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01 17:4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效率教學;培養興趣;方式多樣;教學創設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上的有效教學模式應被積極運用和發揚,教師應該越來越重視和利用其巨大優勢來付諸于實踐中,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內涵。
教師應在新程課越來越深化的大背景下,積極不斷地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積累所需的知識層次,轉變和創新教學方法、方式的多樣性。同時也要積極加強自身素質教育修養,要深化研究教材有關內容,深刻理解教學各個層次之間的關系,組織和創設環境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潛力。
一、創設積極且有效的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礎
在高三年級語文教學創設中要多運用多樣化、現代化教育方式和理念,比如心理學、數學推理論及語言傳播學等有關的理念與方法來解析高三年級語文出現的問題,創設中找到問題、剖析中解析問題、定估中實踐問題結果,在實踐證明的基礎上改進、發展、創新出一種新的理念。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高三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講解,大部分都停留在書本基礎內容的解析,教師通常以此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被忽視。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發現,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有很大的出入。最根本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在創設教學目標時沒有很好的理論和實踐。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我認為有效性課堂教學創設應重點把學生放為中心,鼓勵學生學會自主的“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針對性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
在素質教育改革越來越深化的環境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性的特點,制訂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案,促進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進一步創設科學性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加強自身素質,同時也要對高三年級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解析,剖析教程基礎教材內容中出現的問題,來明確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真正地理解語文的中心思想要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學習交流,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創設更加合理、科學。
3.課堂教學理念、方式要多樣化
在課堂上教學的理念、方式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創新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個體化差異性的特點,制定出差異化的方案,積極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來激發和培養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
二、積極培養和營造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氛圍
在學習中最好的導師是興趣,它也是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正如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所以,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想方設法去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而何為興趣呢?興趣就是指學習語文時很樂意做的事。大量的心理實驗表明,興趣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而成就感是誘發興趣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沒有成就感而言,這樣很可能打擊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就對語文學習厭惡了。反過來,如果能使其有所成就則能使其興趣增加。興趣增加了,就會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效率自然就會相應得到提高。
而成就感如何產生呢?它基于學生的進步思想,想要取得進步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多組織和實踐自主學習的活動,比如開展語文知識大演講活動等等,來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同時也要根據每一個學生身上差異性的特點,制定最佳教學方式,使其學習能感到成就感,積極去學習語文知識。
三、落實、實現目標并有效利用和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高中三年級是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階段,在此我們要充分保證現有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同時積極去探索、研究和創新出一些新的課程必要的課程資源,來充分地保障課堂教學能順利實施。教師處于課程資源的中心地位,這也是由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完善和積累既有特征決定的。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要積極地創新理念,深化探究性教學,開發、創新新的語文教學資源。
總之,我們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其中的主力軍,要積極運用優質而高效的教學方式,塑造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要運用各種有效方法,煥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創造有利條件,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2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有效方法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認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階段,應該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育過程中,好的教學方法具有增強學生識字能力、逐步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等作用。
一、小學三年級語文創新的意義
課堂是最能體現出時代意義的地點之一,而課堂教學要想與時俱進,就要把創新融入課堂里。“創新”作為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是概念化的過程,它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主要特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使課堂充滿想象的空間。所以,對于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識字課堂來說,創新教學是很好的歸屬。
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創新的具體方法
首先,教師在進行學生識字能力訓練的時候,要把教材合理利用起來。雖然教材不會自己說話,但是教師可以把它要表達的思想描述給學生聽。特別是語文,它是一個國家母語學習的載體,承擔著歷史的重任,對于創新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語文教材應與時俱進,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傳達思想,讓學生樂于學習。如果語文教材落后又枯燥,書本上的東西用不到實際生活中,會影響學生對母語的興趣,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最終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語言也需要創新。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發揮體態語對學生的強烈感染作用。當教師想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借助微笑來增加親師感;需要鼓勵學生時,可以通過輕撫頭部的方式;面對犯錯的學生,可以通過眼神或手勢加以暗示。
最后,學生學習方法也要有所創新。由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斷實踐并總結經驗之上,再加上小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程度比較高,這都要求教師在平時課堂訓練中引導學生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并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總之,漢語作為一門藝術,它的魅力是無窮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想使語言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不僅要對規范化語言加以掌握,還要注重教學的激勵性和趣味性,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語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篇3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實施新課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級教學情況的實際,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展開聽課、說課、評課一體化的教研活動,加強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改革,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組織組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以標準為標準實施教學。
2、認真貫徹《教學常規》,督促組內開展集體備課,督促教師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備課質量。
3、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活動,組織有效的聽課、評課活動。
4、定期開展教學情況分析、交流研討活動,做到經驗分享,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5、三年級作為承上啟下的中年級段,要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新的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新要求,在明確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級段的具體教學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各部分教材積極推行課程改革,根據三年級語文教材特點,加強口語交際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大面積地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教學的課堂研究。
(二)重視常規,提高質量。
1、以教材為憑借,嘗試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教會學生默讀、品讀、研讀,努力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抓好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段作文教學,扎實教學,夯實基礎。
重視寫字教學,指導學生寫好字;培養學生認真聽、仔細聽,邊聽邊記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多讀、認真讀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說話完整、清楚的習慣;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興趣,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礎。
2、作業要求全批全改,教師批改規范,重視學生作業訂正輔導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班級的圖書角和圖書館圖書借閱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讀書中收獲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行為,從而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4、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關注學困生,不讓一位學生掉隊,做到共同發展、進步。
(三)加強研討,共同進步。
1、教研組每位教師均應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動時間,教師間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時溝通研究中遇到的問題,解決難題,使教研活動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理論水平,促進教師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形成更為濃厚的教研風氣;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課后教師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
四、具體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級組語文教學計劃,做好開學工作。
(2)規范教學常規,正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3)組織學習研討三年級教材特點、目標。
(4)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5)優秀老師開一節先行課,組織年級組的各位老師聽課和評課。
十月:(1)教學常規檢查、反饋。
(2)根據進度進行說課活動。
(3)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4)積極參加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開展語文教學的研討課。
十一月(1)繼續組織學習《山東省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本年級部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相關的教學建議。
(2)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3)積極參加學校舉行的其他教研活動。
(4)期中能力自測。做好相關的質量分析.
(5)抽查備課。
十二月:(1)研討展示課。
(2)根據進度進行說課活動。
(3)繼續研究和學習新教材第七單元和第八單元的教學特點和相關策略。
(4)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活動。
(5)針對期中自測中出現的薄弱環節,進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復習計劃。
(2)期末能力診斷(要求同期中)。
(3)年級組工作總結。
篇4
由于各種語言的不同,它的教法肯定有同有異,各自語言有各自的教法和關注重點。藏語文教學方法上,先前的教育家和翻譯師們談到藏語文的教法基礎于朗讀,也就是小學一到六年級乃至初中必須把朗讀放在首位,藏語文不同于漢語文,漢語的生字要一個一個地去學,而藏語里學會了三十個聲母和四個聲調后,就從聲母里分韻母,所有的生字和詞語一拼讀就會,只要你會讀就會寫。藏語文創始者通彌 桑布扎講到,朗讀是藏文之基,熟讀藏文學會一切。強調了藏語文里朗讀的重要性。
本人也在多年的藏語文教學經驗中深深體會到,不注重朗讀去教語法效果真是不佳,就如不長葉求開花,不開花求果實。而注重朗讀,讓學生不斷地讀,熟讀后去教語法時,老師講解不多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這就是集云而求雨。
一年級朗讀念誦時,第一學期要認清藏語元音與輔音字等,前加與后加字,上加與下加等的組配要弄清楚,以此打下扎實的基礎,課本上出現的名詞特別要注意拼讀。第二學期藏文楷書和藏文草書拼讀要認真,仔細,寫法上元音輔音和上下的大寫字體,楷書等全都用藏文草書的寫法去寫,寫時大寫合適、不越線、字體寫美、前加后加,上加下加要標在該字的上面,不能離字。
二年級朗讀念誦時,在讀音標準的基礎上學讀詞,詞語讀音標準的基礎上去念句子。寫法上先寫好字,再擴展到詞語,寫好詞語的基礎上擴展學習寫句子,并注意要邊讀邊寫。
三年級朗讀念誦時,草書和楷書要都能通讀,從會讀句子擴展到能連讀幾個句子,再到能熟讀整個課文,讀的過程中能理解課文。為了不致混用字詞,要開始背誦藏語文《正字法》,邊背邊用,邊讀邊寫。
四年級朗讀念誦時,對所讀課文進行分段、段意、課文的總結要在讀的過程中弄會。開始學會讀藏文章草。讀時要會流露感情,分清重讀部分和輕讀部分,使課文要讀的生動活潑。寫法上注意造句,會寫常用條子。如借條、請假條等。在會背藏語《正字法》的基礎上寫作不能有錯別字,且開始背誦藏語語法。
五年級朗讀念誦時,在熟讀章草的基礎上,能對課文進行分段,整個課文的中心思想要能總結。報紙、期刊、雜志等的作文會讀,且中心能講出來。寫法上,開始寫草書,用草書能寫常用條子及作文。語法上會背語法的同時運用,把藏語里的連詞,借詞等用上,不能混淆。
篇5
【關鍵詞】 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 語文課堂 活起來
小學語文,在小學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對于處于基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啟蒙性語文課堂教學就尤為要注重“活”“實”“趣”。根據本人在大學幾年來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及實踐探索,以及結合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有效備課是使課堂活起來的前提和基礎
1、設計因材而異、因生而異的課堂導入,小學語文教材豐富多彩、風格各異,各年級的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各異。這就意味著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要依據一定的教學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需求,靈活多變的加以運用。我上課經常采用談話式導入、設置情景式導入、歌曲式導入、提問式導入、簡筆畫式導入、圖片導入、懸念式導入、.復習式導入及游戲式導入等。
三四年級的孩子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非常重要,所以課堂上經常用錄音機播放我們上節課所學的歌曲、朗誦導入課堂,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孩子們快速進入語文課堂奠定好基礎。
三四年級的學生更喜歡在玩樂、快樂中學習,所以在三四級的課堂中我設置的游戲導入比較多。
三年級、四年級的孩子主要是生詞的學習,在課前時利用教學卡片讓學生們復習生詞,不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五六年級的學生,我就更注重他們對句子的掌握,課堂導入我常設置與他們生活情景有關的生活情景導入,讓他們在情景中學習表演、語文對話。
2、教學方法多樣化,不能一成不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要重生活、重實用、重參與、重變化多樣以及重創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小學生的興趣要求。
語文是一種語言,語言的學習要注重多聽、多說。所以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就顯得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就常側重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設計相關的活動場景。如在三年級為了讓學生們知道全班的學生名字,我設計了一個交朋友的小游戲,看看班上誰是小小外交官。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情境性,也讓孩子們廣泛參與了,做到了有效教學的方法設計。
3、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確定符合實際的三維目標,為了保證有效的教學,在備課時,教師就必須活化、吃通、吃透教材。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應試目標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準,亂而不細,大而不實,要真正做到靜下心來,走進教材和學生,著實提煉,肯下功夫。我認為只要教師吃透了教材,就算在課堂有什么意外情況,教師也可以根據情況做出創造性的調整,只要做到了教學目標的不偏不離,它就不失為一堂有效的課。
(二)語文課堂中有效的教學組織和教學調控是活化課堂教學、煥起課堂生命力保障。
1、教育理論綜合知識告訴我們教師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愛上這門學科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扎實的專業知識,優美的語音語調,純正的口語,是吸引學生的資本,當然還有教師自身的個性,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獨特的人格魅力。孩子們對老師的喜歡,會轉化為對該學科的喜愛,自然而然也就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實踐表明年輕的漂亮的性格溫和的語文女老師比較受小學生的喜歡。
2、教學組織和活動要以大部分學生為主體對象,教學組織和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化。在4 0分鐘的一節課上,要讓學生盡可能的多次接觸語文和有足夠的實踐操作量。為了保證全班學生學習的時間,在教學組織上就必須讓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加。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種P K形式的活動。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只有開展這些活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才能體現出語言的交際性,才能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如:我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好強的心理特點,也使他們形成團結積極向上的學習課堂氛圍,上課前我經常把全班分成A B C D學習小組,進行小組P K性的教學活動。遇到情景性的表演對話就派小組代表進行對話。
3、建立全面合理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師首要要培養的,教師要適時敏銳的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種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的方式,如:我在上課時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頻繁的給以口頭表揚:小組P K獲勝的作、業完成好的、上課表現好的就獎勵小貼紙,并告訴孩子們小貼紙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可以獲得小獎品。將每節課時語文學得好一點的學生指命為當天的小老師,帶讀生詞,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平常教學時,讓他們用所學知識課堂P K,課后進行交流,并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給予評分,這也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聽講,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濃厚興趣。
與此同時,注意積極引導和升華學生的競爭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們少重視物質,多注重精神獎勵,多關注自己的進步和成功,自己要和自己比。
(三)有效的教學反思是小學語文教學探索有效途徑,也是教學的總結深化。
篇6
關鍵詞:作文教學;存在問題;教材資源;課外閱讀;自信成功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小學一、二年級作文主要是看圖寫話,是由識字教學逐漸過渡到作文教學,也是為三年級學生寫作文打基礎的過渡時期。因此,提高小學生一、二年級看圖寫話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一、二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初入學兒童向觀察客觀事物過渡的橋梁和憑借,是培養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雖然一、二年級課程表內沒有專設作文課,但作文教學的滲透卻應從用詞造句、看圖說話著手。面對單幅圖或多幅圖,能寫上一句話或一段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滔滔的江河就是發源于這涓涓的細流,這可以說是作文當中的一項基本功。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向只重視生字詞語,而忽視寫話的訓練。致使許多學生到了三年級仍然連簡單的話也寫不完整,寫不通順。這樣就叫他們寫成篇的文章,無疑是一步登天,學生不抓耳撓腮,叫苦連天才怪呢?為此我覺得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就注重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實際,以圖畫為載體,創設各種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說話、寫話訓練,不僅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而且能為今后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認識看圖寫話的意義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能力訓練的重要形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習作目標是這樣表述的:“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雖然這段話沒有具體說明寫話應達到哪些要求,但是它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問題:那就是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要從激發寫話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抓起。如何落實新課標一、二年級的寫話目標,我想一、二年級的寫話訓練是看圖寫話,我便想重點攻看圖寫話。因圖是靜止在某一狀態,所以需要發揮想象、構建故事合理而完整的情節,因而它能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十分有益的。
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我們不能把它僅僅作為一種單一的作文形式來訓練,還應該著眼于學生習作能力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基礎來夯實它。看圖寫話也是生活的習作,同樣要求學生是“我手寫我心”的習作,同樣要求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對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大有裨益。
看圖寫話是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上具體形象的內容進行想象寫話。這種訓練,可以由看一幅圖寫一句話或一段話,到看幾幅圖寫一段或幾段通順、完整、連貫的話。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借之一。
二、現階段學生在看圖寫話方面存在的問題
由于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低下,其注意力、觀察力十分有限,有時看不懂圖意,有時看懂了圖意,卻不知道怎樣表達。語句不通,表述不清,標點符號使用不當,是剛入門的學生的通病,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再一個,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向只重視生字詞語,而忽視寫話的訓練,致使許多學生到了三年級仍然連簡單的話也寫不完整,寫不通順。
三、看圖寫話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一)挖掘教材資源
指導學生看圖寫話首先要解決素材問題,我們的老師、學生手里沒有統一的圖畫素材,又不能給學生統一購買資料,這給指導學生看圖寫話帶來了麻煩,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課本上的一幅幅插圖,正是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極好素材,此外還有我們平時收集的照片、圖片等,另外還可以利用班班通網上搜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各類圖片。
(二)訓練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看圖”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但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特別是剛入學的孩子,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東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點。再有,我們的孩子整天被禁錮在校園里,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致只會看到什么寫什么,不能寫出自己奇特的想法。例如,一次期末卷子的看圖寫話《植樹》,圖上有美麗的春天公園,有紅紅的太陽,飛翔的燕子,有三個人在公園里植樹,有人扶樹,有人澆水,有人培土……題目的要求是:仔細看圖,說說圖里都有什么,再寫下來。一些同學這樣寫:“有三個人在植樹。”這么一幅圖就這樣白白浪費了。面對這種情況,我想必須在指導學生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使他們通過仔細看圖,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并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寫出新鮮生動,具有個性的語言。
看圖說話、寫話是小學生學習表達的最基礎的兩個環節。這兩個環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先看圖再表達。看圖是表達的前提,只有看懂圖,才能進行表達。看圖要做到一看二想,看,要求看清圖中都畫了哪些事物,它的主體是什么,理清圖中各事物的關系,要看得認真、仔細。想,要求根據圖中人和事物的關系,弄清這幅圖表達了一個怎樣的內容,你看了這幅圖產生了怎樣的聯想或感懷。看單幅圖還要想一想圖中沒有表現出來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說、寫)要一想二說(或寫)。在看懂圖意后,正式表達(說或寫)之前,要把圖的內容和怎樣表達(說或寫)想一想,圖中表達的是怎樣的內容?如果內容很豐富,要想一想哪些是主要的,抓住主要的去說(或寫),才能更簡練。除此之外,在怎樣說寫的問題上要想一想題目是怎樣要求的?要求你說(寫)一句話還是幾句話或是一段話?如果是一段話,那你又寫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先說(寫)什么,再說(寫)什么,把表達的順序想清楚。
指導看圖要得法。看圖作文中,著重在“看”,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要看清圖畫及畫中的題詞等內容。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畫面的主體是人物的,要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樣。如果是單幅圖,著重引導觀察的順序: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中間到四周等。這樣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如果是多幅圖,寫話時,要引導孩子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和變化,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整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需要說明的是,訓練學生看圖,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指導過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要求不能過高,可以只說一兩句話,只要能說清楚什么人、什么時候、在哪里、干什么就行了。有時時間、地點可以不說,只說什么人、做什么事,也是可以的,慢慢地再訓練學生細看畫面,展開想象。
(三)訓練學生有條理地“寫話”
寫話是看圖寫話訓練的關鍵。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就必須在學生寫話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貫穿教師的指導。怎樣體現教師的指導呢?我的具體做法是:
寫前有要求。如:寫話格式,標點運用,不寫錯別字,準確用詞,語句通順,書寫工整,寫清圖意,寫后檢查等。剛開始我要求他們只要用一兩句話寫清“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的提升,我要求學生不僅要寫完整,更要寫得具體、生動,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等。
寫后有評議。學生寫完后,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就有評議的必要。看圖寫話,培養書面表達能力對于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培養寫作積極性,要想讓在寫作上剛剛起步的孩子們越寫越有勁,越來越自信,就得讓他們的進步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承認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悅。寫話是看圖寫話訓練的關鍵。要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就必須在學生寫話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貫穿教師的指導。
(四)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為寫話打基礎
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也認為,那些愛聽故事和閱讀的兒童,其想象力、創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為此,在平時,家長要經常講故事給孩子聽,并鼓勵他們自己講故事。為了擴大閱讀面,我們和家長還要推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圖書,如:童話、寓言、兒歌、謎語、兒童漫畫、中外名人故事、成語故事、古詩等。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在閱讀時,認認生字,劃劃優美詞句,并鼓勵其記下來,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能促使學生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為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7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模式
一、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
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2.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
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3.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
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二、改進的措施
1.以理服人。
教材選編的課文,特別是三年級的課文中很多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為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資料。如何運用教材揭示的客觀事實教育學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事實說話,學生更愿意接受。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觀看課件演示。用眼目睹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用心感受這個村莊怎樣消失。最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熟悉的鏡頭,用口說說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他們能自然地認識到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讓學生自覺地思考環境和生存的聯系,分析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意識,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發揮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材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聲》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針對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楷模,充分發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樣作用。如《灰雀》中,當列寧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問一只不會說話的鳥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引導學生思考“沒有直接問”的各種原因,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列寧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在這一過程中,列寧愛護少年兒童的偉大形象,逐漸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更加敬仰列寧,產生一種向列寧學習,得到別人的敬愛與尊重的愿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這樣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有真實感。通過典型事例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向這樣的人物看齊,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了健康的偶像。
三、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
四、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篇8
【關鍵詞】閱讀;識字;語文教學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人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級。其實,低年級存在的問題更多、更嚴重。為了切實在低年級就打好基礎,從克服教學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徹底改變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已是刻不容緩了。縱觀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來對照,有哪些主要問題呢?
1、重識字,輕閱讀。好多教師誤認為:低年級把好識字關就可以了。閱讀是三年級以上的事,所以總拿出好多的時間反反復復地教生字寫生字,閱讀似乎可有可無了。
2、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掛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說字型,最后講字義,給字找朋友(組詞),課文幾乎沒有用了。這么一折騰就是一節課,生字多時一節課還教不完,最后學生還得帶上拼音寫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極!明擺著可以加強識字教學的課文以及課文中的插圖,棄之而不用。看了這種現象,怎么不讓人心焦又心疼!
3、識字閱讀兩張皮,互不聯系,不是通過課文在語言的具體環境中去理解字義。
4、課堂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說話訓練。如:看課文插圖;指名回答問題;復述故事;對話等。
當然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就這四個問題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級語文的課堂教學結構是勢在必行了。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作了明確的闡述,就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確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識字的基本途徑。有利于鞏固提高識字質量,為作文打下基礎。并著重指出“閱讀能力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作文教學特別指出“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時,更著重指出“這兩種能力要從一年級起就要培養”。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大綱提出的標準與要求看,還是從目前低年級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看,結論只有一個:徹底改變目前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思路,從指導思想到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方法,重新思考和設計,走出一條新的科學的路子。
從上面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思考,結合總結我們自己的教改實踐來考慮,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要:
(1) 以讀為主線,將識字、說話訓練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同步進行。改變常見的先識字后閱讀,識字閱讀兩層皮的現象。我們要大力提倡“在閱讀中識字”,堅持走“閱讀-識字-閱讀”的路子。
(2) 以課文中的插圖為憑借,以課后問題為線索,以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為重點,以朗讀訓練為主要形式。
(3) 將識字教學的“讀準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義”結合學習課文分開進行,不搞一鍋煮。拼音教學要求做到:學生直呼音節,分析字形方法要靈活多樣,不搞死套套。理解字義一定在句子中去體會揣摩,從小就注意培養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意思的能力。
篇9
【關鍵詞】素質教育;新課標;小學寫作;創新教學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幾年了,讓我身存糾結的是小學寫作問題。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懼怕作文,因為他們覺得沒的寫,即使牽強寫出也是“貽笑大方”。為此我按照新課標和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遵循學生個性特點和學識的基礎上,仔細分析了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尋求解決方法,下面就寫作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供同仁參考,以期有所啟迪。
一、小學生寫作現狀及成因
(一)寫作現狀
1.學生談“作”色變。一些學生怕上作文課,畏懼寫作,每逢作文課,先是愁眉苦臉,抓耳撓腮,無從下手,然后再閉門造車,東拼西湊,寫出的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套話連篇,不著邊際或支離破碎,落入俗套。
2.寫作素材單一。我在一次作文寫作課上要求學生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按說此題可選擇的范圍很廣,材料也很多。但學生習作的對象除了自己的媽媽,就是自己的老師,再不就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選擇自己同學或兄弟姐妹的也很少,作文選材非常單調雷同。
3.寫作內容空洞。到三年級的寫作課,已經開始要求學生把事物寫得具體、詳細些了。但這學期的習作課上,有的學生作文,只能寫出三兩句話,就沒詞了,作文簡單的簡直讓人無法想象是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寫出來的東西不成樣子,語言不通順,內容顛倒,不分主次,流水賬,或者“四不像”,更做不到通過多人物的描寫和事件的敘述來表現人物的個性和特征。
(二)成因
針對學生作文中的這些問題,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我認為,作文難固然有寫作本身的原因,它是一種創作,是對生活細節的再現,很多學生在家長的的掌心中長大,除了看電視、玩電腦,沒有實際的做事的體驗,再加上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從開始學語文時就養成學說話、敢說話、會說話的習慣,也存在小學生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2.受教師傳統應試作文教學方法的影響。學校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整天關在教室或家里,面對一大堆的作業,沒有生活的體驗,沒有活動的興趣,沒有觀察的興趣,沒有發現的時間,缺乏親近自然的機會,哪有興趣和時間去表達真情實感呢?只能編些假、大、空的話迎合老師的心意。
3.老師的指導寫作方法單一。由于三年級的寫作能力低,老師在指導方面要詳盡,而在教學中,老師只通過簡單的范文指導和提綱式的寫作指導,對幫助學生學會觀察人物的活動或事物的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和事物的特征,更沒有辦法把作文內容寫得詳細具體。
二、小學生寫作的創新教學
1.培養學生廣泛收集作文素材的習慣。一是讓學生廣泛閱讀、說好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因此,應經常舉行普通話演講比賽或朗誦比賽。二是培養學生廣積勃發的意識。俗話說“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廣泛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不會寫的困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詞匯,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巧。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讀書積累,以豐富他們的寫作語言。三是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鼓勵學生在家里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從勞動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為寫作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師還要帶學生走向大自然,觀察螞蟻搬家、日出日落,傾聽鳥語蟲鳴、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絢麗等,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發現、收集和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這些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充實學生的的內心感受,學生寫作時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
2.教師要轉變理念,改進作文教學策略。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和興趣,關鍵從解放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寫作內容入手,指導學生積累材料、勤寫多練、遷移運用、學會借鑒,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3.加強寫作技巧的訓練。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基本技能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寫作基礎。在講解課文《趙州橋》時,其中有一句話:“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有過渡的作用;在學習《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學習圍繞中心句來寫具體的寫法;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引導學生學分總的寫法等,進行仿寫等形式來指導寫作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積累寫作的技巧。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6-236-01
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小學生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作文先導式模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可提高學生的表達與體驗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實施中,尚存在不少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對該命題進行了有益的分析與探究。
一、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及其變式
1、“作文先導式”基礎模式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的構建,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堅持以學生為核心,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來看待,在教學過程中,將中心由“教”轉移到“學”上來,應注重把握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二是做到“返璞歸真”,消除學生對語文“學科化”的印象,將教學轉移到技能型上來,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在“作文先導式”模式下,應提高學生參與性,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進而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1]。
圖1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構建示意圖
2、“作文先導式”模式的變式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的變式有兩種:一是交流表達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主線是學生的真實需求,在既有的教學模式中,加入識字教育、拼音教學等模塊,并根據教學任務的差異,靈活組織教學模塊。實施這一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應創設一種不斷遞進的課堂場景,適用于三年級以下的小學生,中心是引導學生增強表達欲望,在實際的教學中,穿插語文基礎教學內容。二是發散閱讀教學模式,根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所開展的教學,收到的效果不理想,而“作文先導式”基礎模式變式的發散閱讀教學模式,可在教學中,利用閱讀表達教學法,適當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斷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欲望,這種模式適用于三年級以上的小學語文教學[2]。
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實施策略
1、模式的生成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轉變“語文是一門學科”的觀念,而是將語文教學理解成一種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能力的過程。學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由內到外的,而并不是對學生的灌輸。所以,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生成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努力創設教學情境,根據語文知識的節奏,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2、開放式引導性活動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的開展,應堅持以開放性引導性活動作為輔助教學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充實小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的公益活動,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生活、自然,不斷豐富感知;二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組織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進行閱讀,使其體會到中國語言的魅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素材;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資源,比如讓學生在音樂、美術課和體育課上充分體驗;四是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性格,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學生的優異表現給予肯定。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故事性較強的圖片、視頻等組織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膽進行寫作。
3、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再現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學白的詩歌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成李白,讓另外一個學生扮演李白的朋友孟浩然,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體驗情景所能表現出來的意境和情感。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可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并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4、師生互動表達交流型教學
師生互動表達交流型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立情景,并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旨在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表達。這種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讓學生參與到寫作訓練中,使學生形成初步的體驗,并表達交流自身的感受。同時,在教學中,與同學、與教師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與體會,通過這種方法來鞏固所學到的語文知識。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模式首先以學生體驗為基礎,以此為基礎組織教學活動,其次注重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生的學習欲望比較大,想象力豐富,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應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建立“作文先導式”的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學生體驗,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 杰.關于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探究[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4:7
[2] 劉玉珍.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