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病人護理計劃范文

時間:2023-08-06 11:26: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臥床病人護理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臥床病人護理計劃

篇1

【關鍵詞】家庭護理 長期臥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護理

1.1日常護理

晨間護理可促進病人血液循環和保持口腔衛生,使病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于預防并發癥,能通過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為診斷、治療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內容包括:口腔、臉、手足、皮膚、床位的清潔以及頭發梳理和按摩受壓處。

晚間護理: 可使病人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在晚飯后為病人做1次晚間護理。除重復晨間護理外,給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沖洗會陰等。整理床鋪,注意保暖。 協助病人進餐: 先排尿,洗凈雙手,用棉被或大枕頭托住病人腰部,雙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協助病人進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對不能取坐位進餐者,可采用側臥位進食方法。

1.2預防功能傷害的擺放

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下垂,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頭等物,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預防跟腱攣縮。冬季保暖時,應注意棉被對足部的壓迫,可用支架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幫助病人鍛煉踝關節,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

膝關節畸形預防 膝關節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過度伸展,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次去墊平臥。防止關節屈曲攣縮。

肩、髖部關節的預防。(1)平臥:肩關節下方放墊子,以防止肩關節脫位;腿、臀外側放毛巾卷,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防止床墊太軟,臀部凹陷,使臀部長期處于屈曲位而發生屈髖畸形。(2)健側臥:患側上肢內收于胸肘下方置墊子;患側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墊子;背后放置枕頭,防止軀干痙攣。(3)患側臥:患側上肢伸展位,健側上肢屈曲于胸,患側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墊子。運動鍛煉可防止關節僵直,肌肉萎縮,廢用性變,這是保證康復期到來時關節活動的重要條件,可根據病情設定關節運動計劃。

被動運動:病人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可進行床上被動操鍛煉。活動順序由大關節至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小到大。各關節各方向運動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緩慢,手法輕柔,循序漸進。主動運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對不限制活動部位都要保持活動,進行鍛煉,可鼓勵病人做床上操,手關節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關節、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動,并經常保持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書寫、用筷子進餐等動作。

2 個別護理

2.1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臥床病人體弱,免疫減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預防功能減退,易發生吸入性和墜積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途徑,口咽部細菌的吸入是產生細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徑,因此,臥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時社區護士要親自或指導家屬做口腔護理,如遇限制飲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飲水總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飲水,達到口腔清潔、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膚護理防止褥瘡

對于癱瘓或床上運動困難的病人,要有定時翻身和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1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1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執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夜間翻身可根據家屬或照顧者睡眠習慣安排翻身時間。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對于在床上能活動的病人,視病情和耐受情況制定和指導自行翻身的護理計劃,計劃要切合實際,訓練要循序漸進。

2.3針對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護理

長期臥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護理中對感染性疾病應及時抗感染治療,做好心理護理必不可少,基礎護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齡、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個具體的護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虛弱無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這類情況可通過觀察病人的二便規律設定護理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準備的主動護理,減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數。如果病人癡呆,可在床上或內褲中放置吸水墊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動,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護理,可在心理護理中應用積極的語言指導,鼓勵病人自行護理,減少他人的照顧,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專用便器。完成自我護理可使病人產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

篇2

[關鍵詞] 昏迷臥床;壓瘡;危險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2(b)-121-02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1],又稱壓力性潰瘍,是護理常見并發癥。臨床護理工作中壓瘡發生率為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由于昏迷程度深、活動受限、臥床時間長,營養攝入障礙等多種因素易致壓瘡的發生。有效預防重型顱腦損傷昏迷臥床病人壓瘡的發生,是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科136例重型顱腦損傷病人,采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Waterlow's評分表)對其壓瘡因素進行評估,針對性地采取個體化、綜合性護理措施,有效預防了壓瘡的發生,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填寫評分表13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齡14~85歲,平均44歲。格拉斯哥≤8分,排除醉酒及住院期間病重死亡者。住院時間4~425 d,平均48 d。

1.2方法

1.2.1 Waterlow's壓瘡危險評估表根據評估累計分值,10分為危險、15分為高度危險、20分為非常危險,分值越高,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高。病人入院后24 h內責任護士及時逐項評估壓瘡危險因素,并針對評分結果實施護理措施,見表1。

1.2.2減壓護理入院后即安置在氣墊床或高密度的泡沫床墊上;每2小時協助翻身一次;保持肢體的功能位,合理使用翻身枕,定時查看受壓部位的皮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安置正確臥位,平臥位時床頭抬高不超過30度;側臥位時,屈髖屈膝,兩腿前后分開,翻身時避免拖、拉、拽、扯,尤其是臀部要抬高。對病情嚴重病人采取間隙性解除壓力,使用小腰枕,以使骨突處懸空。

1.2.3做好對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家屬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壓瘡形成的原因、好發部位、預防措施等并示范,使其了解預防壓瘡的知識,積極主動配合,共同參與護理計劃的實施。加強督促指導,使家屬在病人住院期間掌握翻身、叩背、按摩的要領。

1.2.4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自主進食,傷后3~5 d根據病情、經濟狀況選擇腸內或腸外、靜脈營養等互補結合的方法補充營養,盡快恢復內環境的平衡。

1.2.5 有效的大小便護理根據病情采用留置尿管或保鮮袋接尿,保持會陰、及肛周皮膚清潔、干燥。腹瀉或大便失禁者便后軟紙擦拭,及時清潔并在肛周涂紫草油或氧化鋅軟膏保護。保持床單元的平整、清潔、干燥。

1.2.6 肢體功能鍛煉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后24 h即可進行肢體的被動運動,3次/d,15~30 min/次,同時由遠端至近端輕柔、緩慢、有節奏地進行四肢肌肉的拍、揉、按摩,被動活動各關節時,順序為先小關節后大關節,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1.2.7 促醒護理病情穩定后采用聽覺刺激[2],可戴耳機聽廣播、音樂和親人的呼喚聲,錄制病人最喜歡的歌曲和音樂,音量輕柔,3~4次/d,10~20 min/次。撫摩刺激和語言刺激同時進行,由病人父母或愛人對其頭部、體表進行撫摩、握手,交流平時熟悉的話題。光照刺激,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用紅或綠或藍色紙包蓋手電筒,對病人頭面、側面和正面進行照射,6次/d,10下/次。疼痛刺激,用棉簽桿刺激足底、十趾,強度以不損傷表皮為度,6次/d,每次8~10 s。溫熱水擦浴3~4次/d,泡足以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忌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2 結果

入院時病人Waterlow's壓瘡危險評分均>20分者136例(100%),出院時>20分者38例(27.94 %)。住院期間均未發生壓瘡。病人入院時、出院時壓瘡危險評分比較見表2.

3 討論

壓瘡的發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常見的局部因素有持續壓力、摩擦力、潮濕。潮濕可由皮膚出汗、大小便污染、引流液污染引起,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傷。全身因素有感覺喪失、營養不良、年齡、組織灌注不足、體重、體溫、制動等。重型顱腦損傷病人在急性期和康復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認知綜合功能障礙,被動時間長,從表2顯示,入院時病人運動/感覺缺陷評分為5.32分是本組病人發生壓瘡的第1危險因素,由于不能自行變換或手術時間>2 h,垂直持續壓力是導致壓瘡發生最重要原因;運動功能障礙是發生壓瘡的第2危險因素,被動變換時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導致壓瘡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性別和年齡以及禁食期間營養素攝入不足和排便功能異常是發生壓瘡的第3危險因素,其中女性和老年病人在皮膚受壓、潮濕部位易發生壓瘡;隨著治療的實施或病情的進展,入院時不存在的或潛在的危險因素會產生并表現出來。因此,對昏迷臥床病人應定期或隨時進行評估,及時跟上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修改護理計劃,有針對性地實施護理。

在以往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中,翻身后對骨突受壓部位常使用紅花酒精按摩,而現代觀念認為,按摩無助于防止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皮膚的保護性反應,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會形成壓瘡,無需按摩;按摩易使骨突組織血流量下降,組織活檢顯示該處組織水腫、變形、分離,局部皮膚損傷,故發紅部位禁用按摩[3],而酒精可造成皮膚干燥,降低局部皮膚的抗病能力。

壓瘡的預防重于治療,預防的關鍵是預測。以往對可能發生壓瘡的預測是憑護理人員主觀臨床經驗考慮,沒有一個具體衡量的標準來系統評估壓瘡發生的各項因素。應用Waterlow's評分量表可對有壓瘡危險的病人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此表簡單易懂,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問題的重視和預防意識。我們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臥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評分表及時評估病人多項綜合因素,評分在10~14分之間,有發生壓瘡的可能性,可給予個別健康指導;評分在15~19分,有發生壓瘡的危險,在健康指導的基礎上必須盡早采取預防措施;評分在20分以上者,分析病人的相關資料,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少受壓,定時翻身,在翻身的同時給病人安置正確,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加強支持療法,加強對病人家屬健康教育,嚴格交接班,護士長負責檢查督促護理措施的落實,對潛在問題提出注意事項,層層把關,使干預措施更具針對性,有效預防了壓瘡的發生,最大限度減輕病人痛苦,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疾病康復。本組病例研究結果顯示,重型顱腦損傷病人雖然存在引發壓瘡的多種危險因素,但只要及時準確評估,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嚴格管理就能有效預防壓瘡。同時,評估量表的過程和護理措施的實施,有利于培養護理人員標準化、系統化實施護理,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殷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16.

[2]史月田,王碧艷.呼喚治療護理模式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促醒作用[J].護理學雜志,2005,20(6):3-5.

[3]得永惠子.壓瘡病人禁用按摩療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2,11(1):39-40.

篇3

壓瘡(pressure sores)是指局部組織長時問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壓瘡也叫褥瘡。致病機理近年來。壓力性潰瘍已經取代了褥瘡一詞,壓瘡是指由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和浸漬所引起的局部組織缺血壞死。壓瘡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長期臥床患者,長時間不改變,局部組織受壓過久,血液循環障礙而致組織營養不良;另外,運動、感覺功能衰退,保護性反應遲鈍,老化的皮膚軟組織代謝低下,也是導致壓瘡發生的因素之一,壓瘡的發生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各種功能的康復,并發感染時可致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我病區對腦血管意外長期臥床患者,在進行預防壓瘡護理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壓瘡的發生。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6~2008年收治腦血管意外200例,肢體不同程度活動障礙占160例,約三分之二為老年患者,壓瘡發生率為零。

2 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

2.1 多種力學因素壓力、摩擦力、剪切力,是造成壓瘡發生的重要因素,其中壓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有足夠的壓力,任何部位都可發生壓瘡。正常毛細血管內壓是2~4Kpa,當外部壓強超過4Kpa,就會影響局部組織的微循環[1,2],當受壓時間持續超過2~3小時,就可形成壓瘡。摩擦力、剪切力,雖不能單獨成潰瘍,但可促進或加重壓瘡形成。

2.2 皮膚潮濕長期臥床患者,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濕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產生壓瘡。

2.3血液循環障礙及全身、局部營養不良長期臥床致各臟器功能包括心臟功能減退,心輸出量小,末梢循環差,皮膚受壓后易發生皮下組織缺血、缺氧、致局部組織營養不良。偏癱肢體喪失感覺,也可致局部營養不良,再者由于年老體弱,患者常伴吞咽功能障礙導致飲食量少,營養不均衡甚至消化吸收功能減退可引起全身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對機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皮下脂肪減少,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免疫功能降低。各種營養成分中,蛋白質、維生素、熱量的攝入不足,將致使皮膚抵抗力及抗壓能力降低,易導致壓瘡發生。

2.4 心理因素長期臥床老年患者長期經受慢性疾病折磨,生活不能自理,自尊心遭受打擊,常有悲觀情緒,表現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療和護理,這也是產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之一。

3 預防措施

3.1護理評估調動全體護理人員的能動性,充分理解壓瘡形成機理,認識壓瘡對患者身心的影響,從而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是預防壓瘡的關鍵,病人入院即對患者的皮膚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意識精神狀態、營養狀態、運動情況、排泄控制、循環狀況、體溫、使用藥物(鎮靜劑、類固醇)等方面。

3.2 制定護理措施對潛在發生壓瘡可能的患者制定出有的放矢的預防護理計劃,填寫壓瘡高危患者評估表,建立翻身記錄卡,嚴格交接班制度及考核制度,確保計劃的實施。

3.3 實施辦法

3.3.1 減輕局部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實施勤翻身護理,每2小時翻身一次,側臥時保持病床與病人背部呈

3.3.2 保護病人皮膚保持病人皮膚及床單位的清潔干燥,可每日用溫水擦浴,有大小便及其它污染時,隨時清洗,更換尿墊及被服,保持床鋪平整無碎屑,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以防擦傷皮膚。意識障礙患者,床欄墊被,注意肢體約束帶的松緊程度,避免肢體受卡、受壓缺血。

3.3.3 增加局部皮膚韌性對于高危老年患者,每天使用2%碘酒涂擦受壓皮膚4~6次,漸減為每天1~2次,一般5~6天結束[4]。其機理為使局部組織脫水,皮膚干燥,形成一層保護膜,韌性增加,增加抵抗壓力、摩擦力、剪切力及潮濕刺激的作用,但不可涂擦太頻繁,以免皮膚過度干燥、角化、脫皮而失去保護作用。

3.3.4促進血液循環及全身營養支持意識清醒患者定時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活動或被動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加強營養補充可明顯減少發生壓瘡的危險[5],因此,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對進食困難者給予鼻飼或靜脈營養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3.3.5心理護理經常與患者保持溝通與交流,對其在配合康復治療與護理中取得的每一點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生存希望,要讓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預防性護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自然、輕松、愉快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護理,以達到預防或降低壓瘡發生的目的。

實踐證明,長期臥床的患者有無壓瘡的發生,全體護理人員重視是基礎,掌握長期臥床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在臨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能保證護理措施的落實是關鍵,病人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間的各個環節,有效地防止壓瘡的發生,從而減輕長期臥床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殷美杏.老年病人發生褥瘡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護理研究,2001,15(5):258-260.

[2] 申羅英,葉芳.褥瘡的防治及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3):1782-1783.

[3] 何斐英,陸關珍,韋小花.水墊減壓和吹風驅潮在骨盆骨折壓瘡預防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49.

篇4

【關鍵詞】  骨盆骨折;壓瘡;護理

骨盆骨折是一種高能量損傷,病情復雜,并發癥多,護理難度大,由于疼痛,病人需要長期臥床,又不敢翻身和下肢活動,圍手術期容易形成壓瘡。為了提高病人護理質量,本文就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圍手術期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骨盆骨折100例,其中髖臼粉碎性骨折18例;恥骨上下支骨折、恥骨聯合骨折分離、坐骨骨折55例,其中2例同時伴有骶髂關節分離;髂骨骨折28例,其中2例同時伴有骶髂關節分離;男53例,女47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少16歲。入院時合并有休克34例、尿道斷裂12例、腹膜后血腫20例、陰道損傷2例、直腸損傷2例。

1.2 緊急搶救措施

入院后立即給予監測血壓、呼吸、脈搏、心率、輸氧并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做好快速輸液輸血的準備。配合醫師仔細檢查病人,留置導尿,明確有無其他合并癥或合并傷存在,以便及時處理。同時協助醫師捆扎骨盆兜帶臨時固定或行下肢牽引術,有開放性損傷岀血者,立即協助醫師進行清創和手術止血。

1.3 一般護理方法

對于骨盆骨折術后的患者而言,須密切觀察病情 監測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注意有無休克征象、排尿困難、血尿或尿道口流血、膀胱脹滿、恥骨上和會壓痛、下腹部壓痛、或陰道流血等。必要時施行導尿,骨盆周圍出血可引起血壓下降或休克,在腹股溝、恥骨上、會陰以及大腿根部等處可出現腫脹、波動或皮下淤血。為了了解出血是否繼續,可在皮膚上做標記,觀察血腫范圍變化。休克是骨盆骨折常見的并發癥,主要因骨盆為松質骨,本身出血較多,加之盆壁靜脈叢多,且無靜脈瓣阻擋回流,以及中小動脈損傷等,故要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輸液、輸血。最好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一條為淺靜脈通路,另一條為中心靜脈通路,后者可以測中心靜脈壓,估計血容量。同時迅速鑒定血型和做交叉配血試驗,及早做好輸血準備。如發現病人排尿困難,應準備導尿的器械用品,導尿成功者應留置導尿管,妥善固定,保持局部清潔,囑病人多飲水,定期消毒尿道外口。嚴重的尿道斷裂和膀胱破裂均需手術處理。如有直腸或乙狀結腸、陰道等損傷 這種情況多需手術處理,術后按腸道手術后護理。臥床期間要做好基礎護理,并堅持上半身的鍛煉和防止骶尾部、下肢各骨突部位的受壓。同時針對患者的年齡層次,運用適當的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運用家庭、社會支持系統,予以心理支持,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1.4 預防壓瘡的護理

本組100例病人隨機分成實驗組50人和對照組50人,均在進行常規的專科救治和一般的專科護理和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對比觀察。護理過程中要檢查和保持病人皮膚干燥,每隔2小時在醫師配合指導下翻身、防止骨突部位長時間受壓,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確切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勤檢查。對于骨折嚴重者,尤其是多處骨折影響骨盆穩定性者,不宜完全側臥,應采用肢體30o傾斜側臥位,左右交替翻身。實驗組病人給予睡普通床并在頭頸部、肩背部、髖部、骶尾部及四肢配備符合人體力學的肢體抬高墊和水墊,以適應病人變換和預防壓瘡發生,每兩小時更換一次部位,將骨突出處懸空,在肢體與肢體之間的骨突也應高度重視,需要用水袋墊在其肢體的骨突部位兩側,以防壓瘡的發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軟枕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切觀察受壓部位的血運情況;對照組病人則在術前骨盆兜帶臨時固定后或手術內固定后睡氣墊床,并在骶尾部、肩背部及全身各骨突部位平鋪棉質厚毛巾,以預防壓瘡形成。

1.5 結果

本研究兩組病例的選擇在性別、骨折類型、平均年齡、平均臥床時間上無明顯差別(P>0.05)(見表一)。結果實驗組經護理未發生壓瘡,對照組產生1例Ⅰ期壓瘡。結果經統計學處理(X2檢驗、t檢驗、P>0.05),實驗組在預防骨盆骨折臥床病人發生壓瘡的作用效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病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不同護理方法反饋的舒適性滿意程度調查問卷中,實驗組滿意率88%,對照組為48%,說明雖然兩組方法在預防壓瘡的結果沒有差別,但更愿意接受用實驗組的肢體抬高墊、水墊來預防壓瘡發生。

2 討論

骨盆骨折病人由于損傷嚴重,臥床時間較長,護理較為困難,尤其是早期,往往因為病情危重或懼怕疼痛而不愿翻身和搬動肢體,容易形成壓瘡。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和醫療費用。目前,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是一個全球性護理難題,[1,2],探尋一種易于接受,護理效果較好的方法和護理器材是臨床護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現,影響護理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部分護士對壓瘡嚴重性的認識不足,對壓瘡的預防知識缺乏和護理措施不到位、不一致[3]。所以要針對不同骨折損傷病人制定規范的護理措施,摒棄過去錯誤或落后的壓瘡護理觀念:如骨突部位的反復按摩、皮膚涂抹油膏、打爽身粉、白熾燈烘烤受壓皮膚等等。進行規范化管理和護理才能預防壓瘡發生,提高護理效果。本組病例均建立床頭翻身卡,按時落實翻身護理計劃并登記檢查。根據病情輕重制定常規翻身計劃和危重病人30o傾斜側臥位左右交替翻身計劃[4]。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種不同護理器材和方法的護理發現,在總體療效上兩組無明顯差別,但對實驗組的器材方法,病人反饋的滿意率和舒適感較好,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人更易于接受。對照組主要存在氣墊床透氣性差,病人常有不適感等缺點。尤其對于需要采用30o傾斜側臥位,左右交替翻身的嚴重損傷病人,氣墊床的舒適性效果較肢體抬高墊、水墊等差,也沒有肢體抬高墊、水墊實用。此外病人的營養狀況的改善也是骨折病人預防壓瘡護理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5]。

總之,通過本組100例骨盆骨折病人圍手術期護理觀察,認為應用肢體抬高墊、水墊等器材和制定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勤檢查等護理措施對預防壓瘡有較好效果,值得臨床護理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蔣琪霞.全球壓瘡預防指南的作用評價及其執行現狀.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8):869-872.

[2]仲繼紅,蔣琪霞,祁靜,等。我院壓瘡預警管理的建立與實施效果。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8):903-905.

[3]蔣琪霞。壓瘡預防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7):855-857.

[4]周萍,劉華華,黃勝燕,等。預防腦卒中患者壓瘡合適翻身方案的探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23-25.

篇5

護理工作是一項既平凡又偉大的工作,但護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工作中細致精心,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據長期臥床患者并發癥多,這些并發癥與原發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影響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預防并發癥是治療長期臥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 護理要點

2.1心理護理 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2.2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痛創。

2.3.2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他予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 預防各種并發癥。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癥。

3.1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預防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行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預防褥瘡 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預防便秘 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患者應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及營養,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預防關節攣縮 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3.6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彩云,趙銀連.外傷性截癱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2,06:54

篇6

關鍵詞 全髖關節置;護理;康復指導

我科自2003年12月~2007年8月對25例雙側全髖關切置換術的病人,通過術后全面、認真的評估、分析,作出護理診斷,并運用護理程序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護理,由到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臨床資料

本文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45~64歲。其中股骨頭壞死15例,髖關切骨性關節炎6例,類風濕性關節炎3例,先天性髖關切脫位1例。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x線片。患者主要表現:雙側下肢出現間歇性中休息性疼痛,關切僵硬或活動受限、跛行、肢體肌肉萎縮可有肢體短縮,外展、外旋活動受限。經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術后恢復快,效果滿意。無一例因護理不當而引起并發癥。

2護理診斷

①恐懼、焦慮:與環境改變、害怕手術及擔心預后有關。②知識缺乏:缺乏有關專業醫學知識。③有體液不足的危險:與手術時間長、失血、失液多有關。④有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危險:與術后臥床、血流學改變及手術誘因有關。⑤有髖關切脫位的危險:與不正確的肢體搬動及功能鍛煉有關。⑥潛在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后臥床、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⑦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術后不能翻身需長期臥床有關。⑧知識缺乏:缺乏有關術后、出院后康復功能鍛煉及家庭護理知識。

3護理目標

①患者術前能主動與護士溝通,找出恐懼和焦慮的原因,找到有效應對方法。②患者能正確說出術前準備、術后臥位及早期鍛煉的內容和重要性。③術后及時補足血容量,生命體征平穩。④住院期間無DVT形成。⑤住院期間無髖關切脫位發生。⑥住院期間無感染發生。⑦住院期間皮膚完整無破損。⑧患者及家屬學會并正確說出術后及出院后功能鍛煉的方法和家庭護理注意事項。

4術前護理

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①。由責任護士根據病情、體質、精神狀況、手術耐受程度和經濟情況等有計劃采取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

心理護理。加強入院宣教,對切入院患者熱情接待,介紹經管醫生、責任護士、病區環境等。并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講解全髖關切置換術的相關知識,詳細解釋手術的目的、效果及術后如何防止脫位、如何進行功能鍛煉;介紹手術方法、醫生情況和手術預后,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

協助醫生做好術前評估②,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完善各項化驗檢查和臟器功能檢測。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術前應嚴密觀察血壓及血糖變化,積極治療術前各種合并癥,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關切屈伸活動和肌肉鍛煉;術前備血600-900ml,備好術后用品,如防旋鞋或防旋架、墊枕、大紗墊、心電監護儀、中心供氧等。其余各項術前準備與一般大手術患者進行同樣的準備。

5術后并發癥的預防

5.1感染、壓瘡、便秘的預防

由于術后患者臥床時間長,且不能隨意翻身,故應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便秘及壓瘡的發生。定時為患者拍背,教會患者在床上做擴胸運動,鼓勵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保持床鋪清潔、平整、干燥,給予患者臀下放置水墊,定時理換,既可達到定時抬臀的目的,又可保持局部清涼干爽,予年老體弱者臥按摩式氣墊床,同時加強營養,預防壓瘡的發生;認真做好會護理,每天擦洗,停止使用鎮痛泵當天拔除尿管,以免發生尿路感染,也可使患者舒服適;鼓勵患者多飲水及吃新鮮蔬菜、水果,以防便秘。

5.2防止脫位

搬運時使患者身體軸線平直不扭曲,抬高臀部時注意將髖關節整個托起,防止患肢內收,術后使用皮套牽引或穿丁字鞋,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3周,放便盆時注意保護患側髖關切防止內收入外旋動作,以防止脫位。

5.3防止關節僵硬及靜脈血栓

術后第1天,即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鍛煉,配合踝關節的主動、被動活動,但應避免活動髖關節,2周后開始髖、膝關節的伸屈活動,用下肢關節康復器(CPM機)從小角度開始進行被動功能訓練,術后4周即可人士起,持拐下床活動,髖關節活動應盡量柔緩。

5.4肺栓塞預防

肺栓塞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常見并發癥,其發病率為0.19%~3.4%③,是引起猝死的常見原之一。急性肺栓塞常見的癥狀有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和咯血、心絞痛、暈厥等。一旦發生,應立即給予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療。在預防上,可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華法林,鼓勵和指導患者盡早進行下肢主動和被動運動。

6體會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正確的康復護理指導可以解除關節疼痛,保持髖關節穩定,關節活動功能好,可早期下地活動,減少老年病人長期臥床的并發癥等。由于該手術病人多為中老年病人,要求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使術后患髖得到合理正確的應用指導,從而減少假體的翻修率。

參考文獻

[1] 梁雅麗、胡斗文.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早期康復護理,護理研究[Ⅰ~J].2002,16(1):31~32.

篇7

一般情況下,護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1]〕,尤其是骨科手術后的病人,多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做好骨科老年病人的護理,筆者認為一定要根據骨科老年人護理的特殊性,才能提高老年人護理工作效果,現將我們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2010年1~10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822例。年齡在55歲以上268例,占本科住院總人數32.6%;其中女102例,男166例。按疾病分類::頸椎病、頸椎骨折10例;椎間盤脫出、腰椎肥大、腰椎骨折62例;胸骨、肋骨、鎖骨骨折45例;上肢骨折45例,下肢骨折56例;外傷感染、復合傷及其他疾病50例。而這些病人有50%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營養不良性水腫、靜脈曲張、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腦出血。

2護理方法

2.1 心理護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護理。他們大多數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喪失,有的病人表現煩躁、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上述心理狀態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為解除病人思想負擔,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們采取與病人進行親切的交談,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2 老年人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

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多做解釋。操作時動作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2.3 營養護理

個別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給醫護人員增添麻煩,為減少大小便次數,而控制飲食。這樣的病人應向其說明營養的重要性。同時我們更應周到地做好生活護理,盡量滿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現出有任何厭煩的情緒,讓病人信賴我們,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為進一步配合手術、藥物治療打好基礎。

3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護理方法

3.1 警惕心、腦血管的并發癥的發生,如心、腦血管硬化,心肌收縮相對減弱,心血管不能適應正常時的應激狀態。加上創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有潛在發病的可能,導致并發癥出現。此類病人,一經入院應引起重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發癥

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對減弱,一部分病人有煙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史,所以要求病人不吸煙。

3.3 褥瘡的預防

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的病人,要人人重視,使大家認識到,預防褥瘡的發生,不是某個人的事,必須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責任到人。

3.4 預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腎血管硬化,腎血流量減少常致腎功能減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隨著老化萎縮,前列腺肥大等均可發生尿潴留,再加上臥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對長期臥床病人囑其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覺困難,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導尿術的病人,應按留置尿管的護理常規護理。

3.5 預防消化系統的并發癥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減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療的警惕應激性消化道出血,若發現黑便及時報告醫生處理。長期臥床病人易出現腹脹、便秘情況,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3.6 防止骨延遲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狀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運動量減少,骨細胞活動性降低,而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發生骨質疏松,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延長或不愈。可給病人服用鈣劑,進食含高鈣食物,并用適量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4 指導功能鍛煉機械運動是刺激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健康時其活動力就已減退,一旦生病活動量就會減少,這樣不利于骨愈合。因此臥床期間,根據不同情況指導病人在床上進行活動;骨折術后病人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大多3周后可做傷肢的關節運動,這樣可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在指導老年人作運動時要有耐不要使其感覺疼痛和疲勞為妥。

篇8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340-01

隨著意外性骨折以及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的逐年增加,有效的骨科護理意義重大。預見性護理即超前護理,是在治療前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了解和綜合評價,將病人病情分為重癥、急癥和普通三種類型,對不同的病癥采取不同的護理和治療方案如先護理急癥,然后重癥,最后護理普通骨折,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最需要護理的患者進行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為17~77歲,平均年齡為43.5歲。其中,腰椎間盤突出56例,頸椎病50例,脊柱骨折34,四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32例。兩組患者在遺傳學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經患者及家屬同意,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0例。A組進行常規護理,B組在A組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骨折護理。

實驗組:實行預見性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入院護理

患者入住醫院后,護士接診,根據病情制定適宜的護理性措施:①對患者病情表現進行評估,觀察面色是否蒼白、煩躁不安、出汗等休克現象,如果有需要進行氧氣輸送或建立靜脈通路,較為嚴重者建立兩條靜脈通路;②記錄患者病情及治療措施,以便制定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

1.2.2術前護理

根據具體手術要求制定不同術前準備,如有些需術前禁食的告知患者禁食禁水。對于一些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做相應的心理護理工作,給患者講解手術的安全性,向其介紹治療康復以及治療效果好的患者,樹立病人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1.2.3患者安全隱患評估

對于一些自己不能照顧自己的病人如兒童和老人給予特殊看護,在其病床上加床欄,以防止其墜床和跌倒,并取得患者家人的積極配合。在患者床頭張貼一些警示性標志如防墜床、防跌倒等,給患者講解一些跌倒、墜床的案例,發一些手冊,提供墜床案例以及正確的臥床文字及圖片的描述,加強警惕性。鼓勵患者不要長時間臥床,適當的下床活動,以免發生性低血壓。

1.2.4并發癥護理

術后主要從皮膚護理、預防肺部并發癥、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預防靜脈血栓這幾個方面進行。

皮膚護理:骨科病患者大多長期臥床,易造成壓瘡。①接診護士在患者入院時應告知其正確的臥床、適宜時間;②術后為患者記錄翻身時間、臥床,并定期檢查患者皮膚狀況;③保持好室內環境,通風透氣,患者被褥要常換洗、消毒;④如有需要,可使用懸浮床墊,減輕局部壓迫,并適當為病人進行按摩;⑤給病人制定合理飲食結構,鼓勵病人多鍛煉,樹立戰勝病魔的決心[2]。

預防肺部并發癥:對于有煙史的患者要讓其禁煙,并指導患者做一些深呼吸、擴胸運動等有利于肺部健康的運動。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定期進行室內消毒。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所以可能會導致術后排尿排便困難。為預防術后排泄困難,術前三天鼓勵患者練習床上排尿,定時排便,以減少術后置導尿管的幾率。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粗糧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預防靜脈血栓:骨折患者由于臥床時間較多,下床活動少,血流緩慢,這些都增加了靜脈血栓發生的概率。 看護醫師應適時為患者進行腿部肌肉按摩,術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臥床[1]。

1.2.5術后及出院護理

術后護理:患者進行手術后,醫師要檢測其生命體征,如出現肢體麻木、水泡或者疼痛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患者回到床位,根據手術采取的麻醉方式選擇實驗的臥床。

出院護理:①根據患者情況,指導飲食結構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② 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電話指導;③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術后的康復中,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為病人營造良好的環境、制造合理的有利于病人康復的飲食方案;④及時通知患者進行復查。

1.3評估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及住院時間。對預見性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2結果

3討論

3.1預見性護理護理有積極的效果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預見性護理比常規護理能有效的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3.2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實施預見性護理

突發性事故造成的骨折人員數量逐年增加。骨折患者需長期臥床,生活大多不能自理,加上對疾病認識缺乏,易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看護醫師應耐心的與其溝通交流,減輕或解除病人的心理壓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和配合治療。

骨科手術可引起一些并發癥: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便秘等。這些并發癥的出現會加劇患者的痛苦,尤其是一些高領老人,術后恢復慢,并發癥的出現有可能會導致死亡。預見性護理是正確的評估患者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早日采取一定的措施,將治療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減輕患者痛苦,在患者日入院時就將其分為急癥、重癥、普通三種類型,依次按照急癥、重癥、普通進行治療,為最需要治療的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時間。預見性護理不但降低了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時間,同時提高了患者滿意程度,有流于護患關系的發展,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篇9

【摘要】 目的 應用循證護理探索腦出血臥床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預方法。方法根據48例患者產生便秘的具體情況,提出護理問題,相關研究證據,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通過循證護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結論應用循證護理找出腦出血臥床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預方法,可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腦出血 老年人 便秘 護理

便秘是腦出血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誘發腦部再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糞性潰瘍、腸梗阻、尿潴留等。如何根據病人產生便秘的具體因素和臨床表現實施有效護理是一項有價值的課題。采用循證護理尋求科學完整的護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現將我科對48例腦出血臥床病人便秘實施循證護理的實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齡43-85歲,平均年齡67歲。48例全部為不同程度的腦出血,神志清,有一定的合作程度,其中合并糖尿病21例,心肌梗死5例,腦梗塞9例,消化道疾病7例,腎病6例。臨床表現為糞便干結、排便費力、便意及排便次數減少,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并有頭痛、頭暈、口苦、口腔內惡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1.2 方法

1.2.1 提出護理問題病情評估及便秘原因;采取何種護理干預及預防措施。

1.2.2 循證根據以上問題,主要通過查詢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尋求解決問題的實證。檢索發現引起腦出血臥床病人便秘的常見原因有:心理因素。腦出血病人需絕對臥床休息,不習慣或者羞于床上排便、病人怕排便會引起再次出血,常常養成減少進食、忍住便意、依賴通便劑等不良習慣引起便秘。疾病因素。疾病導致患者不能正常進食或拒食及活動減少,食物人量不足,致使進入胃腸的食物殘渣減少,經胃腸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殘渣對結腸壁產生的壓力過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精神因素。精神緊張、心情抑郁等導致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從而抑制外周自主神經對大腸的支配引起便秘。年齡因素。老年人口渴感覺功能下降,在體內缺水時也不易感到口渴,這使得老年人腸道中水分減少;同時老年人的腸蠕動頻率降低,糞便在腸道滯留時間長,導致便秘。藥物因素。一些藥物如抗高血壓藥物、營養腦神經藥物可引起便秘。環境及心理因素。住院致環境改變,患者原有生活規律被打亂,造成排便困難。

1.2.3 護理干預觀察評估病情。評估記錄患者排便次數、性狀及排便難易程度。向患者解釋引起便秘的因素及預防措施。心理護理。穩定患者情緒,告之保持輕松樂觀平和的心理能緩解便秘和不適,也可減少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

1.2.3 飲食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明進行必要的飲食調整是治療便秘的關鍵。介紹飲食與排便、飲食與疾病康復的關系,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使患者及家屬配合。適當增加脂肪、高纖維素食物和水的攝入,有助于防止便秘的發生。脂肪食物可使大便柔滑,其所含的脂肪酸可刺激腸道平滑肌而使腸蠕動加快。應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但不宜多吃蘋果和柿子(因含有鞣酸可致便秘)。如牙齒不好,不能進食較硬粗纖維蔬菜水果的老年人,指導其將蔬菜切成細末煮爛,將水果切成小薄片,每日沖服蜂蜜2至3次可起潤腸通便作用(糖尿病患者根據血糖情況調節)。

1.2.3 栓劑或緩瀉劑采用甘油栓、開塞露或使用口服的潤腸片(果導片)、中草藥潘瀉葉具有緩瀉作用,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用量2克。

1.2.3 低壓灌腸 。 根據患者便秘情況及病情,必要時可采用低壓灌腸或少量油劑灌腸,以促進排便。

1.2.3生活護理便秘者要養成定時起居的習慣,不要輕易改變生活規律。指導患者不管有無便意,每天都要定時排便,排便時要用力,注意力集中,不要排便時聽音樂、看報紙雜志,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久坐、長期臥床和少動者容易便秘,故應在醫生許可下鼓勵病人適當做如下的健身運動。①按摩腹部:平臥放松,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按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即順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的次序按摩),每次20-30min;②收腹鼓腹運動:平臥時深吸氣將腹部鼓起,呼氣時縮腹,反復做10min左右;③提肛運動:平臥或坐位時進行收縮運動,即正常排便時的一收一放動作,以鍛煉提肛肌的收縮力。

1.2.3 頑固性便秘者須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可選用麻仁丸,通泰膠囊,乳果糖,也可用開塞露,甘油栓等;還可進行小量不保留灌腸以軟化糞便,解除便秘;栓劑(開塞露、肥皂條)或口服通便藥均不治本,只能酌情使用。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可選用西利,注意該藥應禁止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紅霉素、克拉霉素等藥同用。合并有高血壓、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還可選用緩瀉劑,如液狀石蠟。

注意事項:①不能長期單獨使用某一種瀉藥,以免停藥后不能恢復排便功能;②忌服有刺激的瀉藥,如大黃、芒硝、果導片等;③不用或少用易引起便秘的藥物,如可待因、鐵劑、鋁劑、鈣劑等;④慎用能抑制胃腸道蠕動的鎮靜劑,抗膽堿藥如阿托品、顛茄、山莨菪堿、普魯本辛等藥。

2 結果

48例患者通過上述護理干預后便秘均得到緩解,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有利于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

3 討論

針對腦出血臥床病人的便秘,我們采用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循證應用的四個連續過程,以人為本,對護理對象的多個層面進行系統護理,達到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同時,循證護理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循證醫學實踐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認識問題,全面占有資料,不斷更新知識,獲取最新最佳的證據,進行循證醫學實踐。通過循證護理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護理認識、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使個體恢復并維持生理和心理最佳功能狀態的整體護理目標得以成功實現,體現了護理的人文性、藝術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篇10

[摘要]目的:探索良好的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復的指導方法。方法:對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進行功能康復指導,觀察療效。結果:經過術前術后和出院康復指導,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結論;積極的功能康復指導有利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股骨骨折;康復;老年

由于老年人各臟器機能的逐漸衰退,老年股骨骨折成為老年骨折的常見病、多發病,病因多為跌倒、外傷和病理性骨折。骨折后多需手術治療,且出院后康復期長,股骨頸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負重,護理問題多,長時間臥床易引起肺炎、褥瘡、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及肢體殘障,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失去正常生活活動能力,是造成老年股骨頸骨折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現對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實施康復指導,取得良好效果,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齡52-73歲,平均63.7歲。住院天數20~30d,平均24d。股骨頸骨折45例,股骨粗隆間骨折27例,經人工股骨頭置換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和康復護理后好轉或痊愈出院。

2 護理對策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機能康復的樞紐,做好心理護理可調動積極的心理因素。應針對性地制定老年病人的護理方案,根據病人文化程度,結合病情,耐心細致地講解治療和康復知識,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老年病人的孤獨和寂寞感,消除病人對手術的擔心及術后康復治療的顧慮,動員治愈的患者現身說法,從而解除患者思想顧慮。

2.1.2 便秘的預防:骨折患者臥床時間長,活動量小,腸蠕動減弱,易引發便秘。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富含多種維生素的粗纖維食品為主,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等,忌食酸辣、燥熱、最好不食油膩食物,以免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時注意適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

2.1.3 術前機體康復訓練:術前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使病人預先了解并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適應術殊,使病人積極主動配合,自覺按計劃進行康復鍛煉。術前康復訓練可以防止關節僵硬、防止或減輕肌肉萎縮、有利于局部腫脹的消退、有利于骨折對位的維持,同時有利于減少臥床并發癥,特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心理護理:注意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保持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制定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進行早期鍛煉。組織病人相互交流鍛煉經驗,以提高效果,保證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康復訓練。鼓勵病人出院后按計劃進行康復鍛煉。

2.2.2 術后機體康復指導:①術后回病房平臥,患肢抬高,呈外展位。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動或被動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②術后前3d,易引起并發癥,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及精神狀況,注意采取合適。術后6h可將床頭搖起至病人舒適為至,在病情許可下可指導病人做簡單的上肢運動。術后第1天幫助病人進行股四頭肌等張舒縮和距小腿關節屈伸練習。術后2d-3d,有CPM關節康復機,可用其輔助被動活動關節,幅度不能過大,先從0°到30°角度緩慢鍛煉,逐漸加大角度繼續患肢肌力訓練,在病人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增加髓、膝關節屈伸練習。術后4d-5d至出院,病情平穩,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離床活動。根據手術及病人恢復的情況而定,詢問病人有無不適,身體逐漸適應后,可以增加床邊步行練習。③3個月以后至1年內扶單拐輕度負重行走鍛煉,1年以后,如狀況良好可棄拐行走,但不能過度負重,不能行重體力勞動。

2.2.3 飲食指導和預防并發癥加強營養:老年病人因代謝率低,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加上胃腸功能減弱,對食物需求減少,因此要少量多餐,保證營養獲得。飲食上由術前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骨折后期治療宜通過補益肝腎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燉水魚等。

2.2.4 預防并發癥:加強術后管理,應注意加強切口引流護理,傾倒引流液時,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切口干燥,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繼續應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輸血、白蛋白,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切口愈合。注意觀察患肢有無明顯腫脹、紫紺、足背動脈搏動減弱、體溫升高等血液循環障礙現象,若發現已有靜脈血栓形成,則應停止強烈功能鍛煉,避免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等并發癥。翻身是預防從褥瘡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對年老體弱或長期臥床病人應鼓勵并幫助翻身及局部按摩,用溫水擦身,促進血液循環。骨突處墊氣圈及海綿,預防褥瘡的發生。

2.2.5 出院指導。生活方面:注意合理調節飲食,加強營養,保持適當體重;增加機體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活動方面制:定出院康復訓練計劃,請家屬督促患者認真實施。出院后要告誡患者3個月內避免側臥,最初6個月要避免盤腿、下蹲拾物,髖關節屈曲不能超過90°以免假體脫位。術后只有在臨床和x線都證實骨折已愈合時才能棄拐。完全康復后可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心理方面:針對老年人骨折后緊張、焦慮、悲觀、痛苦等多種情緒反應,有的放矢的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老年病人戰勝該疾病的信心。

3 小結

股骨頸骨折是較難治療的骨折,老年患者又有其特殊的特點,采取何種治療方法,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因人而異的選擇適宜的治療康復方案,以提高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小龍,孫洪偉,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體會[刀,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9,(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