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基礎教學范文
時間:2023-06-25 17:06: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流行歌曲基礎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流行音樂 音樂教材 表演人才
流行音樂教育至今已有十多年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對音樂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遵循時代需要培養(yǎng)音樂人才,是流行音樂教育的基本方向。流行音樂有別于傳統音樂,這種“特殊性”需要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是特殊的,需要更新理念。所以流行音樂教育的關鍵,就在于尊重教育的邏輯、教育的體系標準,尋求和開展學科建設,又要使教育符合流行音樂實踐的俗約概念,尊重流行音樂的文化旨趣和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對流行音樂教育中最為普及的流行音樂演唱,教學如何發(fā)展學生個性風格,培養(yǎng)學生演唱、表演創(chuàng)作為一體的教學模式與理念創(chuàng)新的研究尤為重要。積極主動地進入當代音樂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培養(yǎng)適應時展、文化、志趣的流行音樂演唱、表演與創(chuàng)作為一體的綜合型人才,啟迪學生的智慧最終完善人格的塑造,是我們高校流行音樂教育體系的靈魂。
一、流行音樂教學的目的
自古以來,類似今天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文化藝術,歷代都是最為活躍、變數最大的文化藝術形式。其歷來的從業(yè)人員也是一支不可以忽視的音樂生力軍。無論是在過去的歷史中,還是今天的現實中,流行歌曲都具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和需求市場。今天,我們更加感到這種音樂形式所帶來的藝術魅力。她給人們帶來了生活的激情,豐富了社會的文化、文娛生活。許多流行歌曲、通俗音樂作品已經家喻戶曉,廣為傳唱。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缺少對于流行歌曲演唱歌手是怎么誕生的了解,缺少對于流行歌曲藝術特性等諸多方面的認識,對于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也比較陌生。而旨在培養(yǎng)音樂表演人才、音樂教師的高等藝術院校,對于這樣一種發(fā)展勢頭強勁,藝術魅力深刻的音樂藝術形式,則不應該不加以關注。我國的高校專業(yè)音樂教育,應該不失時機地了解、研究這種藝術形式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藝術價值以及屬于它自己的美學范疇。高校不僅應該系統的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而且還應該能夠引領這門藝術形式的發(fā)展潮流。我們要逐漸建立起流行音樂的專業(yè)教學實踐體系和理論研究機制。
二、流行音樂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
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當然首先應該是為社會輸送流行歌曲演唱的歌手,締造人們喜愛的流行歌曲演唱歌手。這樣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文化、藝術團體以及其他演出團體培養(yǎng)實際的表演人才。為了這樣教學目的的達成,也許最為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技術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但是,把流行歌曲作為音樂藝術院校一個獨立的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自然應該具備系統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具備相應的基礎文化知識。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學習到系統的、成體系的音樂文化知識、演唱技能和其他修養(yǎng)、文化課程。一直以來,也許由于演唱藝術的專業(yè)性太強,傳統的聲樂等技術教學,過分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長期存在著重視聲音、技術而輕視文化、音樂理論水平修為的痼疾。如果在通俗流行歌手的專業(yè)教育初始階段就不抓緊文化知識體系的建設,可能今后在“重技輕文”方面的傾向會更為嚴重。
因此,我們有必要強調技術訓練之外,音樂理論知識和文化修為的重要性。甚至,我們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發(fā)聲方法、聲樂技巧和講解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及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情感表現之外,還應該關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文化、如何追求高品位的人生境界等等問題。我以為,歌唱藝術的教育不僅是一種藝術教育,更是一種綜合文化的教育,通俗流行歌曲演唱的專業(yè)教育不僅有著較強的技術、藝術的專業(yè)性,也有較強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在歌曲演唱的聲音技巧與文化內涵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這門新興的教育事業(yè)才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而且,也能夠為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的再一個培養(yǎng)目標,那就是為高校培養(yǎng)這方面的教學人才做鋪墊工作以及為通俗流行歌曲理論方面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打基礎。甚至,后敘的兩個目標也應該納入其教學體系之中。
三、流行音樂教材的選用
專業(yè)教育必須要具備相對統一的教材和參考書目,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也不例外。教育必須規(guī)范,必須有法可依,有章可查。任何規(guī)范、系統、體系的教育機制,必須具備統一的教材,并根據不同的修學年限和不同的階段層次使用不同的教材。
篇2
一、課程開設方式
藏族藝術班聲樂課程的開設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設課。通過問卷調查和與學生座談了解到:這個藝術班的生源來自于內地中學,小學階段是在度過。小學階段、中學階段所接受到的聲樂教育僅僅是唱歌課,教師有時放光盤讓學生自己跟光盤學唱,有時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歌曲部分是全國中學材中的,少數是流行歌曲,還有部分是內地流行歌曲。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均未接受過正規(guī)聲樂訓練。所以聲樂教學應從零開始。 應該說,這些學生不僅對聲樂一無所知,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選擇了藝術道路,所以談不上具備音樂基礎。針對這樣的情況,聲樂課首先開設了兩年必修,剩下的三年采取主修、輔修并進。目的在于通過兩年的必修課程讓學生基本了解聲樂課程、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基本的聲樂理論等等。在后三年的專業(yè)訓練中提高演唱技能和表現作品的能力。
二、必修課分為四個模塊進行教學
為了讓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藏族學生充分了解聲樂課,我們把教學內容分成四個模塊――聲樂理論、發(fā)聲練習、作品訓練、聲樂教育家教學和歌唱家演唱觀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聲樂理論
通過聲樂理論教學,讓學生了解簡單的聲樂理論,如共鳴腔體、呼吸管道、呼吸原理、高位置、深氣息等等。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聲樂觀念。
(二)發(fā)聲練習
由于藏族學生從小受到的藝術熏陶是藏族特色的,是典型的民族調式,這與我國長期以來采用西方的音樂教育模式不同,內地音樂教育主要是十二平均律體系,而藏族學生是中國民族調式的感覺。所以,聲樂教師在給學生選擇發(fā)聲練習曲時,首先需采用藏族簡單旋律進行,或者采用藏語音中的聲母進行發(fā)聲練習,其次才是采用給內地聲樂學生訓練時的練習曲,否則只能事倍功半。通過發(fā)聲練習可讓學生初步體驗聲樂技術。
(三)作品訓練
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最終是為表現作品內容服務的,所以,在必修階段選擇簡單的聲樂作品進行技術和作品表現的訓練。在作品選擇上,也存在和發(fā)聲練習類似的問題。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藏族學生演唱本民族的作品得心應手,流行歌曲更是喜歡而拿手,但演唱教材上的作品和其他民族的作品就好像跑調一樣,很難唱準,教學效果不好。這都是因為少數民族學生生存的地域、文化背景等都與內地有所不同。所以,教師最好從藏族歌曲切入,逐步擴展到教材上的創(chuàng)作歌曲等其他類型的作品,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一般來說音樂教育專業(yè)是不開設的,但這個班的情況是:學生最喜歡流行歌曲(不論是藏族的還是漢族的)。而且大部分學生只會唱流行歌曲,因此教師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作品選擇,大膽選用好的流行歌曲進聲樂課堂。如:歌頌建造青藏鐵路英雄們的《天路》;優(yōu)秀的藏族流行歌曲《在那東山頂上》、《媽媽的酥油燈》等等。這些作品既能很好地進行思想教育,又能在聲樂觀念上引導學生。這幾首作品均為流行歌手演唱并流傳開來的,但并不是只能用流行方法演唱。大家都知道《天路》被流行歌手韓紅唱紅了大江南北,但最早《天路》是由藏族民族歌手巴桑演唱的,網絡上就有她的民族演唱版本,而且在第十三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藏族歌手澤旺多吉又一次采用民族唱法演繹,并獲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些都充分說明并告訴了學生:一首作品的演唱,只要作品的風格允許,就即可以用流行方法演繹,也可以用民族唱法或美聲唱法演繹。而樹立這樣的聲樂觀念對學習聲樂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通過藏族民族歌曲、流行歌曲、內地流行歌曲的教學,逐步引導學生接受并學習其他類型的作品和演唱方式,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作品選擇上,這個班的學生還存在這樣的問題:由于未曾接受過多少音樂教育,學生大多只愿意唱流行歌曲,包括內地和的流行歌曲,其他類型幾乎不愿意接觸,包括藏族傳統的山歌、牧歌、酒歌等歌曲。通過兩年的教學觀察。我們發(fā)現學生在課下能唱出頗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山歌、牧歌,但死活不肯當眾演唱,推說不會,但后來了解到是學生羞于演唱藏族的傳統歌曲,認為那是老土,不時髦。這種不愿意演唱本民族音樂的觀念是聲樂教師必須著力解決的。我國音樂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一位美國學者貝內特?雷默曾經提到:“西方音樂在流行的層面和在古典的層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國的傳統音樂面臨著不受重視乃至滅亡的危險。”中央音樂學院西洋聲樂專業(yè)吳霜畢業(yè)后到美國求學,在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她的美國聲樂教授、黑人歌唱家卡?威廉斯對她說:“一個歌手唱的最好的歌應該是他自己的歌,對你來說,你自己的歌是中國歌。”對于藏族學生來說,首先應唱好藏族歌,然后才是其他各種類型、各個民族的歌曲。通過長時間的綜合教育,學生們基本轉變了觀念,變得樂于演唱家鄉(xiāng)的歌,作為老師,我們能感受到學生對于傳承本民族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責任感。
綜上,在作品選擇上,從藏族流行歌曲和內地流行歌曲人手,逐漸加入一定量的藏族民歌和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
(四)觀摩聲樂教育家教學和歌唱家演唱
這個模塊的教學主要是開闊學生的聲樂視野。觀摩聲樂教育家的教學講座和歌唱家的現場版演唱,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比如,學生平時聽到的大多是錄音棚制作出來的光盤,是加工處理過的人聲,真正的現場聲音效果沒有那么宏大。通過現場演唱版光盤等資料的欣賞,學生能夠很好地感受到現場演唱的真實效果,而不再不考慮自身聲音條件地追求宏大的聲音效果。
觀摩各種類型的聲樂形式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唱歌更多的是表達人物情感,而不是唱聲音;通過我國各地區(qū)、各民族民歌的欣賞,學生發(fā)現了原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特點。
三、后三年采用聲樂主修和輔修的方式。教學方式上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內地高招音樂班一般都是采用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發(fā)聲練習、作品訓練。但藏族學生不能采用這樣統一的模式。在聲樂教學中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學生前兩年已經接受了聲樂基本教育,嗓音相對剛入學時也有了一些進步,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一樣。有些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嗓音初步被開發(fā)了一些,能夠放開聲音唱歌了;有些還不能大聲完整歌唱;有些學生比較適合唱流行歌曲;有些學生更適合唱藏族民歌;有些則更適合傳統的聲樂學習模式等。所以教師必須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我們把學生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聲音尚未很好地開發(fā)出來,還不能放出聲音歌唱者
這樣的學生首先要繼續(xù)通過他喜歡演唱的歌曲,適當加 入一些技術,慢慢調整出他自身的聲音,培養(yǎng)歌唱的自信心,逐步使聲樂學習深入。
(二)聲音條件不具有藏族特色,但音樂素養(yǎng)較高,理解力也較強
經過前兩年的聲樂學習,有一些藏族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十二平均律的音樂作品能較好地表現出來,本身聲音條件又不具有藏族特色,學院派聲樂教學模式也能較好接受。針對這樣的學生,可以采用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直接解決演唱的基本方法。練聲曲可以采用學院派通常使用的母音練習曲目,由簡單到復雜;作品可以直接選用音域不寬、不具典型風格的創(chuàng)作歌曲。待方法鞏固后,再演唱風格性強的作品。
(三)只喜歡演唱流行歌曲者
允許學生繼續(xù)唱流行歌曲,但從主要技術如氣息的運用方面進行調整,提高其演唱質量,使學生感受到技術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從觀念上進行引導。如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手韓紅,她的聲樂老師就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聲樂教育家鄒文琴。韓紅曾說過,老師都是那樣教氣息的運用、歌唱方法等,作為流行歌手,就要自己把方法很好地應用到流行歌曲的演唱中。通過持續(xù)訓練,等到學生技術能力有所增強,隨著觀念逐步改善,便可以擴展作品類型,逐步加入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作品。
(四)嗓音條件具備藏族特色,適合演唱藏族歌曲的
篇3
流行歌曲在音樂教育的用途
音樂是一種藝術,蘊含豐厚的文化在內,社會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進一步帶動了工業(yè)文化的進步,人們對音樂的要求也不斷變化著。以前人們偏愛西洋音樂的高雅脫俗,但那已是十九世紀,離我們太遠;民歌是音樂文化的積淀,雖然經典,現實生活中卻也逐漸消失。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各方面的壓力巨大,高中生對那些高雅的、藝術性強的音樂認識不夠,難以理解。而流行音樂歌詞淺顯易懂,貼近生活,便于掌握,有些流行歌曲就是現實生活的原形,如《一封家書》,在歌詞上的創(chuàng)作方法采用的是書信體,容易被大眾接受。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鑒賞能力除歌詞外,流行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人聲、音箱等因素共同產生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挖掘人的表現能力,是另一種音樂美學。沉溺在流行音樂中,人們的身體是活躍的,精神呈”本我“狀態(tài),身心都能得到極度放松。而在欣賞音樂時,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能凈化心靈,緩解緊張和勞累,心跳和節(jié)奏融為一體,不僅緩和了情緒,還能擴大學習音樂的空間,有利于提升音樂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這種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了都具有很高的音樂美學價值。例如《朋友》這首歌,不僅易學易唱,還能讓學生們從中領會到友誼的可貴,加深他們之間的團結。而陶喆的《Susan說》借用了傳統戲劇《蘇三起解》中一小段,可以經此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增加他們的素養(yǎng)。
接觸多元音樂,拓寬文化視野在21世紀這個多元化時代,音樂教育也應該更新換代,建立多元音樂的理念。學校音樂教育已有部分把流行音樂引入到課堂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對音樂的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而音樂教育者應對流行歌曲的形成原因和發(fā)展歷史作總結,對每一種音樂形式的產生及其文化背景都進行論述,這樣學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音樂的價值和期間的差異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國文化學習去接觸全世界的音樂。流行歌曲在放松身心的作用下,還要承擔一些責任,讓高中生在認識了解音樂文化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表別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鑒賞層次。
篇4
廣西合浦縣西場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536100
【摘要】恰當地利用流行歌曲中的優(yōu)秀作品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教育,既可以補充教材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使流行歌曲為音樂教學起到應有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 流行歌曲 課堂 音樂審美情趣
當今的流行音樂已經和古典音樂、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一起共同形成了音樂教育領域中的三大板塊。流行音樂沖擊著中學音樂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我們不能忽視一種現象:在音樂課中,學生對教材的內容不感興趣,他們在課余時間哼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在校園文藝匯演中演唱流行歌曲的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針對廣大學生熱衷于流行歌曲的行為,正面引導要比回避不談或強行制止效果好得多。擺準流行歌曲在普通音樂教育中的地位,讓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是音樂教育多元化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將流行歌曲引進中學音樂課堂呢?我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1.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擇"優(yōu)"進課堂,以補充教材的不足
【案例】在八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教學中,我利用大家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引課。當教室里傳出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時,學生非常激動,他們跟著哼唱,思緒隨著歌聲立刻被帶到那遙遠的青藏高原,從而很自然地引出新課《走進西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后面的新歌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在第二課時《天籟之音》的教學中,在欣賞藏族民歌《阿瑪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之后,有位學生提出:"老師,上了這兩節(jié)音樂課之后,我仿佛覺得自己都成為藏族同胞了,能不能讓我們也來唱一唱韓紅的《家鄉(xiāng)》?"我欣然答應。學生們僅僅聽了兩次,就能完整地演唱歌曲《家鄉(xiāng)》,輕松自然的聲音和投入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動。
以上案例體現了流行歌曲進課堂的一種形式,即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將一些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引進課堂讓學生學唱或欣賞,既可以補充教材內容的缺乏,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2.變"堵"為"疏",適時引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情趣
流行歌曲已進入大眾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以不可抗拒的原因沖擊學校的音樂教育。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既然無法阻止這種沖擊,倒不如轉變觀念,變"堵"為"疏",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學會鑒別、分析,加深對流行歌曲的認識程度,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案例】《國際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歌曲,莊嚴、雄偉,我安排了兩課時教學。當教了一課時后,發(fā)現有一位學生課間戴著耳機在聽唐朝樂隊以搖滾樂形式演唱的《國際歌》。于是我就向這位學生借了磁帶。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當學生基本能掌握歌曲風格及情緒并完整地演唱歌曲時,錄音機傳出了唐朝樂隊演唱的《國際歌》。學生才聽幾句就皺起眉頭,有幾位還笑出聲來,他們表示不解:莊嚴、雄壯的《國際歌》怎能以這種方式演唱?此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表現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搖滾音樂型的演唱方法,強調制造出一種情感及音樂氛圍,用夸張的表演給觀眾以強烈的刺激,具有煽動性與動感。然而這種風格的演唱方法,由于形體動感過強,呼吸不易控制,聲帶受到強烈氣流的沖擊不能自然閉合,往往發(fā)出喊叫或嘶裂的沙啞聲。因此,這種演唱方法不適合演唱莊嚴、雄壯的《國際歌》。他們意識到,要正確地表現歌曲,必須先對歌曲的風格、情緒及演唱方法有正確的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音樂審美經驗中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和評價能力,培養(yǎng)廣泛的音樂審美情趣。
3.巧用"契合點",拉近學生與嚴肅音樂的距離
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往往以自己對音樂的感知、以自己的好惡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而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思考學生喜歡聽什么、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實現教學目標。經過幾次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可以通過流行歌曲來尋找當代與傳統的契合點,拉近學生與嚴肅音樂的距離。
篇5
【關鍵詞】流行音樂 更新觀念 選擇性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213-01
隨著我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流行音樂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流行音樂具有歌詞通俗易懂、曲調朗朗上口等優(yōu)勢。現在的中學生可以說沒有不喜歡流行音樂的,有的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我認為,合理地將流行音樂帶進中學音樂課堂,是中學音樂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學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客觀來講,有些流行歌曲的內容、格調不太適合中學生,會對他們的人生觀產生消極的影響。我們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強對流行音樂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們仔細分析流行歌曲,引導他們在音樂教師的正確指導下有選擇地欣賞和學唱流行歌曲。具體而言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音樂教育需要教師更新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越來越高,中學生也不例外,越新鮮的事物對他們來說越有吸引力,尤其是流行音樂,剛出名的歌星,是同學之間交流最多的,也是他們最喜歡的話題。相反這些流行的元素對我們教師來說,如果不熱愛的話,學生們唱的歌曲我們不是說不上名字,就是沒接觸過。所以在學生眼里,我們的教學是落后的,老掉牙的,自認為很好聽的老歌曲對他們的感覺是“真沒勁”。在加上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一臺琴,一張嘴的單調枯燥已經達不到學生對音樂的渴望。因此,音樂教師必須首先要改變觀念,才能與時俱進。其次還要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我們,才會喜歡上我們的音樂課。
二、運用流行音樂來豐富課堂教學
目前,中學音樂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學生喜歡音樂,但是不喜歡音樂教材上面的音樂,而是特別鐘愛那些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可見傳統音樂教材還是很少涉及到通俗音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對音樂的感受。學生表現出的是枯燥乏味,沒有興趣,所以我認為把流行音樂引進來,不僅是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以它的特色豐富音樂課堂,特別是在一些文藝節(jié)目演出時,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我們在給學生上課時,可以抓住這個特點,適當的引出與之相關的通俗音樂供大家學習、鑒賞。這樣的教學形式應該比單純的學習傳統音樂效果要好。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
中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新生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尤其是盲目的追星,對流行歌曲的癡狂程度,有時到了忘乎所以的尺度,如不正確引導,將會誤入歧途。因此,對待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聆聽欣賞,一起學唱,一起探討。這樣師生之間就會有許多可以交流的話題,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老師之間的距離。 在這個基礎上和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特點優(yōu)劣,就不那么直接和單調,學生也樂于接受老師的授課。所以說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流行音樂和歌曲,就可以讓學生接觸、了解和學習。學生們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有選擇的去欣賞、去學唱流行音樂和通俗歌曲,要比回避或強行制止的效果好得多。
四、流行音樂走進課堂的可行性
篇6
流行文化是伴隨現代社會的產生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現象。它包括音樂、體育、影視動漫、互聯網、即時通訊、服飾、時尚等諸多元素。流行文化以其光鮮亮麗的外裝,輕松詼諧的內容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學生。面對今天這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語文教學理應擔負起引導青少年對流行文化進行甄別、選擇的責任。同時,選擇學生喜聞樂見、有教育意義和實用價值的流行文化元素,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不僅能提高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甄別流行文化,還可以從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上著眼,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而推進語文教學改革。近年來,圍繞我校江蘇省課改課題的研究和實施,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很多嘗試,本文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初淺的體會。
一、在流行歌曲中品讀詩歌、散文
按照《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要求》,語文教學要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語文課程理念,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應使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要增進課程內容與生活及未來職業(yè)的聯系,根據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及不同職業(yè)類別對語文的要求,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開發(fā)利用多方面的課程資源,構建靈活、開放而又有活力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體系。“流行歌曲可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一方面,時代特征、當代中學生的特點以及新課改下的語文課程對流行歌曲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論、多元化教育理論以及隱性課程理論為流行歌曲走入語文課堂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流行歌曲包含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流行歌曲這個課程資源,有利于教學模式的革新,可以變單一、封閉的課堂接受式教學模式為互動的開放的學生自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本就和當時的流行歌曲密不可分,《詩經》與漢樂府本身就是民歌,既然是歌曲,他們就帶有一定的旋律,宋詞元曲更是配樂而和,這些都印證了詩歌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而當代的許多流行歌曲也在努力尋找古代詩歌的旋律。如大家熟悉的《明月幾時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無言獨上西樓》這幾首歌,歌詞本就是古代詩詞,許多歌曲到了歌星的口中,就可引起人們無盡的遐想。在教學這一類作品時,恰當地運用這些歌曲可以使教學更加輕松有趣,也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的意境。還有一些詩詞,和流行歌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在內容方面。在教學時把歌曲帶到課堂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蒹葭》時,配上歌曲《在水一方》,如夢如幻的歌曲背景很容易讓學生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之中。
一線的語文老師都知道,如今的職校學生,要他們背誦幾首詩歌很難,可要他們說出流行歌手的名字,多半會如數家珍,對于流行歌曲,會順口哼上幾句。流行歌曲對學生的影響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讓流行歌曲走進課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語文教學的良策。學生重“歌”輕“詩”,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流行歌曲的情感“或晴或雨”,符合他們的審美傾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詩地處高處、遠在古代,讓他們有可望不可及的距離感。那么,把這兩種因素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效果很好。在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特別喜歡周杰倫的歌曲,稍加分析可以知道,周杰倫的許多歌曲和古典詩詞、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如《臺》、《青花瓷》、《本草綱目》、《千里之外》等,這些可以直接作為欣賞的材料。當代流行歌曲,有許多首歌跟經典詩文相關。在教學散文《荷塘月色》時,甚至有的學生不知不覺中就哼起了歌曲《荷塘月色》,課堂氣氛頓時活躍。學習《長江三峽》時,聆聽歌曲《長江之歌》也為課堂增色許多。有些流行歌曲以優(yōu)美的意境,積極勵志的主題吸引著學生,如《蝸牛》、《少年中國說》等,它們可以作為語文欣賞和思想教育的素材。
教學實踐證明:在詩歌、散文的教學中,適時地引入流行歌曲,既可讓學生與流行文化親密接觸,又可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領略課文的魅力,增加語文的修養(yǎng)。
二、影視文化拓展了原創(chuàng)作品
影視作品形象化,畫面感強,跟年輕人的心理特點相適應,受到大部分學生的熱愛、追捧。影視文化的審美符合語文教育的需要。當今的語文教育已極大地受到影視文化的影響,影視文學不僅向學生傳播自然界的各種美,也在傳播著人類生活中的各種美,表現了社會生活,展現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而社會生活正是語文教育的本源。影視文化的語言通俗活潑,更符合職校學生的審美,降低了他們的理解難度。
青少年的成長環(huán)境也為語文教育的滲透提供了可能。他們從小就在影視文化中成長,特別是許多優(yōu)秀的動畫片,如《貓和老鼠》、《西游記》、《米老鼠與唐老鴨》等。而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劇不僅使人們的生活內容更加豐富,也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寬廣、更生動、更活潑。從一定角度來說,影視文化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拓展了原創(chuàng)作品。我們都知道,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無疑和影視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早就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走向藝術舞臺,選入職高教材的《祝福》、《雷雨》、《茶館》等也早就被搬上了銀幕。在講授這些文章之前,先讓學生看影視作品,然后再和課文比較,使學生先有了感性認識,再有理性的分析,不僅理解了形象,還能使形象更加豐滿。通過電影電視作品同原著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作品的精妙內涵,體會原作語言的優(yōu)美之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實踐證明,影視作品同語文教學的結合操作性強,也是最容易讓全體學生接受的方式。但課堂教學時間安排有限,如何去篩選作品,巧妙地跟教學結合,是語文教師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三、廣告,豐富了說明介紹
廣告,和語文教學的距離看起來很遠,但越來越豐富的廣告語言使學生們對許多廣告詞耳熟能詳,津津樂道,讓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不得不重視這一現代傳媒形式。也許有人會說,廣告也是影視文化的一部分啊,確實如此。熟悉語文教學的人都知道,說明文、應用文的教學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致大家也都一清二楚,無需綴述。而廣告用語卻形象生動、高度凝練、簡潔明了,許多用語甚至已成為日常用語甚至口頭禪,如“我的地盤我作主”、“一切皆有可能”、“把精彩留給自己”等廣告詞。如果說明文能像廣告那樣讓人耳目一新,課堂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們都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的說法,說明文的教學就像是苦口的良藥,是良藥,但苦口,而廣告就如同膠囊、包有甜皮的藥丸一樣,給人甜美的感覺,更易讓人接受。因此,進行說明文教學時,嘗試著用相關的廣告詞導入,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入學習,使枯燥的課堂饒有趣味。如在講授《景泰藍的制作》時,筆者用“七彩云南翡翠”的廣告詞導入,再轉到“景泰藍”上來,學生一下子被吸引進入課堂。為了讓學生抓住說明事物的特征,通過讓他們編寫廣告詞來達到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許多。再比如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讓他們嘗試做導演,設計拍廣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實踐活動的一些思考
將流行文化元素引入職校語文閱讀教學,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探索。流行文化元素的范圍很廣泛,除了本文列舉的幾種元素外,還有很多,如服飾文化、體育文化、住宅文化、交通文化等。文化的范疇本就“無孔不入”,讓這些文化小范圍地走進語文課堂還可以,可要是系統地進入就需要多幾分思考了。筆者曾在“流行時文美文閱讀”方面做過調查,學生眼中的時文美文和語文課堂中的許多要求相去甚遠,他們的審美觀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眾多流行文化元素充分地為語文教學所用,還需要語文教師多用些心思。流行文化可以豐富語文課堂,而站在另一角度看,由于流行文化對詩文的明晰化的闡釋,使學生的審美趨于同一,從而大大縮小了學生的審美空間。文學欣賞中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將成為過去。長此以往,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僵化局面,與大力提倡個性化,提倡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代精神相悖。本文提出這些問題,旨在拋磚引玉并引起同行專家們的關注,共同促進閱讀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潔靜:流行歌曲,一種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EB/OL].網絡資源.
[2]參見淺析影視文化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滲透[EB/OL].百度文庫.
篇7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流行歌曲;作用研究
當前,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很多孩子都喜歡音樂,但是他們不喜歡音樂課。導致這樣的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對于課本上的音樂曲目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更多是流行音樂。所以,想要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有效整合音樂課本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更多流行音樂元素,既很好地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又滿足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渴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從而更好地接受音樂的熏陶。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旦其有了興趣,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實踐,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是講解書本上知識,那么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難以體現出自身優(yōu)勢,自信心也會受到一定打擊。通過結合流行音樂,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學生會更加愿意學習音樂知識。有的時候涉及學生喜歡的音樂,學生可以演唱出來,這樣就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更好地發(fā)揮出來,從而有效保證音樂教學有效性。例如,有許多學生都喜歡快樂男聲,尤其是張杰,所以對于他的一些歌曲會更加感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在課上就可以選取他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比如,《我的太陽》,這就是一首很好的勵志曲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勵志精神,按照歌詞做事情。教師還可以讓一些會唱這首歌的學生進行演唱,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唱歌優(yōu)勢,有效增強其自信心。
二、提高思想境界,凈化心靈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從心里發(fā)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打到心靈深處。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流行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愛的力量,使音樂課效果能夠更加顯著。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韓紅的一首《天亮了》讓許多人的心靈受到震撼,包括許多小學生。所以,教師在日常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欣賞這樣的歌曲,通過介紹歌曲的背景,同時可以有效結合一些地震畫面,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感受大愛無邊的道理。在當前流行音樂曲目中,許多音樂都具有這樣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挖掘,選擇合適的曲目讓學生進行欣賞,使其心靈得到凈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也會有所提升。
三、拓寬視野,陶冶情操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非常重要。只有很好地感受和鑒賞音樂,才能夠打好學習音樂的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感受音樂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所以,在使用中外經典作品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同時,教師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流行音樂作品。例如,《我相信》、《明天會更好》、《風雨無阻》等,通過對這些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拓寬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視野,讓學生在流行音樂與經典音樂中更好地感受兩種音樂形式的內涵,更好地接受音樂熏陶。
四、合理使用流行音樂,提高教學效率
讓流行音樂進入小學音樂課堂,不是要放棄原有教材中的內容和遷就學生,把音樂課堂變成流行音樂的教唱和欣賞。教師在選用流行音樂的時候,應該注重曲目的選擇,既能夠很好地配合教材,又能夠讓學生受到很好的熏陶。這就需要教師很好地把握課堂的教學大方向,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了規(guī)定曲目的教學,更有效選用了一些流行音樂,使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只有合理利用流行音樂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
五、結語
流行音樂作為當今社會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教育和審美功能非常重要。如果小學音樂教育還是一直強調高雅和古典音樂,就會使學生得不到全面培養(yǎng)。所以,教師不僅不應該排斥流行音樂,甚至應該在有效結合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流行音樂中的勵志素材,使其能夠有效彌補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盡量彌補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脫節(jié)的問題,使學生自身的文化內涵得到有效豐富,提高學生自身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221.
[2]梅麗.淺析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02:88-89.
[3]胡娟.探討流行歌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6,05:159+188.
篇8
在教育觀念越來越開放的今天,“流行音樂進課堂”已是一個普遍現象,更多人提倡開放式的“課堂”,并身體力行,提出了自己觀點和建議。
首先,流行音樂的巨大影響力。其數量繁多,風格類型多樣,借中外傳媒商業(yè)化的宣傳之力廣泛傳播,呈現出鋪天蓋地的態(tài)勢。在大眾心目中,流行音樂占據了絕大部分的音樂空間,人們不自覺地接受了“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已成為主流音樂”這一夸大的事實之后,其影響之大,令人無法擺脫。
其次,在流行音樂中亦有不少精美作品。布魯斯、迪斯科等經過時間的考驗和藝術的沉淀之后,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樣式,確立了一定的地位。作為時代的產物,其必定吸收了當代(或者是以前的)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營養(yǎng),有著特定的藝術價值取向,有廣泛流行的基礎,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廣和普及主流音樂的作用。有相當一部分流行音樂吸收了傳統音樂、民族音樂或西方古典音樂的因素,被廣泛傳唱,吸引了愛好者深入了解素材音樂的原始面貌。例如:高楓的《大中國》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調和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音樂素材,獲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同,流行開來,從七八十歲的老人到七八歲的兒童,都能唱上幾句。
最后,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相對匱乏。適合學生演唱,一是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二是要有時代氣息。但在現在商業(yè)社會下,能創(chuàng)作好作品的藝術者幾乎都去創(chuàng)作流行音樂了,缺少創(chuàng)作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的詞作者和作曲家。現行教育體制制約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教師的觀念、教材的內容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這是許多音樂教師的感受。
二、將流行音樂與課堂教學結合
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怎樣將流行樂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已經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面臨的問題。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工作的經驗,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1.了解流行音樂的起源
當今世界音樂分為兩大類,一類屬于嚴肅音樂,即人們所說的正統的古典派、學院派的藝術音樂(如交響樂,室內樂)。另一類屬于輕音樂,即人們所說的非正統的群眾性通俗音樂和現代派音樂。流行音樂屬于群眾性通俗音樂的一類。流行音樂包括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和流行歌曲等,它們都屬于輕音樂范疇。近年來,中國音樂舞臺出現了一派空前繁榮景象,大量輕松活潑的流行歌曲吸引了很多青少年聽眾,歌伴舞的演唱形式使人們興趣盎然,耳目一新。“節(jié)奏布魯斯”、“說唱”、“搖滾”和“電子音樂”等有代表性、易懂性、時尚性的音樂形式,更令青少年心馳神往。
中學生作為一個精力充沛的群體,具有好奇心、模仿力、易接受新鮮事物,可塑性強等特點。引導學生真正認識流行音樂,是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設計了《走進“流行”花園》的單元課題,通過幾節(jié)課與學生的共同學習,讓學生了解了“節(jié)奏布魯斯”、“說唱”、“搖滾”和“電子音樂”等幾種流行音樂的形式,能從簡單地聽流行音樂、哼唱流行歌曲到簡單分析其發(fā)展進程,多角度客觀地評價鑒賞流行音樂。實踐證明,《走進“流行”花園》單元課題,不僅滿足了學生對流行音樂認知上的空缺,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關心好的流行音樂作品,更為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注入了新鮮血液,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更加富有現代氣息。
2.將流行音樂有機滲透到音樂課堂教學中
(1)篩選優(yōu)秀流行音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由于流行音樂還不成熟,音樂創(chuàng)作水平不高,商業(yè)味濃,娛樂性強,流行音樂大都是訴說成人情愛的歌曲,有的流行音樂只是烘托一種氣氛,本身沒有多大的價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樂都適合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以適應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需要,如韻味十足的《臺》,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東風破》,這兩首歌曲雖是流行歌曲,但配器很有特色,在樂曲中大膽使用民族樂器,如古箏、琵琶等。教師可以將這樣的歌曲放入民族樂曲的欣賞課中,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增加對民族樂器的認識。再比如在欣賞戲劇唱腔的曲調時,可以選擇王力宏的《在梅邊》;在欣賞云南風味的樂曲時,可以播放鄭均演唱的《灰姑娘》,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
(2)流行音樂要適合學生的演唱能力。
中學生正處于變聲期,歌曲的難度要適度,教師應選擇音域不寬,難度不大,較容易演唱的歌曲。如選擇《西部放歌》,學生就可能既唱壞嗓子,又破壞歌曲的情緒。對那些復雜、不易演唱的好歌,可以讓學生聆聽欣賞,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
(3)流行音樂要有藝術性和教育意義。
音樂教學要讓學生從音樂中領悟藝術的感染力,培養(yǎng)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在獲得藝術享受的同時受到人生啟迪。比如《思念》這首歌曲表達了人們的真摯情感,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同學的友誼,把握男女同學交往尺度———“自然”、“適度”。又如歌曲《愚公移山》歌頌了人類不畏艱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教師可以聯系歌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在學習上發(fā)揚不畏艱難、發(fā)奮圖強的精神,刻苦學習,做對社會有益的人。當然對于一些不健康的歌曲,教師要明確態(tài)度,阻止其進入課堂。
(4)流行音樂教學要體現審美理念。
篇9
【關鍵詞】流行演唱專業(yè) 教學 風格化 小組化
流行演唱是指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集音樂、形體、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于一體,在我國約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起步,至今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藝術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的藝術系都開辦了流行演唱專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流行音樂演唱人才。但客觀來說,比起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高標準需求,我國的流行音樂專業(yè)教育尚顯薄弱。筆者在高校從事流行音樂教學工作多年,對這一問題深有感觸。
那么,我國的流行演唱專業(yè)教育,究竟應當如何更好地發(fā)展?筆者將從風格化的培養(yǎng)、指導教師的風格化、課程設置及教材、教學形式多樣化、藝術實踐環(huán)節(jié)和考核環(huán)節(jié)等幾個方面,綜合探討流行演唱專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改革措施。
一、風格化的培養(yǎng)
2007年11月,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流行音樂教育論壇在四川音樂學院通俗音樂學院召開。其中,四川音樂學院通俗音樂學院教授余政儀、副教授施濤的論文《改變研究模式 調整教學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風格化練聲的新觀念》榮獲一等獎。“在川音通俗音樂學院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的專業(yè)課設置當中,我們把課程細劃為了基本歌唱技能訓練課即‘練聲課’和歌曲演唱藝術指導教學的‘專業(yè)課'。練聲課與專業(yè)課是分別由不同的教師擔任的”,文中提出了流行音樂風格化練聲訓練的新概念,獲得了許多同行的認可和贊許。風格化的練聲訓練,是指按照現有的成熟的流行歌曲的風格形式進行的訓練。
這一點,其實在20多年的相關教育研究中,基本已經達成共識。2003年,現任中國流行音樂學會會長的付林先生就出版了專著《流行音樂演唱新概念》,提出了流行音樂演唱的綜合式教學法,以及綜合式教學法的范圍和步驟。此次,余政儀提出的流行演唱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教學方式,與付林當年綜合式教學法中建立“聲樂工作室”的提法大同小異。
由此可見,在流行演唱專業(yè)的相關教學中,“風格化”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事實上,流行音樂經過近百年的發(fā)展,已逐漸形成了鄉(xiāng)村、爵士、布魯斯、民謠、搖滾等多種形式。因此,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特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風格化教學訓練,必然是流行演唱專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二、指導教師的風格化和因材施教
在高校流行演唱教育領域,學生和自己教師或某位歌手的演唱風格非常接近是普遍現象。這與流行音樂的本質特征――張揚個性是背道而馳的,一般也是比較失敗的教育。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更多的是“模仿秀”,長期生活在專業(yè)老師或他所模仿的歌手的陰影下,很難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空間。因為,先入為主是人們欣賞流行歌曲的常見規(guī)律,“模仿”的生命力一定是有限的。在國內外流行音樂界,幾乎找不到兩個唱腔、音色、個性完全一樣的歌星,便是這個道理。
事實上,高校流行演唱專業(yè)教育應當根據學生的形象氣質和文化特點,挖掘學生的獨特個性,形成學生在某一類演唱領域的風格和特長。所以,與流行演唱專業(yè)的這種風格化相適應,指導教師的風格化便顯得十分必要。那么,指導教師的風格化應當如何形成和實施?
常言道,“術業(yè)有專攻”,一位指導教師通常只有一兩個比較擅長的流行歌曲種類和自己獨有的一種風格。因此,若想讓每位教師指導出多種個性風格通常不太現實。更加切合實際的辦法是,認真分析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特長、專業(yè)基礎等,然后將該學生分配到相應類型、相似風格的指導教師門下,由該教師專門負責教授演唱技巧,深入挖掘和悉心培養(yǎng)學生的潛能和風格,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訓練,基本形成學生穩(wěn)定的演唱風格。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在專攻一種風格類型的歌曲外,適當演唱其他風格的作品,培養(yǎng)綜合演唱實力和適應能力。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很有可能成為今后高校流行演唱專業(yè)常見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三、課程設置及教材
首先,在專業(yè)基礎理論課方面,應該開設流行音樂基本理論(曲式、和聲、調式調性、和弦標記)、流行音樂視唱練耳、流行音樂美學、流行音樂社會學、流行音樂傳播學、流行音樂風格演唱訓練(鄉(xiāng)村、爵士、布魯斯、民謠、搖滾音樂等)、中外流行音樂史、器樂演奏(流行鋼琴、吉他、架子鼓、貝司、小號、薩克斯等)、流行音樂寫作(作詞、作曲)、舞臺表演、現代舞、MIDI制作、音頻剪輯及混音等課程。
其次,專業(yè)課教材歷來比較薄弱。要想適應“風格化”的要求,就應當建立各種風格中外歌曲的曲目素材庫及相應教材,編寫專門的《流行聲樂練聲教材》,以供專業(yè)教學需要和考試需要。另外,曲目庫和教材還要隨著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而做到及時增減和更新。這樣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
除了采用音響、話筒、琴房等教學輔助工具外,對于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情況、疑難問題,和一些基礎稍差的學生,還要有專門的、有效的應對辦法。
例如,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fā)式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討論、研究的學習氛圍和機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一些相關知識講座或外聘教師的教學公開課,同樣可以更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除此,對那些基礎薄弱、學習吃力的學生,應組織專門的、耐心的“會診”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引導他們樹立自信、迎頭趕上。
五、藝術實踐環(huán)節(jié)
藝術實踐是學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流行演唱專業(yè)也不例外,甚至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比其他同類專業(yè)要求更高。學校和教師應當切實抓好這項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實踐平臺和機會,鼓勵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通過校內外各種音樂會、晚會、演出、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交流、進步,以此來拓展專業(yè)教育,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同時,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學分管理制度,把學生在相關活動中的表現計入學分,以此來調動大家參與藝術實踐的積極性。
(一)活動實踐
首先,流行歌手是“活”在舞臺上的。流行歌手的專業(yè)能力、藝術修養(yǎng)等,很大程度上是在舞臺上展現和進步的。因此,學校應多組織相關的專業(yè)技能比賽和學生音樂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登臺表演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起到鞏固課堂所學的作用,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讓學生在一次次登臺過程中,逐步找到和確立自己的舞臺風格。
其次,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外各種音樂比賽。如雜志、電臺、電視臺、音樂協會等相關機構,每年都會舉辦幾場專業(yè)性較強的音樂比賽。鼓勵學生大膽走出校園,走上更大的舞臺,不僅可以使他們在專業(yè)能力上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高,如能獲獎,還將對學生今后的就業(yè)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再次,鼓勵學生適當參與社會上的各類演出,讓學生在流行音樂的商業(yè)道路上摸索、鍛煉、提高,認知、適應社會對流行演唱人才的需求,這對學生演唱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十分必要。事實證明,讀書期間有過在歌廳、酒吧等地兼職表演經歷的學生,通常在舞臺掌控、現場表現方面比較占優(yōu)勢。但是,在學習期間如何正確面對商業(yè)化的舞臺,抵制社會上的種種誘惑,需要學校在專業(yè)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加大教育、引導力度,使學生堅定信仰。
最后,鼓勵學生參與公益演出活動。這是培養(yǎng)學生愛心、社會責任感,以及健全人格,培養(yǎng)良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二)錄音實踐
錄音實踐是學生成長為歌手的必由之路。在錄音棚接受一次錄音師、作曲家的點撥,有時甚至相當于上了若干次專業(yè)課。演唱的音準、節(jié)奏、聲音處理,以及對新歌曲的情感把握往往都是在錄音棚里歷練出來的,很多實力派歌手都是“棚蟲”。在錄音棚里,演唱者聲音的細節(jié)可以得到全面展示,通過對優(yōu)劣勢的評估和判斷,學生可以逐漸形成對自己客觀、清晰的定位,同時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實現音樂理想。
六、考核環(huán)節(jié)
考核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平時專業(yè)學習的集中展示。抓好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以及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都有很大幫助。
(一)音響舞美的現代化
流行演唱專業(yè)教學對硬件要求比較高,除了在琴房要配備必要的音響設備外,音樂廳或禮堂的配備也是基本要求。考核環(huán)節(jié)在現有的音響燈光條件下,配備專業(yè)音響師、燈光師,做些簡單的舞美設計,可以為學生營造專業(yè)的演出氛圍,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演出環(huán)境打好基礎。
(二)讓學生擔任考試現場主持人
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高校流行演唱專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不少演唱功底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歌手還兼職做主持人,甚至干脆改行做主持人,也做得很好,且特色鮮明,例如林依輪、戴軍等。因此,高校流行演唱專業(yè)的學生如果有語言表達能力強、形象氣質較好的,可以有意識地對其進行主持人技巧訓練。
例如,流行演唱專業(yè)的考試環(huán)節(jié),不少院校還在沿襲老的模式,即學生上臺報姓名、學號、歌名等,然后進行演唱。這樣按部就班,有時會略顯死板。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嘗試按照晚會模式來設計考試環(huán)節(jié),讓一些形象氣質好、有一定主持能力、將來有意向當主持人的學生來輪流當考試現場主持人。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到學校對考試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從而努力學習、認真?zhèn)淇迹瑫r可以活躍考試現場的氣氛,緩解大家的考試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主持能力、綜合素質,營造全面、靈活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三)小組化的考核模式
對于流行演唱專業(yè)的高年級(三年級下學期以后)學生,考試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小組化的考核模式。所謂小組化的考核模式,即按照當代小型流行樂隊組合的方式來準備考試曲目、舞臺表演形式。讓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制作、演唱、演奏等相關專業(yè)的學生都參與進來。例如,學習創(chuàng)作、制作的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作為考試曲目,并制作成伴奏帶,由學習演唱的學生現場表演,學習演奏的學生可以組成小型電聲樂隊(鍵盤、架子鼓、電子鼓、電吉他、木吉他、電貝司等),來為演唱配樂、助興。總之,根據專業(yè)不同,可以有多種組合形式。考官的配備方面,盡量每個相關專業(yè)都有一位專家、教師。在對各小組綜合表現整體評分的基礎上,結合每位學生的現場表現,再給出相應的個人成績。
筆者認為,這樣的考試模式符合當今流行音樂發(fā)展的形勢和規(guī)律,不僅可以促進各專業(yè)的橫向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縮短考試時間、提高考試效率,不僅起到了考試的作用,還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和風格。
參考文獻:
[1]余政儀,施濤.改變研究模式 調整教學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專業(yè)風格化練聲的新觀念[J].人民音樂(評論版),2008(9).
篇10
【關鍵詞】民族 音樂 綻放
重視本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已成為世紀開端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我國的民族音樂集中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這一點,精心設計我們的教學,引導學生欣賞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利用藝術幫他們知善惡,識美丑,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那么如何讓民族之花在音樂課堂上綻放呢,我在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以流行元素作引子,進行比較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現在的孩子被流行文化所包圍,這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所以老師的思考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因勢利導,借助流行元素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在課前可以圍繞所要講解的民歌發(fā)動學生搜集當下的流行歌曲,之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學唱、聆聽、分析評論歌曲的風格類型、樂曲旋律特點、歌詞、配器、演唱技巧等。對于好的音樂我們還要給予肯定,這樣便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并加大了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興趣。同時,了解流行音樂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無嚴格的技術規(guī)范,強調傾訴、渲泄,力求演唱的大眾化、生活化。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講述民族音樂是講一個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樂中的體現,直接生動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習俗,語言,思想感情。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民族、地域、都有著不同的蘊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現的直白,需要認真品味,領悟。如在授課過程中可將廣為流傳的一首流行歌曲《兩只蝴蝶》與民歌《敖包相會》這兩首歌曲作個簡單的比較,通過聆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兩只蝴蝶》是一首極具流行特質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傾訴性極強,風格迥異,但沒有地方色彩,而《敖包相會》則有明顯的濃郁的地方氣息的傳統民歌,旋律優(yōu)美開闊,隨歌詞變化曲調也有所改變,形成分節(jié)歌形式,抒發(fā)內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學生一起討論流行歌曲為什么廣為流傳,結論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氣的年輕人做它的聽眾,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傳,它具有一定的商業(yè)性和技術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時間和諸多因素的檢驗。而我們的民族音樂卻只是靠口傳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時代的考驗,流芳百世,是因為它凝聚著民族的精神、意志,有著較深的內涵。流行音樂無論多現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響,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樂在創(chuàng)作中與民族音樂結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又唱瀏陽河》等,聽來別有韻味,很受歡迎。通過這種比較式教學,引導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樂教育。
二、擴充課堂容量,進行結合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能力,開闊文化視野
在欣賞課中,避免教材中單一的曲目,可將不同地區(qū)、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同一主題音樂作品有機結合。如在欣賞《繡荷包》這一作品時,可將各地區(qū)的作品讓學生們集中欣賞,讓同學們感受到陜北的《繡荷包》美麗動人,色彩柔和,略帶傷感;云南的《繡荷包》旋律流暢,語言簡潔,節(jié)奏強烈;黑龍江的《繡荷包》表現的濃濃北國音調,哀怨樸實的情感,四川的《繡荷包》則表現出濃郁的川辣味等,這樣同學們在同一音樂主題下感受到不同地區(qū)的風格。還可以將同一音樂形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表現形式的音樂作品有機結合,如欣賞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與現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薩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賞使學生感到同是贊美喜愛茉莉花,卻有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傳統民歌都可以與現代新民歌、新民族音樂有機結合,靈活多變,增強音樂感受能力,使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有較深的認識,開闊文化視野。
同時在欣賞民族器樂曲時,也可以采用現代的多媒體與視聽相結合的方式。多媒體視聽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巨大影響已經滲透到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幾本磁帶里。在現代化教學改革中,我們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賞《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時,結合運用多媒體的直觀手段,使學生在出聲入畫的音樂情境中,更完整地理解作品,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三、欣賞民族經典,進行激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對一個民族來說,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一個民族音樂內涵的情感與精神,往往是它的靈魂和思想。智慧的發(fā)源地。通過欣賞民族經典音樂,讓學生感受樹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是進行激發(fā)式教學的初衷。
開設民族經典音樂欣賞課,賞析《賽馬》、《梁祝》等經典。二胡獨奏曲《賽馬》曾被20歲的中國鋼琴演奏家朗朗及身為專業(yè)二胡演奏家的父親朗國任搬上了卡內基音樂廳。朗朗以其超凡的個人魅力與對音樂的癡迷和熱情贏得了全世界樂評人和愛好者的青睞,他不忘自己是中國人,穿上了紅色中式上裝與父親演奏鋼琴、二胡二重奏《賽馬》,父子倆你來我往,大有駿馬飛騰、鬃毛聳立之勢。朗朗自信的眼神飛揚的頭發(fā),興奮的表情,無不顯示出對中國民族音樂的驕傲。當學生們欣賞完這一片段后,他們非常興奮……課后許多學生對我說,沒想到民族音樂這么棒!
《悲情而又浪漫的愛》,這是為欣賞經典名曲《梁祝》所起的課題。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世界頂級指揮家小澤征爾說,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很神圣的,必須要跪著聽。
- 上一篇:民事案例分析真實案例
- 下一篇:機關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