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床病人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臥床病人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臥床病人護理措施

篇1

1預防壓瘡的措施

1.1入院評估是預防壓瘡的首要問題:我院從2008年開始實施入院評估,對于神經內科臥床病人來說,皮膚的評估最為關鍵,要求各班護士對班內新入院病人一律進行壓瘡風險的評估,一般從病人的精神狀況、活動能力、移動能力、大小便失禁等幾方面評估。針對病人壓瘡的風險因素來制定具體的預防措施。資料表明壓瘡多在護士未采取預防措施的病人中發生。83%的臨床褥瘡發生在疾病的早期[1]。

1.2難免壓瘡病人的預先報告制度:從2008年我院護理部規定,病房護士對高危病人采取預防報告制度,個別高危病人經采取預防措施,仍難免發生壓瘡應及時報告護理部,說明病人的情況及采取的預防措施,建立預先報告制度,由原來的發生壓瘡事后報告改為難免發生壓瘡的病人預先報告,醫院管理考核目標壓瘡發生率為“0”,但根據病人個體差異不發生壓瘡是不可能的,大小便失禁、無移動能力、活動能力、高熱、營養差、皮膚彈性差等病人,即使每時每刻認真護理,也避免不了壓瘡的發生。因此,要培養護士的預見性,能確認壓瘡的極高危人群。采取預先報告制度及相應的護理措施,將壓瘡發生減少到最低。

1.3加強壓瘡高危病人的管理制度:神經內科臥床昏迷病人多,壓瘡風險大,因此,要加強臥床患者的床頭交接班制度及翻身記錄,目前對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有很多,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醫院,甚至不同的病房就有不同的方法。根據病人個體差異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護理,如:病人采取什么臥位,多長時間翻一次身,皮膚壓紅的護理,皮膚壓瘡的護理,尿失禁病人的護理,昏迷病人的皮膚護理,夜間睡眠病人的皮膚護理等,因此,要嚴格評價收集到的證據,質量小組組織學習探討,應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采取對癥護理。

1.4加強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及責任心:神經內科臥床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在護理方面比較棘手,加上剛剛畢業的護士缺乏護理經驗,大部分又是獨生子女,怕臟、怕累、有惰性,因此必須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教育,提高責任心也是預防壓瘡的有效手段。

1.5合理應用工具也是預防壓瘡的必要手段:根據臥床病人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工具來預防壓瘡的發生,比如,神經內科昏迷患者2-3h輕輕翻身1次,應用糜米褥子,充氣式床墊來緩沖壓力,尿失禁患者使用假性尿管、接尿器等避免皮膚的不良刺激,出汗病人給予溫水洗浴,撲上爽身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皮膚壓紅時禁止按摩,按摩壓紅局部的效果徹底相反,實際上損傷皮膚組織,因此皮膚壓紅避免繼續受壓,外涂酒精或紅花油,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護士應總結經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達到提高認識,豐富知識,促進學術水平的交流和護理質量的目的[2]。

2效果

2.1通過以上壓瘡預防措施的實施,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2008-2010年1月,極高危險病人報15例,年齡65~93歲,高危狀態持續,其中3例病情加重死亡,其余12例均未發生壓瘡。

2.2通過對患者入院評估,提高護士的預測能力。在未實施入院評估前,病人壓瘡時有發生,對壓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使壓瘡預防有科學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壓瘡預防的主動性和責任心。

篇2

【摘要】:探討護理在骨科病人中的應用,研究護理學在骨科臨床上的不同特點,增強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通過良好的護理有效的緩解病人的各種不良情緒,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充分重視其心理狀態,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緒調解到最佳狀態,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復。本文介紹了對骨科病人的護理內容,并重點闡述了心理護理。

【關鍵詞】:骨科病人;心理護理;措施

1 引言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轉變的時候,護理的理念也在改變。“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是新型醫療模式的核心。表現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將人性化護理融入到醫療護理的全過程中,在對患者疾病護理的同時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務,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種服務,使病人有一種溫馨感、親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復。現代管理理論認為,服務體系的邏輯起點是人的需求,邏輯終點是為人服務。骨科病人多數為突然遭受外界各種意外,而導致骨傷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劇烈的疼痛和關節肢體活動受限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沖擊,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穩定程度,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

2 骨科病人的護理內容

2.1 飲食護理

骨折后由于傷后氣血失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中醫素來有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所以疾病的調護重在飲食的調護。在飲食調護過程中,應采取不同的調護方式選擇氣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調養。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長、修復均依賴腎精滋養和腎陽推動。故以補腎精的食物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燉鱉。氣血虛加入適量黃精、黃芪、當歸以調補氣血。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強弱,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以強筋壯骨,補養氣血促進骨折愈合。

2.2 對發生便秘的骨折臥床患者的護理

2.2.1 骨折臥床患者發生便秘原因

臥床時間長。患者臥床時間長是導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臥床患者便秘多屬于因結腸或直腸的生理功能障礙而引起。骨科臥床患者多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創傷和手術,臥床的時間長,活動受限,加上使用鎮痛泵,使患者腸黏膜應激性減退,腸蠕動反射功能障礙等,導致張力減退性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變。排便方式的改變也是骨科臥床患者發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時,結腸遠端的直腸縱行肌收縮,使直腸變短,消除了結腸遠端和直腸之間的角度,直腸內壓力升高,肛內、外括約肌舒張,同時膈肌下降到深吸氣位置以增加腹壓,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縮,大便時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壓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氣增加腹壓,骨科的臥床患者多因急診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訓練,加上術后制動時間長,排便方式改變,使多數人不習慣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個結腸的活動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減弱或消失而導致便秘。

2.2.2 護理措施

加強健康教育。加強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建立排便的習慣,對長期臥床患者應針對病人,采取早預見性護理。術后注意觀察有無腹脹,腸鳴音是否正常。腸蠕動減弱者要暫禁飲食。護士要把預防便秘的問題作為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訓練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飲食、飲水計劃。給予足量的維生素飲食,增加適量的水果和蔬菜。對急診手術的患者也要及時告訴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預防方法。

適當使用藥物或其他治療。對術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時采取措施,如服用胃腸動力藥或緩瀉劑等,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適量的緩瀉劑,排便當日清晨空腹飲熱茶大約300ml,以刺激腸蠕動,有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長期使用瀉劑或灌腸排便的習慣。

2.3 加強病區安全管理

病區陽臺外面設防護欄,病區走廊內設置扶桿供年老體弱者扶助,地面不可太濕,衛生間有防滑警示。小兒、老年患者要有陪護、睡眠時加床欄防護。定時檢查評價呼叫系統、地面、病床、床欄、輪椅、平車衛生間等環境設施、病人行走路線扶手的穩定性、拐杖、助行器、夜間照明等各個環節,發現并解決各種隱患問題。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各種安全管理制度、風險預案并抽查。檢查目標患者有無掌握預防意外跌倒、墜床的方法。對于行動不便者將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盡量保持衛生間、開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識,以防摔倒。骨科患者除治療要求絕對臥床休息外,對于四肢骨折或損傷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濕滑時易發生摔傷造成骨折再折,造成醫療糾紛。

2.4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作為一種重要的護理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它貫穿于病人住院的全過程,能較好的解決病人的負性情緒心理問題,起到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為意外損傷所致,突然使其強迫性臥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難以接受,傳統的護理有時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滿足患者的治療和生理需要外,加強心理護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時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全過程,盡快得到康復。

篇3

【關鍵詞】水袋;褥瘡;實驗研究;護理

褥瘡是皮膚組織長時間處于持續壓迫狀態形成的。其實質就是壓迫性潰瘍,是因神經營養功能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營養不良而發生的一種軟組織壞死現象,是長期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養,時間過長不注意翻身和護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發生褥瘡,由此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護理長時間臥床休息且易發生褥瘡的骨折病人成為我們護理中的重點。臨床中預防褥瘡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氣墊床。但氣墊床舒適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開始使用水袋預防褥瘡,舒適度高,靈活度大,取得了護理計劃的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骨折需臥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齡45歲,平均臥床時間14天;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臥床時間13天。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方法

2.1分組方法: 將100例臥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氣墊床組)50例,實驗組(水袋組)50例,都進行常規的護理,觀察時間都為兩周。

2.2對照組病人給予氣墊床預防褥瘡,給以常規護理措施。

2.3實驗組病人給予水袋預防褥瘡。

方法一:將一次性乳膠手套裝水大約至2/3滿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壓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撐的作用。在手套頸部打上死結,一定要系緊避免水外滲。方法二:市面上也能買到水袋,將準備好的水袋分別由兩個或者三個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單包裹嚴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墊子,將其放在骨突兩側。同時為了滿足病人的舒適度,可以將準備好的水袋加熱到成人體舒適的水溫,放在骨突部位兩側,同時也應該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天氣情況和室內溫度等來調整水袋的溫度,如果水袋的溫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燙傷,而太涼則起不到促進局部組織的血運循環的作用,并且還有可能將病人的褥瘡加重的后果。

2.4效果評價:按照褥瘡評價標準進行觀察兩組病人褥瘡的發生情況,比較兩組病人使用兩種方法的舒適感體驗,以010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

2.5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t檢驗,以P

3結果

表1兩組病人褥瘡發生率及舒適感測評結果(n=100)

4討論

4.1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發生的原因及機理:長期臥床患者體力極度虛弱、氣血虧虛,又因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失暢,加之護理不當,致位于體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間的皮膚組織,甚至肌肉,因持續受壓,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腐脫而形成的潰瘍。骨折臥床病人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性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是臨床常見并發癥之一。褥瘡本身不是原發疾病,大多是原發疾病未經良好的護理而造成的損傷,加重病情,延緩病程,嚴重者可一起敗血癥。褥瘡好發于受壓且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骼隆突處,以及皮膚皺褶處,同時與臥位有著密切關系。褥瘡發生的原因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濕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營養不良或者水腫、感覺與運動障礙或者受限制病情、醫療護理措施的使用不當和護理過程中的不正規操作和翻身過程中用力過大造成皮膚破潰等等有關。都是造成臥床的骨科病人發生褥瘡的原因。

4.2基礎護理:隨時保持患者床單元清潔、干燥、平整,傷口滲液、滲血者應該及時跟換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氣墊床氣體的飽和,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應盡量使患者全身放松,減小心里壓力,除患側肢體制動外,指導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動水平移動更換,增加肌力恢復,指導家屬每隔1h2h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鐘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3水袋及氣墊床對預防褥瘡的作用及護理: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水袋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發生褥瘡的作用效果中與使用氣墊床的效果比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水袋預防褥瘡仍應注意加強觀察護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種骨骼牽引、石膏托固定、夾板固定的病人只能處于平臥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處,每兩小時更換一次部位,將骨突出處懸空。在肢體與肢體之間的骨突也應高度重視,需要用水袋墊在其肢體的骨突部位兩側,以防褥瘡的發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軟枕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切觀察受壓部位的血運情況外,還應注意水袋的質量,隨時注意水袋有無滲漏現象或者其他的問題,防止水袋內的水流出影響病人的病情,增加并發癥的發生。而氣墊床對有些部位不能夠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間,加上氣墊床的材質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時特別是體虛或者肥胖患者長時間臥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氣墊床的透氣性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時的排除,引起并發癥的可能,同時也間接性的增加了護理時間和難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傷口、小關節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膚組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護理。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的作用中與使用水袋組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的作用相似。但對照組病人對使用氣墊床的舒適感體驗與實驗組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5小結

綜合來講褥瘡的好發部位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營養不良、感覺與運動障礙、醫源性有關。水袋靈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來靈活性大,隨著而變化,適用于各種骨折長時間臥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組織皮膚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加快、減少局部組織持續長期受壓造成的缺血、缺氧、壞死現象,改善了骨科臥床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皮膚長時間的受壓,消耗大量的營養而引起軟組織皮膚壞死潰爛,大大改善了護理的工作量和護理質量,適合于各種長時間臥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適,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優點,適合各層次醫院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臥床病人;壓瘡預防;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08-02

壓瘡學名褥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得不到及時緩解,遭成受壓部位組織缺血缺氧,循環障礙,出現皮膚破潰或組織壞死。是長期臥床病人嚴重的并發癥和致死原因。目前壓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四種,即壓力、剪力、摩擦力以及潮濕,另外非壓力性因素如感覺消失、嚴重營養不良、組織灌注不足、年齡體質,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壓瘡的原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社區服務站服務范圍,并在社區建立了住戶檔案,要求家庭病床護理指導的患者42例,其中,由于腦血管意外遺留后遺癥患者19例,由于外傷導致截癱病人11例,骨股頭骨折6例,腰椎骨折5例,腦瘤術后形成植物人1例。最大年齡88歲,最小年齡65歲。平均年齡76±0.5歲。男29例,女1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責任護士均有護師以上資質護師擔任,建立家庭病床指導方案。定期進行護理干預講座。①建立護理干預小組。選擇家屬代表參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征得家屬同意,耐心聽取病人或家屬的主訴,以及他們要求到達的護理質量和高度。建立疾病檔案,注意原發病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壓瘡只是在原發性疾病的并發癥,早期預防會取得很好的效果。②認知干預:從醫學、人體力學、解剖學、心理學的角度全面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壓瘡知識,以及預防壓瘡的臨床意義、目的、方法、預后、以及對原發疾病的影響。③行為干預:根據危險性標準評分法評出高危病人、一般病人;完全不能自理病人和半自理病人;認知清楚和認知模糊病人;自覺配合病人和不合作病人;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干預方案,要求清醒并且合作的病人參與進來和責任護士一起共同擔當護理任務。高危病人加強皮膚護理和營養護理。頸椎骨折需要牽引的病人,頭下放海綿墊,頸下放液墊。胸腰椎骨折在骨折處放軟枕,截癱病人嚴格2小時翻身一次,可購買骨科專用床,教會病人抓住吊環抬起臀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側臥病人保持與床鋪成45°角。對于瘦削病人,骨骼隆突出墊氣圈或海綿墊,加強營養,不能進食者,鼻飼或者靜脈外營養。④家庭干預:組織家庭成員護理干預學習班,講解預防褥瘡的重要性和方法。讓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進行主動或者被動的翻身動作,進行骨骼隆突出特殊保護,看到皮膚局部發紅時,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的發生。

2 結 果

參與調查和護理干預的42例病人,1例出現皮膚發紅外,經過及時處理后好轉,其余41例經過護理干預指導后,沒有出現壓瘡的發生,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3 討 論

3.1 壓瘡形成的內外因素 內因:長期臥床病人神經系統失去了皮膚敏感性,對冷熱刺激反應不靈敏,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感覺系統減退或消失。血管運動功能喪失或減弱,血管表現出在收縮時蒼白缺血,舒張時血液瘀積,血液緩慢,皮膚呈現紫紅。外因: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沒有得到及時的緩解,周圍組織出現紅、腫、熱、疼,如果此時不能解除壓迫,局部皮膚由瘀血紅潤期到炎潤期,及至到潰瘍期。如癱瘓病人、偏癱病人、骨折病人等。摩擦力和剪力也是形成褥瘡的原因,由于長期臥床,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調節紊亂,皮膚組織營養不良,抵抗力減弱,輕微的摩擦也可能產生阻力,皮膚與床單之間形成摩擦阻力,導致褥瘡的發生。

3.2 壓瘡的預防 預防褥瘡要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勤擦洗。勤翻身、勤按摩是預防褥瘡最經濟最簡單的方法。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酌情1-2小時翻身一次,建立床頭翻身卡,記錄翻身時間和次數。按摩骨隆突出,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禁止按摩,避免因用力不當造成新的損傷。勤整理是指床鋪的整理,要保持床單無褶皺,無碴硝,床單潮濕時要及時更換,避免潮濕的刺激。勤擦洗,要幫助患者洗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床鋪干燥整潔。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增加營養,增加身體抵抗力。

3.3 壓瘡的護理 一旦發現有褥瘡發生的可能,及時采取護理措施,局部用50%乙醇按摩,在骨骼隆突處墊氣圈,或改用氣墊床,及時解除局部組織的受壓。增加翻身次數,整理床單元,避免潮濕和渣滓污染皮膚。對已經出現破潰的傷口,要給予保護,局部涂抹凡士林,用慶大霉素或者金霉素軟膏涂抹,瘡面有感染時可以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涂黃連紗布條覆蓋。瘡面潰爛化膿者用雙氧水沖洗,同時用凡士林紗布覆蓋。近幾年治療壓瘡的藥物和方法越來越多,如果條件合適的可以用遠紅外線照射治療、氧療等。

3.4 健康教育 建立一個由病人、護士、家屬陪護共同參與的護理小組。認識壓瘡的形成原因、危害、預防措施等知識,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護理干預方案,指導病人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肢體擺放在功能位,早期開始功能被動鍛煉,活動遵循“從小到大、先輕后重、先下后上、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自理者需進行被動鍛煉。指導陪護要經常和病人溝通,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強調床鋪整潔的重要性,講解護理技巧、翻身技巧、以及減壓墊的使用和作用。健康教育要適當強化,經常提醒,取得家屬的配合,有效預防褥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羅芳.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的預防與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8(中):139-140.

[2] 張明鳳.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患者壓瘡的預防研究[J].當代護士,2013,4(下):135-136.

篇5

[摘要]目的 應用循證護理探索老年臥床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預方法。方法 根據32例患者產生便秘的具體情況,提出護理問題,收集相關研究證據,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 通過循證護理能有效地防治便秘,也有利于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結論 應用循證護理找出老年臥床病人便秘的有效干預方法,可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 便秘; 循證;護理

便秘是老年臥床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糞性潰瘍、腸梗阻、尿潴留,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如何根據病人產生便秘的具體因素和臨床表現實施有效護理是一項有價值的課題。采用循證護理尋求科學完整的護理方案,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現將我科對32例老年臥床病人便秘實施循證護理的實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51~92歲,平均年齡67歲。其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11例,心肌梗死8例,神經系統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7例。臨床表現為糞便干結、排便費力、便意及排便次數減少,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并有頭痛、頭暈、口苦、口腔內惡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1.2 方 法

1.2.1 提出護理問題 (1)病情評估及便秘原因;(2)采取何種護理干預及預防措施。

1.2.2 循證 根據以上問題,主要通過查詢中國期刊網(CNKIKW)、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VIP)尋求解決問題的實證。檢索發現引起老年臥床病人便秘的常見原因有[12]:(1)疾病因素。疾病導致患者不能正常進食或拒食及活動減少,食物攝人量不足,致使進入胃腸的食物殘渣減少,經胃腸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殘渣對結腸壁產生的壓力過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2)精神因素。精神緊張、心情抑郁等導致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從而抑制外周自主神經對大腸的支配引起便秘。(3)年齡因素。老年人口渴感覺功能下降,在體內缺水時也不易感到口渴,這使得老年人腸道中水分減少;同時老年人的腸蠕動頻率降低,糞便在腸道滯留時間長,導致便秘。(4)藥物因素。許多老年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一些藥物如抗高血壓藥物可引起便秘。(5)環境及心理因素。住院致環境改變,患者原有生活規律被打亂,造成排便困難。患者有盡量減少陪護人員負擔、不習慣或者羞于床上排便、出血病人怕排便會引起再次出血等心理,常常養成減少進食、忍住便意、依賴通便劑等不良習慣引起便秘。

1.2.3 護理干預[35] (1)觀察評估病情。評估記錄患者排便次數、性狀及排便難易程度。向患者解釋引起便秘的因素及預防措施。(2)心理護理。穩定患者情緒,告之保持輕松樂觀平和的心理能緩解便秘和不適,也可減少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3)飲食護理。指導患者保證日飲水量,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粗糧如玉米面、蕎麥面、豆類等,蔬菜如韭菜、芹菜、蒜苗、菠菜、蘿卜、絲瓜、藕等,水果如蘋果、香蕉、梨等,囑病人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每日清晨可空腹飲300~500ml溫水或蜂蜜水,刺激排便。(4)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老年人應緩慢建立定時排便習慣,切勿用力排便。每日晨間護理后置便盆于臥床病人,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鍛煉。(5)適當活動。老年臥床患者應加強床上活動,比如經常做擴胸運動、深呼吸、適當抬臀等;自我按摩腹部,用雙手示、中、無名指重疊,由結腸向橫結腸、降結腸至乙狀結腸作環行按摩,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6]。輕壓或做排便動作練習,以增加提肛肌的收縮力。(6)合理用藥。臨床瀉藥很多,老年人可用緩和性瀉藥如麻仁丸、更衣丸,清晨或睡前口服。刺激性瀉藥有雙醋酚酊、番瀉葉等,還可用開塞露及甘油栓用藥,但不宜常用,以免影響正常排便反射而出現習慣性便秘。對服用藥物導致便秘者則應遵醫囑改變藥物或停藥,必要時溫鹽水1000ml灌腸或戴手套摳出干硬糞便。(7)健康教育。①向患者及家屬解釋便秘對人體的危害、預防便秘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如引起肛裂、痔瘡;患有冠心病用力排便時,可造成心肌嚴重缺血,輕者出現心悸、氣短,重者可發生猝死。②解釋養成定時排便習慣的重要性。③解釋長期應用瀉藥通便的危害性,如產生依賴性,導致腸蠕動反應降低,并使腸道失去張力,自主排便反射減弱。建議患者逐漸減少瀉藥劑量,鼓勵其采用其他通便措施。

2 結 果

32例患者通過上述護理干預后便秘均得到緩解,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質量,有利于原發病的治療和康復。

3 討 論

隨著老年人疾病譜的變化及醫學模式的改變,老年護理已涉及到老年人的方方面面。針對老年臥床病人的便秘,我們采用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循證應用的四個連續過程,以人為本,對護理對象的多個層面進行系統護理,達到了良好的護理效果。同時,循證護理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在循證醫學實踐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認識問題,全面占有資料,不斷更新知識,獲取最新最佳的證據,進行循證醫學實踐。通過循證護理也提高了我們自身的護理認識、護理管理及護理技術。使個體恢復并維持生理和心理最佳功能狀態的整體護理目標得以成功實現,體現了護理的人文性、藝術性,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護理領域中興起的新觀點、新思維,它是整體護理的延伸和完善,這個觀念同整體護理一樣,滲透到護理的各個領域,將使護士行為產生巨大轉變,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秀麗,楊春艷.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和護理[J].中華綜合醫學雜志,2005,7(3):274.

[2]周曉紅,葉麗敏,吳遠聰. 腦卒中臥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6):812813.

[3]李建榮.便秘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7):12271228.

[4]崔麗芳,劉繼云.老年人便秘的護理干預[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6,4(4):109.

篇6

【關鍵詞】綜合護理;臥床老年患者壓瘡;護理效果

壓瘡即指皮膚和軟組織壞死、潰爛的一種疾病,嚴重者可導致繼發感染進而危機生命。而源于老年人群的抵抗力低下,皮膚彈性不好,身體各器官功能減弱,致使壓瘡在老年群體的發病幾率較高,且恢復緩慢。為此,筆者結合多年老年壓瘡患者的護理經驗,對臥床老年患者壓瘡采取綜合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某院21例老年臥床壓瘡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齡在62歲-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歲,臥床時間為3-12個月,平均臥床時間為5.5個月,病程0.7-2.6個月,平均病程1.6個月,壓瘡分布如下:髂前上棘l例,肩胛部2例,背脊部3例,臀部2例,骶尾都6例,足跟部7例,其中伴有冠心病1例,貧血2例,糖尿病3例,高血壓3例。

1.2壓瘡分期標準I期壓瘡皮膚完整,有紅疹出現;Ⅱ期壓瘡皮膚表皮或部分真皮損失,出現表皮水皰破裂和黃色滲出液;IIl期壓瘡雖創面未穿透筋膜,但表皮完全損失,并有膿液覆蓋,且壞死組織侵入皮下組織,真皮下層和肌肉層均受損,IV期壓瘡即在上述基礎上筋膜被穿透,而且深入骨質或關節面。依此壓瘡分期標準,選取的21例臥床老年壓瘡患者處在I期的為10例,Ⅱ期的為8例,Ⅲ期的為2例;Ⅳ期壓瘡l例。壓瘡創面面積在2.5cm×3cm-8cmX12cm之間。

1.3護理方法

1.3.1壓瘡護理根據處于不同壓瘡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壓瘡護理對策,①I期壓瘡護理:對于I期臥床老年患者壓瘡的護理應根據其癥狀較輕的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法,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即通過物料療法促進患者壓瘡處血液循環,只此即可有效遏制患者牙床病情惡化,其護理關鍵即做到及時,以避免因拖延導致患者軟組織損傷[1];②Ⅱ期壓瘡護理:即根據Ⅱ期壓瘡判斷標準,應將護理重點集中在保護創面上,除了防止創面進一步擴大之外,還應進行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以免創面感染,其中,對于水皰尚未破裂的病人,可采用酒精對水皰進行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出創面處膿液,最后用呋喃西林溶液進行涂抹后,用無菌紗布包扎即可,而對于水皰破裂的病人除了對其進行上述必要的消毒創面外,還要對水皰周圍3cm以內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再紅外燈照射治療的協助下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③Ⅲ期壓瘡護理:其護理關鍵在于去除創面的壞死組織,控制感染擴大,以及防止穿透筋膜三個方面。為此,可以采用絡合碘對創面的周圍皮膚進行消毒,然后在清除其壞死組織,待清理干凈后再進行創面消毒,然后用氯霉素、胰島素和生理鹽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將紗布浸潤后添堵創面,最后用無菌紗布包扎。一般情況下,這種護理視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而定,比如每2El換藥1次或每El換藥1次;④Ⅳ期壓瘡護理:患者創面已深達骨質或關節面,常規護理已無效,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護理,避免傷及骨質[2]。

1.3.2護理護理即采取調節的方式,對老年臥床患者而言,采取經常翻身的方式是間歇性解除局部皮膚長時間受壓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預防老年臥床患者壓瘡的重要方法。比如2或3h翻身一次,若患者條件允許,可讓患者每小時進行一次翻身換位,同時在進行護理時應在老年患者身體的隆突處涂抹少量的劑或者在適當部位加墊軟枕,以減少摩擦,一般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應保持床頭太高度在30°以下,以側臥位為佳。與此同時,護士應密切關注老年臥床壓瘡患者的皮膚顏色和溫度變化等情況,當發現異常時,應立即予以干預,對于情況嚴重的應及時聯系醫生。

1.3.3其他護理在對臥床老年壓瘡患者進行壓瘡護理的同時,還應注意在其他護理方面予以配合,進而達到綜合護理老年壓瘡患者的目的。所以,在壓瘡護理之外,還應對患者的四肢關節進行必要的按摩,進而增強患者的血液循環和提高組織供血功能,比如護士可同時用手掌大小魚際處緊貼患者局部受壓處皮膚進行輕柔的按摩。除了按摩之外,還應對臥床老年壓瘡患者提高飲食護理,鑒于老年臥床壓瘡患者大都基礎病多,營養狀況較差的情況,而飲食提供的營養對老年壓瘡患者的組織修復又尤為重要的狀況,護士可針對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對老年患者提供飲食護理,而且應采取量少次多的方式讓患者進食,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吞咽困難的老年病人應給予相應的靜脈營養支持,從而保證老年病人的營養攝入量。老年臥床壓瘡患者多行動不便,因此對于老年病床的衛生一定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擦洗、保持床單的清潔、干燥、柔軟和平整,以便在為老年病人提高舒適環境的同時避免加重壓瘡。

1.4護理效果判斷治愈標準為創面皮膚恢復正常,創面結痂,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好轉為創面面積縮小,創面膿液減少或消失[3]。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各組的臨床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護理效果采用率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對各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得出P<0.05,即各組之間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臥床老年壓瘡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兩周后,Ⅰ期病人皮膚狀況大都恢復正常,治愈率達到88.6%;II期病人中,有5例病人在1周內創面愈合,治愈率為62.7%;Ⅲ期2例病人的創面均已結痂,且肉芽組織生長良好;Ⅳ期的1例病人由于創面較深,在綜合護理的同時亦給予了吹氧治療,并在第9天后發現病人炎性液體顯著降低,且創面面積也得到縮小。總之,檢驗證實各期老年壓瘡病人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3討論

壓瘡是老年群體的多發病,治療期限長,護理方式多樣且繁瑣,除了進行必要的壓瘡護理外,還需針對老年的特殊群體特點,針對性地進行飲食護理、護理、衛生護理以及健康宣教。通過上述綜合壓瘡護理對策在老年臥床壓瘡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可見其對壓瘡的組織恢復及痊愈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姜妍妍.老年臥床患者壓瘡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4):331-332.

篇7

關鍵詞便秘;護理

便秘是住院病人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①進食過少或食物過分的精細。②臥床少動。③水分及纖維素攝入不足。④營養不良。⑤受生活工作疾病的影響。⑥精神的因素等。長久的便秘常伴有腹痛、腹脹、頭疼、乏力、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等。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針對病人伴隨的這些癥狀我們采取了有效方法;使病人的便秘得以解除,感覺輕松舒適,收到較好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我科2007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1日收治的病人有92人,其中有18例病人會出現便秘,男的8例,女的6例,60歲以上的有5例,18例中其中4例病人因便秘癥狀較重采取了灌腸方法。

2 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

了解病人近期的心理狀況、飲食習慣,針對病人的緊張不安情緒給予解釋指導,減輕顧慮。

2.2飲食護理

建立合理的食譜,多吃綠葉蔬菜、水果、小米粗糧等含膳食纖維多的食物,促進腸蠕動有利于排便,適當食用油脂類的食物,早晚一杯蜂蜜水,每天保證能攝入水分1500ML左右。

2.3腹部按摩的護理

教會病人正確的腹部按摩方法,用單手或雙手的食、中、無名指重疊在左下腹乙狀結腸部深深按下(平臍偏左),由近心端向遠心端順時針作環狀按摩每晚睡前按50下,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2.4生活的指導

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散步、體操、打太極拳等,臥床病人可行床上活動。

2.5提供適合的環境

建立良好的排便環境,為病人拉窗簾或圍屏風,避開查房治療和進餐時間,保證環境的隱蔽、時間充裕,以讓病人安心排便。

2.6安置適當的

協助病人采取坐位或蹲位排便,床旁置椅子或廁所裝扶手以便撐扶,仰臥位病人可酌情抬高床頭,如病人起床排便感到疲勞,有不適反應時應立刻臥床休息。

2.7藥物指導

按醫囑口服緩瀉劑,一般飯后口服多飲水,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使用簡易通便劑,臨床多采用開塞露、甘油栓等通過軟化糞便,腸壁,刺激腸蠕動而促進排便。

2.8上述方法無效時按醫囑給予灌腸。

篇8

關鍵詞:前列腺增生癥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2-0180-02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壽命延長,老年前列腺增生癥也越來越多。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共行前列腺摘除術25例,對老年前列腺摘除術實施相應護理,病人恢復好,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25例,年齡61~89歲,平均76歲。臨床表現為進行性排尿困難3~10年,尿頻,尿急,尿線細,夜尿增多,合并有尿潴留13例,血尿者6例,膀胱結石6例,重復合并有阻塞性肺氣腫5例,糖尿病4例,高血壓4例,心臟病3例。術前均行B超檢查、尿流率測定,及心肺功能測定及常規檢查。前列腺腫大Ⅰ°1例,Ⅱ°10例,Ⅲ°13例。手術采用硬膜外麻醉,術中輸血1例,術后出血1例,并發附睪炎1例,呼吸道感染1例,經對癥處理后均痊愈出院。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住院時間14~25天,平均15天。全部病人恢復出院,出院后隨訪6個月,無任何并發癥發生。

2護理

2.1 術前護理

對25例老年患者根據不同年齡、病情輕重及個性,做好心理護理,減少老年患者的焦慮、疑問,促進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前列腺增生患者病史長,而且都是老年患者,有一定心肺腦疾患的潛在病變。手術治療有一定的風險。我們應該耐心向患者解釋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的發病機制及可治愈性,以及手術的操作步驟及優越性,介紹院內技術力量及同類病人手術的事例。使病人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

2.2 術前準備

BPH病人多見于高齡,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腦疾病或高血壓、糖尿病,手術耐受能力差,術前必須控制在手術耐受范圍內。指導病人術前2周開始戒煙,忌飲酒。老年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長期臥床病人注意翻身,鼓勵咳嗽咳痰,防止呼吸道感染。長期臥床易致大便干結,術前在床上練小便,多食粗纖維食物利于大便通暢,認真傾聽病人的敘述,熟悉各種臨床檢查的意義,發現問題必須及時報告。

2.3 術后護理

病人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后,安放在有軟墊的床上,接心電監護,吸氧,接通各種密閉引流管,保持膀胱持續沖洗通暢。根據沖洗液顏色調整沖洗速度,保持沖洗管道的通暢及密閉,防止血塊阻塞。術后10h絕對臥床休息,手術次日可在床上適當活動。可伸腿,翻身半臥位,防止栓塞的發生,多進流質飲食,防止大便干結,必要時服用緩瀉劑。尿道外口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

3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

3.1 出血

術后出血主要是腺窩創面出血。前列腺摘除術后腺窩創面主要靠術中縫扎及氣囊壓迫止血。同時檢查固定氣囊的位置是否移動,如出血加重,立即通知醫生做相應處理。同時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活動。為防止術后繼發出血,要保持大便通暢,一般病人可口服麻仁丸,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

3.2 “膀胱激惹”的預防

前列腺摘除術后最常見的癥狀是“膀胱激惹”現象。目前由于“鎮痛泵”的應用,這一癥狀明顯減少。對于有嚴重不穩定膀胱及低順應性膀胱者,術后易發生膀胱痙攣且癥狀較重。癥狀嚴重者,鎮痛泵留置時間要長。對這些患者我們一般預先給予口服鈣離子拮抗劑及消炎痛栓塞入,癥狀可緩解。

3.3 感染

保持導尿管沖洗通暢,防止重壓折疊,膀胱持續沖洗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每日2次會陰護理。如尿道口有血性分泌物,用碘伏棉球擦洗干凈,避免附睪炎的發生。

3.4 心肺并發癥的預防

前列腺增生癥為老年常見病,而且老年人一般都有高血壓、肺氣腫、糖尿病。在手術應激反應后,加之臥床,易發生心肺疾患。故要勤翻身,叩背,祛痰并咳出,防止肺部感染。在床上翻身活動,防止褥瘡形成。冬天要注意保暖。

4出院指導

術后隨訪3~6個月,本組有1例病人在拔管后小便控制不住,經肛提肌鍛煉后癥狀消失出院。有的病人可發生一過性尿失禁,指導其進行肛提肌訓練,連續做30min,每日2次,一般均能消失。同時指導病人多飲水,多攝入粗纖維素食物,保持大便通暢。1個月內避免性生活及騎自行車,防止腺窩繼發出血。

篇9

[關鍵詞] 心肌梗死;便秘;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9(c)-063-01

心肌梗死病人,由于絕對臥床休息,情緒緊張,止痛劑的應用,進食減少等因素易發生便秘。糞便長時間滯留在體內,可引起一系列機體中毒癥狀;同時排便時過于用力屏氣可引起急性心衰或猝死。因此,及時發現并解除病人的便秘是護理的重點。為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臨床上我們將3 d未排便的病人給予必要的處理。

1 臨床資料

2007年1月~5月收治心肌梗死伴便秘病人56例。由于心肌梗死發生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活動量減少從而使腸蠕動減弱造成便秘的20例;由于環境及排便方式的改變,病人不習慣臥床排便造成便秘的19例;因病人進食減少致使腸腔內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腸黏膜引起排便反射造成便秘的6例;因心絞痛發作時的疼痛、瀕死感,以及對疾病的恐懼因素引起植物神經紊亂而抑制規律性的排便活動而造成便秘的4例;因嗎啡、杜冷丁等止痛劑的使用使胃腸功能受到抑制造成便秘的5例;因心衰應用利尿脫水藥以至水分大量丟失,導致便秘的2例。

根據病人引起便秘的原因給予評估后,分別給予對癥處理,通過飲水后再配合腹部按摩刺激腸蠕動后自行排便9例,通過減少嗎啡的使用而換用其他止痛途徑后自行排便4例,通過給予臥床排便指導和改變排便環境后自行排便5例,適當進食增加腸腔內容物后排便5例,給予心理疏導消除病人對疾病的恐懼感后病人情緒穩定而自行排便3例。

2 結果

56例心肌梗死病人通過評估后給予對癥處理,未口服通便藥物或灌腸途徑而自行排便者27人,有效率48%。其余未排便病人,遵醫囑給予定時口服杜秘克、腸胃清膠囊[1]并觀察療效,必要時再給予開塞露或甘油灌腸劑,2~3 d即可排便。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水或高壓灌腸,致使排便次數增多而影響病人休息增加心臟負擔。為避免延長便秘的時間,便秘發生后,應做評估、分型,給予相應的治療,不能讓病人自行用力排便或盲目使用通便藥,以免拖延時間、延誤病情。

3 護理措施

3.1 知識教育

應加強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屬說明發生便秘的可能性及發生后的危害,使他們對排便情況有足夠的重視。

3.2 飲食

飲食上應給予低鹽、低脂、高纖維素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高纖維素如完整的谷類或粗糧及水果、蔬菜,應該適當進食此類食物以增加腸腔內容物,促進腸蠕動以利于排便。要慎用牛奶,它可使人出現腹脹、便秘或腹瀉。避免食用辣椒、咖啡、酒精等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

3.3 指導病人床上排便

對必須臥床休息的病人指導與訓練定期在床上排便的習慣,防止用力過度或屏氣的動作,對無并發癥的病人,能下床活動的盡量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盡可能地在床上活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每天沿升、橫、降結腸體表投射部位按摩50次,起到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的作用。

3.4 補充足夠的水分

養成每日清晨飲水及早餐后定時排便的習慣。保證液體入量[2],病人每日需清晨飲溫水或蜂蜜水200 ~400 ml,24 h液體總入量保證在2 000 ml左右(分別在三餐前1 h和睡前飲水)。心衰病人慎用利尿脫水藥以免水分大量丟失,導致便秘加重。如果病人必須應用利尿脫水藥,應經口補充大量水分(果汁、蔬菜汁等最佳),同時進食含纖維素的飲料,促進腸蠕動,糾正腸道失水。疼痛病人應慎用嗎啡、杜冷丁等止痛劑,以防抑制或減弱胃腸蠕動 。

3.5 正確的排便姿勢

如病情許可,可指導病人加強腹部及骨盆底肌肉的收縮[3],指導病人在床上排便,很多病人會因為不習慣而拒絕或自行下床排便,此時,護理人員要耐心向病人說明在床上排便的重要性,否則對病情不利,取得病人的配合。排便時取合適的和姿勢,發揮重力作用,如在床上用便盆時可將床頭抬高成高斜坡臥位,有助于排便。

3.6 服用緩瀉劑

對于習慣性便秘病人常規服用緩瀉劑,如液體石蠟、番瀉葉、蜂蜜水等分別選用,保持1~2 d大便一次。有便秘時可選用開塞露或低壓鹽水、甘油灌腸,若因硬便仍不能排出時,可立即用肛指套伸入取出大便。

3.7 早期活動

準確掌握心肌梗死病人休息與活動的時間,心肌梗死后心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在兩周內應臥床休息防止增加心臟負荷,減低心肌耗氧量,使受損心肌逐漸恢復,但無并發癥的病人主張早期活動,是防止便秘、保證大便通暢的必要措施。可在醫護人員嚴密監護下允許早期在床邊坐便排便,但必須嚴密觀察病人并作好防止意外的一切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長海,蔣永培,李鋒,等.中藥腸胃清膠囊治療習慣性便秘50例[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3,24(2):18.

[2]王艷芝,郭彩紅,石惠英,等.腦血管病病人便秘的評估及處理[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2,16(1):61.

篇10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發多臟器衰竭,全面正確地評估病情,制定詳盡的護理措施,并正確有效地實施是配合搶救成功的關鍵,加強急性期護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從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經積極搶救,有效的護理,取的滿意的療效。具體措施總結如下:

【關鍵詞】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本組58例患者,均符合《內科學》[1]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斷標準。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60—75歲,平均67.5歲,伴肺性腦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無1例死亡。

2 治療和護理

2.1 護理目標 改善呼吸狀態和維持正常的體液平衡及營養,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2.2 護理診斷及原因

(1)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通氣/血流比值改變,供氧不足有關。

(2)清理呼吸道無效:與痰液粘稠,無效咳嗽方式有關。

(3)心輸出量減少:與缺氧致心肌損害,酸堿失衡有關。

(4)潛在并發癥:A,肺性腦病,與高碳酸血癥與關;B,消化道出血,與機體應激有關。

(5)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及代謝需要量增加有關。

(6)活動無耐力:與肺心病致組織缺氧有關。

(7)焦慮:與病人害怕死亡有關。

(8)皮膚完整性受損:與長期臥床,虛弱有關。

(9)呼吸模式改變:與建立人工氣道有關。

2.3 治療措施

(1)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使動脈學血氣分析值在正常范圍:A,評估患者的呼吸狀態,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監測生命體征,動脈血氣分析值的變化。C,促進有效的呼吸形態:端坐位或半臥位,指導患者腹式呼吸,橫膈式呼吸。D,給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觀察吸氧后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氧流量,保證鼻導管通暢。經常注意鼻導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規更換鼻導管每日2次,若出現有分泌阻塞,應幾即刻更換。E,避免穿過緊上衣,以免影響胸廓活動度。F,遵醫囑應用呼吸興奮劑及支氣管擴張劑,并觀察藥物不良反應。G,必要時予氣官插管,使用呼吸機,協助改善氣體交換。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A,評估咳嗽,咳痰的性質,量;評估病人的飲水量,皮膚粘膜的彈性。B,鼓勵病人將痰咳出,評估病人的體力狀況和咳嗽能力,指導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個較舒適的位置能用腹肌較有有力的將痰咳出。C,排痰前,協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使痰液松動,利于排出。D,鼓勵病人經常變換,病情容許,指導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時遵囑行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常用超聲霧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無力時吸痰,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G 排痰后做好口腔護理,并觀察口腔粘膜有無異常。

(3)維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圍;A估計患者水腫部位及程度,每日測量水腫部位周長,記錄24H出入量。B取半臥位,抬高水腫下肢,增加靜脈回流以減輕水腫。C適當限制液體;減少飲水量,控制補液量,減少鈉鹽攝入,限制夜間液體入量。D遵醫囑用強心、利尿藥、血管擴張劑,并監測心率、血壓、尿量,觀察用藥效果。E使用輸液泵,準確控制液體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導有效咳嗽排痰。

(4)嚴密觀察病情,預防并發癥.A 肺性腦病(4例);觀察神志、意識、精神癥狀改變,如出現睡眠顛倒、頭疼、頭暈、興奮、煩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癥狀,應入住監護室,進行監護,床旁加床欄以防墜床。慎用鎮靜、安眠藥,以防抑制呼吸而誘發或加重肺性腦病。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B心力衰竭(11例):監測生命體征,至少每4h一次。觀察記錄心衰的早期癥狀和體征并記錄24h出入量,監測血清電解質。出現心衰癥狀時,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限制活動,嚴格控制液體入量及鈉鹽攝入,輸液速度不超過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靜舒適的環境,限制探視,保證病人充分休息。取半臥位和半坐臥位,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遵醫囑及時給予利尿劑,強心劑,擴血管藥,抗心率失常藥,同時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視出血量多少分別給予禁食,流質或無渣飲食,配合醫生積極處理。

(5)維持足夠營養,減輕呼吸道疲勞:A評估病人的營養狀態及飲食嗜好。B給予合理的營養指導: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魚蛋,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腫者,應限制,水鹽的攝入。C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胃腸內營養或靜脈補給營養。

(6)指導病人適當活動:A評估患者活動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講解活動對身體恢復的重要性;C,鼓勵充分臥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動前和吃飯前;D,指導病人活動時配合呼吸,以減少活動費力程度;E對長期臥床病人鼓勵其翻身,更換,預防并發癥;F,與病人共同商定活動計劃,可以先在床上活動四肢,然后在床邊活動,循序漸進,養成每天活動的習慣,但應避免過度活動而增加心臟負擔;G,把障礙物從病人經常走動的區域移開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動,活動時專人陪伴指導;H,活動時如出現呼吸困難,大漢,臉色蒼白,及呼吸,心跳,血壓改變,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并視病人需要給予氧氣吸入。

(7)減輕病人的焦慮:A評估病人平時面對壓力的調整方法;B評估病人焦慮程度;C,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D陪伴病人,給病人提供現實性的保障證;E傾聽病人和家屬對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資訊;F鼓勵病人緩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適;H,每項操作前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膚完整性,預防褥瘡: A,評估病人皮膚一般狀況,有無發紅,水腫,充血,疼痛,瘙癢等。B,評估病人對皮膚受壓的感知情況,能否自主變換,評估病人活動能力。C,根據病情制定翻身時間表,一般1次/1—2h。D,制定預防受損的常規措施:經常更換,以避免局部長期受壓;翻身時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膚受損;骨隆突處墊氣圈;避免學,尿,汗漬局部刺激,保持床鋪平整,清潔,干燥,無皺褶,無渣屑;用熱毛巾擦浴受壓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壓部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E,如病情容許鼓勵下床活動。F,合理使用保護性措施:睡海綿墊,水墊,或氣墊床。G,鼓勵攝入充足的營養物質和水分。H,發生.褥瘡后,應積極采取措施,預防褥瘡面再擴大,并促進愈合。

(9)呼吸模式改變的護理:對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險,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進行性增高的病人,應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和機械通氣正支持。A氣管插管:患者頭部保持水平,妥當固定牙墊與導管;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B氣管切開;24小時內注意切開處有無滲血,保持氣管套管外請清潔,每天更換無菌敷料,氣管內導管每4—6小時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機械通氣應熟悉呼吸機的性能和特點,觀察機械運轉情況。防止連接管脫落或漏氣,嚴格清潔消毒。

3 討論

肺心病在急性發作期往往癥狀加重,并發癥多而危重,護理工作繁瑣、復雜、多變,還常常出現病情突然加重。不僅醫師的治療十分重要,我們的護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護理工作嚴格按照上面的護理措施,不斷的實踐、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無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