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彈唱對音樂教師的作用
時間:2022-01-25 11:02:14
導語:流行音樂彈唱對音樂教師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師范類高校中,開設“流行音樂彈唱”課程對基礎教育音樂教師進行技能提升,是對中小學階段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以“課程培養人材”的觀念,利用流行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甄別作品內涵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對學生創新性、發散性思維的建立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流行音樂彈唱;跨學科性;即興;發散性思維;教學技能;素質教育
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音樂課程的目的不應以學科建設為中心,而要以社會發展為目標,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成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師范類高校開設“流行音樂彈唱”課程應圍繞上述目的,培養基礎教育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以音樂育人,形成素質教育的良性發展模式。流行音樂作品產量高、傳播速度快、發展迅速,其在表現形式上具有通俗性、大眾性、時尚性、娛樂消遣性、快速更替性,以結構簡短和情感真摯見長,更易被學生群體理解、喜愛和傳唱。“流行音樂彈唱”是流行音樂的一種表現手段,彈唱主體借助鋼琴&演唱、吉他&演唱等不同樂器與演唱組成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跨學科的將理論、演奏、演唱結合一體的能力展現,對提升基礎教育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與教學技能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流行音樂彈唱”為手段可使“教”與“學”的雙方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進行,促進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自我能力提升的積極性,更好的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為我國培養素質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一、流行音樂彈唱加入基礎教育中的必要性
由于流行音樂的部分特征符合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流行音樂充滿熱情,是學生們舒緩學習壓力調節學習氣氛的重要方式,但他們缺少辨別流行歌曲文化內涵與價值觀是否具有正確導向作用的能力。流行音樂所具有的商業屬性,使少部分創作者受利益驅使,制作了一些內容媚俗、質量低下,缺少藝術性和審美高度的歌曲,學生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部分流行歌曲的低俗屬性,“人云亦云”的選擇的歌曲不能形成正能量引導,并且這類歌曲在思想上產生的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和調整,對于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長期目標是不利的。在基礎教育環節加入流行音樂等同于“因勢利導”,將流行彈唱的實用性融入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欣賞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審美高度、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拓展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基礎教育音樂教師在進修環節往往是對古典鋼琴和美聲唱法、民聲唱法或較“正統”的演奏和演唱方式的學習,學習內容更新程度和創新性不夠,近10-20年的作品較少。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存在局限性,缺少了對流行音樂作品的分析、彈唱能力。教學理念與實踐應用能力與音樂的快速發展態勢嚴重脫節。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們對流行音樂的精神需求遠遠大于教師的“供給”,因此,在基礎教育環節,利用流行音樂陶冶學生情操、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激勵學生提升自我能力以促進社會發展,教師應具備“流行音樂彈唱”綜合技能的需求是迫切的。
二、“流行音樂彈唱”的教學分析與研究
“流行音樂彈唱”相比傳統彈唱來說,對彈唱主體的音樂綜合素質和創新性、思維發散性、音樂元素使用多樣性以及在即興中體現的“急智”能力要求更高。由于審美要求、音樂風格、社會功用的不同,流行音樂的彈唱在表現力上更講求感染力和親和力。無論是“正統”彈唱還是“流行”的彈唱,其中的“彈”均要求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有對音樂基礎理論快速變通應用的能力。大量教研數據表明,部分基礎教育音樂教師在學習“樂理”過程中將它視為一門單獨的課程而沒有真正的將它應用到實踐應用中,“學以致用”的目的并沒有達成。“流行音樂彈唱”中的“彈”的理論支撐是以“樂理”為基礎建立的流行音樂理論體系。相對于傳統音樂理論,無論是“正統”彈唱還是“流行”彈唱,對于音樂基礎理論的掌握和應用非常必要。譜例2為和弦功能譜練習譜,是練習彈唱技能的基礎,根據所給出的標記分析并快速找到可應用的音符。很多教師在學習鋼琴過程中因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思維被固化,不能準確并快速的提煉出可展開的音樂材料和元素,不具備和聲連接、分解織體、節奏設計等“即興”技能,始終局限于演奏作曲家的作品或既定樂譜,缺少了對音樂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快速變通能力,導致這一部分教師在基礎教育階段也以“灌輸”的教學方法去傳授“彈”的技能,忽略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目的。因此,在培養“未來教師”的環節中,只有改變教學思路,傳遞啟發、引導、拓展思維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的解決彈奏中不會“即興”的問題。以上譜例可哼唱旋律進行練習,根據和弦標記將即興演奏的音符彈奏出來。從“演唱”的角度來說,美聲和民聲唱法用人體作為發聲器官,講求共鳴腔體與歌唱位置的統一運用,音色純美,作品藝術性較強,高雅并陶冶情操,但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理解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意義有一定的難度,易形成審美距離感。而流行音樂的意識形態更易受到中小學生的喜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有選擇性的對歌詞傳達的含義進行把關,既可以正能量的引導學生建立社會責任感又滿足了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精神需求,達成素質教育的目的。以《把未來點亮》(詞:梅皓鈞,曲:李凱稠,演唱:李昕融)為例:“我看見天空晴朗灑下一片光;藍色海洋上海鷗自由地飛翔;每一艘航船都有了方向;快樂地駛向幸福的遠方;我看見大地盛開綠色的希望;向日葵張開笑臉凝望著太陽;每一顆小草都努力生長;執著朝著天空的方向;我看見一道光把黎明點亮;幸福就是有你陪在我身旁;給我翅膀飛向希望的遠方;心中的聲音說要像你一樣;我擁有一道光把未來點亮;有你就有溫暖有甜蜜的夢想;手牽著手傳遞美好和力量;生生不息的希望會穿越時光。”《把未來點亮》發行于2021年6月1日,歌詞用健康的內在精神力量鼓舞人心,用清澈動人的旋律扣人心弦、編曲的節奏型青春洋溢,使整首作品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表達了當今少年兒童在先輩用披荊斬棘、風雨兼程的熱血點亮的美好生活下勇敢追逐夢想的活力與熱情。眾多的基礎教育音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的多是對作品創作背景、作品風格、演唱技巧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巧,藝術創造力和靈感啟發方面沒有得到顯著提高,造成在知識傳遞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拓展、啟發、創新等能力培養不足。“流行音樂彈唱”是一門跨學科課程,可解決音樂理論、演奏、演唱學科獨立存在而不能實踐應用的問題。利用流行音樂彈唱加入教學具有“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一般情況下,“即興”彈唱中的唱是某一首既定歌曲,演奏的部分是圍繞這首歌曲的和弦連接、段落結構和節奏設計等展開的即興彈奏,可隨彈唱場合、受眾群體和彈唱主體的情緒而出現不同的音符、樂思、力度、風格、節奏型等,這要將演唱演奏技術與和聲織體分解與應用技能結合到一起才能實現。流行音樂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極其特殊的作用。人類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思維空間的建立需要來自于不同的感受,愉悅與憂傷、振奮與失落,嚴肅與戲謔的情緒集中在幾個音符上,配合引子與律動即能展開一段即興彈唱活動,在之后所展開的環節中,它又有變化多端甚至會出現超越自己想象不確定未來走向的情況,這代表出現了一種“發散性”思維方式,使彈唱主體的腦、眼、手、耳、口均得到協調統一的發展和能力提升。音樂中的發散性思維能夠充分發揮人類的想象力,以一個點擴散到其它點以至于衍生出更多的“面”,形成了旋律、和聲、節奏、結構、風格的結合體,也就是“即興”思維下的產物,這其中包括對音樂理論與實踐演奏和演唱的結合,不斷突破原有彈唱環節的“舒適區”演奏織體和演唱方式,用發散性思維尋找更多可能性,是“標準答案”類的既定作品所不具備的思維拓展訓練優勢。彈唱的主體會形成潛移默化的思維觀念——在框架內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不斷“創新”是永遠發展的硬道理。掌握了“流行音樂彈唱”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培養中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方式。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思維定式是處于“舒適區”的體現,利用原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可適用于背誦知識點、概念,但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建立與發展,“舒適區”思維嚴重阻礙新思維和新方法的構建。知識可傳授、可背誦,但創造性是培養出來的,正因如此,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創造能力是不同的。在“流行音樂彈唱”的教學過程中,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相同的旋律可以有不同音符衍生的伴奏形態,用以激發中小學生的思維和靈感,讓孩子們看到“一件事”的不同面。因此,利用流行音樂彈唱作為教學手段對于啟發我國中小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語
師范類高校開設的“流行音樂彈唱”課程,是為了在基礎教育教學環節中打破應試教育本位主義,不是為了教會學生演唱或彈奏某一首歌曲,更不是為了學生考級、考試、比賽,甚至培養出音樂家。我們也要改變師范類高校學生學習音樂是為了“教音樂產生勞動價值”的觀念,通過“流行音樂彈唱”這門課程使學生感受思想與靈感的碰撞,在積極樂觀的心態下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這也是師范類高校教師教學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月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下的教學觀[J].才智,2018(20):29.
[2]龍亞軍.音樂新課程教學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
作者:孫夢遠
- 上一篇:大數據企業財務分析優化路徑
- 下一篇:財會專業師范生教學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