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范文

時間:2023-07-28 17:4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地理教學效果

篇1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效果;關鍵點;措施

由于地理學科不屬于我國初中教學的重點學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視。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生活實用性,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加強初中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對初中地理教學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關鍵點

1.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地理學科作為重要的自然學科,具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授課時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地理學科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著想,將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同時,生活化的教學也能夠更大地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理解程度,促進教學任務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師發展為基礎

提高教學效果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量,還能夠使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長足的發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斷有新的地理教學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這就要求地理學科的教師要與時俱進,提高對新型技術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處于青春期階段,在心理狀態上會出現較大的波動,因此,教師要學習心理學,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方案,促進教學的正常進行。

3.以教學效果為重點

由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基本情況不同,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異,因此教學的最佳效果只能夠在相對條件下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地理學科教師需要多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以更少的時間、物力以及人力達到教學目的,促使學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從而創建出高效課堂。促進能力相當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將相關知識熟練掌握,這種方式能夠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熱情,且加強學生對地理學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措施

1.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習興趣

傳統的地理學科課堂不具備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沒有積極性。若要促進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變更傳統教學模式。具體的改革方法有三大點,具體如下:

(1)課堂導入。開展情景教學,創建地理認知。作為近年來大力推廣的教學方式,情景教學對提升教學有效性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在進行初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環境,進行知識與生活的情景創建,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提高課堂實效性。

(2)課堂教學。利用科技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知識現代化,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方便學生領悟。例如,在進行季風氣候的講解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季候風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上的體驗,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加強教學效果。

(3)課堂反饋。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主要的檢驗方式還是通過練習題來實現。教師通過講解不同難度的習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同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中所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促進知識的鞏固與滲透,提升教學質量。

2.細節化教學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識范圍較為寬泛,而學生的基礎情況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知識點中的關鍵點、難點找出,在授課過程中,以先易后難的順序進行教學活動,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時,要精細化,打好基礎,進而提高難點、重點的吸收程度。

3.注重讀圖析圖,技能化教學

地圖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元素。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需要熟練地掌握并運用地理數據、圖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地圖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地圖思維,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規律的認知。在學生運用地理圖表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還加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綜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強初中地理教學效果,需要從多個方面改進地理教學方式,地理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增強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俊麗.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0(01):137.

篇2

一、提高教師的素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的教育形勢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與時俱進。地理教師除了應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專業道德、專業智慧外,還得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駕馭各種教學方法,才能夠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地理教師還必須具備很高的人格魅力,因為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既取決于其自我意識(自律),也受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他律)的影響。師生關系良好,學生便會對老師持肯定態度,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認可,從而轉化成對該老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向師性”,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除了與學生建立真摯的情感外,還要對教學內容有極為深刻的感受和確切的認識,能于平凡中見到新奇,然后,將情感融進相應的教學內容,以飽滿的熱情、真情來感動學生,使課堂教學呈現張弛結合、起伏跌宕、意趣盎然的生動局面,從而提高教學的吸引力。

二、要緊密聯系實際,教“活”地理,學以致用

教師要在課前下足工夫,精心備課,經常性地收集各種資料、時事、信息,在課堂上結合素材講解分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教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和經濟建設密不可分,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緊密聯系鄉土實際,教“身邊的地理”。鄉土地理是最生動、直觀的感性材料,是學生耳聞目睹的。學生在有這些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經教師的點撥很容易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在學習農業區位選擇時,結合本地的農業生產結構、類型,分析本地的氣候、土壤、勞動力狀況,交通、市場等因素,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和分析方法。

2.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有用的地理”。如天氣預報、氣候特征、地表形態的變化、環境保護、工農業生產狀況、城市交通運輸等,都是地理所涉及的內容。可適當加以聯系,用地理原理加以講解,這樣可使地理變得較為生動多變。如冬季寒潮、夏秋的臺風過境時,可讓學生注意觀察過境時的天氣變化,讓學生來歸納,然后老師作解釋,這樣講效果會比單純的“紙上談兵”要好得多,學生不僅易懂,知識也不容易遺忘,而且會覺得這些知識對自己有用。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3.聯系國內外時事或熱點問題,賦予地理教學時代氣息。如講到人類對宇宙的探測時,可插入我國航天工業的發展和“神州六號”;講到地震、火山時,可插入近年世界上發生的火山地震,并可適當地加以描述。

三、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結果上,因而,教師一切教的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由于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在地理學習中常常簡單搬用初中社會課的學習方式,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強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方法的指導納入到教學任務中,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師特別要指導學生掌握識記方法,積累地理知識;指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理解地理知識;指導學生廣泛聯系實際,注重知識應用;指導學生讀圖方法,提高識圖能力。

四、利用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

篇3

關鍵詞:微課;自主學習;地理教學;微課制作

微課是近幾年來很火的一個教育名詞。但如何讓微課真正意義上走進教學一線還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本人從自身的教學體驗出發,從微課的優勢、微課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及其制作技能等方面做一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微課

關于微課的概念,目前解釋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共識,有些人把微課定義為是一種課程,有些人把它定義為一種視頻資源,還有些人把它當做一種教學活動。本人根據自身教學體會及使用微課的經驗,認為“微課”就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開發的網絡數字化課程資源包。它應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微課比較短小

時間一般是以10分鐘左右為宜,可以下載下來,放到手機或電腦里,利用零碎的時間觀看學習,符合了網絡時代學習碎片化的需要。

2.微課資源容量小,教學主題少

一般是以某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實驗操作為主。

3.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活動精彩

微課中的教學過程是可以精心編導的,是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編輯,從而極大地提升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4.微課是一種輔助學習資源包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是用來輔助學生解決學習疑難點的一種學習資料。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

1.課前預習

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心目中是“副科”,學生沒有主動預習地理新課的習慣。利用微課,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精美、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大部分學生出于好奇心會看這個視頻,一旦學生覺得這個視頻很有趣,就會期待教師繼續相關的微課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注意預習的時候最好給學生配有“微課學習任務單”)。

2.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成功與否往往決定整堂課的成敗,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插入一些與新課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會為教師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便利。如,講授“中國地形”內容時,老師上課時可以把自己到不同地方旅行所拍的各地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做成3~5分鐘微課視頻,這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

習慣。

3.課中學習

將微課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不是讓微課取代教師教學,而是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教師圍繞微課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并且根據微課提出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解析,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在進行“大陸漂移說”教學時,可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的輪廓形狀,然后利用動畫方式把二者對接在一起,讓學生深刻感受南美洲大陸東岸和非洲大陸西岸的輪廓十分相似,從而推斷二者很有可能以前是在一起的。

4.詮釋重難點

講解比較抽象的重難點問題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澀的知識點難以理解;而如果在教學中加入形象生動的微課,就讓課堂富有感染力,能激發學生興趣。特別是微課教學視頻的運用,以其聲、光、形、色等多種功能,化抽象為直觀,把動態、連續的過程真實地再現,協同作用于學生的各個感官,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要求,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湘教版“影響氣候的因素”一節中,“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地球運動產生的意義也較難理解,所以,可在微課中借助地球運動的Flas,在地球運動到公轉軌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時,逐一講解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極晝極夜發生的地點、獲得光熱的多少等知識點。又如,講授“地形雨”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地形雨形成的模擬動畫,仔細觀察空氣在不同高度上發生的變化,從而理解地形雨的形成過程。通過微課的直觀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具體,讓課堂生動活潑,充滿生機,使教學深入淺出,化繁為易,從而啟發學生思維,利于學習和記憶。

5.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是學習過程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后的復習鞏固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才稱得上是有效學習。對于學習效率較低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相關的微課,以查漏補缺,鞏固在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而學習效率較高的學生,可以在班級論壇和同學、教師交流學習心得,一方面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不是通過考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也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課

主要有確定主題、教學設計、準備素材、制作課件、視頻制作、后期編輯幾個步驟。

1.確定主題

選題就是對教學對象和教材進行分析,選擇需要制作微課的一個知識點,通常是學習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劃分”“經緯度的確定”“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向的判定”“氣候類型的判斷”等。另外選取的內容要適合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

2.進行教學設計

主題確立以后就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內容包括導入語、講解語、總結語、地理問題、教學情境、生活故事、導學方案等。微課不但應有學科學段的分別,同時還要有同一學科學段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諸如同一個知識點氣候,對于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傳授的方法乃至內容應該有所差異,進行個別化教學,這也是符合微課的理念。其次要符合認知過程。良好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跳躍式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方式有較大差異,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多圖、動畫、視頻)的知識對于他們更易于接受,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認知方式已經慢慢發展為能夠初步接受略微抽象的知識,可以給予學生想象思考的空間。

3.準備素材

搜集并整理與主題內容相關的地理圖片、文字、動畫、音頻和視頻等材料。

4.做好PPT

PPT中只需放核心內容,第一張PPT作為微課的“臉面”,應當有以下清晰的內容:教材版本、學科、學段;突出教學內容的相關圖片;所在的章節;作者及單位。背景盡量以素雅為主,能烘托字體,色彩不能太艷麗,背景不要凌亂;尾頁設計可以加入感謝語、歡迎觀看其他微課等語言。

5.進行視頻制作

一種是直接錄制。錄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淺色,不要出現其他雜物,聲音大小合理,攝像頭不朦朧,攝像角度最好從正面;另一種是用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6.0 中文版)把電腦屏幕錄下來,并同時錄入講解的聲音;第三種是把PPT幻燈片的切換方式設為自動換片(注意合理設置每張幻燈片的播放時長),錄制旁白,另存為MP4格式即可。

后期制作時注意時間的控制、音量的大小、格式等,視頻格式多為FLV、MP4,音頻最好采用MP3格式。

作為一種新媒體新技術新事物,微課從誕生之日起,微課已經逐步運用到中小學等教學改革項目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地理教學;案例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地理教學,可以方便地向學生展示地理直觀材料,模擬地理過程,創設地埋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生成個性化課程,教會學生有效地處理信息,保持地埋學習可濃厚興趣。這里結合教育實踐,進行經驗性總結,初步探討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在地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分析

《黃河》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與湖泊》中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在學習了我國河湖概況之后,教材著重介紹了我國兩條重要的河流:黃河和長江,但是兩條河流學習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長江側重于水利的開發而黃河側重于水患的治理。

二、學習者分析

初二學生對地理科學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他們對黃河并不陌生,從所接觸的詩文、電影及有關的歌曲中,對黃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前兩節地形、氣候的學習中,大多數學生也已經了解了地形、氣候對河流的影響作用。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一是能根據地圖說出黃河的發源地、人海口、長度、年徑流量、流經省區、地形區、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點;二是能分析黃河的主要貢獻和存在的憂患。

(二)能力目標。一是初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區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二是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三)情感目標。一是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奉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二是通過對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原因的分析和黃河斷流的情況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黃河的現狀及黃河的危害,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

四、教學方法

針對初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上宜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

五、教學程序(截取部分教學實錄)

(一)播放視頻,激趣引入。播放黃河錄像,將《黃河大合唱》作為背景音樂,以雄壯的黃河景象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黃河雄壯磅礴的氣勢,在增強視覺感觀的同時,也對黃河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二)學科整合,豐富情感

(導語)師:提到黃河,我們總會想起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那么,為什么我們把黃河叫做“母親河”呢?

生1:早在遠古時代,中國境內的原始祖先就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

生2:那里氣候溫和,水文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歷史,從各個方面來激發學生對黃河的熱愛,讓學生領略到黃河的宏偉氣勢、源遠流長,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氣勢和英雄氣慨,從而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

師:“母親河”的稱呼傾注了人們對黃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詩客為了表達對黃河的這份感激,寫下了許多雋永的詩句,你能說出其中幾句嗎?

生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生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學生爭相回答,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設計意圖:在地理教學中整合語文學科,體現民族精神,讓學生的情感、態度、人文素養都得到一次升華。

(三)師生合作,探究交流。(過渡)師: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難道黃河之水真的從天上來嗎?

接下來便向同學們展示“黃河流域水系圖”并配合“中國地形圖和中國政區圖”,并用課件展示發源地景觀圖和發源地的標志,然后用FLASH動畫展示黃河流經的省區和地形區。

(播放課件的同時,讓學生說出每個省區和地形區的名稱)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使學生對黃河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同時,復習和鞏固舊知識,溫故而知新。

六、拓展延伸,課外探究

首先,收集黃河的有關資料,出一期有關黃河的手抄報,并在班級內交流。

篇5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理教學;有效性

初中地理教學一直以來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其教學內容相對而言比較生活化,更有趣味性。但是隨著一些課改以及教學改革的來臨,初中地理教學的地位已經有所降低,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也開始有了側重性。此外,一些地理教師對于地理教學的把握度不夠,造成地理教學的可行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的現象。而從實際出發,聯系生活進行地理教學,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樣的問題。

一、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評價

(一)教學有效性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注重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師生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內心動態,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授課方式和內容,通過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為學生長久發展奠定基礎。地理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其授課方式多種多樣,這就決定了其教學效果的提高可從各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理所當然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教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將課本知識貫徹到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培養實用型人才。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使教學任務及時有效地完成。

(二)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

教學的有效性并不單純地指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而是教學任務及時并有效地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不違背基本教育體制的情況下,付出少量的時間、精力和物力進行教學,并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獲取足量的知識,而且使學生能熟練掌握知識。由于學生的自身條件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學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對情況下完成。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建造一個有效的地理課堂。使接受知識能力同等的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課堂基本知識。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信心以及對學科的熱忱度,并能掌握學科的基本技能。

(三)以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既能提高學生知識量,又能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在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高科技產品已經進入地理教學課堂,這就要求地理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練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處于萌動的青春期,心理極度敏感,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對心理學有所了解,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動態,使教學進程順利有效地完成。教育體制的改革同時也要求教師人性化教育,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使地理課堂生動有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綜上所述,地理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就必須從自身出發,發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學生在教師正確有效的指引下熟練掌握知識。

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大多重視教學中的“教”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這是導致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低下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將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被動傾聽的角色轉變成主動的學習者。首先,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關系的改善是創設良好學習氛圍的第一步。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授課的方式,將課堂上的提問以及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當成一種教學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找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如在講解“陸地水循環”時,我先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思考我國各地氣候的形成受什么影響,經過思考之后,學生不僅闡述了內陸蒸發量與降雨量之間的關系導致了內陸地區干燥氣候的形成,而且還對海洋對陸地氣候的影響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的教課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還能讓學生進行自由、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要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讓學生接近地理、走進地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多媒體技術逐漸在各個中學中得到了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放映、演示以及視頻播放等功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觸地理方面的知識。教師要利用新鮮的東西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淡水湖在我國的分布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演示各大淡水湖在國內分布的彩色圖片,然后再根據湖的分布由東向西向學生展示各個湖的風景圖片。這樣,學生的興趣就立刻被激發了,對每個湖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自然也就掌握了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顯而易見,這樣的過程要比簡單的講解效果好很多,而且也節省了大量時間。

(二)發揮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

首先,看圖教學并不是沒有技巧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多看圖的同時還要注意圖的分類,讓學生明白各類圖的區別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例如,參照圖和比例圖的區分,這兩個圖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向學生說明兩者的區別,以免學生混淆兩者從而影響初中地理的學習。另外,我在帶領學生看比較復雜的圖時,通常會將圖劃分模塊進行觀察思考。如在全球地圖中學習“七洲五洋”時,如果一味地讓學生將它們各自的特點進行死記硬背的話,難免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為他們進行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這樣,學生不僅在無形中學會了看圖的技巧,還減少了學習地理的壓力。

篇6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然而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其中很多問題只要發揮傳統教學中的優勢就可以很好解決。為此,就如何在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中融入傳統教學優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地理;多媒體;傳統教學

1前言

在我國當下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早已實現較為廣泛的普及應用,而這一技術實現的多媒體教學也切實提高了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水平。但據筆者調查得知,我國當下很多初中地理教師存在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當的問題,這類問題的出現大大影響了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設法實現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較好融合。

2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為了較好完成本文就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效融合分析展開的研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多媒體教學。所謂多媒體教學,指的是一種結合多媒體技術實現的教學形式,多媒體設備或互動式白板設備是這一教學開展的基礎。多媒體教學本身具備融合圖、文、聲的特點,這就使教師能夠結合各類課件或影視頻資料開展具體的教學,學生也能夠在這種多樣化的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教育。總的來說,多媒體教學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1]。提高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對于我國當下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多媒體教學雖然不算什么新鮮事物,但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具備的形象性與趣味性,還是能夠較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這就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身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而多媒體教學所營造的教學氛圍也將更進一步提升這種學生的主動性。如在黃土高原相關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環節播放質量較高的黃土高原相關影視資料,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在具體知識傳授前實現較好的激發,這對于地理教學的更好展開自然會帶來較為積極的影響[2]。使學生更好理解抽象知識對于初中地理教學來說,相較于其他科目的教學內容,地理相關的知識概念往往具備較強的抽象性特點,這就使得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往往不能較好實現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對于應用多媒體的初中地理教學來說,豐富的音頻、圖像、視頻能夠將抽象的地理知識進行較好的展示,使得地理知識通過一種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了解各類地理知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自然就能夠實現較好的提升。如在進行影響天氣因素的講解時,傳統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理解鋒、氣旋、反氣旋等地理知識概念,地理教師利用網絡中收集的視頻課件,能夠較為直觀地將這類地理知識概念展現給學生,學生也能夠在短時間內較好理解這類地理知識[3]。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有教師研究過教育心理學,就應該了解,人類接受知識的過程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渠道,而視覺與聽覺在其中發揮著最為主要的作用。這就使得多媒體教學在視覺與聽覺方面具備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滿足初中地理教學需求,這種滿足自然會大大提高初中生地理學習效率。如在進行洋流相關地理知識的講解時,雖然傳統教學方式能夠通過教材中的洋流相關圖片展開這一地理知識的教學,但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教師能夠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動態洋流的性質以及流經區域,并能夠同時展示世界范圍內的著名漁場。這種同時滿足學生視覺與聽覺的教學方式,自然能夠使學生更為清晰透徹地了解洋流相關地理知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也能夠以此實現較好的提升[4]。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地理本身屬于一門區域性、綜合性、動態性較強的學科,雖然初中地理所教授的地理知識尚較為淺顯,但這些特征已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表露無遺,所以傳統的地理教學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完成大量涉及各國人口、農業、工業、交通等地理知識的講解,這種教學方式自然會影響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而在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中,這一問題能夠實現較好的解決。之所以說多媒體教學能夠較好地解決歷史知識量較大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多媒體教學能夠大量節省教師的板書、繪圖甚至講解時間,這自然為初中地理教學的更好展開提供了有力支持[5]。

3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了解了多媒體教學具備的優勢后,還需要深入了解我國當下初中地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與相關文獻資料,筆者將這一問題表述為形式多于內容、課堂教學靈活度不高、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水平有限等三個方面。形式多于內容在我國當下很多初中地理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是追隨潮流,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情況極為常見,這就使得形式花哨的教學內容大量充斥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大量且盲目應用影像資料、課件開展教學就是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如一些教師常常應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相關教學資料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但這一過程中卻缺乏對學生的思維引導,這就使得學生往往在觀看過相關動畫短片后,不能夠較好吸收其中的知識,相關地理知識教學效果極為有限[6]。課堂教學靈活度不高對于我國當下的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來說,從網上下載課件或手動制作課件是展開這一教學的主要方式,而多媒體課件可以稱得上是這一教學的核心,在應用課件展開的地理教學中,學生往往只能按照教師的課件安排展開地理知識的學習,而如果這一過程中教師完全依據課件而不考慮教學實際情況,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受到直接影響。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優秀的教師能夠通過備課以及對學生的了解,在實際地理教學中隨機應變實現教學的高質量展開;但在應用課件后,很多地理教師的教學靈活性大大降低,師生之間的交流也隨之減少,忙著操作電腦控制課件播放,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常態,這自然影響了地理教學的較好展開。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水平有限除了上述兩方面問題外,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水平有限也是我國當下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直接將課本內容移植到課件中,界面較為死板或較為花哨,課件信息量過大等,都屬于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在這種課件支持下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學生往往感覺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在這種狀況下也較為常見,這些都說明了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對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展開所造成的影響。

4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中融入傳統教學積極要素的策略

結合上文內容,能夠較為直觀地了解多媒體教學以及這一教學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在下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對實現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展開詳細論述,希望這一論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初中地理教學的更好展開提供支持。應用傳統教學中的“因課制宜”觀點展開多媒體教學為了實現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效融合,相關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考慮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是否應用多媒體教學。對地理相關的微觀現象、宏觀現象、動態變化等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地理知識內容,就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實現對這類地理知識的理解;而對于一些較為容易理解的地理知識來說,如果簡單的板書與板畫就能夠滿足相關知識點的教學需求,地理教師就不應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開展具體的教學,而是應采用傳統方式以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注重發揮教師特長和教學主導作用對于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師來說,教師的性格、特長、教學風格也必定存在較大的差別,這就使得初中地理教師必須在開展多媒體教學時緊貼自身特長,才能夠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長期參與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師來說,很多教師會擁有一套完善的教學方法,但這一方法在這類教師剛剛接觸多媒體教學時大多不能夠實現較好的應用,相關教師必須避免強行應用多媒體教學,而是應在加深自身對于多媒體教學了解后,逐步實現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展開。應用傳統教學“因材施教”方式開展多媒體教學我國傳統教育自古便追求“因材施教”這一目標,但在現代地理教學中,兼顧每一個學生開展具體地理知識的教學,顯然很不實際,所以相關教師必須參考不同班級學生的整體基礎完成具體的教學方法選擇。例如:基礎較好的班級,適當加大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比例;基礎較差的班級,則應減少多媒體教學并增加地理知識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下提高地理知識掌握水平,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也將不斷提高。

5結語

雖然我國教育事業在近些年實現較為長足的進步,但農村與城市存在的教學水平差異必須引起重視。為此,地理教師必須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考慮學生的基礎與學校多媒體設備情況。此外,對于從網絡中下載的教學相關課件,相關地理教師也必須考慮其是否與學生的水平相匹配,這樣才能保證初中地理教學具備較高的教學質量。因此,地理教師想開展好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就可以采用傳統教學中的“因課制宜”“因師制宜”“因生制宜”“因材施教”等積極要素,實現多媒體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互補,促進地理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張成奎.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56-157.

[2]趙獻青.初中地理教師如何發揮多媒體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20):110.

[3]王霄.讓多媒體真正為初中地理教學刷新提速[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152.

[4]惠祥瑞.分析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的運用[J].成功:教育,2012(8X):218.

[5]王朋.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優化初中地理教學[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6):52-53.

篇7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將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在廣泛收集的基礎上實現優化整合,并且在通過計算機的綜合分析、處理與控制,將這些多樣化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編寫,進行有機組合并靈活有序地展現在屏幕上的教學活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涉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以及相關辦公軟件的應用,要求教師必須要熟練地掌握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的處理以及制作過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以圖片、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因此被激起,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也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形式與方法,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舉措。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巨大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學生展現大量的地理知識,信息量巨大。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板書為主,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特別是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地圖,傳統教學模式下復雜地圖的描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一直是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題。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色彩多樣的課堂,相比較與黑板教學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另外多媒體教學具有的形象化、生動化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復雜的地理現象,也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享受到一個多樣化的表達形式,教學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改善,學生的學習也會充滿樂趣。

二、改進與完善初中地理多媒體教學的措施分析

1.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地位。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巨大優勢,來自于其能夠運用學生的各種感官來獲取信息,這樣比單一由教師講解組成的課堂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的廣泛應用是教育教學體制發展的必然趨勢,初中地理教學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學科必然會與多媒體技術良好的結合。因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充分認識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地理課堂教學成果,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熱情。但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活動的輔助手段,并不能取代教師的所有的講解工作,也就是說多媒體要與其他的教學形式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注重初中地理情景式教學,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初中地理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創設形式各異的教學情景完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情景的設置必須要以地理教材的基礎知識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依據,借助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實現。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教師創設教學情景提供便利,教師可以借助各種不同類型的聲音、圖片、動畫以及視頻等媒體信息,將學生引入到規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創建的地理課堂教學情景以其形象化、明了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之中學習,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學生在利用原有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地理教學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篇8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程改革 教學方法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7

一、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評價與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協調

在地理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地理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新課程標準在地理教學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當然在教學評價上也要隨之進行改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構建教師、學生、教材協調發展的教學評價新體系,不但要重視學生結果的評價,還要關注學生過程的評價,從情感、態度、行為等方面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但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有的教師只注重表面現象,流于形式,沒有將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地理教師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更需要教師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革。這就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很多教師參加進修和培訓的機會很少,有的教師根本就沒有機會與外界接觸,不了解教育教學的新動態,嚴重制約了地理教學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

要想實現地理教育教學的進步與飛躍,必須要有教育理論作指導,而當前的教學情況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缺乏應有的理論做支撐,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有的教師不能把握地理教學廣度與深度,難以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造成了地理教學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一)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往的地理教學,教師會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灌輸給學生,而且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的,學生所接受到的知識和實踐沒有多大關系,使得地理知識和實踐應用嚴重脫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求地理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同時發展個性。

1.重視實踐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強調地理學科的特點,實施開放性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發現當地的自然現象的變化和特點,自主寫地理調查報告,同時還能讓學生自主收集和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和新聞信息等,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之際,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發言的機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文明旅游》這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旅游經歷在談談看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3.實現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銜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內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礎,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觀,而高職地理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時候,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積極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學習方式,真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轉變觀念、正確引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就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1.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按照學案自主預習,學生自己提出觀點,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研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真正體現以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加強師生互動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發言,圍繞問題展開教學活動,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建立在學生的實際水平之上,通過學生發言引起其他學生積極思考。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和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關系。

3.教學手段的運用要靈活多變

地理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包含了廣闊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觀,很多知識有著直觀性和趣味性特點。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其中包括掛圖、多媒體設備、幻燈片等,還可以發動學生自主設計切實可行的學具,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4.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研討

團結就是力量,每一個地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和組內其它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共同成長提高。另外,教研組要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臺,制定相關的教研制度,如集體備課和聽評課制度,使每一個教師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斷提升。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廣大教師要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學的特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出新的教學手段,突破陳舊的思維方式,把新課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滲透到實踐中去,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學會求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初探[J].大觀周刊,2011(47).

[2]何玉紅.高中地理教學導學案課堂實踐初探[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2).

篇9

過于刻板的PPT教學課件設計,會讓信息技術的平臺形同虛設,甚至增加學生學習的困難。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不加篩選地在所有環節中加入信息技術輔助方式,也會讓人徒生寧缺毋濫的感嘆:處處用等于沒有用。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凡是能用信息技術支撐的地方一定會用,沒有考慮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這就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沾邊就用,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媒體的使用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甚至用信息技術代替了學生親自實踐的機會,導致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偏離教學內容,效果適得其反。

2以信息技術平臺為基礎實現

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的創新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制定課程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步驟,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即學生在地理課堂應該學會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以什么樣的方式學習效果最佳。這就需要創新地理教學方法,徹底改變地理教學現狀。創新教學方法應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兩方面考慮,因為信息技術在這兩方面的應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2.1將初中地理教學大綱中的要

求與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對教學過程做出詳細的步驟規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運輸方式與布局這類教學內容為例,我在課件設計中注重其美學意境的展現,采用水墨風格的背景作為本課程PPT的背景。將課程目的、學習資料、相關情境討論及本課課堂評測等部分精細排布在PPT課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組協作式和自主探究式兩種方式。信息技術平臺與地理學科教學整合設計的流程主要是這樣的:第一,情境導入。以第六次火車提速的有關內容導入這節課。第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主要內容有:火車已在現有鐵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為了使火車更快些,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磁懸浮列車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呢?為什么中國先在京滬之間建高速鐵路呢?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懸浮鐵路呢?我們有哪幾種交通運輸方式?我們學校附近就有汽車站,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題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把學過的知識點和生活聯系起來,能進行知識的遷移,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觀察智能。

2.2加強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獨有的聲光電媒介,可以讓教學內容以更生動立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并且記憶深刻。發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機制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標。

3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內容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

初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常識和知識,也應該將德育教育和環境保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承給學生。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提倡可持續發展,表現出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教師也應該在初中地理課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對身邊的一草一木心存仁愛,保護環境為國家未來建設出力的觀念。在現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創新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重點,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律。使學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4對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條件進行更有效的利用

篇10

關鍵詞:初中地理 信息技術 整合教學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85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優秀成果。這一技術手段功能強大,集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于一體,其功能是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為新課程標準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學為例,對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進行了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地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其中蘊含了自然界的客觀事物發展和變化的規律。我們要學習地理知識,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要深入了解自然事物,掌握世界各地人地關系、生產發展和人文特征,所以,我們不能只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會阻礙學生由感性認知過程向理性認知過程的發展。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生動、直觀逼真的效果,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為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并且將這些知識以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例如,海陸的變遷、降水的變化、大氣運動等內容抽象性強,依靠教師口頭闡述很難講解清楚,這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動畫模擬過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空間的概念,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理解知識體系

赫巴特曾經說過:“真正的感覺觀察比單純的描述更可取。”在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掛圖、地圖冊、課本中的插圖進行教學,這樣的地圖即使投影在大屏幕上,也是靜態的,甚至有的是模糊不清的,學生觀察起來比較費勁,也不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而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立體的學習環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氣候知識的時候,教材只是簡單介紹了不同氣候的差異,而且過于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不同國家的不同氣候特征,展示不同氣候之間的差異,通過實際來加深學生對氣候差異的理解。最后,我們還可以開展小組交流互動,通過交流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自發參與到地理學習活動中來,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因此,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建立理論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讀圖是一種基本技能,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讀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讀圖過程中,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正確讀圖,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分析、概括、綜合、推理和判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地圖”時,其中對于“地形圖的判讀”,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地理事物入手,通過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引入地形圖的講解,逐步引出山谷、山脊、緩坡、陡崖等地形特征,并在地形圖上標出等高距,借助立體垂直切割的方法呈現兩個山頂之間的相對高度,由此繪制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通過引入現代化技術,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克服使用掛圖教學而導致的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等弊病,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如,在教學“地形圖的繪制”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閃爍功能來凸顯山頂、山谷、河流、山脊或陡崖,給予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分析地理空間事物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延長知識存儲期限

初中教科書中的很多內容幾乎很多年都不變,例如中國及世界的地形圖、地圖圖解、表格、與教科書相配套的影像資料等,都是長時間不變的,只不過在文字表述方面會有所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將相同的信息儲存在U盤或光盤中,只要有相應的器材設備就能長期使用。只要建成了配套的信息系統,就能在地理教學中一直保持長期使用。這樣一來,地理教師的備課效率就大大提升,使得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和研究,從而發現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由于知識儲備的期限得到延長,教師的工作負擔也大大減輕,再加上信息技術程序中除了有教學內容與地圖以外,還可以存儲同步習題、期末測試題、期中測試題等,以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樣一來,教師只需要跟蹤學生的學習進程即可,還可以省下更多時間進行教研活動。作為地理教師,其作用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體現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想、行為、能力等方面,使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合理運用共享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延長地理知識素材的存儲期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樂安.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的研究[J].商,2014(6).

[2]曹巍.也談多媒體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的整合[J].科技創新導報,2011(34).

[3]袁佳敏.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