、國內私營企業納稅籌劃的一般方法
本文主要討論的是私營企業的納稅籌劃研究,私營企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而且由于其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天生劣勢,往往導致企業的流動資金短缺,許多企業為了渡過難關,往往選擇了一些非法手段去偷稅、漏稅、虛報出口退稅等,其實,運用合理的納稅籌劃,完全可以在遵循國家有關稅法的前提下,達到節稅的目的。
下面針對我國的私營企業,對其常用的納稅籌劃方法進行研究。
1、選擇有利的投資方向
我國現行稅制對投資方向不同的納稅人制定了不同的稅收政策。因此,在設立公司時,如果熟悉國家的稅收政策,利用好這些優惠政策,便能夠進行正確的納稅籌劃,達到節稅的目標。
①、利用國家對興辦第三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近年來,國家為了支持和鼓勵發展第三產業,相繼出臺了一批優惠政策,其中包括: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咨詢業、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從開業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稅;對新辦的獨立核算的從事公共事業、商業、物資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室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免所得稅一年。
②、利用國家對農業生產產品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法規定:鄉、村的農技推廣站、植保站、水管站、林業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種子站、農機站、氣象站,以及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對其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鎮其他各類事業單位開展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取得的收入,暫免繳納所得稅。
③、利用國家對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稅法規定:對當年安置城鎮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數60%的新辦城鎮勞動服務就業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免繳所得稅三年;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減半繳納所得稅二年。這樣,組織待業人員辦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就可以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和促進社會穩定的目的。
④、利用國家對特殊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法規定,下列行業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婚姻服務、殯葬服務;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館、圖書館、文物保護單位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宗教場所舉辦文化、宗教活動的門票收入。這些服務性行業,是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政府必須加以扶植的,因此投資于上述行業,就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⑤、利用“三廢”產品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以在五年之內減繳或免繳所得稅。具體規定如下:企業在原設計規定的產品以外,綜合利用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做主要生產原料生產的產品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繳所得稅五年;企業利用本企業以外的大宗煤矸石、爐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產建材產品的所得,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免繳所得稅五年;為綜合利用其他企業廢棄的在《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內的資源而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部門批準后,可減繳或免繳所得稅一年。通過納稅籌劃,設立此類企業,廣大私營企業們既可以減少污染、凈化環境,走持續發展道路,又可以節約企業稅收成本。
⑥、利用國家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從事技術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法規定: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于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取得的技術收入,暫免繳納所得稅。
⑦、利用國家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國家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盲、聾、啞和肢體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暫免繳納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征收所得稅。
⑧、利用國家對鄉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法規定:鄉鎮企業可按應繳所的稅額減征10%,用于補助社會性開支的費用。因此,投資辦鄉鎮企業,可以達到減輕稅負目的,又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選擇有利的注冊地點
為了實現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地的推進,鼓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和扶植貧困地區的發展,我國制定了不同地區稅負差別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特別是相對流動性較強的私營企業,如果在投資時選好企業的注冊地點,對于企業節省稅金支出。實現國家生產力的戰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①、 利用經濟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經濟特區無論是舉辦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還是非生產性投資,均適用于15%所得稅稅率及法定的減免稅優惠。因此,在特區舉辦,特別是舉辦私營企業較其他地區更能達到節稅的目的
②、 利用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對在沿海經濟技術開放區及實行沿海經濟開放區政策的城市投資,總體上適用15%的稅率,并且,這些區域在原材料、能源、用工,以及市場培育等方面都有許多優勢,因此,在本區域內投資注冊是私營企業的較佳選擇。
③、 利用國家對保稅區的特殊優惠政策
在保稅區內的金融機構以及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私營企業,除可享受土地、海關、外匯等各項優惠待遇外,對地產稅、地方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固定資產折舊方面都有一些優惠規定。
④、利用國家扶持貧困的區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國家確定的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免或免征所得稅三年。
四、進行納稅籌劃對企業和國家的影響
(一)、對企業來說,納稅籌劃的好處有如下兩點:
第一,企業納稅籌劃使得企業的稅收負擔減輕了,也就是相應地擴大了企業的生存空間,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對于那些目前比較困難的企業來講,減輕他們的稅收負擔就可能幫助他們扭轉經營狀況。因此,企業的生產經營搞好了,稅源才能豐富而充裕,才能保證國家的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
第二,企業進行納稅籌劃后就不會再進行偷稅、漏稅、避稅甚至抗稅等行為了,從而保證了稅收的依法繳納,實現了應征盡征。
第三,企業稅收籌劃關系到企業的商譽。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一個前提就是嚴格遵守稅收法律法規和其它相關法律法規,因此,企業稅收籌劃首先保證了企業依法納稅,而依法納稅則會提升企業在消費者等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間接地宣傳了企業產品的質量,具有廣告效應。
(二)、對國家來說,納稅籌劃好處更多。
1、它有利于實現國家依法治稅的目標。
第一,可以保障國家的權益。一國經濟主體納稅籌劃水平的高低,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國納稅人稅收意識的強弱和稅收制度的完善程度。
第二,可以保障企業的權益。依法治稅不但是要保護國家的權益,而且還要保護企業的權益,即納稅人的權利(在2002年6月份新頒布《稅收征收征管法》及2002年10月15日生效的《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中更加強調了這點),這樣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公正的法律。企業稅收籌劃有利于防止各種擾亂稅收秩序的事情的發生,有助于糾正稅務機關的錯誤行為,從而可以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2、它有利于國家一定時期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
稅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必然工具,如果企業能夠遵守國家的稅收政策甚至符合政策意圖,那么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就能得以順利實施,宏觀調控的目的也能順利地實現;否則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就不能得到貫徹實施,宏觀調控目的也難以實現。許多稅收優惠政策的制訂就反映了國家在一定時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企業稅收籌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稅收優惠政策為依據進行的,它在為企業節省稅款的同時,也是貫徹實施國家的宏觀調控目標的過程。
如果所有有必要進行稅收籌劃的企業都進行籌劃的話,那么可以想象,國家的宏觀調控目的就能順利地實現。
3、從長遠看,它有可能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雖然從近期和表面上看來,企業稅收籌劃使得當期入庫的稅收收入減少了,但是從長遠看,它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養稅源的作用,最終可能有助于國家稅收收入的增加
篇9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納稅籌劃;思考;研究
一、營改增后對企業納稅籌劃方面的整體影響和深遠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綜合水平和國民普遍生活質量在社會實際發展中的逐年提升,經濟體制和各項政策都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革,以實現進步和促進社會發展。其中,關于營改增的政策就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內部結構的完善起到了明顯促進的作用。營改增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簡稱,指的是將過去應繳納的所得營業值的稅款變更為繳納由于產品或者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部分的增值稅,這大大減少了重復納稅的可能性,是適應社會未來發展、促進經濟繁榮的有效改革。營改增之后,稅務體制發生改變,企業的納稅系統也隨之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更為有序,納稅籌劃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同時,營改增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賦稅帶來的壓力,使得企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自身的發展。而營改增的試點的進一步擴大,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納稅籌劃的方向有了轉變,而如何通過營改增的政策,來實現優化內部結構、節約資金、最大程度減輕賦稅成了納稅籌劃的主要目的。而在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和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大多數的企業在納稅籌劃上還有欠缺,沒有充分地利用營改增政策,在具體操作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整和改善,以達到減輕賦稅、促進企業良好發展的最終目的。
二、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籌劃的現狀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沒有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合理轉化納稅身份
我國在實行營改增政策以后,在納稅人應繳納的稅務資金上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持續一年內的營業額達到一定的標準的就為一般納稅人,要按照一般納稅人的具體納稅計算方式來進行計算并繳納稅款。而不滿足具體要求的就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以3%的稅率來進行增值稅的繳納。而這兩種不同的繳納稅務的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但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納稅籌劃上,很多時候都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沒有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運用,不能合理地進行轉化以達到減輕賦稅的目的,同時又欠缺對企業實際情況的分析,從而也難以對自身納稅身份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會導致賦稅的額外增加,企業所承受的壓力更大,并且沒有最大程度節約資金,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二)沒有充分利用營改增相關政策,企業納稅籌劃系統還待進一步完善
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納稅籌劃在實現節約資金、減輕賦稅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在大多數企業中,納稅籌劃系統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其中在進項稅抵扣上就存在著紕漏,沒有充分結合服務類費用的具體價格和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進行分析,在選擇具體合作人和相關抵扣方式上也沒有根據情況進行綜合考慮,難以實現抵扣資金最大化。這會簡介導致賦稅的增加,帶來不利影響。同時,營改增的政策本來就是為了避免重復納稅、減輕企業負擔而實行的,但很多企業只是片面理解了營改增的意義,沒有具體分析營改增之后帶來的改變,對一些優惠政策也沒有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從而在具體應用上難以充分發揮營改增的作用,對實現減輕賦稅帶來了阻礙。
(三)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綜合能力及水平還待進一步提高
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擬定及最終的實行還是要依靠納稅籌劃人員來實現的。而營改增之后,各個企業的納稅籌劃對自身的納稅籌劃人員的要求有了新的變化,對其綜合能力及水平也有了新的挑戰,這對于所有納稅籌劃相關人員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許多納稅籌劃人員由于不能適應新的改變,對于新的稅法不能充分理解并靈活有效地運用,難免就會出現錯誤和紕漏,并且難以把握整體的方向,這會直接對稅務產生影響,甚至阻礙企業發展。與之同時,在合同及發票的整理上,如果不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不能及時提供詳細的數據,也會出現納稅籌劃風險,使企業遭受損失。
三、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籌劃的研究和實現減輕賦稅目的的方式方法
(一)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進行分析
合理轉化納稅身份不同的納稅人政策所依據的納稅金額的計算方式和納稅標準是有著區別的,這意味著企業可以通過合理轉化納稅身份來實現節約資金、降低賦稅的目的。這也同時要求企業必須時刻掌握自身發展的方向和具體的營業額的變化,以便隨時對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具體分析。同時,企業必須深入了解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稅務計算標準,以此為前提做出假設,并分別運算出在兩種納稅人身份下,所應繳納的納稅金額的具體數值,再進行比對,得出最佳的方案。如果已經符合了一般納稅人的標準,但是經過比對后發現作為小規模納稅人身份時會大大減輕稅負,此時就可以發揮納稅籌劃的作用,通過開辦分公司或者將正在實行的業務進行拆分等方式來實現身份的轉化,最終實現賦稅的減輕。
(二)充分利用營改增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企業納稅籌劃系統
企業要實現節約資金、減輕賦稅的目的,就必須要對當前的企業納稅籌劃系統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要認識并掌握進項稅抵扣的具體規定,并結合實際,列出可實行的方案。再根據方案來采取最合適的抵扣方式,在企業的資金流轉中也盡量選擇可以抵扣的服務類型。同時,要促進并監督會計核算工作,規范稅務數據統計,最大可能性配合企業納稅籌劃。而實行營改增后,國家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企業要學會充分利用這些政策,來節約資金,獲得更好發展。例如政策中規定,如果是屬于公益性質的活動,是不用繳納稅款的。這就表示,企業可以結合實際發展需要,適當多開展公益活動,來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減輕賦稅。再例如,營改增政策中規定,有關技術開發、轉讓、咨詢相關的服務是免去增值稅的。這對企業來說,就可以多投入技術研發資金,對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加強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工作能力,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綜合水平
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納稅統籌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許多納稅籌劃人員在具體的工作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工作能力,并不斷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綜合水平,企業可定期展開對納稅籌劃人員的培訓工作,并詳細講解營改增的具體政策,使其能充分掌握并熟練應用。同時,要多開展實踐活動,實行實地考察,以積累經驗并總結工作,這對于納稅籌劃人員的成長也是極為重要的。同時成立考察小組,每過一段時間對納稅籌劃人員進行績效考核,以隨時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以便對培訓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改善。
四、總結
我國在實行營改增后,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負擔,整體降低了企業稅賦,推進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進而促進了國家的經濟繁榮。但是就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納稅籌劃上還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因此,企業必須要充分利用營改增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企業納稅籌劃系統、合理轉化納稅身份、加強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工作能力、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綜合水平等,來實現節約成本、減輕賦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沈曉英.營改增后的企業納稅籌劃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13).
篇10
【關鍵詞】房地產;稅收籌劃;風險分析
稅收籌劃是指在合法的條件下,通過對經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輕稅負的行為。稅收籌劃的經濟納稅職能,是稅法賦予納稅人的權利所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內在要求。稅收籌劃的目的在于實現稅收負擔最低化。其手段以具體的法律條款為依據,并在稅法規范和允許的范圍內實施與運用。因此,納稅人如果能精通稅法、知道自己該繳什么稅,不該繳什么稅成為精明的納稅人,將給企業帶來很好的收益。選擇最輕的納稅行為是納稅人的基本權利。房地產企業也同樣有權利選擇最輕的納稅行為。
1 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定義
稅收籌劃風險是指房地產企業涉稅行為因為沒有正確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使得房地產企業沒有準確和及時的繳納稅款,從而引發稅務機關對企業進行檢查、調整、處罰等等。最后導致房地產企業經濟利益的損失。
稅收籌劃給房地產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必然也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惡性避稅在美國呈現蔓延之勢,使得政府損失稅收達100多億美元。購買避稅方案的公司因此也受到牽連一補繳稅款、稅務機關對公司進行行政處罰使得公司社會聲譽降低。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房地產企業的交易行為越來越復雜,另外,稅收政策的變化也越來越多,稅收征管的力度越來越大,房地產企業面臨的納稅風險正在逐步升級。稅收籌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帶有很強政策性的工作。如果操作不對的話,不但不能達到目的,反而要遭受處罰和制裁,會給房地產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不論是中介機構還是納稅人自己進行稅收籌劃,不僅要考慮到稅收籌劃帶來的收益,更要清醒看到稅收籌劃的風險。
2 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風險來源
2.1 政策選擇和政策變化風險。政策選擇風險是指對納稅人對于政策的選擇正確是否正確存在著不確定性。這種風險產生的原因是房地產企業對政策精神的認識不足導致的。也就是說,房地產企業單方面認為自己所采取的納稅行為是符合國家的政策的,但是實際上并不符合國家的政策。政策變化性風險是指稅收政策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變化。這也給稅收籌劃帶來風險。
2.2 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房地產企業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不到位或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稅收籌劃中顧此失彼,導致稅收籌劃失敗。
2.3 經營風險。房地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經營活動的變化要求稅收籌劃方案隨之發生改變。這樣已經計劃好的稅收籌劃可能已經不適合。所以經營活動的變化很可能影響稅收籌劃方案的實施。
2.4 執法風險。稅務風險與稅收的執法情況有很大的相關性。稅收執法力度大,稅收籌劃的風險就較大。
2.5 收益小于成本風險。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的目的是獲得利益,如果稅收籌劃收益小于成本,房地產企業就達不到稅收籌劃的目的。
2.6 遵從風險。遵從風險是指企業的經營行為沒有隨著稅收政策的變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最終導致企業未來利益受到損失。總之,遵從風險是指企業沒能掌握最新的稅收政策,并且未能根據最新的稅收政策調整自己的納稅行為所產生的風險。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外部組織機構對企業納稅行為的審查。遵從風險是所有企業納稅風險中最大的一種風險。
2.7 核算風險。核算風險是指企業因為沒有準確核算稅金,最終導致企業利益的損失。例如:企業沒能正確核算會計規定和稅收政策的差異、企業缺乏內部控制措施等等,最終導致會計核算系統提供了不真實的納稅數據和信息。
2.8 員工風險。員工風險是指企業因為人的原因而導致未來利益損失的不確定因素。例如:稅務管理崗位員工頻繁變動;員工豐富經驗未能被書面留存;員工缺乏責任心,導致企業未按規定及時申報納稅。員工風險是所有納稅風險的根本風險,它是最難控制和管理的。
2.9 信譽風險。信譽風險是指外界因企業稅務違規行為而對企業信譽的懷疑并導致其未來收益損失的不確定因素。例如:企業因欠稅問題被稅務機關公告;企業因偷稅問題被媒體報道,使得合作伙伴突然中止談判。對企業來講,信譽風險的后果和影響可能是深遠的、無法計量的。
3 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范
3.1 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首先房地產企業自身應做到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核算系統。完整、真實和及時的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準確計算稅金,按時申報,足額繳納稅款。
3.2 提高稅收籌劃設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稅收政策的學習,有效降低和防范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風險。
3.3 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和稅務籌劃風險意識。把納稅籌劃與偷逃稅區別開來。
3.4 堅持成本效益分析。房地產企業不論是內部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稅收籌劃還是聘請外部專家專門從事稅務籌劃工作,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只有當稅收籌劃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時,該籌劃才是成功的。
3.5 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趨勢。由于企業經營環境的多變形、復雜性及不確定事件的發生,稅法常隨經濟情況的變化或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斷修正和完善。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應充分收集和整理與企業經營相關的稅收政策及其變動情況,在實施納稅籌劃時,充分考慮籌劃方案的風險,然后作出正確決策。
3.6 力求整體效益最大化。籌劃時,不能僅僅緊盯住個別稅種的稅負高低,而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一項成功的稅收籌劃方案必然是多種稅收方案優化選擇的結果。優化選擇的標準不是稅收負擔最小,而是在稅收負擔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企業整體利益最大。
3.7 加強與中介機構的聯系合作。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具有專業性和復雜性、時效性等特性,有時房地產企業僅憑自己的力量很難設計出具體方案。尋找一個專注于稅收政策研究和咨詢的中介機構就會顯得非常重要。
3.8 及時與稅務機關協調。由于稅收政策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稅務機關在稅收執法上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所以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的合法性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的確認。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應及時與稅務機關協調一致。
4 房地產企業稅收籌劃風險控制步驟
4.1 建立風險控制環境。建立風險控制環境包括建立風險控制策略和目標,主要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納稅文化和要求。如果企業管理層更傾向于避稅的話,可以肯定地說,該企業的整體納稅風險是很大的。企業管理層在建立書面納稅風險控制策略和目標時,應明確以下幾點:一是企業應遵守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照章納稅。二是企業應積極爭取與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三是企業和分支機構必須設置稅務部門及其各級負責人。
4.2 評估納稅風險。評估納稅風險就是對企業具體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和明確責任人,是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需要考慮以下幾步:一是理清企業有哪些具體經營行為;二是分析具體經營行為的涉稅問題;三是分析涉稅問題的納稅風險;四是設置和納稅風險相關的工作崗位及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