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范文
時間:2023-08-15 17:3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思想政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歸因的一般特點下表列出了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的8個原因維度的平均數,可以看出,高中生傾向于將學業成功歸因于教學質量和運氣等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而較少歸因于他人幫助和持久努力等不穩定的、可控的因素;在學業失敗情境中,高中生傾向于將學業失敗歸因于心境和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而較少歸因于持久努力。
1.2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的性別差異以性別為自變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學業成功情境的歸因中,男女生在臨時努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臨時努力歸因得分顯著大于男生;而在學業失敗情景的歸因中,男女生在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1.3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的年級差異以年級為自變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成功情境中,三個年級的學生都認為教學質量是影響他們學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失敗情境中,都把教學質量排在最后一位。另外還發現,在成功情境的歸因中,高一和高三年級的學生在心境和任務難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高一年級在這兩個維度上都顯著大于高三。
1.4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在政治課學習程度上的差異以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程度為自變量,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學業成功情境的歸因中,政治課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在心境、能力、任務難度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在心境、能力、任務難度這些內部的、穩定的維度上的得分顯著大于學習程度差的;在學業失敗情境的歸因中,政治課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在運氣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更傾向于作運氣這種不穩定、不可控歸因。
2分析與討論
2.1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的歸因特點分析通過表1,我們可以發現: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課學業成功和失敗兩種情境下的原因歸因是不同的。在成功情境下,高中生更傾向于將原因歸因于教學質量和運氣等外部的因素,而較少歸因于內部的、可控的因素,如持久努力;在失敗情境中,高中生更傾向于將原因歸因于心境和能力等內部的、不可控的因素。這與以往有關其他學科歸因研究的結果有所不同,教學質量這種外部原因在思想政治課學業成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持久努力不是影響高中生學業成敗的主要原因。通過查閱資料和訪談,發現在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中出現這種歸因特點的原因如下:第一,應試教育帶來的偏見。多數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副科,學習政治課主要是為了考試。也有學生認為政治課很簡單,只需要在考試前認真背誦重點知識就行,不用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第二,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許多同學并不明確思想政治課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往往理解了課本的概念,但還是難以熟練地運用到具體問題上,即使認真地背誦課本的知識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這使他們的學習動機隨之削弱,不愿意為之付出持久努力。第三,他人負性評價的影響。首先,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課上即使通過努力獲得了一些成績,在對其生活有重要影響的人,如家長、同伴看來,政治課的成績也不能與在語文、數學、英語上所取得的成績相提并論,這些評價使學生寧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其他學科上面。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過分地依賴教師,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將影響其學習效果。思想政治課是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穩定性與時代性的統一。課堂上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解決,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從過去傳統說教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品質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主學習、自我發展和自我健康成長。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搞好思想政治課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概括、歸納、思考,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最高教學境界。引導學生把學業成功歸因為內部因素,使學生自主、自立、自我管理意識得到強化。這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課學科特點以及高中學生心理特點、認知需要所決定的。針對學生的歸因特點,培養學生努力進取的精神,引導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中作持久努力歸因是歸因訓練的著眼點。但是,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向他們提供適合他們水平的作業,針對不同的任務像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感到付出努力是有效的。并防止學生形成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的片面認識,因為如果學生付出加倍的努力還是失敗了,他們無法用努力不夠作為維持自尊和保持成功期望的理由,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后繼的學習活動都會產生消極影響。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學業失敗歸因為學習方法不當,這樣學生不僅會繼續努力,還會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2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的性別差異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學業成功情境的歸因中,男女生在臨時努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臨時努力歸因得分顯著大于男生。臨時努力是影響學業成敗內部的、不穩定、不可控的因素,女生相信思想政治課學業成功是因為考前認真復習,而這種正確的學習方式可能導致下次的失敗,這便會使學生產生努力了卻還失敗的錯覺,使她們產生挫敗感。按歸因控制理論和正確的歸因模式,應引導女生作持久努力的歸因。
2.3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學業成敗歸因的年級差異分析在成功情境中,高一和高三年級在心境和任務難度兩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高一年級在這兩個維度上都顯著大于高三。這可能是高三學生經過多次考試,已經可以從容應對,而高一學生在政治考試中從初中的開卷到高中的閉卷,還無法適應,考試時的心情對其學業成敗影響較大,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高一新生完成任務前緩解緊張氣氛,減少學生心理壓力。
篇2
關鍵詞: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
有一部分青少年并不缺乏健康的體魄和靈活聰明的頭腦,可是他們走進了鐵柵欄,人生從此有了污點,導致這種現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素質太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了歪曲和偏離。因此,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作為高中教師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做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前提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才會好。“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說的就是學生和教師關系親近,喜歡教師,才會產生學習興趣,才會相信教師傳授的道理。當學生不喜歡甚至畏懼思想政治教師時,也便對學習這門課程失去了興趣。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設來實現。而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利用職業優勢,和學生建立互相信任、尊重,互相團結、互相幫助的關系。師生之間建立融洽關系還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教師要善待學生,像好朋友一樣關心理解學生,學生在感受到這種情感時也會心存感激,并且努力學好思想政治課。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是讓教師一味地討好學生,要恩威并重,做到嚴之有道,嚴之有度,并且尊重學生的差異。高中生已經有了判斷能力,他能夠認識到教師的“愛”和“嚴”是為自己好,并且將這種由愛產生的積極情感轉化為學習動力,而這種學習動力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自身的素質和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
1.提高自身素質
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政治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作為高中政治課教師,要積極學習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發現教學問題并找到解決途徑;還要認真研磨教材,研究學生特點,并根據學生特點制訂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打造吸引學生的課堂。
2.提升人格魅力
教師的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學生也會在學習生活中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帶著審視的目光去評價教師,模仿教師。高中生有了初步的價值觀和一定的判斷能力,他們具有叛逆心理,會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假如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語塞,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那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會大大下降,學生帶著一種“這個教師水平不怎樣”的印象學習思想政治,自然沒有興趣。因此,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首先要有堅實的政治專業知識、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其次教師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滿腔熱情、完美的人格,這樣才能達到學生心中的理想值,學生敬佩教師的人格就會相信政治課的科學性,相信思想政治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自負心理,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并且討厭別人管理,希望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并得到認可和支持。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思想政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自主性,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產生疑問,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有了主人翁的責任感,在學習中努力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和同學之間展開爭辯,和教師之間多進行溝通交流,如此一來學生會越來越自信,覺得學習是一件充滿挑戰,不斷創新的過程,進而產生學習動力和興趣。在以學生為“主演”,教師為“導演”的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舞臺就大了,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辯論的形式,結合所學的思想政治內容,對當前的某種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愛學、樂學。
四、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單純利用講授式教學,學生無法提起學習興趣,因為政治內容太多理論,十分枯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創新和豐富,像情境創設、聯系生活或社會熱點話題、競賽等都是適合高中教學的有效方法。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更直觀生動地、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知識,理解知識,受到情感熏陶;通過聯系生活,學生能夠更真切地認識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應用的普遍性;通過競賽形式學生的好勝心被調動起來,進而在學習道路上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興趣。如,教師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談談自己的消費觀念是怎樣的,并從多個角度對自己的消費觀念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3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識和早已了解的知識都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要進行創造再創造。針對一定的內容,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成就動機,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多次累積下來,慢慢就能養成愛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適當地創造情境,從教師提問這方面來說創設問題情景主要分:填空式提問,啟發式提問。填空式提問指的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不需要思考,在書本上就能找到現成答案。啟發式提問指的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在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答案,需要認真思考,才能解答。填空式問題是浪費時間,啟發式問題才能真正引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不斷發現新問題,真正鍛煉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計啟發式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講到商品的時候,強調商品概念時,可以問學生:“你們的衣服是買來的,它們現在是商品嗎?”有的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有的學生則說不是。然后,學生分成兩派進行辯論,使學生在思考中加深對商品概念的理解。
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協同競爭
筆者在教學中一直倡導互助學習,因為有些問題學生可能一時搞不明白,但是通過討論,就可以以更快更全面的理解掌握,而且學生能在給他人講解的時候,進一步鍛煉自己。同時,在學習中,倡導學生積極競爭,通過競爭使自己有目標、有動力,在競爭中形成合力。
進行合作學習,促使協同競爭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普通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因為班級人數很多,所以教師每節課不可能照顧得到班上的每一位學生,一部分學生就會被忽視。如果長此以往就會使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不愿思考問題,養成惰性。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分組合理,優、中、后相結合。這對每個學生的發展都很有幫助,他們可以各自發揮各自的優點,做到相補相成。特別是優等生可以幫助后進生提高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長期相處,對他們自己的學習也很有幫助。2)實行小組長制,每組的組長由小組成員輪流做。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才能,同時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分工明確,不能讓組員抱有偷懶的幻想,明確分工,人人動腦,積極思考。
提高教師素養,追求教學藝術
一個好的教師就像一本好書,他講課能夠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和學習。同樣的課程,不同的教師,上課效果會截然不同。有的教師會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有的生搬硬套,課堂氣氛沉悶。由此可見教師自身素養的重要性。簡單地說,它決定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能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當然,要想成為一個好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還應注意幾點:1)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為他們搭建腳手架,指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穩定學習興趣;2)要擯棄程式花的教學方式,避免每堂課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要利用各種手段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激發他們的興趣;3)創造性地鉆研教學內容,對知識進行再創造,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讓每堂課都變得生機勃勃。
篇4
【關鍵詞】政治;創新;主體性;教學方式;誤區
1.還原學生課堂的主體性
1.1 還原學生課堂的主體性,首先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
傳統的課堂教學,我們的教師一直是主體,主宰課堂的一切,學生幾乎就是聽,沒有發言權。近年來,我們的教育研究者也看到了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還有研究學者認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和老師,兩個主體。因此,在我們今后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實現我們政治老師角色的轉變。
1.1.1 政治教師要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在以講授具體的知識為主,而是以引導學生,組織學生思考為主。政治作為人文學科,它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之活,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進行思考,而不能把傳授具體知識和應對考試做為教學目標。當然對學生進行了一些政治常識教育也是必不可缺少。
1.1.2 政治教師要成為學生課堂學習的聆聽者。在我們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聽,在下面記。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就是老師不能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在上面的講的滿頭大汗,而學生卻在下面聽的一頭霧水。因此,教師一定要及時的與學生溝通,這種溝通不是簡單一問一答,而是要做到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
1.1.3 政治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政治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在平等的對話與探究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1.2 還原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要讓學生的參與、體驗
我們現在提倡體驗式教學。何謂體驗式教學,就是指通過學生自身的經歷還獲得知識,得出結論。我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獲得知識,另外一種就是間接獲得。我們傳統的政治教學一般屬于后者,就是間接獲得。一般都是老師講解,學生看書。往往這樣學習的知識呆板,同時缺少實際應用。從而使知識不能有效的轉換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而體驗式的學習,就是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學生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已學到的知識應用的實踐當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結合。
1.2.1 成立學習小組,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我們現在普遍實行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一個突出的缺點就是,學生過多,每一個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因此要成立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學習之中。例如。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中,不是以學生為單位進行提問,而是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后由小組進行總結發言。
1.2.2 打破班級、年級的限制,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學習興趣可以說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老師,而我們現在的班級授課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生興趣。現在很多學校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發達的地區。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學,他們學校在政治教學中打破了這種班級、年級的限制。上海的建平中學開設了三百多門選修課供學生自由的選擇,學生完全不分年級、班級,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上。這種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們喜歡,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素質有很好的作用。
1.2.3 給學生以主動探究、獨立的學習的空間。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絲毫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沒有為他們提供進行探究的渠道,創新也就無從談起。因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或完全靠書本上的間接經驗達成的,而更多地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和體驗得來的。在探究和自主學習中,他能夠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收集材料的技能,包括傾聽、觀察、發問、探索、澄清;組織材料的技能,如對比異同、概括、評論、分類、體系化;傳遞信息的技能,如提問、討論、制作圖表、撰寫報告等。
2.實現政治教學方式多樣化
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僵化,大多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在這一教學課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聽老師講,而獨立的思考較少。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學生學習成長,特別是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的普及,現在很多學校引入了多媒體這一教學的方式,這一教學方式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1 要以探究、實踐為核心教學方式
任何學科脫離探究、實踐的教學都不會培養出創新意識的人才。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才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切實提高,也只有讓學生充分探究、實踐,才能真正實現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探究和實踐為核心教學方式,并不是完全摒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而是讓學生進行更多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開發學生政治的潛能,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2 建立情境式教學方式
高中政治課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由于課本的局限性,使得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還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應運能力。恰當的教學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現實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發揮活躍課堂氣氛的功能,內容來自生活,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多變的價格”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市場買賣的情境創設,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一些同學扮演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波動及時做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其他同學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可想而知,“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必定會引起學生激烈的爭論,爭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書上的知識。由于這種情境貼近生活,形式上富有趣味性,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濃厚興趣的支配下,每個同學都成了課堂的主體,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要把課堂搬到室外,實行實踐式的教育方式
傳統的政治教學都是在課堂內進行的,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缺乏社會的實踐能力,不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政治教學中,可以嘗試著把政治的課堂搬到室外,搬到社會這個大舞臺。我們可以定期的組織學生的去參觀,去參加社會的志愿者工作。例如,在高二當我們講到國家機構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去政府、人大機構參觀學習,通過這種親身的體驗,我們很容易了解我國的國家機構形式。同時使學生不但了解這種政治常識,還為將來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3.更新教育觀念,走出教育誤區
3.1 走出政治教育只求“同”,不存“異”的錯誤觀點
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政治學科的“同”。每一個學科都有其自己的學科規律,特別是政治學科,它不但由于其自身的規律,同時它還是我們國家意識形態的體現。因此我們一定要倡導社會的主流文化,與國家保持一致。否則這個學科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我們這里所說的“異”更多的是在教學過程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一同理解。如,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教師只局限于一本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就權威,就是真理,容不得同事以及學生的懷疑。這樣一來,就是學生的學習就變得特別的呆板,僵化。以至于許多同學都沒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使得許多同學在應試時只習慣做熟悉的題目,當題目稍微變化一下形式,就沒有了解題思路。更為奇怪的是學生的答案大多呈標準統一的趨勢。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們被限制在教參的藩籬之中,教參怎么寫,教師就怎么教,學生也把教師的說教當成是金口玉言,不假思索地做筆記、搞背誦,久而久之思維便固定僵化。
3.2 走出政治學習只要死記硬錯誤的觀點
由于我政治學科的特殊性,以及應試教育的導向,我們現在的政治教育可謂是僵化至極,一些老師認為,學好政治很簡單,就是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他們認為只有背過書的條條框框,才能學習過政治,才能取得好成績。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定的背誦對學生的學習是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把學好政治理解為死記硬背,這就失去了這門學科的教育意義與功能。我們都知道政治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之處在于,不僅僅是智育學科,同時還是德育學科,還富有意識形態的教育功能。不論是智育還是德育,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奴隸,如果把學習政治認為就是死記硬背,它不僅不會培養出合格的人,反而增加學生的負擔,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政治學科在傳遞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因此,我們必須是走出學習政治只靠死記硬背的錯誤觀念,讓政治發揮對學生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范汝香.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淺談[J].新課程(教師),2009(1).
[2]蔡仙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7).
[3]王穎.關于高中政治教學長效性的策略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1).
[4]鄭麗君.高中政治教學中互動交流模式的建構[J].魅力中國,2008(28).
篇5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學習興趣;幽默化;情境教學
一、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困境
現階段我國高中教育的目標群體為“90后”,其代表特點是個性化、信息化以及創新化等。然而,反觀其成長過程與背景,缺乏實踐與磨礪,對于部分思想政治知識與問題出現錯誤的認識,導致其不主動學習,甚至影響其思想政治綜合素質。
1.思想政治水平低
思想政治的學習貫穿著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其教育過程呈現循序漸進性,從而最終完善公民的思想品德以及綜合素養。然而,現階段我國“90后”高中生其思想政治水平遠遠低于理想化水平,形成了一個低水平的教育目標群體,導致學生無法認識新的思想政治知識與問題,嚴重地影響教學課堂的效率,從而制約了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以及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
2.學習興趣不濃厚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高中生而言,其主觀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完善度,在學習、認識以及分析等方面都有著明確的特征,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而言,往往由于學生表現出來的興趣不濃厚、參與不積極等現象,其課堂教學效率低。然而,基于高中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不濃厚,其形成原因,往往有以下三點:
(1)個人思想政治水平低;(2)教學內容過于枯燥;(3)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因此,不難發現,學生自身、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教學手段等皆對其學習興趣有影響,從而降低現階段高中生對于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習興趣的幾點措施
1.教學語言“幽默化”
結合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經驗,學習與貫徹“以學定教”的人本教學理念,在逐漸轉變教師教學職能的過程中,發現一點: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幽默化”,對于課堂教學氛圍有著一定的影響。經過教學實踐得出,“幽默化”的教學語言有助于營造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促進其主動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增強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高一《思想政治》(上)中的“一哄而下”“產品一炮打紅”“背后鏟球”等為例,讓學生能夠進行思維與內容上的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在使用多媒體圖片、視頻以及文字播放過程中,應當借用“幽默化”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與講解,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與形象,讓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更加迎合高中生的自身喜好以及實際生活。如此,才能促進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感,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知識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水平。
2.課堂教學“情境化”
結合現階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深入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生命化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職能的轉變,給予學生最大限度上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從而優化整個課堂教學質量。
結合高中生心理教育學,基于高中生思維創新、易偏差、獨立等特點,應當合理優化高中生的求知欲以及個性化的特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入多媒體動畫情境,例如,在教學“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的過程中,采取多媒體播放一些革命短篇電影、時下流行的歐美電影(具有鮮明的英雄主義特色)、一些網絡流行的打油詩等,上述的這些內容,通過教師以“幽默化”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與解答,進行“一問一答”“優秀推薦”“相互辯論”等形式,讓學生處于一個多元化、交流化以及知識化的學習情境中,從而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習知識與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從而更加優化其教學過程,最終實現學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的提升。
3.教學內容“生活化”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往往按部就班,即書本內容以及陳舊化的PPT播放,對于學生來說,其實是一種教學內容以及知識的“污染”,讓學生不由得對其教學內容主觀意識上缺乏了學習興趣,加上本身教學內容設計乏味,最終降低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質量。
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其教學任務也愈加的多元化,以早戀現象為例,把抽象與理想化的思想政治理論轉變為“幽默化”的教學語言,從而進行“生活化”的同類論證,比如,教師可以描述現實生活中的“拔苗助長”,即“催化劑”“灌水”“瘦肉精”等現象,讓學生懂得利用外來力量去阻止與加快成長,雖然達到了表觀上的目標,其本質依舊處于“不成熟”階段。讓學生帶著審視自身與他人的思想,去思考“早戀”現象,教師逐漸地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并能深刻認識“早戀”的問題,使學生“早戀”的現象得以逐漸消失,而且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變得積極、主動,從而全面性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薛濤.淺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
[2]房娟.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快樂閱讀,2013(12).
[3]張淑濤,丁才錦.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04).
篇6
1.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中生的人格還沒有完全的成熟,是塑造的一個關鍵時期,因此正確的引導可以幫助他們堅定信念和意志,從而不至于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之中喪失自我,變得功利和自私。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審視人生的時候要保持冷靜、積極的態度,并在生活中保持正確的、積極的、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參加社交活動,通過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使學生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著想,相互理解、心胸開闊,在遇到沖突的時候能夠淡然處之,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能夠自行控制,從而幫助學生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強化團隊協作,塑造健全的人格。
1.2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社會要想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就要求人必須要擁有健全的人格,并且還要富有社會責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要以育人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對學生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責任感進行明確和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使他們在今后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采用更加靈活的情景模擬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開展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會等,對社會責任感進行普及、宣傳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3將人格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
承認學生個體的價值、提升個體的自信,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增強個體在群體中的認同感,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構建。在傳統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主要是采用理論考試的片面測評模式。在今后的教育中,高中要構建多角度的人才評測制度,將人格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從實踐、情感態度、創新能力以及理論等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測評。與此同時,測評主體模式也要改變,摒棄之前的以教師為主的評估方式,增加學生自身、家長以及社會團體等評估體系,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2總結語
篇7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 生態道德 生態道德教育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體社會成員要努力達成的目標。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們生態道德意識淡漠。因而,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改善環境的重要途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而廣大青少年的生態道德水平和環保意識密切關系著全體人民的整體素質與和諧社會的建設成效。
一、高中學校生態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中德育目標明確提出,學生要積極參與公民道德建設,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而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生態道德的主要陣地,在實行生態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學校忽視了生態道德教育的重大意義。
聯合國曾把2005―2014年定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十年,而今時間已經過半,教育并沒有發揮出所期望的作用,地球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事實就擺在人們的面前。一些高中學校仍然沒有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轉變過來,正因為沒有深刻認識到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只是傳授一些高考所需要的知識,單純注重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忽視學生與社會和大自然的交流,使得學生的人文知識和環保知識嚴重缺失,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事實上,生態道德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良好的生態道德水平是現代社會衡量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尺度,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不具備良好的生態道德素養,必將被未來的社會所淘汰。
(二)學校生態道德教育方法單一,缺乏實踐。
“對于廣大青少年而言,學校德育對于從小喚起他們的生態危機意識,使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態學價值觀,并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與破壞環境的思想行為作斗爭等具有重要作用”。[1]一些國外專家學者認為:“人類要解決的生態道德問題,必須要發生從量到內容和質的轉變。也就是說,要對當今的生態道德教育進行根本的、系統的改革。”諏訪哲郎認為:“雖然對于道德感的缺失,學校有必要進行提高規范意識、遵守規則的道德教育,但是只有重視與自然接觸的環境教育培養出來的珍愛其他生物的情操才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生態道德教育不僅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因此有些學校只是把生態道德知識當做純粹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采用單一的灌輸方式教學,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體會生態道德知識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如何在實踐中運用其指導開展各種活動。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更少,這勢必影響到學校生態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學校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知識的講述和約束的方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把社會實踐作為推動生態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徑。
二、高中生生態道德教育缺失的不良后果
(一)從宏觀層面來看,學校生態道德教育的不足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主要有兩點。
1.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僅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且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事實證明,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就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能引起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不利于社會走向和諧。生態道德正是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一種新的道德意識,因為它是與保護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一種道德意識。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缺失,生態環境惡化日趨嚴重,這不得不喚醒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強烈意識。青少年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負起這個社會使命,努力學習生態環境知識,樹立生態道德意識,并用來指導開展生態道德實踐活動,為建設人與生態友好型社會積蓄力量。
2.不利于推進現代教育的發展。現代教育是與傳統教育相對應的一種教育形式,主要是指適應現代社會、現代生產體系、現代經濟體系、現代文化體系、現代科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教育觀念、形態和特征,表現為現代需要提倡和應用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體系、內容、方式、方法等。《中國21世紀議程》明確提出,要把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支持環境發展的態度、價值觀、樹立受教育者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而我國的傳統教育對學生的教育內容并沒有涉及足夠的環保知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也沒有得到強化。所以學校忽視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是與現代教育目的相違背的,是不符合當代教育發展要求的,不利于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二)從微觀層面來看,高中生生態道德教育的缺失對青少年身心發展都會造成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第一,高中生的生態道德知識和生態道德意識的缺失。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學生常常表現出自私的行為,只顧自己享受,不顧全局利益,對大自然和環境絲毫不在乎,對動植物缺乏基本的愛心,有的學生還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而鋪張浪費,在生活和學習中造成浪費,比如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第二,生態道德行為失范。有些高中生并不關注周圍的生活環境,在公共場所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比如隨意踐踏草坪、亂扔垃圾雜物、隨地吐痰,等等,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三、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
(一)引導學生擴展傳統的道德觀。
道德觀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看法。傳統的道德觀只注重人的權利和利益,學校的道德教育也是圍繞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開展的,而忽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事實上,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整個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組成的。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不能離開自然界而獨立存在的,必須從自然界索取一定的物質和能量。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改變大自然原有的狀態,而大自然又力求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二者之間會不斷出現沖撞的情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推出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是這樣敘述世界范圍內的資源短缺情況的:“5億公頃(123500英畝)可耕因遭受侵蝕和鹽堿化,已不能再耕種;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森林為了生產而而被砍伐;有150種鳥類和獸類因為人的破壞而絕種了;近千種的野獸現在已經很稀少或處于被滅絕的危險之中。侵蝕、土質惡化、森林毀壞、暴雨成災、動植物生命受害等情況現在仍在繼續而且有的地方還在加劇。”[2]對于這些嚴重的生態問題,學生們可能并沒有太多的意識,更沒有把保護環境納入到道德觀念中來。教師就應該在上課之前搜集一些由于人類破壞環境而造成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的資料,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一種道德行為。在思想政治課中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相統一的價值觀,把道德從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延伸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來,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道德觀。
(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意識。
生態道德意識是人們在生態環境問題上形成的生態道德原則、規范等理論體系和道德情感、意志、心理等形式。[3]生態道德意識是人們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待大自然的關愛程度。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培養學生生態道德意識的良好素材,因為其中許多理論知識都與生態道德有密切的結合點,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就要把相關的生態道德知識滲透給學生,并且結合備課時精心準備的教育素材充分給予佐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中,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抵制對生態環境有消極影響的物質產品和消費行為,如不食用野生動物,購買對環境沒有污染的、對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等。在“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這一課中,要滲透給學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方式;要把促進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結合起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同時,教師在生活中也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道德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品行,使生態知識從課本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只有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意識,學生才能用其指導正確的生態道德行為,增強熱愛生態、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三)豐富課堂內容,組織生態道德實踐活動。
成功地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不僅要在理論知識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而且要組織學生走出教室,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活動。只有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對學生產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仍然以“多彩的消費”這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內開展調查活動,調查每天或每周有多少同學使用一次性餐具,有多少同學吃“垃圾食品”等,并且指導他們查閱各種資料,分析這些一次性餐具和“垃圾食品”對人體和環境造成的危害,同時讓他們自行組織各種宣傳活動,把“綠色消費”的觀念在同學們中傳播開來,并號召全體同學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生態道德實踐活動不僅內容要多種多樣,而且形式要有創新和突破。例如我們可以利用中國傳統的“植樹節”組織學生們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讓同學們了解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要意義;在“中國愛鳥日”、“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日”等一些生態日里,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以文字和圖片等比較直觀的形式感染學生的情操;還可以組織學生以“環保興趣小組”的形式在學校周邊或家庭附近開展各種環境污染問題的調查活動,比如空氣污染調查、水污染調查、土壤污染調查等,收集各種數據資料,帶到課堂中進行討論,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更深刻的啟迪。開展一系列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指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總之,對高中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生態道德的重要途徑,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注重明確新時期的道德范圍,把生態道德納入到道德觀念中來,而且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道德意識,更要結合所學知識開展各種生態道德實踐活動。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整個社會生態道德建設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連軍.生態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的新領域[J].教育科學研究,2004,(3).
篇8
關鍵詞:思想政治;學習動機;興趣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又稱為學習的動力。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當前,對這兩方面研究的人很多,但多數是從宏觀上或理論上進行的思考,而缺乏就高中政治學科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對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動機的因素進行分析,試圖查明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動機的特點,以便為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一、實驗材料
本調查選取高二和高三學生共200名,各占比例為57.5%和42.5%。調查問卷包括三項基本信息和20道五級量表題。運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先進行信度分析,問卷的信度為0.835;再進行有效性分析,刪除無效數據后的“KMO”值為0.834,且累積貢獻率為52.723%。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因素分析
根據極大值旋轉結果,我們將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歸為了4個因子:第13題“你認為政治課的學習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有效”、第12題“你認為政治課對你判斷事物是非標準有影響”、第14題“你認為學習政治課能幫助自己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三個題是對政治課重要性的認識,命名為“認識因素”;第20題“每次政治考試中都能發揮出最好水平”、第6題“別人越是做不出來的政治題你越想去做”、第8題“你自己能制訂學習計劃”,這三個題體現出個人能力的不同,故命名“能力因素”;第17題“課上同學們能提出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第18題“課后你會受到感動和鼓舞”、
第11題“能將政治知識與當前時事相聯系”,這三道題體現了“環境因素”的重要性,故稱為“環境因素”;第5題“你認為現實生活中可以不懂政治”、第7題“你會課前預習”,第1題“你喜歡學習政治”,這三道題命名為“態度因素”。因此,影響高中政治課學習動機的因素分為“認識因素”“能力因素”“環境因素”和“態度因素”。
2.相關性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這四個影響因子與性別的關系中,相關參數Sig≥0.05,說明性別對認識、能力、環境和態度四個因子影響均不顯著。而在與年級的關系中,認識因素的Sig為0.004,小于0.05,說明認識因素受年級影響顯著。該測試中高二學生比高三學生更能認識到學習政治的重要性,原因可能是高一時對政治學習不重視,高二分科后認識到學習政治的重要性,進入高三后,各科學習都很緊張,對學習政治的認識反不如高二強烈。在四個影響因子與班主任是否為政治教師的關系中,態度因素的Sig=0.000,小于0.05,說明態度因素受班主任是否為政治教師影響顯著。“親其師,信其道”,政治教師作為班主任在班級中威信較高,學生樂于接受教師,對政治的學習也就更有興趣。
本文利用SPSS20.0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表明在影響高中政治課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為認識、能力、環境和態度四個因素。班主任是否為政治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有直接的影響,且高二年級的學生更重視學習政治。因此,在今后的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這四個方面,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高中政治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隋潔,朱瀅.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與知識獲得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5).
[2]王振宏,劉萍.動機因素、學習策略、智力水平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0(1).
[3]李燦榮,高東新.中學生成就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3(2).
篇9
【關鍵詞】經濟社會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4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12(a)-0155-01
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以社會、人類、環境的協調統一、持續發展為特征,其中尤為重視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主要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其中情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最為本質的東西,對人的一生發展意義深遠。列寧也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主體活動的心理動力,情感狀態影響著主體能力的發揮,影響著主體活動的效果。”情感發展是人發展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促進人智力發展的原動力。當今社會的發展表明純粹的知識型和技術型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這對我國教育,特別是對人才的培養重要階段一一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設置尷尬因素影響,高中生對政治的關注很少,甚至出現務實而不談政治的極端現象。高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年齡范圍大致是15-19歲,這個時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迅速發展,這些能力的運用都是伴隨著一定的價值導向性,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同時認知水平得到較大提高,能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調控,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準確性和效率性顯著提高。高中生思維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了優勢地位。
在高中教育階段,人格塑造面臨由波動向穩定過渡,運用純粹的理論分析的方法漸成主流,無論是社會學基于尊嚴和價值而定義的人格,倫理學開啟道德和品質視角的人格,還是心理學認為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與反映個體整體精神面貌的人格,在實踐領域均很難明晰高中生人格教育的目標[2]。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家庭等社會各方面更多的關注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關注情感的培養少之又少,而實際上情感對高中學生行為的影響力巨大,待問題出現時,往往已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感問題”,不僅得到了教育專家的重視,也引起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廣泛關注。
1 理論意義
情感作為個體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它是個體的基本心理要素之一,是對于外部因素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體驗。政治情感培養作為情感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和分支,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重要體現,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卓有成效地開展政治情感培養,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三維目標”的延伸,為更好的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提供了有益補充。
2 現實意義
首先,政治情感是高中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情感是公民形成正確政治觀點、政治信仰的基礎,對樹立健康的政治觀有重要意義。高中教育絕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仰和力量。政治情感培養是高中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篇10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 學生興趣 培養
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風起云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變化,面對各種思潮觀念進入人們的生活,對于學校教育也提出相應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雙基”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高中思想政治是培養學生智育和德育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如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使學生知道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從而求善、知善、行善,生成一定的道德觀念、政治意識、處世準則和行為規范。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世界觀教育,讓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事物時,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整體的觀點來看待一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中思想政治課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教育意義如此重大,可是在現實教學中卻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當然思想政治課雖然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重大,但教材內容卻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多學生對于思想政治這門課程的學習目的不明確,覺得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無關。如何培養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興趣,進而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一、明確學習目的
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要想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就必須讓學生“見其趣”。教師在開始一個班級的政治課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此門課程的學習重要性。針對思想政治課內容的抽象,教師可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加以佐證。如思想政治課中上的經濟、法律基礎知識,如果一個做生意的商人不懂得經濟的基本知識及法律中的合同規范,將十分不利于以后的事業發展,還可能因此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又如思想政治課中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每個人在生活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此時我們要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都是螺旋上升式的,遇到的困難只是一時的,以此正確看待一切事物,形成良好的心態,提升競爭能力,適應社會的復雜多變。
二、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正不斷地深入和開展,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和諧發展,重視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構建起全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1]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能服從于教師的權威,而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新的課程改革則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引導者,鼓勵學生去探尋知識的海洋,以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課堂還給學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習能力,關鍵在于學生的“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恰當地提出問題,給學生以獨立思考的機會。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時間,就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在提問和設疑上體現思維的密度和深度,給學生留足思維的時間和空間。[2]實踐調查證實,教師等待回答的時間稍多1-5秒,學生回答的主動性和正確度均有所提高,相應的不回答問題的可能性有所減少。因為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較強,有的學生一節課聽下來,什么都沒聽懂,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3]教師要善于和學生進行交流,挖掘學生的長處,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以此找到學習的自信心,逐步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
思想政治課中的許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為了避免這種枯燥,確保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針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豐富拓展課程資源,二是主動開發課程資源。”[4]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開發運用課堂、教材等多種課內外教學資源,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充滿生機。
高中生有很強的好奇心,當遇到的問題懸念越大,大腦就會越興奮地積極思考。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將思想政治課中的抽象知識具體形象化。如講到價值規律這一知識點時,將價格與價值、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用圖示的方式表達出來,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不僅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而且使學生興趣盎然。此外,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因較傳統教學的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等優勢,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學科目引入課堂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課中高度抽象的內容,僅語言難以闡述,將之利用多媒體設計成動態的課件展現于學生面前,在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強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課堂作為實施教育的主要途徑,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場所,而且是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空間。課堂教學實效是每位教師永無止境的追求目標,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這門課程,應從教材、教師和學生多方面進行改革,以實現思想政治課對于學生的智力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張蔚劍.談新課程標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J].素質教育論壇,2007,(1):79-80.
[2]貢和法,許劍文.簡析高中政治課教學有效性探究的實施策略[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8,(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