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03:0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民間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為一種極特殊又普遍的文化現象,舞蹈藝術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情感,任何舞蹈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內容與形式,它不僅可以傳達思想感情,更能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由曾小梅所著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2015年12月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一書對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弘揚與傳承,也是一項極具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通過最直接生動且頗具感染力的方式,清晰地展現出了各地的民族民間風俗、生活習慣以及當地人民的性格、氣質以及生存狀態等。這也使得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在我國藝術文化中長期屹立不倒,因此,探討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該書涵蓋了眾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相關知識,并配有相關圖畫,語言流暢,結構完整,理論性強,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在該書中關于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具有兩套理論觀點:其一,只有最原始的民間舞蹈才能真正傳承民族舞蹈的精髓,而現代許多民俗文化舞蹈與真正的民族舞蹈相差甚遠,不能夠被列入民族民間舞蹈的行列,只能稱之為創意性舞蹈藝術。其二,只有經過精細的提煉,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舞蹈藝術。沒有經過細致提煉且缺少系統編排與制作,也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指導的舞蹈,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舞蹈藝術。這兩種觀點深深地影響著我國舞蹈藝術的發展,民族民間舞蹈只有通過生活的加工才能獲取更多觀眾的認可,而對原始舞蹈狀態的過度強調則會對舞蹈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與進步隨時代的發展共同前行,在傳承與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習的價值,既要融入創造性,又要保留原始的民族特色,創新與傳統共存,才是發展提高的關鍵。而在繼承方面,作者談及了若干種看法,首先要尊重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對待許多沒有明確記載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形式也要積極學習,并傳授給后人;其次,對于我國而言,許多民俗活動中也包含著舞蹈的精髓,因此,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引導,積極傳遞,將這種舞蹈精神傳達給每一個需求者、愛好者;再次,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讓更多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走進學校,搬上課堂,通過板書的形式對民族舞蹈文化進行講解,不僅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接受民族舞蹈文化,還可以讓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知識得到提升;最后,舞臺是民族民間舞蹈表演的主要場所,顯然,觀眾更樂于接受這種舞蹈表演形式,因此,要充分利用舞臺這一有利媒介,以精致的表演感染更多的觀眾,從而有效增強傳播速度。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具有獨特的發展特性,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一書中提到,民族民間舞蹈具有極強的民族性、群眾性,這在我國文化領域不僅是一種心態的體驗,更是一種美學價值的傳承,尤其對于我國來說,民族民間舞蹈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秧歌、腰鼓、舞獅等舞蹈形式都是民間舞蹈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娛樂性質的同時,也體現出現代生活狀態的和諧。感彩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一書十分重視的問題,濃郁的感彩是民間舞蹈的重要特點,它是大眾情感、內容形式、風格特色的表現,也成為一種寄托人們美好愿望的載體。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具有屬于自己本民族的舞蹈,這些舞蹈或寄托了人們對親朋好友的美好祝福,或傳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板凳舞,安塞腰鼓”等民間藝術形式和傳統節目,都是這一特色的重要體現,這些舞蹈傳達了人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眾多變化。
總之,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需要發展與繼承,不僅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而且還要做到在保留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創新。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伴隨著經濟的深化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提升,審美觀在悄無聲息中發生著巨大的轉變,傳統觀念已經不能符合當前的發展需要,在時展的浪潮中不斷涌現出的新事物為人們所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也在豐富著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l展和創新,這促使更多的觀眾去接納和理解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對于民族藝術的審美。同時《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一書的出版為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書籍。
(張靜/碩士生,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
篇2
前言
民間藝術能否融入幼兒課堂教育,關鍵得看其有沒有實用價值和可操作性。幼兒教育加入民間藝術是為了讓原有的課程內容以另一種異于傳統課程的形式呈現在課堂上,不是生搬硬套機械式的添加。我園研究的科研課題:冕寧民間刺繡在幼兒美工活動中的轉換運用就是在探索如何采用一種新的方法把民間藝術和幼兒的課程有效地結合,以一種生動活潑充實有趣的方式展現在幼兒的面前,使他們的學習由一種單純的“玩”變成一種有效的“玩”。當然,幼兒教育融入民間藝術不是對民間藝術的全盤復制,不能過分強調民間藝術而舍本逐末,應當選擇性的添加和融入到幼兒教育中。
一.民間藝術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價值
我國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間藝術對當代的幼兒教育事業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需要從小培養一種愛國思想,就必須對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傳統有所了解。民間藝術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幼兒教育課程中有選擇性的添加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舉措。此外,民間藝術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功能。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衣食住行到發明創造處處能看到它的縮影。如冕寧縣域內流傳的十字繡,黑底白花,簡潔樸素,鮮明和諧,從孩子們穿的黑底白花領褂,大人們用黑底白花的翁裙背小孩,婦女腰上圍的黑底白花的花圍裙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它早已以一種物態化的形式扎根于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在精神文化層面,它也以一種潛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響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多個方面。因此,民間藝術對幼兒智力潛能的開發、思想品德的培養、審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養都有巨大作用。民間工藝取材于我國勞動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許多作品都傳達了我國民間藝術傳統的精髓。開展這項內容不但能陶冶幼兒的審美情操,讓幼兒充分體驗藝術美帶來的精神愉悅,而且鍛煉了幼兒的認識、欣賞、思考、創作能力等。民間工藝中常常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流露出人們對真善美的崇尚,滲透著我國本真哲學,如儒家道家法家甚至佛家等正統思想。這些優秀的價值理念、思想情感都會對幼兒的良好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課程價值
2.1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具有社會與個人價值
民間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華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國傳統文化這條大河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與生俱來的鄉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們精神上的共鳴和認同,甚至喚醒深藏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愛國情愫。培養學生與傳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因此學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國家、社會、家長提出的要求下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這就提醒我們,主體價值的體現必須以社會價值為根據,幼兒自身得不到發展,文化傳承又從何談起。當然,實現社會價值不能影響幼兒的身心發育,必須以一種積極健康的趨勢良性發展。
2.2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可以彌補幼兒課程的不足
民間工藝有很強的地域性,它會以當地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落腳點,滲透著當地人民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當前制度化的教育體制。當前的幼兒教育課程很難看到帶有生活氣息和鄉土情味的民間文化,而我園將冕寧民間刺繡轉換應用到幼兒美工活動中則是一種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這正體現出民間工藝的實用性和教育價值。民藝誕生于普通人民生存的地方,與當地風土文化聯系緊密,和其它手工制作相比,它更能給幼兒帶來生活氣息。將民間工藝活動與幼兒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所帶來的必然是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課程。因此,我園開展的科研課題――冕寧民間刺繡在幼兒美工活動中的轉換運用的研究是實現幼兒園課程教育民藝化的一個很好平臺,這是民藝化的幼兒教育的優勢。
三.民間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思索
3.1利用童話語言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幼兒喜歡可愛的卡通的事物,結合一些童話漫畫不斷提高幼兒繪畫水平,這是幼兒容易理解和樂于接受的方式。現在的卡通漫畫豐富多樣,指導幼兒畫出自己喜歡的內容,如巴拉拉小魔仙、天線寶寶、海綿寶寶、大耳朵圖圖等。老師在示范畫圖的時候幼兒都特別激動,容易互相討論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應把幼兒盡量集中在自己周圍,讓他們清楚地看到示范畫圖的整個過程,同時要注意一邊畫一邊溝通,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使之對畫圖不那么恐懼,消除壓力,從而接受繪畫這一活動,然后引導幼兒大膽的畫出刺繡作品中的圖案:“大團花”、“吊吊花”等較復雜的圖案。對幼兒畫出的圖畫,用童話式的語言進行評論,多對幼兒的進步和發現給予鼓勵,使他們更樂于去做這一項繪畫活動。
3.2結合手工活動開展繪畫,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手工課程包含泥工活動、紙工活動等。繪畫與手工結合的美工活動,不僅僅是像繪畫活動那樣要求作品的好壞,而更注重幼兒從動手參與活動中體會到的樂趣,因此這是大多數幼兒所喜愛的課程,幼兒在玩泥、剪紙、繪畫、填色、穿線、拓印、排水、扎染、彩線編織、粘貼等活動中對事物的認知,有利于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和利用這些模型。例如,通過給漫畫涂色染紙,可以提高他們的整體感知能力。折疊、剪紙等活動,可以讓他們理解對稱結構。
3.3幼兒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創新
教師在幼兒民間藝術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幫助幼兒面對民間藝術作品時有自己的判斷,能做出自己的審美反應,幫助他們掌握怎么樣認知和感受民間藝術作品的精髓,這是培養幼兒審美感和認知能的關鍵。教學內容的選材上,以靈活多樣富有樂趣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幼兒才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課堂上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強帶弱,大帶小,認真的和不認真的為一組,課后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幼兒多做民藝手工活動,如剪紙,剪吊吊花、大團花,做紙風車,泥塑。在家長的指導下了解民間藝術,如冕寧刺繡:繡花鞋墊、繡花領褂、繡花翁裙、繡花圍裙等。經常組織一些制作小工藝品、繪畫、剪紙的比賽,并設置獎品評選優勝,這樣更能帶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幼兒的培養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應該針對他們的興趣將民間藝術有機的設置在課程中,這樣才能得到教學雙贏的目的。
結論
民間藝術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它就是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欣賞它就是感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情感。幼兒教育融入民間藝術是我國教育事業一個大膽嘗試,同時也是對我們優秀民族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弘揚。此項舉措不僅使現代教育保持了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根源,又賦予了其新的時代意義,或許還會開啟我國教育之路向更遠的方向發展的大門。
參考文獻
[1] 曹蓉. 提高幼兒美工教學效果的方法研究[J]. 科教文匯, 2010 (026): 174-174.
[2] 趙淑芳. 民間工藝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意義及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