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替代法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5: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物理替代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物理替代法

篇1

方法一、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時,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這種方法若運用恰當,不僅能順利得出結論,而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鏡,因兩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處,容易使學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過它觀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研究像的特點。

比如在學習伏安法測電阻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在上述實驗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其它器材不變,另有電阻箱供選用,要求測出未知電阻,應該怎么辦?學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進行設計了。

例:現有兩節電池,三個開關,若干導線,還有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各一個,請用以上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出未知電阻Rx的值(電阻箱的最大阻值大于Rx)。

解析:(1)按圖1連接好實物電路,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調到最大值。

圖一 圖二

(2)閉合開關S1、S2,調節滑動變阻器R1的電阻,使電流表的示數為某一合適的數值并記為I0。

(3)斷開開關S2,閉合開關S3并調節電阻箱R2的阻值,使電流表的數值仍為I0,則Rx的阻值就等于此時電阻箱R2的阻值。

點評:這里用電阻箱R2(已知阻值電阻)等效替代了待測電阻Rx,電路中的電流仍為I0,所以Rx=R2。測量方法突破常規思維,非常獨特、新穎。

若在此實驗中,將電流表改為電壓表,其他器材不變,試用上述等效替代法測出未知電阻Rx的阻值。測量方法和操作步驟與上題大同小異,它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只需調節R2知道兩次電壓表讀數相同,此時R2的讀數九等于Rx的阻值。

方法二、控制變量法:

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然后再綜合起來得出規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比較普遍。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響液體的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影響電熱功率大小的因素、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因素、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實驗,都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例:(10·鎮江)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凡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圖4).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選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 “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篇2

所謂等效替代法,是指我們探究物理現象和規律時,為了使較復雜的問題簡化,變得直觀,或者因實驗本身的限制,或者因實驗器材的限制,不能直接觀察、揭示其規律的,常用一個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的直觀的現象來代替的方法.

下面我就用具體的實例談談這種方法的作用以及如何用這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化“虛”為“實”

例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如何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它們到鏡面的距離關系等等.蘇科版八年級物理課本上的實驗是利用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這個實驗中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作為物體,向鏡子里面觀察,可以看到它在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然后用另一棋子B在平面鏡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至與A的像重合,從而替代棋子A的像,根據棋子B的位置來確定棋子A的像所在的位置.通過觀察該棋子B能否與棋子A的像重合,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所以要求這兩個棋子必須,這種方法就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叫.

分析在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我們利用兩個相同的棋子,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因為我們無法真正測出物與像的大小關系,所以我們利用了完全相同的另一個棋子來替代物體的像.通過這樣的等效替代,使原來只能被看見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虛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物體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同學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測量得出結論,對平面鏡成像規律的理解程度自然加深了.

答案相同、等效替代法

2.化“定性”為“定量”

例2筆芯軟硬程度不同的鉛筆其用途不同,例如作圖用6B軟鉛筆、寫字用軟硬適中的HB鉛筆、制圖用6H硬鉛筆.鉛筆芯是導體,張華同學猜想鉛筆芯電阻大小可能與其軟硬程度有關.他決定選擇干電池、軟硬程度不同的鉛筆芯、小燈泡、開關、導線,設計實驗對此進行探究.

(1)若圖1乙中鉛筆芯的硬度比圖1甲中大,根據開關閉合后,張華觀察到燈泡的亮度情況(甲圖燈比較亮),可確定圖1乙中鉛筆芯的電阻(選填“大”或“小”),說明鉛筆芯的電阻與軟硬程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2)張華想借助電阻箱,用“替代法”較準確的測出鉛筆芯的電阻.除了上述的器材和電阻箱外,還需必備的器材是:;張華的做法是:用電阻箱替代圖中的鉛筆芯,調節電阻箱的電阻值,使的大小與原來接鉛筆芯時的大小相同,則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阻值就是鉛筆芯的電阻值.

分析實驗(1)是不能直接知道鉛筆芯電阻的阻值,只能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定性的顯示電阻大小,在電壓一定時,燈越亮電流越大電阻越小.而等效替代法就能直接讀出電阻的阻值,用電阻箱替代鉛筆芯,電阻箱的讀數就是鉛筆芯的阻值.這樣就能從“定性”具體到“定量”.

答案大、有關、電壓表或電流表、電壓或電流.

3.化“細微”為“顯著”

例3在演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實驗中,如圖2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彈開.在此實驗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

B.使音叉的振動時間延長

C.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D.使聲波多次反射,形成回聲

分析初中物理中有許多實驗現象并不是十分明顯的,特別是一些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對實驗現象的明顯程度要求就更高了,這就要求我們用容易觀測的物理現象來替代原來的不容易觀察的物理現象.本題中音叉的振動使泡沫塑料球被彈起,泡沫塑料球彈起的越高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題中用泡沫塑料球的跳動替代了音叉的振動,借助輕小物體將發聲體的振動“放大”,便于直觀研究.

答案應選C.

4.化“不可測量”為“直接測量”

例4如圖3所示,是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讓同一小球兩次分別從同一滑軌的不同高度A處和B處自由滾下,撞擊處于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紙盒:此實驗中,通過觀察什么來比較小球的動能大小?答:;因此,從

處滾下的小球到達平面上動能較大.

分析對于同學們而言,理解動能是有一定難度,動能的大小也是無法進行測量的,但課本上有明確的表述:物體能對外做的功越大,則具有的能就越多;另一方面,同學們對長度的測量是駕輕就熟的.物體被撞的越遠做的功就越多具有的能越大.通過比較被撞擊長度得出動能的大小.

答案紙盒被撞擊的遠近、A.

5.化“繁瑣”為“簡潔”

例52010年5月7日,在第四屆廣東省中學物理教師創新實驗能力展示交流活動中,來自潮州的黃杰華老師設計了一個“巧妙測出不規則固體密度”的實驗(如圖4所示).該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取g=10N/kg):

①將兩個已調好零刻度的彈簧測力計懸掛在鐵架臺下,將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細線拴在測力計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滿過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當水不再流出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G1和G2;

③將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塊用細線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小石塊全部浸沒),此時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當水不再流出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G3和G4;

④根據以上數據,通過計算得出小石塊密度?

(1)上述實驗中,他測得G1=0.94N,G2

=0.40N.G3和G4的讀數如上圖(b)所示,則G3

=N,G4=N;(2)實驗中,小石塊排開水的重量是N,小石塊的體積是m3;(3)小石塊的重量是N;(4)通過以上數據,他得出小石塊的密度是kg/m3.

分析初中物理課本中測密度是重要的知識,通常有兩種方法:①根據密度的定義,測體積和質量來求解;②利用浮力的知識來求解.這兩種方法的綜合性較強.本設計中僅僅測量幾次重力,利用溢出水的體積替代石塊的體積;增加的總重替代石塊的重,直接運用公式求出石塊的密度,只用到了重力知識就解決了較繁瑣的問題,理解起來干凈利落同時又培養了創新性思維.

答案1.20、0.50、0.10、10-5、0.26、2.6×103

例6某研究小組要測量一只阻值約為100Ω的電阻R,所提供的器材有:①干電池兩節,②學生用電流表(0~0.6A、0~3A)一只,③學生用電壓表(0~3V、0~15V)一只,④滑動變阻器(100Ω2A0)一只,⑤電阻箱(0

~9999Ω5A,符號為)一只,⑥開關或導線若干.請你幫助該小組完成下列(1)(2)兩項步驟,要求在電表讀數時,指針偏轉超過最大刻度值的1/3.

(1)你選擇的實驗器材是:(填序號);

(2)根據所選器材,在虛線框內畫出能反映測量方法的電路圖.

分析(1)從所給的器材中知道,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100Ω,兩節干電池的電壓為3V,通過電阻的最大電流為0.03A左右,根據題目要求,電表指針偏轉應超過最大刻度的■,而使用電流表的0~0.6A擋時,0.03A的指針位置小于滿刻度的■,因此電流表不能使用.同學們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器材只能在①②③④⑤⑥中選擇.

(2)下列兩個電路圖均能反應測量方法:

圖5中,把變阻箱與Rx串聯.先用電壓表測出Rx兩端電壓,再將電壓表接在電阻箱兩端,調節電阻箱使電壓表的讀數與先前相等,則電阻箱的讀數即為Rx的阻值.

圖6中,把度阻箱與Rx并聯.閉合S、S1,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指針位置大于滿刻度的■,記下電壓表的示數為U.斷開S1,閉合S和S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不能移動,只能調節電阻箱,使電壓表的指針重新恢復到值為U的刻度處,此時讀出電阻箱的電阻值即為待測電阻的阻值.

答案一

(1)①③⑤⑥

(2)電路圖如圖5所示.

(以上方法用滑動變阻器代替電阻箱也可以)

答案二

(1)①③④⑤⑥

(2)電路圖如圖6所示.

值得提示的一個注意事項:同學們應仔細閱讀題設中的每一個條件,如要求電表指針偏轉應超過最大刻度的■,經過分析,不能使用電流表,否則將會錯誤地設計出用常規的伏安法測量電阻的方法.

小結用等效替代法解決實際問題,對初中生而言,不必過分苛求物理知識的嚴密性,要根據初中生的實際,只要抓住問題的本質,確?!暗刃А?,也就是說,這種思想方法的準則只有一條,那就是保持效果相等.在“等效”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這樣得到結論的方法直接、明了,大大降低了初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對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有一定的作用.

自主練習

1.先在溢水杯中裝滿水(水面與溢水口齊平),水深為10cm,水的質量為5kg,再放入一塊重3N的木塊,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燒杯接?。ㄈ鐖D7所示).則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壓強是Pa,小燒杯中水的重力等于N.(g取10N/kg)

2.一種電工工具由一個小燈泡L和一個定值電阻R并聯而成,通過L、R的電流跟其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8所示.由圖可得定值電阻R的阻值為Ω;當把這個工具接在電壓為2V的電路兩端,L、R并聯的總電阻是Ω.

3.小剛同學在河里拾到一塊精美的小石頭,他想知道這塊石頭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頭的密度,于是他設計以下的實驗方案.

(1)實驗器材:小石頭、細線、溢水杯、水、小燒杯、量筒.

(2)實驗步驟:

A.在溢水杯中裝滿水;

B.用細線拴住小石頭,把小石頭浸沒在溢水杯中,同時用小燒杯接住溢出的水;

C.用量筒測量的體積V;

D.計算小石頭受到的浮力,F浮=.

(3)小剛完成該實驗后從溢水杯中取出小石頭直接放在已調好的天平上測出質量,求出了小石頭的密度.你認為小剛這樣做,測得的石頭密度值與實際密度相比偏

(選填“大”或“小”)了,原因是.

自主練習答案

1.100032.102.5

篇3

關鍵詞:中考試題;初中物理;研究方法

一、控制變量法

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指一個物理量受到多個物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那么在討論這個物理量與其中某個因素的關系時,只讓這個因素發生變化,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確定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比如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活動中。學生猜想:①可能跟電流大小有關;②可能跟線圈匝數多少有關。要驗證猜想①跟電流大小有關,只改變通過電磁鐵線圈中電流的大小,要控制線圈的匝數不變;要驗證猜想②可能跟線圈匝數多少有關,就應該只改變電磁鐵線圈的匝數,而要控制通過電磁鐵線圈電流大小不變。最后我們利用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量來分析判斷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初中物理涉及的實驗主要有:

1.探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4.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5.探究液體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6.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究動能、重力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8.探究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9.探究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以及導體電阻的關系;

10.探究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11.探究研究電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12.探究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轉換法

在物理學中對一些不易觀察的物理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較直觀、易觀察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在初中物理概念、規律學習和實驗中經常應用這種方法。比如說電流看不見、摸不著,不易研究它的大小,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三大效應(熱效應、磁效應、化學效應)來研究它的存在及大?。淮艌隹床灰姟⒚恢覀兛梢酝ㄟ^觀察放入其中的小磁針的偏轉情況來判斷磁場的存在;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根據空氣流動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來認識它。

三、類比法

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量的思維方法,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事物說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易理解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那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陌生的事物。比如在物理教材中用水流來類比電流;用水壓來類比電壓;用抽水機類比電源;用速度概念類比機械功率及電功率概念等。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簡稱“等效法”,所謂“等效法”就是在特定的某種意義上,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的、復雜的、難處理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的、容易的、易處理的一種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中,在二力的合成中用合力等效代替分力;研究串、并聯電路中電阻關系時引入等效電阻的概念;在電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復雜電路簡化成較為簡單的等效電路。

五、建立理想模型法

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它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易于學生理解。如:磁場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而“磁感線”并不存在,為了描述磁場而引入的“磁感線”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光是客觀存在的,為了研究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光線”,也是“假想模型法”;用圖示的方法表示力;電路圖是實物電路的模型;“管涌”是連通器模型;杠桿模型;輪軸模型;斜面模型等等。

六、科學推理法

有些物理實驗結論或規律單憑物理實驗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大量可靠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大膽、科學、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深刻地解釋物理規律的本質,是物理學研究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根據把物體放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就運動的越遠的知識,我們可以推理出:如果平面絕對光滑且不受其他摩擦阻力,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做真空是否能傳聲的實驗時,當我們發現裝置中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就越小時,我們可以推理出:真空是不能傳聲的。

其實物理研究方法不僅僅是以上所談,還有觀察法、實驗法、歸納法、累積法、微小放大法、比較法、比值法、圖像法等等。

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拓寬視野,初步感受科學研究方法帶來的思維靈感火花,能夠從中領略物理學科的奧妙,從而感受“另類思維”給他們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兵.初中物理學習方法淺析[J].新課程,2010(12).

[2]許萬國.淺析初中物理學習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1(3).

篇4

一、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就是把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反映為: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過來,若要研究的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只讓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控制變量法是中學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涉及這種方法的內容較多。例如,根據生活經驗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幾個因素;實驗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等。在教材中還有:(1)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3)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4)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5)研究電流做功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轉換法

從效果相當的角度,借助于力、熱、光、電、機械等方法之間的轉換,對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轉換成看得見、摸得著、便于研究的現象或問題,實現可觀察、易觀察或觀察效果明顯的目的。這種研究方法叫做轉換法。例如,微小壓強計是把壓強的變化轉換為連通器中兩邊液面高度差的變化;電流表測電流、電壓表測電壓以及盒式氣壓計等,都是把電學量、力學量轉換為指針的偏轉來進行觀察的。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現象、模型、條件或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效果或物理規律方面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替代,而效果、結論不變。這種研究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用一個化繁為簡的替代思路,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將問題化難為易,得到解決。例如,曹沖稱象的方法,把不可分割的大象,用可以加減變化的石塊來替代,大象重就等于等效時(同船同水?。┐惺瘔K總重;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是:大氣壓強等于它支持的水銀柱的壓強,計算出水銀柱的壓強就知道了當時的大氣壓強。用等效替代法使托里拆利成為最早測出大氣壓強的科學家。這種方法在教材中還有一些:(1)平面鏡成像實驗。(2)引入“合力”概念的實驗。(3)“撈鐵?!钡墓适轮校F牛替代船中扔出的部分沙子。(4)推導串、并聯電路中等效電阻。(5)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內能上是等效的。

四、類比法

類比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理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在建立概念時常用這種方法。例如,用水流類比電流、水壓類比電壓。這種方法教材中還有:(1)以運動快慢(速度)類比做功快慢(功率)。(2)用水波類比電磁波。(3)液體壓強類比大氣壓強。(4)用水流做功類比電流做功。

五、理想模型法

通過建立模型來揭示事物本質或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對象具有的特征理想化,突出研究對象主要特征或某些方面特征,忽略其他方面特征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集中研究對象某些方面本質特征或運動規律。例如,光線、力的圖示、電路圖、手搖發電機、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實驗條件等。

六、比較法

通過對實驗條件、過程、現象、結論等進行觀察、對比、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初中物理的常用方法,凡是觀察或實驗,都要用比較法。例如,研究物體浮沉條件時,用重力相同的鉛盒與鉛團作比較;研究物體吸熱本領時,用形狀相同的黑白物體作比較。

篇5

一、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然后再綜合起來得出規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比較普遍,同樣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影響電熱功率大小的因素、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實驗,也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中,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這種方法若運用恰當,不僅能順利得出結論,而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我們在教學中,在學生親歷實驗過程的基礎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方法的總結,在思維方式上受到啟發,他們以后遇到有關的實驗設計時,就會自覺地加以運用。比如在學習伏安法測電阻之后,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在上述實驗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其他器材不變,另有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供選用,要求測出未知電阻,應該怎么辦?學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進行設計了。

三、轉換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測量,有的物理現象不便于直接觀察,通過轉換為容易測量到與之相等或與之相關聯的物理現象,從而獲得結論的方法。譬如,在研究電熱的功率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和比較,而我們通過轉換為讓煤油吸熱,觀察煤油溫度變化情況,從而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教學時不妨設計一問:為什么研究電熱的功率與電阻大小的關系時,還用到似乎與實驗無關的煤油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小結出該實驗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礎上,進而再問:該實驗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他方式來觀察電阻通電后的發熱情況?這樣促使學生思維得以發散,轉換的思維方法得到訓練,設計實驗的能力也隨著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利用軟細繩測量地圖上鐵路線上的長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測量硬幣的直徑、圓錐的高等,也都運用了轉換法的思想。

四、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為了把要表達的物理問題說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借助于一個比較熟悉的對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個有相似性的對象的某些特征。

五、圖象法

圖象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來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系,很直觀。由于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實驗中,運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探究內在的物理規律,具有獨特之處。例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親歷實驗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準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了。在其他的實驗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采用圖象來處理數據。例如在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實驗中,把各點作為橫軸、電流為縱軸,作出的圖象為水平直線,很直觀表示出串聯電路中各點電流相等的規律。這樣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等實驗中都運用到圖象法。這樣把數形結合、圖形與文字結合起來處理數據、描述物理規律,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處理數據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學中通過想象建立模型和進行實驗的一種科學方法??煞譃槔硐牖P秃屠硐牖瘜嶒?。

(一)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研究對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去再現原形的本質的東西,構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

例如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杠桿就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杠桿在使用時,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會引起或多或少的形變,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時的形變忽略不計,這里我們就把杠桿經過理想化的處理,認為它無形變,視為一個硬棒,從而使學生在研究時不被細枝末節的因素影響,順利地得出杠桿平衡原理。

篇6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探究式方法 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夠在課堂上保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養成良好的、正確的價值觀。筆者以為,初中物理學習必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達到物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重視控制變量法運用,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掌握知識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指研究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要保持影響前一個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變,從而研究變化的這個物理量與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這種研究方法,被稱之為控制變量法。

教師在需要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解題時,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控制什么?改變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變?”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如在進行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如果引導學生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就需要在保持電阻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在此實驗中,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辦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如果讓學生去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要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教師在實驗中要換用不同大小的電阻(即改變電阻),以使學生觀察電流隨電阻的變化情況。那么,又如何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呢?辦法就是要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又如在研究影響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就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改變,而要改變壓力大小,就要觀察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如何控制不變?辦法就是要始終保持木塊的底面與木板接觸。如何改變壓力大???辦法就是在木塊上添加砝碼改變壓力。當然,在此實驗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觀察掌握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電功、焦耳定律、電磁鐵磁性強變等等的影響因素,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總之,控制變量法在初中物理科學探究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用到,教師要重視此法的運用。

二、重視類比法運用,引導學生在邏輯推理中掌握知識所謂物理類比法,是指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研究的物理對象與熟悉的物理對象相比較,找出它們的某些共同點、相似點或有聯系的特征,從而據此推測出待研究的對象還可能具有熟知對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類比法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方法,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會運用類比法,可以有效地把實驗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思想的火花,實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如在“電壓”一節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后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比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么,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如此,學生就很容易通過這種類比的學習方法,理解了電壓是電流形成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很多,如把聲波跟水波類比,把學習電磁感應中“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和農民用鐮刀垂直地去割水稻這樣一個動作相類比……等等。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得良好的促進作用。

篇7

一、控制變量法

在初中物理研究中,大多數問題均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當我們在研究物理量間的關系時,一個物理量的變化,如果受兩個以上因素的影響,那么我們在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該量的影響時,就必須保持其他因素相同。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觀察比較,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記錄表格上反映為兩次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與該條件

無關。

例如,在探究動能大小因素實驗時,為了探究動能與物體質量是否有關,就可以使質量不同的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從而保證其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觀察其推動平面上木塊移動距離的長短,從而得出動能與物體質量有關,在速度相同時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探究動能與物體速度間關系時,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不同高度下滑,觀察其推動木塊在水平面移動距離長短,從而得出動能大小與物體速度有關,質量相同時,物體速度越快其動能越大的結論。研究物質吸熱升溫快慢問題;研究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關系;探究電熱大小決定因素;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等實驗中,都可以用到這一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讓實驗效果相同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化為熟悉、簡單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這一方法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同樣也應用較多。

如最熟知的曹沖秤象。古代人沒有能一次稱量大象的工具,聰明的曹沖就想到把大象牽到船上,當船在水中靜止時,在船邊和湖水相平位置做一水平刻線,然后把大象牽下。在船上改裝小石塊,直到船在水中仍沉到同一刻線位置為止,最后取下石塊,稱出石塊重量即為大象重量。又如學習合力與分力時,兩個小孩可以抬一桶水,一個大人可單獨提起這桶水,則大人這一個力即為兩個小孩的兩個力的合力。研究串并聯電路中總電阻與各個電阻關系時,幾個電阻串聯后和一個電阻對電路效果相同時,這一個電阻就成為這幾個串聯電阻的等效電阻(即總電阻)。用電阻箱測電阻,用量筒測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均采用此方法。

三、轉換法

轉換法是對一些不易測量或不便比較大小的物體量研究時,通常利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一些易測量的量去度量。此法也較常用。

例如,研究動能大小決定因素實驗時,判定物體動能大小用眼睛不易區分,在此實驗中轉換為平面上木塊被推動距離的長短去認識。制作彈簧測力計中,將不易觀察的力的大小轉換為彈簧受力后伸長量去度量。霧的出現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奧斯特電流周圍存在磁實驗小磁針發生偏轉說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等。

四、類比法

類比法在研究一些不易觀察或比較抽象的物理問題時。通常利用一些大家很常見與之很相似的生活中熟知的現象與之對比去認識,了解其特性。

例如,我們在學習電流時,說電流相似于水流,利用水流去想電流的形成。學習電壓時利用抽水機水壓對水流形成的作用,去理解電壓對電流的作用,從而得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學習內能時,機械運動中產生的動能和勢能想到分子的運動也具有動能和勢能,由此引入內能的概念。學習功率時和運動快慢描述速度相對比引入。

五、模型法

實驗現象往往十分復雜,涉及眾多因素,采用模型法可以使研究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使學生易于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學習物質結構時,引用分子模型,假想分子是球體,從而根據實驗測定分子的大小。初二光學學習中引入光線概念,依據光直線傳播習性,用幾何直線模型直觀簡單表示出光的傳播。推導物體內部壓強式時,假想在液體內存在一小液片。輕質杠桿、光滑斜面等都是利用理想模型化繁為簡學習。

六、歸納法

歸納法是通過大量現象數據分析,從而找出事物存在的規律性,此法在其他學科中也很常用。

例如,初三在學習動能時,列舉流水、飛行子彈、風、奔馳的小汽車等都能夠做功,說明它們具有能量,那么它們為什么都具有能量時,去對比、分析、歸納是因為它們均在運動,從而得出物體由于運動而產生的能量,因此這種能量稱為動能。大部分實驗涉及數據測量結論得出都是采用此法。在研究電流、電壓關系時,不斷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去測量電阻中的電流并記錄,然后通過多組數據分析對比得出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例關系。

物理研究方法靈活多變,往往在研究一個較復雜問題時可能同時用到多種方法。研究影響電阻大小因素實驗時,我們同時用到轉換法(把電阻大小轉換成電流大小)、歸納法(將分別得到電阻與材料、長度、面積、溫度的關系歸納在一起)和控制變量法(在研究電阻與材料關系時,控制長度,面積)??梢娢锢矸椒ň哂卸鄻有?,在方法有關問題考察中,只能根據題意和題中強調是哪一過程,然后分析回答之。

篇8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程資源;實驗課;日常生活用品;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來源于學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對學校實驗室資源的補充。日常生活用品開發成為實驗課程資源,能把學生的學習視點從書本逐漸引向生活,引向更廣闊的自然時空,使學生對科學現象獲得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學知識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實驗用品

如果沒有合適的課程資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資源代替,課程資源具有替代性。中學科學實驗創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過對原型的觀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結構、工藝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發下進行創新的一種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極的頂替和被動的替換,而是主動、積極地創造。利用替代品做實驗能打破常規實驗的條條框框,啟發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實驗儀器:白色厚薄均勻的瓷湯匙可作代蒸發皿,用于一般固體的加熱,少量溶液的加熱、蒸干等;口大、口邊光整、無色、大小適宜的藥瓶、罐頭瓶等,都可作集氣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筆芯代替導管;用泡沫塑料代試管架;包裝藥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紐扣、燈泡、表蒙子、罐頭盒等,根據上述物體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為凸面鏡或凹面鏡;老花鏡代替凸透鏡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實驗藥品:廢舊干電池外殼剝下洗凈替代鋅,廢舊干電池中剝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鋁鍋、鋁壺、青霉素等瓶口剝取鋁片;精裝香煙的鋁箔代替鋁箔;鋁質廢電線中剝取鋁絲;銅質廢電線中剝取銅絲;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鈣;食用小蘇打可替代碳酸氫鈉;廚房用精鹽可替代氯化鈉;廚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豬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實驗用品

學校實驗室應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為師生利用身邊的物品,廉價的材料自制教具,進行科學實驗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創意新穎的實驗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為學校的常規儀器保留下來。它們不僅有助于科學實驗教學,而且可以激發廣大師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給學生以親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麥克斯韋所說:“演示實驗的教育價值常常是與儀器的性能成反比,學生用自己自制的儀器,即使在用的過程中總是出錯,卻常常比用細心調整的儀器易于學到更多的東西?!敝Z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也曾說過:“自制的儀器永遠比買來的好?!庇行┧幤芬部梢岳靡恍┥磉呉椎玫脑牧献灾?。盡管不是很純凈,但用于一般實驗還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實驗儀器:利用墨水瓶(代燈座)、汽水瓶蓋(固定燈芯)、塑料瓶蓋(代燈罩)、廢鐵皮(代防風罩),可做成很實用的酒精燈;取下廢燈泡上的金屬套(可在酒精燈上轉動著燒一會兒),再小心取出燈泡中的玻璃柱。金屬套內外涂一層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導氣管,把金屬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燒瓶;用眼藥水軟塑料管或其他類似的軟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細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實用的滴管;用大小適宜的圓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蠟把大號廢舊注射器的頂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個很實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儲氣袋,儲用都很方便;簡單的木質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條作橫梁,用一段廢鋸條磨成刀口作支點,在橫梁上等臂兩端各掛一個塑料盤子作托盤。砝碼可用硬幣(三個一分硬幣作2克砝碼,三個五分硬幣作5克砝碼,誤差不大)、空藥瓶(盛上相當的沙礫,可當10克、20克、50克的砝碼)和磚頭(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來代用。如自制簡易顯微鏡的材料完全可以廢物利用,可以選用圓形花鏡片兩個、馬糞紙1張(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塊,小鏡片1個,鐵絲和圓釘若干,乳膠和小木條。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實驗藥品:用稻草等燒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樹枝自己燒制,研細即為炭粉:取蛋殼數個洗凈、晾干、搗碎,可制得碳酸鈣:用銅絲在水焰上燃燒,表面可生成氧化銅;一些花草、果實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蘿卜、紅蘿卜、紫羅蘭花等均含有育翅酸堿指示劑作用的色素,可以用這些植物來自制酸堿指示劑。

近年科學實驗改革正在向著貼近生活的方向進行,從生活性、實用性和符合年齡特點的角度來考慮設計實驗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從熟悉的環境和事例中發掘實驗課程資源,豐富教材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加深對周圍事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蔡鐵權,姜旭英.浙江省綜合科學課程改革二十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8(9):65-70.

篇9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及《泉州市物理中考考試說明》,明確各探究實驗的具體要求

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仔細研讀《泉州市物理中考考試說明》,全面把握中考方向,深入了解各探究實驗在中考中的具體要求,以便在復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這里對《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的解讀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熟練掌握各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與讀數

歷屆中考實驗探究題的第一小題,都是一些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這樣的“送分題”我們必須做到穩操勝券,絕不丟分。這些題目的考查主要包括刻度尺、秒表、彈簧測力計、天平、量筒、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電度表、電阻箱等基本儀器的使用與讀數。

三、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四大實驗

中考對力、熱、光、電各部分重點探究實驗的考查可以說是很明確的。

歸納歷屆泉州市實驗中考題,力、熱、光、電四大實驗考查概率最大為:密度、水的沸騰、凸透鏡成像、伏安法測小燈泡的功率。當然,力學實驗有時也考杠桿平衡條件、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強、浮力等其他實驗,熱學有時也考查晶體熔化與凝固、比熱容等,光學偶爾考查平面鏡成像,電學有時考查伏安法測電阻、歐姆定律的探究實驗或等效替代法測量未知電阻(2011年泉州)等,甚至還考查了電流表改裝電壓表的實驗(2010年泉州)。當然,我們的復習不可能僅僅局限在概率最大的那幾個實驗,全面復習才是硬道理??荚囌f明里有要求的實驗我們都要做好充分復習。不過,熟練掌握好四大實驗還是前提。

四、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與應用

《課程標準》提倡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茖W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是《課程標準》對我們科學探究實驗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中考實驗題里越來越注重這方面的考查。初中科學探究實驗里,我們學過多種科學探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類比法、理想實驗法、理想模型法、猜想法等。另外常用的科學方法還有圖像法、歸納法、比較法、演繹法、推理法、想象法、逆向思維法、宏觀與微觀結合法、累積法以及微分法等。實驗考查里的體現如下:

(等效替代法)(2016年泉州)1.小理要測量一個定值電阻R的大小,但他只有一個電壓表、一個電源和一個阻值已知的定值電阻Ro,開關和導線若干。請你幫他設計測量的電路圖,簡要說明測量方法及需測的物理量(并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寫出計算待測電阻R的表達式。

(歸納法)2.在科學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律,經常需要進行反復多次實驗。

①“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多次測量;

②“研究杠桿的平衡”時,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測量;

③“研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換用不同定值電阻,多次測量;

④“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導體的電阻”時,多次測量電阻兩端電壓和通過電阻的電流值。

上述實驗中尋找普遍規律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五、注重對實驗數據與圖像的處理能力的培養

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會選用合適的器材,并進行規范的、正確的實驗操作過程是對實驗題最平常的要求了,學會科學地處理實驗數據與圖像,是當前中考實驗題越來越注重的一個方面。數據與圖像的處理能力的考查可以是通過數據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也可以是利用數據做出相應圖像再得出結論,或是從圖像上獲取有效數據做相關的計算。

六、嘗試培養對實驗誤差的分析能力,試著學會對實驗進行改進

中考實驗題中最難的莫過于對實驗誤差的分析了,這樣的考查分值不多,但體現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考得分拉開差距的地方,若能在平時實驗題復習中多教給學生分析誤差的方法,學生在中考實驗題的得分就占優勢。而實驗往往因為誤差而不夠完美,所以進一步地改進實驗更是得分的難點了。但再難,我們都要學會嘗試著進步,只有這樣,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拓展與提高。

七、注意初高中知識與方法的銜接與應用

初高中知識與方法的銜接一直是中考想要達成的完美目的,在中考試題里就有所體現。

篇10

【關鍵詞】 物理;推理極值法

物理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很多,推理法就是其中之一。這里我們就來談談推理法中的極值問題,推理中的極值就是利用推理法把問題朝某一方面(或方向)一直推理下去,達到某一極限或極端的一種方法。下面就來看看推理極值在物理學中的幾處應用。

例1、如圖1所示,在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中,實驗時,讓同一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的_______相同;實驗過程中,發現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來越小,小車運動得越越_______。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小車處在絕對光滑水平面上,它將_______。

分析: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少得越慢,小車運動得就越遠;由此推理下去,到達極限,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不受阻力,它將會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直線運動下,即做勻速直線運動。

例2、如圖2所示,輕質杠桿AB,AO

A、杠桿仍然平衡

B、杠桿左端向下傾斜

C、杠桿右端向下傾斜

D、無法判斷

分析:這個問題可以利用推理的極值法,把G1、G2同時向支點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AO,因AO0,根據杠桿平衡可知:杠桿右端下沉,答案應選C。

例3、如圖所示,當開關閉合后,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的示數_______,電壓表的示數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分析:設P是從最左端滑動到最右端,取兩個極值。

當P在最左端時:滑動變阻器不連入電路,用電器只有電阻R與小燈泡L并聯,且電源直接加在在兩端;

所以:電壓表示數大小為 UR=UL=U

電流表示數大小為 I=U/RL

當滑到最右端有:電阻R與小燈并聯后與滑動變阻器串聯,串聯電路有分壓作用,所以滑動變阻器分去電源一部分電壓,使電阻與小燈并聯兩端電壓U'小于電源電壓U,

所以:電壓表的示數變小

電流表示數為 I'=U'/RL

又因 U>U'所以U/RL>U'/RL 即安培表的示數也變小

以上幾例不難看出,推理極值法在解決有些物理問題時,可使問題簡單化、直觀化,使問題迎刃而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不可忽視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很多,比如:圖象法、推理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法、伏安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等等)的指導、培養和訓練,有效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