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措施和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01 17:41: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地理教學措施和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從高中地理推行新課程后,就整體而言,課堂教學方面呈現出良性發展,教師們樹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了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效果。但是在地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困難,需要我們解決。
一、高中地理教學常見困難分析
(一)地理教學理念過時
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地理教學理念過時是極具代表性的問題。由于我國應試教育模式的存在,導致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根據教學大綱實施教學,對素質教育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教師只注重加快地理教學的講課進度,全方面地向學生強調考試要點,背離了地理教學的育人理念,導致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的學習均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未能真正掌握“地理技能”。地理教學中那些針對學生全面素養提升的要求被置之不理,盲目地追求地理高分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對地理知識實現活學活用,從而令地理教學喪失現實意義。
(二)教學方法過于簡單
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與智力發展均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天壤之別。假如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全部學生均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實施同一的教學目標,勢必會造成學生彼此間知識差距日益擴大,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呈現失衡發展。同時還將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承受更大壓力,這些后進生將越學越吃力,失去面對困難、挑戰困難的自信心,進而慢慢喪失學習地理學科的信念和動力。
(三)教W考核評估體制不科學
就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來看,其考核評估體制極不科學,其基本評估標準定位在學生的地理考試分數,單一性的考核評估體制阻礙了教師創新教學思想的提升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師在不合時宜的考核評估體制中一味地謀求高分與成績,導致地理教學走向守舊、僵化的死胡同。
二、解決高中地理教學常見困難的應對措施
(一)變革教學理念
對高中地理教學而言,變革教學理念是提高教學成效的關鍵條件。變革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增強自身素養,明確地理教育的實際含義,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分,不再培育分數高、技能低的學生,而是借助先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知曉地理教學的社會作用,把地理教學知識應用至社會生活當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運用水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的知識時,教師當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地理教學使學生知曉人類和地理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學生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強化其地理學習意識,促使其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地理知識,同時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科學地運用到具體生活實踐中去。
(二)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
為了督促學生自主積極地開展地理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教師應采取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其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分層教學。教師在教授地理知識之前,應對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情況做統籌評估,同時將其劃成三個層次,之后再針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因材施教,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需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
比方說在教授“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時,對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倡導其自主學習與研究,把握并歸納出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搜集課本外的知識以補充教材中所缺乏的知識。對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當在教學前列出部分問題,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別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學習教材里的知識,去證明自身的想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的指引。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其全面地理解與把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需認真仔細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借此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創建適宜的教學評估體制
創建合適的教學評估體制可以全面刺激教師變革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手段,以培育高素養的地理人才。創建合適的教學評估體制要求教師改變過去立足于學生成績和分數的考核模式,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舉行評估學生地理認知和地理運用技能的比賽,針對生活情景給學生出考題,使學生依照有意義的比賽,全面展示自己對地理知識的把握和運用技能,以此作為地理教學的評估標準,全面提升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確保地理教學的品質,為社會培育更多的高素質地理人才。
三、結語
總之,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學校對學生的培育對將來社會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所以,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需針對具體教學情形與各層次學生的具體需求,科學地調整教學方案和制訂教學計劃。盡管當前高中地理的教學還有不少弊端,不過作為高中地理一線教師,我們理應重視自身的教學效果,積極進行教學理念的革新,教學模式的創新,以更好地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高偉之.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4).
篇2
關鍵詞:高中地理;活動教學法;知識;能力
在新課改實踐過程中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等的提升成為高中地理教學首要完成的任務,同時新課改的規定使高中地理教學需要不斷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探究,找尋適合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顒咏虒W法以其獨特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堂結構等優勢逐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推廣起來,但是在實施活動教學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暴露的不足,還需要特別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活動教學法的概念
在活動教學法中多元理論被廣泛應用起來,有效地幫助教師更好地利用課堂教學活動把地理知識融合在活動過程中,或者利用多媒體等技術直接創設利于學生學習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獲取高效學習的方法或能力,這便是活動教學法。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用好活動教學法能把課堂知識內容轉化成促進學生發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的綜合性活動,用各種活動串聯課堂可以鍛煉學生的參與能力和合作思維。
二、活動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在活動教學法的實施中很多學校和教師不能根據地理教學材料或者內容設計活動,導致整堂地理課不能高效進行。(1)教師忽視學生在課前預習。(2)教師重活動,輕指導,導致教學不平衡,學生發展受阻。(3)學生習慣不良,組織紀律等各方面自控能力弱。(4)活動開展中對目標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浪費精力,收效不高。(5)活動安排沒有兼顧集體與個別活動的統一。(6)教學條件有待進一步加強完善。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活動教學法應用的措施
1.以活動目標的規劃建設為中心
在新課改時期,高中地理教學利用活動教學法時很容易在經驗主義和拿來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照搬”行為,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有誤區,在活動教學法實施中應該相互印證和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兩者的要求,一切圍繞活動目標建設為中心。在活動教學法實施前學校就應該制訂校級發展具體的目標;用明確的校級目標促進教學學科的目標建設與活動開展;設定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
2.活動建設以師生為基本點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很多事物或者現象是抽象的,教師在過去需要用很長的語言或者演示等方法才能把知識內部的規律或者現象之間的聯系等傳遞給學生,這樣使學生學習到的地理知識是很有限的?;顒咏虒W法則是安排具體的活動來承載事物規律或者聯系,需要學生通過教學的活動、實驗等探究活動,學生便能在活動中清晰感受抽象的內容,但是有很多事物或者現象卻又容易受到教師水平、學生學習的態度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活動中很難理解較難、較抽象的物理知識,因此,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要嚴格從學生的學情進行活動教學,用高效的活動突破重難點,把活動建設的基本點確定在廣大師生身上。
3.活動教學法實施中加強教師的引導
高中地理教學開展活動教學法實踐工作不能缺少教師言傳身教的指導作用,這就使教師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發揮自己的語言、動作等引導功能,切實做好新課改時期引導者的工作,用細致的語言和符合實際的動作等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然后指導學生跟隨活動開展的步驟過程觀察活動進行的順序或者操程中的現象,掌握地理知識和規律。同時,一邊在活動中用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活動對象的主要特征,如何把握這些特征的由來、作用等,這樣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主要變化方面和未來發展變化等過程。這種講解、引導結合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方向,有目標,其觀察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等能力才能得以發展,這樣做就能把教學目標和新課改時期的課程標準融合在教學活動中。
篇3
【摘 要】教育具有階段性,不同發展階段的人具有不同特點,因此,不同階段的教育銜接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初、高中地理教學是一個系統的整體,它是地理教育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不夠到位,許多學生無法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嚴重影響了中學地理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到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 教學銜接;初高中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043-02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1.國外銜接教育研究進展。在教育銜接的研究上,國外進行的研究實踐開始得比較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了“中間學校(Middle School)”這一學校形態。中間學校是聯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間的學校,為學生架起了由初等教育階段通往中等教育階段之間的橋梁,解決兒童期過渡到青少年的學生心理及生理發展銜接中出現的問題。中間學校堅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重視教學、課程的整合,有彈性的時間制等,滿足了青少年發展的需求,為學生提供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這兩個教育階段之間的橋梁。鄧志偉在《當代美國中間學校運動探析》一文中,指出美國中間學校運動使得戰后美國中等教育發生了戲劇性轉折,到上世紀90年代,中間學校已經成為美國中等教育中占統治地位的學校結構與類型,使小學與中學有了很好的銜接,讓中等教育充滿了生機。
德國在職業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教育體系,對于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體系銜接有著獨特的認識,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教育銜接效果。李海宗、陳磊在《德國職業教育銜接模式對我國的啟示》一文中,分析了德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體系有效的銜接機制,德國教育委員會建立轉學機制,通過教育分流進行了好的教育銜接。
近年來俄羅斯進行了一系列教育銜接改革,曾菲在《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改革研究》一文中,對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的問題產生的背景、教育銜接改革的基本政策、實施的基本模式、特色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解讀。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政策首先確定了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學前和學校低年級兒童之間的銜接在當代是作為兒童不間斷教育條件之一來審視并決定了其獨立地獲取和利用信息準備的程度。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國外教學銜接研究開始得比較早,銜接教育發展比較成熟,教育體系比較完整。美國、德國等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保障和規范教育銜接,在國外的教育銜接研究中有較為系統的理論支持,對青少年學習和身心發展研究的認識比較深入。國外有關教育銜接的這幾個特征可以為我國教育銜接帶來一些啟示。
總體而言,國外更多地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強調能力的綜合運用,設立研究機構,重視教育銜接實踐方面的具體操作,但對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的具體、細致實踐研究還尚少。
2.國內教育銜接研究進展。這些年在國內對教育銜接的研究進行得比較多。就地區而言,中國臺灣比大陸開始早幾年,比如九年一貫制銜接教育模式的推行和研究就說明了這一點。鐘晨音、徐長江在《臺灣地區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一文中,突出松綁而授權的課程管理,提出用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為課程松綁,突出教師之間的合作,通過這些措施解決初中與小學課程銜接不良的問題。
近年來內地關于銜接教育的研究較多,對幼兒園小學的教育銜接、小學初中教育銜接、初高中教育銜接、高中與大學教育銜接、中高等職業銜接等各教育階段的銜接教學研究都有相關期刊著作及文獻資料。由此可見,在我國教育銜接研究還是比較受重視。董茜在《流動兒童教育銜接問題研究》一文中,就流動兒童如何銜接小學教育進行了探討。郭躍進在《我國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探討》一文中就如何銜接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進行了相關論述。王嵐在《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教育銜接狀況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中,研究了小學如何與中學進行教育銜接。白秀峰在《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中,就生物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初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探究。
郭建華在《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內容的銜接性問題研究》論文中,從初高中教科書入手對初高中化學知識點銜接和實驗探究銜接進行了比較研究。王琪在《中高職教育銜接現狀調查與研究》中,就中等職業院校與高等職業院校之間的職業教育銜接問題做了相關探究。張磊在《研究型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如何從本科入手,探究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
在我國,教育系統雖然對教育銜接的研究比較重視,但系統研究教育銜接的專著卻比較少。余立、朱佳生、顧樹棟主編的《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是為數不多的教育銜接的論著。這本書從終身教育理念、腦科學與兒童智力發展、系統工程與教育銜接、德育教與學的理念這幾個方面對教育銜接進行教學銜接理論思考。從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大、中學生社會實踐銜接,中小學行為習慣教育銜接,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問題,基礎教育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小學銜接等實踐研究進行了總結。為我國教育教學銜接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支持。
3.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進展。目前國內對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一線高中地理教師和研究生地理教育論文之中,和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比較,初高中地理銜接基礎理論研究比較少,地理課程銜接研究起步落后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相應的,初中地理教師較少參與和關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趙勁梅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從教學內容、學習方法、地理思維能力的銜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趙勁梅認為教學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有課程內容的差異、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差異、教學管理方面的原因,指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動機、注重地理學習方法指導、注重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有效對策。吳華香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中,從教育教學體制、教師方面、學生方面分析地理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指出初高中地理教學管理體制存在問題,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內容不同,初高中課程標準要求不同,初高中地理教育中斷,初高中地理學習心理差異、初高中教師教學心理差異、初高中地理考試要求評價差異等原因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她提出研究課標,分析、處理教材,關注和了解學生學情,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鋪墊,充實處理,對學生地理學法加以指導等方面解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問題。董迎輝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實踐研究》中,對初高中地理教材的銜接、地理學科教學方法的銜接、初高中地理學習指導銜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施魯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為例》中,認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課程設置間斷及高中系統地理教學內容鋪墊不足;高中地理階段目標要求更為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缺乏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支持體系;高一學生對抽象模式知識的認識不足。提出通過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尋找教材銜接點、激發學生潛能、提升學生能力等方式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萬正耀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論文中,對初高中地理學習狀況進行調查對比分析,初高中教材銜接分析,指出初三地理“斷層”,初中地理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高一學生心理準備不足是導致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趙春燕在《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初探》中指出地理課程標準差異、學科地位、學生學習心理差異導致地理教學銜接問題,從教育管理部門、高中地理教師和高中生三個方面提出建議和對策解決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
綜上所述,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較多集中于對教育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于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礎知識體系銜接分析比較少,因此,探究初高中地理理性知識教學銜接有其理論和實際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鄧志偉.當代美國中間學習運動探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6,(8):40-43.
[2]李海宗,陳磊.德國職業教育銜接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9):100-102.
[3]曾菲.俄羅斯學前教育和初等普通教育銜接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鐘晨音,徐長江.臺灣地區中小學一貫課程改革的特色及其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2,(6):35-39.
[5]董茜.流動兒童教育銜接問題研究[D].南京大學,2013.
[6]郭躍進.我國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問題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2):57-58.
[7]王嵐.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學前教育銜接狀況調查與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0,(2):55-60.
[8]白秀峰.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9]郭建華.人教版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新教科書內容的銜接性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
[10]王琪.中、高職教育銜接現狀調查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1,(133):97.
[11]張磊.研究型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銜接模式探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27-130.
[12]余立.教育銜接若干問題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13]趙勁梅.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14]吳華香.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
[15]董迎輝.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實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16]施魯.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的問題及對策探究——以上海市部分高中研究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0.
[17]萬正耀.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
1.前言
所謂信息技術就是指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總稱,也是一切進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交流以及應用、存儲的方法體系。將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的工具融合到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幫助學生提升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優化教學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多樣的、豐富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2.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2.1高中地理教學中沒有充分重視信息技術的作用
雖然,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全新的工具,具有眾多的優點,但是一些學校的領導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重要性,資源配備不足。另外,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學校沒有充分的重視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一些學校人力資源配備差,多媒體硬件設施配置有限,導致了重要的教學資源無法分配給地理教學應用,制約了地理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2.2高中地理教學缺乏數字化資源建設
高中地理的數字化資源與其他學科相比明顯比較匱乏,高中地理數字化資源還有待進一步建設。另外,地理教學的信息共享程度也比較低,需要進一步推進。與此同時,一些商業化的教學資源網站,過分注重商業性質,缺乏健全的網絡,阻礙了高中地理網絡資源的共享[1]。
2.3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信息技術效率低
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阻礙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一些教師憑借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習慣了傳統的極愛哦學方式,不愿意去學習計算機,不遠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另外,也有一些教師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工作量大,缺乏鉆研信息技術與教材結合的方法和技術。而對于一些新教師而言,由于他們缺乏教學的實踐經驗,難以把握地理教學大綱和體系,缺乏教學技能,缺乏優秀的地理教案和課件以及相關的習題和案例的資源的儲備,導致了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效率低下。
3.整合優化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信息資源網站
高中地理信息教育不僅包括了資料的收集、資料的整理分析和資料的應用和存儲,而是一個系統的教育資源體系,還包括信息資源呈現和應用的方式,如何利益地理信息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們結合起來,討論教學大綱、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以章節的形式收集和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做成基于教學目標的課件、案例、習題以及創新題庫。構建信息資源網站,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信息資源網站應該對學生開放,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平臺。
3.2提高對信息技術先進性的認識并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能夠增強地理教學的具體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優化課堂結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精心制作和情景創設,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學校和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并且充分的加以利用。提高信息技術硬件資源的配備。教師也應該借助于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例如,在教學“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時,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們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觀,配合上生動的解說,這樣優美的畫面與悠揚的音樂融合,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其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促使其深入思考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這樣就有效的導入了課堂,讓學生帶著求知欲望和興趣進入課堂學習。
3.3強化師生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習的能力
在現代化信息環境之下,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必須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為此,學校應該加強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一方面,打破傳統的觀念,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地里教學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另一方面,應該加強高中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務,讓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游刃有余,將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完美的融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激發其積極性,引導其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提升教學效果[2]。
4.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信息技術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優點,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適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規律,才能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一、形式豐富的網絡資源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將應用型網絡資源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信息資源,一種是網絡人力資源。從網絡信息資源說,它的傳播方式是依靠計算機通信設備,不僅完成信息的傳播,還進行軟件的管理。這種信息資源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教師和學生只要登錄網站,利用網站搜索工具進行查詢,就能夠獲得大量的信息資源。我們常用的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這些網站能為我們提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網絡人力資源來說,我們有很多人際交互平臺可以利用,如QQ、微信、博客等。這些交互軟件和平臺能將各種職業、性格的人聚集到一起,大家在網絡上共享資源,實現信息的即時交流。
二、將網絡資源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1.網絡資源能夠使教學內容更豐富
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和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理解就是死記硬背,這種認知不僅使教學效率低下,還在一定程度上消減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如進行鋒面與天氣的學習時,由于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筆者利用計算機,登錄一些相關的學習網站,找到一些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也搜索到一些模型,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這些內容展示到學生面前。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鋒面與天氣的知識產生很大的興趣,也在教師和課件的幫助下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多個角度認識這一地理現象。
2.網絡資源能夠給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設計時間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關乎一堂地理課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除了從心理上引起足夠的重視之外,還要有充足的準備時間,以便更全面、合理地對教學進行設計。以往,很多教師都是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設計教學課件,在教學設計上投入的時間非常少,這對地理教學來說是舍本逐末的行為。有了網絡資源的參與,教師應選用一些現成的課件資源,搜索一些比較貼切的圖片或視頻,這樣就能為教師節約大量的時間,這些時間我們可以利用起來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帶來一種更具特色和人性化的地理教學。
3.網絡資源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技巧的提升
課前準備的時候,教師可能會遇到一些較難解決的問題,如果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可能會造成教學效率的低下,也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們將網絡資源積極地利用起來,組織學生對相關的地理問題進行探討,那些較棘手的問題就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索,最終得到解決。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網絡資源的作用,并積極利用,促進自身教學技巧不斷提高,降低教學問題難度,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
三、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運用網絡資源
網絡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存在很多的問題,我們要針對教學實際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網絡資源更好地服務高中地理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1.對教學設施進行完善
網絡資源利用的基礎是計算機,計算機是教學設備設施的一種,因此,要使網絡資源在教學中得到合理運用,完善教學設施就是我們必須做的工作。目前,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新課改的實施為教育改革帶來新的動力,雖然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受原有的經濟基礎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師資力量及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教育需求。我們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促進教學設施的完善,一是將教育設備的支出比例逐步提高,這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撐,相關的教育部門應該重視起來,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二是對教育投入的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在中小學教育設施方面多傾斜一些,促進中小學信息水平提高,這樣教師在利用網絡資源時就會更得心應手。
2.對教育、教學類的資源網站進行規范管理
當前我國教育網站有很多,這些網站能夠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但是它們都存在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資源的重復率很高。為了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相關部門應該對這些教育、教學類的資源網站進行規范化管理,將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促進網站提高和優化建設。針對信息資源的重復,無論是信息產業部門還是相關教育監管部門,都要督促教學資源網站進行整頓,多個部門合力,共同解決這一問題。除此之外,為了避免無效、重復網站的建立,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教學資源網站的審核,并鼓勵一些有余力的學校加入非盈利行資源網站的建設中,這樣地理教師就能從中得到大量的參考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
3.提升教師運用網絡資源的能力
篇6
關鍵詞:新課改 地理教學 突破
我國經歷了多年的應試教育,深刻影響到了學生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國的人才培養和社會主義的建設。隨著國際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家迫切需要大批高能力的人才,這就必須對教學進行改革。傳統的地理應試教育主要偏重于對地理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在創新意識和個性健康方面的發展,特別是對學生能力運用和生產實踐方面關注不足。這顯然不利于新時代對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也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時代要求我們以新的社會價值觀來衡量教育效益,就是要把地理應試教育機制轉化為地理素質教育機制。
1 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傳統的地理教學就是課堂教學,所有的教學任務全部是在教室里完成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與實踐應用嚴重脫節。因此必須將學生的學術課程學習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技能學習與個性發展融合起來。
1.1重視實踐教學
以往的教學偏重于理論,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地理沒有多大作用,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新的教學模式則強調地理學科的實踐,應該變閉合式課堂教學為開放式課堂教學。具體的做法有:組織學生依據所學的地理知識,觀察當地的自然與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及特征;開展地理要素單向調查;啟發學生寫地理調查報告和小論文;指導學生收集與地理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新聞等,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技能實用性的范圍,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組織學生到校外去參觀訪問
傳統的教學是一種靜態的教學,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地理興趣小組活動;或開辦地理小廣播、小墻報;或師生一起制作、改進地理教具等。還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工農業生產布局等發展地方經濟的小型辯論會,評價當地的環境質量,開展當地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這樣放手讓學生參與地理知識應用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擴展地理教學手段。
2 重新界定課堂教學
傳統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多少學生就學多少,也就是所謂填鴨式滿堂灌的方法,把學生變成了機械式的被動接受者。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實現不了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2.1教師主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新課改之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要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看、去說、去做、去想。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只發揮點撥作用。把傳授變為導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2實現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學也有師生互動,但是這種互動不過是簡單的問答式,教師與學生的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原有水平上徘徊;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樣的教學效果根本不理想。
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我認為關鍵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主動參與發言,特別是提出不同的見解。比如,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學生的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學生的交流的狀態、思維狀態如何,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p>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可見“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2.3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
地理教學涉及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和廣闊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觀,因此,地理教學有雄厚的直觀性基礎和趣味性的知識點。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廣泛采用現有的地理標本、掛圖、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或自行創新設計豐富多樣、切實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學手段富于變化性。采用直觀教學,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積極、自覺、主動的良好狀態。
3 將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相結合
多年以來,我國的地理教學呈現脫節現象,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客觀上存在著許多重復和脫節現象。加之初中三年級不開設地理課,人為地造成地理教學內容在時間上的間斷狀況。這就容易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學上的脫節,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高中地理素質教育與教學工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努力克服脫節式教學。
初高中地理知識內容有很大差別,但有許多知識上的連結點。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區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內容。利用這些知識連結點就可以將初高中地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篇7
1.1地理教學資源
地理教學資源就是指在日常地理課上教學過程中的一切對完成教學目標和順利實施教學有利的意識和物質。其中意識形態部分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師生行為、師生間關系等等。教學物質包括所有無生命的客觀物質,如:課本、地圖、模型、黑板、測量工具。同時也包括有生命的物質,如:參與課程教育的老師和學生??偠灾?,在地理教學中只要是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的因素和條件,都囊括在地理教學資源的范疇內。
1.2地理教學資源的整合
地理教學資源的整合就是指重組、調整、協調并優化教學資源,最大程度的使每份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具體來講,就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將教學資源的物質和意識部分進行創新的、科學的和系統的轉化。
2.地理教學資源整合運用的基本原則
2.1針對性原則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中,課的種類有很多,包括復習課、新授課練習課、自習課和輔導課等。但是,每一節課程大多有一個主題,所以為了貼近課程教學的主題,教師在整合運用教學資源時必須要有針對性,使得教學資源的利用重點突出。例如,教師在講授水庫這一課程時,應在遵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所用能夠利用的到的教學資源向學生講解有關水庫的知識,包括:文字、圖片、影音視頻等,多角度的將水庫的歷史、形成、構造、地形逐一的展示。
2.2科學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的過程中必須秉持著科學性的態度,以一種嚴謹的工作觀念面對教學資源的運用。在新出臺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了以弘揚科學精神為教學目的準則,因此科學性的原則是必不可少的資源整合的前提。教學資源整合與運用科學性的原則,要對教學資源客觀深入的掌握,以及進行嚴謹的研究。杜絕一味迷信教科書,對教科書中不合理的地方要用于批判和質疑。另一方面,科學的運用教學資源,以學生身心發展程度和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目的去選擇教學資源,并運用到教學中去。
2.3聯系性原則
在地理教學資源整合與運用中需要遵守的聯系性原則是指:教學資源與教學計劃、課程內容和知識點的多方面的聯系。有以下三點需要注意:(1)課上知識點的講解,要相互聯系,讓學生記住其中一點就能聯想到另外一出知識點。(2)在講解新的知識點時,尋找與老知識點的共同之處。(3)在講授國外地理內容時,可以以國內相似的地理內容為例,加快學生的理解。
2.4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是指在既滿足當下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又不能削弱后代需要的發展資源。這里強調的是持久性的發展,是滿足未來發展前景的公平平臺。在地理教學資源上來講,其是一直存在一種消耗的狀態,無論是物質、人力還是意識形態。因此,為了不使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持續的枯竭,相關教育部門和一線教師就必須要充分的剖析教學資源的潛在力量,適時的對教學資源補充。
3.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整合與運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幾乎全部的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均由教師決定,教師在其中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正因為如此,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將最大程度的影響教學資源的運用效果。以下幾點為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措施:(1)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在新時代的到來之際,伴隨著新的知識和理念的發現,以及更高水平人才的涌現。作為教書育人的一線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的鞭策自己進步,積極的參加各種培訓教育活動。(2)注重專業知識的研究。因地理學科高度綜合性的特點,任課教師在地理研究范疇內要不斷的擴展知識面,潛心的研究專業知識。
3.2合理的配置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首先要在地區間做到合理的分配,然后在本校內做到教學資源的公平分配。同時,合理化的教學資源還要做到將現代的教學資源融入到傳統教學資源之中,使課堂教學更加緊湊。
3.3文本教學資源的整合
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文本資源就是地理教科書,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不能脫離教科書,要深度的發掘教科書上的資源。做到以下幾點:(1)利用其它資源對教科書進行補充。例如:使用雜志、報刊、論文和互聯網平臺。(2)針對教科書內容設置課后作業。教師以鞏固課上知識點和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有選擇的布置作業??梢越o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幫助學生自己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篇8
1.我國高中地理課程中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現狀
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本質是將傳統的教育內容中加入可持續發展性因素,如此一來才能為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打開大門。通過新課改政策的執行,地理課程已經逐漸顯現出其在可持續性發展教育里并不是不可改變的。當下我國高中地理教育課程一直沿襲著傳統的二元論依據,將自然與人文進行明顯區分,系統理論作為其重要授課內容,而相關與實踐結合的地理知識在課堂中寥寥無幾。經濟逐漸飛躍的近二十年里,唯有高中地理教育固守著其老舊觀念毫無變化,這直接造成了地理教育應該立即轉變的現實狀況。在這一背景下,重新審視我們現行的中學地理課程體系和教材,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高中地理教學中可持續發展觀教育內容與目標
高中地理教學在加入可持續發展因素之后,在其實際教學中的表現為高中地理課程的變化,高中地理課程已經明顯的將可持續發展觀教育觀點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傳統的高中地理已經逐漸被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性質的高中地理教材代替,這種教材中可以從文字內容方面、圖標漫畫素材、互動思考版塊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觀的特性??傮w看來,地理科目在于綜合性地理常識以及區域內富有特點的地理詳細描述。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向學生充分展示地理學這一物質系統的學科,以及這個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綜合性,其本身的靈活多樣性,該物質系統內包含的所有部分以及各個部分或者整體與人類能夠產生影響、相互關聯的作用,是我們應該深入挖掘的內容,地理學不僅是固步自封、頑固不變的,它是一種綜合的內容,用一個資源豐富的流域做例子,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旅游、水利、礦產、氣候、水產養殖等等)。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教育目標,因此,教育活動都必須設定明確的教育目標,高中地理教學中可持續發展觀教育也有其自身的教育目標。
3.我國目前的中學地理教育究竟存在的問題
3.1對于其傳統性質的分類標準已經跟不上社會各方面的進步趨勢,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
3.2與時俱進的地理知識并沒有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展現,學生普遍感到對新知識的匱乏;
3.3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明顯見到,但是對于其起到的可持續發展作用并不大,加入了可持續發展因素的地理教學并未經過嚴密的討論以及深究其教學方法的改變,因而導致學生接受這種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地理課程并未擔負起助力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責任;
3.4高考制度影響著地理教育,使其不得不應試化。
3.5地理教育專業師資人員匱乏,專業教師知識含量以及教學方法水平不高。
4.優化高中地理學科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措施
4.1優化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模式
受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主要是圍繞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等教學模式,由教師向學生單方面的灌輸知識,教學活動在課堂內進行,不包含任何的交流性、研討性、互動性、自主性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做到一味地接受知識。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與之相反,在教學手段加入了各種媒體工具的作用下顯得課堂生動有趣,教師的課堂教育充滿創意,學生能被其喚起積極性以及自身動力,在探討和答疑中愉快進行知識教學。
4.2建立可持續發展教育評價體系
可持續發展加入到教育評價體系中就是指對于學生學科成績的評定要將其知識掌握量、實踐探究能力、學習能力等聯合起來做出綜合結果。這種評價不僅有展示學生水平的作用,其反饋作用、調節學生成績作用、促進學生發展作用都不可忽視。
4.3加強可持續發展教育師資培訓
教師本身應該意識到教學活動是不斷更新、不斷轉變的活動,只有將學習新知識、新方法作為長效性活動堅持下去,學生才能受益。學校的教學研討機構以及教育主管機構在對于教師采取教學方法培訓時,應注意可持續發展因素的加入,并將其產生的效果盡力做到最大,讓教師提高可持續發展教育在實踐課堂中效果。
小結
篇9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教學;比較法
在地理教學中采用比較法,便于學生對整個知識結構的認識以及把握,能夠將新舊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地理比較法概述
由于高中地理課程強調要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學生在梳理知識結構的過程中,要注意地理比較法的運用。地理比較法,即通過觀察,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它是認識地理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比較法的應用
運用地理比較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從而理解地理知識之間的共性以及差異,實現教學目標。高中地理教學中比較法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同類比較法
同類比較,即把同一類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在課堂教學中,這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比較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將新舊知識中的同類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現象進行比較對照,從而發現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共同以及差異。例如:在講到熱帶的氣候時,可以將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以及熱帶草原氣候進行比較,由于各個地帶的降水不同,所以氣候類型差異顯著。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影響,所以終年高溫多雨。熱帶沙漠氣候由于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在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到9月為雨季。熱帶草原氣候當受赤道低壓影響時,是濕季,受信風影響時為旱季,農業活動主要是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在運用比較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比較這四種不同的熱帶氣候,從而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以及區別。
2.自我比較法
自我比較法,即對同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演變情況進行分析與比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自我分析比較,能夠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例如:在學習我國雨帶的變化時,可以掌握其中的規律。在我國春末,雨帶主要集中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會出現春旱,東北出現春汛;夏初,雨帶逐漸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7、8月,雨帶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常出現反氣旋氣候;9月,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學生運用自我比較法,可以發現我國雨帶變化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點。
3.專題比較法
專題比較法分析的是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會經濟條件,通過這種比較方法能夠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形成系統的了解,從而發現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共同性以及差異性。例如:在講述流水侵蝕、流水沉積、風力侵蝕以及風力沉積時,雖然這四者都是外力作用,但具體說來各自形成的地貌又不同。教師在講述時,通過引導學生將這四種外力作用的形成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啟發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于節省教學時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從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4.綜合比較法
綜合分析法,即對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地理要素進行綜合比較,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種教學方法一般用在學習的鞏固階段,有利于使學生對整個地理要素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講述氣象災害時,可以將臺風、暴雨洪澇、干旱、寒潮等氣象災害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它們之間的形成條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能夠使學生對整個氣象災害的知識點形成一個系統的了解,便于學生把握知識點的內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高中地理比較法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比較法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注意對比與分析。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比較法進行對比及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關聯,從而對對所學知識結構進行及時梳理。二是注重掌握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對比較法的運用情況,從而使比較教學法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注意結合地理課程的特點,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三是注意綜合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識結構復雜,綜合性和區域性都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比較結果的有效性。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地理知識的特點,正確運用地理比較法,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國波.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理比較法應用分析[J].科學導報,2013,(06).
[2]龐海珠.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24).
篇10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活力 方法 探討
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動態、趣味、生成性的活潑課堂成為當下高中地理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新課改強調,高中地理教學應更加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地理課堂的參與性與探究性,強化師生、生生交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溫馨和諧的活躍課堂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作為高中地理課堂的組織和引導者,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與策略,打破沉悶、消極的課堂環境,打造活力課堂很有必要。
一、構建輕松活躍的地理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學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構建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首先,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確保教學結構合理、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難易適當。其次,教師還要真心去關心、愛護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善于和學生進行情感與知識交流,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并及時解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直面挫折;在日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探疑,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為他們提供幫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教師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地理來源于生活,反應生活,并最終要應用于生活。生活化、簡樸式的高中地理課堂才更具有活力,更能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廣泛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地理學習并不能僅靠簡單的文字背誦記憶,也不能靠僵硬的看圖方式掌握,再者,即使學生通過這些方式掌握了“礦產分布”以及“主要河流走向”等重要內容,而弄不清地理事物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物的日常用途,仍然難以達到提升地理素養的綜合目的。因此,地理教師應實施生活化教學,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滲透生活實例,讓枯燥、乏味的地理內容(等高線、等深線、時區知識、氣壓圖)等變得生動有趣,這樣既避免了枯燥知識記憶的難度,又改變了以往課堂沉悶僵硬的課堂現狀,學生們也能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系列內容學習中,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事件,深刻理解全球變暖事實,并探究出全球環境問題解決的實際對策,極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活躍度。
三、善用情境創設模式激活地理課堂
情境教學模式是近年來逐漸流行起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具有重要作用。新課改要求地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智力發展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強調要還原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而情境教學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模式,它以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情境為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細胞,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課堂情境中實現高效學習。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要想提升課堂活力,情境教學模式必不可少。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有問題情境創設、生活化情境創設、多媒體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情境創設等等。例如,在《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為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三個城市(廣州市、增城市、派潭鎮),并展示其人口規模,在學生認真觀察后,創設以下問題情境:“中國最大的城市是哪個?該城市等級劃分的依據是什么?”問題一出,學生定積極踴躍發言,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情境教學模式初見成效。
四、巧用激勵性手段提高學生參與性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已逐漸成熟,但依然需要教師的適當鼓勵來提升信心,同時,在地理課堂中滲透激勵性教學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激活地理課堂。巧用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參與性,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實施賞識教學,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賞識教學要求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將學生看出發展變化的個體,不斷運用眼神激勵、行為激勵以及語言激勵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現、敢于發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二是運用激勵性評價提升學生自信。在地理教學評價方面,教師要善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采用激勵性評價語言給予學生公正、客觀的有效評價。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對于無法準確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在不傷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實施評價,鼓勵其再接再厲,永不言棄。
綜上可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活力對地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雙向的促進作用,這就要求高中地理課堂要打破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摒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進動態、科學、生成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強化學生參與、提升課堂活力等,以此改善學生地理學習的質量,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一言以蔽之,高中地理課堂活力的提升能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選對活力提升方法,真正改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歐世升. 淺議如何提高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活力[J].學周刊,2012(21):53-55
[2]徐飛.高中地理課堂活力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4(07):137
- 上一篇:單元整合式語文教學法
- 下一篇:圖書檔案管理專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