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08-14 17:39: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的知識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歷史的知識點總結

篇1

【關鍵詞】初中 高中 歷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現狀

筆者所在的地區為小學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學制,雖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歷史的學習是從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結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歷史教材,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是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致的。通過筆者在本地區相關學校的走訪調查,筆者發現本地區的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問題。經過筆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種形式的脫節:

1.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初中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是以時間為中軸線,根據時間線羅列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通識。因此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點為主,滲透歷史觀的相關方面知識。而高中歷史的知識體系則是在通史體系的前提下,以專題的方式呈現相關的歷史知識點,因此高中歷史的知識點呈現了范圍廣跨度大思維度高的特點。高中教材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專題來講,考試時則要從綜合角度來答題,這里綜合歸納的能力通過對比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差異,筆者發現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過于簡單,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太過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

2.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由于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嚴重脫節,也就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的過于簡單,知識點少相關練習過易,使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歷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復述,從來不主動地使用相關的教學技巧,不去考慮學生對講課是否有興趣,從而造成了歷史課的無聊和乏味,這自然而然就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而高中歷史由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總結思考能力要求過高,使習慣了在初中懶散學習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這么高規格的要求。而且高中歷史教師也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加不能適應高中的歷史教學。因此產生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

二、中學歷史教學脫節的原因

通過上文的分析,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大概分為教學內容的脫節和教學方式的脫節。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各成體系、初高中階段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初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差異大。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在這些方面的脫節,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這些脫節問題存在是中學歷史教學階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決,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的脫節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嚴重影響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決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策略

1.初高中歷史課本要緊密連接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初中歷史教科書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嚴重脫節,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之間存在緊密的鏈接。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并不是互相獨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著的。例如:中國近現代史是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中很重要的內容,初中歷史第一單元是侵略與反抗,而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是第一次。雖然講述的戰爭大致一致,如果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也改稱侵略與反抗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2.初高中要統籌歷史學科地位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問題的第二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統籌歷史學科在初高中的學科地位。例如:初中歷史并沒有分所謂的選修和必修,中國古代史分為七年級上下兩冊在初中歷史中分量很重,反觀高中歷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冊,并且是選修的部分,初高中歷史對中國古代史的重視程度不同勢必會對一些喜歡古代史的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3.初高中歷史教師要互通有無

另外一個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的應對策略就是初高中的歷史教師要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要學會互通有無。這同樣需要相關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學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歷史教師的積極參與。只有初高中歷史教師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學生的狀態,才可以使雙方的教師在教學中解決教學脫節的問題。

篇2

【關鍵詞】中考歷史 解題效果 試題特點

在新課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試的形式出現,因此中考歷史復習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便是:明明已經在課堂上將知識講得一清二楚了,為何學生一考起來還是一塌糊涂?實際上,知識的講授和書面的考試,既相互關聯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書面考試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中考歷史復習中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系統方法。

一、提高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

從初中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七八年級的歷史教學主要是打好學生的基礎,而九年級的歷史教學將會面臨一個重要的新任務,那就是引導學生將初中的歷史知識進行整合。這種整合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它能夠使學生對初中歷史形成一種整體觀感,對歷史有著一種宏觀的感知;第二,它能夠幫助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題目,畢竟中考的歷史題目往往是建立在綜合多方面知識的基礎上的。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九年級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提高自身的綜合歸納能力。教師在整體把握初中歷史知識的前提下,應用心尋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知識點進行精華式的概括,從而為初中歷史知識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系統。

當教師完成了對知識的整合之后,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如何對知識進行總結,例如將、第二次、、等歷史事例放在一起進行歸納和比較,這樣既可以減輕記憶的負擔,也可以增進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題過程中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其次,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歸納知識點的方法,如時間線索法、比較法、相似歸納法等,讓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具體地感知如何進行歸納。最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在日常的教學上習慣性地要求學生對某方面的知識進行歸納,讓學生在頻繁性的實踐中真正增強自身的總結能力,并且將這種知識歸納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只有這樣,九年級的學生才能具備對初中歷史知識的整體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種習題中應對自如。

二、讓學生掌握解答題目的技巧

中考的歷史題目并不完全是知識的考核,其中還包括著各式各樣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師在提高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之后,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解答題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題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歷史題目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以選擇或填空形式出現的客觀題,二是以材料題的形式出現的主觀題。在歷史客觀題方面,教師主要應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排除能力。在歷史材料題方面,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尋找能力以及書寫能力。

在確定這些能力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出初中歷史的答題技巧。在處理歷史選擇題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將兩個不符合的答案進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兩個答案中權衡哪個更加接近題意。也可以教會學生掌握聯系法,即根據題干在選項中選擇最具有聯系的答案。在處理歷史材料題時,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課堂上訓練學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細閱讀并且認真理解完題目后再閱讀原材料;第二,劃出材料關鍵句,圈出問題關鍵詞;第三,根據問題找出答案所在的區域;第四,根據材料的內容分條列點進行作答。這種“四步走”的答題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讓學生進行實戰演練,在“真槍實彈”中讓學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步驟和方法。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實戰演練的結果,為學生指出不足之處,并且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答題的技巧。

三、增強答題的心理素質

當學生提高了歸納知識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題的技巧之后,初中歷史教師在中考復習中還應重視另一點,那就是增強學生答題的心理素質。實踐證明,在學生答題的過程中,知識的掌握度并不是影響學生答題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質的好壞有時也能左右著學生的答題成果。因此,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平時的練習或測試增強學生答題的心理素質。

1.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歷史題目往往是以綜合型的形式出現,題目也具有新穎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學生往往在拿到題目時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覺自己無法駕馭題目,從而在喪失自信心的情況下發揮失常。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訓練和練習中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題目,這樣學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題的思維邏輯,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

2.幫助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

歷史題目往往存在著許多關鍵性的細節,倘若不細心審題,隨時可能做出錯誤的答案,這些因細心而失分的情況經常在歷史考試中出現。為了盡量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應在平時的練習中幫助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在處理易錯題時提醒學生應注意哪些關鍵性的細節,或者將那些易錯的細節進行整理分發給學生,減少學生做題的錯誤率。

四、結語

總之,在中考歷史的復習中,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從質上提高學生的解題效果,幫助學生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還要在細節上想辦法讓學生掌握解答各種題目的技巧,最后還要注重增強學生的解題心理素質。只有這三者并重,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歷史解題效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給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變課堂主角為配角,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互動,合作互助,共同解決問題。然而,目前的歷史教學卻未能實現上述要求,教學現狀依然不太樂觀: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師生關系緊張,以致于造成了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究其根源,關鍵在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習慣于運用傳統的以自己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面對這一現狀,我們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呢?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

1.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我發現如果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自然就能產生求知欲,課堂教學質量就高。既然興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1巧妙導入,激發興趣。導入是一節課的起始環節,具有溫故知新、承上啟下和啟發、誘導的作用。一個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導入的設計,根據教學內容,找準切入點,或運用歌曲導入,或運用故事導入,或運用懸念導入,刺激學生的感性認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順勢進入新課的軌道,產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歷史學科所描述的都是學生所不曾經歷過的"過去時",學生要認識、理解那些遠距離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興趣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教師有必要創設歷史情境。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挖掘知識中蘊含的情趣因素,根據教學內容,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輔之教學工具,將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生動的歷史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情趣,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積極學習。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競爭激趣、游戲激趣等,只要我們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夠調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1]。

2.新內容設計,深度演繹史實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凝結,歷史課堂無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實。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歷史事實,如何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記它們成為初中歷史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創新教學內容的設計才能改變歷史教材繁、難、偏、舊現象的要求,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對基本史實的講述,剖析歷史發展的脈絡,幫助學生明曉歷史逐步演進的過程,從而獲得科學系統的歷史知識。這就要求初中歷史任課教師能夠對歷史知識有一個全面掌握,理清史實間的相互聯系,并挑選典型的史實進行直觀性講解,將史實以生動有趣的展現。例如在講述《凡爾賽一一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時,面對抽象的課題,教師可以結合之前學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和發展過程,讓學生聯系以往知識分析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讓學生在思考起因和結果中,體會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對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多極結構,這時可以由教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世界地圖讓學生圈出相應的帝國主義國家,切實的感受當時的世界格局。讓其在史實的真實呈現中,感受歷史的繼住開來和承前啟后。

3.心設計課堂提問

問題是歷史教學的心臟。成功的課堂提問,能夠"一石頭激起千層浪",激活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提問,將其貫穿于歷史教學的始終。那么,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度,切合學生實際。既不能太簡單,從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夠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難,讓學生無從下手,而應難易適度,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有梯度,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思考。教師要把復雜問題條理化、系統化,把深奧的問題明白化、通俗化,且問題要一環扣一環,逐漸深入,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沿著正確的思路輕松解決問題。第三,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教師所提問題不能浮于表面,而應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啟發性,能夠發散學生思維[2]。

4.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能讓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所學內容。我個人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總結了幾點學習歷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識點。雖然現今強調素質教育,但這并不代表學生不需要背誦、記憶一些知識點,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況下記憶知識點,這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具體來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明確重難點,背誦、記憶重要的知識點。

4.2建立知識線索。要把所學內容更準確掌握下來,有一定的線索是很有幫助的。線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課本內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閱也就比較迅速。因此,歷史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滲透知識線索的指導。這要求教師在授課中,必須把課本內容講清楚,讓學生能夠有條理地把握相關內容,制作出每一課的相關知識線索,清楚每一課由哪些方面來組成,每一方面又分為幾點來講解。這樣,學生的頭腦里有了相關線索,需要查閱的時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確定所考內容在哪一課,也就能把答案確定下來,達到了學以致用。

4.3理解具體事件。歷史是過去的事,可概括為:原因、時間、地點、人物、內容、結果、作用、影響、啟發等方面。在教學中,我們可指導學生每學習一課之后,就按這個角度去歸納所學內容,概括出相關事件,然后再把這個事件的每個方面寫下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5.結束語

以上僅是筆者對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一些粗淺看法。除此之外,方法還有很多。我堅信廣大初中歷史教師只要時刻保持對歷史老人的敬畏之情,無愧于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對歷史課堂教學多一點思考,就一定能夠開創歷史教學的美好明。

參考文獻:

篇4

一、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特色

1.義務教育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

改革后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提高了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推動了九年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初中歷史課程的改革堅持兩方面的原則,一是提高教學的普及率,讓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都可以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二是課程標準符合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發展學生自身的優點。改革后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加入了人文主義、民主平等、可持續發展等體現時代精神的特色因素。學生在贊揚先人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同時,可以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幫助;通過了解我國社會體制的演變歷程,認識到民主與平等對人民的影響力;通過學習有關國際組織和各國經濟貿易往來的材料,掌握世界格局的變更,認識到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初中課程標準更加重視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用書本中的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增加學生對初中歷史的學習興趣。

2.降低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難度

初中歷史課堂標準注意到了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時間作為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線索,提高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的接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自主學習的模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歷史常識的層面上,對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并針對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而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技能探討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并做出自己的判斷,進行相應的解釋說明。歷史課程標準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

3.改變了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新增加了交流討論的模塊,例如,教材設置了關于王安石變法和商鞅變法成敗的討論課題,并將兩者進行對比研究,找出王安石變法沒有商鞅變法效果明顯的原因。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這個環節,及時地總結每單元的重要知識點,然后和學生一起研究分析王安石變法和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制度,歸納出兩者取得不同效果的原因。學生在歸納的過程中能加深對變法內容的理解,掌握變法的內容對當時社會體制的影響,分清這兩次變法的功過是非,并且清楚兩次變法效果不同的原因。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不僅可以督促學生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還可以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熟練地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初中歷史標準中已經剔除了以往初中歷史教學大綱中重視課本知識學習,忽略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培養的教育觀念,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為核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4.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切實可行

歷史教學的評價一直是廣受教師和學生家長關注的話題,對于教師教學模式的創新有著指導作用,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做出了詳細的說明,對傳統教學評價方法中的不良影響因素做出了評判,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確定了教學評價的指導地位,以此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質量,促使教師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鼓勵教師不斷進取、認真工作。初中歷史教學的評價方法不僅考查學生對于課本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和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評價方法不再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重點,而是作為評價的一部分,采用科學的評價手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

二、實行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意義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打破了以往封閉式的教學體系,加強了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對問題的分辨能力增加了許多時政信息,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國際環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正確地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歷史教材內容的設置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增進學生與歷史教學內容的聯系,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重點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學會如何收集歷史資料,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5

1自主互動教學方式的概述

1.1自主互動教學方式的概念:自主互動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班級中構建一個共同學習的組織和團體,由教師負責,學生參與共同實現學習的目標的方法。共同學習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配合和促進,大家可以進行共同探討和學習。教師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以后,組織學生有效的進行自主互動學習,極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自主互動教學方式的特征:自主互動教學方式主要有三個特征,層次性、自主性和互動性。層次性是指在進行互動教學的時候是分成不同的小組的,這些小組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來劃分的。并不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一個組,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一個組。而是平衡的劃分,把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平均的分配到每個組里。自主性是指在進行互動教學的時候需要學生有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互動性是指在進行互動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互動教學真正的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

1.3自主互動教學方式的作用:首先,互動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機會,在互動中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其次,在互動教學中能夠有效的鼓勵學生對不同的題型有多元化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因為互動學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之間想法的融合,讓學生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最后,在互動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都是比較輕松的,沒有壓力,不用擔心自己說的對不對,只要把自己想說的都表達出來,很容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2互動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原因

初中歷史課程知識點多,記憶比較難,是很多學生學習的瓶頸。歷史知識冗雜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而互動教學可以通過在班級建設一個學習歷史的組織和團隊,由教師負責,學生參與,全面推進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初中歷史的教學指導。教師要主動多給學習行為滯后的學生提供機會,鼓勵他們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處理好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機會,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歷史探究題和討論題,這些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導致學生做起來把握不住重點,正確率低,而教師則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不知從何下手,一味的照本宣科,導致對這些題的教學效率不高。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主動推廣互動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可以有效的解決歷史探究題和討論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自己自主探究,說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已見,集思廣益。這類歷史題目往往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這更能發揮互動教學法的優勢,通過互動教學法讓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通過討論和辯論來獲取歷史知識。可見互動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3自主互動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歷史,對歷史中的一些知識和內容仍存在疑點和不清楚的地方。教師按照課時的講解并不能完全的讓學生消除疑慮和困惑,需要進一步的教學。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注意方法,一味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導致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都不高,還有一部分學生對歷史有著嚴重的厭學心理。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情況,歷史作為一門知識性的學科,需要用特別的方法去學習,不斷創新。而自主互動教學方式為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自主互動式教學在具體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有三方面的應用,這三個方面是環環相扣,相互促進的。

3.1創設情境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來說,歷史是發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事件,之所以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高,是因為歷史時間離現實生活太遠,學生無法聯系起來。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具體的可以對某一歷史時刻進行虛擬,讓學生自己想象自己是某一時期的歷史人物,選擇自己要扮演的人物,通過歷史教材了解該人物的具體事跡和情況。比如說在學習鑒真東渡的時候,讓學生自己想象自己就是鑒真。鑒真的六次東渡每一次都遇到什么情況,如果這些內容書本沒有相應介紹的話,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前進行查閱和整理,然后像講故事那樣然讓學生敘述出來,每一東渡遇到的挫折,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其他同學配合表演。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表演以后組織學生觀看關于鑒真東渡的影視紀錄片,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鑒真東渡這部分內容記憶深刻。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只是旁敲側擊的給予輔導,課堂以學生為主,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虛擬了歷史情境,幫助學生營造了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氛圍,這是非常好的歷史課堂自主探究教學形式。

3.2合作探究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探究對學生來說是自主學習的過程,而對于教師而言,要提前進行計劃和組織教學活動的展開。給學生引導自主探究的方向,提供相關的資料和素材。自主探究并不是對任何歷史知識都進行探討,而是對平時學習過程學生遇到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和容易出錯以及比較重要需要深入挖掘的知識點,還有有爭議的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注意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提出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認識。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多關于戰爭的歷史事件,講這些內容的時候,需要學生掌握戰爭發生的時間、原因、內容和意義以及后續的影響。如果這些知識都分散開來記憶的話,就增加了記憶的難度。所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討。

比如在學習盧溝橋事件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教師給出問題和思路:

1. 盧溝橋事情發生的時代背景?

2.盧溝橋事件發生的原因?

3.盧溝橋事件發生的經過?

4.盧溝橋事件發生以后造成的影響?

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去探究,不僅把歷史教學的多個方面串聯起來,同時也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進行歷史的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紛紛各抒己見。通過討論、爭辯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也應該充當好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即時的進行疏導和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

3.3反思總結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反思總結是對之前創設情境和合作探究階段的升華,就是在完成教學目標以后,要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同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對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加深記憶。比如說學完科舉制度以后,讓學生從自己對科舉制度的理解進行總結,寫一份對科舉制度的感想。或者教師可以拓展范圍,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關于科舉制的資料來進行分析寫作。最后把學生寫的東西統一上交,教師評閱以后,選出幾篇寫的比較好的文章,在學生之間進行傳閱。這也是讓學生自主互動探究的一個方面。

4結束語

篇6

關鍵詞: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運用

我們都知道,打造高效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素質的有力手段和途徑,同時也能夠體現教師的價值,促進教師的長遠發展。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一、認識備課的重要性

首先,在師生互動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協調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通過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現在很多教師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之前,并沒有很好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教給學生一些什么知識,也就是說沒有搞清楚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而教師又應當為學生補充些什么。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及時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并將問題作為備課的一部分,這樣才能保證在上課的過程中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及時準確地教授給學生。如果初中歷史教師沒有做好備課工作,那么很可能導致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有條不紊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形成知識難點的累積。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七課《甲骨文與青銅器》這課學習前,初中歷史教師首先應該備課,找出這課中的重點和難點。比如:1.甲骨文是怎樣被發現的?2.甲骨文主要記載的內容是什么?3.詳細了解司母戊鼎的具體情況,并欣賞書中的青銅器。4.說說研究商周時期的歷史,有哪些古老的文獻可以參考?通過這樣的過程,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能夠有順序地講解出來。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上課前,要充分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應當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為學生合理地設計好教學內容,從而高效地實施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他們的歷史素養,然后再基于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傳授給他們相應的知識。

二、了解學生特點,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初中歷史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特點,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根據初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實際學習情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學習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已有的材料,為學生安排“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主要的幾個階段”的歷史情境,激勵學生自愿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模擬不同的祖先(如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找出不同祖先之間的異同之處,這樣能使學生快速掌握“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等知識。與此同時,初中歷史教師應該進行教學方法與思想的革新,勇于實踐,爭取讓歷史教學變得更加高效,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提高自身歷史教學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完善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

初中歷史教師應有效地抓住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從而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使教學的主要內容得到優化和提升,然后將學生的學習任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初中歷史教師還應當革新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完善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以保證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不但可以減少課堂上的板書,節約時間,還能夠把教學內容動態地呈現到學生的面前,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增加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學習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關于夏、商、西周三個朝代的相關視頻,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最后初中歷史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呢?而西周采用分封制的主要意義又在哪里呢?學生通過互動可以得出夏桀、商紂王因為自身殘暴而失去民心,而商湯和武王仁義之舉又得到了民心,同時商湯和武王任用賢人(伊尹、姜尚等),聯合周邊小國得到天下。而西周建立分封制的主要意義是因為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國家的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繁榮強盛的國家。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掌握好重點內容。

四、結語

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忽略的重點環節,我們首先應當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認識備課的重要性,以此扎實初中生學習基礎;其次要了解學生特點,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質疑,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并且要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最后完善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不斷地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爭取讓初中歷史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董方興 單位: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策略

在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歷史學習基本能力,根據學生現有的歷史學習能力確定初中歷史復習策略,讓復習真正建立在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和其他學生形成積極互動,提高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緊扣復習重點

1.緊扣學生已經具備的歷史學習能力確定復習策略

初中歷史的復習過程,是讓學生有效參與師生互動,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復習。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梳理歷史知識,掌握不同層次的歷史知識的運用方法,學會運用歷史知識解答各種歷史問題。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復習進程中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的提高,讓每一次復習都能夠環環相扣,跟學生現有的歷史學習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師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精選習題,拔高學生創新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如在復習《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時候,教師首先就要確定學生已經掌握的本章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知識樹的形式將已經掌握的歷史知識展示出來。在知識樹的構建中,教師要讓學生整合每一部分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在研討學生已經掌握的歷史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教學重點。

2.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涉及面廣,時間緊迫,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并不容易。教師在確定復習策略的時候要將學生歷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歷史的中考是開卷考試,越是開卷考試的科目學生學習能力的運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師要把握學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選習題,抓好學生反饋,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的復習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突出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創新,讓學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進行復習,要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讓學生首先確定自己已經具備的歷史知識,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和教學大綱要求的歷史學習能力相比較,確定自己的上升空間。教師要整合不同層次的歷史能力的不同,開展中考復習策略研討,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到研討過程中,思考自身復習策略。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在每一堂課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明考點、夯基礎、突主干、成系統的復習專題教學模式中進行復習。

二、多媒體輔助歷史中考復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1.多媒體輔助歷史中考復習的優勢

初中歷史知識點比較繁雜,如果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很難讓學生系統了解教學內容。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參與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歷史教研組要抓好集體備課,搞好集體教研,凸顯團隊合作,由集體共同研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夯實歷史復習重點。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復習過程中,教研組要做好組內教研,加強復習專題研討,將歷史專題復習運用集體教研的形式對學習專題進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將研究的結果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同時,教師要研究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能夠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識點,并學會運用已經具備的能力解決歷史問題。

2.通過多媒體課件更好地讓學生展示復習重難點

多媒體課件具備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展示歷史復習的重點難點,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知識體系的研討中來,讓學生討論在答題時的注意事項,在教學中出現的易混點、易錯點、遺漏點,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在學生需要拷貝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積極鼓勵學生將多媒體課件拷貝到家中進行自主復習,更好地完成對歷史知識體系中重點難點的掌握。

三、重視教材,重視基礎,以教材為基礎,以時政為依托

1.重視教材,重視基礎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復習經驗交流,研討命題經驗。教師要重視教材知識體系,重視基礎知識的整合,從知識點、考點思考復習重點,讓學生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復習資料做好復習,如何通過自己的綜合能力解答歷史問題。教師要摒棄學生認為開卷考試不用復習的觀點,要讓學生懂得歷史命題考查范圍廣、綜合性強,要將能力放在首位,通過對教材內容知識點的復習,針對學生的識圖、讀表、分析理解、歸納總結等能力的提升向學生出示復習重點。

2.以教材為基礎,以時政為依托

教師在進行中考復習的時候,要關注中考歷史命題的角度,解讀各屆中考歷史命題特點,在重視教材的基礎上,不斷以時政為依托,讓學生學會運用歷史角度去分析時政熱點。從命題看復習,可以讓學生遠離題海,回歸教材。教師要幫助學生以教材為本,選好復習指導用書,做好知識移栽。在課堂復習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識記課本的提綱和要領,對教師在課堂上補充的新知識點,要記錄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場上能夠隨時翻看到。在不同的復習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教師共同整理歷史線索,在這個基礎上背誦基本知識點,然后運用簡單的歷史材料進行簡單的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重點引起學生對重大事件、歷史概念的注意。當學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精講多練,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運用歷史學習能力做各類歷史問題的練習。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好縱橫比較,讓學生在構建知識網絡的基礎上,以單元復習為主,采用構建知識樹的形式,以點帶面,側重歷史細節以及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的思考。

四、合作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思考歷史復習方法

1.合作學習中提升能力

初中歷史中考復習的過程中,嚴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復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復習中,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復習的薄弱環節,而團隊合作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對知識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題型,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盡可能地減少失分現象。同時教師要嚴格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與答題習慣,盡可能減少失分的現象。在合作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合作小組的指導,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應考的薄弱環節,學“活”歷史,“活”學歷史,加強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如在復習“世界近代史”的時候,可以同時復習“中國近代史”,通過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加強對世界歷史事件的認識,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2.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在材料題的復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要讓學生先分析問題,再閱讀材料,同時緊密結合教材所學內容,運用所學到的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在總結答案的時候要條理清晰、言簡意賅,能夠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熱點、焦點問題。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歷史中考復習,教師要以生為本,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復習。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能力進行知識遷移的訓練,提升學生利用歷史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完成歷史的中考。

參考文獻:

[1]葛春華.論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歷史作業[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0).

篇8

【關鍵詞】初中歷史;微課;運用;策略

微課作為新時代教學改革的一大產物,為信息化時代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手段。微課一般主題鮮明、內容具體、課時簡短,同時傳播形式多樣、充滿趣味。利用微課的移動性、趣味性、新穎性,將之運用在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顯著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拓展學生的視野。在課前,微課可以幫助同學們對新知識內容的思路脈絡有更清晰的理解;在課上,結合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能讓同學們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課后,利用微課可反復觀看的優點,能更有針對性地復習重難點。本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巧用微課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探討。

一、精心制作微課視頻,有效融入課堂教學

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課堂難度日益增大,知識點涉及面很廣闊,錯綜復雜的知識點不但造成同學們記憶困難,而且同學們很難從系統的角度去全面理清思路。而“微課”作為一個得力助手,可以很容易將知識點通過視頻的形式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微課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精心制作微課視頻,將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用一些卡通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微課的素材可以借鑒互聯網上一些優秀的微課視頻,結合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將歷史知識融入其中。在利用微課進行歷史課堂的教學時,不能僅僅依靠微課視頻完成課堂教學,時間久了反而會導致同學們興趣下降、注意力不夠集中。要在微課教學中加入與學生的互動,比如在微課視頻播放完成后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對微課內容進行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答疑解惑。微課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將微課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才能真正使微課教學富有成效。

二、借助微課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擴展學生知識面

歷史課堂不僅僅是把歷史事件介紹給同學們,更重要的是引導同學對歷史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經驗教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初中歷史的重難點并非在對歷史事件的記憶,而是如何通過理解歷史事件來記憶。在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中,內容繁雜,初中歷史教材并非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歷史事件,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出現凌亂混淆的現象。這是因為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只是枯燥的文字內容,學生很難通過只言片語就想象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從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倘若在學生理解的這一過程中,創造性的運用微課來提供給學生們一個形象生動的歷史背景,比如通過視頻、圖片等描繪當時的歷史場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學生拉入當時的歷史場景。在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的條件下,學生們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經驗教訓會有更深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主動去思考,理解內涵。例如筆者在講解清政府閉關鎖國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同學不理解為什么當時的清政府面對發展機會不選擇開放改革,而是選擇了閉關鎖國,導致了中國近代屈辱歷史的開始。在播放了關于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統治階級的矛盾的微課視頻之后,同學們結合當時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便能夠從根本上理解為什么清政府選擇了閉關鎖國。

三、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以不變應萬變

歷史是具體的,但也是抽象的。對于一些歷史重大事件的教學,事件發生的人物時間是具體的,但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歷史意義等都是抽象的。對于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學生往往覺得有一些方面總是會疏忽想不到,因此要引導學生去總結不同歷史事件的相同思考方式。比如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兩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直接的區別。但是在考慮到兩者的歷史意義的時候,可以從相同的方面去思考。可以利用微課將兩次世界大戰進行橫向對比,最終總結出一套通用的思維模式。

篇9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歷史課堂 教學效率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

(一)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

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課堂表現直接取決于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覺得歷史課是非常枯燥無味的,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初中歷史教師就必須要積極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二)初中歷史課程教學地位是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客觀影響因素

在傳統的教育觀中,初中歷史科目一直被視為“副科”,得不到師生的重視,只是作為考試的考察科目,因此,歷史課的教學時間安排得比較少。這就對歷史教學帶來不利的影響,影響了教師對教學的有效開展,進而影響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方法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內在影響因素

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對確保歷史課的有效進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這樣就能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要想讓一個人積極主動地去求知和學習,就要先讓他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讓他產生求知探索和學習的動力;相反,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毫無興趣可言,那他不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甚至還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在這樣的心態下學習,就沒有效果而言了。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致力于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而幫助學生培養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才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1.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將枯燥無味的知識靈活地展現出來,化靜為動。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對歷史知識和相關人物的記憶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借助多媒體教學平臺能夠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讓學生可以從中找到學習的規律,這樣學習就變得得心應手。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講到《不怕遠征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用箭頭把的路路線標注出來,然后再根據箭頭所示帶領學生沿著路線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可穿插相關的圖片或視頻,通過文字和圖片結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學生對于情景的體會,那么學生對于其中的艱難萬險就更加能夠深刻體會了。

2.豐富歷史課堂知識

每段歷史都有其獨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它展示出來呢?其實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歷史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學功底。只有這樣才能綜合運用豐富的語言表達方法,包括詩歌、對聯和成語典故等,將歷史課變成豐富有趣的文學課堂。例如,在介紹這個偉大人物時,可以結合其文學作品來進行講授。如著名的詩詞有《清平樂?六盤山》《七律?》等等,這些詩詞與近現代歷史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法可以將沉悶的歷史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百花園。

(二)創設有效互動的課堂

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動性呢?這里,教師要發揮組織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方法,而且也要體現傳統教學的特色,即“質疑、思疑、探討、互動”。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信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這個模式中進行辯論,提升其學習效果。比如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能各抒己見。學習小組成員要采取就近原則,即同桌及前后同學組合,一般以4―6人為宜。在學生激烈地討論和交流之后,教師最后做出總結。這樣,學生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因此,學生的積極參與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課堂教學時間要合理分配

每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度的,一節課45分鐘,要想學生做到始終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需要配置并控制好課堂教與學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教與學結合,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思考,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如何因勢利導,使學生更長時間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我認為,教師要控制好講述的時間,也就是說,講述的時間要確保在學生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內,并且在講完后師生要進行即時互動,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消化教師講解的知識點。

三、總結語

綜上可見,只有通過對初中歷史課程的有效教學才能提高學生對常識的認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即教師在新課改的進程中,一定要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嘗試和實踐。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提升歷史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篇10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必要性;出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也刺激著教育走向改革,只有創新教學才能培養多元化人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規律。初中歷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方式之一,對此項課程進行改革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但在改革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一、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初中歷史處于典型的分科課程,不僅沒有質的變化,在教學內容方面也較為單一化,再加上歷史課程課時的一再縮短,使此門課被安上“副科”的名稱。而九年義務教學初中歷史課程逐漸分配合理化,也相應納入國家課程管理,甚至與綜合課程并存,都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優勢。課程改革的關鍵還在于是否能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否符合創新教育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做到全員參與,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似乎要讓學生成為專業的歷史學專家,收獲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初中學生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歷史,不管是生理、心理還是知識程度都處于薄弱狀態,而初中歷史由注重講解過去的人物或朝代更替,該如何引導學生對歷史現象正確認識并掌握其學習規律,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重點因素。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改變傳統的注重知識傳授、機械訓練的現象,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倡導學生樂于探究,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從而增強綜合學習能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改革面臨的困難

1、教材與教學內容的制約

新課程改革后,初中歷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圖像資料,與教材中的文字部分的相輔相成,有利于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在內容上也更加全面,同時增設了“自我測評”、“綜合探究”等環節,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從整體上來看是較為成功的。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材是教學中主要的課程資源,新教材文字文字較少后,空白部分必須由教師加以補充,而受到教育經費投入、師資力量等因素的限制,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除教材外的課程資源較為缺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同時由于當前初中歷史仍被劃分為“副科”,課時較少,時間有限,新教材中設置的活動環節,若在課堂上完成,則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教學任務的完成。

2、師資方面的問題

新課改給歷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豐富的歷史專業知識、社會、文學等跨學科知識外,要求教師還要具備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初中歷史教師的素質不能較好地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教師的教育理念仍較為陳舊。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中依舊普遍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關注點主要放在如何將知識講透徹、如何方面學生更好地背誦記憶上,單一的背誦記憶較為枯燥,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師開始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實踐中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因素的影響,往往只注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其目的也是為應對考試,而忽略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力培養存在片面性和功利性。一些教師雖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但往往過于注重形式的改變,如教學中設計大量的問題,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學生活動多,但回答問題機械簡單,學生沒有實際思考的過程,導致教學活動最終流于形式。還如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但未認識到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將課本上的插圖掃描到計算機中利用多媒體播放,既無意義,也易造成喧賓奪主。

3、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由于初中生思維較為活躍,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提出一個趣味性的話題,學生紛紛進行討論,且想象力豐富,易偏離主題,影響課堂有序性。由于不同學生個性存在差異,在課堂自主討論過程中,部分學生較為活躍,但大多數的學生往往并不參與討論。在組織自主探究活動時,不少學生并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若不加強制,學生往往不會主動進行,若強制學生完成,又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此外,受到當前一些影視劇、網絡小說的影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缺乏嚴肅性和真實性,如在學習清朝歷史時,對于熟悉的歷史人物,學生的回答甚至包括《鹿鼎記》、《步步驚心》等一些作品中虛構的人物。

三、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出路

1、切實轉變觀念

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不僅要轉變教師觀念,也要對學生的觀念進行改變。初中階段的學生都處于思維活躍階段,該如何利用歷史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睿智明理,綜合思考遇到的事物,是當前每位初中歷史教師要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因此在教學改革中,應注重對學生對待歷史的傳統態度進行轉變,引導其用全新的觀點和態度看待歷史,從而進行高效學習。由于歷史學習是一種非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它和自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改革,歷史總結了以自然為基準的人類社會,學生應從學習歷史中不斷提升自我觀念,從而達到積累經驗的目的,最后作用于自然,發揮歷史教學的真正作用。學習歷史的意義在于了解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過程,開闊視野,增長智慧。然而歷史并不是簡單的講述著過去,它還要和現在連接,將所學知識運用至國家、社會及自身的現實環境中。歷史教學在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學科的所需,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盡可能地在教學中貼近實際生活和學生。此外,還要與學生構建和諧平等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2、積極變革教學方式

初中歷史教學目標總體圍繞符學科技能養成和培養符合與社會主義國家相符的合格公民素養兩個層面,它幫助人們用微觀和宏觀等角度看待過去,理解現在。然而傳統課堂都是“一言堂”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被動地仰望教師接受學習,使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性受到了極大地壓迫,學習效率低下。所以,改變目前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出路之一則是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首先通過歷史想象,還原場景。歷史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朝代變遷歷程,需要通過正確合理地聯想讓零散的教材知識脈絡清晰化,提高學生構建自主思維體系水平。例如在講解“北京人”生活時,有學生則根據教學內容展開了聯想:“十幾個北京人隨著號角聲走出山洞,他們的手里有石頭、木棒及弓箭,利用這些工具去森林射傷一只老虎,晚上,婦女,小孩都圍在火堆旁分享白天的獵物,滿足又幸福。”想象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大膽提問,擴展思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時保持積極的熱情,若單純運用情感因素感化是不夠的,要用其他有效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發生問題,進而求解,教師在創設問題時應與教學內容主題相結合,并在討論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圍繞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從問題中進行深度探討,達成學習效果。

3、課堂改革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初中歷史新教材中的探究環節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如何恰當地運用這些內容,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也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中亟待處理的問題之一。在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明確活動的目標,指導其制定活動的計劃,并對學生需要解答的問題、活動方法、觀察手段等提出具體的要求,對學習探究的過程進行分解,以使學生能夠有序地開展探究活動,從而保證探究活動的實效性。同時還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組織一定課外活動,如舉辦歷史圖片展覽、撰寫重要人物小傳、召開歷史主題班會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使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豐富學生歷史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對歷史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同時開展趣味性的課外活動,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了解歷史知識的興趣。

4、充分合理利用現代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其聲畫合一等特點,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十分有利,但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多媒體運用的合理性、適度性,避免過度使用。除多媒體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逐漸興起,其是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習者可以真正實現隨時隨地且快速的學習,不再受傳統學習環境和固定地點的限制。通過移動設備的利用WLAN或WIFI進入互聯網,與普通的互聯網用戶一樣進行瀏覽、查詢和實時交流,是基于連接瀏覽的移動學習方式。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訪問瀏覽網站的學習者還可將圖片、視頻、信息傳到網上,與更多的在線網友進行溝通學習,交換不同的學習意見,融合不同的學習理念和方式,改善自身在學習上不足。尤其初中歷史作為知識點較為密集的一門課程,移動學習可以不僅能讓學生享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還起到鞏固學習效果,發散思維的作用。

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在新時代背景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對其實施改革是必然的,也借助課改的方式改變以往“死記硬背”、“副科”的傳統觀念,深知歷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讓學生在獲取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多方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紅霞.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課堂改革之我見[J].新課程:教師,2012,(10):85-85.

[2]閆曉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J].神州(中旬刊),2014,(1):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