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07-14 18:05: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方案

篇1

關鍵詞:戰略管控模式 經濟責任審計 重點

當企業發展到集團公司時,集團公司總部需要對所屬企業實施有效的管控,而內部審計是提升集團公司管控力度的有效手段。因此,集團管控模式的選擇,必然影響企業管理者主要經濟責任的定位,進而會影響到企業管理者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

一、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應體現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經濟責任

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是對受托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與評價,可以概括為四個要素,根據重要性依次是:效果性、效率性、合法性、真實性。根據權責利相統一原則,企業管理者的受托責任內容,不僅包括財務責任(財務活動的責任),而且還包括管理責任(企業運營活動的責任)。

根據受托責任的基本內容,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包括財務審計和管理審計。《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細則》(2006年)提出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包括財務審計、績效評價和經濟責任評價,績效評價分為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在這些審計內容中,各部分所獲得的審計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應體現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經濟責任,將更多審計資源投入到該責任的審計工作中,從而更加客觀的評價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突出重點,防止以偏賅全。

相對集團所屬企業的管理者而言,管控制模式所搭建的集團公司和所屬企業之間的權力責任分配框架,便是受托責任來源之一,體現出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經濟責任。

二、戰略管控模式對企業管理者主要經濟責任的影響

戰略管控模式是指以追求集團公司整體戰略目標和協同效應為目標而對所屬企業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特點是“抓大放小”,集團公司負責集團的戰略規劃、體系建設、資產投資和績效考核,并審批所屬企業運營規劃和經營預算等。作為相對獨立的業務單元,各企業享有高度的經營自,也要制定自己的經營規劃,并提出相應的戰略舉措、資源需求及實施方案,但運營規劃應與集團公司的整體戰略規劃和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且重大決策要上報集團公司審批。

由此可見,在戰略管控模式下,企業管理者主要經濟責任是貫徹集團戰略和制定和落實企業運營戰略,推動集團公司整體戰略規劃的實現,即管理責任的主要部分是戰略責任。

三、在戰略管控模式下,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應該是戰略責任

目前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常常不能體現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經濟責任。在審計實踐中,有的審計側重于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審計,有的側重于財務收支審計,還有的側重于考核指標審計,缺乏深層次的審計,使審計內容重點不突出,而且與年度財務審計有較大的重合度。在戰略責任導向下,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任務就是評估企業管理者在貫徹集團戰略和制定落實企業運營戰略過程中,運營戰略制定是否科學,是否與集團公司戰略保持一致,各項戰略宣貫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在實際操作中,不但要重視財務審計和運營績效審計等,還需要加強以下四個方面:

(一)運營戰略制定的審計

運營戰略審計主要是審核企業是否在集團總體戰略的指導下,制定了適合本企業的運營戰略。審計內容包括:戰略分析是否科學和全面,宏觀環境和行業形勢的分析是否充分,機會、威脅、優勢、劣勢等各種因素的判斷是否合理;社會、環境、資源、文化等社會責任是否被充分考慮;戰略方案選擇標準是否科學,是否充分考慮了影響路徑依賴、風險偏好、競爭者反應等戰略因素;戰略方案內容是否有合適的戰略舉措和行動路徑,企業資源是否能有效支持戰略舉措實施;戰略目標是否與集團公司保持一致,運營規劃已經上報集團公司并獲得批準;

(二)戰略貫徹與落實的審計

通過定期審核企業目標的實現情況,評價運營戰略管理的效果,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改進建設。審計內容包括:審查戰略實施過程是否沿著戰略目標和階段目標的方向進行;戰略控制系統是否有效運行,當發生目標和舉措偏離時,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戰略控制,戰略控制行為是否遵循了既定策略,是否考慮了有關制約因素;根據形勢發展,是否及時進行了適當的戰略調整,并及時上報集團公司批準。

(三)戰略實施支持系統的審計

在企業中,戰略實施支持系統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企業文化等,是企業運行的根基,是戰略規劃實現的重要保重。審計內容包括:主要是檢查和評價企業戰略實施支持系統架構是否適應企業戰略需求;體系架構是否能夠隨著戰略目標、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及時完善現有戰略實施支持系統。

總之,作為評價企業管理者履行受托責任的經濟責任審計,要與管控模式、主要經濟責任保持一致,重點審計集團戰略的貫徹情況和企業運營戰略的制定和落實情況。

參考文獻:

[1]王奇杰.經濟責任審計研究:文獻綜述與展望[J].財會通訊,2009

[2]論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內涵演變[J].財會通訊,2012

篇2

    民營企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形式,應該履行受托經濟責任。在民營企業集團內,集團公司并不對各控股參股公司直接進行經營管理,也存在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因此,也存在經營管理者對所有者、下級經營管理者對上級經營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經濟責任。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正是在這種受托經濟責任下基于經濟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由企業內設立的專職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的有關規定,對單位內部財務收支、經營管理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等進行審查,評價經濟責任,以促使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以下特點:

    (1)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有的已發展成為集團公司,有的還是小型企業;民營企業的生產性質多樣化,有的是高科技的IT行業,有的只是生產低值產品的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方面,沒有統一的格式。

    (2)對于民營企業集團來說,審計企業集團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一致性、協調性,是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企業集團各成員聯合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整體協作、分工的優勢,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為此,企業集團在投資政策、人事安排、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生產經營、內部控制和發展戰略規劃等方面都相對集中,以使集團各單位協調一致,順利實現既定目標。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對此應予以充分關注。

    (3)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服務內向性和相對獨立性。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和控制,鞏固內部經濟聯系,提高經濟效益。執行內部審計的審計機構也是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擾。同時,審計機構與企業的其他職能部門相互獨立,以保證內部審計客觀、公正、可信。

    (4)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范圍的廣泛性。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既包括傳統的內部財務審計,又包括現代的經濟效益審計;既可進行事后審計,又可進行事前審計;其審計工作既可是防護性的,又可是建設性的??傊?基于企業內部經濟監督和經營管理的需要,內部審計可延伸至企業所能控制和影響的所有方面。

    (5)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內的一個部門,可以針對企業內隨時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審計,及時了解情況,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促使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企業整體目標。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現代企業組織的一種形式,已逐漸成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規范它們的經營行為顯得尤其重要。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利用自身的優勢,根據企業的需要,適時確定其審計的內容,以便為企業管理當局提供有效的服務。

    1、經營審計

    經營審計是現代內部審計的一個新領域,它是以被審計單位業務經營活動為具體的審計對象,評價生產力的各要素的利用程度,以挖掘潛力,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審計,是構成經濟效益審計的一個重要方面。

    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上對企業的環境保護、產品質量保證等提出了強烈的要求,推動了以環保標準和質量論證體系標準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效益審計的實施。經營審計的發展深化了內部審計的內容。

    2、管理審計

    管理審計是以改善企業的管理素質和提高管理水平為目的,審查被審計單位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決策等管理職能上的表現,促進被審計單位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產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經濟效益的審計。提高經濟效益的手段和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途徑:一是向生產力各要素要效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當代審計的目標不再是局限于查錯防弊和為社會提供公證,而是向管理領域有所深入和發展,這也是管理審計的目標,它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從檢查和評價的角度來熟悉和掌握一般管理職能和管理原則,一旦確定有問題,應該從管理的高度而不是從具體業務處理的低層次來提出改進管理過程的建議和措施,從根本上清除因管理缺陷而導致一系列的類似的具體問題,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

    3、經濟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對承擔經濟責任的責任人,對其履行責任期間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的一種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在西方企業中是一項重要的內部審計內容。它主要圍繞企業設置的成本、費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潤中心、投資中心,評價各責任人在一定時期的各項經營業績。在我國,最早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是國有企業,對承包經營者、廠長、經理等在任職期限內的經濟活動成果,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企業對國家經濟政策和財經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可在國有企業推行,還可在民營企業推行。

    4、經濟合同審計

    經濟合同審計是指對經濟合同的簽訂和執行的合規性、效益性及風險性進行檢查和評價的一種審計,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合同條款的合規和合同的有效執行。經濟合同審計是事前審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合同的審查對合同的內容、可行性進行全面評價,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具體在審計時應注意:審查和評價經濟合同的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合同條款是否完整和正確;參與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有無簽約資格;合同對方有無履行誠意和經濟擔保;合同的履行是否正常;違約責任的處理是否符合規定等等。

    5、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是績效審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涉及審查和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效率性(Efficiency)指用一定的資源是否取得更大成果,或使用較少的資源是否達到一定的成果;效果性(Effectiveness)指是否實現預定目標和達到預期效果;經濟性(Economy)指投入的各項經濟資源的利用是否節約,是否合理??冃гu價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建立一套現代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分析經濟效益高低的原因,指出其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和奮斗的方向,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企業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篇3

關鍵詞: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層次分析法

一、經濟效益審計相關理論概述

對于經濟效益審計不同國家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國審計學術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看法:一是績效審計論,指的是審計人員對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工作的效率、經濟性以及效果等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并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評價,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從而有效促進國有資源的優化利用,提升資金的整體利用效率。二是管理審計論,指的是對被審計企業或者單位的經濟活動等進行全方位的審計,包含了對其工作質量、綜合能力、人力、財力等各個方面的檢查評價,并能夠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優化整合提升整體經濟效益。三是效益審計論,指的是通過獨立的審計人員對單位或者企業經濟行為進行系統的分析審查,對比經濟效益評價標準給出相應的對此建議,以此更好地促進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認為經濟效益審計指的是從未來長期發展出發的一種建設性審計,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對企業或者單位經營活動的審計分析,評價其經濟效益的實際情況、經濟效益發展潛力,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促進被審查企業或者單位經營管理水平以及綜合經濟效益的提升。由此可見對企業或者單位進行系統的經濟效益審計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體制現狀以及審計發展的水平來看,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主要包含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真實合法的審計,指的是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的會計資料進行詳細的審查,評價這些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體制快速轉型階段,會計信息呈現出一定的失真性,因此真實合法的審計是企業進行經濟效益審計的首要前提;二是對企業的經營業務進行系統全面的審計,具體指的是對企業為實現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供、產、銷等各個方面的系列業務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計,從而有效對企業的各類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情況進行評價,挖掘企業經濟效益的內在發展潛力,優化資源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提升;三是對企業的管理效能進行審計,企業的管理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著關鍵的影響作用,因此對企業進行經濟效益審計的時候需要綜合分析企業的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審計指的是對企業管理技能、管理人員等進行綜合評價,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提升企業管理效能。四是對企業的經營戰略進行審計,主要指的是對企業或者單位的發展方向、潛力、規劃等戰略性問題進行審計,杜絕片面戰略工程的出現,從而有效保障企業長期戰略下的經濟效益。

二、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現狀及問題分析

1.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現狀分析

我國零售企業在經濟效益方面的審計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所進行的廠長經濟責任審計。實行經濟效益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長期的經濟效益得到全面的保障,但是我國零售企業在經濟效益審計方面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處于發展緩慢的情況,零售企業在經濟效益審計方面的發展前景是不太樂觀的。

由于零售行業是我國經濟增長點的關鍵性行業,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其零售業所分布的網店和項目都比較多;零售行業具有收入和利潤雙重高的特征,其業務相對較為復雜,零售業主要涉及到了物品采購、進店費、物品銷售以及盤點等方面綜合復雜的環節;零售行業的人員流動性也是極為普遍的,因此對零售行業的內部控制性要求也是很高的,因此我國零售企業需要高度重視企業內部的經濟效益審計。但是從企業內部審計的情況來看重點在于查錯糾弊,而并不是對經濟效益進行全方位的審計,因此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考慮到零售行業進入的門檻相對較低,外資企業開始洶涌而進,我國零售行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制勝點,對當前我國零售行業進行系統全面的審計是不容置疑的,當前已經有諸多的零售企業開始認識到經濟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并開始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執行落位。在最近十年的時間內,我國零售行業已經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效益的審計,零售行業的經濟效益審計主要包括了對投資決策、人事、管理、市場、信息系統以及后勤等方面的審計分析,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對社會關系、環境污染、政治環境等一些外部因素進行全方位的審查評估。

2.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問題分析

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在當前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方面的人才比較缺乏

經濟效益審計注重從經濟層面、技術層面等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經濟活動分析法、數理統計法以及現代管理方法等都是進行經濟效益分析和潛力發掘的重要方法。由于零售行業發展極為迅速,所需要的成長時間也是非常短暫的,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豐富的實務工作等,并對零售行業經濟效益的重點充分的了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充分結合起來,但是當前我國零售行業審計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綜合素質相對較低,難以適應當前我國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

(2)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缺乏全面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經濟效益審計指標體制的構建是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研究分析的重中之重,零售行業經濟效益需要有一個評價全面得體的標準體系。但是當前我國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中并沒有一定對應的指標體系標準,難以與實踐活動相匹配。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當前我國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評價體系往往都是以財務指標為主,對非財務指標重視度不夠,同時對一些未來價值性的指標過于忽略,導致當前我國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結構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因此如何構建一個科學合理全面的經濟效益審計指標是當務之急。

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方法

經濟效益審計所表明的是管理審計中的思想及構建原因,是管理審計中的重要研究領域。但是如何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審計評價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較好的方法進行研究,多數的企業內部審計還停留在對一些簡單的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由于財務指標往往都是以有形資產為分析的重點,對智力資本以及一些無形資產過于忽略,對過往活動財務情況重視等,這些導致當前我國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分析存在諸多的不足,為了克服這些方面的不足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來進一步優化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方法。

層次分析法(簡記 AHP)是由運籌學家T.L.Satty等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可以將問題的相關元素劃分為目標、準則、方案等幾個層次,并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決策。層次分析法將人的思維過程以層次化的形式來表現,這種分析方法已經廣泛并應用到經濟規劃、產業規劃、能源利用等領域。在實踐中使用層次分析法的時候首先需要將問題進行層次化的分解,在充分分析問題性質和目標的前提之下將問題劃分為不同組成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隸屬關系等將其進行聚集組合,從而最后形成一個邏輯聯系緊密的多層次結構模,最終將系統分析分為最底層、最高層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優劣排序。層次分析法計算簡單明確且容易被掌握,可以適用于定量要求簡單定性要求較高的分析中。層次分析法大致需要如下幾個過程:明確問題、層次結構構建、矩陣建立、排序及其一致性檢驗以及結果計算等幾個步驟。

層次分析法在零售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研究分析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零售企業經濟效益評價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在構建了層次模型的基礎之上兩兩比較各層元素,并構建相應的比較判斷矩陣,并根據一定的比例進行定量化判斷,最終得到相應的判斷矩陣。然后進行矩陣理論計算相應的特征向量確定權重向量。再次進行層次排序和一致性檢驗,得出每一個指標的總權重,計算結果。

經濟效益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所在,我國零售行業的經濟效益審計也是重中之重,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探索研究過程中,需要不斷促進我國零售行業經濟效益審計以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法、人性的法律制度等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興海.強化經濟效益審計 全面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8):133-134.

[2]周立.芻議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01):158-159.

[3]張海玲.基于節能減排視角的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2010.

篇4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家族企業;多元化發展

一、我國民營企業的特點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歷程較短,卻發展迅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民營企業具有如下特點:

1、 企業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投資者所有

企業的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投資者所有,其企業股份不斷分散化、社會化。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中國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2、 以家族企業制度作為企業運作的主體

當前我國民營家族式企業大多數推行的是一種單方面的治理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是民營家族式企業的老總既是企業財產的擁有者同時又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他們擁有剩余索取權、經營管理權等企業的這些重要權利,而他們的家族成員往往也被安排到企業各個重要崗位任職。

3、 完全以市場為導向

民營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實現資本增值,追求資本收益是最大化,有將其利益再投資以實現進一步資產增值的內在投資欲望。在這一目標的驅動下,民營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經營活動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將資本向市場需要的產品上轉移,將資本投向邊際生產率高的產業。

4、靈活性和競爭性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的非主流經濟,因此無法得到像國企那樣的優惠政策的扶持,而它們需要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需要具備強勁的競爭性。與之相適應的,民營企業在投資,生產,分配等各方面就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沒有嚴格的控制標準,體質與制度可以靈活調節以適應市場需求。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分析

1、民營企業主認識方面存在誤區

由于民營企業業主在物、財、人力等方面擁有絕對的控制支配權利,自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大多數民營企業老總受家族式管理模式和經驗管理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家族式企業的各個機構分支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親情關系,財產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經濟責任關系模糊不清,上下級之間互相包庇等等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發展。

2、內部審計理論指導方面存在不足

由于我國民營企業發展迅速,而相關的研究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方面的理論的發展卻相對較慢,造成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開展缺乏對應的相關理論指導,民營企業只能簡單地套用國有企業或國外企業的審計機構設置模式。審計方式非常的傳統、僵化,審計手段嚴重滯后于會計工作的發展,導致審計理念、目標和范圍和國際內部審計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3、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方面的問題

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沒有政府相應的指導和相關的法律進行規范,是企業完全基于本身的效益而采取的一種主動的效仿行為。所以,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限制于投資人即企業主。從而,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獨立性通常會大打折扣,審計人員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工作的自由度都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制約。

4、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內部審計工作關系到企業的各個方面,有些是企業的重要機密,所以有些民營企業不敢讓家人以外的人負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這使得民營企業在聘用人才人上受到相當大限制。同時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決定著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而在目前民營企業的大多數內審人員對企業的內部審計不甚熟悉,內部審計工作成為了會計資料的簡單復核和檢查,沒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當中的重要價值。

5、內部審計手段落后,范圍狹窄

由于目前尚未制定出民營企業的審計規范和操作準則,只能參照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一些做法,操作上缺乏程序性和規范性,審計手段落后,好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手工查賬的基礎之上,審計效率低下。隨著企業經濟規模,投資范圍的擴大,企業的審計僅采用在財務審計的方法,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三、 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深化企業主認識,加強內部審計建設

要不斷深化民營企業主的認識,引導企業加強內部審計建設。大多數民營企業內審機構都是由公司總裁或總經理直接進行領導,這破壞了企業內部審計的相對獨立性。民營企業要發展壯大,就得朝著多元化的資本結構、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多極化的管理方式等方向發展。而內部審計就是通過獨立的監督檢查分析職能來服務于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民營企業主應該深刻認識到內部審計在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強理論研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建設

發展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要重點改變當前理論研究嚴重落后的局面。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和科研單位合作,創建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理論研究的空間,使理論研究成果能應用于企業內部審計實踐。目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仍然存在著嚴重的“審計依據匱乏”的現象,對此應著重加強法律宣傳,在實踐體系結構和審計理論框架上給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一定的空間,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囊括到國家審計業務指導范圍之中。

3.合理設計內部審計機構和管理模式

民營企業采用何種審計模式的重點在于保持審計機構的客觀性和相對獨立性。其關鍵在于應該符合企業的形式、管理體系、經營規模等。對于規模不大的企業應該選擇內部審計外部化,將業務交給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企業需設立內部審計主管來監督審計工作的執行。對于大規模的民營企業可以采用雙重內部審計機構模式,通過審計委員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在其下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經理層負責。這兩種審計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開展內部審計。

4.引入合格內審人員,提高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的構成應該多元化。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會計、審計、稅務、外貿、金融等方面的知識,還應非常熟悉經營管理、工程技術、工藝流程、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民營企業應該從多個渠道、多個專業中挑選審計人員,并且加大一些專業人員比如工程技術、管理、法律專業的人員比重。

5.合理確定審計范圍,改進審計方式

在客觀上內部審計的內容也應該從以前的“查錯糾弊”轉向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也應把以前重點進行內部檢查和監督轉向內部控制的評價和分析方面。在傳統的財務審計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審計的職能,積極開展經營審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審計以幫助企業減少和規避風險,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審計的內在價值。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方面,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首先定位好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模式,配備合格的審計人員,其次內部審計的職能也應該由單一向多方面發展,內部審計的范圍也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發展,內部審計人員也應由查賬型向復合型發展。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使內部審計更好的適應民營企業發展和完善的需要。(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田大瓊:《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研究》載于《當代經濟》2011年18期

[2]杜巨玲:《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其對策分析》載于《會計之友》2011年第7期

[3]沙莉:《淺談單位內部審計作用及現狀》載于《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