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目的及要求范文

時間:2023-08-03 17:3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語文教學目的及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語文教學目的及要求

篇1

本文主要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性建議,目的是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發展,共同促進我國義務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關鍵詞] 初中;語文;改革;創新

一、引言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有創新才會有發展,國家如此,企業如此,初中語文教育亦是如此。初中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工具學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何改善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創新語文教學改革,是各個初中學校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值得各初中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初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也比較強,所以純粹的理論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做了有益性嘗試,但是,從總體來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還是任重而道遠:

第一,教材滯后。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初中語文教材應該是與時俱進的,但是,語文教材更新的速度較慢,大部分初中語文教材依然延續以往陳舊的教材,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其中的一些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變化了,很多豐富的社會知識在教材中難以體現。教材的滯后性必然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的落后性,過時、死板的教材內容與先進、靈活的社會最新社會實踐嚴重脫節[1]。

第二,教學方法落后。一方面,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將初中語文教育的重點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而忽視了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忽視了初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初中語文教師還遵從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教師不斷地出題、講題,學生費神的做題、改題,這與新課改的理念相悖,也跟不上現代化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式的步伐,嚴重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的進程。

第三,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初中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應用,缺乏實踐就容易造成紙上談兵的局面。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初中學校和老師都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缺乏真正的應用。

三、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性建議

1、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的語言和文學素養,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并且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時時奔著這一目標去努力,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平時的教學中增加實用性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豐富教學手段

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課堂要以更新的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2]。在高新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各初級中學一般都會配備多媒體等現代化網絡教學設備,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起這些豐富的資源,為開放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合作創造能力提供一個有力的平臺,培養新時代的現代化新人才。

合理利用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分角色學習就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學習初中語文教材《孔乙己》時,如果根據學生的特點分別飾演孔乙己和掌柜等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而且使學生學習了教材知識。另外,還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多媒體、電視、錄音機等都可能出現在語文課堂上,有需要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語言類活動等,讓學生們體會語言的美。比如在講授朱自清的《春》時,可以利用幻燈片出示作者照片、簡介以及春的美景的畫面,讓學生如臨其境,自然就會體味到作者當時的心情,領會文章的意境了,聲色俱佳的幻燈片的表現力容易加深學生的印象。

3、注重實踐教學

學語文不是目的,應用才是目的。學習語文課程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構建,而應用能力又是通過具體的活動來實現的。所以,老師要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發揮教學效果。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將語文理論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級學生的特點,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開闊他們的視野;還可以引導學生有目的的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最好寫出觀后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寫作水平;還可以組織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朗誦比賽、小品、征文比賽等等文學類賽事,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這些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能夠鞏固課本知識,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整體素質。

四、結論

總之,初中語文這門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任重而道遠,要想真正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創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和各初中學校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小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快樂閱讀;2011年16期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誤區;對策

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初中語文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提高民族素質和綜合國力的重要使命。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教學是人類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們學好其他各學科的基礎,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善措施就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

一、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誤區分析

(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效果不佳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主觀自身素質和客觀師資條件的限制,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課堂上只是固定化、程式化地進行“填鴨式”講授性教學,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實際教學效果不佳。有些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只是呆板地使用一些固定的教學方法,無法做到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1]。另外,一些語文教師備課不充分,只是簡單地把網絡上或者是參考指導書中的案例、示范教給學生們,完全照抄照搬,不能有效地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開展靈活有效的教學活動,這些都會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果不佳,使學生們無法較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二)教學方法過于粗放,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粗放式教學,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是普遍存在的一大誤區。課堂上,有些語文教師只是一味地粗放式教與學,為了應付考試而教授知識,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知識,急于求成無法真正體會到語文教學中的美感與韻味,更無法真正領悟到語文素養與涵養。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時,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無法進行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分層分級引導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們不能較好地彌補自己的薄弱知識點,不能較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更不利于整個語文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順暢深入開展,違背了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初衷。

(三)教學策略不科學,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課堂交流僅僅局限于一問一答式的單向交流,課堂互動交流較為欠缺,課堂氛圍顯得非常沉悶,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提問、被動地學習,幾乎不動腦筋去思考教師的問題正誤與否。而且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死啃課本中的有限資源,而且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與創新性的想法,這些都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培養學生們創造性的思維潛能與創新性的探究精神,導致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濃烈,甚至一度出現煩躁、失落等厭學情緒。

二、初中語文教學誤區的解決對策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開展多元化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多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充電,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轉變教師教學觀念,不斷改善教學策略,以激發初中學生對初中語文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另外,語文教師必須運用各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前課堂“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現狀,確實貫徹落實好“聽、說、讀、寫”緊密結合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力爭做到每節課都有新奇的課堂體驗,不斷拓展知識內容,及時更新知識的理解角度,開展多元化教學方式,滿足新課程標準下對語文教學的嚴格要求以及滿足廣大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需求[2]。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引導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是一種動態的、師生之間教與學的互動交流過程,必須充分實現教與學的民主、平等、公平,師生之間互尊互愛。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根本,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培養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初中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與語文素養。而且,語文教師必須改變粗放式的教學模式,對不同學生開展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多進行創造性地思維訓練,積極引導學生自主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使自己的才華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有效施展,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教學活動真正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語言素養。

(三)開展探究問題設計,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課堂授課時必須大膽創新,勇于探索,有效使用教材,合理整合課程資源,積極設計探究性問題,進行啟發式教學,提高初中學生的自由表達、自由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e極參與第二課堂的學習,主動開辟課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教學渠道和環境,進行啟發性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主客觀條件,更多地進行自主性與探究性的實踐訓練,培養初中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獨立完成的精神,有效地實現初中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鍛煉初中學習的獨立意識和探究精神,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3]。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嚴格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填鴨式”、以應試為主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充分利用各種優質教育資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全面創新教學理念,形成良性互動的學習氛圍。設法營造充滿活力與情趣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最終實現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春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學周刊b版,2014(12):37-37.

篇3

關鍵詞:初中語文;評價;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47-01

新課程強調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發展潛能。探索嘗試新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策略勢在必行。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概念和作用出發,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誤區,并指出了幾點評價策略,在此和廣大同仁交流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謂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指的就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效的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它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評價的內容多以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為主,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作用來說,其主要還是歸于診斷作用、激勵作用、調節作用和教學作用,如果教師能有效的實施好評價策略,那么,評價會更好地幫助教師及時向學生反饋信息,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或進行自我反思,從而促使學生學習不斷進步,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二、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存在的誤區分析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教師的評價觀念還是教師的評價方式都有了明顯的轉變和提高。但是,由于課程改革推行不久,傳統的評價觀念和方式又根深蒂固,雖然課程改革一再強調,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教學評價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教師還是無法完全拋開學生“分”的因素對學生進行評價。當前,很多教師還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將學生進行等級劃分,分數高的學生在老師眼里成了“完人”, 分數低的學生永遠受到老師的歧視,教學評價無法落在實處。其次,教師盲目的使用評價用語,誤導了學生想思維。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論學生回答是否恰當,不論提出什么質疑都口訣似的贊揚:“你真棒!”“真有見解!”……不當的評價不僅激發不了學生的思維,反而誤導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最后,盲目的追求新穎,違背語文教學宗旨。一些教師為了追趕時髦,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不管情境、不管內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強調自主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因此,教學中都盲目的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在學習文章時讓每個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學習,不管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何,一堂課都以點評幾個學生的學習成果草草結束,形式主義的評價使得教學違背了最初的宗旨,無法達到教學的要求。

三、合理運用評價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也是如此,都是為促使學生不斷的、有效的學習而有效的去落實。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充分的明確評價的目標和最終歸宿,積極的去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積極轉變評價觀念,合理有效的運用評價策略,認真落實教學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不斷的去引導學生學習,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就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策略來說,教學中,我們應做到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等多種類型相結合。評價時,應充分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明確為評價而準備的條件,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在評價的主體上,多強調學生的自評;在評價功能上,多注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在評價類型上,多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在評價方法上,多采用相對評價法。這樣,在遵循教學宗旨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評價的策略、手段,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及時的進行反思,我們的教學評價才能落在實處,才能對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應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新時代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不是教師想怎樣開展就怎樣開展,想怎樣評價就怎樣評價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評價原則,只有如此,教學評價的作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就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原則來說,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首先,導向性原則:通過評價標準的制定和評價結果的運用,使被評價者向標準靠攏。其次,科學性原則:評價標準既要反映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又要反映語文課堂教學的規律、特點以及當前語文教改的趨勢,突出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此外還有全面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等諸多原則,都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的評價中一一的去落實,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總結: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改革正處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無論如何,我們作為教師的都應多一份喜愛,少一點厭惡,積極的去探索評價的方式方法,不斷開拓評價的途徑,培養出個性化的學生,培養出會思考、懂得學習的學生。

參考文獻:

篇4

摘 要:情感教育作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情感教育既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當前的發展趨勢,因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本文擬從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出發,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應用

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設置,關注學生態度、情緒等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情感發生變化,向著更高級的情感品質發展,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促使教學活動順利的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即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將其傳遞給學生,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情感教育作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情感教育既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當前的發展趨勢,因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本文擬從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出發,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是其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充分重視學生情緒情感的培養,積極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情感素質。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新課改背景下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務,要求將情感教育與過程方法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完成。新課改強調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和課程所要求的教學內容外,更加關注和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情感的需要。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從而主動探索語文的奧妙。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也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提高審美情趣,使語文教學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而這也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精心安排教學內容,融匯情感教育

教師應注重將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這就要建立在教師對于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合理挖掘其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結合具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營造完美情感氛圍。這不僅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注重語言的運用,通過精彩的描繪將課文內容生動地重現在學生面前,給予其以美的享受,陶醉在中國傳統文字的美妙之中。還應該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經歷,領悟語文課文中所要傳遞的信息和感情,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這一過程建立在教師對教材內容深入挖掘的基礎上,并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可以以集體朗誦的形式品味古文和詩詞的美好,也可以安排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親身體驗人物所處的環境,揣摩人物心態,從而帶入具體的情景當中,以互動的形式激發其情感體驗,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把握語文學習的精髓。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形式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其客觀、真實的情感。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擴展其情感空間,使得語文教W效果更加明顯。如在講述初中語文《濟南的冬天》一文時,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濟南冬天的相關圖片和視頻,配合有感情的朗誦,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濟南冬天的美景之中,產生強烈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對于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三)注重教學實踐,有效培養情感

初中語文除了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寫作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之外,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人文意識。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初中語文在培養學生實際語文運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際的寫作課程和閱讀理解課程,鍛煉其正確運用詞語表達感情、抒發感情的能力。而語文知識的積累,不僅僅來自于課堂上的教師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來自于生活中的實踐和觀察。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從自然中領悟到美,培養其正確的審美能力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學重要目標和任務。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觀念束縛,積極開感因素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成果,促進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向著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周霄.中學德育教科書中公民知識的分析與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15.

篇5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分析;解決對策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分析

1.創新意識不夠

現如今,存在一部分學生,其作文寫作存在嚴重的過度模式化問題,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作文教學模式所導致的。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時,會選擇一些優秀作文當案例,分析這些作文的優點,鼓勵學生以此為典型,完成作文寫作,從而使很多學生在學習與模仿中,對優秀文章中的語句過度引用,甚至會不厭其煩地使用同一個素材,這種大范圍不斷重復的寫作,缺乏學生自己的思考,更沒有新意可言,只是語言結構變換了一些。這便會導致閱卷老師在閱卷時,看到的文章大多相似,很多文章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模式化寫作,使學生的作文缺少自己的情感。

2.與現實生活脫軌

離開生活創作,便顯得枯燥、乏味,因此,現實生活應當是寫作的源泉,是優秀作文的靈魂與生命力。然而,很多初中生寫出的作文,僅僅是應付考試,基本上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大。為了使寫出看起來更為優秀、更為規范的作文,學生不惜背誦大量的名言警句,背誦大量的名人故事,寫出來的作文一大堆道理,與現實生活存在距離。由很多初中生的作文可以看出,大致方向就固定的幾種,寫出來的作文都是大道理加素材堆積,作文內容嚴重缺乏創新性。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完成寫作,并傳授一些寫作技巧,使學生的思想與生活體驗在作文中得到最大限度展現。

3.寫作狀態不佳

好的寫作狀態包含兩部分內容,分別為好的寫作環境與正確的心態。然而,很多教師與學生都對文以載道過分關注。他們在寫作時,總是會對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等情節過分關注。當然,寫這些內容并不是一種錯誤,然而,這些方向涉及的內容過于重大,層面廣,初中學生的境界達不到,因此寫這些內容會加大他們的壓力,使他們對寫作產生抵觸心理,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困境的解決對策

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針對創新意識不強對初中作文教學產生的影響,需要從教師的角度進行化解。對于很多教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書的教師來說,他們的教學方式已經形成,難以根據時代的變化隨機應變,所以應做好創新工作。對于剛畢業的教師來說,因為受閱歷不足的影響,難以在作文教學時,對其創意做到靈活運用。因此,要想搞好初中作文教學,需做好語文教學師資團隊的建設工作,做好師資力量的培養工作,不管是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還是剛畢業的教師,都需要培養創新意識,并在教學中做到優勢互補,讓每一位教師的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自然靈感獲取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因此,教師應當做好學生觀察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工作,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對生活中的素材有效運用,從自然中獲取寫作靈感,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寫入作文當中,將生活經歷融入作文當中。同時可以讓學生寫一些生活類的題材,教會學生描述生活的同時,讓他們將真情實感融入創作當中。

3.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新課標鼓勵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因此,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個性,避免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打破思維定式,讓學生寫出創新、寫出新意。因此,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先明確目標,確定是采取講評為目的,還是以指導為目標來指導寫作,目的不同,教學的方式也存在較大差別。在目的確定之后,結合現實條件,做好學生寫作思維的拓展工作,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自身感受。此外,還應當要求學生在寫作時放松身心,不過分限制寫作的題材、時間及內容,讓學生真正做到自由發揮,喜歡什么題材、內容,都可以此為基礎開展寫作,從而使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做好個性及想象力的充分發揮,使其寫作積極性得到有效培養與提升。

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作文一直令教師與學生感到頭疼。針對初中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教師應當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結合新課標要求,完成對出現問題的有效解決,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桂丹青.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法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2).

篇6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及發揮智力與思維息息相關,采取有效科學的方法,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目標。自新課改實施以來,逐漸提高了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又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合作、探究并自主地開展學習。

一、培養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的結構內容差異較大,可謂其升級版,需要學生不斷綜合地運用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能理解掌握課本知識。傳統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令學生考出更好的成績,導致語文變成極其普通的學科,難以使其人文學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無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更新教學理念及方法,加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保證學生全面發展。而在語文教學中時常用到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說這些就是語文思維能力形成的基礎。例如學習語文古詩,根據不同的表現內容,有懷古、思鄉、送別等。初中語文送別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首,即王維的《渭城曲》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詩雖都為送別,但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情景。《渭城曲》體現出詩人王維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則表現出詩人王勃豁達送友的情懷。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做到先分類后比較,讓學生切身體會尋找二者異同的過程,學會如何區別觀察事物之間具備的特點。

二、培養思維能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培養重視度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易在教學活動中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潛意識里將語文視作文字性學科,認為學生只需學習字詞文章等知識,能夠考出好成績即可。然而,語文極優雅,它是借助語詞,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譜寫出來的優美文章詩詞,但要有效運用這些知識點,編織出完整美好的文章,語文思維能力必須發揮作用。

(二)培養方法缺乏合理性。

目前,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慣用一言堂,整節課的講解,學生沒有自由思考的時間,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只會機械學習,等待教師講解,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理解和記憶知識,幾乎不存在個人意見與想法。另外,教師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不關注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無法將更良好的實踐學習機會提供給學生等,這些都將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受到影響。

三、初中生思維能力有效培養策略

(一)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詳細制訂培養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屬于目的性、計劃性教學活動,語文教學又是以培養思維能力為重要目標,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制訂完善的思維能力培養計劃。

首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明確初中階段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如學生改寫、縮寫等思維能力的系統培養;學生如何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如何科學聯想或想象,轉換表達方式等能力的培養。其次,基于教學內容與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和學情,詳細制訂課堂教學目標計劃,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再次,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遷移能力的訓練,即在不同情境下訓練思維能力。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要求學生想象小草是如何從土里偷偷地鉆出來的?再讓學生思考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鉆”和“偷偷地”這些詞匯,利用這些詞匯造句,使學生及時進行語言實踐運用,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能得到培養訓練;又如教學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課時,引導學生想象詩句中所描繪的場景,并嘗試將想象到的景象描繪出來;再如教學近代詩人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時,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想象:如果我們仰望盛夏夜晚的晴朗天空,眼前將出現何種景象?又能想到什么呢?再要求學生針對“夜空”這個主題,發揮想象開展寫作訓練等。諸如此類訓練都是對學生遷移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應適時監控學生的整體學情,進行積極的反思,靈活協調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案及目標。

(二)創造良好思維環境,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

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而創造良好思維環境則是積極思維的前提。也就是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必須采取創設情境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要激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就必須創造良好教學環境。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重點及目標,充分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兩難情境創設,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加強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的教學情境多樣化,如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層次分明的問題情境等,當然還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提問,積極引導、鼓勵、支持學生質疑知識,提出問題,同時也要善于發現這些問題中學生的思維亮點。以問題情境為例,在教學魯迅先生的《風箏》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風箏為寫實文,描述了兩兄弟間的矛盾。那么,他們是如何產生矛盾的?文章中的嫌惡作何解釋?可否以討厭代替呢?這幾個問題,前一個屬于基礎,后一個則是在比較兩個詞匯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我”極度厭惡風箏的一種態度。

綜上所述,學生最關鍵的思維能力形成時期即初中階段,該階段語文教學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但利于其完善掌握深刻理解知識,更有利于其邏輯思維的形成,進而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的進步,實現不斷完善,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

篇7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 教學管理 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2-02

自從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人們更加注重初中語文教育,并且運用語文教育提高孩子的創新力、想象力。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學生的需求與語文老師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聯系,需要老師和學校做出積極的努力;其二,初中生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學生們都希望通過語文的學習來開闊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取得優秀的中考成績。其三,各種應用語文專業知識的行業如新聞媒體行業的出現,以及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逐步加深,揭示了初中語文教學已經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1未能真正貫徹新課改要求

變革的目的是為了順應時展的潮流,在原有部分的基礎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此次語文課改中,我們著重強調語文中存在的人文因素,充分還原語文課應有的豐富度,同時體現其工具性,而不是很多老師所認為的忽略語文的有關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開展的各類課堂活動,部分初中受社會潮流的影響,設置過多無關內容,盲目的追求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學的多掌握的少。出現這些問的主要是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定位不清晰造成的,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而是通過語文教育開闊他們的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2學校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忽視語文教育

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整個社會大環境往往忽視語文課程,認為語文課程可有可無,重視度不夠。這主要表現在對教師的認聘上。雖然這幾年大家提高了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逐漸重視初中語文教育,但還是存在部分初中用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語文教學,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大力訓練學生的數理化技巧掌握,沒有認識到語文課的重要性,存在應付公事的心理,導致初中語文教學問題層出不窮。

1.3教學方法單一,多媒體利用率低

實施新課改之后,初中的語文教學雖然采用了多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同時應用了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遠沒有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面,還是采取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一面是老師的激情四射,另一面卻是學生的渾渾噩噩。在多媒體應用方面,僅僅停留在應用圖片階段,沒有真正讓學生感興趣的東西,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降低了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1.4教學內容缺乏適應性

教學內容缺乏適應性主要表現在一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師的適應力不足,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內容、目標、教學方式、教師評價方式提出了新標準,同時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初中語文老師受接受程度和認知經驗的制約,導致自身適應力不強,禁錮新課改下的語文教育發展。其二,地域的差異性,導致教學內容適應性不強。受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不同地區的語文教育發展存在巨大差異。發達地區初中語文教育如火如荼,欠發達地區,初中語文教育的發展卻停滯不前。

2.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對策分析

2.1以人為本,把課堂交給學生

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是對傳統的課堂教授模式已經感到厭煩和恐懼,他們拒絕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作為知識和學生之間的媒介――老師傳播知識的途徑。所以轉變老師的思想,提高老師的課程意識,調整老師的行為方式已是新課改下改善初中語文教學管理的重中之重。與學生互動學習,不是機械的教授課程,而是明白自己的學生想學什么,想怎么學,走進學生的內心,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做知識學習的主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于學生會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快樂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觀察能力、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把課堂學習完全交給學生,語文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老師只是起到引導和指導的作用,試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而不是在回答錯問題以后加以責備。這種形式的教學能夠幫助同學們樹立自信心,激起同學的表現欲,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學生就會積極思考,與無形當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不僅活躍了語文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中職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服務于他們以后的社會發展。

2.2結合現實,拓展學生思維

語文課的特點是趣味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這就使得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幫助學生在解決現實中的語言問題時從多個方面進行邏輯探索。初中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最后定型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思維仍然十分活躍,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可能不是十分完善,為切實發揮初中語文開放性問題的有效性,老師就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機動性,培養思考問題的深刻性,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另外,語文課堂應當是面向生活的,面向社會的,語文知識與人們的社會人文生活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作為初中語文老師,有義務為學生提供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運用自己的知識,從不同的視角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給學生創造充足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呈現思維的多樣性。另外,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的歷練,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適應初中語文的新課改進程,又有利于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從而適應生活,適應社會。

3.結語

面對當今社會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初中學校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搖籃,必須與時俱進,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創新性。為此,初中語文教育可以通過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開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更加適應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李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探析[J];陜西師范大學;2012-05-01

篇8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學生 愛國情懷 培養

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承,雖然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和經濟的不斷進步,很多東西也與以往變得大相徑庭,但是愛國主義的內容仍然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養初中生們的愛國情懷也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的,而且愛國情懷也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同志曾經說過:“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情懷,要加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好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在學生不斷感受到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不斷地培養學生們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語文教學中所要堅守的教學原則

教師這一職業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其中教師這一職業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但是無論怎么變化,教師必須要堅持的教學原則是不能變的,否則教學那就只是空談。

1.整體性原則

語文教學內容必須覆蓋言語及其活動的全部關系和所有映射、所敞開的整個世界。基于言語的整體理解和把握,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對語文素質的整體性進行全面的了解,貫徹落實由部分到整體的教學理念,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幫助學生們,讓他們的精神文化與對生活的認識及感悟做到有機的結合。

2.實踐性原則

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為學生提供或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實踐條件(如: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練習),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將語文教學生活化以及學生生活語文化對今后的語文教學以及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3.創造性原則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利用語文的特點適時地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幫助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主要途徑

1.利用經典誦讀

利用經典的誦讀,可以讓學生們深刻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語文新課標的教學大綱也提到“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這就不難看出,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意義。若要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學生多多誦讀一些紅色經典書籍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例如,《最后一課》講的是在已經淪陷的阿爾薩斯的一所小學中被迫改學德文,通過描寫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所見所聞,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人民在受到他國統治之下的悲憤心情和和平統一的堅定意志,體現了韓麥爾強烈的愛國情懷。再如《始終眷戀著祖國》這一文章,留美學子錢學森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沖破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的赤誠之心。

2.利用傳統節日

我國有著極其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初中語文教學也時時刻刻都充滿著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我國的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頁有很多涉及到傳統文化節日的,老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引用到課堂教學上來,進行創新式的語文教學,通過組織學生以及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利用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文化魅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讓學生從理性認識升華到感性的認識。

例如,在進行《離騷》的講課時,可以先從端午節的由來入手,在班級內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以端午節的來歷以及歷史演變為主題的介紹演講活動。其次通過對課文的講解,使得學生明白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一方面體現在富國強兵、合縱抗秦的“美政”的理想上,另一方面又體現在屈原與出國上層昏庸無能人物的斗爭之上;通過傳統文化的引入使得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繼而培養不同流合污的愛國之情。

3.利用文言文教學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文言文也越來越重視。在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中蘊含著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文言文教學也面臨著極大的困難。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也非常的生動,而且語言在不同情景下也有著不同的含義。語文老師在進行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時候,需要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不斷的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國語文的魅力以及優秀的文化傳統,從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三、結語

篇9

1、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三維化

從實踐來看,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三維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三個方面的目標,即知識和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以及過程和方法目標。其中,知識和能力主要是指初中語文教育活動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工具,學生知識的積累多數情況下要源于識字和寫字,因此只有正確地掌握和積累之,才能實現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地培養學生自身的閱讀、口語以及寫作能力,從而為學生參與實踐提供一個較為廣闊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多地去接觸語文和掌握語文自身的規律與發展方向;所謂的過程和方法,就是指語文教育本身是實際上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學生可以在語文教學與學習實踐中體驗快樂、成功以及困惑與煩惱,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學習方法;所謂情感態度價值觀,主要是指初中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利用語文課程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感染和熏陶,并通過對課文中的人文內涵講解,對學生精神和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及思想道德修養。

2、初中語文教學三維目標落實的有效策略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三維化”的教學目標之間實際上彼此是都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可以融為一個整體。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只有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主動的探究,并促使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從而全面地提高當前初中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語文意識。基于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際上就是通過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所提升和改進,從而促使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從實踐來看,要實現教學目標,真正地將三維目標落實到實處,就必須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初中語文學習主體的有效性參與。對于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而言,最基本的學習主體就是學生,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者策略去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尤其要引導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首先教師應當充分地尊重學生們的人格,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活動一種情緒上的滿足感;其次,學校或老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地位教育教學建立一個相對比較溫暖的、彼此之間能夠相互欣賞、信任和接納的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有一個溫暖的心靈港灣。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贊賞的方式,不斷地幫助學生加強學習信心的培養,同時給予學生學習以外的生活幫助;再次,要正確地培養學生選擇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可以勝任獨立的學習活動以及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獨立任務。

第二,將教學目標具體化。對于三維教學目標而言,一定要有一定的具體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得以有效的落實。從實踐來看,三維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應當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教學對象、學生行為以及行為確定條件。其中,確定條件主要是指可以對學習結果造成影響的規定性限制,程度則主要是由行為速度、質量以及準確性三個方面的內容共同確定的。

第三,將教學內容逐漸問題化。正所謂問題是思考的開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中,教師應當善于提煉出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問題對學生發問,同時還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問問題,并且將學習過程作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閱讀教學實踐中,應當不斷地培養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不僅要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整體上去考慮問題,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注意發現細節上的問題,比如,在閱讀《西湖的綠》一文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問題,然后根據問題結合內容找答案。基于此,學生所提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文中一共寫了幾處綠,每一處綠表現出了怎樣的特點;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些“綠”,到底想表達怎樣一種想法?設置第一個問題的主要目的在于著眼于整體來解決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概括,并在此基礎上抓住主要的信息;設置第二個問題的主要目的在于細節上的注意,通過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中去用心體會。

第四,使教學過程實踐化。初中語文教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實踐的過程,這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中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相一致,它主要包括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情感體驗以及興趣培養。比如,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按照課文中的情感主線,去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去接受文章中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仍然可以使之實踐化,并以情感為主線,積極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取材于自身的故事和感觸,激發其想象力,將寫作作為一種情感的傾訴和情感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具體、生動和感人。

篇10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問題;策略

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于學生的學習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新課改教學背景下,我國上下掀起了素質教育的浪潮,也取得了顯著成績,針對語文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應解決對策,目的就是為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善提供有益探索。

一、初中語文教學環節問題探析

1.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效果尚需提升

受長期教學理念的限制,加上有限的教學條件,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陳舊,仍然采用老舊的教學手段,填鴨式教育依然存在,素質教育只是一紙空文,并無實際效果。部分語文教師僅僅機械地應用特定的教學方式,難以對各式各樣的教學內容應用相應的教學手段,課堂效果明顯欠佳,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學手段尚不精細,仍然處于粗放式授課階段

新課改實施以前,粗放式教學現象較為普遍,實施之后,這一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但是在部分地區依然未能全面消除,精細化教學之路依然漫長。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單調地應用粗放式教學手段,將教學重點和環節定位在各種考試上面,甚至為了提高考試成績,斷章取義地進行教學,難以將語文的真正內涵和其中的美感傳達給學生,使其切實領略到語文的真正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3.缺少科學的教學手段,課堂交流存在缺陷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形式單一,仍然采用單方向的問答式教學手段,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氣氛不夠濃烈,教師單方面地講課,學生單方面地接受講解,對教學內容缺乏有效的思考,加上受教師教育背景和教學水平高低的制約,有效的教學手段相對匱乏,教學策略僅僅是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機械的死記硬背,無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制約了學習效果的優化。

二、改善初中語文教學問題的策略研究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存在的問題,筆者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進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現總結如下:

1.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和改變取決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語文教學若想改變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所處的不利局面,必須加強自身不間斷地學習。這就客觀上要求教師在教學之余搶抓學習,著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扭轉傳統教學理念,不斷提高學習熱情。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開闊視野,在做好基礎性教學的前提下,認真思考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果斷摒棄過時的教學方法,大膽采用新式的教學策略,切實扭轉“填鴨式”教學方式下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機械重復的背,將教學手段定位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上,創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2.改變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加強引導

語文教師應該對初中語文教學環節的動態性、持續性、師生互動性本質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教師和學生在這一背景下處于同等的地位,師生間應該以相互尊重的態度共同提升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不僅僅視為受教育的對象,更應該將學生視為和教師同等重要的課堂構成要素。教師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摒棄老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采取量體裁衣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思維,協力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3.進行探究式問題設計,實施啟發式教學模式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不斷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框架架,不斷摸索,大膽改革,勇于嘗試,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在備課和教學時,不斷使用啟發性模式,對學生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手段。允許學生隨時提出不同的觀點、發出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不斷提出創新性觀點,不再將教師視為教學環節的絕對主體,應該加大互動交流力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拓展思維,積極參與教學環節,使學生在自我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之道,創新教學手段,突破教學思維,明確教學目標,改變教學方法,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最終實現新課改規定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