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分析范文
時間:2023-06-22 09:4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學生目前的狀況
1.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活潑開朗、天真爛漫,與城里的孩子相比,這一點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他們與音樂的接觸卻十分少。城里的孩子上各種各樣藝術興趣班,有的學舞蹈、有的學鋼琴等等。而據(jù)我了解,我們的學生卻沒有一個。所以,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得不是很自信,這一點七年級的學生表現(xiàn)尤其明顯。我也做過一個小的調查,我問過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是不是喜歡音樂課,結果約有75%的學生都表示喜歡,當然也有說不喜歡的。還有的學生認為音樂是“非統(tǒng)考科目”不重要,只要學好語數(shù)外就好了。這些問題都說明:學生上音樂課的興趣是有的,只是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看法不對。帶來的后果就是課堂上學生不夠專心,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去積極大膽地參與完成。
2.學生基礎
學生的音樂基礎普遍很差。在七年級中能識簡譜的約占15%,能視唱簡譜的約為4%,能唱準音的幾乎沒有,能掌握課本中出現(xiàn)的樂理知識的學生約占10%,這些數(shù)字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目前我們學生的一些現(xiàn)狀。
二、課堂教學現(xiàn)狀與反思
1.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課堂中音樂的學科特點還不夠突出
“音樂是情感藝術?!薄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應滲透在各個不同的教學領域中?!边@就要求音樂教學要以情入手,以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為核心來開展教學活動。但事實上,在平時教學中,我往往忽略了這方面的目標,只是為了簡單的教唱歌曲,或是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把課上成簡單的唱歌課。所以,就造成音樂游離于學生心靈世界之外,無法讓學生在學習中與音樂產生共鳴,當然這樣的音樂課也就失去了音樂課的意義。
(2)音樂課堂教學不夠細膩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或我發(fā)現(xiàn)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去解決,總是草草了事,表面看上去我是點到了問題,可其實學生并沒有很好地掌握。例如,在教學中學生遇到音高不到位,音不準時,有經驗的教師可能會用手勢或圖示幫助學生理解,直到學生唱準。而我往往就是說一下:“這一句音不準,我們再來一次?!钡戎惖脑?。唱一遍后也不管問題是否解決又匆匆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當意識到這一點時,我也試著在課堂上這樣做:我用動作、表情甚至舞蹈去幫助學生理解,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的細節(jié),爭取做得更好。
篇2
初中音樂教學在學校教育體系中仍然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傳統(tǒng)文化課的學習重要性一直制約著我國初中音樂教學。筆者認為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初中音樂教學整體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初中教師對于其認識不夠,往往認為初中音樂教學不是主要文化課的學習,不用投入巨大,這是初中音樂教育的普遍現(xiàn)象。第二在,專業(yè)化水平比較低。初中學校往往很少是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擔任音樂教學,往往都是臨時應聘相關教師擔任課程教學,這無疑會給初中音樂教學發(fā)展帶來巨大影響,非專業(yè)化教師對于音樂教學的體會與專業(yè)化音樂教師差距是非常明顯的。第三,音樂教學設計體系不夠完善。音樂教學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課程教學之一,很多學校音樂教學課程不開設,為了更好的節(jié)約資源。
初中音樂教學都是根據(jù)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的,依據(jù)教材模塊開展,而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鍛煉,學生往往對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是很高,不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傊?,針對以上幾點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我國初中音樂教學還是處于低端水平,重視程度明顯不夠。
二、初中音樂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培養(yǎng)音樂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必須轉變傳統(tǒng)對其的思想認識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因此筆者提出了一系列相關建議,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高對其的思想認識,針對目前初中教師對其認識不夠,要進行調查,轉變相關觀念,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必須將初中音樂教學放在同文化課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更好實現(xiàn)素質化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前提和基礎。第二,合理化音樂課程的設計。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多媒體技術輔教學是典型代表,要充分發(fā)揮其強大的視覺優(yōu)勢,避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初中音樂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音樂的興趣與愛好。第三,積極引進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專業(yè)化師資力量是其初中音樂教學的保障,更好實現(xiàn)初中音樂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加大人才引進,目前初中學校專業(yè)化人才相對較為缺乏,往往表現(xiàn)一個教師擔任多學科的教學,這無疑給實現(xiàn)素質化教育發(fā)展帶了極大困難,所以筆者認為要積極引進專業(yè)化音樂教學人才。
此外,初中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積極培育學生個性發(fā)展要求,要積極轉變文化課重要性高于其他的課程的觀念,為了更好實現(xiàn)初中學生素質化發(fā)展要以更為科學的課程設計,要以更加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才能實現(xiàn)初中音樂教學的專業(yè)化、科學化總體目標??傊?,初中音樂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素質化教育要求,素質化要求是時展的要求,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三、結語
篇3
關鍵詞:傳統(tǒng)教學觀念 創(chuàng)新 初中音樂教學 分析與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74-01
1 目前初中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在,我國的初中音樂教學在應試教學的制約下緩慢發(fā)展,初中音樂教學沒有受到學生和教師應有的重視,甚至有些學校取消了音樂課,被其他科目所取代,現(xiàn)在大部分的音樂課教學模式就是簡單地停留在老師教學生唱歌的層面上,這些都制約著音樂課發(fā)揮其自身的功效,學生的素質得不到培養(yǎng)提升,下面簡單描述一下問題的幾個表現(xiàn)。
1.1學生的樂感基礎較差
初中生的身心發(fā)育應該備受關注,因為這一階段的發(fā)育為以后學生自身的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學生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也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上好音樂課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然而現(xiàn)實中學生上音樂課是從學習聲樂開始的,這個年齡的學生對聲樂的理解不夠深刻,學起來難免有些吃力。因而教師的教學難度比較大,需要慢慢引導學生形成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聲樂概念,不僅懂得開口唱歌,還要學會如何開口、如何發(fā)聲,如何才能唱得更好;同時理論知識學習也非常重要,了解聲樂的相關概念,不斷培養(yǎng)自己對美的感知力??偠灾晿坊A薄弱是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大制約因素。
1.2教學觀念較落后,傳統(tǒng)思想制約教學
教學觀念在音樂教學中也非常重要,教師有著怎樣的教學觀,直接決定了課程質量的好壞。而反觀當前的初中教學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沿襲舊有的“三種唱法”套路,顯然是制約初中音樂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聲樂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且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學生,而就當前的形勢來看,這種教學觀念顯然是落后于時代的,不利于學生與時俱進,了解并且學習關于聲樂的最新知識,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思想陳舊,不求變通,不愿關注當前音樂教學的前沿成果,對聲樂理論發(fā)展動態(tài)缺少應有的感知力和敏銳的觀察力,是當前教師思想觀念陳舊的重要表現(xiàn)。
1.3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單一
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學方法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古板陳舊,對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消化顯然是極為不利的。可是當前在我國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太過“一視同仁”,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于學生沒有全面綜合的認知和把握。因而在教法上不思變通,比較單一,不能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強化教學效果,最終影響到音樂課堂的魅力,使得原本充實有趣的課堂變得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創(chuàng)新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相關方案及其具體應用
素質教學要求從三個維度培養(yǎng)學生,包括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等,因而音樂課堂要想“活起來”,就必須要有所突破,注重三個層面的培養(yǎng),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三種唱法”,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推動音樂課堂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推動教學發(fā)展
教學觀念對于課堂教學工作起著根本性的指導作用。作為中學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改進課堂的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模式上,教師要不斷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方法, 根據(jù)課堂現(xiàn)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轉變原有的單一的模仿訓練方式或者說教學模式。
2.2注重對學生“因材施教”
音樂教學雖然要注重理論學習,但是對學生自身特點的要求也比較高,在教學方式上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只有把握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采用多樣化訓練模式,才能夠做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第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溝通與了解。比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通過為每一個學生作備案記錄, 加強對學生全面而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的關和溝通,了解學生的習慣、喜好、發(fā)言特點,歌唱條件以及發(fā)音中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于變聲期,聲帶的保護很重要,一定要采取正確而科學的發(fā)聲訓練方法,既不損害聲帶,又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對每一位學生的了解,制定出詳細而周全的訓練方案,不僅能提高訓練的針對性,而且也能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音樂訓練的效果。第二,在教材的講授以及技巧的傳授中,教師也要做到教材與課堂教學實際相結合,技巧與學生實際情形相適應。
3 要尊重支持并把握科學的教學原則
科學的教學原則符合教學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握科學規(guī)律的教學原則,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有細致深入的研究,只有緊密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探索適合本班同學的教學方案,尊重教學規(guī)律,才能夠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比如,音樂教學要注重基礎訓練,更要講求循序漸進,教師慢慢引導學生從樹立正確的聲樂理念開始,一步一步深化,強化對音樂的感知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需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相關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因材施教”,探索科學的教學原則,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而改進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袁善琦.論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意義與實踐[M].中國音樂教育,2006.
[2]張霞.試論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J].考試周刊,2011(43).
篇4
新課改后,很多學校改革了音樂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多元化教學,唱歌、樂器、識譜、樂理統(tǒng)統(tǒng)納入了音樂教學體系,有的學校還開設了音樂教學的課外平臺,如音樂社團等??傊?,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音樂教育體系。但是,與國外的音樂教育相比起來,我們仍有較大的差距與進步空間。
一、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雖然我國的基礎音樂教學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有不少亟待改進的地方。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三點問題:
1、部分師生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音樂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樂素養(yǎng)對豐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藝術修養(yǎng)、開發(fā)人的智力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顯然人們還沒有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這個層面上,沒有在思想層次上完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以致學生、教師都無動力,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考試也可有可無。
2、音樂考試內容單一、方法簡單。長久以來,初中音樂考試基本處于簡單唱唱歌或者發(fā)一張音樂理論試卷,進行開卷考試的狀況。有的學校還甚至沒有音樂考試這樣的要求。這種音樂學習評價狀況不可能全面了解學生認識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體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得不到切實提高。
3、音樂考試要求不嚴、不規(guī)范,評價效果不盡人意。初中音樂教學是按照國家教育部以及教育法規(guī)的要求開設的,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從不將音樂考試列入到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試范圍中去,有關部門也很少有人去視察、調研音樂教學的情況。這種狀況就造成了學生對音樂課漠不關心,音樂能力根本沒有達到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
二、巧妙運用導課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育日漸成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和知識,對音樂理論問題也有所關注,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普及,學生接觸的音樂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看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也越來越新穎,因此,音樂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巧妙運用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來引導學生走進音樂藝術世界的殿堂。
1、利用多媒體音像畫面導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了廣大音樂教師們常用的教學手法。的確,多媒體畫面內容豐富有趣,形象逼真,加之多媒體音響效果,能是音樂的感染性充分釋放,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獲得形象生動的藝術形式。
2、以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故事導入。中學生對敘事性內容的藝術作品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點,在課前準備一段與課題相關的視頻或故事作為開場,使學生在學習之前了解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如在鑒賞《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時,因藝術內容取材與我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情感變化跌宕起伏,敘事性很強,所以教師在正式引領學生欣賞前可以先講述故事,了解藝術背景,這樣有助于學生體會作品的內在深意。
3、以配樂朗誦導入。音樂本身具有模糊性、非語言性的特點,在音樂鑒賞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借助詩歌的藝術形式來導課,即是學生喜歡的形式,又能突破傳統(tǒng)導課模式的瓶頸,創(chuàng)新導課形式,將不同的藝術形式聯(lián)系在一起,為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推波助瀾。
4、用演唱的形式導入。演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尤其是教師或學生的引唱,更是同學們所關注的,通過范唱的形式,能使學生對音樂獲得整體的認識與感知,并留下較為深刻的記憶,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學開展。用演唱與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歌曲導課,不僅顯得貼切自然,而且還豐富了主題內容,擴增了知識量,是一種很好的導課方式。
三、重視合作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策略與理論,已經成為新課
以來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學改革之一。合作教學是一種綜合活動,它將分組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形式,將傳統(tǒng)意義上教學活動中的單向交流、雙向交流變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合作教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歌唱課的合作教學。在以往的歌唱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習慣于讓教師來牽著學生走,學生只能緊跟著教師的思路與步伐。即:教師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調性、調式、主題風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的軌道行進,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先入為主,學生多被硬性的、被動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極大地消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合理地應用合作教學,則教學效果就會有較大改觀。
篇5
【關鍵詞】音樂教學 高效課堂 審美教育 藝術熏陶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17-01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音樂理論的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音樂認識和藝術觀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教學重點。
一、初中音樂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初中音樂學科正發(fā)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課改實施以來,廣大音樂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新的教學模式,為初中音樂教學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的音樂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音樂教學實踐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師依然是以交給學生歌唱視聽技巧為目標,教學評價也是以學生具備的歌唱能力為標準。新課改的理念和觀點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最為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觀的形成和提高的問題,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因此形成了新課改知識理論上的改、口頭上的改,實際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改。同時,音樂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在一些教師和學生中存在著一種可有可無的觀念,嚴重影響了新課改在音樂教學中的實施。
二、構建高效初中音樂課堂的策略
所謂高效音樂課堂即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習能力有了相應的提高,我們就視為課堂教學具有一定效果。具體怎樣才能構建一個高效課堂呢?
1.注重學生音樂知識的收集、選擇、整理和使用
在具體的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意到學生藝術觀的形成。但是學校是有整體的教學計劃及課時計劃的,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是否能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是否能把應該掌握的知識都能傳授學生,是音樂教學效果保證的前提。初中音樂教學,由于受到中考的影響,一直都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況且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一些相關的音樂理論都無法在課堂內得到充分的學習。這時教師可以采用“課內損失課外補”的策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網絡資源,增加學生的知識視野,網絡上有許多的音樂網站,在那里,有很多的音樂知識可以成為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資源。教師可以采取布置課外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到網絡上搜集音樂專業(yè)知識,成為學生獲得音樂知識和相關網絡信息的途徑。特別是對于音樂理論的掌握。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講授,未免顯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把學習的方式改成學生自主自愿的網絡學習,那么就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進行網絡搜集完成對樂理知識進行選擇、收集、分析、整理的教學目標,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全面的樂理概念,并進行網絡層面上的的釋解,而且還能夠形成不同類型的范例,進一步形成和建構學生的音樂知識,形成完整的圖式建構,獲取比較全面和深刻的音樂理論和樂理知識。
比如進行歌曲《桑塔路琪亞》的教學,這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學會3拍子歌曲的指揮圖示。我準備了電視機、DVD、鋼琴、音像資料、地球儀等,然后通過學生事先的預習了解了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然后提醒學生,意大利是美聲唱法的發(fā)源地,在地圖儀上找到意大利這個國家,然后簡單介紹意大利。最后播放這首歌曲的視頻文件,讓學生談自己收聽后的感受,了解三拍子歌曲的特點,感受音樂之美。
2.上好音樂欣賞課提高音樂素養(yǎng)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人們依靠聆聽音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音樂的形式和流派是多方面的。樂曲、歌曲、器樂曲都是音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而且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和理解,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感受。音樂歷史上,有很多的音樂家,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流傳于世。隨著音樂作品,很多的關于音樂和音樂家的故事也是不斷傳頌著。但是初中音樂的教學時間內,無法進行全部的講解,影響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欣賞的能力。所以提高音樂作品欣賞課的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高效性的保證。
音樂是藝術,學習藝術可以提高審美。所以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還應該把審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按照音樂教學的審美規(guī)律,精心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優(yōu)美的音樂具有很強的審美意蘊,教師應該將音樂審美教育作為欣賞課的重點。在音樂欣賞中,教師引導學生融入到音樂作品的意境中,使學生觸情生情,實現(xiàn)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進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便順利學習音樂知識。
3.高效初中音樂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論水平
音樂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理論水平,就可以提高音樂的欣賞和理解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感知力。音樂是可以愉悅人心靈的世界通用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論水平,對于學生繼續(xù)深化音樂知識的學習,后期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都具有一定意義。學生掌握音樂理論,可以提高音樂的欣賞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的感染力,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
音樂是一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藝術,一首樂曲,不同的人聽到后會產生不同的感想,所以如果教師單憑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而進行講解,勢必要框住學生的思維。教師要注意到音樂作品的內涵,也要注意到對學生產生的不同的影響。從而收到陶冶學生性情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音樂在學生中個體差異和具體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形成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如《長江之歌》的教學,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之歌的歌詞就是一首氣勢輝煌的詩歌,這節(jié)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可以從抒情音樂的角度開始,體會《長江之歌》采用的典型重復與對比的創(chuàng)作方法。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聽覺感受。
音樂學科是構成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學的藝術性、對學生的美育教育、品味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實踐中,要認真思考美術教育的目的,采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和繪畫能力的教育。
參考文獻:
篇6
藝術美感的教學方式力圖發(fā)掘學生最濃郁的自然興趣,環(huán)境在于教育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景中生情,情中應景,如若在學生感知萌芽階段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自我興趣,情感思維開始發(fā)展,直至成熟完善,這將對人的思維判斷,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領域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藝術美感教育方式對成長初期的學生來說意義深遠,有著一定的人生啟蒙作用。
2藝術美感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藝術美感教育途徑多種多樣,最為根本的便是能夠遵循“以人為本,自然為主,抓住審美”幾大要素來組織教學或者安排活動。中學課程將教學劃分為聽、唱、形式演示、理論普及、探索現(xiàn)實等多種教學模塊,實施教學時需要將各個模塊聯(lián)系組合,形成生動形象的知識鏈,情感主線等關鍵因素,能夠讓學生深入學習,激發(fā)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觀察學生狀況也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果,做好及時的總結,以便于快速調整教學方式。
2.1音樂互動及交流
師生間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語的交流,藝術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聲樂“無界限”的特點,在一些抽象問題做以形象音樂的表達,學生能夠快速全面的理解問題現(xiàn)象,同時增強了互動性,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據(jù)老師示范的節(jié)奏讓學生模仿,接著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興發(fā)揮。
2.2拋磚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點或者典故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描繪一個故事場景,引入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圍扣主題,引出音樂。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勝,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培養(yǎng)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留給學生自主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模仿教師演示的音樂來加深印象。
2.3資源組合分享形式
教師可以運用閑余時間尋找課程相關的資源,在論壇、博客、報刊等互動式平臺上分享探討,這樣不僅增強了師生溝通,而且豐富了課余生活。3.4活動組織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內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聽、看、猜、想、比、演等實際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真實體會,能夠探索發(fā)現(xiàn)不曾遇到的問題,并且能夠在一定的音樂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作。
3藝術美感培養(yǎng)方式應用與現(xiàn)狀分析
初中生經歷了小學時代的心理成長初期,對于事物的主觀判斷有所提高,但是還是不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他們往往能夠懂一些事理,有時卻又會犯錯誤,面對生活和挫折,有時會產生厭煩心理,甚至是放棄的態(tài)度。因此,藝術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師平時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力圖營造一個公平公開自主的學生成長環(huán)境,并且允許學生犯錯誤,提倡學生自我錯誤自我發(fā)現(xiàn),以及及時糾正。在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產生動力,鼓勵他繼續(xù)探索發(fā)現(xiàn)并且能夠做出自我總結。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觸實際,讓他切身體會世事真理。中學年齡段的學生富有創(chuàng)造的天性,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時還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年齡階段的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穩(wěn)定的發(fā)展與提高。初中聲樂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樂的思維判斷能力。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教案式”教學,學生經常面對教科書上死板的內容以及老師生硬不變的講課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平淡乏味,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也會被打磨殆盡。為了學生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懂得去欣賞音樂的完美,能夠多聽、多想、多探索,同時教師也應該允許學生對不同的音樂擁有自我的理解與感知。教師不能對學生產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輕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導溝通,擺正學生的成長心理。每段音樂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們從心理和社會的角度來看都是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的。很多時候,學習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動力,老師的幫助相對而言往往是比較有限的,然而在學生成長初期,孩子的感知啟蒙,事理積累都將由老師擔起大任,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過程,適當?shù)臅r候加以疏導排解,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靜客觀的批評心態(tài),以及用扎實的基礎和努力的練習來提高自己。
4結束語
篇7
根據(jù)溫州市教育局課堂變革實驗項目要求,音樂學科初中學段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實驗項目方案中提出:為了更好地落實n標理念,將“音樂評述”作為本次課堂變革的突破口。面對新要求,教師應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聆聽欲望、撬動學生思維、觸動學生心弦,引領學生恰當?shù)亍耙魳吩u述”,切實發(fā)揮音樂的美育作用?
音樂學科的有效教學是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對于歌唱、聽賞、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音樂評述及評價能力。
案例描述:
1.《豐收之歌》一課在教學準備時的片段設計:
①針對初中高年段學生已具備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及學習能力制定一個課前自主學習計劃,即采用“目標型學習模式”主導教學。
②分小組合作探討,在初聽歌曲、感知歌曲中生成具體目標。如“聆聽了這首歌已知道哪些內容?還想知道什么?”由此生成了目標內容,即“了解丹麥及其民族音樂”“了解中國有關豐收場景的民歌”“編一個豐收舞蹈”
③經師生進一步交流,完善新的目標內容。如“了解中國表現(xiàn)豐收場景的民歌”這一目標內容,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豐收場景的中國歌曲很多,但究竟哪些是民歌,哪些又不是呢?這又產生一個新的評述主題。
2.《音樂與生活》一課在教學導入時這樣設計:
①觀看本校周一早升旗儀式的全程錄像,學生講述升旗禮儀。
②回憶在這個活動中音樂響起了幾次?有什么作用?配合音樂進行的是什么畫面?
③說說你還在什么場合聽到過這段音樂?你的情感體驗怎樣?
案例研究:
上面的幾個教學片斷都突出了“音樂評述”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在音樂新課程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音樂評述”能做到我們預想與理想中的效果嗎?“音樂評述”是否貼切音樂主題思想?于是,我們在反思中留下一個問題――學生是否懂得欣賞、會評述嗎?真正地成為了課堂上的“知音”嗎?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學生是否真正領悟音樂、理解音樂,生成了音樂評述的能力。
一、學生音樂評述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的個體差異形成音樂評述能力的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指個人素質結構上的差異。從教學的角度看是學生智能的差異、學習動機興趣的差異,學習風格、方式的差異、學生思維的差異、學生接受與反應速度的差異、學生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的差異以及認知準備的差異等。
在上述的案例《豐收之歌》片段設計中的第二環(huán)節(jié):分小組合作探討,在初聽歌曲、感知歌曲中生成具體目標。如“聆聽了這首歌已知道哪些內容?還想知道什么?”由此生成了目標內容,即“了解丹麥及其民族音樂”“了解中國有關豐收場景的民歌”“編一個豐收舞蹈”……?,F(xiàn)再例舉這么一個眾人皆知的教學案例:老師把《空山鳥語》兩段音樂給大家聽,要求同學們各抒己見,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給它們取名字。于是,“流水歡歌”、“清泉”、“清澈的溪水”、“雨中的邂逅”、“舞”、“爭執(zhí)”、“百鳥爭鳴”等名字誕生了。
2.學生對“音樂評述”參與度不高
在現(xiàn)實課堂中,還存在著教師“一言堂”現(xiàn)象,常有的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在欣賞音樂作品后便滔滔不絕地分析作品,漠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的獨特性、自主性,把自己的想法、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音樂,師生間失去了人與人的相通相融,失去了情感陶冶、精神拓展的意義,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發(fā)揮,更沒有空間讓學生進行的音樂評述。
3.“音樂評述”中的“天馬行空,現(xiàn)象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經常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tài)度,商量的口吻,討論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在活動中盡量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盡量能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tài),從而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音樂評述”。但上述的情況中常常不盡人意,這是為什么呢?
學習音樂,最怕的就是對音樂木然,沒感覺,游離與音樂之外,這根本無法建立起與音樂關系的橋梁,更不能走進音樂,享受音樂。
二、改變“音樂評述”現(xiàn)狀的對策
“音樂評述”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音樂課堂上的知音。
1.把學生的個體差異看作是巨大的教學資源
差異是個性的源點,是風格的雛形,音樂的不確定性和多維特征恰恰呼喚“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產生。學生既有的知識、經驗、智力、能力、態(tài)度、情感、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構成了學生內在的“資源”,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特的“資源點”,所以,學生使教學資源變得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為教學所用,成為教學活動的動力之源、能量之源。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要承認學生音樂能力的差異,在思想、意識、行動上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能厚此薄彼,不要對少數(shù)音樂能力強的學生過分寵愛,而對那些音樂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就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導致學生音樂活動的參與性不高,更談不上對音樂的評述了。
2.揚長避短,找準正面評價的時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贝_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都有差異,教師要能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xiàn),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當學生勇敢積極地參與課堂,無論問題解決得如何,老師首先肯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中從老師的及時評價中得到滿足、自信和鼓舞,繼而不斷獲得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篇8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通感;聯(lián)想;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51;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38-01
音樂欣賞是運用形象思維能力來感受、理解和鑒賞音樂作品,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當前,音樂欣賞課課時少,內容多,欣賞教學任務較重。如果反復聆聽每一個作品,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設法改進傳統(tǒng)教法,提高欣賞效果。本文研究通感、聯(lián)想和想象在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策略。
一、利用視覺和聽覺之間的“通感”關系領悟音樂
在心理學中,通感又叫“移覺”。利用通感,人們能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在音樂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互相溝通聯(lián)系,聲音似乎會有形象,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感覺和聽覺相通。借助直觀的視覺(圖像)來輔助聽覺感知,把與欣賞材料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運用視覺感知音樂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例如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采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抒情優(yōu)美。樂曲中,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但是,由于欣賞能力有限,有些學生很難體會到這種意境。因此,音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件,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比如,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用幻燈呈現(xiàn)這樣的畫面:湛藍的夜空,彩云片片,一輪明月若隱若現(xiàn)。畫面與音樂相互補充,情景交融。這樣,抽象的音樂便轉化成直觀具體的視覺感受,樂曲變得具體生動,學生容易進入樂曲的境界,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欣賞者仿佛覺得徐徐的晚風中,彩云悠悠飄動,音樂在云層穿梭,音樂的美感油然而生。再如歌曲《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教學時先讓學生欣賞俄國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在強烈的陽光下,一群衣衫襤褸的纖夫,踏著伏爾加河的沙灘,艱難地行進著。這時,音樂出現(xiàn)了,能聽見纖夫們沉重的聲音?!袄暌话延忠话选?,路是那么漫長,看那領頭的老者,目光多迷茫?!疤ら_世界不平路”,這是那個小伙子發(fā)出的吶喊……藝術是相通的,而這里何止是相通,分明是音樂與美術有機融合。正因為音樂和美術所表現(xiàn)的形象是那么相似,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才能運用“通感”提高音樂欣賞效果。
二、通過對歌詞的理解讓學生去聯(lián)想歌曲的形象
許多優(yōu)秀的歌曲,其曲調和語言(歌詞)的結合是非常自然和諧的。對詞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對曲子的理解。因此,欣賞前如果先對歌詞進行分析理解,在這基礎上再去感受歌曲,學生就會自然地由詞聯(lián)想到曲,由曲聯(lián)想到詞。詞曲互補,音樂欣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我如何不想她》的開頭,樂曲節(jié)奏舒緩,曲調悠揚,飄然而至,如春天般的優(yōu)美。再看幻燈引出的歌詞:“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备柙~簡潔而親切,把曲子的意境和情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極易理解。再往下看:“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歌詞連綿起伏,情緒溫柔纏綿,四季之景如詩如畫。通過對詞的理解,學生會聯(lián)想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涵,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對祖國和故鄉(xiāng)的懷念。發(fā)揮聯(lián)想,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音樂的真諦,這是音沸郎偷囊惶踅菥丁
三、給樂曲配上文字說明以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和歌曲相比,器樂曲作品沒有與文字結合,音樂的內容就不像歌曲那樣表達得具體明確。對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音樂欣賞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教師應根據(jù)樂曲內容配上恰當?shù)奈淖?,以引導學生欣賞時去想象。學生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的音樂形象,往往正是樂曲要表現(xiàn)的形象。比如《江樓鐘鼓》(《春江花月夜》第一樂段),可以先為樂曲配以下的旁白:一抹晚霞,灑在江面,晚霞中遠處鐘樓隱隱可見,江面?zhèn)鱽黻囮嚬穆?。鐘聲還在江面回蕩,碧波蕩漾,漁船悠悠……樂曲中加入這樣的旁白,能夠啟發(fā)并規(guī)范學生的想象,直接引導學生領會原曲的情感和意境。通過文字的提示,樂曲中琵琶聲、簫聲、古箏聲各自描述的對象,在學生頭腦中由抽象模糊變得具體清晰,春江傍晚迷人的自然景色宛如一幅畫面展現(xiàn)于眼前。想象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美妙的意境,再加上民族樂器特有的音色和惟妙惟肖的演奏,更讓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音樂藝術的美感因此得到升華。欣賞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相互交流他們的所感所想,使音樂形象更為清晰,對樂曲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
四、結束語
音樂欣賞是運用形象思維能力來感受、理解和鑒賞音樂作品,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不僅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重視通感、聯(lián)想和想象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琦.關于音樂欣賞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