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的內涵范文
時間:2023-08-31 17:0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務籌劃的內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納稅籌劃 稅負轉嫁
一、前言
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必須履行的義務,作為納稅人的企業,稅收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支出,企業想通過降低稅負來增加自身財富也無可厚非。隨著稅收法治化推進,偷逃騙稅的風險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采用納稅籌劃這一正當途徑減輕稅負,試圖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和手段降低稅負,提高經濟效益,由此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納稅籌劃認識和行為。
二、納稅籌劃
該觀點認為稅務籌劃僅指節稅。持該觀點的代表學者有印度稅務專家N?J?雅薩斯威先生、國內唐騰翔、方衛平等。他們認為稅務籌劃僅僅指節稅,即納稅人的籌劃行為要在符合稅法的規定內,并且要滿足國家立法的意圖。我國國家稅務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稅務大辭典將稅務籌劃稱為節稅,并指出納稅人應在稅法的規定范圍內,以稅收負擔最低為目的來進行有關財務、經營交易事項而制定的設計和運籌。
(二)廣義納稅籌劃觀
該觀點認為稅務籌劃既包括節稅又包括避稅和稅負轉嫁,包括一切利用非違法手段進行的有益于納稅人的財務安排。該觀點的代表人物有美國W?B?梅格斯、張中秀、蓋地等。他們認為廣義稅務籌劃包括狹義稅務籌劃外,還包含不違反稅法的其他籌劃行為,這包括在形式、內容方面符合稅法的行為,同時包括形式上符合但是實質上與國家立法意圖相悖,甚至利用稅法模棱兩可的內容或者漏洞進行稅務籌劃。
(三)財務管理觀
該觀點認為稅務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持該觀點的學者有印度稅務專家E?A?史林瓦斯、沈肇章、蔡昌等。史林瓦斯在《公司稅務籌劃手冊》中,將稅務籌劃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組成部分;宋獻中將稅務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性研究作為主要內容在《稅務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一書中進行闡述。
(四)稅務籌劃范疇觀
有學者認為,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達到降低稅負、實現涉稅零風險,利用非違法手段,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先安排,主要包括避稅、節稅、轉嫁籌劃及實現涉稅零風險四個方面。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稅務籌劃包括站在納稅人及征稅人兩個角度的稅務籌劃,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統一,并且密不可分。筆者認為以上兩個研究是站在不同角度對稅務籌劃范疇進行的劃分。
通過以上梳理,國內外學者對稅務籌劃的定義還不完全一致,但大部分觀點一致,只是表述不同,多數學者贊同稅務籌劃是納稅主體為了取得稅收收益而進行事先安排的行為,并有如下特征:首先稅務籌劃有確定的主體,即籌劃行為是納稅人的行為,其主體是納稅人,即具有納稅或潛在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二是籌劃具有事前性,即納稅人為達到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對涉稅事項做出事前計劃;三是合法性,即任何企業行為包括稅務籌劃只能在不違反現行稅收法律規范的前提下進行;四是目的性,稅務籌劃有明確繳納最少稅款的目的,即盡可能降低稅負從而獲得最大稅收收益,以此實現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最大化。
三、稅負轉嫁
(一)稅負轉嫁籌劃的原理
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通過將應繳稅金全部或部分轉嫁給他人承擔,以減輕稅負的經濟行為,這是造成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的經濟現象的原因。稅負轉嫁籌劃常常通過調整價格來實現,其操作原理是通過對價格的提高、降低、分解來轉移或規避稅收負擔。決定稅負轉嫁籌劃能否實現的重要因素是商品的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的大小。
(二)稅負轉嫁籌劃的方法
1.稅負前轉。指納稅人在進行經濟交易時,通過對商品或勞務價格的提高,將其應負擔的稅款轉移給產品或勞務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支付。
2.稅負后轉。指納稅人通過壓低原材料或商品的進價,將應納稅款轉嫁給原材料或其他商品供給者支付。如一個批發商納稅后,因為該商品市場價格下降,已納稅款很難通過稅負前轉轉嫁,于是批發商與生產廠家協商退貨或要求生產廠家支付全部或部分已納稅款,這就是稅負逆轉。
3.稅負混轉。又叫稅負散轉,是指納稅人通過分解自己的應納稅款,轉嫁給多方負擔,稅負混轉通常是在稅款不能完全前轉,又不能完全后轉時所采用。如紡織廠將自身稅負分解為三部分進行轉嫁,分別采用提價、壓價、降低工資的辦法將稅負轉嫁給后續的印染廠、原料供應紗廠和本廠職工。
有觀點認為將稅負轉嫁看作是稅收籌劃有些勉強,因為稅負轉嫁并不改變納稅人本身的納稅義務。但本文認為稅負轉嫁是一種納稅籌劃,由于通過提價銷售或壓價購進進行稅負轉嫁的決策與減輕或免除實際稅收負擔直接相關。稅負轉嫁只是稅負在納稅人之間的再分配,不影響國家的稅收總額,屬于法律上無意義的行為,即廣義的合法行為;但通過商品交易中的價格機制來實現的稅負轉嫁,能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給納稅人帶來好處。所以,稅負轉嫁是納稅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主動合法行為,應該納入稅收籌劃范疇。事實上,在流轉稅領域實現稅收負擔最小化最有效的手段是稅負轉嫁,在所得稅領域更多地采用其他手段。
綜上,本文認為稅負轉嫁是指在商品的交換中,納稅人通過價格浮動、分解來轉移或規避稅收負擔,將稅負在納稅人間分配的方法。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生產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等的事先安排,以達到企業稅負最小化為目的的經濟活動。稅負轉嫁是不違反現行法律規范的,其又能減輕納稅人稅負,所以稅負轉嫁是納稅籌劃的一種方法。稅收利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經濟利益,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企業進行運營決策時,要加強樹立稅務籌劃意識,綜合運用避稅、節稅、稅負轉嫁等納稅籌劃的方法來降低稅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保證自己的正當權益,使企業財務活動健康有序、其利得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陶其高.從法理上對稅收負擔最小化手段的再界定――稅收籌劃概念的內涵和外延[J].浙江師大學報,2001(05).
[2]董李佳.論企業納稅籌劃[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3(03).
[3]蓋地.企業稅務籌劃理論與實務(第二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4]周海花,邱慈孫.淺論稅收籌劃的內涵與外延[J].老區建設.2010(16).
[5]劉@,馬艷紅.物流企業在營改增之后的納稅籌劃[J].財會通訊.2010(03).
[6]楊冬梅.小議納稅籌劃、節稅、避稅和轉嫁[J].現代商業.2010(30).
篇2
關鍵詞:稅收會計 結說會計 稅務會計 稅收籌劃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財稅合一的會計制度,但是隨著會計改革與國際接軌進程的加快和稅收制度的不斷完善,西方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三大會計體系的逐漸形成,我國稅務會計的建立必將成為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繼而出現了稅收會計、納稅會計與稅務會計等不同提法。關于對這三個概念的界定,理論界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稅務會計就是企業納稅會計;有人認為稅務會計就是國家稅收會計;還有人將代表國家利益的會計稱為稅務會計,將代表企業利益的會計稱為稅收會計。鑒于諸多觀點,筆者汰為有必要對三者的內涵予以界定,明確稅務會計的內涵及其內容。
一、概念界定
顧名思義,稅務會計是關于稅務的會計。稅收工作包括反映國家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兩方面的稅收活動。若站在征稅人角度(稅務機關),稅務會計稱為“稅收會計”(即國家稅務會計);若站在納稅人角度,稅務會計稱為“納稅會計”(即企業稅務會計)。由此可見,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是稅務會計的兩個方面,兩者都歸屬于稅務會計,分別為稅務會計的一門專業會計。稅收會計是國家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稅務機關核算稅收收人,反映和監督稅款的征收、解繳、入庫和提退情況的稅務資金運動的專業會計,體現了稅務機關和國家金庫的關系,是屬于國家政府會計范疇的一門專業會計。納稅會計是以稅收法規為準繩,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技術,并融會其他學科的方法以貨幣計價的形式,連續、系統、全面地綜合反映、監督和籌劃納稅人的稅務活動,以便正確、及時、足額、經濟地繳納稅金,井將這一信息提供給納稅人管理當局和稅收機關的門專業會計。納稅會計具有直接受稅法制約的特點,體現了依法征納關系。稅務會計概括的說就是以稅法為準繩,運用專門會計理論和方法,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稅收或稅務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專業會計,劃分為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通常意義上,將納稅會計稱為稅務會計。即稅務會計從廣義上,包括納稅會計和稅收會計;從狹義上,稅務會計即指納稅會計。下文中采用稅務會計的狹義概念,對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作以比較、分析。
二、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聯系
兩者幾乎是同時產生,只要有稅收,就有計算應納稅款的稅務會計和核算征收稅款的稅收會計,這是稅收活動的兩個方面。這兩方面的銜接點是稅法。以稅法為準繩,稅務會計監督納稅人自身及時、足額并且經濟地繳納稅金,而稅收會計則要監督所有納稅人及時、足額并且正確地繳納稅金。所以兩者存在著天然的、內在的聯系。
三、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從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定義來看,兩者的內涵存有較大差異,并非簡單的概念之別。但是目前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經常混淆兩者的區別,這將不利于會計理論問題的研究和會計改革的實踐,使之有失偏頗。本文擬從會計主體、會計目標、會計具體職能、會計核算對象、會計核算依據、會計記賬基礎、會計核算范圍、會計核算難易程度及會計體系諸方面分析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內涵區別。
(一)會計主體不同
稅收會計的主體是直接負責組織稅金征收與人庫的國家稅務機關,包括從國家稅務總局到基層稅務所等各級稅務機關以及征收關稅的海關。稅務會計的主體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法人和自然人)。
(二)會計目標不同
納稅人一方面滿足納稅企業管理當局的需要,進行稅務籌劃,尋求經濟納稅(即節稅)的有效途徑,以實現降低費用,達到稅后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方面滿足稅收機關的需要,核算稅金的形成,保證及時、足額地繳納稅金。
(三)會計職能不同
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一致的,即核算與監督資金運動。然而其具體職能不盡相同。稅收會計的具體職能受制于稅收會計的目標,即參與稅收管理的職能和保證稅款安全的職能,從而為稅收政策的制定提供決策依據,并保證稅款及時、足額地繳入國庫。
(四)會計核算對象不同
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共同構成稅收資金運動的全過程。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是稅金的形成(從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中分離出來),包括事前納稅的籌劃,事中稅款的計算、申報繳納、核算,稅后稅款計算、繳納正確性的檢查等項內容。
(五)會計核算依據不同
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的核算依據有其一致之處,都遵從于稅法的具體規定。
(六)會計記賬基礎不同
稅收會計的主體是稅務部門,它是屬于非盈利性組織,一般執行改良的權責發生制,即對稅款征集、解繳等的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記賬基礎,對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等需要劃分期間的業務以權責發生制為記賬基礎。
(七)會計核算范圍不同
稅務會計的核算范圍包括企業所有應納的稅款,如流轉稅、所得稅、其他稅及關稅。而稅收會計則要區分稅種和征稅機關。關稅在我國是由海關對進出國境的貨物征收的一種稅,也就是說海關作為征集部門要征收關稅,與進出口貨物有關的消費稅、增值稅也由海關征收。
(八)會計核算難易程度不同
稅收會計是在稅務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僅對納稅人繳納的稅款進行核算,并作稅款的收入與付出的會計處理,會計核算較簡單。稅務會計則是核算稅收資金與其經營資金相互交叉運動,其計稅、納稅的程序和方法及其會計處理比較復雜,增加了納稅會計核算的難度。
(九)會計體系不同
稅收會計與稅務會計歸屬于不同的會計體系。稅收會計屬于國家預算會計體系,國外稱之為政府會計。
篇3
關鍵詞:零風險;納稅;籌劃;立體式
一、立體式”納稅籌劃的策略
1.抓規范:編寫《稅務工作手冊》,規范涉稅業務流程
結合《稅務工作手冊》的編寫和討論,歸納出適應蚌埠供電公司實際業務、符合“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需要的涉稅業務共四大類、141個流程, 填補了財務集約化環境下財稅管理標準流程的空白。
2.巧籌劃:深挖涉稅政策內涵,提出合理籌劃建議
多次將稅務主管部門和高校財經教授“請進來”,研讀涉稅政策,根據電網企業的行業性質,定位重點關注的稅種,收集相關涉稅政策,提出適用于公司經營的籌劃建議。
3.拉“紅線”:集結涉稅典型案例和備忘錄,警示風險
對近年來內外部審計、同行業接受各項檢查結果進行梳理,編寫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典型案例并集結成冊,組織相關專職學習討論。整理出《涉稅檢查及處理結果備忘錄》,收錄了公司近十年來各類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處罰結果和賬務處理方式,一方面做好了備查備忘,防止出現交接不清、重復認罰的情況,另一方面利用其明確了操作“紅線”,杜絕再犯。
4.勤自檢:建立“零風險”自檢體系,定期運行
以“涉稅零風險”為目標,建立納稅籌劃管理自檢體系,涵蓋了9個稅種、3項基金以及發票管理等涉稅業務各方面,在財務月結和年結等關鍵環節定期梳理,防范納稅風險。
二、立體式納稅籌劃的主要做法
1.建立權責明確的納稅籌劃組織體系
蚌埠供電公司納稅籌劃工作由公司總經理直接領導;公司財務資產部牽頭負責納稅籌劃的組織、布置、監督、考核等工作;財務資產部稅務管理專職負責納稅籌劃的實施,并將結果向上級領導匯報。
2.構建“立體式”納稅籌劃各環節
蚌埠供電公司積極探索“立體式”納稅籌劃的有效載體和實現途徑,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確立了一套工作思路,明確了“涉稅零風險”的目標,制定了“抓規范、巧籌劃、拉‘紅線’、勤自檢”的實施方案:
(1)編寫《稅務工作手冊》,規范涉稅業務流程
近年來,隨著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電網生產經營各環節進行了集約化管理、信息化建設,流程再造比率大,稅務管控“短板”多。為使納稅籌劃與前端業務有效銜接,打好“立體式”納稅籌劃的基礎,蚌埠供電公司以編寫《稅務工作手冊》為契機,結合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歸納整理出涉稅業務共四大類、141個流程,填補了財務集約化環境下財稅管理標準流程的空白。
(2)深挖涉稅政策內涵,提出合理籌劃建議
蚌埠供電公司多次將稅務主管部門和高校財經教授“請進來”,研讀涉稅政策,提出適用于公司經營的籌劃建議。
(3)集結涉稅典型案例和備忘錄,警示風險
①以例說理,是非明辯。蚌埠供電公司發動廣大員工,通過書籍、網絡搜集涉稅典型案例,并擇優評選,集結成《依法治企典型案例庫-涉稅篇》,以生動言辭、貼近實際的描寫列示了日常工作中的稅務風險,為干部員工敲響了警鐘。
②備查備忘,昭示“紅線”。蚌埠供電公司花大力氣,整理出《涉稅檢查及處理結果備忘錄》,收錄了公司近十年來各類納稅評估、稅務稽查處罰結果和賬務處理方式,列示了涉稅處罰事項、金額、處罰依據、金額出處、經辦人、憑證號等詳細信息,一方面做好了備查備忘,防止出現交接不清、重復認罰的情況,另一方面利用其明確了操作“紅線”,杜絕再犯。
(4)建立“零風險”自檢體系,定期運行
實現賬目清楚、申報正確、及時足額繳納稅款,公司除利用省公司下發的《稅收自查模版》定期自查外,還建立了納稅籌劃管理自檢體系,涵蓋了10個稅種、3項基金以及發票管理等涉稅業務各方面,在財務月結和年結等關鍵環節安排專人逐項檢查,防范納稅風險。
三、立體式”納稅籌劃的實施效果
蚌埠供電公司經過對多年實踐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把“立體式”納稅籌劃的實施效果歸結為規范企業管理、減輕稅收負擔和實現“涉稅零風險”三項功能,保證了企業“長治久安”。
1.規范企業管理
蚌埠供電公司實施“立體式”納稅籌劃管理以來,通過“抓規范、巧籌劃、拉‘紅線‘、勤自檢”四個手段的實施,夯實了管理基礎、梳理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公司整體工作效率和效益。
2.減輕稅收負擔
蚌埠供電公司通過合理的納稅籌劃建議,督促業務部門提高涉稅籌劃意識,加大了進項稅抵扣比率;引導業務部門在預算、招標、采購等環節對符合優惠政策的企業進行傾斜,免抵了部分企業所得稅;對符合條件的項目、資料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備案并取得實質性進展。2012年,利用“用戶移交資產免交企業所得稅、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352萬元。
篇4
關鍵詞:報社;稅務風險;規避
財務管理是報社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當中尤以稅務籌劃工作最為突出。稅務籌劃工作的合理與否,將對報社的順利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報社經營環境日益復雜。由于各種影響因素的存在,部分報社的稅務籌劃工作中仍然面臨著較多的風險,給報社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亟待解決與改善。
一、報社面臨的稅務風險
報社的稅務管理涉及到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包括報社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報社外部環境中的不可控因素,例如稅法的調整及修訂等,因此執行稅務方案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預想不到的情況,可能偏離稅務管理的預期目標,由此產生稅務風險。就目前來說,報社稅務管理主要面臨著政策風險、執法風險、經營風險、操作風險等幾種風險。其中,政策風險的產生是稅務籌劃者需要利用國家的相關政策來實現減稅,在此過程中將面臨風險;執法風險在于主客觀因素不同,稅務執法人員的素質水平也不同,對同一事情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故而對于稅務籌劃的態度也就不同;經營風險牽涉到報社生產、經營、投資、理財等各個環節,產生的影響具有整體性,如果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報社便將面臨經營風險;至于操作風險則源于稅務管理具有超前性,一旦籌劃方案不切合實際,則將會形成操作風險。
二、稅務籌劃的原因和方式
(一)稅務籌劃的原因
第一,有助于實現報社的經營目標。報社發生的成本費用中稅務成本占了很大的比例,報社需要通過稅務籌劃,以最優的稅務方案來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報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第二,有助于報社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報社的收入包括征訂收入、廣告費收入、多種經營收入等。其中廣告費收入是營改增的重點改革對象。為了實現減少稅負的目標,報社必須對整個經濟活動進行科學的調整,使報社的成本、支出、利潤比例得到最優化的配置,而財務人員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稅務籌劃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二)稅務籌劃的內容
主要包括避稅籌劃、節稅籌劃、轉嫁籌劃等。其中,避稅籌劃是指納稅人采用各種合理、合法、合規的手段,利用當前稅法中的漏洞,做好本單位的納稅計劃或方案,并從中獲得稅務利益的籌劃工作;節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利用當前我國減免稅等優惠政策,采用各種手段,實現少繳稅的目的;轉嫁籌劃是指納稅人通過價格的調整等將稅負轉嫁給他人,從而降低自己的繳稅額。
三、報社規避稅務風險的策略
(一)掌握相關法律,熟知稅務政策
首先,報社必須重視稅務籌劃工作的合法性,財務人員必須具備財務管理知識及必要的稅務知識等,重視稅務政策的變動或調整,并及時、適當地調整稅務籌劃方案,實現稅務籌劃的實際效果。其次,財務人員要及時而系統地學習稅務政策及法律法規等,認真領會營改增帶來的變化,尋找稅務方面的利益增長點,從而實現經營效益的最大化。注意全面地把握稅務政策,不能以偏概全,比如,可建立一套完善的稅務籌劃信息系統,通過訂閱《中國稅務報》、《國家稅務總局公報》、《稅法速遞》等經濟類報刊或電子信息,及時地獲悉最新稅務政策信息。
(二)完善風險預估,采取預防措施
首先,應充分利用網絡設備,建立科學、高效、快捷、方便的稅務管理系統,對納稅籌劃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到事前預估、事中調節和事后控制,從而有效地遏制各種風險的產生。其次,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財務部門應負責統一和協調納稅籌劃事宜,確立科學合理的稅務策略,合理控制報社稅負,充分利用營改增緩解報社經營壓力。再次,要建立專門的納稅籌劃風險預測與控制系統,并形成全面的納稅風險控制策略和目標,盡量規避那些風險較大的方案。此外,報社應加強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把控納稅籌劃的實施效果,從而保障整個納稅風險管理工作的平穩進行。
(三)順應市場發展,適時調整戰略
財務、稅務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響報社的經營效益,加強財務、稅務的內部管控,一方面有利于報社更好地適應營改增政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優化報社資金管理水平,提升報社整體經營效益。報社的稅務籌劃方案要與現行的稅務制度高度契合,工作人員要充分了解稅務法規和會計制度,明確作為納稅人的權利及義務等,制定合理的稅務籌劃方案,從而實現本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標;同時,確保報社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保證原始單證、會計賬簿以及會計報表等的真實、合法、全面性;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則,以保證稅務籌劃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于報社既是發展的機遇,也是重大的挑戰。準確核算不同稅率的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依法繳納稅收,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進項稅額抵扣,是每個報社和個人的職責。報社應認真研究和分析營改增政策內涵,加強財務、稅務內控,通過財務核算優化更好地應對營改增政策,以降低稅收負擔,促進報社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關于固定資產進項說額抵扣問題的通知[S].2009.
[2]劉霞.對加強報社財務管理的思考[J].中國地市報人,2012.
篇5
【關鍵詞】稅務籌劃;財管管理;活動;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企業都在快速發展,國家對其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視,在法律制度上,有了許多規范。其中較為重要的稅收項目,作為國家國庫收入的來源,國家對此非常的重視,對企業的稅收有著細致的規定。這一方面提高了國家的國庫收入及對企業的管理力度,在另一方面也給企業帶來的一定的負擔,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因此,稅務的籌劃工作逐漸引起管理者的重視,成為管理層的日常工作之一,具體的應用已滲透到企業建設、經營、發展及最終獲得利潤的各個方面。
一、稅務籌劃的內涵
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前提下,對于企業的各項事務,如籌資活動、日常經營、投資活動到最后利潤分配等環節進行有效統籌規劃,在保證企業正常經營的前提下,制定最為合理的納稅方案,從而使企業在繳完稅額后利潤達到最大的綜合管理過程。其與偷稅偷稅的最大區別在于,偷稅漏稅是在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弄虛作假,獲得非法的利益,必然會受到相應的處罰。稅務籌劃則是在遵守各項法規的前提下,對企業自身的各項活動進行調整,而達到合理避稅、利潤最大化的過程,是一種合法經營策略。
二、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相關應用
1、資金籌集方面。一類是權益性籌資。該類性質的資金籌集方式主要是發行股票、留存收益、吸納直接的投資等。由于該方式的特殊性,其支付的股息無法在企業的稅前利潤中減除,減稅的效果極其有限。企業將通過各種方式累積的留存收益投入到經營活動中,隨之出現的稅收需要企業自身進行承擔,因此一般來說,權益性資金籌集在減稅上并沒有較大的優勢,不是理想的籌劃方案。第二類是負債籌資。負債資金籌集的方式有銀行貸款、企業間的借款、發行債券等。該方式所需要支出的利息等,可以在稅前進行扣除,減少利潤,企業的應繳稅款會相對減少,具有一定的減稅作用。如果企業的利息與稅收的比值超過年利息率,需要提高負債資本在總體資金中的占比,以一高權益資本的收益效率,在財務方面,形成杠桿現象,可以有效的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并保證股東價值達到最佳狀態。國家在這一方面有著明確的規定,指出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和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應在稅前將其減除,如果是通過向非金融機構或者一般企業借款進行支付的利息,不超過當前金融機構的利率的部分可以在稅前減除,但是超過的部分則不允許在稅前減除。因此從減稅的角度看,應將負債籌資的比例作為參考的指標之一。
2、日常經營活動。包括三方面,一是存貨計價方法。企業在發出存貨是一般使用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后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等方式進行計價,選擇上述哪一種計價方式,都會給發出存貨的成本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而造成銷售成本的波動。如果出現物價上漲的情況,可以選擇后進先出的方式。年度的后期存貨量較少,成本較高,應將其利潤押后到下一個年度,一邊將繳稅的時間一并押后。在回落后,可以選擇先進先出方式,年度后期的存貨的成本為當前成本,銷售成本則按照高價計價,也讓可以將利潤押后至下一年度,也將繳稅時間延長至后一年度。二是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方法分為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不同的折舊方式計算出的折舊額是有較大區別的,成本的計算項目也不盡相同。在同一比例稅率的制度下,每一年的所得稅稅率沒有搏動的環境中,應采用加速折舊法;若果出現今后所得稅的稅率有變化,且越來越高,應采用平均年限法進行折舊計算,能夠有效減少稅收額。三是銷售過程。在銷售過程中的稅務籌劃包括銷售收入的確認和混合銷售行為兩個部分,二者均是對稅收額度影響較大的因素。在各種不同的付款方式,確認銷售收益的時間有許多區別。企業則應通過各種方式將該確認時間延后,即延遲納稅履行的時間,降低該時期內的現金流動量,達到延緩納稅的目的。在混合銷售方面,我國的稅法中明確指出,如果混合銷售中,增值稅為主要,需要一并繳納增值稅稅額,若營業稅為主要,則需要一并繳納營業稅稅額。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配置需要繳稅的貨物及無需繳稅的勞務的占比,確認稅額最少的安排計劃。
3、投資活動。一是投資方式。企業從事投資活動是,其出資方式十分豐富,包括現金投資、機器設備及廠房建筑物等固定資產投資、土地使用權及其他產權等。如果企業的投資方式為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投資,在上述資產的運作過程中,應分期計算折舊或者攤銷項目,固定資產的折舊應在稅前進行減除,從而減少所得稅的稅額。在無形資產攤銷方面可以將其視為管理費用,在稅前將其減除。
4、利潤分配方面。在利潤分配為方面,如果企業的性質為股份有限公司,則應將股利作為利潤分配的主要形式,包括現金股利、股票股利等。上述兩種利潤的分配形式在稅法中有不同的規定,現金股利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股票股利則不需要。所以,基于上述政策,企業在股利的實現形式上,應合理調整相應比例,減少當期的現金流動量,適當減少股東的稅負負擔,保護股東的利益。
三、總結
稅務籌劃并不是一項單一的工作,而需要管理者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控制,在企業的資金籌集、日常經營、投資活動及利潤分配等整個企業活動的環節,及其各個細節方面進行系統的統籌規劃。現代我國的企業稅務籌劃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全形成完整的理論及實踐機制。上文僅從一般理論的角度闡述了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而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會有許多區別,管理者需要在企業的實踐活動中對本企業的情況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針對企業經營的特點、方向及任務目標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計劃,探索出與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充分發揮出稅務籌劃的優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使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團團.稅務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通訊,2010(32).
[2]藺維紅.淺析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
篇6
關鍵詞:企業 稅務籌劃 有效策略 思考
一、企業稅務籌劃現狀分析
(一)現實意義
從當前來看,企業實行稅務籌劃的現實意義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
1、科學的稅務籌劃能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企業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稅務籌劃之間有著莫大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說便是同步性與一致性。但從我國當前企業稅務籌劃來看,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大部分為外企(外資企業)或大中型內企(內資企業),這些企業往往占據了我國企業納稅的很高額度,換句話說他們可以看作是我國企業納稅中的規范戶或先進戶。
2、科學的稅務籌劃能提高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
企業實行稅務籌劃,其本質在于實現企業的成本、資金以及利潤之間的最優化分配,也就是說其目的是提高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水平。科學的稅務籌劃能讓企業的財務管理更加合理與科學,從而產生促進作用,使得企業財務管理更加優化。
3、科學的稅務籌劃能使企業的產業結構與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企業納稅人進行納稅的時候,往往需要考慮稅法中關于稅基和稅率之間的差別,并根據稅法中的相關優惠政策,進行科學的投資決策、企業制度的優化改革、產品結構的有機調整等。從目前來看,在主觀上雖然是為了減輕稅負,但客觀情況卻是企業在國家稅收的杠桿之下,漸漸走向了產業結構與生產力布局越來越優化的道路。這體現出了國家的產業政策越來越優化,從而對于企業的資本流動與資源的合理配置產生了推動作用。
4、科學的稅務籌劃使得企業競爭力增強,并間接增加了國家收入
一個企業若擁有了科學的稅務籌劃,這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作用非常巨大,一方面可以有效減輕企業自身的稅負,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與活力,從而促進企業不斷快速發展。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其自身的利潤與收入的增加便不言而喻,而對于國家而言,企業的增收自然使得國家的稅源十分豐盈,從而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二)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部分企業雖然不斷學習稅務籌劃方面的知識,看起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必須面對存在問題的現狀。
1、“誤解”稅務籌劃的真正涵義
在我國,企業稅務籌劃開展并不是很廣泛,在一些地區甚至連皮毛都沒有涉及,因此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教育”。由于稅務籌劃知識的欠缺,在一些企業中,往往會“誤解”稅務籌劃的真正涵義。某些企業或者個人往往覺得“稅收籌劃”就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賺取高額利潤,通俗的講就是“偷稅”,他們完全不了解稅務籌劃的真正涵義與意義,只是一味地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投機取巧。稅務籌劃與偷稅之間有著非常本質的區別:稅務籌劃是國家規定的并允許的合法行為,而偷稅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此外,還有人認為稅務籌劃有點“避稅”的感覺,而實際上并非如此,稅務籌劃本身就是國家所允許的行為,因此它完全與偷稅之間不同,加之其具有高度的合法性,這就使得它與避稅之間也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果避稅處理不當,也會構成違法行為。
2、沒有稅務籌劃風險意識
一些企業認為,只要進行了稅務籌劃就肯定能增加自身的收益,他們有這種思想的本質在于認為稅務籌劃能減輕稅負。但是,這些企業的當事人沒有考慮到稅務籌劃是一種決策行為,也就是說其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決策行為若處理不當,都會出現嚴重的后果。企業的稅務籌劃需要資本加以維持,因此風險的存在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3、企業專業稅務籌劃人才的缺失
任何一項決策都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否則決策的行為要么有缺陷,要么成效不大。由于稅務籌劃并非理想中的熱門專業,因此當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十分缺失,這就使得大部分企業在稅務籌劃時只能依靠企業的一些有經驗的資質較高的管理者進行稅務籌劃。從歷史經驗來看,稅務籌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也是一種高智力型、高層次的管理活動,不僅需要有用會計、財務與稅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并熟悉整個企業在籌資、經營與投資等方面的具體活動。
二、企業財務管理稅務籌劃的方法
企業的稅務籌劃在一定層面上與其財務管理關聯很大,因此本文在此探討一下關于企業在財務管理稅務籌劃方面的方法。
(一)合理籌劃稅基
稅基關系著一個企業的稅務籌劃,因此對其應該科學而合理的籌劃。若實現了稅基的科學合理籌劃,這樣便能有效減小稅基,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稅基合理安排時間,以此實現企業在稅率、納稅以及減免稅等方面都合理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利益。
(二)充分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
稅收的優惠政策是國家為了支持并鼓勵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以及充分利用這種政策進行企業活動的一種手段,它是一種國家性的經濟政策,而企業利用這種政策進行的稅務籌劃指的是企業納稅人利用相關的優惠政策進行企業稅務籌劃的一種辦法。要想企業實現節稅收益,就應該好好把握這些優惠政策,只有對它們進行了科學合理的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
(三)借助稅率差異開展稅務籌劃
企業借助稅率差異開展稅務籌劃,一般最常用的技術為價格轉移技術,也就是說其利用的是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來往與交流,促使關聯企業都能適應低稅率的稅務籌劃,從而促進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就應通過資金、勞務、貨物以及自管與費用管理等定價的轉讓來實現利潤在各個關聯企業之間的轉移,從而使得所有的關聯企業都能適應低稅率,以此實現整體節稅的目的。
三、企業實行有效稅務籌劃的策略
企業要想實行有效稅務策劃,就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在近幾年我國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策略,本文將闡述以下三點:
(一)應正確理解稅收籌劃的真正“涵義”
目前,我國稅收政策與稅收籌劃之間的導向有著一致性,企業應該明確稅收籌劃的真正“涵義”,不僅要從字面意義上去探索,更要深層去理解探析。企業要想真正弄懂稅收籌劃的“涵義”,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與“節稅”、“避稅”等真正區分開來。這里闡述一下稅收籌劃與避稅之間的區別,前者屬于合法行為,并且是我國稅收政策所引導與鼓勵的一種正規行為;而后者雖然算不上違法行為,但其鉆了稅收的空子,若處理不當,很有可能造成違法亂紀,因此它是有悖于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導向的。此外,兩者在執法部門對待自身的態度上也截然不同。總的來說,有效防范避稅行為關系著國家稅收利益的維護,以及法律的漏洞堵塞與稅收制度的完善;企業將稅收籌劃利用好,這也是政府在運作中有效實現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合理規避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
雖然風險是一種無法預測的事物,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規避措施,以免出現風險的時候我們卻手足無措。要做到合理規避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就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1)對稅法進行研究并掌握相關規定,要充分領會立法的精神,以求準確把握稅收相關政策的內涵;2)應對當地的稅務征管特點與具體的要求進行調查與了解,使得企業在稅收籌劃上能夠得到當地稅法機關的認同與支持;3)若條件允許,應該聘請稅收籌劃方面的專業人士,力求稅收策劃的可靠與權威。
(三)加強培養稅收籌劃專業人才隊伍
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比如我國企業籌劃專業人才的缺失、高等院校對于此專業的忽視等,導致了當前我國企業稅收籌劃人才隊伍并沒有完全成型,在很大程度屬于一個萌芽的初級階段。對于企業的稅收籌劃而言,其工作的主要來源途徑有以下三個方面:1)企業單位自身的財務與會計方面的相關人才進行,這是當前大部分企業運用的一種途徑;2)企業委托相關的中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來進行稅務籌劃,這種途徑也較為普遍;3)聘用某些高級稅務籌劃人才進行企業稅務籌劃工作,這種途徑規模很小,一般存在于資金比較雄厚、科學技術也比較先進的大型企業中。企業的稅收籌劃屬于綜合性極強、技術要求也較高的一種智力決策工作,但也是一種腦力創造活動,它與一般的企業活動而言,對于人員的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從近幾年的經驗教訓來看,企業的稅種多樣性劇增,而且企業之間存在差別性,加之有些企業在要求上也有特殊性,這就使得企業稅收籌劃的客觀環境產生動態性;此外,企業稅收籌劃還受到了外部條件的制約等,這些都對稅收籌劃人才有著很高的要求:靈活的應變能力、精湛的專業技術等。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培養稅收籌劃專業人才隊伍,促進企業的稅收籌劃,從而加速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藺維紅.淺析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0):41—42
[2] 王玉華.企業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研究[J].時代經貿,2012,(8)
篇7
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的前提下,按照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事前選擇稅收利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處理自己的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的一種企業籌劃行為。這個概念說明了稅務籌劃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稅務籌劃的方向應當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稅務籌劃的發生必須是在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之前;稅務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所謂“稅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稅負最輕、稅后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內涵,而不僅僅是指的稅負最輕。這里所說的稅務籌劃并不僅指表面意義上的節稅行為,稅務籌劃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服從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因此,企業稅務籌劃的最終目的應是企業利益最大化。
稅務籌劃是在遵守稅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通過對企業投資、經營和理財等活動的事先安排和籌劃,達到稅負最輕或最佳,以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進行稅務籌劃應注意以下事項:
(1)稅務籌劃應當以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為依據。進行稅務籌劃要全面了解各項稅收法律規定,特別要熟悉并研究各種稅收法令制度,為企業的稅務籌劃活動構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稅務籌劃是否合法,必須通過稅務機關的檢查,納稅人應依法取得并保存會計憑證或記錄,使其完整、正確,并正確進行納稅申報,及時足額地繳納各項稅款。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活動、納稅方案為稅收主管機關所認可,否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
(2)稅務籌劃應在納稅義務發生前安排和謀劃。稅務籌劃是一種經濟規劃,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在國家和企業稅收法律關系形成以前,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實現稅務籌劃的目的。如果納稅事實已經形成,納稅項目、計稅依據和稅率已成為定局以后,就不存在稅務籌劃的問題了。否則不可避免地要淪為避稅甚至逃稅。稅務籌劃應在應稅經濟行為之前進行,并指導經濟活動的運行。
(3)稅務籌劃應在經營活動整體的權衡下加以考慮。稅務籌劃的目的在于合理合法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僅要使企業整體稅負最低,還要避免在稅負降低的同時帶來的由于銷售與利潤的下降超過節稅收益。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從全局出發,把所有的經營活動作為一個動態的、與周圍密切聯系的整體來考慮,去選擇有助于企業發展,能增加企業整體收益的方案。
(4)稅務籌劃應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效益。任何一項稅務籌劃都有其兩面性,即納稅人在取得部分稅收收益的同時,必然會為該籌劃方案的實施支付額外的費用,以及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相應機會收益。只有當后者小于前者時,該項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因此,一項成功的稅務籌劃必然是多種稅收方案的優化選擇,必須綜合考慮。
(5)稅務籌劃應適應稅收政策導向,不斷調整或制定。社會經濟環境、稅收法律環境等情況在不斷發生變化,企業必須靈活應對,不斷調整或制定稅務籌劃方案,確保企業長久地獲得稅務籌劃帶來的收益。
二、正確認識企業稅務會計
(1)企業稅務會計具有稅務籌劃的作用。企業稅務會計是對企業稅務資金運動的反映和監督,并能通過稅負因素分析等方法,使企業更加明確地利用合法手段來達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目的。實際上是指企業稅務會計依據稅法規定,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從不同角度找出籌劃點,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籌劃企業的經營方式及納稅活動,使之既合理合法納稅,又可享受稅收優惠,實現企業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
(2)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稅務會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從財務會計中分立出來的,同財務會計一樣屬于會計學范疇。稅務會計的資料來源于財務會計,對財務會計處理中與現行稅收法規不符的會計事項,或進行稅務籌劃需要調整的會計事項,按稅務會計的方法計算、調整,并做出賬務處理。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如下:1)目標不同。稅務會計按照稅法核算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和稅金,目的是保證國家稅收的充分實現,調節經濟和公平稅負,為國家稅務部門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財務會計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核算企業的經濟業務,為相關利益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便于做出相關決策。2)服務對象不同。稅務會計主要服務于國家稅務部門和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企業經營管理者、投資者以及債權人。3)核算依據不同。稅務會計核算主要依據國家稅法,財務會計卻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處理各項經濟業務。4)核算原則不同。稅務會計堅持歷史成本原則,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變動,而這種價值正是財務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
(3)設立稅務會計是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企業有自覺履行納稅的義務,同時也應充分享受納稅人的權利。要想實現這種權利,應做到熟知稅收法規,不僅要熟知稅法原理,還必須精通各稅種的實施細則、具體規定和補充規定等;既要站在征稅人角度熟知稅收法規,還要站在納稅人角度掌握稅收法規,合理合法地進行各種稅務事項的籌劃,并進行有關納稅事項的會計處理,做出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符合企業經濟利益的正確決策。
三、稅務會計師在企業稅務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依據稅收規定進行稅務籌劃,達到節稅的目的。稅務會計師根據國家稅收規定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全面地記錄和核算企業稅款的形成、計算、繳納、補退等內容,以價值形式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納稅活動,并合理合法地進行稅務籌劃,為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方向。
(2)有助于企業自覺履行納稅義務。稅務會計師熟知稅法和財經制度,了解企業的涉稅資金運動,及時計算、申報納稅,及時、正確履行納稅義務,從而提高納稅意識,養成自覺納稅的良好習慣。
(3)有利于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任何違反稅法的規定,少納或不納稅款的行為,都將受到相應的處罰。作為一名合格的稅務會計師應在企業依法足額納稅的同時,運用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充分考慮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篇8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因素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F810.42文獻標識碼:A
納稅籌劃是企業在國家相關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對企業內、外部的資源進行合理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負負擔,并實現一定程度的節稅收益。納稅籌劃在我國實施已有幾十年的時間,但相關理論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全面和深入。現如今,面對不斷變化的稅法政策和納稅環境,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被處罰或補繳稅款的處境。這不僅會加重企業的成本負擔,更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籌劃的外部風險
風險是建立在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基礎之上。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都是指籌劃人由于受到主觀和客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其涉稅行為或籌劃行為偏離稅法要求的可能性。利益和風險總是相伴而生的,籌劃主體獲取的稅收利益是與風險相伴的。由于稅收籌劃的特征之一是事先謀劃,未來總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加之稅收籌劃經常在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性的邊緣上進行操作,所以各種稅收籌劃的具體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稅收籌劃是具有主觀性的,籌劃人選擇籌劃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實施籌劃方案,籌劃人的主觀判斷起著決定性作用,包括對稅收政策的領悟與判斷、對稅收籌劃條件及環境的認識與判斷等。
(二)企業內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及納稅籌劃人員素質偏低
各企業經營者往往把關注點放在稅收籌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上, 而忽視和放松了對其風險的警惕性,風險管理意識不強。納稅籌劃是企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其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有效的辨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才可保證納稅籌劃的順利進行。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總體素質偏低.納稅籌劃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會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造成直接的影響,制約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健康發展。
(三)企業與稅務機關間的關系處置不合理。
多數企業與稅務機關之間均缺乏有效溝通,企業和稅收部門由于所處的角度不同,對稅務籌劃的方式,對法律、法規的理解上存在差異,企業往往脫離稅務機關自行進行納稅籌劃,在實踐過程中很多稅務籌劃行為演變為偷稅、漏稅的行為,則企業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最后,企業納稅籌劃內部控制存在不足。在我國,多數企業均沒有建立納稅籌劃相應的內控制度,或是建立后沒有得到有效實施。
二、應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問題的措施
(一)提高納稅籌劃方案的策劃能力
在納稅籌劃方案的策劃和選擇階段,企業就應該進行科學籌劃,最大限度的防范和控制風險。對于無法避免的風險可采取轉移、降低、保留等方式進行處理。對于具有較大風險性的籌劃方案必須謹慎采用。優先選用具有優惠稅收政策的方案,如技術活動類、環保節能類、社會公益類等,都可優先進行靈活運作。同時還可通過合同的簽訂,由外界機構進行相應的籌劃工作和風險控制工作, 從而實現將納稅籌劃風險進行有效轉移。此外,采取靈活的方式運用相應的籌劃工具,如籌劃臨界點、針對具有缺陷性的條款進行籌劃等方式,實現對籌劃風險進行有效調控。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包含諸多內容,而風險防范及控制的關鍵環節在于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及低風險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二)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及素質,科學處理企業與稅務機關的關系
在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工作中, 加強對納稅籌劃人員進行業務及籌劃培訓, 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的業務技能及科學方案的策劃能力至關重要。綜合業務能力及素質有如下具體要求:第一,要求納稅籌劃人員在事前做好各項充分準備工作,要對企業經營狀態、組織形式、財務狀況等有充分的了解, 才能為企業設計出獨具特點和針對性的籌劃方案。第二,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需研究掌握稅務工作中各種相關稅務政策及法律法規,全面、準確把握納稅政策內涵, 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只有具備納稅會計、財務、企業管理、經營管理諸多技能的專業勝任能力,才能在籌劃、設計、制定方案的過程游刃有余地融會貫通各項相關法律法規及稅務政策。
企業需與各稅務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在充分掌握當地稅務征管具體要求及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各種納稅籌劃及申報工作。在納稅籌劃過程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與稅務機關溝通互動,準確把握相關法律界限,降低納稅籌劃的風險性。稅務籌劃人員在與稅務機關地溝通合作中,應爭取得到稅務機關的指導和認同,提高稅務籌劃的科學性。部分企業認為,只要由專業人員開展的納稅籌劃就必定能得到稅務機關地認可。事實并非如此,只有取得稅務機關的相應指導,才可有效實現將納稅籌劃風險性降至最低。因此,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與各稅務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 以促進納稅籌劃活動開展的科學、合理性,降低納稅籌劃風險性。
(三)在企業中構建良好的風險預警機制
在企業中構建良好的企業風險預警機制主要目的是在應對各種風險時,使企業具有更加靈敏的反應,能夠及時辨別風險,并采取相應的處理和防范措施。該種機制是企業加強籌劃風險防范能力的有效保證和重要措施。企業需不斷建立、加強和完善納稅籌劃風險信息交流系統,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運用狀況及時傳遞給上層領導,保證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和解決。同時建立相應的風險快速反應機制,提高風險應對能力。此外,在企業中,還需組建風險預警小組對風險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和管理。同時建立健全企業監督機制,對企業內部各項活動進行相應的監督,促進企業管理向規范化、流程化發展,增強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和防范能力。
(四)加強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以強化穩健性原則
面對新的征管形式下稅收籌劃的新的風險因素,無論是納稅人自主籌劃還是中介機構籌劃,都要求籌劃主體采用穩健性的原則。一方面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另一方面,關注稅務機關稅務管理手段上的創新、處理好稅企關系也是防范法律責任風險的一種措施,要加強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以獲得主管稅務機關對籌劃方案的認可。
(五)關注納稅評估帶來同行業比對的數據以合理確定稅收籌劃的目標
稅收籌劃目標則體現通過稅收籌劃期望達到什么樣的結果。稅收籌劃目標更多體現了稅收籌劃產生的主觀因素,體現了理性“經濟人”對利益的合理追求,是企業稅收籌劃的內在動因,這些合理追求會因其內部條件及外部環境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側重。納稅人在確定稅收籌劃的目標上,要關注稅務行政審批制度弱化帶來的監管風險,也要對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情況做更多、更細致的了解,關注同行業數據,以便面對納稅評估風險有更好的對應措施。
三、結束語
納稅籌劃是企業理財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納稅籌劃具有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面臨更多風險。企業在運營管理中應采用各種積極措施不斷推進納稅籌劃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最大限度規避納稅籌劃產生的各種風險。
參考文獻:
篇9
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是指企業因實施稅務籌劃所產生的連帶經濟行為的經濟后果。非稅成本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有可以量化的部分也有不能夠量化的內容,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不同的納稅環境下,不同籌劃方案引發的非稅成本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在一般情況下,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有成本、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組織協調成本、隱性稅收、①財務報告成本、沉沒成本和違規成本等。
(一)經濟學意義上的非稅成本
1.成本。信息的不對稱,引發了許多經濟現象,成本的產生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必然結果。在稅務籌劃中,為了降低稅負所選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同樣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成本。不論稅務籌劃的方案多么周密、多么精妙,都不能擺脫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負面影響,成本的存在使很多籌劃方案的非稅成本被放大,資產重組的稅務籌劃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企業重組中,企業如果采用分立策略,一個企業被分為幾個企業,管理機構增加、管理人員增加、企業間的組織協調費用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管理人員道德風險的存在,增加了企業的監督成本和潛在的損失,全部或部分抵免了稅務籌劃帶來的收益,更有甚者會使成本的產生大于收益。同樣,在合并過程中,逆向選擇的存在,兼并方并不十分了解被兼并方的資產質量狀況,可能造成其所支付的價格超過被兼并資產的價值。
2.交易成本。制度經濟學中,交易成本被定義為“在人們靠市場來交易產權時運用資源的成本。”[1]它們包括信息搜集成本、談判成本、締約成本、監督成本、強制履約的成本以及可能發生的處理違約的成本等。在稅務籌劃中,涉及產權交易的方案比比皆是,交易成本成為非稅成本中重要的構成因素。例如通過收購外國公司進行稅務籌劃時,為了避免逆向選擇帶來的損失,也需對被收購公司的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同樣會產生談判費用、協議簽訂費用、履約費用等。
另外,利用資產評估增值進行的所得稅籌劃、利用工程承包進行的營業稅籌劃、利用委托加工進行的消費稅籌劃等都涉及市場環境下的產權交易和契約的簽署,因此,交易成本在稅務籌劃中是難以避免的。
(二)管理學意義上的非稅成本
1.機會成本。稅務籌劃過程本身是一個決策過程,即在眾多方案中選擇某個可行且稅負較低的方案,但選定一個方案必然要舍棄其他方案。不同的籌劃方案具有不同的優勢,有的方案具有稅務優勢,即稅負較低,而有的方案則具備非稅優勢。這樣,在選擇具有稅務優勢方案的同時,可能會犧牲另一方案的非稅優勢。對于所選擇的具有稅務優勢的籌劃方案來說,因此而犧牲的非稅優勢就是此項籌劃的非稅成本,即機會成本。
2.組織協調成本。很多稅務籌劃方案的實施都需要進行大量的企業內部或企業間的組織變革和協調工作,與此同時,籌建或改建組織的成本、組織間物質和信息的交流成本、制定計劃的成本、談判成本、監督成本和相關管理成本等都會相繼發生,這些就是稅務籌劃方案的組織協調成本。
收入和成本費用的轉移,要在公司之間做大量的協調工作,同時需要強化集權管理。只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才能夠使稅務籌劃行為不超越稅收規則的界限,集中管理模式要求垂直的組織形式,這和流程再造理論中追求扁平的組織模式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理念相違背,不利于信息的傳遞,失去了適度分權的管理優勢。這樣,會使管理成本大幅攀升,工作效率急劇下降。
3.隱性稅收。稅收套利是稅務籌劃方式之一,但企業對于稅收優惠資產的追逐會抬高該資產的價格,從而降低其稅前收益率,使其稅前收益率低于非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收益率。稅收優惠資產的稅前收益率和非稅收優惠資產稅前收益率的差額,就是稅收優惠資產承擔的隱性稅收。
在稅務籌劃實務中,投資者往往會選擇稅負較輕的投資項目,也就是選擇稅收優惠資產,而與此同時,也就等于投資者選擇了較低收益率的投資項目,承擔了隱性稅收。所以,隱性稅收也就形成了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
4.財務報告成本。在上市公司中頻繁地進行稅務籌劃,連年的低稅前利潤極易引起國家稅務部門的注意,一旦實施對公司的檢查,給公司帶來的不僅僅是形象上的損害。而且由于公司的債權人,對公司財務報告的盈利狀況非常敏感,很可能由此影響企業的債務籌資,進而影響企業的營運資金,抬升企業財務杠桿,加劇企業財務風險。
雖然在現階段我國股市經濟晴雨表的效果并不理想,但在股票投資者漸趨理性的今天,財務報告的結果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低利潤不但會導致股票價格的下降,而且還會影響企業在股票市場的再融資能力。企業通過跨期轉移收入、后進先出法等會計政策選擇達到減少稅前利潤、降低稅負的目的,但同時也造成企業經營的效率降低、與客戶的關系惡化以及額外的存貨持有成本等可計量和不可計量的損失。由此可見,稅務籌劃帶來的財務報告成本可能對企業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5.沉沒成本和違規成本。經濟環境是復雜多變的,企業稅務籌劃方案在執行過程中因為無法預料的原因導致失敗的事件并不罕見,伴隨著籌劃的失敗,最初的資金投入也就變為沉沒成本,成為企業無法彌補的損失。另外,隨著稅務籌劃方式的增多,稅收規則也在不斷的完善,這是一個博弈過程。由于稅收規則的存在,又因為稅收規則對稅務籌劃的約束目的,使得稅務籌劃經常處于稅收規則的監控之下,納稅人的稅務籌劃一旦違反了稅收規則,就可能受到懲罰,承擔相應的違規成本。
二、稅務籌劃非稅成本產生的原因
(一)非稅成本成因的經濟學分析
1.市場的非完全性。稅務籌劃的目標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經濟活動來實現的,如上所述的套利行為、組織重構行為,每一種行為都離不開市場交易,離不開契約的簽訂。市場是不完全的,即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存在著市場摩擦。信息不對稱是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直接根源,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又引發了稅務籌劃中非稅成本的產生。比如資產重組中可能產生的損失和集權化管理的成本,由于投資者不享有企業的實際經營和稅務籌劃的信息,對企業財務報表顯示的利潤降低所做出不利于企業的反映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等。市場摩擦的存在則直接造成了非稅成本的產生,如套利行為中產生的交易準備階段的成本(搜集、處理有關交易客體的價格和質量以及交易主體的信息成本)、談判和履約成本(包括訂立契約并保證實施的成本以及處理沖突的成本)等。
2.經濟人及其有限理性。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組織的趨利傾向是難以避免的。企業的財務目標為企業價值最大化,這是對經營效果上兼顧各方利益的合理追求。同樣,經濟個體對利益的追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在經濟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過程中產生了盈余管理、稅務籌劃、套利行為,同時也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在套利行為中,市場機制的作用最終會促進均衡的實現,但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他們無法正確預料均衡點的市場價格,因此導致了盲目投資,引發了隱性稅收。另外,經濟人及其有限理性同樣適用于中介機構稅務籌劃的策劃者,中介機構出于對自身成本的考慮,加以對國家稅法的認知、稅務籌劃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客戶狀況了解的有限性,使得機會成本、成本、沉沒成本、違規成本等各類成本的發生成為可能。
(二)非稅成本成因的環境因素分析
1.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客觀世界是復雜和不斷變化的,經濟事項的發生及其結果更是難以料定,經濟領域里的風險無處不在。稅務籌劃的各個階段都因處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復雜環境中而產生了大量非稅成本。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需要對客觀環境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和預測,而對環境變化的認知和預測能力的有限性注定稅務籌劃方案不會非常完美。稅務籌劃的執行需要一定的技術條件、人才儲備,還要在操作中把握合理的“度”,即便是這樣也難保證意外費用的增加、難以完全避免籌劃方案的失敗,由此產生了機會成本、隱性稅收、沉沒成本和違規成本等。
2.稅務規則的約束。稅務籌劃是在一定的制度環境下實施的。稅務籌劃的實施者試圖通過一定的合法行為減少、避免或遞延納稅義務,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科學、合理的管理行為,但是和其他的管理行為不同的是,稅務籌劃具有顯著的法律邊緣性。正因為如此,才引起人們對“避稅”與“偷逃稅”關系的質疑;也正因為如此,稅務籌劃行為不可能得到政府的鼓勵,畢竟企業的稅務籌劃所得減少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因此,國家的稅收法規逐漸完善、日益嚴謹。稅務籌劃大多是在法律的邊緣徘徊,以所得稅稅務籌劃來說,其所利用的手段一般是將收入從高稅率形式(地區)轉為低稅率或免稅形式(地區)、從一個口袋轉入另一個口袋、從一個納稅期間轉移到另一個納稅期間,或者改變存貨的計價方式等。這些行為都受到稅法的嚴格限制,所以,稅務籌劃為了躲避法律法規的限制經常是“繞道而行”,結果無疑會造成費用的增加,并且一旦操作不慎跨越過雷池,將會受到懲罰。
(三)非稅成本成因的主觀因素分析
1.稅務籌劃知識的有限性。稅務籌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做支撐。這就給稅務籌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稅務籌劃人員不僅應該熟練地掌握各種稅收法規,還必須熟悉金融證券方面的知識,能夠判斷股票價格的變化對公司的影響,財務報告的收益與股票價格的依存關系。另外,稅務籌劃人員還必須具備高層管理知識,熟練操作企業的并購、分立,正確判斷籌劃方案對管理組織效率的影響。不僅如此,高瞻遠矚的預測能力、決策能力和防范風險的能力也是稅務籌劃人員不可或缺的。實際情況是,稅務籌劃人員的知識、經驗畢竟是有限的。稅務籌劃方案不可能盡善盡美、不可能對未來事項有十分準確的預期,因此,總會產生一定的非稅成本。
2.稅務籌劃目標和盈余管理目標的不一致性。納稅支出是企業的一項費用,它的發生直接導致企業的現金流出、費用增長。因此,降低稅負成為稅務籌劃的直接目標。盈余管理的關注對象也是企業的利潤,[2]但和所得稅稅務籌劃不同,盈余管理因管理動因不同對利潤的安排要求多種多樣,一般采用的方式為注銷巨額資產、利潤最小化、利潤最大化和利潤平滑。因此,盈余管理的目標是要維持報告利潤的穩定,以至于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稅務籌劃和盈余管理雖然都會涉及到企業的利潤,但由于兩者的目的不同,稅務籌劃和盈余管理的效果有時是反向的,當公司本期收益遠遠超過預期,為了保持利潤增長的穩定,企業往往采用后推利潤的管理方式,這時所得稅稅務籌劃和盈余管理的方向是一致的。相反,當公司本期利潤沒有達到預期水平,公司則需要通過利潤前推的方式增加本期利潤,以達到穩定公司股票價格,維護公司形象的目的。這時,如果公司同時進行所得稅稅務籌劃,就會與公司盈余管理的結果南轅北轍。顯然,盈余管理的目標和企業財務目標相契合,更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而稅務籌劃目標促成了財務報告成本的產生。所以,稅務籌劃目標的短視性以及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不和諧性是非稅成本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稅務籌劃非稅成本的規避
(一)應加強對非稅成本的研究
目前,稅務籌劃已經成為我國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界的一個熱點,不少學校的財務專業、會計專業已經開設稅務籌劃課,但對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尚未引起重視。要規避非稅成本,必須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正確認識非稅成本,加強對非稅成本的研究。非稅成本的綜合性較強,它涉及到經濟學、金融學、稅法、會計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二)應樹立有效稅務籌劃理念
傳統的稅務籌劃理念沒有認識到有效稅務籌劃和稅負最小化之間的顯著差異。“有效的稅務籌劃意味著要考慮所籌劃的交易對所有交易方的稅收影響:顯性稅收,隱性稅收和稅收顧客,②以及執行各種稅收籌劃的戰略成本。”[5]“有效稅務籌劃要求籌劃者認識到,稅收僅僅是眾多經營成本中的一種,在籌劃過程中必須考慮所有成本:要實施某些被提議的稅收籌劃方案,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商業重組成本。”[6]之所以有稅務籌劃短視行為的產生,原因之一是沒有科學的稅務籌劃原則做指導。把稅負最小化作為籌劃的目標,忽視了籌劃的總體效果。就非稅成本的復雜性來說,徹底規避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以有效稅務籌劃為基本原則,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為導向,就能使企業獲得較大的綜合效益。有效稅務籌劃就是稅務籌劃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大于其相應成本的稅務籌劃行為,成本效益原則應該貫穿于稅務籌劃的全過程。
(三)應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非稅成本
在非稅成本中,其中有些成本是可以通過一定方式避免的,有的則是在稅務籌劃中必然發生的。我們應該區分不同性質的非稅成本,針對其特點采用不同的規避方式。
1.不可避免的非稅成本。對于隨稅務籌劃必然要發生的非稅成本,雖然無法避免其產生,但可以降低其成本。比如機會成本,因為稅務籌劃方案不止一種,機會成本永遠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分析判斷不同機會成本的大小,以決定取舍。同樣還有成本、組織協調成本等。成本可以通過強化管理,疏通信息傳遞渠道等方式來降低,組織協調成本則可以通過提倡科學管理、適度稅務籌劃來降低。
2.可以避免的非稅成本。可以避免就意味著采用某種手段可以使其不發生,或在一定的時間段、一定的領域不發生。
隱性稅收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投資者對稅收優惠資產的追逐降低了它的稅前收益率,使得稅收優惠資產稅前收益率低于非優惠資產稅前收益率。任何投資都需要一個時間周期,預見性比較強的企業就能夠抓住投資的最佳時機,既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又可以在投資額的高峰期到來之前也就是稅收優惠資產提高價格之前充分享受高稅前收益率。因此,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正確的預測能力打好時間差,盡量避免隱性稅收的產生。
財務報告成本并不是所有稅務籌劃的企業都會產生,比如非上市公司,它不用公開自己的財務報告信息,不用擔心報告利潤的減少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比如經營者和所有者合一的私營企業,不用顧及報表利潤減少使經營者薪酬計劃激勵作用降低。因此,可以通過組織形式的選擇規避非稅成本,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對稅務籌劃可以有不同的態度。
違規成本往往發生在頻繁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企業的稅務籌劃會減少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是政府鼓勵的行為,在進行稅務籌劃的時候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就可以避免和國家稅法的沖突。
稅務籌劃是一個巨大的行業,而且投資于稅務籌劃的回報也十分可觀。[3]稅務籌劃不僅要看企業稅負的降低程度,還應注重稅務籌劃的有效性,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就是影響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對此,我們才剛剛開始有所以識。
注釋:
①根據邁倫。斯科爾斯等教授的界定,隱性稅收是有稅收優惠的投資以取得較低稅前收益率的形式間接支付給稅收當局的稅收,而相對于隱性稅收的顯性稅收則是直接支付給稅務當局的稅收。
我們認為,顯性稅收屬于企業納稅成本中的直接成本。
②那些比其他投資者更傾向于選擇某一項投資的納稅人(非邊際投資者),我們稱他們為稅收顧客。稅收顧客和隱性稅收概念密切相關。稅收顧客的產生是因為稅率存在橫向差異。
參考文獻:
[1]Wolfgang.Kssper,Manfred E.Streit.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56.
篇10
關鍵詞:生產型企業;稅務管理;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7012102
1引言
稅務管理是企業為了實現最大稅后收益,利用合法途徑實現稅收成本最小化而進行的經營管理活動。它是企業對其涉稅業務和納稅事務所實施的研究和分析、計劃和籌劃、處理和監控、協調和溝通、預測和報告的全過程管理行為。稅務管理不等同于稅務籌劃,我們所說的稅務管理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它不僅僅體現在企業如何做好稅收籌劃,以及如何利用政策去減少生產企業的稅負,它更多的是生產企業在做好稅收籌劃的同時,能夠合理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稅務管理的控制和管理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多數的企業已經明確認識到,高效率、專業化的企業稅務管理體系有利于企業進一步降低稅收的成本,有利于企業合理規避納稅風險,進而鞏固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提升企業整體價值。
生產型企業的行業覆蓋面廣,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生產型企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一直都是不容忽視的一股主要力量。但面對國內外各方面的激烈競爭,不少國內生產型企業只能勉強維持生存。市場要求企業進行改革,企業要運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控制各種成本,其中稅收成本就是許多企業容易忽視的方面。但是生產型企業業務一般都比較復雜,從上游的生產資料采購到內部生產,再到銷售完成,涉及和適用稅法的內容條款多、范圍廣,加上稅收政策法規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體系,造成很多生產型企業沒能進行合理的稅務管理。這種稅務管理上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或少納稅;第二是企業經營行為沒有用足、用好相關優惠政策,稅務管理沒有得到本可以得到的稅務利益。生產型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情況,改善稅務管理,創造稅務價值。
2生產型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稅務管理的觀念
生產型企業中關于稅務管理有著許多陳舊落后的思維觀念,沒有一個真正稅務管理的觀念,其經營管理通常比較重視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發等環節,而對稅務管理重視不足,沒有把稅務管理貫穿到生產經營決策的全過程。在日常工作中,稅務管理人員僅僅是將財務等基本工作做好就滿足了,缺乏對于當前國家稅務政策的深入研究。
2.2企業辦稅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強
專業素質主要是指辦稅人員對于稅法全面理解與運用的能力。現在許多企業都缺乏受過稅法及相關法規知識系統培訓的專業辦稅人員,一般都是由會計或出納人員代為處理稅務問題。由于自身業務素質的限制,以及稅收法規、政策的繁雜及頻繁變更,辦稅人員無法準確把握有關稅收法規的精神,雖然主觀上沒有偷逃稅的動機,但在納稅行為上沒有按照有關稅收規定去操作,形成了事實上的偷稅、逃稅,又或者國家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而辦稅人員沒有利用,讓企業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稅務。
2.3缺乏有效的稅務風險控制機制
盡管有些生產型企業一直開展稅務管理工作,但其稅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過多的注重在稅法允許范圍內進行技巧性的減少稅款,而不能進行企業財務的全部活動,缺少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首先,對于采購業務來說,主要涉及原材料和綜合物資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由于供應商較多且類型不同,采購金額較大,經常會出現票據不規范、審核不到位的稅務問題。其次,對于生產業務,主要是折舊政策、原料和綜合物資領料出庫的成本計價方法以及成本攤銷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企業內部生產系統特點是資產繁多,經常會出現對資產的用途和計價不準確以及折舊方法不合適、折舊備案體系不完整等問題。最后,對于銷售業務,主要是銷售結算方式的選擇,銷售出庫增值稅發票尤其是紅字發票的開具和保管,銷售毛利與應交增值稅的對比分析,銷售貨物銷售額與成本之間的對比攤銷等問題。除了一些單一產品生產企業,一般的生產企業都有著產品品種多、小批量、多批次等特點,使企業擁有龐大的營銷系統和很大的業務量。銷售過程發票的開具、退貨處理,經常會出現處理不規范甚至違反稅法規定的情況。
3做好生產型企業稅務管理的建議
3.1加強生產型企業的稅收管理的觀念
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稅務管理,必須明確企業稅務管理的內涵和目標。企業稅務管理不僅僅是稅務籌劃,還包含了企業報稅、配合稅務部門檢查、制定企業稅收政策和程序、稅務風險評估和管理等方面。在新經濟環境形勢下,生產型企業明確稅收管理的內涵和目標,有助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規范經營行為和防范稅務風險,最終形成企業競爭優勢。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生產情況,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建立稅務管理體系,負責企業的稅務工作以及研究和制定企業的稅務戰略。
3.2提高企業涉稅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具體從事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人員素質對于稅務管理工作水平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企業稅務人員應具有正規的稅務專業學習和培訓經歷,知曉公司生產經營流程以及公司適用的納稅管理法規和政策,熟悉各類稅種的計算方法與申報程序等。稅務管理人員可以廣泛搜集各種稅收政策,以及補充的解釋、問答等,結合公司的實際業務,對經辦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如果企業存在子企業,企業之間可以通過定期組織稅收交叉檢查、相互交流、評價等手段提高稅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國家出臺的新稅收政策法規,很多都會影響生產型企業,需要涉稅人員對專項稅務進行深入研究,提高稅務綜合處理能力。
3.3合理納稅籌劃,做好稅務管理基礎工作
做好日常稅務管理,可以使企業的各項涉稅行為規范合法,避免滯納金和罰金等違規現象的發生,同時還可以避免大額補稅給企業現金流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支出和損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建議企業加強事先預測和溝通協調,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復雜性,針對不同的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穩妥適用稅收法律和政策,對各項稅務管理活動開展合理的安排,編制稅法允許的最優方案。
3.4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預防機制
稅務風險不可避免和消除,但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預防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把稅務風險降到合理水平。前面已經提到,對于生產企業涉稅事項主要是產、供、銷業務三方面,企業可以對三方面的重大涉稅風險進行羅列和歸類,建立風險預防機制:
第一,財務和涉稅人員應注意易涉稅風險項目,特別是重大涉稅風險項目的變動情況,當發現稅務風險時及時向稅務小組匯報并及時對其進行評價。
第二,加強稅收政策法規的收集和整理,編制稅收知識簡訊,針對簡訊的內容共同討論和研究,必要時向相關的稅務機構咨詢。
第三,企業進行稅負分析。以每月應交增值稅額與銷售收入之比為基礎,通過分析每月的銷售收入、原材料采購、固定資產及運費進項、庫存變動以及進項稅額轉出等方面,來確定企業每月的應交增值稅額是否異常。以一個年度所得稅額為基礎,通過分析年度之間所得稅額的變動進行差異,并與同行業類似規模企業進行比較,分析所得稅稅負情況。另外,企業應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進行評估審核,不斷改進和優化管理制度和流程。
3.5加強與政府溝通,建立良好稅企關系
政府為了鼓勵納稅人按自己的意圖行事,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機會,刺激國民經濟增長,制定了不同類型且具有相當大彈性空間的稅收政策。因此,企業在對稅務機關工作程序詳細了解的同時,還應該加強聯系和溝通,爭取在稅法的理解上與稅務機關取得一致,特別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處理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只有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稅收優惠政策最大化的運用,得到當地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才能避免無效規劃,這是稅收籌劃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但是,企業要防止“對協調與溝通”的曲解,即認為“協調”就是與稅務機關的個人搞好關系,使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達到少繳稅,不處罰或輕處罰的目的。當前,隨著稅務機關稽查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國家反腐敗和對經濟案件打擊力度的加大,這種做法不僅不會幫助企業少繳稅,反而會加大企業的涉稅風險。
4結語
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工作重點在于加強針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和納稅風險的全面控制。通過采取最優的稅收策劃,降低生產企業的稅收成本,幫助企業贏得寶貴的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本文只是對目前生產型企業稅務管理問題進行初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企業的實踐過的建議。對于生產型企業的稅務管理,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和更多的實踐積累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郭秋芹.加強企業稅務管理降低稅收成本[J].經營管理者,2011,(01).
- 上一篇:公司投融資管理方案
- 下一篇: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