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8:14: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流行音樂欣賞論文

篇1

[論文摘要] 在以往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在教學內容和音樂作品的選擇上往往照搬教材上的音樂作品,學生對教學內容關注程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主動地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各種媒體所傳播的不同風格的音樂給學生的音樂生活帶來很大的選擇空間。為此,筆者有意識地選擇了部分節奏明快、內容健康的流行音樂作為音樂欣賞課的切入點,并且著力構建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音樂學習氛圍,合理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欣賞教學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一個永恒主題。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認識,是憑借音樂音響這個客體,在對它的欣賞中進行和實現的。欣賞既是學生學習音樂的起點,又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和重要手段,更是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和音樂教師的責無旁貸的職業責任。

通過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相對于課本上所選的樂曲而言,大多數學生更加喜歡流行音樂。在他們看來,課本上所選的樂曲過于嚴肅、傳統和陳舊,缺乏創意和新鮮感,而流行音樂活潑、歡快、有時代感,更能夠抒發年輕人積極向上、敢于打破常規、富于冒險精神的情懷。加上傳媒的日益發達,許多流行歌曲總是先在學生之間傳唱,然后才逐漸流行開來,不少學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和偶像,擁有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專輯,還有些學生能夠模仿得惟妙惟肖。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調查,我還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希望在音樂課上聽到他們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能否進入課堂,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不少教師擔心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教不完,完不成教學計劃,還有的教師干脆采取了回避態度,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在課程改革熱潮如火如荼的今天,筆者大膽地打破教學常規,把流行歌曲有選擇地引進課堂,選擇了一些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流行音樂如:《中華民謠》、《祝你平安》、《隱形的翅膀》等歌曲,這些歌曲普遍旋律優美,歌詞內容健康向上、朗朗上口,受到中學生的喜愛。我不失時機地正確引導,鼓勵學生學唱,激勵那些模仿能力強的同學模仿明星的的聲音和動作和手勢等。嘗試結果表明:課堂氣氛迭起,同學們興趣濃厚,由喜歡流行音樂不知不覺地提高了欣賞音樂的能力。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雖然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重要地位,但是作為一種藝術,音樂是知識技能和藝術的有機統一。技術是音樂的表現手段,藝術是音樂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的體現。技術訓練是為表現音樂的情感內涵服務的,只有將技術訓練和審美體驗結合起來,才能表現完美的音樂藝術。

如何將技術訓練和審美體驗結合起來,逐步提高中學生音樂音樂欣賞能力?為此,筆者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一、流行音樂導入,活躍音樂課堂

面對課本上的經典音樂和嚴肅音樂,大多數中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背景知識和欣賞能力,往往望而卻步,敬而遠之,因此,我常常將學生喜歡的通俗音樂家如:郭峰、劉歡、韋唯等和流行音樂如:《好漢歌》、《讓世界充滿愛》等引入課堂,簡介、點評音樂家,推介、教唱流行歌曲,作為導入新課的切入點,將流行音樂與書本上的音樂精品聯系起來,并在欣賞中加以比對。如:she演唱的《不想長大》,采用的是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曲調,周杰倫的《夜曲》采用的是肖邦e大調夜曲的曲調。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聽流行音樂,然后再讓學生欣賞交響樂,學生會發現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調原來是來自于嚴肅音樂,從而打消了對嚴肅音樂和高雅作品的距離感,逐漸產生親近感,慢慢地喜歡上經典音樂和嚴肅音樂。

另外,溫馨的教室的環境布置、豐富的教學語言、靈活多變的座位等均能夠起到活躍音樂課堂氣氛的效果,如:黑板上畫上一些跳動的音符,鋼琴上放上一束美麗的小花,墻上懸掛音樂家的肖像或掛上一些常見的樂器,這些都能給音樂課堂帶來活力。教師要善于使用音樂教學語言,如,音樂語言、有聲語言、體態語言等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景的不同而編排不同的座位模式,如:三角形、半圓形、扇形等,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構建融洽師生關系 營造和諧音樂學習氛圍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為未來教育發展奠定了基本價值和方向。音樂有助于人際交流,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一堂生動的音樂課是學生與教師的和諧協作來完成的,能夠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影響。因此,和諧課堂是我們中學音樂教師努力追求的課堂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努力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尊重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自主要求,創建一個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著力營造和諧的音樂課堂。

友好互信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營造和諧、愉快的音樂學習氛圍有多種手段和方法,如:上課前與學生交流、談心,與學生一起游戲,和陌生學生握握手等。藝術欣賞也一種審美過程,要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美感。教師要衣著得體,莊重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要優美、規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微笑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全面,同時要以激勵為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多鼓勵、勤表揚,如:“你們的情景劇表演得非常細膩、到位”、“你優美的舞姿令人陶醉”……有時候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對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往往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以鼓勵的姿態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遇到問題調動學生共同探究,集體討論,合作解決。如:“把你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共同解決吧”、“我相信肯定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講得好”等都能夠起到增強學生自信、啟迪學生思維、打開學生思路的功效。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手段

顯而易見,學生對單一的聽教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等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感到枯燥、單調,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滿美感的圖片、動畫、視頻、midi音樂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夠做到視聽結合,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會主動地感受音樂,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迅速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例如在欣賞《青藏高原》這一歌曲時,我用課件播放青藏高原的圖片,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雄渾壯麗的高山、白雪皚皚的雪域高原、綿延起伏的青藏鐵路等,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獨特魅力。再如在欣賞《梁祝》這一曲子時,讓學生觀看越劇《梁祝》的精彩片段和優美對白、精彩表演等,使學生通過了解劇情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涵。然后,再輔之以教師精辟的講解,使整個欣賞教學過程環環相扣,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當中有了美好的視聽感受,進一步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風格特征,逐步提高欣賞品味和能力。

四、激發學生興趣,師生互動合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他學科一樣,要上好音樂欣賞課,教師也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要激活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教師首先要有改革精神和創新意識。因為音樂欣賞的目的不在于學生最終欣賞了什么,而在于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徹底擯棄按部就班的舊理念,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注意保護學生創新思維與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學生敢于發言,敢于想象,敢于創新。作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領航者,我們音樂教師只有多動腦筋,緊跟時代的脈搏,了解學生的喜好,敢于打破常規,才能激活音樂欣賞課。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方式仍占主導地位,課堂上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雙方都積極參與的活動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雙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鑒于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個人的水平差異,設置不同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展現自己,敢于發表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在講解、示范的同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加強對學生差異的分類指導,通過集體指導、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互動等形式,啟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開發學生的能力,如:對音高音色的分辨能力、節奏律動的感知能力、四肢的協調能力等。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各盡所長,各顯其能。欣賞完新作品后,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根據樂曲綜合性的創作表演。如:讓有器樂特長的學生進行伴奏、領奏,讓有舞蹈特長的學生伴舞,讓發音不準的學生操作簡單樂器,或充當指揮、哼鳴等角色,使特長學生和困難學生都能按各自的實際,按不同的教學要求達到目標,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和成功感。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善于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法,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能動空間,并根據中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體驗情感、激發互動,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逐步提高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教育》.

篇2

一、淺說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性

音樂欣賞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是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及提升學生音樂知識的重要舉措,在高中教學階段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中音樂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面臨著高考這項艱巨的任務,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艱巨繁重。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性在于音樂能放松他們的心情,緩解學生的壓力。對即將面對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在既緊張又封閉的環境里奮戰,一般不會將音樂欣賞課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但事實上,他們這樣一心只想學習的心態往往會帶來既疲累又乏味的雙重壓力。有鑒于此,教師應該將音樂欣賞課應用于學生的學習實踐,幫助學生分散壓力。據科學證明,欣賞到一些動聽的音樂后,人會慢慢地放松心態、心情愉悅。

以“聆聽草原放牧”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不僅要求學生要學會音樂審美,還要學會打節拍。學生在學習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對音樂的親身體驗釋放壓力,通過打節拍的方式,調節情緒與心情。所以,即使是對于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欣賞課程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音樂欣賞課程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構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堅持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及音樂欣賞水平。

第二,從學生的思想方面來看。

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一首意義非凡、韻味深長的曲子。這首曲子傾注了作者的深情,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力量與魅力,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優美的音樂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深遠的意義,也能讓學生將這樣的思想、精神應用于學習實踐中,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情操,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生動機和學習能力。

二、審美是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

高中音樂欣賞課以審美為重點。審美并不簡單地是一種藝術欣賞,而是通過這種藝術欣賞來培養人的藝術觀、審美觀、音樂觀及欣賞觀。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音樂審美觀的培養主要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程進行的,欣賞者通過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得到收獲。教材的第一單元“音樂與人生”中提到,音樂審美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綱”,是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核心與目的。

所以,將音樂[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審美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教師在教學中或利用備課時間收集能打動學生的資料并與學生分享,或通過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之美,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達到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

第二,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基本興趣和審美傾向。要想讓學生愛上音樂,就需要清楚學生愛聽什么樣的音樂、愛玩什么樣的音樂,只有在課堂上展示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學生才愿意去聽、愿意去學、愿意去消化。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圈,了解學生間交流的內容,獲取有關學生興趣愛好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

其次,準備完善的課程背景資料。如在“聆聽草原放牧”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課文內容之外,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來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比如,教師可以引入蒙古舞蹈、蒙古摔跤等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再次,將學生的愛好與課堂要求相結合。僅僅滿足學生的愛好當然抓不住音樂的精髓,必須還要有教師的有力引導才行。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中,包括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面對復雜多變的音樂知識,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把內容真正融入課堂。以古典音樂欣賞為例,在這個經濟日益發展且科技日益發達的21世紀,很多人音樂的品位標準也發生了變化,古典音樂可能不會被新時期的年輕人所欣賞。有鑒于此,教師可以以情動人,列舉很多音樂名人,講述他們真實的故事,講述他們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教師在講述的同時將這樣的音樂風格完美地灌輸到學生的思想里,培養學生對不同音樂的審美觀。

三、如何提高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水平

第一,提高自身素質。

俗話說: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那么教師必須是流水。高中階段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必須全方位地發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教師除了要深入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充實相關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天文等,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所以,在高中階段,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學水平、知識儲備及運用技能的能力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極其重要。

第二,合理運用藝術教學手段。

只有教師合理地運用藝術教學手段,學生才能學以用之。只有教師用音樂的思維進行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程的內容相對偏多,例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歌曲本身就要求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講解方式,將音樂的藝術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同時,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思維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例如,當教師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思慮周詳,考慮課堂教學應該從什么角度出發學生會喜歡,或是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再者,需要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愛好及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對不[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同風格的音樂會有不同的學習態度,教師教學設計時重點考慮的就是怎樣的方式才能帶動學生,并能將學生的音樂能力發揮到極致。

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課程繁多,但音樂欣 賞課程不可或缺,該課程的開展能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參考文獻

[1]趙洪敏.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審美主體間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2]鄭莉鳳.新課程改革下準格爾旗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涂婷.湘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篇3

關鍵詞: 流行音樂 高職院校 流行音樂相關課程 構想

一、問題的提出

流行音樂(pop),或稱通俗音樂。初期指能吸引廣大觀眾的音樂會。1858年本尼迪克特創立了“倫敦流行音樂會”,它一直延續到1898年。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起“pop”一詞特指非古典音樂,通常稱如甲殼蟲、滾石、阿巴等音樂的表演者們所演唱的歌曲。因此有“流行樂組”(流行音樂表演者通常是演唱者、吉他手、鼓手,有時加入復雜的電聲效果)、“流行音樂節”之稱。[1]本文所探討的“流行音樂”概念主要是流行歌曲,不包含樂隊相關內容。

流行音樂從誕生發展至今,已成為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是大眾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不僅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而且對整個社會文化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流行歌曲大眾化、全民化的特點,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把流行音樂引入課堂,這是高職院校音樂課程設置中的挑戰,也是音樂教師需要面臨的一個課題。

二、高職院校現有音樂課程的設置――以湖北省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湖北省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開設音樂課程的專業僅有學前教育,另外,公共音樂研究室的老師承擔了全院任選課中音樂部分的課程。

表1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①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共開設7門音樂課程,不論是必修課,還是限選課,都沒有跳出傳統音樂課程的圈子。

表2襄樊職業技術學院任選課音樂類課程(2010―2011年度第2學期)

根據表格信息,我們了解到:2010―2011年度第二學期共開設音樂類任選課7門,其中傳統課程3門,《演唱表演》、《鋼琴》、《舞蹈表演》;音樂基礎課程1門,《音樂基礎訓練》;拓展類課程3門,民族樂器演奏(葫蘆絲、二胡)和《流行音樂文化與歌曲演唱》。流行音樂相關課程是我最早開設的,已講授3個學期,學生反映良好。

通過上述兩個表格的統計,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并未開設流行音樂相關課程,全院任選課僅開設《流行音樂文化與歌曲演唱》一門相關課程,說明流行音樂在該校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除此之外,音樂素養類的課程,如《音樂欣賞》、《影視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等課程也沒有見到。

三、在高職院校開設流行音樂相關課程的構想

很多人認為,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地方,只要學到技術就行,流行音樂相關課程沒有開設的必要。但我不以為然。首先,流行音樂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將它引入課堂,學生就會非常感興趣;其次,就我的了解,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愛演唱流行歌曲,但總是在選曲、演唱技巧、舞臺表演等方面陷入困惑,這時,如果有音樂教師適時指導,那不僅能及時解決學生的演唱技術問題,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演唱與表演水平;最后,流行音樂相關課程的開設,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由此看來,在高職院校開設這類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1.課程內容與形式的選擇

流行音樂包含的內容很多,也以不同的形式呈現。比如說有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介紹,流行音樂經典曲目的賞析,流行歌曲的演唱與表演,流行音樂的創作,等等,分別以理論課、表演課和創作課的形式講授。

我認為,這些內容可以組合成《流行音樂文化》、《流行歌曲演唱》和《流行音樂的創作》三門課程。其中,《流行音樂文化》主要講授流行音樂歷史及作家作品賞析,《流行歌曲演唱主要講授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舞臺表演,《流行音樂的創作》則側重于詞曲創作。最后一門課程有一定難度,可根據學生自身水平和程度確定是否開設,以及講授內容的深淺。

2.課程適用場合的確定

流行音樂相關課程適用于音樂專業的必修課、普通專業的選修課,以及學生社團活動。

3.課程設計的思路與構想

流行音樂相關課程選擇中外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不同類型音樂的特點、代表曲目欣賞、經典曲目演唱和流行歌曲演唱技巧與表演訓練這幾個方面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通過介紹中外流行音樂的不同風格,聆聽和感受經典流行歌曲,親身體驗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韻味,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1)課程目標

《流行音樂文化》與《流行歌曲演唱》課程在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了解流行音樂文化,演唱經典的流行歌曲,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流行音樂文化,親身體驗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處理流行音樂與自身生活、學習的關系。

知識目標:了解中外流行音樂發展的軌跡,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通過介紹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風格,把握其發展脈絡,了解各自的音樂特點。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聆聽和感受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掌握基本的流行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

素質目標:培養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和較強的藝術審美能力,對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能作出較為客觀和富有見地的評價,激發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增強音樂與文化素養,不斷完善人格,提升精神境界。

(2)教材編寫

編寫出一套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流行音樂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教材建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積極引進國外相關教材,通過編譯、整理和補充使其本土化符合中國國情;二是組織各院校教師共同編寫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教材。[2]

(3)教學方法及手段

制作集圖片、影像和課件于一體的教學內容,采用PowerPoint多媒體授課方式,其豐富、多樣的信息承載形式、靈活方便的交互特點,應該會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上力求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教學過程以講授和演唱為主,輔以必要的課堂討論,使學生充分融入整個教學過程。

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的網絡資源,將提升課程的品質和內涵。最好建立校園網網絡資源,為加強學生的音樂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幫助和指導,其中應該包括音樂音響圖譜資料、歌曲演唱技巧和表演訓練、樂譜制作技巧、知識問答、論壇、網上參與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本課程學生自主學習和上網學習的需要,而且可以起到教育學生、激勵學生、教書育人的作用。

四、結語

流行音樂目前已成為一項環環相扣的文化產業,成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傳播技術和音響技術的發展,大學生接觸流行音樂的機會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大,喜愛程度也越來越深。[3]相對而言,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對流行音樂的關注略顯不夠。本文以湖北省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的流行音樂相關課程設置為例,分析了音樂課程的現狀,并對流行音樂相關課程的開設作了初步的設想,以期得到同行們的共鳴,使更多的業內人士關注流行音樂相關課程在高職院校中開設的構想,讓無數個構想凝聚在一起,成為實實在在、具體的實施方案。

注釋:

①根據2009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表》繪制。

參考文獻:

[1][英]邁克爾?肯尼迪,喬伊斯?布爾恩著.唐其競等譯.牛津簡明音樂詞典[M].第四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908.

[2]王建元.從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談流行音樂學科建設[J].江蘇: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7:1,(79).

篇4

【關鍵詞】現代流行音樂;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42-01

一、現代流行音樂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與專業發展前景

(一)流行音樂的社會需求及所帶來的專業人才、高等專業教育匱乏問題。流行音樂市場的活躍及內地流行音樂創作活動的興起,是一個積蓄經驗和實力的過程,也是群眾音樂消費觀念及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憑借大眾媒體傳播技術,流行音樂在廣大群眾中傳播極為廣泛,其發展之快,受眾之廣,令眾多行業聚焦于此。

(二)在流行音樂社會需求如此強烈、發展如此迅速的同時,存在著人才緊缺和對此音樂類型傳播的正確引導等問題。其一是缺乏流行音樂演唱、演奏、作曲、編曲等一系列相關專業人才以及教育機構;其二是缺乏對社會群眾對于流行音樂的接受態度與審美觀念的正確引導與啟迪,在現代流行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完成文化傳播和交流。由此可見,在流行音樂的社會需求越來越強烈而專業人才緊缺的當下,在高等教育中建立科學系統的現代流行音樂教育體系尤為重要。

(三)流行音樂的教育發展。流行音樂在我國起步較晚,因而在流行音樂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音樂教育領域的理論發展、專業內涵建設滯后,又如在迎接市場需求與檢驗中所面臨的專業人才緊缺與從業人員業余的矛盾。由此可見,專業藝術院校加強流行音樂教育的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強流行音樂理論研究、加強流行音樂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流行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整體目標與思路

積極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指導思想,通過校企合作、院團合作等合作形式積極整合學院和社會資源,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依托優勢發展特色,創新改革發展,依托行業企業專家,夯實現代流行音樂專業建設基礎;以院團合一的形式加強學生校內舞臺實踐實訓平臺的搭建,鼓勵學生參與學院合唱團,積極籌備組建音樂系流行演奏及演唱樂隊,積極籌備組建流行演唱“微劇”團;以工作室的形式加強教師成長、科研提升平臺的搭建,培植一批青年教師,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三、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一)以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為出發點,不斷進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以崗位任務為模塊的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過程為重點,加強項目化課程開發;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以合作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目標,以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藝術行業職教集團、專業指導委員會、專業教育教學委員會作用,共建校企合作互惠共贏機制,提高校企合作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依據畢業生人才規格,與行業、企業共同完善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

(二)師資隊伍與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以培養與引進并重、教學與科研并行為指導,以建設高素質教學團隊為目標,以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素質教師為突破口,構建結構合理、專業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優秀教學團隊;加強對教師的培養,為教師們提供參加專業培訓、專業學術研討、國內外相關專業交流、學歷提升的機會,使教師們開闊專業教學思路、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行業企業專家,邀請其為我系教師、學生進行專業講座、教學指導、教學實訓指導、實習指導,培養穩定的兼職專家教學資源。

(三)教學科研與教材建設。建立教學資源庫,實現優勢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優勢教學資源使用率,為教師系統教學、科學教學創造條件;加強專業教學研究及科研項目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及能力,鼓勵教師加強科研項目及論文的建設,圍繞實際教學進行思考,立項院級、省級國家級課題及教材建設;依托學院整體規劃,配合學院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評價和保障體系及運行機制。將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培養過程與培養結果相結合,校企共建人才培B質量標準、評價體系。

(四)校園文化與藝術實踐。以表演藝術團建設為載體推進工學結合辦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與崗位的對接。充分重視職業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特殊性,結合相關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創建表演藝術團模式建設為基礎,完善教學與實踐建設創新方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舞臺實踐,包括專業音樂會、校外舞臺實踐、實踐大舞臺等活動。

參考文獻:

篇5

【論文摘 要】 本文調查與分析了廣西崇左民族地區高師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及本土音樂資源的現狀,并對在地方高師公共教育課程中普及本土音樂文化的方法途徑進行了探討。

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提出“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的選修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師開設公共音樂教育課程,是培養師范生藝術素養,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師范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

地方鄉土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集中體現了該民族人民特有的精神面貌及心理素養,同時也非常鮮明地展示了地方風土人情以及人們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民族特征。將本土民族民間音樂與高師公共教育課程有機結合,對提高師范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增強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將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

一、 廣西崇左民族地區高師公共音樂教育現狀

崇左市位于廣西的西南部,居住著壯、漢、瑤、苗、回、侗、水、京等民族。為了了解本地高師公共音樂教育現狀,筆者走訪了廣西崇左市高師院校,采用了發放調查表的形式,對高師音樂藝術教育的一般情況(藝術師資、課程設置、課外藝術活動、設施與設備)、選修過音樂課程學生的音樂素質現狀、對現有音樂選修課程的滿意度和對家鄉本土音樂的認識等方面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是高師學生,共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卷187份,回收率為93.5%。

(一) 學生音樂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在“你認為有必要選修音樂課嗎?”調查中,有90%學生認為有必要,7%認為可有可無,3%認為沒有必要。“你選修音樂課的目的是什么?”認為提高藝術修養的占88%,減少學習壓力占8%,拿學分占4%。以上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在高師開展公共音樂教育很有必要,不僅有利于今后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開發潛能,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健全人格形成。

(二) 課時、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手段單一

雖然學生對開設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抱有積極的期待和極大的熱情,但現實中各校公共音樂教育的開展狀況卻是與學生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調查結果顯示突出的問題表現在高師在公共音樂課程的選修課設置不合理,課時不足,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由于音樂公共課主要的內容是音樂欣賞,盡管教材的內容很豐富,但民族地區學生在中小學階段的音樂基礎教育不夠完善,音樂水平普遍偏低,所以音樂欣賞中的一些內容對于他們來說偏難。其次,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音樂公共課教學的需要,在高師公共課程中要在特色模塊建立鮮活的教學模式。再次,由于外來文化的影響,學生往往會追求流行與時尚,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

(三) 高校音樂師資力量不足,缺乏本土音樂教材

在“你對現在使用的教材是否滿意?”的調查中,認為滿意占48%,一般30%,不滿意占22%。“喜歡音樂課的內容是什么?”音樂欣賞占60%,視唱練耳占25%,基礎樂理占15%。“家鄉本土音樂能否進入音樂課堂?”可以占85%,無所謂占10%,不可以占5%。以上結果顯示:學生對現有的公共音樂課抱有很高的關注度和期望值,基于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學生不只是希望音樂課是單純的欣賞課和理論授課,他們更希望接觸到音樂的各種形式,希望音樂課以更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出現在課堂和校園活動中。特別是本土音樂版塊中既要有專題講授,也要有本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參與、研討,最大化地活躍課堂,同時讓同學們能深刻感受本土音樂文化的魅力。

(四) 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厚,對本土音樂文化的滲透不足

在問卷調查中,“你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是什么?”流行音樂占35%,中國民族音樂占42%,家鄉本土音樂占8%,歐洲古典音樂占15%。“你了解哪些廣西的本土音樂?”了解壯族“三月三歌圩”占48%,“壯族山歌”占16%,“京族獨弦琴”占10%,“龍州天琴”占36%,“什么都不了解”的占14%。調查顯示,由于學校對音樂基礎教育的普及不夠,學生愛好轉向流行音樂、電子音樂,喜愛度超過了中國傳統音樂,甚至很多學生對家鄉本土音樂一無所知,以學校所在的廣西崇左作為發源地的“天琴文化”,只有36%的同學知道,這就給民間音樂的生存空間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高師缺乏傳承基地和本土音樂課程設置,因而師范生的知識結構與傳統音樂文化嚴重脫節。

二、 廣西崇左優秀的本土音樂資源

(一) 天琴文化

天琴是流傳在左江流域壯族民間的一種宗教活動伴奏樂器,是壯族人民神圣的吉祥物,壯家世代的傳家寶。古老神奇的金龍峒是天琴文化的發祥地。天琴,純屬手工制作,依憑自己獨特的結構及彈奏方法,彈奏出天籟之音,蘊含著宗教信仰,極富有古壯民族的文化韻味。挖掘古壯天琴文化及傳承推廣天琴音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龍州天琴是壯族最古老的三大樂器之一,壯話稱為“鼎叮”,用葫蘆制作,由琴筒、琴桿、琴軸、琴弦、琴馬等部件組成,音域寬,音色清亮、圓潤、甜美悅耳。天琴的表演形式為邊彈邊唱邊打腳鈴,具有獨特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可用于獨奏、合奏或歌舞伴奏,具有節奏鮮明、輕盈跳躍的特點。演唱上運用龍州方言進行歌唱,音樂上具有清新、幽雅等特點。作為駱越文化在曲藝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天琴具有獨特的駱越文化傳統見證價值。在龍州境內,每逢重大民族節日,必定有天琴彈唱表演節目。2007年,龍州天琴藝術被列入廣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傳承與發展天琴藝術注入更多的動力。

(二) 壯族歌圩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用唱歌來表達情感、表現生活的傳統。壯族聚居村寨,到處都可以聽到具有獨特風格的二聲部和三聲部山歌,各部之間圍繞著主旋律,時而平行,時面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壯族多聲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約有一百多種,在廣西境內壯族多聲部山歌遍及6個地區30多個縣,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寧等幾個地區流傳最廣泛。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壯族人愛唱歌,不僅平時唱,家里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壯族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結晶,是表達壯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種藝術形式。壯族民間歌曲按體裁劃分,主要有山歌、小調、風俗歌曲、搖籃曲,而流行最廣泛的是山歌。

(三) 短衣壯的送客歌,敬酒歌,催眠謠等

崇左市大新縣板價屯是民俗風情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個村屯,作為壯族的一個分支,板價人的穿著打扮和風俗與周邊壯族聚居的村屯有很大不同。板價女子喜穿短衣長裙,因而被稱為“短衣壯”,他們保留了許多壯族古老部落的習俗,比如做五色糯米飯、打糍粑、紡紗織布等。《敬酒歌》是“短衣壯”迎接客人時唱的一首熱情洋溢的敬酒歌,另外板價“短衣壯”的民族歌舞也別具一格,像迎賓送客歌,敬酒歌,催眠謠等民族文化,也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三、 地方高師公共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的建議

(一) 充分利用本土音樂資源優勢,構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教學體系

廣西崇左地區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思路,發揮優勢,增加地方特色課,將廣西本土音樂文化知識引進高師課堂,嘗試和當地的優秀藝術團體合作辦學,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增強對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意識,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音樂,體現本土民間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加強音樂文化的母語教育,應該建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壯族音樂教育體系和教材體系。以天琴為例,廣西崇左龍州被稱為“天琴之鄉”,外界和自身的條件都十分良好,天琴音樂的推廣普及是可行的。相比較于其他精英音樂藝術文化,天琴不僅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而且還簡單易學,成本較低,適合普及的需要。

(二) 調整教學思路,確定以民族音樂為主的音樂教材

在西方文化的強勢沖擊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受到嚴峻挑戰。高師是培養高層次教育人才的基地,廣西西南部是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域,教育的對象大多是壯族學生,這些學生對于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在音樂公共課程中,應該以本土音樂為主要內容,特別是屬于遺產之列的民族音樂文化,例如龍州“天琴文化”和壯族民歌,演唱上運用壯語方言進行歌唱。這不僅讓學生感到親切和感受到美,更能了解本地傳統文化,體會人文精神。廣西崇左本土音樂對于崇左高校的音樂教師來說是音樂教學中得天獨厚的資源,在現代文化語境中,它承載著本地的歷史文化、風俗傳統、民歌曲藝等獨特的藝術景觀。將本土音樂資源合理地納入高師公共音樂教育課程中,既能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擔負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重擔。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民族音樂教育能力

師資力量是本土音樂走進高師公共教育課程中的關鍵因素,要提高民族地區農村教師音樂教學能力,就要推動高等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在高師中盡快培養一支具有較強民族音樂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高師公共音樂教育課程所包含的范圍廣,課程設置方面要考慮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多開設一些音樂選修課。需要開辦新的、復合型的、能適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和課程,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學習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既要有扎實而全面的專業知識,更要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采風工作,并將其充分應用到教學中去。

篇6

關鍵詞:抽樣調查 音樂學習 興趣取向 學習效果

音樂教育調查報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樂藝術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教育方針,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培養合格音樂教師的重要環節;是體現教育質量,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準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音樂教育狀況進行抽樣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研究方法。調查期間,共發放問卷81份,有效問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級實驗班392班學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級406班學生完成。這次的教育調查立足客觀現實,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級學生在音樂喜愛程度、音樂類別取向、音樂風格取向、樂器喜愛取向、音樂接觸途徑、音樂特長等維度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評價(課堂喜愛程度、音樂趣味活動、課堂氣氛)、學習評價(音樂學習難點、識譜能力、歌唱學習方法、課堂內容取向、音樂學習感受、音樂學習收獲)、教師評價(教師喜愛程度、教師優點)等視角了解課堂音樂學習的效果,以便幫助音樂教師更多的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為營造理想的音樂課堂氛圍積累寶貴的經驗。本文主要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力圖做到客觀性、全面性、科學性。

一、調查研究準備工作

(一)文獻收集

隨著“以人為本”重要指導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逐漸落實,衍生并且發展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的教育指導思想。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世界各國對于學校教育的認識有了新的眼光和領悟,同時也創造性地開發了很多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學校音樂教育尤其是圍繞學校音樂人才培養這一課題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縱觀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層面:

1.從課程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2.從師資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3.從教學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4從學習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5.從管理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6.從招生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

總結前人成果和經驗,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有關學生音樂學習方面的研究更是為本文的誕生做出了向標性的指導。例如: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寫的《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一書中的第三部分“學習心理篇”,不僅從理論上詳述了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音樂技能學習、音樂創作學習、音樂表演學習、音樂欣賞學習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而且還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指導性建議,為教育工作者們提供實用的方法論。

另外,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師生、各級中小學的眾多教育工作者也針對學生音樂學習這一問題進行過廣泛的研究與調查。例如:載于《文系音韻――第三、四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一書中的論文《高中生音樂學習興趣傾向的調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龍游中學的一名一級音樂教師撰寫的,這篇文章主要從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學習器樂演奏的興趣、學習音樂創作(主要歌曲創作)的興趣、學習戲劇影視等綜合藝術的興趣、學習電腦音樂及音樂制作知識的興趣、學習舞蹈表演的興趣、對音樂欣賞學習的興趣等七個角度進行挖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說服力。

盡管碩果累累,但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根深蒂固的“疑難雜癥”亟待解決。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生音樂學習目標的模糊。

2.學校音樂學習態度的輕視。

3.學校音樂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的脫節。

4.學生課堂音樂學習效率低下。

5.學校音樂評價機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論認識,本文將在問卷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詳細的對高中學生音樂學習狀況進行剖析及思考,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解決問題。

(二)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設計基于筆者于2010年4月對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實施的音樂學習調查問卷而作,考慮到高中階段的學生較之以小學生具有較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所以在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音樂教師陳向中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高中版本的調查問卷,以適應高中學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問卷力圖最大限度地獲取學生音樂學習的相關信息,爭取通過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問方式得到同學們最真實、最有效的答案。所以,問卷經過了多次修改才最終定型。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本問卷更多的是站在學習興趣的角度來實施調查的,在今后的調查中還可以從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等視角來觀察音樂學校音樂教育的實效。

此次音樂學習調查問卷主要包括4大板塊,即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課堂評價、學習評價和教師評價四部分。依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的指導理念,本問卷立足于學生角度來評價音樂課堂、音樂教學內容以及音樂教師。這是一次嘗試和探索,筆者將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的中逐漸積累,完善成果。

(三)實地調研

筆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實習期間,對高一年級學生的音樂課堂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觀摩和互動教學。由于筆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讀于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對母校的師生狀況較為熟悉,尤其是與高一年級音樂教師陳向中老師和高一年級406班班主任李俊蓮老師建立著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此次,在老師們的無私幫助下,本人才得以對母校順利的進行音樂教育調查工作。

本次調查共發放音樂調查問卷81份,有效問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級實驗班392班學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級406班學生完成。研究力圖通過提供高一年級學生在音樂喜愛程度、音樂類別取向、音樂風格取向、樂器喜愛取向、音樂接觸途徑、音樂特長等維度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評價(課堂喜愛程度、音樂趣味活動、課堂氣氛)、學習評價(音樂學習難點、識譜能力、歌唱學習方法、課堂內容取向、音樂學習感受、音樂學習收獲)、教師評價(教師喜愛程度、教師優點)等視角了解課堂音樂學習的效果。

二、調查結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樂學習興趣

1.音樂喜愛程度

如圖所示,共有47%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僅有9%的學生持一般態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歡音樂的學生暫未出現。由此可知,學生們對音樂的態度總體上比較樂觀,并且男女比例較為平衡。

2.音樂類別取向

共有9%的學生選擇民族民間音樂,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學生選擇西洋古典音樂,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學生選擇中國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學生選擇歐美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學生選擇日韓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數據顯示,男女音樂類別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該圖最顯著的信號表明:流行音樂在高中學生心目中占有絕對地位。而流行音樂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廣大的群眾基礎呢?這不僅僅是音樂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所驅使,更多的是因為流行音樂本身具有通俗性、大眾性和廣泛傳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樂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還是廣闊的網絡世界,都與流行音樂無法脫離干系。這到底是大眾審美的趣味選擇還是音樂導向的盲區,甚至誤區?學校音樂教育一再呼喊正統音樂、經典音樂、民族音樂,但是僅憑一周一堂音樂課就想把學生們的審美理念說服到民族音樂的陣營,恐怕遠遠不夠!

除流行音樂的傳播通道極其暢通以外,其他的諸如民族民間音樂、西洋古典音樂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眾的局限,是因為西洋古典音樂太高雅而不易欣賞?是因為民族民間音樂太俗氣而沒有內涵?是因為專業人士喜好獨享其樂還是因為專業大師力量有限?是因為音樂教育投入力度不大還是因為音樂信念不夠明確?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問卷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問題。

民族民間音樂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呢?大眾對于西洋古典音樂及其他世界音樂文化應該持有怎樣的正確態度呢?這不僅要依靠音樂教師的辛勤努力,更取決于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多元音樂文化的平衡發展,才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3.音樂風格取向

共有5%的學生喜歡莊嚴威武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學生喜歡輕快活潑的音樂,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學生喜歡華麗抒情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學生喜歡憂傷感人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數據證明:除了選擇“莊嚴威武”的學生男女比例出現失衡(屬于正常現象)外,其它選項較為均衡。

學生之所以熱衷于“輕松活潑”的音樂,是因為高中學習生活壓力過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過音樂放松身心、緩解不良情緒,并且激活動力。選擇“華麗抒情”者與選擇“憂傷感人”者持平,高中學生把音樂作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徑,正值青春期階段,高一學生不僅試圖從音樂當中獲得快樂,更把音樂作為訴說憂傷、抒發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學習生活當中,負面情緒的積壓正是通過音樂疏通才得以緩解。也正因為此,人們才更加喜愛音樂。選擇“莊嚴威武”的學生非常少,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不斷社會化,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也得以生長,“男兒尚陽剛,女孩尚陰柔”的單一口味轉變為變幻豐富而又細膩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見,在遺傳因素、后天環境、主觀選擇和教育作用四個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夠直接影響個人的發展。

4.樂器喜愛取向

共有32%的學生喜歡中國樂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學生喜歡西洋樂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學生喜歡打擊樂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選擇其他的學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樂器興趣取向上,出現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國樂器和打擊樂器,女生更偏好西洋樂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一點還值得進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學生總體最喜愛西洋樂器是絕對的。這種興趣取向是有歷史原因的。自從1840年以來,中國處于被欺凌的被動局面,“學習西方”成為中華民族的有力吶喊,所以出現了很多崇洋現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提高,學生們逐漸意識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學生們能夠更好的處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間的關系。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選擇打擊樂器的學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擊樂強烈的律動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擊樂時的帥氣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擊樂永遠不會缺少粉絲。

5.音樂接觸途徑

共有59%的學生通過網絡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學生通過廣播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學生通過電視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學生通過音樂會接觸音樂;4%的學生通過其他方式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長在科技時代,學生群體也深受計算機的影響,高達59%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音樂以及各種信息,而傳統的電視、廣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試群體中,沒有一個學生聽過音樂會,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條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設置有音樂廳等藝術場所。(2)機會稀少:即使在鋼琴城等場所偶爾舉辦音樂會,也比較少有。(3)宣傳力度小:只有少數的“圈內人”了解音樂會的舉辦場所及時間。但是,隱藏在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為文化氛圍不夠,是因為思維意識不重視,是因為態度觀念不端正,是因為音樂與考試無關、與利益無關、與生存無關……

6.音樂特長

共有21%的學生學習了西洋樂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學生學習了中國樂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學生學習了聲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學生無音樂特長,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學生通過學習了其他音樂特長,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們對西洋樂器的學習與對西洋音樂的喜愛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樂器的奢華高貴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學習西洋樂器所帶來的功利性也極其誘人,西洋樂器的學習成本相當昂貴,它不僅是經濟基礎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養深厚的代表,所以,當今中國社會,學習西洋樂器(以鋼琴為主)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尚。但是,高達48%的學生沒有學習絲毫的音樂特長,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樂師資的匱乏、音樂環境的薄弱、音樂美育的輕視等因素造成了這種尷尬局面,使得學生們日后進入社會缺少一種有效的交流途徑,缺少一種才華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補上這一課,是早晚的事!因為,社會需求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音樂學習效果

1.課堂評價

1.1課堂喜愛程度

共有17%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課,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課,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達39%的學生持一般態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歡音樂課的學生占2%。通過對比可以看到,學生們對音樂的喜愛程度與對音樂課堂的喜愛程度有較大差異。學生們對音樂的熱愛是毫無置疑的,但是對音樂課堂的態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現了負面情緒。這是為什么呢?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枯燥還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落后?是學校管理機制的懈怠還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吃力不討好?學生們究竟能夠在音樂課堂上收獲到哪些真才實學?又或者能夠激發出哪些學習的成就感和創新的靈感?這些問題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視。

1.2趣味活動

共有1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欣賞音樂,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創編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音樂知識,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樂課以欣賞音樂為主,所以選擇“欣賞音樂”一欄者占有絕對優勢,同時,由于歌詠比賽的廣泛舉辦,所以,一些學校會利用音樂課的時間和機會聚集學生學習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樂天賦或者音樂能力較強的學生將有機會嶄露頭角,同時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發、情緒得到排解的過程,所以唱歌活動也受到肯定。選擇創編表演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內在表現欲,因為創造和表演都是“輸出”的過程,是內在修養外化的過程,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從中發現樂趣。選擇音樂知識的學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信仰“知識就是力量”,通過掌握音樂知識來了解音樂的門道進而鑒賞音樂是一個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選擇“其它”的學生抱著強烈的娛樂態度,他們希望通過音樂課得到徹底的放松,通過看電影、聽流行音樂來達到心靈的釋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學生們填寫的課堂建議中可見一斑。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課堂氣氛

高達83%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快樂輕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僅有9%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嚴肅安靜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僅有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熱鬧沸騰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緊張壓抑的。這一數字值得樂觀,因為學生們在音樂課上的身心感受是積極健康的,在緊張高壓的高中生活中,音樂課堂不僅從主觀上使學生得到了快樂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態,而且從客觀上促進了學生們的工作效率。

2.學習評價

2.1學習難點

共有40%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識譜,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節奏協調,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旋律音準,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大部分對節奏的協調能力較好,但是仍然處于被動吸收音樂、模仿音樂的重復記憶階段。怎樣流利的識譜、怎樣順暢的將其演唱出來卻是一個難題。

2.2識譜能力

共有10%的學生認識五線譜,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學生認識簡譜,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學生認識五線譜和簡譜,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學生不識譜,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過對比可知,高中學生雖然大部分識譜,但是卻缺乏流暢性,無法真正達到看譜即唱的境界;高達30%的學生完全不識譜,給今后的音樂發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學生通過反復歌唱學習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學生通過多聽多積累的方式學會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學生通過尋找詞曲特點學習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學生唱歌是跟著感覺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學生在旋律音準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礙,而且很多學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現了歌唱的從屬心態。

2.4課堂內容取向

共有9%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音樂知識,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表演創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學生希望課上多欣賞音樂視頻,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學生們心目中最鐘愛的活動是演唱演奏和欣賞音樂視頻。學生們希望通過音樂課收獲一門真正的技藝,并且通過音樂課拓寬自身的音樂視野,增加所見所聞。

2.5學習感受

共有69%的學生認為音樂動聽優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學生認為音樂易學易記,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學生認為音樂生動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學生選擇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學生并不認為音樂容易學習,但是卻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學習收獲

共有3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快樂輕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豐富知識,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提高鑒賞審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得到情感表達、展現自我的機會,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僅保持愉悅的心態,而且從中提高了審美能力、表達能力。

3.教師評價

3.1教師喜愛程度

共有29%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學生一般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選擇“不喜歡”者為0%。由此可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共處與課堂交流比較融洽,這為音樂課堂的順利進行贏得了良好的基礎。

3.2教師優點

共有30%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多才多藝,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知識豐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具有很強的個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具有其它優點,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調查后的思考及建議

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本質和責任集中體現的集合點。因為高中學生具有最強烈的求知欲,最強烈的好奇心和最強烈的“愛美之心”。面對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嚴苛要求,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強壓機制,怎樣真正實現美育教育、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擺在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尊重、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確的處理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讓孩子們在喜愛音樂的基礎上真正融入音樂、讀懂音樂,進而掌握音樂學習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質的藝術修養。

第二,改善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使其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夠不斷吸引中學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達到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第三,增加互動交流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實踐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和音樂學習的快樂,不僅音樂能力能夠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其樂觀向上,健康發展。

第四,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觀念。音樂學習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娛樂大眾,但是,音樂之所以作為一門必修課立足于中學課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價值和意義。音樂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文化。只有音樂無國界,只有音樂最動人。所以,學生自身應該在娛樂身心的同時,想方設法的有所收獲,才能夠在音樂的海洋中獲取珍寶,相信這將會成為每一位學生受用一生的財富。

第五,學校建立專業完善的音樂學習評價機制。充分利用音樂教師的才能和優勢,使得音樂教學目標與實際的教學成果實現均衡統一,從長遠來看,這將為學生的科學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同時也為我國素質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對于每一位身處一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問題都是任重而道遠的。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集思廣益,才能夠靈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樂課堂,只有不斷的實際調研,溝通互動,才能夠真正實現我們發展音樂教育事業的初衷。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靜雅.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音樂學習興趣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

[4]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6]《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文系音韻――第三、四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篇7

那么,到底怎樣引領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體態律動著手

初一年級學生剛踏進中學的門檻,在他們身上還保留著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習性,喜歡在音樂中律動、以律動表現音樂,而且他們的視覺感知往往要比聽覺感知快。因此可以從他們喜歡的律動著手,通過視覺上一目了然的動作帶他們走進音樂。在剛剛結束的音樂教師全員培訓中,陳千紅老師給我們做的講座我記憶猶新。她說,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你的課就要有吸引學生的地方。陳老師給我們講了達爾克羅茲的律動教學,還給我們做了示范,讓我們也體驗了一次做學生的感覺。音樂、體驗情感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宗旨,他在1914年所寫的論文《節奏運動、聽覺訓練和即興》中強調:“體態律動的目標是:在本課程結束時,不是能使學生說‘我知道’而是‘我體驗到’。一次引起學生的表現欲望,激活他們的情感世界,擴大他們的本能力量,并能遷移到生活中去。”體態律動的作用:通過節奏運動使身心和諧發展;通過節奏運動喚醒兒童的音樂本能。比如我在上《拉德斯基進行曲》時,開頭我讓學生聽,并把節奏寫在黑板上,把沒有倚音的同一個節奏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比較,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有倚音音樂的形象更逼真,就是馬蹄聲。然后讓學生跟我一起律動。這樣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實踐表明,如果鼓勵孩子們除了運用耳朵外,還運用身體的其他部分,他們對音樂的反應就會變得充滿無窮無盡的生命力,進步也會變得驚人的快。他們因此會成為教師快樂的合作者,而不是教師的令人厭煩的受害者。

二、從音樂游戲著手

游戲是學生的最愛,我們可以從充滿情趣的音樂游戲著手,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走進音樂。我又想到了本次的音樂教師培訓,教研員肖霄老師真是費勁了心思,她為我們邀請來了全國特級音樂教師劉德昌老先生。早就聽說了上海音樂特級教師劉德昌老師評課很風趣,非常有感染力,12月14日那天的培訓場面,更讓我對這位“老特級”充滿敬意。 這個講座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這么高級別高水準的講座,令我更加敬佩的是一整天的講座劉德昌老先生只用了黑板、粉筆、鋼琴這三件物品。面對以往那些眼花繚亂的多媒體講座,劉老師的講座更讓我感覺到了返璞歸真,簡單實效。所以他笑稱自己是活的多媒體。劉老師說:以前的孩子會唱歌但不會欣賞,現在的孩子會欣賞但不會唱歌,如何教會孩子唱歌,這是我們每一個音樂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簡單、樸實而有效,不要注重表面的熱鬧。他當場為我們上了《拉鉤鉤》這堂課。幾個簡單可愛的動作就引出了這堂課的上課重點和內容。當講到歌曲演唱時,劉老師現場就對老師們進行訓練,他的方法很簡單,把老師們分成了三個或四個聲部,然后現場教唱。真正做到說得多不如做得多,讓老師們自己在實踐中體驗,更好領會理論上的精華。講到精彩之處,劉老師甚至跪在講臺上。為了更好地讓我們理解歌曲的情緒,劉德昌老師請安高的俞亞紅老師一起做起了拉鉤鉤的游戲,臺下情不自禁地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我在初一年級音樂課上也曾做過游戲“送音”,老師把一個音(如:do)一直唱著,并放在手掌心,送到學生的手掌心,接到的學生唱著再送給別人,在學生不停地唱著do送給他人的同時,老師開始唱第二個音(如:sol)并送給另一些學生,漸漸地,教室回蕩著很美的純五度音程。第二次,送do和fa,教室回蕩著純四度音程。在音程回響的時候,引導學生邊唱,邊閉目用心聆聽,感受純五度和純四度不同的色彩。本來你給學生講純五度,他們根本不懂,通過游戲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和感受。

三、從欣賞材料著手

想要讓學生豎起小耳朵,用愉悅的心情學會聽音樂,一個好的老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鉆研教材,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看新課程下的音樂欣賞課,統籌安排欣賞曲的教學方法,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欣賞一些獨奏曲,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伴奏聲部。如小提琴獨奏曲《圣母頌》(古諾),引導學生聆聽豎琴的伴奏音型,通過一些小手勢表現音型的變化。熟悉了后,截取一段,聽著主旋律,手勢表現著伴奏音型,內心哼唱著伴奏音型。

篇8

論文摘要:校園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音樂教育,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空間總構成的教育資源,體現了學校的人文底蘊的厚度和廣度,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高校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源頭和重要基地,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建設校園文化的終極價值就在于創設一種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校園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在文化設施、制度規章等方面很容易設立,而作為校園文化核心價值的人文精神則需要經年累月、潛移默化的逐漸形成。審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夠在提高個人審美情趣的同時,增強人文素養,體認人類的終極關懷,知道自尊自愛,關懷自然、社會和他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施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教育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純凈心靈,完善人格,從而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有利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一、音樂教育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育人和導向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歸根到底是育人,目標就是教育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等等。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知識的傳遞,使廣大學生通過對文化知識、文化價值的不斷攝取,逐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亦即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音樂教育以音樂作品生動鮮明的旋律和藝術意象感染人,以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音樂主題教育人。一部好的音樂作品,對形塑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熱愛人類等文化主題是國民精神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主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愛心是校園音樂文化教育中的重點。高校的音樂教育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播此類人類傳承的文化精髓。比如選擇一些思想性較強的時代歌曲,開展歌詠活動,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和豐富內涵來感染和教育學生;通過樂器獨奏、齊奏、合奏等表現形式,在給予學生音樂藝術熏陶的同時,學生思想觀念上也得到啟迪和感染,讓他們在器樂表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理想和信念;通過音樂欣賞,加以教師的講解和詮釋,引導學生領會作品的深刻含義,感染和教育學生。通過這樣一些音樂教育活動,在審美育人的同時,也將校園文化的正面導向功能充分體現出來。通過音樂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和侵蝕,既統一了學生的思想,面向統一目標,又一致了廣大學生的價值理念。

二、音樂教育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在高校校園文化中,音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了通過音樂課程教學的形式,在大學生中普及音樂樂理等基礎理論知識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藝術社團音樂指導的方式,對那些有一定的音樂技能基礎和熱愛文藝表演的學生,進行系統、專業的輔導,使他們成為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無論是學生社團聯合會舉辦的各種活動,還是學生自發組織一些興趣小組,在諸如迎新晚會、中秋晚會、聯誼會、校園卡拉OK歌手大賽、街舞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合唱比賽、音樂劇展演等等活動中,音樂是這一校園文化的常規表現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思想性引導和訓練,以主題性音樂表演來統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凝聚力;以催人奮進、健康向上的勵志音樂作品,鼓舞學生,讓好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主題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強化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向上的動機。通過內容豐富、格調高雅、主題鮮明的系列校園音樂活動,在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時,也將會很大程度上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和激勵功能。

三、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

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是指其能夠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科技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意義尤為重大。在大學校園這個小社會,和諧校園的構建就是要達到學校各種發展要素間的一種均衡有序、協同發展的和諧狀態。和諧校園的本質屬性是文化和諧,和諧校園建設的根基在于校園文化建設。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改變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大,隨之也帶來一系列包括倫理道德、生活方式、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等方面的所謂“人的異化”問題。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加強和關注高等院校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種方式,但就音樂審美教育的特點和作用來說,有著其他教育方式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對人格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來的,大量的音樂作品主題是以情感為紐帶,強調欣賞作品時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諧統一,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華,在藝術氛圍中不知不覺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當前,大學生們往往強調自我意識、彰顯個性,易受外部社會的多方面影響,社會閱歷缺乏,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常常會出現困擾和焦慮,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但專職教師的職業化程度不夠,處理大學生心理問題也往往流于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教俗套。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音樂在大學生的生活隨處都在,特別是流行音樂。從這樣一個文化現象的側面也可以說明,音樂對大學生心理需求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音樂審美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音樂審美需求,抵制不良音樂作品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關鍵,也是非常必要的。音樂藝術活動是個人參與的審美歷程,而按照美學的一個流行定義“審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對美的規律的能動建造、美的理想自覺追求、美的標準的積極實踐。音樂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的內在情感與外部形象形成相應的交流,通過認知、情感、意志在反復交流中所達到的統一,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從而讓學生親近社會、親近自然,增進人際交往,促進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

四、音樂教育能夠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

一個時代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發現往往都是在具有文化精英意識的校園中產生,校園文化具有創造創新的功能。高校校園里各種文化思想聚集,相對容易受到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同時作為人類獲取知識的高等學府,承載著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具有批判和創新的思維意識。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施,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需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高校作為培養人才重要陣地,不僅僅向國家和社會輸送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的畢業生,更要培養出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有關音樂和創新關系的研究文獻很多,無不明確地指出音樂審美活動對開發潛能和培養創造力具有獨特作用。一個流傳很廣的例子,是說愛因斯坦就是在他彈鋼琴時把“一個奇妙的想法、一個美妙的想法”變成了舉世聞名的相對論。經過教育科研論證,音樂教育和技術訓練能使學生的雙手同時活動,促進大腦左右兩半球的積極思維,鍛煉大腦,提高能力。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奏、富于形象的聲音來反映現實生活。音樂審美活動中,通過聽覺產生音樂形象,喚起人的大腦中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和視覺的通感效應,促使人想象豐富,進而調動儲存的表象,進行重新組合更新,構成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意象,從而開發智力,增強創造力。因此,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積極開展音樂審美活動,對增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靈魂,音樂是美的靈魂,建設符合時代需要的校園文化,必須有效的利用作為主體的人的審美需求,在高等校園里,重視音樂教育和音樂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設新世紀符合國際競爭力的大學,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3]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篇9

摘自:《福建省漳平市教育網》

2006年秋季開始,福建省高中教育全面實行課程改革,新《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了總的原則是:優先開設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模塊----音樂鑒賞,以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化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在音樂鑒賞模塊中,要堅持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讓學生經常保持1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世界的家園,這就是所謂“樂yuè(音樂)則是樂lè(快樂)”的道理。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對于音樂教育,我最終關注的不是音樂的,而是能讓人產生愉悅的、精神的探討”。

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欣賞中,音樂欣賞課形成1種古板的標準教學程序:①介紹作者生平;②介紹作品時代背景;③練唱主題音樂(可先聆聽1遍);④介紹作品結構;(按段落聆聽);⑤完整欣賞全曲。這種講解音樂,分析音樂;我教你學,我講你聽;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的傳承式教學泯滅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這種缺乏情感內涵,充滿理性的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的枯燥單調,甚至恐懼、苦惱、喪失了學習興趣,極易造成學生的“情感營養不良”。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我給學生上了1堂民族管弦樂欣賞課《喜洋洋》。上課1開始,我就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教唱主題音樂;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介紹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和弦樂器各個成員的特點,最后打開音響請學生欣賞。雖然樂曲的情緒是歡快的,但是,我感覺到整個教室的氣氛是沉沉的,悶悶的,學生提不起1點興致去聽、去感受。到曲子放完,有些學生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交頭接耳的有之,打瞌睡的亦有之。過后,我對這1堂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現在想起來,當時的那節欣賞課無疑是失敗的,我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只把枯燥的音樂知識灌輸給學生,引起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走失”。

但是,我們并不能對傳統音樂欣賞教學模式1概否定。比如:介紹作者,介紹作品時代背景,練唱主題音樂等都是必要的。只是,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該如何運用各種新穎有效的方法,創設出愉快學習的情境,融知識技能的學習于審美活動中。并且引導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狀態下愉快地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1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1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過程”。

2、創設課堂情境,體驗愉悅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

由于受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于流行音樂,追星現象屢見不鮮,而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例如:在京劇欣賞《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這1節中,課前我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我還請了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奏“跑龍套”。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又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這1節時,為了讓學生進1步了解非洲鼓及其節奏,非洲音樂的特征,我讓學生隨著《鼓舞》的舞曲聲,由學生即興創作“擊鼓接龍”。學生即興敲出1個樂句的節奏,后面的學生接力敲出下1樂句的節奏。并且啟發學生,表現力豐富而獨特的非洲音樂節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腳和敲擊樂器等方式,將其律動結構體現和強調出來。無論學生的即興表現效果如何,對于他們的積極表現,我都給予了肯定。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3、探究多種課堂途徑,鼓勵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新課改的目標也是學生獲得愉悅體驗的過程。我通過和學生交談了解到,他們實際上并不滿足于只是聆聽音樂,他們更樂于動腦動手,希望老師能在課堂上留1點給他們自主活動的時間和展示他們才藝及個性的空間,以此來體驗音樂的奧妙和創作的樂趣。

(1)分組交流

我將學生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至8人,要求他們共同完成1些既定目標。在創作、表演、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們各自發揮聰明才智。因為他們在小組中容易產生集體榮譽感,從而變得主動與活躍。例如: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這1欣賞課的教學時,將音樂與繪畫、文學、演奏有機地聯系起來。課前我告訴學生會古箏或琵琶等樂器的可帶來上課,我讓幾組成員自己商量要用何種形式來表現音樂。有的小組繪畫,有的小組寫1段對音樂理解的文字,有樂器特長的同學為大家演奏1段樂曲,有的小組朗誦了張若虛的唐詩《春江花月夜》。他們相互依托,共同創作并且討論商量表演中的藝術處理。當我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看著1幅幅具有創造性的畫面和優美流暢的文字語句時,我不由地感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富有文學色彩的詞藻,我把音樂圖畫等作品11展示給同學們看,讓他們在欣賞自己作品和分享他人的作品中,充分感受合作學習的愉快。1 2下1頁

(2)故事引入

在鑒賞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老師播放音樂,學生思想開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學生聽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樂形象。要解決這1問題,辦法之1就是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1心理特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生動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學習。

1、可以結合故事欣賞音樂。在京劇欣賞課的教學中,我講了《蘭陵王戴面具破敵》的故事。因為臉譜是京劇中的精髓之1,故事吸引了學生對臉譜的聯想,讓學生了解到臉譜的來歷及其在京劇中的重要性。在對梅蘭芳的介紹中,講述梅蘭芳為表達中國人民反侵略的決心所做的種種貢獻和動人事跡;在欣賞古曲《流水》時,我給學生講了1個“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過小故事,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2、可以利用音樂來創編故事。如:在德彪西的作品《大海》1課中,作品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并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響,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要讓學生直接地理解時就感到茫然和抽象,因此,我將此作品編成同學們暑假在海邊進行夏令營的故事,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對大海“狂怒”時的波濤洶涌;平靜時的溫柔可親;活潑調皮時猶如孩子……這樣效果則大不1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愉快的暇想中完成作品的學習。

(3)游戲介入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它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將其作為1種教學手段,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又能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高中學生由于年齡特征而顯得沉靜些,做做游戲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比如欣賞完《梁祝》后,我便對學生說:現在,讓大家放松1下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快樂AB猜”。游戲規則:老師給出問題,有AB兩個答案,讓同學們去選擇,選A的站在A圈,選擇B的站在B圈。

(1)《梁祝》的曲式結構

A、帶再現的單3部曲式B、奏鳴曲式

(2)陳鋼、何占豪的代表作品有

A、小提琴協奏曲《梁祝》B、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

(3)下面兩部作品中哪1部作品是講述1個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

A、《2泉映月》B、《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10

    調查對象:對江蘇省四所高等職業音樂教育的現狀做問卷調查,在全省范圍內采取抽樣調查。四所調查院校包括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其中國家重點一所省重點一所,普通高職院校兩所。調查研究工具本論文調查研究的工具是自我編制的,以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調查問卷,分別對這四所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以及音樂教師作了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問卷包含:

    1、針對高職非音樂專業大學生的音樂素質及所在學校開設音樂選修課的情況進行調查。

    2、針對高校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對公共音樂選修課的需求進行調查。

    3、針對高校公共音樂選修課教師進行調查。調查的時間:本論文調查的時間為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

    二、統籌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得到許多相關數據,下面就高職公共音樂教育的各個不同方面進行具體情況的數據統計。

    1、對學生音樂學習調查分析

    學生喜歡音樂的狀況(1)通過調查得出:58%的大學生很喜歡音樂課,34%的大學生比較喜歡音樂課,通過訪談他們認為在高職院校開設音樂選修課很有必要,反映出現在大學生渴望自身素質在大學教育階段獲得全面提高。(2)調查顯示,學生的音樂活動是豐富多樣的,70%的學生喜歡唱歌,54%的學生喜歡演奏樂器,28%的學生喜歡識樂譜,91%的學生喜歡聽音樂,46%的學生喜歡學習音樂知識。從調查數據來看,學生非常喜歡音樂各種活動,尤其從喜歡聽賞音樂比例上可以看出,聽音樂成了學生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學習經歷的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89.%的學生對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感到不滿意,75.%的學生基礎音樂教育的學習為3-6年,并認為基礎音樂教育對自身的音樂素養的提高并不大。這也是當前高職學生音樂基礎素質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音樂基礎素質的調查分析

    (4)音樂基礎素質調查分析,學生認識樂譜情況調查表

    調查顯示,32%的學生認識簡譜,14%的學生認識五線譜,8%的學生兩種樂譜都會,46%的學生兩種都不會。大部分學生對簡譜和五線譜的認知能力較弱,顯現出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結構較差。

    2、開課內容調查分析

    開課內容

    (1)調查顯示:大部分高職學校開課內容的重點還是放在了音樂欣賞上,而且多以介紹歐洲古典音樂為主,較少介紹本民族的音樂,離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音樂修養還有一定的距離。有的高職學校由于師資的原因存在著因沒人設課的情況,有什么樣的教師就開什么課;大部分高職院缺乏課程設置方面的科學論證,存在著盲目開課的情況。

    (2)音樂課程現狀調查分析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希望在大學選修公共音樂課。上了大學之后,他們如久早的禾苗期盼甘霖一樣盼望著學習音樂,渴望自身素質在大學教育階段獲得全面提高。實踐證明:公共音樂選修課所涵蓋的人文知識極大的豐富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開拓了他們的視野,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對其一生,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有益的。

    (3)、學生喜歡的音樂情況調查

    分析一、高職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人數最多,占大部分;其次是影視音樂、輕音樂,學生覺得聽起來比較輕松。中國傳統戲曲或曲藝(如京劇等)17%,外國歌劇僅占8%,通過訪談還了解到,學生喜歡聽熟悉的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些現象反映出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欣賞趣味存在一定的問題。

    分析二、大學生對音樂選修課的認識較膚淺,從調查結果的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是幼稚和盲目的,在他們形影不離的耳機里播放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對高雅的藝術作品或一無所知,或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大學生對音樂素質以及提高音樂素質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全面,對音樂教育的認識仍只停留在表面;二是流行歌曲本身易學、易表現。而對于交響樂等高雅音樂抱有一種排斥心理,認為自己基礎差,沒有音樂細胞,索性不去接觸它;三是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單一,難以引起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四是部分大學生是抱著學學識譜,學唱幾首歌曲,學著玩的簡單目的而選修了音樂課,再加上這門課程的考試對大學生不會有任何影響,所以他們基本上沒有把它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來對待。

    分析一、從調查結果的E2中可以看出,56%的學生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對自己影響不大,42%的學生認為一般情況,僅有4%的學生覺得影響很大。分析二、高職生的基本音樂素質較差,他們接受音樂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差異較大。

    3、調查情況師資一覽表

    (1)、師資情況通過調查得知,4所高職公共音樂選修課教師總人數為14人,其中專職教師只有2人,兼職教師有12人,校均人數為3人。說明高職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力量薄弱。高職公共音樂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其隊伍結構也不合理。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也不十分滿意,認為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沒有新意。

    (2)、音樂教師專業基本情況;參加音樂教育方面的教師培訓或進修情況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科研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在過去一學年中,學校領導聽過您的幾次音樂課教師的教學技能掌握情況:

    分析一、由表顯示,在14位音樂教師中僅有兩位教師進修或培訓過,通過訪談和調查其他教師幾乎沒有進修的機會,在音樂教學和科研上遇到的困難較多,主要集中在缺少音樂活動經費、活動場所及缺乏音樂資料上,同時,由于領導對音樂課程的忽視,致使音樂教學成了高職院校可有可無的點綴。

    分析二、從聽課的次數來看,學校領導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比較重視的,在教學上有督導的作用,但通過與個別教師的訪談,由于音樂教師開設的大多是選修課,學校并沒有建立對選修課教師包括音樂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導致音樂教師上課質量好與差都一樣,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分析三、從教師的教學技能掌握情況來看,音樂教師本自身都比較重視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大多數教師都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都能制作授課使用的音樂課件。

    4、音樂藝術機構調查分析

    學生參加學校音樂活動的情況分析分析一、從學生參加音樂活動情況來看,有50%的學生沒有參加學校的合唱隊,有12%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這樣的活動,參加過學校樂隊的僅為2%,參加過學校舞蹈隊的為4%,參加過音樂協會的為4%;從調查看出,高職的音樂活動還沒有完善的開展起來,有的學生并不清楚學校是否有這樣的藝術活動中心。

    三、小結

    以上是對江蘇省高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學生音樂學習現狀、音樂教師現狀、音樂課程相關情況、音樂藝術機構相關情況等有關方面。從調查的數據和訪談的資料顯示,在發展形式迅猛的高等職業學校中,音樂教育現狀有喜有憂。總體來看,并不樂觀,它的境地似乎可有可無,隨意性很強,流于表面和形式,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校的音樂教育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受傳統教育觀念的禁錮,部分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后。領導漠視音樂教育,把它作為雜課看待,對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