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數字教案范文
時間:2023-06-01 10:53: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有趣的數字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幼兒園數學作為數學教育的啟蒙教育,教師應正確引導幼兒認識數學,提高幼兒的興趣,激發兒童的求知欲,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打下基礎。那么,在幼兒教學中,如何做好幼兒數學的啟蒙教育呢?
一、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獲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數學是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是無處不在的。教師應做有心人,善于發現身邊的數學,并以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習切入點生成生活化的數學。如在“有趣的數字”中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歷、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說說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并想象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么樣。讓幼兒帶著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說說它的用途,使幼兒在生活中用一雙尋覓的眼睛,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二、提供學習數學的機會和條件
1.把要學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么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
2.在游戲中學習
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應該是游戲。我們可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使幼兒擺脫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參與,自發地學習,在應用數學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幼兒游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運用多種感官的游戲、運動性游戲、智力游戲、競賽性游戲等。在游戲中要注重環節的情境性。小班幼兒的情緒容易受感染,生動的游戲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忘記自我,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的角色中去,從而主動地感知數學。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情境的安排要有助于幼兒掌握數學初步知識,有利于幼兒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的發展。情境不要太新奇、復雜,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3.在“運動”中學習
由于年齡原因,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一下”等,讓幼兒練習雙腳邊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一下”。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教學知識。
三、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
不論結論是否正確,都應盡量讓幼兒說出思考的過程,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幫助幼兒理解傳遞概念時可告訴幼兒有3個物體,其中A比B大,B比C大,問A和C比,誰大誰小?幼兒僅回答A大于C是不夠的,還要啟發幼兒說出這種結論的推理過程,并用實物的排列向幼兒展示相應的判斷過程。這樣做的好處是,時間長了,幼兒會懂得,任何事物的發展不僅有結果,還有過程。
四、關注全體,注重個體差異
幼兒數學啟蒙教育,雖是初淺的數學知識,但對于這么多的孩子來說,其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對于這種參差不齊的掌握,教師應采取積極地輔導工作,課間、午間、晨間、游戲活動都將再次成為良好的輔導時機。對于新教的內容,總有個別幼兒不能及時掌握,這時課間活動將是最好的時機,足以讓幼兒在失敗的掃興中重新振作,為幼兒的成功提供了條件與幫助,使幼兒最終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幼兒對以后的學習有了信心。對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我除了進行個別輔導外,還借助于家長這一方面的可利用資源,讓家長協助我做好孩子的后補工作,我們運用來園離園的短短幾分鐘相互溝通,使家長了解指導的方法和內容。讓幼兒在落后的跑道上多了一位引導者、支持者,使本來不喜歡學習的孩子對數學有了學習欲望。
五、注重五大領域的有機整合
篇2
關鍵詞:移動技術 教育活動 手機平臺 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4-0123-01
移動通信技術已經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移動技術推動下的教育變革前景逐步明朗:傳統教育行業必須發掘移動技術的潛力,充分適應移動技術發展趨勢,才能夠在教育發展與競爭中占據先機。
1 移動技術與教育的關系
隨著數字技術與無線網絡的發展,建立在通信技術與局域網基礎上的信息傳播已極大地影響教師與學生,并成為他們生活與學習方式的一部分。移動技術的發展必然引起教育方式的變革,教育發展需要充分利用與發揮、發掘移動數字技術的優勢,促進教育方式的變革與教育理念、方法的更新。
移動技術與教育活動的關系是相互的。一方面移動數字技術為教育活動提供硬軟件支持,而教育活動不斷對移動技術平臺進行選擇、發掘,最大限度利用移動技術潛力,進而實現教育教學方式的改變。另一方面,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改變也向移動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斷促進移動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延伸與發展,推動移動技術向教育領域進行滲透。
2 當前移動教育發展情況
在發達國家,對移動技術在教育領域運用的研究工作開始得比較早。手持式移動設備集計算、通信、網絡、存儲、游戲、電子商務、學習等于一體,通過技術互補、混合利用,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技術環境,為學習者提供了不同類型的技術支持。手持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對教學理念改變起到了促進作用,引起了人們對移動設備教育應用的重視。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創始人尼古拉斯積極倡導“每個兒童擁有筆記本”計劃,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貧困少年推廣該計劃。用100美元價格讓兒童使用筆記本,以促進移動教育在農村等貧困地區的發展。目前,國外移動教育涵蓋社會培訓、學校教育、遠程教育、終身學習、技術創新等各方面。
在我國,教育行業正在向著網絡化方向發展,遠程教育培訓發展非常迅速,這種跨越時空的教育方式正逐步被接受,例如:新東方在線的網絡學習受到越來越多的用戶的認可,截至2012年已經連續6年保持50%的營收增長速度。同時,遠程培訓還實現了從傳統的復制課堂到以學生個性化學習為中心,從簡單提供課程到集中學習管理、課程內容與學習服務、評價等系列網絡平臺的轉變。在學校教育當中,基于手持通信技術的短信、QQ、微博、微信等平臺逐步滲透到師生的工作與學習中,并成為師生課外交流的重要途徑。同時,基于校園網的無線網絡技術(如掌上電腦、無線筆記本、電子詞典與學習機等)使師生能在校園范圍內搜索、存儲、交流各種資源,促進了教學的開放性、交互性等(如圖1)。
3 移動技術對教育的積極影響
3.1 用移動技術促進各種交流
學校教育內外存在著很多交互活動,如家校之間的交流、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等,這些交互行為都可以通過移動技術平臺得以高效便捷地實現。首先,通過學校與移動公司合作開“校訊通”服務,可以打造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開展“平安校園”和“數字校園”建設,開展校園視頻監控等服務。這些都是移動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產物。
在教學活動中,以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為載體的移動學習平臺,能夠全面支持各種音頻和視頻,在學習軟件與課程課件的支持下可以讓學生突破學習環境、地點限制,隨時隨地學習,方便、快捷。如觀看視頻課堂、進行英語對話訓練與聽力訓練等。在QQ、微信、微博、短信等平臺支持下,還可以進行交互式、式學習,與其他學生或老師進行網絡交流。
3.2 移動教育能促進課堂教革
當前中小學正在開展課堂改革,在移動教學的推動下能夠改變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主體的地位,能夠促進課堂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例如:在一些發達地區的中小學課堂中,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學生通過電腦進行答題,在強大的課件支持下學生能夠根據課件中不同的資源,選擇性地開展學習,并進行人機對話,人機評價,電腦自動進行答案批改或者進行及時反饋,讓學生能夠自我選擇、自我嘗試、自我評價、自我糾正,學習的效益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保證。同時,在這樣的個性化學習過程中,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進階學習附加題等。再如:在英語課堂中學生跟著課件中的卡通人物學習單詞與句型,或用所學知識給動畫配音等。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與學習效率是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
建立在移動網絡資源基礎上的課堂不再是教師與學生的“戰場”,而是一個與外面的世界廣泛聯系的一個龐大資源庫,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大量教案、習題、圖片、音頻、視頻以及有趣的游戲型互動課程。同時,在軟件支持下學生都擁有一份電子學習檔案,答題率、錯題點、學習困惑等將及時被反饋記錄,自動形成日、周、月診斷單,方便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指導。同時也有助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與單獨思考,提高了學習的效益,其潛力難以估計。
當然,移動課堂的發展永遠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輔助,不能夠用移動課堂活動取代傳統課堂中師生面對面的教學活動,也不能總是用虛擬的儀器取代直尺或量角器等物化的教具。但是,移動課堂作為一種新技術發展的趨勢,必將對現代課堂產生巨大影響。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必須看到而且要做出積極的回應。
篇3
自從我接收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來,并利用資源實現了教學質量的穩定提高。我總結了以下三點體會:
一、集思廣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面對如此充足、精美的遠程教育資源,我感到非常的興奮、激動,但怎樣才能利用好這些資源成了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我把有關教學資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利用圖片、背景音樂等素材創設出符合課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課堂氣氛,在講課中適時利用數字電影、動畫,通過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演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在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之后,我感到不滿足了,便開始大膽的對原有資源重新編輯、改造、升華,從而更有效的組織利用資源,制作出更符合實際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用進課堂,更加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講這課時,利用課件動畫素材制作課件,創設了情景,把內容很直觀的表現出來,在播放時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數學中的時分就在我們身邊,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大家開始熱烈討論一節課有多長時間,并在課后隨時觀察自己生活周圍有趣的數學知識,而且使學生更加懂得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的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三、活學活用,利用資源實施素質教育
遠程教育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資源,為進行素質教育提供了條件。
在利用學生自習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有計劃的播放一些數學知識,在數學知識節目中同學們了解了數學的發展,體會到數學的力量,憧憬著數學的未來,激發了孩子們幻想和創新的智慧,使同學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篇4
【關鍵詞】 初中數學;有效性;邏輯性;推理性
一、按照學生特點做好備課工作,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以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和思維活躍為出發點,通過教材合理運用讓學生從枯燥單調的教學中發現樂趣,把抽象數學問題轉換為簡單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解題能力,才能夠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而初中數學老師是教材的實踐者和創新者,授課前一定要做好教材的通讀和教案撰寫,根據學生情況和學生的特點,認真鉆研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勇于對材料中一些“不適應”“不合理”“不科學”的教學點進行探索創新,使教材能夠切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避免教材生搬硬套和教學脫節,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好的“工具書”和“教學書”的吸引力和引導力,對教材內容產生探究和鉆研. 在備課時,一是要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和目標;二是要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以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興趣,真實把學生和教材有機結合,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如在學習初一年級的“一元一次方程”時,考慮到學生剛從小學畢業,形象思維還未形成,根據教材可進行教學設計:把一個簡單加減運算分成等號左邊(運算數字)和右邊(結果),而其中需要計算的未知數字作為元,而未知數字的指數,這樣的式子就叫一元一次方程. 請學生對方程式的特點、解題思路講清楚寫出來,對于能說明白解題思路的給予表揚,對于理解出錯但能勇敢說出的給予肯定. 讓學生在這種互動、提問式的教學中敞開思維,確保學生在剛接觸數學學習時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初中數學課堂充滿了探索的欲望和樂趣.
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互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知識不僅來源于生活,也來源于實踐. 作為以數字和圖形為符號和標識的數學,它雖然在生活中不是以直觀、逼真的圖像呈現在我們眼前,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工具,如多媒體幻燈片、PPT、動畫制作等,以圖像、影像、聲音等,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很快進入教師設定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在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中開始激動人心,而又神奇的數學之旅. 通過學習要點、舉一反三、拓展思維以及練習實踐等各階段講解、互動和練習,讓學生提出數學教學的難點,大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解題思路,為教師開展數學知識點延伸教學作了鋪墊,又可把學生帶入到教師設想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情緒下主動學習,既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加深了數學理解力,還圓滿完成了教師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相關知識”時,首先,可利用幻燈片,把三角形的邊和角逼真、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是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同時,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來豐富教學內容,像著名建筑物埃菲爾鐵塔和金字塔都是三角形應用的實例,展示這些建筑物時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征,探索三角形分類及數學廣泛運用于生活的原因,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對于各個領域的應用價值.
三、啟發式教學能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和單調性的課程,如果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只能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采用一問一答、引導式提問等,讓學生不需過多思考,在認知能力范圍就能回答. 啟發式教學的優點在于一是可以調動學生思考,二是能讓學生產生回答積極性,此刻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顯示出來了.
為了達到合理運用啟發式數學教學的目的,首先,教師要在啟發過程中緊緊圍繞教材每一個章節分析教學重點,在掌握學生的能力、思維、興趣的情況下,才能組織好啟發式教育中所需的問題. 其次,啟發式教學不但能在課堂啟迪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從錯誤理解中引向正確的思路,而且學生在有正確方向但未形成完整思路時給予因勢利導啟發,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造性,使數學從一種被動、單一的教學變成一種主動、多方參與的啟發式互動課堂,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反映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方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多種多樣,幾乎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獨創性、特色性的策略,而所有的策略都應該把握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真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置,圍繞學生的認知和興趣開展教學,才能擁有開創性的數學教學局面,讓初中數學教學變得更加有活力與魅力,為學生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培群.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 學周刊,2012(05).
篇5
一、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含義及特點
(一)信息化課堂教學含義
課堂教學是中職衛校醫學基礎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戰場。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或教學平成的課堂教學。因此,信息化課堂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有機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創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且直觀、生動、形象、有趣的學習情境,用多媒體形式有效、真實地再現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模型化、直觀化、動態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享受教學過程。這種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像“電影大片”般精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特點
1.改變教師角色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學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方面,教師走下講臺,從傳統的知識信息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服務的輔導者和督導者、信息化資源的挖掘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學生走上講臺,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通過創設情境、獨立探究、會話交流和合作學習等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促使學生更加主動、智慧地學習,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獨立觀察、主動思考及創新性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構建全新的知識結構。
2.享受學習過程
信息化課堂教學就是依托多媒體計算機、智能手機、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和互聯網等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整合教學資源,以構成理想的教學環境,為支持學生主動“學”提供保障,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由此而創設的信息化課堂就像拍電影一樣生動、直觀、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圖片、虛擬仿真、三維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能夠使人體解剖結構中一些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看穿”人體各組成部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愉快地享受學習過程。
3.創新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出教學內容與過程,設計案例分析、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協作學習、獨立學習等多樣的教學方式,明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點。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電子教案、課件、微課、視頻錄像等形式,自主選擇《解剖學基礎》中相關的教學內容。由于微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放,學生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進行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在智能手機無處不在的校園里,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學習知識。如學習微課,或者用手機拍攝標本模型、教材中圖表、圖形及視頻等,或者登錄QQ群和微信平臺,參與師生的交互討論,充分體現了泛在學習理論,有效鞏固和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
4.豐富信息來源
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圖形、文本和動畫等,創設了信息豐富、知識海量的教學情境,使得中職生能綜合調動手、腦、眼、耳等多種感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種媒體的運用使得教學信息來源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和課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優化教學內容,又可以營造協作式教學氛圍,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職《解剖學基礎》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開展
(一)構建信息化解剖學課堂教學環境
首先,學校建設了多媒體計算機、師生交互式顯微鏡系統、解剖學數字化資源庫等設施,為解剖學多媒體化、網絡化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其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讓課程快速“上網”,上網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教材、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和標本圖片、動畫視頻、目標測試題和考核辦法等。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信息化教學內容,并把課程相關的課外資料、相關網站鏈接上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QQ群和微信平臺通知、布置作業、開展討論、解答問題等。
(二)提供豐富的信息化資源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曾說過:“到職業院校的學生有不少是當年中考或高考沒考好的學生,沒考好呢,顯然是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在很多情況下,人不是不聰明,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適合傳統學習的學習習慣。”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使之能適應中職生學習習慣和能力,把灌輸式教學變成參與式教學。首先,創新符合信息化環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創新編寫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學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基礎上,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材編寫套路,創新編寫和編排方式。具體來說: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鏈接和要點提示,使教學更具靈活性和啟發性;二是教學目標具體化,直接呈現考點并在正文中加粗標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編排,運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圖、關系結構圖等,來代替傳統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圖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結合泛在學習理論,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手機自行拍攝教材中的圖形和圖表等,隨身攜帶手機進行碎片化學習。其次,利用信息技術使解剖學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第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解剖學知識的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制作中職生喜愛的多媒體課件,或整理成《解剖學基礎》數字化多媒體資源庫,或自行錄制微課等,使其集科學性、知識性、時尚性、趣味性于一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手機拍攝實驗室中的模型和標本,建立移動式的學習資源;第三,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媒體,建立解剖標本圖庫,從不同角度拍攝掛圖、模型和標本等,形成多媒體圖片或視頻庫;第四,在教學不同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學人體動靜脈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運動和感覺傳導通路等內容時,教師可以用發散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軟件進行編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術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篇6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特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290-01
小學數學優質課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功效,立足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在目前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優質課堂的特征進行研究顯得很有必要。
一、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特征的研究意義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所以首先我們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在課堂這塊教學領域,素質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實施。目前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是普遍受人們關注的一件大事情,只有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各種手段提升教學品質,才能讓素質教育實施受到實質性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需要有優質的課堂教學作為支撐。優質教學的本質就是基于教學實踐、不斷豐富教學實踐的過程。其次,優質課堂教學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學生對小學數學課堂的認識和理解,能幫助他們理清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更好的學習數學文化知識。再次,研究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有助于推進目前教學領域的教學改革進程。小學數學教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教學工作者的努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每一個年代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特征,其中也不乏優質的教學課堂案例,這也說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因此,教育改革才顯得尤為重。其改革的本質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不斷的教育改革,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優質。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雖然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但是,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普遍表現為教學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教師傳授知識的形式過于古板。在優質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對等的,就是說在教學中,兩者都都很重要,而且應達到某種程度上的平衡。但是就目前的教學形勢看,這種關系顯然還沒有形成。我們往往看到是,教師在教學中地位比較高,這是片面強調其作用的結果。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應為課堂上只有教師在講,而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沒有相互之間的有效互動,當然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②過于注重傳授知識這種形式,而沒有體現教學本質。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一味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比如在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四年級上冊)時,老師可能只重視對概念的講解:“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著兩條直線相互平行”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不重視后面結合實際生活的有趣的習題:“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這種這種只重結論不中過程的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③教師不注重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往往根據已經編制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這無可厚非,但是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完成教案上的教學任務,而是培養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刻板的教案上,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在實踐中不斷修正教案,否則,只會培養出缺乏創造力的學生。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一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始注重教學方法的調整,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很多利于幫助學生學習的實踐活動,比如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發展開辟了道路。
三、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特征解析
1、學習氛圍輕松活潑
課堂教學氛圍很重要,一般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都對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有較深的渴望。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從某種程度上講,課堂上的教學氛圍直接影響著其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經常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并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挖掘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點。比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下冊“制作年歷”這一節教學時,教師在講解制作步驟后,讓學生分組自己動手制作,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用實踐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實際動手作業中,帶著問題進行探索,培養其實際動手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用輕松使得語調向學生講訴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例如在上到二年級上冊“長度單位”這一課時,向他們講訴古代人是如何用身體測量的等等。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和講故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對學習感興趣后,其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
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建立,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認清自己數學學習上的不足,然后幫助他們不斷改進,最終實現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教師需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因為每個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都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學。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同學生之間的友好感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鉆研更深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為他們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特征的解析:①能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與發展數學邏輯思維能力;②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③給學生布置合理的家庭作業;④課堂上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課堂氣氛活躍;⑤教師面向全體,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個別指導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特征,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為全面發展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姜麗艷.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1).
篇7
關鍵詞:教育技術培訓 培訓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257-01
1 傳統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提高了中小學教師的信息能力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經教育部師范司審定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指定培訓,課程專門針對學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全員培訓設計,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課程開發吸收了INTER未來教育先進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育技術專家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鑒了國內、國外相關領域的經驗,并結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和國家已有的基礎環境開發設計的。
中小學校教師直接面對培養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重任,其自身的信息素養尤其是信息能力的提高更應是需要關注的問題。信息能力的核心是熟練使用計算機、網絡和數字技術進行信息處理和應用的實踐能力,所以,培育信息能力的過程還是提高學習者分析、收集、整理、歸納等實踐能力的過程。因此,我們在中小學骨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應從信息意識教育、獲取信息能力、學習者的加工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入手, 內容上綜合考慮一線教師教學的實際需求和技能要求,采取“知識構建+活動+理論指導+應用案例+評價”的形式,注重專家引領與教師參與緊密結合,授導教學與體驗學習緊密結合,教材培訓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面授培訓、遠程培訓與校本培訓的緊密結合,逐漸提高中小學校教師的信息能力。
2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應注入的理念
2.1終身培訓的理念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信息在更新,教育在革新,我們的教師教育培訓只有真正落實在“繼續”兩字上,才能具有生命力。進行培訓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學習、討論、訓練、實踐及研究等活動來培訓全體教師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2.2開放培訓的理念
樹立開放培訓理念,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的靈活性。多媒體網絡是一個開放的、虛擬的空間,它是一個培訓平臺,也是一個應用的環境和工具,真正實現了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隨機交互,實現了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資源全天候、全方位共享,教師可以自主、快捷地獲得和利用各種信息,打破了教師教育培訓在時空上的束縛。
2.3主體培訓的理念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的過程,學習者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來建構新知識,進而賦予新知識以個人理解的意義。建構主義理論為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持,它打破了傳統的被動式教學,而應該給學習者創設情景,通過自主的方式來建構自己的內部心理結構,真正把知識融為自己的內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主體,既不是教師進修院校,也不是行政主管領導,而是廣大一線教師自己。只有不斷增強一線教師在培訓中的主體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培訓中“要我學、被動學、強制學”的現狀,切實提高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3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的構建——“融合法”培訓模式
“融合法”培訓模式,就是在進行教育技術培訓的過程中,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將現代教育思想、教學設計理念、知識管理理論等融合到教學過程中。能很好的解決理論與技能相脫節的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教育技術培訓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參培教師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參培者感興趣,他們才會聽的認真,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教育技術培訓內容本身就很豐富,所以在教學中任何一部分知識都結合有趣的實例來講解。在講解圖片資源的加工處理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筆者適時在課件中講述“網絡小胖”事件,把網友們用Photoshop工具軟件處理的一系列“小胖”展示給學員欣賞,讓他們對圖片的再加工處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后一部分學員甚至花費了大量的業余時間研究圖片處理軟件;再比如講解網絡應用環節時,必然會講到集線器、交換機和路由器,因為很多參培學員都用無線路由器,怎么選一個好的無線路由器、怎么配置、怎么提高無線網絡安全等,對這部分枯燥的網絡生僻名詞,在講解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員都比較感興趣;又比如在講解word圖文處理軟件時,除了講解一些基本操作外,培訓教師應引導被培訓教師應用word進行信息化教案的編寫,這樣既鍛煉了操作能力,也使教師對信息化教案編寫產生興趣,從而引人教育技術理論,并提出現代教師應具備編寫信息化教案的能力。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是以任務為導向,希望解決具體問題,并希望看到學習成果。如果把技能培訓和理論培訓兩者交叉進行,一方面緩解教師接受技能培訓的壓力,還可使教師有一個消化理論的時間。這樣,教師技能提高的同時,理論水平也逐漸上了臺階,理論與技能的相互結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教師如何接受培訓將影響到他如何去教學生。
教育技術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離不開教育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必將促進教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各種理論融人到不同技能學習中的“融合法”培訓既避免了理論與技術操作兩張皮的現象,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而“現實”,也使技術操作有了理論指導,而且使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就能與教學實際結合,使其所學能立刻應用,體現成人培訓功利性和目的性強的特點,當然這也對培訓師資提出了更高要求。
總之,教育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有教育的地方也必然要求有教育技術的存在,教育技術應該融合到教育資源和教育過程之中。教育技術不僅使教育本身發生了巨大裂變,而且影響到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生活方式等諸多領域。教育技術為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支持和推動力,它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篇8
每位孩子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隨著孩子對社會生活經驗日益豐富,他們的生活范圍也逐漸擴大,幼兒對身邊環境的變化十分感興趣。于是,我們將“我在馬路邊”預設作為主線,讓幼兒對自己每天生活及熟悉的地方展開探索,如社區、馬路等場所,讓幼兒在看看、玩玩、找找中,集中平時積累的零散經驗認識,注意平時不太注意的數字、標記、路名等符號,感受大家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幼兒去關心了解周圍的秘密,感知體驗周圍的豐富資源,學會人與人的合作交往,使幼兒對社會更親近,對自己的生活更充滿熱情。
二、預計時間:4周
三、主題目標
1.觀察馬路上的各種車輛,嘗試按某一種特征對車輛進行分類。
2.了解交通設施,有興趣識別馬路邊的標記、數字及其含義,初步了解它們與人們的關系,并理解和遵守交通規則。
3.觀察、了解幼兒園所處的位置及幼兒園附近的標志性建筑等,了解生活周圍的道路、環境。
四、活動安排及形式
學習活動:
集體活動:
分組活動:
寫生活動:
1.馬路邊的車 2.小小停車場 3.紅綠燈 4.漂亮的自行車 5.幼兒園的停車站 6.小區街道
運動活動:
1.遠足活動 2.紅綠燈 3.賽車 4.小司機
生活活動:
1.幫助幼兒積累過馬路的經驗,引導幼兒收集認識一些交通安全的標志。
2.讓幼兒了解一些交通規則及安全乘車(其他交通工具)的經驗。
區域活動:
1.汽車朋友 2.不同的車速 3.汽車設計師 4.馬路邊
5.汽車帶我去旅行 6.汽車補缺 7.車輪的歌 8.送貨
五、環境創設
1.布置“馬路邊”的主題墻,根據主題開展情況,不斷豐富墻面的內容。
2.讓孩子通過用各種材料(彩泥、廢舊材料)制作車輛,進一步表現自己的生活經驗。
3.在活動室里放置幼兒收集來的各種汽車模型或玩具車,供幼兒觀察,探索其特征。
六、家長工作
1.關心幼兒園家園欄和網絡上有關主題活動開展的情況,積極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車輛、交通標志等的各種資料(包括圖片、模型、玩具車等)。
2.請家長利用外出或平日接送幼兒的時間,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各種車輛及交通標志,了解不同的交通標記,懂得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文明、良好的習慣。
3.帶幼兒乘轎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感受其特征及用途。
4.親子游戲: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汽車”,并扮演司機和交警的角色進行游戲。
七、主題網路圖:
“馬路邊”網絡圖
八、主要活動教案、實錄和活動照片
(一)集體學習活動
活動一:參觀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引發觀察車輛的興趣。
2.知道馬路上有許多車輛,能說出其名稱及主要特征。
活動準備:外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活動過程:
一、提出觀察要求
觀察馬路上各種來往的車輛,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
二、討論所見車輛的用途
1.哪些車是載客的,哪些車是運貨的?什么車既載客又運貨?
2.車頂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了解馬路行車道、信號的簡單規則
馬路上這么多的車輛為什么不會碰撞?
小結:對記錄結果進行簡單的統計。
活動二:有變化的車牌
活動目標:
1.知道車牌號的數字是不同的。
2.通過記憶車牌號碼的游戲活動,提高記憶力。
活動準備:不同顏色的車和車牌;方向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問題
1.幼兒每人手拿方向盤在教室的空地方駕駛。
2.教師以交警身份出現,引出問題:駕駛員駕駛的車沒有車牌,汽車能不能在馬路上開?
二、共同討論解決辦法
1.有什么辦法使汽車繼續上路?車牌上寫些什么?
2.知道車牌上有字母、有數字,代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購車人。
三、連線游戲
根據車身的顏色找出與它相同顏色的車牌。
四、游戲:誰的記性好
教師出示車牌,數秒后請幼兒說出看到的車牌號。
活動名三:賽車
活動目標:
1.能手腳協調地騎童車,較靈活地掌握速度的快慢。
2.進一步感知速度的快慢。
活動重點難點:能較靈活掌握快慢,協調地騎童車,理解快和慢。
活動準備:
1.童車四輛。
2.場地布置如圖。
活動過程:
一、賽前熱身運動
幼兒分散在教師周圍,一起活動頭部、手臂、腿部、腳腕等。
二、交流以往騎童車經驗,初步了解快與慢
1.你騎童車時,怎樣讓自己的車子騎得快呢?
2.你又是怎樣讓車子慢下來的呢?
三、賽車比賽,進一步感知快慢
1.介紹比賽規則:以接力的形式進行比賽,騎到終點時要放慢速度,以免撞到同伴。
2.第一次比賽后,交流討論:怎樣才能騎得更快?快到終點時怎樣才能放慢速度?
3.進行第二次比賽,賽后啟發幼兒互相交流,如何控制速度的快慢。
4.第三次比賽,請幼兒評選速度較快的小賽車手。
5.請速度較快的小賽車手表演快騎、慢騎,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快與慢的區別。
四、跟音樂做放松活動,在愉快的音樂聲中結束
活動四:馬路上的車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車的外形特征,能用寫生的方式表現。
2.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感受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難點:學會觀察車的外形特征,能用寫生的方式表現。
活動重點:感受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寫生板、鉛化紙、記號筆、椅子、帽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你在馬路上見過什么車?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用途?
小結:馬路上真熱鬧,有各種各樣種類的車子,它們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用途也是不一樣的。
二、幼兒寫生,表現車的外形特征
活動要求:
(1)想一想你最喜歡什么車子?它有什么形狀?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2)在離車子遠一點的地方,找一個好的角度,幫車朋友拍張照。
(3)拍好照片以后,想想你和你畫的車朋友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它會開去哪里?誰會坐的車?你可以把這些有趣的事情添畫上去。
(4)畫好以后,把你的照片放上來,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你跟車朋友的事情。
1.寫生操作,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表現出車子的外形特征。
2.鼓勵幼兒適當添畫。
三、分享交流,提升經驗
1.幼兒作品展示,幼兒互相交流、欣賞。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是否表現出了車子的外形特征。
3.說說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引導幼兒說出車的用途、誰來開、去干什么等。)
四、情感提升,感受車與生活的關系
師:今天我們幫停車場里的車子拍了照片,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車子。比如說幫我們抓壞人的警車、有吊鉤的大吊車、紅色的消防車,還有裝垃圾的垃圾車。車子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不僅可以帶我們去我們想去的地方,還可以幫助我們做許多的事情,真方便。
但是在開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看紅綠燈,遵守交通規則,還要告訴爸爸媽媽喝酒不能開車。這樣車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附照片:
活動五:我和汽車做游戲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做做中與汽車做朋友。
2.體驗汽車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車、紙盒、塑瓶、輪子、彩泥、固體膠、雙面膠、水彩筆等。
2.玩具車展區。
3.布置主題墻“我最喜歡的車”。
活動過程:
一、看車
――幼兒參觀玩具車展。
“瞧,這么多好玩的車,你們喜歡嗎?這是什么車?”
――介紹1~2種玩具車的名稱、外形、功能。
二、玩車
――幼兒自由玩車。
――老師參與,與幼兒共玩。
三、說車
“我們有這么多好玩的汽車,它給我們帶來樂趣,它是我們的好朋友,汽車朋友請你們想一想,你們愿意自己設計更有趣的車嗎?”
――幼兒自主表達。
四、做車
――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制作汽車。
――教師指導。
五、展車
――幼兒自制車展示與交流。
――豐富主題墻環境“馬路上的車。”
活動六:旋轉的輪子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各種車輛的特征用途,感受車子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能大膽想象為生活中的物品加上輪子,并能大膽地自主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紙、筆、各種玩具車輛
活動過程:
一、談話:說說你最喜歡的車
1.這幾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車,那你最喜歡什么車呢?為什么?
2.幼兒完整講述自己最喜歡的車的名稱、外型以及作用,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3.這些不同的車子,都可以幫我們做不同的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二、歸納:車子的共同特征
1.你們喜歡的車子都不同,那它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們喜歡的車子哪里是一樣的?
2.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個別指導
3.集體交流:這些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共同小結:車燈、車牌、標志、反光鏡、車輪及其各自的作用。
三、討論:車輪的不同與作用
1.不同的車輛都有這么多相同的特征,那你們覺得哪個最重要?
2.那所有的車輪都是一樣的嗎?(數量不同、大小不同)
3.為什么有的輪子多,有的輪子少?
幼兒討論交流。車的大小,長短、承載量都與輪子的多少有關)
四、想象表達
1.輪子的作用這樣大,那我們的生活中,你覺得也可以為哪些東西加上輪子,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2.集體交流
3.幼兒大膽想象,并用繪畫的方式表現。
4.展示作品,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設想。
(二)區域游戲活動
活動一:汽車朋友
材料提供:
汽車圖片、圖片卡、文字。
活動建議:
1.幼兒看圖片卡,找出相應的文字。
2.幼兒看各種汽車圖片,說出自己認識的汽車名稱。
指導建議:
鼓勵幼兒對不認識的車進行探索,收集有關資料。
活動二:不同的車速
材料提供:
搓衣板車道、KT板車道、毛巾車道、玩具小汽車。
活動建議:
1.幼兒用小汽車在不同的車道上滑行,體驗不同的車速。
兩、三人合作玩,邊玩邊說自己的感受。
2.提供記錄紙,讓幼兒記錄、比較車輛滑行速度的快慢。
指導建議:
教師可提供多種材料,如泡沫板、黃沙道、吸管車道等不同摩擦力的實物,讓幼兒更多感受玩車的樂趣。
活動三:汽車設計師
材料提供:
各種紙盒、塑瓶、雙面膠、固體膠、瓶蓋等。
活動建議:
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汽車。
指導建議:
鼓勵幼兒想象制作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車。
活動四:馬路邊
材料提供:
各種玩具車、紙盒、各類積木、椰奶罐等。
活動建議:
1.各類積木拼搭房子、橋、馬路等,用椰奶罐做橋墩,在上面用紙盒拼搭高架路。
2.各種玩具車在馬路、高架路上行駛。
指導建議:
用積木拼搭馬路邊的景色,高架路可拼搭出高低層次。
活動五:汽車帶我去旅行
材料提供:
玩具小汽車、貼有景點圖片的地圖等。
活動建議:
幼兒一邊操作小汽車一邊說:“我的小汽車要開到xxx去,這里有……”
指導建議:
景點應是幼兒所熟悉的,能夠引發幼兒的生活經驗。
活動六:汽車補缺
材料提供:
缺少部分零件的汽車圖片,塑封的汽車零件圖片。
活動建議:
1.找找汽車缺了什么零件。
2.照出相應的零件進行補缺。
指導建議:
引發幼兒對汽車零件的興趣。
活動七:車輪的歌
材料提供:
不同胎印的小汽車、顏料、反穿衣等。
活動建議:
1.車輪蘸上顏料后在鉛化紙上滾動。
2.比較車輪間不同的花紋。
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探索車輪的花紋。
活動八:送貨
材料提供:
貼有數字的卡車圖片、數學題卡。
活動建議:
計算出題卡答案,然后把題卡放入相應數字的卡車后面。
指導建議:
1.題卡可分為橫式和豎式兩種類型。
2.可逐漸提高題卡的難度。
九、主題活動效果及反思
在生活中,無論是孩子們從家到幼兒園,還是從家到商場,或是外出游玩,都要經過很多條馬路,然而,又有多少孩子真正去關注過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馬路呢?因此,我們預設了“馬路邊”的主題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周圍的世界,進而在認知、社會情感和道德規范上有所發展。
孩子的世界是一個感性的世界,我們從男孩子們喜歡車的特點入手,先帶領孩子觀察了馬路上的車,然后以“車”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孩子們紛紛從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車,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相互交流,在說說、看看、玩玩中對一些常見車輛的名稱、功能、分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對車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玩具車展”的規模不斷擴大,他們的交談熱點從車輛的名稱、用途逐漸轉為車輛的速度、汽車部位及輪胎花紋等內容,他們的學習也從好奇、感性轉為探究、發現。
馬路上最能引起幼兒注意的是車輛,但對一些馬路邊的標記,幼兒卻不會太在意。我們便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標記,了解標志的意義,然后通過故事、游戲、材料操作等活動,使孩子們逐步了解它們與人們的關系,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提升幼兒的道德規范意識。
篇9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微課 教學設計
在信息高度“微縮”的今天,與“微”有關的新詞語打破了原有的傳統長篇大論的模式,并且受到人們的追捧。“微時代”的到來給教育領域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傳統的數字教學模式被打破,“微”教學逐漸興起。
一、微課的理念
微課程(mciorlectller)是2008年由美國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首創,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教學環節開展教與學的全過程。微課內容“小而精”,兼具獨立性、完整性,能有效解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因此,“微課”是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設計,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設計
微課需要在短的時間內教授完某個知識點,這樣的教學形式決定了它與傳統的教學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微課設計的獨特之處,并以實例說明其實踐方式。本文中微課的設計內容以蘇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五課敬人者人恒敬之第一課時中的一個知識點——受人尊重的奧秘為例來說明。
1.微課的目的及重點難點的劃分
(1)“生本位”目的要求
微課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對要達到的目的和重點難點進行調整。本文微課實例是針對七年級的學生設計的。七年級學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處于初小的過渡階段,學習課程、學習方法、學習環境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課程的目標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客觀情況,讓學生既能輕松學習新知識,又能輕松適應新的學習模式。也可以結合傳統課程中的一些技能來保證課程的連貫性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因此,筆者在教學設計上采用情境教學模式,從學生的熟悉的成語故事入手,并且要求學生學習結束后達到以下學習目標:知道受人尊重的奧秘;通過受人尊重奧秘的揭示,使學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義,并能在價值觀上認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2)精簡的重點難點
由于微課自身特點的限制,一個微課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很有限,因而在微課中重點和難點不宜設置太多,重點難點解析需要盡可能簡潔明了,達到10分鐘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識或技能的目的。課程的重點為:受人尊重的奧秘;課程的難點為:使學生理解尊重他人的意義。
2.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是決定該微課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微課的表現形式不能以大篇幅的發揮,細細分解,詳盡說明的手段來實現。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百花齊放春滿園——微課素材的選擇
微課中教學素材的選擇是最重要的。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體會到受人尊重的奧秘,特別是還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意義,在選材上應選擇一些生動典型的事例,以最直觀的方式使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留下深刻印象。筆者采用了簡短的成語故事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表格資料,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有趣的歷史典故故事表演,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情境中;生動的詩歌朗誦欣賞,小結鞏固所學。
(2)一枝紅杏出墻來——微課導入的方式
微課的起始部分應該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提高融入課堂的效率。在本例中,筆者選取了《晏子使楚》這樣一個成語故事的動畫視頻,既簡短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問:“楚王如何做就能避免落得如此尷尬的下場?”如同伸出墻頭的那支紅杏,學生自然被它吸引,引出“尊重”二字。由此,順理成章進入主題。
(3)為有源頭活水——來微課銜接的方式
微課的銜接方式對于學生接受所學知識具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因此銜接要注意“度”,可以通過圖片和故事引導過渡,從而使學生更輕松地接受新的學習內容。筆者在本例中對于,‘受人尊重的奧秘’和‘尊重他人的意義’這兩個問題之間的銜接采取了圖片故事對比的方式。從《‘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中兩者的對話演繹到另一個故事《女王敲門》中女王和丈夫的對話表演,師生共同參與演繹,通過對比,學生能自然聯想到尊重他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則異然。這就是尊重他人的意義。兩個知識點間,聯系緊密自然,沒有脫節的現象,就像源源不斷注入的活水,奔流不息。
(4)柳暗花明又一村——重點難點的處理
分析重點,剖析難點,加深印象。在對受人尊重的奧秘這一難點進行處理的時候,先出示表格,讓學生在填寫表格‘我最尊重的那個他’,在學生參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提問和追問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找出這些人讓我們尊重的原因。于此同時,通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讓學生從反面認識到不尊重他人也將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強化了受人尊重的奧秘在于尊重他人,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3.微課的細節設計
微課設計過程的細節會影響到最后完成的微課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教學手段,以下是一些應注意的要點:
(1)微課的多媒體設計
微課中的PPT必須便于學生自學,不應出現PPT張數太多導致學生厭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的情況。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清新淡雅的版面。很多的PPT在制作時,采用了很多的設計模板,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元素,使得課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是這樣的會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到對內容的學習,因此,PPT制作應以淺色背景為主,避免學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②簡潔明了的文字。學生花在閱讀文字上的時間就越長,那么他就沒有更多的精力來聽教師的引導和講解,相反,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學生注意力只在教師的講授上,則文字就起不到作用了。因此,微課PPT的文字應言簡意賅。
③干練的語言呈現。微課中的教學視頻是微課成功的關 鍵,因此微課中教學視頻的設計很關鍵。教師的語言應簡練,有條理,直擊重點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各種語氣的提問,使學生跟隨教師進入問題的提出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使學生領會問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一對一教學時的師生交流。
(2)微課的教案設計
PPT課件加上教學視頻是微課的主要教授方式,但教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課的教案可以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或者可以將微課的教案看成微課的延伸。當學生遇到疑問時,或希望對微課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時,教案就可以成為學生的參考書,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盲目查找參考書帶來的時間浪費。因此,教師在給出微課的同時,可以同時給出微課的教案。例如:通過在網站上給出微課的電子教案等方式,幫助學生對微課的深入學習,使微課教學的輔助資源更齊全和豐富。
篇10
一、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諸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知識傳播、存儲和提取方式,它能將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遠久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創設自學、思考的空間,激發想象的熱情,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年紀小,對什么事情都充滿好奇心和新奇感。但是他們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教師的單一講解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媒體,融圖、文、聲、像于一體,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狀之物,所寫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壯麗的三峽、浩蕩的長江等等,學生不僅得到欣賞的機會,獲得審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聯系課文內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加以描繪的。這種對照學習,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形色共現,聲情并茂,能取得比傳統教學手段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發揮效能,培養能力
信息平臺、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聲像同步、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更加充實。
小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異的刺激活動而興奮起來。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根據課文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氛圍。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的特點,讓學生主動建構自身知識體系,讓學生學會在開放的信息里自由選擇,攝取更多更全更準的信息來為自主學習或自主探索提供幫助,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的過程是涉及到學習主體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而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形、聲、光、電、色的多種作用,并通過其信息的動態演示,能起到刺激多種感官,引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參與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選擇適合自己的最易于接受的途徑,能達到增強記憶的效果。
文字、聲音、圖形、動畫、靜態或動態圖像等不同形態的信息媒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能為學生勾畫出一個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環境,為學生學習、思考、探究、發現和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信息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動態的過程,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提問、思考、討論等各種創新學習活動中來,使教學充滿生機。另外,電視、電影、無線電廣播、多媒體計算機等信息媒體有較強的感染力,能提供真實探究的情景,容易誘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探究、創造,開發創新能力,提高效果。
三、優化資源,拓寬知識
小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少,所學課文也往往是代表性的文章,不能較全面地展示信息。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大容量、多信息、靈活性強等特點,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可以有效地補充課文的空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平臺。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所能使用的備課資料及展現給學生的學習資料少之甚少。而計算機網絡可以給教師提供大量的備課資料:新的教學理念、教案設計、習題資料等等。而這些由計算機網絡提供的多媒體的文本、動畫、影視等視頻信息與解說、音樂等音頻信息,經過教師的適當篩選與組合就可以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這些學習材料是文本內容的補充、延伸,大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