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課程教案范文

時間:2023-06-02 15:0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課程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幼兒課程教案

篇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兒園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問題

問題一:健康心理保護意識淡。一些幼兒園忽視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求,寬松和諧校園氛圍不濃,如,當前全國各地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屢屢發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區更為嚴重,家長片面追求幼兒智力發展,不重視對幼兒進行人際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養,造成幼兒不合群、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等表現,這種現狀如不能及時改變,長大后會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甚至產生極端行為。

問題二:身體保護能力差。3~6歲幼兒對危險的預見性弱,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容易發生觸電、摔傷、異物入體等安全事故。

問題三:飲食營養安全問題多。我園幼兒飲食情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亟待提高;幼兒飲食失衡情況較為嚴重;家長缺乏科學飲食的意識和知識。進餐習慣不好會帶來安全隱患,如邊吃邊玩容易導致飯菜嗆入氣管;飲食習慣偏差會帶來成長發育安全問題,如肥胖兒群體的出現;家長健康飲食知識缺乏會帶來營養安全問題,如,一些糖尿病、過敏體質等生活方式病過早地出現在幼兒期……

問題四:突發事件應急水平低。當今社會,對幼兒造成傷害的突發事件,除了自然災害外,還有人為傷害,近幾年頻發的校園安全事件,幼兒園成為犯罪分子首選的場所。在幼兒園,如果我們教給幼兒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方法,會有效減輕傷害。

(二)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需要開發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幼兒園、家庭對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只有保護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紅旗幼兒園進行《幼兒積極生存與安全自護教育實驗研究》,廣州市交通廳幼兒園進行了《生命意識與教育》。以上研究大都還是以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為主,教育內容比較零散,對幼兒生命意識、生存能力的培養缺乏力度,對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構架。因此,開發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幼兒園課程的補充,不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兒園階段是引導幼兒熱愛生命,用積極的生活態度迎接外界環境的挑戰,培養幼兒生存能力、減少意外傷害,開拓和改善幼兒生存空間,提高生命質量、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成長的教育。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課程研究軌跡回顧

我園是“健康教育”特色園,“一切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我園的辦園宗旨。從1999年起,就開展了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園的課題研究主要圍繞著“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安全教育―飲食教育―打造陽光教師”這五方面進行。

我園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開展了“對同伴交往不良幼兒進行心理輔導的研究”“大班攻擊矯正研究”“家園互動幫助幼兒克服分離焦慮研究”和“自閉癥幼兒早期干預個案研究”。2002年起,針對身體健康教育開展了“幼兒園自主性體育游戲的實踐研究”“幼兒體育“游戲化”活動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針對安全教育開展了“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三結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兒安全教育園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研究”。2008年起,針對飲食教育開展了“家園互動開展幼兒健康飲食教育的研究”“家―園―院”三位一體提升幼兒體質的實踐研究”。這些研究從不同側面,豐富了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內涵,將保護生命、促進生命成長的安全教育落在實踐中。

近年來,針對全國發生的多起幼兒教師虐童事件,我園開展了“幼兒園陽光教師團隊管理的實踐研究”,旨在提高教師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探究教學的能力和品質,改善教師的精神意識,打造“陽光教師”團隊。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項被立項為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6項獲衢州市重點課題一等獎。但是,幼兒生命安全教育沒有教師和幼兒用書,缺少實踐和檢驗的載體。為進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實際,產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園組建了“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課題組,以課程開發和建設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教學為依托,擴展幼兒的安全知識,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健康、安全、快樂成長。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課程管理網絡,將課程管理由“專線”轉向“聯網”

幼兒園課程管理網絡

課程管理網絡由園長、家長研究員、業務園長、教學助理、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等人員組成,協調小組成員每月召開一次碰頭會。園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幼兒園課程方案的制訂、實施、反饋、調整、評價等。領導小組下設課程研究組,主要負責課程實施的研究、課程內容的拓展、教師培訓等。由各教研組長任組長,以備課組長、特色活動組長和骨干教師為組員,開展每周一次以上參與式研討、教材培訓和集體備課活動,進行課程活動案例分析、觀察方法與記錄的研究等,以保證課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實施。

2.來源于幼兒和家長的需求,將課程資源的選擇由“盲目”轉向“對癥”

我園在“生命教育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以下兩大問題:“你認為哪方面對生命會產生影響?”“你認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對全園家長和教師進行調查。就家長和教師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識邀請交警、營養專家、體育教師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

調查發現:許多家長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險看作主要任務,卻忽視了“孩子遇到危險怎么辦”的防護性教育。鑒于此,課題組向家長和教師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護知識,得到家長的熱烈響應,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經過我園整理和提煉,編寫了《教工幼兒園安全教育手冊》,從家庭、幼兒園、公共環境等三個方面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問題,或以“愛心提醒”喚起人們的密切關注,或以“預防措施”“應急處理”和“錯誤做法”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具體指導,每位家長發放一冊,深受家長和社會歡迎。

調查還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是幼兒和家長關注的熱點,“讓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園共同的心愿,在婦保院的支持下,課題組也通過向家集資料的形式,編寫了《體弱兒教養指導手冊》一書,同時,在幼兒園網站中開設了“提升幼兒體質”專欄,開通了“兒保專家”博客。開展特色的飲食教育活動:自助早餐比賽、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識競賽、遠足活動、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有效平臺,將引領方式由“指導”轉向“互補”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家長的優勢,主動吸引家長積極關心、參與幼兒園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動,與幼兒園資源形成互補,實現共享。

(1)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

吸引不同職業的家長加盟教師隊伍,在優勢互補中充實安全教育力量,豐富安全教育內容。如,邀請身為交通警察的幼兒父親為幼兒講解交通規則、示范如何指揮交通。

(2)發揮家長的興趣優勢

如,在進行“廚房里的安全”主題教育時,教師可請喜歡廚藝的家長拍攝自己的烹飪過程,向幼兒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確方法。

(3)挖掘家長的退休優勢

退休的祖輩家長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教師把他們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隊伍,邀請他們來園“值勤”或“值班”,當“一日安全監督員”,為幼兒園的安全教育獻計獻策。

(三)課程特色活動例舉

特色活動一:家園攜手,讓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無盲區

我園開展的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最大特點和優勢是突出動態的活動,將五大活動(即服務性活動、演練性活動、宣傳性活動、觀摩性活動和滲透性活動)貫穿于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的全過程。

各類活動典型案例分析:

(1)宣傳性活動

①“學安全知識,創平安家庭”親子大獎賽。2006年5月,我園舉辦由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的安全知識大賽。

②親子自制安全警示標志:首先指導幼兒設計警示標志,并張貼在園內易出危險的地方,同時指導家長開展親子制作警示標志。

(2)服務性活動

①安全咨詢活動。2006年6月,我園老師本著服務家長的目的,面向社區開展安全咨詢活動,通過現場問答、發送傳單等形式指導家長掌握安全知識,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開設安全教育聯系欄、聯系箱。讓家長在聯系欄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甚至由家長擔任主編定期編輯聯系欄內容。

(3)演練性活動

①集會逃生。2006年12月的一個家長接待日,幼兒正在和家長一起做親子游戲,隨著一陣緊急的火警鳴叫聲,家長帶著孩子開始撤離火災現場。

②誘拐演習。2006年10月,一場精心策劃的“誘拐演習”開始了,10位幼兒未曾謀面的家長充當“騙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誘拐”了23名幼兒,“誘拐”成功率竟達90%。

(4)觀摩性活動

①參觀消防大隊。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了消防戰士的生活場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廳、火災產生原因展示廳,觀看消防戰士滅火表演。

②“安全衛士”助教。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和興趣愛好,根據安全教育主題,邀請家長進班當老師。

(5)滲透性活動

①安全畫廊。2007年5月,大二班進行了美術活動:出事了,我該怎么辦。

②安全教育周。每學期的第2周為全園的安全教育周,通過集體安全教育活動、木偶表演、情境模擬、環境創設、家長參與、自我教育討論等形式,將安全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

特色活動二:網站平臺,讓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更開放

2006年5月,課題組團隊制作課開通了《幼兒生命安全教育網》網站(),共有新聞中心、教師空間、寶寶天地、安全條文、安全貼士、交流空間等6大板塊。

“新聞中心”專欄設“本園快訊”與“熱點連線”,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傳于一體,在全方位展示本園安全教育活動信息的同時,鏈接了各地有關幼兒安全的新聞動態。“安全條文”設“政策法規”“規章制度”“計劃總結”三個欄目,匯集了本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及預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計劃總結等,集實用性、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于一體。“教師空間”版塊分為經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課件共享四個欄目,是教師安全教育資源的源泉,也是教師進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臺。“寶寶天地”板塊則是專門為幼兒服務的,包括故事、兒歌、歌曲、游戲、小劇場等欄目,目的是促進幼兒與網絡互動式學習的實現。“教師空間”分為經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課件共享欄目。“安全貼士”分為家庭安全篇、幼兒園安全篇和公共環境安全篇,為教師和家長介紹必要的安全知識及應急、預防、糾錯方法。

在這些欄目里,有關的安全案例、教育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成果、家園互動安全活動等圖文內容一一呈現。幼兒園安全教育網為幼兒園與家庭提供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提高了家長參與幼兒安全教育的頻率和層次,實現網站建設與教師、家長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點擊逾1000人次。該網站是全國首家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的網站。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一)架構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1.課程目標

總目標: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為習慣和態度,提高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長安全。

2.基本框架

圍繞三方面課程目標,我們確定了飲食營養安全、身體保護、突發事件應急、健康心理保護四大板塊的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形成了宣傳性活動、服務性活動、演練性活動、觀摩性活動、滲透性活動五大家園互動活動形式,形成了課程的基本體系。

3.進度安排

每學期的第2月為全園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題教學活動為主,通過集體安全教育活動、木偶表演、情境模擬、環境創設、家長參與、自我教育討論等形式,將安全教育與幼兒一日生活相結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題如下:

整合性主題活動的設計,由設計思路、主題目標、活動內容、環境創設、家長工作、資源利用、教育建議和具體活動名稱、目標及教學準備八個版塊構成,并附有活動照片。

4.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堅持“全面”“全員”“全程”的原則。“全面”指的是評價對象面向全體幼兒,評價內容涵蓋課程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評價過程采集個體發展的各方面,如,身體、情緒、認知、社會性等全面信息。“全員”指的是與課程相關或與幼兒的發展相關的各個部門、各方人員如教師、家長和幼兒自身都作為評價主體來共同參與評價過程。“全程”指的是課程評價著眼于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一日生活的全部過程,對課程目標和幼兒的發展實行全程監控,是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實施課程。主要形式有:

(1)幼兒成長檔案袋

以教師和家長對幼兒行為反應的連續觀察記錄和分析評價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題學習過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種作品,如圖畫、手工、文字等,以及與幼兒的自我成長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料等等,它不僅能幫助教師和家長客觀認識幼兒安全素養的現狀,及時開展個性化教育,還是一種促進教師進一步開發課程資源、創造生成課程的有效途徑。

(2)家園同步報告單

教師和家長根據學會生活的課程目標和特點對幼兒的發展狀況進行階段性的檢測并同步提供對比性的評價信息。根據課程目標和四大版塊安全教育內容確定各項等級指標,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師和家長共同評價。

(3)“安全小衛士”即時貼

它是指教師隨身準備一個即時貼小本子或一疊小紙片,當發現幼兒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進步行為或細微表現時,就用非常簡短而親切的話記下來,并將它貼在教室的進步欄或家園欄上或讓幼兒在離園時帶給家長。

(二)開發一系列幼兒生命安全教育園本教材與系列活動

經常與上級教科研部門保持聯系,先后邀請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師范大學、衢州學院的專家做指導。省特級教師劉小倩在我園建立“特級教師工作室”,對課題進行全程指導。課題組成員參與編著正規出版物有:《幼兒安全實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學活動設計》(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冊,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兒科學飲食指南》(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擁抱陽光――幼兒園陽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對我園《幼兒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開課題推廣會,在全市幼兒園推廣。

(三)建設了一支陽光教師團隊

在共同的研究實踐中,我通過轉變管理理念、改善組織氛圍、變革評價模式、組建陽光社團等策略建設了一支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熱愛運動、快樂友善、好奇樂學”的陽光幼苗。“陽光教師”的要求是:面對孩子,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家長,有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同事,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教育,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幼兒園先后榮獲浙江省示范幼兒園家長學校、浙江省園本教研示范園、省公安廳“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兒舞蹈《螢火蟲亮了》獲文化部“群星獎”,得到總政歌舞團著名編導華偉的高度評價:“舞蹈反應了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報道了我園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進經驗。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展示8次。論文《主題背景下班組教師的有效合作》《“三舉措”有效提升幼兒飲食教育管理質量》《幼兒園安全教育網的開發與應用》《探索關注幼兒一生幸福的陽光教育》《轉變家園合作方式,提升幼兒安全教育質量》《建設陽光教師團隊的意義及途徑研究》分別發表于《學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課程研究》《教育信息報》《教學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這些成果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工作狀態與幼兒園實施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之間不可割裂的關系。

(二)反思

幼兒生命安全教育課程以家園活動為載體,實現課程與親子活動、與教學活動的融合,體現了“活動與課程結合”的優勢,實現了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方式和策略的創新。

園本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堅持四個原則:

1.多主體參與性

幼兒、家長、教師都是活動的主體,家長成為課程的審議者、實施者。教師對“園本課程”有了真實的、具體可感的認識,更樹立了“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創造者”的新觀念。

2.多向互動性

幼兒、家長、教師三方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在教育目標上達成共識,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監督、相互評價。

3.家園一致性

課程的最終目的要落實到幼兒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讓幼兒生命的成長變被動的保護為積極的促進。

4.幼兒園的引領性

這種引領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能調動家長參與生命安全教育的積極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設定相應的目標,設計組織不同層面(課程、家園互動等)的活動。

后續研究中,研究團隊將把幼兒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課程在各學科教學內容中進行整合、滲透和拓展。同時,加強安全設施的建設與研究,如建立安全體驗館、安全保衛器材開發等。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遠。

篇2

一、《記錄-起點》方案概述

(一)方案主要內容

《紀錄―起點》課程方案以“為4至7歲兒童創造性發展創造條件,并為入學作準備”為主要目的。《紀錄―起點》的教育任務為:(1)利用兒童的游戲、藝術等活動引發兒童發展創造想象,創造性地掌握文化;(2)激勵兒童獨特的認知動機及智力情緒;(3)通過協調成人與兒童、兒童與兒童間的活動,擴展兒童的發展潛能;(4)培養兒童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正確態度(將健康看成是創造性的東西)。

(二)方案特點

1.課程選擇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

《紀錄―起點》方案遵循的不是兒童簡化式而是擴展式的發展。根據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學前期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在接受外來信息時更易理解具體形象的事物,因此,在對學前期的兒童進行教育時,要選擇貼近兒童生活且兒童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見到或實際接觸過的事、物作為教育內容。但在當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選擇中,大多幼兒教育者為兒童提供的活動內容是遠離兒童生活的理論性內容。

2.課程內容關注幼小銜接

《紀錄―起點》課程方案以“為4至7歲兒童創造性發展創造條件,并為入學作準備”為主要目的。幼兒園是兒童進入小學的準備階段,幼小銜接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許多家長和教師。《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主要以游戲活動為主,而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兒童的學習活動主要以學科知識為主。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兒童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轉換,以至于很多兒童在上小學后出現了厭學。

3.課程注重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記錄―起點》方案中體現了培養兒童在游戲等活動中的創造性想象,創造性地掌握文化的能力。在當前我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鼓勵兒童動手、思考的活動在幼兒活動中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教師將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告訴兒童。兒童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奠基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對其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課程關注發展兒童潛能

《紀錄―起點》課程方案提出通過成人與兒童、兒童與兒童的協調活動擴展兒童的發展潛能。學前兒童處于人生發展的奠基期,各項能力發展不完全,在兒童期培養兒童發展的潛能對兒童一生都極為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照顧幼兒的個體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促使他們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記錄―起點》方案對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啟示

中俄兩國國情不同,我們無法簡單照搬俄羅斯的做法,但俄羅斯《記錄―起點》方案在追求高質量學前教育中所體現的發展理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無疑需要我們認真地加以分析和反思,并從中獲得有益于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和借鑒。

(一)師幼合作共建課程,突出兒童主體地位

在我國當前學前教育中,教師仍舊是統領全局的主導者,從教育目標的制訂、內容的選擇、活動的實施到評價標準的制訂均由教師決定。教師及成人應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鼓勵兒童參與課程內容的選擇編制,將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充分體現在課程內容之中。在課程實施中,教師要鼓勵兒童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依據課程實施情況及時轉換教學內容,促進生成課程的實施效果。

(二)尊重兒童個體差異,發展兒童潛能

兒童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差異性。教師在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在指導時要全面考慮兒童身心發展階段及兒童發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加德納認為人具有多種智能,各項智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兒童的長處與優點,給予兒童自由的空間,發展兒童潛能。

(三)加強園校合作,促進幼小銜接

幼兒園活動主要以游戲活動為主,小學學習則要求學生有一定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必須帶好每天要用的物品,每天按時完成作業。以往的幼小銜接工作更多的是幼兒園向小學靠攏,適當調整一日生活內容與時間,經常組織大班兒童到小學去參觀。除此之外,小學教師也應該與幼兒園老師多交流和溝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論、探討教學方法、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況。

(四)結合地域特色,弘揚本土文化

由于在整個基礎教育中所處的特殊地位,相比于其他階段的教育,學前教育課程建設傳統上一直以地方和學校課程為主,這為較好地融合當地民族文化,構建更具地方適宜性的幼兒園課程提供了條件。學前兒童處于智力發展的高峰期及性格養成階段,在這個階段對兒童給予傳統文化的熏陶更有助于提高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促進其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本土文化及民族特色課程使教學活動更富有趣味性及真實性。

參考文獻:

[1]鄭三元.兒童期的發展觀與俄羅斯學前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1(10):43-48

[2]趙輝.瑞吉歐方案教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啟示[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7):136-138.

篇3

關鍵詞: 高職學前教育 幼兒園活動設計 整合與設計

“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是鍛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的重要課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是幼兒教師教育技能的集中體現。《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到“活動”一詞83次,5大領域均有涉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活動”76次,《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實行)》中把“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作為七項專業能力之一。為了培養學生設計活動的能力,學前教育業內人士展開了較多的探索和研究[1-3],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5大領域教法課程(幼兒園健康教育、幼兒園語言教育、幼兒園社會教育、幼兒園科學教育、幼兒園藝術教育),多數學校還專門設置了“幼兒園活動設計”。筆者分析認為,課程的整合和設計還需要下更大工夫。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差異較大

筆者分析了5所高職院校“幼兒園活動設計”類課程的設置,比較如下:

表1 5所高職院校“幼兒園活動設計”類課程設置的比較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

1.各院校對“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重視程度不一致,有的學校把活動設計分散到了五個領域教學中,沒有專門進行整合的過程。

2.與藝術相關的領域,設置的課時普遍較多,其他領域課程課時較少。

3.有些學校把領域教法課程設置為選修課。

(二)課程內容重復率高

筆者經調查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5大領域教法課程相互之間及和“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之間存在很大程度的教學內容重復。比如A學校,6門課程同時開設在第4學期,都把教學生寫教案(活動設計)當成了主要教學內容。不僅以上6門課,其他課程也以“創新”的名義讓學生寫教案,真正到了“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教學生寫活動設計的時候,發現他們已經寫過了,走進了誤區。譬如說兒童文學課程教師讓學生寫教案,他的思路一定是局限于兒童文學的,游戲課程教師讓學生寫教案,思路一定是局限于游戲的,語言教育教師讓學生寫教案,很少能顧及其他領域。這些“活動設計”實際上成了“夾生飯”,看著好像是在給“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打基礎,實際上是在地基上蓋了一層“豆腐渣工程”。“練拳容易改拳難”,“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老師教授課程前要先糾正學生的思路,“李逵”碰到“李鬼”,也無可奈何。有的學校把5大領域教法課改名為“**領域活動設計”,把寫教案的工作完全放在這些課程中,沒有再安排“幼兒園活動設計”這一門課。學生沒有整合的機會,并且課程之間重復率高。

(三)課程安排缺乏有序性

5大領域教法課和“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的安排,在筆者考察的5個學校里,有序性均有待加強。有的學校是6門課都放到了第4學期,加上內容重復率很高,就會存在一個現象:不同課程任課教師同時在做同一件事。學生上不同的課程,學的內容是一樣的。拿著這一門課的作業,就可以應付另一門課。更有甚者,有的學校還沒有學如何開展活動設計,譬如“兒童文學”、“游戲”等課程就讓學生寫教案,名曰“創新”,實為“刨活”。“創新”的結果是不得不花費一定的時間在本來不該講“如何寫教案”的課程里講起了“教案書寫”。厚此一定薄彼,相應的,本來應該講的內容一定會受到影響。這些事情并非不可做,而是應該站在更高的層次整體設計、梳理、序化課程體系,防止各行其是,令從百口出。

(四)教學模式比較單調

大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5大領域教法課程和活動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貫穿“講―寫―練”的“三段式”教學思路,老師首先照本宣科地講述本領域課程的主要內容,其次按照自己的“經驗”指導學生如何書寫教案,寫完后在班級里面模擬教學。全過程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形式,本來應該是職業性很強的課程,跟職業接軌的內容不多;本來應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僅僅體現在“模擬課堂”,并且是低層次的模擬;本來應該是開放性很強的課程,卻做得很封閉,導致教法課很乏味。

二、簡析“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導致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育大環境的原因,有教師的原因,有課程體系設置的原因。

(一)教育大環境的原因

學前教育專業是師范性很強的專業。在師范教育階段,教師教育技能是最受重視的,其中包括講課,但是學生彈、唱、舞等技能的訓練基本流于形式。隨著高職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大部分學校走向了反面,放大了各種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反而教師教育技能出現了弱化,導致有些學校的畢業生到了幼兒園能彈能跳,但是不會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

高職教育提倡教學改革朝著職業化發展,課程設計要體現職業性,所以任課教師不約而同地很自覺地把“寫教案”當成了課程主要內容之一。

(二)教師的原因

教師對幼兒園實際工作不熟悉,包括寫教案和模擬課堂,主要的憑借是“想當然”。一些師范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把學科教育的方法技巧很“自然”地嫁接到了這門課里,至于是否適合幼兒教師卻不考慮。和幼兒園教育工作脫節,導致課堂“理想化”,導致老師不敢開放課堂,但任課教師還要教改,于是想當然地把“寫教案”、“模擬課堂”當成了重要工作。但是越如此,越脫節,舍本逐末。

(三)課程體系設置的原因

課程體系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安排的同一專業不同課程的學習內容和進程。一般按照由易到難,由理論到實踐的順序安排。課程內容和進程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任課教師不斷地對課程進行改革、創新之后,很可能課程間會出現一定的重復或者沖突,需要調整課程體系,使各門課程既有活力又形成合力。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尤其是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4]。

三、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整合與設計的建議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

提高對《指南》的認識,把《指南》作為一個深化學生職業認識和能力的有力抓手,把《指南》全文作為學習內容[5]。整個課程分為學《指南》、寫教案(活動設計)、試講與說課三個模塊。5大領域教法課程和其他職業課程重點放在學習理論知識和講課兩個方面,教案書寫不做詳細講解。

(二)教學進程的重構

“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按照內容模塊,分到前3個學習,第1學期學習《指南》,通過《指南》的學習,讓學生在第一個學期就知道自己目標職業的工作內容,強化職業意識。第2學期學習教案書寫,通過教案的書寫,鍛煉學生設計教育活動的能力,為第3學期開展兒童文學、游戲等職業課程打好基礎。第3學期學習試講與說課,鍛煉學生的職業應用能力,為第4學期開設的5大領域教法課程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樣的體系中,把“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變成了貫穿前3個學期的職業崗位課程。讓學生更早、更多接觸職業工作,同時為不同學期開設其他課程提供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和基礎。

(三)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要立足于職業性,體現實踐性,追求開放性。

1.《指南》的學習應該貫穿政策出臺的背景和當前學前教育的形勢,通過案例式的教學靈活展開,切忌變成理論知識的刻板講授。

2.教案的書寫應該引入幼兒園一線工作教師作為兼職教師,共同研討新形勢下教案書寫應該注意的問題,不再注重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一切從幼兒園實際工作需要出發,不盲目“嫁接”學科教學方法與技巧。

3.在試講和說課中開展多形式的實踐教學,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小組訓練[6][7]、幼兒園見習、幼兒園實踐3個層次的訓練。第1個階段利用小組內的訓練模擬課堂,嘗試運用項目任務式教學法[8][9],實踐場所由課內改為課外。由組長監督實施,全程錄像,老師在課內進行錄像點評。第2個階段是到幼兒園進行有生試講見習和實習。第3個階段是班內組織說課比賽。這3個階段,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職業工作,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耿杰.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高專《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23).

[2]賀瓊.幼兒園活動設計的實踐與探索[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1).

[3]侯建平,秦葆麗.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優化再思考[J].運城學院學報,2013(06).

[4]葉圣軍.論學前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與重構――以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系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5]李天順.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訓班上的講話[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6]周立峰.“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12).

[7]馬靜,袁玲俊.自主?合作?實踐――《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全程實踐教學的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13(02).

篇4

為推動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健康發展,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經市環保局、市教育局研究決定舉辦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環保教案評比,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

二、參賽對象范圍

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在編教師編寫的各類環保教案(不限學科)。

三、參賽教案的質量要求

1、每個教案授課的時間不超過45分鐘。每個教案運用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及電化教學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每個教案由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

2、教案的語言通俗易懂,使用外語作教案的,應有相應的中文翻譯。

3、每個教案所運用的環保知識準確且具有新穎性。

4、落實環保課程理念,結合*生態市建設實際,教學目標、內容、程序科學合理。學生全員參與,充分體現民主、合作、自主、體驗,教學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內容科學、程序合理。

5、合理運用有效媒體和試驗手段,以學生探索實驗為主,引導學生設計、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6、選送教案后請寫清:學校、作者名稱,聯系方式。選送文本(字數不超過3000字),同時選送電子文檔,電子文檔圖片用jpg格式,教案中所需教具附照片即可。

四、選送的時間

從本通知發出起到*年4月30日。

五、選送的數量

各縣(市)區所屬學校送縣(市)區環保(分)局,由各縣(市)區環保(分)局與教育局進行初選,擇優向市環保局選送20個教案,高中組、初中組、小學組和幼兒園組的具體數目由各地決定,但各組都必須要有。市直屬學校每校選送5個。被評為國家、省、市級綠色環保模范(綠色)學校的單位都必須選送。

六、評比和獎勵

由市環保局、市教育局組織評審委員會分高中組、初中組、小學組和幼兒園組按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審。各組設一等獎一名,獎勵現金800元,二等獎三名,各獎勵現金500元,三等獎5名,各獎勵現金300元。優秀獎10名,各獎勵現金100元。設集體組織獎2名,各獎勵現金1000元。選送教案不足獲獎數,由組委會決定縮減相應獲獎名額。

篇5

論文摘要:在職業學校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讓幼師專業的學生在教學法課中“動起來”,“學起來”,進而能“用起來”?筆者認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流,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發展、掌握的建構過程是關鍵。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是幼兒師范“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原則。作為“教學法”課程的老師,應該把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得法”作為“教學法”課程的目標。為了能讓學生“得法”,在“教學法”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摒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一些不足,努力吸收新課程改革理念,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用好課堂,但又不局限于課堂,將傳統的課堂在時間上往前、往后延伸,在空間上往幼兒園延伸,充分利用幼兒園見習資源,把幼兒園的“實踐課堂”和學校的“理論課堂”結合起來,形成幼兒園前課堂+學校中課堂+幼兒園后課堂=教學法課大課堂的模式。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掌握科學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方法、步驟,從而達到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中得到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體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聯系等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流。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發展以及概念理論的建構過程。根據教學法課程的自身特點,筆者把“教學法”課堂分成三個部分: 

 

1 “幼兒園‘前’課堂”:讓學生在幼兒園自主地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開學時,筆者就把每一門教學法所要關注的問題羅列出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要求學生在見習過程中注意觀察和記錄這方面的問題,自主學習。而后,在具體的某一個問題的教學開始之前,明確告訴學生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安排專門的見習活動,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了解。包括觀察、了解孩子的特點和觀察、了解幼兒園教師的相關教學活動。 

“前”課堂的自主學習,能提供給學生直觀的幼兒園背景,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思考問題,為學生理解書本上的抽象內容提供感性的直覺材料。利用這種手段,設計系列問題。從直觀感知到發現、思考、提升,尋求解答問題,使學生親歷理論建構過程。這樣的‘前’課堂除了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可以加深對教學法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以后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 “學校‘中’課堂”:通過討論,合作學習,發揮1+1>2的作用 

 

“兵”教“兵”,“兵”幫“兵”是一種有效的“教法”,也是典型的合作學習。老師先提出一個具體的活動課題,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合作設計出活動方案、編寫教案。在設計、編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自學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出現的難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彼此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作適當地評定、補充、更正,最終得出該活動基本的教育理論、方法和步驟等。 

“中”課堂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的活動方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積極向上、集體協作的精神,有利于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以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充分發揮了1+1>2的作用。 

 

3 “幼兒園‘后’課堂”:通過多次“試上”比較。反復探究學習。找出最符合實際的教法 

 

各組將課上討論形成的教案可以拿到幼兒園“試上”,然后再檢驗教案的合理程度。一組學生組織活動時,其他組的學生都來聽、都來評。通過比較同一主題不同教案的教學效果,進行探究學習。在不斷地“試上”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后”課堂的探究學習,能有效地檢驗教案的合理程度,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進幼兒園課程教學的改革。真正地做到讓教學法的教學活動從幼兒園中來,到幼兒園中去,從幼兒中來,到幼兒中去。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學校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合作交流、反思探究,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伴奏者,學生則應當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和演奏者。 

把教學法的“課堂”變大,把幼兒園的“實踐課堂”和學校的“理論課堂”結合起來,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掌握科學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方法、步驟。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中得到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提高,這就是“得法”了。 

 

參考文獻: 

篇6

1 進行不定時園內專題公開課及培訓

我園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定期的給新老師進行培訓,讓她們明確的知道怎樣上好一節《智能數學》課,知道上課的流程。教研小組開展了不定時抽查班級的授課情況,實行授課透明化,并且給帶智能數學課的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作出了針對性的研究和討論,并多次邀請全稱教育發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講師楊鵬佳老師:1.2010年11月鄭州智能數學專家來園觀課指導。2.2013年3月22日來園進行《智能數學觀摩及培訓》,楊鵬佳上兩節示范課中班《按規律排序》、大班《統計》及我園兩位教師觀摩課大班吳文娟《仿編加減法應用題》、中班涂新麗《認識顏色和分類》。3.2013年8月20日來園進行《智能數學培訓》,通過多次給我園教師進行理論培訓、上示范課、聽我園教師授課并加以點評,使每位教師能更好地學習和改進!

2 活動時都要做好充分準備

活動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齡階段的活動目標,要求及工作計劃,如:小班年齡階段操作常規培養為主;中班年齡階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為主;而在大班年齡階段則以抽象教育及數學教學為主等;同時,我們還逐步摸索《智能數學》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據其原則配備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設立了《智能數學》操作區角。讓幼兒自由選擇教具操作,教師進行分組及個別指導。

3 開展智能數學展示課活動,提升教師智能數學教學能力

我們幼兒園堅持開展了智能數學展示課活動: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數學《認識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數學《區分左右》,2012年4月吳成英中班智能數學《找規律》,2013年3月大班吳文娟《仿編加減法應用題》、中班涂新麗《認識顏色和分類》等每位做課老師在設計時能關注幼兒的興趣,創設較有情趣的場景,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活動過程中能關注幼兒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兒學數學的心理過程。每一位老師的每一次展示、每一節課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點,為我們智能數學數學展示課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每位老師也在一次次的聽課、磨課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對智能數學教學活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4 緊抓幼兒園智能數學活動契機,積極培養鍛煉老師

每一次智能數學活動的開展,不僅鍛煉教師的智能數學教學組織能力,又能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臺,真正起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作用。為此我們組統一思想,緊抓機遇:

2011年4月我園7名教師參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兒智能數學》教案征集活動,其中井亞娟老師中班教案《10以內的單雙數》獲得“活動設計獎”。

2013年4月我園11名教師參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兒智能數學》教案征集活動,其中潘瑜老師小班智能數學教案《5以內的數物對應》、赫蒙蒙老師中班智能數學教案《相鄰數》、范曉紅老師大班智能數學教案《分類統計》均獲得優質課件“活動設計獎”。

2013年8月我園教師井亞娟老師小班智能數學活動《5以內的數物對應》、赫蒙蒙老師中班智能數學活動《比較高矮》、吳文娟老師大班智能數學活動《10的加減法》將參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兒智能數學》優質課評選活動。

5 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化

智能數學活動形式主要分為集體活動和分組活動,在集體活動時教師們都能有明確的目的、計劃、組織、連續性,突出集體意識,培養合作精神;在分組活動是能按幼兒的興趣、愛好、意愿進行選擇活動,并結合幼兒的能力進行。

6 實踐的效果與體會

這三年的智能數學教育教學,幼兒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較快,大部分學過幼兒與過去沒有接觸智能數學的幼兒對事物感知的靈敏度要高,觀察細致,無論是生活能力,還是學習習慣,都有很強的順序性。同時,他們還愛動腦筋,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欲。

7 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7.1 在探索活動中,教師在運用每一種教具時還不夠靈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進行智能數學教具教學時,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簡潔。

7.3 方案教學中的實施工作中,中班級和小班級的有待提高和加強。

篇7

一、加強業務學習,切實轉變幼兒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教學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

一個工作者有什么樣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會直接體現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動力和創新的源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新的國家課程標準體現鮮明的時代氣息,它的應運而生,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為此,我把學習新課程標準作為本學期業務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經常閱讀書籍報刊雜志,不斷地學習新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

1、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

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并對教案中不盡人意的地方作了適當更改。

2、教學工作中,我立足于課堂,努力將新課標的精神體現于每節課中。

(1)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針對不同的數學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靈活設計教法、教具,積極引導幼兒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和掌握知識思想方法,注重對幼兒學習的興趣。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篇8

在確定培訓策略時,我們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和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指導思想,總結出了抓大控小優化中堅,腳踏實地練硬功策略,以此來統領培訓大局。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抓大

在培訓之初,對全體教師進行了思想教育,加強了師德教育,對所有家長和幼兒莊嚴做出了愛的承諾,在每學期結束時,給家長發放了評價表,明確了要達到99%家長滿意率。這樣也為教學和服務樹立了總體目標,指引了全體教師向這個目標努力。在培訓理念上,緊緊圍繞《幼兒園工作規程》和《2010―2020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指導我園的保教業務。注重強化全體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在崗位上體現工作價值,明確了在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為完成各項工作目標而努力。

二、控小

幼兒無小事,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我們深深地理解到細節決定成敗的內涵。平時重視細節,檢查工作時,從小事抓起,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園長轉變培訓觀念,是教師專業化提高的風向標

特殊階段的特殊調整,處處是培訓,時時能培訓,點點會培訓。(心里有根弦――真誠,真心,真功;管理的靈魂――不軟耳,手,言;管理的策略――春風化雨,以人為本,同理心,人性,自尊)

在培訓方式上,我們打破原有集中、集體教研培訓模式,樹立時時、處處、事事都可案例研究,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有培訓的隨機機智,全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抓時間――固定時間和隨機時間相結合指導培訓。

抓空間――固定地點和隨機地點相結合教研溝通。

抓對象――具體到人結合實例實戰實練――因人而異,因人施教,分層培訓。

(二)依托園本教研,創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機會條件

在備課備活動中進行園本教研――改革文案工作,整合備課方式,實行平行班備課教研制度,讓教師從應付重復性的文字勞動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幼兒發展上。

采用電子備課,建有幼兒園專屬的四季花園備課群,所有教案、周安排、月重點等,都可資源共享;平行班組長負責集中備課教研、制作教具,平行班統一使用,個別調整。教案按優質課的格式書寫,一級以下教師要寫紙質教案,進行過程積累;一級以上教師重在寫教學反思, 1-2篇反思。 紙質備課也改革、合并,表格式填寫,實效為主。

在探索園本課程建設中進行園本教研――學科骨干教師引領制定每學期相對固定的課程進度,以某一教材為依托,整合節日教育、安全教育、健體特色、幼兒園經典課程等,探索我園的園本課程模式,每年教師優化調整,建構特色園本課程,循環使用。

在專業發展定位時進行園本教研――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實施分層管理。讓教師自我設定年度發展規劃,自我定位專業發展層次(新手起步層、基礎在建層、經驗成熟層、名優骨干層)及主攻學科方向,做到有目標、措施、有效果,幼兒園根據教師的專業發展層次及主攻方向安排相關層次的學習培訓及交流平臺,培養各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使教師一專多能,帶動幼兒園各學科層次全面發展。

在特色建設中進行園本教研――全體參與,定位辦園特色。幼兒園特色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目前我園正處于特色籌劃初期,即從教育理念、特色課程、區域環境等方面逐步凸顯健體特色。我們在依據國家人才目標,教育中明顯的問題,我園立園優勢,健康第一思想,大中小學鍛煉不足體能不足現狀,金水陽光體育一小時的開展大環境中,不斷論證,提出我園的特色定位:健體引領,全面發展。打造處處有器械,處處能鍛煉的運動環境,落實健體啟智,培趣育習的目標。制訂了特色落實措施:加強教研,成熟推廣。“健體”課程:通過專業運動、體育活動、日常勞動落實。“健體”環境:區域環境(特色區域和輔助區域)、活動材料(特色材料和輔助材料)。每周進行一次混領班的體育大型綜合游戲活動。描述特色愿景:科研成果或專題研究。特色鍛煉項目和活動呈現常態化,習慣化;特色研究數據積累資料有形持續連續,專檔專卷紙質和電子檔案并存。

在環創活動中進行園本教研――改變環創方式,探索“為了幼兒,基于幼兒,在幼兒中”,發揮環境教育的最佳效果。統一思想,理解幼兒園的辦園思路,特色建設目標,提出整體思路――班級拿草案――集中教研,辯論,調查,――整合方案,對比,歸納,錘煉――進行環創實踐。

在班級教師配置中嘗試三教共保模式――也是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三、優化中堅

1.嚴把教師入口關,精挑細選了并組建骨干名優教師團隊,建立導師隊伍。引入并建立了雙導師制度。

園長是第一責任人,做正確的事――盡園長職責,做有效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規劃;行培訓義務,促計劃落實實施。

保教辦公室是管理人,正確的做好管理――明方向目標,行方案落實,多具體指導,做反思監督總結。

導師是具體實施人,正確的做事――依據《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促進指導對象專業化發展。達到共同成長。

不同水平的老師按分層發展需要,接受指導培訓。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有效提高。

2.定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分層培訓內容方式和策略

新手起步層:做好教育教學常規工作,進行基本功實踐――樹立職業理想自信心:

基礎在建層: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反思提升――樹立職業責任感

經驗成熟層:以強項促弱項,完善自我提升教學策略――樹立專業自豪感

名優骨干層:以點帶面,發揮示范輻射引領,成為專家教師――樹立專業成就感,專家氣勢,教育智慧的擁有者。

3.打造中層管理隊伍

篇9

關 鍵 詞:幼兒舞蹈 模擬課堂 教學

為了配合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培養目標的實現,及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的需要,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實踐與教學能力的相關課程,幼兒舞蹈課程教學中嘗試運用模擬課堂。這種集體驗創造、綜合練習于一體的訓練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此,筆者對這一形式作進一步的理論探討,以便使實踐更科學規范,更有可操作性。

一、什么是模擬課堂教學模式

模擬課堂教學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依據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目標和新的課程標準,把舞蹈教學實操課設計成為虛擬的幼兒舞蹈課堂的教學過程,同時強調這個過程的模擬性。這種課堂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課堂灌輸授課方式,而是通過直觀的教學、現場模擬來進行的。讓學生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實施及教育評價等一系列活動中體會教學的全過程,認識舞蹈教學的特性,從而深刻了解教師和孩子的關系,領悟教書育人的思想,掌握幼兒心理和行為的規律,提升舞蹈教學能力和課堂組織的管理能力。

二、模擬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思想

1.突顯實操的教育教學功能

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教學能力而開設的,以往的教學在培養會跳舞、會編排,保證表演能力和創編能力等幾方面,缺乏與教學能力的結合。實際上,模擬課堂是為教學服務的,所以在以前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必須突顯起教育教學功能。

在課程改革的形式下,舞蹈的教育教學功能更加突出,也包含了不同于以前的更新內容。那么,就要通過舞蹈模擬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幼兒舞蹈教學認識的有效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幼兒舞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獲得舞蹈基礎知識和舞蹈技能的同時,認識舞蹈教學的特性,掌握幼兒心理和行為的規律,形成和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課堂組織的管理能力,提高藝術素養。

2.突顯實操的教學研究功能

當今學前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學前專業課程計劃中直接與學前教育緊密聯系的課程,必須跟上時代的要求,舞蹈課堂需培養出時代需要的表演型、教學型、創編型的幼師隊伍,而不是以前的“小阿姨”,這也就要求努力培養師范生的實際教學研究能力。這里實際包括兩個層面的研究,一是傳統舞蹈課堂的設計和改進;二是新型的實操教學的優化設計能力。前者是傳統的,但也必須繼承和發揚,后者是努力研究實操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方向是課堂設計要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增進對幼兒的情感,理解教師的本質,吸收與舞蹈相關學科的知識,培養逐步完善教學的能力。

在模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從生活、學習等經歷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查閱資料、制訂計劃、設計教案,再經過師生討論篩選出合理的教案進行實操,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并進行評論和交流。實際上,這樣的過程,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師素養也得以培養。

三、模擬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教學安排與組織

開設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是以教學為載體,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主要選用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幼兒舞蹈教學指導》一書為參考書籍,配合模擬課堂所使用。課程的展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組織準備工作。組織準備工作是模擬課堂的首要環節。首先是學生分配角色,選出一人扮演教師的角色,其余學生作為班上的孩子,分工明確。(2)課堂規則: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學安排與課堂紀律由教師掌握實施。在相同的教學環境中,要尊重人之間個體的差別,遵循一定的規則。綜合考慮教學的方方面面,孩子的反應和突發事件。(3)幼兒的年齡跨度三個階段:3—4歲,4—5歲,5—6歲,每次課程的安排要合理適用,不能違背年齡特征。通過年齡狀態設定,也使學生深刻地感覺到教學內容和年齡的關聯性,理解到因材施教的含義,為今后踏上崗位做充分的準備。

舞蹈模擬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幼兒園課堂教學的實際仿真,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親自體驗教學中的快樂與收獲、心酸與眼淚,其目的是通過此教學手段,使學生領悟作為教師所應掌握的綜合素質。

在實操的模擬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強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師范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以及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使其在教學內容的選材、處理及情景的設計和教學思維的導向中,促進能力的提高。同時,要求設計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強化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2.設計方案進行試講

⑴開課方式。目前本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該課程適用于幼教師范類和學前教育專業,可在第三學期作為幼兒舞蹈實訓課開出。

⑵課時安排。總學時:10一12學時。每個學時40分鐘,一學時可以安排兩次模擬實踐。

全班同學都做備課,課堂隨機安排一人做教師,其余同學扮演孩子。需要強調的是,在這種體悟式的課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獨特,不再單單是講解者、示范者,而在不同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調動者、觀察家。(轉第133頁)

(接第102頁)

調動者:為了營造逼真的模擬環境,教師常常擔當調動者的角色。安排授課環境,認真準備教具,提高孩子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如:把課堂帶到戶外,每個人戴一個小動物的頭飾,這樣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觀察家: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每個孩子的表現,判斷哪個動作是難掌握的,哪個孩子是學得慢的,并根據孩子的特點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選擇最有利于其快速學會的講授方法。

由于該課程是學生在進行模擬示范,大多數學生都會把模擬過程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并且會把以往所學的知識以特定的思維方式展現出來。這時,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整理,并引導學生進入更高層面的思考。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膽量、經驗不同,其興趣點也有所不同。所以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摒棄了原有的固定程序、模式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角色更傾向于顧問,教師不能僅局限在課程中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提出必要的建議。

3.共同討論、交流、評價

每次模擬課堂結束后,馬上進行討論、交流和評價。在討論、交流和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給每一位學生提供發表自己見解和認識的機會,也要求每位同學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每位同學的觀點不急于做出對與錯的判斷,允許見解、觀點有矛盾。之后,由教師總結同學們的各種觀點,對剛剛實施的模擬教學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應當全面、科學,從教案、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到實施過程以及實施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要把握“三個不重”,即不重對錯,重在鍛煉組織能力;不重經驗,重在培養教學意識;不重講授,重在學生的參與程度。這種總結提供了開放的環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積極的情緒情感。學生之間的互評也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通過評價他人,可以學習其他人的優點和長處,而傾聽他人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促使了傳統教學方法與個性、特色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三、模擬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初步成效

我們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的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的改革,發現近幾屆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了,實踐教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明顯都比以往的學生強,學習舞蹈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更高了,而且從事幼教工作的信心也增強了。可以預見,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在我們的教學中更加優化完善這種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以學生的記憶為輔,但“教”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幼兒舞蹈模擬課堂教學使原來作為學生的“聽眾”變成了“演員”,使“球員”變成了“裁判”,原來作為“演員”的教師升格成為“導演”。而幼兒舞蹈模擬課堂這種參與性、創造性、開放性的動態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樹立熱愛舞蹈教育事業、牢固專業思想,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舞蹈知識和授課方法,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并加強了學生對孩子的關心關愛程度,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質并提升為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的決心。

參考文獻:

篇10

(一) 成績

教師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比較規范,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逐漸形成。教師業務素質有明顯提高,教育方法基本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二) 不足

教師還需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育質量,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常規培養和家長工作要切實抓好。各項計劃、記錄、資料應認真整理保存。

二. 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規程》和《綱要》,通過相互觀摩、點評、討論、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教育理論水平和基本功。在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的過程中增強業務素質,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三. 教研活動內容

(一) 學習提高

1. 個人閱讀書籍、查找資料、上網學習(經驗論文、專題研究、教學方法、活動方案、保育常識等)。

2. 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如:結對聽課、資源共享。

3.經常性分組(上、下午班兩組)交流所學內容及體會。每月集體匯報交流一次自學收獲。

(二) 教學探索

1. 根據幼兒實際情況確定個人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

2. 開展說課活動。在集體學習《說課說什么》的基礎上,每人說一節教學活動,共同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3. 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研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學習”與“學會教學”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并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我們要經常對自己的教案、教學過程反復推敲,在探索中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6月中旬,每人交2篇教學反思的文章。

4. 發揮本園優勢,關注幼小銜接。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中,尋求使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途徑。

(三) 積累材料

1. 聽課記錄:教學活動、環境布置、活動設計、周(月)計劃、玩具、教具等都應有記錄。

2. 個人的優秀教案、主題設計、教育經驗、學習筆記要及時保存。

每月工作重點:

月份內容

3月

1、學習《綱要》、單元主題活動與項目活動的設計

2、確定教研專題

4月

1、集體備課

2、分組互評半日

活動

5月

1、集體說課

2、學習《幼兒園課程》

6月

1、學習《幼兒的心理發展》

2、上交論文、案例、總結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