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6: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臥床病人的基礎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骨科;優質護理;人性化護理
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也帶動了護理模式的完善。優質護理服務除了包括關乎病人身體健康的基礎護理,即以疾病為中心進行的護理活動以外,逐漸轉變為同時致力于病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為其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將醫療護理與病人心理及社會密切聯系,建立起新的護理模式。
外科骨科護理有其特殊性,優質護理有利于促進病人的恢復和減少身體殘疾等后遺癥的發生,病人康復過程中的優質護理,可以幫助病人達到最佳身心狀態,提高療效,促進恢復。
1 優質護理理念
外科骨科護理中的優質護理服務,主要理念是人性化護理。優質護理要綜合考慮醫療效果與病人反應兩個方面,是一種整體有效的、個性化的護理模式。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適感,以病人為中心,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和病人對醫療工作滿意度的提高。
護理質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醫患之間的溝通。外科骨傷病人多為意外事故,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與病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緒得到穩定,對于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順利進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導病人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在治療中,醫護工作者要熟練掌握基本技術,規范言行舉止,給病人足夠的尊重,用耐心的態度對待病人,樹立醫患之間的信任感。對于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要詳細向病人說清楚,疏導病人的情緒,消除病人的緊張情緒,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醫患溝通中要體現足夠的人文關懷,才能幫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療的信心,提高康復的效率。
2 注重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護理的效率、治療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護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這就要求護理工作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及技術。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臥床治療,護理中主要保障臥床病人的舒適度,一般術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臥,可以用柔軟物體墊高受傷的肢體,以減少壓迫。在輸液時,應考慮病人肢體的活動度,對上肢骨折的病人盡量采取下肢輸液,下肢骨折的病人盡量采取上肢輸液。護理過程中,手法要輕柔,除了利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護理技術之外,還要注重病人對護理的感受及評價,給予適當調整。骨折創傷處的疼痛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及情緒。醫護人員應該觀察病人的病情,綜合考慮,評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可以通過疏解情緒使其心態放松,必要是需給予止痛藥。因病人臥床無法運動,護理人員應當時常幫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導病人在保證身體不受損的前提下活動健康部位,促進血液流通,有利于促進康復進程。
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自身素質是優質護理的基礎,也是護理有成效的前提,基礎護理對治療效果有直接影響。外科骨科護理中的優質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在掌握骨科知識與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增進相關知識,做到規范操作、專業護理、合理溝通,提高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
篇2
【關鍵詞】老年人 并發癥護理 骨折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要求全社會更多地關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長壽的人隨之增多,但在社會發展,交通工業日益發達的同時,各類車禍事故也不斷增多,當這些不幸發生在老人身上時候,由于年老體弱,多數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一般情況下護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術后的病人,多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賴于他人的幫助,如何做好對老年病人的護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護理人員的責任義不容辭。下面概括總結了800例骨科老年病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
1 臨床資料
我科1992年10月~2008年10月份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800例,女320例,男480例。其中55~60歲300例,61~70歲280例,70~80歲220例。而從患病分類:頸椎病、頸椎骨折10例,腰椎狹窄、腰椎骨折100例。鎖骨、肋骨骨折140例,上肢骨折110例,下肢骨折240例,股骨頸、股骨粗隆間骨折200例。這些病例中長期臥床的占本科病人的70%,而這些病人有50%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靜脈曲張、前列腺肥大等。均治愈出院。
2 護 理
2.1 心理護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護理。當患者帶著病痛來到我院求醫,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護士、醫生、病人、病房。等待的各種檢查、治療、手術,他們大多數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喪失,有的表現煩躁、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上述心理狀態都不利于疾病治療,為解除病人思想負擔,使之積極配合治療,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們根據病人的經歷、文化素質、生活習慣、業余愛好、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等,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與病人進行親切的交談,護患之間相互溝通,信任我們并對自己的病情有所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2 老年人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多做解釋。操作時動作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2.3 營養護理。個別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給我們增添麻煩,為減少大小便次數,而控制飲食。這樣的病人應向其說明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其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暢,避免便秘。同時我們更應該周到的做好生活護理,盡量滿足其一切需要,不能表現出有任何厭煩的情緒,讓病人信賴我們,使患者信賴我們,使其精神傷得到安慰,為進一步配合手術、藥物治療打好基礎。
3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護理
3.1 警惕心、腦血管的并發癥。進入老年期循環系統發生明星的衰退,如心、腦血管硬化,心肌收縮相對減弱,心血管不能適應'正常時的應激狀態。加上創傷疼痛時的刺激、精神緊張,有潛在發病的可能,導致并發癥出現。此類病人,一經入院應引起重視,除進行各種檢查外,應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神智等體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發癥。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對減弱,一部分病人有煙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史。所以長期臥床及術后病人易發生肺部并發癥,如墜積性肺炎。因此病人進入院,要求不吸煙,講清吸煙對術后身體的危害性。鼓勵病人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動的做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在協助病人翻身時,拍擊背部使積痰易于排出,懼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應鼓勵他盡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以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炎發生。
3.3 褥瘡的預防。長期臥床、截癱或牽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因此病人入院后給予氣墊床、海綿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綿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協助翻身,并用50%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護理上一定要職責到人,每班檢查交班,護士長不定時抽查,人人重視,使大家認識到預防褥瘡的發生不是某個人的事,必須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責任到人,所有病例無褥瘡發生。
3.4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老年人因腎血管硬化,腎血流量減少而至腎功能減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隨著老化萎縮,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減少,尿道粘膜發生退行性改變,陰道Ph值相對增高,難以抑制局部細菌生長,細菌容易由尿道逆行進入膀胱引起感染;男性患者由于前列腺肥大均可以發生尿潴留,再加上臥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對長期臥床病人囑其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時覺困難,可以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導尿術的病人,按留置導尿的護理常規護理。
3.5 預防消化系統的并發癥。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減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療的,應警惕應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觀察腹部及大便情況,發現黑便及時報告醫生處理。長期臥床病人易出現腹脹、便秘情況,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3.6 靜脈血栓的預防。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壓、冠心病、靜脈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樣硬化,同時骨折時肢體活動明顯減少,下肢血流處于相對滯緩狀態,易導致老年患者術后發生靜脈血栓,危及生命。因此要鼓勵患者早期積極活動,如肌肉主動收縮于舒張活動的練習,被動肌肉按摩和關節屈伸等(術后1~4天,注意加強對肢體腫脹程度、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程度及感覺的觀察,術后下肢保持在外展中立外,同時將患肢抬高20~25,避免窩受壓及過度屈髖,以促進靜脈回流。
3.7 防止骨延遲愈合。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狀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運動量減少,骨細胞活動性降低,而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發生骨質疏松,骨質愈合時間明顯延長或不愈合。可以給病人服用鈣劑,進食高鈣食物,并用適量維生素D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4 指導功能鍛煉
4.1 機械運動是刺激骨細胞活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健康時其活動力就已經減退,一旦生病或手術后活動量就更加減少,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臥床期間,根據不同情況指導病人在床上進行活動。
4.2 骨折術后病人早期可活動健康肢體和傷肢肌肉做等長收縮及足趾的收縮運動。3周以后可以做傷肢的關節運動,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
4.3 在指導老年人作運動時要有耐心,同時不可過量,逐漸增加次數,不要使其感覺疼痛和疲勞,開始離床活動時一定要有專人扶助,注意安全防跌倒,保證功能鍛煉順利進行。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和2010年全國衛生會議精神以及我院關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精神,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進一步規范我病區臨床護理工作,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安全,便捷,溫馨的護理服務,我病區于2011年10月開展了優質護理活動。正式成為優質護理病區后,護士長首先組織全體護士學習衛生部相關文件,認真領會中心思想;然后根據我病區病種及收治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討論,大家集思廣益,制定出了適合我病區情況的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及管理模式。經過這幾個月全體護士的共同努力,我病區優質護理服務開展的井井有條,使病人得到了實惠,提高了病人及家屬的滿意度。
首先,我病區對原有的護理模式進行了改進。以前,護士只是機械地執行醫囑,輸液的只負責輸液,發藥的只負責發藥,對病人的基本病情及用藥治療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實施了優質護理服務以后,我病區采取了護士分組責任制護理的模式,將病區病人分為兩個大組,各設一名組長,下設兩名組員,各管兩個小組,6至8名病人,不僅細化了責任護士的工作流程,也對護理工作實施了逐級管理。這就要求責任護士要對自己所負責的病人從病情治療到生活護理方面了如指掌,由每位組長為組員制定周計劃,并監督組員是否按計劃執行相關護理工作,并指導本組護理人員完成醫療護理任務及危重癥病人的護理。實施分組責任制護理后,護士加強了巡視,注重了病情觀察,落實治療性護理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給病人全方位的護理。
其次是真正做到把護士還給病人,大力加強基礎護理的力度。我病區臥床病人較多,多數生活不能自理,加強基礎生活護理和晨晚間護理就更加重要。原來的洗頭擦身,剪指甲等生活護理多是由護工、家屬完成,現在是要求我們護士來完成,因為,在為病人進行生活護理的同時,由于護士對病人病情的了解,隨時可以在操作中觀察病情,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減少病人的痛苦。加強基礎護理更為一些無陪住的病人解除了顧慮,減輕其家屬的后顧之憂,讓家屬能夠放心的把病人交到我們手中。
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僅是為病人做好治療護理和生活護理,還要注重與病人的溝通。及時,有效的溝通不但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病人排解不良情緒,還能夠及時發現病人的病情變化及疾病進展的癥狀,隨時為醫生提供有利的資料以便及時調整用藥及治療。從入院、住院直到出院,護士都會和患者及家屬溫馨的交流,認真傾聽……雖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一個微笑,卻大大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
篇4
術后護理,術后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引流管的護理、基礎護理以及如何預防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等。
1 病情觀察
術后要對病人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特別要注意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的變化及患者瞳孔的變化,意識狀態的變化反映大腦皮層的功能情況,是判斷病情進退的重要標志。如發現雙側瞳孔不等大出現腦疝時立即報告醫生給予快速靜脈注射脫水劑,如20%甘露醇250ML。
2 引流管的護理
2.1 引流管的高度:血腫引流時,引流袋放置的高度應于頭位在同一水平或低于頭顱位置,利于血腫腔內的殘留積血不斷流出。
2.2 保證引流管的通暢:嚴密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管不能折疊、扭曲、受壓,如引流不暢,懷疑引流管被血塊或腦組織碎塊阻塞,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用空針輕輕向外抽吸。
2.3 詳細記錄引流液的量和顏色:術后引流液多為暗紅色,為陳舊性積血,如引流管內有新鮮血引出,應考慮有無再出血,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做好開顱止血的準備。
2.4 防止感染:每日更換引流袋,更換前先將引流管夾閉,引流管在末端用2.5%碘酊或75%酒精消毒后再接引流袋,引流管結合部用無菌紗布包裹,更換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改變患者頭位或搬動時也要夾住引流管,避免將引流管或引流袋內的引流液倒流入顱內,引起顱內感染。引流傷口處的紗布要保持清潔干燥,一旦污染要及時更換。每日進行室內空氣消毒,保持空氣新鮮,預防顱內感染。
3 做好基礎護理
3.1 做好安全護理,昏迷及煩躁不安的病人要及時加床檔,注意看護好病人,防止病人墜床、燙傷、凍傷等意外的發生,并且注意各種管道,如腦室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種管道,防止病人拔出而影響病情的觀察及疾病的治療,給病人帶來痛苦。
3.2 眼睛護理,昏迷病人常眼睛閉合不全,應避免引起角膜潰瘍,用生理鹽水紗布或凡士林消毒紗布蓋眼,每天滴0.25%氯霉素眼液3―4次。
3.3 口腔護理,昏迷患者往往張口呼吸,口腔內干燥,應根據PH值不同,用相應液體浸泡的棉球每天做口腔護理2次。
4 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4.1 消化道出血的護理:(1) 嚴密觀察病人的大便顏色、性質,如果發現有柏油樣大便或有異常血,應及時送化驗并通知醫生給予處理。(2) 密切觀察病人的腹部情況及生命體征變化,腹部硬度及是否脹氣,通過觸診、叩診來觀察,及時判斷是否有消化道出血。(3) 昏迷病人早下胃管,通過觀察病人的胃內容物能夠及時發現消化道出血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發現病人有消化道出血時,立即對病人采取禁食,用冰鎮生理鹽水500ML加入去甲腎上腺素200g每次20ML ,兩小時一次鼻飼,出血期間護士要注意觀察胃內容物,以此判斷出血情況,如出血停止,應給病人進細、軟、宜消化的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硬食物。
4.2 褥瘡的預防及護理 (1) 定時翻身,每2小時翻身一次,根據情況可縮短翻身時間,翻身時應避免托、拉、拽,以免損傷皮膚,每天定時洗全身,做好尿失禁的護理,保持床單元干燥平整,定時用活血藥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隆起處。盡早使用氣墊床,使身體各部位交替受壓,能很好的起到預防褥瘡的作用。(2) 加強營養,對長期臥床病人飲食護理很重要,飲食護理得當能增強病人的體質,增強抗病能力。長期臥床病人飲食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如瘦肉、雞蛋、牛奶、魚湯、雞湯、排骨湯,新鮮水果及蔬菜,特別是周身水腫的病人,更應該給病人進高蛋白的食物,能減輕水腫,從而有效的預防褥瘡的發生。
4.3 墜積性肺炎的預防及護理 (1) 引流,護士將患者床頭搖高30―50,床頭墊軟枕,且半臥位與臥位經常變換,引流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有時比應用抗生素更重要。(2) 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長期臥床,久病體弱,咳嗽無力,使痰液不能及時排出極易造成肺部感染,通過扣背,可以使痰液松動順利排出。正確的拍背方法是,患者取側臥位,護士一手扶住病人的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狀,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的輕輕拍打背部,每次3―3分鐘,通過拍背,使支氣管、細支氣管內痰液因振動而產生咳嗽反射,同時鼓勵病人進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氣管到大氣管,痰液隨即咳出。
篇5
【關鍵詞】飲食健康教育;骨折;應用分析
骨折患者經過復位后,在藥物和物理治療的同時,飲食營養調理也是促進骨科愈合的重要手段。飲食營養護理貫穿整個骨折治療及在家休養之中,不僅患者要配合而且家屬也要熟知骨折后飲食健康需求,這樣才能及時配合在院內和院外飲食護理,合理的飲食,良好的營養不但能促進骨折的早日愈合,而且能避免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細致的飲食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骨折患者及家屬對骨折階段飲食護理的明確性和重要性,對主動配合飲食護理起到了積極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20例均為本院2012年4月――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由我科一組責任護士對162例骨折骨折患者及主要照顧家屬進行個體化飲食健康教育并發放骨折飲食健康教育小冊。另外選擇飲食健康教育前160例骨折患者。飲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實施飲食健康教育組的方法。(1)基礎知識宣傳: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骨折后的飲食特點及骨折后康復治療中飲食配合的重要性。骨頭的生長需要膠原,鈣、磷及維生素C、維生素D,所以骨折后需要補充這些物質。(2)骨折各期飲食特點:①骨折早期1-2周內,由于骨折疼痛、腫脹、出血、活動受限[1]、臥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變導致病人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焦急從而抑制胃腸功能,導致腹脹、便秘、不思飲食等。所以骨折早期宜食清談、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D的食物,高能量高蛋白飲食有助于患者恢復元氣,高纖維素有助于胃腸蠕動,增加食欲,防治便秘減輕腹脹感。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食物有助于加速傷口愈合和骨痂連接。高熱量高蛋白食譜:稀飯、軟米飯、面包、淡水魚湯蛋類、豆制品、奶制品、瘦肉湯等。高纖維素食普:芹菜、韭菜、筍、白菜、蕨菜、黃豆芽、玉米、蘋果、棗、梨等[2]。高維生素C食譜:獼猴桃、鮮棗、草莓、山楂、柑橘、苦瓜、青椒、西紅柿、油菜苔、新鮮蔬菜等,高維生素D、A食物:魚、肝臟、蛋類、全脂牛奶、胡蘿卜等,骨折早期注意事項:早期宜少吃多餐,避免油膩,骨頭湯含有大量鈣,磷,早期不宜多吃。不宜消化脹氣之食物如糯米、土豆、紅薯、黃豆,蠶豆等盡量少吃。骨折病人突然臥床,非常不適應,大小便感覺很不方便,以致病人減少喝水,更容易導致便秘,因此,要鼓勵病人多飲水,還要增加有潤腸作用明顯的食物如蜂蜜,香蕉等。②骨折2周以后,患肢腫脹已消退,局部疼痛也減輕了,胃腸功能基本恢復,對于骨折臥床這個現實也慢慢接受,也適應了臥床,此時,飲食不必限制,鼓勵病人多進食,此階段,需要大量的膠原纖維來參與骨折的連接,損傷的組織需要大量的蛋白質,骨痂的形成也需要大量的鈣、磷參與,骨頭湯含有大量的膠原、鈣、磷,所以需要補充骨頭湯,骨折后,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都需要靠各種營養要素,因此,此階段,人體的消耗增加,此時的攝入的營養要大于消耗,人體所需要的七大類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水、維生素、纖維素都要保證攝入,增加蛋白質豐富,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肉類、禽蛋類、蝦皮、芝麻醬、甘藍菜、花椰菜、肝、豆制品、奶制品等[3]。多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口味以平時口味為主,減少辛辣食物。中期注意事項:中期避免偏食,機體需要大量的營養要素,要攝入各種食物,偏食就會導致營養失衡,中期也是最需要家人關心和愛護,家屬按照營養要求和病人適當的口味提供合理的比較全面的食物需求。不必太拘泥于民間的發物之說。③骨折四周以后,骨折進入臨床愈合階段,病人活動量增加,飲食結構連續骨質中期的飲食,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增加病人的體能,此階段能飲酒者,可適量飲酒,但有其它并發癥的,以及用藥階段不能飲酒。④特殊骨折病人的飲食健康教育。一是小兒骨折的飲食,小兒骨折愈合快,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更需要大量微量元素,所以可以早期補鈣,增加含鈣、磷、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禽蛋類、蝦皮、魚、肝、豆制品、奶制品[3]等,并多太陽,有利于鈣,磷的吸收。小孩骨折后的飲食健康教育主要利用圖片宣傳,通俗易懂,圖畫鮮艷,孩子好奇易記,主動配合飲食護理。二是有其它合并癥的骨折患者,特別是合并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冠心病、肝硬化等疾患的,要因人而異,在骨折飲食健康的基礎上制定各自不同的飲食需求,發放不同的飲食健康指南。三是老年骨折患者,老年人骨折愈合慢,需要時間長,所以為了早日促進骨折愈合,縮短臥床周期,飲食健康教育尤其顯得重要,飲食護理過程是老年骨折病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定要有來自家人的關心、呵護和配合,對于家屬,要定期進行宣傳指導,督查飲食是否合理,食物要軟硬適度,因人烹調,少吃多餐,耐心護理,利用圖片、文字反復講解,獲得老人和主要照顧家屬的重視和配合。⑤飲食健康教育方式以根據發放圖片,文字說明給病人一對一講解為主,配合廣播教育宣傳、黑板報、座談會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教育。
2結果
飲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骨折后的飲食認知情況和飲食配合有較明顯的區別。飲食健康教育前56.8%的患者對于飲食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吃好吃飽就可以了。99%的患者對于骨折各期的飲食要求沒有認識。一片茫然。80.3%的患者及家屬對于骨折后的飲食認識不足,認為是平時健健康康的,骨折了,飲食和平時沒有多大區別。只要多補點鈣就可以了。飲食健康教育后,98.6%的患者認為骨折后的飲食很重要,主動配合飲食護理的達89.2%,100%患者和家屬對骨折后需要吃什么飲食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骨折治療過程中按飲食需要實際配合的達不到100%,還是有13%的患者認為無所謂,16.7%的患者認為治療骨折的醫藥費用已經很高了,在其他方面能節省就節省,這其中就包含飲食。
3討論
3.1骨折患者住院周期長,臥床時間久,早期、晚期并發癥多。因此合理的飲食護理是保證病人營養,增強病人抵抗力,促進骨折早日愈合的必要保證,是縮短住院周期、避免臥床過久,防止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加強飲食健康教育宣傳。宣傳不僅針對我們的骨折患者及家屬,還要廣泛化、實際化,避免抽象、說教。由于飲食習慣受到種種習俗、文化、信仰、地域、民族、經濟基礎等影響,要改變其飲食習慣中不合理的成分,必須進行反復多次強化,護理人員承擔的飲食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4]。
3.3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感。避免一過性宣傳指導,完成任務式宣傳。飲食健康教育貫穿整個骨折治療過程,要反復宣傳、耐心指導、隨時督查。對于出院病人,要隨訪,追蹤。
3.4在骨折飲食護理中,與骨折家屬的配合、營養食堂的配合密不可分,因此飲食健康教育就要及時及早,反復多次,直到病人及其家屬盡力主動配合為止。家人的關心、耐心、愛護也是骨折患者的精神食糧,醫護人員也是精神食糧的倡導者和實施者,讓飲食健康教育發揮更強的作用,使病人身心愉悅地去接受飲食,主動配合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吳在德,主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4-751.
[2]章萍,劉珊珊.張建華.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1):919.
篇6
【關鍵詞】 骨科臥床病人;便秘;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nstipation of the sickb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80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in each; routine nursing was provided to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hile massage,antiseco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added to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Result 5 patients had constip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2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s Prop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KEY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onstip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便秘是骨科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一般在50%~70%[1]。其發病原因多與病人長期臥床,代謝降低,胃腸活動功能下降,飲食結構不合理等因素有關,給病人的生活、康復帶來不利影響。我院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外科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住院患者共計80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2~81歲;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15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骨折11例;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14例;年齡41~83歲;胸椎骨折9例,腰椎骨折13例,骨盆骨折6例,股骨骨折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按摩、飲食調護、排便訓練、心理護理、合理使用緩瀉劑等綜合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 按摩
病人取仰臥位,雙膝屈曲,腹部放松,盡量放松腹肌,右手掌平按在腹壁上,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方向反復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約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產生腸蠕動。1次/d,10~15min/次[2]。
1.2.2 飲食指導
(1)做好飲食知識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明白合理飲食對康復的重要作用,要求患者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富含維生素食物為主,蔬菜與水果均不少于250g/d。(2)多飲水:每日飲水在1000~2000ml之間,并養成良好飲食及排便習慣。
1.2.3 排便訓練
定時對患者進行排便訓練,早餐后按壓刺激括約肌,其目的在于重建排便機制。
1.2.4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軀體遭受的較大創傷,給其帶來嚴重的心理打擊,護理人員應定時進行心理疏導。
1.2.5 合理使用緩瀉劑
應遵循最小劑量、最短療程、最合理劑型原則。用藥前應詢問患者每天排便情況,如果發現3d未排便或有便意者可適當給予緩瀉劑。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便秘發生的例次。依據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中的便秘的診斷標:(1)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之間隔72h以上;(2)便質干硬,甚則如羊屎,或團塊,或大便并非干結而排出困難。并排除器質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腸實熱者[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2.0數據軟件包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便秘發生率比較,見表1。觀察組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后發生便秘人數5人(8%),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其便秘發生人數為27人(67.5%),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3 討 論
正常排便的必需條件為:飲食量及所含的纖維素適當,有足夠的水分攝入,胃腸道無梗阻,消化、吸收、蠕動正常;有正常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夠的力量協助排便。而骨科病人由于長時間臥床,活動不便,食欲降低,飲食結構差,攝入水分和粗纖維較少,導致腸內容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動,出現便秘。此外,手術使用麻醉藥,術后使用鎮痛泵,都會使患者腸黏膜應激性減退,腸蠕動反射功能障礙等,導致張力減退性便秘。再加上創傷因素導致排便習慣及姿勢發生改變,許多骨科臥床患者住大病房,白天不好意思在床上排便,經常有意識控制便意,使直腸失去對糞便壓力刺激的敏感性,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長,均會造成排便困難,出現便秘[4]。
研究證實:腹部按摩能起到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的作用。此外,便秘絕大多數是由于膳食纖維不足所致[5]。而有效的飲食指導是預防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有明顯加速胃腸運輸速度,維持正常菌群,保護腸上皮的作用[6]。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視。
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便秘發生率只有8%,遠遠低于對照組的67.5%,兩組相比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陽瀉偉,殷呂,李健.飲食教育預防骨科術后病人便秘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21.
[2]封志英.介紹一種指壓按摩解除臥床患者便秘的方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491.
[3]譚健.健脾通便湯配合按摩治療老年便秘65例[J].按摩與引導,1999,15(2): 26.
[4]陳淑紅.膳食纖維在長期臥床患者腸內營養中的作用.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6):257~258.
篇7
【關鍵詞】 橋式搬運法 臨床觀察 效果評價
在臨床上對病人進行各種輔助檢查,是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但對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臥床病人來說,搬動病人往往需要家屬和護理人員多個人一起配合,費人、費力。本文旨在探討橋式搬運病人方法的效果評價,現報告如下:目前我們科搬運患者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教科書上的三人或四人搬運法。二是橋式搬運法,是結合北京天壇醫院的先進經驗和我科實際情況自主設計的。從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采用這兩種搬運法,擬用隨機抽樣方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為橋式搬運病人法,對照組為一般搬運病人法。通過對上述兩種方法安全效果進行比較作出評價,本研究安全可靠,是搬運臥床、危重病人一種省時省力的好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30日我科住院的臥床病人200例。其中男136例,女64例。納入標準:凡年齡在14歲至80歲的昏迷、偏癱、臥床、制動和神經外科術后的病人。病情根據格拉斯哥(GCS)評分為標準[1],8分以下為重型、9-12分為中型、13-15分為輕型。體重根據我科實際情況50kg以下為輕、50-70kg為中、70kg以上為重,
1.2方法 本設計以隨機抽樣方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2組,其中對照組100人,實驗組100人,對照組采用一般搬運法,即《基礎護理學》中講的三人或四人搬運法。實驗組為橋式搬運法。
1.2.1橋式搬運法
1.2.1.1橋式搬運法滑板的制作
橋式搬運需要一塊滑板,其規格為76×48×0.8cm的兩塊三合板通過合頁鎖連接起來,可以折疊,方便拿取。外用防雨布做罩以增加滑度減少阻力,達到省力的目的。
1.2.1.2橋式搬運法平車的選擇
平車為可升降車,鋪為硬板床并兩側帶有防護欄及剎車,可以抬高頭部30°,適合神經內、外科及骨科病人檢查。
1.2.1.3橋式搬運法的操作步驟
從病床搬運至平車的方法:移開床旁桌椅,松開蓋被及床單。操作者將滑板的1/2插入床單下,使患者平臥于滑板上,將可升降推車緊靠床邊,固定剎車,防止平車移動,高度調節低于病床2-4厘米,滑板的另1/2放置在平車一端。兩名搬運者一人在患者側,一人在平車側,平車搬運者使用適宜的力量拽動床單,利用滑板的滑動作用,將患者移向平車中央,再抽出滑板.然后將平車升高至80cm。
從平車搬運至病床的方法:操作者將滑板的1/2插入平車下,使患者平臥于滑板上,將升降推車高度調節高于病床2-4厘米,其余方法同上。
2 結果
本試驗通過對200例患者應用2組搬運方法,經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對比結果如下:
2.1實驗組搬運患者100名,均由2人操作。在搬運時,患者無論是清醒還是昏迷狀態均無需個體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在搬運時對患者造成的肢體傷害。對照組搬運患者100名,均由3-4人操作。在搬運患者時,由于一些患者神志清楚難免自行運動,試圖配合搬運反而在無意的情況下傷及傷肢。
2.2兩種搬運方法對搬運時間、墜床、導管脫落、液體外滲的影響,
2.3經過計算,橋式搬運患者的過程為1-2分鐘,一般搬運法為2-3分鐘,橋式搬運法比一般搬運法節省搬運時間,為臨床搶救病人贏得了時間。
3 討論
臨床上大多數病人因病情需要而進行一些常規的搬動護理工作。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重超標的病人不斷增加,用一般搬運法,使安全平穩為前提地搬運病人非常困難,由于施重點過多,對于病情較重及各種管道過多的病人,容易導致導管脫落及液體外滲[2]。其次如脊柱損傷和后顱窩開顱術后的病人不能保證軸位搬運。
橋式搬運法在搬運急診搶救病人時,快速平穩安全有序,為手術或搶救贏得了時間,在搬運一般病人時不需要病人自己配合移動,使病人更有安全感和舒適感。
試驗組即橋式搬運法[3],首先要配備可升降推車,利用特殊的光滑材料作外罩,利用兩者之間的高度差和平滑移動幫助病人平穩、安全地達到過床或移位的目的。橋式搬運主要用于臥床病人,適用于病人在病床、平車、手術臺、各種檢查臺之間的換床、移位等。橋式搬運的使用減輕了病人被搬動的痛苦,避免在搬運病人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提高了搬運病人的舒適感和安全平穩性,從而避免了導管脫落及液體外滲的發生,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同時極大地降低護理人員搬運病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上述方法的驗證,我們認為,橋式搬運病人法較一般搬運病人法省時、省力且安全,病人舒適。
參 考 文 獻
[1] 吳承遠.主編.臨床神經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8.
篇8
臥床病人的床單位設置應盡量考慮病人的方便、舒適、安全等條件,床的寬度,視病人的病情需求、生活習慣等而定,通常較一般用床寬10~30cm,床旁應留有放日常用物(如眼鏡、手表、收音機、梳子、小鏡子、痰杯等)之處。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鏡子,可提高臥床病人生活的情趣,看到居室周圍的環境,擴大視野,通過反光鏡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走進居室內的客人,使病人建立生活的信心,渡過由臥床帶來的困難。
2.基礎護理
(1)晨間護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環和保持口腔衛生,使病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于預防并發癥;能通過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為診斷、治療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內容包括:口腔、臉、手、足、皮膚、床單位的清潔,以及頭發梳理(男病人剃須)和按摩受壓處。
(2)晚間護理:可使病人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在晚飯后為病人作一次晚間護理。內容包括:除重復晨間護理內容外,給病人擦背與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沖洗會陰、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狀應與指尖相同,足趾應平剪,剪后應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鋪.注意保暖。
(3)協助病人進餐:先排尿、洗凈雙手,用棉被或大枕頭托注病人腰部,雙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協助病人進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對于不能取坐位進餐者,可采用側臥位進食方法。
3.長期臥床病人主要合并癥的家庭預防護理
(1)主要合并癥: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瘡、靜脈血栓炎和繼發功能損害。
(2)家庭護理中的預防
1)預防功能損害的擺放
A.預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稱垂足畸形,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預防跟膽攣縮。冬季保暖時,應注意到棉被對足部壓迫,可用支架或干凈硬紙盒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和幫助病人鍛煉踝關節,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B.膝關節畸形的預防:膝關節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過度伸展(膝反張),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次去墊平臥,防止膝關節屈曲攣縮。
C. 肩、髖部關節預防
a.平臥:肩關節下方放墊子,以防止肩關節脫位;腿、臀外側放毛巾卷,防止夠關節外展、外旋。防止床墊太軟,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長期處于屈曲位而發生屈髓畸形,一旦病人可以離床站立時,身體的額關節屈曲而不能站立。
b.偏癱病人健側臥:患側上肢內收于胸肘下放置墊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墊子;背后放置枕頭,防止軀干痙攣。
C.偏癱病人患側臥:患側上肢伸展位,健側上肢屈曲于胸,患側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墊子。
d.半坐位:兩臂離開軀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墊子,防止肩關節內收畸形8)。
D.運動鍛練:防止關節僵直、肌肉萎縮、廢用性變。
a.被動運動;病人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進行床上被動操的鍛練。
方法:各關節(上肢:肩、肘、腕、指各關節;下肢:髓、膝、踝、趾各關節);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動順序由大關節至小關節;運動幅度(屈、伸、旋)從小到大;時間:各關節各方向運動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緩慢,手法輕柔,循序漸進同時配合按摩。
b.主動運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鍛練。因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是保持關節軟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預防關節面發生退行性變的有效方法。
運動內容:上、下肢各關節:按照生理活動范圍,鼓勵病人積極活動,作產L操;手關節: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關節: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屈活動。并經常保持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書寫、用筷子進餐等動作
4.口腔護理與預防呼吸道感染
臥床病人體弱、免疫力減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減低或減退,易發生吸入性、墜積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途徑之一,口、咽部細菌的吸入是產生細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徑。
口腔護理中,要注意到刷牙與漱口的關系。對于臥床的病人,有時漱口比刷牙顯得更重要。因此,要求臥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飲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難的病人(中風、腦癱、口腔內腫瘤術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飲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時社區護土需親自做或指導家屬做口腔護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約10ml)溫開水用水沖洗牙齒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潔牙齒面上和牙縫內的殘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將齒面、縫內刷出的殘留物通過漱口,清出口腔(徹底清潔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漱口,刷牙漱口后應飲一到二口溫水,以沖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將該部位的細菌總數的數顯減少,是將細菌稀釋后吞咽至胃內由胃酸殺滅。夜間排尿后最好也能飲一到兩口溫開水,易感兒童及老人外出活動時間過久,回家后也應先漱口,再飲l~2口水,目的同上。如遇疾病限制飲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飲水總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飲水,達到清潔口腔、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5.皮膚護理防止褥瘡
對于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定時翻身和有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付以表格讓執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夜間翻身可根據家屬或照顧者睡眠習慣,安排翻身時間,如家屬晚11點睡覺,可在睡前給病人翻身,晨2點前家中誰起夜,由起夜者再為病人翻身一次,5點前給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病人飲溫開水l~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
對于在床上能活動的病人,視病情和耐受情況制定和指導自行翻身的護理計劃。計劃要切合實際,訓練要循序漸進。方法;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飯前、午睡前后、夜間睡前的排尿時間進行翻身。夜間葉根據睡眠習慣和排尿次數增加1~2次。
6.大小便失禁病人的護理對策
做好心理護理必不可少(病人和家屬),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齡、病情、失禁的原因、時間(晨間、晚間)等,根據分析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
篇9
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多數原來已經存在的骨質疏松、骨關節疾病、肌肉萎縮等各種老年慢性疾患并伴有反應遲鈍,極易因外力發生骨折,骨折后即失去自主能力。骨折創傷不但加重了老年人本來的健康功能低下,而且也加重了病人原有的疾患,兩者互相形成惡性循環并迅速發展,隨之發生各種并發癥。我們針對老年骨折病人長期臥床、恢復緩慢、易出現各種并發癥的特點,在工作中注重老年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有效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康復。
1 健康教育前的評估
通過與病人溝通收集基礎資料,分析病人狀況、病情、病人實際情況,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對疾病的認識 責任護士應根據病人的病情適時做好心理護理,了解病人疑慮,介紹同種疾病康復病例,有機會時可讓康復者與病人直接交談,客觀地向病人介紹疾病的有關發展過程及預后知識,消除病人不健康意識,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來接受治療與護理。
2.2 合理用藥 對需要用藥治療的病人,應向病人講解藥物的劑量、用法及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合理用藥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達增效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同時要預防病人亂用土方、秘方等,以免影響治療、護理計劃,延長病程。
2.3 飲食指導 讓病人明白合理飲食對疾病康復的重要作用,并根據病人不同情況進行正確指導。經常指導病人做好飲食調整,可減少臥床老年病人腹脹及便秘的發生。
3 針對性防護對策健康救育
3.1 預防并發癥
3.1.1 預防壓瘡大部分骨折病人長期臥床、制動、臥硬板床、使用牽引架、固定架等,極易發生壓瘡。應建立皮膚護理卡,每2小時用紅花酒精按摩皮膚受壓處及骨隆突處,促進血液循環,責任護士操作后簽名,班班交接,保持連續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干燥、無渣屑,防止便器損傷皮膚等。并教會病人及家屬增強預防為主的意識。
3.1.2 預防肺部感染長期臥床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要定時叩背,教會病人有效咯嗽、排痰,以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1.3 預防泌尿系感染骨折臥床病人易發生泌尿系感染,應囑咐病人多飲水,不要因怕排尿不方便而不敢飲水,大量飲水對預防泌尿系感染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女性老年病人每次便后應用溫水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減少細菌入侵機會。
3.2 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分為早期床上主動或被動功能鍛煉。向家屬及病人說明功能鍛煉在疾病恢復中的重要性,并教會其功能鍛煉的方法、運動量、開始時間等。正確的功能鍛煉能預防廢用性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畸形等并發癥。功能鍛煉的關鍵是護士要教會病人功能鍛煉的方法、運動量、開始時間、具體鍛煉部位等,并鼓勵病人要有毅力。
篇10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1(b)-132-01
我們對28例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康復護理,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例28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發病年齡40~60歲8例,60歲以上20例,男22例,女6例。
2康復護理內容
2.1 疾病知識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冠狀動脈血流突然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部位心肌發生嚴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性損傷和壞死。臨床表現為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肌梗死后相關的全身癥狀[1]。急性心肌梗死常在飽餐或高脂飲食,體力及情感負荷增大,用力排便時,以及睡眠中發生。
先兆癥狀:①多數病人發病前數日出現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表現。②心絞痛發作時間長、更頻繁、更劇烈、硝酸甘油療效差。③疼痛時伴惡心、嘔吐、頭昏、大汗、心悸,可伴血壓明顯波動。
癥狀:疼痛、胃腸道癥狀、心律失常、低血壓和休克、心力衰竭等。
2.2護理知識教育
2.2.1飲食起居指導指導患者攝取低脂肪、低膽固醇、少糖低鹽、適量蛋白質、高纖維食物;飲食不能過飽,少食多餐,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2.2心理護理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半數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會出現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衰竭效應,表現為消極被動,社會活動少;因為心臟受損對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感到非常悲哀,入院后因為家屬、親友的探視受到限制而感到孤獨無助。
由于心理社會因素的刺激和疾病本身的影響,心肌梗死患者常有情緒穩定性差,暗示性高,對自身行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點,因而出現消極的情緒反應,只有建立良好的生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形成身心方面的良性循環,身心積極效應互相促進。為了達到有效的心理調適,護士應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熟知患者的心理活動和病情變化,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
2.2.3健康教育適當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進行冠心病有關知識的教育的同時,教會患者在各種情況下如何調控休息和活動量,協助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和支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心身修養環境,積極配合治療,并定期復查;指導患者維持理想體重、戒煙戒酒,預防便秘,酷冷、炎熱的天氣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緒穩定,避免觀看體育比賽和驚險電影等刺激性強的節目等。
2.2.4康復運動指導 傳統醫學認為心肌梗死急性發作一周內應絕對臥床休息,但越來越多的醫學報道討論研究早期康復活動可縮短住院天數,病人舒適度增加。從心臟康復角度考慮,應該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讓病人懂得臥床時間長引起的不良后果,如情緒不佳、食欲減退、腹脹和排便困難等。應向患者提出,在醫生護士的指導下適當運動循序漸進地參加鍛煉,可以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梗死癥狀等。如入院后1~2 d臥床,4~5 d取半坐臥位,在病人心電圖穩定,沒有胸痛的情況下進行早期康復運動,包括腹式呼吸、足部旋轉和伸展。6~7 d被動肢體運動,7~10 d可逐步起床站立,原地踏步,室內散步;11~12 d增加室內步行時間;13~14 d步行速度可稍增快,進行各種檢查,準備出院。出院后鼓勵病人在不感疲倦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氣功、太極拳等健身運動,以增強體質。
3康復護理方法
3.1直接與病人交流
收集病人第一手資料,了解病人的心理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個性化護理,指導時語言應簡單,通俗易懂。
3.2書面交流
制訂疾病知識小卡片,發放給病人;制訂標準護理計劃和標準護理教育計劃,上面列出心肌梗死病人常見的護理問題、措施、注意事項等,護士只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在符合的欄內打勾即可,然后及時評價、修改、補充。
3.3示范、督促、協助
3.3.1示范 如腹式呼吸、足部旋轉和伸展,肢體被動運動等,都應認真向病人示范。
3.3.2督促心肌梗死病人往往害怕疾病復發,不敢活動,趁醫護人員不在,就不做康復運動,這就需要制訂病人運動計劃,督促病人及家屬按計劃運動。
3.3.3協助心肌梗死病人在開始每做一個運動時,都應由護士在旁協助,一方面給病人安全感,另一方面可防止意外發生。
4結果
2例因為梗死面積大,死于嚴重并發癥,其余26例患者均平安出院,住院天數14~28 d。
5小結
心理護理和早期康復運動對心肌梗死的恢復奠定了基礎;而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又對心肌梗死的康復起到了促進作用。康復護理大大縮短了住院天數,提高了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遠厚.急性心肌梗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