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學習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閱讀學習方法

篇1

現代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再混同于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 近幾年,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認識學習規律的引導和掌握學習方法的指導進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了學法(即閱讀方法)指導有效途徑的探索,下面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

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讓其“暗中摸索”。我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

例如學習第五冊《師生情》一課,在理解“她們多么想早點看到王老師啊”一句時,滲透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1)她們為什么想早點看到王老師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劃出有關語句,談談體會。思考此問,學生必然聯系下文王老師“和藹可親”、“日夜操勞”來理解。(2)你從哪兒看出她們想早點看到王老師劃出有關的重點詞語,談談體會。學生又必然聯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詞語來理解,最后達到對師生之間情感的深刻認識。這樣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指導學生讀書要翻前看后,讀后想前,上下聯系,整體感知,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逐步掌握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

二、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源于成功的學習實踐。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回顧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作為認知對象,幫助他們從成功的學習中總結出閱讀規律,以便今后自覺運用這些規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學第十二冊《書的故事》第二段,此段寫青年工人到書店買書。學生通過自讀,從青年“漫不經心”地翻書到后來“認真地看起來”這一態度變化中體會出其非常喜歡魯迅先生的書,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給予充分肯定,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第一段中當時的情況,談對青年有何新的認識。學生聯系當時敵人查封進步書籍,十分嚴重,魯迅的書“書店不敢出版”,“沒有地方敢代售”這一歷史背景,體會出青年渴望進步的思想感情。至此,應當說學生理解到位,但作為教師不應該滿足這個結論,而應該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即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態度的變化;二要將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

可見,學法指導也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獲得的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

三、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運用學法

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并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于相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

如在講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還可遷移運用到閱讀課上,使閱讀課著眼于講讀課所學訓練重點的實施和運用,著眼于所學閱讀方法的運用鞏固。教師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像以上這樣抓住教材的內在聯系進行學習遷移,既揭示了規律,教會了方法,激發了興趣,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在遷移中得到鞏固,在遷移中得到提高。

四、進行序列訓練,促進認知策略發展

學生掌握了幾種具體方法不等于學會了閱讀。學會閱讀的核心是學生將具體的方法整合內化,成為系統的、較完整的、靈活的認知策略。這種整合內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長期艱苦的工作,需要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有計劃、有意識、有序列地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隨著年級的增長由低到高,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們注意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的閱讀要求,通過調查了解和認真研究各年級學生的“已有基礎”,總結出學生以往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站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跳起來”夠一夠,在教師的點撥下邁出新步;在教師的序列指導下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積累一定量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形成認知策略的前提。只有當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自覺靈活地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時,學習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語文學法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而要與學習策略的培養密切聯系,并把著眼點放在后者。

例如在劃分段落的教學中,學生因運用分段方法不同而產生分歧時,教師不要簡單地裁判誰對誰錯,或只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討論學會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使學生領悟如何靈活運用學習方法的真諦。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如第十二冊最后一單元《書的故事》一課教學,就可綜合選擇運用已有的學法進行學習。如運用“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這一學法學習第一段,抓住重點詞語“不敢出版”、“不敢代售”體會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學習后面內容時除聯系當時當地的情況,還用勾點圈畫、批注和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的學習方法,抓住描寫人物前后態度變化的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這樣,當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自覺靈活地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學習時,學習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篇2

關鍵詞:農村小學;閱讀教學;自主學習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由于農村小學教學設施落后,教師年齡偏大,信息閉塞,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所以教師要有效地增進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進行自主學習。

一、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意義

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教學,將課文的內容詳細全面的講解給學生,這個過程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作為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進行自主學習。

二、閱讀教學中學習方略探究

1.提供自主學習環境

目前農村小學中,學生的學習資料非常短缺,課堂時間有限,為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多提供一些自主學習環境和活動。例如,在《聽聽,秋的聲音》一課中,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秋天”問學生“了解嗎”,又寫了“聲音”,然后問道“秋天真的有聲音嗎?”同學們馬上進入討論狀態,有的回答沒有聲音,有的回答有聲音,并各自闡述了理由。這時教師引導學生“秋天到底有沒有聲音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能了解了。這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

2.傳授學生自主學習方法

在語文閱讀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詞句的意義,記讀書筆記,進行邊讀邊悟。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交流,同學之間的交流或者師生之間的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不斷地進行自主學習。

3.增加閱讀訓練,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閱讀教學中,應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循序漸進的自主閱讀。通過讀詞語、讀句子、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利用學生對閱讀的期待和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

在農村小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環境和設施,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訓練,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也要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篇3

    新學期學生一拿到新書,要先了解目錄,它以編課為目標題的形式,為全書構成了一個知識框架,猶如一張城市平面圖,使人一目了然,盡知全塬布局和輪廓。其次,要讓學一學會通讀目錄,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再次,讀世界歷史不能按一般課目順序來讀,還需要跨越課目來讀,以便進行知識歸類、掌握國家史和世界重大史運運史。

    閱讀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導言把本單元的內容作了提綱挈領的介紹和總結,可視為一單元的綱,在本單元開始之前和結束之后都要進行認真閱讀。第一次閱讀要把握本單元的輪廓,第二次閱讀要體味導方的內容,并用史實來證實和總結。

    正文這是一課的主題部分,屬于應具體了解的基本內容,因而是閱讀指導中最主要的一環。具全辦法是:要求聯系目錄和導言揭示的基本觀點、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務必作到根據課題提煉要求,依據子目、分段劃層,推敲詞語,圈點批劃,分析史實得出結論。而讀正文的落腳點就在最后一句上,分析史實得出結論。論從史出,即運用辯證叭物主義與歷史叭物主義觀點,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此基礎上認識每一課在整個單元里的運用。課本在正文內還插排有用楷體字寫的小字。是現行課本的一大特點,該內容雖然不作要求,卻是對大字的補充,多姿多彩、生動活潑,既能激發閱讀興趣,又易于理解。

    現行歷史課本圖文并茂。地圖有利于形成歷史空間觀,圖畫有利于培育歷史感。歷史感是指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直觀性、形象懷的感受。關于讀地釁,應要把課文中讀到的每個地名或路線落實到地圖上,這叫據史讀圖。有的內容可以要求學生看作地圖復述有關歷史過程,這叫看圖學歷史。學歷史時將圖文結合,養成“左圖右書”的閱讀習導。課本中的圖畫包括歷史人物、器物、場面、漫畫等,大多是課本重點所在,要重點觀看,知道如何根據正文和小字內容去評價歷史人物。

    歷史課本的文獻資料在于說明歷史的真實性,強化思想教育,增加趣味懷,為提高學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提供素材。第一,是要讀懂與理解。在讀懂文獻的基礎上理解文獻的大意和旨意,不要放過每一個生辟難懂的字詞,以清除文字障礙,還要抓住關鍵詞語,以突破難點,體會文獻的涵義。第二要能用文獻提供的原始材料來印證有關史實,以說明其實性。

    第三要結合文獻和課文相關的內容,來分析論證和評論一個觀點、一個思想、一項政策,以回答附于文獻資料的思考題。

    注釋是對正文的解釋和補充,從內容看它本身就包含著較豐富的知識點,有的還介紹不同的學術觀點,是加深理解課文,開拓視野不可獲缺的輔助手段。

    課文后的習題大都帶有探索的意思,在讀完正文后做這些題目,有助于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這些題目看似簡單,但答之不易。在做這些題目的過程中要求意運用所學知識,不可照抄教師用書的答案,并注意不斷復習,反復做。

篇4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方法

現階段我國的義務教育的發展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下簡稱閱讀教學)是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關鍵環節,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閱讀教學在吸收過去傳統教學優點的同時,急需結合現代社會新元素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快步創新,閱讀教學究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質量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閱讀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生閱讀學習的內在能量將被調動起來,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勇氣也會極大地激發出來,這樣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學習質量。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對文章的理性分析,忽視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和整體把握,這是以學科知識為本的課程觀的反映。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學生所閱讀的文章大多含有豐富的情感因素,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也是閱讀存在無比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閱讀,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語文課程固有的特點。

教師在教課時可以注意精心設計導語,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藝術魅力的導語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現在信息時代,很多社會熱點和新聞,教師可以作為課堂導入語設計,教師對課程資源和形式的積極開發也正體現在課堂導入語的設計之中。

一部動畫片、一個學生熟知的代表人物、一款風靡學校的課外游戲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興趣,讓這些花絮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結合閱讀教學內容打開學生思考的渠道,可以迅速讓學生進入閱讀學習的狀態。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及時根據閱讀教學的進度及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閱讀教學效率就越高。

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審時度勢,按步驟開展閱讀教學。當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教師可以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主動點撥,讓學生豁然開朗;當學生不愿意思考問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從而集中學生對閱讀教學內容的注意力。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不自覺地將學生視為等待填食的鴨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飽滿,總是一次性地“塞填”進去盡可能多的知識,在課堂上總是盡可能地把課文分析講解得足夠細致、足夠透徹,唯恐有絲毫的遺漏。雖然教師也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學得很被動,收效甚微。首先教師已經設定了想要達到的目標,比如說歸納思想、段意、含義。學生們順著教師搓的這根線往前走,而缺乏自己的主動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性,等到他們自己接觸到閱讀材料的時候,就機械呆板地按步就班地分析課文。而在如今開放性題目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必然面臨更大的考驗。對于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如果簡單地歸之于學生閱讀能力太差,而盡量加大訓練的力度,必然使學生事倍功半,閱讀能力也難以提高。

在小學教學階段,就要下氣力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這是因為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即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養成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堅決擯棄學生不動筆墨讀書的壞習慣,等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思考并有所獲。

這種良好的閱讀方式,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學生寶貴財富,終生受用。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可以在上閱讀課之前要求學生從報紙、書刊、網絡等渠道搜集將要閱讀課文的背景知識。有了這些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閱讀課將會上得非常成功。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對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而且能為將來搜集、整理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閱讀教學的學習效率。

另外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要在課堂上主動培養,還要注意加強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要協調好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注重閱讀技能訓練,讓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鏈接,以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演繹,實際上是在給學生作課外閱讀示范,課堂上的精彩表現會使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對學生閱讀態度、方法和習慣的指導上,還應積極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渠道,鼓勵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堂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個性,加強閱讀教學的互動

每個班上的學生因為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心理差異,即使所學的課文完全一樣,在學習中體現出來的“閱讀”個性也是千差萬別的。每一位學生閱讀時會根據自己的習慣或愛好來閱讀課文的重點和焦點。既然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明顯,那么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點,結合閱讀教學的內容和階段,讓學生在閱讀時勇于提問。因為通過閱讀教學來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和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說出他們各自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并鼓勵學生提出對學習內容的疑問。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學習,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因為這樣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既可以在質疑中讓學生們學習扎實,同時又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解答疑問完善和開拓學生們的思路。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經常開展互動性討論,讓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通過加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閱讀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四、加強多媒體教學,體驗學習的快樂

現代中小學多媒體設備已經基本普及,教師通過投影儀或者其他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影像、聲音、圖像和文字等給學生演示教學內容,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再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而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更要加強多媒體在教學時的運用,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學習難度,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于模仿能力比較強的中小學生而言,指導學生參加多媒體課件的認知和制作活動,參與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展個性特長,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精髓。

通過多種形式的多媒體閱讀成果展示,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學習效果,讓大家一同體驗學習的快樂。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學生都樂于去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演示學習的成果。演示完畢后,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指出成功和不足甚至是錯誤的地方。若有錯誤,可請其他同學幫忙糾正,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給以積極的評價。最后,教師對于重點問題要進行操作演示,輔以講解說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并小結本課內容,提出鞏固練習的目標和要求。

五、創設寬松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

在日常閱讀教學實踐中,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迅速掌握教學知識,這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這種寬松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并主動地去探索知識。

篇5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英語 教學思路 有效建議

引言

英語閱讀一直是高中英語的重點內容之一。新課改使得教師教學計劃被打亂,原有的閱讀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為了幫助教師明確新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分析當前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結合新課改目標進行考量,旨在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改進和調整意見。

1.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背景

閱讀教學一直在整個英語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多數教師雖然非常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方式單一等,使得學生普遍沒有真正掌握英語閱讀的學習要點,整個閱讀教學流程過于簡單和按部就班。從本質上說,這種現象都是因為有不適當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而產生的。所以,為了解決當前英語閱讀教學的普遍問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并讓學生擁有充分活躍思維的閱讀課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作出一定的改變和努力。

2.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

2.1選取恰當的教學內容

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需要借助相關文本。通過文本內容的學習,挖掘出這些知識點,并進行加深和鞏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選材非常重要。盡管多數教材中的內容設計基本相同和相似,教師沒有權利進行教材的選取。但是,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狀態的情形下,對文本內容進行適當的篩選,并結合相關內容進行文本填充和刪減。譬如,當教師某一階段的教學計劃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速度時,可以將文本進行適當擴充或選擇相對較多的文本內容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或者當某老師需要提高學生口語能力時,可以選擇英語演講稿或者一些情景對話較多的文本。

2.2完善教學設計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閱讀教學,需要教師事先做好教學設計,明確應該傳授學生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并從該課程中獲取哪些重要的學習方法和價值取向,運用怎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掌握和理解,這些問題都應該被考慮。一個完善的教學設計需要具備各方面的內容,通過系統化的課程構造,結合豐富多彩的講解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英語閱讀教學。

2.3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直接進行知識點講解,而是在明確教學目標后整體把握文章構架,然后概述和講解文本內容的背景及其主要故事內容,不漏過每一個疑難點。通過整個過程的講解進行詞匯教學,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理解詞匯并加深印象,從而牢記詞匯。最后可以開展討論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動學生大腦進行文本內容和評價,提出個人觀點,從而提高整個閱讀教學深度。因此,對于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重要知識點。

2.4豐富課堂教學

從一定程度上說,英語閱讀十分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常在英語閱讀上,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文本,使得整個課程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通過共同探索,掌握教學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視聽語言相結合的教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同時,可以適當進行問題提問和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思維活動,強化學習欲望。教師還可以通過英語沙龍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主動投入閱讀學習。

3.英語閱讀教學的深度思考

在高中英語課堂里,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并不是進行基礎語言的學習,而是讓學生通過英語文本學習增強英語思維能力。因此,培養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是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將全部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圍繞思維培養進行綜合考量。然后輔助學生理解文本,通過知識點學習和文本探究,讓學生學會鑒賞文本,從而發揮學生的個人想象空間,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更多的思想價值觀并學會活學活用。所以,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教師不能僅僅將教學目標停留在知識點的傳授上,而是要從更深程度的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為強化學生思維能力而進行課堂教學改良。

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并不簡單,它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設計教學,選取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開展英語閱讀學習。通過基礎內容的傳授,結合各種問題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6

1.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1.1 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很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并沒有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然而閱讀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導致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低下。

1.2 教師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很多教師在教學上并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科學有效、容易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對閱讀教學研究不夠深入,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只看重教學的最終成績考核,而不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另外很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厚,導致很多教師都忽視研究教學方法。

1.3 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我國很多初中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有的將閱讀當精讀,有的則是當做課外閱讀,對閱讀教學不夠重視。由于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沒有閱讀的興趣,很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最終導致閱讀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1.4 閱讀課程設置中的問題

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都得不到保證,閱讀僅僅是學生課堂中僅有的一小部分訓練。教師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導致教師不能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另外由于沒有和初中生配套的閱讀教材導致閱讀教學的腳步停滯不前。

2.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對策和方法

2.1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毫無疑問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認真分析閱讀的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學習方法,首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堅持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盡可能發揮效用。

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教師要盡量避免一些難度較大的文章,盡可能選擇簡短的故事以及笑話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也應該由簡到難,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應該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也應該注意給學生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推薦一些簡單易懂的書本,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2 教師要設置合理的閱讀課程和進行科學閱讀指導

教師在閱讀課程講解時要讓學生明白閱讀學習是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略讀就是閱讀的首要技巧,略讀就是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獲取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不是要求學生細細閱讀文章的每一個章節,教師要教會學生略讀的關鍵點和略讀的方法。

其次學生需要掌握的閱讀技巧就是精讀,精讀要求學生對文章中每一個句子的語法和結構進行細細分析和把握。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在閱讀開始之前設置一些有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質疑、敢于質疑,在閱讀中的質疑是為了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在理解了文章內容之后,自然而然就會提升閱讀的速度,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2.3 提升教師教學素質,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在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理論的素養,教師要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明確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的重要性。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閱讀教學的實際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認知能力以及知識結構的現狀確定閱讀教學的詳細計劃。

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改革,英語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努力鉆研,刻苦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另外學校則要加強對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閱讀量需求,購進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教材,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特點,自行編制一些閱讀材料。學校也可以開展多種促進閱讀教學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組織性和參與性。

3. 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英語閱讀教學應順應時代的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更多地關注如何教會學生閱讀,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摸索總結,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篇7

作為讀者,應該緊扣文本的文眼,利用文眼與文本各個細節之間的邏輯關聯,達到滲透、輻射全篇的目的;作為執教者,更應該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開掘出文眼,繼而向全文的縱深邁進,感受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妙處,減少教學的消耗,提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益。如《莫高窟》中描寫彩塑時,以“個性鮮明,神態各異”作為本段的文眼,分別以菩薩、天王、力士以及臥佛作為描述的對象。但不管文本如何描述、事物如何眾多,只要扣住了以上的文眼,作為讀者就可以圍繞著語言是如何突出其“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這一特點來進行體悟。同時,這也給閱讀教學指明了基本的方向與策略。方向,即教學內容層面的基本構建,圍繞著語言表達特點的方法進行;策略,即教學手段層面的踐行,通過品味描述性詞語與文眼之間的聯系,通過辨析、感悟、誦讀與積累進行。這種扣住文眼進行文本細讀與教學的策略在閱讀教學中非常常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以對比為策略,在印證中實現文本細讀

對比研讀,在互文中洞悉每篇文本在語言、結構、技法等方面的特點是實施文本細讀的重要策略。在現行教材的編排準則下,對許多入選教材的文本都進行了刪減與調整。這樣的調整并非出于對文本質量的衡量考慮,而是眾多非語文因素下被動式的改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本的質量。作為文本的細讀,絕對不能甘心停留于教材給予我們的內容里,而要在與原文的對比甄別中,實現對教材文本理解的飛躍,有對比才有鑒賞,有鑒賞才能真正了解。大家耳熟能詳的《月光啟蒙》,在入選教材時,編者出于種種考慮將原文中的最后一段全部刪去。但通過對整篇文本價值意蘊的通盤考量,這一段的刪除對文本的整體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制約。原文最后一段對母親老態龍鐘的描寫與前文中母親的可親可敬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母親形象的偉大和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在這一案例中,通過在原文與選文之間的對比賞析、互文補充,既讓學生對選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了不迷信書本的主觀意識。

三、以查閱為補充,在拓展中實現文本細讀

篇8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知識,培養本領,陶冶情操,進行相關知識、情感、態度的交流,能夠讓人身心愉悅。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將閱讀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深遠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所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該包括有朗讀,語感、速讀、默讀等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是理解本領。

二、引起閱讀興趣

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閱讀。語文教學既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又要教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生能否培養出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增強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中老師們要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多加關注,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樹立學生主體牢固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改變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樹立且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相互討論中、小組交流中去學習閱讀,理解詞句內涵。學生要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從而使閱讀過程成為快樂的精神體驗過程。

四、養成寫作習慣

作文教學往小處說便是處理寫什么和如何寫的難題,寫什么屬于內容范疇,主要靠學生的生活積累;如何寫屬于形式范疇,主要靠學生閱讀的積累。如何寫有關寫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關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不但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了解部分語言現象和語言形式,還要有對語言比較敏銳的體會本領和理解本領,這些不是作文教學所能處理的難題,而主要應在閱讀教學中加以處理。所以,閱讀教學需要結合對課文內容理解,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情況,理解語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選材、安頓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教學中一定要將有關知識用最淺顯的、適應小學生認知本領的語言來表述。教材中的課文多為文章的經典或精品,表現手法高超,自然有許多不適宜小學生學習,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現手法外,還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現手法。又如:作者在具體描寫中應用了哪些準確、生動、鮮明的語言,這些語言有哪些特色,這些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及表達效果等。

五、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學貴有疑”,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閱讀也不例外。能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閱讀中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性的,閱讀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如圖書館、網絡等。閱讀應是挑戰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張揚個性、有創新。閱讀還應是實踐性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篇9

一、誦讀法

中國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復地閱讀優秀的作品,品味語言,能夠感受其思想,發展想象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閱讀課堂上教師采用誦讀法能夠教會學生如何通過讀的方式來領悟語言的魅力。那么如何巧妙地使用誦讀法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選擇適合誦讀的課文。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全篇誦讀,只需要在遇到古詩、抒情散文、經典句子時采用此方法。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月亮灣》一課,主要描繪了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月亮灣的美景,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其次,要有明確的誦讀目標。讀,并不是漫無目的的瞎讀,每一次誦讀,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例如,在誦讀《月亮灣》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讀過之后,一起思考,使學生將“讀”與“思”相結合,更好地體會文章;再次,抓住重點部分反復誦讀。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本的關鍵詞,能夠提高誦讀的效率,更好地體會作者感情。《月亮灣》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將“美麗”“小河”“桃樹”“農田”等劃為關鍵詞,在誦讀中引導學生去體會不同景色的特點;最后,誦讀的形式應多樣化。教師授課中可以采用齊讀、領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以《月亮灣》一課為例,可以根據景點變換找不同的同學誦讀,切忌齊讀一讀到底,使誦讀變成浪費時間的行為。

二、直觀演示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直觀演示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是指通過模擬操作使學生建立直觀地形象思維,提高理解能力,增加記憶力。這種教學方法多用于偏理論性的閱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完成模擬操作,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文字描繪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撈鐵牛》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好水盆、鐵牛等模擬材料,課上選取同學根據課文,利用材料演示懷丙和尚撈鐵牛的過程。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進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三、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引發學生一定地態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是近年來比較熱門地教學方法,它具有直觀性,能夠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認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描繪、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手段提前創設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表演,利用展示的方法去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桂林山水》一課時,可以先向同學展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后選學生在地圖上標出桂林山水的具置。接下來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的宣傳片,讓學生跟著美麗的視頻一起走進桂林山水,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可以布置相關的課下作業,讓學生去描繪自己心目中的桂林山水。通過這些手段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既增加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能力。

四、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也可以稱為“伙伴教學法”,它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國,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合作意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一課為例,教師在學習前可以為學生布置初讀要求,例如,“找出課文中的生詞”“簡單概括文章大意”“描繪兩個主人公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各自的行為”等簡單問題,然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閱讀并討論概括出答案。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討論,捋清文章脈路,使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要求。

五、其他教學法

篇10

豐縣順河中學江蘇豐縣221721

摘要院在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在讀書時的奇怪現象:一是有些學生不想讀書,他們沒有從讀書中得到快樂,所以對閱讀就沒有興趣。在生活中這些學生也就不會讀書。另外是一部分學生自己不會讀書,也就是學生本身不知道怎樣才是讀書,甚至拿起一本書來,不知從哪兒讀起,不知怎樣理解,更不知化知識為己用。書是讀了,但學生自己卻一無所獲。所以,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語文老師,我覺得必須加強閱讀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自己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 院自主閱讀;讀書興趣;閱讀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讀的東西的領會取決于閱讀過程的情緒色彩,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閱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么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里。”所以,在引導的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那么,怎樣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呢?

1 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是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基礎為什么有人喜歡讀書,把讀書看做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而有一些人卻不愿意讀書,把讀書當做苦差事呢?學生有沒有讀書的動力和興趣,實質上是學生自身的心靈有沒有被激活。而恰好閱讀活動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激活和釋放。在讀書中,可以發現自我,從而經過努力超越自我,獲得智慧的啟迪,進而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不過中學生在課外沒有讀書的習慣,甚至于連讀書的興趣都沒有。當然中學生不喜歡讀書,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要學生自己喜歡讀書,那么他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擠出時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去讀書,從而使自己在讀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1 回歸教材,動態教學

閱讀教學必須回歸教材,以自身的內在聯系開發課程資源。我們很多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語文教師對課堂文本閱讀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有的人不用教材而是以課外閱讀或文學常識的訓練作代替,忽視了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不可否認,多媒體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雖然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對閱讀教學沖擊無疑也是巨大的。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如果學生沒有充分閱讀課文,而是讓學生欣賞電視劇版的《紅樓夢》,然后教師就直接引導學生討論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可以想象學生怎么能夠說的出來。這就忽視了電視劇與文本本身在表現內容和手段上不同。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而全方位代替文本閱讀。

題目是課文的一扇窗戶,只要我們通過簡單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什么才是閱讀的重點,這就會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去主動閱讀課文。舉一個例子,魯迅先生的《祝福》這篇課文中的“祝福”具體是指什么?它與課文自身的情節,主題有什么聯系?所以教師在介紹課文背景的時候,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另外,不是每一節課都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不但浪費學生思考的時間,而且更加不利于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1.2 課堂內外,相互銜接

世間的書籍浩如煙海,讓學生從哪里開始閱讀呢?對學生自身來說首先是閱讀與課文相關的作品。經過很長時間的語文教學后,基本上學生都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閱讀基礎,這時候教師只要適當的引導和介紹,就能讓學生的閱讀范圍進一步的鞏固和擴大。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只有四十五分鐘,太長的作品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全文閱讀,那么可以嘗試節選其部分文段在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剩余部分。例如:《邊城》節選的是中間部分,那么對于主人公的結局沒有介紹。所以學生在課外閱讀《邊城》的全文之后,為了更好的理解沈從文獨特的小說風格,還可以閱讀沈從文的其他作品。

1.3 教師激勵,拓寬視野

教師可以在課外指導學生不斷拓展閱讀興趣,走進經典,嘗試理性閱讀。不過由于閱讀經典著作需要學生本身要具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和素養,所以在閱讀前教師的幫助和必要的過程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斷地激勵學生接受挑戰,才能促使其對語文知識進行必要積累同時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缺點。然后,進行針對性提出一些指導閱讀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在自我超越中不斷實現,而讀書就是人生的自我塑造的一個重要的過程,是跨向成功的橋梁。

然而作為教師應該明白空洞乏味的說教,并不能夠起到多少作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言傳身教去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自己多讀符合學生自身需要的書籍,在閱讀中自然引發學生對自我的反思和對未來的設計。

2 正確的閱讀指引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保障閱讀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注重人格的培養,培養出學生應該有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進入真正主動閱讀的狀態,讀出自己感悟呢?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營造情境和閱讀氛圍,還要指導學生的閱讀方向和閱讀方法,從而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而糾正學生在閱讀中的錯誤,最重要的是要指引克服閱讀中困難的方法。所以,閱讀教學的最終任務應該是促進學生主動有效地閱讀,提高自主閱讀的質量。

教師是學生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直接引導者,所以為了防止學生迷戀于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也為了學生有好書讀,因此教師要擔負起指引學生閱讀的方向的責任,讓學生走進經典。不妨推薦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書籍,如經典的勵志圖書,紅色經典圖書等等。另外,還有一系列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中外名著。教師要嘗試著讓學生在閱讀中磨礪意志,體驗成功。當然,教師也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類型,并加以引導和評價。教師也可以經常介紹一些題材風格類似的作品,用來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也為學生提供明確的閱讀方向。

我們知道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是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的。只有讓學生擁有了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他們才會更樂于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人類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