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稅收風險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11 17: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業稅收風險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建筑業稅收風險分析

篇1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7月16日

一、稅收籌劃風險概述

在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中,其中一條就是風險和收益并存。稅收籌劃也是如此,它在給納稅人帶來了稅收利益的同時,也蘊涵著風險。這些風險如果不被正確及時地看待,很有可能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和戰略上的失策。因此,納稅人應該對稅收籌劃風險有個系統的認識,樹立風險意識,盡可能地規避稅收籌劃風險。

(一)稅收籌劃的含義。稅收籌劃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指納稅人為了達到減輕稅收負擔,規避稅收風險的目的,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合理并巧妙規劃納稅人的經營方針、投資活動以及安排相關理財、涉稅事項的行為,從而達到減輕企業開支的目的。

(二)稅收籌劃風險的含義。稅收籌劃風險指籌劃主體在進行稅收籌劃時由于某些因素致使籌劃失敗,損害了建筑施工企業利益各種可能性。因為稅收籌劃是在經濟行為發生之前做出的行為,具有預見性,而稅收法規具有實效性,使得稅收籌劃具有不確定性,蘊含著風險,這種風險是客觀存在,不可消除的。

二、稅收籌劃風險的管理

(一)稅收籌劃風險的事前規劃。稅收籌劃風險管理是指納稅人通過對籌劃中預計的風險進行確認和評估,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而采取一定的辦法和手段,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來控制和規避風險。由于稅收籌劃具有預見性,因此事前規劃是稅收籌劃管理的側重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信息管理

(1)籌劃主體的信息。籌劃主體的信息內容較多,主要包含:籌劃主體的意圖、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稅收狀況等。籌劃者首先必須了解籌劃主體的意圖,因為籌劃主體的意圖是理財的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才會有接下來的活動。稅收籌劃需要籌劃者及時充分地了解建筑施工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進而分析制定籌劃活動的方案。

(2)稅收環境的信息。稅收環境的信息是極其重要的因素,需要給予高度重視,首先,要了解現行的稅收制度、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等,然后在為籌劃主體進行籌劃活動的過程中,關注活動涉及到的法規等,保證籌劃活動在合法的環境中運行,有效維護籌劃主體的合法權益;其次,要了解與活動相關的稅種,必須對涉及到的每個稅種及其之間的聯系都弄清楚;最后,要清楚稅收征納程序,這樣才能保障納稅人的權利,也能及時盡到納稅人的義務。

(3)稅收部門的涉稅行為信息。為了使籌劃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籌劃者應該也必須清楚、充分地了解政府的相關涉稅行為,并對其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為稅收籌劃做好基礎工作。稅收部門的涉稅行為的信息包括:政府對稅收籌劃中可能涉及的避稅活動的態度、對籌劃方案合法性的認定、反避稅的主要法規和措施以及對違規行為的相關處罰等。

2、人員管理。稅收籌劃涉及到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運用,這就要求施工企業稅收籌劃人員除了要精通會計、法律和稅收政策,還要通曉金融、保險、工商等方面知識;其次,籌劃人員還要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不可以設計一些屬于偷、逃稅的籌劃方案;最后,建筑施工企業應該關注籌劃人員的再教育,使他們的知識含量更豐富,對國家的政策更快地了解,以便為建筑施工企業提供最優質便捷的方案。

(二)稅收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稅收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是在稅收籌劃過程中發生的,是在籌劃方案執行期間對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調整和處理,具有臨時性、現實性的特點,是一種動態評估,在進行稅收籌劃風險事中控制過程中,常進行備選方案的風險決策分析和內部納稅控制系統,具體如下:

1、備選方案的風險決策分析。建筑施工企業在選擇稅收籌劃的所有方案時,會依據各個方案的價值來進行選擇。以下是稅收籌劃風險率的計算公式:稅收籌劃的風險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一般可以等同于國債的利率或同期同類銀行存款利率,而風險報酬率的確定則由籌劃者來估計。貨幣時間價值在此必須予以重視,因為籌劃方案需要時間去實施。而貨幣時間價值與期望投資報酬率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風險越大,期望投資報酬率越大,節稅收益就越小。

2、內部納稅控制系統。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采取內部納稅控制是采取的納稅籌劃的普遍措施之一,內部控制的作用之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否擁有健全的內部納稅控制系統,勢必會對納稅會計核算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稅收籌劃的進行,影響內部納稅檢查的質量。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事后評價。稅收籌劃是通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來確定成敗的。稅收籌劃風險可以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來量化。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對所有籌劃方案中可能發生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籌劃方案。如果方案中所要花費的成本小于建筑施工企業即將的收益時,那證明這個籌劃案是成功的,反之,則是不合理的。

三、稅收籌劃風險防范措施和規避策略

(一)樹立稅收籌劃風險意識,做好防范工作。納稅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對稅收籌劃的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風險無時不在,由于稅收政策的時效性和外部環境的多變性,必須時刻關注和了解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也要考慮建筑施工企業的外部環境,樹立風險意識,事先防范風險,保持警惕。

(二)關注稅收政策和稅法變動,保證籌劃方案的合法性。稅收籌劃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納稅人必須全面了解稅收政策,及時把握稅收政策的變動方向,使籌劃方案為納稅人減輕稅負的同時,保證稅收籌劃方案不違法,防止建筑施工企業存在逃、騙稅的行為。

(三)稅收籌劃方案的選擇必須以建筑施工企業長遠發展為重。稅收籌劃的目標是由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建筑施工企業價值最大化所決定的,它必須以建筑施工企業整體目標為重,為建筑施工企業的長遠發展做打算,而不是簡單的只為建筑施工企業減免暫時的稅負。從這個意義上講,稅負最輕的方案很有可能不是最佳的籌劃方案,滿足建筑施工企業整體利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佳方案。

(四)切實貫徹成本效益原則。稅收籌劃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認真考慮各個方案中所有的預期成本和預期收益。在計算成本時,除了計算所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還要計算為此所放棄的其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必須將實施的方案中所可能發生的費用都計算在內,考慮一切引起成本發生的因素,切實貫徹成本效益原則。

(五)夯實稅收籌劃基礎,營造良好的稅收籌劃環境。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需要夯實稅收籌劃基礎,營造良好的稅收籌劃環境,對此,需要施工企業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加強稅務會計和籌劃的學習,提高員工的素質。涉稅人員不僅要搞好會計基礎工作,還要做高素質的財會人員,要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同時關注國家稅收政策、法規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其次,應該在業余時間多與稅務機關交流、溝通。建筑施工企業免不了要與稅務機關有諸多交涉,而稅務機關對稅收政策的變化和法規的制定意圖比建筑施工企業更清楚,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該重視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以便能及時制定出符合國家要求的、合法的籌劃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1]胡紹雨.新建筑施工企業所得稅法下的稅收籌劃與稅收籌劃風險[J].中國商貿,2012.

篇2

【關鍵詞】“營改增”政策;建筑行業;應對措施

一、前言

政府為了深化稅收體制改革,推出了“營改增”政策。“營改增”使得國家稅收體制更加完善,同時降低了大部分納稅人的稅負。建筑行業處在此背景之下,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對于建筑企業,如何抓住這一稅政策帶來的發展機會,有效規避稅收風險,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從而實現企業的最佳經濟效益是時下建筑業亟待解決首要的問題。

二、建筑行業“營改增”政策解讀

“營改增”就是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一個簡稱。營業稅和增值稅都是流轉稅,二者都是在商品流通環節征收的稅種,但營業稅除六種規定情形允許扣除部分營業額外,其他均按營業收入全額征收,存在重復征稅問題。為消除建筑行業重復征稅,建筑行業的“營改增”政策主要做了以下兩個方面調整:

第一,計稅依據以及方法進行了調整。營業稅是價內稅,以營業額作為計稅的依據;而增值稅則是價外稅,以銷售額作為計稅依據。計算公式,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從該公式可以看出,納稅人主體資格性質不同決定了其計稅方式,故納稅人選擇什么樣的主體資格納稅是關鍵。

第二,稅率上的調整,建筑行業繳納的營業稅率是3%,但“營改增”之后建筑業增值稅的稅率:一般納稅人是11%,小規模納稅人是5%。由此可見,“營改增”后稅率提高了。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要想降低稅負,根據其應納稅額計算公可知取得當期進項稅額是關鍵。

三、建筑行業在“營改增”政策下的應對措施

1.提升全體員工的“營改增”意識、調整企業組織結構

現階段,在“營改增”政策的大背景下,建筑企業全體人員必須要轉變現在固有思維模式,不但要求財務人員加強“營改增”有關業務方面的學習和培訓,而且要求全體員工提升“營改增”相關政策意識。此外,建筑企業還需對內部組織結構做一下相應調整:第一,依照企業規模的大小,適當引進稅務方面的專業人才,為企業進行增值稅方面的管理以及稅務籌劃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第二,對在每一級別的核算單位設置一個稅務專崗,明確規定該崗位職責,做好企業日常增值稅發票領購、開具、認證、納稅申報等工作。第三,建立部門之間“營改增”溝通協調機制,使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信息暢通,遇到問題及時反饋。

2.對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和外部經營模式進行優化

前面說到,納稅人選擇什么樣的主體資格納稅是關鍵。選擇一般納稅人或者小規模納稅人主體資格納稅,首先要估算出年營業額,計算二者之間的稅收臨界點,然后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綜合權衡利弊加以取舍。繼而,如果建筑企業選擇一般納稅人主體資格繳納增值稅,那么“營改增”后需對自身架構和對外經營模式做如下調整:

第一,建筑企業一定要以自身發展的戰略規劃為依據,取消小規模或者資質低的一些子公司,集中成立一些專業性過硬的分公司。盡可能的將一些意義較小的管理層取消或者減少,做到合同、施工以及納稅主體一致,盡可能的避免或者少由于3個主體不一致造成進項稅無法抵扣的狀況發生。第二,對企業現有資質管理進行規范,嚴格禁止向一些無資質或者資質不全的單位以及個人進行資質出借。建筑企業可以以聯合體形式投標,進而增強企業自身現有實力。在中標之后,應當讓業主一方同聯合體所有的單位簽署對應的合同,以便進行結算、開具發票以及付款,規避因主體不同造成無法抵扣進項稅的風險。

3.對預算管理進行調整以及優化

建筑企業“營改增”前的營業稅是價內稅,稅改之后的增值稅是價外稅,故需要對預算管理進行調整以及優化,制定全新投標報價相應的體系。建筑企業內從事預算管理方面的人員必須要加強“營改增”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并且要對最新造價管理相關體系的內容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對現有投標報價相關方法進行優化,制定全新投標報價方法,為本企業稅負的合理轉嫁打下允檔幕礎。

4.加強對合同的管理

第一,建筑企業在同業主進行合同簽訂時,一定要爭取把其中的“甲方提供用料”變換成“甲方控制用料”,不然會帶來購進材料進項稅款不能抵扣,稅負偏重的風險;對于紅線內征拆補償款必須另外簽署委托協議,并且明確該項不計入到合同總價之中,而且要用代收代付模式進行結算,以合理降低計算銷項稅額的稅基。第二,建筑企業在選擇供應商和勞務公司時,一定要盡量選擇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企業,而且要在合同的價格條款中約定,不含增值稅的單價、各子項目的稅率,并且明確要求對方開增值稅專票。此外,在購銷合同的付款條款處約定,對方要先為建筑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票,然后企業再進行付款,而且雙方還要明確提供發票的具體時間,以及資金具體支付方式和時間等。

四、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行業為了充分把握“營改增”稅收政策帶來的機遇,首先要培育內部全體員工“營改增”相關的意識,調整企業組織結構,為“營改增”作好思想、人力和組織保障;然后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和業務布局做出整體規劃,以規避納稅主體不合規風險;在招投標過程中對預算管理作出相應調整以及優化,在項目合同管理方面注重材料供應商和勞務提供商納稅一般納稅人主體資格的確認和具體合同條款的擬定。通過以上的措施,方可促進建筑企業有效利用“營改增”帶來的益處。

參考文獻:

[1]張曉丹.EPC總承包模式下總承包方涉稅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以對營改增政策的解讀為基礎[J].西部財會,2016,(11):15-17.

篇3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管理水平

一、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促進城鄉居民的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帶動城鎮基礎設施的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優化投資環境、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鎮個人住房市場發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施工企業在我國日益呈現出規模,企業發展越快、規模越大,財務管理問題也日益表現突出,如財務監管不力、制度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高等。加強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可以堵塞漏洞、降低成本費用,提升運營水平,是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效益的重要途徑。

二、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金控制不力,財務控制薄弱

資金只有在流通過程中才能升值,對于我國的建筑企業來說,資金的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企業想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要以資金為基礎,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我國建筑企業與國外相比,以中小型企業居多,資金較為匱乏。項目經理制又導致不少企業的管理者只重視對現金的控制,往往忽視對原材料、半成品、存貨、固定資產等的管理,導致保管不善、資產浪費損失嚴重。沒有制定嚴格的賒銷政策,回收期過長,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應收賬款控制不嚴。

2.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監督

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識的缺乏,將導致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的審批程序不完善、有關人員的職責分工不明晰、資金管理不善等問題。財務管理過程中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規不守、有責不負,年初無預算、開支無計劃、成本無控制、費用無限制、核算無規矩、掛賬不清理等現象,削弱了企業整體優勢和運行效率。

有效的監督機制是財務管理的保障。內外部財務監管不力又造成財務秩序混亂、企業經營質量不高。

3.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的一些建筑施工企業規模不一,施工的隊伍有的也比較混亂,財務機構配備的財務人員不能提供有用的財務管理建議,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缺失,是建筑企業財務人員的通病。企業的理財觀念陳舊、員工理財知識和技巧不足,與現代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大型建筑企業由于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體制分權過渡,導致信息流通不暢而影響管理者決策。

4.財務風險復雜

由于建筑企業特有的生產流動性、生產周期長、涉及面廣等特點,建筑企業財務風險貫穿于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在資金籌措、產品價格的形成,工程價款的結算方式、成本的預算及考核等財務工作上與一般企業有許多不同,財務風險更為復雜。  (1)投標風險。實際工作中,施工企業為了承攬任務,作為投標人對投標項目缺乏風險意識或風險預測不足,盲目決策,造成企業重大經濟損失的事例屢見不鮮:建筑企業為了中標,竟相壓低報價,最終只能以微薄的利潤或成本價格,甚至不惜低于成本價承包工程。因此投標人應對項目所隱含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和策劃相應的控制措施。

(2)籌資風險。建筑企業為了承接建筑工程,在自有資金不足情況下向主要通過銀行信貸渠道融資,為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資金需求,大部分建筑企業利用房產、土地等不動產辦理了數額可觀的銀行抵壓貸款。雖然利用舉債投資可以利用財務杠桿效應抵稅增收,但與此同時,負債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舉債不適度可能導致的嚴重的財務危機。  (3)資金回收風險。建筑企業存在的應收賬款,相對其他企業金額更大、在企業資產中所占比重也更高,資金長期不到位,必然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業主故意不履行合同,拖欠大量工程款;業主將投資成本和投資風險轉嫁給建筑企業;應收賬款長期不能變現等。

三、加強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1.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建筑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強化資金管理。資金管理就是掌握資金運動的過程,通過分析進行合理判斷,從而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決策。要合理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準確預測資金的收回與支付時間,加快資金的流動和周轉,提高使用效率。要堅持以收定支的原則,以現金流量預算作為企業理財和資金收付的依據,實行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嚴格控制現金與銀行存款的收支。加快生產運行速度、嚴格控制成本,加強存貨管理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盡可能壓縮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

2.建立嚴密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建筑企業要謀求發展,離不開有力的制約機制,即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有效機制,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是確保企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在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應制定一套適應企業自身特點和管理需要的內部財務制度:

(1)一是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合理的職責分工是企業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進行經濟活動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形成相互控制、相互制衡機制。不相容職務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

(2)嚴格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管理制度。

(3)會計系統控制制度。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包括企業的核算流程、會計工作規則、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

3.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

在建立了適應建筑企業的財務制度后,重要的是培養一批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道德的財務人員,這也是建筑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首先,要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杜絕做假賬行為,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和制度觀念,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其次,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工作能力,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相關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使其能及時、完整、準確的向企業領導提供經營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財務人員要熟練掌握掌握有關稅收法律制度及法規、工程造價的審核、預決算書的編制及審核、建筑材料的審價標準和工程完工程度的測算方法,對成本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再次,建立財會人員定期深入施工現場的制度,使其了解施工過程、掌握第一手資料,使成本核算更趨于真實。

4.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1)投標風險控制。建設企業根據建工程規模和分布狀況,結合現有項目經理的實力狀況,應有選擇地考慮參與相當規模的建設項目的投標競爭,同時控制在建施工面及管理人員的配套平衡,根據業主的相關要求,結合企業自身的資金能力,決策是否積極參與投標。在決定投標前及投標過程中,應從組織、技術、經濟、管理、環境等方面對該工程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及綜合預測,并制定相應預案,實現投標的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