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法式建筑設計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營建法式建筑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建筑方案設計;思維方法;設計步驟
前言
通過注冊建筑師考試幾乎是每位從業設計人員的必經之路,而在筆者身邊經常有些方案“高手”無法順利通過“建筑方案設計(作圖)”這門考試。究其原因,一是方案作圖不像其他科目一樣有的放矢、復習目標明確;二是設計時需要思維發散,兼顧多方面問題,題量很大;三是時間有限。為此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運用系統思維,高效率思考。
和畫素描一樣,要從的大空間關系和明暗關系入手,逐步細化,按部就班。設計展開也要有章法有步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時刻清楚當前設計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筆者經歷幾次考試實踐,總結一套實戰性很強的設計步驟,供大家比較參考,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具體分為如下六個步驟:
1.總平面設計
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總平面的圖底關系。即建筑與場地、周邊環境的空間關系和流線關系。這一階段有幾個簡單而且關鍵的設計規律一定要把握,否則必然遭遇滑鐵盧。首先明確主要城市道路次要道路,主入口面向主要道路(中小學校例外),次要入口面向次要道路。題目條件一般表現為主要路更寬,建筑退讓更多。這時可以圈出基底在場地中占的大概位置和體量,標出場地主次入口大概位置??紤]人車分流,主入口一般為人的入口,次要入口為車行入口且通常與內部工作人員合用。若非題目明確要求,一般不需要開設第三個口。第二,明確建筑的入口位置。外來主要使用員入口一定要對應場地主要入口;次要的外來人員(貴賓、運動員等)入口一般臨近場地次要入口;內部人員、物品一定從場地次要入口進入,依據建筑工作的流程,一般從內部環道“與主入口相向進入”。考試題目往往在功能關系圖中暗示建筑入口方向,要注意發現。第三,場地內按照“物以類聚”的方式考慮功能分區。即題目要求的預留擴建內容、已建建筑均和建筑內部功能有對應關系,暗示功能布局。第四,周邊景觀往往與內部休憩空間發生互動。以上幾條也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排列。分析場地條件時要抓大放小,避免掉入陷阱條件。總圖至關重要,是全面展開設計的基礎。
2.整合分區
近幾年注冊考試設計任務書形式基本穩定,考題規?;驹?0000平上下,平面考察重點集中在分區和流線上。任務表格的第一列是出題人整理的基本功能分區。“整合分區”就是把第一列的基本分區按照使用對象、工藝流程,整合簡化成兩到三個大的分區,使設計問題簡單化。結合總圖階段建筑入口的分析,在第一步圈出的基地范圍內劃分出分區的大致位置和體量。這是承上啟下的一步,大的分區落地后要認真核對任務書中的關系圖,考慮分區是否準確,預想基本流線能否實現,是否響應周邊環境。思維到此為止,因為圖示勾畫深度與思維是同步的,其它問題想到也要一閃而過,不建議深究。
3.建立柱網
基本柱網最好用正方形,一般6-8米比較合適,大空間建筑如車站、超市等9-15米也很常見??荚囍惺褂眯本€、弧線柱網絕對不可取。評分標準不涉及建筑模數,選用7米、7.5米、8米均可,而且計算方便。選定柱網時可以抓住一些題目中規整空間,反推題目尺寸。例如圖書館中閱覽室420,420/8 開方為7.2,420/6開方為8.4。題目中還有很多50平方米、25平方米的存在倍數關系的房間,可見選用7.2的柱網會給解題帶來很便利。博物館中展廳415,報告廳310平方米,反推分別為8個柱網和6個柱網。超市中很多是80的倍數,所以9米柱網是必然選擇了。這樣題目要求的房間面積都可以折算成柱網數目來計算。一般集中式布局的建筑柱網高度統一,分散式布局的建筑柱網有可能結合房間面積微調柱網。變化柱網有個技巧,即一類需要控制面積的房間占據整個橫向,通過調整這一跨進深來控制面積。即不要讓這個變異柱網影響到其他分區,增加工作量。
4.按“基本”分區占領柱網
在上一步中為量化空間提供了條件,這一步我們只要把題目中的每個基本分區(面積表格中的第一列)按照面積占領相應數目的網格。這時要留意本功能分區有那些大空間、小空間,他們的空間組織形式是怎么樣的?這是整個設計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不要先入為主的認為某個功能分區應該是2X5個柱網或者3X3個柱網,而要兼顧各個分區,同步思考。還要預留交通和輔助空間,使占領的柱網形態利于后續平面細化。
5.細分分區
所謂細分分區,是指在上一步量化基本分區的基礎上,推敲分區內各房間配置關系和流線關系。至此一萬平方米的方案設計已經分割為幾個獨立的小題目。分區之間的聯系,就當是小題目的外部聯系,設計難度大大降低了。就像大家切分蛋糕一樣,一塊塊地解決了。設計人員也可以把往年試題拆分成小的練習題目,工作之余娛樂一下,做些小的練習。
6.題目檢查
這一步是對前面幾步的全面評價和檢查。重點對照功能關系圖,看題目要求的內外流線是否分開、潔污分區是否得當、緊密聯系是否便捷、房間配置關系是否合理、必要流線是否連通。甚至扮演不同角色在方案里走幾圈。對照面積表格逐個房間核查扣分點。
篇2
在建筑的裝飾過程中,裝飾的目標就在于使建筑空間更加的合理化和美感化,在一項建筑設計中,涉及到天花板材料的使用和裝飾、地板、墻面、門窗等等,這些地點的裝飾在整個建筑的額設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空間個體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整體的建筑風格,打破傳統的空間感受,給人們的視覺增加全新的體驗,因此說對于室內空間的規劃是裝飾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2現代材料的發展對建筑裝飾設計的影響
2.1現代建筑裝飾材料的發展過程
現代建筑裝飾材料一直在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而發展,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實用性,另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審美特點。這樣才能使建筑材料在裝飾的過程中起到技術和藝術的統一??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材料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要滿足人們對不同風格的需求和不同質量的要求。目前我國市場上流行的現代建筑材料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是建筑材料的造型一定要符合美觀的特點,并且材料的功能要齊全,這是高層建筑的材料選擇要求。其次,在建筑的頂面,主要的材料選擇是金屬板、玻璃和家和版等等,地面的材料選擇主要是大理石、木質地板和水泥地面的構成,在墻體的裝飾方面主要是硅藻泥、乳膠漆等等。
2.2環保節能材料是目前建筑裝飾市場的主力軍
我國倡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環保理念已經深入發展到社會中的各個領域,人們的傳統裝飾觀念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發生了變化,環保健康日益成為人們在裝修過程中主要的考慮因素。在前幾年市場上的環保節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太陽能技術進行熱量的收集、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還有陽光控制膜玻璃以及熱反射原理的玻璃產品等等。這些產品都是利用太陽能的特點進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這樣就起到了節能減排的作用,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不僅為我國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太陽能在建筑裝飾中的使用越來越多,也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裝修理念。最近幾年,在太陽能技術還在發揮余熱的同時,室內裝修去甲醛主要采取硅藻泥這種裝修材料。硅藻泥是喲中環保性能極高的新型材料,它的作用是能夠對室內空氣中的一些粉塵和有毒物質進行吸附,不僅對人身體健康有利,也對我們的環保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3新型材料對裝飾設計的影響
建筑的裝飾設計在材料的選擇上主要使用新型的環保材料,這樣的裝修才能更加的環保,才能更加人性化,這些新型材料我們主要裝飾的地點是人類居住過程中對環境進行清潔,然后創造出可再生資源。在現代的裝飾材料中,熱反射玻璃、調光玻璃和保溫墻體等等,這些都是新型的材料,他們在居住建筑的裝修中經常會使用的到,并且獲取了人們良好的口碑反響。一些新型的裝飾材料還包括生物材料的使用,用來應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甲醛以及苯等有害物質,主要體現在綠色植物配載的使用,例如植物盆景、草坪和綠化帶等等。
2.4材料的美學特點要與建筑風格進行融合
材料的使用能夠很直接的表達作者對建筑物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的意圖。很多高科技材料在建筑設計的運用中,表現建筑的高科技。在木質材料的運用中我們主要是對木質材料的紋理和材料的加工特點進行研究,讓木質材料的本身特點給人們一種大自然的原生態的感覺和一種懷舊的風格體驗。很多裝修設計的風格追求自然、古樸,追求一種復古的意境,讓人在這種建筑中能有一種精神的享受。所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木質材料的運用在建筑裝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金屬材料的運用在裝飾設計中也比較廣泛,單一的金屬材料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清涼和冰冷,所以對不同金屬材料要進行不同的組合利用,才能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3未來建筑裝飾材料的發展對建筑裝飾設計的影響
3.1建筑裝飾材料的發展特點
建筑裝飾科學技術通過不斷的發展,建筑材料的發展也引起了相應的變化,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復合型的裝飾材料和綠色的環保型的裝飾材料以及智能化的裝飾材料。在我們的建筑裝飾過程中,復合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對多種材料的主要優質性能的集中和融合,例如混凝土、木質材料等等的混合應用。而智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材料內部的各個系統之間進行協調和融合,發揮材料的智能屬性,這種材料的科技含量比較高。綠色環保材料,主要是這種材料能夠對有毒物質進行吸附或者解除有毒物質的毒性,不能給環境造成污染等等。保證了能源的節約利用和可再生。
3.2材料的高科技在裝飾材料中的發展
綠色的環保材料具有自己的獨特特點,在目前的裝修市場受到多方面的歡迎。綠色環保材料主要是利用一些廢棄的材料和各種廢棄工業垃圾以及廢渣等等,重新的加以利用,不僅減少了建筑裝修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裝修垃圾,還能進行廢物利用,減少了能源的消耗,成本相對降低,因此這種綠色環保材料在裝修中體現的價值不可估量。在材料的生產過程中,會利用到很多大自然的能源,包括風能的利用、太陽能的利用等等,這些都是可再生資源而且不易造成污染,能夠有效的維護生態的平衡,減少能源的消耗。材料的生產和使用要采用比較清潔的生產技術,才能達到環保的目標,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有害氣體對人類身體所產生健康方面的損害,只有材料遵循環保、健康、成本低廉、質量上乘的觀念才能在建筑裝飾市場中被廣泛的應用。
4總結
篇3
關鍵詞:中國古典建筑;設計手法;當代建筑
我國的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在建筑設計領域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其建筑靈感主要來源于我國所特有的文化和歷史,獨特的東方特色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形成。如何在當代的建筑設計中更好地融入古典的建筑設計手法,一直是建筑設計師們努力的目標。接下來筆者就對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簡單地介紹,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
1、中國古典建筑的發展
我國的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代的建筑設計中,人們比較推崇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早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將園林的設計理念和建筑設計相結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到明清時期,這兩種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得到了定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建筑設計體系。古典的建筑設計手法一直受到人們的推崇,這和其建筑特點是分不開的。
2、中國古典建筑設計的特點
我國古典的建筑設計不僅完美地展現出其自身的美觀性,更體現出建筑設計的實用性。對于古典的建筑設計來說,其特點應該體現在如下的三個方面:首先,寧靜、簡潔。寧靜和簡潔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所以在建筑中也會有所體現。古典建筑的這一特性使得建筑即使立于鬧市也不失寧靜之感。其次,設計的獨特性。古典的設計元素在建筑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古典建筑在設計方面有其獨特性,建筑輪廓有著多樣的變化。再次,建筑與自然相融。在古典的建筑中,對于自然環境的重視程度較強,設計師們認為建筑設計與自然環境本身就是相互融合的一個整體,而不是用自然環境來對建筑環境進行修飾。這種相互融合的特點也給建筑設計賦予了一定的意義。
3、中國古典建筑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中的應用
要正確地理解和運用傳統建筑精神,不但要認真地研究傳統建筑,而且更要切實地將它們與現代西方建筑及其理論聯系起來,借鑒其中的精華,在當代的建筑設計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體現中國特色。建筑設計手法作為建筑的語言,是設計理論和設計思想的外顯,是我們理解某一設計理論,究其設計思想的有效工具。設計手法是將設計思想這個無形的“空”轉化為建筑形態這個有形的“實”的直接手段。對于設計手法的分析研究,可以透析設計理論的實質,設計手法是衡量設計理論和設計思想的參考坐標系。因此要研究傳統建筑思想,就要研究其傳統建筑設計手法。
古典的建筑設計手法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同樣受到現代人們的關注。努力在現代的建筑中融入古典的建筑設計手法是目前設計者們的努力方向。
3.1對設計思想的應用
對于建筑設計來說,設計思想是整個設計過程的主導。對于古典建筑設計思想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對現當代的建筑設計提供一定的思路。而這些古典建筑的設計思想,主要通過設計者的設計作品體現出來,人們通過自己的感官對其形成一定的思維意識,將這種設計思維應用到現如今的建筑設計中。這一過程是對設計者的設計思維進行品讀的過程。
3.2對布局形式的應用
上文已經介紹了古典建筑設計者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往往將大自然的景觀融入到建筑設計之中。因此,建筑的布局形式要備受人們的關注。對于建筑物的高低,應用的色彩都符合建筑的自身特點,符合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和人們的生活水平等等。所以,在對建筑的布局形式進行應用的時候要對建筑形式的核心有著明確的掌握,在總結古典建筑布局形式的基礎上,將其應用在現代的建筑中。
3.3對景觀設計得應用
中國古典建筑造景常用手法有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園林造景如撰文畫畫,有法而無定式,同一景觀可用不同構思設計。造景有獨特的立意,做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就可稱為佳作。造景不可忽視動觀和靜觀的景色,通常狹小的庭園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遵循“小中見大”的原理,創造出“有限中見無限”的美景,重視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應用。在相對較大的園林中,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注重空間分割,通過對景、夾景、添景等形式,造成或開郎、或收斂、或幽深、或明暢的空間,使景色更為豐富。
3.4對裝飾手法的應用
在古典的建筑設計中,裝飾物可以作為建筑的點綴,起到一定得修飾作用,同時也可以單獨形成一種景觀。因此,對于建筑的裝飾手法要嚴格地要求。在對建筑進行裝飾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物的特點和用途,裝飾物要符合其特點。對于這一點來說,我國的古典建筑裝飾手法做得比較完美。因此,在現代的建筑中,也要對這一特點充分應用。
3.5深入認識傳統建筑技術與藝術的融合,促進現代建筑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建筑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產品,它包含有功能、科學技術、藝術等多方面的內容。法國作家雨果曾經滿懷深情地贊頌巴黎圣母院說:“這個可敬的建筑物的每一個面,每一塊磚頭,都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并且也是科學史和藝術史的一頁”,此語明確地說明了建筑中科學和藝術的綜合性;至于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道路,法國作家福樓拜曾這樣說過:“越往前進,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從基底分手,回頭又在塔尖結合”。21世紀,人們都期望建筑創作質量的提高,創造出富于時代氣息的、屬于我們自己的建筑,這就需要同時提高建筑師的科技和藝術水平,使兩者在建筑、建筑群、園林景觀以至城市等等的“塔尖”處結合。本文研究傳統建筑手法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傳統優秀建筑中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以及歷代建筑風格、建筑設計手法隨技術條件的進步而變化的過程。知己知彼,溫故知新,我國建筑師擁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功底,基于中國文脈的創造力自然會在不自覺中表現出來。這便是研究中國傳統建筑手法的最大意義。
4、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古典建筑,不僅是人們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也體現了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在現如今的建筑中,由于其重要的應用價值,受到了當今設計師的重視,并在建筑設計中有所應用。要對古典的設計思想、設計的形式和布局以及景觀設計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應用。這樣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失古典特色的現代建筑?!?/p>
參考文獻
[1] 白建國.中國傳統建筑在現代設計的應用[J].山西建筑. 2013(24)
篇4
關鍵詞:建筑設計;BIM;應用;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BIM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概述
BIM 以三維立體建模為基礎,集成建筑項目綜合信息建立工程數據的模型,BIM 對建筑工程實體和功能進行數字化的表達。一個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夠連接建筑項目設計和施工的不同階段數據、過程和資源,來進行工程對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設項目各參與方普遍使用。BIM 具有單一的工程數據來源,分布式解決方案、保證異構工程數據的一致性以及全局共享等問題,支持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周期內動態的工程信息的搜集、存儲和分析。建筑信息模型同時亦是應用到設計理念、建造施工方案的數字化方案,該技術能夠建立建筑項目管理環境,使其在其在設計和施工中提高工程完成的效率和減少潛在的風險,BIM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完備的模型信息。技術人員需對建筑工程進行3D信息和數學關系進行描述,其中必須包括全部的重要工程信,工程項目構建之間的空間邏輯關系信息等。(2)關聯的模型信息。建筑工程模型是能夠識別并且緊密聯系的,構建的系統需對模型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后產生對應的圖形文件和文字文件。當建筑模型中某個部分產生變化,其他相關部分能夠自動更新,來保證模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3)一致的模型信息。建筑工程在使用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建模數據具有一致性,相同的數據不必要多次采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需要自動更新,模型數據在各個階段可需不斷修正避免信息可能出現的錯誤。
2 BIM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探析
2.1BIM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優點探析
當前建筑設計中利用BIM的越來越多,其自身具有較多的優點,其一為解決當前建筑工程利用信息科學所產生問題。建立統一的工程數據庫。建筑工程各項目利用的為相同的信息源,以確保采集信息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建筑工程相關單位需要不斷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以科學的解決建筑工程參與部門由于采用紙質檔案所進行信息共享可能造成的信息遺漏以及應用系統中的信息孤立問題。BIM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三維幾何形狀信息和非幾何形狀信息,如建筑構件的材料、重量、價格、進度和施工等等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為設計師、建筑師、水電暖鋪設工程師、開發商乃至最終用戶等各環節人員提供“模擬和分析”模型三維的立體實物圖形可視,項目設計、建造、運營等整個建設過程可視方便進行更好的溝通、討論與決策。BIM具有良好的協調性:各行業項目信息出現“不兼容”現象。如管道與結構沖突,各個房間出現冷熱不均,預留的洞口沒留或尺寸不對等情況。使用有效BIM協調流程進行協調綜合,減少不合理變更方案或問題變更方案3D畫面的模擬能效、緊急疏散、日照、熱能傳導等的模擬。對地震人員逃生及消防人員疏散等日常緊急情況的處理方式的模擬。并有良好的優化性,BIM及與其配套的各種優化工具能對項目進行可能的優化處理利用模型提供的各種信息來優化,如幾何、物理、規則、建筑物變化以后的各種情況信息給復雜程度高的建筑優化。建筑設計圖+經過碰撞檢查和設計修改=綜合設計施工圖如綜合管線圖、綜合結構留洞圖、碰撞檢查偵錯報告和建議改進方案等實用的施工圖紙。BIM提供工程全部信息,將項目各階段主要參與方都集中,做出項目空間三維復雜形態的表達。虛擬建筑樣機,提供建筑物精確的空間關系和數據,與其他3D建模不同。根據3D模型自動生成和更新各種圖形和文檔,自動協調更改關聯變更相應的信息來進行信息共享。當建筑工程中設計對象數據修改時,另外設計該對象會自動進行更新來實現數字化設計和高效化設計。BIM能夠實現工程設計的檢測、分析能源耗費、成本控制等。其能夠實現建筑工程項目的交付IPD管理。把工程中不同部門、不同階段在設計過程中進行有機的集合,使之服務于項目設計和使用的全部過程之中,通過BIM 技術實現建筑工程的數字化設計并進行智能化管理,實現建筑工程項目的動態化、集成化和可視化的多維項目管理。通過對建筑物和施工現場立體建模和施工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有機鏈接,不斷與施工中的耗材和布置施工場地信息進行有機的集成來組建4D 施工的信息模型樣本,達到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的進度、人力配備和材料使用等各種信息的集成管理以及施工階段的智能化、數字化模擬。BIM能夠實現建筑工程不同部門進行有效的協同工作。建筑工程不同參與部門能夠高效的進行信息共享和數據、檔案的交流,實現網絡文字檔案、圖表檔案和視頻資料的上交、審查、審核及使用。建筑工程項目參與的各個單位通過信息化進行溝通和協調工作來實現工程的洽談和商定,實現工程施工質量的可控性、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并進行施工成本和施工進度的動態化管理和實時性監控。能夠實現虛擬化的施工。BIM在計算機上通過數據的分析進行建造過程的模型建立,建立的模型能夠實現實際施工之前對建筑工程功能和建筑施工難題等可能存在的問題來進行預測,其中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的方法驗證、施工技術方案的模擬以及施工方案探討和優化等。其實BIM能夠引導建筑信息科技達到更高水平的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如果得到全面的應用,其能夠為建筑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進步,有效提高建筑項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其能夠也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建筑工程的設計以及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明顯提高,設計和施工成本有效降低。
2.2 BIM發展趨勢探析
當前關于建筑工程設計信息化的理念及基本術語已經較為成熟和普及,與此同時建筑行業中不斷呈現設計理念和造型都較為特別的標志性建筑工程項目,這些建筑工程項目標志著著建筑設計理念的更新和建筑設計技術的深刻變革。建筑設計信息化的具體內容和建筑工程信息化進程的基本知識都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并達成了共識。建筑工程信息化包括建筑工程的協同化設計和BIM建筑建模兩個。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協同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只要是指基于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建筑工程設計、溝通方案,以及建筑工程設計的流程組織管理。其主要包括利用CAD文檔不同部分的相互參照,使得建筑工程不同部門、不同工種間的資料和數據得到高效的共享和利用;并利用網絡技術、可視化會議等技術手段達到不同設計部門和不同成員之間進行跨越部門單位、部門乃至國界來進行設計成果的交流、設計方案的評審和設計方案的科學化變更;通過建立信息化的資料庫,使設計部門和設計技術人員獲得統一和科學的設計理念和標準;利用計算機管理軟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使項目組成部門以確定的角色進行針對化的管理來保證建筑工程項目設計成果的高效性及科學性性,并實現建筑工程項目設計流程的科學化管理;針對建筑工程設計的特殊性,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開發了基于CAD平臺的設計和施工建模的協同軟件來達到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合理。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利用從另一技術角度帶來了建筑工程設計理念的變革,這種變化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體現:從2D設計轉向三維立體設計和建模;能夠從線條描繪和繪圖轉向建筑構件的布置,從僅僅用幾何表現達轉向建筑信息模型的高效集成;從各施工和設計單位獨自完成建筑項目轉向不同工種、不同業務部門協同完成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從離散的分階段設計轉向基于相同建筑模型全過程、整體化設計;從單一的建筑設計轉向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全階段進行有效的信息化設計和支持支持。BIM能夠為建筑項目工程設計和施工帶來有效的技術沖擊,BIM技術與建筑工程協同設計能夠相互依賴、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協同合作是BIM的核心設計理念,同一建筑設計構件元素僅需進行輸入,不同工種進行設計元素數據的共享并從不同的專業設計角度利用構件元素的信息。在這個方面上講,協同合作在BIM中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件參靠。從而可以認定BIM技術能夠為未來協同化和高效化設計提供有效的底層信息支持,大幅度的提升合作設計的技術含量。BIM帶來技術、工作流以及及行業理念的更新和發展。因此,未來的協同設計,將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設計交流、組織及管理手段,它將與BIM融合,成為設計手段本身的一部分。借助于BIM的技術優勢,協同的范疇也將從單純的設計階段擴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各方的集體參與,因此具備了更廣泛的意義,從而帶來綜合效率的大幅提升。
3 結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通過BIM建立科學、高效的建筑數學模型,能夠促進建筑設計和施工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冰;英國阿爾派思路住宅——可持續住宅案例研究[J];世界建筑;2004年08期
[2]宋國彬;;可持續設計與本土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22期
篇5
關鍵詞:新穎主題;創設方法;實踐研究
1信息技術新穎主題的定義和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新穎主題教學,是指學生在一定的知識主題背景下,在主題任務的驅動和完成過程中,學習、研究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這是培養學生利用合適的工具、采用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既重視培養學生掌握整個學習過程,又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突顯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工具性與其他學科知識性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的特點,是充分體現當前信息化教學發展動向的一種全新模式。
本文的新穎是指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把一些目前新的元素或流行的元素與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設計融合起來,創設學生喜歡的新穎的主題教學環境。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彼詣撛O的主題一定要能引起學生共鳴的主題,學生看到這節課主題時,頭腦的荷爾蒙會瞬間迅速增加,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使學生產生強大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是一個非常前沿的學科,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學科,學校教學需要與時俱進,選擇一些新穎主題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2信息技術新穎主題的創設基本原則和前提條件
2.1信息技術新穎主題的創設的7個基本原則
(1)認知性原則:符合中學生認知心理,能接受的事物或事情。
(2)健康性原則:創設的新穎主題一定要健康,積極向上。
(3)科學性原則:如果設計的新穎主題跟科學相關,一定是符合科學,不任意杜撰。
(4)生活性原則:設計的新穎主題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5)興趣性原則:設計的主題要盡可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學習,會探索。
(6)知識性原則:設計主題一定要符合實際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又能完成課本的教學內容和達到教學目標。
(7)明確性原則:是指創設和確定的研究新穎主題,應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要使學生明確干什么。
2.2創設信息技術新穎主題的前提條件
2.2.1必須深入研究課本內容
因為創設新穎主題,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達到更優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深入研究課本內容,反復熟讀教材內容,自己把握重、難點,提煉出課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也可以借助教參幫助教師更快、更準確地把握課本的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目標。根據提煉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發散思維、橫向或縱向事物的一些聯系,通過這種方法找出有沒有與當前的教學內容相關的新穎事物或熱點話題等,為下一步成功創設新穎主題埋下伏筆。
2.2.2不斷更新思想,活用新鮮事物
想要創設好的新穎主題,首先要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思想。當教師的頭腦充滿想法,存儲了許許多多新穎、有趣、熱點的事物時,到了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穎主題時就不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一個教師不了解或不知道一些中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喜歡的事物等,這個教師無論怎么認真深入研究課本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不會提煉出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新穎主題進行教學。一個教師教學水平有多高,也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3信息技術新穎主題的創設方法與實踐
3.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又稱智力激勵法、或自由思考法(暢談法、暢談會、集思法),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都能引發他人的聯想。相繼產生一連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定期在科組活動中,一起把教學問題拋出,進行討論,然后形成一定的方向。在課后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們現在的需求。例如問他們現在喜歡玩什么游戲,對什么事物感興趣,最近在關注什么電影,或者是最近都在熱談什么話題等。從與學生的交談中更新教師思想,這個方法給教師提供了許多新思想。
在Powerpoint這一章教學時,通過深入研究課本所有內容,挖掘本章所有操作屬性和技術特點,最后作者選擇了最近比較熱門的“憤怒的小鳥”游戲為教學設計的背景,并且圍繞這樣的主題背景開展每一節教學設計。
第一節:籌劃一份演示文稿,就創作了“憤怒的小鳥”會的幻燈片提供給學生欣賞,當學生看到“憤怒的小鳥”這幾個字,大腦內荷爾蒙迅速增多,學生突然興奮起來,他們的背景知識被激活,學習興趣立刻增加,七嘴八舌地回答問題,老師駕馭課堂的教學就變得非常容易、輕松。引入這樣的主題,也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伏筆,讓學生在這樣一個主題下完成整章的學習(見圖1)。
第二節:創作多媒體文稿,就創作了“憤怒的小鳥”游戲“模擬版”,也就是用PPT一些應有效果來展示“憤怒的小鳥”游戲開始、選關、攻擊、退出等動作。
3.2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
在講解信息技術第二冊上第二章第一節“視頻制作與編輯”時,因為要求掌握用“會聲會影”軟件進行視頻加工與編輯,學生學習背景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視頻編輯,突然在2個課時就要掌握視頻編輯技術,是有很大難度的。根據以上原因和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最后作者提出一個以制作“我們的紀念冊”為新穎主題開展教學(以學生自己軍訓相片為素材),最后所有學生都非常想制作“我們的紀念冊”,所以特別努力地主動學習,求知欲很強,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教師輕松完成教學任務,學生非??炭鄬W習,掌握了視頻編輯基本操作,完成了“我們的紀念冊”作品制作(見圖2-3)。
3.3異想天開法
當教師覺得課本教學內容和案例比較陳舊,學生主動學習動力較弱時,可以采取聯想現實生活,大膽嘗試。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案例來替換課本的案例,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
在信息技術初中第一冊第二章第五節的“電子表格調查數據處理”,課本內容講解“校園小歌手”調查表,學生的興趣不大,學習效果比較差。作者通過聯想把這節的教學內容與“樂嘉顏色性格學說”聯系起來,大膽嘗試創作一個以樂嘉關于人的“性格色彩”學說為背景、主題為“我像誰?”的主題活動來開展本節教學。實踐證明,這樣一個關于調查自己個人性格的新穎主題,受到學生熱烈歡迎,學生都想知道自己屬于什么顏色的性格,圍繞這樣主題開展一系列教學,先讓學生認真填寫“我像誰”調查表,然后設計一個“我像誰”調查表的數據統計表,再統計個人的A,B,C,D所選個數。引出下一個問題:統計所有同學的A,B,C,D所選個數(手動數數的辦法很難快捷完成),通過出現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所給微視頻進行學習,完成任務,最后引導學生完成“班上同學不同顏色性格占有比例統計表”,最后教師解說各種性格的特點,引導學生發揮各種顏色性格優點,改正學生自己的顏色性格缺點,提高學生的人生觀。通過以上一系列教學活動,學生輕松掌握了調查表數據采集、函數的計算,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見圖4-5)。
3.4網絡搜索法
當課本內容確實想不出好的主題時,或者想看看其他教師對這個課程想法時,教師都可以通過“百度”或“Google”進行關鍵詞搜索。通過搜索,了解到其他教師的想法,觸發新的想法、新的觀念,從而提煉一個新穎主題。
在信息技術初中第一冊第二章第四節的“用電子表格檢索數據”時,當時作者找不到很好的主題作為教學時,通過上網搜索,發現一件關于北京某小區失竊案件,根據目擊者所描述的特點和條件,當地公安局辦案人員很快鎖定了所有犯罪嫌疑人的數據表。根據這樣的問題,作者創設了一個關于“請你來破案”教學主題作為“用電子表格檢索數據”基本教學內容學習,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提出分析班上男女同學總分成績差異是由什么科目引起,學生根據剛剛學會的數據檢索方法開始分析,最后發現男女差異,得出男生理科好、女生文科好的結論,引導男生要重視文科學習,女生也要喜歡理科學習,讓學生不要有偏科的思想。學生都是好勝的,所以在分析他們自己的成績時,他們都積極參與,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教師輕松駕馭了課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見圖6-9)。
3.5挖掘課程內容屬性法
每一章節教學內容都有它的相應屬性,也就是教學內容的知識與技能共同點,通過這樣的共同點提出一些新穎主題進行教學。
在信息技術第三冊第一章的第四節“引導層和遮罩層動畫”第一課時,作者通過挖掘這節課的內容屬性就是實現對象的曲線運動,所以創設了“憤怒的小鳥”撞擊木頭和豬頭的主題,學生特別想實現小鳥攻擊后的效果,就會認真聽課,自主學習探究,最后創作了許許多多有創意的攻擊場面。學生非常樂意接受本節課的操作與技能,教師也可以輕松駕馭課堂,實現了高效課堂(見圖10)。
還有在信息技術第二冊上冊第二章第三節“圖層的學習”,作者通過挖掘這節課的內容屬性就是講解圖層是一張透明的畫布、圖層的透明度、圖像可以通過多個圖層疊加起來等知識要點,創設了以日本動畫片中“鳴人分身”那一刻畫面為主題,引導學生輕松理解圖層的概念,掌握圖層相關操作(見圖11-12)。
4信息技術新穎主題教學的教學效果
4.1新穎主題與普通主題教學活動情況對比(見表1)
4.2新穎主題與普通主題教學效果整體對比(見表2)
4.3應用新穎主題前后學生表現對比(見表3)
篇6
關鍵詞:逐層序關系分析法;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技術經濟指標
中圖分類號:F2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194-03
引言
施工組織設計是根據國家或業主對擬建工程的要求、設計圖紙,從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空間等三個要素著手,在人力與物力、主體與輔助、供應與消耗、生產與貯存、專業與協作、使用與維修、空間布置與時間排列等方面進行科學地、合理地部署,為施工的節奏性、均衡性和連續性提供最優方案[1]。也就是將設計意圖和設計成果付諸實現的總體計劃,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
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論證其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在多方案評選時,確定最優方案。然而,施工組織設計的各種技術經濟評價指標多且非統一,評價工作較復雜且缺乏定量、簡便的方法,而常用的德爾菲法、特征值法等評價方法,評價結果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或需構造判斷矩陣,計算較復雜。因此,本文在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一套評價指標體系,采用逐層序關系分析法進行評價,并結合工程實踐以驗證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必須遵循指標體系所能達到適用性、充分全面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則。在技術經濟評價分析時,應抓住“一案一表一圖”三大重點,即施工方案、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平面圖布置,并以此建立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1~7]:
(一)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
施工方案評價的主要內容:施工起點流向的確定、施工區段的劃分、施工順序的安排、施工方法的確定、施工機械的選擇以及確定保證質量、工期及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綠色節能、環境保護的技術組織措施及其效果等。
(二)施工進度計劃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
施工進度計劃評價的主要內容:施工工期節約量、勞動力不均衡系數、工期勞動量、主要材料節約量、施工工期、施工成本降低額等。其中,施工工期節約量=合同規定工期-計劃工期(或施工工期節約量=定額工期-計劃工期);勞動力不均衡系數=最高峰人數/平均人數;施工成本降低額=預算成本-計劃成本。
(三)施工平面圖布置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
施工平面圖布置評價的主要內容:施工占地面積、施工場地利用率、臨時設施投資率、場內主要運輸工作量、現場布置綜合效果等。
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評價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技術經濟指標的復雜性,采用一般方法難以進行定量評價,故本文采用一種新的、簡潔的、實用的逐層序關系分析法進行評價。其具體步驟為:
(一)建立遞階層次結構
根據對問題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復雜問題分解成稱之為元素的各組成部分,把這些元素按屬性不同分成若干組,以形成不同層次。同一層的元素作為準則,對下一層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時它又受上一層次元素支配,這樣從上到下的支配形成了一個遞階層次。
(二)確定序關系
若評價指標x i相對于某種評價準則(或目標)的重要性程度大于(或不小于)x j時,則記為x ix j 。對于評價指標集{x 1,x 2,??? ,x m}可按下述步驟建立序關系。
1.專家(或決策者)在指標集{x 1,x 2,??? ,x m}中,選出認為是最要(關于某評價準則)的一個指標記為x *1。
2.專家(或決策者)在余下的m-1個指標中,選出認為是最重要(關于某評價準則 )的一個(只選一個)指標記為x *2;以此類推,經過m-1次挑選剩下的評價指標記為x *m。這樣就唯一確定了一個序關系。
x *1> x*2>???> x*m (1)
為了書寫方便且不失一般性,(1)式可記為:
x 1> x 2>???> x m(2)
(三)給出xk-1與xk 間相對重要程度的比較判斷
設專家關于評價指標x k-1與x k的重要性程度之比wk-1/wk的理性判斷分別為:
w k-1 / w k = r k ,k = m,m-1,m-2 ,???,3,2 。 (3)
當m較大時,由序關系(2)式可取r m = 1。r k之間滿足以下數量約束:若x 1,x 2 ,??? ,x m 具有序關系(2)式,則x k-1與x k必須滿足
r k-1> 1/ r k ,k = m,m-1,m-2 ,???,3,2 。(4)
r k的賦值參考(表1)。
表1r k的賦值參考表
(四)權重w k的計算
若專家 (或決策者) 給出r k ,則w k為:
wm=(1+ri)-1(5)
其中,w k-1= r k w k ,k = m,m-1,m-2 ,???,3,2 。
(五)(方案層)元素的組合權重
如果一個系統可以分解為四個層次:即最高層次Z,第二層次為Y=(y1,y2,???,ym),第三層為X=(x1,x2,???,xn),第四層H=(h1,h2,???,hs);設已得到Y對Z的權重向量為wz(Y)=( wz(y1),wz(y2),???,wz(ym))T,X關于yi的權向量,wyi(X)=(wyi(x1),wyi(x2),wyi(xn))T,H關于xj的權向量wxj(H)=(wxj(h1),wxj(h2),…,wxi(hs))T,則hk在Z中占的比重為:
wz(hk)=wxj(hk)wyi(xj)wz(yi)
三、應用實例
一建筑工程項目有兩套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在確保質量、工期及安全生產等情況下,確定最優方案。
1.Y對Z的序關系為: y 1 >y 2 >y 3?圯 y*1 >y *2>y*3
根據賦值原理比較判斷可得:r 2= w *1/ w *2=1.6r 3= w *2/ w *3=1.4 ,而
r 2 r 3 =2.24r 3 =1.4
所以w *3 =(1+3.64)-1=0.2155 w*2 = w *2 r 3=0.3017 w*1 = w*2 r 1=0.4827
故評價指標為y 1,y 2,y 3的權重系數為:
wz(y1)=w *1 = 0.4827wz(y2)= w *2 =0.3017wz(y3) = w *3 =0.2155
2. x i (i=1,2,???,6)對施工方案(y1)的序關系為:
x 6 >x 1 = x 2 = x 3 = x 4= x 5 ?圯x *1 >x *2= x *3 = x *4 = x *5= x *6
根據賦值原理比較判斷可得:r 2= w *1/ w *2=1.6r 3= w *2/ w *3=1.0r 4= w *3/ w *4=1.0 r 5= w *4/ w *5=1.0r 6= w *5/ w *6=1.0 ,而
r 2 r 3 r 4 r 5 r 6 =1.6 r 3 r 4 r 5 r 6 =1.0 r 4 r 5 r 6 =1.0 r 5 r 6 =1.0r 6 =1.0
r 2 r 3 r 4 r 5 r 6+ r 3 r 4 r 5 r 6 + r 4 r 5 r 6 + r 5 r 6+ r 6=5.6
所以,w *6=(1+5.6)-1=0.1515 w *5= w *6 r 6=0.1515 w *4= w *5 r 5=0.1515
w *3= w *4 r 4=0.1515w *2= w *3 r 3=0.1515 w *1= w *2 r 2=0.2424
故評價指標為x 1 ,x 2,???,x 6的權重系數為:
wy1(x1)=wy1(x2)=wy1(x3)=wy1(x4)=wy1(x5)=w *20.1515 wy1(x6)=w *1=0.2424
3.方案層H=(h1,h2)關于x j(j=1,2,???,17)的序關系:
對于x1為:h2 >h 1 ?圯 h*1 >h*2 ,r 2= w *1/ w *2=1.2
w *2 =(1+1.2)-1=0.4545 w *1 = w *2 r 1=0.5455
故評價指標為h 1,h 2的權重系數為:wx1(h1)=w *2=0.4545,wx1(h2)=w *1=0.5455
其他各項評價指標與上述計算過程一樣,具體評價指標權重值(如下頁表2所示)。
4.hk在Z中占的比重為:
wz1(h1) =0.4827×(0.1515×0.4545×4+0.1515×0.5+0.2424×0.5833)=0.2377
wz2(h1) =0.3017×(0.1709×0.5455+0.1068×0.5+0.1068×0.4545 + 0.1709 × 0.5455 + 0.2735×0.5833+0.1709×0.5455)=0.1630
wz3(h1) =0.2155×(0.1840×0.4545+0.1840×0.5455+0.1533×0.4167+0.1840×0.5833+0.2945×0.5833)=0.1134
故wz (h1)=0.2377+0.1630+0.1134=0.5141
wz1(h2) =0.4827×(0.1515×0.5455×4+0.1515×0.5+0.2424×0.4167)=0.2448
wz2(h2) =0.3017×(0.1709×0.4545+0.1068×0.5+0.1068×0.5455 + 0.1709×0.4545 + 0.2735×0.4167+0.1709×0.4545)=0.1402
wz3(h2) =0.2155×(0.1840×0.5455+0.1840×0.4545+0.1533×0.5833+0.1840×0.4167+0.2945×0.4167)=0.1018
故wz (h2)=0.2448+0.1402+0.1018=0.4868
計算結果表明,方案1所占的比重較大,故為最優方案。
結論
從應用實例計算過程來看,逐層序關系分析法是分析復雜問題的一種簡便的方法,適用于那些難以完全用定量指標分析的復雜問題。相對特征值法,它具有很多優點:不需構造判斷矩陣,更無須一致性檢驗;計算量較特征值法成倍地減少;方法簡便、直觀,便于應用;對同一層次中的元素的個數沒有限制;同時具有保序性。因此,本文采用的評價方法是科學的、有效的,評價結論是準確的、定量的,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的評價可直接應用。該方法也可作為具有遞階層次結構類型的指標模式優化、評價等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延樹.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32-143.
[2]余群舟,劉元珍.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41-170.
[3]毛鶴琴.土木工程施工[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289-361.
[4]蔣紅妍,黃鶯.土木工程施工組織[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4-153.
[5]杜瑞利,徐蓉.基于綜合評標法的投標施工組織設計編制[J].施工技術,2009,(6):298-301.
[6]郁超.施工組織設計中綠色施工技術措施的編制[J].建筑技術,2009,(2):124-127.
[7]穆靜波.土木工程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132-173.
[8]郭亞軍.綜合評價理論、方法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92-193.
Layered Ordinal Relation Analysis Use to Evaluation i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of Building Project
LEI Zhong-ying,YAN Shou-de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篇7
[論文關鍵詞] 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突發事件決策系統組成模式
[論文摘要] 針對衛生應急管理的特點, 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 與決策支持系統結合起來, 設計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闡述了其設計原理, 討論和分析了基于GIS 技術的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的組成模式, 給出了其總體的設計框架。
1 概述
公共衛生是一個涉及微觀結構和宏觀系統的多分支科學,大量與宏觀有關的事件具有空間分布特點。將地圖和空間分析應用于衛生決策研究中,至少可追溯到1854年John 應用GIS技術研究倫敦寬街水井污染引起霍亂爆發,為衛生部門果斷封閉污染水井控制霍亂繼續流行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在通常的衛生決策研究中,地理因素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眾多的衛生事件都具有空間屬性。GIS作為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在醫療衛生各個領域的應用也不斷擴大和深入。GIS技術在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促進理論研究的提高,同時也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信息系統的建設成為可能。
目前國內關于GIS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血吸蟲、癥疾、流行性出血熱、蜱傳腦炎等疾病的空間分布研究, 使用地理信息系統(GIS) 與空間遙感(RS)技術結合, 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輸入、管理、分析、模擬和顯示,為流行病的研究和決策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國GIS 及RS 應用于流行病學研究雖然已有一定的進展, 但由于地圖邊界和遙感圖像的價格昂貴,使進一步擴大其應用還存在一定困難。
2003年,在我國及世界范圍內爆發了非典型肺炎。這種傳染病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傳播速度快,危害面廣。政府和有關防疫部門在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同時,運用GIS平臺,快速建立了應用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監測的地理信息系統。由于GIS具有交互定位和邏輯查詢以及廣泛的關系數據庫連接能力,可以有效幫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完成疫點定位、疫情事件分析、繪制疫情危害圖、現場工作情況實時采集傳送、人員派遣、規劃、顯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分布圖、重點單位基本狀況分布圖、緊急調度和路徑優化等任務, 從而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應急處理效率、降低疫情危險程度,基于GIS 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的研究開始出現。
2 系統構建和設計實現
2. 1 系統設計目標
基于GIS 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的目標是綜合運用先進的計算機工程、衛生統計學、地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數據倉庫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建立一個能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的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收集、處理和存儲實時突發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以超媒體(文字、聲音、影像等) 方式顯示各類信息。該系統采用標準Web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的三層計算結構,應用分布式面向對象設計方法、安全TCP/IP協議及Geo information Web Service技術,最終目標是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為基礎,建立預警指標數據庫、危機事件數據庫、預測與評價模型庫、應急指揮預案庫、領導決策知識庫, 以信息報告—采集—錄入—管理—分析—決策為主線,建立高效查詢及分析機制,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2. 2 系統的體系結構
系統采用開放式的網絡結構設計,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之間都可以容易地實現互連互通,充分保證了系統的開放性。
2. 3 系統的功能結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的總體功能是輔助指揮調度和決策支持,可將系統總體功能劃分為八個方面:信息收集分析、預警報告、資源整合調動、指揮統一協調、評估及時客觀、聯系視頻直觀、使用內部聯動和外延接口靈活。
3 系統的功能及其特點
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應急管理特點,系統沿應急準備、監測分析、預測預警、反應處置、事件終止、恢復重建、評估完善的流程進行運行,循環反復不斷提升系統的應急處理支持能力。
(1) 應急準備:應急中心開展培訓、演練和研究工作, 模擬應急業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預案;規劃儲備應急醫療衛生資源等,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體系。
(2) 監測分析:應急中心負責接收、分派、核實與處理事件的報告,協調組織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監測工作,獲取動態監測、事件調查和疫情評估信息,跟蹤事態發展。主要分析方法有:空間分布分析, 時間歷史曲線分析,動態演變分析,病例的逗留、影響和交叉分析,衛生統計學分析,擴散模式分析,流行轉歸分析等。
轉貼于
(3) 預測預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流程與預案,應急中心組織專家進行事件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預警信息,針對相關突發事件快速開展有關工作準備,落實預案與方案涉及工作的準備情況,及時通報與匯報進展情況。
(4) 反應處置:按照有關規定啟動預案,根據預案迅速指揮與執行工作,有條不紊地組織調度人員與物資,開展應急的專業處理與相關配合工作。同時根據反饋情況,動態評估事件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處置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5) 事件終止: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隱患或相關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病人發生后,經過一個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6) 恢復重建:突發事件結束后,應急中心快速開展從應急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的工作。有計劃地補充應急處理階段所消耗的儲備資源,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7) 評估完善:應急中心進行科學總結,完善相關預案, 開展應急處置研究和探討,總結經驗和教訓,制訂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等,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4 實例運用
用本文研究的幾個主要技術方法,結合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開發的基于GIS 技術的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該系統包括的區域范圍將近20萬平方公里,地表模型用數字地圖生成,并將河流、湖泊、公路、居民區等地表特征物以面的形式覆蓋在數字地表模型上。系統在運行初期只包含了事件定位、信息的上傳下達等,但其提供相應功能使用后可以完成事件處置各過程。通過在現場的實際運用,該系統可以較好地實現各項交互功能,完成系統理論上應提供的功能。
5 總結與展望
通過合理的利用三維模型構建和模式設計方法,提出了一種基于GIS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輔助決策系統的設計方案和實現方法,并在衛生應急管理中得以實現。由于本系統采用合理的軟件體系和模塊化設計模式,將來也可以方便地成為應急培訓和模擬演練、傳染病疫情分析和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預案設計等高層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家奇. 公共衛生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教程[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篇8
【關鍵詞】樁基檢測;低應變反射波法;質量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建設行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在越來越多的房屋、水利以及公路橋涵的建設中,樁基作為一項典型的隱蔽工程在工程質量控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樁基的質量問題往往會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嚴重的會對工程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造成事故。
由于樁基的隱蔽工程特點,在樁基的施工過程中,尤其是在灌注施工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出現離析、夾泥、縮徑、沉渣甚至斷裂等質量問題,造成工程隱患。因此在實際工程檢測中,利用測得反射波曲線信號準確地判定樁身質量,排除樁身隱患,對基樁的質量評價是至關重要的。低應變反射波法較傳統的檢測方法具有快速,經濟,準確的特點,在工程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基本原理
對于樁基的檢驗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樁基的承載力,對樁基的混凝土質量進行檢測,以驗證其是否符合質量標準,還有就是對樁基本身的灌注情況進行檢測,對樁基中存在的質量隱患進行排查,通過適當的手段進行補救,保證工程質量。
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主要是對樁基的完整性進行檢測,對樁基的長度進行校對,檢驗樁基是否存在缺陷,并準確定位缺陷位置,以及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進行估算。其原理是通過力錘或手錘敲擊樁基頂部,使樁基產生應力波,應力波通過樁基,延樁基方向傳播。根據一維彈性桿應力波波動理論,樁基中存在如斷裂、夾泥、擴徑、縮徑、沉渣等情況時,應力波的波阻抗Z會發生明顯變化,從而產生反射波和透射波,變化的程度取決于波阻抗Z的大小,也就是說取決于樁基中存在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安裝在樁基頂部的傳感器接收信號,對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分析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相位以及幅值大小,可以有效確定樁基的問題位置和程度。
2.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局限性和影響因素
2.1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局限性
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雖然快速有效,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一是對于一些特殊地質條件下,樁基判斷存在一定困難,如地下水豐富的地段,由于地下水儲量太大,樁基質量很差,應變波在傳遞過程中衰減過大或完全衰減,無法對樁基進行檢測。
二是在樁基整體強度偏低時,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檢驗樁基的完整性未能發現問題,在鉆芯時發現樁基強度太低,無法形成完整的芯樣,使得低應變反射波發生檢測失誤。
三是在樁基受到周圍影響較大時,對于周圍土層的束縛或其他情況時,會產生大量復雜波形,影響樁基檢測,使檢測無法正常進行。
四是對于一些特殊的灌注方法,如鉆孔灌注法等,樁基本身的擴徑等現象尤其明顯,直接導致低應變反射波法不能正確判斷,造成失誤。
2.2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影響因素
2.2.1樁頭對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影響
樁頭的處理是低應變反射波檢測的關鍵,是檢測過程中最基礎但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樁頭處理直接影響著測試的結果。但工作人員往往很容易忽視這一點,造成測試結果的偏差和不理想。由于施工過程中,樁頭部分的處理往往難以把握,很容易造成樁頭部分混凝土松散或浮漿、樁頭破損等問題。當發生樁頭部分處理不當時,在測試時對信號的反饋和測試結果都不理想,改變傳感器安裝也不會對結果有任何改善,這是由于在樁頭部位的混凝土浮漿,造成存在大量的反向脈沖存在。
2.2.2傳感器對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影響
傳感器的安裝對信號的收集處理有很大的影響,從理論層面講,傳感器越貼近樁面、傳感器越輕、與樁面接觸點的剛度越大,達到的效果就越好,收集到的信號就越強。對于傳感器的安裝,可以采用黃油或凡士林,雖然經濟實用,但黃油較臟。也可用采用彈性較好的橡皮泥、牙膏和口香糖,但是選擇的耦合劑會直接影響傳感器的信號接收。當耦合劑使用不當時,會使反饋信號減少或消失,直接影響到對樁基的判斷,造成判斷失誤。
2.2.3激振錘的選擇對低應變發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影響
選擇適當材料和重量的錘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應針對不同的測試對象選擇不同的激振源,小樁選擇較小的錘,大樁選擇較重的錘或力棒。一般來說,較長的樁宜選擇脈沖比較寬的激振源,才容易獲得樁底反射信號。短樁要求入射波脈沖窄,若脈沖太寬則會影響缺陷的分辨率。金屬錘所產生的脈沖頻率偏高、中低頻不豐富,衰減過快,可能會顯得能量不足。橡皮錘太軟,脈沖過寬,容易導致漏判缺陷。在金屬錘上加尼龍錘頭是比較理想的選擇,這樣振源頻率成分分布比較合理,有利于波形分析和缺陷判斷。
2.2.4周圍土層對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影響
樁基周圍土層對于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有很大影響,土層的不同對于信號的分析和反饋往往會有較大影響和干涉,測試時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土層變換,常常會造成檢測的誤判。當樁周圍土壤從軟土層變化到硬土層時,波形會發生變化,產生一種類似于擴徑的反射波;而樁周圍土壤從硬土層變化到軟土層是,波形同樣也會發生變化,產生一種類似于縮徑的反射波。如果對于波形的分析不到位,檢測人員經驗不足,很容易造成對結果的誤判。
3.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的注意事項
對于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應充分考慮測試過程中的干擾因素,才能得到有用的信號,以進行正確的分析整理。一是要注意樁頭的處理,樁頭處理要保證樁頭的干凈整潔,通常來講,樁頭處理要處理到看到新的含骨料的混凝土為止,且不要有破碎、雜物等。二是傳感器的安裝,傳感器安裝的耦合劑要足量,且具有足夠的粘結強度,傳感器安裝位置宜為距樁中心2/3半徑處,在空心樁的測試過程中,要保證傳感器安裝位置同錘擊點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與樁中心線應保持垂直,并將傳感器安裝在樁壁厚的1/2處。三是選擇合適重量的激振錘,宜用寬脈沖獲取樁底或樁身下部缺陷反射信號,宜用窄脈沖獲取樁身上部缺陷反射信號。四是對周圍土層有充分的了解,在測試前的準備工作中要全面詳細,對樁周圍土壤的勘測資料需要完整詳細,應充分了解周圍土質,以便正確判斷反射波的變化所對應的情況。
4.總結
總而言之,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樁基是一種在工程中適用性很強的檢測方法,它能夠實現快速檢測和準確定位,對于各種土建工程都能有廣泛的適用性。在檢測過程中充分考慮各項因素的影響,并準確對檢測步驟逐一完成,是能夠實現提高工程效率的整體目標的。 [科]
【參考文獻】
[1]楊光輝,李武強.施工及地質條件對樁基低應變動力反射波曲線的影響[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3,31.
[2]黃理興,陶海平.樁身缺陷模型樁模擬試驗與動測波形特征[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9,18.
[3]李燕華.反射波法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學報,2006,8.
篇9
關鍵詞:建筑機電設備;安裝施工;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TU85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機電安裝工程師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了工業、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類設備、電氣、給排水、采暖、通風、消防、通信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安裝。機電安裝工程的施工活動涵蓋設備的采購、安裝、調試、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各個階段,最終是以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為目標。建筑機電安裝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安裝質量的控制。
一、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內涵
(一).建筑機電設備的采購
建筑機電設備的采購是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前提和基礎,想要確保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質量,首先要保證機電設備的質量,使之能夠達到要求的標準,這就需要在安裝之前的采購階段依據建筑工程的要求進行采購,其中包括預算要求、產品要求、采購商要求、運輸要求等等,每一個因素都關系到建筑機電設備質量的好壞。
(二).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
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是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主體部分,直接決定工程的成功與否。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需要深刻理解建筑機電安裝的計劃原則,依據建設計劃要求進行安裝,保證安裝工程能夠在建筑整體要求下準確細致的展開。其次是建筑機電設備安裝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并且準確應用安裝技術。因此負責人和施工人員必須有電力方面的知識,弄清建筑供電的電壓符合電器設備的通電范圍,安裝過程中需要對電器的整體部分進行準確把握,確保機電設備處在建筑整體電器系統的正確位置,不能將機電設備的位置搞混,不能自己改變電器具體的位置,以免影響整個建筑電力系統安全。除此之外,建筑機電設備安裝還要熟悉建筑的電路系統,結合建筑設計的電路進行安裝,對電線的接合處做到準確細致,對機電設備系統的電路連接做到按計劃進行,防止發生意外情況。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要把握電路系統與電器系統的關系,避免混淆引起的質量隱患。
(三).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調試和驗收
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完成之后要對安裝的效果進行調試,調試是為了確保整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質量達到預定的要求,符合建筑工程電力系統的整體安全,因此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調試非常重要。另外,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的調試也是為了發現問題,建筑工程建設需要依賴人力,因此建筑工程的質量不可能完全符合預定的效果,這就凸顯了調試和驗收對質量的把控。建筑機電設備的調試需要在通電的情況下進行,因為在調試之前,要保證安裝工程的質量能夠確保通電安全,處在一個較好的質量水平,在調試時要重點尋找安裝工程當中的人為疏漏或者安裝不合理的地方,實現調試的價值,達到調試的目標。發現問題之后,需要盡快合理的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需要調試人員和安裝人員的共同參與,這樣有利于對各個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好把握。調試結束之后,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已經能夠保證建筑使用時的要求,因此其質量控制基本符合國家的要求和建筑設計的要求,就可以認為建筑機電設備的安裝工程質量已經達標,可以進行驗收。
二、采取有效的保護成品的措施
在安裝衛生潔具、風口、五金配件、噴淋頭、插座面板等機電產品時,施工人員需要戴上手套,運用專門的工具正確安裝,防止破壞機電設備表面。在完成安裝后,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以保證機電產品完好地移交給業主。
三、機電設備出現震動和噪聲的解決方法
要解決機電設備的震動過大和噪聲問題,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合理選擇良好的隔振元件,同時要采取有效的隔振方法,以實現隔振效果的最優化。在機電設備下面布置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均勻受力,從而降低隔振系統重心位置,增加機電設備整體的穩定性,進而控制設備震動情況,減少機組的振幅,保持機電設備的正常運作。(2)在設備機房內部的墻面與吊頂上采取吸聲、隔聲處理措施,并在機房門邊,使用具有良好隔聲性能的門。對于室外的機電設備,要設置消聲百葉或消聲器。若對隔音的要求較高,可考慮隔音吸聲屏等。針對建筑物內部的通風系統、空調出現的噪聲震動等,要配備有消聲器等消聲配置。同時要對管道內氣流速度進行嚴格控制,避免氣流再生噪聲。(3)對設備層的平面做好合理布局工作,盡可能把機電設備放在結構剛度較大處,以減輕由于機電設備震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為了減輕或避免水泵、冷卻塔、空調機組、冷凍機組的震動沿著梁柱、墻體及層面進行傳遞,可將隔振元件安裝在機電設備的底部,例如橡膠隔振器、彈簧隔振器等。
四、結束語
機電安裝工程是身為建筑項目的關鍵構成要素,機電項目的安裝品質會嚴重的干擾到群眾的生活品質,,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抓好機電安裝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過程的質量管理,做好機電設備安裝工作,確保機電設備系統工程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葉衛軍.建筑工程機電安裝施工技術管理淺析[J].科技傳播,2011(03).
[2]莊家,張凌飛.探討建筑工程機電安裝施工技術[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04).
- 上一篇:保險公司內控管理制度
- 下一篇:少數民族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