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風險評估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1: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承包商風險評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承包商風險評估

篇1

4月18日,微譽咨詢《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評估報告》,這也是2009年8月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以來,國內首次針對金融行業聲譽風險管理能力的綜合評估。

根據微譽咨詢對國內26家樣本城商行的分析,聲譽風險管理平均得分僅為68分,近六成不達標。其中已上市的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以及上海銀行、漢口銀行分列前五名,但距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標桿銀行的聲譽風險管理能力仍有一定差距。

微譽咨詢合伙人徐達內說,城商行近年因為迅猛擴張,在中國整個銀行業中所擔任的角色越來越受矚目。雖然國內大部份城商行已經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建立了規范性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并提出處置重大聲譽事件的原則和方法,但如何實施落地卻一直缺乏清晰的框架和舉措。結合此次抽樣調研及與國外銀行橫向比較研究,國內城商行在聲譽風險管理方面被扣分較多的主要在五個方面。

第一、聲譽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雖然早在2006年,銀監會將聲譽風險監管要求和評估方法寫入《銀監會非現場監管指引(試行)》,聲譽風險成為銀監會日常監管的要素之一,但銀行管理層日常關注風險仍然集中在傳統的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員工道德風險等,沒有意識到聲譽風險和其它風險的相互轉化,以及聲譽風險對監管態度、品牌價值、銀行業務、員工忠誠度等方面的巨大負面作用。

第二、聲譽風險管理機制尚未規范。例如大部份城商行聲譽風險管理職責和流程未能完成理順,聲譽風險統籌是由辦公室負責還是風險管理部負責?出了什么樣問題匯報到哪一級?部門處理的時間期限是多少?部門處理的過程如何匯報、記錄?部門之間如何協調等都沒有進一步明確。同時,應急預案的原則性強而靈活性不足,特別是沒有組織過針對特定情景的演練,缺少后續措施跟進,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第三、聲譽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不完善。監控網絡難以覆蓋事前,也從不主動與主流媒體溝通,造成許多負面新聞無法在刊登之前獲悉、防患于未然,只能被動地等到風險爆發,通過網絡監控后再加以處理,導致突發事件升級、影響擴散、解決成本加大。在客戶投訴管理方面較為隨意,首問責任制基本流于形式,也未成立客戶服務部門,由專人統籌、規范處理客戶投訴,并從聲譽風險角度提出優化建議。

第四、聲譽風險管理部門職能不完善,人才匱乏。在此次調研的26家城商行中,聲譽風險相關部門大多各自為政,除行長室召集外,很難就某一主題統攬全行開展工作。危機管理應對小組名大于實,具有危機處理能力的專業人員和專家極少,決策水平和預見能力存在不足,聲譽風險爆發時也難以有效發揮協調指揮工作。

第五、聲譽風險管理培訓及后評估缺位。即使在為數不多的培訓中,也過多強調概念及媒體現狀分析,缺乏同業研究、案例解析、采訪技巧、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內容。至于聲譽風險管理再評估,對銀行聲譽風險的改進情況作出判斷,采取進一步優化措施,促進業務、流程改進等,基于屬于空白。

微譽咨詢合伙人徐達內說,通過對城商行經營績效與聲譽風險管理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銀行聲譽風險管理水平與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即聲譽風險管理水平越高,銀行經營績效越好。反之,一次全國范圍內,經過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站轉載,持續20天左右的負面輿情,至少造成銀行5000萬的品牌價值損失。

篇2

1•1風險的定義

目前對風險已有很多種定義,總的來說風險是一種損失的不確定性,可以通過分析與評估,預測其發生概率及后果。而對建筑工程項目而言,風險是指可能出現的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因素。

1•2風險的特性

風險的特性是指風險發生概率、風險損失、風險損失的可保險性三個特性。

1•3承包商風險管理的模式

承包商風險管理的有以下兩種:(1)承包商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過程,在承包商風險管理中沿用項目風險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風險管理目標的確定、風險的識別、風險的評估、風險防范方案的決策、方案計劃的實施、檢查和評估反饋。(2)項目承包商風險管理系統模式,該模式由四個部分組成,即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

2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商的風險識別

2•1風險識別原則

(1)多種識別方法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原則。一個建設項目,遇到的風險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單一的識別方法不能準確全面的識別風險因素,這就需要運用到多種識別方法。(2)準確選擇識別方法原則。對于某一特定的活動或事件,應該采用一種最適合的識別方法。(3)廣泛征求意見原則。在進行風險識別時,風險管理工作人員應向施工專業人員征求意見,進而對項目風險作出全面的了解。(4)不間斷進行風險識別原則。風險因素會隨著項目進展而不斷變化,不間斷的進行風險識別是必要的。

2•2承包商風險識別的原因及目的

2•2•1風險識別的原因

風險識別是指在風險發生之前,通過對各種統計資料的分析、歸納和整理,而對風險的類型以及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做出定性估計和經驗判斷。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對風險產生條件、風險因素等進行確定;對其風險可能的后果及特性進行描述;分類總結出識別的風險。風險識別是通過對風險的大小進行衡量,為風險管理提供最合適的對策。能否深刻的進行風險識別,直接關乎風險管理的決策質量。而且風險識別是一項不能間斷的經常的工作,在項目的整個階段都要進行。

2•2•2風險識別的目的

風險識別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幾點:(1)識別出有可能影響項目進展的風險性質、因素和風險產生的條件;(2)識別出風險可能產生的后果;(3)對具體風險各方面的特征進行記錄,為風險管理提供最適合的對策。在對風險進行識別的時候,要始終依據風險的特性,把握風險因素的特點,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準確而又全面的劃分,合理的對風險因素進行歸類、分析和整理,使得對后續的風險管理提供重要依據。確保風險管理工作人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概率以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時間,因而可以及早的采取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盡可能的減少風險而帶來的損失。

2•3風險識別的主要方法

2•3•1現場調查法

現場調查法是指到現場針對某一事項做具體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現場調查法的優點:①能準確獲得第一手資料;②能夠與項目基層管理人員進行直接的交流,更多的了解現場。現場調查法的缺點:耗時過多,調查成本過高。2•3•2事故樹分析法事故樹也稱為故障樹,是一種較為清楚地描述復雜系統運動過程的方法。通過圖表,把所有可能產生事故的風險事件表示出來。事故樹伴隨著事故樹的繪制,風險識別即開始進行,能夠確定風險對系統各部分或工序的影響情況。事故樹還可以對主事件發生的各種途徑進行計算,對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判斷。

3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評估與分析

3•1風險估計與評價的過程

工程項目風險評價的過程為:(1)確定項目風險評價基準。依據項目管理和風險管理的目標,確定工程項目主體可接受的水平。風險評價基準應與具體的風險估計和評價模型相對應。對單個風險和整體風險都要確定評價基準,分別稱為單個評價基準和整體評價基準。不同項目的目標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工程承包項目目標排序為:工期、質量、成本。通過對這些目標的量化,確定評價基準。(2)項目風險水平的確定。包括單風險、整體風險水平。工程項目應綜合所有單風險事件,確定出整體風險水平。弄清各單個風險之間的關系、相互作用以及轉化因素的影響后,就能確定工程項目的整體風險水平[1]。(3)評價基準與風險水平的比較。工程項目的單個風險水平、整體風險水平分別與單個評價基準、整體評價基準進行比較,確定出是否能夠接受他們。進而確定該項目應該就此止步,還是繼續進行。

3•2綜合評判的評價指標設置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因工程項目的規模、地點、使用要求、合同內容、質量要求等差異,每個工程項目都有自己的特點,設置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和具體的工程特點相適應。遵循系統性、一致性、合理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原則,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細分,結合內部與外部風險的分類方法,建立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風險遞階層次指標體系作為承包商風險評價模型。

4承包商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4•1健全承包商風險控制體系

承包商風險管理貫穿工程項目全過程,如何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直接影響到項目的質量,關乎到承包商的發展。因此,健全的承包商風險控制體系顯得更加重要。承包商風險控制體系應貫穿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應對全過程。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通過風險的特征進行識別確定出風險因素;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評價確定出風險的大小,進而根據風險特征,風險管理人員制定出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風險控制體系就是要對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進行整理,為以后承包商風險管理提供依據。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為承包商風險管理提供極大便利。

4•2堅持以人為本,進行風險管理

建筑工程承包商風險管理應該以人為中心,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對風險責任的主體以及相關權利和義務作出明確的確定。明確過權利和義務,各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和責任范圍就明確了,監督和管理就會順利的進行。在進行施工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工程目標進行合理的劃分,根據不同的階段需要,將目標進行有機地分解,分配給工作人員,責任到人。對工作的內容、目標、責任人、實施人、檢查人、時間及考核標準和崗位要求都有明確的安排,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就能充分調動風險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風險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4•3加強合同管理中的風險防范

(1)做好前期考察工作。承包商在前期要對招標文件和合同文件進行認真的審查,找出影響其履行情況的風險。承包商最好能夠進行現場調查,了解現場中可能遇到的風險。而且前期的積極準備和現場調研,可以使承包商在合同談判時有備而來。(2)避免合同表達不清帶來的風險。承包商認真研究合同,對合同中表達不清或模糊的地方積極與業主協調,使合同表達明確、詳盡,以避免對合同的理解有誤而增加自己的風險。(3)合同形式確定。簽訂合同時,承包商一定要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合同形式,而且施工合同中應明確標的。標的是承包商和業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標的范圍和標準的明確能夠減少雙方的爭議,標的是合同的基礎。(4)在合同中明確責任分擔。應明確業主和承包商在何種情況下由誰承擔何種風險,劃定責任,為以后索賠提供依據。

4•險回避

承包商風險回避一般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教育法。承包商通過對施工人員進行教育,使大家的風險意識得到提高,對建筑工程項目上所面臨的風險有所了解,并能掌握處置風險的方法和技術,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2)工程法。承包商在施工現場建立完善的安全設施,消除物質性風險。(3)終止法。終止法是消極的放棄項目或項目計劃的實施來避免損失擴大。

4•5承包商有效的轉移風險

(1)工程發包和分包。承包商可以通過合理的工程分包,和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進行合作。另外,承包商通過簽訂具體的合同條款,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計價方式來轉移風險。例如,承包商會選擇采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方式轉移風險,使分包商承擔很大的成本風險,減輕自己的風險。(2)工程擔保。工程擔保是承包商尋求擔保公司或銀行開具保證書,在承包商不能履行合同時,由擔保人賠償損失。這樣承包商就能把風險成功的轉移到工程項目其他方身上,降低自己的風險。(3)工程保險。承包商通過購買建筑工程保險、安裝工程保險,把建筑工程項目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上。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會演化成許多風險,這就使得承包商面臨許多風險,承包商通過購買工程保險,能有效的轉移風險。

篇3

關鍵詞:石油 工程項目 風險管理

一、工程風險因素的辯識與分類

建設工程項目是復雜的開放系統,長期以來,工程風險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擬方法。由于項目的內部結構、項目本身的動態性及外界干擾的復雜性,在構造問題的結構與變量的相互關系時,分析方法與模擬方法均起不到預期的指導作用,風險因素間的影響關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確切表示。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錯綜復雜,可以從項目環境、項目結構及項目主體等不同側面進行分類。為了便于風險分析和風險的防范處理,筆者從工程風險是否可以計量的角度對風險進行分類,以確定哪些風險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以便為不同風險的防范采取相應的對策。

工程風險的分類主要基于風險防范和風險處理,是定性的相對的。從性質上分析,可計量風險屬于技術性風險,是常規性的不可避免的風險,包括地質地基條件、材料供應、設備供應、工程變更、技術規范、設計與施工等造成的風險;非計量風險屬于非技術性風險,發生的概率較小,是非常規性風險,包括經濟風險、政治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組織協調風險等。工程合同包含著多種難以界定的變量因素,這些因素都能構成項目的風險。從性質上分析,合同風險屬于非技術性風險,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術性條款&因此,對工程合同的風險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二、風險管理方案

1.風險管理方案的基本概念。完整的項目風險管理方案應該旨在解決所有的項目風險以及風險對項目的技術性能、項目成本、項目方案、項目執行、安全、健康、項目所在社區和環境造成的影響。風險評估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項目涉及的各個合作方、項目的各個階段、項目所處的環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種不確定性,只有進行全方位的風險評估才能充分預測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風險管理方案應該使公司能夠采取必要的措施完成合同的要求,并不斷將與不確定性有關的風險評估和防范方案的結果融入到公司的管理中,從而可以對風險進行更好的認識和分析。

2.主要內容。所有的石油工程服務公司或EPC承包商,都應該建立一套系統綜合的風險管理方案。作為項目的業主或投資人,油氣勘探開發公司除了應具有一套要求各承包商的風險管理方案達到某一目標和要求的管理程序外,還應建立一套自己的風險管理體系。業主應該在招投標過程中就其風險管理方案與承包商進行很好的交流。為了滿足業主的要求,石油工程服務公司和EPC承包商也應該建立自己的一套綜合風險管理程序,并與業主的風險管理程序相一致。

特殊設備的操作風險是石油工程項目的主要風險之一,對于這類風險,如防噴器的壓力級別、前線基地位置的選擇、井場位置的地貌狀況以及設備搬遷與安裝程序等,應該通過風險危害分析并結合設備及操作水平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在項目風險管理方案中應專門列出專有設備風險的詳細情況,并與生產廠商結合,以有效降低設備的操作風險。風險管理方案中應包含具體的方法、過程、計劃和措施,這些方面都是為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而制定的。另外,風險管理方案應該是專門的方案,應有具體可操作的風險評估方案,說明進行風險評估的時機以及項目相關各方應擔負的角色和責任。項目所需的風險管理具有不同的等級,風險管理方案中的具體措施應該明確其所處的等級并對其在整個項目中能夠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

三、石油工程項目風險及其控制對策

1.投資風險及其控制。投資風險管理是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目標的確定應分階段確定,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是初步設計階段的控制目標;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算是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控制目標;施工圖預算是使施工階段控制目標。對于建設單位來講它貫穿于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即從項目決策開始至整個項目竣工驗收完成為止,就項目建設全過程來講,投資控制的重點應在前期階段,特別是加強方案設計階段的管理工作,設計階段對工程總投資的影響度占75%以上,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建設費用的多少,直接決定著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多少。

2.進度風險及其控制。進度風險控制就是指在項目的工程建設過程中預測、識別各種風險后,制定、審核進度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法定期跟蹤、檢查工程實際進展情況,與計劃進度對照、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偏差,組織、指導、協調、監督監理單位、承包商及相關單位對產生偏差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評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調整或修改工程進度計劃。進度風險控制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直至按計劃的工期目標既合同約定的工期如期完成。建設進度受諸多風險因素影響,主要包括來自然風險、人員風險、工程變更風險。

3.質量風險及其控制。由于石油化工裝置生產過程具有高溫、高壓、低溫、真空的特點,所用的原料、介質或產品本身多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蝕性的物質,因此,對輸送、盛裝、生產這些原料和產品的管道、閥門、設備的材料、制造及施工的要求較多,如果稍有疏漏或不慎將會造成不可想象的嚴重后果。質量風險控制措施必須充分滿足工程需要。石油化工行業及其生產裝置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影響極大,因此,相比投資和進度而言,質量控制特別是施工階段質量控制更為重要。

無論采取何種風險管理方式,實現投入產出的效益最大化是一切減災決策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目前在我國的石油企業管理中,除采取承擔和保險兩種風險管理方式外,在施工過程中亦因完善各項制度,在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要針對施工中不同風險的特點制定并實施風險處里計劃,盡可能準確合理地分散風險。把工程風險管理降低到最小程度,對工程項目管理和生產安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余建星,李成,王廣東.基于過程分析的工程系統風險分析方法[J].船舶工程,2003,(05).

[2]張興才,宋立崧,申仲翰.海上油氣生產安全風險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工程),2005,(03).

[3]王富軍,于軍泉,喬大軍.石油工程項目中的風險管理[J].項目管理技術,2009,(5).

篇4

[關鍵詞]工程變更、因素分析、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S3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4X(2018)04-0111-01

1.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企業一般而言具有投資較大,周期較長,整體性較強,涉及比較多的東西,在許多項目中的實施不可避免的變化實施施工合同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環境復雜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工程很容易變更,總體而言變更的情況有以下兩種:一是傳統的工程變更形式的簡單變更,二是包括不可抗力還有業主違約等因素所引起的被動的工程變更。眾多類似的這些影響因素導致項目變更對整個建筑項目管理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導致項目的延誤、投資失控,返工,甚至是勞動和機械損失的效率。本文著重分析土木工程建設項目變更的風險因素,施工環節為主要研究過程,同樣對于其他項目工程變更控制也起良好的作用。

2.工程變更

工程變更一般是指在建設程序,結合項目的內容、數量的協議簽署前,按照施工質量要求和變化相關的標準,不斷變化的條件和新的業主變更施工合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項目風險及其類型

3.1.項目風險

項目風險是指投資項目前期已經對項目市場、技術以及經濟等進行預測,但是因為諸多風險因素而導致預測成本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際情況和預測情況有所偏差,以至于項目發生損失。建設項目風險的特點有:風險的客觀性和必然性、風險的不確定性、風險的可變性、風險的相對性和風險的階段性。

3.2.風險類型

3.2.1.業主風險

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中,業主和承包商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業主的風險是:投資風險、經濟風險、社會政治風險、自然風險、管理風險。

3.2.2.承包商風險

承包商的風險應由承包商在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承擔,除了業主的風險以外的所有風險。不同階段的風險是不同的。

3.2.3.其他風險

合同風險與人員風險管理。本合同的條款應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原則,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的原則。

承包商善于通過合同管理尋求自己的利益,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無法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要學會使用合同條款,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維護,獲得淵博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承包商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所有的損失只能由自己承擔。

在整個項目工程中,不論大小不論時長,對于人員操作,要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如果業主人員、設計人員、監理人員、一般工人、技術員、管理人員的素質沒有達到標準的話,那么一個項目的質量基本上是完全不能保證的,一個團隊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4.風險定級

風險和損失是息息相關的。按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大小,風險分為四個等級:一級,后果可以被忽略,所以可以不采取相關控制;二級,后果較輕,不至于造成某分項工程的破壞,可適當采取相應措施;三級,后果嚴重,會造成某分項工程的破壞并有人員傷亡,必須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四級,災難性后果,應立即排除。

5.風險控制和管理

5.1.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為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在施工進展過程中應收集和分析與風險相關的各種信息,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對其進行監控并提出預警。

《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范》第9部分“施工管理”的“9.1”規定可供其他工程建設參考。應完成一下工作:建設各方施工風險分析及職責劃分、制定現場工程建設風險管理實施制度、編制關鍵節點建設風險管理管理專項文件;編制突發事件或事故緊急預案。

5.2.風險管理的工作任務及工作流程

施工風險管理過程包括施工全過程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響應和風險控制。風險識別的任務是識別施工全過程存在的風險,其工作包括:收集與施工風險有關的信息、確定風險因素、編制施工風險識別報告。

任何一個風險源都不能夠被忽略,可能一個小小的風險源,但是日久天長必定會形成許多許多個似乎毫不相關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是很重要的。

對于重大工程的風險,承包商在面對時一般會避免,也就是說采取回避的方法,承包商可能會完全采取放棄投標的方式,進一步將目標轉移到那些風險相對比較小的項目進行投標;當承包商承擔了高風險的項目,這時候呢通過改變工藝或原材料的方法,往往可以使風險狀況得到改變。

風險轉移,指任何一方通過合同協議,把自身風險率或風險量較大的工程轉移向并非保險業業內人士的人,風險轉移也可以通過買賣契約、分包合同、聯合經營的形式,使風險所產生的損失法律責任被轉移。對于風險所造成的財務損失負擔,則也可以通過尋求外來幫助來化解危機。就好像當土木工程工程建設合同條款中涉及許多具體的問題時,合同雙方就會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寫清楚,例如因發在施工期間材料價格有變動時,總價由發包方承擔,當然,潛在的風險損失也可由發包方通過合同條款被轉移給承包方。

6.重視管理,積極應對

6.1.建設項目工程變更前期相關工作要得到重視

在項目開始前可以去工地現場看看,考察考察。弄清楚確切的施工情況,并且保證施工的環境和條件,事先分析可能會導致影響目標偏差的各種因素,然后根據這些我們已經分析出來的因素,繼而產生計劃并采取相應的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對可能產生變更的項目報相對來說更低的價格,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通過變更取消該項目或減少工程量,這也是使其他項目價格得到提升的一種方式。重視土木工程建設項目變更前期相關工作,使工作特征被更好的明確,也使土木工程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6.2.積極面對風險

項目團隊要提前進行一個徹底的計劃,在每個有必要行動的時候就行動變更計劃,盡量不可預見的情況下,那么倘若這種變化真的是不可預見的,項目團隊應積極主動應對,千萬不能消極,沉著冷靜,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攜手一起面對風險,渡過難關。

作者:楊朝廷

    參考文獻 

[1] 《教課導刊:電子版》.2016(6):136--137. 

篇5

關鍵詞:項目管理 HSE審核

關于HSE審核,在項目運作的不同階段,由于項目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的不同要求,確定相應HSE審核的級別和范圍,針對不同的目的開展有針對性的不同類型的審核。通過審核判定HSE管理活動和有關過程是否符合計劃,以及相應計劃是否得到有效實施,系統地驗證被審核方實施HSE方針戰略目標的過程。

一、HSE審核分類

HSE管理體系審核是公司建立和保持HSE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公司HSE管理體系實施效果的手段,也是改善企業健康、安全與環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通過審核可以不斷發現問題,糾正和改進HSE管理的不足,提高公司的HSE表現。因此,HSE管理體系審核對公司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石油行業內的HSE審核指的是:客觀地獲取可驗證證據并予以評價及獨立、系統地形成文件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確定:HSE管理體系及其管理結果是否符合審核準則;體系是否有效地實施、是否適用于實現HSE的方針和目標。

HSE管理體系審核按審核方與受審核方的關系,可分為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兩種類型:按實施審核的審核人員來分,有第一方審核、第二方審核和第三方審核,見表1。

審核分類 按審核方與受審核方的關系 按實施審核的審核人員

HSE管理體系審核 內部審核 第一方審核

外部審核 第二方審核

第三方審核

(認證審核)

表1 HSE管理審核分類

第一方審核又叫內部HSE管理體系審核,是由公司的成員或其他人員以公司的名義進行審核。這種審核是公司建立的一種自我檢查、自我完善的系統活動,可為有效地管理評審的和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提供信息。

第二方審核是公司為了選擇和評價合適的利益合作方,在合同簽訂前或依合同要求,由該公司的人員或由其他人員以該公司的名義對合作方進行的審核。這種審核旨在為企業提供信任的證據。

第三方審核是由獨立于受審核方且不受其經濟利益制約的第三方機構依據特定的審核準則,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受審核方進行的審核。

在第三方審核中,由國家認可的認證機構依據認證制度的要求實施的以認證為目的的審核,又稱為認證審核,有時簡稱認證。認證審核旨在為受審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觀證明和書面保證,主要借助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來進行。

在上述三種審核類型中,認證審核的客觀程度最高。因此,認證審核往往被稱為是具有權威性、公正性、客觀性的審核,具有更強的可信度。

二、項目的HSE審核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HSE績效的好壞是衡量項目管理的重要關鍵指標,所以圍繞提高改進HSE管理各種措施都在持續開展,HSE審核就是其中一項尤為重要的措施。

由于國際合作項目在實際的HSE管理中起點相對較高,其在國際領域中享有較高的HSE聲譽,所以在項目HSE管理過程中不會刻意去取得國內的認證審核。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主要執行第一方審核(內審)和針對承包商的第二方審核。

1.項目的第一方審核

針對項目的第一方審核(內審),主要基于作業管理方(甲方)的HSE管理期望值和承包商運營管理目標,依據項目對HSSE風險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體系的要求,對HSSE風險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執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針對發現的不足,根據作業管理方(甲方)的HSE政策和HSSE-SP標準提供建議和指導,進而提高整個項目的HSE業績表現。審核的依據和范圍包括HSSE風險控制框架中所涉及的要素(如:圖1),項目作業管理方(甲方)管轄的所有可運行設施和相關業務活動、承包商和其他項目的管理過程。審核是基于“風險管理”的審核,不是每個設施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審核,但是對于特殊要素還是要進行抽樣審核,包括現有管線、中轉站以及管匯、在建的管線等。

1.1.關鍵風險審核分類

項目合作方為國際化的油氣開發公司,其公司HSE管理起源較早基礎扎實,其體系建立已相對完善,第一方審核(內審)不在停留在體系的完整性,更多地集中在體系執行過程的細節方面的檢查驗證,為了確保關于“風險”控制體系的執行和控制措施的落實,以及重大HSSE危害和影響控制的完備性和有效性,特別重視對關鍵HSSE風險控制領域進行審核。下面列舉幾個HSSE風險管理框架中要求的要素:

(1)風險管理

在審核風險管理過程中,主要從危害和控制措施清單的完整性、HSSE關鍵活動的制度以及責任界定劃分、崗位HSSE能力、工作許可程序完整性適用性以及現場執行情況、變更管理、應急計劃的完備性、對發生事故的調查及跟蹤、HSSE領導力及文化的體現和建設等方面進行審核取證。

(2)資產完整性和工藝安全

關于資產完整性和工藝安全方面的審核,主要集中在設施設備設計過程中的工藝安全性基礎要求是否得到應用(例如:設計標準的制定和使用,以及審計、批準過程),在設備設施設計、使用、維護過程中是否有該方面的技術權威介入過程(例如:設備減損的審批過程和評審),資產管理經理職能的責任和職責是否明確并得到嚴格執,設備設施運行的完整性(例如:閥門、過壓保護、腐蝕等等),HSSE關鍵崗位能力和保證HSSE關鍵設備和安全性的確認、維護、檢驗和控制。

(3)個人安全

針對個人作業安全的執行和落實情況,主要包括各種現場基礎規章制度遵守執行情況(救命規則、場地守則、黃金守則、酒精藥物使用管理方針的執行),個人防護用品的最基本要求及現場員工執行和使用情況,是否建立了問題發現和干預的監管程序以及執行情況。針對高風險的特殊作業,建立特殊區域作業規程和安全作業慣例:密閉空間作業、高空作業、廠區和設備的安全隔離、挖掘作業、吊裝作業、其它相關作業。

(4)承包商HSE管理

項目的HSE管理的主要對象就是承包商,在第一方審核(內審)過程中,是針對項目作業管理者(甲方)對承包商的HSE管理要求,驗證作業管理者是否對承包商進行了有效的HSE管理,是否按照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的期望推動承包商的HSE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對承包商HSSE風險評估和控制、對合同HSE風險的評估、承包商HSE確保行動計劃完成的情況、承包商HSE業績管理、是否根據合同類型進行承包商以及承包合同分類管理。

(5)安保風險控制

通常所指的HSE管理指得是健康、安全、環境,項目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把安保工作也列入了第一方審核(內審)范疇,稱為HSSE。安保風險控制審核主要是驗證項目是否有效履行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的安保標準。

圖1 項目第一方審核依據

(6)道路運輸安全

同樣在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對作業管理者管理的項目審核時,將道路交通運輸安全也列入審核范疇,主要考察驗證項目運作過程中對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有關道路運輸安全標準,包括駕駛員、車輛和行程管理等規定執行的有效性。

1.2.審核問題的分類

針對審核的發現項運用風險評估矩陣評估其等級確定提高整改的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按照審核程序指南要求,審核發現問題可評估為五個等級:嚴重、高級、中級、低級、合規性問題。

嚴重:審核所發現的問題有可能對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目標的實現導致嚴重不良負作用并可能對其他作業管理者的項目或公司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應立即對高級管理層提出書面警告。強制性跟進嚴重發現項的整改過程,其整改進度要在董事會下級委員會層面上承諾擔保。

高級:審核所發現的問題有可能對目標的實現導致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向被審計者提出書面警告。強制性跟進高級發現項的整改,其整改進度要在業務單位層面上擔保。對多重高級發現項的整改進度,要上報董事會下級委員會層面。

中級:審核所發現的問題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可預測的影響。強制性跟進對中級發現項的整改,其整改進度要在業務層面上擔保。

低級:審核發現的薄弱環節不會對作業管理者集團公司目標的實現產生可預測的影響,但糾正后能夠強化風險控制框架。這個級別的發現項不會在報告中體現,而會向業務部門溝通建議改進(非強制性)。

合規性:審核發現的任何法律法規的合規性發現項均屬于這一類。這類發現項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整改或取得相關政府部門的許可。

在審核活動結束后要就本次審核完成相應報告,在報告中記錄審核過程中發現受被審核方的卓越實踐,并和被審核方方就發現項的整改行動方、完成時間達成共識。向被審核方征求審核報告草稿意見并討論后達成共識。盡量在審核組離開前達成共識,在審核結束后一周內審核報告,包括發現項及其相應的整改方案。

2.項目的第二方審核

項目執行的第二方審核主要是針對承包商的HSE-MS審核,目的是為了驗證澄清承包商的HSE-MS是否完善健全,體系執行是否有效,是否滿足項目對承包商的HSE-MS要求,從而保證承包商在項目作業的HSE良好表現,持續提高承包商HSE管理業績。

在項目執行對承包商的第二方審核時,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審核:第一種是在給承包商授標前,針對承包商投標時的承諾以及HSE確保的書面文件對承包商進行HSE管理的澄清審核,主要考察驗證承包商在自己公司內部是否按照其在投標時承諾以及HSE確保的文件中所列舉的那樣進行HSE管理,審核結果作為是否授標給這家承包商的主要依據。第二種是在承包商履行合同過程中,由作業管理者(甲方)定期對其進行HSE符合性審核,考察驗證其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是否按照作業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要求來推動其自身的HSE管理,其HSE管理是否符合項目不斷提高的HSE期望,是否在針對作業管理者(甲方)提出的HSE期望在不斷的持續的改進,通過審核發現承包商的HSE管理不符合項目管理要求的地方,不斷推動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趨于作業管理者的HSE期望,提升項目的HSE管理業績。

2.1.承包商的澄清審核

審核依據是甲方在招標時提到的承包商履行合同應該滿足的基本的HSE要求和承包商在投標時承諾的HSE保障文件(如:表2),通過對承包商的HSE澄清審核,判斷其在投標時的HSE承諾保障是否屬實,考察其HSE管理狀況是否滿足和甲方合作的要求,其HSE管理體系建立是否完備、合法合規。根據各要素評估得分比重得出承包商的綜合分值,大于80%為綠色、50%到79%是黃色、小于50%是紅色,如果處于紅色得分區域該承包商將不考慮其為項目服務,審核只是對承包商的一個綜合評估,沒有正式的審核報告提交,不對發現項進行要求整改,只是通過審核評價承包商是否可以和其建立合作關系。

表2供應商/承包商授標前 HSSE 調查表部分樣表

2.2.承包商的符合性審核

依據作業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體系要求,對承包商分別在領導力和承諾,政策和策略目標,組織、職責、資源、標準和文件,危害和影響管理,計劃和程序,實施和監督,審核,管理回顧,八個HSE管理體系要素將進行詳細審核,針對每個要素都有幾方面詳細的要求。審核過程中,對每個管理要素進行分別審核,并對各個要素統一建立了四個評價標準(如:圖2):

第一級是HSE管理體系正處于開發創建中,正在著力于解決主要問題,包括承包商在內的HSE案例和相關文件都是最新開發的,并且能夠反映真實情況。

第二級是HSE管理體系已被編制成文件,并經過核準,具有相應的資源。在執行落實過程中優先滿足實現HSE管理目標,并且也可以兼顧到大多數其他目標。

第三級是HSE管理體系運行正常并經過驗證測試,關鍵的系統管理程序已編制成文件,并且對HSE系統運行結果進行測評。

第四級是針對HSE管理體系建立持續改進的程序,并不斷對系統進行維護和支持,所有的HSE管理體系要素均從根本上滿足HSE管理的要求。

圖2 承包商HSE管理體系審核分級表部分樣表

在審核過程中,對每個要素進行評估看其能達到哪個級別,并給出相應的分數,從一到四級為1到4分。每一個要素又有幾個子要素的評價項目,對應每個子要素進行評價給出分數,最后一個要素的幾個子要素的評價得分進行平均得出該要素在審核過程中評價所得的分值,對八個管理要素評價后的得分進行平均就是該承包商此次審核的得分,項目規定在2分以上的承包商才符合為作業管理者(甲方)服務的要求。

三、HSE審核對管理績效的影響

項目通過有計劃地執行各級HSE審核,發現問題解決整改完善,不斷提高項目的HSE管理績效。HSE審核在項目管理承包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按計劃周期性的承包商審核,不斷檢查督促承包商按照項目要求提高完善自身的HSE管理體系,使得項目承包商HSE管理保持高效可控穩步提升。由下圖3的兩家不同的承包商的審核結果可以看出項目承包商在HSE體系建設方面逐年提升。

圖3 項目承包商審核分值情況

HSE審核作為HSE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其對推動HSE管理績效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項目自身的HSE審核以及對承包商的HSE審核,持續不斷的完善項目HSE管理體系,推動了項目HSE績效穩步提升,自項目建設運行開始到目前近八年的時間里未發生一次死亡事故。

2.通過持續的HSE審核整改完善,在項目內部逐步形成一個崇尚安全的良好氛圍,在開始任何一項工作前都要首先考慮到相關的HSE事務,經過長期有效的審核管理建立起項目自己的安全文化。日漸成熟的安全文化反作用于項目員工,從而提升了項目HSE管理業績。

3.以承包商審核為手段,不斷深化對承包商的HSE管理。通過對承包商的周期性HSE審核,使得承包商對我們的HSE管理方法逐步熟悉,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向我們的HSE管理期望靠攏,潛移默化的影響承包商,在相互合作過程中更加順暢高效,推動了項目HSE績效的整體提升。

4.通過HSE審核,保障HSE體系的健康高效運行,提升HSE管理業績。經過長期的管理建設,現有的HSE體系均已比較完善,運用HSE審核檢查監測體系運行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體系運行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提高整改,同時推動HSE管理業績的提升。

四、HSE審核對項目HSE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項目管理中HSE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任何體系的正常高效運行都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檢查監督制度,HSE審核就是用來確保HSE體系運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適用性、持續有效性的檢查監督實施方法。在項目管理運行過程中,作業管理者主要作用是監督管理項目的承包商使得項目安全高效運作,實際作業的均為承包商,通過相關的HSE審核確保作業管理者和承包商的HSE管理符合項目運行要求并不斷持續改進,所以HSE審核對項目HSE管理尤為重要。

1.通過HSE審核提高項目的自身HSE管理水平,在項目運行過程中作業管理者的HSE體系運行情況直接決定著作業管理者對承包商的HSE管理的效果和結果。作業管理者必須按計劃地對自己的HSE體系進行定期審核,發現自己在HSE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為高效完成既定HSE目標找出下步行動方向持續改進HSE管理,保持HSE體系的先進性。

2.決定項目運行順暢成功的關鍵一部分因素就是承包商的質量,通過對承包商的HSE澄清審核為項目運行選擇合適的承包商,從合同實施初期就對承包商介入必要的管理,為將來合同的正常高效運行打好基礎。同時可以篩選淘汰那些不符合項目要求的承包商,為項目運行消減因為選擇承包商不當的相應風險。

3.對承包商的管理,除了現場嚴格要求其執行項目的相關HSE規定外,同過通過定期的承包商符合性審核,考查驗證其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是否按照項目HSE管理要求來推動HSE管理,是否針對項目不斷提高的HSE期望在不斷的持續的改進,發現其與項目管理要求不符的地方,不斷推動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趨于項目的HSE管理期望,提升項目的HSE管理業績。

4.通過對承包商HSE審核從根本上推動承包商的HSE管理,針對承包商的第二方審核是比較細致全面地HSE體系符合性審核,對承包商HSE體系的八個關鍵要素逐一審核評價,找出管理相對不足的方面,變相的推動了承包商的HSE體系建設,相當于承包商接受了一個不以取證為目的的提高自身HSE體系建設的獨立第三方審核,從根本上推動了承包商的HSE管理。

5.審核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對于第一方審核,項目是被審核方,通過審核專家的建議可以學習到好的行之有效的HSE管理方法,不斷提高項目的HSE管理。對于承包商的第二方審核,承包商是被審核方,通過對承包商的審核可以發現承包商在HSE管理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經驗,推廣到項目HSE管理過程中。

HSE審核作為一種有效的HSE管理檢查監督測評工具,通過HSE審核能夠確保HSE體系運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適用性、持續有效性,它是HSE管理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環節。尤其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通過HSE審核不僅可以提高作業管理者自身的HSE管理業績,保持HSE體系的先進性,同時也是項目管理承包商的必備利器,更是作業管理者和承包商共同成長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

參考文獻:

[1]《HSE管理體系審核概述》

[2]《2012年項目健康、安全、安保、環境及社會表現控制框架審核報告》

[3]《HSE MS SAQ Level 1-4》

篇6

關鍵詞: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措施

國內企業在拿到國際工程項目總承包權時,就要有風險防范意識,為了減少經濟損失和社會效益損失所,還要對項目中有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預測,并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控。本文主要針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進行探討。

一、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概述

1.風險類型

主要有三大類型,其一是政治風險。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很低,因為一旦發生政治風險,就意味著該國家政局失穩,有可能發生內戰,那么該國家的經濟以及其他方面必然會受到影響,工程也會停止建設,直到該國家恢復和平穩定狀態[1]。建筑項目半成品是沒有實際價值的,還會浪費不必要的成本,這對承包商來說,意味著資金不能在短期內回籠,甚至沒有回籠的可能性,所以當這種風險爆發時,最嚴重時承包商有可能血本無歸。其二是經濟風險。承包商所在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或在其他政策方面作了調整,都會使項目的建設資源價格發生無規律波動,這種價格變更,會使工程造價方面出現超預算現象,承包商所能獲得利潤會減少,甚至會虧本。另外,工程項目有可能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國家政策變化影響,會出現停工現象,承包商還需要不斷調和,才能繼續施工,這同樣也會給承包商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失。其三是其他風險。指的是自然風險、環境風險以及技術風險等,這些風險發生的機率很大。在施工期間,項目負責人進行的施工技術交底工作效果不好,施工人員沒有落實好施工技術,最后施工質量也達不到預期要求,有可能還需要返工重修,這對承包商來說,就是增加了維修成本,降低了利潤,還會承擔惡評。在自然風險以及環境風險方面,國際工程的施工總工期再長也是有期限的,如果施工現場自然天氣不適宜開工,或對施工質量有影響,施工進度自然就會變慢,施工成本就增加了。

2.風險的成因

按照風險成因可以將風險分成兩類,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前者指的是在客觀角度上看待國際工程項目,項目是存在不完備性的,畢竟無論是在最后的造價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總會存在一些變更,前期所采用的應急措施只是將這些變更產生的損失降到最低。更何況,有些變更是沒有辦法避免的,綜合種種,就造成了一定的風險。主觀風險指的就是工程項目承發包雙方之間產生的風險,具體指雙方利益發生沖突或一方利益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就會不擇手段達成目標,違約施工就是其中的一個手段,違約施工帶來的風險很大[2]。

3.風險存在的必然性

在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中,參與建設的國家可能有多個,對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要求或其他方面就有可能有無數種看法,再加上項目本身具有不完備性,最后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必然存在無數風險。即使各國人員就建設方面以及風險防范達成一致意見,也阻止不了風險的發生。

二、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識別技術和工具

人們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是很難在表面上察覺到風險存在的,風險能被識別出來,必然經過對相關數據和相關信息的反復分析和驗證。在準確識別出風險后,相關人員才能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風險識別技術和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種。

1.核對表

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案例有很多,國內企業可以將以往項目案例的工程檔案作為本次施工的參考資料,并作出內容齊全的核對表。核對表中包括成功案例所采納的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規劃設計、施工中遇到的風險及采取的應急措施,也要將失敗案例中風險來源、成因以及后期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內容列入表中[3]。如此,相關人員在對核對表內容進行一一分析時,會總結出豐富的經驗,給本工程承包項目風險規避提供參考建議。

2.項目工作分解結構

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有可能出現的風險無非表現在四方面,即施工質量、進度、成本、安全不能得到保證。這四方面貫穿整個工程,所以可以將項目看成一個整體結構,然后對其進行分解,分別找到與這四方面有關的環節,并針對其采取有效措施,在每方面有可能出現風險的關鍵環節,管理人員要著重監控管理。如此,本項目所有的風險被細化管理,風險規避的機率就大了。

3.常識、經驗和判斷

基于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復雜性、國際性以及嚴謹性,承包商在組建項目建設班底時,選用的也是經驗豐富,綜合素質能力強的人。所以這些人在接觸到實際的工程概況時,會變得很敏感,能憑借自己的常識、經驗和判斷找到項目中潛在的風險。而過往國際工程項目案例的所有資料會成為他們進行判斷的參考依據。

4.試驗或實驗

試驗或實驗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在施工前期,模擬施工環境,對設計好配合比的混凝土材料與調整好性能的設備進行試驗,看其是否能使施工順利,如果在模擬環境中,還存在漏洞,就要對其進行調整[4]。另外,還可以對工程項目的抗震性能進行試驗,以免施工后,出現質量風險。針對價格風險,可以做市場調查試驗,并在計算機軟件上對價格波動情況做出分析。有了這些試驗或實驗,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在前期就能被檢驗出來。

5.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直接對風險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主要通過價格變動造成的內部收益、凈現值等數值的變化來反映風險后果影響程度。相比其他分析,敏感性分析更加準確,相關人員也更容易找到管控目標。

三、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措施

1.風險控制措施

主要有四種,其一是風險回避。在估計工程總承包項目中,因為預料到工程中有可能出現的經濟風險,在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虧本時,國內企業在一開始就會想辦法使自己達不到中標要求,雖然失標,但最后至少不會因風險發生巨大的經濟損失。比如某鋼鐵企業在參與某國項目投標時,在發現舉辦招投標期間,該國要支付的幣種貶值了,該企業通過一切手段,使自己不中標,從而有效回避了這種風險。像這種不使自己中標的回避風險方式實現比較困難,畢竟在招投標中,既不能哄抬價格,又不能故意降低價格。并且富貴險中求,回避風險可能不會產生經濟損失,但也會與其他方面的收益失之交臂。其二是風險轉移,包括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顧名思義,由其他人員或組織機構接手潛在風險的處理。非保險轉移主要通過雙方簽訂的合同來實現。在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開標,選定中標方時,業主就要和施工企業做好協議溝通,將施工中有可能出現的工程變更帶來的經濟風險由業主轉移給施工方[5]。雙方要將這項協議納入到合同中,作為證據。另外,承包商在中標后,通過對國際工程項目的仔細研究,發現其中有專業性要求比較高的施工技術,而自己一方沒有把握達到施工要求,所以就會將這部分工程通過合同,轉交給其他承包商,并明確責任和經濟損失賠償等方面的條款,如此就轉移了技術風險帶來的其他風險,雖然獲得的利益少了,但承擔的經濟風險也降低了。保險轉移通過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費用,購買相關的工程保險,這樣在工程施工出現經濟損失后,由保險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如此就減輕了承包商的經濟負擔,使其的經濟損失能降低。這就是將風險轉移給了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了減少賠償,也會對工程中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其三是風險緩解。風險緩解是積極應對風險,在風險爆發的前、中、后期采取不同的應急措施,使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雖然也會有經濟損失,但總的來說,承包商最后還是會將項目成為成功案例的。風險緩解落實到實際中,具體的措施是制定相關的應急計劃,該計劃制定的前提是承包商所委托的風險評估專家已經就該工程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了準確的風險預測。應急計劃應該包括風險應對演練,承包商所在的建設隊伍就工程有可能出現的風險環境制定演練計劃,使成員能對風險做出應激反應,如此風險來臨,成員也不會手腳無措,會從容應對,以保證工程項目順利施工。其四是風險接受。這種是在風險發生后,所采取的一種風險應對措施,分為主動接受和被動接受。主動接受是指承包商在風險爆發時,及時應用應急措施在質量、進度、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使其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能在承包商承受范圍內[6]。被動接受指的是承包商在一開始沒有接受風險的意識,也沒有事先預料到出現的風險類型,所以只能被動承受,這種往往會給承包商帶來巨大大的經濟損失。

2.風險應對方案

主要對三個階段采取應對方案。首先是事前控制,承包商所在的建設隊伍中的管理階層以及技術人員要對以往相同國際承包項目的成功案例以及失敗案例進行分析。分析成功案例中所采納的施工組織計劃方案以及其他方面內容,這些內容對承包商來說,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的。另外,著重分析失敗案例失敗原因,對其中的風險進行分析。承包商一般對國際工程施工現場所在的區域信息了解不多,為了避免施工團隊不能適應施工環境事件的發生,承包商所在的隊伍中的所有成員都要對施工現場的地理環境以及人文環境有個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樣能使施工隊伍快速融入施工現場,進而使施工順利[7]。其次是事中階段。在施工期間,承包商委托的優秀工程師通過現場監控傳過來的視頻,對現場施工進行動態監督,以便在第一時間得到風險爆發信息,及時協助現場管理人員做出應急措施。管理人員一定要對每一環節的施工都做好旁站監督工作,很多情況下,風險是人為創造的,對施工人員進行管控,施工風險會少一些。最后是事后控制。主要指的是風險爆發后,無論是外界因素引發的風險,還是現場施工造成的各種風險,現場管理人員首先要將施工人員的情緒穩定住,然后采取事先擬定的應急計劃,施工人員情緒穩定,才能像平時演練一樣,對風險進行后期處理,以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看有沒有可能快速恢復施工。

3.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承包商應針對國際工程項目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體系,并隨著接收的項目增多,逐漸使風險管理體系日臻完善,使風險得到專門、專業化的管理。要聘請專業的風險評估專家,專業的工程師,以及組建專業的施工隊伍。如此,在處理風險時,他們能在自己的領域發揮所長,使風險實現有效管控。

四、結語

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類型多,承包商一定要對風險做好應急計劃,使風險都在預測掌控中。如此,承包商才有機會規避風險,使項目因風險產生的損失降低。

參考文獻

[1]晁明輝.國際工程項目總承包風險管理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11):307.

[2]周振宇.國際工程總承包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管理觀察,2015,(7):79-80.

[3]李志強.國際工程承包項目風險管控與案例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11):199-202.

[4].國際工程承包項目風險識別[J].煤炭工程,2012,(S2):197-199.

[5]趙晨曦,鄧亞軍.國際工程承包中的風險管理[J].江蘇建材,2013,(3):65-68.

[6]張根鳳.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要點分析與管理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81-82,92.

篇7

關鍵詞:地鐵工程;施工 ; 風險管理

Abstract: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 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 often there are a lot of uncertain risk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metro engineering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ccident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e risk level.

Keywords: sub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U23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地鐵以其快速、高效、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適等特點成為緩解城市發展中諸多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也因地鐵工程耗資巨大、建設及運營系統復雜、工程質量要求高等特點使其建設管理成為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些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還會存在許多不確定和不可預見因素,使得地鐵建設工程在安全性方面面臨著風險,需要采取措施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

一、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

1、地鐵工程風險的定義

國際隧道協會(ITA)在《隧道風險管理指南》一文中定義風險為所識別的風險源發生的概率和影響后果的綜合。FaberM.H.定義工程風險為給定活動的期望結果。將隧道施工風險為在以隧道工程施工和運營為目標的行動過程中,如果某項活動存在足以導致承險體系統發生各類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稱這項活動存在風險,而這項活動所引發的后果就稱為風險事故。

2、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內容

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過程由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應對和風險監控4個部分組成。其中,地鐵工程風險因素的辨識是進行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風險分析是系統地識別地鐵工程項目風險和合理地進行地鐵風險管理兩者之間的重要紐帶,是決策分析的基礎,是風險管理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具體分析方法有風險矩陣法、等風險圖法、故障樹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決策樹分析法、綜合評分法、影響圖、貝葉斯網絡、層次分析法、蒙特卡羅、模糊評價法、進度計劃評審技術等;風險應對是針對上述風險分析和評價的結果,采用經濟合理的方式處理風險,以提高實現項目目標的機會。

3、地鐵工程風險管理的意義

地鐵工程施工的風險管理是為了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風險技術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避免人員傷亡和環境損害,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損失,為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提供安全施工保障。

二、地鐵施工建設風險評估理論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即是利用現行的規范或標準、專家經驗、歷史記錄等信息,通過定性分析或經驗判斷,找出可能的安全風險來源,確定可能的事故類型、發生的原因和頻率等。近年來,隨著地理信息系統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推廣與應用,可以采用GIS方法將收集到的地鐵沿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下管線和臨近建(構)筑物等大量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完善的區域綜合信息系統。在以上系統中,把空間數據和相關屬性疊加或進行一定處理,得到與地鐵建設安全風險評估有關的信息圖層。

2、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是分析和確定引起潛在安全風險事件的影響因子。這需要有一定數量類似項目經驗的專家,對搜集的歷史資料和監測管理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采用主觀概率或客觀概率方法,確定出安全風險的強度風險因子、誘發風險因子、損害敏感因子和抵抗損害因子的構成及其權重。

3)風險評價。風險評價首先確定地鐵建設項目的安全風險

評價基準,然后對項目的整體風險水平進行評價。在全面了解整

個工程系統中的安全風險基礎上,充分考慮地區經濟和社會因

素,并結合有關的法規和政策,制定出各項安全規范、手冊及特殊

條款,并進行實時修正和更新。據此,確定不同地層、不同施工方

法下的各種建筑物、管線安全風險監測的指標體系及相應的預

警、警戒、行動和解除的控制標準和通告辦法。風險評價常用的

定性評價方法有:主觀評分法和層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有:等風

險法、決策樹法和網絡模型法等。

4、風險規劃

風險規劃是對于風險評估結果超過相應風險標準的情況,針對具體風險的特點,采取不同的風險響應策略,如提出事故預防、處理的補救措施及預案等,使地鐵建設的安全風險維持在允許的標準內。

5、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地鐵建設過程中,建立和健全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及安全風險管理咨詢中心,安排安全風險管理的項目經理和咨詢顧問。在地鐵安全風險管理的實際操作中,尚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和隨之動態變化的安全風險情況,只有通過監控系統的實時跟蹤和反饋,才能進行及時的風險評估,從而有利于管理層做出有效的決策。

6、地鐵工程施工風險評估的建模

地鐵工程處于地層之中,而地層的復雜性使得地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風險難以用非常準確的、量化的數據加以表達。顯然,施工過程的風險是不確定性的,不僅具有隨機性,還具有模糊性。對于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事件,其分析可以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通常來講,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風險評估的基本程序可以用框架圖表示,如圖1所示。

圖1 風險評估基本框架圖

三、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針對上述風險分析和評價的結果,采用經濟合理的方式處理風險,以提高實現項目目標的機會。參考有關風險應對措施的文獻[9,10],結合地鐵建設工程的施工特點,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應該考慮風險本身的特征和影響程度,該工作順序為:分析風險辯識及評價的結論比選風險處理方案提出處理方案組織落實。地鐵建設工程風險處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工程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一種有用的、相當普遍的管理風險的策略。地鐵工程開工前,當預知某風險因素的潛在威脅很大、后果比較嚴重又沒有其他可行的措施時,可以選擇改變施工方案或放棄目標,從而達到回避風險的目的。然而放棄目標的同時也失去了獲利的機會。但風險回避更多地針對那些可以回避的特定風險而言。

2、工程風險減輕

減少損失和控制風險是指在地鐵工程開工前消除可能發生風險事故的根源,或者采取措施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及發生后損失的程度,所以該方法的基本點是消除風險因素和減少風險損失。

3、工程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一些地鐵施工單位和個人為避免承擔潛在風險帶來的損失,有意識地將損失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后果轉嫁給另外的單位或個人去承擔。風險轉移有控制型非保險轉移、財務型非保險轉移和加入保險三種形式。這里主要指非保險轉移,即通過合同或協議將風險轉移到項目以外的第三方,而不是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影響。

4、工程風險自留

顧名思義,風險損失是指地鐵工程承包商部分或全部地承包風險帶來的損失。這適合于三種情況:一是承包商已知有風險,但由于可能獲利而需冒險時,主動保留承擔風險;二是當風險無法回避、轉移時,承包商被動地將其留下來;三是承包商已知有風險,若采取措施的費用支出可能大于自擔風險的損失時,亦會主動自擔風險。

5、風險保險

風險保險是地鐵工程承包商處理風險最重要和經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過專門的機構、根據有關法律、運用大量法則簽訂保險合同,當風險事故發生時就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補償,從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總結

風險無處不在,工程風險更是亦然。特別是地鐵工程,一個系統復雜、難度高、風險大的大型項目,項目管理人員必須充分重視前期決策階段的工程項目風險分析,采用科學的風險管理方法,憑借專業工程經驗識別、評估風險,盡早發現,制定并認真落實各種合適的風險防范對策,才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風險實現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參考文獻

[1] 劉宇衡.淺談地鐵深基坑工程風險管理[J].低溫建筑技術.2009(11)

篇8

關鍵詞:工程造價風險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代工程項目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工程項目在實現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所有工程項目造價的風險同樣存在一定的被動性。而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環境的因素,包括市場的需求、市場的活力以及各種施工環境等。而這些外部的因素恰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給工程項目的造價帶來極大的風險。因此,在工程項目造價的管理中就必須考慮到風險對于造價的影響,必須對工程造價進行風險管理。

一、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理論簡介

工程造價風險管理是指對與工程造價有關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評估和控制的一系列過程。具體地說,就是風險管理主體首先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風險控制、風險轉移和監控,處理風險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證預定造價目標的實現。

1、工程造價風險的類型

按照引起工程造價風險的原因,可以把工程造價風險劃分為以下四類:一是政策風險,是指由于國家調整有關的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等導致的工程造價的變化,比如行政主管部門對于稅金、規費、技術標準的調整政策。二是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宏觀投資環境發生變化給工程造價帶來的風險,主要包括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利率風險等。三是管理風險,主要包括決策風險、設計風險、施工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合同風險等。四是不可抗力風險,是指不能事先遇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風險,包括自然風險以及政府禁令、戰爭等。

2、工程造價風險的特點

目前,工程項目規模越來越大,投資周期長,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強,項目建設期間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工程造價風險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復雜性。由于大型項目的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涉及范圍廣,風險因素多且相互影響使工程造價風險呈現出多樣性和多層次性。第二,動態性。在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各種風險也在不斷變化。第三,全程性。在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都會存在風險,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工程造價。

3、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步驟

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使工程造價得到控制,工程造價風險管理共包括6個步驟:即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監控。風險識別指識別潛在的風險狀況,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項目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驟。風險分析是指確定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嚴重性。風險評估是指對各風險事件的后果進行評估,確定不同風險的嚴重程度順序。風險控制是在風險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通過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風險的發生和減小損失。風險轉移分為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風險監控是指跟蹤已識別的風險,監測剩余風險并不斷識別新的風險,修訂風險管理計劃并執行,評估風險管理計劃對降低風險的效果。

二、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應對措施

工程項目承包是一項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商業風險活動, 工程造價管理自然蘊含著風險因素。在建筑市場激烈的競爭中, 為防范風險, 工程承包商應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 在招投標、合同簽約及施工過程中明確有關涉險內容, 約定合同價款包含的風險范圍和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

1、招投標階段, 合理理性報價

承包商在投標前應該對業主的資信和資金情況進行了解, 理性地參與市場競爭, 認真研究招標文件, 了解評標方法和投標報價所包括的范圍。在仔細閱讀圖紙、踏勘現場的基礎上, 認真領會答疑精神,不丟項、漏項, 否則這種風險完全由承包人來承擔,投標前進行恰當的成本預測, 企業內部對工程所有材料、人工和機械進行摸底分析, 以實際市場價格或企業內部勞務、周轉材料、機械租賃價格結合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 確定工程最低成本, 同時預留必要的風險費用并考慮適當的利潤。一個好的報價應能正視風險、采取各種可能的手段和方法達到置風險于意料之中, 于運籌之中, 做風險駕馭者。

2、嚴把合同訂立關, 合理約定風險范圍

承包人應增強法律意識, 訂立合同時, 應盡量采用標準文本, 以防止一些顯失公平的條款。對合同的嚴密性、規范性、合同條款的邏輯性認真加以研究,力求按權力和義務對等原則與業主分清責任, 謀求公正的合法權益, 對風險范圍所涉及內容應盡量描述詳盡, 從而達到降低合同條款風險的目的, 如面對業主要求采用風險最大的固定總價合同, 應注意平衡權力和義務, 盡可能規避和分擔風險, 可定量地約定風險范圍。如果在合同中未約定風險范圍, 當市場材料價格出現象2003年那樣的漲價風暴時, 施工一方是無力承受的。對墊資工程承包商可要求業主提供擔保, 合理轉移風險, 因為低價中標和無擔保的墊資工程, 要想擺脫困境是十分困難的。

3、施工階段, 加強項目管理

施工階段承包商應加強項目管理, 在工程質量、工程款的支付、工程索賠管理及工程驗收上加強風險防范。因市場競爭激烈造成合同價偏低時, 不能以犧牲工程質量為代價, 否則引發的法律糾紛對承包商是十分不利的。工程款不能及時到位, 承包商可按合同采取暫停施工并書面通知業主支付工程款, 或者繼續施工但要以書面形式通知業主逾期支付工程款的后果, 書面的形式同時也是以后處理糾紛的證據。恰當應用索賠也是減輕造價風險甚至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方面, 比如工程量變化、設計有誤、加速施工、施工圖變化、不利自然條件或非乙方原因造成的施工條件變化以及工期延誤等, 都是很好的索賠事由。當然, 索賠過程應注意以合同為依據, 做到及時性、資料完整性和運用恰當的索賠技巧。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 承包商應及時整理資料, 提出工程結算報告, 敦促業主按有關規定盡快拿出審核意見, 否則工程遲遲得不到竣工結算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工程的效益; 同時對于不能回避的風險也可采取轉移的策略。如將一些工藝復雜、不熟悉領域或風險較大的部分工程提出分包合作, 在考慮一定利潤空間基礎上, 簽訂分包協議, 化解相應風險。

總之,對于工程造價的控制,是指不僅需要滿足項目合理的質量標準,還要在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項目發包階段、實施階段內,把投資的規模控制在限定的額度之內,便于糾正隨時發生的差池,在各個階段內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取得良好的投資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過程。

采用清單計價的方法,可以從業主和承包商的角度都能夠實現對于工程有效地造價控制,其關鍵在于如何在工程的各個階段按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來減少或者避免風險。

參考文獻:

[1] 陳照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程造價管理探討[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14)

[2] 宋恩龍.試論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施工企業承包計價管理的風險控制[J]. 安徽建筑. 2007(06)

[3] 弓志芳.關于施工單位工程造價管理的探討[J]. 科學之友. 2010(09)

篇9

關鍵詞:金融服務外包;風險識別;風險度量與規避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10)04-0048-06

收稿日期:2009-12-15

20世紀中期以來,為了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部分非核心業務委托內部或外部企業,從而使自身能夠集中精力于企業的核心業務能力,以便使企業能夠獲取更強的競爭優勢。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Drueker,1999)在其《大變革時代的管理》一書中曾預言:“在10到15年之內,任何企業都會將所有‘支持性’而不‘產生收入’的工作以及任何不提供向高級發展的機會和活動、業務委托出去給外單位去做。”這里所說的“委托出去”就是本文所講的“外包”(outsourcing),外包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加里?哈梅爾(Gary Hamel)和C?K?普拉哈爾德(C.K.Praharad)于1990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提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外包的迅速發展證實了大師們的預言,外包已成為當前企業界與理論界關心的一個熱點。

如今,外包模式正在逐漸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中去,并且日益散發著它強大的吸引力,在國際競爭的舞臺上更是起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從國際范圍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正處于行業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長期,而我國的金融服務外包已經開始起步,并且呈現不斷發展的趨勢。德勤fDeloitte)公司2004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未來5年內美國將有3560億美元的金融服務要外包給海外機構,占現有金融服務成本支出的15%(王鐵山等,2007)。麥肯錫公司研究發現,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1~9月,全球金融業價值2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數量從130份減少到大約100份,而合同總金額也從180億美元下降到110億美元(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等,2009)。

面對全球金融服務外包,特別是離岸外包的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金融行業的特殊性,金融業務外包會對外包雙方會帶來什么樣的風險,我們應該如何識別、度量、控制和規避這些風險,這樣的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文獻綜述

(一)關于金融服務外包風險分類方面的研究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為主導的“聯合論壇”出臺的《金融服務外包文件》(魏欣等,2005)分析了金融業務外包存在的10項風險,這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標準。吳更仁(2007)將金融服務外包風險分為六個類別。王鐵山等(2007)將常見的金融服務外包業務與其風險表現形式相結合加以研究。盧鋒(2007)在其《服務外包的經濟學分析:產品內分工視角》中將金融機構外包操作所面臨的風險分成5類: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缺乏適當的退出戰略風險、信息風險。劉瀏(2005)對商業銀行業務外包--的風險進行了論述,指出業務外包的五大風險,分別是削弱控制權、操作風險、增強依賴性、不確定性風險和加大監管難度。

(二)有關風險識別方面的研究

王瀛、趙鵬大(2008)認為“金融服務外包風險一般來源于機構本身、外包服務商和市場環境等方面”。張云川(2005)在其博士論文《IT外包服務及其執行過程風險規避的研究》中提出IT服務外包中服務商的風險有三個來源:服務商自身,客戶和交易。吳更仁(2007)在《金融服務外包風險控制》一文中提出了如何識別風險因素以及分析了風險因素的作用機理。

(三)有關風險度量方面的研究

劉繼承(2005)運用定量化的風險評估工具對風險及風險控制經行研究。劉倩(2007)為了度量金融服務外包風險而利用三種風險評估模型將風險量化。Wullenweber,K.,Jahner,S.,Krcmar,H(2008)在其《關系風險緩和:業務流程外包緩和風險的關系方法》一文中,調研了335企業的業務流程外包,通過計量分析,發現通過關系因素可以緩和風險,可以將操作的、履行的方法和財務驅動分離。研究結果表明,關系過程,特殊沖突解決方案,對控制性能風險是最重要;而固有關系屬性,例如信任最適用于管理財務風險。最后,建議在各自的風險和利益度量方面,進行一項更加完整的和具體的契約關系機制建立。Wullenweber.K,Weitzel,T.(2007)在其《根據經驗探索研究標準化操作如何減少外包風險》一文中,從理論上建立了一個BPO風險模型,研究顯示,較少標準化流程的風險要高于較多標準化流程的風險。并通過對126家德國銀行的數據研究發現,財務和執行風險在高低標準化業務流程之間是不同的,低規范化的業務流程會有持續的高風險。

(四)有關風險防范和規避方面的研究

《金融服務外包文件》提出規避風險的基本方法,并對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外包業務監管提出了九項指導性的建議,并對各國監管當局對外包業務的監管進行了比較。張云川(2005)在其博士論文《IT外包服務及其執行過程風險規避的研究》中提出合同中的服務水平協議條款對部分外包風險的規避是有一定作用的。曾康霖、余保福(2006),針對金融服務外包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強金融業務外包的全流程風險管理,通過建立實施業務外包的各項配套機制,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加強外包業務道德風險監控,防止尋租行為出現等。王慶喜(2005)認為,在選定外包業務后,銀行必須制定標準來評價服務商有效、可靠并高標準完成外包活動的資格和能力,以及某一特定服務商的潛在風險。提出對于服務商的審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有資質并有充分的資源完成外包工作的服務供應商;(2)確保服務供應商在該活動中理解并能實現銀行的目標;(3)落實服務商履行義務的財務能力。楊大楷(2008)認為國內金融機構對外包的風險進行管理時,需要做好合同的設計、制定風險控制計劃和制定應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通過對國內外關于金融服務外包風險管理研究文獻的回顧,我們發現學術界進行了大量的案例和實證研究,開發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為金融企業的外包實踐提供了決策依據。但同時,我們發現現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缺乏深層次、多角度、定量化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國內外的理論研究主要從經濟學經典理論和管理學理論對外包風險做理論上的解

釋,其中有少數理論推理和演繹,也有采用案例分析和市場調查的研究方法,也有采用計量研究的方法。從總體上來看,研究方法不夠系統全面,對該問題的研究計量模型研究相對欠缺,應該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將系統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將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從而使研究結果更有說服力。

在研究視角上,對發包商和發包國的研究比較多,從金融服務外包提供商的視角來系統的研究金融服務外包風險的相關問題比較少。對外包風險的系統研究明顯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基于案例研究基礎上的風險識別和相關管理措施的制定,對外包風險的產生、風險評估方法、外包中激勵機制的設計,以及如何確保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的研究尚欠缺,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風險管理框架,也因此缺乏對企業外包風險管理的普遍指導意義。

二、金融服務外包風險識別

現代經濟學明確地將風險定義為不確定性以及由不確定性所引起的不利后果。美國風險管理專家威廉姆和漢斯(C.Arthuz William Jr.and Richartet M.Heins)認為,風險管理是一種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方法。簡單的說,風險是某種不利事件或損失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數,我們可以歸納出金融風險與風險發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數關系:即:R=(fP?C)。其中,R指金融風險程度,P為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C為金融風險造成的可能損失。在多種風險因素并發的情況下,這種函數關系可表述為:R=f(P1?C1+P2?C2+…+PnCn)。

巴塞爾聯合論壇在《金融服務外包》文件中指出了10種主要風險,包括:(1)戰略風險(StrategicRisk)是指承包商依自己的利益自行處理業務而不符合發包方的總體戰略和利益,發包方未對承包商實施有效監督,發包方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對承包商進行監督。(2)聲譽風險(Reputation Risk)。是指承包商服務質量低劣,對客戶不能提供達到發包方要求標準的服務,或承包商的操作方式不符合發包方的規定做法。(3)法律風險(Compliance Risk)是指承包商不遵守有關隱私的法律,或未能充分遵守保護客戶資料以及審慎監管的相關法律,或沒有充分遵從監管和制度。(4)操作風險(OperationalRisk)是指出現技術故障,或承包商沒有充足的財力來完成承包的業務并無力采取補救措施,欺騙或過失或發包方難以對外包項目進行檢查或檢查成本過高。(5)退出風險(Exit Strategy Risk)是指發包方過度依賴某一承包商,或自身缺乏對有關制度的熟悉而沒有能力在必要時收回外包業務,或快速終止外包合同和更換承包商的成本過高。(6)信用風險(counterparty Risk)是指保險或信用評估不當、應收賬款質量下降。(7)國家風險(country Risk)。包括政治、社會和法律環境造成的風險,或商業可持續性規劃更加復雜。(8)履約風險(contractual Risk)是指承包商不能履約完成合同規定任務的風險。(9)溝通風險(Aeeess Risk)是指外包業務阻礙了發包方及時向監管當局提供數據和其他信息,監管當局理解承包商業務活動有額外的困難。(10)集中和系統風險(cion and Systemic Risk)是指承包商給行業整體帶來的風險較大,包括個別企業對承包商缺乏控制,以及行業整體面臨系統性風險。

(一)金融服務外包風險影響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風險因素都可以導致外包風險。因此,較為準確的判定哪些外包風險是需要控制的,而哪些外包風險則是可以規避的,就成為了外包風險識別的重要內容。

在金融服務外包中,金融機構作為委托方實施金融服務外包戰略,將金融服務外包給外包商,戰略目標的實現就依賴雙方當事人的共同愿景。資源和競爭能力是實現戰略目標的支持要素,資源和競爭能力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它們除了直接對戰略產生影響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彼此的改變而間接影響戰略;環境的變化會對戰略產生影響,并導致資源以及競爭能力的變化;戰略本身也暗藏著風險因素,委托方和承包商的戰略之間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不論是各個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還是雙方當事人的潛在風險,它們中間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可能打破平衡,導致風險的出現,因此,外包風險管理的目標就是保持環境、資源、能力、戰略之間的動態平衡(萬鵬飛,2008)。

具體來說,影響服務外包的風險因素主要有:第一,外包合同履行的風險。在合同履行期間,由于商務需求和環境可能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外包合同履行的基礎不確定性連接起來,最終導致了法律上的風險。第二,在金融機構的業務外包實踐過程中,外包總是不可避免的被改變,這就導致了運行上的風險。第三,機密資料的泄露、服務提供商的雇員可能會違反保密條例從而導致了運行上、法律上和聲譽上的風險。第四,缺乏完善的緩解運行風險的管理機構。

(二)金融服務外包風險識別

要有效地規避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僅僅識別其影響因素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追根溯源,從而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文認為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源可以分為三個,即客戶、服務商和交易。具體來說,源自客戶的風險一般是客戶由于接觸不到較為前沿的技術而缺乏創新,或是客戶與所外包的服務脫節而不能使得其他相關業務與之相銜接,或是由于客戶臨時性的需求變動使得服務提供商無法很好地隨之更新。源自服務商的風險一般是由于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務質量不能使最終的顧客滿意而對委托外包的客戶造成各方面的損失,或者是由于相關操作的服務人員缺乏經驗所引起的缺陷,或者是由于服務商疏于掌握新的技術而引起的服務質量及競爭力問題,或者是由于某些服務提供人員將客戶資料外泄而造成了法律問題。源自交易的風險一般是在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隱藏成本,或者是在交易過程中雙方由于商業上的不確定引起的糾紛和沖突,或者是在交易過程中由于雙方缺乏溝通而引起的矛盾,這些往往成為了容易忽視卻又影響重大的風險。

三、金融服務外包風險的度量

J?P?Morgan的風險值測定法的計算方式為:風險度=風險造成的損失×風險發生的概率。計算公式是:V=C×P(1),其中:V是風險大小的變量,c指風險帶來的損失,P指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公式(1)中,如何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造成的損失是一個比較隨機的過程,不同的研究人員會得出不同的研究結論,從而導致整體評估誤差過大。

為解決這一問題,風險值測定法將風險對項目

的影響分為5個等級并提供了風險發生概率的解釋性說明(見表1)。

在金融服務外包風險測評過程中,可以對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和外包專家進行定量化調查,然后對金融服務外包過程中的具體風險事件的影響程度和發生概率進行加權平均,最終確定各項指標的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大小。在得到這些數據之后,就可以根據公式將概率和損失大小相乘即可以得出該項目風險的大小。如果再不能確定風險概率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表1對應出大致的風險概率以及風險帶來的損失。

若能對風險的大小進行衡量和排序,便能夠為后續的風險控制提供依據。本文采用風險矩陣法,其基本思路是找出外包中的風險事件,然后評價外包風險事件的影響等級以及風險發生的概率(見表1),再通過對照表給出的標準來確定風險等級(見表2)。

對于測定金融服務外包風險來說,可以先根據經驗或是理論找出風險事件,然后對照表1中數據得出風險事件的影響等級以及風險發生的概率,之后再對照風險級別對照表即表2中的數據來確定出金融服務外包中的風險等級,最終就可以掌握確定的某些風險事件其中的風險級別。

四、金融服務外包風險的規避

在金融服務外包過程中,可以通過簽訂詳細的外包合同條款來規避風險。

第一,通過對服務的描述,將發包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義務加以確定,并且使得雙方都對此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避免了一方對另一方的信息隱藏,或是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一方的不理解或不知曉。除此之外,由于對發包方的需求進行了量化估計,也就避免了將來在外包執行過程中因為需求過于抽象或是標準不統一而造成一定的風險。

第二,通過對服務質量的描述,發包商將最能符合自己業務需求的服務水平指標明確地規定在服務水平協議中,就使得服務提供商務必按照這些指標的標準來提供服務,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也就可以確保發包商可以避免所獲得的服務無法達到需求的水準。

第三,通過對服務質量的度量以及報告機制的規定,可以實現對服務質量的測試,也就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段對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質量進行測評,為后續提供的服務有個良好的參考價值。另外,服務提供商定期提供的報告可以保障發包商及時地了解到所提供服務的最新情況,而不至于將錯誤犯到無法彌補的境地,釀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第四,通過懲罰和獎勵機制的制定,可以適時地針對服務商提供服務的質量優劣獎懲有別,這樣適度的獎勵和懲罰可以激勵或是鞭策服務提供商更好地提供服務。避免了服務商或是懶于創新,而使得服務不能領先于競爭對手;或是偷工減料,而使得服務質量不過關最終影響了發包商的信譽等。

第五,通過爭議解決和合作結束機制的存在,將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和原則確定下來,以此避免在發生諸如此類事件的時候,雙方發生不必要的糾紛和沖突。

另外,在金融服務外包過程中,通過以上外包合同條款來規避風險。同時,加強源于客戶、服務商以及交易風險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規避服務外包過程中的風險。

(一)源于客戶的風險規避

在金融服務外包中,由客戶自身所引發的風險包括:沒有新的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創新能力,所外包出去的業務資源與核心業務緊密相關,并且客戶與服務提供商及技術人員之間有可能會缺乏交流。所以,應該在服務外包合同中規定服務提供商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與客戶保持溝通狀態。并且列出如果達不到相應的服務質量時服務提供商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

在金融服務外包中,對于服務提供商來說由客戶所引發的風險包括:由于商業上的不確定性,客戶可能在簽完外包合同之后改變需求,這就需要服務提供商的迅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具備更新換代的積極適應能力。當然這樣的變化并不代表就一定會產生損失,但是站在服務提供商的角度,同樣,可以合同對可能發生的類似情況予以規定,以期能夠為將來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準備好充分的緩沖機會。

(二)源于服務商的風險規避

在金融服務外包中,對于客戶來說由服務商所引發的風險包括:服務人員缺乏經驗,服務商疏于掌握新技術,客戶過于依賴服務提供商而對自己的相關業務逐漸生疏最終在必要時無力收回,由于服務商惡劣的服務會對客戶的聲譽造成很大的影響以及由于服務商的工作人員可能將顧客的資料外泄而產生法律風險。面對此類情況,可以為客戶建立知識管理體系,并且幫助建立客戶的合同管理團隊。在外包合同中將服務商可能違反的條例條規進行量化,從而有依據地給予適應的懲罰和監管。

在金融服務外包中,由服務提供商所引發的風險包括:由于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得不到客戶的滿意而產生的額外成本增加。因此,服務提供商在提供服務之前就應該通過合同條款中的規定,對客戶滿意度進行明確的規定和量化,這不僅可以為客戶保證服務質量,也可以為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確立一個可以度量的標準,使得雙方的溝通以及相處關系可以更加有利于雙方的利益。

(三)源于交易的風險規避

在交易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包括:交易的過程可能會削弱客戶對外包項目的管理以及發生多項隱藏的成本,例如客戶選擇服務提供商時的交易成本,將業務轉交給服務提供商的轉接成本,在交易過程中服務未能達到標準而產生的損失成本等。以及在交易過程中雙方可能因為商業上的不確定性而引起糾紛和沖突,還包括可能在交易過程中由于雙方缺乏溝通而引起矛盾。這就要求實施金融服務外包的雙方不僅在交易之前需要充分地評估對方,而且在交易過程中應該通過合同條款的規定進行定期的項目評估來達到跟蹤服務進程的目的,從而及時地將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還要在合同的相關條款中對外包的服務內容和質量進行詳細的規定及量化來確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標準化。

五、結語

篇10

[關鍵詞]索賠;反索賠;施工管理

文章編號:2095-4085(2017)01-0176-02

索r與反索賠并不是簡單的討價還價,扯皮推諉,而是企業組織管理能力、施工技術、經營能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業主和承包商立場不同,分歧較大,攻守雙方都通過索賠博弈,逐步提高自身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妥善處理工程索賠的意義重大,業主方及承包方都應加以重視,觀清彼此立場,方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承包商的攻擂

1.1索賠要有理有據

索賠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證據的搜集,舉證困難意味著索賠困難。

(1)高度重視索賠資料的完整度。招投標文件、施工現場記錄、會議記錄、工程財務記錄、現場氣象記錄、市場信息資料等收錄要條目清楚,順序吻合。資料搜集度完整有利于索賠時高效準確地調取資料,為索賠報告提供充分依據。

(2)碎片化管理、單項單獨立檔。施工全工程搜集的資料較為瑣碎,索賠又存在時限性要求,單項索賠發生時,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大量原始文件中摘取專項資料,故而資料整理分類很重要,不僅能提高索賠效率,更利于理清索賠思路。

(3)確保索賠資料有效。承包商在收集同期資料時應注意,單方面聲明及不被認定的口頭約定無法作為事實依據。施工過程中要積極要求工程簽證、簽收文件、原件,不能提供的情況下,及時復印并要求簽字,保證索賠資料可以作為雙方認定的憑證。

1.2合理索賠

工程索賠是捍衛自身權利的有利武器,但索賠要求應合理適當,不能超限,別讓合理的維權變了味道。

(1)避免虛假索賠。索賠要有理性,尋求自身補償的同時也應尊重業益。虛假索賠會使雙方矛盾激化,對于承包商無理的賠償要求,大多數業主都不會認可,最后只能訴諸法律,使索賠過程漫長而復雜,同時,虛假索賠也不會得到法律的支持。

(2)標準化索賠。應按規定程序在時限內遞交、抄送索賠報告,事由、依據、日期及附加的索賠計算方法及資料應準確屬實,及時跟進索賠的受理和批復,補充索賠理由和證據,理性回應索賠處理結果。

(3)杜絕為了索賠而索賠。現場情況錯綜復雜,很難完全按照業主預期發展,有經驗的承包商工程師應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對施工中可能發生索賠的事項及時提出書面質疑,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1.3積極尋找索賠機會

業主行為,設計變更,招標文件及合同缺陷,施工條件變更、天氣影響、政策變更中都潛在著索賠機會,承包商們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這就要求其現場人員具備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熟悉施工的各個環節,通曉合約與法規,才能全方位捕捉潛在索賠機會。這也是對承包方綜合施工管理素質及知識儲備的側面考量。

1.4加強風險分析

(1)在招投標階段,應對明顯的業主風險轉移招標條件予以質疑或拒絕,對于可能出現索賠的項目要敏感,報價時應考慮其高風險加成。

(2)合同簽訂階段,對于高風險條款應深度研究。合同作為僅次于規范的事實依據,在簽訂時業主處于相對主導地位,承包商更應理順并吃透合同,法律研討不能流于形式,避免理解誤區,掉入合同陷阱,盡量多與業主協商,簽訂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條款。

(3)合同履行階段,鑒于施工過程的不穩定性,更應提高風險分析與發現能力,與此同時還應兼顧安全、質量管理風險,保質保量地完成合同履約再談索賠,否則隨時可能被索賠反咬一口。

2.發包人的索賠守擂

2.1加強管控能力

對于業主來說,索賠的事前預判遠比事后控制重要,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業主不僅需要做出決策,更需要組織協調各方工作,加強管控能力是業主守擂的關鍵。

(1)招標管理。在編寫招標文件時應提前做好工程規劃,盡量保證招標條款詳實反應現場情況及招標需求,避免因招標文件失誤引起的工程索賠。

(2)設計管理。設計變更是工程索賠的重要誘因之一。業主應監督各方深化圖紙,認真進行圖紙會審,避免因為沒有吃透圖紙而導致的施工設計變更。

(3)合同管理。在合同擬定過程中,應盡量對甲乙雙方責任予以詳細劃分,實現合理的風險轉移再分配。業主方法律研討部門應對各項條款進行審查,確保合同的可行性,合法性,嚴密性,避免因合同缺陷引起的工程索賠。

(4)造價管理。業主往往更重視合同總價,而忽略了作為合同最重要附件的工程量清單。部分承包商降低低風險項工程單價以提高高風險項目單價,即使報價總額相同,一旦發生相關工程變更,業主方將受到惡性工程索賠要求的困擾,故而業主應監督Qs審核清單各項單價,避免掉入清單陷阱。

(5)現場管理。業主應定期檢查或抽查監理單位及承包商質量檢查日記及施工日記是否如實記載,跟蹤和監督監理下達指令有無爭議,有無越權。對于現場施工情況也要勤走勤看勤記錄,發現爭議應及時叫停處理。

2.2索賠提前預判

對項目進行動態風險分析和評估,分析可能出現的索賠風險因素,提前預判和規避風險,減少索賠的發生。確定風險評估等級,有利于提高業主方主動控制索賠風險能力。

2.3及時響應

對于索賠,業主方應積極響應,處置迅速,不能采取逃避、拖延態度,對于有爭議的索賠,應拿出合理證據駁論;無爭議的索賠應及時批復。業主方的索賠處理也是企業事后公關能力的彰顯,處理及時得當不僅能降低業主方建設成本,更能樹立企業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