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會治理的四化范文
時間:2023-08-03 17:31: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提高社會治理的四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通過建立四化責任制,完善規章制度,新聞媒體監督,督辦考核評比,組織專項活動等措施,有效地推進了“四化”建設工作順利扎實開展。借此,我代表“四化”建設工程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做一匯報。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建立四化責任制
城鄉“四化”建設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管、房產、水務、電業、公路鐵路、城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物業小區等諸多單位和部門,為了切實做到“四化”建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先后成立了“四化”建設、創建國家園林城、環境綜合整治、亮化建設領導小組,全面領導組織實施“四化”建設工作,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匯總“四化”建設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困難和問題,明確階段工作重點,為“四化”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綠化工作將目標完成情況列入對各區(園區)和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各區(園區)和市有關部門根據《牡丹江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的任務分工,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目標分解、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開展本區域、本部門創建工作和綠化建設工作。
二、落實責任,明確任務,完善四化規章制度
為了確保“四化”建設順利開展,制定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先后頒發《牡丹江市城市綠地水域保護管理辦法》、《牡丹江創建國家園林城實施方案》、《牡丹江市城市環境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建設實施方案》、《潔凈工程環境衛生質量檢查評比辦法》、《潔凈工程檢查督辦制度》、《環境衛生評比獎罰辦法》、《綠色圖章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如;房地產開發項目要嚴格按規定留足綠化資金,搞好配套綠化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交付使用。在老城區改造、居住區建設等各類項目開發,實施綠化配套,建設各種類型公園綠地。新建、改建、擴建的公路、鐵路、河渠、堤壩等,都要把兩側綠化帶按綠化標準納入工程規劃和設計,列入工程預算并與所建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城市各類建設項目都要將綠化費用納入投資預算,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對達不到規定綠化標準,確有困難的,應進行異地綠化。通過多種規章制度的制定,落實責任,明確工作任務,為“四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三、強化督辦,開展檢查評比,推進四化建設
通過開展檢查評比活動,推進“四化”建設工作。凈化工程采取月檢月評的辦法,實行每月百分制。每月考核得分值反饋給被考核單位,在環衛通訊和牡丹江晨報上刊登月聯評的分值和名次。同時,采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加大督辦檢查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下發督辦單,限期整改,對工作中行動遲緩和不作為的責任人進行問責。
四、廣泛宣傳,加強媒體監督,營造良好的四化建設氛圍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道“四化”建設工作情況,推廣典型經驗,曝光問題突出的部門和單位。比如:凈化工程有計劃地開展“創建環衛文明行業宣傳周”、“凈化一條街”、“家園靠我凈、文明伴我行”等宣傳活動,通過媒體設立舉報電話,治理重點衛生問題,接受群眾監督。綠化工程在報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開辟專欄、專版,宣傳綠化建設項目、綠化作用和創建園林城市的意義,使市民群眾了解、理解、支持、參與綠化建設,提高全社會的創城意識,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一個“全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輿論氛圍。推廣創城工作中的典型經驗作法,按階段實施有針對性專題報道。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和“綠地認種認養”活動,并與文明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設結合起來,形成全市性的“熱愛牡丹江,綠化牡丹江、建設牡丹江”的群眾參與活動。對認種認養、全民義務植樹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重點宣傳,使各部門、各單位、全市人民都積極投入到愛綠、植綠、護綠的活動中來,形成一種全社會關心、全體市民參與的城市綠化和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氛圍。同時,編發綠化、亮化、環境衛生等工作簡報,反饋工作信息,確保“四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通過開展專項治理活動,推動“四化”建設工程有序開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是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組織開展“春來早”、“迎高溫、戰酷暑”、“清三葉”等活動,專項治理邊遠區域樓院小區衛生死角,清運積存垃圾,清除越冬痕跡。二是開展綠化年建設和創建國家園林城活動。大力開展“三個綠化年、六個綠化月”活動,每年春季開展以落葉樹為主的植樹綠化活動,秋冬開展以常綠樹、大規格樹木為主的植樹活動,同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載體,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
篇2
Abstra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Keqiao are very difficul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qiao District continues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four management" mode, implements the approach of "three fixtures, four standards", and sums up a scalable model that can be copied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t has made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sig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ets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s high degree of certainty.
關鍵詞: 污水處理;運維;四全管理;三定;四化
Key words: sewage disposal;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four management;three fixtures;four standards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1-0066-02
0 引言
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由于工程建設時間緊、設備選型品牌雜,建設的標準和施工質量參差不齊,存在的問題也較多。治理設施先天不足給后續運維帶來很多困難,主要表面在以下三方面:
①設施運維難度大。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的農戶基數大,管線建設密度高,污水收集點又分散,終端處理池和泵站的設備設施品牌多,維修保養難度大,終端處理池出水很難穩定達標。
②安全管理風險大。城鄉道路窨井數量多,窨井蓋破損、缺失的現象相應增多,發生窨井傷人事故的概率高,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③行風壓力大。城鄉生活污水運維涉及千家萬戶,服務點多、面廣、線長,群眾對管道保護意識又不強,私拉亂接,垃圾殘渣隨意排入管道,出現管道堵塞、污水滿溢的情況不可避免,在服務滿意度方面存在較大影響。
柯橋區立足“百村萬戶、貼心運維”的工作目標,積極探索城鄉生活污水運行維護的“柯橋模式”,委托區政府直屬的國有企業水務集團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直接開展相關設施運行維護,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長效運行。柯橋區在農村生活污水運維工作中,推進“四全管理”,實行“三定、四化”做法,在貫徹落實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1 治理現狀
柯橋區生活污水治理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4年至2011年,污水收集由“工業廢水”為主轉向“工業廢水、城區生活污水”并重,加大了柯橋城區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城區生活污水收集系統日趨完善。
第二階段為2012年至2014年,生活污水收集逐步從“城區為主”向“城區和集鎮并重”方向發展,實行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和統一管理”的四統一管理模式,實現集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全覆蓋。
第三階段為2014年至2016年,生活污水納管收集延伸至村(居),實現村(居)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全覆蓋。目前,柯橋排水公司日截污能力達100萬噸,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區級工業污水收集輸送中心。
從2014年起,柯橋區結合“五水共治”,大手筆規劃、大氣魄投入,啟動了為期三年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區農辦、建設局和水務集團的共同努力下,到2016年,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累計投入資金17.3億元。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運維工作在柯橋區得到了全面落實和推進,極大地改變了農村環境面貌,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
2 運行維護
柯橋區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實行分級負責制。農戶負責化糞池、接戶管、戶用檢查井的管理和維修更換;鎮村負責村居污水管道、窨井的安全巡查;水務集團作為第三方運行維護管理單位,負責污水收集系統和終端處理系統常態化運行的巡查維修、設備更換,對各村居巡查員上報的窨井蓋破損、缺失,污水管道破損、堵塞等情況及時做好搶修和處置工作。在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過程中,柯橋逐步形成了“四全管理”模式,實行“三定、四化”的做法。
2.1 村居全覆蓋
目前,柯橋區已經形成了“政府主導、水務主力、鎮村主體”的運維體系,依托水務集團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優勢,使全區所有村居生活污水全部納入“大水務”統一管理范疇。
2.2 管網全檢測
為確保系統質量,柯橋區率先對生活污水管網進行無差別、全覆蓋的“機器人”做“腸鏡”工程。采用CCTV管道內窺系統和桿式潛望鏡,在驗收時對所有管網內部情況進行全面檢測,嚴把質量關,真正確保“一次建設、長久使用、持續發揮作用”。
2.3 監管全過程
柯橋排水公司建立了120名職工組成的運維服務團隊,每個人負責3個村居的巡檢,每組養護人員負責20個村居設施的維修和疏通。制定了日常巡檢、設備維修、應急搶修、水質取樣、化驗分析、處理工藝控制等崗位人員的職責,做到“一周一巡檢”、“一月一檢測”、“一季一回訪”、“一年一清通”。
養護裝備投入資金累計超過了1200萬元,配備3臺進口CCTV管道檢測儀、6臺桿式潛望鏡、7輛疏通車、3輛吸污車、44輛應急搶修車和6臺移動發電機,并實行隊伍裝備專業化,巡檢員每人配備統一巡檢車、統一服裝和統一工具。在具體實踐中,還大量運用排水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家專利技術,節約建設費用1.2億以上。
2.4 處理全達標
柯橋區農村生活污水,一半實行集中納管,一半進入終端處理。對于集中納管的污水,納入污水處理系統,實行“分質提標改造”,使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專業處理、達標排放,納入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行管理,對其每日檢測;對于采取終端處理的,實行每日監控,每周巡檢和每月檢測,確保所有生活污水系統實現持續達標排放。
實行“三定、四化”管理,即“定人、定責、定標準”和“制度化、智能化、精細化、實效化”管理,對收集、輸送和處理進行全過程的監管。
三定是指:
①定人:按每個人負責3個村居的巡檢,每組負責20個村居設施的標準,全區通過社會化方式逐步招錄80人,全面負責運維日常巡檢、維修和疏通。
②定責:建立 “一個管理中心、五個分中心”的運維服務機構,實行分線運維,分塊管理,明確各“中心”的工作職能、巡檢人員和養護人員的工作職責。
③定標準:對照“服務專人化、養護專職化”工作目標,制訂終端處理系統、泵站、污水管道的具體運維管理標準。
四化是指:
①制度化:出臺《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實施細則》,明確運維范圍和內容、工作機構與職責、驗收移交、運維管理、管理考核;完成治理設施巡檢管理、設備使用和維修保養、水量水質監測管理等制度的初稿。
②智能化:一是區水務集團中控室開辟監控界面,建立遠程監控和運行控制系統;二是終端處理系統和泵站建立視頻監控系統、數據實時上傳系統,實現運行管理智能化、數據傳輸實時化;三是建立在線水質監測系統,對重點區域、日處理能力在30噸以上、受益農戶在100戶以上的終端處理系統安裝水質在線監測儀,對進、出水水質進行實時監控;四是建立巡檢人員實時巡查系統,對巡檢人員實行GIS實時定位管理,做到就近處置服務,實現應急響應快速。
③精細化:一是實行治理設施標識化,道路窨井統一標識,注明窨井編號、管徑、流向、聯系電話;終端處理系統、泵站的治理、收集區域、工藝模式、設計規模、操作規程、安全警示標識標牌等設置齊全。二是制定村居污水收集運行模式,定期調查村居納管排水戶和受益農戶的產污量。三是制定應急處置工作流程,接到故障信息后,工作人員30分鐘內到達現場進行處置。四是實行隊伍裝備專業化。
④實效化:一是定期分析水量和水質,每周對終端設施、泵站實際收集、處理污水量與理論產污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水量異常及時排查處理;每月對終端設施、泵站進(出)水水質進行檢測分析,發現水質異常及時排查處理,確保生活污水能收集能處理。二是建立設施養護、應急處置定期分析機制,確保設施的安全運行和管道的暢通排放。
3 結論
柯橋區經過持續快速的經營與發展,形成了規模龐大、功能較為完備、管理較為科學的區域性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的格局,對柯橋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工作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運行維護的運作機制、管理機制和服務機制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進。“四全管理”模式和“三定、四化”的做法有較大的應用性和推廣性,在不斷的探索和完善過程中,為污水治理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娜.縣域農村生活污水管網系統長效運維信息化平臺研究與設計[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6(02):138-141.
[2]胡智鋒,葉紅玉,孔令為,王睿.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營管理對策研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01):38-40.
[3]馬靜穎,詹建益.“五水共治”背景下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分析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02):64-68.
[4]鞠昌華,張衛東,朱琳,孫勤芳.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境保護,2016(06):49-52.
[5]金樹權,周金波,羅艷,李洋.生物濾池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6(05):785-787.
[6]陳宏偉.金華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的調查與思考[J].新農村,2016(05):5-6.
[7]記者 徐立冬.研究重點工業平臺能級提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等[N].湖州日報,2016-05-05001.
[8]王永東.自動控制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8):80-81.
[9]陳汗龍,徐忠富,趙明洋,聶文文.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在部隊營區污水處理設計中的應用[J].環境工程,2015(S1):80-83.
篇3
以建設最佳人居環境幸福為總目標,圍繞“四化一新”即:人人動手,環境整治社會化;處處用心,品質管理精細化;件件為民,城鎮功能一體化;環環相扣,體制機制科學化;提升文明,展示城鄉新形象,切實解決前階段整治活動中存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成效等方面的問題。
二、總體目標
圍繞“建設最佳人居環境幸福”的目標,切實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人人動手,環境整治社會化,落實“五進五好”。環境整治為人人服務,從人人做起。積極開展環境整治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村莊和進機關等“五進”宣傳大行動,突出“衛生管理好、環境綠化好、經營秩序好、出行文明好、行為習慣好”等“五好”宣傳內容。由文明辦牽頭,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文明企業、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村莊、文明機關”創建活動,全方位營造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要組織新聞媒體及時跟進,利用簡報、宣傳欄、電視臺等多種傳播媒體開展輿論宣傳,發動全社會參與整治活動,提升全民文明素質和生態環保意識。
(二)處處用心,品質管理精細化,深化民生專項管理工作。在公共廁所、公交站牌、交通秩序、市政設施以及道路綠化等集鎮管理細節上狠下功夫,優化為民服務設施,提高居民滿意度。派出所、交管所要進一步完善鎮村道路交通設施,加大對鎮區汽車違法鳴號噪音污染、不閉遠光燈以及路邊違法停車等交通違章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要會同教育加強對學校路段的交通秩序管理;農經中心、建管所組織完成村莊整治14個;環保所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完成集中處理建設點7個;農水辦完成清淤疏浚河道治理4條。
(三)件件為民,城鎮功能一體化,落實具體項目的深度環境整治。推進城鄉環境的優化美化,是縮小城鄉環境差距,實現城鄉環境統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全鎮范圍內實施鎮村主次干道、主要出入口、交界處、鎮村結合部、背街小巷等重點環節的環境優化出新,確保主要出入口、鎮與鎮交界處及鎮村結合部等環境優美宜人。要重點抓好農貿市場、鎮與鎮交界處和鎮村結合部的整治優化,完成北國社區環鎮路的立面出新。
(四)環環相扣,體制機制科學化,落實集鎮管理五項機制。創新體制機制,加快集鎮管理從運動式向制度化、科學化、預防式的轉變。建立集鎮目標管理責任制。總目標層層分解,確立鎮、村(社區)層層簽訂責任制的管理方法,把集鎮縱向管理鏈和橫向管理鏈用責任狀連結起來,構造一張可量化、可控制、可監督的集鎮管理網,消除交叉管理和管理漏洞。建立集鎮管理社會參與機制。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居民自覺維護社會公德、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深化社會管理,廣納民意,廣用民智,建立由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居民代表組成的集鎮管理咨詢機構,實現集鎮管理的社會化。建立集鎮管理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招標等形式,實施政府公共管理職能市場化運作,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創新集鎮管理的企業化、市場化模式。建立集鎮管理績效評價機制。設立集鎮管理的效率指標、效益指標和百姓滿意度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形成集鎮管理發展年度指數。建立集鎮管理全方位監督管理機制。完善行政監督機制,把集鎮管理績效作為考評各責任單位的主要指標;完善群眾監督機制,通過各種形式隨時接受群眾監督;完善輿論監督機制,通過大眾媒體廣泛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三、實施步驟
分三個階段展開: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由宣傳科制訂宣傳方案,組織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專刊,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各部門各單位根據“開展‘四化一新’環境整治百日行動”會議精神,突出“衛生管理好、環境綠化好、經營秩序好、出行文明好、行為習慣好”等“五好”宣傳內容,積極開展“五進”活動,通過部門聯動推進、鎮村聯手促進,群團組織聯袂共進,在企業、社區、校園、農村、機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提升廣大居民群眾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質。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四化一新”的具體內容,全面推進各類專項整治活動,務求全民參與、人人動手,解決各類民生問題,確保整治活動高效務實。
第三階段:考核驗收階段。由指揮部組織相關人員組成考核驗收組,根據制訂的考核要求,對各責任部門進行考核終驗,考核結果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內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鎮環境綜合整治“四化一新”百日行動指揮部,由鎮長陳國君擔任總指揮,陳曉東副書記、各分管鎮長、紀檢、宣傳負責人任副總指揮,宣傳科、派出所、交警中隊、交管所、監察室、建管所、農服中心、環保所、農水辦、衛生科、城管中隊、農機站、工商分局等部門的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宣傳組和督查組,同時,建立指揮部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各部門各單位應將整治情況每7天一報告,鎮指揮部匯總情況后進行定期通報,分級分片抓好落實,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四化一新”環境整治百日行動。
(二)形成工作網絡
各部門各單位要互相配合,在全鎮構筑起一個自上而下的責任體系網絡,切實提高的執行力。要把環境整治“四化一新”百曰行動作為重要工作狠抓落實,形成各部門直接負責、鎮干部包片負責、鎮領導總負責的三級聯動模式,真正形成層層推進的工作責任網絡體系。
(三)嚴格考核獎懲
指揮部辦公室要會同監察室加強對百日行動的明察暗訪,對人員、經費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要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責任,限期整改;對重點工作和群眾反映的重大問題,要進行全程跟蹤督查;對不履行職責,超出整改時限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要把對環境綜合整治“四化一新”百日行動成效的考核,與年度考核掛鉤。
篇4
一、總體目標
全面完成公路建、養、收、管的各項任務,全面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爭創“全省公路系統創建文明行業、構建和諧公路競賽活動先進單位”,繼續保持“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二、重點任務
(一)抓好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
1.抓好新開工項目建設。今年我局新開工項目有兩條路網改建工程、八條大中修工程和三條市政道路工程。一是省道228線路飛機場至口鎮段項目,全長35.4公里,估算總投資6.2億元,其中省交通廳投資2.5億元,工期為2010-2011年,年內完成征地、拆遷和部分路基小橋涵。二是省道濰高路廣饒境內改線工程項目,全長14公里,總投資2.02億元,其中省交通廳投資8300萬元,工期為2009—2010年,力爭年底完成建設任務。三是飛機場進場路項目,全長878米,總投資3181萬元,爭取6月底完成任務。四是東三路北延工程,確保年內完成征地、拆遷和部分路基小橋涵。五是積極開展南三路前期工作,爭取年底前開工。
2.抓好重點項目爭取工作。一是環海高等級公路項目,年內完成工可報告評審,爭取立項。二是至高速公路項目,今年我局計劃將該項目提報省交通廳,爭取批復開展前期工作。
(二)做好迎檢工作,提升養護水平。一是認真做好迎接2010年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工作,確保順利通過檢查驗收。迎檢工作排名要確保處于全省中上名次。二是全力抓好等八項大中修工程,總投資2.2億元,確保今年8月底全部完成。三是積極推進“五大養護工程”和養護“365”行動,全面加強精細化、預防性養護,重點抓好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的養護管理,確保全年好路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抓好文明樣板路建設,重點實施國道220文明樣板路建設,力爭打造亮點,搞成精品。五是大力實施公路安保工程,對影響行車安全的急彎、陡坡和視距不良路段進行全面整治,對危舊橋梁重點監護,解決缺養、失養和穿村路段的臟、亂、差現象,確保公路路面和橋梁通行安全。六是結合實施市“三網”綠化工程,進一步加強綠化撫育管理,提升公路綠化檔次。
(三)強化路政管理,打好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一是以開展全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為契機,全面推進國省干線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依法加強建筑控制區管理,嚴格涉路工程審批,堅決消除路域環境臟亂差和公路集市貿易、擺攤設點、打場曬糧現象,重點完成東港高速公路、榮烏高速公路標志更換工程,確保路容路貌整潔美觀。綜合整治工作排名要確保處于全省中上名次。二是著重加強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繼續開展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治理整頓活動,以集中開展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整頓為突破口,以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暢通、高效運營為目標,建立突發事件、惡劣天氣、緊急情況應急體系和救援機制,抓好高速公路闖崗逃費專項治理,構建治理高速公路闖崗逃費長效機制。三是加大治超工作力度,依托省局批準的二類治超站點,主動協同公安、交通、交警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逐步健全治超監控網絡。要加強協調爭取工作,力爭治超站址遷移至青墾路田莊收費站的方案盡快獲得省批復。四是完善路政服務電話和監控指揮中心功能,改造更新設備,配備人員,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96660服務系統和GPS定位系統正常運轉,為社會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四)抓好收費運營,提高服務水平。一是加大收費政策的宣傳力度,采取綜合性措施,挖潛增收,確保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通行費征收工作順利進行,圓滿完成年度收費任務,努力增收。二是規劃建設公路監控應急指揮中心和高速公路ETC客戶服務中心,監控監督轄區內高速公路收費運營情況,凈化收費環境,保障安全暢通,提高服務質量。三是抓好《市公路局通行費征收管理辦法》的落實,進一步規范機構設置、運行機制、收支計劃、人員管理,明確考核標準,兌現獎懲措施。四是加強一線收費隊伍思想政治建設和業務技能培訓,推行“征收額團體個人業績評比”、“百萬售票無差錯”和“委屈服務”評比活動,提高收費員業務素質和文明服務水平。五是建立收費站聯合稽查制度,完善監督稽查體系,強化內部監督,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杜絕收費人員違規違紀。
(五)開展基礎管理年活動,夯實管理根基。一是大力開展基礎管理年活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全面加強辦公室、組織人事、計劃統計、勞資教育、財務審計、工會、共青團、綜合治理等基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各項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二是大力建設節約型機關和節約型行業,著重加強財務管理,年內推開實行部門預算和財務集中支付,積極籌措資金,確保上級預算資金的及時到位,保證工程建設和公路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認真落實《機關車輛管理辦法》、《機關行政經費管理辦法》和機關公務接待、辦公用品購置等辦法,大力壓縮各項經費支出,杜絕跑冒滴漏。三是加強安全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安全教育,全面建設全方位的安全生產網絡體系,做到“一崗雙責”。重點加強公路建設工地、養護作業現場、車輛安全、易燃易爆等重點部位和環節的安全管理,確保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設,打造信息公路。要全面整合現有公路數據庫、橋梁數據庫、交通量調查數據庫資源,實現三庫合一,資源共享;加快高速公路信息采集、、處置聯網建設,做到高速公路信息實時掌控,隨時向公眾提供信息服務;加快辦公自動化建設,積極推進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及時更新公路政府網站,為公眾了解公路、獲取信息、方便辦事提供良好的網絡支持。
(六)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增強發展活力。積極穩妥做好事業單位內部改革,逐步落實“三定”方案,優化崗位設置,合理配備人力資源,按照決策目標、執行責任、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的要求,建立健全獎懲激勵考核機制,用科學民主的決策目標引導落實,用權責明確的執行體系促進落實,用嚴格高效的考核監督體系保障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整合現有生產經營單位,充分發揮公路資源的優勢,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探索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經營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積極探索和搭建新的公路籌融資平臺,探索建立既符合財政預決算要求,又符合責權統一、精簡高效的公路財務運行機制,為公路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篇5
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設的意見》,對基層工商行政管理實現“制度化運作、規范化服務、程序化辦事、法治化監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四化”建設中,制度化建設是核心,規范化、程序化建設是關鍵,法治化建設是根本。作為基層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落實“四個統一”,實現職能到位就要以制度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制度化建設的核心作用,從而,推動基層工商機關的“四化”建設。
制度創新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前提。發展是第一要務。服務發展是我們的目標,更是我們的工作職責。在服務發展上,我們針對洛陽既是工業基地,又是農業大市的特點,突出特色促發展,圍繞發展抓創新,先后推出了“興企強市”、“興農富民”兩大工程,出臺了《促進國企改革19條規定》和《鼓勵非公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行“政策扶企、商標強企、信用興企、維權護企”等系列措施,加快了國企改革步伐,促進了非公經濟發展,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好評。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上,我們推行了“商標富農”、“合同幫農”、“經紀活農”、“紅盾護農”等惠農措施,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合同履約率,壯大了農村經紀人隊伍,拓寬了商品流通渠道,加大了執法力度,保護了農民利益,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在制度創新中使農民朋友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改革成果。同時,我們還創新了服務措施,改進了工作作風,推行了“AB角制”工作法,實行了政務承諾制和預約服務制,放寬登記條件,簡化登記手續,縮短辦照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以一切為了經濟發展為目標,全方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制度創新,我們把履行職能同服務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找到了監管與發展、監管與服務的最佳結合點,收到了工商行政管理與地方經濟建設同步發展雙贏的效果。
制度創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作為基層執法部門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監管與維權相統一。食品安全、消費維權,既是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但由于該領域法律、法規相對滯后,不僅制約了監管效能的有效發揮,也給我們實施有效監管提出了挑戰。愈是法律、法規滯后,愈是需要制度創新,我們首先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推行制度創新,在堅持推行“索證索票”制度和“購銷臺帳制度”的基礎上,我們督促食品經營行業建立了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構建長效監管機制,促進了食品流通領域的有效監管,并實現了“兩個100%和一個徹底解決”的監管目標。在消費維權方面,我們積極推行12315“五進”(進社區、進景區、進商場、進學校、進鄉村)工程,以信息化建設為平臺,積極構建消費維權網絡,并不斷創新維權措施和維權機制,促使維權網絡全覆蓋。目前,我們已在全市設立12315維權聯絡站2562個,在全市2080個行政村、108個市場、81個大型商場、41個景區、252個社區全部建立了維權聯絡站,覆蓋率均達到100%,實現了消費維權網點全覆蓋。
制度創新是實現職能到位的重要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政府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主要職能部門,既承擔著打假治劣、廣告監管和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管等市場監管職責,又承擔著打擊商標侵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維權職責;同時,還有監管市場主體準入、治理不正當競爭、打擊非法傳銷等市場經營秩序治理職責。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監管職責,就必須做到監管與執法相統一,促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前提必須是“有法可依”,但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業務的廣泛性,在某些行業、某些領域仍然還存在著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備現象,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制度創新來加以完善,以制度創新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以制度創新彌補法律、法規滯后的缺陷。近年來,我們結合職能先后制定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許可規則》,《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強制措施實施辦法》,《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洛陽市工商系統暫扣罰沒財物管理規定》等50余項執法制度,這些制度相對填補了法律、法規的空白,彌補了法律、規范的缺陷,為規范化執法、程序化運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促進了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正確履行。
制度創新是加強基層建設的有效途徑。基層工商所是整個工商事業的基石,基層建設是工商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們以資源整合為前提,以規范化管理為手段,以職能到位為目標,強力推行工商所改革,促進了基層的“四化”建設。在推行工商所改革過程中,我們以制度化建設為依托,不斷強化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引領基層規范化建設、程序化建設和法治化建設。我們先后出臺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工商所工作規范》、《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工商所工作規范考核辦法》、《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法制工作暫行規定》、《洛陽市工商系統工商所執法監管績效評價體系》等多項制度,從內務管理到行政執法,從市場監管到執法監督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規范,促進了基層建設,基本上實現了工商所內務管理規范化,執法監管程序化。同時,我們還制定了《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執法崗位責任制度》、《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方案》、《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監督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執法監督制度,推動了基層工商機關的法治化建設。從而實現了監管領域由低端向高端的延伸,監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細的轉變,監管方法由突擊性、專項性治理向日常規范監管轉變,監管手段由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
篇6
當前國土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機遇、新任務和新挑戰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中央有新的要求。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自然資源的管理,特別是國土資源,提出要優化三個空間配置: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提出了加強農民宅基地、集體土地承包制、集體建設耕地的管理等。第二,發展有新的要求。過去湖南是農業大省,農業的基礎地位非常牢固,隨著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現在湖南已進入了以工業為指導的發展規劃,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農業。那么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市發展對資源支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地保護耕地,如何滿足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需要,有很多新的政策要求。第三,人民有新的期待。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生產條件、生活條件、生態條件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要求,對國土資源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要求。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更好地搞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統一思想認識。把思想統一到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上來,統一到一系列講話要求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
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要根據中央要求、根據湖南發展的需要、根據全省人民的期待,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管理的政策體系,盡可能地建立嚴格規范、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發展規劃,合理規劃“三個空間”,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高城市的建設品位,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平,形成一個宜居的生活環境、集約節約的生產環境、多元的生態環境。
篇7
(①鄭州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鄭州450044;②鄭州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鄭州450044)
(①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②CollegeofPhysicsandElectronicEngineering,ZhengzhouNorm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摘要: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已成為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河南省信息化發展進度呈加快趨勢。由于政府高度重視,近年來對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逐年增加。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著工業、農業及城鎮信息化的融合,社會應用日益廣泛。但從全國信息化發展的視角橫向比較,河南省信息化整合和應用水平較低。文章中指出應從河南省信息化基礎建設入手,針對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的現狀及現階段信息化發展出現的短板,有針對性的對河南省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應著力解決的問題提出對策。
Abstract:Informationizationisanimportantmarktomeasuretheoverallstrengthandmodernizedlevelofaregion,andishasbecomeanimportantmeanstoimprovetheregionalcompetitiveness.Inrecentyears,thepace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obviouslyspeedsup.Becausethegovernment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it,theinformatizatio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hasincreasedyearbyyea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zationindustrydrivesthefusionofindustrial,agriculturalandurbaninformatization,thesocialapplicationofitisincreasinglywide.Butfromtheperspectiveofhorizontalcomparisoninthenational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theintegrationandapplicationoftheinformatizationlevelinHenanprovinceislow.ThepaperpointsoutitisfrombythebaseconstructionofinformatizationinHenanprovince.Aimedatthepresentsituationof"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ousdevelopmentandtheshortboard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atpresent,thetargetedcountermeasuresto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informationizationdevelopmentinHenanprovinceareputforward.
關鍵詞 :“四化”同步;現狀;存在問題;發展策略
Keywords:"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ization;presentsituation;problems;developmentstrategy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1-0021-03
0引言
信息化是衡量區域現代化的標志,是提升和帶動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地處中原,是我國通信樞紐,“八縱八橫”的光纜主要干線有“三縱三橫”從河南經過,為信息化基礎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在規劃中以鄭州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在河南全省涵蓋、延及周邊地區,形成信息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等協調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力將河南省打造成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為實現這一宏偉的信息化戰略目標,河南省制定了加快信息化的總體部署,堅持近期重點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推進實施5大產業發展工程;推動智能終端、電子商務、新興業態、軟件、數字產業內容發展并與融入社會應用;包括了15個項目的4大示范應用工程,其內容涵蓋了信息技術在資源再生、生態環境構建方面的實施和成果轉化。加大推動信息化發展進程,以信息化產業為帶動,實現工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打造智慧城市,實現電子政務公開,將信息惠民政策向深度推廣。培育一批如洛陽軟件園、鄭州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集中產業區,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抓手提升信息化綜合指數。預計在2016年,河南省的信息化綜合實力有所提升,在全國排名位次前移。達到全省居民信息年均消費增長20%以上,以信息化帶動的工業、農業、城鎮建設、資源環保等相關產業的產品及信息消費年均增長20%以上[1]。
為使信息化進程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河南省下發了多個指導性文件,為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主要包括:2013年底河南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信息化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2014年9月的《河南省推進信息化促進信息消費實施方案(2014—2016年)》制定了:實施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推動網絡基礎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實施5大產業發展工程等一系列具體目標。[2]
1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現狀
“四化”同步的目標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與城鎮化協同發展、與農業現代化廣泛融合,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形成“四化”同步發展新格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著力在“基礎、設施、應用”這三個方面。信息化要高于交通、能源、水利優先發展,從而帶動“四化”同步發展。在2014年基于我國31省(市、區)自治區的四化發展水平指數測算中,河南省的四化協調發展度為0.5615,局全國第23位。其中信息化發展指數為61.39,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INF)為0.14,位居我國第27位,由此可見河南省“四化”同步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1.1工業信息化現狀信息化時代特征應與工業化歷史使命相結合,是衡量信息化水平指數和信息化發展指數的指標。2011年,鄭州市獲批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實驗區,洛陽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和湯陰縣的食品產業集聚區于2013年通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復核,稱為第一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截止到2014年11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位、中部六省第1位。但也應該看到2012年信息化發展指數(Ⅱ)平均水平為0.653,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6.40%,但第一類地區的70.82%河南屬于信息化發展中低水平地區,2014年河南省工業化率為87.3,工業化水平指數(IND)為0.5,在我國排名第19位。兩化深度融合未來要取得重大突破,企業數控技術應用率不足50%。河南省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運用水平發展相對遲緩,工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自主研發水平不高,但有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工業信息化的融合技術。
1.2農業信息化現狀2012年河南省被獲批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立了中原農村信息港服務平臺,并依托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系統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形成統一的農業服務平臺。但截止到2014年,河南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分為1.17,農業現代化水平指數(ALP)為0.55,局全國第13位。除仍存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不到位等情況,也存在由于農業信息化涉及到的管理部門諸多,在農業信息提供的統一協調和管理服務機制方面得不到及時的溝通和共享。各管理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存在信息壟斷現象、分割擁有現象,使得有指導性的信息很少。此外在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廣,特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意識和能力存在不足。信息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未能全面鋪開,現有的數字村鎮、糧食、畜禽等專業信息系統尚不完善。
1.3城鎮信息化現狀2013年度,河南省的許昌、武鋼和靈寶三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此之前,河南省就“智慧城市”的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嘗試,如與中國移動正式簽署實施無線城市群的戰略目標。雖然截止到目前河南省的城鎮信息化發展效果顯著,但2012年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2.2,低于全國城鎮化率10個百分點。2014年的數據顯示,河南省城鎮化率為42.43,城鎮化水平指數(UBR)為0.30,居全國第26位。信息化與城鎮化在融合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潛力巨大,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河南省在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和精準化發展方向已然明確。已啟動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推動信息公開、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構建城市社會服務網絡和公共服務平臺。但智慧城市規劃方面,尚未建立統一的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和時空信息云平臺。
2河南省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電子政務共建共享意識不足政府的電子政務公開及惠及民生領域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意識有待加強。信息化資源的透明和公開一方面可以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賴程度,另一方面促進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目前還仍然存在,河南省各級政府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化平臺存在自成體系、重復建設、信息共享不均等現狀,行政機關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運行模式和行政習慣,缺少全省同一層面,互通共享的城市信息化服務平臺。此外,信息公開對許多機關和許多人來講還不太習慣,城市管理與信息化融合度較低,仍存在不同利益主體不斷博弈、不斷磨合的過程。隨著2015年簽訂的“互聯網+”項目的實施,河南省政府旨在將各級政務統一整合入微信,微信平臺同時提供醫療、便民生活、出行等各類信息,為民眾提供生活便利,也為政府探索社會治理提供新模式和示范作用。
2.2人員配備薄弱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務院直屬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河南省設有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市縣級絕大部分設有工信局。但目前存在縣級工信系統中,其信息化管理能力比較薄弱。基層本身工作人員缺乏,甚至出現基層信息工作人員身兼數職或調動部分信息化人員充實到其他工作中去。信息化在實際工作和落實中顯得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信息機構薄弱,與其他三化相比較,分管工作太多,人才、部門不夠。權利職責不對等,工作重點沒有落到信息化上。隨著河南省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這一局面將會緩解并解決。
2.3政出部門,管理機構職能模糊例如,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的焦點之一是智能城市的建設,作為關注熱點,與其相關的部門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廳、工信廳等都在設試點。部門之間職能如何界定至今沒有明確界限。對此,這些“智慧城市”試點之間有什么關系,到底誰負責“智慧城市”的管理,令人無所適從。因此盡快理順和理清信息化管理機構,切實為信息化建設選定當家人,打破各部門保護。避免出現各部門間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思路開展工作,沒有形成信息化工作的合力。
2.4核心技術方面缺乏國際競爭力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等信息化核心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有限,應組織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提高核心競爭力,避免出現“買來”的信息化。
3河南省信息化發展對策
3.1提升“兩化”融合水平以產業集聚區和龍頭企業為依托,注重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再造和商業模式創新,面向機床、汽車及零部件、電工電器、冶金礦山、鑄造等重點領域智能制造需求,重點培育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模式,加快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實現生產智能化。創新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專項。積極培育發展網絡制造新型生產方式,推動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制造資源開放共享,實現產品設計,生產出智能化產品。
3.2實現農業信息化信息化應帶動農業提供效率,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實現頂端分散、加強技術、降低成本。在尾端解決信息化應用問題,加快最后一公里(農村信息站建設)。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專項,依托黨員遠程教育系統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6]做強做大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形成一批電子商務應用示范村、示范鄉鎮、示范縣(市、區)。同時加快信息技術與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重點完善現有的數字村鎮、糧食、農機調度、畜禽等專業信息系統。
近年來,河南將信息化手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南移動利用自身優勢與各級農業部門聯合,打造了“農業云”,推出了“農信通”、溫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統、“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信息平臺等眾多信息化解決方案,為全省廣大農村和農民搭建了信息化溝通和致富的平臺。目前,“農信通”業務覆蓋我省400多萬農戶,月均涉農信息1.2億條,語音咨詢服務5萬多次。
2015年初,河南省農業廳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簽署共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在農業電子政務云平臺建設、農業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農業物聯網建設、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農業應急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八項惠農工程方面開展合作。
3.3帶動城鎮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加快電子政務工程建設,打破壁壘政務公開。《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把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作為促進信息消費的一個重要抓手。而提高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的關鍵在于電子政務的服務創新。如果說電子商務構成了橫向信息流,電子政務則構成了縱向信息流。縱向信息流的暢通又能促進橫向信息流的便利。只有實現信息流的平衡發展,才能大幅度提升我國信息消費的總體水平。
一些地方搞的電子政務大多數還屬于把政府的文山會海搬家到互聯網上,打開政府網頁,幾乎很少有與網民互動的成分。移動信息的電子政務更是有待填補的空白。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網民的信息界面更多地轉移到手機上來。可是,打開手機界面,微博、微信、QQ等信息服務軟件一應俱全,卻無法找到電子政務軟件的圖標。
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政府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樣子。與電子政務相關的必要投入不能因噎廢食。電子政務在信息安全、軟件開發、呼叫服務、設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有相應的投入。政府在電子政務領域的各項投入有助于提升河南省信息消費的整體水平。
此外,科學有序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國土利用、城市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管理數字化、網格化和精準化。實施惠民工程,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則重點推進就業、社會保障、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教育、食品藥品安全、旅游、文化、信息交流無障礙等領域信息化建設,[7]建設應用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居民生活質量。
3.4提高信息消費水平信息消費包括信息產品消費、信息服務消費和間接帶動的其他領域的消費三個大類。據2013年1月至6月信息消費狀況統計,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
實施信息消費內容發展工程,聚焦視聽新媒體熱點領域,突出發展動漫游戲、網絡視聽、數字內容等優勢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業務內容,推進視聽節目內容在多種媒體形態及多屏幕間融合發展。
3.5政府出臺政策引導,進一步加大支持引導力度。在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支持信息化發展、促進信息消費政策的基礎上,省直有關部門、各地政府應,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承接產業轉移、優化行政審批、研發關鍵技術、配置要素資源、財稅政策支持、規范市場秩序等。
3.6實施新興業態發展工程,加快形成信息消費新的增長點。持續加強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北斗導航等新技術應用,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管理體制。堅持引進龍頭企業與培育河南省企業并重,突破關鍵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數據樞紐。為產業集中區啟動資金引導,提供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特色軟件園區,著力引進一批有競爭力的軟件骨干企業。
省政府推動與三大運營商集團公司簽訂新一輪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應用、共同打造智能手機產業基地等領域加強合作。未來五年三大運營商計劃投入1120億元用于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省信息化專項資金從2013年起增加至5000萬,運用專項資金對兩化融合、電子信息及軟件、物聯網等領域的重點項目進行支持。2013年共支持項目47個,帶動相關企業和單位投資49881.1萬元。其中已經完成了鄭州和開封的電信同城業務。2014年在鄭州設立了“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使河南省躋身國家十大網絡交換樞紐行列,同時擁也有了自己在信息和通信領域的“門戶”,鄭州的全國信息集散和通信交換樞紐地位已然確立。2015年全省在信息通信領域全面推動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網絡設置普及和推進、實現城市光纖入樓到戶,農村地區寬帶進鄉入村,寬帶提速能力省內城鎮達20Mbps,省際帶寬增容至6000Gbps,計劃至2020年實現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寬帶接入能力省內城鎮達50Mbps以上,省際帶寬增容至10000Gbps。2015年3月河南省與騰訊公司簽訂了“互聯網+”工程,是將信息通信技術與其他各行業融合的升級,以鄭州作為樣本,將在智慧城市、民生和產業等領域探索,并向周邊城市和省級城市擴展。
綜上所述,河南省大力信息化發展的目標是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經濟增長點,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在此過程中信息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對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具有滲透和拉動作用。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深化,信息正在成為與勞動力、土地、資本同等重要的要素資源,信息化正在并將不斷給傳統的生產、流通、消費流程帶來革命性變化。
政府對信息化的重視應在政策、機構、投資、人才等實際工作中加以體現,用信息化的思維來建設信息化。也只有信息化才能推進隸屬于信息化的管理范疇,才能帶動工業、農業和城鎮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河南省應加快在信息基礎建設上的投入,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的意見[R].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14,03:18-24.
[2]河南省推進信息化促進信息消費實施方案(2014—2016年)[EB/OL].dzzw.cqyc.gov.cn/art/2014/10/9/art_3991_75239.html.
[3]丁永建.河南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決策探索,2013,07:27-28.
[4]葉海智,舒敏,吳忠良.河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05:96-97.
[5]陳永光.加快河南省信息化進程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3:121-150.
篇8
2022年交通法制法規安全建設綱要
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推進落實“四基四化”建設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運城市鹽湖區交通運輸局一直加強交通執法規范化建設,在鹽湖區交通運輸局局黨組和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深化交通執法體制改革完成后規劃如下:
一、在局法規安全科的監督帶領下,市隊交通執法一分隊今年將加強深化交通法規規范化建設,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健全完善制度機制。1.局法規安全科將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2.幫助協調資金經費推進落實“四基四化”建設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推進。并將持續監督加強一分隊的執法行為規范化建設,督導其嚴格執法,督導執法結果與信用創建平臺對接共享;督促區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加強“信用交通省”創建,建立完善信用制度體系,做好信用信息歸集和應用,開展交通運輸信用評價工作;3.創建并完善道路橋梁工程質量監理執法監督工作,加強在道路運輸、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的信用評價、并督導信用評價結果與社會信用平臺的對接及應用,推進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4.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修訂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實施細則及“一單兩庫”,健全抽查數據和結果應用機制,加快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新型監管機制。5.檢查督導加強運輸市場執法監管,以“兩客一危”監管和“四好農村公路”為重點,持續開展道路運輸、城市客運市場(待改革“三定”一分隊執法范圍后確定)、交通工程質量監理、安全監督專項督導,推動開展打非治違行動走實走細,確保交通運輸市場的安全、規范、有序。6.督導一分隊加強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圍繞交通運輸部“路政宣傳月”活動和路政管理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公路揚塵污染治理、路堿環境綜合整治和“四違”治理等活動,依法打擊和查處各類破壞、損壞公路的違法行為,公路路政案件發現率、查處率、結案率達到95%以上,確保所轄公路的完好、安全和暢通。加強公略水路安全聯防工作,以“平安公路”“平安車站”“平安碼頭”“平安工地”建設為載體,加強公路水路安全聯防工作,嚴格排査化解公路水路矛盾糾紛,確保不發生重大涉路群體性事件,切實維護行業安全穩定。今年的迫切任務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組織實施執法隊伍素質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加強執法人員教育管理,積極開展綜合執法隊伍業務知識培訓,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業務素質,切實做到公正、文明、廉潔挑法,確保無公路“三亂”行為發生。持續抓好“三零”單位創建,維護行業和諧穩定局面。
二、將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從嚴落實監管責任,認真貫徹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從嚴落實組織領導責任、行業監管責任,構建責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考核,將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情況納入各股、室、隊的年度考核述職內容要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一分隊、道路股、道路建養中心全面壓實自身和監管企業的主體責任,要求嚴格推進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該企業年度安全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督促落實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盡職履職承諾制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企業全過程安全生產管理。著力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道路運輸、工程建設領域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規范,指導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雙重預防體制機制,組織辦識重大安全風險、排大事故隱患,構建風險辨識、風險分級、隱患排查、隱患治理全過程管理體系。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嚴格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工作的意見》(交安監發(2021)2號),對照42項重大風險清單,全面排查鹽湖區道路運輸行業和道路工程建設的安全生產風險,實施重大風險點“圖斑化”管理和動態跟蹤監測,確保轄區重大風險底數清、狀態明、責任實、管得住。深化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深化開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零事故”單位創建工作,緊盯道路運輸、工程建設重點領域,開展集中攻堅行動。
三、抓好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集中整治,著力解決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和道路運輸服務中心責任落實不到位、車輛異地經營等焦點難點問題,督促一分隊嚴厲打擊非法違法運輸,運輸服務中心加強物流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好身份査驗、開箱驗視兩個100%制度,堅決杜絕任何違禁品進入物流渠道,確保物流安全。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健全交通運輸系統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援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實戰性。指導各重點企業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帶班和24小時值班人員值班制度,加強事故信息報告。
篇9
(數據省略)
二、主要工作成績
今年7月份,大隊人員調整后,迅速確定了“建一流警隊,創一流業績,一年創建全省一等平安暢通縣,三年創建全國平安暢通縣”的工作目標,創新明晰了“五化五提升”的工作思路。大隊支委帶領全體民警,埋頭苦干,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不斷推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工作預安制度化,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積極推行工作預安銷號制度,提高了執行力。事前預安促任務。出臺了《月工作預安落實銷號制度》,每月由大隊將各項工作預安至下屬各單位。8月份,車管所對剛啟動摩托車上戶業務的六中隊預安辦理摩托車上戶登記120臺,六中隊克服地處偏遠、業務生疏等重重困難,當月完成摩托車上戶登記136臺。事中督導促進度。由預安辦對預安工作進行跟蹤檢查,掌握工作動態,月末通報全隊,每月定期隊務會議,對工作預安落實銷號情況進行集中講評,督促工作進度。事后銷號促落實。將工作預安銷號納入單位綜合考評,對預安工作未及時銷號的,當月扣分通報,并繼續掛號、限期完成,直至銷號。為防止考核不實,制定了復核追責制度,對預安工作中弄虛作假行為從嚴追責。
(二)安全宣傳社會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
大力推進交通安全宣傳社會化,提升交通文明程度。借東風強保障。以全縣“三創四化”(創衛生縣城、創文明縣城、創省級平安暢通縣,美化、凈化、綠化、亮化)活動為契機,爭取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與交警直播室,在106國道縣城區南門口建立了交通安全宣傳電子廣告屏,整合“三聯”(聯防、聯管、聯治)工作和三類協管員(交通、城管、治安協管員)300余人,強化了安全宣傳社會化保障體系。借平臺營氛圍。有效運用電視、廣告牌、宣傳資料、手機短信等宣傳媒介宣傳交通安全新聞事件、法律法規、案例剖析等知識,在交通頻道制作專欄58期,在城區增設宣傳專欄27個,上門送發宣傳資料3萬余份,發送交通安全宣傳手機短信5萬多條,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借他力聚合力。根據縣委、縣政府“三創四化”要求,聯合縣直部門單位及社會各界大規模開展交通違法規勸活動。7月份,縣委書記鄺鄒飛、縣長胡湘之先后帶領縣直部門單位工作人員在縣城區開展交通違法規勸活動,主要規勸行人橫道不走斑馬線、機動車闖紅燈、亂停亂放等交通違法。7月以來,全縣縣級領導分片分線帶領有關部門上街規勸交通違法行為萬余次。
(三)路面控制常態化,提升道路暢安水平
堅持上路執勤,加強路面控制。警力常屯路面。城區開展早勤,在縣城區主要街道、學校門口設置10個固定值勤點,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上崗值勤。鎮區定點值勤,由各交警中隊在轄區集鎮鎮區設置值勤點,在逢墟、重大活動等交通重要時段,定時定點值勤。夜間輪流巡邏。每天夜間由1名大隊領導帶隊對106國道與縣城區主要街道巡邏。整治常除亂源。先后開展了機動車涉牌涉證交通違法、“三無”摩托車專項整治、酒后駕駛專項整治、縣城區“三創四化”交通秩序整治、鄉鎮鎮區交通秩序整治等專項整治,查糾交通違法4萬多起,處罰近萬余人次,其中涉牌涉證1105起,查獲盜搶機動車5臺,兩項工作指數均位居全市第一。聯治常排隱患。聯合公路、交通、安監等部門對危險路段、事故黑點與客運企業、營運車輛、校車聯合開展排查,排查危險路段18處,事故黑點2處并全部治理到位,清理路障25公里、消除“光頭路”10公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2臺客車與25臺校車下達了消除通知書。另外,今年來,縣財政共投入專項經費500多萬元,新增6處交通信號燈控設施、增設標志標牌356塊、施劃標志標線6.2萬㎡,19個鄉鎮鎮區的標志標牌標線已按照要求落實到位,切實強化了路面管控保障體系。
(四)隊伍建設正規化,提升交警整體形象
嚴格按照“三基一化”工程建設要求,不斷強化隊伍正規化建設,提升交警隊伍整體形象。堅持制度建警。以《交警隊正規化建設標準》為藍本,制定了11項內務管理制度,對執法執勤、紀律作風、內務衛生、窗口服務等隊伍管理各方面進行全面規范。堅持培訓提質。強化政治培訓,每周星期五下午組織民警開展《正規化指南》學習應用培訓。深化業務培訓,舉辦業務培訓班5期,分期分批組織各個業務崗位民警進行集中培訓。強化隨崗輪訓,改每月一訓為每周一訓,對全隊變換崗位的民警進行了一次隨崗培訓。堅持規范執法。開展了以“執法公正”為主要內容的執法問題排查治理工作,著力排查治理執法問題200余處。推介執法先進典型,確定一中隊事故處理崗為示范執法崗,單永杉等3名民警為執法標兵。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對執法過錯的2位民警進行了誡勉談話,并各扣除執法養廉基金200元。堅持示范引路。按照“樹典型、創示范、示范引路、爭創一流”的隊伍建設思路,以二中隊為示范創建單位,大力開展“亮化工程、多能工程、制度工程、新措工程”四大工程建設,致力打造示范交警中隊,高標準引領交警隊正規化建設。9月25日,副支隊長李陽專程到二中隊視察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決定近期組織全市各大隊前來參觀推廣。
(五)便民利民最大化,提升群眾滿意率
以深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為切入點,不斷提高群眾滿意率。前移窗口解民難。大力推行摩托車管理向中隊延伸,把車管窗口最大限度地向老百姓前移,在5個農村交警中隊啟動摩托車上戶辦證業務。推行“流動車管所”服務,定期深入鄉鎮村組、企業單位上門為群眾辦理牌證,讓廣大百姓享受到“家門口”車管服務。拓寬業務排民憂。拓寬車管業務服務,爭取小車上戶落戶攸縣,開通了申請駕駛證、行駛證換證、補讓等業務。拓寬事故處理業務,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快處處賠工作機制,方便群眾快速處理交通事故。拓寬違法處理服務,在大隊交通違法處罰中心設立了異地違法代辦窗口,為老百姓處理異地違法提供方便。優化服務暖民心。推行“一窗式”服務模式,老百姓可以在任一業務受理窗口一次性辦結業務。廣泛推出服務舉措。推出了上門、預約、延時、留辦、代辦等服務舉措,極大方便了群眾辦證辦事。
三、國慶安保工作情況
國慶期間,大隊根據省市交警部門的工作部署,結合攸縣實際,按照提早謀劃、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確保暢安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傾力維護,確保全縣人民度過了平安祥和的國慶長假。10月1日至10月9日,共出動警車156臺次、出動警力396人次、完成各級保衛活動12批次。國慶以來,全縣沒有發生大的交通堵塞。
(一)召開動員部署大會,層層落實工作責任
9月27日下午,大隊召開全體民警大會,就雙節期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所有副大隊長就各自分管的事故預防、秩序維護、車輛管理、駕駛員管理、交通違法處理、情報信息等工作進行了嚴密部署,詳盡地明確了各單位及所有民警的工作責任。同時,明確規定全體民警取消休假,大隊機關及基層中隊除值班人員外,其他警力全員上路,全力以赴保暢安。
(二)加強路面秩序維護,確保道路暢通有序
一是大隊抽調機關、一中隊全體民警和菜花坪中隊部分警力共38人,集中在縣城區巡邏值勤。二是大隊機關每天安排4名民警在隊24小時值班、4名民警在g106線全日巡邏;各中隊一半以上警力鋪在路面,負責各轄區雙節期間交通秩序維護。三是由三中隊、六中隊與酒埠江風景區四個派出所實行聯合執勤,傾力做好景區交通安全保衛工作。
(三)開展交通安全大檢查,全力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一是開展重點車輛安全大檢查。由法宣股牽頭,針對目前攸縣公路客運車輛均已承包經營,以及學校校車、幼兒接送車輛均為個人所有的現狀,對轄區內的重點車輛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堅決杜絕沒有消除安全隱患的營運客車、校車和危運車輛和不符合安全駕駛要求的駕駛人上路。并從點車輛交通事故成因入手,倒查管理民警管理職責是否到位;從查管理民警與管理車輛和司乘人員見面率,重點車輛信息更新率,以及危險物品運輸許可入手,確保重點車輛各項管理措施落實到位。二是開展事故隱患路段排查。由事故股牽頭,各中隊配合,重點檢查事故多發、隱患路段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旅游景區、重大活動場所周邊交通標志、標線、交通安全設施等是否完善,確保交通安全萬無一失。
(四)開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嚴查交通違法行為
由巡邏隊牽頭,各中隊配合,以g106線、s212線、s315線、網酒公路、寧排公路,各農貿集市等交通違法行為突出的路段、點段為整治重點部位,以機動車涉牌涉證、“三無”摩托車、超速超載、非客運車輛載客、疲勞駕駛、酒后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重點,采取設置固定卡點、流動巡查、統一行動與區域整治相結合的方式,對路面交通違法行為長期保持高壓態勢,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10月1日至9日,共查糾交通違法行為5000余起,處罰102起。
(五)大力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充分利用電臺、電視,短信等新聞媒體,大規模開展交通宣傳活動。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自9月25日開展了“喝酒不開車平安迎國慶”主題宣傳日及宣傳周活動,在賓館、客運公司及主要路段懸掛35條宣傳橫幅、向群眾散發宣傳資料2萬多份;深入開展“十大勸誡”親情提示活動,組織志愿者深入到餐館、酒吧等樓堂館所通過發放反酒駕宣傳資料,開展形式多樣的勸誡活動。
(六)唱好壓軸戲,確保返程高峰期交通安全與暢通
10月6日,接收經市支隊轉發的公安部交管局《關于切實做好國慶長假返程高峰交通管理工作的通知》后,于當天下午5:00召開大隊領導與中層負責人會議,進行緊急部署,并對全體民警進行定崗定點定責。10月7日開始,全體民警取消備勤,全部按部上路巡邏執勤。10月7日以來,全縣沒有發生死傷交通事故,沒有發生任何交通堵塞現象。
篇10
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城鄉統籌
科學設置城鎮布局。完善“一軸兩心六點”的城鎮空間布局。突出縣城行政中心和竹園經濟中心主體地位,統籌推進青溪、三鍋、關莊、沙州、木魚、姚渡6個重點集鎮加快發展。推進以小集鎮為主的新型城鎮化。引導高山農民下山,大力實施生態移民,加快小集鎮和中心村建設,提高居民聚居率。完善新農村綜合體規劃。以金唐線、喬沙線、喬涼線和沙州、青溪“三線兩片”為重點,強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居特色、公共服務和基層組織建設,科學構建了“中心鎮+鄉集鎮+村級聚居點”的城鄉可持續發展體系。
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堅持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低碳經濟,基本實現產業發展園區化。一是立足特色農產品和大宗礦產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以礦產品加工、醫藥制造、特色建材、生態農產品深加工的工業發展體系。二是大力發展六大農業特色產業。全面建成茶葉、食用菌、木本油料、林板加工、畜禽養殖五條產業帶和三鍋現代農業、蒿溪有機茶葉、板橋食用菌、沙州油橄欖、白龍湖水產五大示范園區。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形成“一心兩線四片十景區”的全域生態旅游格局。
統籌規劃交通布局。按照“提升主干路、打通斷頭路、延伸通村路、鄉鎮通油路”的思路,著力提高道路通達深度、通暢程度和抗災能力,初步形成以綿廣、廣甘、廣平3條高速公路和寶成、蘭渝、西成3條鐵路為對外出口,縣內綜合交通網絡以劍青公路、喬木快速通道、省道105、國道212互聯共通。
強化政策保障,激活城鄉統籌
實施活鄉強鎮,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出臺“活鄉強鎮”十條意見,為鄉鎮放權、讓利、減壓、明責,破解鄉鎮發展難題。大幅度提高村(社區)公務經費,激發鄉鎮發展活力,大大加快了城鎮化進程。
實施特困村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實施14個特困村脫貧工程,成立10個結對幫村工作組,86個縣級部門結對幫村。縣財政每年為每個特困村安排專項資金45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力爭通過三年幫扶,特困村人均收入達到全縣平均水平。2012年,已完成投資6500萬元,占三年規劃總投資的71%,農民人均純收入較2011年增加800元。
實施十二戶聯動機制,構建城鄉一體服務體系。大力推行十二戶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文明聯創、救助聯幫和產業聯帶制度,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機制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聯網,規范縣政務服務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運行。
實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推行農村產權和戶籍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產權、集體林權、集體財產產權等確權頒證。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創新農村經營模式,推進農村土地、林地等所有權、使用權以租賃、承包、拍賣、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流轉。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就業,努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完善基礎設施,助推城鄉統籌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按照“清雜去亂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園”的思路,以“五亂”治理為核心,發展庭院經濟,彰顯田園風光,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建生態家園5000戶,改廁1萬座、改圈1.5萬戶、改廚2萬戶、新建沼氣池1.46萬口。建成“四化”場鎮3個、“四化”村莊15個,創建省市衛生村莊15個,“十百工程”達標村14個。創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4個、市級文明村11個、省級生態鄉鎮20個、生態村40個、小康新村30個。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全面配套市政道路、人畜飲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成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72座(處),日處理污水1.4萬噸、年處理垃圾2.5萬噸,全縣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實現全覆蓋。
狠抓交通水利建設。廣甘高速、喬木快速通道建成通車。繼2012年建成通村水泥路141公里后,今年啟動實施30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設。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600公里,2014年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標。新建和加固堤防84公里、微水池6223口,新增灌溉面積1200畝、引蓄水能力40萬立方米。治理重大地質災害206處,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
突出產業發展,承載城鄉統籌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普惠制推進綠色山珍、名優綠茶、風景銀杏、生態畜牧、木本油料、有機水產六大特色產業發展。實施“銀杏富民工程”,累計栽植銀杏544萬株。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45%。全縣上半年農民人均收入2524元,增加304元,同比增長13.7%。
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建好產業園區。全面推進20平方公里竹園工業集中區建設,堅持土地、項目、政策向園區集中,推進產業集聚、園城共融。壯大骨干企業。天運金屬、青云上錳業、中哲新材料等骨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億元企業達5家、規模以上企業達32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以商招商、資源招商、項目招商,重點引進產業鏈長、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生態工業項目。
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強化旅游景點提升,加強旅游營銷,提高生態旅游知名度和認可度,“冬海南、夏青川”休閑度假旅游品牌基本形成。建成唐家河、青溪古城、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3個4A級旅游景區。突出田園自然風光,大力發展生態農家旅游,建成星級農家樂147家,旅游從業人員達3200余人。上半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3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47.3%。
注重民生改善,促進城鄉統籌
全面實施“十大救助制度”。創新建立《貧困救助制度》、《火災救助制度》等十大救助制度,現已在全市推廣實施。上半年,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43.3萬元,惠及群眾2774人次,群眾有困難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全力保障民生。大力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和特困村扶貧計劃,縣政府每年承諾辦好十件實事,城鄉差距逐步縮小,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上半年,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95人,發放婦女創業貼息貸款3600萬元,扶持自主創業人員360名。
- 上一篇: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源
- 下一篇:自然資源管理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