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市場前景范文

時間:2023-06-30 17:58: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資銀行市場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外資銀行市場前景

篇1

日前,證監會《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版)》。《辦法》規定,允許符合條件的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符合有關審慎監管要求的情況下,與國內銀行在互助基金分銷上享受同等權利。此《辦法》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所謂互助基金,又稱共同基金,通常由投資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起設立,通過發行基金證券由投資者認購的方式籌集資金,然后投資于證券市場上各種上市公司的股票、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有些互助基金還投資于期權、期貨,以及貨幣市場上的各種短期金融工具。

毫無疑問,上述規定將為外資行帶來新的業務機會。渣打銀行中國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梁大偉表示,放開外資行代銷公募基金,將為外資行的客戶帶來多元化的產品選擇,有助于客戶更好地平衡資產配置。

匯豐中國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總監邱怡靜也表示,“最新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版)》,明確了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可以向中國證監會申請基金銷售業務資格,對此,匯豐表示歡迎。我們計劃在獲得監管批準之后,積極地開展此項業務。”

盡管外資行在中國的體量還很小,但是這并不能阻擋其發展的雄心。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報告《外資銀行在中國》顯示,2010年,在中國開展業務的127家外資銀行,僅占據了1.83%的中國銀行市場份額。但是,這比一年前的1.7%,已經略有提升。同時,參與調查的42家外資銀行仍明確表示,其對中國的承諾堅定不移。

從無到有基金銷售開閘

政策受限一直是外資行在中國發展的障礙之一,每一項業務均需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審批,使得外資行在網點的擴張、業務的創新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不過,外資行對于前景還是很樂觀。普華永道第六次《外資銀行在中國》調查報告顯示:在融資限制日益嚴格的環境下,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銀行,出人意料地比以往更看好在中國市場的前景,預計未來三年的收入會繼續保持增長。這種樂觀源自于持續開放的中國經濟,以及人民幣向可兌換貨幣的過渡。

日前,證監會正式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2011修訂版),根據該辦法,商業銀行(含在華外資法人銀行)、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機構,可以向中國證監會申請基金銷售業務資格。外資銀行的基金管理人可以辦理其募集的基金產品的銷售業務。

該《辦法》不僅僅是讓外資銀行有銷售基金的權利,也意味著市場期待已久的獨立基金銷售公司的大幕將啟。此舉將改變基金業目前的生態格局,打破壟斷,鼓勵競爭,令金融服務業逐步向民間開放。

拓展業務外資銀行樂觀

今年10月1日后,有條件的外資銀行將可以代銷基金。這無疑將會促進外資行業務的多元化。對此,各家外資行的態度都非常積極。匯豐中國相關人士表示: 代銷本地基金,將對外資銀行現有的財富管理產品線提供有益的補充。憑借本地基金、QDII和結構性產品等在投資市場、風險水平和保本比例上各具差異的、多樣化的產品種類,外資銀行將能為客戶提供更為完整的一站式財富管理的解決方案。

東亞中國常務副行長林志民表示,四年前,我們法人銀行成立時,就盼望著這一天了。銷售內地基金方面,我們已經為備戰國內公募基金的代銷和托管做好了初步的準備。目前只待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即可抓緊向客戶推出該項服務。

事實上,與基金合作,能使銀行賺取相對比較大的費用,銀行自然對基金銷售青睞有加。從“行規”看,中資銀行代銷基金的收入,主要來自基金申購費和管理費兩塊。其中,占銷售金額1.2%至1.5%不等的申購費全部歸銀行所有,1.5%的管理費由銀行和基金公司分成,銀行一般以“客戶維護費”為名拿提成。

對基金公司來說,顯然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出售基金。“那是好事,我們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跑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向記者說。

不過,從對市民的方便程度看,顯然網點的多少是重要因素。外資行中,目前網點最多的匯豐中國,其網點數也就100出頭,與中資行動輒成千上萬家的網點沒法相比。

不過,“從無到有對外資銀行來說肯定是好事”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說。而業務類型的增多變全,顯然有利于提高外資行對高凈值人群的服務能力。

業務細分看好中國市場

幾年前,當外資行正式進入中國競爭的時候,“狼來了”的呼聲很高。不過,幾年下來,外資行與中資行從規模上顯然無法抗衡。

“現在看來,無論是網點的數量,還是業務規模及對客戶的理解等方面,中資行都要強于外資行。”一位中資銀行人士說。

不過,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伙人容顯文表示,“市場份額無法反映外資銀行如何繼續重新定義中國的細分市場。他們相信中國仍然能夠提供大量的增長機會。我認同他們的觀點。中國經濟的擴張速度可能不如以前那么快,但仍然快過這些銀行的本國市場。此外,隨著中國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外資銀行將有更多的商業機會。”

一位外資銀行人士認為,“外資銀行主要靠產品的創新以取得優勢,中國的市場這么大,因此發展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而對于放開外資行代銷基金,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伙人容顯文表示,這將為外資行拓展業務范圍、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帶來利好。

“多了一項業務,就增加了賺錢的渠道,對外資行肯定有好處。”上述外資行人士說,“以前外資行只銷售國外的基金,現在如果可以銷售國內的基金,顯然可以增加銀行產品的多元化,增加資產配置的范圍。”

普華永道的調查還顯示,未來三年,外資行的重點產品領域將是零售業務,其中對投資產品、房屋抵押和針對高凈值客戶的私人銀行業務尤其看好。顯然,代銷基金業務對外資行而言,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篇2

據統計,1991年到2003年,外資銀行稅后利潤增長了8.8倍,年均增長19.2%。如果剔除機構增加的影響,平均總資產、平均貸款、平均存款、平均稅后利潤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6%、7.3%、6.0%和6.2%。不過,外資銀行在1991-2003年的13年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波折。1997-1999年,外資銀行的總資產、貸款余額、存款、稅后利潤等指標均連續下降。在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外資銀行的以上各項指標又逐步恢復。

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體系效率的影響

在貨物貿易中,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利益,傳統的多邊貨物貿易的談判是一種“互惠”談判。與此不同,在金融服務貿易的開放中,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沒有平等的互惠利益,工業化國家的收益會遠遠大于發展中國家,所以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大多是被迫對外資開放本國的金融服務市場。但是,實證研究也表明,對外資銀行開放本國的銀行服務市場會對本國的銀行部門帶來正收益,即向外資銀行開放本國市場,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

一、外資銀行進入于中國后的業務開展情況。

1.在中間業務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

外資銀行特別注重優先發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間業務以及其他不占用資產但收益甚高的投資銀行業務(如投資管理、財務咨詢與管理、資產管理業務、證券發行與交易等)。目前,外資銀行在其已開展的一些中間業務如國際結算等方面顯露出強勁的競爭力,國際結算業務的市場份額已達到40%左右。

2.在外匯業務方面占據較大優勢。

外資銀行的外匯業務擁有較大優勢,2003年末,雖然在華外資銀行的資產總額僅占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4%,但其外匯貸款余額卻高達164億美元,占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匯貸款的13%。在外匯業務方面,外資銀行客戶資源和海外分支機構網絡方面的優勢明顯,中資銀行在競爭中相對處于劣勢。

3.人民幣業務增長迅速,但進一步發展面臨瓶頸。

近兩年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04年6月底,在華外資銀行的人民幣資產總額為844億元人民幣,比2003年同期增長49%,其中貸款額488億,增長18%,負債總額721億,比上年同期增長49%,2004年1-6月盈利2.67億元。隨著監管當局對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逐步放開,外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品種發展迅速,中資銀行近年來開辦的一些較新的人民幣業務品種如協議存款、通知存款、賣方票據貼現、賣方發票融資、委托貸款等,外資銀行都已開辦。但是,外資銀行開展人民幣貸款業務面臨著客戶和資金儲備的制約。從企業客戶的角度來看,人民幣貸款的成本高于外匯貸款,《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的實施,可能對外資銀行的客戶群造成影響。

4.大力推進金融創新。

外資銀行在創新產品方面擁有較大的優勢。2003年,外資銀行推出了結構性存款、應收賬款融資、國際國內保理、福費廷、賣方付息票據貼現、人民幣法人帳戶透支、集團內委托貸款等創新產品。2004年,外資銀行繼續推出了眾多的金融創新產品。在零售業務方面,隨著客戶風險管理意識的加強以及對外匯保值增值業務需求的增加,適時推出了外匯遠期、外匯掉期、外匯期權等資金交易產品。在公司業務方面,外資銀行從企業客戶的需求入手,大力開發能為客戶提供便利的金融產品,如以提高集團企業之間資金運用效率為宗旨的現金管理產品,以改善財務結構為目的的應收賬款買斷業務,以及以規避匯兌風險、提高資金運用效益為目的的組合衍生產品等。另外,外資銀行還把發展電子銀行作為突破網點和地域限制、搶占高端客戶的重要手段。目前,花旗、匯豐、東亞、德意志等13家外資銀行在國內開辦了網上銀行業務。

二、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競爭分析。

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競爭的焦點應該是風險小而收益高的高端客戶以及外資銀行具備比較優勢的中間業務等高端業務。

1.在高端客戶方面與中資銀行展開激烈爭奪。

在個人銀行業務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推動型向個人消費驅動型的轉變,消費者融資和消費者信貸將成為中國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富有的個人提供服務將成為外資銀行的重要目標市場。零售市場中的某些領域,諸如信用卡、汽車貸款或抵押貸款將成為外資銀行與其中資伙伴合作的目標。個人理財業務也是外資銀行占領高端客戶市場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批發業務方面,外資銀行的目標企業客戶主要是擁有資金量較大,市場前景看好的企業,其中也有中國的大型集團公司、高新科技企業以及優質民營企業。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外資銀行不是謀求為所有客戶提供普遍服務,而是通過市場細分,鎖定自己的目標客戶,將資產投向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優質的高端客戶。通過掌握20%的高端客戶來獲取80%的行業利潤,最大限度的盈利才是外資銀行的首要目標。多數大型外資銀行已經在成熟市場經歷了近百年的錘煉,在業務品種上日趨完善。因此,以新業務品種作為突破口,成為外資銀行爭奪這些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

從服務理念來看,中外資銀行并無差別,都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但在服務質量的管理、標準的制定,特別是在將服務質量的管理與績效考核有機結合上,外資銀行具有明顯的優勢。正是由于外資銀行擁有一套嚴格而有效的服務質量管理制度,使得外資銀行能為客戶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務,從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戶并提高客戶的忠誠度。

2.在中間業務、創新業務等高端業務方面與中資銀行激烈競爭。

目前,中國正處于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的過程中,雖然已經出現了一些控股公司,但對中資銀行混業經營的限制尚未解除。而大多數在華外資銀行都屬于混業經營的模式,各外資銀行在開展企業流動性資金管理、財務服務及咨詢等方面擁有集團優勢。外資銀行集團可以通過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等提供的一攬子產品服務來吸引客戶,這將對中資銀行的相關業務形成沖擊。正是由于外資銀行所具有的集團綜合經營優勢,使其相對于中資銀行不但在已有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上具有優勢,還在金融創新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憑借這些行業經驗,外資銀行如果能夠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那么它們不但能吸引客戶,還將大幅度降低經營成本,這對拓展外資銀行的生存空間具有積極意義。

相比之下,中資銀行在這方面處于劣勢,中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不容樂觀。雖然國內銀行業在1994年就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新概念,而且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間業務也被各商業銀行確立為各自的業務支柱,但在實踐中國內銀行的中間業務仍然發展緩慢,整體水平落后。在業務創新方面,中資銀行面臨嚴重的制度、技術和人才瓶頸,與外資銀行相比處于嚴重的劣勢。

三、外資銀行進入對中資銀行的沖擊。

外資銀行的進入在提高中國銀行整體效率的同時,也會對中資銀行形成一定的沖擊。與其他轉軌經濟國家的銀行業一樣,目前在中國銀行體系中居于壟斷地位的四大國有銀行在改革中存在很多問題。中國的社會資金配置長期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發育相對滯后,在經濟趕超過程中,過度運用信貸手段。經濟轉軌的巨大成本過多的由國有商業銀行承接,最終使國有商業銀行面臨較大的潛在風險,主要表現為:資產質量較低,不良貸款率較高;資本金不足,資本充足率較低,商業銀行機構臃腫,冗員過多,分支商業銀行層次多,傳導慢,效率低下等。在目前條件下,如果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中國,將會對中國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形成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對中資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造成較大的壓力。

根據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研究結論和中國外資銀行的競爭分析可知,外資銀行進入將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面對中資銀行的利潤構成較大壓力。

1.從收入角度而言,一方面外資銀行進入后,會導致利差的收縮,造成傳統存貸款業務收入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外資銀行對中間業務等高端業務的激烈爭奪,將使得中資銀行中間業務的增長受到制約,造成非利差收入增幅的減少甚至絕對量的下降,導致中資銀行收入增長速度受到影響,甚至絕對量下降。

2.從成本角度而言,國際經驗和中國外資銀行的競爭態勢都表明,為了更好的與外資銀行競爭,尤其是在中間業務、創新業務等高端業務方面同外資銀行進行競爭,中資銀行要加大在技術等方面的投入。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服務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軟硬件設備、支付應用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先進,網絡技術發達,特別是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從而拓展了銀行的服務時間和空間,大幅降低了成本,改變了傳統銀行的經營方式,銀行正逐漸從傳統的實體經營發展模式向與虛擬的網絡經營發展模式并存的方向轉變。中國銀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并逐步擴大計算機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但到目前為止,其電子化水平仍然無法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就是同銀行業務創新的要求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而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是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所以技術投入的增加將在短期內增加中資銀行的成本。

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影響

外資銀行進入后將會降低東道國發生銀行危機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東道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但也在某些方面增加了銀行體系的風險。結合在華外資銀行的經營情況,筆者認為,外資銀行將會在以下幾方面對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加劇中資銀行的經營壓力。

外資銀行的進入、取消利率限制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削弱了銀行部門的壟斷性地位,加劇了銀行之間的競爭并降低了國內銀行的利潤,導致銀行牌照價值降低。銀行牌照價值的降低會導致銀行部門的風險管理行為扭曲,造成金融體系內在不穩健,一旦外資銀行不斷侵襲國內高成本經營者的牌照價值達到某個臨界點,國內銀行就會開始從事高風險的信貸活動。

所以,中國在引入外資銀行時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銀行壟斷地位的消除,銀行間競爭的加強是重要目標,加強競爭才能提高銀行業的效率。但外資銀行進入又使得銀行牌照價值降低,從而扭曲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使得銀行內在不穩健性增加。然而,要同時兼顧銀行業的效率和銀行內在穩健性,只有通過兩個途徑去盡量降低銀行面臨的沖擊:一是對外資銀行的進入采取靈活的方式,對利率市場化采取漸進方式,使得銀行牌照價值的降低是緩慢下降,而不是在短期內陡然下降,這樣引導銀行逐漸向理性的方式轉變,而不至于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行為。二是加強政府的審慎監管,加強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

二、外資銀行母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在母國發生銀行危機時,外資銀行往往大量收縮其業務,從而對東道國的金融和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不利變化可能波及在華外資銀行。地區爭端、政局變化和金融危機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跨國銀行資產凍結、支付危機,甚至倒閉。從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和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來看,一國或地區甚至一個機構的金融問題完全有可能導致該國的銀行,甚至與該國經濟利益密切的外資銀行面臨嚴峻的經營困境。這些都是影響外資銀行發展的潛在因素。如經濟過熱時,日本一些銀行紛紛在華設立分支機構,貸款規模龐大,積累了大量的壞帳。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本國泡沫經濟的破滅,為擴充其低水平的資本金,它們紛紛把在中國的資產就地變現,因而大大影響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所以,在控制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體系中的總量的情況下,還應該盡量分散外資銀行的來源國,使得某一外資銀行母國出現問題后,對于中國銀行體系的影響不至于過大。

三、對外資銀行的監管。

盡管中國制定了較高的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引進的絕大多數外資銀行是國際上的大銀行,中國政府還是應該對外資銀行實施有效監管,對其帶入的風險進行有力的防范,否則仍然會發生嚴重的問題。國際商業信貸銀行事件就是一起比較典型、影響力較大的案例。國商事件嚴重影響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國家外匯資金的嚴重損失,這中間的教訓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國金融機構內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的問題,也有引進外資銀行后中國對它們監管不力的問題。1982年,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批準國商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1985年,批準它在深圳設立了分行。當時,由于我國還比較缺乏對銀行監管的經驗,過多地看重了這家銀行是一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銀行,對于其業務擴展過快、存在大量非經濟性經營行為等問題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同時,也由于我國監管部門在工作中存在著重審批、輕監管的傾向,因而未能對它進行有效的監管。事后發現,雖然國商深圳分行當時的經營是盈利的,但在國商在英美等國的分支機構被關閉的前幾天,該深圳分行的大量資金被其總行調走,結果使許多國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存款戶遭受嚴重的資金損失。

篇3

關鍵詞: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民間資本

一、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運行現狀

截至2016年末,我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519家,資產規模合計達1.24萬億元,覆蓋全國31個省份1213個縣市,貸款余額7021億元,農戶及小微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3%,村鎮銀行引進民間資本815億元,占實收資本的72%。民間資本的引入能解決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但要有效控制風險還需依托制度來保駕護航。主發起行便是其中一項關鍵的制度設計。在我國設立村鎮銀行,必須有一家符合監管條件,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其最大的股東或唯一股東,該銀行業金融機構稱為主發起行或主發起人,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5%[1]。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運作進行專業化指導,并全面負責風險處置工作。我國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以商業銀行為主導,主要包括5家國有商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12家全國性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等[2]。可以將主發起人分為四大類,即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中小銀行機構及外資銀行,其中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構是主要推動力量[3]。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絕對控股現象普遍。在現有1500多家村鎮銀行中,90%以上都引進了民間資本。但大部分主發起行持股比例超過50%,處于絕對控股地位。大中型商業銀行作為主發起行,一般持股51%以上。城商行方面,哈爾濱銀行對村鎮銀行持股比例保持60%,臺州銀行對村鎮銀行持股80%以上。農村銀行業機構對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持股普遍低于40%,民間資本參與份額較高。

二、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SWOT分析

(一)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發展優勢

對于村鎮銀行而言,大型國有銀行作主發起行優勢在于:首先,主發起行資金實力雄厚。村鎮銀行能夠借助其資金優勢保證流動性,有效控制銀行風險。其次,主發起行在產品服務設計、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具有成熟的體系。村鎮銀行的產品創新可以得到主發起行的技術支持,經營管理也可借鑒主發起行經驗。再次,國有銀行作為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發展具有較強的政策引導作用,不易偏離村鎮銀行服務“三農”、支持“小微”的設立宗旨。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作主發起行優勢在于:首先,主發起行自身具有品牌優勢和全國性特點,這有助于打造分布廣泛的村鎮銀行品牌。其次,主發起行自身發展戰略較為注重縣域地區金融市場和廣大中小企業資源。其市場定位、經營戰略與村鎮銀行距離小,由其設立的村鎮銀行的產品服務更契合農村金融市場的需求。經營方式靈活、貸款辦理流程相對簡便,快捷的服務能增強競爭力。區域性銀行業機構作主發起行優勢在于:首先,主發起行熟悉當地金融環境,能準確了解當地金融市場的需求,該類村鎮銀行的產品服務具有額小、量多、面廣的特點,更易被當地農戶和小微企業所接受。其次,村鎮銀行與主發起行在地域上較近,壓縮了管理半徑,節約了管理成本,方便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監督管理。且立足于本地開展業務,能體現決策連短、決策效率高以及服務快捷的優勢。再次,村鎮銀行股權集中度較低,很多主發起行沒有絕對控股村鎮銀行,有利于引進民間資本、實現產權多元化。例如,由石嘴山銀行設立的石銀系列的村鎮銀行,發起行持股大多只占20%,充分利用了當地民間資本。該類村鎮銀行更重視民營企業和自然人股東的作用,給予其較大的話語權,有利于協調股東利益、改善股東關系、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更加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

(二)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發展劣勢

大型國有銀行作主發起行劣勢在于:首先,村鎮銀行獨立性弱,股權集中度高,股權結構缺乏制衡性。其村鎮銀行的董事長、監事長和高管人員基本由主發起行委派或擬定選舉人員,其他股東缺乏話語權,易導致公司治理機制缺失。重要事項的逐級上報易造成決策鏈過長、業務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較高。其次,主發起行市場定位、企業文化以及日常經營與村鎮銀行差距大。國有銀行市場定位和經營理念是“做大、做強”,村鎮銀行的設立宗旨是“支農、支小”。這種差異使非涉農的大型國有銀行不能因地制宜的依據當地經濟發展具體需求來設計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作主發起行的劣勢在于:首先,主發起行經營布局以城市為主,設計的產品和服務是為滿足城市金融市場的需求。其設立的村鎮銀行,也存在對農村金融市場不夠了解的問題。其次,這類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側重于擴充業務、增加網點覆蓋率來實現跨區域發展,“支農、支小”目的性體現不強。區域性銀行業機構作主發起行的劣勢在于:首先,主發起行綜合實力較弱,在品牌、資金、技術等方面無法與全國性大中型銀行比擬,村鎮銀行得到的支持有限[4]。其次,主發起行持股比例較低,當內部協調遇到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其他股東抵制發起行影響,使其不能較好履行發起人職責。再次,該類銀行機構在異地設立會受到嚴格監控,若變相的借助設立村鎮銀行來增加經營范圍,跨地域開展業務,很可能由于規避監管而引發風險。

(三)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發展機遇

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發展機遇,主要體現為:第一,國家政策支持給村鎮銀行籌建、經營創造機會。主發起行起中心軸作用,集中當地零散資本,為村鎮銀行組建提供了資金基礎。國家關于村鎮銀行的很多扶持政策是在主發起行制度的基礎上發揮作用的。例如,“東西部掛鉤”政策,依靠主發起行提供資金支持,可以在當地財力不足的地區設立村鎮銀行,促進了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組建。第二,在客戶偏好方面,百姓傾向于選擇熟悉的品牌。在判斷村鎮銀行實力時,習慣考慮其出資人狀況。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的品牌建設起到支撐作用,使其更易得到市場認可,被客戶接受。百姓由于對新鮮事物陌生,往往懷疑其實力。因此,實力雄厚的主發起行是村鎮銀行品牌保證,能提高公信力。在后續發展中,有實力的主發起行能夠設立多家村鎮銀行,打造一個品牌,如建信村鎮銀行、浦發村鎮銀行等。這類自成品牌的村鎮銀行更容易開拓客戶群發展業務。

(四)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發展威脅

村鎮銀行后續發展風險,主要體現為:第一,競爭對手的潛在威脅。村鎮銀行受到民間資本的競爭,主發起行制度限制村鎮銀行對民間資本的吸收,民間資本與主發起行利益、理念沖突,易導致民間資本撤資。隨著金融創新和發展,民間資本可能通過民間借貸變相的在農村開展業務,對村鎮銀行產生競爭。第二,經濟環境的潛在威脅。在經濟衰退時期,農村金融市場前景不好,村鎮銀行盈利能力差,容易成為主發起行業務轉移的對象,打擊了其進行自主創新,市場拓展的動力,偏離服務“三農”宗旨。第三,行業政策變化的潛在威脅。現有村鎮銀行長期受主發起行的影響,競爭能力不足。隨著金融改革深化,存在政策上取消主發起行制度的可能性,發起人主體多元化將對現有村鎮銀行生存產生威脅。

三、村鎮銀行充分利用主發起行優勢政策建議

(一)借鑒主發起行經驗的同時加強自主創新

村鎮銀行應該充分發揮獨立法人職能,有取舍的借鑒主發起行經驗,但不能依賴主發起行,盡量避免直接嫁接主發起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明確自身市場定位,積極熟悉當地金融市場需求。借助主發起行的資金優勢和技術支持,自主創新,設計契合當地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村鎮銀行應該形成自身的企業文化,銀行高管應該加強學習,廣泛聽取當地人才的建議,創新管理模式,及時與主發起行溝通,全面詳細的反應當地狀況。村鎮銀行應積極提出訴求,在主發起行幫助下建立獨立的綜合網絡平臺、支付結算系統,逐步健全自身設施,為自主創新打好基礎。

(二)加強村鎮銀行與主發起行的聯動機制

為解決主發起行制度下,村鎮銀行由于決策鏈過長而導致的經營效率低下的問題,應該加強村鎮銀行與主發起行之間的聯動機制,體現在溝通協調和信息反饋方面,加強部門協作,實現快速反應。村鎮銀行應與主發起行協調,要求權力下放,擴大自主決策范圍。需要主發起行決策部分,主發起行可以將決定權交給當地分行,當地分行應建立專門部門負責處理村鎮銀行相關事宜,盡量縮短批復時間,簡便手續,提高村鎮銀行運營效率,為客戶更快捷的提供金融服務。此外,村鎮銀行和主發起行應建立定期溝通反饋,使主發起行全面了解村鎮銀行面臨的市場環境、產品需求情況,主發起行進行決策時應充分聽取村鎮銀行管理者和其他股東的建議。

(三)加強主發起行與民間資本的協調合作

為解決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與民間資本的沖突問題,應該完善村鎮銀行內部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交流合作,提高管理效率。村鎮銀行管理者應當定期聽取各位股東的意見,并反饋給主發起行。增加民間資本的話語權,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中,在銀行高管人員中增加民間資本代表比例。兼顧主發起行和民間資本的利益,積極增加盈利能力。此外,在村鎮銀行資源整合能力、入股股東素質方面應當堅持審慎原則,這也是保障主發起行和民間資本能否良好結合的前提。

參考文獻:

[1]何辛銳.對主發起行控股村鎮銀行的思考[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3,(07):36-37.

[2]胡琳.主發起人對村鎮銀行設立的影響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篇4

關鍵詞: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現狀制約因素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經濟和金融挑戰愈趨嚴峻,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混業化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發展潮流。國有商業銀行若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要經營渠道的模式調整到以中間業務為重點的發展方向上來。目前,中間業務在銀行業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花旗銀行80%的利潤來自中間業務,恒生銀行為40.26%,法國興業銀行達到43.62%,由此可見,中間業務是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不超過20%。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增長幅度大。為了使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保持健康、持續、穩步發展,人民銀行頒發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最近又制定了《關于落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的通知》,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制約中間業務發展的因素分析

1.觀念不新。銀行管理者對中間業務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經營觀念上只重視存貸款等傳統業務的營銷和拓展。

中間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的三大主業之一,銀行管理者往往把主要創利點放在資產負債業務上,把中間業務作為附加業務,置于次要地位。近年來雖然中間業務有所加強,但由于我國金融體系方面的不完善,與國外銀行比仍然差距巨大。造成管理者不重視中間業務發展的原因大體有:

(1)存貸收益過大,缺少發展中間業務的內在動力和壓力。由于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后,在存貸款利率上各銀行缺少真正的競爭,雖然人民銀行近年來不斷調整利率,但存貸利差并未明顯縮小。2007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加息后,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33%,一年期貸款利率6.84%,利差達3.51%,存貸款業務仍然對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起決定性作用。而根據國際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初期,存款利率將會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同樣放開貸款利率下限管制,也會使商業銀行競相放貸,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由此商業銀行存貸利差空間進一步收窄,沖擊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商業銀行必須以非利息收入彌補利差縮小帶來的損失。

(2)目前我國的融資體制使商業銀行暫無近憂。由于我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發展滯后,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目前企業融資中的80%來自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重較小。這種情況使得企業融資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銀行的貸款客戶源源不斷,貸款業務利潤成為銀行的主要盈利途徑。隨著我國資本貨幣市場的迅猛發展,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間接融資比重縮小,銀行貸款業務勢必受到沖擊,轉向中間業務經營,這是商業銀行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

2.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的開展受到法規條例的限制。

我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中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于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我國目前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模式,雖然有利于金融監管,能保證金融業的整體穩定,但同時也限制了商業銀行業務開拓的空間,尤其限制了中間業務在股票發行與買賣、基金管理、資產管理、保險銷售、金融期貨、金融期權和金融互換等業務領域的發展。

3.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得商業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無法可依。

立法上的空白使銀行開展中間業務面臨較多的法律風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商業銀行才開始逐漸開拓中間業務,而且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引導和規范銀行中間業務。2001年才公布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相對于中間業務的發展而言,仍有不少空白,而且有關中間業務立法內容側重監管,忽視了銀行與客戶關系的調整,缺乏對中間業務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范,使得中間業務法律關系缺乏穩定性、可預期性和確定性。法律上的空白,造成了較多法律風險。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管理和監督時增加了自由裁量權,使監管部門對違規行為的認定及其處罰均有一定的隨意性。各商業銀行則無法可依,商業銀行和客戶的許多行為在法律效力上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尤其在中間業務收費上更是混亂。

4.專業人才匱乏、技術手段落后。

中間業務是銀行的高技術產業,集人才、技術、機構、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作為知識密集型業務,中間業務涉及到有關銀行、保險、稅務、證券投資、國際金融、企業財務、法律、宏觀經濟政策、信息技術等多個知識領域,從事中間業務開發與經營的人員,在具備這些知識的同時,要求有敏銳的分析和決策能力以及較強的公關能力和較廣的社會關系。而目前商業銀行正缺乏這種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些知識含量高的中間業務如財務顧問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顧問業務、企業信用咨詢業務難以得到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以電子技術、信息通訊為中心內容的金融信息化已成為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近年來,盡管商業銀行對信息管理系統與配套設備投入大量資金,但總體來看,仍處于電子信息化的初級階段。系統覆蓋面有限,比如POS、ATM機在基層網點數量不足,還時常由于故障中斷使用,客戶服務系統滯后,網上銀行、企業銀行、家庭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的開展受較大限制。

(三)改善發展中間業務的條件,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股改后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明顯改善。截止到2007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由2003年17.2%降到6.63%,商業銀行資本達標的數量由2003年的8家上升到2006年末的100家。銀行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狀況的改善,為商業進行深層次改革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也為我國商業銀行向國際水平看齊奠定了基礎,為商業銀行借鑒國際經驗,發展中間業務提供了條件。

1.轉變觀念,將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獲利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促使商業銀行不得不轉變觀念,把培植開發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未來獲利重點。因此必須從中間業務的產品開發和創新上下功夫,各商業銀行必須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為原則,加大對金融產品的研發力度,開發創新出適合不同類型企業、居民要求的中間業務新品種。商業銀行在選擇中間業務目標市場時應該采取差異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戶需求的差異性,并按不同的消費群進行市場細分,提供客戶真正需要的金融產品。同時,加大中間業務品種的創新,堅持以滿足基本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以增加新品種為切入點,不斷推出中間業務的新品種;吸收和引進國外商業銀行已經開辦的具有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加以改造,為我所用。

2.加強中間業務的法律環境建設。

從西方金融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來看,混業經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商業銀行法》等法律為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預留了空間,但須盡快明確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與國際接軌,轉化成真正的混業經營,這樣才能極大的拓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空間,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真正激發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動力。另外對商業銀行經營中間業務的具體細節,如收費標準等盡快做出規定,回避中間業務經營中的法律風險,創建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維護競爭的公平性,解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后顧之憂。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中間業務從業隊伍對促進中間業務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間業務是集人才、技術、機構、網絡、信息、資金和信譽于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業務,是銀行業的“高技術”產業。中間業務的拓展需要一大批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實際經驗豐富、勇于開拓、敢于競爭、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中間業務越往深度發展,越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識,人才的欠缺是制約中間業務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現階段必須要加快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培養一批復合型人才。建立中間業務人才的培訓和管理機構,面向社會專門培訓中間業務人才并建立人才備選庫,鼓勵員工參加資產評估師、工程造價師、房地產估價師、注冊會計師、注冊律師和保險人、證券咨詢人員、基金托管人員等各種執業資格考試,培養各方面的專才,并重視對中間業務人才的引進、吸收和培訓,保證及時滿足中間業務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武思彥.論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商業研究,2006,(5).

晉重文.從中間業務中尋找贏利增長點[J].西部論叢,2006,(2).

杜逸冬.中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比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8).

篇5

關鍵詞:市場定位;治理結構;金融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7)01-0069-04

一、前言

1995年,國務院研究決定將脫胎于城市信用社的地方股份制性質的城市商業銀行在許多城市重新組建。到2004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有113家,資產總額達16938億元,其中各項貸款9045億元;負債總額16361億元,其中各項存款14341億元;當年實現利潤82億元;所有者權益577億元。成立之初,許多城市商業銀行由于承接原來城市信用社的不良資產,同時又有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的壓力,又適逢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更加引發了原城市信用社積累的歷史風險,不良貸款率按當時的四級分類法高達35%,這樣處置不良資產、化解風險、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成了當時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首要任務。而在監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合作支持之下,經過近十年的時間,城市商業銀行通過資產置換剝離不良資產、清產核資、增資擴股等對原城市信用社進行改造,逐步建立起符合現代金融業發展要求的制度。在這個過程中,各地方政府為處置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和歷史虧損,已經累計投入財力近360億元。[1]在經營理念上面,各個城市商業銀行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的“三個服務”方針,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然而,在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市場定位與行業競爭問題;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質量問題;公司治理結構問題;金融服務的創新問題等。2007年是我國金融業在加入WTO后全面開放之年,在我國銀行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大舉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并且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以適應金融業全面開放大格局的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如何制定自身獨特的發展戰略,加快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同樣是整個銀行體系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本文將圍繞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結合城市商業銀行自身特點,對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需解決的三大問題做一初步探討。

二、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

1.城市商業銀行應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

我國各個類型的銀行在過去的改革中分別形成自己的優勢,比如國有商業銀行服務于國有企業和居民,股份制銀行服務于中心城市大客戶和居民,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則是通過地方政府的支持而服務于當地政府。而隨著我國整體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TO的要求,金融業開放將使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與外資銀行爭奪高端客戶并且展開全方位的競爭。而在這種競爭面前,城市商業銀行在資本規模、市場競爭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儲備方面都存在著劣勢。因此,城市商業銀行必須有自己的合理市場市場定位,才能在銀行業的競爭中有自己的市場空間。[2]在初組建時,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就把目標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這是從貼近本地市場出發,完善金融服務,其核心是為中小企業服務。

2.城市商業銀行把服務對象定位于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的原因

(1)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地方城市信用社轉變而來,對中小企業有著天然的信息優勢,特別是在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一些非中心城市中,城市商業銀行的這種信息優勢更是國有商業銀行無法比擬的。而在我國目前的企業團體中,中小企業最具活力和成長性,有著管理和體制方面的靈活性,而且很多是高科技高成長性的,雖然其倒閉或者破產風險比較大。因此,城市商業銀行應該從大銀行忽略了的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市場中,發現和培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且風險可控的中小企業,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并建立長遠良好的銀企關系。同時城市商業銀行還應該注意立足地方為社區居民提供金融服務。

(2)國有商業銀行出于規避風險的原因更愿意對國有企業融資,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很少出現倒閉這樣的問題,而且如果出現還款困難,由于是國有企業最后還有中央或地方的財政為這些企業的債權買單,因此國有商業銀行更愿意向國有企業進行融資。國有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在對中小企業進行放款時缺乏足夠的信息支持,缺乏深入了解作為目標企業的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和市場前景,在這樣的情形下國有商業銀行往往是采取不予貸款來規避風險。

(3)目前我國銀行市場結構的特點也決定了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選擇。從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狀況看,我國并不缺乏全國性的大銀行,不缺乏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缺的是為當地經濟服務的中小銀行和為當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務的社區銀行。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出于對風險的規避,在對中小企業和對某些社區包括農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務上面有著種種的顧慮。而城市商業銀行根基于城市信用社,貼近本地區,正可以彌補過去我國銀行業服務地方經濟服務社區居民方面的缺陷,從這個角度看,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就是前面所述的三個服務,特別是要重視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作用的中小企業的扶持。[3]

3.城市商業銀行市場定位于中小企業和城市居民的可行性分析

從國家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改進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推進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和各項金融產品提供也是當前銀行業改革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而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面存在著天然的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劣勢,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必然要求由某些中小銀行來提供,而這在我國目前由城市商業銀行來完成則是切實可行的。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本身資金小很難與大銀行爭奪大客戶,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可以說是大銀行留下的適合城市商業銀行這樣的小銀行生存的空間,因此城市商業銀行應該將資金的核心業務定位為服務中小企業。

三、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治理結構

城市商業銀行是由許多城市信用社合并組建的,當時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考慮,國家規定地方財政持股約在25%-30%左右,單個法人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個人不得超過2%,從而地方政府占有了絕對的控股地位。因此,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董事會和經營層高層管理人員的人選由地方政府決定或者受其影響,甚至于某些城市商業銀行董事長在過去是有地方政府官員兼任的。這樣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形同虛設,公司治理結構所體現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及監事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并不能體現出來。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急待完善。

1.改變城市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

通過股權結構的改善可以改變上述由于國有股獨大導致的公司治理問題,具體的就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包括民營資本和國外資本。戰略投資者的引入,由于一方面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直接關系到其股東權益,另一方面戰略投資者的持股期是比較長的,則必然更加關注所持股城市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這樣將會驅使他們對公司的經營進行監督,股東大會的作用就會不再虛設,董事會的成員也不再由政府壟斷,公司治理將得到改善。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的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見表1)。

表1 部分外資參股城市商業銀行情況表

資料來源:艾仁智.自組織理論與城市商業銀行發展[J].金融研究,2005,(6)。

2.完善董事會的建設和各項功能

一是要健全董事會成員的的產生辦法。建立健全董事的提名機制,使股東大會在董事的任免上起決定作用,董事會在銀行高級管理層的任免上起核心作用。改變過去董事和銀行高管的產生行政化的現象,將控股股東的權力限制在規范行使所有權的范圍內,使他們對銀行的決策和經營管理只能通過對重大事項的表決權和質詢權來體現,而不能直接干預銀行的正常經營或通過自己的特殊地位進行于己有利的關聯交易。二是要優化董事會的結構,主要是董事的結構要合理,特別是要有董事能夠代表中小股東的利益,使董事會在決策時充分考慮所有股東的利益,防止控股股東的自利行為。同時要保證一定數量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參與審計委員會和風險管理委員會將更能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保障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本身的發展。要引入國內和區域內相關金融、法律、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和銀行家作為銀行的外部獨立董事,增強董事會對重大事項的決策能力和對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督作用。[4]三是要建立健全董事會下設委員會的建設,分設提名和薪酬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和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使他們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分工協作,以實現對銀行的有效治理和科學管理。

3.發揮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層人員的監督作用

要做到監事會獨立于董事會和經理層人員履行義務,必須要求監事會成員只能由與銀行無任何利害關系的人擔任。同時要對監事的任職資格進行嚴格審定,由在金融、會計、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充當監事,由獨立董事擔任監事會的監事長。這樣可以全面提高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和效率,在充分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和銀行職工利益的同時,有效地監督銀行董事、董事長、行長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盡職情況,在他們損害銀行利益時糾正其行為,并對銀行的決策和經營管理進行監督。

4.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和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建設

一是要加強信息披露。這樣有利于外部的投資者、債權人和監管機構了解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經營業績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種外部監督將有利于治理結構的改善。二是加強內控制度的完善。建立合理的業務流程,體現職責分離和相互制約的內控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內部審計部門應該作為董事會下設的一個專業部門,以加強對銀行經營管理的審計力度,充分暴露銀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經營中的違規現象;加強內部制度的落實,主要是要落實對違規人員的處罰力度,追究相關當事人和領導的責任,在制度的執行上切實做到有章必依、違章必究。

四、城市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

城市商業銀行由于在資金規模、營業網點、資產質量和人力資源方面無法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競爭,因此應該立足于三個服務,同時還要積極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活動。創新的動力來自城市商業銀行的利潤動機,而創新的源泉來源自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城市商業銀行和大銀行相比有著對本地經濟、中小企業和社區的信息、文化優勢,這更是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服務創新的良好條件。關于城市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城市居民的金融產品創新

作為市民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創新應該體現在對社區居民開展各種形式的助學貸款、個人消費信貸、股票抵押貸款和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等金融產品。一是拓展個人消費信貸市場。要加強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考核與管理,有效擴大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份額;積極開發個人住房擔保貸款、個人保險單質押貸款、非指定住房按揭貸款等個人業務,積極與擔保公司合作,推進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二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有選擇、有重點地做精做細相關產品和業務。開辦各種銀行卡業務,使銀行卡可以一卡多用。開辦網上銀行業務,滿足社區居民通過網上銀行辦理公司、個人和基金理財等業務的需求。并開辦移動銀行業務和推出手機銀行業務。

2.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

一是信貸發放要做到五個限制和五個傾斜:限制中長期貸款,向短期貸款傾斜;限制房地產等過熱行業貸款,向新型和高技術工業企業傾斜;限制大型企業貸款,向中小及民營客戶傾斜;限制固定資產貸款,向流動資金貸款傾斜;限制少數大額客戶的信貸業務,向中小企業及個人業務客戶群傾斜。這五個原則首先就體現了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中小企業的銀行的特點。二是積極拓展中小企業客戶集群。在堅持傳統的信貸業務的同時,利用自身專業化人才優勢,提供包括理財咨詢、投融資規劃、財務分析等專家型金融服務,與中小企業客戶結成更緊密的合作關系;認真做好市場細分,面向中、高端客戶,推出客戶綜合理財新業務。[5]

3.城市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須注意的問題

一是產品創新必須與地方的實際相結合,產品的開發必須與當地的人文經濟情況相結合,比如在設計信用卡的服務時就得考慮有的地方中小企業習慣于現金交易的情況等。金融創新產品的定價還要根據地方經濟的實際情況進行定價,考慮當地經濟的發展程度與承受能力。二是要注意金融創新產品的營銷,在了解客戶需求的前提下通過營銷把產品推向市場。三是在軟硬件設施上也要加以創新。提高科技對業務開發、市場拓展的貢獻度,整合現有綜合業務網絡應用程序,建立全面規范、安全可靠、先進的綜合網絡核心業務平臺。

參考文獻:

[1] 唐雙寧.實現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科學發展[J].中國金融,2005,(13).

[2] 劉元等.城市商業銀行的戰略轉型與定位回歸[J].中國金融,2005,(21).

[3] 向力力.制度變遷:城市商業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分析[J].求索,2005,(10).

篇6

近年來,我國居民的個人可支配資產快速增長,居民金融需求多樣化和個人金融資產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廣大居民對個人理財的需求日漸強烈,個人理財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我國商業銀行辦理個人理財業務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目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十分迅速,個人理財產品也在不斷豐富,從單一產品發展到“組合套餐”;出現了“個人理財中心”、個人理財工作室、金融超市等機構,它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拓展個人金融服務、增加經營收益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個人理財業務也開始成為各家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焦點。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明顯滯后且差距很大。為了縮小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提高競爭實力,我們應深入研究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其發展滯后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分業經營的現狀制約了國內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

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的仍然是分業經營。作為構成金融市場的三大分市場,銀行、保險、證券都在為各自的客戶理財,3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客戶資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而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商業銀行所能提供給客戶的還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咨詢、投資方案的設計等初級層面上,與國外的既能讓客戶參與保險、證券、基金等市場投資,又能使這個客戶個人資產保值、增值,并以一種法律契約加以約束的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理財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就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目前商業銀行也只是在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產品,根本不可能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進行金融創新。

(二)各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缺乏特色,且品種較少

近年來,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依次成立了自己的個人理財中心或是金融超市。盡管名稱、形式上略有不同,但這些銀行網點都強調了“一站式”服務的概念,也就是讓市民來到銀行,所有的個人業務都可以集中辦理,不用再跑其他網點。然而,各家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業務仍然處在一個品種少、規模小、拘泥于傳統銀行業務的層面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有幾十種,但其中的多數產品都只是將傳統的金融業務稍稍改進,并沒有按市場細分設置服務內容,因此,各家銀行在產品種類、結構和服務功能上趨同。而國外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豐富多彩,包括銀行、投資管理、保險、借貸業務、個人信托、共同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并為客戶提供有關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障、捐款、個人稅務策劃等多方面的便利。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這種無差異性競爭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客戶和金融市場的需要,也難以促進商業個人理財業務的更快發展。

(三)缺乏專業化、高水平的理財從業人員

個人理財業務成功的關鍵是“專家顧問型”,即銀行理財人員與客戶間建立信任的關系。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專業理財師的匱乏已成為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由于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性業務,它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從業者除應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投資技能、豐富的理財經驗外,還應掌握房地產、 法律 、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公關能力。目前,國內銀行符合以上標準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具備國際職業資格的理財師更是極少。這與我國長期以來分業經營有關。現在,我國各商業銀行一般把從事個人理財業務的一線員工稱為客戶經理,這些客戶經理雖然都是篩選出來的,其綜合素質要高于營業網點的一般柜員,但離客戶和社會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劃師的距離相差還很遠。

(四)理財技術落后,功能不全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要以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發達的金融網絡為依托,尤其是個人理財等附加值比較高的中間業務,更需要一系列技術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國外商業銀行在技術創新基礎上支持新產品的開發,先進服務技術的應用使理財服務成本不斷降低,金融機構與目標客戶實現溝通的途徑和手段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而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技術支持正處于發展階段,我國金融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水平相對還比較低,相應的硬件設備比較落后、陳舊,在計算機聯網、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客戶識別不準確、辦理理財業務途徑少,滿足不了現代個人理財領域以客戶為中心,以綜合賬戶系統和理財規劃系統為介質的管理模式對個人理財的科技含量提出的要求。

(五)管理不規范,機構不健全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多把個人理財業務歸口在個人業務部,但個人理財作為一項新興業務品種,其內容幾乎涵蓋了銀行的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又分別由公司業務部、住房信貸等部門管理,各職能部門自成體系,對類似產品各自開發,這樣既造成成本增加又造成理財業務拓展不暢,品牌優勢和營銷優勢無法得以充分發揮。

二、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一)積極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

隨著金融業本身的發展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混業經營的推動力正在日益加強。客戶要求銀行提供一攬子保值增值服務,既包括理財方案,又包括理財操作。如果我國的商業銀行允許實行混業經營后,那么就可以融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于一體,為客戶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車和房屋等各種消費貸款,辦理保險、買賣股票、基金和債券等金融產品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個人理財業務將有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只能設計理財方案,但我們也能同時探索混業經營的方法,以期適應市場的需要。另外,銀行還可以和其他金融同業合作,把分業經營的影響減到最小。

(二)細分客戶市場,提供差異化理財服務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準確進行市場定位。比如,可以將服務對象分為3個層次:高端市場、中端市場及低端市場。根據選定的不同個人理財目標市場,向客戶推出一般服務或貴賓服務,分別提供不同的產品和優惠服務。這樣,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效滿足特定目標客戶的特殊金融服務需求,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銀行效益的最大化。國內商業銀行在服務好優質客戶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中低層次的客戶,他們雖然對銀行的貢獻度不及前者,但其數量眾多,集合效益明顯。又由于在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階段中,客戶對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的需求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可通過建立客戶檔案,對客戶的價值貢獻度和承受風險的能力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客戶市場的細分,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提供差異化的理財服務。

(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理財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影響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加強專業理財師隊伍建設,提高理財人員的綜合素質,應作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專業理財師隊伍建設應重點從以下3個方面逐步推進:

1、加強對現有客戶經理的培訓。培訓課程應根據復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來安排,可借鑒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課程體系的設置,主要開設投資工具運用和理財規劃兩大類課程,同時還要適當學習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心理學等知識,通過培訓使我們的客戶經理變成既有金融專業知識、理財知識,又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通才”。培訓要形成制度,定期進行,以不斷更新客戶經理的知識,更好地適應個人理財的需要。

2、建立我國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制度。按照國際慣例,做理財專家需先取證,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職業道德規范和繼續教育體系,以規范個人理財師的職業道德、執業行為,提高其專業理財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財專家。

3、要建立完善的考評制度,推進理財專業人才的優化進程。商業銀行可實行業績考評制和等級管理,以此調動每位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大家的潛能,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改善理財技術條件

為了更好地拓展商業銀行的業務,特別是個人理財業務,我們必須加快金融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打造個人理財服務的技術平臺,提升服務質量。

建設重點放在以下3方面:一是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我國銀行業既要發展銀行內部網絡,又要加快全國性金融網絡的建設,協調各銀行之間沖突,還應積極建立國際間金融互聯網;二是加快金融電子化系統的集成。金融電子化系統集成,是指金融企業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把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及其相關的業務操作、處理、管理、控制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系統,使金融企業能籍此靈活地適應市場需求,實施企業的發展戰略,形成經營管理上的優勢;三是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借助這個系統,銀行可有效地管理已有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特別是對客戶信息進行有效加工,以便進一步將經營模式轉變為客戶主導型,通過個性化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

(五)加大理財意識和理財市場的培養

首先,要加強對居民理財意識的教育。在國外,從小就灌輸理財觀念,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且這種理財教育貫穿人的一生。現在,國內這種教育太少了,很多百姓理財觀念尚存在一些誤區,我們要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意識,讓百姓走出傳統理財的誤區。

其次,要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由于競爭激烈,商業銀行設計好產品以后,一定要借助有影響的媒體擴大宣傳的力度和廣度,讓更多的客戶了解它。

第三,要設計符合中低客戶需要的產品,開發中低客戶市場。當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上是針對高端客戶而言的,準入的門檻較高,讓那些有理財愿望的中低客戶只能望而止步。對銀行來說,抓住高端客戶非常關鍵,但根據我國的實際,中低客戶屬絕大多數,該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潛在市場,為實現銀行的長期利潤,銀行不應忽視它。

篇7

一、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的現狀和特點

(一)機構數量多,民間融資規模大

截至2008年9月,在鄂爾多斯工商局注冊的投資公司305戶,注冊資本145.7億元:擔保公司168戶,注冊資本134億元:委托寄賣商行54戶,注冊資本0.13億元:典當企業15家,注冊資本2.3億元。上述機構總計542家,注冊資金161.53億元。此外,批準成立小額貸款公司44家,其中有6家開始運營。據有關部門和部分居民反映,實際上從事民間借貸活動,但沒有正式辦理工商注冊手續的地下中介組織、機構、中介人數量無法統計。據鄂爾多斯商務局走訪估算,專門從事民間借貸的中介人約1500戶。2008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總量410億元,比2007年增長52.99%,占同期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總額的71.65%,比2007年占比提高18.4個百分點。據我們初步調查估算,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資金運作的總量大約在300-500億元左右,說明民間融資已成為該地區多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民間融資參與主體多元化,借貸用途多樣化

首先,民間融資參與主體多元化。據人民銀行鄂爾多斯中心支行下發的400份面向居民的民間借貸情況調查問卷顯示,195人在2007年曾經與典當行、投資公司、其他民間組織或個人發生過借款行為,占被調查人數的48,75%,可見民間借貸在居民生活中的深入程度,此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民間融資的依賴不斷增強,其次,資金用途從消費型向消費型與投資型并重轉變,調查問卷表明目前民間借貸資金的投向已由原來解決上學、婚喪嫁娶、看病等消費性資金需求為主,轉為經商辦企業等生產經營性資金需求與消費性資金需求并重,民間融資機構貸出資金主要投向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煤炭企業、高載能企業、路橋工程的流動資金周轉,以及汽車經銷商、個體工商戶如服裝、百貨、電腦經銷商、餐飲業主短期資金周轉。抽樣調查顯示,在農牧民借貸資金中,絕大多數依賴民間借貸,來自銀行、信用社的貸款僅占33.3%、向銀行、信用社借款的農產僅占26.9%。

(三)利率高、期限靈活、手續簡便

據典型調查,融資機構吸收存款的利率為月息15‰至2‰,存款期限最短的1個月,最長1年。發放貸款的利率視不同期限、不同額度而變化,一般為月息30‰-35‰。如果期限在半年以上1年以下,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利率最低可降到25‰。在資金需求旺季,利率高達35‰-45‰,甚至達到50‰。民間融資的手續比較簡便快捷,一般采取簡單的書面協定,部分交易甚至為口頭協定,部分大額交易需要采用擔保和財產抵押,貸款額一般占抵押物的50%-70%,對中小企業有較大的吸引力。

(四)風險比較低

由于鄂爾多斯市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違約率低,糾紛少,風險比較低。總體判斷,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在可控范圍內。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公安、工商等部門共查處這類案件9起(公安7起、工商2起)。從鄂爾多斯人民法院了解到,2008年1-9月份,民間融資方面的案件僅8件,占全院立案案件總量的不到1%。

(五)鄂爾多斯民間融資趨于理性

無論是自發進行的民間融資還是依托中介機構、中介入進行的民間融資,都表現出依據經濟景氣程度調整的特點。據調查,近期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和國內經濟增速趨緩,鄂爾多斯地區民間融資呈收縮態勢。2008年9月,鄂爾多斯市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長38.3%,增幅同比提高30.2個百分點,表明一部分民間借貸資金退出地下民間融資市場,回歸正規金融體系。

二、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的主要作用

鄂爾多斯市活躍的民間融資活動在緩解正規金融體系信貸資金壓力、分散金融風險、拓寬社會融資渠道、優化經濟結構、緩解就業壓力、支持鄂爾多斯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民間借貸就沒有鄂爾多斯市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就沒有所謂的“鄂爾多斯現象”。

(一)有利于該地區資金配置效率的提高

民間融資的存在彌補了正規金融機構的不足,促進了該地區融資市場化。民間融資完全按照市場化原則對資金進行定價,并以此使資金流向效率更高的部門、行業及企業,提高了該地區儲蓄一投資的轉化效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供需矛盾。據了解,過去鄂爾多斯地區企業因資金短缺而停產、半停產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因資金缺乏停產、停業的現象大幅度減少。其中,民間融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民間借貸成了銀行資金供給的重要補充,大大緩減銀行放貸的壓力,并起到了支持創業投資的作用。

(二)民間融資有力推進了非公經濟的快速增長

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非公有制經濟的規模擴張、實力增強對于促進鄂爾多斯市整體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揮著顯著作用。在該地區民營經濟主體中,僅有15.9%的中小企業能獲得正規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其余資金需依靠企業自有資金和民間融資來解決。民間借貸手續簡便,投向靈活,能更好解決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融資難問題,近幾年對鄂爾多斯市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起到很大作用。

(三)支持產業升級和加快城市化進程

民間借貸資金對鄂爾多斯市的房地產發展和煤礦技改起到重要的資金支持作用。粗略估算,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50%的資金流向煤炭開采行業,從2005年開始,鄂爾多斯市全面推開了地方煤礦整合技改3年攻堅戰,煤礦數量從552家壓縮到現在的200多家,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00多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來源于民間借貸。

(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企業孵化器的作用

在鄂爾多斯地區,相當數量的企業是以類似私募的方式籌集資金并創立的。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正是活躍的民間融資滿足了其資金需求。鄂爾多斯民間融資承接了大部分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在成長之初的融資風險,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孵化器作用。

(五)民間融資促進了民間財富的積累和就業狀況的改善

民間融資的發展,扭轉了長期以來居民投資渠道單一,高度依賴于銀行儲蓄的局面,居民投資出現了多樣化選擇。民間融資增加了居民的投資渠道,增加了其財產性收入,為當地居民收入增長做出了直接貢獻,加速了民間財富積累的速度。民間融資通過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部分創業者創業,間接地支持了本地區的勞動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

(六)民間借貸市場間接推動了銀行業經營能力的提升

鄂爾多斯民間融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正規金融體系形成了壓力,為爭取居民閑置資金和企業流動資金融入正規金融市場體系,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不斷創新適應市場需要的金融產品,完善信貸制度,優化貸款流程,提高信貸管理效率,以適應企業需求和經濟形勢的變化。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有利于促動銀行業致力于提升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三、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形成一定規模的背景因素分析

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投資活躍,存在著一定的現實需求和客觀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民間資本的聚集和強烈的投資意識造就了民間融資的繁榮

隨著鄂爾多斯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個人收入有了顯著提高,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加速轉變,2007年全市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2008年達到1.45萬美元,排名全國第4;人均財政收入以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居自治區前列,地方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28位。城鄉一體化進程迅速推進,城市化率達到65%。投資環境和投資領域的不斷改善和拓寬,使城鎮居民的投資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居民在沒有較好的投資項目選擇的情況下,受高利率的驅使,將資金投入民間融資組織。在鄂爾多斯,一些較早從事個體經營和創辦企業而先富起來的居民,已經積累了相當規模的資金,社會巨富越來越多,在2007年胡潤中國百富榜中,內蒙古上榜11人,其中8人為鄂爾多斯市人。他們在資金積累后,使大額資金游離于經濟實體之外進人民間市場,成為巨額的食利階層。這些資金為民間融資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

(二)廣泛的金融需求與信貸決策制度缺陷促進了民間融資擴張

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間剩余資本的膨脹產生了巨大金融需求,然而當地的金融體系并不發達。目前,鄂爾多斯還沒有外資銀行分支機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除了股份制銀行和農信社、城市商業銀行外再也找不到其他正規的融資渠道,并且銀行貸款手續繁雜、審批時間長、擔保條件高,一般的民營企業或個人根本難以得到正規金融貸款。加之,旗縣金融機構布局的不合理,信貸供給在縣域經濟發展中萎縮,在產業配置中畸形,在區域配置中失衡。銀行業與企業所有制結構不匹配,大量民營中小企業沒有相應的民營銀行為之服務,不得不支付高于銀行2-3倍的利息從民間融資。

專業化的小額信貸組織貸款供給缺位,加劇了民營企業及農牧戶對民間借貸的依賴程度。在小額信貸市場上,農村信用社是提供金融服務的主要機構,但從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來看,由于存在政策體制等制度約束,以及網點布局、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提供小額信貸服務還沒有充足的能力。內蒙古融豐小額信貸有限公司是鄂爾多斯試點成立的具有專業化性質的小額信貸組織,在兩年的運營中,注冊資本金已由5000萬元擴展到1億元。融豐小額貸款公司的成立,極大地支持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但這樣專業化的小額信貸組織由于機構以及資金規模的現實缺位,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資金需要。

(三)迅速發展的產業需求

近3年鄂爾多斯房地產業以年均2-3倍的增長速度迅速發展,截至2008年6月末,鄂爾多斯房地產企業達到283家,施工面積達到771.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房地產開發投資60.3億元,同比增長101.8%。據調查,其投資資金來源的70%左右來自于民間借貸。由于房地產有可觀的利潤空間,因此,大部分企業及居民將閑置資金投資到房地產行業。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房地產的市場前景遠大,但流動資金不足,房地產商為了擴大規模,通過民間融資來進行生產。

在這個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宏觀經濟波動的直接反映是煤炭、電力、房地產價格的巨幅變動。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帶動利潤的直線上升,這也是直接吸引大量民間資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煤炭價格進入又一輪的上漲期,據調查,鄂爾多斯煤炭坑口價格由2003年的50元/噸,上漲到2008年的350元/噸,漲幅達到600%。據相關人士測算,一般中小煤礦噸煤成本僅在50元80元之間,而利潤率達到6倍,如此高的利潤使民間資金迅速進入煤炭等行業。持續數年的煤價井噴使鄂爾多斯經濟步入繁榮階段,大量的財富在民間聚集,形成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支撐。

(四)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發展催生了民間金融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放開了市場,放寬非公有制經濟準入范圍,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鄂爾多斯市統計局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7年底鄂爾多斯市個體工商戶為9.26萬戶,私營企業為7164家,分別比2000年增長184%和300.9%。2008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0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2%。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必然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民間信貸機制為其提供資金服務,民間融資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直接融資方式,逐漸成為支撐其發展的重要力量。

(五)民間融資的優勢對資金供需雙方、民間融資機構及中介人都有吸引力

首先,民間融資利率對資金供給者具有吸引力。目前,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1年期的利率為3.6%,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存款的實際利率有時為負利率,民間借貸利率月息一般超出銀行存款利率的4-6倍,對普通居民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民間借貸手續簡便,效率高,適應了市場瞬息萬變的要求,對資金需求者具有吸引力。一些私營企業、商貿企業、各種小商品經營專業戶,在經營過程中對資金短期周轉需求較為強烈,而正常情況下從銀行取得貸款較慢,因此轉向民間融資,可以說,快捷的資金獲取方式彌補了借款高利率所帶來的高成本。再次,民間融資供需兩旺的局面、豐厚的利潤吸引典當行等機構和民間融資中介人參與其中,成為民間融資市場的組織者。

四、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民間借貸投資不屬于正規金融本制范圍,游離于國家有關機關批準設

立的金融機構之外,尤其是可能涉嫌違戰吸納投資人資金的,會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引發安全隱患。概括來看,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存在以下問題:

(一)依托中介進行的民間融資是否合法難以定性

依托中介進行的民間融資在總量中占比較大。這部分民間融資在法律上定性較難。鄂爾多斯的這種民間融資行為是否為非法集資,抑或是否屬于地下錢莊很難界定。如要認定合法,又有向公眾吸收存款的嫌疑。如要認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存在兩個難點:一是是否針對不特定公眾。鄂爾多斯民間融資主要是親戚朋友之間進行,每個資金融出者、融入者都有特定的交易對象范圍,市場半徑有限。二是是否為借貸關系,在調查中,大部分資金融出者認為自己進行投資,而不是借貸。此外,盡管國務院已明確由銀監會負責對非法集資的認定、查處和取締及相關的組織協調工作,但對于社會集資如何審批、審批標準以及對非法集資的認定的依據等問題,尚沒有從法律層面加以解決。與此相聯系,對于地下錢莊的認定也缺乏可操作的標準。

(二)行業投資相對集中,潛在風險較大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9月末,鄂爾多斯房地產企業達到283家,施工面積達到10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7.7%,房地產開發投資125.8億元,同比增長90.6%。據調查,其投資資金來源的50%左右來自于民間借貸。近年,鄂爾多斯地區房價持續上漲,去年6月末商品住宅均價已達到3260元/m2米,比呼和浩特市高近300元/m2。房地產業是較為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在經濟下滑期存在較大風險。在波動的經濟周期中,資金鏈一旦斷裂,極有可能出現連鎖反應,波及地區金融秩序的穩定。

(三)監管缺失

目前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機構處于監管失控的狀態,由多個部門登記管理,且這些部門僅履行市場準入管理,業務合規性監管的力度和深度不足。管理體制沒有理順,機構審批后,相關單位監管跟不上,致使有些機構超范圍經營。如商務部門承擔對典當行的監管職責,因典當行屬特殊行業,其設立還需得到公安部門的批準:投資公司只需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其業務運營沒有管理部門;擔保公司由經濟管理委員會管理,委托寄賣行屬特種行業設立需經公安部門的批準后到工商局注冊登記,也缺乏真正的管理部門。民間融資加重了貨幣管理監管部門維護穩定的壓力,民間融資大多具有自發性和隱蔽性,缺乏合法的組織管理機構,其經營活動和收益游離于國家的監督管理之外,因而很容易引發債務糾紛,也極易形成非法集資,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貨幣管理監管部門承擔著維護金融穩定的重任,民間融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必然影響和牽動正規金融的發展。最終將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從而加重貨幣管理監管部門維護金融穩定的壓力。

(四)稅收流失

首先,目前稅務部門對從事民間融資的機構主要采取定額征收的管理辦法進行征收,按照這種辦法稅務機關只能收繳已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公司的稅款。對一些雖然從事民間融資但未在工商部門注冊的機構、個人則無法征收,造成稅收流失。其次,一些機構在許可經營范圍之外從事民間融資活動,其借貸行為具有隱蔽性,形成實質上的偷稅。再次,稅務機關難以根據民間融資的業務量準確核定稅額。

五、引導和規范鄂爾多斯市民間融資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嚴格監督管理,推動民間借貸正規化運作

要高度重視民間資本的安全運作問題,運用法律手段治理和規范民間借貸市場,嚴格民間借貸業務注冊登記,嚴格監督管理,嚴格業務程序,推動民間借貸正規化運作。要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取締未經相關監管部門批準,非法設立典當行等金融機構或非法從事金融業務活動,切實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

學習借鑒發達地區規范民間資本的成功經驗,變“地下操作”為“地上經營”,變“零散運作”為“規模經營”,變“自然人之間借貸”為“自然人與法人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借貸”,切實提高民間資本的組織化、法制化程度。堅持誰批準、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對典當、擔保、投資公司、委托寄賣行等非金融機構實行嚴格監督。明確典當行,投資公司、委托寄賣行的主管部門,并由其負責監督上述機構的業務,并承擔相應責任。

建立對民間借貸的實時監控,開展風險監測分析,及時準確掌握全市民間借貸的基本情況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對可能涉及民間借貸的機構或個人進行更細致的調查和風險排查,切實防范民間借貸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

(二)加快培育中小金融機構,為民間資本提供投資渠道

一是對符合基本條件申報小額貸款公司的,給予快速審批,擴大小額貸款的數量。有關部門要在監管上給予技術幫助和人力支持,加強對小額貸款的培訓和指導,促進全市小額貸款公司規范健康發展。貸款公司的股東有特定人數限制,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僅限于股東自有資金。運作較為規范的貸款公司,可向一家金融機構申請批發資金,但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二是大力發展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允許其做貸款業務及各類投資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和證券投資,可向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特定群體募集一定金額以上(如50萬元以上)的基金。三是引導民間資本組建商業性擔保機構,通過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擔保業務,實現資本的增值。

(三)改組改造非金融機構,加快民營銀行建設步伐

合理引導民間資金轉化為資本,組建民營銀行。這里所說的民營銀行,指的是由私人資本出資、控股、經營的銀行,既包括銀監委批準試點的村鎮銀行,也包括在城鎮設立為社區微小企業、個體工商戶服務的社區銀行。對民營銀行的設立可以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取消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設立必須有一家法人銀行成為出資人的這一硬性規定,防范民營銀行的風險可以從提高注冊資本金,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著手。要在民營銀行先進行存款保險試點,銀行都實行存款保險制度后,對民營銀行要提高存款保險額度(如對等額的存款,大型銀行繳存一份保險,民營銀行可繳存兩份保險),切實保證存款人的利益。民營銀行可利用其特殊的經營模式(大量客戶經理利用本身的人際關系和親和力隨時掌握客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誠信度),符合個私經濟分散、跨越行業多、經營變化快等經營特點,較容易克服信息不對稱導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風險的問題,來補充大中型銀行服務不足和空白。對民營銀行要建立有效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嚴格的監管條例或辦法,讓符合條件的銀行進來,使經營不善的倒閉或者被兼并,這樣才能使民營銀行健康發展,例如制定嚴格的出資人和高層經營管理人員資信標準,設立檔案并定期審查,防止資信不良、有劣跡和黑社會背景的人員進入銀行業;嚴格審查和禁止股東的過多分紅和抽逃資本金情況,防止因銀行股東的利益沖動而引致銀行短期行為:設置資本金分類標準,限制地方性銀行的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范圍等等。

(四)盡快批準鄂爾多斯市成為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加快鄂爾多斯市的金融改革和發展,通過金融的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的更快發展和金融穩定,全面系統解決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在鄂爾多斯市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審批程序,使更多的金融機構來鄂爾多斯市設立分支機構,幫助鄂爾多斯市擴大金融總量。協調各金融機構總行,加大對鄂爾多斯市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鄂爾多斯市的資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