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習筆記范文
時間:2023-08-14 17:4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歷史學習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何謂以教材(教輔)為依托的開放式歷史學習筆記?以教材(教輔)為依托的開放式歷史學習筆記與記在專門準備的筆記本上的歷史學習筆記有顯著差別。一是它不是記在專門準備的筆記本上,而是記在歷史教材(教輔)上,它是一種充分利用現成資源的補充式筆記。二是它是一種開放式的、不斷接納式的歷史學習筆記,即筆記可以根據學習需要不斷充實、完善。
那么,這種以教材(教輔)為依托的開放式歷史學習筆記同傳統的歷史學習筆記相比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一、以教材(教輔)為依托,可以使記筆記省時省力而有效
傳統的歷史學習筆記由于脫離了教材(教輔),為保證筆記的完整性和美觀性,需要記筆記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會出現為筆記而筆記的傾向,筆記精美有余而“心”記或“腦”記不足,影響到學生對具體學習內容的探究和理解。以教材(教輔)為依托,學生記筆記時可在歸納和整理教材(教輔)的基礎上完善、補充知識等,從而節省記筆記的時間和精力,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歷史學習的關鍵處,不錯失捕捉課堂有用信息的時機,及時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以教材(教輔)為依托記筆記,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重點、難點、易混和易錯處圈圈、劃劃、點點、標標,歷史學習的質量會有明顯提高。它能把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起來,這樣的歷史學習相對有效。這種開放式筆記還將教材(教輔)要點、心得筆記等融匯在一起,學生在翻閱教材(教輔)的同時,省掉了復習時既要參閱教材(教輔)、又要兼顧專門筆記的麻煩。它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輔)資源并節省紙張,是實現歷史學習綠色化、培養學生綠色環保意識和習慣的一項實實在在的舉措。
二、開放式歷史學習筆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篇2
Abstract: The goal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al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ealth. The academic examination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graduates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guiding phys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of "from life to physics, from physics to society", and it has certain ideological and direction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academic examination pap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gotten much concern.
關鍵詞: 學業考試;特點評價;結構評價;教學問題;教學建議
Key words: academic examination;features evaluation;structure evaluation;teaching problems;teaching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8-0176-02
0引言
今年中考物理試題在命題的思路和題目的設置上都體現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核心,以能力立意,以基礎知識為載體,以現實材料為情境,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內容豐富平實;試題沒設置任何解題障礙,與往年相比,試題的難度略有降低,充滿親切和交流的語氣,體現了一種新型的考試文化。下面是抽調了吉林省白城市各市、縣總共750份試卷,對2010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物理試題作以簡要分析:
1試卷特點評價
1.1 著眼基礎挖掘教材、體現方法關注能力2010年中考物理試卷對初中階段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考查。其中試題注重對學生所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如:1、2、3、4、7、9、14、21、22等題。同時也注重對教材的進一步挖掘,如第12、13、15、26等題要求學生能根據基礎進行實驗分析,進行知識拓展與運用。試題在繼續注重評價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理解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多種能力的考查,堅持有利于考查考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1.2 強調科學分析方法、考查科學基本素養試題在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運用能力,大多數試題體現了這一要求,如:壓強知識15、19題、熱現象21題、摩擦現象14題、簡單機械17題、節約能源20題等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些基礎知識都是常態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在考查過程中,不考查簡單的機械記憶,而是更傾向于考查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和綜合能力。試卷考查了學生知識面的廣度和對科學知識的初步綜合運用及創新能力。如:12、13、15、21等題的知識。這些試題重在考查科學素養,需要學生在新的情境中來運用基礎知識。試卷給學生的啟示是,在新的情景中,用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剖析與解決問題,才是科學學習追求的目標。
1.3 重視實驗操作過程、培養實驗探究精神突出實驗探究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實驗能力的考查,不僅關注實驗基本操作(如量筒等基本儀器的讀數),更重視對實驗思想、實驗設計、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處理、實驗結論獲得和語言表述等方面的考核。科學探究在試卷中分值比重較大,整個試卷的大、小實驗、探究題占40%左右。考查的有關實驗方面內容較為細致、全面,涉及具體實驗操作和考生的實驗能力。如:第23、24、26題,考生需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1.4 圖文并茂貼近生活、立意新穎方向性強試卷共設五道題,每個題型中都用了直觀圖片。全卷除了電路、圖像、讀數示意圖、簡圖以外還有9幅攝像圖,共20多幅圖片。試題不僅有攝像圖、模擬圖、卡通等類型圖,而且還蘊含著豐富、準確的解題信息;同時,不同類型的圖片有不同的解題和答題方法,如有的是識圖再現知識,如2、12、14、15等題圖,有的是看圖解答問題,如17、22、23、25等題圖,有的是據圖分析應用,如21等題圖。
整張試卷試題立意好,取材新穎,內容實用,關注現實,貼近生活,體現基礎性、趣味性、綜合性、導向性,試卷難度保持穩定,重視考生能力的考查,從不同形式中積極捕捉有效信息,培養學生的興趣。試卷的結構科學、簡約、合理,題量適當,給考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相對來說,2010年物理試卷是一張比較成功的試卷,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指導性和方向性。
1.5 體現生活物理新理念、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套試題中有大部分試題與學生周圍的生活、生產實際和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有著緊密的聯系。如:從生活中的測量、3G手機的可視對話到生活中的安全用電問題,從深秋的桔子樹到濃濃的咖啡香,從綠色環保能源到賓館房間的調光等,從日常生活中的老花鏡到電視上的模仿秀,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物理學與人類社會的緊密聯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試題加強與社會實際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試題從教材、課堂教學、生產生活、新聞報刊等中挖掘考生熟悉的情境素材。能源問題(8題)、生活實際(1、3、9、19題等)、安全用電(4題)、可視手機(7題),這些都成了學生的考題,在創設試題的情境時,關注科技和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通過對學生的考查,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考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而試題能從不同方向體現物理的新理念。
2試卷結構評價
從試卷結構上看2010年的物理試題內容大體保持和2009年差不多的分值比例,其中八年級占40分、九年級占30分,所占比例分別是57%和43%。其中熱學和光學兩大專題分別占有11.4%、8.6%的比重,共占20%左右,聲學和能源和共占4.3%,從試卷分布情況來看力學和電學兩大專題無論是在分值的分布上還是在難點的設置上,無疑都占據著最大的權重。
3試卷結果評價
試卷統計結果如下:
從以上數據分析:從抽樣及結果看2010年白城市中考物理試卷的平均分是51.28分,優秀率是38%,及格率是72%,其中第三題的優秀率較高59%,第一題和第二題及第四題的及格率較高,分別為85%、84%、82%,區分度較大的是第三題。
下面對各題分別進行分析。
第一題選擇題分析:選擇題共計6小題,從抽樣結果看,其中優秀率及格率最高的是第2題分別為91%、91%,較低的是1、3兩題,分別為77%和71%,錯題主要集中在1、3兩小題上。
1、3題分析:這兩題分別是生活實際測量問題和生活中的熱現象問題,錯誤原因是學生對生活實際掌握不好,造成數據、現象混淆。說明可能系統練習不到位或學生學習脫離實際。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多加練習,加強記憶,學會舉一反三,增強運用知識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
第二題填空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第15、16題,優秀率及格率較低,分別是62%、57%,16題的難度值小,區分度較高,第 15、16小題錯誤相對集中一些。
15題分析:此題選材來源教材又超出教材進行思路拓展,是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的開放性試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思維方式單一,分析能力差,基礎知識不會應用與拓展。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與實驗能力。
16題分析:此題是一道基礎題,用來考查學生對概念的記憶應用及計算的綜合能力,第(1)空,是考生對科學計數法不會運用于計算,而導致結果錯誤。第(2)空,錯誤的原因是,記憶不扎實,記不清電阻的大小與粗細的關系。這就要求平時教學當中對記憶有難度的知識應進行篩選,用特殊方法有針對性的指導記憶,而且要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
第三題計算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計算題第三題、優秀率為59%較高,而區分度較高,達到了94%,此題空白占9%左右,錯誤不集中,原因是學生不理解題意,不會計算公式,平時學習當中計算題較枯燥,提不起興趣,忽視計算能力的養成。計算題難度不大,丟份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當中,要激發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變不學為主動學,提高課堂實效。
第四題簡答題分析:從抽樣結果看,此題共三道小題,整題優秀率稍低,而及格率較高,難度、區分度相差不大,成績很均勻。這類問題要求在平時學習當中注重知識的應用,注意語言的嚴密性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
第五題作圖實驗與探究分析:從抽樣結果看,第五題共5小題,及格率、優秀率均較低,前4個小題錯誤分布不確定,26小題答對率最低,錯誤較集中,究其原因是平時教學中不注重實驗探究的細節之處,針對性的練習可能相對少一些,缺乏運用已有的知識判斷、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4教學體現的問題
4.1 基礎知識有針對性的地方強調不到位從試卷來看學生真正不會的知識并不多,更多的是基礎掌握不準,知識含糊不清。一方面可能是教師忽視了基礎知識教學,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往往把精力用在解題上,特別是解決稍難一點的問題上,而忽視了對基本概念、規律的學習。另一方面可能是沒有重視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聯系,有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概念,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學習,對基礎概念理解不到位、不透徹,不會聯系實際。
4.2 學習方法指導不到位、能力培養不足試卷體現出解題方法單一,能力欠缺,具體包括審題、應用、分析、計算、語言表達、推理等方面能力和解決問題方法不夠。
4.3 缺乏生活實踐能力、知識面窄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這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脫離生活實際,不少學生不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更不能將生活和物理聯系起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單一,缺乏社會實踐能力,也說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還未真正有效落實在課堂上和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4.4 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目標完成不到位,興趣培養不到位體現在空白題較多,空白達到10%左右,尤其是計算題、探究題體現突出一些,在這些方面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5教學建議
5.1 教師應面向全體、對學生及其學習負責教師的基本職責在于教學,優秀教師應能夠使每個學生獲得其應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應堅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應平等、公正的對待所有學生,對所有的學生負責,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并作為教學的基礎,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個性、學習動機及學習責任感。這樣才才不至于使高分、低分之間的個體差異太懸殊,區分度太大。
5.2 教師應培養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拓開思維的空間物理課堂是以實驗探究為目的的自然科學課堂,那種“關上門,期望自己在缺乏實踐的寒冬里春暖花開”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學生掌握一門技能,就必須放手給他們,為他們創設一定的環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在探究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式學習,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部分內容和各個環節之中,應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普遍地得以體現。要杜絕上課講探究、探究不全面、不探究的現象。
篇3
高一歷史老師學期總結1
這個學期我擔任八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由于歷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主要工作:
1、凸現現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本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學習筆記達xx左右。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或營造情景。
4、積極參加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的聽課,評課活動
5、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青年教師匯報課,校優質課評比活動。聽課節數達20節左右。
6、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1)、歷史人物訪談。(2)、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3)、歷史專題報告會。(4)、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5)、學習方法,復習方法指導。(6)、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并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8、努力開展課題研究,圍繞《現代教育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群策群力鉆理論,查資料,重實踐。
9、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過多樣化方法和現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本人的公開課,取得較好成績,受到本組同事好評。
3、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節的整合,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境和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題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時候,以致實質性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4、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處。
四、教學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高一歷史老師學期總結2
從十一月初開始,我擔任高一1-4班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也是我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個學期。由于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半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首先,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接手這四個班后,我認真的研究高一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并向學科的前輩教師請教,制定了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計劃達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認真備課,力爭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不僅是備教材,認真的結合新課標并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和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所以我深刻明白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聽老教師的課,跟隨老前輩學習經驗也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結合著老前輩們的間接經驗加之我在教學中的實踐,我的收獲很多。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第三,堅持從末位抓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歷史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讓他們更了解歷史,更喜歡學習歷史。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我也找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習靠努力更靠興趣,掌握方法歷史很好學。
第四,認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認真聽老教師講課,認真寫教案,教學反思。定期檢查,批改學生的作業,有系統的帶領學生進行階段性復習,迎接階段性考試,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強和各班主任的溝通交流,把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匯報給班主任最終取得他們的幫助共同為學生成績的提高做努力。
總之,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作為一名新老師,經驗不足是我面臨的最大問題。我深知我在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務必“謙虛謹慎”。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 第一,進一步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進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學進一步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來,同時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第二,針對高中歷史的教學特點,認真研究如何上好階段性復習課,力爭通過階段性復習鞏固充實提高學生的成績。第三認真的進行試題測試研究,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學更加科學,更有方向性,做到為戰而練。第四進一步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學有效的統一。在教學中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突出歷史教學的目的和作用。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我感悟到教和學之間的互動性的重要,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德高為師,學博為范”,“教學相長”,“我與學生共成長”,這個學期即將結束,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為學校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一歷史老師學期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567三個班的歷史課,依舊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在學校領導的組織、教研組的支持及自己的辛勤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能在新的學期中爭取把各項工作做的更好,有必要按照學校統一規定,客觀、實際地認真對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思想道德方面,作為歷史教師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主動配合學校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參加學校、教研組的各種會議。根據學科特點,通過自己尋找熱點,及時領會和用于教學輔導;顧全大局、服從學校、年級組的教學安排,熱愛教育事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能力用于教學過程,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教師形象;向同事學習、請教,共同研究業務使教學水平提高。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制定計劃,研究高中教學理論,認真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認真寫好教案,主動與同事切磋,交流學案。課前先對該課的思路作出總結分析,明確重難點,課后及時寫好后記,總結優點及不足,下一節有所改進!積極參加教研組備課活動,經常聽級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每節課基本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出現在教室,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多方面適當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俗話說的好: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須有一桶水。當代社會知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也要不斷的跟進,才能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本人深知這個道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以及史學研究的發展動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主動積極的閱讀書刊網文,充分利用、借鑒、吸取名家的精華,提升、發展自己。積極參加教研備課組活動,經常聽各老師的課,互相交流上課的思路,互看教案,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業務水平。爭取每節課都是自己上的好課。 為了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形勢,引導學生適應教改要求,我經常上網查閱、儲存資料。同時積極與同行交流學習,參加相關教學培訓。經過努力,我的知識水平有了提高,指導了教學工作。
歷史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也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教好歷史,就要讓學生喜愛歷史,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盡量多講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把課堂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會,讓他們了解歷史,喜歡歷史。重視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的意識和能力,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利用試卷評講幫助學生學會求知。
課程教材跨度大,我基本能處理好通史與專題史之間的關系,注意模塊之間的聯系。專題史跳躍性大,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對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而言,理解困難,對此,我在堅持新課標的前提下,對每課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思維進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膽取舍,深入淺出,編輯系統性的課件。選擇靈活多樣的教法,以一些知識點為切入口,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圖片音畫視像,創設教學情境或者是聯系現實,利用知識容量大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多參與,以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樣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教材枯燥的知識。
做好初高中歷史學習的銜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探索、學會合作,讓學生先掌握學法、再掌握知識。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繼續運用傳統教學中的優良教學方法,扎實落實基礎知識,同時注重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問題生成的能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貼近時代的步伐和精神,體現歷史作為人文學科的本質。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讓學生盡快適應課改后的教學,每節課前讓學生先預習,再聽課,后練習,這樣對于容量大的教學就容易一些,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感覺太吃力。
課程強調合作意識,我與同組的老師經常一起備課,有問題一起探討,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式的選擇,歷史知識的整合,課程資源的利用進行探討,我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資源共享,怎樣處理好教材、如何導入、講授新課采用哪種方式合理、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史興趣、怎樣落實課標要求進行切磋,收到了效果。使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學習本領。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能力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學習,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模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扎實、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歷史能力。寫了《歷史綜合題的語言表述要求及其培養》一文獲得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