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文常識積累范文

時間:2023-08-18 17:51: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語文古文常識積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語文古文常識積累

篇1

關鍵詞:學困生;積極性;學習技巧

學困生是高中生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類,應當被足夠重視,以使他們輕松處理好學習過程中的負面情緒,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進而改善高中語文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學困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表現

在語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表現及成因略顯復雜,有的高中生是因為小學初中階段語文科目基礎知識薄弱,無法接受高中語文的學習內容;另外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局限,導致學習效果不夠明顯;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有負面情緒,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科目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造成語文成績較差。綜合幾種情況來說,在高中階段語文科目學習中,學困生的主要類型有基礎知識薄弱型、學習能力不足型以及情緒負面消極型三類主要表現形式。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對學困生進行思想及情感上的引導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大部分的學困生情緒尚未穩定,學習興趣不足,心存畏難怕苦思想。想要對學困生實施轉化策略,應當從思想和情感上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其擺脫學習中的負面情緒,積極融入語文課程的學習行動中。首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溫暖的教學氣氛,使每一個高中生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此的教學氛圍對于引導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消除學困生心中的焦慮,使其以輕松自如的心態學習語文課程。其次,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不管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在思想上遭遇困境,教師都要給予最真心的關切,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經常表揚學困生,激發他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潛力,對他們的進步和認真都加以夸贊,加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困生打好知識基礎

大部分的學困生是因為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而形成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從根本上使其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有針對性地補上之前學習階段過程中落下的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對學生的語文知識進行測驗,掌握學生過去時間段內的學習情況。考試內容應當包括語文常識、語法、字詞、段落閱讀等,在批改試卷的過程中全面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發現他們在語文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后,教師應當針對具體的問題制訂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學困生薄弱的知識環節上有針對地予以輔導。比如有的學困生語文常識錯誤率較高的,應當要求他們將嘗試的內容系統化,并制作成小紙片隨身攜帶以便及時復習。有的學困生閱讀能力較差,教師則應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深入探討做題的技巧性。

3.指導學困生的語文學習技巧

語文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點注重對學困生這方面的教學,要求學困生能夠隨時回憶起語文課程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并對其進行技巧上的引導。另外,結合學習時的反饋進行方法指導,使其有針對性地提高語文成績。如果學困生是在古文學習時存在障礙,那么,教師可以指導他們掌握五步訓練法。第一步是分段背誦古文的內容,在背誦之前需要將古文的內容及層次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步是提問法,在學習課文之前進行充分的預習,羅列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并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提出,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回答問題,鍛煉學困生的思考能力;第三步是語意聯想推斷方法,使學生掌握通過聯系文章的上文和下文來推斷文章中心思想,幫助其解決文字難以理解的問題,降低學困生翻譯古文的難度;第五步則是積累歸納法,這部分要求其可能在平時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養成積累與記憶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學困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將得到明顯的提高。學困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之后,學習的障礙將會減輕許多,特別是教師對于語文語法及古文閱讀等部分的方法指導,可以使其迅速找到解題的正確途徑,有效地幫助其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對于開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需要對這類特殊群體進行深刻、徹底的研究,正確認識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特征,有目的性地對其進行轉化,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轉化的任務,提高其高中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爽.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化措施[J].考試周刊,2011(29).

[2]胡勝利.中學生不同課堂情境的成就歸因及再歸因[J].心理學報,2013(3).

[3]文海山.如何培養語文學困生的語文能力[J].當代教育理論研究,2011(8).

[4]巢衛媛.對高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88).

篇2

李麗莉

(安遠縣第一中學,江西  贛州  342100)

摘  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的本質進行了詮釋,認為語文教育要以“培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素養為目的,同時還要著眼于人的終身學習。”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學生素質、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之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語文課堂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陣地,使自己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文化傳承;運用

文化傳承主要是指文化的傳遞和繼承,在此基礎上實現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學校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高中課程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在文化傳承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為文化傳承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及現狀

新課標認為,語文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讓學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感情。因此,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主陣地。高中語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文化傳承成為高中語文課堂的主旋律,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語文教育的大環境下,當代高中生在傳統文化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失,不少學生缺乏基本的古文化常識,對傳統文化也知之甚少。有很多學生的歷史知識極度貧乏,逐漸淡忘了傳統文化。有的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呲之以鼻,不但沒有繼承和發揚,反而在道德和修養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在這種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要積極探討實現文化傳承的有效渠道,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整體素質,使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主體,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的運用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師應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才的主要培養者。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還要以自己的學識修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文化傳承者,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興趣。要做好這些工作,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范,努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積淀文化素養的同時,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解讀能力,使自己符合文化傳承的要求。

(二)引導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營造一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教學氛圍。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傳統文化的優秀篇章比比皆是,這些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料。高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墻上懸掛古人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信息;將教學方法和手段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前導入時盡量選取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詩文典故或名人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重視課外活動,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實現文化傳承的目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走近傳統文化的機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經典作品,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啟發。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還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使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舉辦各種旨在傳播傳統文化的講座、辯論賽等活動。

最后,還可以將課內外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也是一種深厚的文化積淀。系統的學習語言文字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根本途徑。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以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漢語字詞的文化內涵,去品味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積累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和長期性,使學生在積累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其熱愛傳統文化,從心理上親近傳統文化,這對于文化傳承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針對文化傳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教師作為文化傳承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還要重視課外活動對于文化傳承的作用,積極開展各種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盡最大努力讓文化傳承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羅墅森.把傳承文化作為高中語文教育的責任[J].考試周刊,2011,(87).

篇3

2003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詩詞接近閱讀內容的一半,高中語文現行實驗教材中文言的學習也占據了相當多的份額。那么,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從中學到什么?這是一個不得不明確的問題。走進現在的語文課堂會發現:許多教師只在大講之乎者也,師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實,句句清晰”,有人甚至將其等同于外語的教學。文言文中所積淀的古人燦爛的文化、深刻的智慧以及不朽的文采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文言字詞。好一個枯燥了得,師生好一個“累”字了得。究其依據,原來是考試題型中有考實詞、虛詞、詞法、句式。殊不知,這種教學則是在藝術、文化的殿堂門外磨蹭卻不能夠登堂入室,更不能取其瑰寶、汲其智慧來豐富自我的精神家園。也背離了語文課的課程目標。那么如何給文言文教學進行目標定位呢?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確立的課程目標為:學生要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方面的目標組織教學,“閱讀與鑒賞”的目標中具體規定了“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選修課中的“詩歌與散文”系列的目標為:“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的評價。”“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由此可見,文言文教學是不能只停留在文言知識教學的層面上,還要在鑒賞、領悟、拓展、創新上提升文言文學習的境界。簡而言之,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應為文言、文學、文化三個層面。文言文課堂教學應由文言知識這個語言基礎的層面上升到語言所承載的內容——文學鑒賞,感受領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藝術的魅力。最后再進一步引領學生去發現古文中的民族精神、文化內涵,進而構建學生自己的對傳統文化的審視能力、傳承能力,構建學生自己的生存智慧。

二、文言文中的文學、文化內涵

2003年人教版的語文必修教材中,我國古代散文就占有10個單元,從先秦史傳散文、先秦諸子散文到漢魏晉散文、唐宋散文、明清散文,這些散文文本所記載的就是我國社會的歷史沿革、政治變遷、歷代志士仁人的精神追求、人生理想、各家各派的學術思想、藝術風貌等等,它承載的是歷史、文學、藝術、哲學、思想、文化等等,它蘊含著幾千年的民族思想文化的豐富積淀以及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古人的生存智慧。因此,古代散文的學習本身不只是要學生掌握文言這個語言工具,古代散文本身就是古人思想文化藝術成果的載體,是學生要汲取、傳承、踐行的對象。所以特級教師韓軍說,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指的就是文言文的學習要在古文經典中涵泳體悟,在歷代先賢用智慧壘就的精神家園中探幽取精,進而獲得文學、文化、精神、智慧的滋養。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和史傳散文,儒家的濟世情懷、仁愛精神,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及其對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老莊的清靜無為、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其他各家或縱橫捭闔,或雄辯千古。這里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也是中國文學藝術的起始,有的雖有些古樸,但卻閃爍著古人藝術的才華和非凡的智慧。漢魏更是充滿了才情與風骨。一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足以讓后人從涵泳中咀嚼獲得無盡的體悟享受。唐宋散文中名家輩出,讓中國古代文學的殿堂更加璀璨奪目。蘇軾的一組《赤壁賦》不僅是文學上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把中國文化史上的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哲理融入其中,……因此,文言文的學習,文言知識的學習只是為學生進入古人為我們所構建的精神家園鋪平道路。同時,文言是我們母語的源頭,我們既要掌握語言這個工具又要從中獲得更為重要的精神滋養。

三、課堂中三個層面的生成

首先,文言知識的學習是基礎,是學生讀懂文本的基礎與手段,也是學生進行鑒賞以至走進作者心靈與文本作者對話的前提。是幫助學生進行鑒賞與對話的語言工具。課堂上可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與輔導。借助于大量閱讀來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的規律。

其次,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文言文的閱讀與鑒賞需要老師作一些引領,因為作者及其作品中所表現的生活與學生都有一定的時空距離,要想讓學生真正能與作者進行對話,能真切地體悟作品中的生活,教師就要以對話中的首席在學生、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之間進行溝通、引領,并展開對話,進而去體悟作者的思想、作品中的藝術魅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審美享受。

篇4

【關鍵詞】復習記憶遺忘定序控制重點精抓

有人說"沒有基礎就沒有能力",是很有道理的。有記憶就會有遺忘,這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因此語文總復習需要認真遵循記憶遺忘的原則。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記憶活動,才能實現高效復習。現代考試大多以能力考查為主,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較少;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忽視了總復習中對基礎知識的記,因為基礎知識的積累正是能力養成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語文總復習中,現代漢語的字音、字形、近義詞的辨析、成語的意義、文學常識與名句名篇等等,都離不開下苦功夫的識記性積累。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有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從"記"到"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基本環節,而"保持"階段就是同"遺忘"作斗爭的重要環節。遺忘是對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和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和回憶。對此,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一條"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遺忘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后來逐漸緩慢,而一段時間過后,幾乎不再遺忘了。學生一旦掌握了有關遺忘的科學規律,需要記憶的很多知識就會長久、清晰地保存在大腦中備用,考試時自然不會顧此失彼,也不會思維短路了。

一、深思熟讀,抓住重點精讀,就是要透過課文的語言材料,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用字、詞、句、篇的形式反映客觀事物、分析問題、進行思維的方法。閱讀時,要摸清作者的思路,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并從中積累知識,加深理解,鍛煉記憶,積累詞匯,豐富語言,進而開拓思路。對精彩的范文,應多讀幾遍;第一遍得其概要;第二遍掌握其結構層次;第三遍體會哪些字、詞、句用得準確、鮮明、生動,進一步加深對全文的理解。

深思就是以"眼到、口到、心到"聽字音、辨字形、明詞義、析句子、理思路、揣摩表現手法。例如:用換詞對比的方法體會課文運用詞語的精當;反復吟誦一些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佳句,以便精心領會;對全篇文章,要把寫什么,怎樣寫和為什么要這樣寫結合起來思考,從中探討選材立意,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規律。精讀還須深思,這樣才能領會文章的精神實質,吸收語言精華,學到寫作技巧。

二、歸類練習,舉一反三考題并不是照搬書本的,因此,不要機械地復敘課文內容,死記硬背段意、中心之類,而要著眼于鞏固基礎知識和提高讀寫能力,通過知識歸類,反復練習,以迭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的。當然,歸類多練并不是多多益善,陷于題海而不能自拔。應以大綱和教材為依據,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目的、有重點,有系統地去練。

練的內容要選擇精當,步驟要循序漸進。

1.字,詞、句的復習要抓重點,突破難點,歸類辨析,注意運用。近幾年的高考答卷,突出的問題是錯別字多。因此,要學一些漢字結構的知識,了解形、音、義的特點,把容易讀錯、寫錯的字歸類辨析,讀準字音,記清字形,辨明字義。對詞的掌握,難點在從古漢語中吸收過來的、有生命力和表現力的詞語(如"縹緲""覬覦"之類),要在復習課文和平日閱讀書報時注意積累。要確切理解詞義的細微差別,了解構詞方式,分清感彩。復習時,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以便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鞏固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讀多了,練多了,就能逐步嫻熟于心,把文章中的詞語,句式、表達方法逐漸消化、吸收。寫作時就會涌現于筆端,考試時也可增強語感而得心應手。反之,脫離上下文的語言環境去死背字、詞,必然事倍功半。

2.文言文復習的重點是,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借助復習范文,了解古今漢語的差異,掌握古今異義的文言詞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一詞多義,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等特點。作翻譯練習,一定要忠實于原文,以直譯為主,不可隨意增減或引申。譯文的文字要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對古文在語法上的省略,應作必要的補充。

三、定序控制。所謂定序控制,就是指對進入流動過程的信息在程序上進行科學組合,它是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重要手段。高中語文復習特別是高考復習,不但要有宏觀上的總體安排,還要有微觀上的局部操作程序。比如作文的復習和訓練,就要全方位地規范化地進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都要練;命題作文要練,材料作文也要練;整篇文章要寫,片斷訓練也要搞,甚至文章修改也不能放松。要用一定的課時來進行審題訓練,并努力提高作文講評課的質量。同時,對書寫訓練,要經常提醒,不斷檢查。這不僅是為了高考,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樣,有利于克服寫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高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5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動人的情境,是聾校實現語文課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和藝術媒介。多媒體的利用為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提供了可能。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聾生加深理解。學生們在強烈的文化氛圍的感染下,產生了學好古文的強烈愿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學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二、介紹作家背景,幫助理解課文

學習古文,需要了解作者、時代背景。在介紹背景時,巧用課件,有助于聾生跨越時空界限,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學生往往容易忽視教師枯燥的沒有感染力的介紹。那么運用多媒體,則能使你的教學如魚得水,使學生深入了解作家、文章背景,為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如教學《小石潭記》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我把柳宗元的基本情況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來教學,找出哪些是知識點,記住重要內容,并且結合課件作進一步解釋,柳宗元寫本文時因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用游山玩水來排遣內心的愁悶。為理解文章中復雜又前后矛盾的心情,利用課件展示故事,能更好地幫助聾生了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思想情感。

三、突破字詞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文言文生字詞數量多,正常學生難以掌握,聾生更是困難。借助多媒體。可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醉翁亭記》時,我把十幾個生字詞打在幻燈片上,先讓學生帶拼音讀,然后去掉拼音再讀,讀一個“飛入”一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掌握字詞翻譯,降低學習難度

學習文言文難點是字詞句的翻譯,以前無論是自己一字一句的講解,還是采取讓學生先預習翻譯,教師再講解的方法,都沒有太好的效果,學生一看到學這部分知識就愁眉苦臉,差一點的學生甚至完全放棄,原因是知識點太多,內容太乏味。怎樣解決這一難題?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重點字詞句一目了然。例如在教學韓愈的《師說》這篇課文時.我用醒目的圖片作幻燈片的背景,把課文每一段的重點字詞打在一張幻燈片上,接著把該段的重點句、難翻譯的句子打上,在展示字詞的時候,美麗的背景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此時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及參考書解釋大屏幕上的字詞。學生目標明確,興趣盎然,個別難點也能積極討論。這個方法教學文言文,既省時省力,效果又好。

五、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教學質量

許多聾生認為文言文難學,這不僅與聾生時空觀念差的身心特點有關,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不理解文言字、詞、句的意思。因此,積累文言詞匯、了解古代文化常識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

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把所學古文內容制作成幻燈片,教師把文中需要積累掌握的重點文言詞匯劃出來,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自讀,然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字句,組內解決不了的班內討論交流,最后教師在屏幕上把先前劃出來的文言詞匯的意義一一展示出來。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復述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看得一目了然,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與單純的手語講解評析相比,省時、直觀。

六、 化解多媒體文言文教學的弊端

(一)多媒體不能取代文言文個性化教學

文言文教學不單是認知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活動。教師除了用課件創設課堂美的氛圍,同時要用手語將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學生,并通過師生的思維互動,碰撞出心靈的火花。而這一切,多媒體課件是難以完全取代的。人性化的師生人際情感交流不要被冷冰冰的“人機交流”所取代,要重視文言文個性化教學。

(二)多媒體濫用會文言文課教學詩意的蒼白

采用多媒體的直觀視覺形象是難以傳達文學語言的內涵的。試想,《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需要多少畫面來言其理?因此,在多媒體文言文教學中,文學作品中所包含的韻味是網絡或一個課件難以演繹的,絕不能以生動的圖像和音樂來替代聾生自己對語言的領悟。教師不能過于依賴以聲像功能為主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而應該讓師生之間面對面的共同研讀與欣賞,領悟語言運用的規范、準確和豐富意蘊等,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從而提高聾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以教學性為出發點。如果不根據實際,只是一味地趕時髦,不僅不能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反而會起到畫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果上,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為中心,比如:課件制作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課件制作應充分考慮學生可能提出的一切問題。不能禁錮他們的思想,抑制他們的想象。

篇6

一、功夫在課外

學好文言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單依靠課堂四十五分鐘,它需要課外花大量的功夫。

(一)課前的預習

預習是學習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把好學生的預習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重視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得好,文意、文情、文勢、文序、文趣,都可在鏗鏘的朗讀聲中體現出來。例如《蜀道難》,多讀,便可疏通文意,體悟到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而達到這一點,就成功了一半;《祭十二郎文》,通過誦讀,文中的悲郁之情便了然于胸;讀《六國論》,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便清晰可見;讀《赤壁賦》,就會領悟蘇子的那份曠達與超然……

總之,讀,是開啟文言大門的鑰匙,離開了讀,學習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樓閣。而教師則必須對文言的誦讀進行監督、指導。要明確停頓、重讀、語氣、語調、情感等,可作示范朗讀,適當點撥。

2.放手讓學生抄、查、譯。首先是“抄”。“抄”是要求學生在課前動手將課文的注釋摘要抄錄到原文中相應的字、詞句頭上去。俗語說“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這樣做,既疏通了文意,又加深了印象,且便于以后復習。其二,查。要求學生對注釋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難的字詞句,查閱相關工具書,記錄在冊;對相關的文化常識,文言常識等,查相關的資料,進行疏理。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其三,譯。高中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翻譯文言文的功底。這里,主要提倡學生課前直譯,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聽課時便可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通過譯,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會”之外可以“言傳”。

(二)重視課后遷移

《論語》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因此課后的鞏固十分重要。可布置學生做配套的、一定量的練習來進行復習;也可以布置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進行延伸訓練,以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如教《六國論》,可提供蘇轍的《六國論》,設計習題進行對比閱讀;又可選擇難度適中的課外文言選段進行練習。另外,推薦名篇名段。文言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而擴大閱讀面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可推薦學生一些書目:如《古文觀止》、《左傳》等,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

二、課內求效率

(一)教師轉變角色

文言文比較常用的方法是串講法、翻譯法、分析法。教師往往占據主體,一講到底;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辛辛苦苦,學生則忙于做筆記,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被忽視了,學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因此,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轉換教師角色,教師應由高高在上,到平等參與,同時又進行積極指導。教師應起主導作用。

1.指導誦讀。文言的誦讀是文言學習的一個基礎,教師在課堂內可做相應的示范朗讀,讀清句讀,讀準感情,可到學生中去作適當的點撥。

2.引導分析。如《六國論》,可引導學生擬出結構圖,以明確文章結構嚴謹的特點;教《孔雀東南飛》時,教師可先分析蘭芝的形象以示范,其他幾個人物形象則讓學生自主分析;總之,在課文教學中,教師不必面面俱到,可選取關鍵句段進行講解,授學生以漁,重視生生互動,導之即可。

3.適當提升。學生雖有課前的充分預習,也有自主的生生互動,但其結果也只能是“有所知”,而不能“盡知”,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做適時的綜合提升。如關鍵句的點撥,段或篇思想內容的明確;篇章結構、語言藝術及其他……教師的這種提升,無疑會讓學生有豁然開朗之感,從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要創造條件,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從而激發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其次,語文教師自身應通過自我的教學實踐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融入古人的智慧,同時要充分發揮教材的美感作用,并輔之教師得當的教材處理和動情的朗讀引導,恰當而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可把孩子帶入知識的海洋、情感的圣境,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也就培養出來了。

篇7

關鍵詞:文言文語境;“文”與“言”

一、課題的提出及背景

背景:文言文教學是所有體例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方式,即灌輸式教學影響最深的教學內容。新課程改革之前,文言文教學由于特定原因,導致大多數教師都傾向于以串講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十分明顯。

學科特點: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提出了這樣的教學建議――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古詩文閱讀障礙。文言常識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因此,文言文教學主要做了三方面的調整:1.使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化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2.減少文言常識教學的比重,給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留足時間。3.化串講為誦讀,培養學生誦讀優秀文言文的習慣。

教學困惑:傳統文言文的教學常出現“學生累、教師苦、進程慢、效率低”的現象,付出與收獲常常不成正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少文言文教學語境。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重“言”輕“文”,即注重古代漢語知識教學,卻忽視了文章的體悟和文化的傳承。通假字、實詞意義、虛詞用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特殊句式成了教學的全部甚至是唯一,至于文言文的內容則被擺在了文言教學中的次要位置,那么如何才能走出當前這一誤區呢?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注重對古漢語知識的實在掌握,又要強調對文章內容的真切感悟和文化意蘊的自然熏陶。“言”和“文”這兩個要素在文言文教學中如同一面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因此,文言文教學應追求“文”與“言”的和諧,而這一和諧的產生,需要文言文語境的創設。

二、分析條件確立目標

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效率,擺脫文言文教學中重“言”輕“文”的局面,創設文言文教學“文”與“言”相交融的學習語境,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真正走近文言文的文本,知人論文,以作者為基點,進行發展性拓展。在串講時要滲透作者的思想及古文內容所影射的時代背景對作者的影響,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其次,在誦讀中積累知識,培養語感,獲得熏陶,初讀疏通語言,熟讀感知文本,品讀體味文化。在整體閱讀中積累才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規律。

第三,在教學活動中,探求“文”與“言”的交融,如通過改寫文體、詩體來享受玩味的樂趣;或按作者意思進行原文續寫。

三、過程與方法

第一階段

實施對象:高一年級

目標與措施:了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狀,并搜集教師在文言文中的困惑。

感受: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了解和相關資料的搜集,筆者發現了當前文言文教學的漏洞,如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讓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與“言”有效地結合是筆者目前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

實施對象:高一年級

目標與措施:要想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首先從古漢語字詞入手,例如細說漢字部首,通過參考一些資料并引入教學中,讓學生更了解這些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感受:文言文實詞和虛詞中一詞多義的積累,一直都是學生最易混淆的知識點,如能和字形字音有效地結合,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文言詞語的講解中去,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階段

實施對象:高二年級

目標與措施:繼續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通過對相關作家和作品創作背景的了解,做到在相關的語境中閱讀文言文。

感受:學習文言文不僅要注意對古漢語字詞的探究,還應該知人論世,例如可以通過對蘇軾專題的學習,讓學生對其人其文有所了解。

第四階段

實施對象:高二年級

目標與措施:對文言文背誦的考察,文言文知識的落實與小結。營造文言文學習中“言”的語境。

感受:通過分組背誦評比的方式,提高文言文背誦的效率,并能增學生對文義的理解。學生通過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歸納,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第五階段

實施對象:高二年級

目標與措施:鞏固文言知識,增強對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把握,同時學會通過所了解的文言文語境揣測陌生詞的含義。

感受:面對日益臨近的會考,文言文的復習教學將會繼續關注對文言文語境的創設。通過學生自己擬題和互評互改的訓練,進一步落實考點,加強學生的實戰訓練。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試,讓學生的疑點難點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予以解決。

第六階段

實施對象:高三年級。

目標措施:根據高考大綱對文言文掌握的要求,繼續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熟悉考綱,掌握考點,從容應試。

感受:回歸課本,在已有的基礎以上,把握考點,進行專項訓練,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適當地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四、高三文言文復習的策略及行動

(一)策略的形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文言文部分:

1.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2.閱讀淺顯文言文,能通過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篇8

關鍵詞: 中小學 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 銜接工作

當小學生結束了相對輕松的小學生活,懷著激動而好奇的心情步入中學的時候,很多學生由于不能及時適應中學的語文學習要求,一部分原本基礎不錯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銳減、語文成績明顯下降。多年來,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許多老師只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忽略在學習方法、學習心理上對初一新生的指導,導致一部分學生在開始初中生活之初就在困惑迷惘的狀態下學習,學習成績與小學相比下降嚴重。究其原因,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的責任恐怕更大。如果解決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過渡問題,搭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跳板,幫助學生順利實現過渡,完全可以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不至于讓學生輸在起點上,更為學生的初二、初三甚至高中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學習不是小學的簡單延續,初中是學生學習中一個關鍵轉折點,如果學生在心理上缺少足夠的準備,教師沒有科學地引導,學生一定很難適應初中的語文學習。因此,能否做好中小學語文學習的銜接、過渡工作,將直接影響學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語文成績的高低。下面我結合自己十六年的教學實踐,對怎樣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差異

要做好中小學語文學習、教學的過渡工作,首先應該搞清楚中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差異,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認為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節奏的加快和學習容量的加大。

升入初中,學生的作息時間明顯比小學安排得要緊,生活、學習的節奏比小學要快得多,作業量也比小學有所增加。學習的科目明顯比小學增多,由小學的幾科猛增到十幾科,每節課也由原來的四十分鐘變為四十五分鐘……所有這些變化無疑給剛步入中學的孩子們帶來巨大的生理、心理壓力。僅就語文學科而言,教材所選課文的篇幅明顯要長得多,課文的難度也比小學明顯加深。就初一語文課本看,課本包括課文30篇,還有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專題)、名著閱讀、古詩文誦讀欣賞等內容。課時安排比小學要少得多,特別是文言文又是小學時從未接觸的內容。這些,都給剛進入中學的新生的語文學習帶來巨大的困難與挑戰。

(二)學習要求的提高。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的基礎,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能閱讀一般政治、科技讀物和文藝讀物,初步具有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言通暢。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這些要求,無疑比小學要高得多,學生必須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嚴肅認真的態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實現,這對于初一新生不能不說是一道“天塹”。

(三)基礎知識的不足。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不涉語法等知識,而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課文分析、寫作、口語交際等都離不開基礎知識,因此,學生一旦遇到語文知識問題時往往感到困難重重,這使初中語文教學還要從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入手。特別是文言文學習中遇到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現象,學生更無所適從,這又成為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的一大障礙。

(四)學習心理的變化。

進入初中,競爭的激烈、學習壓力的加大、考試成績的失敗等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語文學習又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不少學生雖然努力了,但短時間內并沒有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漸漸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信心。如果老師不及時疏導,會直接影響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二、怎樣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

針對上面所說的幾方面差異,語文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仔細觀察、認真研究,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教學實效,構筑好橋梁,幫助學生順利實現過渡,為學生學好初中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研究課程標準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研究課標需要著重以下兩點:(1)研究中小學課程標準的異同;(2)研究初中、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異同。只有深入研究以后,才能對中小學教學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并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初中語文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比如就背誦篇目而言,課標規定小學階段不少于150篇,以絕句為主;初中背誦不少于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說明從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內容的連貫性、層次性。教師了解這一信息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工作的保證。

(二)四方面努力,解決容量大的問題。

第一,明確要求。初一學生,充滿活力,好奇心強。教師一開始就要給學生講明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在閱讀、寫作、說話及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明確了具體要求,學生才會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點滴知識的積累,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第二,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避免陳舊的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教師應靈活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啟發、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如教師采用新穎活潑的開場白、幽默風趣的講解及激勵式點評語言;開展小組間討論釋疑、競賽活動;課文比較欣賞,課本劇編排,模擬課文片段即興寫作并當堂交流;圍繞某一主題迅速展開想象或聯想表達;讓學生充當老師角色,等等。在積極動腦、動口、動手的多種感官參與中學習語文,學生會自覺地提高認識,增強能力,發展智力,收獲成就,從而培養起積極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三,循序漸進。針對初中語文內容多、容量大的特點,教師可抓住重點及典型篇目仔細講,重點講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每一次講解應做到有所選擇和側重,不求面面俱到。說話方面,一是要創造情境機會,讓學生有話可講。如課前給定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演講,課中回答問題,討論問題,復述情節,圍繞中心發言辯論等。二是要多肯定、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尤其是不善表達的學生克服膽怯心理,使他們逐漸做到“言無不盡”。寫作方面,重在培養寫作興趣,要引領學生以一顆純潔真實的心靈去關注生活、關注他人,認識自己,書寫自己。可讓學生分階段進行訓練,先寫身邊人或事的片段作文,再寫一般完整的記敘文。然后,逐漸培養學生篩選、組織材料的能力,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訓練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來表達中心的思想能力。為了達到理想的寫作效果,教師可利用周記訓練對人物或景物等進行描寫,或當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講評交流,逐步培養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第四,拓展提高。《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指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單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而教師要指導初一學生向課外延伸。如教師推薦有益讀物并指導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寫日記、辦黑板報,提高寫作能力;舉辦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等,培養說話能力。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學會整理語文筆記,堅持收集、積累常見的成語俗語、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學常識等,讓他們相互交流,反復品味。一段時間后,他們自會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說話、寫作能力定會大幅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閱讀的能力。初一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文章的主旨;初步熟悉資料,能從教材及參考資料中找到或歸納問題的答案;具備對問題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評價等能力。這也是最為重要且難度較大的一種語文學習能力,針對初中新生,教師訓練時要特別把握好內容的深淺度,按部就班地進行訓練、指導。

2.聽記能力。要求學生聽完講述內容后,根據要求進行概括、記錄,并整理筆記。

3.智力技能。包括學會潛心觀察;采用理解記憶;掌握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想方法;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及時矯正語文學習不良心理。

有的初一新生會因一段時間內語文考試成績不佳而灰心喪氣,教師應留心觀察。一旦發現此種現象,教師可找出其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肯定鼓勵,給他們以信心;同時引導、幫助學生分析考試中因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克服馬虎粗心或基礎掌握不牢的不足。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認不認真學,考試成績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礎,考試看運氣”的想法,教師可就近幾年語文統考、中考試卷結構和分數比例為其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語文基礎不能丟,該記憶該背誦的不能忽視的觀點;有的學生甚至單純地認為“作文靠天才”,對作文信心不足并產生畏之如虎的心理,教師可在布置作文時給予適當指導,在評改作文時做好記錄,便于有針對性地評講,在講評作文時比較優秀作文與不合格作文的差異,讓學生在欣賞、鑒別中明確寫作要領,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五)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升入初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切實改變對老師的絕對依賴的學習方式,做到自主地學習。一是引導學生積極適應新的授課方式。初中課程內容多、信息量大,老師在集中講解重點、難點、要點時,要適時鼓勵、引導學生專心聽,尤其是知識性的內容更要用筆、用心記,課后再復習消化,以求真正理解。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勤學好問,主動和老師交流。二是督促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包括學期計劃和周計劃等。三是要啟發學生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被動聽課和機械地做作業上,要用心學,主動學,優選學。特別要講究方法,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做作業等方面。

(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就初一學生而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重要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許多初一新生不會預習,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首先,應讓學生認真讀一遍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詞語,并將查出的字、詞含義等知識弄懂。學習文言文時,讓學生多動手,翻工具書,這樣教師上課時講解起來就輕松多了,學生的掌握效果也一定會很好。其次,讓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最好能理清文章層次,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能主動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以幫助把握文章主旨。

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講習慣。要求學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并做到耳聽、目視、心思三者結合。當然,教師課堂一定要設法富有“激趣性”,始終將學生置于活躍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

3.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初中的語文教學方式有別于小學的教學方式,主要培養學生自主、自覺的自學習慣。通過學生翻閱字典、查找資料、課堂質疑、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課堂上可以通過:閱讀―探討―交流―總結活動過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