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調查研究范文
時間:2023-07-13 17:3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調查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83·7%的學生認為是專業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醫學統計學對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學生認為一般,認為不重要的學生只有1·5%。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97·5%的學生認為對醫學統計學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學習感興趣,75·4%的學生則認為一般,沒什么特別的感受,3·5%開始厭倦和討厭。由此可見,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學生對統計學教學內容的把握
81·7%的學生認為醫學統計學的重點應該是方法的選擇和結果報告的書寫。難點依次為:數值變量的統計推斷(t檢驗、Z檢驗和秩和檢驗),方差分析,分類變量假設檢驗,生存資料的分析和分類變量和數值變量的統計描述。關于教材使用的難度,有30·1%的學生認為很難或有難度,而69·0%的學生認為基本合適。醫學統計學與其他一般醫學課程相比,有30·0%的學生認為難度大;難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難以選擇和原理抽象。
3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62·0%的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0%覺得一般,不滿意4人(2·0%)。對于醫學統計學的理論教學內容的安排,62·0%的學生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9%的學生認為一般,不滿意的有2人(1·0%)。醫學統計學的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69·5%認為很滿意或滿意,29·1%的學生認為一般,3人(1·5%)感覺不滿意。另有60·1%學生認為有必要設討論課,討論課內容應為統計方法誤用分析、醫學統計學問題的答疑,對個別難點和重點內容建議開設專題講座。2·2·2授課和考核方式78·3%的學生認為最適合的授課方式是多媒體和板書;考核方式最為贊同的是閉卷考試(筆試)結合上機操作考(61·6%的學生選擇),其次20·7%的學生認為只要上機操作考就可以,16·7%學生建議開卷的形式。
4教學效果評價
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考。其中筆試的題型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綜合分析題的內容主要是如何進行醫學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和SPSS分析結果的閱讀。203名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呈正態分布,平均成績為72·54±12·64分,及格率83%。從試卷的失分情況分析,綜合分析題的錯誤率最高,說明學生對分析方法的選擇還有一定的困難。通過一學期的學習,203名被調查者中,179名(88·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或基本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而有11·8%的學生不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能獨立完成資料分析的179名學生中,32·5%的認為自己能夠獨立進行統計描述和計量資料的統計推斷,28·6%的認為自己能進行計數資料的統計推斷,36·5%能進行直線相關與回歸;而能進行原始數據庫的統計分析并給出簡單報告的比例占調查者的8·4%(17/203),
篇2
[關鍵詞] 中醫藥大學;大學生;醫患溝通技巧;學習態度
[中圖分類號] R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7(b)-00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medical related undergraduates' attitudes towa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ing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474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from medical related majors and 5 grades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ur school” for short).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given. Results Undergraduates scored (51.05±6.61) points in positive attitudes, and (31.94±5.86) points in negative attitudes.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major, grade, character and willingness to do work relevant to one's major influenced attitudes of learning (all P < 0.05). Conclusion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initiative is in medium level in our school. To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e intention, should stabiliz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oughts, adjust course grade setting and cooperate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TCM; Undergraduate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s of learning
伴隨醫患沖突成為近年來我國日益突出的矛盾和社會問題,醫務相關專業學生的溝通技能培養備受關注[1-3]。眾所周知,態度對行為的改變至關重要,故此,部分學者開展了醫學生溝通技能學習態度研究[4-7],集中在西醫院校臨床、護理兩類專業。本文嘗試調查分析中醫藥大學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的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為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成都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所有醫務相關專業、各年級480名本科生進行面對面調查。涉及針灸推拿類、中醫臨床類、藏醫、西醫臨床類、護理、醫學檢驗和醫院管理7類專業,大一(2014級)至大五(2010級)5個年級。
1.2 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學生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專業、年級、性格傾向自評、溝通能力自評、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和既往醫患溝通課程學習經歷等,這部分內容由課題組自行設計;二是醫患溝通技能態度,由正性態度(代表學習態度積極傾向程度)和負性態度(代表學習態度消極傾向程度)兩個維度各13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法賦值(其中,1=強烈反對,5=非常同意),各維度得分區間為13~65分,分數越高表明相應態度強度越大。本部分內容引自Rees等[8]編制的CSAS(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量表中譯版[9]。國內外已有研究顯示此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6]。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07軟件完成數據的錄入和整理,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80份,回收問卷474份(回收率為98.75%),有效問卷456份(有效率為96.20%)。受訪學生中男196人(42.98%),女260人(57.02%);西醫臨床類專業92人(20.18%),中醫臨床類89人(19.52%),醫院管理77人(16.89%),針灸推拿類和藏醫各50人(各占10.96%),護理和醫學檢驗各49人(各占10.75%);大一至大五年級人數(構成比)分別為99(21.71%)、132(28.95%)、113(24.78%)、88(19.30%)、24人(5.26%),調查期間正值大五學生校外實習階段,所以該年級調查人數較少。自評性格傾向為外向型243人(53.29%),內向型213人(46.71%)。24人(5.26%)自覺溝通能力很好,166人(36.40%)自覺溝通能力較好,234人(51.32%)自覺溝通能力一般,30人(6.58%)自覺溝通能力差,另有2人(0.44%)自覺溝通能力很差。愿意從事專業對口工作400人(87.72%),其余56人(12.28%)表示不愿意。184人(40.35%)既往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而沒有學習過的有272人(59.65%)。
2.2 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得分情況
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正性態度得分為(51.05±6.61)分,負性態度得分為(31.94±5.86)分。不同專業、性格、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特征本科生的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正性態度得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而不同性別、年級特征本科生的醫患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不同自評溝通能力學生及既往是否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學生正負性態度得分總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體來看,女生正性態度平均得分略高于男生,男生負性態度得分稍高于女生;各專業學生正性態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護理、針灸推拿類、醫院管理、西醫臨床類、中醫臨床類、醫學檢驗和藏醫,而負性態度得分上述排名則分別為醫學檢驗、藏醫、中醫臨床類、西醫臨床類、護理、醫院管理和針灸推拿類;大四、大五高年級學生負性態度得分高于大一至大三中低年級學生;同時,自評外向型性格傾向學生正性態度得分高于內向型組;有意愿從事專業對口工作學生正性態度得分高于無意愿學生(P < 0.05)。見表1。
2.3 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的多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各因素對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的影響程度,分別以學習態度為因變量,以兩類態度得分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差異的特征作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10]。變量賦值如下:性別:男=0,女=1;年級: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大五=5;自評性格類型:外向型=0,內向型=1;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是=0,否=1。
結果顯示,專業、自評性格類型和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進入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正性態度的回歸方程(P < 0.05),3個變量對正性態度影響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專業、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和性格。性別、專業和年級進入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負性態度的回歸方程(P < 0.05),3個變量對負性態度影響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專業、性別和年級。見表2。
3 討論
3.1 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積極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正性態度得分為(51.05±6.61)分,負性態度得分為(31.94±5.86)分。上述結果與已有研究報道類似[4-6]。提示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積極性處于中等水平,學習態度較為積極,但仍有提升空間[10-12]。
3.2 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正性態度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顯示不同專業、性格和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意愿學生正性態度評分存在差異,護理專業、外向型性格和愿意從事專業對口工作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正性態度得分較高。首先,在被調查的7個醫務相關專業中,護理專業本科生正性態度平均得分最高,藏醫專業得分最低。護理專業、藏醫專業正性態度得分排名一前一后,可能的原因是,護理人員承擔著大量的執行醫囑、監測患者病情以及安撫家屬情緒等工作,與患方接觸的時間相對較長,儲備醫患溝通技能對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尤為必要;而藏醫在藏族社會中的地位普遍較高,藏民對醫囑的依從性較好,藏醫專業學生學習溝通技能的需求并不迫切。另外,自評外向型性格學生的正性態度得分高于內向型性格者,可以用激勵理論加以解釋,學生對自己擅長領域的學習興趣更為強烈。提示要通過鼓勵加引導,配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激發內向型性格學生學習興趣,如嘗試以“角色扮演”法為主要教學載體,以團體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借助360度考評法等[13-16]。此外,愿意從事專業對口工作學生的正性態度得分高于無意愿者,提示穩定專業思想有助于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醫患溝通技能的主觀意愿,優化課程教學效果。
3.3 我校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影響因素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醫檢專業、男性和高年級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得分較高。醫檢專業學生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得分高于其他6個專業,可能與專業性質有關。醫檢人員與患者接觸的時間相對較短,患者是否接受檢驗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多由醫師和儀器設備決定,發生醫患糾紛的概率較低,因此,本專業學生學習溝通技能的態度相應較為消級。另外,醫患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得分,男生高于女生,中高年級學生高于低年級學生,這與大學生學習倦怠在性別和年級間差異顯著的研究結果相似[17-18],即與女生和低年級學生相比,男生和中高年級學生對本科階段的各門課程皆持有較強的厭學情緒。深入了解發現,盡管各專業開課計劃不同,但我校醫患溝通課程集中在大三、大四學年,本次抽樣中絕大部分中高年級學生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低年級學生學習比例較低。基于上述分析,建議開展醫患溝通技能培訓時,針對性別特點因材施教,給予男學生更多的關注,并可將醫患溝通教育嘗試提前至低年級。此外,從構成細項上看,不同年級醫患溝通技能學習負性態度得分差異顯著體現在“我很難相信由非專業老師介紹的關于溝通技能的知識”條目上,低年級學生中立者占42.42%,贊成者占12.99%;中高年級學生中立者占44.00%,贊成者占25.33%,中高年級學生贊成者占比為低年級學生的近兩倍。表明中高年級學生更加看重師資質量,提示將資深臨床醫生、護士、醫務處工作人員及醫患關系調解工作者加入授課老師隊伍會增加學生對這門課的認同[5、19-22]。
3.4 是否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對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的影響
本研究顯示,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得分在是否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學生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出現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包括:一是我校開展的醫患溝通課程可能尚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未能有效改變學生對醫患溝通技能的學習態度;二是是否學習過醫患溝通課程學生的年級和專業分布存在差異,由于年級和專業等因素影響學習態度,可能干擾統計分析結果。
3.5 本研究不足
一是研究對象局限在一所中醫院校,且由于校外實習安排,面對面訪問的大五學生樣本量較少,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代表性。二是學習態度主觀性較強,要全面了解醫務相關專業本科生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差異的真實原因,需要結合深入訪談等定性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翔.基于醫患溝通技能提升的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82.
[2] 班雅潔.從醫患關系看當前醫患溝通教育[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37(2):329-330.
[3] 張靜瑩,馬新芳.新醫患關系下應大力加強醫學生醫患溝通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50-51
[4] 鄧鳳,歐陽運薇,王忠,等.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教育現狀調查[J].重慶醫學,2015,44(9):1241.
[5] 田冬霞,林杰才,陳化,等.醫學本科生對于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態度之探索性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3,26(1):60-61.
[6] 龔桂蘭,李節,劉丹,等.護理本科生溝通技能態度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7):56.
[7] 李映蘭,曾凱.醫學生溝通技能態度及相關因素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166.
[8] Rees C,Sheard C,Davies S.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ing: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Attitude Scale (CSAS)[J]. Medical Education,2002,36(2):141-147.
[9] 任佩姝.中文版溝通技能態度量表的修訂及其在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
[10] 張文彤,閆潔.SPSS統計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馬杰,林勛,劉雋.高等中醫藥院校開展醫患溝通教育的探討[J].中醫教育,2009,28(1):62-64.
[12] 李志霞,趙麗.論加強中醫院校大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2012(27):143.
[13] 裴益,徐仲華,樂虹.融入心理學技術的醫患溝通技能實踐課程初探[J].醫學與哲學,2012,33(23):63.
[14] 劉平,杜蓮,王婷,等.醫患溝通技能課程新模式的探索與評價[J].重慶醫學,2014,43(9):1146-1147.
[15] 林杰才,田冬霞,沙秋云.比利時大學校際課程對我國醫患溝通教育的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114.
[16] 陳小奇,劉潔,孫家忠.從國外經驗看我國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教育[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1):51-52.
[17] 李慧娟,張美芬,胡愛玲.不同年級男性護理本科生專業態度的調查[J].現代臨床護理,2009,8(2):64.
[18] 李慧,利愛娟.大學生學習倦怠情況調查研究[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2,33(6):152.
[19] 陳靜琦,朱必勝,侯開連.醫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其重要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4):152.
[20] 李洪濤,李宏軍.醫患溝通及其管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1):145-148.
[21] 李慧娟,張美芬,胡愛玲.核醫學教學中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9):61-62.
篇3
2研究方法及過程
2.1研究對象隨機選擇了南京、南通和連云港等地區家中有2~7歲的特殊兒童的家長,請他們填寫問卷調查表。為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實行匿名填寫,共發出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36份。
2.2研究工具
采用的工具是自編的調查問卷,包括家長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特殊兒童的年齡、殘障的類型、所上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及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希望選擇的學前教育機構及理由、希望孩子學習的內容及最終的教育目標、希望社會給予的幫助等。
2.3數據統計與處理所有數據輸入電腦,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入學現狀
但仍有半數的特殊兒童未能進入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教育。這其中,去除2~3歲這些未到入園年齡的兒童,在4~7歲年齡段的特殊兒童中,仍有10名兒童未到任何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教育,占所調查的該年齡段特殊兒童的35.7%,即4一7歲年齡段特殊兒童的入園率只達到64.3%。
3.2所入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分析己經入園的特殊兒童中,有一半的兒童在普通幼兒園受教育,另有約一半在特殊學校學前班和殘聯的康復中心上學,一名兒童偶爾去親子園。在普通幼兒園上學的9名兒童中,有4名兒童的家長明確表示:普通幼兒園不適合他們的孩子,孩子在普通幼兒園里受欺負,因此他們希望能讓孩子上特殊兒童幼兒園或特殊學校的學前班,那樣“孩子容易合群、不感到自卑”“感到平等、有自信”;有的家長表示:這里有懂得特殊教育的專業教師;其他在普通幼兒園上學的孩子家長則認為:在普通幼兒園里孩子能和其他兒童一樣學到知識,將來好找工作。而讓孩子在特殊學校學前班和殘聯的康復中心上學的家長都表示:該機構適合他們的孩子,理由是‘這里的老師比普通幼兒園的教師更有愛心,能有針對性的地教育他們的孩子。
3.3家長希望選擇的學前教育機構分析能到特殊兒童幼兒園、特殊學校學前班、殘聯的康復中心及其他機構接受教育,選擇的理由是“教師能根據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能針對小孩的特殊情況進行專業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會有助于孩子的發展”、“適合孩子成長”、“容易合群”。但也有25%的家長選擇讓他們的孩子上普通幼兒園,選擇的理由是‘能讓自己的孩子與正常的孩子一樣的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將來好找工作”、“能跟其他孩子一樣學習知識”。
3.4家長希望孩子學習的內容
這是一個多項選擇題,除了兩位年齡只有2歲的兒童的家長以外,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生活自理”。這種希望符合該年齡段兒童共同的發展目標,也體現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對殘疾兒童來講,學會生活自理應該是特殊教育的首要目標。其次,大多數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學到文化知識”,因為這是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的基礎。對于調查中所列出的其他內容,家長們都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作了回答:聾童和部分多重障礙的孩子家長希望能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語言訓練,而視覺障礙孩子的家長則希望對孩子進行定向行走的訓練。
3.5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寫、做簡單家務”就行了,說明相當一部分家長還是能接受現實,較為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將來。
3.6家長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是一道開放式的問題,很多家長認真作了回答:有三分之一的家長把“不歧視”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期望社會不要歧視他們的孩子、不要歧視他們的家庭,期望社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善意”,“希望社會對殘障兒童和普通兒童一樣對待”,也能尊重殘疾兒童;有10位視覺障礙孩子的家長希望能治好孩子的眼睛,改變現狀,說明他們對孩子的關注主要還是集中在求醫的問題上,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能改變孩子生活狀態。也有部分家長希望社會能幫助解決孩子的上學、就業等問題,能提供經濟或生活上的幫助;有兩位家長明確提出,希望能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信息、能有專業人士給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
4.1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嬰幼兒時期是兒童身心發展最為迅速、也是一個人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如果殘疾兒童在這個時期得到了較好的教育,那么就可能事半功倍,使他們的缺陷補償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如果錯過了這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許多的教育訓練就可能是事倍功半,很難達到理想的水平。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現實是:全國約數十萬有特殊需要的嬰幼兒大都被拒于托幼機構之外”111。本調查也顯示,有一半的特殊兒童未能進入任何的學前教育機構,同齡的特殊兒童的入園率只達到64.3%,遠遠低于普通兒童80%以上的入園率。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一是普通幼兒園不愿意接受特殊兒童。理由是教師不懂得如何教育這些孩子,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兒童在一起,擔心這樣做會影響自己的孩子,因而許多普通幼兒園,尤其是各級示范幼兒園,明確拒絕特殊兒童進他們的幼兒園;二是特殊兒童幼兒園、特殊學校學前班等機構還比較蘇這樣特殊教育發展相對先進的地區,也并不是每一個區縣都有特殊兒童幼兒園,或每一所特殊學校都設立學前班,許多家長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適合他們孩子的學前教育機構,就是知道了,也因為離家較遠,不放心孩子離開家人,而只能放棄讓孩子接受教育的念頭;三是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因為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再加上特殊兒童的教育訓練成本較高,因而一些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機構的收費比較高,部分家庭的經濟條件難以承受,有一名市區的視障兒童的家長就明確表示:特殊兒童幼兒園收費太高,負擔不起。”
種種原因限制了特殊兒童進入專門教育機構受教育的機會,而大多數特殊兒童的家長并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國目前也缺少專家上門指導父母教育特殊兒童的機制,雖然愛德基金會開始了培養專門的盲教育專家、對視覺障礙兒童的家長進行教育方法指導的試點工作,但真正能享受到這項服務的畢竟是極少數的特殊兒童及家長,相當多的特殊兒童只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他們在漫長的等待中錯過了教育訓練的最佳時機。
4.2家長的選擇對特殊兒童幼兒園、特校學前班的教師提出了特殊教育專業水準方面的特殊要求大部分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到特殊兒童幼兒園、特殊學校學前班、殘聯的康復中心等機構接受教育,選擇的理由是“教師能根據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能針對小孩的特殊情況進行專業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會有助于孩子的發展”。這樣的選擇實際上對這些機構的教師提出了特殊教育專業水準方面的特殊要求。
但我國這些機構的教師素質能實現特殊兒童家長的良好愿望嗎?目前在這些機構里從事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接受過普通幼兒教育或特殊兒童義務教育的專業訓練,在從事特殊兒童學前教育以后,部分也教師接受了一些特殊教育的專業訓練,但離真正的專業化要求還相差甚遠,迫切需要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培訓,或將受過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補充進這個領域,以滿足家長的實際需求,促進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4.3學前全納教育的實施需要給予教師特殊教育專業支持以及普通兒童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學前全納教育,是指將特殊幼兒安置在全納幼兒園,讓他們和其他正常發展的同伴共同接受學前是把他們納入傳統的隔離式特殊機構中學習,己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絕大多數研究說明全納教育有利于特殊幼兒的發展”12。在本次的調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家長選擇讓他們的孩子上普通幼兒園,就對普通的幼教機構提出了接納特殊兒童的要求。
要真正使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普通幼兒園教師能得到特殊教育的專業支持,二是普通兒童的家長對幼兒園接納特殊兒童不持異議。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國目前許多地方己經開始了嘗試,如在普通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課程中加入特殊兒童教育訓練的課程,同時由特殊學校的教師承擔特殊教育的巡回輔導工作,給普通幼兒園的教師提供特殊教育的專業指導等。對于第二個問題,除了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以外,更需要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傳達這樣的觀點:在全納教育環境中普通幼兒的語言、認知、邏輯思維等能力的發展,不僅未受到特殊幼兒表現出來的不良模式的影響,而且比起傳統普通教育機構中的幼兒,也未見其呈現出發展緩慢的現象,甚至在有些標準化測驗中,這些全納教育機構中普通幼兒所獲得的分數還高于那些在傳統普通教育環境中就學的兒童……另外,在全納教育環境中的普通幼兒,能快速地解讀特殊兒童的需要信號并做出恰當的反應,其社會幫助技能水平遠高于在傳統教育環境中學習的兒童”。|3|“有機會與障礙兒童互動、一起成長的無障礙兒童,長大以后會變得更寬容。他們成年后會對社會中的弱勢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14。當家長了解到了自己的孩子與特殊兒童在一起,不僅不會受影響,反而有助于自己孩子的發展,將有利于學前全納教育的實施。
4.4當前的社會中還存在歧視特殊兒童的現象
當前社會上還有很多的特殊兒童處在受歧視和受欺負的狀態中,如在一所大學校園的家屬區,一名弱智兒童正在獨自玩耍,突然另一名普通兒童走過來狠狠踢了他一腳,原因是“他傻”無怪乎在本次的調查中,許多家長對社會的唯一要求就是“不歧視”。
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連起碼的同情心都不具備,怎么可能有高尚的道德呢。為此,一些學者提出:有必要把生命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孩子開始,培育生命尊嚴的意識,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一切生命。”
5對策與建議
5.1全社會通過各種途徑解決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各級政府也應從辦學政策、人員編制、財政扶持等方面,給予接納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和特殊兒童的家庭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5.2培養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專業教師,或通過培訓等途徑加快現有教師專業化進程,促進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5.3加大宣傳力度,使普通兒童家長理解全納教育的意義,真正實施學前全納教育,讓特殊兒童從小就能在正常的社會環境里成長、發展。
篇4
1.1 調研對象及時間
本次調研對象為重慶師范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12年底該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782人,占到學生總人數的43.2%,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1478人,占學生總人數的6%。調研時間從2013年3月到2013年7月,以學校資助中心數據庫隨機抽樣的方式對10782名家庭困難大學生中的300名困難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85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5%,其中大一貧困生80人,大二貧困生69人,大三貧困生71人,大四貧困生65人。
1.2 調研方法
調研小組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研究等方式進行,通過學生填寫國際通行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的方法,采用1~5分的5級評分制標準,對各年級貧困學生的問卷進行分析。本測驗主要由90個自我評定項目組成,分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九個因子。
2 調研結果與分析
調研小組對調查數據進行SPSS統計分析,得出下列分析表格。
表1列出了1~4年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九個因子的得分情況與標準差的對比,以作出最終分析結果。經統計發現,四個年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的主要差異表現在“強迫”、“人際敏感”“敵對”、“偏執”四個因子上。另外在“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上,四個年級家庭困難學生的水平持平;在“恐怖”、“軀體化”、“抑郁”等四個因子上也存在明顯的差別。
根據以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很多大一新生剛剛進入大學,面對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難免會產生一些心理落差。二是與那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從而產生種種心理障礙。
升入大二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敵對”心理會逐漸降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困難學生與其他學生經過了一個學年的相處后,漸漸了解了各個方面的情況,敵對心理得到了緩解與減輕。但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仍然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困擾。而大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則處在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
大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雖已處于一個成熟的階段,但面臨著就業、擇業問題,或戀愛分手等問題,也會產生焦慮、緊張、煩躁心理。
3 相關對策
①淡化群體圖式影響,增強社會示范效應,通過榜樣和成長案例激勵困難學生奮發追求。
②引導學生完善自我認知,釋放弱勢心理壓力。同時,建立溝通渠道與校園內互助平臺,完善咨詢機制,強化校心理咨詢中心和院二級心理健康工作站功能。
③不同年級的學生心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有差別教育。對低年級的學生,重點是啟發他們覺悟和完成自我探索,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困難;對高年級學生,主要解決其就業擇業等問題,減輕其就業壓力。
④倡導和強化公平正義的社會規則意識。要在學生中積極開展誠信和互助教育,引導全體學生正確對待各類獎助貸的評選或評定。
4 小結
篇5
[關鍵詞] 體育消費 大學生 結構 價值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購買或使用體育有形產品與無形的體育勞務用品以滿足自身體育需求的活動,它包括有形的實物消費和無形的勞務消費兩種。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體育價值觀的改變,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體育消費在人們的生活消費中已占據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擴大的趨勢。隨著市場經濟對高校的沖擊,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經濟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對有著較高的文化修養、深遠的思想和強烈的主體意識的當代大學生,他們作為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群體,其體育消費的結構水平、體育消費的動機都是值得我們進行調查和分析的,本文通過對江蘇省10所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以揭示我國高校學生體育消費動機和行為特征,培養其健康的消費觀念,引導高校學生科學合理的體育消費行為,為開發江蘇省高校體育健身市場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江蘇省普通高校中10所高校其中蘇南地區3所、蘇北地區3所、南京地區4所的大學生1000名,其中男生600人,女生400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搜集及參閱了國內關于消費、體育消費、動機理論等資料為本研究參考、分析和利用。
(2)問卷調查法。按照問卷設計原則,對所設的問題通過特爾斐法進行篩選,經在江蘇大學學生中對問卷進行可信度檢驗,證實有較高可信度。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6份,有效率95.6%。其中,男生572人,女生384人。
(3)數理統計法。對所收回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全部數據運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
調查顯示(表1):男生的社會交往動機居首位,占31.1%,明顯高于女生,這跟男性、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決定了男、女大學生在需要及行為上的巨大差異,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關系、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大學生的審美追求動機居首位,明顯高于男生。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得出結論,女生樂意花錢在體育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使自己擁有健美、勻稱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氣質,這跟女美的天性,以及男女不同的社會存在價值及當前求職的需要有關;強身健體、精神娛樂這兩種體育鍛煉最直接、外在的功能也被相當一部分男、女大學生作為體育消費的動機,其中強身健體動機居于稍次的位置。隨著整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學習、生活、求職壓力的增大,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年輕人群,同樣會感到身心疲憊,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增進健康、消除疲勞、愉悅身心的有效的方法,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們的首選。而把體育成就作為體育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學校運動隊成員,他們在體育方面較有天賦,希望自己在這一方面有所成績;把攀比炫耀作為體育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個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他們追求名牌運動服飾、出入校外的高檔健身場所,并以此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
2.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水平
(1)消費水平的基本情況從調查的情況看,2003年參加過體育消費的人數為87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1.1%,說明體育消費觀念已普遍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如表2 所示:大學男生實物型消費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2%,100元~200元的占31.7%,200元~300元的占44.9%,300元以上的占20.2%;勞務消費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9.4%,100元~200元的占23.4%,200元~ 300元的占25.5%,300元以上的占11.7%。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還是很低的,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大學生一個純粹的“消費者”還沒有什么經濟基礎,所以也就沒有那么多的錢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費上。由表3可以看出他們的體育消費主要是用在購買運動鞋等基本體育用品上。但調查的結果還可以發現,生活水平提高還是對體育消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在中低等檔次,就是200元~300元,這部分大學生除了購買一些必需體育用品之外還有一定的節余用在體育刊物和健身房消費上。
3.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場所
調查表明(表4),由于家庭情況參差不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把學校免費場地作為運動健身場所的首選(男生39.1%、女生43.4%),其次消費場所選擇較多的是學校收費場地和公園或群眾性體育娛樂場所(男生26.3%、女生15.2%),學生在大學期間,體育消費的主體在校園。調查也發現高年級學生中選擇學校免費或收費場地的人數比較接近,低年級學生選擇免費場地者遠多余選擇收費場地者,這說明高年級學生體育消費意識較強。
4.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
調查顯示:19.6%的男生和25.1%的女生認為主要是目前的經濟支付能力制約了體育消費的水平,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市場上質量上乘的有形體育產品,包括品牌服裝、鞋帽、健身器具等價格太高,社會上的健身場所、體育比賽現場的門票太貴,經濟無法承受;24.6%的男生和27.2%的女生認為學業太忙無暇顧及體育鍛煉,更談不上體育消費了;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體育消費。大學生體育消費主要受外在條件和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而外在條件的改善依賴于學校體育管理者觀念的更新,大力改善體育健身場地、器材等條件,加強體育消費的宣傳指導等,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提供物質和組織上的保證。調查發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健身,也有12.6%的男生和10.2%的女生反映消費種類少,因而對體育健身逐漸失去了興趣。此外,還發現11.1%的男生和18.6%的女生對體育沒興趣。這說明大學生健身鍛煉缺乏體育教師的合理引導,從而還未培養起濃厚的健身興趣。以上這些因素客觀地影響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積極性。這一調查結果中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因素的前三位和以往有關專家對我國經濟發達城市的大學生體育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相吻合,這說明目前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是大學生的課程負擔重;場地太少和經濟條件差。
三、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目前江蘇普通省高校大學生已具有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已成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一部分,但體育消費水平總體偏低,這主要受經濟支付能力的制約。
(2)體育消費與經濟狀況和消費環境密切相關,不同生源地域其體育消費水平迥異。城市生源各項體育消費水平均明顯高于鄉鎮和農村,而鄉鎮與農村學生差異并不顯著。
(3)江蘇普通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仍以實物型消費為主,體育勞務型消費較低,體育消費結構偏于一隅,男生實物消費的水平明顯高于女生,而男、女生體育勞務消費的水平相差無幾。
(4)男、女大學生消費動機存在明顯差異。男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動機是社會交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關系、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生則將審美追求動機放在首位,這跟女生女美的天性有直接的關系。
(5)運動參與是影響高校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運動參與的積極程度和體育消費水平密切相關,運動參與時間、次數越多,體育消費水平就越高。
2.建議
(1)加強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重視對高校學生體育興趣、習慣、觀念的培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逐漸培養高校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加強對高校體育產業方面的研究,因地制宜的繁榮體育市場,進一步開放體育場館,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健身娛樂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投資、科學消費。積極開發、拓寬高校體育消費市場。調控市場價格,有效降低體育產品成本,體育產品務必經濟實用,以適應高校學生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3)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全社會的健身及體育消費意識。
參考文獻:
[1]楊劍等:江蘇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水平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7,(3)
篇6
就目前而言,醫患關系的矛盾糾紛問題往往是當下表現出的普遍社會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患對于治療預期過高,加上護理人員護理存在疏漏問題,從而引發。而究其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缺少人文理念,未能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給予病患人文關懷與服務,從而引發矛盾產生。因而作為未來的護理人員,護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不僅僅是針對一些知識點,更需要學習相應的人文理念。而就此,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詳細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選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然后按照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即研究組(150名)與對照組(150名)。其中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6人(30.67%),理科生104 人(69.33%),年齡范圍為18-24歲,平均年齡(22.1??.2)歲;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9人(32.67%),理科生101 人(72.14%),年齡范圍為19-23歲,平均年齡(21.9??.1)歲。根據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病人無論在年齡、文理科比例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其中對照組護生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了解《兒科護理學》課程知識點,掌握護理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強化知識的實踐運用。而研究組則采用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理學》課程完成教學流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按照教學方向,制定臨床經驗教學規劃,同時結合生活實踐將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并且配合人文理念開展教學;2、強化人文理念知識普及講座,即如加入人文關懷理念普及講座,主要以華生作為例子,闡述其人文思想以及個人事跡,同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人文思想感染與感化;3、增加人文教學活動,即如加入人文知識競賽、護理話劇編排、人文理念辯論比賽等等多種活動,同時可以組織護生進入醫院實踐實習,從而通過現實的工作深入了解人文思想與理念。
1.3 評估標準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主要將調查評估結果分為以下幾個檔次,即1、優等學生學習效果顯著,能夠完全掌握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2、學生學習能夠達到一定效果,基本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3、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無法將人文理念與知識理念融入到實踐過程中。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3.0數據包開展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真實原始數據及平均數據表示,即(x??s)表示,并通過t檢測;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則通過?%p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可見,各組學習效率對比可知,研究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93.33%,而對照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76.92%;以上各組總體有效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篇7
【關鍵詞】獨立學院;經管專業;統計學;教學模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和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如何科學地測定社會經濟現象,如何科學地設置指標,如何對社會經濟問題進行統計分析顯得尤其重要。統計理論和方法已經滲透到許多學科領域,統計學成為當代最活躍的學科之一。統計方法已成為經貿、金融、管理等許多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統計學》作為普通高校經管類專業必修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其培養目標是能為社會輸送具有統計思維和統計應用能力的經管人才。統計活動主要分為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等三個步驟。作為研究客觀事物數據特征和數量關系的方法論科學,它是各專業、各行業整理分析數據所必須使用的一種重要工具,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但是,由于教學理念的影響和條件的制約,作為應用型統計人才培養起點和基礎的高校統計學本科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目前大多數經管類統計學教學,仍偏重于統計理論知識講授,忽視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偏離了該門課程的培養目標。獨立學院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院校,如何改進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方法,如何適應時展的需要,為社會輸送更高質量的畢業生,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1 當前統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
客觀的說,在中國,社會經濟統計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從無到有并逐步發展不過幾十年時間,它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在當前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仍重視統計理論的學習,而統計實踐的教學相對落后,因而培養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對統計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對癥下藥,解決上述問題。
1.2 缺乏靈活的教學模式
目前,各獨立學院管理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從教學目的方面來看,許多教師往往只注重統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傳授,很少考慮如何使得學生養成統計思維模式,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統計實踐水平。而從教學內容上看,管理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內容大多是抽象地介紹概念、理論與方法,很少涉及到統計與學生所學專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因此,造成學生對統計學的意義和作用難以深入理解。從教學方式上分析,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仍較為普遍,學生機械的記筆記、背筆記,考試考筆記,這樣的教學方式縮小了學生思考、分析、判斷的空間,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缺乏科學的考核方式
統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要注重學科交叉,以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發展為出發點,合理構建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對統計學的影響及在統計學領域中的運用。獨立學院的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多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內容多注重對基本知識點的考察,而忽視對統計方法綜合應用能力的測試。在這樣的考核方式中,學生通過短期突擊強化可能能夠取得不錯的考試成績,但是卻未必得到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統計學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2.1 案例教學法的引入
案例教學法是實現統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手段。統計案例一般可分為調查型案例、描述型案例、解題型案例、綜合型案例等。這種教學法的特點在于:教學內容以實際案例為研究對象,可以在課前引入與所學章節內容相關的小案例,由案例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出本部分需要學習的統計原理和方法;也可在章節結束后,由教師根據所講內容編寫一些案例,由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或解答,教師做歸納和總結;或者也可讓學生自己通過調查研究,收集案例素材,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專業指導。要尋找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的案例,要使案例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協調一致,通過案例教學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要做好案例教學,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2.2 項目教學法的運用
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論的學科,收集、整理、分析數據是統計工作的主要過程。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要研究的問題和觀察的變量往往是給定的。然而在實際研究工作中,這些步驟包括數據獲取過程往往是最困難的。因此,我們可以將項目教學法引入。美國學者R.L.奧特與M.朗格內克將統計學理解為“從數據中學習的科學”,這一學習過程包含四個環節,即1.設計數據收集過程;2.準備用于分析的數據;3.分析數據;4.解釋數據分析的結果。兩位學者提出的從數據中獲取知識的“四步法”體現了項目教學的精髓。
與案例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更加重視學生的數據收集(包括二手數據或次級資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的培養,它要求學生就某一個實際問題設計一份調查問卷,進一步組織調查從而獲得數據。由于調查環節在實證研究中往往是最耗費時間和經費的,因此,它從根本上決定了一項實證研究的質量乃至成敗。數據收集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干中學”。教師需要在問卷設計、調查組織、數據收集方式方法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調查問卷設計、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設計問卷、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應用統計理論開展統計調查和分析的調查研究能力。
2.3 軟件操作能力的培養
統計學的教學活動多半是圍繞著數據展開的。由于概念多、圖表多、公式多、計算過程繁瑣、難教難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使統計學教學面臨嚴峻的困境。隨著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大大減輕了統計運算的工作量,同時也使計算結果更為精確。因此,統計學教學的重點應由統計理論的傳授逐步轉向統計應用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在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基本原理后,大量的復雜的計算可交由計算機去完成。目前現有的統計分析軟件有Excel、Spss、Minitab等,但是Excel是最易得的,無論是在多媒體教室或機房或者學生自己的計算機上,一般都安裝有現成的Excel軟件,在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節省學生大量的時間,豐富教學內容、增強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一些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具體化、簡單化,可以完成那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難以完成的任務,并且教師的課堂操作、演示還可以激發學生課后動手的興趣。
2.4 考核方式的轉變
教學觀念的改變將會引導教學過程進行改變,教學過程的改變包括要求考核方式也必須做出相應改革。以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學生、學校三方只關注最后的結課考試的書面成績,而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應包含全方位的考核因素:課堂討論、案例分析、調查研究、數據分析、書面考試等形式,全方位的考核有利于學生全程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具體的考核可分為:理論知識部分可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實踐部分可以用撰寫調查報告、案例分析考評和計算機操作等形式。通過多種考核形式與方式,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統計學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水平。
3 結語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的學科。對于獨立學院經管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數理基礎相對薄弱。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大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難度。對現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需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各獨立學院應改革現有的教學方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強化實踐能力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既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適應社會各行業所需要的實用型統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谷冠鵬,等.基于研究過程的統計學教學模式[J].旅游學刊,2006(12):63-66.
[2]申兆光.Excel在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8(7):328-329.
篇8
[關鍵詞] 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0-127-05
Relationship study between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in Huizhou
ZHU Huiqun1 YAO Xuelian2 HUANG Aiping2 LUO Xueqiong1 DENG Chunyou1
YE Yucong3 LI Meijuan3 WU Huixia4 LI Xiuzhen5
1.Bolu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Boluo 516100,China;2.Huizhou Sixth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211,China; 3.Hu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4.Huizhou Veterans Hospital,Huizhou 516008,China; 5.Guangdong provincial Third Invalides Hospital,Boluo 51617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n work stress and coping styl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in Huizhou,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180 female registered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from Hui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Veterans Hospital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Third Invalide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pril 2016.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nurses’ work stressor scale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PSS15.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rried and unmarried nurses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atient management,work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ages of psychiatric nurses (F=6.56,4.34, P
[Key words] Psychiatric nurse;Working pressure;Coping style;Nurse job stressor scale;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研究表明,護士已成為一種高風險的職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職業壓力[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護理觀念的改變,社會對護士的工作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加上護士對自身的發展要求,導致臨床護士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2]。過高的壓力不僅會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還會導致護士護理質量下降,甚至產生離職意愿,嚴重影響護理隊伍的穩定,而良好的應對措施可以有效的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3-5]。但對于精神科護士來說,因其護理的對象為精神疾病患者,決定了其護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高風險性。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存在認知能力障礙、生活紊亂、行為無法自控,毫無征兆的突發行為帶給自身及他人傷害[6]。因此,護士不僅要護理好患者,還要時刻關注自身的安全,無形中增加了精神科護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本研究對精神科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應對方式,為更好地維護和改善護士的心理健康及建立良好的應對措施提供參考和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選取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惠州市復員退伍軍人醫院、廣東省第三榮軍醫院的精神科女性注冊護士作為調查對象,共185例。所選取的女性護士均對調查內容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此次調查研究,且身體無心肝腎等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及家庭無重大變故影響其精神狀態者等。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由調查人員自行設計,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婚姻、學歷、護齡、職稱等內容。
1.2.2 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 采用李小妹等[7]編制的量表。本量表包括35個項目共5個條目(工作環境及資源方面、患者護理方面、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工作量及時間分配、管理及人際關系方面)。采用1~4級評分法,分別分為1=無、2=輕度、3=中度、4=重度壓力,評分越高,表明工作壓力越大。本量表信度系數(α)為0.98,分條目的信度系數(α)為0.83~0.95。信效度均較好,應用非常廣泛。
1.2.3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采用汪向東[8]編制的問卷。此問卷包括2個維度(積極應對、消極應對)20個條目。第1~12個條目為“積極應對”,第13~20條目為“消極應對”。按0~3級計分法:0分=從不采取、1分=偶爾采取、2分=有時采取、3分=經常采取。積極分數越高越好,消極應對分數越低越好。本量表的重測相關系數為0.89,信度系數為0.90。本量表應用非常廣泛。
1.3 調查方法
參與本次調查研究的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調查前的培訓,充分了解了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及本次調查所采取的獲取數據的方法―發放問卷。向調查人員詳細講解問卷的內容及如何與調查對象進行溝通,均采取統一指導語。與調查對象溝通后讓其填寫調查問卷,填寫前簡單告知調查對象問卷的填寫方法,填寫時調查人員不能對調查對象進行指導及引導或干預。每份問卷于30分鐘內填寫完畢,統一收回。由兩名研究人T將問卷內容錄入電腦中,并相互核對所錄入的數據,以保證數據真實可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表示,采用t檢驗和F檢驗,計數資料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二者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P
2 結果
2.1 精神科護士的一般資料
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185份,可進行有效統計的問卷為180份,有效利用率為97.3%。見表1。
2.2 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情況
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學歷、護齡及職稱方面的工作壓力具體評分結果見表2。不同年齡、學歷、護齡方面工作壓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精神科護士的應對方式
不同年齡、護齡等精神科護士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
由表4可知,積極應對與工作壓力呈負相關,消極應對與工作壓力呈正相關。
3 討論
本文采用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對精神科女護士進行了工作壓力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精神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明顯增大,尤其是患者管理、工作環境及資源方面。本研究表明隨著護士年齡的增長其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大。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與工作中的晉升晉級及家庭負擔有關,其次與患者及其家屬對精神科護士工作的不理解不尊重有關。隨著對精神病患者的保護及優質護理理念的產生,目前大多數醫院精神科采用封閉式管理,因精神病患者本身的原因,護士無法與其正常交流,護士不僅要時刻注意住院期間患者的安全,還要擔心自身的安全,工作始終處于緊張狀態[9-10]。
學歷高的護士工作壓力高于學歷低的護士,尤其體現在護理專業及工作、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與有關研究[11-12]相一致。其原因筆者認為學歷高的護士對自己的工作和工作規劃比較明確,期望值較高,但在實際工作中工作內容并未達到內心的需求,此外學歷高的護士可能要負責帶教及科研工作,自己時間不能充分應付工作和家庭生活,因此,學歷高的護士易感受到較高的工作壓力。
本調查結果也顯示,護齡長的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大于護齡短的,主要體現在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患者護理、工作環境及資源方面。其原因筆者認為是護理年限長的護士在臨床護理中擔負著主要責任,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經歷過許多突發事件,要時刻準備處理患者某些不可預見的危險行為,精神始終處于高緊張狀態,此外隨著工作年限的增
長,自我感覺成就感不足、付出與回報不平衡等原因導致護士本身壓力較大;而工作年限低的護士相對來說工作熱情較高,危險經歷少,工作量相對較小等原因使其感覺工作壓力相對較小。
本調查中護師壓力較大,筆者認為處于護師職稱的護士在科室中是中堅力量、業務骨干及管理人員,又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使他們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這與徐朝艷等[13-14]對不同職稱護士的研究相一致。研究表明,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過大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易產生煩躁、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者可影響家庭生活[15]。因此采取合適的應對方式可有效緩解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作為壓力與健康的中介機制,對維護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16-17]。本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婚姻、學歷、護齡、職稱的精神科護士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方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積極應對評分高于消極應對評分,提示本調查中護士多采用積極的應對措施。有研究表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越多,工作壓力就越小,采取消極應對方式越多,壓力就越大[18]。本調查結果顯示,工作壓力與積極應對方式呈負相關,與消極應對呈正相關,與上述研究相一致。
總之,不同人口特征的精神科護士存在著不同來源的工作壓力。因此面對具有認知功能及情感障礙、意識行為障礙等精神紊亂現象的精神病患者[19-20],護士不能一味采取消極的應對措施,應學會應用積極的應對措施來調節所面臨的心理問題,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繁瑣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筆者認為,醫院護理管理者應定期對護士進行工作問題的解答和調解,緩和護士緊張的工作狀態;支持護士的職業發展并提供寬廣的平臺;定期為精神科護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對消極應對工作壓力的護士,護理管理者應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其釋放內心壓力,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精神科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玉馥,周莉.護理壓力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1):3-5.
[2] 喬芳.臨床護士工作壓力現狀[J].醫學臨床研究,2004,21(10):1165-1166.
[3] Collins F.An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J].Nurs Times,2004,100(33):34-37.
[4] 吳欣娟,張曉靜,高鳳莉.人員離職意愿與工作壓力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4):197-199.
[5] 鄒敏.上海市護士姑息護理知識和態度的現狀調查與分析[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7.
[6] 馬占玲.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的相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2):383-384.
[7] 李小妹,劉彥君.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1):645-646.
[8]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2-124.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9] 侯麗華.影響精神科護士心身健康因素與人性化管理[J].臨床心身病雜志,2009,15(3):277-278.
[10] 李娟.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6):8906-8907.
[11] 何曉艷,黃東,劉琴,等.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源及應對方式的調查分析[J].四川精神衛生,2009,22(4):228-230.
[12] 伍曉凡,劉立志.軍隊醫院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措施[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0(6):93-95.
[13] 徐朝艷,鄭志惠,張振路.個體特征對護士職業緊張與疲勞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30-532.
[14] 龍霖,吳玉瓊,胡定偉.不同學歷、職稱護士的職業緊張調查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4,20(6):20-21.
[15] 李彩君,何長天,武芝梅.精神科護士心理健康與應付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7):871-873.
[16] 王衛平,薛朝霞,牛利,等.應對方式在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機制[J].中國衛生統計,2012,29(3):330-332,336.
[17] 徐明津,黃霞妮,馮志遠,等.應對方式在核企業員工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關系中的中介效應[J].2016,33(2):134-138.
[18] 曾淑賢,李小妹.ICU護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相關性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0):5-6.
[19] S云清,蘇琴.恢復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J].四川精神衛生,2006,19(1):56-57.
篇9
關鍵詞:社會調查;領導干部信息化能力;關鍵步驟
一、引言
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社會調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它不僅應用于經濟管理、數學、教育、生物、醫學、心理學,而且還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滿意度調查、薪酬調查等方面。另外,它也越來越受社會工作者的青睞,成為他們了解社會、研究社會現象、研究對策的最好工具。做好社會調查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界政府部門的重視,因為社會調查結果越來越成為政務部門工作實現科學化管理的基礎。正像同志所說“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實事求是”、“深入實地”的調查研究才是正確之路。
社會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是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途徑;它是制定、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依據;它是密切黨和政府與社會公眾聯系的橋梁。
社會調查研究的學科性質可以用四句話表述:社會調查研究是一門方法性學科;社會調查研究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社會調查研究是一門應用性學科;社會調查研究是一門帶有認從論的學科,它包含管理學基本原理和統計學,基礎學科是統計學,所以涉及很多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對社會調查數據統計分析過程中,必須應用的統計學知識和方法。之所以說社會調查包含管理學的基本原理,是因為在社會調查的組織實施過程中貫徹著管理學的思想,如社會調查目標確定、調查計劃制定、實施調查的組織監督與實施、調查工作的控制與調整、調查工作總結等,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構成了社會調查的完整過程,而且還體現了管理學在社會調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做好社會調查的管理工作是實現社會調查目標的重要保障。
二、社會調查的關鍵步驟
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調查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序,這種固定程序具有內在的邏輯結構,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步驟:選題、準備、調查、分析和總結。
關鍵步驟一:選題。選一個合適的調查問題在初學者看來并不困難,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從程序上看,選擇調查問題是一項社會調查活動的起點,是整個調查工作的第一步,調查問題一旦確定,整個調查活動的目標和方向也就隨之確定,調查問題選擇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調查工作的成敗,決定著調查成果的優劣。因此,應當對選題階段的工作給與高度的重視。選題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現象、問題和焦點中,恰當地選出一個有價值的、創新的、可行的調查問題。二是將比較含糊、比較籠統、比較寬泛的調查問題具體化和精確化,明確調查問題的范圍,澄清調查工作的思路。
關鍵步驟二:準備。如果選擇調查問題的意義在于確定調查的目標,那么準備階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為實現調查的目標而進行的道路選擇和工具準備。所謂道路選擇是指為達到調查的目標而進行的調查設計工作。它包括從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體技術的各個方面。就像實施一項工程之前必須進行工程設計一樣,要保證一項社會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調查目標的完滿實現,也必須進行周密的調查設計。這里所說的工具準備,主要是指調查所用的測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問卷的準備,當然,同時還包括調查信息的來源――調查對象的選取工作。
關鍵步驟三:調查。調查階段也被稱為收集資料階段或調查方案的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具體貫徹調查設計中確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調查設計中所確定的方式、方法和基礎進行資料的收集工作。在這個階段,調查證往往要深入實地,接觸被調查者,調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組織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會現象的復雜性,或者由于現實條件的變化,我們事先所考慮的調查設計往往會在某些方面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或偏差,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和彌補,發揮研究者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關鍵步驟四:分析。分析階段也被稱為研究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實地調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系統的審核、整理、統計、分析。就像從地里打下的糧食,要經過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成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樣,從實地調查中所得到的眾多信息和第一手資料也要經過調查研究者的多種“加工”和“處理”,才能最終變成調查研究的結論。這里既有對原始資料的整理、轉換和錄入計算機等工作,也有利用各種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加工、處理得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統計分析,這是由現代社會調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資料的性質所決定的。
不同類型的社會調查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性研究側重于單、雙變量的描述統計和推論統計,解釋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主要依賴于雙變量和多變量的相關分析、回歸分析,以及事件分析等多種量化分析方法,而探索性研究則往往傾向于定性分析方法。
關鍵步驟五:總結。總結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撰寫調查報告,評估調查質量、應用調查成果。調查報告是一種以文字和圖表將整個工作所得到的結果系統、集中、規范地反映出來的形式。它是社會調查成果的體現。撰寫調查報告也可以說是對整個社會調查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從調查的目的、方式、到資料的收集分析方法,以及調查得出的結論、調查成果的質量,都要在調查報告中進行總結和反映。同時,還要將社會調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應用到實踐中去,真正發揮社會調查在認識社會現象、探索社會規律中的巨大作用。
在本階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調查報告時要考慮以下問題:調查報告的主題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調查報告的整體機構是否完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檢查觀點是否明確,表達是否準確;檢查引用的材料是否恰當,是否有說服力;通讀全篇報告,檢查語言是否流暢,圖表的制作是否清晰美觀。
三、實例說明社會調查的關鍵步驟
為了更好地說明以上關鍵步驟的具體內容,下面舉一個實際的社會調查準備階段產生的社會調查規劃的例子作為參考:
第一步:選題。根據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社會調查的需要分析,本例是黨校中對干部信息化能力的調查,希望根據本次調查獲得三方面信息:一要了解領導干部對信息化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二要了解領導干部現有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三要了解他們對已開的信息化課程的滿意度及意見。學校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相應的課程更新與調整,更切實地滿足領導干部信息化能力提高的需求。確定了調查目的后,確定調查題目為“領導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調查”。
第二步:準備。根據調查目的和題目,進行調查前的準備,首先,確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時間,調查實施部門和具體人員職責,確定調查方式;其次,確定調查工具,即調查問卷;再次,進行相應的調查前培訓。
調查方式可以有多種,包括訪談、座談、電話訪談、問卷調查等,本例因為調查的人員比較多,希望了解的信息比較普及,所以選用調查問卷調查的方式。
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制定需要非常科學的方法,問題不能太多,最多讓填寫答案的人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問卷涉及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并要覆蓋要調查的內容。語言要簡潔易懂,盡量減少專業用語,如果有專業用語,需要加以說明。
調查前的培訓工作,是針對實施調查的工作人員進行的,主要是要講解如何進行調查前的指導語的陳述,如何輔助調查,還要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如何處理的培訓,這個培訓關系到是否能獲得全面而真實的調查數據。
第三步:調查。實施調查期間,需要認真執行計劃中的步驟,調查員要組織好被調查的學員,宣讀調查問卷填寫規則,并負責說明解釋。最后,收回整理調查問卷并統計回收率。
第四步:分析。統計分析可以通過專門的軟件進行,當前,用于社會科學調查比較好的統計軟件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for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圖形菜單驅動界面的統計軟件,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操作界面極為友好,輸出結果美觀漂亮。SPSS采用類似EXCEL表格的方式輸入與管理數據,數據接口較為通用,能方便的從其他數據庫中讀入數據。其統計過程包括了常用的、較為成熟的統計過程,完全可以滿足非統計專業人士的工作需要。
第五步:總結。調查報告是整個社會調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描述了整個調查工作,也體現了調查結果。通過調查結果,提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一些結果的產生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下面是該實例準備階段的規劃文檔。
對黨校學員的信息化能力調查規劃:
第一,調查目的:領導干部信息化水平是否達到一定標準,讓學員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應達到的標準之間的差距。另外,通過對學員信息化水平的調查,給黨校計算機課程設置和課程的側重點提供依據。
第二,調查標題:領導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調查。
第三,調查范圍:在黨校學習的全體學員。
第四,調查時間:入校初期(培訓前)和畢業前期(培訓后)。
第五,調查內容:(詳細內容請參見“信息化能力調查問卷”)(略)。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應用能力;局域網組件、維護、管理的能力;現代網絡媒體的使用(物聯網、微博);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網上購物、預訂機票和酒店);數字圖書館的使用和信息檢索能力;辦公安全管理能力;工作計劃進度管理軟件Project的使用能力;社會調查與統計軟件的使用SPSS;常用軟件的使用能力(如殺毒軟件、壓縮軟件winRAR、備份軟件gost、PDF閱讀器、聊天軟件QQ或MSN、圖片處理軟件、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多媒體播放器);常用辦公設備的使用(打印機、掃描儀、刻錄機、數碼相機、移動存儲設備);綜合應用能力。
第六,調查形式:調查問卷(或電話訪談)。
第七,調查統計、分析內容:根據培訓前調查確定哪些知識需要確定為信息化能力培訓課程的重點內容;分析培訓后調查問卷結果,與培訓前的調查問卷比較,得到培訓效果評估結果;分析哪些培訓內容完成較好,哪些培訓需要加強,哪些內容需要調整。
第八,調查數據分析軟件:SPSS。
第九,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的讀者是校級領導、教務處、計算機教研室教師。
第十,組織調查部門及人員:計算機教研室教師及教務處教學管理人員。
從這個例子看出,要想實現高效的社會調查,必須從兩方面入手,既要抓好組織實施社會調查的管理工作,又要運用好統計方法和統計軟件,具體內容要經過深思熟慮,問題設計要有能體現顯示情況,并能反映正確的信息。規劃必須周密,盡力將社會調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在規劃中設計出來。只有將五個關鍵步驟的工作都認真執行了,才能夠得到預期的結果。
四、總結
社會調查是一個實踐過程,每一步驟都至關重要,關系到整個調查結果的科學性、具體表現在:數據來源的代表性、數據信息的準確性、數據處理結果對問題或情況的說明性、解釋性,最終關系到根據調查結果作出的決策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篇10
社會學學科體系由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究方法和分支社會學(應用社會學)三個部分組成。1999年7月召開的全國高校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暨社會學系主任聯席會議確定了大學本科社會學專業10門專業主干課,它們是: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國外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思想史或中國社會學史、社會統計學、社會工作概論、社區概論、社會心理學、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社會現代化)[4],建立了社會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在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涵括了社會研究方法(筆者所在學校沿用了傳統課程名稱: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兩門專業基礎課。一些高校還圍繞社會學研究方法開設了其他方法課程,如《統計軟件應用》、《質性研究方法》、《學術論文寫作》等,這些課程都可納入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中。本文僅涉及社會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和統計軟件應用三門課程。社會研究方法介紹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從研究方法體系包括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巧;及社會學研究的完整過程包括選題、研究設計、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撰寫研究報告五個階段等方面全面系統地介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礎。社會統計學介紹定量數據資料的統計原理和方法,包括單變量與雙變量的統計描述和統計推論方法。統計軟件應用介紹運用統計軟件處理定量數據資料的操作技術,包括統計描述和統計推論方法的具體操作技巧、統計圖表的制作與編輯等技術。這三門課程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側重點介紹開展社會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課程內容聯系緊密且各有側重。這三門課程是相互關聯,內涵著邏輯關系,是一個課程體系。[5]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下稱系列課程)中的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學是社會學專業的核心課程,統計軟件應用也是社會學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這三門課在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社會學恢復的初期,中國社會學界在“打開窗戶學習”的過程中,對西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關注和引進成為最主要的方面之一。[6]“在引進、借鑒美國社會學的初期,我們更多地表現出的是方法興趣而非理論興趣”[7]社會學及相關專業的學生要開展社會研究,必須完整地掌握這三門課程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能,缺一不可。同時,系列課程也是社會學學科體系中應用特色最突出的部分,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邏輯過程,更要求學生通過調查實踐掌握社會研究的綜合技能和具體技巧,如設計合理的調查問卷、成功地實施調查收集資料、熟練并準確地操作統計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及撰寫調查報告,要全面掌握這些方法必須通過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和訓練。
二、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現有教學模式存在不足
作為社會學專業的重要課程,各高校通常對系列課程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從開課時間的安排到學分及學時的分配等多個環節都會進行充分考慮。但許多高校也由于師資力量、培養經費等因素的影響,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的教學安排不盡合理,教學效果不十分盡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學本科學生研究方法綜合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進而影響到社會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當前存在的比較普遍的問題有:
1.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存在諸多不足,如教材選擇、教學大綱編寫、課程考核等諸多環節都是以每門課程為基本單位的,很少考慮系列課程之間的關系及不同課程對教學的特殊要求,缺乏從整體的角度對待系列課程之間的關系和協調,影響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系統知識。盡管每一門課的優化有利于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整體水平的提高,但要真正提高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體系的綜合教學質量,必須對現有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課程整合的角度將三門課程融會貫通,形成體系。
2.系列課程部分內容存在重復交叉,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也容易影響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系列課程的基礎,從選題、研究設計、資料收集、資料分析到撰寫研究報告,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社會研究的基本程序,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社會研究方法教材中通常都包含了對定量資料分析方法的簡單介紹,與社會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存在重復和交叉。再如抽樣方法是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而許多社會統計學的教材中也包含了抽樣方法的內容。如果系列課程三門課程是由不同教師分別授課,而教師們備課及授課時不積極溝通和交流,就容易造成多門課程內容交叉、重復講授,不利于系列課程教學效果的優化。
(二)系列課程的性質要求進行系列課程教學改革
系列課程包含的三門方法課程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系,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另外兩門課的基礎,只有了解了社會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過程之后,才能更深刻理解社會統計學在社會研究中的地位和應用目標。同時只有充分理解了社會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和主要作用,在學習統計軟件操作課程時才能真正掌握統計軟件的靈活應用,進而認識到統計軟件作為一個分析工具在社會研究中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屢次發現少數學生過分信賴統計軟件的操作便捷和計算速度,而對社會統計學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結果在統計軟件課程學習時困難重重,不是不知如何選擇操作方法就是對計算結果無法正確理解。因此,首先必須正確認識每門課程的性質及教學目標,深刻理解系列課程之間的關聯,在此基礎上著手改變現有的三門課程獨立授課缺少聯系的模式,促進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貫通,實現課程之間的整合優化。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筆者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學2001年開始開設社會工作專業、2002年開始開設社會學本科專業,2009年開始以社會學類專業合并招生,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是社會學類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生進行專業分流前開設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統計學課程,進行專業分流后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分別開設統計軟件應用課程。筆者自學校開設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以來,一直承擔系列課程包含的三門課程的講授任務。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逐步認識到系列課程教學安排及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如早期教學安排中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第二學期開課,社會統計學第四學期開課,而統計軟件則安排在第六甚至第七學科開課,三門課程的開設時間間隔太長,學生對前一門課程內容遺忘快,教師不得不安排大量課時復習前一課程教學重點,即使如此教學效果仍受到影響。經過不斷提出修改建議,學校教務部門幾次修改教學大綱后,目前三門課程的開設時間比較緊湊,比較容易實現三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順利銜接和鞏固。同時學生較早地全面掌握了社會研究方法后,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有能力參與或申請各級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推動作用。由于本校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由同一教師先后承擔教學任務,為順利實現三門課程之間的整合優化提供了便利。經過不斷摸索與努力,筆者開展了一系列推動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整合優化的嘗試,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系列課程教學內容整合優化
所謂整合,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標,合并全部資源并集中加以運用,以獲得大于各個別資源所發揮效果之總和的整體效果。所謂優化,也稱最優化、最佳化、最適化,指在資源約束的條件下,采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對資源加以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以獲得最理想的效果。[8]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三門課程教學內容存在部分交叉重復的現象,筆者在安排每門課的教學內容時進行了適當的取舍和調整,力爭對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如在第二學期開設的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筆者只簡要介紹定量分析方法與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同特點及其在社會研究過程中的作用,定量分析的具體內容則不展開講解。這樣既為第三學期開設的社會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做了必要鋪墊,也使得這兩門課的重點更為突出。再比如,由于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著重講解了抽樣方法,在社會統計學課程中就不展開講解抽樣具體方法,只在簡要回顧抽樣方法的常用類型后著重從社會統計學角度介紹不同抽樣方法帶來的概率差異及樣本容量的估算,這樣安排較好地銜接了同一主題的內容又避免了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其次,考慮到案例教學在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教學中的獨特作用,系列課程教學過程中均采用了大量案例材料。為了更好地推動系列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筆者在教學案例的選擇和使用上做了不斷改進和完善。如在社會研究方法課程中講授問卷設計和抽樣方法時,筆者采用了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等許多大型抽樣調查的案例材料,向學生詳細介紹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抽樣方案及調查問卷設計技巧。在社會統計學課程中講解單變量統計描述等相關方法時,筆者再次引用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后期發表的調查報告數據,使學生將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后期資料分析方法緊密結合起來理解。在統計軟件應用課程中,介紹變量編碼時筆者則再次以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問卷為例介紹問卷中不同變量的編碼方法,并從中選擇合適的問題編制成更有針對性的問卷供學生練習使用。通過對相同或相似案例的不同講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學生會順著這個思路將在前期課程中出現的案例主動與后期開設的方法課程建立聯系),也更好地體現了社會學研究方法系列課程之間內容的邏輯關系和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在此基礎上,筆者開始嘗試通過不斷積累和改進,建立三門課程可共享的系列課程共享案例資源庫。希望系列課程共享案例資源庫建成之后,系列課程教學中可根據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和課程性質選擇合適的案例穿插在教學中,教學內容也可根據各門課程的學時量和教學大綱的重點合理分布,從而有效避免某些交叉內容和案例的重復講解,使各門課程的重點和特色更突出。
(二)系列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有緊密聯系,但課程重點和目標卻各有特色。因此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除了對三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外,還要采取更適合不同課程性質和目標的教學方法。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是系列課程的基礎,涉及面廣,內容較多,且既有強調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社會研究方法體系、理論與研究的關系等;又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具體技巧,如概念的操作化、調查問卷的設計等。因此這門課程要求教師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偏重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筆者主要采用課堂講授、案例分析等方法。對于概念操作化和調查問卷的設計等具體操作技巧等內容,筆者則努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及增強互動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如分組討論、課堂模擬調查、分組開展小型社會調查并進行調查體會交流等。社會統計學課程則側重對基本統計原理的理解和各種統計方法的具體應用,在教學方法上,筆者通過課堂大量例題講解和布置適當課后練習,再進行集中或個別答疑等方法使學生扎實掌握社會統計的基本方法。統計軟件課程則從分別安排理論課和上機課的模式改進為理論和上機緊密結合的上機課模式,課堂上筆者結合知識點和統計軟件的操作特點分時段講解演示操作過程和方法,及時指導學生進行上機練習,環環相扣,步步跟進。結語在社會學回復重建三十多年來,社會學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社會研究方法在這一時期也進一步多樣化、精細化,一些方法類的課程也有所增加,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質性研究方法、抽樣方法、SPSS操作等課程。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數據分析技術、市場調查與預測等課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增設了數據分析技術、統計指標與社會項目評估、人口統計學、市場調查與預測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